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0:00

现代教学的特征篇1

关键词:现代诗歌 艺术特征 教学价值

中国的新诗,是由彻底否定旧文化的“五四”运动为之胚胎,由西方文化为之催生的。中国现代诗歌起源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当中国文学冲破传统束缚与世界文学发生联系的时候,正是法国象征主义成为世界性文学思潮的时候。象征主义与中国新文学产生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必然。因此,可以从艺术特征看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

一、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如此关注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是由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一方面,学生作为完整的有机生命个体,审美是其感性生命的基本要求之一;另一方面,要实现学生完满的人性,审美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因此,加强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审美活动有一个规律,即阅读是“作家——作品——读者”多向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要切实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就必须接受一定强度的审美实践活动,而诗歌阅读便是这样的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它为学生审美实践有效的锻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虽然也可以采用艺术方式请学生欣赏图像文本提高审美能力,但这些直观性、浅白性、受控性很强的表现形式留给学生的感知、想象、创造的空间明显要小很多,主体审美能力提高的幅度也就小很多。诗歌以其浅白性、直观性、受控性特点成为一种最高的艺术,而诗歌教学这一以最高艺术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无疑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路径。

2.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诗歌几乎就是美的化身,它所包含的意境美、音乐美、情感美、建筑美都能够强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它所展现的美恰恰是通过学生的审美实践付出一定的审美劳动而得来的,所以会让学生觉得刻骨铭心,其审美意识由此得到了非常有力的强化。诗歌教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它比其它类文学更谨严、更纯粹、更精致。诗歌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诗歌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审美趣味由粗俗走向了高雅。所以,要养成和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趣味,诗歌教学是最好的途径。转贴于

二、诗歌教学能培育学生的诗性智慧

诗歌离不开想象,而情感性、音乐性、想象性是诗歌的三大本体特征。想象是诗歌的本体,是必不可少的。欣赏诗歌的过程是一个展开想象的过程。诗歌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而意象则是其基本构成单位,诗歌中的意象,无论是人神鬼怪、飞禽走兽,还是鸟鱼花香、湖光山色、人间仙境等都必须借助于人们的想象才能在脑海中显现出来。通过想象,诗歌中的意象得以舒展和叠合,直至成为意境。

三、诗歌教学能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诗歌中的情感不同于普通的情感,它是人文情怀的反映和体现。通过诗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知道:世间除了金钱,还有一些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却让人动心的东西,那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另外,山水情怀也是诗歌情感的一大内容,山水诗篇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内蕴着奋发向上、锲而不舍、不竭奋进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理念,诗歌是一种理想,它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入超越之境,扬弃旧我,走向新我,使人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可以说,语文教学是一门高雅的人类艺术活动,而诗歌教学则是这种艺术活动最集中、最直观、最本质的反映。我们要让诗歌的教学充满流动美,通过艺术的审美优化教学艺术,使诗歌教学成为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有始有终的生命流程,使教学诗歌的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使师生焕发学习诗歌和创造诗境的热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更要努力地追寻艺术、诗化课堂,引导学生在现代诗歌中得到艺术审美的享受,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并能学会用诗人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学会用诗歌的语言去表现生活,使现代诗歌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参考文献

[1]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7。

[2]游有基距离审美与深度模式.江海学刊,1997,(6).

[3]蒋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长沙大学学报(第14卷),2000,9。

[4]林静在艺术氛围中品诗.中国语文,大语文论坛(第7期),2007。

现代教学的特征篇2

一、自主探究的多元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主题,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p平等的p自由的p开放的学习环境,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借助电子白板强大的技术优势,我们可以创设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的真实探究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联网灵活地获取信息,甚至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资源共享和协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探究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受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交互性强的外部刺激,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动建构者,甚至可以走上讲台,在白板上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深化自己的学习感悟。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在教学时间上,我们要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让课内时间成为分享交流、师生互动生成、完善知识结构的时间。现在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也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让课外时间成为畅游网络世界,收集、整理资料,自主构建知识的时间,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的多样性构筑了多元发展的评价课堂。根据主体,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因此评价主体是三维的。根据方式,课堂评价又可分为口头评价、动作评价、书面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预习复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检测评价等等,可以说:一个充满评价的课堂,必然是一个跳跃灵动思维与充满发展力的课堂。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需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还能激发教师教学的多元发展能力,是现代教学多元课堂的发展方向。

二、文化展示的多元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和特殊效果,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丰富的、全开放、多维度教学资源平台。时空界限被打破,师生角色更加丰富,教学相长的特色更加明显。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展示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传统的事物、投影展示以外,还有构思巧妙、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情景展示;有精彩的、互动生成的课堂片段或者突破重难点的录像“回放”展示;有教师设疑问难、激趣导新的“拉幕、遮罩”功能展示;有灵活批注、即时修改,生成鲜活课堂资源的操作展示;有查找资源的“链接”、库存功能展示;甚至学生可以走上讲台,利用“展台”或者直接在白板上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在这种不同媒介、不同对象的多维度互动课堂中,我们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鼓励他们大胆提出不同见解,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评判教学的优劣,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实施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如教学《鸿门宴》一课,笔者分组让学生自己写剧本,分角色饰演文中的刘邦、项羽、范增、樊哙,然后在班里演出。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促近了学生多元文化品质的形成。

三、积累沉淀的多元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和灵活的交互方式,有效克服了传统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倾向,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在这样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都变得异常活跃和开阔,教与学双方的思想在不断的交织碰撞中必然产生火花,对于同一问题,也可能会产生千奇百怪的答案。对于这种“多元文化”,尽管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假如学生的“体验”偏离了课文的价值取向,教师的评价就要及时地发挥诊断功能,运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避免学生步入思维的误区。如从《背影》中读出了“那位父亲一点也不讲交通规则”,从《愚公移山》中读出了“愚公真愚,搬山不搬家,自讨苦吃”。这种脱离文本,牺牲文本价值的个性化对话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们要在一定的“度”与“界”的范围上多元解读引导,守住文本的价值底线。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与教师艺术的引导,从文本的研读出发,包括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逻辑的、修辞的研读等等,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语文深远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情感的陶冶得到升华。

