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0:16

现代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现代设计艺术;教学模式;现存问题;解决策略

现代设计艺术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设计艺术类专业旨在培养专业技能强且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优秀人才。然而,目前我国现代设计艺术教学尤其高职院校教学中却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进行现代设计艺术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掌握现代设计艺术技能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1现代设计艺术的教学模式分析

(一)美育教学模式。设计艺术主要指基于艺术形式的设计活动。艺术气质及修养,并非与生俱来的个体素质,而是经过一定的培养教育逐渐形成的能力。艺术基于美而形成,艺术素养需要美育。因此,艺术专业设计教学中,美育教学尤为重要。就思维形式而言,美育主要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我国数学家及教育家徐利治先生研究指出,人类的创造力主要来源于发散性思维、自身知识储备、抽象分析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几部分,其中审美能力是艺术创造的关键,同时也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说现代设计艺术必须注重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指按照学生知识储备、知识内化能力、理解能力、自身素质的差异,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凸显培优原则基础上实施的差异化教学。分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学生潜能得以有效挖掘。总之,设计艺术专业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本质上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引导式教学,其宗旨是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二是探究式教学,其立足于现代教学理论创造性人才培育方案,通过创新性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完善自我。可见,启发式教学模式对现代设计艺术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现代设计艺术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决定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实施,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尽管高校大都实施了教学改革,然而教学管理长期受传统观念制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观念并未有效落实,并未真正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也未被真正激发出来。另一方面,教学管理行政化严重。高校是教育教学创新的源头,理应是创新管理的带头者,科学管理的践行者,然而许多高校尤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仍然是经验管理、行政化管理严重,具体表现在作为教学管理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办法落后、重行政而轻学术、重监督而轻激励等诸多方面。

(二)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尤其高职院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造成教师资源缺乏,许多教师尤其年轻教师连班较多,根本无心进行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单一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将众多资源进行融合再充分利用的舞台,是面对不同个性学生展示不同教学方式的场所,然而,目前设计艺术课堂教学中并未将现有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充分利用,许多教师对艺术教学平台利用较少,资源库使用有限;此外,教学平台智能化不足,程序化和技术化的平台软件制约着教学方式的选择,严重阻碍了艺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再有,艺术平台建设不完善,管理不科学,仍然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网络平台建设亟待完善。

(三)教学体系不完善。许多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理念不完善。设计艺术教学应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然而部分院校对自身教育特点及类型缺乏科学认识,未能形成全面科学的职业教育观念,还是借鉴本科艺术院校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定位偏差等现象;此外,许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亟待完善。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应注重实践教学。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认知不足,没有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行发展,设计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未能达到预期要求。

3现代设计艺术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更新思想观念。首先要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要充分考虑人的自身属性,尊重人、发展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教学工作中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不断思考、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构建自由、民主、和谐、人文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设计艺术教学管理的发展进步。其次,要通过创新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就是柔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并非单纯通过制度和纪律,更依靠人的内心心理和行为规律,对管理对象实施软控制,使他们内心顺畅,同时激发其内心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人人相互尊重的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多元化教学。设计艺术教学中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开放,提高知识交流能力,课堂教学中促进理论、表达、文化素养的融合,利用课堂教学协同性、整体性促进教师、学生、教材的和谐发展;同时要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的开放,让师生间能够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还要完善教学平台建设。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必须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师生交流,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使设计艺术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得以拓展。

(三)完善教学体系。现代设计艺术教学要更加注重实践性,要利用设计艺术综合性与交叉性的特点,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快设计艺术教学的课程体系改革,注重教学的专业性和应用性,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相关行业领域感受、体验和参与知识的应用。通过开展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实践性认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之成为符合现代人才市场需求的优秀设计艺术人才。

4结束语

现代设计艺术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应用素质。只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设计艺术人才,才能符合市场需求,给学生提供更清晰的未来发展空间。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加强对设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我国设计艺术领域的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啸林,范振刚.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风,2009(14):17

[2]胡海晓,付皓宇.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风,2014(12):194-194

[3]严先琴,周元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时代教育,2015(7):204-204

[4]潇潇.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2(14):203-204

[5]王俊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初探[J].美与时代・城市,2013(5):83-83

现代教学设计篇2

一、“Ui”设计的发展现状

“Ui”是英文Userinterface的缩写,意思是用户与界面的关系,通过字面意思理解,我们不难看出Ui设计与电子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Ui设计需要通过计算机实现设计目标,通过用户与计算机界面进行视觉交流,根据设计者的意思,进行平面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让Ui大规模推广成为可能,人们在进行平面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更加有利于设计工作的完成。Ui界面设计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一种新门类的设计艺术。通过对Ui的研究和分析,人们发现将Ui设计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当中,对促进这一学科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Ui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从事专业化的艺术设计,并且可以对对象实体、环境以及对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完成艺术设计。综合Ui设计的优点,将之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当中,可以促进学科朝着专业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将Ui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开拓学生艺术设计领域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专业化知识,更好应用于现代化艺术设计领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Ui”设计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实现艺术设计的商业化发展目标

