首页范文大全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十篇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十篇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6:51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篇1

针对我校原有实验条件,主要开设有下列实验。1)现代工程制图基础实验是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来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现代工程制图及设计基础实验主要包括手工绘图和计算机辅助CaD设计绘图两部分。2)工程力学实验主要有:材料的拉伸实验与压缩实验;材料的扭转实验、测量剪切弹性模量;梁的弯曲应变实验等。3)流体力学是安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内容较多,主要有:静水压力实验,便捷式流速仪测定实验,雷诺数实验,能量方程试验,沿程阻力试验等。4)化工原理实验主要有:管路特性曲线的测定、离心泵功率的测定、过滤、传热热阻的测定、沉降、萃取、精馏、填料塔的有效塔板数测定,吸收等。

2安全技术实验

安全技术实验是安全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础实验课程。1)安全检测技术实验即主要是作业环境检测技术[12-13]。涉及测定实验较多,依托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的试验包括:空气参数测定、粉尘测定实验、噪声测定实验、振动测定与控制实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实验。2)化工安全工程实验主要有:物质自燃点(液体)的测量、化工管道中气体泄漏的检测与分析、典型化工生产过程安全实验。3)工业通风与防尘实验包括:粉尘基本物理性质的测定、除尘器装置性能的测定、风管风流点风压和点风速测定。

3安全管理实验

1)安全系统工程实验主要学习安全系统软件,包括重大危险源识别,事件数分析、系统安全评价以及在工程项目设计中的应用等。2)职业安全与健康实验主要学习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包括听力保护、呼吸保护装置、眼睛保护、个体防护服、鞋类、皮肤保护、安全带及安全钩等。3)安全人机工程是安全工程实验主要的专业方向之一。目前,国内有25所高校成立了安全工程专业,但绝大多数在安全人机工程实验教学方面都比较薄弱,缺少较完备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我校安全人机工程方向以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原则运行和发展实验室,该实验在ergoLaB人机环境同步平台上进行,该平台是由津发公司自主开发的系统,是一个专业用于收集、分析和演示观察数据且操作简便的行为事件记录软件。该实验主要包括生理基本参数测量与作业设计、心理测试与认知特性分析、有关复杂作业过程虚拟再现、安全与应急疏散几个方面内容,下设5个子实验室:安全心理实验室、安全环境实验室、大脑与视觉认知实验室、人机交互与虚拟仿真实验室、人体测量和工作负荷实验室如图1所示。

4特色安全实验课

我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以农业环境保护为背景,创建了农业特色安全的实验课程体系,具体分为农村环境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实验。1)环境安全特色实验。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是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和环境毒理学,实验课程主要由水处理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实验及物理污染控制实验等组成,并开展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的综合性实验。2)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特色实验。农产品安全检测的研究对象是农产品,主要是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寄生虫、固有有害成分等的污染特点及检测方法、手段和技术。它的中心任务是掌握有害物质对农产品的危害特点,通过检测技术了解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本专业以湖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的条件为基础,设置的实验内容包括:(1)蔬菜、水果、粮谷类、茶叶等农产品样品采集;(2)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分光光度计法);(3)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检测(气相色谱法);(4)大米、玉米、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等。

5结束语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篇2

建设部、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部已于2005年9月1日起执行《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同时的还有相应的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及资格考试认定办法。根据《规定》,国家将对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并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通过统一考试、注册、继续教育等手段,实现对环境工程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动态管理。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方向科目分2个大部分:公共课包括通用公共基础及专业基础、专业课即环境工程设计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知识和案例分析。专业认证是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随着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高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逐渐显现,为契合注册制度并与国际接轨,2007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2008年1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包括《工程教育通用标准》和各专业补充标准,环境工程专业标准已列在其中。此外,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高〔2007〕1号)中的首项工程便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可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是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的改革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各高校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契机[1,2]。本文将阐述专业认证中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与设置内容,分析其与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的相符,依据已有学科基础,确定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思路,最终目的是使得培养模式与注册考试接轨,以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减少工作适应期与磨合期,真正能使学生出校门就能适应本专业工作。

二、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与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要求相符度剖析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类课程的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可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设特色课程。对比注册考试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专业认证标准重理论基础、宽就业口径,符合注册考试的要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34学分,包括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四大化学及其实验以及物理的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类课程至少16学分,包括工程力学、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与信息技术基础类、机械基础类、电工电子及自控基础类课程。使学生学习工程设计、施工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了解生产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等。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基本包含在内。此外,建设部勘察设计类其他一些注册工程师考试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中与环境工程专业为相近专业的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也大致与之相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完全有能力参加并考试通过,可为工科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展就业空间。

(二)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较全面,但对比注册考试还需完善“标准”明确将环境科学概论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为专业必修课程,改变了环境工程专业一贯以来重工程设计、忽视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不仅仅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而是从更全面的角度解决实际中的环境问题[3]。例如垃圾焚烧厂的设计不仅应从工程设计角度分析考虑,还应当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考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否符合当地环境规划,对当地环境影响如何应进行评价,并且应按照环评法规定进行公众参与等程序,是否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局政策、法规,对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有改善等。全面考虑环境工程设计与环境规划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是避免出现环境纠纷的重要途径,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制度强调的方面。此外,专业基础课中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作为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课程列为必修,相关内容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对比专业标准,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内容除包含以上内容外,还包括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工程经济与管理、安全等。对比注册考试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设置选修安全类课程、工程经济学等以更全面准备注册环保工程师所需知识。尤其是安全类课程,目前工科类课程体系普遍缺乏此类课程,工程实践过程中安全保障完全依靠短时间的上岗培训,知识不系统不牢固,可认为这是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营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注册工程师考试的这部分内容正是为规避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设置的,因此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中拟增设安全类课程以契合实际需要。建议工程认证标准中的通用标准应将安全类课程作为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以提高工程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知识水平。

(三)专业认证标准中核心课程设置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分方向考试基本一致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考试合格后进行的专业考试分五个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物理污染治理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相应的,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上前4个方向课程,一般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均设置此4个方向课程,而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设置的第5个方向生态恢复工程需要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方面基础,推测仅限于有此类学科基础的高校如林业科技大学开设有相关基础课程及生态恢复课程。因此专业认证标准考虑了各高校已有学科基础,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对于生态恢复工程考试方向,其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缺乏指导性要求,建议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应考虑注册考试的实际需求,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和要求。

(四)专业认证标准中实践环节有较高要求,符合注册考试的需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实践环节至少20学分,包含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此外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要求13学分。通过实验与实习,加深对理论课程内容的理解,了解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管理等基本内容,通过环境污染控制工艺操作及运营管理的训练,运用和巩固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环境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了解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和设计能力。而注册考试最难的考试就是专业知识考试与案例分析,靠的是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积累,考的是规范标准的运用,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理想的结果。标准中对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要求正符合了注册考试的要求,当然学校的学习仅仅是基础,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和积累5年后才有资格参加专业考试,这是注册考试的规定。