四、生成新知的多元性

利用电子白板便捷的平台,畅通的链接渠道和特殊应用技巧,我们可以方便地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得师生生成新知具有了多元性。这里的“多元性”一是指个体新知生成的多元性;二是指终极目标达成的多元性。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关注预设,而且需要关注生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根据动态的学情迅速捕捉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求整合形成新的兴奋点和教学生长点,推动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我的做法是:首先,根据教学任务提出探究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自主地寻找“答案”。其次,在探究新知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背景图、动画、声音、录像等,以便学生高效探究。第三,师生互动交流学习成果和信息,生成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电子白板上以注解、板书、画图、列表、圈画等形式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自主参与学习和展示自我的目的。最后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老师还可以把这些生成性资源随机地保存在电子白板资源库中,以备学生课后有选择地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现代教学的特征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代性;教学策略;人才培养

现代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而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时俱进发展的具体表现就是让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性。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角度出发,能够让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现时代性特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学的主题思想上体现时代性

因为很多时候意识领域中的思想和精神等东西很容易给人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也非常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教学。这也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题思想体现时代性更具可操作性。

首先,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大家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必须坚守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理念。不同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品德观念等都有所不同。任何不符合时代特征的、落后或者超前的教学理念,都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形式。对初中学生来说,符合时代特征的科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才是最默契的搭配,可用来给学生做价值导向引导和思想品德培养。其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需要立足现实,面对现实社会。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适当地将现实生活中的哲学、经济、政治以及生活状态等现实信息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初中人教版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结构中最为突出的内容便是“尊重、关爱与责任”,还有各类情感、道德和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此外,随着年级的上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宗旨和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学顺应时展,体现时代性的重要证据。

二、通过课堂教学手段来体现时代性

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时代性的东西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只是其中之一。很多时候,大家真正需要的其实是能够发现教学中时代性特性的眼睛。

根据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时代性。第一,教学中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体现时代性。第二,教学中充分利用具有时代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道具,体现时代性。比如,在学习“法律护我成长”这一单元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相结合。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道具、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述更多有关法律、成长的话题,用极具感染力的真实视频案例来教导学生学法懂法,如此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学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也是最能体现现代社会时代特色的物质。

三、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时事政治是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思想政治课具备时代性的重要体现。时事政治内容渗入到思想政治教学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的应用以及现在的教学效果等都具备了时代性特征。时事政治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时,需要符合以下特征:第一,根据新课程要求将最符合教学需求、最具时效性、重大性和新闻性特征的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教学之中。第二,根据教学需求将大量的非教材内容的时事信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除此之外,教师具体操作课堂教学的行为也是一种体现思想政治课程时代性的表现。第一,教师可以加强对时事信息的收集和关注程度。第二,教师应多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专题性的时政讨论会、研究和竞赛等,让学生在锻炼中得到提升。第三,教师应引用热点新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度。以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竞争合作求双赢”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如果想要自己学生学得好,便需要将竞争、合作的基本信息调查清楚,掌握明白。这一章需要引入许多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时事政治信息,如此大家便能更加形象、深刻地理解记住课程教学的内容。

四、从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发展中体现时代性

不同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所用的教学方式、技巧、道具等都有所不同。初中思想政治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最能体现时代性的内容来体现时代性。首先,顺应时展,在教学任务中加入更多实践环节。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让理论性强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变得更具实际意义,让课程教学拥有更多现实基础。其次,需要根据时展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力求让教学改革与时展同步。大家也希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将思想政治课程打上更深的时代烙印。第三,探究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行为也需要随着时展而变化。比如,老师教授“网络交往新空间”这一章节的课程时,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类课程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若能采用更符合时代特色的高效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将有效提升,整个教学过程也能充分体现时代性。

五、依靠不同群体的态度来体现时代性

时代性是一个具有广泛外延的词汇,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在态度、生活行为、语言习惯等方面都具备时代性特征。首先,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时代性也可以从群体态度中体现出来。不同时期或者不同教学阶段教师和学生群体的态度也不同,会随着背景、事态和利益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其次,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生活背景条件下对待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态度和见识各有不同,所以对外体现的时代性也存在着高低、远近的差异性。比如,学习“欢快的青春节拍”中理论概念方面的内容时体现出来的时代性特征较弱,而学习“自我新期待”的时候,因为课程中拥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分类较多,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时代性便更为强烈。

总之,思想政治课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学执行者无论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任务,还是为了提升德育效果,都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时代性内容。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得越多,思想政治课教学所体现的时代性就越强,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范小平.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DB/

oL].http://,2012-6-1.

现代教学的特征篇4

摘要:目前大学生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教学效果不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英语教学法没有和大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有效的结合。大学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认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表现为个体与群体不断契合,所以英语教学必须重视群体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大学生性格特征;自我认知;英语团队

英语教学法历史悠久,教育者在探索教学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流派。这些教学法在促进英语教学上显示出了各自的优势,但每种教学法在运用中都存在不足,这些不足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大学生是一个有着特定性格特征的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英语持敷衍、厌烦甚至抵制态度,原因一方面在于教材和课程设置不符合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把英语教学法与大学生特定的群体性格特征结合起来。因此,笔者在梳理英语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提出了实施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英语教学法

现代英语教学法按其基本特征分可分为行为强化型、学习认知型、功能实践型和综合型四类。

(一)行为强化型

行为强化型教学法主要借助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理论,认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由“外界刺激――强化――内化”的过程。这种教学法主张用灵活有效的语言形式对教学对象进行刺激,并借助听觉和视觉等外部场景进行强化,从而使教学对象达到内化并掌握英语语言的目的。较早的行为强化型教学法强调对语言的行为模仿,而对语言中的语法和结构则相对忽视。

(二)学习认知型

认知是心理学术语,指个体理解他人并做出相应行为调整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认知的主要对象是英语语言本身。学习认知型教学法强调个体智力的发挥,认为个体必须先对语言进行理解,然后才能对其进行运用。这种教学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并且反对行为强化型教学法提倡的反复操练的做法。学习认知型教学法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活动,学习语言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对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语法进行比较,主张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功能实践型

