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1:32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篇1

当战略成为资本的组成部分―战略资源资本化,战略即上升为战略资本。战略资本是资本的一种形态,是为达到企业经营目标而实施的战略模式,战略与经营相结合、与资源相结合并实现长期价值增值,即构成战略资本。在战略资本中,战略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战略工作者的生产力正成为主导生产力,战略工作者成为资产。如今,大力推进以战略资本为主导的企业管理,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途径。

人类入21世纪以来,已步入战略经济时代。战略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以战略制胜,是以战略论英雄的时代,战略资本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称雄市场的法宝,是企业家最可宝贵的财富。战略资本概念的提出,是要在战略经济时代建立一套以促进战略的创新、传播和运用为核心的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国外在这方面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他们在促进战略创新和信息化方面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他们的高级管理人员各方面的有效决策。可操作性较强的战略资本学对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之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今天我们所用的战略资本一词具有复杂的含义,人们常常把它作为知识产权、智力资产和知识资产的同义词。战略资本,是指在推行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无形资本的总和。

企业资本的构成分为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两种。随着战略经济的到来,无形资本在企业资本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形资本对企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所以对无形资本的管理比物质资本管理更为重要。有形资本的回报和增值主要依靠市场机遇的把握,这要求所有者精于分析,善于把握;无形资本的回报和增值主要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即创造力),要求所有者精于思考,善于创新。有形资本的运作是循序渐进的,无形资本的运作是跳跃式的。有形资本运作不善可能会使回报减少,甚至资本贬值;无形资本运作不善也可能会使回报减少,资本会由于时间的延迟而陈旧。战略资本属于无形资本,包括企业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发现权、版权、商号、商标、原产地名称、商誉、企业字号、专有技术、工业设计,也包括企业情报、信息、方案、规划、报告、商业秘密以及企业荣誉和各种奖励;各类上榜、排名,智力成果(论文、新闻、文学作品、专著、手稿、内部资料、广告资料、摄影作品、音像作品、印刷品)、设计权;企业厂区形象、店面形象,企业徽记、名录、通讯录、表格,企业广告形象、公关形象、公益形象、产品形象;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建议、意见、策划、项目、设想、观点、构想、幻想、创意;员工建议及其学习能力;战略价值分析方法;绩效评估方法;企业联盟、集群等发展模式;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策略、动作模式;企业虚拟经济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营销战略、竞争战略等各类战略计划;公司市场准入权、进入资本市场的融资权,商品、股票的交易权,债券的募集权;产品的出口贸易权;研究开发权、人员培训权;企业网站、域名、空间;法律、法规规定或国际惯例承认的其他无形资产,等等。

二、战略资本的特征

(一)无物质形态,能长期使用并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不象有形资本可以直接触摸。战略资本的无物质形态是相对无形性,指其存在形式的无形性是相对的,其物质形态的表现形式与有形资产有一定相似性,所有无形资产除商誉外,都有一定载体。

(二)战略资本具有耐久性。战略资本具有较长的保护期,使用寿命周期长。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战略资本,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加以维护,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纠纷。

(三)战略资本依赖创新教育。战略资本不仅趋向年轻化,更依赖创造性教育和培育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成为战略经济时代战略资本的关键资源。为此,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加强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战略资本具有高效性。战略资本则更多地给社会与全球带来利益,正如资本和能源在200年前取代土地和劳动力一样。战略资本需要长期投入,但能在较长时间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决定企业实力的不再是有形资本的拥有量,而是战略资本的拥有量。

(五)战略资本具有积累性。长期积累的智力资本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资源。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广大企业只要把握机遇,冲破体制机制、文化传统中各种阻碍知识创新的束缚,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战略资本的积累不断扩大,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就能赢得主动。战略资本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六)战略资本驾驭有形资本。据统计,美国所有工作中的80%以上工作属知识型的脑力工作,知识财富富豪在全球富豪中排位迅速飘升。战略资本比有形资本更具价值。一个企业的厂房即使化为灰烬,但只要品牌还在,就可继续进行生产销售,盖起新厂房。

(七)战略资本具有共享性。战略资本有偿转让后,可以由几个主体同时共有,如商标权;商誉也具有共享性,可以由几个主体同时共有。

(八)战略资本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一是自然垄断性。知识具有独创性,大部分是专利技术;二是法定垄断性。知识产权具有排他性、独占性;三是知识交易的垄断性。主要有转移和实施的垄断、对价格的垄断、对该知识所对应的实物产品市场的垄断。法律应当保护知识产权,但如果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把知识产权作为垄断的手段,限制了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则知识产权转化为知识产权垄断。

三、战略资本的作用

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如果说,在20世纪企业主要是靠体力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达到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那么,到了21世纪,则主要靠战略资本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知识产权、公司知识、战略知识、自主创新能力等构成的战略资本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的杀手锏。原来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纷纷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企业领导总结教训时发现,靠物质资本来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远远不能以战略资本为主要武器的企业,不仅利润薄、发展慢,而且常常吃官司,被其他企业侵犯知识产权。

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尤其薄弱,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还不完善。

战略资本在当今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战略资本已融入到日常经营之中。可以说,谁掌握了战略资本,谁就能在竞争中领先一步,获得竞争优势。战略资本可以改变资本的结构,对企业战略的实施与运用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战略资本可以增大资本的存量,扩大资本的增值空间,进一步整合企业有形资本与无形资本,有效利用自身资源,降低资源不足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作用,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具有战略洞察力的企业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而战略资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可以使企业家始终面向未来,时刻关注企业的前途命运。实践表明,越重视战略资本的企业家,越容易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克敌制胜,推动企业顺利发展;战略资本投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战略资本自身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其它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战略资本的运用,可以克服经济发展中物质资本之不足,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一个企业的成长也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转变和变革。不少著名的企业都是在不断加大对战略资本投入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战略资本是企业的生命。

战略资本有利于企业创新。将企业创新战略与战略资本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和推动企业创新,使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在市场上实现,成长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产业;先进技术一旦与战略资本和市场有效结合,就能带来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常规增长的爆发式增长。增加战略资本投入可以树立企业员工信心,塑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向心力;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让企业抓住历史契机迅速发展独特竞争力,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持久的源泉。

增加战略资本投入可以树立员工信心,塑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向心力。战略资本属于无形资本,但仍然建立在物质资本基础之上,从战略的分析,选择到实施、控制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物质投入。通过增加投入,让企业员工参与战略酝酿、决策与实施过程,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对企业战略目标的信心,对企业的发展形成明确的预期,保持昂扬的斗志,使企业精神在员工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塑造企业积极进取、不断奋进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战略资本作为无形资本,只有进行长期投资和经营才能产生持久的稳定的回报,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无济于事;良好的声誉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本之一,现代企业要获得成功,要把声誉管理作为黄金产业进行投资。通过对声誉进行投资、管理和维护,建立起与社会各界良好的信任关系。声誉不仅为企业摆脱不利局面营造良好的环境,且能创造潜在的巨大的价值,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创造更加优质的产品,增强金融机构,股东的好感和信心,加强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协作,获得较好的口碑,赢得社会的高度认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21世纪是以战略经济为主的创造社会财富的时代,是战略资本充分发挥作用使企业快速创富的时代;在战略经济时代,战略资本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战略竞争力决定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只有在战略上胜人一筹,才能拥有压倒对手的持续竞争优势,如果战略竞争力下降,则导致企业竞争优势丧失;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优势,就必须拥有更多的战略资本;未来企业将从过去侧重于对建设、设备、货币投资等实物投资转向以专利、商标、知识、技能、营销资源、专有技术、竞争战略、企业文化、工业信用等无形资本为主的战略资本投资,使企业得到更高更快的回报。

如何管理与利用战略资本,保护和发展战略资本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应当提高全社会对战略资本的认同和保护。战略资本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法律意义上的认可。其中,股份分配是当今全球企业竞争中的共同做法,能有效地吸引人才,增加公司凝聚力。在知识经济的热土――美国加州硅谷,股份分配已成为吸引管理人才与高技术人才的常规做法。战略资本如受不到法律、道义和全社会的共认,战略经济犹如沙滩楼市,难以持续和发展。

四、战略资本的发展趋势

在今后,企业战略资本运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家满足于知晓战略管理理论是不够的,战略资本运营更强调“运营”,即战略资本的实践。离开了实践,战略将成为空中楼阁。只有在实践中,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战略管理艺术。

第二,在企业战略资本运营管理中,注重人力资本与战略资本相结合。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值得注意的是,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已成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共同做法。西方的一些先进企业,继设立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务官)、Cto(首席技术官)等职位之后,又有了CKo(ChiefKnowledgeofficer首席知识官)。中国的人口数量虽然多,但真正高质量的人口却严重不足;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严重匮乏,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

