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2:25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篇1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已成为企业在现代社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它会深深的吸引着广大消费者。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品牌不仅仅是资产,更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所以,良好的企业品牌塑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功的企业都希望通过品牌延伸来挖掘品牌的潜在优势。

【关键词】企业;品牌;塑造;发展;重要性

“品牌”一词具有两种含义:一、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便于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二、品牌是企业的商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由“品”和“牌”组成,其中“牌”,代表着知名度、“品”代表着美誉度和忠诚度。企业品牌是指以企业名称为品牌名称的品牌。企业品牌传达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念及对消费者的态度等,能有效突破地域之间的壁垒,进行跨地区的经营活动。企业品牌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品牌可以成就一个企业,一个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企业品牌。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做得更加优秀,取得更大的业绩,就应该加大对企业品牌的重视力度,用心打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品牌。

一、良好的品牌对企业的影响

1、良好的企业品牌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能使企业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热爱自己的企业,热爱自己的岗位,愿意留在企业里,努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使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工作。

2、良好的企业品牌可以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与辐射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与知名度。良好的企业品牌会使外界人对本企业产生羡慕感、向往感。这样有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吸引雄厚的资金。企业品牌的吸引力是一种向心力,辐射力则是一种扩散力。

3、良好的企业品牌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强化竞争力的一种文化力。这种文化力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一个好的企业品牌将大大有利于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提高。这种提高不是来自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是靠“品牌”这种无形的文化力。

4、良好的企业品牌是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积极因素。企业品牌不是停留在美化企业形象的层面,而成为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进而促进企业将自己像商品一样包装后拿到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推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全方位社会渗透,逐步清除企业的体制障碍,催化中国企业品牌的定位与形成。

二、怎样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品牌是高质量、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品牌发展之路。品牌建设已成为一个企业实力和地位的象征,代表着一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市场形象。因此,企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思路与对策,着力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努力创建行业领先、用户满意、群众公认的品牌形象,以品牌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要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品牌意识的树立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前提。品牌是企业的无形的宝贵财富,知名品牌更是无价之宝。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从上到下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其次必须创建自己的品牌。要从市场竞争战略的高度认识品牌,其中包括对品牌的涵义、品牌战略、品牌效应等方面的认识,这是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

2、企业文化素质的建设是创建企业品牌的动力。现在市场上的品牌产品,既是物质成果更是精神成果,也体现了企业的文化素质。只有具有高水平的企业文化,才能生产出精品、名品,创造出体现全部品牌价值的产品。因此,创建品牌、名牌,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文化素质。

3、优秀人才是创建企业品牌的决定因素。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优秀人才更是创建品牌的决定因素。因此,创建品牌、名牌,首先要从提高人才素质做起。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激励优秀人才,合理使用优秀人才;二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快实施人才兴企战略,有计划地抓好人才培训,培养和造就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建设国内一流的员工队伍;三是要练好“内功”,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依靠企业上下的精诚团结、踏踏实实创出企业品牌。

4、科学管理是创建企业品牌的基础。科学管理在创建品牌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一要加强对品牌自身的科学管理,准确地为品牌进行市场定位,永远地保证品牌的质量,精心地为品牌包装,巧妙地为品牌设计广告,深刻的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二要加强对企业的科学管理,抓好人才、管理、科技、产品、营销、公共关系等战略的落实,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

5、产品质量是创建企业品牌的保证。品牌是高质量的标志,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开拓市场效益的核心是产品的质量。因此,创建企业品牌,必须把质量工作当作企业的“生命工程”,高度重视产品的市场质量,千方百计地保证产品质量。

6、创新是保护和发展企业品牌的长远之计。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原来越重要,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更好的进步。要在创建品牌的同时,不断创新、改进和完善,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增加它的“含金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针对市场全面开放的新趋势、新格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与“市”俱进,做到以变求生存,在变中求发展,创造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企业品牌系列。

结语

企业品牌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品牌的建设已成为一个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个拥有良好品牌的企业会赢得更多的人的信任和支持。企业只有高度重视了企业品牌建设并且为之不断努力,才会创造出良好的企业品牌,从而真正做到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著,何志毅、赵占波译,市场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品牌建设;品牌核心价值;品牌战略;品牌资产