Ui设计结合计算机界面,实现艺术设计领域变革,更好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Ui通过建立一个美好的设计界面给用户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为用户设计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Ui界面设计与美术绘画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它可以辅助美术绘画,使美术绘画具备商业价值,提高作品经济性,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艺术加工,使艺术作品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时,通过“Ui”设计使现代艺术教学理念与当下艺术商业化发展模式相结合,以专业性和科学性促进艺术应用领域发展,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需要,也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说,将Ui设计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相融合,不单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更为商家创造了卖点,也为现代艺术专业提升了就业机会,实现了艺术设计的商业化发展目标。

(二)提高艺术作品竞争力

当下学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将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现代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是否能够满足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推动力,否则的话,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任何作用的学科,将会被社会所淘汰。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将Ui设计融入教学工作当中,以Ui设计促进学科发展,有利于提高艺术作品的竞争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升学科竞争力,实现学科更好发展。Ui设计将平面设计与二维电脑设计结合,体现出Ui设计的社会重要性,并且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后,艺术作品的商业化价值不断提升,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发展动力。Ui设计提高艺术作品竞争力,还表现在界面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两个方面,如数码产品、手机的界面,给人一种较强的视觉美感,使现代平面设计与商品化经济发展形势紧密结合,实现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三)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多样化发展

如今,艺术设计不单单局限于纸面上的美术绘画,它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除了电子产品的界面设计,艺术设计还体现在了网页设计这一方面。网页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商业化价值体现的另一个方面,它与数码科技的现代化艺术设计重要性一样,都表现在“价值”上,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课程能够发展的关键。Ui设计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网页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且通过友好的界面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Ui设计是集设计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新门类设计,它介于二者之间,应用Ui设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实际的动手操作,也将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

(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学设计篇3

设计教育素描素描教育

素描一词在汉语中指用线条勾勒、描绘、临写物体的意思,它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是绘画和设计的基础,素描教学在美术与设计教育中,一直是以纯艺术再现为原则进行造型基础训练。

设计教育中的素描与传统的素描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和传统的素描区分开来又被赋予自己独特的内涵——设计素描,“设计素描(也称之为结构素描),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描绘能力、结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协调能力。设计素描的目的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基于这种目的下的设计素描教育更侧重于对学生设计意图能力的锻炼。

当然在具体的手段和方法上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也有不同。设计素描不同于绘画,它更强调结构的领悟,重视作画的过程中,这就使得设计素描非常注重基准线的把握,在基准线确定后,根据透视的有关原理画出另外两条透视缩减更为强烈的边线,从而得出准确的基准面。在这一过程中一直贯穿着理性思维和透视原理的运用。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也是紧扣着设计的目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主要用简练、明了和精准的线条以达到科学、精确的表达物体结构的目的,基于这种目的就使得设计素描非常的注重细节特征。这些不同就使得在素描设计教育中也要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素描教学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培养了大量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素描教学显然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同时,素描教学的发展却并没有与之同步,依旧在沿袭过去的做法,这样一来,以往的严谨性、规范性,似乎成为制约现代社会素描表现的障碍。”在设计素描方面就更显的如此了。这就需要素描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理念的局限,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首先,加强基础训练。设计素描的基础是点、线和面的运用,这就要加强学生对这些基础元素运用能力,提高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点线面构图表现的能力。在设计素描中点线面是形体塑造和表现的重要手段,点线面表现力的强弱,对表现技巧的影响很大。通过这些基础训练,要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点、线、面运用的主次,强弱和刚柔的运用。同时还要能够灵活的掌握点、线、面的辩证关系,从而能够在形体的勾勒中把他们良好的科学的结合起来,以达到精准的表现形体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训练。“观察,实质是一种思考的方式,通过素描,可以认识自然,发现设计,它强调并要求在整体造型活动中,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来运用大脑,给设计赋予人性化和人情味。”设计与平面作图不同,这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维观察”能力,通过“三维观察”使学生能够在观察中把握形体的本质。要想锻炼学生的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设计素描中,要对要描写的形体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从上下、左右、前后几个角度进行观察,除了视觉观察之外,还可以对所有进行素描的形体进行触摸,以达到精确地把握形体的结构关系、体面关系、比例关系和空间透视关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全方位的观察把握事物的本质也是进行设计素描的基础。所以在设计素描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训练。

再次,要在生活中体验。点、线、面的运用只是为设计素描提供了基础的工具,多角度的观察是我们把握形体重要手段,但是观察得到的东西更多的是表象的具体的东西,设计素描毕竟不仅仅是单纯的素描,我们不仅要勾勒出具体的形体,还要使其具有艺术的灵性同时又要对生活,为社会服务,要想做这些仅通过视觉获取外表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在生活中体验。一个设计者,只有与生活接触,逐步积累生活中的形象,进而触摸生活的本质,才能够创造出有深度并能够为社会服务的设计。当然这一点不是在课堂上能做到的,需要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到生活之中。由于各方面的局限,学生大多生活在校园或者有限的几个角落当中,也认识不到融入生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指导。当然能够把生活的气息带入到课堂中来时最好不过的,这就需要设计素描的教育者,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起“生活即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

最后一点就是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我想教育工作者,对于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都是非常熟悉的,都知道想象力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想象力不是凭空存在的,不是虚幻的海市蜃楼,是建立在对事物的观察和你对生活的理解之上的建构,但是这种建构不是感性形象结合,是理性的创造。掌握观察并融入生活的我们有了建构想象的因素,但是还需要掌握一定思维方式。较为常用的一种就是逆向思维方式,就是在进行某一构想的时候,要打破常规,努力地朝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进而构建合理的设计。在思维的过程中,要用突破常规的勇气,尤其对待以往的设计,不要囿于经典的局限,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典范,但是不是让我们来膜拜的,要有勇气比经典做的更好。在思维的过程中,切忌钻牛角尖,就是说在思维的过程中不能一条道走到黑,要试着去尝试其他的方向。当然这些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在设计的道路上做出更好的素描作品,也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设计素描已经和以往的素描有了很大的不同,其教育方法也是随之而变化,只有在教育和学习中把握现代设计素描的特征并积极就新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

参考文献:

[1]王亚英,郝雪鹏.设计素描概念初[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01).