三、结语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篇3

关键词:高职化工专业;安全教育;目标要求

化学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农业、轻工、建材、纺织、电子、国防、医药及日常生活等密切相联。与其他行业相比,化工行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因此,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更严格[1]。高职化工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化工行业的重要力量,将直接负责企业一线的生产操作、管理等工作,其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业的安全和发展。

一、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化工安全教育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全是行业、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高温、高压等特点。一些发达国家统计的资料表明,在所有工业企业发生的爆炸中,化工企业约占1/3。化工行业的中毒事故数量及职业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随着化工科技的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急剧增长,化学品生产方式及化工行业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工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的改变,都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从2008年到2012年5年间,因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的爆炸事故达48000多起,平均每天27起[2],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化工行业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化工生产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化工安全事故中,人往往是事故的受害者,也是事故的肇事者,据世界各国对事故成因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70%以上的事故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矫正不安全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3]。因此,对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2.安全教育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和基础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约14.25万亿元,增长16%。“十二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l0%以上。预计到2015年,全行业总产值增长到l6万亿元左右[4]。在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化学工业引发的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有的会引起环境污染事件,引发次生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恐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也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面向当前及未来化工行业的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预防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将提高化学工业的整体安全性,为化学工业的继续快速增长提供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安全教育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安全教育是化工专业学生职业安全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一线从事生产操作、工艺控制、质量检验、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化工生产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素养。高职学生大多无化工行业经历,对化工行业及物料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缺乏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了解安全生产规程及事故的原因、防范及应对处置措施。在校期间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进入企业很难应对复杂的岗位生产环境,势必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及自身职业生涯的隐患,也会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顺利推进和实施。化工行业固有的危险性与学生薄弱的安全基础间的矛盾,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具备必须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奠定岗位安全生产基础,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当前学习生活及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安全教育的目标要求

1.明确安全教育的要素

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人、物、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会造成人有不安全行为的环境条件。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某些环境因素也会引发物的性能的变化。因此,安全教育要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研究人、物、环境三方面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出现的条件和形成事故的规律,探讨控制危险、预防事故的有效对策和手段,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5]。安全三要素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安全教育要使从业者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技能,从本质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排除生产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三不伤害”等安全发展理念,掌握化工生产的主要特点及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危险性,理解化工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待各项安全工作,能在任何活动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养成遵纪守法、按章办事、严格按岗位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等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

3.充实必要的安全知识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了解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环境与条件,掌握常用化学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能、潜在的危害性,能应用相关参数及物质的理化性质辨识物料、储罐、设备、装置等存在的风险,掌握燃烧、爆炸、中毒、触电、灼伤等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各类危险事故防范和处理处置方法。

4.掌握必须的安全技能

围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要求,掌握化工安全操作技能,能根据安全规程从事生产操作,规范进行电器及压力容器安全操作、安全检修、静电防护,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运输,安全防护、安全分析与评价。能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分析生产、储运等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可能诱发事故的潜在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预案,正确排查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工程技术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控制危险。掌握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防化学灼伤的方法,并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避免伤亡事故、职业中毒、职业病等事故的发生。

5.熟悉安全管理原则和方法

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安全状态。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管理要素及安全管理原则和方法,能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生产实际,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危险源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基本方法,利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将化工安全专业知识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相结合,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

三、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1.开设化工安全技术相关系列课程

开设《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防火防爆》、《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深化学生的安全认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化工生产的特点与安全、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技术、工业防毒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装置安全检修、电气安全、劳动保护、安全分析与评价、安全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对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与防护、应急处理与处置等有全面的了解。规范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管理,提高课程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都达到化工安全生产的要求。

2.专业课中融入安全教育

高职化工专业开设《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设备维护》、《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专业课,其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与化工安全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化工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综合评价,确定设计方案。对其生产工艺条件确定、设备选型、施工建设到投入运行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安全分析,提供防范措施,同时要对化工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及废弃物进行危险性分析。将先进的安全监控方法、设施和预警系统引入课程,通过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消除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在《化工工艺》课程中,要使学生掌握典型产品工艺设计和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产成品的理化性质,比较各工艺控制条件(反应温度、压力、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等)下存在的风险,学会优化工艺防范事故的发生。《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使学生理解流体流动与输送、吸收-解析、精馏、离心泵、反应器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的同时,介绍单元操作中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对于《化工设备维护》课程,要强化设备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特种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压力容器、储罐、仓库存储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装置的管理与维护。同时要强调各类安全环保装置、防电、防雷、防爆设施的重要功能。在《化工仪表与自动化》课程中,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虚拟车间里预设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使学生辨识安全隐患,分析各类事故的发生、发展及危害,引导学生结合化工岗位生产实际情况,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开展安全分析和评价,找出事故隐患,通过仪表与自动化控制进行事故预警和预防,并能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3.加强实践环节的安全教育

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化工专业学生学业期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其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直观性、实效性。制定实践环节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多途径推进实施,注重科学管理,使安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验实训教学中,要将安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每次实验实训前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在理解实验实训目的、原理、操作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报告,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注意事项在预习报告中明确列出。实训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危险性分析,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前对每次实训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防范措施等有清晰地认识,明晰实训的安全要求,规范操作程序。实训结束后要做好安全善后工作,及时关闭仪器设备,清理现场并做好记录,记载实训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存在问题,消除危险。在顶岗实习前进行专门的系列安全教育,包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典型化工产品生产的危险性分析流程、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运转失灵到故障、异常、事故、灾害)及防范措施等,事故多发部位、原因、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常见事故和典型事故案例,生产劳动保护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定企业实习安全须知,与学生和家长共同签订安全责任状,做到岗前安全早预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环节开展企业生产现场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具有危险隐患辨识能力、电气安全监控能力、防火防爆监控能力、安全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4.将安全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制定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全过程覆盖、全员参与、全方位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从新生入学教育到各重大节假日、各项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环节直至学生毕业前,开展全过程安全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有专项安全教育,每周有普适性安全教育。在以学校为主体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请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生产一线技术员、专业消防队员、医院急救中心负责人等来校开设多形式的安全讲座,实现安全教育全员参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通过系列讲座、案例分析、火灾逃生及灭火演练、安全救护演练、视频图片动画观看、化工典型事故处置软件操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选取企业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实例,引导学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开展模拟操作训练。指导学生编制重大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使学生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掌握防护和急救常识,了解应急救援装备的选择、使用、检查及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及事故现场处置能力,提高防范意识,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5.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教育和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安全观,提升安全素质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培养和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从精神、物质等多个层面营造安全氛围,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使参与安全教育和管理活动内化成为师生的自我需求与自觉行动,将“要我安全”转化成“我要安全”。加大校园安全宣传力度,在学生活动密集的公共场所、各实训中心、校园内配电房及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设计安全提示宣传板块,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内广播、橱窗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进行安全宣传。开展事故案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等安全知识图片展,举办安全教育月活动,聘请专家开展安全法规咨询,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演讲会、安全宣传小报制作比赛、暑期安全宣传社会实践、家用化学品安全防护宣传等活动,定期开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四、结语

为行业企业培养满足现代化学工业安全要求的,有实践能力、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实现双赢的重要保障。面向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强化安全教育,既是本专业良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学生人身安全、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更是事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开展全面的、高效的安全教育,可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建立符合时展的安全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安全素质和系统安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景良.化工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2]陈晓伟.多种隐患亟待全面排查[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2):30-31.

