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主要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2:25

城市环境主要问题篇1

[关键字]珠江三角洲海岸带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p71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1-54-1

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地表改造作用增强,并改变了天然地质作用的过程,城市群海岸带的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已有资料梳理,并结合现场调查,将珠江三角洲海岸带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较系统总结。

1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1)岸线变迁呈加速态势。全区向海推进面积增加619.23km2,其中珠江口地段向海增加552.95km2。目前横门外中山市境内已围垦至二十三涌、南沙区境内已围垦至二十一涌,珠海市斗门区白藤湖围垦后导致泥湾门被封闭,珠海三灶岛、大横琴岛等岛屿已与内陆连接成片。(2)港口、河道、口门淤积影响增大。近年来围堤束水和围海造地的影响日趋增大,其结果使水位抬高,水泄不畅;加之中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淤塞严重,改变了原来的自然排泄系统,对航道、岸滩、滩涂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不及早治理,其后果不堪设想。(3)填海造地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近十几年来,珠江口及沿海一带填海造地工程正以惊人速度发展。填海造地一方面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形成影响。风暴潮发生的频率的增强与填海造地造成岸线变迁的关系值得高度关注。(4)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引起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现况与存在问题。海平面上升是威胁三角洲河口区地质环境的重要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软地基广布。这将对航道、码头、堤坝等沿海建筑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开展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基础设施及城市规划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极为重要。(5)局部岸段海滩侵蚀和海岸沙坝向岸位移,伴生滨岸地质灾害。据有关报道,珠三角局部岸段原来离岸线距离数百米的村落如今离岸线仅数米。另外,一些淤蚀平衡地区在人为改变了原有动力系统后,海岸侵蚀有加剧的趋势,造成了一些景观资源的破坏。以及过度挖沙使部分海域的海床越挖越深,甚至造成海岸侵蚀,出现海堤崩塌。(6)海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滨海平原和三角洲地带地表附近主要为第四纪松散沉积层,透水性强,地下淡水与海水之间水力联系通畅。且这里一般地势低平,地下水位相对于海水水头没有明显的优势。在自然状态下,含水层中的咸淡水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但是这种平衡可能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的原因而改变。人为因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内陆淡水地下水位下降低于海平面,平衡状态被打破,咸淡水相互作用的过渡带就要向内陆移动,造成了海水入侵。自然因素是在地表水补给不足的旱季,海水相对于内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强势加强,并增大潮水沿河口的上溯距离。长远地看,全球气候变暖、相对海平面上升,也使得海水相对于内陆地表水和地下水更加处于强势。

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海岸带生态破坏严重,红树林大量损毁。征用岸线和滩涂多数未根据资源功能特点进行开发,岛屿开采沙石、修建海岸工程、盲目围海造田、填海造陆的现象十分突出。由此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岸带生态破坏严重,近几十年来红树林面积大幅度减少。(2)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珠江三角洲现有的海洋渔业捕捞能力已大大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加上海水水质不断恶化,湿地遭受破坏,电鱼等违规作业等原因,使渔场环境变迁或面积缩减,该区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有些优质种类几乎绝迹。加之外来物种入侵的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3)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随着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由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流失的化肥、农药组成的陆源污染排入江河,进入海洋,对沿岸海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致使沿岸海域尤其是河口区和半封闭式港湾的有机污染严重,无机氮、磷等主要污染物质严重超标。

3人的作用,海岸带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海岸带原本就进行着特定的各种自然过程,其中某些过程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成为灾害。同时,城市化迅速的地方,自然状态和进程被人类活动改变,从而加剧某些自然灾害的强度和损失,也会引发新的灾害。产生这些局部环境影响的人类的活动主要如下:(1)过量抽取地下水。海岸带的城市化过程,必然伴随着水资源利用的大量增长。在河口三角洲地区,过量抽取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主要影响,是导致地面沉降和地下海水入侵。(2)地表的工程和经济活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造作用强烈,使得地质作用的进程改变,导致滑坡、泥石流、河口洪淤及海岸蚀退灾害等自然地质灾害加剧。人类的工程和经济活动也往往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加重水土流失。研究表明,地面水土流失的强度和人类活动强度成强烈正相关性。各种河口及海岸带的挖填围挡工程,改变海洋与河流的水动力环境,直接影响到河口与海岸地带水下物质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平衡。特别是在海平面上升、地壳下沉及暴雨的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河口环境下,河口的洪淤作用与海岸蚀退灾害都可能更为强烈,这将使河口和海岸带防潮能力衰退,陆地后退速度剧增。其结果是可利用海岸带土地减少、防护能力降低,地质灾害增强,对沿海河口城市的发展和安全构成威胁。在河口三角洲地区,沉积层中夹有大量的软土,作为地基也对岩土工程造成威胁。

城市环境主要问题篇2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磨练,北京网格化城市管理不断调整,日渐完善,在提升城市环境方面效果卓著。同时,积累了大量城市管理问题方面的原始数据,为优化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但在通过数据解读城市环境现状时,存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发现的问题量与城市环境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系统发现的问题越多,区域环境越佳;还是区域中问题越少、环境越好。本文借鉴《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调查结果,引入“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城市环境问题密度”与“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概念,从分析城市环境评价的影响因素切入,解析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针对不同特点的城市管理问题,城市管理措施应有所侧重,从而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

一、影响城市环境评价的因素

2011年以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多次《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针对市容环境、秩序环境、设施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二十余类问题展开公众满意度调查。

调研显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公众感受到城市环境问题的密度以及对问题的关注情况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公众对某方面城市环境的满意程度,与其在一段时间、一定空间内感受到的城市环境问题量成反比关系,问题越多,满意度越低。此外,还与其对此类问题的敏感程度有关,公众越是关注的问题,问题发生后对环境评价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

以下对城市环境问题密度和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作具体阐释。

(一)城市环境问题基数与城市环境问题密度

城市环境问题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特征、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和质量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在特定的客观条件和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一城市环境问题发生具有一个基本的数量水平,即为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可以分别从发生、发现和有效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照发生和发现的情况,一部分问题被有效管控而没有发生;一部分问题发生并且被发现,即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统计的问题量;还有一部分问题发生但并未被记入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