一、品牌建设重要性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虚拟价值的载体,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企业无形资产,知名品牌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是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体现,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甚至是超额利润。国内外竞争实践表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步由产品竞争、质量竞争演变为品牌的竞争,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建品牌、发展品牌日渐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建设是军工单位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助推剂,是中国军工单位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军工单位的特殊性,品牌建设在军工单位中并未得以足够重视。面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军工单位积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加之,越来越多的军工单位在寻求自身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愿望愈加强烈,品牌建设能促使军工单位树立良好形象,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强势品牌则更有助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利用和整合国际资源、获取更大利润分配权,对产业链的延伸和企业未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军工单位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支柱,在追逐“大国名片”、“强国支柱”的征程中,具有巨大影响力、渗透力和竞争力的大品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延伸到国家,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竞争力。

二、品牌建设的关键点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一个卓越的品牌价值形成必经长时间和各方面精心培育,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的渐进过程。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包含着文化、管理、技术、市场等各方面要素。通过研究发现,卓有成效的品牌建设均离不开“三个核心”,即品牌的核心—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建设的核心--品牌战略、品牌战略的核心--品牌资产。1.品牌的核心——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内核,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记住并识别品牌的利益、文化和个性,是驱动消费者信任、认同乃至忠诚于某个品牌的主要力量。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存在的目的与意义,表达能向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核心需求。核心价值的提炼是品牌设计的基础,也是品牌形象的核心,更是企业品牌与社会公众联系的纽带。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终极追求,是一个品牌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展开,大量竞争实践表明,国内外长盛不衰的强势品牌无一例外都有一样东西在引领者品牌发展航向,那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2.品牌建设的核心——品牌战略。品牌战略就是品牌机构通过外部竞争环境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的分析,根据自身条件,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所进行的关于品牌塑造和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实施。品牌战略以企业战略为指引,以品牌资产为核心,围绕企业创建、维护和发展品牌,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达到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强势品牌的目标。品牌战略是品牌建设的核心指引,为品牌建设提供战略支撑。伴随着品牌的财富价值日渐凸显,品牌建设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及学者们的关注热点,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将品牌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制定品牌战略,使品牌建设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尤其重要的一部分。3.品牌战略的核心——品牌资产。品牌资产是20世纪80年代在营销领域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品牌资产(brandequity)也称品牌权益,是指只有品牌才能产生的市场效益,可以用有品牌与无品牌情况下的市场效益之差来表示。品牌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是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忠诚度及其他资产等要素的集合体。品牌资产是整个品牌战略架构的核心,品牌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创建和提升能吸引顾客和超越竞争对手的品牌资产。品牌资产是一种非折旧性资产,越用越值钱、时间越长越值钱边际效应递增,而且品牌资产实实在在地具有可量度的价值,能够作为企业的一种关键的战略性资产产生明确的财务业绩,提升品牌价值和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1.深化品牌研究,明确品牌建设关键点。研究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品牌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企业发展目标、内外部环境变化都会影响到品牌建设的方向与重点,加之市场经济日新月异,品牌理论迅速发展,品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聚焦集团品牌战略,对相关政策进行学习领悟,保证与单位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深化对相关品牌理论的学习吸收,认真梳理自身的品牌诉求,明确品牌建设关键点,为品牌建设积累理论准备。2.承接集团发展战略,培育品牌核心价值。在“军民融合”的背景下,品牌塑造过程中既要兼顾行业内外、也要兼顾军民两业。一方面要塑造“行业内权威性、行业外知名性”,既要承接集团品牌战略,为打造集团品牌贡献力量,也要积极塑造自身核心价值,培育宽广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品牌核心价值需要涵盖囊括军民两业的核心诉求,引领品牌发展方向,形成军民良性互动、共同激励的发展格局,切实塑造核心价值观。3.积累品牌资产,打造良好品牌形象。品牌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在积累品牌资产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能力对于积累品牌资产的重要性。作为军工单位,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品牌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首先是对产品质量的认可,通过在产品、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逐步形成品牌的信任度、忠诚度。在形成先进技术、过硬质量基础上,要适时借助多重传播手段和多渠道传播方式,通过对不同传播工具的整合,增强品牌宣传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品牌形象,培育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结语