功能实践型教学法强调学以致用,主张让个体在实践运用中掌握语言。该教学法以功能交际法为主要代表。功能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话语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家的著作中,随后被引入人类学、文化分析和群体分析等领域。在一般意义上,话语可以理解为通过语言所表达的一种活动,它代表了行动者本人的权力和各种社会规范的集合。在英语学习中,话语权的最佳表达是个体能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与他人进行互动。受社会科学的影响,功能交际法也借用了话语一词的核心思想,在实践上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不苛求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除了某些重大错误”,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自我修正,从而达到掌握英语话语权的目的。

(四)综合型

综合型教学法以里查兹的循序直接法为主要代表。从发展时间上看,该教学法并不是对前三种教学法的一种综合,而是依据学习英语语言所遵循的规律发展起来的。简要地说,这种教学法主张分阶段有计划地学习英语,其前提是必须对英语语言本身进行科学地分析。综合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奥格登提出的基本英语(Basicenglish)一词。1930年奥格登出版的《基本英语--规则和语法的一般约定》一书中,他认为学习英语语言需要7年的时间,而学习基本英语只需要7星期。他认为,只要学习者掌握了基本英语,就能很容易地掌握英语语言。他的这一思想至今仍为许多英语教学机构所采用。奥格登之后,里查兹在其基础上提出更为综合的循序直接教学法。里查兹的教学法主要包括“1.两步走的教学思想:学生先在基本教程范围内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然后再进一步扩展词汇和语法;2.直接学习英语:主张学生在大量接触英语过程中养成英语习惯;3.循序教学:英语学习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必须严格按这个顺序进行教学;4.句子情景法:强调在情景中学习英语,特别是英语句子;5.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对比和反思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灵活地运用英语。”

以上四类教学法构成了当今主流英语教学法的基础。从类型上讲,四类教学法都是依据英语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学习规律而提出的,其中虽有部分涉及到学习者的性格特征,但绝大部分都是强调英语语言的本质特征而不是学习者的特征。笔者认为,任何教学法必须和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法必须切合学习者的特征、符合学习者的需求才能调动起学习者的兴趣。所以,在决定实施某种教学法之前,我们应该对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其本质

总的来讲,国内有关大学生性格特征的观点多持一种“矛盾调适论”的取向:认为大学生群体一方面受外在环境变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独立人格发展的需求,二者在现实中表现为矛盾的状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大学生总是在调适自己的性格特征。这种调适取决于社会变迁的动态性和大学生性格发展的稳定性之间的博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可以理解为在不断变迁的环境中寻求自我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性格中的自我性(个性)同样表现为一种矛盾和调适的过程。按有关学者的观点,大学生自我性的矛盾与调适表现在:“1.注重对自我的评价和认识;2.渴望独立和依旧依赖的矛盾心理;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4.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5.心理水平与心理倾向的双重性。”

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本质上是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按照社会学家吉登斯的观点,一个社会的现代性特征越明显,社会成员对自我认知的需求越强烈。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外在表现为大学生不断适应社会多元文化的过程,内在机制上又遵循社会认知的一般过程。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人的自我认知遵循“分类――比较――强化”三个过程,个体首先对自我的特征进行分类,然后依据这些分类和比较把自己归属于某一群体,最后在不断的比较和互动中强化对群体的归属感,这一过程就行成了个体的社会认知。可见,自我认知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群体的作用。群体不仅为个体提供的必要的特征参照系,而且是个体自我特征不断完善的动力因素,个体在不断寻求与特定群体的协调和统一。

三、当代大学生性格特征对英语教学法的启示

目前各教学机构所采用的教学法中,绝大多数仍然将学生置于客体位置,这类型的英语教学法在施教过程中,首先考虑教材和相关设备所能提供的功能,其次才考虑如何让学生在现有的教材和设备中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就被置于次要位置,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就是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厌倦和敷衍。当然,也有部分教学机构采用自主式教学法。理论上讲,自主式学习是英语学习的最佳状态,也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法。但是,自主式教学法容易受学生个体情绪、教学环境的干扰,并且有严格实施的对象,需要长期的实施,在具体教学中,这种理想状态并不容易达到。因此,需要找出一种适用性更广的教学法。

当代大学生性格特征与英语教学法的关系给教学工作者的启示在于要注重群体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这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置于适合的群体中,通过对群体的激励达到对具体学生的激励。在具体操作上,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有效。把个人放到特定的团队中,采用灵活、综合的教学法,给团队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个人在团队学习中不断训练英语的语言思维和表达。

(二)注重团体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在团队(群体)中才可能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而团队(群体)对个人有效的影响方式是文化。文化包括特定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等。在英语教学中,只要团队文化是有利于英语学习并且不危害他人的,都应该加以利用。

(三)注重发掘和培养英语团队。团队可以是一个兴趣小组,也可以是一个任务小组,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发掘和培养可能的团队。目前多数教学机构以班级为基本教学单位实施英语教学,班级人数多在30至60人,没有形成特定的团队。原因主要是教师想强调自己在教学中的权威,认为学生团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在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学中,学生团队同样也难以形成。因为教师认为小班级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团队,没有必要再形成新的团队进行教学。这两种观点都是需要纠正的。团队的形成是以固定的文化而非固定的人数为特征。教师应该注重培养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团队文化,多元的文化能够有效契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选华:《大学生心理学基础》,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曹新平:《英语教学法的主要学派》,《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

[3]邓鹏:《现代英语教学法流派简介》,《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第6期。

现代教学的特征篇5

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个物种的个体都继承上代的各种基本特征。概括地说,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繁殖的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什么是遗传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知道人、动物、植物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陈佩斯父子和郭涛父子照片、多媒体课件、动植物照片

学生:自己父母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兴趣

师:(出示陈佩斯和陈强的照片)这对明星父子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生:头发、眼睛、鼻子、眉毛……

师:(总结)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父代和子代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现象就是遗传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观察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明星图片入手,找相似点,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遗传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认识人类遗传现象

多媒体展示一对明星父子(郭涛和小石头)的照片。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找找,看看他们有哪些地方长得相像。