按照管理情况,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城市环境问题基数中的一部分没有发生或发生后得到有效管理;而另一部分是没有得到有效管理的问题,这部分问题的产生多数是由于管理效率低下或没有被发现。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未被有效管理的城市环境问题量,为城市环境问题密度。

城市环境问题密度是公众对城市环境评价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公众注意到的城市环境问题越多,相关评价越差。

(二)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

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对大部分项目的评价标准分为好、中、差三档。基于对中评占调查总量的比例研究,本文提出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指标,即:

城市环境敏感度指标=1-中评百分比

城市环境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此类问题的关注程度。中间档选项的比例低时,说明公众对相关城市环境状况的敏感度比较高,较为关注此类问题,更多给出明确的评价结果;反之,公众对相关环境现状接受程度较高,平常相对的缺乏关注,因此在接受调查时不倾向于给出比较绝对的评价。

研究显示,在城市环境评价中,敏感度高的问题发生时,相对更易被公众所注意并对环境评价产生更大负面影响。

二、网格化城市管理中问题量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公众对城市环境评价时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其周边的环境问题密度;二是其对具体问题的敏感度。而网格化城市管理中的问题量,只与第一个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发现问题量与影响城市环境的低效管理问题量,二者之间不是完全可比的数据关系。因此,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发现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优劣之间,不存在简单的正比或反比关系。

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发现的问题量来反映城市环境情况时,根据城市环境问题基数不同,可能存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变化较小。在城市管理中问题发现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情况下,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发现的问题量增加,公众感受到的城市环境问题密度降低,城市环境评价倾向于更满意。目前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覆盖百余种公共设施的管理,公共设施类问题以及部分生态环境相关问题,如行道树,都属于这一类,设施总量和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故障率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变化较小。

二是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受到人口等因素影响而快速增加。尽管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量不断增加,问题解决率很高,但低效管理问题的绝对数量难以降低甚至可能增加,公众感受到的城市环境问题密度居高不下,城市环境满意度难以提高。目前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中的大多数事件类问题属于这种情况,如机动车乱停放和非法小广告等问题。

三、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满意度的思路

公众对城市环境的评价与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城市环境问题发生率、城市环境问题有效管理比例以及公众对具体问题的敏感度等因素均有关系。在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基于现有条件,提高城市环境满意度水平需要三管齐下,一是降低城市环境问题的发生率;二是对已发生的问题,提高问题发现率;三是对发现的问题,确定有效管理的标准并提高有效管理比例。

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和问题敏感度特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高敏感度的城市环境问题,问题出现以及问题解决都更易被公众关注。因此,降低城市环境问题的发生率对于提高这类问题的环境满意度水平非常重要。对于已发生问题,高效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快速解决、尽快结束问题对城市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对于敏感度较低的城市环境问题,相对而言,公众感受到的问题密度出现较大的变化,才能获得关注并在满意度调查中得到反映,亦即公众对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容忍度。因此在降低问题发生率以外,提高问题发现率和解决率,同样能够在提高城市环境满意度的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

目前,北京市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共涵盖包括市容环境、秩序环境、设施环境、生态环境及其他问题在内的5大类、173个小类城市环境问题。结合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与2012年一季度的《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公众对设施环境和生态环境类问题的敏感度整体上比较高,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都对被调查问题具有明确的优劣判断,其中尤以井盖类问题最受公众关注。由于这类问题的公众敏感度高,而问题量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城市管理工作应重视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较为有效的预管理措施,从而减少问题发生率,提高问题发生后的解决速度。例如,针对井盖类问题,结合其材质、使用情况、损坏率、位置特征等方面的数据,筛选出易于发生问题的井盖进行重点维护,从而降低井盖问题发生率。

相比于设施和生态环境类问题,市容环境和秩序环境类问题受到人口量、人群特点、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大,问题总量变化较大,从源头进行持续控制相对较难。公众对其中一部分问题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例如高发问题中的无照经营游商、非法小广告和道路垃圾等。针对这类问题,城市管理问题可以结合区域特点,综合运用两类管理措施:一是减少问题发生,或问题发生后实施有效管理、降低环境影响程度;二是对于黑车、沿街晾晒、私搭乱建等问题,由于问题敏感度比较高,还需要研究有效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问题发生率和问题发生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才能提高城市环境水平。

四、网格化数据分析的综合考量

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客观反映城市环境现状;二是确定城市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点时段和重点地段;三是加强城市管理责任落实;四是研究问题发生的特点与相关因素,为城市管理提升预测预警能力、优化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在解读网格化城市管理中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方面,有以下三方面需注意:

首先,网格化城市管理数据解读中面临的问题,即发现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优劣之间是正比关系还是反比关系,难以给出明确答案。原因有二:

一是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发现的总问题量,与公众对城市环境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问题量,并不是完全具有可比性的数据。前者反映了城市管理的工作量;而后者以工作不到位的那部分问题以及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尚未覆盖的区域的问题基础,反映了公众对这部分城市管理问题的看法。

二是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问题发现量和问题解决量,是对城市环境状态的一种客观描述;而城市环境的优劣是一种主观评价,与人们对问题的敏感度、容忍度和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在对比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问题量与满意度评价结果时,既存在问题量减少而满意度提高的情况,也存在问题量提高而满意度提高的情况。

其次,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数据来从客观上描述城市环境情况时,需要结合人口基数,并根据公众敏感度情况,针对小类问题确定高效管理和低效管理的界限,严格界定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覆盖区域内、在系统的工作时段内,计算出人均的低效管理问题量,来反映公众所能感受到的城市环境的客观变化。但人均低效管理问题量与满意度调查结果并不能完全等同,因为公众对城市环境的评价还包括主观影响等因素在内。

最后,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记录的问题与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分别反映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客观情况和主观体验,二者在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方面密不可分。综合分析各种问题的数量、特点以及公众对具体问题敏感度,能够使城市管理工作在有限的人、财、物力条件下发挥的效益趋于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阎耀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6(2):76-79.

[3]陈云,周曦民,王浣尘.政府网格化管理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5):40-41.