[2]余岚.突破传统教学——设计素描教学初[J].音体美教学研究.

[3]周瞳.现代设计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初[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4,(12).

现代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现代设计史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

1引言

现代设计史这门课程对于高校学生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该门课程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设计理论素养与实践研究。因此对于现代设计史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必须进行提高,不断满足学生的培养需求。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活跃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寻求新的创新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起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无法顺应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发展,而翻转课堂可以触发学生对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热情。因此在高校中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与现代设计史课程相结合,不仅可以推动现代设计史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现代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设计史是一门理论为主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本文将以现代设计史课程为例探索高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2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也可以被翻译为反转课堂或者颠倒课堂,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很明显的不同。翻转课堂是由美国一所高中所兴起,后来逐渐扩展到全世界中小学,在中小学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在高校的教学领域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中小学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与高校的教学方式和目标有明显的不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需要完备的外界教学环境,而高等学校更具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条件[1]。翻转课堂是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利用课下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简短有效的网络视频进行预习和复习,而课堂是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仅仅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并且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课下学习心得,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方式进行,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由于大学生时间相对灵活,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也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意识。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所遇到的问题,并且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更加贴合自己的实际,并且通过灵活的学习时间安排,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促进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安排以及教学方法,但是也必须明确,翻转课堂与在线视频有本质的不同,在线学习视频不能够取代教师的价值,在线视频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借助于在线视频以及互联网的先进科学手段,可以对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也不是完全的输出者,而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和互动的良师益友,更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现代设计史课程的教学目的

现代设计史这门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主要是对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发源和发展以及现状进行理论式的阐述。现代设计史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现代设计史,增强自身的设计理论素养,为以后的各类专业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可以对艺术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现代设计史的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在学生已经具有相关理论基础的背景下,使学生将艺术设计的含义与问题相结合,通过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法,理解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元素,体会国内外设计的文化差异性[2]。现代设计史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专业相关的设计背景,使学生掌握设计专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的思维方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与现代设计史的主要目标相吻合,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每门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该过程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所进行的,就在教学课堂中实现的。第二个过程是吸收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课下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通过自己学习的方式加以完成。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遇到挫折和困难而放弃,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翻转课堂则对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自主学习进行了创新。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在线视频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吸收内化是通过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良好互动来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在教学中针对学生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新知识。

4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现代设计史教学中的实践

4.1翻转课堂的课前在线视频设计

4.1.1视频内容的选取

由于现代设计史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因此在设计课前视频资源内容时就必须要具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在理论方面,可以将现代设计史中重要的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提炼出来。

4.1.2课前学习任务设计

设计课前学习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的背景,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通过各种题型的设计引导学生对本次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3]。课前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创造性和全面性,因此在进行课前学习任务设计时除了与之配套的在线视频之外,还可以包括相关其他课程资料的链接。在现代设计史课程课前任务中可以设计对接所讲授风格流派人物的思考,在专题讲座中对设计作品进行赏析,或者加入国内外优秀的设计网站链接。该阶段学习任务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课前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有效性,通过链接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课程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知识的丰富性。

4.2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4.2.1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必须紧紧围绕课前教学任务开展,是课前教学任务的拓展和延伸。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网上的反馈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节省时间。比如在讲授流线性设计风格时,可以重点讲解流线型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并且引导学生将流线型风格与自己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仅仅占课堂总时间的1/3左右。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有了改变,教师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输出,学生也不是被动地进行接受,而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4.2.2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对课前学习任务中所布置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互相讨论,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和发言。翻转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并且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设计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讲到后现代主义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对现代主义风格和后现代主义风格之间的异同进行辩论。教师在对课堂中交流互动的问题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一些有趣和有深度的问题,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和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

现代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现代技术设计理论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27-0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数字信息走入我们的生活,电脑成为时代的宠儿,传统的平面设计形式不断地被计算机软件设计颠覆,“来势之雄,势不可挡”,但是,同时计算机给现代平面设计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

1学生们对计算机的热爱,转变了其对设计的学习理念,淡化了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