多媒体展示两个明星家长,让学生为学生找家长。让学生观察讨论照片中父代的遗传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眉毛、耳朵、脸型、嘴巴、头发等是否具有相似特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明星入手,观察寻找他们相似的特征再到为学生找家长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这对父子在外貌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在我们开展一个“为学生找家长”的游戏。师出示注意事项。小组讨论合作。

小组活动:为学生找家长。

小组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家长照片和被找到的学生相对照)

教师:在刚才的两个活动中,我们发现父代和子代之间在外貌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学们与自己的父母确实有很多相似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为同学找家人”的游戏,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与掌握遗传的相关知识。

(二)认识动物植物的遗传现象

谈话引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有遗传,那么动物有遗传吗?接下来我们共同探讨遗传方面的更多知识。

多媒体出示动物一家的图片,如斑点狗,让学生寻找遗传特征。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针对实际使用的图片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学生分别观察教材上小狗、豹、企鹅、马、长颈鹿等家庭的照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

学生交流发言。

师生总结:狗的眼睛、耳朵等相似;……总之,动物一家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外形、毛色、花纹、神态等。动物有遗传现象。

多媒体出示荷花照片,学生讨论植物的遗传现象,进而总结植物有遗传现象。

师生总结:动物有遗传,植物有遗传,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设计意图:观察动物家庭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其相似之处,从而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中了解动植物也具有遗传现象。

3.根据遗传规律对一些遗传现象进行合理推测

知识拓展

猜测小猫爸爸的样子。

教师:仔细观察教材照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色,然后观察照片中小猫妈妈,推测一下小猫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讲一讲理由。

学生思考并汇报。

教师总结:小猫的爸爸的肤色有很多种,不能直接说是黑色的。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类子女和父母之间、动植物的子代和父代之间都具有一些相似特征,也就是遗传现象。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现代教学的特征篇6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身份与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因此就决定了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还是质量评估系统等项目的侧重点。因此,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这一特殊教学系统的特征是逻辑起点。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整体特征

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整体特征的研究是其本身制定和优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更是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发展不足与问题克服的整体控制的重要参考。

1.基于“新建”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办学资源相对紧缺,加上办学定位不准,盲目攀比、办学理念趋同化倾向严重。其次是缺乏学科带头人,导致科研整体水平不高,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转化力度弱。再次,办学资源的不足,影响了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威胁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由于办学定位不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加之创新乏力,教学与学术水平不高,催化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服务社会诸多方面的劣势。

2.基于“地方”的特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其生存与发展与地方经济、地方政府治理和区域社会生产结构密不可分,其办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区域经济建设、地方政府治理和区域社会服务培养针对性极强的人才。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新建。地位一方面得利于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实体的支持,一方面也强化了该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地方适用性。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整体特征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特征是受该类院校特征的影响的。

1.内外“专升本”身份。所谓内部的“专升本”身份,指的是学生在报考该类院校之前,对该院校的“升本”身份早已认定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并在考取该校的学习中始终贯彻这种“升本”身份,继而影响到自身的学习方式、就业动机和深造选择。而外部“专升本”身份指的是在学生就读期间,该院校从专科升至本科,即院校通过“升本”将学生带人本科层次,无论是内部升本还是外部升本,这种院校教学层次和体制的变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与生俱来一种“专升本”的身份认定,因此,把握这一群体的心理状况,是不能跨越这种身份特征采思考的。

2.就业本位与学习本位。新建本科院校其自身的地方性定位,造就了该校大学生固有的就业定位,即为地方培养应用型劳动者。因此,改类院校大学生在就业定位上往往比较确定。而作为新建本科,即要像普通高等学府看齐,在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高等教育系统所标榜的高知群体的项目上就要努力实现,因而通过校制改革、教务管理、人才战略、开门办校、对外交流等活动,以培养知识储备雄厚、专业技能扎实、人格健全而精神气质俱佳的综合型人才为己任。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这种就业与学习两个本位的张力要超过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因此,在对该类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前,有必要对这一特征进行有效区分。

二、新建本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社会危机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现代社会危机与与心理教育

1.现代社会危机与新建本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传统中的重要成员,其当代立足点更多的是现时代背景下高速运转的经济社会和愈发压抑的现代劳动者。现代经济社会高扬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以追求物质享乐和金钱至上作为唯一的价值目标,而在这种社会思潮驱使下,现代劳动者也天经地义的屈从于此,以牺牲人文精神和价值思考来换取在经济社会的立足和物质生活的满足。现代经济社会背景下的劳动者是社会化的,专业他的,更是单向度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细化,使得科技本身已经逐步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而内化为现代劳动者的主观世界,称之为“物化意识”。各司其职、各尽其用的标准精密的现代社会化分工将劳动者本来均衡的能力系统偏激的进化成单一维度,因此造成了劳动者之间的沟通障碍。而且在高速运转的经济社会和竞争激烈的商品经济环境下,现代劳动者也造成了普遍的焦虑而无暇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在这种宏观危机背景下的新建本科院校及其大学生,其自身的“地方性”和“新建性”更加放大了这种危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学生数量都在激增,必然带来就业的空前压力,这种压力必然也传导至新建本科大学生,因而造成了他们在受教育阶段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的就业表现上,更加加重了思想负

2.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正是人类对现代社会额发的危机,尤其是现代人的危机而实现的教育形式。它立足人的精神信仰,这一最能够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也最能够真实体现人处于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全部内在反映,将思想作为教育的终极对象,以恢复人的健康人格、重塑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健康的人格,最终能够让现代人自行摆脱现代危机和普遍焦虑,而将全部潜能释放出来.实现全面发展。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生力量,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要在教学等综合方面达到标准,一步步向综合性大学靠拢.一方面更需要探究高等教育的“内涵”提高,即以人为本指导下的大学生塑造问题。基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危机背景下的重要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同样具有这种更为具体化的必要性。

现代教学的特征篇7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管理宏观思路具体措施

中学图书馆是整个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对教学和全校师生进行相关服务的一个重要机构,同时中学图书馆是链接学校和社会的重要基地。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益发展,信息化逐渐成了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而在这一背景下,中学图书馆管理日益受到社会信息化的挑战,不断面临网络化、数字化及信息化带来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社会进步的冲击,从而使中学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面临诸多挑战,使中学图书馆具备新的特征。这就需要进一步把握中学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更好地确保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和功能。