城市环境主要问题篇3

关键词:城市管理;市容环境;分级分类

一、城市市容环境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界定“城市市容环境”,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各类环境污染。诸如张贴小广告、摆摊设点、沿街晾晒等影响人们视觉感受的一些违法行为都属于城市市容环境的范畴,而诸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专业性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所指的城市市容环境问题是指城市建成区公共区域存在的影响视觉美好感受的各类环境问题。

二、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内容

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包括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和城市市容环境维护。在很多情况下,建设既是维护,维护也得靠建设,但它们还是存在不同。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包括道路养护、绿化补植等内容。城市市容环境维护主要包括环境秩序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除了道路清扫保洁、清理小广告、清理无主垃圾等工作外,其它人为的影响城市市容环境的问题都可以人为是环境秩序类问题。

三、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主体和相对人

党的十提出“治理”的概念,运用到城市市容环境管理中非常恰当。城市治理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城市公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方式、过程和机制。城市市容环境管理不仅仅是行政机关的职责,也是各个沿街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职责,更是每个城市公民的共同责任。从广义上讲,每个市民都是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主体。从狭义上讲,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主体是指政府的各级市容环境管理部门。市、区设有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街道的城市综合管理科(城建科)是城市管理的行政主体,各级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是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执法主体,而工商、食药、交通、公安等执法部门也在环境整治联合执法过程中各自根据其不同的职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相对应的,沿街企事业单位是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相对人中的“静态”行政管理相对人,而沿街流动商贩和临时性的摊主则是管理相对人中的“动态”行政管理相对人。

四、城市市容环境的分类管理

没有分类就无所谓管理。城市市容环境涉及的面非常广,如果不深入研究各类违法行为的特点盲目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粗放式管理,势必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冲突。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有些地方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思路,所谓精细化,也就是从横向上对违法行为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

1、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内容,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城市市容环境秩序管理和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三类。环境建设又可分为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等。环境秩序管理又可分为“门前三包”管理和取缔无照经营等。环境卫生管理又可分为道路保洁和清理无主垃圾等。环境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以招投标引入竞争和加强对外包单位的监督管理为主。环境秩序管理以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为主。

2、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区域,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街面市容环境管理和社区市容环境管理。街面和社区存在的问题是有区别的,街面以诸如无照经营、店外经营等环境秩序类问题为主,而社区以乱堆物料、无主垃圾等环境卫生类问题为主。针对街面的环境秩序问题以城管执法为主,而针对社区的环境卫生问题则以清运为主。

3、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时效,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阶段整治和常态化管理。比如针对apeC峰会的召开,为了完成良好的环境保障任务,一些沿线道路的环境整治就属于阶段整治,而对于沿街商户的“门前三包”管理则属于常态化管理。

4、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多寡,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专项整治和综合整治。专项整治一般针对普遍存在的、需要一定专业治理要求的市容环境问题,如针对长期停放的“僵尸车”的整治,需要采取拖离现场的措施,需要专门租用拖车在短期内集中清理。另外诸如早餐亭、废品收购、摊群、夜间大排档、户外广告等违法行为的治理,采取专项整治会取得更好的整治效果。

五、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分级管理

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管理主体的级别有高有低,管理内容有难有易,管理区域重要程度不一样,违法形态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因此,从纵向上应将城市市容环境管理进行必要的分级,使管理更加科学、公平和有效。

1、根据管理主体的级别高低和管理范围的大小进行分级管理。城市市容环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往往需要属地牵头,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有的属于全市性的共性问题,有些属于区域内的个性问题,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辖区按照一定的级别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发挥高层的指导和监督考核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属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根据管理内容的专业程度和整治难度进行分级管理。有些市容环境问题涉及一定的专业化,比如大型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的设置方面的查处,需要专业技术鉴定,在缺乏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一般将该类问题的查处权限收归市区所有,而诸如清理小广告这类作业则可以由各街道环卫部门负责或外包给小广告清理公司清理。针对摊群等较大规模的环境脏乱点,可以由属地街道主管领导牵头,协调城管、公安等职能部门展开联合执法,这是较高级别的整治,而针对个别无照经营商贩则采取劝离或暂扣经营物品的方式予以取缔,由普通城管队员就可以实施,这是较低级别的整治。

3、根据道路和区域的重要性进行分级管理。在北京,同样是无照经营行为,经营地点在五环外的清河街道和在天安门广场其影响是不同的,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管理、处罚和考核,有必要采取分级管理,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将道路划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和三级道路,将不同的区域划分为一级区域、二级区域和三级区域,根据分级赋予一定的分值或系数,同一违法行为,在不同级别的道路和区域也会有不同的处罚标准,迫使违法相对人不敢在级别较高的道路、区域做出违法行为。同时,同一违法行为在不同级别的道路和区域出现,对该区域属地的考核扣分也不同,迫使属地相关部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较高级别的道路和区域,有利于优先保障重点道路和区域的环境秩序。

4、根据违法形态的社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对环境的影响,还影响诸如市场经营秩序、食品安全、交通秩序、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从类别上讲,违法建设的社会危害程度大于沿街晾晒的社会危害程度。从空间上讲,同样是堆物堆料,堆放在店外空地和堆放在盲道上,后者的社会危害更大。从时间上讲,同样是夜间施工扰民行为,如果在中高考期间,其危害程度更大,执法部门的处罚力度也应该更大。因此,需要根据违法形态的不同类别、不同场所和不同时段,规定不同的级别,有利于更合理地使用自由裁量权。

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今天,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给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用良好的心态塑造良好的环境。

城市环境主要问题篇4

关键词: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加强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一、城市市容环境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界定“城市市容环境”,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各类环境污染。诸如张贴小广告、摆摊设点、沿街晾晒等影响人们视觉感受的一些违法行为都属于城市市容环境的范畴,而诸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专业性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所指的城市市容环境问题是指城市建成区公共区域存在的影响视觉美好感受的各类环境问题。

二、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内容

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包括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和城市市容环境维护。在很多情况下,建设既是维护,维护也得靠建设,但它们还是存在不同。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包括道路养护、绿化补植等内容。城市市容环境维护主要包括环境秩序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除了道路清扫保洁、清理小广告、清理无主垃圾等工作外,其它人为的影响城市市容环境的问题都可以人为是环境秩序类问题。