年轻人先天就具备对新鲜事物有超强的领悟力。有许多学生在学习软件知识和设计知识之前,就会简单地使用pS,会给自己的生活照改变背景,会改变照片中服装的颜色,甚至会用软件简单地绘制一个画面,软件的强大给学生们带来了操作的乐趣,也让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学习产生了误区,认为设计就是坐在计算机前操作软件,而忽略了设计知识的学习。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有许多设计基础知识课程,像“图形设计基础”课、“设计色彩”课等这些课程都是要求学生手绘表现运用造型和色彩的能力,达到训练的目的。但是,有部分学生对学习“设计色彩”感到厌烦,认为在纸上涂色,pS的功能会比手绘更快、更匀。学生们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是靠人脑支配的,它是被你操作的工具,它本身不具备设计能力。即使它们能帮助我们省掉很多麻烦,做出别的工具做不出来的效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任何一次的涂色、构图和造型都是你的设计,是你操作软件把你的设计更好地表现出来。而只有认真的学习设计理论知识,充分开阔思路,发挥想象,才能把设计理念与技术做到完美的结合。这一点,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只有设计者本身具备了超强的设计能力,才能使计算机软件发挥更大的作用。

2“电脑型”平面设计师的产生对学生主动学习设计知识的影响

时代进步,科技发展,软件给平面设计带来了推动力。首先表现在设计软件的功能很强大,具体表现在图像设计、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等几个方面,例如用来综合图形的处理、文字编排的illustrator、CoReLDRaw软件,adobe公司著名的专门从事图像编辑、设计的pHotoSHop软件,还有很多软件,它们对平面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设计师可以用软件进行图文编辑,可以制作闪电字、浮雕字等特效字体,也可以把字分解、变形、拼凑,把传统平面设计中较为复杂的字体、字型、字轮廓、字间距等编辑都变得丰富和简单。其次,计算机软件提高了平面设计的速度和改变了方法。在平面设计领域,屏幕显示取代了设计媒介,纸、笔、颜料等实物,使设计变得抽象和虚拟了。设计语言的数字化、数据的存储于传输、网络的发达,这些都给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设计的周期缩短、空间的距离缩短甚至消失,把包豪斯提倡的“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升华了。

设计师大量使用软件进行设计,从而取代了传统平面设计领域的许多工作,如字样、插图、排版、印刷等,这样就产生一批“电脑型”平面设计师,他们也许是从传统平面设计领域走来,也许是纯绘画转型而来,甚至没有任何美术设计能力,凭借着软件的强大功能,充当了“平面设计师”的角色。笔者曾走进一个小型的设计店,看到一个“设计师”操作软件的熟练程度令人眼花缭乱,让我惊讶;经过询问得知他没有经过正规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经过计算机软件的培训而已,当有顾客来做东西时,他会按着顾客的要求从网站上下载相关的素材,照搬别人的设计理念“如法炮制”一个,一旦要自己动脑设计就会困惑背景用什么颜色,用怎样的图形,什么样的字体等一系列问题,大脑一片空白,还不如模仿别人来得快。

我想我们大部分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也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们过度地看重软件的学习,忽略了设计知识,忽略了设计理念,依赖软件,导致设计出来的作品程式化,有强烈的“机械”特征和“电脑”味。英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新媒体部主任本杰明・韦尔认为:艺术作品首先需要提出艺术家的观念,然后再由技术提出巧妙和聪明的解决方法,将其完成。艺术作品与每个人的思维、创意有关,由观念驱使的创作是艺术创作,而仅仅是通过现代技术实现得到的创作不能称为艺术创作。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应该热爱生活,感受自然界万物的形态、色彩、结构,把自己设计专业的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技能合理的协调,让软件成为表现自己的设计理念的一个工具,而不要成为一个软件的简单的操纵者。

3现代平面设计的教与学

现代设计离不开计算机软件,所有设计专业都建立了计算机教学机房,学生们开始了软件的学习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们不要过分依赖计算机软件,不要相信计算机万能,让学生明白是人脑控制着计算机,一切设计理念、创意是由人脑想出来的,计算机不能带来创意。传统的设计教学才是设计思维形成的支柱。在传统的设计课程中,学生们用的是纸、笔和颜色,虽然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们是设计的主体,经过这些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形象思维和色彩感觉等,使学生们将感觉、激情和创意利用计算机表现出来,使设计作品更具人性化、个性化,而不拘泥于软件提供的基本功能,达到人机对话。

另外,由于计算机软件更新过快,不断有新的软件升级,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软件应用能力,适应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在科学与技术面前,教师与学生是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其次,当下的许多的设计作品,过于单调和冷漠,现代的设计师过于在意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忽视了设计思想、情感表现和文化内涵。文化是设计的灵魂,设计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在设计作品中有创意表现。然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而璀璨的传统文化,这正是设计的源泉。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由他设计的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志就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情调,它是将古钱与“中”字结合,把“中”字作为基本形,借用古钱的中间方孔,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简洁、易识别,体现了中国资本、银行服务和现代国家化的主题。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与设计相融合,更自如的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以增强设计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设计作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品味,使带有“中国味”的设计的风格和特色更加突出。

现代平面设计的教与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享受计算机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教师在艺术创意、传媒更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上要不断地适应和发展;作为学生要努力学习设计理论知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以致用,使中国的设计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现代教学设计篇6

一、《林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改革的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速,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雇工难、雇工贵”现象突出,能耗高、人力成本高、劳动力急剧下降、生产作业效率低等成为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林业已开始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已建立基地式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今后会向更大规模化方向发展,在种子采拾、林地清理、育苗装播、造林移栽、施肥喷药、消防灭火、打枝造材、集材运材、伐木归堆等过程都贯穿着林业机械的使用;另一方面,林业快速发展进程相对应的生产机械化的历史非常短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品种、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林业大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林业生产机械研制、应用和推广严重滞后。随着树木的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林业生产机械化取代人工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林业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迫切需要结合实际,创新教学内容的组织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专业课,课程学时有限,理论知识体系涵盖的知识点繁多,如何在这种条件下使学生了解林业机械的基本理论,掌握林业机械的总体结构和工作部件的设计方法,并且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课堂、试验和作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笔者从林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手段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二、《林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优化