企业家在战略资本运营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使战略资本和人力资本实现高度结合,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

第三,战略资本运营将有效提升企业家的素质,有助于培养卓越的企业家。战略管理能力是企业家最为重要的管理能力,战略资本运营是企业家开展资本运营最为重要的手段。战略资本运营过程是对企业家智慧、毅力、胆识的考验,唯有克服短视和浮躁,以机敏的智能和操作的技巧,抓住机遇,才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第四,战略资本运营将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竞争已进入无国界时代,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高度融合,开展战略资本运营,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寻求更多的市场资源和发展空间。

第五,企业越来越注重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发展。在战略资本运营过程中,许多因发展核心竞争能力而获得效益,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独特资源,努力培育创造本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最关键的竞争能量与优势。培育和发展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已逐渐成为企业家的共识。

第六,利用战略资本运营,推动企业的扩张和发展。企业界通过战略资本运营,促进资本市场发达起来,从而实现企业扩张的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战略资本营运活动,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战略资本,实现资本的扩张,以获得更大的价值增值,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新途径。

第七,企业协作更加广泛。在市场竞争中,不少企业逐渐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企业联盟、集群等发展模式正成为企业家的战略选择。在战略资本营运过程中,企业合作意识将成为一种财富,企业通过广泛协作,充分依靠外部力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将某一具体的策略选择与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结合起来,利用其他企业的相对优势弥补自己的相对劣势,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

第八,未来企业将从过去侧重于对建设、设备、货币投资等实物投资转向以专利、商标、知识、技能、营销资源、专有技术、竞争战略、企业文化、工业信用等无形资本为主的战略资本投资,使企业得到更高更快的回报。

第九,21世纪是以战略经济为主的创造社会财富的时代,是战略资本充分发挥作用为企业快速创富的时代;良好的声誉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本之一,现代企业要获得成功,要把声誉管理作为黄金产业进行投资。通过对声誉进行投资、管理和维护,建立起与社会各界良好的信任关系。声誉不仅为企业摆脱不利局面营造良好的环境,且能创造潜在的巨大的价值,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创造更加优质的产品,获得较好的口碑,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第十、战略资本运营在企业将成为普遍现象。战略资本运营与资本运营的其他形式一样,在企业长期实施下去,就会收到更加显著的效果。如果可有可无、忽冷忽热、患得患失、怕这怕那,就会丧失竞争优势,更不会有大的发展。在未来,企业家自觉将战略资本运营纳入企业资本运营的总体规划,实实在在将战略资本利用好,提高运营效果,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新潮流。

五、战略资本保护与管理对策

目前一些品牌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不具备新产品开发能力,制造工艺低劣的中、小企业,随意仿冒中小企业知名产品型号、产品包装,侵犯企业名称权及仿冒知名电器商品特有名称参与市场竞争等行为,新的仿冒型号的现象仍然不断发生,缺乏独到设计,抄袭模仿风盛,造成企业之间低水平竞争、压价竞争现象更趋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合力,已成为侵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之一,严重阻碍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如今,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产业层次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增强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实力,以知识产权为特征的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已十分明显,中小企业战略资本保护与管理迫在眉睫。中小企业应积极通过对战略资本保护与管理,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改善创新环境,实现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战略资本以企业家能力为核心资本,以开展发展战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中小企业品牌发展规划、持续拥有或申请一定量级的知识产权、电器专利质量及专利转化能力、专利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管理能力、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掌握市场机遇的能力、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企业管理风险能力、产学研合作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客户资本管理能力,企业声誉投资、管理和维护能力,专用技术,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专利技术标准化、企业品牌战略和营销组织架构、经销商产权关系、创业精神、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技术领先优势、营销网络与市场营销优势、市场占有率、知名产品型号管理与监督保护措施、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企业管理经验,企业商标专用权,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等等。

为了更好地利用法律法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建立以无形资本为核心的企业资产保护和管理体系,保护和管理好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可选择实施下列战略。

一是商标占位战略。即通过及时注册商标,依法获得商标专用权。不仅要在国内注册,而且要及时到国外注册,特别是在产品销售国注册,如果被产品销售国相关企业抢注,其结果是产品出口之路严重受阻,甚至被拒之门外。通过注册防御商标,以防其他单位或个人将自己商标的文字、图形拆开重新组合后进行注册,发挥商标的防御作用。无论是在国内、国外都要坚持商标注册的超前性,在产品可能辐射的国家和地区实施商标注册超前占位战略,通过及时申请注册以防抢注,依法保护自己的市场地位。

二是振兴质量战略。名牌产品必须是其商品有相当规模的销售量,销售范围很广,商标使用时间较持久,并且以“高质量、高品位、高知名度、高信任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产品的质量管理,找出企业产品质量与同行业以至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做到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准出厂,以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取信于广大消费者,努力增强商标的信誉。

三是名牌发展战略。中小企业要树立争创名牌的战略目标,特别是争创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世界名牌。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就可从高科技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科学制定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战略目标,使名牌发展战略做到规范、科学、可行。电器企业应当通过突出宣传注册商标,实施有计划的“名牌工程”,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注册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注册商标不断增值。

四是企业文化战略。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应将创立名牌与企业宗旨、企业信念、企业精神、价值观核心、治厂方略、经营外交方针、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企业礼仪、道德规范、经营哲学、奖惩观等结合起来;以注册商标为龙头,形成企业的风格,逐步建设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自觉把争创名牌商品、名牌服务、名牌企业作为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个企业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瓶颈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

与大型企业战略管理相比,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具有其独到的管理问题。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战略管理是一个较为明确和正式的过程,企业的运作都是企业经理通过战略管理过程来进行组织的。由于企业规模存在差异,那么许多大型企业的战略管理用在中小企业中有时会起着不好的效果。而中小企业的战略可能是非明确的战略,一般情况都是不正式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机驱动对企业战略有较大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战略与大型企业的有所不同,一般情况它是没有系统性,没有长远明确的战略规划,只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出一些应急方案。

(二)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战略有较大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与大型企业是不同的,它基本上是企业经营者的个人设想,由企业经营者一个来完成企业战略的全过程,因此,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略的好坏。

(三)企业战略模式是非正式的。

虽然中小企业战略的实施的正式度不能和大型企业相比,但是往往中小企业战略模式如果太正式的话,那么这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灵活性是不容破坏的,而过于结构性和书面的计划将会破坏掉这点。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的提高是由战略计划这个过程而不是战略计划本身决定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领导人想要自己的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对战略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并且在时刻想着战略,把战略用到实处,而非虚设,使得企业的灵活性受到影响。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再把正式化战略。

(四)企业战略制定是非科学性的。

中小企业的决策基本上都是由企业的领导者来制定的,对于员工的建议很少进行采纳,由此使得战略具有较强的片面性或者功利性。另外,中小企业战略的制定者的信息来源较狭窄,对于系统的调研和分析一般是不可能进行的,由此导致战略制定在很大程度上由制定者的直觉决定。

(五)企业战略管理变化程度较大。

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一般要比创建者想象要快的多,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创建者已经不能独自进行管理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一些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所出现的管理问题是不同的,而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战略管理也是不断变化的。

二、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一些瓶颈

(一)企业管理不健全,对于战略管理基础条件较缺乏。

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不科学。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大型企业在不断地提高本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而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管理工作还处于非制度化、非标准化、非程序化阶段。另外,中小企业的品质管理方法较落后。品质管理(QualityControl,QC)是全体员工的工作,所有一切工作的质量的提高。有的中小企业,拥有品质管理部门人员和生产人员比较较高的优势,但是整个企业的品质却一直不见提高。事后控制一直在进行,使得各部门之间对品质没有直接责任,品质管理没有做到全员管理,对管理体系没有进行深入的实施运转,没有人对整体品质负责。

(二)财务管理不健全。

虽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已经运用了较现代化的财务技术,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很能吸引所需人才,从而导致财务管理缺乏有实力的人员。并且企业决策权高度集中,程序简单。管理行为边界不清,财务管理只是忙于日常事务,没有时间去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能力。另外,中小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而这一时期资金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并且自由资金是有限的,筹资成本较高,其拥有的资金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在这方面稍有问题,就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状态。由此可见,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

(三)缺乏战略制定和执行方面的技能。

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managementprocess)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以及战略实施三个环节。在实际上,战略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循环反复、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战略思想都是比较缺乏的,短期行为较为严重,而长远目标较为缺乏。好的执行力是战略发挥潜能的基础。也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但是却忽略了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在执行过程中,对于实时、持续的监督和跟踪较为缺乏,使得结果和绩效考核无法进行挂钩。并且战略得不到坚持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当然,人才、技能的缺乏也会使得企业战略执行力差。