三、我国城市市容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工作重点是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管理。特别是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的管理,以及城市居民区的综合管理等,这些都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繁杂情况多变,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加强城市管理,能够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步伐,为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管理好城市市容市貌,能够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更好发展空间,为各个行业提供良好生存生产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秀宜居条件,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和市民生活幸福指数。城市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公用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科学调控,使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形成和谐统一。特别是对市民进行文明公德教育,可以快速提升市民的文明觉悟,这对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气质,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可以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四、城市市容环境的分类管理

没有分类就无所谓管理。城市市容环境涉及的面非常广,如果不深入研究各类违法行为的特点盲目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粗放式管理,势必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冲突。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有些地方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思路,所谓精细化,也就是从横向上对违法行为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

1、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内容,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城市市容环境秩序管理和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三类。环境建设又可分为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等。环境秩序管理又可分为“门前三包”管理和取缔无照经营等。环境卫生管理又可分为道路保洁和清理无主垃圾等。环境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以招投标引入竞争和加强对外包单位的监督管理为主。环境秩序管理以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为主。

2、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区域,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街面市容环境管理和社区市容环境管理。街面和社区存在的问题是有区别的,街面以诸如无照经营、店外经营等环境秩序类问题为主,而社区以乱堆物料、无主垃圾等环境卫生类问题为主。针对街面的环境秩序问题以城管执法为主,而针对社区的环境卫生问题则以清运为主。

3、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时效,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阶段整治和常态化管理。比如针对apeC峰会的召开,为了完成良好的环境保障任务,一些沿线道路的环境整治就属于阶段整治,而对于沿街商户的“门前三包”管理则属于常态化管理。

4、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多寡,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专项整治和综合整治。专项整治一般针对普遍存在的、需要一定专业治理要求的市容环境问题,如针对长期停放的“僵尸车”的整治,需要采取拖离现场的措施,需要专门租用拖车在短期内集中清理。另外诸如早餐亭、废品收购、摊群、夜间大排档、户外广告等违法行为的治理,采取专项整治会取得更好的整治效果。

5、市容管理不仅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责任,社会团体、街道社区等机构也应该成为维护市容的重要力量。广大市民要严于律己,保持文明形象,不做违章违法的事情,对市容管理执法也要积极配合。特别在市容管理执法中,普通市民要正确对待城管执法行为,不能因为个别城管有粗暴执法行为就对城管执法存在偏执认识。如果没有城管维护市容市貌,我们的环境状况会是什么样子,这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维护市容市貌管理中,我们都不能成为旁观者,要形成管理合力,这样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城市街道路明树绿花香。

五、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分级管理

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管理主体的级别有高有低,管理内容有难有易,管理区域重要程度不一样,违法形态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因此,从纵向上应将城市市容环境管理进行必要的分级,使管理更加科学、公平和有效。

1、根据管理主体的级别高低和管理范围的大小进行分级管理

城市市容环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往往需要属地牵头,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有的属于全市性的共性问题,有些属于区域内的个性问题,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辖区按照一定的级别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发挥高层的指导和监督考核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属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根据管理内容的专业程度和整治难度进行分级管理

有些市容环境问题涉及一定的专业化,比如大型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的设置方面的查处,需要专业技术鉴定,在缺乏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一般将该类问题的查处权限收归市区所有,而诸如清理小广告这类作业则可以由各街道环卫部门负责或外包给小广告清理公司清理。针对摊群等较大规模的环境脏乱点,可以由属地街道主管领导牵头,协调城管、公安等职能部门展开联合执法,这是较高级别的整治,而针对个别无照经营商贩则采取劝离或暂扣经营物品的方式予以取缔,由普通城管队员就可以实施,这是较低级别的整治。

3、根据道路和区域的重要性进行分级管理

在北京,同样是无照经营行为,经营地点在五环外的清河街道和在天安门广场其影响是不同的,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管理、处罚和考核,有必要采取分级管理,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将道路划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和三级道路,将不同的区域划分为一级区域、二级区域和三级区域,根据分级赋予一定的分值或系数,同一违法行为,在不同级别的道路和区域也会有不同的处罚标准,迫使违法相对人不敢在级别较高的道路、区域做出违法行为。同时,同一违法行为在不同级别的道路和区域出现,对该区域属地的考核扣分也不同,迫使属地相关部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较高级别的道路和区域,有利于优先保障重点道路和区域的环境秩序。

4、根据违法形态的社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管理

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对环境的影响,还影响诸如市场经营秩序、食品安全、交通秩序、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从类别上讲,违法建设的社会危害程度大于沿街晾晒的社会危害程度。从空间上讲,同样是堆物堆料,堆放在店外空地和堆放在盲道上,后者的社会危害更大。从时间上讲,同样是夜间施工扰民行为,如果在中高考期间,其危害程度更大,执法部门的处罚力度也应该更大。因此,需要根据违法形态的不同类别、不同场所和不同时段,规定不同的级别,有利于更合理地使用自由裁量权。

结束语

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今天,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给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用良好的心态塑造良好的环境。总之,只有在充分了解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方方面面之后,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视野去看待城市市容环境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时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有效化解各类问题和矛盾。

参考文献

[1]刘顺才.论城市市容环境分级分类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4,(14).