[3]欧彦麟.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1,(4):207-208.

[4]陈瑞峰,等.石油和化学工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化学工业,2012,(Z1):8-10.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篇4

专业加试科目1加试科目2081701化学工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081702化学工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081703生物化工环境微生物学生物化学081704应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081705工业催化无机化学化工原理070301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原理070302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原理070303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原理070304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原理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化工原理083001环境科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083002环境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080104工程力学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080502材料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080503材料加工工程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080701工程热物理锅炉原理与设备热能综合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制冷原理与低温工程热能综合080706化工过程机械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080702热能工程锅炉原理与设备热能综合082001油气井工程渗流力学油层物理082002油气田开发工程工程流体力学油层物理082003油气储运工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过程控制工程电路分析基础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过程控制工程电路分析基础081103系统工程过程控制工程电路分析基础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过程控制工程电路分析基础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过程控制工程电路分析基础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120201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学120202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经济学120203旅游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经济学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030505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085216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无机化学有机化学085229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08520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085206动力工程(专业学位)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085224安全工程(专业学位)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085219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085210控制工程(专业学位)过程控制工程电路分析基础085207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路分析基础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085212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085218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理论力学矿井通风与安全085239项目管理(专业学位)财务管理技术经济学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篇5

关键词:公路施工;施工安全;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9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公路工程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自身建设规模与数量也快速增长。但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却不容不乐观,各种安全事故频发,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公路安全施工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维护国家的财产安全,更关乎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找到改进的办法与对策,是一项赋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1、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公路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其影响因素概括起来包括:施工环境、施工的设备机械以及施工人员的施工素质。

1.1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从社会环境来说,主要是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公路沿线的治安管理水平。自然环境来说,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气候因素以及公路沿线的地质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公路施工安全是有重大的影响的,加上我国地域广袤,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在公路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就相对增加。

1.2施工机械设备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可引发安全事故。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主要是有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对于公路施工中心的设备相关的管理水平是否能赶上设备技术更新的速度;二是表现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是否能进行及时的维修和保养,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3施工人员的素质影响

在公路施工中施工人员的素质是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各种技术水平的发展,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管理的制度及施工人员的素质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情况,造成公路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2、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2.1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从业人员安全知识贫乏

目前,许多公路企业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认识不足,在进度、质量、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步,没有把安全当大事抓;有些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素质差,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少,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现场施工一线从业人员大量从农民工转化而来,缺乏公路工程施工经验,未经认真培训就上岗,对安全操作知识了解也非常肤浅、不系统,缺乏自身安全保护意识和知识,容易造成这类群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公路施工工地大多在野外,远离城市,缺乏安全部门监管,造成特种岗位人员持证率偏低。

2.2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完善

在一些发生施工事故的企业,我们通常会发现,项目部制订的安全施工方案,安全事故紧急预案等,往往是为了应付差事,没有真正进入到每个员工的心里。而且制订的方案没有针对性,也很空洞,无法落实到实际中去。另外,许多企业的项目部并没有设置安全管理这方面的专职人员,安全管理工作因此而被忽视,虽然有些企业也设置了监督人员从事监督工作,但终究因人员素质问题,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2.3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

公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在工程量清单中第100章总则内单独列支,为不可竞争费用,一般不低于合同总价的1%;实行项目法施工后,项目经理在安全设施上舍不得投入,只求在近期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不顾长远,急功近利,心存侥幸,各施工项目部尽可能少提,应付检查,将应提取的安全经费计算为项目利润,导致安全设施设备、培训、宣传、科技创新等安全费用投入严重不足,事故隐患到处可见,发生率提高。

3、提高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3.1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

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单位的各级领导应正确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工程进度的重要性,还要避免与安全生产发生冲突。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设立专门的责任部门,组织安全责任小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及时有效的协调沟通确保生产工作在安全管理的良好环境下进行。

3.4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在公路工程开始实施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对工程项目中存在危险性较大的子工程有针对的进行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在设计进行时应该对安全施工的有关数据进行详细的计算,使施工安全在技术方面得到强有力的保障,遇到设计困难的地方应及时组织专家提出解决方案,施工单位和工程项目部组成专业小组,定期对施工安全进行检查、治理。真正做到细致检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实施措施、有效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3.3加强安全管理的培训

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的培训,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聘用和培养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安全管理的培训要符合时间、地点,培训的内容应该形式多样,制定相关制度,讲求实用性,认真对待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安全管理培训的核心是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施工人员对于施工中的安全技术、安全操作从深入了解到具体实施掌握,对每一位施工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作业,对于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针对性、计划性、规范性、操作性、长期性。不断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安全管理的综合素质。

3.5推行责任制

施工单位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建立固定的安全资料档案室,并有专人负责看管,把安全资料有序的进行整理、按要求归档。施工安全资料的管理应该严格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所在地的交通状况和安全状况等外部因素编制安全资料。工程项目开始实施之前,工程项目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施工安全资料的管理,使安全资料管理有序、规范的进行。安全资料室的配备人员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应该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是不允许安全资料管理人员擅自离岗,这样保证了安全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4、结束语

施工安全事故涉及的范围广、原因多、突发性强,但我们只要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机构,健全安全制度,根据各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订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狠抓落实,就能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篇6

关键词:高职化工类学生职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5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66-01

1高职化工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指的是个体对其从事的职业的社会价值、目标以及其他因素的一些看法,如果其看法和社会对这个职业的期望以及评价是一样的,表示个体对群体或者他人的有关这个职业的认识和看法是完全认可和赞同的,职业认同感这个概念是从心理学这个方向延伸出来的,这个概念是人们努力的做好其所从事的职业、达到组织目标的心理的基础。在最近这些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化工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高职学校的化工类已经成为现在化工相关职业的十分重要的后备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来也开始关注环境等问题,而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直接关系着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然而,在现阶段,化工相关职业人员的队伍并不是十分的稳定,而从业人员对其职业的认同感也不是很高,同时,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也十分的缓慢。所以,应该怎样提高高职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现在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相当紧迫的任务。