一、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在社会信息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中学图书馆作为连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纽带,已经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从而使中学图书馆在原有特征的基础上具备新的特征。中学图书馆所具备的特征,是进一步探索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基础。笔者认为,信息化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点。

1.文化特征

文化特征是所有图书馆具备的基本特征,中学图书馆概莫能外。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集人类之大成者,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结晶,也是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中学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类文明和信息知识的载体,更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以及人类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

2.学科特征

中学图书馆建设始终是围绕中学相关学科建设服务的,也是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需要。学科研究和学科发展始终是中学提升质量和迅速发展的主题。因此,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需要,按照学科专业建设和文献工作流程,组织存储和编辑文献科技信息,使文献获取、检索、传递信息化,从而使中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学科化,优化文献服务职能。在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学科专业需求对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编辑,整理成信息化的文献信息图书馆,开发学科专业数据库,建立学科种类系统化学科数据库体系。优先建设学科专业相关文献和重点建设学科文献数据库,通过学科专业文献数据库建设,促进各个学科教学科研快速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库资源,提高图书使用效率。

3.教育特征

中学图书馆最重要的特征是教育功能,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因此,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生知识传授需要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是中学图书馆的基本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中学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因此,中学图书馆建设需要适应中学教育教学、科研需求,以及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需要,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师技能。

4.信息特征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知识体系日趋庞大,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人的一生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都加以获猎。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各自学习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方向和学习导向,从而不断丰富发展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寻找知识方向,捕捉和有效利用原来的文化信息,是中学图书馆需要为读者提供的基本服务。因此,中学图书馆加强文献知识的信息化管理是有效发挥图书馆功能的重要手段。

5.数字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和信息容量呈井喷式发展,中学图书馆面临技术和管理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各种知识不再局限于纸本文献,多媒体和光盘管理成为中学图书馆的重要途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特征明显显现,从而使信息资源海量化、动态化,增强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二、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管理的宏观思路

对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相关分析看到,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既有传统的文化特征、教育特征、学科特征,又被赋予新的数字特征和信息特征,新老特征相交织、相结合,尤其在信息时代下,日益呈现出知识信息化、信息知识化的特点,这些都给中学图书馆的相关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下面从改革管理观念、突破传统服务模式、建立起信息一体化管理等角度,对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管理的宏观思路进行相关分析。

1.改革管理观念

传统的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是以收藏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主要围绕纸张文献的借阅服务,图书管理与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方法简单。并且图书馆以藏书为主要目的,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重点是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存在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这种单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管理的新要求。因此,要革新落后的管理模式观念,并依据信息化发展需求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图书管理模式创新和规范化管理。

2.突破传统服务模式

中学图书馆是服务于中学教学、科研工作的,文献资料的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文献检索与阅读过程中,通过筛选甄别,科学思考,挖掘信息资源,寻找教学科研的新思路,从而在反反复复的科学思考、论证、演算过程中提炼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法。中学生的自我学习离不开相关文献信息资源的学习。如何有效地为师生提供需要的文献资料,帮助师生科学有效地查阅文献,是信息时代下的中学图书馆管理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因此,图书馆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向师生推广介绍文献检索知识和检索方法,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帮助师生掌握文献检索系统方法,提高文献检索效率,加强文献检索和使用的服务工作,真正突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

3.建立信息一体化管理

信息时代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图书馆文献管理和服务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要加强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从图书馆文献组织结构变革到图书管理制度变革,全新地思考应对信息环境下图书文献管理的新模式。文献信息更新很快,人类在知识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要更好、更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就要在图书馆管理中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模式,增强文献管理的创新意识与知识技能,提高能力素质,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使之熟悉图书文献的加工编辑、检索查询等服务功能,并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管理员的创新服务意识和服务思想,使文献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之间形成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使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融合,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加快文献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速度。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要针对图书馆所有文献信息、知识、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科学管理系统模式创新,使文献知识更新和服务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信息时代下加强中学图书馆管理的具体举措

在对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学图书馆相关管理的宏观思路进行了分析。下面则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新相关管理、增强现代服务业理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分析加强中学图书馆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创新相关管理

中学图书馆的管理是以管理机制为依托,以图书馆馆员为渠道,通过图书馆馆员落实的,因此在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相关管理的创新就要从管理机制和图书馆馆员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地进行。

就中学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来说,创新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理顺内部关系、转换运行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条件、提高待遇、调动积极性和增强内在活力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能本管理的作用,使被管理者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就对馆员的管理看,在信息时代下,对馆员的管理要侧重馆员图书馆知识的创新,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中学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特点,合理引进人才,为本校教学服务。对于已有馆员,中学图书馆的管理者应根据馆员的个人特点和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全面知识的培训,提高馆员的岗位技能,使馆员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2.增强现代服务理念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信息时代下,对于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其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使图书馆服务和信息时代的大背景相结合,开拓新局面。

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化服务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图书馆管理的实践中走出封闭的圈子,树立“以人为本”,而非“以书为本”的理念,中学图书馆的受众是全体师生,而非仅对教师开放或仅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开放。

3.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中学图书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人才队伍老化,人才组合不够合理。这就要求中学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方面多引进些图书专业以外的各种人才,如计算机、外语、历史等各种学科人才,进行图书专业培训之后,如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交换馆员、派出进修、做访问学者等,逐步改变目前中学图书馆人才单一、匮乏的局面,逐步完善中学图书馆人才结构,以此提高整个中学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从尊重人的个性化特征出发,了解人的所能所长,结合培训结果,大胆起用新人,合理配置部门人员,让他们在适合自己兴趣爱好,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能力,在管理者的协调下互相配合,最终达到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新水平。

总之,在科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化的基地,必须从宏微观的多个层面,通过观念的改变、服务模式的创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图书馆的相关管理,发扬图书馆精神,使中学图书馆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优化人力资源、服务理念的转变等相关具体措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好务。

参考文献:

[1]刘海萍.“馆员――资源人”及其培养.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

[2]余胜.“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成效与发展思考.深图通讯,2006,(4).