(四)规划脱离实际,使得企业达不到战略目标。

很多中小企业对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以及目标消费没有进行真正的了解就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这样制定出来的发展战略一般都只是从企业领导者的意愿出发,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而这些目标根本就不能作为战略管理来进行,对于企业未来该如何走、该往哪走并没有明确出来,只是停留在口号这个阶段上,导致企业运营的目标不够明确,而员工和领导心中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中小企业只是市场游戏规则的参与者,而不是制定者,其没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也较大,中小企业在获得市场信息方面存在资金和人才短缺等问题,从而使得其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度有所降低,战略调整也很难在最佳时机中进行,从而使得战略目标不能实现。

三、中小企业成功实现战略管理的途径

(一)对战略管理的基础进行完善。

企业成功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是管理基础的缺乏是导致不会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可以从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

1、有保证的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要想使生产管理有一个新的飞跃,就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体制、稳定的生产程序、准确的原始数据、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一套科学管理方法。现代生产管理要求企业将经常发生的工作与偶然发生的实践分开,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来处理经常性的工作,一切按程序管理;而对于突发事件,要求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推广应用“5S管理”“模特法”“目视管理”等,从而使得生产现场的秩序化、制度化、标准化得以实现。

2、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了提高成本控制,中小企业应该首先进行规范的成本会计制度的建立,从而使得成本费用会计处理的原则与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得到确定,并且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得到规范,以及成本费用核算的会计业务规程的制定。

3、企业研发管理能力的提升。

中小企业进行研发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把握好产业方向和产业定位。中小企业要认清本企业的综合实力,不能盲目的进入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2)科研发展策略要与企业整个经营战略保持高度的协调性。(3)对产业规模的时机和突破口要把握准确。产业规模的扩张是有条件的,包括资金、技术、市场、人才以及管理等方面。有些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一旦产业规模铺开,就会出现很多的管理问题。当然,产业规模的扩展也不要盲目多元化。(4)长远规划研发管理。

(二)中小企业的领导人的战略管理能力要进行提升。

中小企业的决策权高中集中,基本上都是由企业领导者以人来进行,因此,领导人的战略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升中小企业领导人的战略管理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企业领导人的自身素质和才能进行培养。

首先,通过进行适当的正规教育和管理培训来对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才能进行提升,因此,尽可能地对企业领导者进行培训,从而使得他们的素质教育得以提高;其次,企业领导者的才能是具有艺术性的,而这种艺术性是不可能通过培训来得到的,是需要企业领导者在不断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企业领导者的人力资本具有报酬递增的特点。

2、对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企业是推动经济转型的主体,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和企业的战略选择对中国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应对转型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企业家战略思维能力、优化高管团队构成,从个人英雄时代走向企业群英时代,提高企业战略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而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思维能力就需要观念、意识和知识进行更新

(三)选择适应的战略。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既没有资本优势,又没有政府的更多支持,因此,中小企业要适宜的选择战略,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相适宜,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宜。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小企业较为适宜的战略有两种:(1)集聚优势战略。集聚优势是指发现、挖掘、整合全球优势资源,通过政策、制度将集聚优势的思想融入“国际经济新论”的体系中。(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一个企业要力求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行业内独树一帜,有一种或多种特质,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取得高于竞争对手的收益。

四、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趋势――合作竞争

在社会经济中,大型企业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传统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比较适用于大型企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仍然是由大型企业代表着,也就是说,以大型企业为核心进行产业组织,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始终是离不开对大企业的从属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对企业的灵活性、学习能力和效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结构简单、灵活且有效率、决策权高度集中的特点,使得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迅速的反应。在经济中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开始日益显著,而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过去弱肉强食的外部竞争关系变为企业内部协调合作关系,从直接竞争变为协调竞争。合作竞争是对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新思维,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克服了传统企业战略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思想。选择是战略的本质。中小企业通过选择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承担专业化分工角色,使得交易成本有所降低,创新风险也随之减小,企业自身的学习过程通过知识联盟共享了互补技术而加快了,从而取得了协作经济效益,并且打破了规模经济对其发展的制约。在社会网络中,各个企业都有其内在的成长动机,以合作竞争代替直接竞争作为其战略管理的一种趋势,使得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壮大。

(作者:上海欧萨评价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参考文献:

[1]万慧杰.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01).

[2]韩蓉.中小企业经营战略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才智,2008(15).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篇3

【关键词】财务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

一、财务战略的概述

(一)财务战略的概念分析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主要指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持续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企业资金的稳定,实现的整体发展战略。战略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就是采用战略发展的方式,从战略角度出现发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另外,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财务管理质量。在管理工作中,战略型财务管理的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其中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依据实际情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中,依据财务管理对以及特征之间的差异,可以将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内部资金管理略以及分配战略;如果仅从企业发展经营的角度出发,财务战略管理可以分为:初期管理、中期前期管理、中后期管理、后期管理。

(二)财务战略管理特点分析

1.动态性。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企业的理财环境以及企业的战略管理为基础,如果某一因素的改变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财务战略管理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连续性、策略性、适时性、权变性。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及时的掌握财务管理的动态性,才能充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2.全局性。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因此,应该积极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出发,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要加强对企业固定资源的管理,而且还要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工作,财务战略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例如:市场的变化、需求量等,只有加强对这几方面内容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水平。

二、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分析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分支,从企业诞生就表明两者之间属于从属关系。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无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如何调整,整体的管理方式都是以企业的发展为核心。所谓的企业战略,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所制定的措施,相应的措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是灵活多变的,能够依据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的进行调整,同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以及层次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战略管理相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依旧属于企业上层管理范围,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都以企业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机制的施行,无论是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还是生产管理活动,都应该配合的是企业各阶段战略管理机制的开展,实现企业战略的实现。在此观念基础上,提出战略财务管理的理念,依据实现企业战略为中心开展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此时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最大不同,就是强调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的活动应时刻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这就意味着:企业的Ceo在做各种财务决策、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需要具备战略的眼光,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本部门行为。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积极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积极从实际出发,对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的关系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措施,才能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王静单位:陕西商贸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国贸

参考文献

[1]赵清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协调[J].现代企业教育,2010,(2):130-131.

[2]张淑萍.经济学视域下对企业财务管理必要性的解构———企业战略管理背景下的经济学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21):99.

[3]张添翼.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194-195.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篇4

一个企业要想适应长期的发展,对其进行战略管理转型是不可避免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分析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的战略发展目标,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行动态化管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企业来说也越来越重要,因而需要及时实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式转型。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

1.战略管理对象的动态性。由于企业的发展受到的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使得企业战略管理存在很大的波动,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对象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同时,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重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长远的发展需求。因此,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对象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2.战略管理目标的综合性。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质量,需要从企业战略管理的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同时,由于我国企业战略管理普遍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因而创新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式很有必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水平,需要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综合性管理。

3.战略管理行为的专业性。为了满足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因而要求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科学化。因此,只有配置专业化的战略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

二、实行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基本模式转型的措施

(一)充分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的组织结构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使用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作为基本要素,从而完善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使得企业战略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有序地运行。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一般需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的组织结构,第一,针对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企业应该采用系统化的企业战略管理基本模式,并针对企业战略管理问题专门设置了相应的企业战略管理机构,并不断提升企业战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理论结构,从而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质量;第二,企业应该设置员工工作终身责任制,强化企业内部企业战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第三,企业应该为企业内部员工设置了严格的业绩考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的奖惩体系,有效的提升了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引进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手段

所谓企业战略管理手段的转型,是指使用对已有的企业战略管理手段进行转型,以满足现有的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具体的来说,企业战略管理手段的转型主要包括合作创新、引进再创新和独立创新等。由于企业战略管理手段的转型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构建,因而加强引进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手段也显得至关重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传统的运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现阶段需要引进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从而有效的提升了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效率。

(三)引进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企业可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对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创新,深刻的认识到创新思维对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企业的战略管理模式。应用创新思维来完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到了企业战略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企业相对落后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从而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第二,采用创新性的企业战略管理方法,从而优化企业战略管理的具体流程;第三,企业通过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将企业未来的发展理念与创新思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企业战略管理转型模式要基于企业特色业务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行企业战略管理转型的基本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的发展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创新机制。所以,企业战略管理转型模式应该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企业的业务特色及其能力大小两个方面。每个企业都具有其自身的业务特色及其力能大小,因而企业的业务特色资源、能力大小和企业文化等都会影响企业战略管理转型的基本模式构建。因此,企业战略管理转型模式的构建应该与企业内部的特色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篇5