2对高职化工类学生职业认同感问题的分析

2.1专业选择带有从众心理以及盲目性

最近这些年,我国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化工类相关职业的人员需求不断加大,同时,现在化工相关职业的福利待遇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其社会地位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大环境下,高职化工类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前景相对是比较好的,化工类专业的职业发展在整体上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都选择化工类专业,然而,在这其中也有很多学生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带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和盲目性;她们并不是相当的了解其所选择的这个职业是不是适合自己。

2.2自我提高意识不高使得职业能力、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比较慢

众所周知,高职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并不是很高,这就使得在学生入学之后,专业学习的氛围不浓厚、学习效率不是很高、学习态度也不是很好。高职化工类专业的学习是系统的、科学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投入很多的经历,充分的克服职业技能的专业课程基础比较弱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学生一定要具备较强的自我提高意识,要充分的克服自身懈怠、敷衍以及畏惧等行为以及不良情绪。

3提高以及培养高职化工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的相关建议和方法

3.1提高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奥斯特瓦尔―“物理化学之父”曾经说过:“美妙的化学!我为之奋斗了毕生的精力,但你也帮我开拓了崭新的道路”。所以,教师一定要将爱岗敬业的这种精神贯穿在学校的这三年时间,一定要尽可能的将学生的作业和学生以后的产品联系起来,将学生上课迟到和以后的上班迟到联系起来;将学生的宿舍卫生和其以后的工作岗位卫生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环境以及潜移默化的学习当中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神。

3.2培养学生的化工安全生产意识

最近这几年,我国的安生生产事故发生的频率在不断的升高,大部分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其相关的操作人员或者相关的领导的安全生产意识比较薄弱,研究者认为高职化工类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第一,及时的向学生讲述相关的安全生产事故例子;第二,通过绘制系报或者班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进行宣传;第三,每学期一定要举行至少一次和化工安全生产相关的讲座;第四,举办和化工安生生产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比如:每年举行一场防火安全疏散以及防震安全疏散演练;第五,和化工相关的专业课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化工安全生产意识,比如:在相关的化工生产技术课当中讲述相关的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内容,比如:温室控制,如果温度比较高的话,会使得化学反应物可能被分解甚至着火,进而使得压力升高,进而造成爆炸;但是如果温度比较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化学反应物的反应速率;如果温度恢复到正常;就会因为反应物的堆积导致反应物之间发生剧烈的反应,进而导致爆炸现象的产生;对投料的控制;在投料的时候,一定要谨记:投料的速度一定不要比设备的传热能力高,这是因为如果投料的速度过高,会导致温度会急剧的升高,导致反应物的快速分解,进而造成安全事故的产生,在投料的时候,还要保证投料的顺序是正确而,比如:在合成氯化氢的时候,一定要先放置氯气再放置氢气;对压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生产设备的管道接口的泄露;如果反应物溢出或者是设备中吸入了一定的空气,就会很容易发生爆炸。

3.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高职化工类的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基本上都是化工企业,所以,他们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其所在化工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强度;提高高职化工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应该主要从下面几点入手:第一通过相关化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分析河水污染、调查白色污染等),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使学生掌握处理环境问题的基本的技能以及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第二将对化工类学生进行相关的环境教育和学生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将针对性教育贯彻到其中。

4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化工类学生将来工作的就业方向基本上都是化工企业,而他们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化工企业的安生生产;所以,在对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授予他们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他们对其将来可能从事职业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李贤政.对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2(4):52-53.

[2]郝颖.论“90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提高[J].中国校外教育,2013,7(14上旬刊):263-265.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篇7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因素较多,土建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同时他们对土建施工现场的工况不熟悉,缺乏很多安全相关知识和技能,土建施工单位也担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承担不起相应的责任,接收学生实习意愿不强烈。本文试图对土建专业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切实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安全。

2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

2.1施工参与人员因素

施工参与人员包括施工单位人员(工人和管理者)、监理单位人员、业主单位人员等,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动态变化的,不安全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与人们的麻痹大意、缺乏安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身体健康情况不良等因素,比如瞎指挥、乱作业、常违纪等现场。

2.2施工材料与设备因素

施工材料与设备是安全风险因素的重要来源,比如建筑材料不合格带来的质量事故产生的安全风险因素、有毒有害物质带来的安全风险因素、施工用电不规范、没有安全劳保用品或者安全劳保用品不合格等。同时,现场机械设备多为租赁市场租赁而来,可能有些设备长时间不用,年久失修,各零部件耗损严重,在土建施工现场繁重的施工过程中,导致机械设备失灵、倾覆等,发生安全事故。

2.3现场及周边环境影响因素

现场及周边环境因素是影响安全事故的间接因素,不良的环境容易造成工人思想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工人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增大了工人在操作中产生安全事故的几率。现场及周边环境包括场内道路交通情况、工作场所的空间情况、噪声情况、周围道路车辆情况等。

2.4管理组织与制度

管理组织与制度重在落实,落实不到位或落实错误将会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相应的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土建现场有相当多的事故是由于管理上的缺失或不到位或错误造成的,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组织与制度的落实包括安全培训不够或走形式、安全隐患的整改不及时或不彻底、安全检查走过场等。

3现场安全风险的识别

土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识别就是要确定在施工现场存在哪些安全风险因素,会对工程和人员安全造成哪些影响,同时还要对这些风险因素和它们的特点进行归档,这就需要了解引起这些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哪些[2]。

3.1直接原因

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3.2间接原因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现场及周边环境、建设工程的特点、工程管理的状态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4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分析与评估

安全风险控制的基础就是要确定安全风险的等级,对土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这是现场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责任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评分的方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5顶岗实习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1安全风险的事前预防

5.1.1开设安全类相关课程

目前,我校建工专业已开设“建筑安全管理”课程,建议其他专业结合本专业情况,也开设安全类相关课程。

5.1.2安全教育

在实习前,开展安全教育,范围要包括场内和场外安全风险因素的教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来确定。

5.1.3签订校外实习安全公约

在实习前的实习动员中,要求学生签署“校外实习安全公约”,从形式上引导学生重视实习安全问题,规避校外实习安全风险。

5.2安全风险的事中控制

5.2.1安全风险分析

学生到现场后尽快报告项目情况、周边环境情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现场和周边的安全风险因素,并进行项目级别的安全教育和岗位级别的安全教育。

5.2.2安全双周报安全双周报

制度是指实习学生到现场后,至少2周报告一次现场情况及其变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就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学生结合老师的分析,要求认真学习、对待。

5.2.3顶岗实习安全总结与答辩

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安全总结,内容应涵盖实习期间现场安全及周边安全,结合项目情况、现场情况、实习情况来进行阐述。在进行校外实习答辩环节中,关于安全的问题必须至少提问一个与实习学生水平相适应的,并作为答辩合格的必要条件。这样,使学生对安全问题重视起来,并主动去了解现场安全风险因素和场外安全风险因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安全教育、安全风险控制最终落到实处。