[2]李明.如何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

城市环境主要问题篇5

(一)“高、多、大”是城市工程建设发展的一大趋势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具有现代城市特征之演化的历史过程,它涉及到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而这些转变和变化又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能够看出,首先是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密度猛增,而涌入城市的乡村人口迫于生计就要另谋职业,与此同时还会引发城市生产与住房的紧张,进而导致地价上涨,迫使建筑物开始向高空发展,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全世界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相关资料统计,高度在160m~200m的建筑已经超过了100幢。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城市工程建设越来越频繁,高层建筑越来越越多,且呈现出建设速度快、数量多、体型复杂、总高度增大的特点,“高、多、大”已经成为城市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

(二)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工程建设发展的另一大趋势进入本世纪后,为了解决大城市中公共设施过密化的问题,日本、美国以及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将一些公共设施转向地下,大力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建筑已经向更广泛的方向发展。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是现代城市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日本更是将地下开发上升为国策,提出了开发地下,将国土扩大10倍的设想。我国对地下空间利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即大量的人防工程建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加大了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城市地下交通为例,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现代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一)地表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大力建设高层建筑以及开发地下空间仍很难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平原地区的城市建设便开始占用农业用地,山区城市建设便开始向山坡开发土地,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软土地基、边坡失稳等问题时有发生,而水土流失、边坡失稳等问题又会继续破坏环境,所引发的后果甚至会危机后代。

(二)地下工程设施造成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工程建设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也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如地面变形、地下水流场改变、洞室围岩失稳、生态环境恶化等。地下工程设施造成的最常见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就是地面变形,最为典型的就是日本东京地铁施工引发的地面塌陷事件,这对我国当前的地下交通建设无疑起到了警示作用。

(三)水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却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属于典型的贫水国家,全国缺水的城市已经超过2/3,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严重限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多城市,如上海、宁波、天津、太原等,都因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地面沉降、塌陷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以上海为例,累计沉降量已达2.63m,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因超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塌陷已有800多处。(四)固体废弃物堆放造成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产生的人工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固体废弃物堆放造成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城市生活垃圾为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正在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速无疑是对我国GDp增速的一个巨大讽刺(我国GDp曾长期以8%的增速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城市被生活垃圾的所包围。固体废弃物堆放不适宜,就会造成很多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如影响地表土壤性质、污染地下水系统等。

三、对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

(一)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现代城市工程建设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多且日益严重,目前,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城市地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主要有预测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技术、评价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技术、改造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技术、以及计算和制图技术等。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预测人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当前,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其进行预测已经成为地学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加强预测工作,能够更好地掌握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一些大的工程在选址和规划之前都要对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如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环境工程地质技术在防治工程地质环境污染、抑制工程地质环境恶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环境工程地质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地址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二)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方向就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形势来看,今后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方向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必须尽快建立城市工程环境质量数据库,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地址数据库以及制图技术已经受到国外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在工程地址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起城市工程环境质量数据库,这是今后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二,应重视对城市三维空间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预测和评价工作,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预测和评价体系,更好地揭示人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三,应加强对城市工程环境质量相关理论以及标度方法的研究,使环境工程地质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跨越式的发展;其四,应注重对城市工程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调控系统的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城市工程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城市环境主要问题篇6

abstract:inthecourseofurbanization,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seriesofenvironmentalproblems,thatseriouslyaffectthehealth,thebenigndevelopmentofhumanlifeandeconomyanised.accordingtotheanalysis,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thecityplanningandtheenvironment.environmentalproblemsanditsrapidandsounddevelopmentisrelatedclosely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environmentalproblemsincityplanningareanalyzed,andsomesuggestionsandstrategies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areputforward.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Keywords:cityplanning;environmentalprotec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123-02

0引言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它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

近年来,由于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局限性,导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环境和经济并没有向良性方向发展,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1城市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多,而伴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城市也在不断的加强建设和升级。

在城市现代化的步伐中,城市环境污染也在不断蔓延,从而产生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同时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但在目前社会发展中,我国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部门在城市建设中对于环境的认识和管理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比较欠缺,从而导致在城市建设中对于整体规划的环境保护认识较少,引起了较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导致环境恶化。

2城市规划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出现后,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中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2.1环保意识差

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领导层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严重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日益恶化,不仅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还影响到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未将环境成本考虑在内,致使城市陷入环境危机中。并且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不强,在城市中污染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

2.2水体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妥善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在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大约有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1]。在我国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河流的治理和规划措施是当前的主要规划和控制措施。

2.3大气污染严重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主要依靠工业,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城市的空气和水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产生的大量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与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城市居民在家庭生活中产生的能源消耗,使用的喷雾剂等产生的废气,也不同程度的对空气造成污染;在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中,土建工程的施工也产生了大量的尘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2.4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产生的污染,这些废弃物大多是由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废弃物造成的。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大多是露天堆积,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2]。如果这些固体废弃物不及时进行收集处理,会引起大气、水体、土壤等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最终对人类身体造成严重的威胁与影响。

2.5噪声污染普遍存在

噪声污染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已经成为城市主要污染。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日益严重,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噪音污染主要可以分为高强度污染和低强度污染两种。一般来说低强度污染是对人体身心健康不会造成影响,而高强度的噪声污染能够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比如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

3针对环境问题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开始运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城市建设。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按照“五个统筹”以及环境保护所采用的“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通过对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研究,我们认为,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应主要采用以下几方面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1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做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首先要做好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尤其是认真收集详细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它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水文、气象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检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分等。

同时编制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并且在编制城市规划时要注重区域化和整体化,把城市性质、环境、人口、城市规模及布局进行综合协调考虑[3]。

3.2坚持以人为本,使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要全面体现人民意愿,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比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把最终落脚点放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积极创建宜居的民居环境,注重发展特色的地方文化,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加强基础设施规划,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同时,要致力于生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城市建设中要节约保护水资源,提升环保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生态城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

3.3根据城市性质和发展阶段,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存在一定的压力,不同的产业结构相对应的环境压力也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比较大,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的潜在压力相对较小,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境保护的难易程度,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势在必行的。

3.4加强科学管理,及时治理环境污染

在目前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发展趋势,根据气体最大排放限度、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限制排放量和排放标准,制定相应的排放规划;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加强对污水的治理;扩大城市绿化面积,选择耐污性好的树木品种,有效达到植物净化;对于固体废弃物等城市垃圾,要尽可能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并且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

3.5提升居民素质

培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普及相关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使人们形成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人有责的认识,并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

4结束语

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环境质量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环境质量对一个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会影响该城市招商引资的能力,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以人为本,进行科学管理,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等.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J].科技资讯,2006.

[2]张佳丽.环境容载力分析方法与指标体系应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为例[D].2008,06.