现代教学的特征篇8

【关键词】现代舞;教学;象征性;艺术;培养

一、现代舞中象征性艺术概述

(一)现代舞的产生十九世纪欧洲舞蹈主要以传统古典芭蕾舞为主,长期以来芭蕾舞注重舞蹈的形式和技巧两方面,对舞蹈的题材和含义关注较少,芭蕾舞所体现的题材和内容主要是神话故事,这些题材远不能满足当时民众对舞蹈艺术的需求,这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舞蹈的发展。进入20世纪,欧洲舞蹈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现代舞根据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现代舞与古典芭蕾舞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截然不同,现代舞的表现方式以表现自我、环境、社会与人之间的矛盾为主,表演模式自由,创作及训练模式也无统一规范,能够让每一个舞者尽情地将自身独特的风格表现出来[1]。

(二)现代舞中的象征性艺术十八世纪,诸多哲学家对象征性艺术的含义进行了分析与定义,普遍将象征性艺术定义为以一种艺术暗指另外一种物,即通过我们能看到或感受到的一种艺术事件,联想到另外一种事物。现代舞是一种抽象化的肢体艺术,它将音乐与肢体进行了结合,人们在音乐和舞蹈者的肢体动作中,能够看到舞蹈所表达的内涵与深意,从而获得感官上的享受,体会舞蹈所表达出来的含义。美国的洛伊福勒对现代舞的描述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向人们表达某一思想,唤起人们的想象,进而在人们的想象中形成某一特定的形象。这表明了象征是现代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现代舞的灵魂所在。

二、现代舞教学中象征性艺术的培养策略

(一)组建优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学生在现代舞中的象征性艺术,需要学校具备一批优秀的现代舞教师,教师不仅在舞蹈专业知识方面具备较高的素质,还需要对艺术具备较高的领悟力和认知力。学校可以聘请具有较高学历素养的舞蹈教师,并根据学校的需要定期聘请优秀现代舞团中的舞蹈演员,将理论知识与舞蹈实践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又能够通过现代舞团中优秀舞蹈演员的实践教学,来获得更多的实操能力。从而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2]。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现代舞中的象征性艺术是一种抽象艺术,学生作为阅历较少的一类群体,对抽象艺术的欣赏还欠缺一定的审美及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在现代舞中象征性艺术,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应该以优秀的现代舞作品、优秀的艺术画作、优秀的音乐作品等为案例,向学生讲解优秀的艺术类作品中的抽象艺术,例如梵高、毕加索的画作,这些画作内容十分抽象,未接受过抽象艺术画作教育的学生,很难从这些抽象艺术作品中了解其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从而难以欣赏这些抽象类作品。教师应该对这些抽象艺术作品进行层层分解,并与学生就多种优秀艺术作品的抽象艺术进行分析探讨,了解艺术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与现代舞中的象征性艺术进行融汇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对现代舞中抽象艺术的审美能力[3]。

(三)锻炼学生的艺术灵感现代舞中的抽象艺术属于艺术大类中的一种,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审美能力、思考能力和艺术灵感。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创作象征性艺术的舞蹈能力是现代舞教学的目标之一,现代舞教师应多培养学生欣赏和感悟艺术的能力,可以通过欣赏抽象性艺术画作、花艺艺术等,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从中将艺术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现代舞象征性艺术创作灵感,实现现代舞中的象征性艺术从理论走向实践。

现代教学的特征篇9

新媒体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形式,其自身的特点和传播的传播媒介,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新媒体的传播手段是则是在以往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引进了更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利用越来越便捷的计算机系统,构建自己的信息传播的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之中,调动各种媒体形态之间相互合作。如伴随着智能手机出现的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继以往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在求创新。这种新的通讯方式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可以更加快捷的为人民搜寻以及传播各种新闻信息之外,还更加有效的辅助人民开阔了视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甚至还深刻的改变了群众的思想方式。这些都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最为传播的生活方式。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形式将信息技术光放的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诸如商业、教育、管理业、文化业等等领域。与此同时,它也更加成为当代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新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到来,对于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新闻的关注度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能力进一步激发出来。长此以往,这些能力对大学生会逐渐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的会对他们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的方式都会产生相应深刻而又客观的影响。这些变化都为当下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为新颖的环境以及良好的机遇条件。

二、新媒体时代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它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最为独特以及便捷的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手段。伴随着这种新技术的面世,它对于自身的技术水准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以及实践要求。这种新型的技术也逐渐被各大高校所利用,逐渐地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这样逐渐被扩大优势加以利用是有其自身的优势的,具体说来,新媒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具体说来:

(一)新媒体所独具的权威性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在继承传统媒体传播信息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了传统媒体的优良作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正继往开来的为国家以及人民传播信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与众不同的舆论监督力量是其他行业不具备的媒体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新媒体继成为国家进行宣传的窗口之后又一在高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阵地。

(二)新媒体所独具的覆盖性的特征。这里所提到的有关于的新媒体的覆盖性特征是指新媒体在面向社会公众的环节上,它充分的实现了向更广范围内的社会大众,更大面积的传播相应的信息,伴随着这个过程,也逐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强覆盖性以及强辐射性。众所周知,各种媒体类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都是各有所长,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和缺点。这样不同的媒介之间可以充分彼此搭档,优势互补,促进信息传播的最大化。新媒体充分受这一与特征的影响,结合高校学生这个群体的年龄夜店、性格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等,使其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做法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着巨大作用的。

(三)新媒体所独具的先进性的特征。新媒体以及自身所独具的信息技术优势逐渐扩大了信息在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信息的接受的便捷性、快速性。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所接收到奥的信息更为准确、及时以及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等特点。众所周知,大学生更为乐于接受和主动乐于尝试很多新兴的技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所独具的先进性的特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各高校在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一)将新媒体作为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媒介。高校努力的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将新媒体这一媒介广泛地应用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环节的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介技术,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创新,在通过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深入到其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网络群体的特殊作用,并且伴随着这个环节的开展,需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的“育人、树人”的教学观念,逐渐引导学生突出和强化自身的主体性学习观念,不断锤炼自身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品格。