5.3安全风险的事后保障

事后保障措施是指发生安全事故后,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对实习学生人身安全的保障措施。在实习前,为实习学生购买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方面的保险,为学生实习安全提供保障。一旦发现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应马上按流程上报,同时启动实习人身保险,使学生实习没有后顾之忧。

6建议与展望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1引言

诚如我们所知,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收集和整理有关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的重要数据和资料,从而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防治、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为了探讨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具体对策,我们首先要对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2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2.1仪器设备质量

从现实情况来看,环境监测工作中所使用的监测仪器主要有四类,即大中型精密监测仪器、常规监测仪器、自动监控系统以及小型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等。而当前,作为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环境的化学成分情况相当复杂,环境污染常常是发生在恶劣的环境当中的。因此,作为重要的监测仪器,化学、物理、生物等污染监测分析仪器的质量对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实验室条件和实验材料

一方面,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不仅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期限,更与环境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密切相关。因此,温度、湿度、洁净度、照明度以及污染处理系统等条件都是在实验室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我们必须加以考虑和调控的。

另一方面,化学试剂、实验用水、有机溶剂以及实验器皿都是环境监测过程中重要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具。在这些实验材料的选取和使用中,对它们的纯度、浓度等指标和性质的选择和控制也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2.3监测过程的影响――采样、数据、综合

由于环境监测样品具有多样性,在检测过程中如何确保取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减小样品监测结果与环境总体监测结果的差异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前期的采样及监测,并获得相关的实验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归集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对数据真值的最佳估计和对估计值的误差确定对数据信息的真实度和准确度有重大的影响。此外,除了基础的环境监测工作以外,环境监测的一大重点就是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数据的趋势、规律、因果分析等都会直接影响数据转换为监测成果信息的成效,进而影响到污染防治工作对策的制定。

2.4监测人员素质

不可否认的是,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操作经验也是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不足,就很有可能忽视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出现监测数据误差,这不仅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给环境管理造成误导,还会给操作人带来员一定的安全隐患。

3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探究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对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了基础的了解和认识。为了更好地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我们必须从这些因素入手,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方案。

3.1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环境监测质量包括监测基础工作质量、监测过程质量以及监测成果质量。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

具体来说,在监测基础工作上,我们要制定明确的工作规范和完善相应的质量监控规定,对监测人员工作的设定、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材料的领取以及监测方法的选择等都进行细致的记录。在监测过程中,对布点、采样、测试、数据以及综合分析都要有充分的依据和解释;在监测成果分析上,要注重保障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3.2加强实验环境的控制,优化设备和实验材料管理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实验环境的控制。具体来说,除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大小适合的实验台等基础控制条件以外,我们对特殊实验环境和条件也要加以控制,并完善相应设施安装。例如,对大型精密仪器,除了上述条件以外,我们还要做好防尘工作,并安装空调等制冷设备以调控操作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实验室安装完备的安全设施,如在化学实验室安装喷淋和洗眼装置、配备适合的灭火器等。

另一方面,在设备的安装使用上,我们要充分考虑相关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电磁环境等,既要避免它们遭受化学腐蚀,还要考虑相关的水电线路安装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在日常使用中,相关人员要认真填写使用和维护保养记录,对特殊仪器的使用还要实行监控操作。此外,在实验材料的购买和储存上,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循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对实验材料的种类和品质要经过多方面的对比和挑选,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对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实验材料,还应该采取特殊的保管和储存手段。在实验材料的使用上,相关工作人员不应该盲目追求高纯度,而要在充分考虑监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对实验器皿和实验用水的要求加以选择。

3.3提高监测人员专业素质,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和复查

毋庸置疑,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综合的分析技术的使用需要配备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高质量的培训工作,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具体来说,对初级技术人员,我们要加强安全操作规范和实验室操作基础知识的培训,以保证他们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对于中、高层技术人员,我们要引导他们使用先进仪器设备、研究并使用综合分析方法进行环境监测,以更好地保障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信度。此外,对于初步得出的环境监测数据,要有专人进行审核和复查,通过排查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和差错,更好地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结语

总的来说,在充分认识影响环境监测质量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探寻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具体对策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改进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在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方面加大投资和建设外,专业环境监测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点。同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出准确、快速、简便的新方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以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篇9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安全隐患辨识;安全管理;电力系统;工程建设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1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131-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65

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实际施工中面临着多重安全危险问题,对此则需要进行安全危险辨识,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危险等级,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次数,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输电线路工程特征分析

1.1高危性

输电线路工程通常为野外、高空作业,面临着复杂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条件,这对于作业者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高危的作业环境势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合格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能力等,其高危性特点也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面临的一大挑战。

1.2流动施工

输电线路由于架设距离较长,通常需要流动施工,这其中涉及到施工人员的调动,施工环境的变化以及相关施工设备、材料等的更新等。一些特殊工程项目,例如塔架支立、电缆架设等都需要流动施工。其他的一些施工环节,例如材料运输、混凝土浇筑、模板架设等也都需要大量流动性施工力量的支持,然而,正是因为这种流动性施工的特点,施工人员频繁更换的现象,使得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等难以得到保证,个别地域出现管理疏忽时,工程施工中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1.3整体性

输电线路的架设距离较长,各个地域之间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工程项目的施工方式如果存在差异,对应的施工量、施工时间、工艺技术等却彼此影响,某一个线路区段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其他区域线路的正常运转,项目的建设施工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全局性。因此,实际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善于从整体出发,防止局部问题的出现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1.4多变性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由于施工项目多、线路长、范围广,各类施工都会随着线路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且线路工程施工多处于露天环境中,这就使得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存在多重变化性,可能随着遭遇暴风雨的袭击,甚至加大劳动强度,各种非安全性因素交织在一起,从而引发多重危险。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多变性,也使得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2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危险辨识过程

2.1明确危险源的辨识对象

所谓的安全危险辨识,首要的便是需要明确辨识对象,形成一个目标范围,再将目光锁定这一范围内的对象,对此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统筹可能引发输电线路工程危险

的因素,结合统筹的因素来对应明确危险源的辨识对象。

2.2分辨安全危险源

已经明确了危险源对象的大致范围,则应该对其实施逐层剖析与分解,从而明确各个工序、施工阶段所存在的具体危险源,再单独着眼于这一工序来进行深入计算、统计、分析危险源的危害等级,具体方法有经验法、流程图法、表格统计法等。实际的危险源辨识,也要结合其所处阶段、所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等,达到对危险源的初级判断,这其中涉及到定性、定量评价,能够保证危险源的辨识精准度。

2.3剖析危险源的生存条件与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出现需要具备特定条件,分析引发危险源的条件以及触发因素,再根据这些条件与因素来对应采取措施,从内外双方面入手,消除一切可能导致危险的条件、因素。无论是条件的分析还是触发因素的剖析都应该以所施工的输电线路工程实际为依据,而且要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与分析,这样才能确保准确性。