卓越品牌的形成,绝非朝夕之功,必经长时间和各方面精心培育,是一个动态渐进过程。卓越品牌可以靠着自己“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品牌影响力,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利润。军工单位在品牌建设中,既要保有利润竞争力,更要强化军工单位对社会的责任,通过“内练能力,外塑形象”来努力形成“以品牌促发展,以发展塑品牌”的良性品牌建设,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作者:汪芸白桦齐海帆单位: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品牌建设;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012-02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时代,品牌建设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高校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本。那么,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内涵与要素是什么?本文通过探讨传播与独立学院品牌建设之间相互作用,提出传播力是高校品牌建设的基本途径,并探索出独立学院品牌传播策略,从而有效提升独立学院品牌影响力。

一、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内涵和要素

1.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内涵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优秀的办学品牌是学校经年积累的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它代表着学校引人瞩目的办学品格和办学特色,是事关学校发展的一种强大竞争力。独立学院品牌建设是指独立学院决策人根据学院内部及外部的环境,实事求是地制订品牌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用的手段,并为延续品牌的优势所进行的总体谋划过程。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策略应该体现在被社会公认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中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成果上,即通过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特色专业和教育服务的全面建设和打造,实现独立学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构成要素

独立学院品牌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培养品牌学生。品牌学生就是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生。学生整体素质是独立学院品牌建设效果的最直接体现。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2)构建品牌专业。专业建设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也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中之重。独立学院要做到契合社会和市场需求,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并做到一切从教学出发,强化措施,制订制度,培育和创新品牌专业。

(3)构建品牌师资。学校品牌形象可以从教师的学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上得到体现,因此,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师资队伍。

(4)提供品牌教育服务。优质的教育服务是形成独立学院品牌优势的关键。作为独立学院,必须根据市场需要,从实际出发,打造特色服务。

(5)构建品牌文化。任何一个品牌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有独特的文化元素支撑。因此,作为独立学院,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力推广自己的品牌文化。

二、独立学院品牌建设和传播策略定位

独立学院品牌建设和传播策略是结合品牌建设的基本内涵强化品牌建设特色,做到常规性和优异性相结合,做到独特和有别于他人,形成竞争优势。

首先,品牌建设表现在独立学院品牌特色建设上。教育优秀与否不在于学校层次和类型。独立学院要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要正确定位独立学院教育的方向性问题,准确确立个性差异,突出显著特色,把自我优势建设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因此,品牌建设的特色建设主要体现是独立学院应在自身发展的全面审视上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制订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机制,大力完善一切硬件和软件措施,完善校园环境、开展人性化教育服务等,通过以上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特色化,最大限度发挥竞争优势。

其次,品牌建设表现在契合社会需求上。独立学院院校进行品牌建设要做到一切从社会需求出发,强调品牌发展战略与市场竞争环境相匹配。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品牌建设过程具有明显的依赖性,需要依赖社会发展需求,这也决定了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特色建议的独特性上,决定了独立学院品牌建设必须加强社会需求的契合度,通过独立学院品牌建设构成要素加强努力,并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和称赞,这样才能把品牌建设优势地位确立好,达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并最大化争取社会满意度。

最后,品牌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构成要素。品牌建设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独立学院专业、学生、师资、教育服务和文化五个构成要素,因此,要进行品牌建设就需要从五个主要构成要素出发逐个加强和整合,以达到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目标。独立学院要充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先进的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工作归属感。独立学院要取得发展必须不断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要以核心人才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与此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必须从独立学院特色专业构建和特色教育服务着手深入努力。总的来说,独立学院必须要针对品牌建设的构成因素,加强整合,以发挥最大效用,才能最终在市场中立足,赢取一席之地。

三、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大众传播策略

1.品牌建设的优异性传播策略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篇4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确保企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品牌建设是必经之路和重要战略。房地产企业应在充分认识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放眼未来,通过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本文就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名片;品牌建设

引言:品牌建设的实际呈现效果相当于房地产企业的对外形象,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品牌建设关系到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决定了与目标客户之间的粘性。为了有效提高公信力必须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突出优势、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品牌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企业的公众知名度

群居才能乐业,住房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更是给予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与安全感的关键指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相对良好态势,现阶段,大型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广泛分布、规模持续扩大,为了确保不同规模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保证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在保证房屋建设水平和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以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呈现在公众的事业中。在移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了解和搜索指定信息的方式更便捷,无论是哪一行业或领域的企业,健全的品牌建设体系不仅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向公众展示自身优秀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平台,如果公众缺乏对企业品牌文化的了解,就无法发挥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水平。房地产建设成本投入大,只有要做好品牌建设,加强对品牌长期发展的整体规划、设计、公关、宣传和综合管理,才能使房地产企业的品牌文化成为竞争的软实力和无形资产[1]。