(一)有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了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企业必须在内部一体化处理所有资源,以促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财务战略虽然不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范畴,但是与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却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投资策略、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业务领域、形成规模经济、控制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企业能否在本领域获得竞争优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促进企业合理安排资本

在发展过程中,任何企业都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实现营运效率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决策原则。战略作为对企业未来的长期规划,更加重视企业的长远的经营目标,财务战略将促进企业战略的实施,实现与当前的企业发展目标同步,更加注重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因此,企业财务战略能很好的协调企业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权责、利益关系,将实现运营效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有效的结合,解决了企业内部资源治理问题。

(三)加强企业财务能力

财务战略加强对企业财务资源的支配、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其中,最终的目标是提高财务能力,以获取可以使用的财务资源、协调财务关系与处理财务危机过程中超出竞争对手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创建财务制度的能力、财务管理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财务危机识别的能力等等。通过财务战略的实施,提高企业的财务能力,并促进企业总体战略的支持能力,加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二、企业集团预算规划战略框架

集团公司,一般指的是集团的母公司。集团公司是企业集团的掌控者,一般是采用控股型母子公司组织体制来逐层控制集团内部的其他企业,其本质是一种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的垂直组织结构。集团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由若干个子公司组成,母、子公司之间以股权或者产权为连接纽带,是由母公司不断扩展而成。根据集团的管理模式,将现代集团公司可以分为三类: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持股公司制。在一般情况下,公司采取一种混合线功能划分和系统管理模式,但纯粹是基于公司是使用更多的股份公司制管理模式。在一个大的企业集团,存在多个业务单位战略。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在不同的层次,配置策略的要求是不同的。

三、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中的问题

我国企业集团普遍处于初创期或发展期,财务战略已经成为整个集团战略管理进程的基本方面,是顺利达到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尤其是财务战略,普遍缺乏系统、有效的战略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财务战略意识薄弱,企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长,使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中在思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通常,他们缺乏自身独立性,加上企业集团财务工作的依附性强,这使得许多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人为的损失。此外,我国的企业集团基本上占主导地位的是民营企业,任人唯亲较为普遍,造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严重失职,难以真正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企业内部财务责任制度不明确

对当前中国的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部门不多,人员数量较少,这容易出现部门管理的交叉,导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混乱,财务责任不明确,这主要是由于财务部门本身不了解自己的权力,对自身的职能和职责不明确。这也导致企业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各步骤没有相应的责任人,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难以控制,给企业效益造成损失。

(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内部控制

这主要是指对当前企业集团自身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当前在我国的企业集团,由于快速发展使得基础设施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财务战略管理,这一方面没有专门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导致公司的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另一方面项目内部的财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而且也没有落实好,造成财务账目处理混乱,容易出现内部管理系统和项目资金使用失控,这些都是财务战略管理内部控制不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四、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措施

(一)提高财务战略预算管理质量

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主体是财务战略管理的工作人员,提高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的措施;选择高素质专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人员对企业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组织人员对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对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评估,促使财务战略管理本身的质量要求;聘用财会人员时要严格把关,对财会业务素质差的人员,应加强培训,择优上岗,使财务人员有责任感和危机感。总之,我们应该通过改善财务战略预算管理质量,为企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二)建立明确的责任内部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系统

财务战略管理的加强,就应该彻底的断绝任人唯亲的财务战略管理人们的选拔方式,并建立权责明确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建立权责明确的财务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制度,主要来说首要的就是要在企业集团内部有一个专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机构以及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的机制。其次,就是对企业集团的资金财务战略预算管理制度做到专人专项以及职责明确。最后,是规划科学的企业财务战略预算管理流程,确保公司的审批制度化,内部资金更快、更好地运用,在保障预算管理制度之下高效发展。

(三)健全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的财务资金管理,具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是必须的,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资金投资。具体而言,那就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严格核实分析,进行专业的预算。此外,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也应积极吸收和培养高质量的金融专业人才,充分的发挥其业务政策以及战略目标决策上关于财务核算控制以及管理的作用。

(四)建立企业项目审计监督制度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预算管理,如果没有一个监督机构的监督,这样势必造成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企业应在财务战略管理上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职能体系,确保财务审计和审计调查可以专业、全面有序开展。此外,完善审计监督系统也能够遏制和及时发现违规操作,以及能够对企业项目的资金进入和用途有基本的了解,保证企业项目资金的正常流动。

五、结束语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篇6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重点课程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具体内容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课程主要从企业全局角度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企业战略管理以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突破以往的管理理论发展中只反映企业某一职能管理的局限性,充分反映企业全面的和方向性的整合管理,并形成一套规范的战略分析方法和模型,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战略管理知识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水平的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为了实现本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示范课程率先开展教学改革,进行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等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有利于对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系统研究与综合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特色人才。

一、教学目的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是学生学过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先修课程之后开设的,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应该以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人才培养层次和毕业就业去向为依托,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实用人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导向,明确课程目标和定位。从教学实践中看,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在教给学生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与战略意识,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大量的主动式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意识及学习研究能力。

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发展为指导思想和根本出发点。一方面着力于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着力于课程基础建设,向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的方向努力,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通过课程建设,力争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三、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重点课程建设的有力保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要具有开放的视野,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条途径,合理谋划和不断改善教学团队的基本结构,包括职称和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等。二是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内部教学和科研活动,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在整个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团队中创造知识、经验共享的氛围和渠道,改善学习、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强化教师自身的团队精神,从而快速和持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法,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机会与校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同行和企业管理实践者进行广泛交流和学习,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四是建立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长效机制,解决师资队伍本身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鼓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教师到企业兼职提供条件;也可以直接聘请管理实践者、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有效解决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建设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它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具备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企业长远战略谋划。学生毕业后,经过最初的基层专业技术岗位锻炼后,逐渐向上晋升,从基层员工到部门主管甚至企业高层领导,对于其战略性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思维及全局意识,应结合课程的实际课时安排,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本课程建设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

1.企业战略管理概论。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础。内容重点涉及四个方面:(1)什么是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战略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2)什么是企业战略?应突出对企业战略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层次体系的讲解;(3)什么是企业战略管理?应突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本质特征的讲解;(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和发展是怎样的?应总体阐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并简要提及当前各种不同战略管理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

2.战略分析。战略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未来发展的趋势及这些趋势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影响方向。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首要的基础阶段,内容重点应是对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的识别与分析,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主要讲解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及分析模型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寻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及可能存在的威胁,以便在制定战略时利用外部条件提供的机会避开对企业产生威胁的因素。(2)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主要以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为基础,进而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能力分析的总体介绍。目的是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或劣势,以便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3)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在遵循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前提下,在企业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

3.战略选择。战略选择实质上就是战略决策过程,即对战略进行探索、制定及选择。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的核心阶段,内容重点应是识别及拟定备选战略方案,评价备选战略方案,以及选择制定满意的战略方案。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公司层战略分析。主要有稳定型战略、发展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其中发展型战略中的几种主要子战略模式,如密集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应重点介绍。(2)竞争战略分析。主要介绍迈克尔・波特总结出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三种基本竞争战略。(3)战略的评价与选择。主要介绍战略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几种常用的战略选择工具。

4.战略实施与控制。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就是将企业战略付诸实施及在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各项战略活动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控制的过程,这是企业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考虑到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的要求及课时的局限,此部分应总体简要介绍,从资源配置、组织结构、领导素质三个方面介绍如何与所执行的企业战略相匹配,推进一个战略的实施。

总之,教学内容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进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这样的一个定义而进行建设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应用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发问,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不受教材、观点、方法的局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结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将教师平时通过进修深造、学术会议、异地考察等多渠道获得的信息、资料与案例在教学中与学生共享。把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身边企业的实际应用范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活学活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中汲取养分,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和兴趣热点。通过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的插入,引导学生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2.应用主动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分组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在某个时期的战略或战略转型相关资料,结合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做宣讲;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选择进入和退出壁垒低的行业自主创业,由他们自己经营管理,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吃苦精神,而且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意识,获得成本控制、经营模式的切身体验,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

3.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优化教学效果。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画面生动等特点吸引学生,但容易造成学生赶记笔记,不与老师交流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诸多优点的基础上,注意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与动静结合,突出教师的讲解过程,不断营造课堂教学的亮点,增强课堂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4.建设网络教学环境,通过课程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网络化。目前,已建成校园网内部的企业战略管理重点课程网站,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上网,不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补充教学内容并拓展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设计并完善网上师生互动答疑系统,为师生提供网上互动教学平台,以快捷灵活的方式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交流。