2.4分析安全危险的影响范围

安全危险的影响范围从整体上决定着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经济效益,而且安全危险源等级会随着影响范围的变大而升高。通常来说,危险源影响范围也会因为工程类型而有所差别。例如:山区、地形复杂区域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由于客观环境、交通条件相对恶劣,对安全危险会带来大规模的不良影响。

2.5危险源评价,确定危险等级

根据分析得出的安全危险影响范围大小来评价危险源,明确其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具体的评价一般采用仿真模拟法、敏感性分析法、矩阵分析法等,通过多重分析来明确危险的等级,在明确危险源等级的基础上来对应采取应对措施,根据危险源等级来有重点、有侧重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切实维护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3输电线路工程安全危险辨识的方法

3.1情景分析法

所谓的情景分析法就是根据输电线路实际施工现场,通过观察其环境、场景、施工状态等来进行危险预设,通过设定各种假设来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再对应讨论风险分析结果,这其中涉及到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应该引入信息系统来帮助统计、判断,从而提高危险判断工作效率。

3.2事故分析法

事故分析法在现实运用中,就是先深入某一典型的危险要素,剖析其发生的原因,逐层解剖,直到最细节的因素,再将这些细节性因素同危险成因之间进行对比,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树状图。事故分析法就有一定的客观性、实用性、精准性,而且能够达到全方位剖析、深入解析的目标,是围绕某一具体的典型事故展开的辨识法,有利于找到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确保风险被及时排除。

4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方法

4.1加强组织与职责管理

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有组织、有规划、有目标的工作,要想真正实现安全管理,就要强化组织与安全职责管理,创建安全管理体系,体系内设置专业的安全负责人,打造出一个业主部门,承担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职责,各方通过集中商讨、分析等形成一套管理策划方案,同时要求积极实施安全管理方案,安全管理体系中应该包含以下关键机构主体,例如项目安委会、设计院、监理企业、施工企业等,要各自明确每个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任务。

4.1.1项目安委会。负责召集并监督各个参建方执行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与方案,协调各个参建方之间的关系,解除安全问题,通过会议等形式来从整体上筹划工程安全管理。

4.1.2设计院。严格根据输电线路工程的相关法规、规程以及行业标准来勘察、设计,提供客观、准确的勘察数据信息,积极执行项目勘察、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根据勘察信息进行项目工程设计,将安全因素纳入设计范围。

4.1.3施工企业。按照输电线路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施工,编制安全施工管理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制度,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来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强化安全施工管理,例如严格施工人员审核、施工工序监督、工程施工质检等来确保施工安全。

4.2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

施工现场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最前线,必然应该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涉及到多方面工作,例如原材料与设备的存放、施工流程的规划、施工作业的标准化管理等。

4.2.1施工现场的规划与布局。参照设计图纸有秩序、有规范地布局土建材料、电气材料设备等,形成专属功能分区,例如材料设备存放区、办公区、生活区、混凝土调配区。施工前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例如修建围栏、设置安全通道、修筑排水通道等,同时为了防范外界的侵扰,在必要位置应设警示标识,为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创造一个安全、有利的环境条件。

4.2.2材料与设备的保存。要根据施工原材料的质地、性质以及功能等来选择存放区域,采用适合性的存放方法,例如分区堆放、分列排放、有序放置等,都要对应设置标识,控制环境污染,要结合材料的使用说明书来为其创设一个安全存放环境,在确保材料不受污染的同时,也要保证环境安全。

施工设备要依照国家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相关规程规定来采购,同时,要将安全贯穿于整个过程。各类施工设备需要达到规定的安全等级,也要做好各类施工设备的安全防护工作,例如:电源线需要设置pVC绝缘层,用电设备、电源箱等都要安全接地。

4.2.3强化安全作业监管。输电线路工程作业环节是一个关键环节,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范制度,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切实遵守各项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性设备,作业前严格检查安全筹备工作质量,例如:是否佩戴安全帽、是否穿戴绝缘服等。杜绝一切高危金属物品、化学物质等带入市场现场,形成一个安全作业环境。

4.2.4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一套科学、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作保障,有必要编制一套专门针对安全施工的管理制度,制度要覆盖一个大的范围,从施工人员的行为、作业流程、再到设备安全检查等,对每一项工作、每个环节都做出细致、明确的规定,从而达到安全教育、检查等目标。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从而敦促其遵守安全制度,保护施工安全。

4.3安全评估奖惩机制

为了强化安全施工管理,有必要创建一套科学、合理、公平的安全评估考核系统,并依据考核结果来对应提供奖惩对策,让奖励、惩罚双重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标。例如:线路架设施工中,对于不按照设计图纸、规程规范施工所导致的安全事故的行为和责任人给予严惩。对于施工中表现优良、且工作效率高的则进行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奖励。

5结语

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危险辨识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工作,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明确危险辨识工作流程,采用科学的辨识方法,并加强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管理,从而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收获理想的工程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黄立新.输配电线路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经翔飞.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5).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篇10

关键词: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志码:a

1引言

工業控制系统(industrialControlSystems,iCS)是由各种自动化控制组件以及对实时数据进行采集、监测的过程控制组件,共同构成的确保工业基础设施自动化运行、过程控制与监控的业务流程管控系统[1]。现代的iCS网络,越来越依靠于商业it和internet领域的操作系统、开放协议和通信技术,这些技术已被证明存在着脆弱性。通过将iCS连接到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iCS脆弱性就暴露给潜在的攻击者[2]。

为了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现在一般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的自身安全性,从设计阶段就开始安全性架构,并落实在工控系统的研发、部署、运行的各个阶段;另一方面是通过附加信息安全保障手段(如在系统中部署信息安全专用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由于工业控制系统对高稳定性和高可用性的要求,通过附加信息安全保障的方式来提升工控安全性是目前最容易实现和被接受的方式。

工业控制系统本质上是一类信息系统,因此工控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是信息系统安全性与工业控制系统的特点相结合产生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nSa)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陆续制定了多个版本的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nformationassurancetechnicalFramework,iatF)[3],成为信息安全保障的权威架构。iatF把信息安全保障分为四个环节: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首先采取各种措施对需要保护的对象进行安全防护,然后利用相应的检测手段对安全保护对象进行安全跟踪和检测以随时了解其安全状态。如果发现安全保护对象的安全状态发生改变,特别是由安全变为不安全,则马上采取应急措施对其进行响应处理,直至恢复安全保护对象的安全状态。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了公认的pDRR模型,如图1所示。

从pDDR模型的“检测”环节入手,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产品进行测试与评估,建立工控信息安全产品测试评价体系,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测评提供专业化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领,一方面有效帮助供应商大力提升其产品和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为用户选购工控系统信息安全产品,提高工控系统安全性提供支持。通过对安全测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全面的安全态势分析报告,促进工业控制领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