(二)增加目标客户与企业的粘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理财投资的认识不断加深,房产购置意识持续提高,房地产作为期货的一种,短时间受波动影响因素较小且受不同地区政策、规划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许多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众,在通过购置房地产满足了自身的住房需求后,还存在投资的意愿,至此房地产就不再是以往的“一次性”交易商品,而是能够吸引客户多次投资购买的商品,想要留住客户,就必须通过让客户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和品牌理念,全面认识房地产企业的优质产品和人性化服务。退一步讲,即使最终未实现让客户重复购买产品服务的目标,也可以增加与现有客户之间的粘性,发掘潜在客户发展为目标客户,充分把握品牌发展的每一个机遇,积极展现企业自身的服务态度与价值观念,以合理的方式使客户受到感染,使房地产企业从抽象冰冷的品牌成为具体、有温度、有态度的品牌,以此推动房地产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品牌建设的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因素

1.品牌建设意识淡薄

现阶段,我国房价整体处于持续上涨的阶段,特别是一线和超一线城市房价一直保持着飙升阶段,甚至有价无市。在商品房总体交易成交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许多房地产企业存在盲目追求眼前经济回报的问题,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行情下,常常会出现前期激进后继疲软的状况。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品牌建设的对自身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昧地照搬大型房地产企业,缺少综合调查、分析和整合发展要素的意识,品牌建设理念相对落后,单方面从提升产品质量入手的方式,无法在公众视野中崭露头角,导致了后续销售业务上的质效水平不高,造成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维持企业的良好运营。

2.建设重心理解偏差

在市场经济制度的调节下,价值规律在房地产行业的体现越来越突出,许多房地产企业未能适应市场主体的转变,在长期发展建设和眼前短期盈利之间难以取舍,甚至在市场的波动中自乱阵脚,不能坚持品牌塑造的长期性和连贯性原则,还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常出现重心理解偏差。品牌建设是一项涉及不同专业的综合性建设内容,商标、口号、推广只不过是一小部分外表的集合,品牌建设的目的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而不是“至尊楼盘”和“黄金地段”,这些非主要因素不能作为品牌建设的重心,在偏差的理解中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必然会经过反复的修改、调整与变化,在如此操作后,公众会对企业的认知与定位更加模糊,甚至许多商业宣传投资与公关活动策划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2]。

(二)解决措施

随着品牌管理理论发展,当前国内外针对房地产品牌管理的分析研究成果较多,就近几年来看,房地产品牌建设的相关分析研究中,杨蕾(2016)对房地产企业的品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探究,分析了品牌传播及管理改革策略。韩冰(2018)结合我国大、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建设及品牌价值评估进行了分析研究。商亮勇(2019)以浙江省的商业地产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房地产品牌建设成功的案例,为区域房地产品牌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文献综述和实践调查为研究方式,通过知网、百度文库、校内外图书馆的等信息库,收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先进理念,并根据研究需要对部分客户和房地产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二者对房地产企业品牌的看法以及对品牌管理的建议,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提高建设意识

主观行动意识是客观实践的先决条件和思想基础,决定了整体建设工作的方向与质量。基于此,企业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全面且深入地认识到品牌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特别是企业的领导管理层要注意发挥带头作用,做好企业品牌建设工作的相关宣传,确保为各部门提供科学的建设指导。同时,进一步整合品牌建设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借助岗位责任制度,提高各个部门自身的积极性,加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从内部的企业文化构建入手,由内而外地、自发地形成默契的衔接后,再进行与外部资源的整合,通过多种方式将品牌建设为纽带和桥梁,更好地连接各个流程,在资本运作和项目拓展的过程中,与相关企业机构达成合作共识,保证品牌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水平。