[3]汪亮等.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4]李有,吴迪.对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的简要论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5]宋云龙.浅析城市环境及生态型园林城市的规划[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

[6]范先明.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

[7]孙亚铃.浅谈如何加强对城市环境及生态园林的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

[8]王剑男.浅谈如何加强对城市环境及生态园林的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

城市环境主要问题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

引言

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逐渐的增加,因此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问题和工程在逐年增加。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过程的综合部署。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对相关的环境保护的问题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使得人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做到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所以各种城市污染逐渐的在扩展,因此就有必要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赋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可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1.城市化进程中主要的环境问题

由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时候,要求过高、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的有:

1.1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低下

由于在城市化建设的时候,各种工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各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不断的增加。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硫化物、氮氧化物、臭氧以及各种碳氧化物不断的被排放到空气当中,这样就导致了空气质量在不断的下降,各种酸雨频繁出现,加之这些污染物对臭氧层的破坏,使得人们受到紫外线的威胁更加严重。目前全国的各大城市中悬浮颗粒的浓度严重超标,其平均浓度达到了310微克每立方米,硫化物的浓度达到了84微克每立方米。这样使得目前酸雨的平均pH值只有3点多[1]。空气中的垃圾物平均每年增加将近4亿吨。

1.2水污染严重超标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工业废水和各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在逐渐的增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废弃物在排放到水体中时没有得到应有的净化,这样就使得水体中的各种危害和有毒元素的含量超标。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1200多条河流和水体中,已经有860多条的河流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致使合格饮用水的总体比例还不到23%。目前的地下水中,受污染的总量超过50%,很多的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水不足。

1.3噪声污染严重

工业进程和城市化建设和施工的时候,其中的城市化施工和建设过程中,施工时候的噪声严重的超标,主要的超标项目包括切割金属材料、建筑打桩以及各种升降机的运作等。都。此外,由于城市化的加快,城市中的汽车保有量在逐渐的飙升,汽车的喇叭声、各种商场和娱乐场所发出的疯狂叫声在随时的防碍着人们的健康。因为严重的噪声污染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情,还会降低人们睡眠的质量、导致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其他的各种病症等。所以噪声污染问题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1.4光污染程度渐渐增加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增加,使得很多的人在深夜还需要进行工作,而城市化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灯火通明。这些无形中的灯光、影视媒体的播放、广告等的灯光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而这些都是人们在城市化建设和规划中必须要考虑的东西。

2.出现严重环境问题的原因

由于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致使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态度时常存在,因此就会出现很多地区,大自然无法通过自身的修复功能来调节环境破环,而出现环境破环和污染问题。加之地区因素的影响,很多的工业废水和废气物没有完全的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合格就直接的排放到大气和水体中,而事后,由于对环境破坏的立法程度以及惩罚的力度不够,而出现了很多的工业企业行为猖獗的情况。这样就使得环境问题更加的严重。

3.城市化规划中环境保护提升措施

提高环境保护的力度对于我国公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有关部门和个人需要综合的采取各种办法来提高对环境保护进行提升,主要的方法可以有:

3.1规划初期提高保护意识

在对城市进行建设的初期,要通过各种设计的图纸,综合的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化境问题,并且在相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们对其进行预防,做到预防为主,将环境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城市规划的时候必定会涉及很多的环境问题比如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导致噪声污染以及工业用水排放的问题,要通过提前的设定好相关的条例和治理标准,明确各自的责任才可以将环境问题降到最低[2]。

3.2建设中采用先进的环境保护方法

在具体的施工和建设的时候,要严格的控制各个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提高对其进行检验的力度,完善污水的处理程序,努力的实现工业废水的少废、无废生产,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和资源使用的效率。在建设过程中,对所出现的工业废弃物和垃圾物进行及时的处理,保证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通过合理的选择地址、科学的选择处理的方式来进行统筹的垃圾处理规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工业燃料以及工业的生产方式进行选择的时候,尽量的时候一些比较清洁的能源如:太阳能、空气能、热能以及地热等[3]。努力的对工业的布局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规范化的生产,限制污染物的违法排放和提高治理的力度。在建设绿化带时,尽量的选择一些对于空气的净化能力比较强、耐污性比较好以及成活率高的绿色植物,从而将植物净化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3.3建成后期的环境治理

在城市化建设完成之后,迅速的对出现的各种工作问题进行扫尾,及时的处理掉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工业原料、或者是建筑原料等。在对城区进行整改和优化的基础上合理的控制工业的总量以及居住人口的总量,降低居住的密度。并且对所居住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培养和提升。在总结的基础上了解目前出现的各种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光污染以及噪声污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和优化,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治理力度。为环境质量的提升做好基础性工作。而对于已经出现了问题的工业企业,通过加强对其惩罚的力度来防止问题的出现。

4.结语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对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还没有出现的问题都进行考虑。做到真正的防范于未然。通过各种合理的治理方法,在建设的前期、过程中以及建设之后人们的城市化生活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努力的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根特.城市研究小组.城市状态[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城市环境主要问题篇8

[关键词]环境问题解决策略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2-236-1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愈来愈多,随之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城市生态环境则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城市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城市综合实力以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城市既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文化发达的标志,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面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各国学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促使生态学研究不断深入与拓展。因此,加快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的研究,对于保证城市经济的稳定增长、改善城市区域生存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城市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空气污染加剧。

煤炭是我国的第一大使用能源,它广泛出现在我国生活生产之中,占到我国整个能源结构的绝大部分。但是,煤炭在燃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长此以往,使用煤炭给我国大气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使用电动机的家庭越来越多,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尾气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2)水环境问题严峻。

①水污染严重。城市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近几年来,城市居民污水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在城市污水排放中有一半为居民污水排放。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城市的工厂以国营和私营形式纷纷登场,很少或完全不顾环境问题的现象确实存在。水体的污染,尤其是地下水污染,水资源告急已成为全国城市发展中的严重问题。