2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要求

工业控制系统有许多区别于传统信息系统的特点,包括不同的风险和优先级别。其中包括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风险,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金融问题如生产损失和对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工业控制系统有不同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其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对典型的it支持人员而言可能被认为是不方便的。此外,安全和效率的目标有时会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的安全性发生冲突(如,需要密码验证和授权不应妨碍或干扰iCS的紧急行动)。

美国niSt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指南》[4]对iCS与it的差异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这些显著差异的存在导致工业控制系统与传统信息系统在通信、主机应用、外联访问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传统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通常都将保密性放在首位、完整性放在第二位、可用性则放在最后。工控系统安全目标优先级顺序则恰好相反。其首要考虑的是所有系统部件的可用性、完整性则在第二位、保密性通常都在最后考虑,这些需求体现如下:

(1)工控系统的可用性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生产线停机或者误动都可能导致巨大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生命危险和社会安全破坏。

(2)工控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很高,系统要求响应时间大多在毫秒级或更快等级,而通用管理系统能够接受秒级或更慢的等级。

(3)工控系统对持续稳定可靠运行指标要求很高,信息安全必须具备保证持续的可操作性及稳定的系统访问、系统性能以及全生命周期安全支持。

3工控信息安全产品

由于工控系统的自身特点以及对可用性的高度要求,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产品也需要着重考虑工控系统的特点。目前使用相对比较广泛的工控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包括工控防火墙、工控安全审计、工控隔离、工控主机防护等类型。

3.1工控防火墙

工控防火墙根据防护的需要,在工控系统中部署的位置存在多种情况,通常用于各层级之间、各区域之间的访问控制,也可能部署在单个或一组控制器前方提供保护。工控防火墙采用单机架构,主要对基于tCp/ip工业控制协议进行防护。通过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及应用层的过滤规则分别实现对maC地址、ip地址、传输协议(tCp、UDp)和端口,以及工控协议的控制命令和参数的访问控制。

工控防火墙从形态来说主要分两种,一类是在传统it防火墙的基础上增加工控防护功能模块,对工控协议做深度检查及过滤。还有一类工控防火墙是参考多芬诺工业防火墙的模式来实现的。

3.2工控安全审计

工控安全审计产品通过镜像接口分析网络流量,或者通过及设备的通用接口进行探测等方式工作,及时发现网络流量或设备的异常情况并告警,通常不会主动去阻断通信。

这类产品自身的故障不会直接影响工控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更容易让用户接受。

3.3工控隔离

工控隔离产品主要部署在工控系统中控制网与管理网之间。包括协议隔离产品,采用双机架构,两机之间不使用传统的tCp/ip进行通信,而是对协议进行剥离,仅将原始数据以私有协议(非tCp/ip)格式进行传输。其次还有网闸,除了进行协议剥离,两机中间还有一个摆渡模块,使得内外网之间在同一时间是不联通的,比较典型的是opC网闸,主要还是传输监测数据,传输控制命令的网闸还相当少。另外还有单向导入设备,主要采用单向光纤、VGa视频信号等方式从物理上保证传输的单向性,其缺点是不能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但对于将控制网中的监测数据传输到企业办公网还是可行的。

总体来说,由于隔离类产品采用双机架构,中间私有协议通信,即使外端机被攻击者控制,也无法侵入内端机,其安全性要高于防火墙设备。

3.4工控主机安全防护

工控系统中会部署一定数量的主机设备,如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这些设备往往是工控系统的风险点,病毒的入侵、人为的误操作等威胁主要都是通过主机设备进入工控系统。因此,这些主机有必要进行一定的防护。

目前主要有两种针对主机设备的防护产品:一种为铠甲式防护产品,通过接管主机设备的鼠标/键盘输入、USB等接口来保证主机的安全;另一种就是白名单产品,通过在主机上安装程序,限制只有可信的程序、进程才允许运行,防止恶意程序的侵入。

4工控信息安全产品测试评价体系

工控信息安全产品测试评价体系涵盖测试环境、测评技术和评价服务三部分。测试环境主要由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的测试平台组成,测评技术主要涉及测试工具、测试方法、基础库和相关的标准及规范,评价服务提供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测评服务的能力。

4.1总体架构

以工业控制系统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对象,从研究工控信息安全产品的安全功能要求、自身安全要求和性能要求出发,结合信息系統的威胁分析、系统脆弱性检测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建立了工控信息安全产品测试评价体系,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其中,测试环境体系包括基础环境和实验环境,测评技术体系包括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基础库和关键标准,评价服务体系包括服务流程和组织管理。

4.2测试环境

根据测评机构质量体系建设等相关要求,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改进和升级,形成实验室必要的物理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机房建设、硬件设备和软件购置,从而为工控信息安全产品测试评价提供基础条件。

测试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基础环境:进行实验室机房装修和改造,作为测试评价体系的实施基础。

(2)实验环境:实验室基础网络和测试仪表。

4.2.1基础环境

基础环境主要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升级,着力建设测评环境所急需的物理基础设施,包括机房改建和扩建、硬件设备和软件购置、测评实验环境建立等内容,最终形成工控专用安全产品测试所需的必要基础条件。

基础环境包括4个测试(性能测试环境、攻击测试环境、功能测试环境和协议测试环境)隔断环境、1个演示环境和1个测试机房组成。

4.2.2实验环境

实验室环境主要是针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的检测需要,搭建典型的工业控制环境,包括测试平台和演示环境两部分。其中测试平台又包括功能测试平台、协议测试平台、攻击平台和性能测试平台四个系统。

4.2.2.1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包括功能测试平台、协议测试平台、攻击平台和性能测试平台四个方面。由于每个测试平台的测试重点和测试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四个平台分别独立部署。

(1)功能测试平台

功能测试平台是一套典型的小规模工业控制系统,包含工业控制领域主流工业设备、工控协议交换设备、工业控制模拟软件系统。功能测试平台的工业设备包含行业主流,并支持工业控制主要协议的设备(包括西门子、施耐德、和利时及信捷等)的一至两种型号,能夠实现常用的工业控制功能及数据监测功能,具备支持多种常见的工业控制协议(支持modBustCp、Dnp3.0、opC、profinet/profibus、ieC61850、ieC104等)的能力。

(2)协议测试平台

工控信息安全产品包括工控防火墙、工控隔离、工控审计、工控主机防护等。无论该设备在实际部署时串接接入,还是旁路接入工控网络,则该设备都需要进行协议测试,测试目地在于验证该设备是否能支持现有常用的工业控制协议。

(3)攻击测试平台

攻击测试平台主要针对常用的工控信息安全产品,用以验证安全产品是否能够抵御来自网络,压力,碎片等攻击。对于旁路接入的工控信息安全设备,测试目的在于验证系统能否能记录攻击行为(工控审计类产品);对于串行接入的工控信息安全设备,测试目的在于验证系统能否能抵御并拦截攻击行为(工控防火墙类产品)。