笔者通过8年的教学实践,对课程的内容安排进行了梳理和调整,了解了课程上下衔接的历史脉络及承接关系,对理论和实践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总结,提出了以贴近实际、追踪前沿为重点、训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思路,同时借鉴其他院校类似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1]。林业机械产品设计需要结合设计、理论、方法的创新性思考,因此,林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有优化设计法、创新设计法、反求工程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法、绿色设计等[2]。针对现代林业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工程师需要具备的多种能力,开展探索通过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来实现,各章节内容和教学案例的安排如表1所示。如喷头的设计与制造传统都采用单独开模加工方式,成本高且耗时长,3D打印技术出现后,可以三维数字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运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陶瓷粉末、aDS工程塑料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逐层打印最终叠加成各种角度、尺寸、形式的喷头,不需要复杂的工艺和庞大的机床,就可以制造出喷头,满足了试制的目的,极大地降低了制造复杂度。三维测量仪是用于测量三维几何尺寸和形位公差的高精度测量仪器,对于林业机械反求工程非常有效,它在精密测量领域的强大用途,为快速、可靠进行尺寸测量提供了新的方式。三维测量仪由光学放大系统对被测物体进行放大,经过CCD摄像系统采集影像特征并送入计算机后,可高效地检测各种林业机械精密零部件的轮廓和表面形状尺寸、角度及位置,全自动地进行微观检测与质量控制。

三、《林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

林业生产正在经历从“砍伐森林树木”向“利用森林环境”的转变,因此林业机械制造业发展到了关键时期。《林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把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相关前沿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作为课程组织优化的切入点,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调研+课程设计+汇报展示”四合一的教学方法,注重对新兴技术的追踪、经典技术的重构以及理论知识在设计实践中的再现。1.汇报法。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带领学生参加每年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中国(江苏)国际林业机械展览会,学生通过参观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和我国的林机精品,了解林机行业政策,展览会结束后学生要图文并茂地总结自己的感想体会。另外,利用与学校有密切合作的企业合作站平台,引导学生去林业机械生产的龙头厂家完成卓越工程师计划,并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这些体验汇报活动,让学生紧密跟踪国际国内林机行业研发的热点和前沿,让空洞乏味的书本知识转变为实际产品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图示法。利用国外留学、参加国际会议等机会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林业机械应用现代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图片和视频,将这些多媒体素材进行有机结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组织学生围绕这些素材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欧洲的林业机械的设计着眼于可升级、可重用、可拆卸、可降解,注重其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延长机械寿命和可回收性出发,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机地融入林业机械的全寿命生态设计[3]。3.项目法。对于较复杂的知识点尤其是技术操作中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在教授过程中,以现实的林业机械产品为素材,并辅助于具体的科研项目成果的展示,给学生一个轮廓清晰、目标明确的任务,通过对产生的任务产品需求分析、原理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具体零部件选用4个环节,形成以项目为中心,团队成员自由组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抽象思维与应用联系,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其中有创意、有前景的作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并申报国家专利。

四、《林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教学改革的成效

现代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板书设计;多媒体;教师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34-001

1.多媒体教学不断普及,板书的现状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推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断普及,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冷落,甚至淡出了生物课堂,比如黑板板书。本人认为板书设计是体现教师基本功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板书的重要性,并能在多媒体教学中恰当应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板书的地位

2.1优秀的板书对学生起着模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我们教师的职业要求,对学生的教育不只体现在传授知识方面,还要从言行等各个方面影响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在这个方面就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手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

2.2板书设计体现教师的基本功

“三字一话”对教师的要求永远都不过时,可以说是教师的王牌,其中普通话和粉笔字都是在课堂上表现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能不能通过漂亮的粉笔字表达出来,都体现了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在教师的基本功大赛中都一定有板书设计一项,所以一定要重视板书设计的地位。

3.板书设计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教师在课堂中能不能灵活运用恰当的板书与多媒体配合,取决于他对板书设计形式的理解程度,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板书设计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形式服务于内容。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板书方式,如选择不当,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上板书方式也不是孤立的,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往往可以灵活选择和搭配使用,其效果更佳。

4.板书设计要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现代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本土文化;现代广告设计;教学

一、现代广告设计对本土文化内涵的深度把握

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工具的使用和电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也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手段。先进创作手段的运用虽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进程,但也过多的在艺术作品上留下了人为的痕迹,忽略了自然天成的审美情趣和体现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告设计从业人员也发现了此种弊端,并在熟练运用先进创作手段的同时与本土文化内涵不断融合。比如通过不断地探索将本土的文化内涵通过本土符号和先进创作技术的结合体现出来,这也成为当前国内广告设计的一种趋势。比如把象征君子高洁品格的“松、竹、梅”,通过水墨手法的表现形式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呈现出来,这也体现了中国人所独具的文化内涵和品性追求。