四、结语

近年来,我通过不断摸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建设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应长期坚持不懈。今后,将针对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摸索和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战略眼光与思想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雷银生.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篇7

(1.北京银证信通智能卡有限公司,北京102200;2.保定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企业经营成本的战略实施是企业管理动态调整的重要途径。在企业经营成本的战略实施中需要根据实际策略适时调整,降低成本,维护企业利益。

关键词:企业发展;经营成本;战略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89-03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张雪良(1983-),男,内蒙古包头市人,本科学历,主要研究财务管理方向。张伟(1986-),男,四川简阳人,本科学历,任公司营销管理部经理。

一、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1.1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指的是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一种高级指挥概念,具体是将战略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通过将企业管理与经营战略相结合,从而加强企业的管理效力。企业通过战略成本管理,可以不断健全企业的管理环境,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从根本上改善、谋划和指导企业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经营。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思想是高效实施企业成本管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行,通过维护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战略管理思想的成本会计系统具体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上。企业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把重点放到制订竞争战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却经常把眼光局限在单纯降低成本上。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的情况下,当以保证企业产品的差异化(如售后服务)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提高成本,同样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有效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进行导入式的管理,企业的管理需要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企业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分析过程分析,企业的生产力要不断加强,需要改善企业经营成本管理制度,改善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方式。

1.2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指根据企业成本战略经营的理论框架与具体经营范围进行指定特定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

管理成本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管理措施的着力点也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发生的源流包括时间源流、空间源流和业务源流。从成本发生的角度来看,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发生的三大源流的交汇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外部协作关系等。具体的战略因素与其特点进行联系,成本的改善方式与成本维护方式要进行有效联系,改善成本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经营基础,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成本改善措施需要提供开源节流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企业家的经营方式改善企业成本管理理念。

第二,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思想

与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相互匹配,成本管理要根据企业战略核心为基础进行管理,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成本管理维护,企业可以采取基本战略采取各项管理措施,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目标与战略重点也不同,根据管理战略成本思想和具体战略经营管理能力展开战略管理融入性管理,成本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管理思想,成本是多种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战略措施是成本动因的影响因素,引起成本管理的不同方向变动,避免战略措施的冲突,提高管理战略措施的协调配合。

第三,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融入思想

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措施是那些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活动过程之中的方法措施,只有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方法、规章制度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过程之中,融入到企业各成员的头脑之中,才有可能变成真正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应用机制要优先于成本管理措施与方法本身。

1.3企业经营成本战略管理的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成本的实时控制,而是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着眼于企业长期规划,着眼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具有竞争性和前瞻性。二是战略成本管理系统重视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具有柔性管理的特点。三是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既重视成本信息的多样性、全面性,又注重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

企业经营成本的战略方式是根据成本管理的基本特点与企业战略的成本管理思想结合为一体,提高成本管理的经营理念需要根据成本管理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处理:

第一,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

分析战略成本管理是将管理置于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之中,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只有从空间和时间范围上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第二,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结合。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长期性目标与短期性发展因素相互结合,处理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问题。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和内容相比,相互具有一定的执行目标,按照战略成本管理的具体协调方式进行经营成本的战略构建,防止企业额外成本的流失,保障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第三,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

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指的是企业做出战略成本决策的一种长期发展态势,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与深渊性的发展有相互协调的发展态势,在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拥有一定的总体发展协同效果。战略成本决策的项目一般影响力较强,对一个项目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

1.4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在大多数的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著作中,价值链分折、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战略定位分析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领先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生命周期战略及整合战略等;成本动因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的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物耗、作业量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多样性,质量管理等。

二、影响企业经营成本战略高低的有关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成本战略,改善企业战略发展方向,通过降低成本,维护企业发展秩序,通过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经营利润,降低企业经济利益。根据企业经营成本的管理水平不断改善企业经营发展水平,通过成本管理战略规划企业未来发展途径,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

2.1采购价格和使用情况

当谈到影响企业经营成本的问题时,首先应当想到的是如何确认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本的主要因素。根据采购价格的情况进行改善处理,采购价格因素的变动是根据市场具体情况而定的。在采购原料与基本因素的判断过程中,采购效率的基本影响因素是根据经营成本以及原材料的具体价格为主进行判断的,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受到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

2.2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

在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就越高,从而使产品的不合格率降低,减少了企业的损失,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反之,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较差,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必然不会很高,这样,使得产品的不合格率增加,增加了企业的损失,从而使产品的成本增加。除此之外,企业的技术水平较高,会使得企业内部的相互之间的合作更加默契,使得产品的生产过程简化,且效率较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从而使产品的成本降低。反之,企业技术水平较差,会使得企业生产过程变得复杂,效率较低,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

2.3经营成本管理的水平的高低

企业经营成本的管理水平高低也是影响企业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根据企业战略实施的情况来看,企业发展的具体水平与管理能力是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种有效保证,企业经营成本的管理能力受到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能力、企业员工、企业部门的各个因素影响,企业产品成本因素的问题需要认真处理,企业的经营成本管理能力越强,企业发展生命力就越强,企业的经营成本根据具体发展环境和具体发展管理方式进行定位,企业生产产品的具体管理方式也要进行认真定位,考虑如何降低成本,通过成本管理减少企业额外损失,降低企业管理难度。

2.4员工的工作效率

企业中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是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因素。员工的工作效率较高,可以降低计时工作中的成本,使得产品的制造费用降低,进而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同时,员工的工作效率较高,还能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降低产品的成本。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员工的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企业经营成本战略创新发展的对策

3.1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

企业经营成本战略要根据采购价格进行企业创新管理,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市场采购价格的波动,不断改善原材料的采购情况,根据采购的市场变动情况选择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员工可以通过自身管理能力的增强,节省企业额外开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在企业中树立正确的原材料保证机制,根据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动力,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在原材料采购上不断提高企业发展动力,降低企业产品采购成本,提高生产力,改善企业原材料采购行为与价格,采取有效的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处理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改善经营成本,另外还需要改善企业的原材料使用效率,提高使用质量,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能力,改善产品质量,让企业的经营成本得到降低。

3.2提高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

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行改造,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同时,企业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改良产品生产工艺,简化企业中产品生产的过程,使员工生产的强度降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中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减少了企业在产品生产中各种不必要的耗费,对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是非常有帮助的。

3.3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相关的经营成本管理

第一,应当树立一个新的成本管理的观念。企业应当意识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只是靠降低企业的生产(下转101页)(上接90页)过程中的耗费就可以达到的,还应当降低企业中其他与经营成本有关的耗费,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目的。其次,改进企业经营成本管理的具体模式。创新企业有关经营成本管理的先进方法,再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3.4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以战略定位分析为基本前提

企业成本战略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类型进行适当的动态调整,企业的真正发展类型是根据企业的竞争环境而定的,在行业中企业的具体战略类型与战略发展内容要保持企业的发展优势,根据企业的战略优势与战略地位进行处理,保证企业的战略定位与战略发展优势,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保证企业成本经营的有效性,提高企业战略经营能力,改善企业科学管理能力。在企业的基本定位明确后,掌握好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协调企业的发展类型,更好地体现出企业的发展成本维护方式,提高管理效果,改善企业的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动力。

3.5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以成本动因分析为重要条件

企业成本战略管理途径,需要制定成本动因为基础的动态化调整策略,开展动态因素的分析,加强成本管理,根据成本战略为主,按照企业的成本为基础进行驱动,根据多种因素综合分析,企业成本战略分析要根据管理特色与管理内容确定具体条件。根据成本动态因素,战略成本动态因素的细分来看,成本价格因素是影响企业发展与结构性变化的具体因素。结构性的成本动态因素是通过企业基础经济结构为主,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形成具体的发展类型与规模。业务范围、经验、合理安排为主,按照动态执行与成本战略管理策略强化企业的劳动力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等因素,改善生产力,提高企业生产动力。

3.6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一个方法。因此,企业应当对员工的工作采用奖惩相结合的方法。对员工按照相关规定超额完成工作,并且效率较高时,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企业中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使企业中的经营成本降低。