②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的短缺在城市中尤为明显。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用水越来越集中,而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到位,用水量也十分巨大。客观来看,在我国所有的城市当中,有超过一半的城市是常年处于缺水之中的,而重点缺水的城市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固体废物排放量大,综合利用率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量的不断扩大,城市垃圾的量也在日益剧增。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垃圾(工业废渣)、生活垃圾、工业粉尘和农粪,特别是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到处堆放。这些垃圾直接影响了大气、水源,并且影响城市美观,同时造成人们生活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城市发展的加快,噪声污染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在我国,超过大半的人们,要受到噪音的影响,而其中尤为突出的则为工业噪音、建筑噪音及社会噪音。大量的统计数据显示,噪声污染会伤及对人的听力、记忆及内部器官,甚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强力的生理、病理变化,除此之外,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会受到噪音影响。

2解决办法

(1)加强环保监测力度。

在力争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环保监测力度。

①从监测本身的监测技术和监测规范上提高环保监测质量,全方位反应环境状况。

②从监测外在因素上力争采用先进的设备,培养出高能力专业的监测人员,为环境监测结果做促全面分析,并对未来环境走向做出预计,以便下一步监测方针的确定。

③完善相关监测局制度,确保监测工作得到有力的开展,同时达到加强环保监测力度的目的,最终降低城市环境隐患。

(2)加强政府部门环境保护干预。

为确保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角度,应加强城市地方环境立法与监督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及辐射环境保护等直接关系人体健康方面的立法,建立有效的环境收费制度,制定较为详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管理办法,并按照地区差异完善地方污染物排放及环境质量标准。还应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坚决严肃查处破坏城市环境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违法建设等环境犯罪活动,加大对已构成环境污染破坏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贯彻实施。

(3)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人口素质的低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所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提高人们的素质,有意识的保护环境。教育全体人民共同关心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动员全民广泛参加环境管理和建设。

(4)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仍存在很多漏洞,国家需要加快立法进程,让过度破坏环境外部性的不法分子受到惩罚,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的城市环境法规,制定强制性的环境管理规定和措施,实施依法管理和保护。可分别就个人和企业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同时需根据不同地区与经济环境做出有针对性的法规建。加大法规惩治力度,对于个别企业工厂可以实行严格环保要求,在必要时候追究严厉的法律责任。最终设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5)创新环保技术。

城市环境主要问题篇9

一、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问题

(一)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些基本要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都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环境建设工作,2013年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印发《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工作的意见》,对“美丽北京、环境先行”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到2015年全市环境建设卫生脏乱死角基本消除、环境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城市环境秩序明显好转、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的工作目标。

(二)首都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对城市环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虽然这些年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城市环境水平与首都城市定位仍不匹配,与市民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类环境问题普遍存在。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和经济发展不相关的很多棚户区、小片平房区、企业后勤社会化剥离出的居住区的环境无人顾及,这些地方私搭乱建严重,市政设施落后,逐步演变成城市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突出的环境薄弱区域;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失控无序的发展和建设,大量人口的聚集使得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已成为首都环境的突出问题;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开发甩项、工程留尾、架空线私搭、违章建设和违法广告仍在不断新生,给首都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二,城市建设规划实施不均衡。城市建设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为目标,但目前城市规划实施很不均衡,依靠市场的城市开发规划进展较快,而靠政府实施的环境建设规划进展缓慢。据统计北京城区二环以内,规划详规为公共绿地,目前仍为破旧房屋的地区有68片,在城六区建成区内,这样的区域有510片,这些区域多成为环境脏乱的根源。这些受各种条件限制无法靠市场开发建设解决的区域,无疑需要政府制定解决方案,以前的“城中村”、“边角地”项目有效地解决了部分这类问题,2009年由于国家清理地方政府融资贷款平台,北京市“城中村”、“边角地”的拆迁补助资金失去来源,项目基本停滞。2020年国家制定了实现小康的目标,届时北京二环内公共绿地规划尚未实现无疑是政府的责任。

第三,优先发展环境意识不足。城市发展建设追求短时经济效益,以开发商的兴趣导向发展,将城市中易开发的、有较高利润收入的地区优先开发,搁置周边难度大的边角地区,最终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遗留地区,后期政府不得不花大量资金对其进行整治,而先期开发地区也因周边环境不好或基础设施不配套而达不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2003年的南中轴项目是个成功的案例,北京市政府花了9亿元建成了两坛间的大块绿地,周边地价也随之逐年攀升,如果现在整治,肯定要超过100亿元,而周边地价也达不到现在的水平。

第四,城市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城市环境建设水平相应提高,但城市环境建设的投入明显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速这必然导致环境建设速度放缓或环境建设标准难以提升,使得城市发展与环境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北京环境建设市级重点项目的资金安排每年10亿元,而需求量约30亿元左右,即使这样仍然无力触及项目中涉及的拆迁问题,造成环境建设不彻底,容易造成环境问题反复。

第五,环境问题底数不清,规划欠缺,环境建设不系统。对于影响北京市的各类环境问题,尚未形成分类分级台账,各类环境建设规划欠缺,对项目的统筹安排和管理造成影响,难以估算资金需求。市级重点项目采取区县申报制,造成项目分布散乱,缺乏清晰明确的环境建设重点和主线,主导性不强,环境建设难以形成有规模,成系统的景观效果。

第六,部门分割,环境建设缺乏统筹。目前首都环境建设办组织开展的环境建设,多是各区县市政市容委能够承担的工作,大多集中在绿化、铺装、粉饰、规范牌匾、清运垃圾渣土等工作,对于破旧房屋、违建临建等严重影响环境的问题,受制于整治资金、工作手段、办法等条件制约,难以触及。从全市角度看,市政府各部门也在按照各自职责分头实施环境建设,这种缺乏统筹、无法形成合力的环境建设格局,造成项目间的相互牵制,交叉影响,且易导致环境的再破坏,与统筹开展全市环境建设的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第七,环境建设与后期管理结合不足。环境建设仍然存在就建设而建设的问题,而对如何建设便于后期管理,建设中如何引入社会参与以达到共治的管理模式思考不足。如区域环境建设工作,部分区县对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工作理解不到位,当成一个纯整治项目,导致项目实施时忽视环境管理和社会建设两个层面。