(二)逐渐培养出相对专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者。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需要逐渐成长为现代化的先锋,更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及时地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感觉到时代竞争的压力,在充分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合理结合新媒体的优势,把握好思想政治发展的规律,双管齐下,做好评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引导以及教育的工作。

(三)需要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式之间优势互补的特征。熟悉和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并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而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就好好地利用,以便其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作。比如现在很流行的通讯新媒体形式,诸如QQ、mSn等等通讯形式,都可以辅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捷和实时性。例如email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并快速的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主客体之间的平等互助活动。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新的媒体形式,微博的出现。它同样是作为一种新的社交以及传播软件而在新媒体领域极度活跃的。伴随着社会上对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以及它自身的优点也在切实的显现出来,我们发现,这一新的媒介形式如果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大学教学菱悦的话,其自身的优势可以说是极其明显的。

四、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需要大力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在充分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的基础之上,只有这两点做到完美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活动的互动发展。通过广泛的利用好新媒体这一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高校优秀课堂的广泛传播。

(二)着力扩建校园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校园相关负责人可以结合本校的特征,将本校的实际需求与当前甚为流行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在充分的时间内,与学生实现优势互补,沟通交流。积极调动起学校的其他组织机构。采用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进行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观念。

现代教学的特征篇10

[关键词]《红字》;象征意义;电影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秦皇岛市2012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第二批)“利用测试反拨效用理论提高独立学院英语教学质量”(项目编号:2012025a083)。

一、引言

《红字》讲述的是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一场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沃斯,他们之间却没有爱情。海斯特・白兰先于丈夫来到波士顿,在孤独中海斯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海斯特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adultery)的红色a字示众。然而白兰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对于社会的鄙视、责骂、排斥和唾弃,海斯特没有畏惧,而是坚强勇敢地生活,通过辛勤劳动和热心助人最终赢得大家的尊重。红字a也从最初的“通奸”转化为能干(able)和天使(angle)。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1995年上映的《红色禁恋》改编于霍桑的《红字》,由RolandJoffé导演,Demimoore主演。剧情没有大的改动,但是增加了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戏,包括他们的相遇、相知到相爱结合,而在原著中海斯特是以怀抱私生子珠儿的形象出现的。电影的结尾部分由原著中的墓地(丁梅斯代尔忏悔后的死亡)变为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驾着马车热情拥吻的好莱坞式大团圆结局。原著中作者多用象征手法,从开头的监狱、玫瑰到结尾的墓地,以及红字a的象征意义贯穿整部作品;然而在影片中,很多象征意义都没有体现,尤其是红字a在影片中,除了佩戴在海斯特胸前外,并无过多描述。在影片中,导演也增加了一些原著当中没有的元素,如红色的小鸟和印第安人的战争使影片更贴近观众对于家庭伦理观的需求,反映了当时的美国价值观。

二、象征手法在原著和电影中的体现与区别

(一)原著中比较典型的象征及其在影片中的体现

1.红字a的象征意义

字母“a”是海斯特犯了通奸罪之后,清教徒为了惩罚她强迫她必须每天佩戴的标志。a是adultery的首字母,代表“通奸罪”,以时刻提醒海斯特自己的罪行,同时也提醒周围的人,使周围的人鄙视她、唾弃她。而她的情人丁梅斯代尔,虽然没有像海斯特一样佩戴通奸的标志,但是内心却有一个猩红的a字,时刻折磨他,鞭挞他,这种内疚又罪恶的巨大压力使丁梅斯代尔在自己的胸前烙下血红的a字。

在原著中,为了生计和抚养珠儿,海斯特不停地做针线活。她用细红布做成红字a,四周用金色的丝线精心刺绣而成,手工奇巧,完全就是一件艺术装饰品;她用最美的衣服装饰着珠儿,同时自己却常年穿颜色灰暗的衣服;她乐善好施,把剩余的钱都用来帮助穷人而不要回报;她过着圣洁的生活,她的坚强隐忍和热情助人的美德使他最终赢得众人的尊重和敬爱。在原著的结尾,其他清教徒的眼中的红字a变成了能干(able)和天使(angle)的象征。而在影片中,海斯特主要做的是农活,种的是庄稼,尤其影片中她与丁梅斯代尔第一次的地方就是海斯特的粮仓里。红字a的艺术性也不复体现,少了原著中的光彩夺目和精细,她佩戴的就是州长给她的同一个非她本人刺绣的红字a。她的乐善好施在影片中也没有过多的描述,惟一做出的贡献好像就是帮助希霞莉躲藏在她家里。倒是海斯特对于佩戴红字a的态度,原著和影片当中是一样的,海斯特内心认为红字a并非她的耻辱而是虚伪冷酷的清教徒的耻辱,在她眼里红字a也代表了她的爱人的名字(arthurDimmesdale)和他们之间神圣而纯洁的爱情(amour)。

2.珠儿的象征意义

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一夕激情,珠胎暗结,十月怀胎,海斯特在监狱里生下来女儿珠儿。海斯特从监狱里出来后就只有珠儿陪伴她。霍桑在小说的第六章写道:“这个小生命,她已经天真地长大,好像在上帝的神秘关照之下,长成了一朵可爱并永恒的鲜花,是一件有罪激情的奢侈品。”“上帝给了她一个可爱的孩子,她的位置就在那同样不名誉的胸前,把她的父母那个种族和普通人永远的联结在一起,最终成立天堂中一位上帝保佑的灵魂!”珠儿不习惯海斯特以外的任何人,只有和母亲在一起,并且只有母亲佩戴着红字a时,珠儿才能感到安全和自然。因此,珠儿就像海斯特胸前的红字a一样,但是却是一个鲜活的红字a,总是在提醒着她的罪过,是罪过的象征,但同时也是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爱情的结晶和象征。

在影片中,珠儿的篇幅不是很长,从希霞莉为海斯特接生,到海斯特的丈夫奇灵沃斯归来,以医生的身份检查珠儿是否有巫术记号,以及在后来的巫术案中奇灵沃斯利用珠儿身上的胎记,声称珠儿身上的胎记是巫术记号,激起公愤要吊死希霞莉和海斯特。珠儿的存在在巫术案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很多细节方面并没有像原著那样全面和细腻。比如在原著中,珠儿一直对母亲胸前的红字a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经常拿野花投掷,每次投中都欢呼雀跃;在森林里海斯特把红字a取下后珠儿拒绝与母亲亲近,这都表现了珠儿和红字a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影片中,珠儿和母亲胸前a字并没有表现紧密联系,甚至是影片最后一家三口坐着马车远去时,珠儿亲手把母亲的红字a随手丢弃,这与霍桑所表现的红字a和珠儿之间的等同作用向背驰。