2.把握建设重心

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其中牵涉到各个复杂系统都需要大量的现金流支撑,只有做好品牌建设战略才能保证长远的投资回报。为了进一步把握企业品牌建设重心,房地产企业在实施品牌建设战略的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定位打造、宣传推广、保护管理等多个阶段,应始终明确品牌建设目标,以进入消费者房产购置选择视野为基础,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品牌的正面形象,强化认知,加深认识,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出发,优化资源,保证配置的合理性,层层递进,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经营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充分考虑到房产质量的特殊性要求,从保证消费者利益角度出发,维护企业信誉和社会公信力,在房地产工程建设阶段要严格控制施工建设质量水平,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满足国家相关建设标准,用高质量的产品说话,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后续的销售服务过程中,也要不断创新服务意识,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主体的人本化工作理念,提升业务服务的质效水平,以业主满意度为目标,形成房地产品牌的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另一方面,要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客户在精神层面的多元化需求,充分发挥作为实体经济的独特优势,发挥房地产住宅作为“家”的人文价值属性。从安全层面入手,提高产品的舒适度,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给予客户更多选择,不断完善社区环境和基础设施,从多方面提高品牌建设的精细化水平,保证建设质量,促进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建设路径分析

(一)品牌定位

正如上文所述,品牌形象是作为实体产业代表的房地产企业的重要隐形资产,品牌的建设过程也是价值提高,质量升级的过程。应通过品牌建设和形象打造的方式,将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文化价值理念传播到消费者的视野中,不断提升企业的公关宣传效果,帮助提升资产价值。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先从品牌的定位入手,充分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自身优势特点,从各个角度出发,对企业品牌定位。相应地,还要以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居住需求与生活习惯入手,以消费者为主体,设身处地地考虑消费者的真实体验。以心理认知理论为指导,强化目标客户印象,使其更好地理解房地产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在定位的过程中,还要突出品牌定位的时代特点,坚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从营销者单方面视角下的定位过程,对品牌的文化背景和目标决策进行全面细致的构思策划,从内部打破传统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局限和束缚,确保品牌建设的有效性,更好地体现企业的风格特点[3]。

一方面,要以各方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平衡好消费者与房地产企业的关系,对消费者群体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走进客户的内心世界,了解其不同层面的需求,保证品牌建设成果与不同地域消费者的思想高度契合,以高质量的商品住宅满足消费者的感性理性需求,提高品牌建设的层次水平。另一方面,要树立知己知彼的品牌战略意识,在品牌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定位工作,加强对竞争对手企业的品牌建设分析,保持和而不同的理念,避免趋同化,提高自身的标志性和差异性。以我国发展规模较大的BGY房地产公司的品牌建设为例,该公司通过明确品牌定位,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管理效率,提出了打造“高品质”品牌价值形象,加强了产品群体定位,结合目标客群,引入专业形象策划公司,优化了本公司的整体形象,通过全面提高品牌意识,实现了品牌战略目标。

(二)品牌传播

在品牌建设中品牌传播是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沟通,提升目标客户粘性与社会影响的过程,对实现品牌建设预期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其中品牌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是保证决定品牌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4]。

房地产企业完成品牌定位后,需要及时开展品牌传播工作,好的传播内容不仅要包含企业的标志、符号和特质,还要确保自身文化价值和服务发展理念被公众所认可,品牌的传播内容中应展现品牌的每一面,例如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形象、产品设计、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名称等。在这些关键要素中,企业品牌的传播内容要重点把握企业文化形象,保证公众对企业的第一印象良好,通过企业文化形象传播品牌宣传的重点。相应地,还要灵活地渗透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应以自身的实际发展目标确定经营管理理念,实事求是地表达真实的服务与保障,以此拓展和吸引潜在客户,使其成为目标客户。

在做好品牌传播的内容后,还要采取多种传播方式。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媒体技术在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因素的同时,也是企业传品牌传播的重要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宣传方法具有更高效率水平和更优的质量效果。就房地产的品牌传播媒体形式来看,现阶段可以选择媒体形式主要有大众媒体、互动媒体以及寄件媒体,这三种形式还可以衍生出不同的传播方法,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5]。

首先,作为较官方的大众媒体,主要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形式进行传播。当前,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会选择大众媒体的形式进行品牌传播。大众媒体作为国家的企业,所发表和传播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受众面广,企业在选择此类品牌传播方式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可信度和公信力。然而作为权威媒体的收费较高,虽然传播的辐射范围广,但是目标性、针对性和指向性不强,不能精准地实现对潜在客户的定向品牌传播,因此无法保证短期内快速得到宣传效果。