二、针对问题,理清思路,实现“五有”,使首都环境建设再上新水平

目前的首都环境建设需要攻坚克难,我认为做好环境建设工作要从“五有”入手,即有机制,有规划,有目标,有方法,有保障。

(一)通过完善机构,建立制度,做实职能,实现有机制

首都环境建设工作需要统筹,就要设立高位统筹机构,改变目前各部门各自为政,多头整治,多次扰民,既浪费资源,又效率不高,不能一次性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环境水平,使环境建设工作成为一种“差一米”、“差一点”的遗憾工程。北京市委、市政府成立首都环境建设办,就是要借鉴奥运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高位协调,全面统筹,科学系统的做好首都环境建设工作。因此在完善市级机构的同时,区、街乡镇都要设立机构,配备人员,使环境建设工作各层级都有人管,并逐步建立起常态的工作制度,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集合力量,专家参与,使北京的环境建设工作形成综合统筹的格局。

(二)通过排查问题,分类汇总,实现有规划

环境建设要从摸清环境问题入手,各区县要按照条专块统的管理原则,不受部门职能分割影响,从首都整体环境入手,克服本位主义,高站位全面排查环境问题,分类统计形成全市环境问题台账。目前已开始排查包括铁路沿线、轨道交通沿线、国道、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沿线、水系沿线以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城市脏乱死角等环境问题。在摸清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分类分级做好环境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时期环境建设工作思路,建立并完善环境建设项目库,统一项目管理,各项目在项目库中运转,成熟一批,根据规划和重点实施一批。在未来环境建设中做到“齐、实、清、明”,即各专项规划齐,各建设项目实,总规划投资额清楚,年度投资计划明确。

(三)通过规划实施,任务分解,实现有目标

要实现高位统筹,就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以总体规划确定分年度工作目标,安排重点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明确环境建设内容,根据工作内容和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好规划统筹实施方案,通过首都环境建设办的平台将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建立总体目标明确,部门目标清晰的工作体系,形成真正意义的科学统筹,解决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部门重点不统一、行动不一致和多头交叉难以协调的问题。

(四)通过加强服务,研究问题,攻坚克难,实现有方法

第一,加强服务意识。在工作方法上,首都环境建设办要从强化服务做起,包括对区县、对委办局和对中央单位的服务,在规划统领下深入了解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以首都环境建设办为平台,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放大各部门的工作效能,使各部门的工作取得仅靠本部门而无法达到的效果。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取得各部门的认知,形成各部门愿意依靠首都环境建设办开展环境建设工作,增加环境建设凝聚力,促进统筹。

第二,加强对复杂环境问题的研究,制定方案,个个击破。涉及多部门的复杂环境问题,例如城乡结合部地区,没有部门牵头研究解决,属地政府也持观望态度等政策,谁也不愿意往前多走一步,大家已习惯于只谈问题,不研究破解思路,只提难度,不谋划解决方法,一切等待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对于这类涉及土地、规划、人口、业态等多因素的环境问题,要研究如何发挥属地政府的作用,真正实现条入块,块统条。比如城乡结合部的整治,探索由区县政府统筹提出几个城乡结合部的打捆整治,这样才能给职能部门留出在产业、居住和公共设施建设重新规划布局的余地,这肯定比单一区域的整治既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又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对于复杂环境问题需要区县政府根据自身条件积极主动落实并包装项目,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内容,项目方案应具备实施或可报市政府决策的深度。按照集中智力、财力办大事出效果的原则,今后每年都应提出2-3项能出整体效果的重点环境建设工程,报北京市政府批准,集各部门力量出环境成果,通过重大重点项目实现首都环境的改观。

(五)通过加大投入,奖励激励,市场运作,社会宣传,实现有保障

第一,建立环境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环境建设是社会各类建设的基础,市民对环境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升,必须建立合理的环境建设投入和增长机制,确保北京市环境建设水平持续稳步提高。根据当前首都环境现状和形势,每年市级财政环境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应不低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的水平,并建立相应的增长机制。同时,各区县的环境建设投入也应与市级投入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和增长。

第二,制定环境建设“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奖励激励政策。通过环境建设项目的追踪问效,在市级环境建设资金的使用上,应体现奖励的原则,不搞区县间的项目资金平衡,鼓励区县政府先行先得,多投多得,精品多得,制定环境建设“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对于市级环境重点项目,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对于环境脏乱死角的治理,采用“以奖促治”的方式给予支持。“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中央财政在农村环境保护项目中已经推行,山西等省市也已实行,对调动实施主体积极性,提高环境建设质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起到显著成效。

城市环境主要问题篇10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也是目前城市建设当中比较新的建设领域。主要包括了城市的污水处理问题,对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进行无公害的处理,进行城市当中的园林绿化行动以及建设节能建筑,改善城市供暖供气的公共服务,等等。建设环境工程与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联系。为此,需要把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做好,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城市。

一、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难点问题

环境工程也是一个衡量城市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准。包括城市建设当中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行动、公园的建设和节能建筑的发展问题等等。目前,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城市的污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其中,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便、洗涤污水经由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办法是把它们送到城市的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最后的一个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废物,经由流过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污水的回收率差,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

(二)城市生活垃圾没有进行无公害的处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可是,我们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或者进行焚烧。这种处理办法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基本上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这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住宅稠密地挤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总体上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这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

二、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的应对措施

在进行城市工程建设当中,不仅要注意城市的有形环境建设,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做到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结合起来。既看到眼前的利益,也要关注未来环境的建设,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优美的城市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构建一个社会关怀体系,加强人类健康的监护。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一)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加强宣传和监督。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上的力量,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去。不仅要求相关的建设工作者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还要加大对环境工程建设的宣传,号召社会力量结合起来,进行必要的监督。让广大的市民对环境工程建设有所了解,提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意见,加快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步伐。

(二)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建设。城市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在发展当中不仅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还鼓励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包括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上,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上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上,都需要有比较规范的一套体制系统进行维持。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利于城市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加大政府对这些参与者的奖励和维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做好协调工作。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由于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广泛,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利益之争。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不仅要协调环境建设部门、土地资源部门和有关城建单位的利益,还要对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土地、立项、环评、贷款等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对有关部门的管理考核。在进行一项环境建设工程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环境的评估,对该项目进行引导和监督。在建设的开始就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的情况。

总而言之,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