二、本土文化表现手法在现代广告设计教学中的体现

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与积累使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明,也形成了多种多样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这也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物质遗产。无论是华丽威严的宫廷艺术,还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人艺术,亦或者是具有淳朴自然特色的民间艺术,在世展以及实践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多种形式和种类的艺术和文化元素不断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广告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也成为现代广告设计最重要的表现元素。从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和启发这一方面来说,本土文化和本土艺术形式及其艺术成果以及制品对现代广告设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多种形式的本土文化都深深地影响到了中国现代广告设计。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宫廷艺术还是精致简约的文人艺术亦或者是粗犷豪放的少数民族艺术、质朴秀丽的民间艺术,都对现代广告设计有很深的启迪。

三、本土文化造型与广告设计

从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审美形态以及形式种类上来看,广告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上确实有比较多的能够借鉴的地方。这些多种类的艺术与形式的造型语言中处处体现了中国本土造型艺术的独特魅力。再加上我们的传统本土文化具有很深的精神文化内涵,这也也能够让现代广告设计教学加以利用。我们的本土文化中有很多的图案和造型都是在几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提炼总结而来,都来源于中华民族本土的文化。对本土文化中这些具有借鉴价值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本土文化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也为我们进行广告设计教学提供大量的素材,对我们把握本土文化以及广告设计的美学价值以及开拓视野是必不可少的。这对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本土文化丰富的载体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剪纸刺绣等对我们的广告设计都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的素材,丰富了我们的广告设计教学资料库。经过提炼总结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由主题形象展开到造型

这种造型形式一般是一个画面或者一组画面设定一定的主题,然后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围绕,按照既定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画面的铺设。这种形式比较常见的运用在通俗的民间年画《五子登科》、《请财神》等作品中。比如五子登科年画所表现的是人丁兴旺、仕途顺利。而《请财神》将财神作为主体,表达民间财富多多的美好意愿。

2、由外而内的形象造型

这种造型形式一般是从外部到内部来进行造型。即通过对外部视觉形象的构造,并且使用特定的视觉效果和具有一定意向的内涵,将视觉所不能观察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进而通过影响欣赏这种艺术形式的观众的主观判断,让他们自己去推测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这种造型方式能够让空间营造比较轻松的突破观察的表层,进而显示出画作内部蕴含的愿景。

3、动态物象造型

这种造型形式一般是使用一种比较独特的方式,在二维空间中表现主题形象动与静的两种状态。这种形式的表现方法不仅能够表现人物的各种形态,还能够把物体在不同时期中的变化融合到固定的画面中,让观赏者感受到物体的动态。再比如电视广告由于时间有限,但是需要表现比较多的内容,所以很多广告中都大量地运用这种造型形式。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现代广告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对本土文化及其内容进行运用,不能仅仅将设计内容死板的局限在某种范式之内,而应该需要从艺术形式的表面向内部挖掘,找寻表面内容中所蕴含的中国本土文化的独特神韵和精神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通过表面内容传达本土文化的神意。把现代化的国际语言运用到表达本土文化的进程当中去。对于本土文化进行更高层次的提升,不仅仅是对表面形式的沿用,而且要深入更高的层次中去寻找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地摆脱表象的限制,把本土文化更高层次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凸显出来,才能将本土文化的精神融入到现代广告设计当中,从而汇聚成现代广告设计的主流思想与内在之美。

作者:杨柳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志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思考和实践,河北:中国包装,2010

[2]孟建,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现代教学设计篇9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部分”共计五个单元,《井》处在“生命的律动”这个起始单元,与之相配合的单元知识是“走进诗的世界”。问卷调查显示,刚刚“走进诗的世界”的学生一旦大量接触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经典,真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手忙脚乱:无论是心理上或者知识储备上他们都显得准备不足。因为他们只懵懵懂懂只知皮毛地了解了一些关于中国现代诗歌的知识。而且部分教师自己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杨匡汉先生的《中国新诗学》一类的学术专著,当然也只好求助于“教师用书”上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资料了。实践证明,任何不顾及学情的生搬硬套,在教学上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教学目标】

1.体会中国现代诗歌《井》的韵律和节奏;

2.领悟中国现代诗歌《井》奇特的思维方式;

3.获得赏析中国现代诗歌《井》的审美愉悦;

4.领悟中国现代诗歌《井》所包含的人格魅力的内涵。

【教学难点、重点】

1.借助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特殊小节”的分析,领悟体现中国现代诗歌“内在律动”的奇特思维方式;

2.借助对“特别句子”的剖析,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

3.借助介绍“诱导效应和美感效应”这一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美感来源。

【教学方法】诵读法替换法对比法质疑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诗歌的教学,总是要剖析文本,诵读它的诗句;由一个小节到全诗,总是要理清它的思路,咀嚼它精美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体悟它所包孕的感情,总是要从中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进而引起共鸣。《井》的教学就是如此。

一、诵读:把握全诗的韵律和节奏

师问:[复习“走进诗的世界”,要求学生复述单元知识要点,初步把握中国现代诗歌的定义(广义和狭义)、特征(外形上的分行,体现韵律节奏的押韵,发抒情感、表达哲理、描绘场景的精美、隽永的语言)。]同学们,你们诵读了《井》这首诗,请你们找找看,它是怎样押韵的?(学生可能一时找不到,即使找到了,答案也一定是五花八门,不一定全都符合标准答案,此时不要强求一律)