(4)性能测试平台

如果工控信息安全产品为串接部署则需要进行性能测试,用以验证该设备的引入是否会对现有的工业网络造成如通信延时增加、网络带宽降低等情况、安全设备的安全防护能力下降等影响。

4.2.2.2演示环境

演示环境是工控系统运行的展示,以简单明了的形式来表征工控系统运行的状态,包括正常运行和承受攻击时的运行状态。不同的工业控制产品自身的漏洞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为了直观的演示不同的攻击对不同的工业控制设备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在工业控制协议及工业控制厂商进行尽量的覆盖。

演示环境包含高仿真沙盘模型和可视化工控系统拓扑结构展板。

沙盘由底座、台面和台面模型组成,沙盘内部完成所有动态的设计和线路的连接,台面模型根据具体设计和布局陈列,体现完整的工艺流程,各模型单体形状和比例与真实系统一致。沙盘涉及化工生产、污水处理、环境监测、智能楼宇等多个应用实景。

展板由展架和展板封面组成,展板上按层次集成工控设备、网络设备,并由灯带组成复杂的网络路径。实际演示过程中,将由不同色灯光表现正常网络数据流和受攻击后异常数据流。展板上各控制系统和交换机预留相应接口,可方便接入典型的工业控制防护设备或专用测试工具。

4.3测评技术

测评技术包括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的研究、改进和应用,基础库的建设以及相关标准的编制。

4.3.1测试方法

工控系统的安全性测试方法按照安全技术要求可以分为安全功能、安全保证、环境适应性和性能要求四个大类。根据各大类对系统的要求,分别进行测试方法的研究。

鉴于工控系统与传统信息系统在安全性要求上的区别,工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目标通常都在最后考虑,因此工控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又有其特殊性。安全功能要求是对工控信息安全产品应具备的安全功能提出的具体要求,工控信息产品安全功能的具体要求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管理、不可旁路、抗攻击、审计以及配置数据保护和运行状态监测等;安全保证要求针对工控信息安全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文档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配置管理、交付和运行、开发过程、指导性文档和生命周期支持等;环境适应性要求是对工控信息安全产品的应用环境提出具体的具体要求,例如ipv6环境适应性,opC环境适应性等;性能要求则是对工控系统和工控产品应达到的性能指标做出的规定,例如去抖动、交换速率和硬件切换时间等。此外,针对工控系统和设备的操作系统层面的漏洞进行分析挖掘,形成攻击测试集。

针对以上要去分别深入研究相关的测试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的测试工作中。

4.3.2测试工具

为确保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测评服务的专业化,开发了一批方便易用的测评工具和分析工具。其目的一是减少测评或评估人员的工作负担,二是减少测评和评估人员因能力和经验造成的测评或评估误差,保证测评和评估服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专业化的服务能力。通过测试软件来模拟正常和异常协议,可检测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的功能实现,以及对异常协议的抵御能力。

本体系配套了工控协议模拟测试软件,集成modbus、Dnp、ieC104、ieC61850等工控协议,用于工控信息安全专用产品和工控设备的测试。该软件的运行方式是单机运行,适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nt,windowsxp,windows7x86平台。该软件主要分为四个模块:modBus模块、Dnp模块、ieC61850mmS模块和ieC104模块。

4.3.3基础库

基础库主要包括知识库、测评指标库、测评方法库、测评用例库和测评数据库。

知识库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础技术知识、测试案例、法律法规、安全事件/技术手段等的统一描述方法、国内外安全事件、知识库的管理和维护方法、智能化数据挖掘方法等。

指标库保证各个被测系统之间测评结果的一致性。通过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测评服务建立统一的测评指标库,保证测评结果的唯一性和公正性。指标库由功能指标库、性能指标库和安全性评价指标库等构成,可根据需要对指标库进行扩展和维护。

测评方法库用以在每种信息安全专业化服务的标准编制和测评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具体的技术要求,从而提供有效的服务。

測评用例库是在测评方法库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测试的复用,提高安全测试的效率。根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和测评人员的经验,深入解析相关技术要求的内涵,为每种具体服务建立测评用例库。

本体系的基础库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了知识库和漏洞库,设计成门户网站模式,直接对外开放,其中收集了4000余条安全事件、3万余条安全漏洞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技术知识、工具等;第二部分涵盖了指标库、测评方法库、测评用例库、测评数据库等,运用于测评实战,检测人员可以在其中依据指标、测评方法、测试用例对实际的产品或系统进行测试记录。

4.3.4关键标准

工控系统与互联网信息系统采用传统信息安全产品难以满足相关要求,工控系统对持续稳定可靠运行指标要求很高,信息安全必须具备保证持续的可操作性及稳定的系统访问、系统性能以及全生命周期安全支持。因此,有必要为应用于工控系统的关键信息安全产品,以及工控系统安全提出专门的标准,并研究相应的测试技术与方法。

本体系在工控领域制定了信息安全产品标准体系,以规范和支撑产品测试。主要包括:

(1)《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专用防火墙技术要求》;

(2)《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审计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3)《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4)《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平台安全技术要求》;

(5)《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入侵检测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6)《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边界安全专用网关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7)《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软件脆弱性扫描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8)《信息安全技术安全采集远程终端单元(RtU)安全技术要求》。

4.4评价服务

评价服务包括服务流程和组织管理。服务流程基于现有的服务流程,深入挖掘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的特点,融入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组织管理主要规范服务的相关制度,充分合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4.4.1服务流程

服务采购单位提出自己的系统需求,测评机构经过沟通协调确定服务目标,签订服务合同,成立测评项目组;项目组根据采购单位提出的需求信息,分析需求是否充分;当需求不够充分时,需和服务采购单位进行沟通,补充需求并最终确认;当需求足够充分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服务方案的总体设计,并由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通过初步方案评审后,由测评人员对服务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再交由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并提交方案;如方案需进行修改,需重新设计或晚上详细的服务方案,再由专家进行方案评审,如此类推;当提交的服务方案不需要进行修改时,形成安全的服务方案;一方面由专家对安全的服务方案进行审批,并形成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测评人员根据安全服务方案进行测评工作,测评结束后,形成文档,并归档。

4.4.2组织管理

为了保障整套服务流程的顺利实施,本体系还建立信息安全产品及系统服务的组织架构,如图8所示。

通过成立领导办公室、管理部、技术部和检测部,分别从组织、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对服务的流程进行控制。管理部主要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负责服务申请的受理、产品测评流程的控制、检验报告或测评报告的审核、客户满意度的回访等;技术部主要负责测评相关技术研究工作;检测部负责具体检测工作的实施,根据检测数据整理出具检验报告或测评报告初稿。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