3.7注重外部环境建设

按照企业外部环境与具体内容为例,进行战略决策的内容进行成本管理,成本战略的决策进行企业成本决策确定,通过组织因素与成本战略内容进行特定竞争因素的分析,了解不同成本战略因素的控制范围,及时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掌握外部环境的具体变动,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管理策略的确定,成本战略是根据特定竞争因素的分析,分析外部市场的具体变化,分析企业具体的影响因素,只有充分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掌握内部环境的变化,才能根据变化趋势了解市场的具体变动规律,从而制定最优化成本战略方案。因此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根据企业复杂性的特点,不断提高企业成本战略经营的任务,改善企业成本战略经营动力,不断提高企业运行方案的稳定性,加快了决策的速度,但可能导致对新备选方案的有限评估以及对信息的有限搜索;组织结构、高管团队的领导风格决定了企业在发展中是严格控制成本实行成本领先战略,还是鼓励创新实行差异化战略,加强市场资源掌握,集中于某个特定市场实行集中化战略。注重外部环境建设,可以保证企业的快速决策,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通过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问题和影响因素来看,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影响因素,需要利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为前提,为企业成本决策提供参考性依据,根据不确定性因素为主展开分析。按照成本的规划与决策的承担进行进一步的效果判定,及时处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企业内存在的结果和最终特征进行决策,按照最优化进行处理。如成本利润率、销售额或利润增长等。因此,影响成本战略决策的前置因素、决策过程特征、决策过程的结果以及决策的经济结果构成了一个完备的成本战略决策过程模型。

参考文献:

[1]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篇8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企业财务战略;可持续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会计(enterprise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ing简称eSma)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开放逐步深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它是企业现代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拓展;是企业战略管理与会计的有机结合体。1981年,英国学者西蒙(Simmonds)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一词,他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应重视外部环境及竞争对手的位置和趋势,包括成本、价格、市场份额等,以实现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就是未来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我国学者刘夏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制订、执行和考评企业的战略及战术,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溶为一体的新兴交叉科学。

它的内容主要有企业内外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目标的设计与制定、企业战略成本的预算与管理、企业经营投资决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业绩评价等七个方面。开展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对我国企业的日常经营、战略管理、竞争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起着前提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条件性的作用。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战略,增强竞争力,在研究、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新性的筹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从属于企业战略,是为企业战略服务。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行为和效率。因此,企业须在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下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财务战略,以便规范和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提高财务效率,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

一、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前提性和条件性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将信息的范围扩展到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货币性质的、非货币性质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层面的、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来源除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以外,还包括市场、技术、人事等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中介顾问、大众媒体等。企业战略管理会计运用各种经济信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是一种前提性信息资源的支持,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起着前提性作用,有利于企业目前及未来的现金流量的最优化配置,有助于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当前大多数企业把价值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总目标,因为它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稳定增长。战略管理会计的战略目标也应当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至少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二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编制和实施战略规划;三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就战略目标而言,战略管理会计可将企业管理上升到战略层次的高度,并且能与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管理层次相结合,通过对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最优的战略管理服务,特别是运用各种经济信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以此来综合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达到战略目标。

企业的价值目标应体现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这一目标的直接体现是企业目前及未来的现金流量是否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企业的价值目标同样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目标能否得到实现,关键是企业的财务战略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有助于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财务战略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路径选择,它通过建立财务运营活动内部之间的配称、财务运营活动与企业其他运营活动的配称、财务运营活动与外部环境的配称,寻找最有效地为企业配置内外部财务资源的路径,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配称的结果在于通过选择最优化的资源配置路径,提升企业价值。

进一步来说,财务战略的制定是在一系列的约束条件下进行,只有充分满足了这些约束条件,制定的财务战略才是科学有效。明确了这些约束条件是什么,以及这些条件为什么对财务战略的制定产生影响,便明确了财务战略制定的内在逻辑。有学者认为,制定财务战略时必须同时考虑的约束力量分别是: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尤其是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它是制定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约束条件,是指对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与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恰恰解决了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内外部条件,企业资源在内部如何分配与利用,如何使企业内部之间协调行动以取得整体上更优的战略效果,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将从狭隘的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将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

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任务环境。社会环境包括那些不直接影响企业短期行为,但对其长期决策有影响的一般力量,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金融、技术、行业、市场和社会文化等。企业的任务环境就是企业的运营环境,内部分析也称为组织分析,与识别和形成组织资源有关。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该方法包括产业价值链分析和企业价值链分析。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战略活动,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主要在于价值链某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除了价值链分析外,内部环境分析还包括组织结构分析以及企业文化分析,“结构跟随战略”原则的遵循以及企业价值文化的形成对于财务战略制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

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既重视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既重视现有的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重视各种可能的活动。企业战略管理会计能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迎接遇到的挑战,回避可能的风险,并采用预警分析、平衡计分卡分析、股东价值分析等方法,改变传统的预算编制形式,以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作为企业业绩评价的尺度。这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其首要问题是确定相应的战略目标。谢国珍认为:财务战略目标规定了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行动指南和努力方向。现行财务管理理论一般都把是否利润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衡量企业财务决策优劣的惟一目标。由于战略的运行必须考虑企业众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充分反映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力量对企业的要求才是可行的,如前文所述。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战略要求,设立一个合理的财务战略目标,作为财务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方向。按照战略思维,对企业来说,利润并不是财富的全部,而营业额、市场占有率、技术和顾客满意度等综合因素形成的综合竞争力、影响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目前,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8个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顾客的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可见,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为了整体长期的战略目标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首先表现在塑造人的理性思维观方面,尤其是可以帮助企业高层决策者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与高瞻远瞩的眼光,彻底摒弃过去那种在目标上只追求短期利润而忽略长期价值,在发展上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在管理上重物轻人,在业绩评价上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非理。在观念培育方面,可重点强化企业高层决策者的战略观念、整体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相对竞争优势观念、外向型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改进的观念等。因此,可以说思路决定出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黄鹏和胡政明认为: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单靠优良的财务业绩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必须提供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具体包括五大类信息:一是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二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三是前瞻性信息;四是背景信息;五是竞争对手信息。并且,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对象的企业财务战略,则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所作的描述,制定财务战略不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眼前问题,而是为了谋求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财务战略一经制定就会对企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其规定了企业未来较长时期内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但是,由于企业的理财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任何企业的财务战略都伴随着风险。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以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为基础,解决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因此,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换言之,企业财务战略在制定过程中,以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为基础,把企业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注重观察、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给企业财务管理可能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大大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刘夏清.战略管理技术与方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谢国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与实施[J].会计之友.2006(7)

[3]石真强,武永巨.现代商业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探讨[J].商业时代.2006(18)

[4]李丰乾.对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市场.2008(14)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篇9

(一)企业文化和战略发展

1.战略发展

企业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符合其自身发展的长远的、有效的、高质量的经营管理机制,保证企业获得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健康有效的持续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以实现战略发展的目标。战略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是保证其先进性和较强生命力的关键因素,使企业在决策制定、产品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可以统观全局,根据市场外部条件和自身实际情况,从长远角度出发,形成企业发展的路线和方式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两者密切关系

企业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的前提是构建科学、合理、具有企业自身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同时又是保障战略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并得到具体实施的客观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过程,是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形成和发展起来,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特色,是孕育企业发展生命力的土壤,更是企业生存和战略发展的灵魂。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其战略发展目标实施的过程,只有拥有科学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方可拥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发展目标,作为发展的更高层次,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强劲的内驱力和助推力,而这正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作用,战略发展离不开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文化,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战略发展的目的、方向和过程,战略发展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性质、内涵和目标。企业文化和战略发展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前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基于战略发展视角构建企业文化必要性

1.战略发展的根基

企业战略发展的目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形成核心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只有在文化方面具有竞争力,才可以在其经营管理模式、品牌营销手段、产品设计生产等各方面的竞争优势,当代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竞争,文化竞争作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决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企业的发展经验和目标,对制定实施企业战略起到指导作用,决定了战略发展性质、内涵和目标。因此,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地决定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文化构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战略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应当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进行构建,从而保证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为实现战略发展而服务的。

2.凝聚推动作用

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个体作用和每个团队的集体功能,而企业文化缔造出良好工作氛围,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自主能动作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不可能单独依靠个人或少数人实现的,而是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根本是建立在全体人员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人员凝聚成一个整体团队,全体工作人员为了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奋斗,群策群力,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进一步保障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科学制定和实施。企业如果不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将失去战斗力,其发展目标将无法实现,因此,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优秀企业文化的构建。

3.实现目标的保障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应对,科学调整,充分发挥各类内、外部资源的效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全体人员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从而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当中,提升管理效果,使企业工作人员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共同努力,引导员工将个人和团队的力量应企业发展所需,发挥出最大效能,并帮助员工提升其工作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项工作任务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完成。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可以不断激励鼓舞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使员工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执行力,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首先,企业文化构建工作只注重表象,游离于形式。企业通过各种表面工作的开展,并不能真正将企业文化构建开展工作落实到实处,导致系统有效的企业文化无法形成,企业文化无法根植于员工内心,不能对企业工作人员形成正面推动激励作用和激发其工作热情和自主能动性。