明确:《井》它的外在形式是比较自由的,但它仍然严格地按照“抱韵、换韵和交叉韵”的方式押了韵。全诗的“生命律动”就是通过押韵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按语文教学的常规做法,在剖析文本之前,不外以诵读为先、为主,现代诗的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去诵读诗歌的文本,进而把握其思路。如果说古典诗歌是以其对仗的工整、用典的巧妙和严格的押韵以及语言的含蓄取胜的话,那么,现代诗歌就只能凭借其意象的选择、诗歌的内在律动(押韵)和明白如话的语言夺人眼球。基于此,并参照课后“导读提示”的要求,教学《井》应该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把握好这首诗歌的内在节奏和韵律,并通过诵读来理清诗歌的思路。无论是集体读、个人读或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仿读,都是为了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为把握诗歌的思路、体味诗歌的意味和韵味服务。我们知道,《井》这首诗的“生命律动”与前面郭沫若《天狗》“狂飙突进”式迥然有别,它是内敛的,“静默”的,虽然它的形式是比较自由的,但它是严格地按照“抱韵、换韵和交叉韵”的方式押了韵的(见教师用书p7,兹不赘述),表现出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

二、静思:领悟全诗奇特的思维方式

师问:同学们,你们诵读《井》这首诗,发现没有:它有几个在韵律、节奏和结构上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特殊小节”,你们能够找出来吗?

明确:诵读《井》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共有四处的停顿不合常规。分析好了这些“特殊小节”,就可以较好地把握全诗的韵律、节奏,进而领悟中国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譬如“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三节)“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六节):静默……,……也苦笑几声”(七节)。

前三处属于切断句子的非常规的停顿,后面一处是借助标点符号(冒号)使结尾的那个小节独立成章。这里的第三小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分析好了它,整个全诗就豁然贯通了。第三小节的“之外”之所以提行,是为了突出“人们”有温暖而我(井)没有,但人们在饥渴之时,便“满面烦忧”,“前来淘汲”,因而打破了“我完整和谐的世界”,使我感觉到了自己被荒废于寂寞的荒郊野岭和“被摒弃于温暖之外”,而我对如此险恶的环境并不像人们那样忧心忡忡而是对此感到满足。因为只有这样的孤独,才能使我保有永远的纯洁,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至此,“井”的乐观、自信、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就被突出出来了。而且和上一小节对井的描绘连成一体:虽然平时“我是静默”(内心宁静),但并不妨碍我充满信心地对理想的追求(井口虽小,但水面有小草,还映出了飘着浮云的高远的天空,井的追求不可谓不高远)。与下一小节写人们的自私和悲观相衔接:人们只顾汲取我的水而不了解我的内心、我的追求,更不了解我的乐观自信和纯洁的内心世界。因为在我被人们汲取之后,我在“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是对现实环境(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垃圾)的纯化(洗涤),以使我“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而这种丰满是因为“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这样很自然地推出最后小节的我自己:洗涤旧物,沉淀杂物,保持清澈,不改初衷和追求,对命运的不公不逃避,对赞扬不兴奋,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不忮不求,做永远的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的追求,不卑不亢,豁达大度。当然几处非常规的停顿,只是为了强调诸如此类的内容而已。如此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剖析这里的诗歌节奏、韵律,得到的不仅仅是对现代诗歌特征的了解,而且可以借此深深地体味出现代诗歌这种节奏、韵律所产生的诗歌意味、韵味。

三、共鸣:引导学生获得阅读诗歌的审美愉悦

师问:同学们,除了通过诵读体味出现代诗歌这种节奏、韵律所产生的诗歌意味、韵味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好吗?

明确:通过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用增删比较法,分析“特别句子”就可殊途同归。

设计理念:一般地说,通过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总是由体会美好的语言为桥梁,向往、通往美好的事物和坦途,使自己在思想感情、审美情操上得到提高,进入一种极高的境界。《井》的美美在其感情的深沉,感性的细腻。“就创作而言,从审美主体的需要来看,一首诗歌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的效应:诱导效应和美感效应。”杨匡汉教授认为,所谓“诱导”,是指诗歌不能明白地说出生活和情感,它只能通过它所反映的生活和传达的情感去诱导读者体验、理解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所谓“美感”是指成功的诗歌必须要调动起人们各种心理功能的和谐运动,产生一种美感愉悦。“无论是‘诱导’或者’‘美感’,都以陶冶人们高尚的心灵为艺术的目标”。而要引导学生获得阅读诗歌的审美愉悦,除了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分析“特别句子”,别无他法。

陈军老师认为,“读新诗,最终全都立足于‘特别句子’和‘时代句子’。”下面我们选几个《井》里的“特别句子”来剖析一番。如“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如果去掉“可”和“来”,情形会怎样呢?不用“可”和“来”,是被动的承受,写出的是我的埋怨和悲观;用了“可”和“来”,是主动地要求,写出的是我的挑战和乐观,其韵味天壤之别。又如“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去掉“也”字,陈述的是客观事实,语气平淡,除此之外,没有言外之意;保持“也”字,陈述的是主观看法,语气强烈,含有充其量你们扰乱了我的表面,但对我的内心一点也没有损伤,反而是我笑对你们的扰乱,体现出井的乐观、自信、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气概,韵外之致十分深厚。这样对“特别句子”的分析,既诵读了诗歌,又理清了思路,还体悟了美好的情感,当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四、质疑:促进学生的思想飞跃