其次,是互动媒体。互动媒体是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与媒体融合的现代化传媒形式,具备了海量客户信息收集整理和大数据分析的功能,可以记录不同客户群体的喜好并通过数据分析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建议,因此,在投放广告信息时的精确性和针对性更强。不仅如此,随着网络社交平台与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发展和成熟,互动媒体还具有社交性、互动性、即时性等优势,对于现阶段的许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来说选择互动媒体形式的更经济,当然,企业也可以创建媒体频道,例如双微平台、短视频和长视频平台等,都可以获得可观的传播效果,但对媒体内容的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会更高,且要经历较长实践的用户社区形成阶段并需要长期运维[6]。以JZY房地产公司的品牌传播推广模式为例,改变了以往无处不在的广告投放,采取了成本更低的互动媒体渠道,通过对潜在消费者的分析,充分借助新型媒体的优势,在双微平台和自媒体视频平台创建了自己的频道,并举办了丰富的线上和线下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

最后,是寄件媒体。这种媒体方式可以通过线下和线上邮箱以直接邮寄的方式进行传播,具有定向直接性更强的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然而现阶段由于诈骗、骚扰信息的影响,许多消费者都比较抵触这种品牌传播方式,如果选择了这类传播形式,要注意把握好寄件的频率和形式。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不同规模和服务类型的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取决于地段、区位和价格等因素,而是取决于消费者对企业品牌认知。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消费者对居住环境的文化、精神、价值等隐形条件越来越关注,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顺应消费市场,转变观念,升级产品和服务质量,做好品牌的长期建设工作。本文通过文献和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房地产品牌建设的意义,发现了当前房地产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措施,结合企业品牌建设的实际案例分析了建设路径,房地产应从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入手,全面深入分析目标客户和潜在用户,以科学可行的品牌建设战略规划,加强品牌管理,促进企业品牌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毅.我国房地产代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8+10.

[2]蔡景洋.创新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式与实现平衡目标分析[J].上海房地,2020(07):38-40.

[3]陈焕林.基于竞争优势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20(16):79-80+82.

[4]王海涛.锻造企业文化和品牌核心竞争力[J].当代电力文化,2019(11):76-77.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篇5

题,其品牌建设的成功关键在于Stp、产品质量、品牌设计、品牌规划、广告宣传和服务。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品牌建设

成功企业大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品牌战略。作为我国企业主体的中小企业,其发展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受到品牌的约束。企业只要存在,就必须做品牌,塑造品牌是中小企业做

强、做大的必然之路,是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部分。那么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品牌建设呢?

一、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之前的思考

1、能否持之以恒

一个强势品牌的塑造非一朝一夕之功,其难度大于引进一台先进设备。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讲究厚积薄发,具有甘做冷板凳的耐性,要求企业在纷繁

的竞争变化中保持冷静的头脑,持之以恒致力于品牌建设。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品牌常识,只看到短期的市场需求,对长期的市场状况缺乏考虑,在品牌创建过程中随意改变品牌定位、个性、形象等要素,对品牌形象造成了模糊,这正

是困扰品牌成功的桎梏所在。所以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之初就应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尽管市场在变,环境在变,但品牌形象、定位不能变。要持续、连贯地进行品牌创新和传播

,只有经过一定时间后,品牌才会被接受,并日益凸现出品牌的价值。否则,再好的品牌终究只能被无情的时间淘汰,被消费者所淡忘。

2、是否具有创建品牌所需的能力和资源

企业的产品是品牌的支撑实体,品牌定位要对应于企业产品的特征,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而企业的技术能力体现在设备投入、研发人才、专利或发明等方面的多寡

除了技术能力,人才和资金也是创建品牌的关键资源。首先,品牌建设是长期的过程,需要专业人才对品牌进行规划、执行与监督。中小企业一来规模小,二来发展前景不明

朗、市场地位弱,难以吸引到所需的优秀人才,对品牌建设的连续性将产生消极影响。其次,品牌建设需要资金长期支持,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和融资渠道缺乏,在长期的品牌建

设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如果企业一没资金,二没融资渠道,最好的选择只能是先解决生存问题,再去考虑品牌建设。

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

1、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

任一行业内,市场地位第一并不意味着大小通吃。大企业基于效率与规模的考虑,很少对市场采用完全覆盖的策略,通常会限制其品牌线的宽度,这正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生机

所在。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技术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和大企业进行正面的直接竞争和抗衡,否则就是“鸡蛋碰石头”。因此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首先要以充分的市

场调研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为塑造品牌特色与个性寻找空间。其次要依据自身特点选择目标市场,重点在于挑选大企业忽略或没有精耕细作,但具有一定前途和利润的市场缝