其次,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需要。虽然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构建工作是一个长期工程,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长远战略推动保障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企业管理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能着眼于战略长远发展,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构建工作的开展,优秀的企业文化无法形成,且影响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再次,偏重硬性管理,弱化柔性管理。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践操作当中,企业管理者往往只注重通过完善的制度对企业员工加以约束,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偏重于制度方面的硬性管理,忽视了企业文化的柔性推动作用,导致企业人力资源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导致优秀的管理方法无法形成。

最后,照搬经验,企业文化建设格式化,脱离自身实际。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构建工作过程当中,照搬或套用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方式方法,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相应工作,导致企业文化强加于企业自身,使企业文化构建的性质被改变,无法发挥效用,甚至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负面影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相左甚至相背。

三、企业文化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企业文化构建相关数据分析

笔者通过对二十几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相关企业包含了国企、私企和外企,为方便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分析,此处将调查问卷的所有数据整理折合成百分比。

(二)基于战略发展视角的企业文化构建的具体策略

将数据分析的前九个因素进行整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基于企业战略发展视角制定出企业文化构建的如下具体工作策略。

1.立足战略发展视角

企业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必然是根据其自身和市场实际情况,从长短期结合的角度进行考虑,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的构建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的,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进步,企业的战略发展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而企业文化也为战略发展提供了支持,使发展目标的实现得到了保障,因此,企业文化能够成功构建的关键在于其是否立足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开展相关工作。企业文化包罗了企业的一切内容,企业战略则囊括了企业决策、经营、生产、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以及与市场相关的各个环节,倘若企业文化构建工作不能从战略发展视角出发,则企业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将脱离实际,并且背离了其本质,无法发挥其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效能,作为企业战略发展基石的企业文化的相关构建工作不能从企业的战略发展角度出发,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将严重滞后或无法实现。因此,企业文化的构建应当避免单纯从短期眼前利益和角度出发,而是从长远的、战略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开展,使企业的战略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2.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优秀企业文化形成的保障前提,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企业才能够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员工的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够被激发出来,充分发挥其个体作用。当代市场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就应当关心每位员工,从员工角度出发,考虑其感受,使其具有企业主人翁意识。

3.增强时效性

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要求和自身实际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应当认识到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已与世界同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企业应当坚持及时调整经营方针,保持企业发展的先进性,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应当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进行质量不断优化,与时俱进,及时针对市场要求进行及时调整,伴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保持企业文化的时效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基石,企业文化的基石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本质和框架,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规范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命运。企业应当坚持其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证核心价值观延续和发展,从而增强企业文化的时效性,从根本上强化企业战略发展的源动力,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标。

4.内外兼修

优秀企业文化的构建不可游离于形式,只做表面工夫,企业文化主要是由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构成,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停留在企业外观、生产设备、产品质量,抑或是各类规章制度层面,应当注意到企业文化在精神层面上关于企业核心价值观、各类行为规范、员工素质等方面内容。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属性和发展的层面,企业需更加关注内涵建设,规避形式主义的出现,否则,一切相关工作的实效性将大打折扣,企业文化将脱离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导致相关构建工作的空洞表象运作,在员工形成企业文化只是喊喊口号,仅仅起到摆设装饰作用,在开展任何工作都可把企业文化拿出来吼吼,并无实际用途的错误认识。因此,企业应当从根本上开展科学系统的企业文化构建工作,将企业精神,即核心价值观和理念灌输到并根植于每位企业工作人员的心中,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使企业文化体现在经营、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实用性,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外兼修,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的基石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较强的生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动力。

5.注重创新

倘若没有创新,企业发展将固步自封,逐渐被市场淘汰,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而企业不仅需要坚持在产品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应不断创新。在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企业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坚持注重对自身文化的总结、提炼和创新,在坚持优秀的传统观念的同时,不断适应环境发展需要,保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使企业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在坚持继承发扬艰苦创业、讲求奉献的优秀传统企业文化时,注重企业员工个体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实现由传统稳重型向现代开放型文化的成功转变,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其具有创新思维,保持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活力。只有当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坚持不断创新时,才能够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诸如:经营模式、生产流程、管理制度、营销手段等等的不断创新,在文化理念上不断要求发展创新,指导实践生产管理活动,实践活动水平的不断创新提高也促进企业文化的不断优化创新,从而使企业工作机制不断优化调整并保持活力,实现战略目标。

6.加强研究

企业文化构建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该项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或者是立竿见影,尤其是企业文化具有时效性,会根据市场需要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而且企业文化建设是立足于长远战略发展视角,所以企业应当注重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坚持不断总结、提炼和提高,在及时调整和优化的前提下,保证企业文化的创新性、生命力和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起到深远影响。企业在实际开展相关构建工作过程当中,由于大量繁重的经营管理方面工作的开展和管理者对文化重要性认识的淡化,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甚至中途搁置,导致半途而废,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不复存在,其对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激励、导向和推动作用也将无法发挥。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强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应当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关于企业文化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更新调查方法,优化研究成果,对企业文化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变,保持其对企业发展的长远影响。

7.完善工作机制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篇10

[关键词]服务导向服务导向的战略战略信息管理

[分类号]G3501

1研究背景

当今市场竞争过程中,客户需求不再局限于产品或技术,而是越来越重视增值服务,追求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只为企业提供了参与竞争的平台,但无法保证企业具有竞争优势,服务作为产品的延伸,作为有利的竞争手段让企业能够直面激烈的竞争,能够从服务优势中得到企业价值的实现,这种服务竞争的战略的产生是市场发展和成熟的标。核心产品同质化情况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是超越竞争对手的唯一正确途径,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著名的电梯企业Kone公司总结说:在它的企业总收入中,有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产品维修和升级换代;另外一家电梯公司Schindler明确指出,该公司全部员工中只有8%在制造部门,其他员工全部是在从事保障电梯安全和电梯产品升级的服务工作。

企业现阶段的市场环境,已经进入了服务竞争的时代。面临技术更新的加速,很多行业只能利用服务来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来保留市场优势。产品同质化趋势越强,服务差异化的需求就越迫切,服务竞争就被愈加强化。企业只有重视向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咨询服务、参与到客户流程建没及研究开发中、维修保养服务、技术服务、客户培训、物流管理等,才能确立竞争优势,使服务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芬兰著名的服务管理和营销专家克里斯廷・格罗鲁斯说:“服务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我们无法回避。”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客户新的服务需求、新技术的发展等都使得新要素融入到了产品和服务中,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储备、服务手段等都需要做相应的变革。最重要的,企业管理者需要主动意识到服务竞争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树立服务导向的战略观。

2服务导向战略与战略信息管理

战略信息管理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冈此也应该具有服务意识,形成服务导向。

2.1服务导向及服务导向战略

服务导向的研究最早从研究个体服务开始,将服务导向定义为员工个体乐于助人、周到细致、体贴人微和易于合作的特质,内在的个性特征会影响员工在服务接触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服务质量。从组织层面来定义服务导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服务导向看作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二是员工对服务导向的认知影响着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服务导向是组织培养和激励员工服务意识和行为的战略。

服务导向战略是指企业以服务为主导的业务管理和发展的战略,是企业在一定发展阶段,以服务为核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使服务资源与变化的环境相匹配,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动态体系。Homburg等最先从组织战略的视角来探讨服务导向,基于战略理论,提出了服务导向战略的概念结构,即服务提供的数量、宽度和强度。具有服务导向的企业会提供更多数量的服务。服务提供的宽度是指企业目标市场的大小,企业为多少顾客提供服务反映了企业的战略导向。服务提供的强度是指企业为顾客提供服务的程度。数量、宽度、强度共同组成了服务导向战略的结构维度。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用提供各种服务的方式,把业务中心转移到服务上,或者把服务整合成为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用来发展客户关系。服务导向战略的核心是如何在经营运作中融入更多的服务,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能力,从而增加对用户的附加价值。服务导向战略是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

2.2战略信息管理导向发展沿革

霍国庆认为:战略信息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信息战略的管理。信息战略是企业的管理战略之一,是企业信息功能要实现的任务、目标以及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方法、策略、措施的总称。德国的信息管理学家施特勒特曼(K.a.Stroetmann)提出:“信息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他认为,战略信息管理重在创新,包括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信息转换过程的创新和市场营销的创新等。从战略信息管理的概念分析可以看到,概念中明确界定了战略信息管理是企业管理战略,当企业确立了服务导向的业务战略后,随之需要调整配合的就是战略信息管理,战略信息管理始终要与业务战略保持一致。