师问:基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当代视角”来审视《井》,除了我们已经获得的审美愉悦外,我们思想上是否能够相应地得到提高呢?也就是说,除了接受《井》一诗教材要求我们懂得的思想内容外,与时代同步,作为当代人,我们还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明确:我们应该有基于当代人的当代视角。

设计理念:我们知道,虽然学生们学习的是现代人认识生活的现代诗歌,但应该“用当代眼光认识当代生活,用当代观点思考当代社会,用当代精神担当当代责任,用当代思维培育当代智慧”。杜运燮的《井》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它的生命律动是内敛、“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这无疑是诗人所尊崇的一种人格。这首诗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它无疑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乐观地应对民族的苦难。我们今天读这首诗,当然除了继承杜运燮所倡导的人格外,我们还可以读出:在艰难险阻面前,我们除了忍受,还需起而抗争,努力去改变恶劣的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教学反思】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诗歌部分”,共计二十五首诗歌,五个单元知识的介绍。对于这些诗歌的教学,在常规的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优质课竞赛中诗歌的教学也不令人满意,教学现状堪忧。

据笔者调研的资料显示,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主要是缺乏宏观视角、微观视角、当代视角、审美视角。具体地说,有以下六点:①诗歌阅读缺乏“整体性”,分析支离破碎,随意性大;②单元目标意识不强、单元任务没落实,只是在一课一课地“教教材”,而没有从宏观上、前后勾连地“用教材教”;③教学方法单一,以诵读法为主,虽然有教师范读、学生学读,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虽然辅之以声、光、电的多媒体,但方法仍老套,毫无新意;④体悟语言的任务被虚化,学生因为没有体会到诗歌精妙、隽永的语言魅力而缺失诗歌美好情操的熏陶的训练。⑤教材里的教学资源没有较好地利用,虽然运用了教材以外的资源,但舍近求远,白白地浪费了专家教授们可贵的心血;⑥诗歌解读缺乏“当代视角”,没能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当代眼光认识当代生活,用当代观点思考当代社会,用当代精神担当当代责任,用当代思维培育当代智慧”。教师们据此设计出的教学方案也参差不齐,有些甚至还平庸得很,就是一些优质课的获奖的教学设计也不免瑕瑜互见。

笔者在校教科室从事校刊编辑、负责修改教师的教研论文、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等工作,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比较了解,也参加了一些教师的赛课活动,由于是“旁观者清”的缘故,看问题自认还比较客观。我的这个教学设计是有感于大多数教师的同类教学设计的不完善而作的,也难说有多完善,但至少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邹小千,教师,现居重庆。

现代教学设计篇10

针对现实情况,我们的观点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全新的设计。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如何进行设计?我们的研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数学教学内容设计要科学化

我们认为,要使教学内容设计得科学,除了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无科学性错误之外,在对教学内容设计如何教的过程时,还要做到使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本身就是科学的总结。

案例:为了让学生理解大数1000的概念,我们再也不会象有的老师设计成让学生花半节课的时间走1000米,我们而是设计成让学生到网上查一些与1000有关的数据,或者是教师用实物投影或录像展示1000克重的物体、1000米长的路线、1000分钟的时长可以完成的工作及其相关的过程等。

在这里的设计,我们特别注意到了将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本研究的两实验学校(青岛市南希望小学与平度市旧店镇大田小学),我们都进行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实验。

案例:青岛市南希望小学史老师所上的六年级的《统计》这一课,我们设计了多个让学生直接到网上自主搜索学生自己喜欢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大田小学的老师上的五年级的《统计》这一课,则设计了让学生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所搜索的环保方面的、平度市招商引资方面的等相关数据,进行多种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些看似数学又看似电脑的数学课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二、数学教学形式设计趣味化

我们现在一些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缺少生气和活力,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教学形式的设计。因而在本研究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形式设计的趣味化。

这些基本的形式有:游戏式、故事式、(体育)运动式、(自主)活动式、(网上)冲浪式。对所有这些用来装载小学数学内容的趣味教学形式,在设计与实施时,我们都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电脑技术的巧妙结合。

案例:大田小学设计的一堂小学数学的活动课,内容是“玩一个数学游戏并进行活动探究”。总体的设计方案是游戏式。第一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抢“30”游戏,看能否搜索到相关的资料。第二步,分二人小组合作玩这个游戏。第三步,引导学生找出取胜的秘诀,并分析与思考其中的道理。第四步,都知道取胜的秘诀怎么办,再引导学生改编这个游戏,仍然组成二人小组互玩改编后的游戏。第五步,要求学生课后分成若干组,用电脑工具,比如word、powerpoint、或者是Frontpage等,合作来制作他们的文档、或电子幻灯片、或简易网站,来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第六步,再进行课外拓展,请学生自己在网上冲浪,搜索到一些更好玩的游戏,并适当时候在班上举行“谁发现的游戏更好玩”的主题活动。这个教学设计,作者将其与英特尔未来教育巧妙结合,在平度市旧店镇未来教育研修班上,得到领导和老师们一直认可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