3.绞刑台的象征意义

绞刑台是故事发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地点,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绞刑台是清教社会残酷法律的象征,也是罪人公开被审判和认罪的地方。小说中,海斯特抱着珠儿站在绞刑台上因犯了通奸罪而受到审判,总督贝灵汉和约翰・威尔逊牧师对其威逼利诱,让她说出孩子的父亲;在小说的结尾,丁梅斯代尔牵着海斯特和珠儿的手在绞刑台上公开承认自己的“罪恶”并露出胸前血红的a字,倒地而亡。

在影片中,绞刑台也是一个关键的场所,与原著描述一致是海斯特公开受审的地方,丁梅斯代尔在夜里在绞刑自忏悔,但最终仍是在海斯特即将在绞刑台上被吊死的时候公开承认了他才是那个应该被吊死的奸夫。他没有得到公众的原谅,也没有倒地而亡,而是被吊起来,在行刑前,印第安人突破城门拯救了他们。

4.森林和小溪的象征意义

在《红字》中,森林和小溪是主要的背景描写,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在森林中相会,珠儿在小溪边玩耍。乘坐“五月花号”而来的清教徒带着圣经也带着利斧,在美洲大陆大刀阔斧进行开拓,创造新的文明,而原始森林和小溪就像是连接文明与荒芜的过渡地带,在这里没有纯粹的文明,有的只是阴暗和神秘,象征着人类精神世界的迷茫,也是掩盖罪恶最好的场所。

电影增加了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爱情的前奏,把原著中省略的两人相识、相爱的过程完整地表现出来。也恰恰是在森林深处海斯特看到丁梅斯代尔裸泳,受到心灵的震撼。之后他们又在森林中第一次相遇,相识并骑马驰骋在深邃神秘的森林里,两人相互吸引。女巫案的事件后,丁梅斯代尔在森林里的小溪边与海斯特相会,一家三口相拥向上帝承诺不会放弃彼此。也只有在森林里,在这个介于道德和不道德的地带,丁梅斯代尔才有勇气承认他与海斯特的爱情是永恒的,心里才萌生逃脱清教思想禁锢的想法。

(二)影片中新增的象征

1.神秘红色小鸟的象征

影片中,海斯特在靠海的一处房子安顿下来,雇佣两个男工帮助她耕种。红色小鸟第一次出现时,海斯特正在地里干活,它引领海斯特来到森林深处,并目睹丁梅斯代尔在海里裸泳。在去教堂的路上与丁梅斯代尔的相遇以及丁梅斯代尔的富有激情的布道深深地吸引了海斯特,当然海斯特也吸引了丁梅斯代尔,以至于虽是已婚,但这个一直有坚定信仰的牧师也坠入爱河。红色的小鸟第二次出现是在丁梅斯代尔告知海斯特她丈夫可能遇难的消息,两人终于抵制不住的诱惑而彼此结合。红色的小鸟就像爱情的使者,是热烈的象征,但是这种爱情受到清教思想的禁锢,最终使得爱情和激情屈从于宗教专制。

红色小鸟对于海斯特的女仆mituba来说意味着人性的解放。红色小鸟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去了粮仓。而给海斯特准备洗澡水的mituba便满心欢喜又小心翼翼地宽衣解带在红色小鸟的陪伴下在浴盆里洗澡。海斯特刚刚安家时,在市场上用马车拉着浴盆,引起路人惊愕,纷纷侧目,可见大家对于浴盆的态度是反对和抵制的。女仆mituba第一次准备洗澡水的时候,拿着水桶不敢往浴盆里倒,海斯特看见后说了一句“这是浴盆不是撒旦的玩具”。实际上是告诉mituba不要害怕。清教徒提倡的是禁欲和俭省节约,他们限制一切、享乐甚至消费行为,而海斯特的衣着、装饰品和生活用品无疑招致其他清教徒的批评和唾弃。但是mituba在海斯特的影响下慢慢接受了很多自由的思想,精神得到了一定的解放,所以红色小鸟代表了激情和爱情也象征了思想的自由飞翔和精神解放。

2.移民与印第安人的战争

电影开始就是印第安人为死去的头领举行安葬仪式,丁梅斯代尔一直为了缓解印第安人与移民之间的冲突而努力,而奇灵沃斯去新大陆的途中被印第安人俘虏并奴役,影片中一直充斥着土著居民与移民之间的冲突,最后在影片结尾更是爆发了战争。美洲新大陆殖民地的扩张史实际上就是殖民者驱逐土著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导演罗兰德把一部充斥着犯罪与赎罪、惩罚与救赎的故事转变为置于种族冲突的历史背景下的以爱情为主线的罪与罚。正是因为在殖民初期,不同的种族差异、宗教和思想差异导致着一个新的社会和文明的重组。不道德的爱情、政治的尔虞我诈、清教思想的专制和种族的压迫和抗争都是吸引观众的看点。移民的印第安人的战争不仅代表着历史,也象征着20世纪时的美国现状,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和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少数民族面临的不平等问题仍然是美国最严重和无法解决的挑战之一。

三、结语

伯克维奇曾经说过:“在批评的术语里没有比含混这个词跟《红字》关系更密切了。”霍桑对清教思想的态度,甚至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本身就有不可超越的矛盾和冲突。美国电影中强调文化观,对于西方人个人价值和个人需求给予肯定,而《红字》的罗兰德正是从红字当中所隐藏的婚外情或非道德的爱情需求入手演绎了一部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

[参考文献]

[1]罗贤卿.谈《红字》中的象征手法[J].甘肃高师学报,2007(12).

[2]李渝.从文学到电影:《红字》的另一种解读[J].电影文学,2012(16).

[3]陈榕.《红字》中针线意象的文化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