战略信息管理经历了从业务需求导向、管理导向、成本导向到服务导向4个阶段。战略信息管理初始是从应对业务需求开始,用不同功能信息系统解决业务问题,系统没有整合。随后,企业意识到了系统分散带来的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调控困难的问题。企业从管理角度出发,整合系统,并使解决方案式的战略信息管理成为导向。管理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负担重,企业开始尝试以外包信息管理的方式解决成本问题。外包策略是成本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企业通过外包来达到降低技术投入及管理成本的目的。当企业发展到把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用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时,企业战略变为大力发展增值服务业务,随之,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战略信息管理调整为服务导向。

2.3战略信息管理与服务导向战略

20世纪90年代后,战略信息管理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了战略信息管理理论体系,美国著名的哈佛等大学商学院出版的《企业战略管理》教材中普遍增加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章节,这标志着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密切结合,随着信息技术对业务的渗透,企业战略的制定无法回避战略信息管理,结合信息技术的战略才是有效的战略,同样,服务导向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服务导向战略的实施和实现也离不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提高了服务竞争进入门槛,信息技术不仅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变实力对比,还能增加原有服务的价值或者创造新的产品。美国大陆航空公司1994年在破产重组后,开发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上线后马上发现18%的航班在1993年是亏本经营,手工报表时期无法发现这一问题。决策支持系统大大提高了服务管理能力,可以分析出航班座位以100美元提前售出还是等最后几分钟商务人士愿意付出1000美元得到一个座位划算,结果是提前卖出更好,当年公司此项收入增加了5000万美元。决策系统可以提供具体服务细节的决策,如系统内对买廉价票度假的乘客和商务旅客有区分标识,对廉价票的旅游客户提供快餐包,而为商务旅客提供热餐。到了2001年,美国几乎所有大型航空公司宣布严重亏损时,大陆航空公司却是例外。可见,信息技术应用在服务导向的战略中就能够成为企业应对竞争的利器。3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机制

3.1基于服务价值链的战略信息分析机制

服务价值链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哈佛商学院

Heskett等学者提出来的。服务价值链核心观点是:企业利润、成长、客户忠诚度、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员工的能力、满意度和忠诚度及其生产率之间存在直接、牢固的关系,利润和回报的增长来自忠诚的顾客,顾客忠诚又来源于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受感知的服务价值的影响,服务价值是由那些满意的、投入的、生产性的员工创造的,员工满意度产生于对信息技术和培训的投资及员工授权的政策。

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的战略信息分析机制是基于服务价值链来构建的,其核心主要由内外部客户质量控制战略信息分析、服务资源战略信息分析、服务管理战略信息、服务组织信息战略分析四大支柱来支撑。如图1所示:

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体系是围绕服务来实施战略信息管理的。内外部客户满意度调查的信息分析,能够实现服务质量监控,提高企业内外部客户忠诚度;服务能力信息分析让企业看到服务能力建设的不足,促进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资源信息分析,能够清晰了解企业服务市场需求、定位服务目标客户群;服务组织战略信息分析,有助于组织有效地学习,提高组织服务的能力建设水平。

3.2基于服务生命周期的战略信息控制机制

服务生命周期管理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演化而来,把服务作为一种产品形态,就形成了服务的生命周期,如图2所示:

服务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从服务设计到服务运营过程管理,再到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一个循环周期。基于服务生命周期的战略信息控制是对服务的执行及服务质量监控进行控制的循环过程,围绕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控制机制,第一步是服务流程设计战略信息控制;第二步是服务管理战略信息控制;第三步是服务运营战略信息控制;最后是服务的质量战略信息管理控制。由于服务是不断改进的过程,持续的改进使得控制机制得以循环进行。

4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模型及框架

4.1基于服务的导向战略信息管理模型

4.1.1战略信息管理模型演进

企业战略信息管理发展到现阶段,为迎合市场服务竞争发展趋势,已经从前期热衷于信息外包服务,发展到目前的服务导向战略信息管理模型阶段,如图3所示:

・功能模型:企业战略信息管理初期是从应对业务需求开始,用不同功能信息系统解决业务问题,如,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财务部门需要摆脱手工记账的错误率及工作量大的问题,于是有了建立财务管理系统的需求,企业于是购买财务管理软件来解决。随后其他业务部门有信息化建设需要时再上一套相应系统来达到管理目的,所以,初期是功能型战略信息管理模型。

・项目模型:企业规模化进一步发展时,战略信息管理进入从管理需求整体出发,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阶段,针对不同的需求,设立不同的系统建设项目,这时战略信息管理模型已经转变为项目型。

・运营模型:当分别上马的信息系统复杂性增加,运营成本提高,对信息战略管理提出挑战时,企业开始关注降低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建没成本,开始整体规划布局,关注降低运营维护成本,这时的战略信息管理模型进入了运营型。

・外包模型:当企业意识到,找专业团队,用外包方式完成系统建设更利于降低成本和责任转移,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时,战略信息管理模型变为外包型。

・服务导向模型:外包型的战略信息管理模型在响应时间以及质量监控受制情况下,尤其企业面对服务竞争态势无法回避时,企业开始重新思考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增值服务业务,这时,战略信息管理模型发展为服务导向模型。

4.1.2服务导向战略信息管理模型传统的战略信息管理模型是基于信息化的战略信息管理模型,而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模型是基于增值服务业务导向,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两个层面赋予服务导向的内涵,将各个应用系统结合服务导向战略信息管理机制,围绕增值服务的流程、管理、运营以及质量控制构建战略信息管理模型,如图4所示:

模型中eRp作为基础信息平台为各个模块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管理系统与传统的基于信息化战略信息管理模型不同,服务管理系统细化后主要包括4方面。如图5所示:

・服务战略模块:包括企业服务战略的制定,确定服务产品战略,服务市场定位,定位目标客户群,同时细化管理服务业务流程,全面管理对服务战略信息化的需求,统一服务系统建设,需要对服务战略信息系统的投入产出有严格的预算和核算的财务管理。

・服务管理模块:包括服务能力建设,服务能力全景图,通过系统可以查看到企业服务能力覆盖的范围,对客户实施服务分级管理,即针对不同的服务级别,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响应时间,实现差异化服务。服务供应商管理是指对于自身能力覆盖不到,或者无法本地化,或者用外包方式降低成本的外包服务商进行管理。项目管理和客户端的门户都是针对大型服务业务客户的,专门以项目方式进行管理,客户通过门户与企业呼叫中心衔接,可以了解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提供的服务内容。

・知识管理模块:服务文档、服务解决方案的集成。

・质量管理模块:通过客户调研、对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以及服务报告来总结服务质量,并形成质量持续性改进流程,不断修正服务管理过程。

4.2服务导向战略信息管理框架

4.2.1框架内容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主要由服务流程信息、服务管理信息、服务项目信息、服务资源信息、服务组织信息等组成,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资源与其他信息系统聚合集成,围绕服务导向战略展开一系列信息战略管理活动。

4.2.2框架结构及作用

以服务为核心构建体系框架,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内容也是信息化模型中的eRp、CRm的一部分或者外延,是与信息化系统交叉、对接。集成了eRp、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项目管理等系统,eRp为其提供基础数据,服务流程完结后产生的数据也成为eRp及战略决策系统数据的一部分,从而完成服务信息规划、组织、分析、传播流程。如图6所示:

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服务导向战略信息管理机制为手段,有利于在整个组织中形成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组织结构和服务信息文化。以建设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这一战略为出发点,细化服务价值链条中的每一个信息资源实施执行的流程体系,通过控制机制来优化流程,遵循服务生命周期规律,用服务的持续改进促进企业服务能力提升,完善企业服务运营决策,拉动企业服务导向战略的发展动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5结语

今天的市场形势下,企业通过服务能力提升来获得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共识。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在支撑企业服务导向战略运营的同时,进一步成为企业服务导向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延伸了企业对服务导向的价值贡献,因此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本文探索建立服务导向的战略信息管理机制、模型及框架,对管理机制和框架体系进行了研究,但因为服务导向战略信息管理是个庞大的研究课题,涉及到企业整个战略信息管理体系结构,本研究未及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BoltonRn,GrevalDsixstrateglesrnrpompehngthmughsprvice.anagendafnrfuturerealcll[J].JoumaulofRetailing,2007(1):1-4

[2]格罗鲁斯.服务管理与营销[m].韩经纶,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

[3]徐璐,王重呜.服务导向:国外研究进展与启示[J].技术经济.2007(8):7-10

[4]霍国庆.企业战略信息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前言).

[5]孙立立.战略信息管理的产生与相关概念的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5(4):25-26

[6]王知津。王秀香,卞丹.组织战略中的战略信息管理[J].图书馆学刊,2010(4):5-8.

[7]阿普尔盖特,奥斯汀.公司信息战略与管理[m]于军.下彬议,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