隙作为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上,以自身优势为基础培育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以专业化的形象立足市场,争取在特定市场逐步发展成强势品牌。最后通过合理的市场定位,整体规

划企业品牌形象。

2、产品质量

影响消费者品牌满意度及其购买决策的最根本因素,是产品的品质与特性。品牌是无形的,但不是空中楼阁,必须以具体的产品做为基础,品牌建设必须注重产品。客户购买

的实质是产品,产品质量是客户最直接的诉求,中小企业要注重产品品质、技术开发和创新。

品牌规划、市场传播等工作再好,如果缺乏高质量的产品支撑,在信息爆炸的

今天,无异于自掘坟墓。中小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守质量至上,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命线。世界500强、300优等著名品牌都不敢对产品质量有任何的疏忽懈怠,何况处于

竞争弱势的中小企业!

3、品牌设计

首先,要有好的名字,先声夺人,便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强化记忆;然后要设计好品牌标识,充分展现品牌的内涵、特点,对企业形象恰当展示,同时给人美好联想;接着

要注册商标及相应防御性商标,给品牌建立保护伞,寻求法律的合法保护;最后是准确的品牌定位,将产品背后的故事、蕴含情感、文化价值、功能利益等要素传达出来,形成差

异化,避免产品同质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4、品牌规划

从战略的高度去思考企业的品牌建设。对品牌进行整体规划,将品牌管理、传播、维护和更新等纳入规范化管理体系,最终使得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保持延续性和整体性。

注意区分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两者应更重视产品品牌。现在很多企业,往往将品牌等同于企业品牌,高度重视推广设计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塑造名牌企业等等,没

有真正认识到消费者首先选择的是企业的产品,其次才到企业本身。中小企业的品牌不成熟,辐射力量很小,如果缺乏产品品牌,就更难言企业品牌了。

5、广告宣传

中小企业受到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局限,不可能投人大量资源,开展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因此,广告形式以企业行为结合新闻效应为主,即企业通过具体行为和相关新闻报

道向消费者传达产品性能信息。宣传方式要尽量利用各种新闻扩大企业知名度。

6、服务

品牌是企业与客户相连接的桥梁,中小企业必须重视服务,通过服务与客户进行情感交流,改善关系,将客户满意转变为客户忠诚。客户的忠诚是企业价值的最重要来源,不

但能留住老客户降低成本,还能形成比广告宣传更具吸引力的口碑,增加新客户。

拥有客户才意昧着拥有品牌,满足客户需求和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是衡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诚信、尊重应是企业对待客户的原则。站在客户的角度,和

客户建立起友谊关系,才能获得客户对品牌的尊重,进而赢得客户的信任。

结语

品牌建设是固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但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因为所有的大企业都是由小做起。中小企业一旦发现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与创建品牌所需的条件吻

合,就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建设自有品牌。只要不骄不躁,持之以恒地进行品牌建设,中小企业一定会逐步从小做大,从优秀到卓越,成为百年老店。(作者单位:1.桂林电子

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亚萍.论中小企业品牌营销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2期

[2]李翠.中小企业品牌营销难点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品牌;品牌意识;品牌建设

目前,品牌的研究从品牌概念、品牌意识、品牌资产、品牌个性、品牌管理、品牌消费、品牌关系等多个纬度展开讨论,各研究主体从不同视角诠释品牌的内涵及其所承载与链接的各种社会关系,其中关于品牌内涵的研究对于品牌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在借鉴以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品牌概念的内涵;分析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品牌概念的内涵

(一)早期品牌概念的界定

品牌概念作为品牌意识研究和品牌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们形成品牌意识的基础。关于品牌的定义及其效能,从中世纪西班牙牲畜身上的烙印开始,到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制胜的竞争武器,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无论是实战派的企业家、还是学院派的理论工作者,由于对品牌的观察角度不同,对品牌的理解则见仁见智。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品质、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应用,其实质是借以识别服务于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我国学者吴健安认为“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和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1]从上述关于品牌概念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关于品牌的最初理解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1)品牌是产品或服务内在品质的体现;(2)品牌是产品的名称、标记、设计等的集合;(3)品牌具有某种象征性;(4)品牌使企业间的竞争品加以区别开来。这种对品牌概念简单的理解,使得品牌的塑造具有很大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品牌塑造过程中的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导向,较少考虑品牌所承载、所反应、所连接的各种社会关系。如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与企业的关系,品牌与政府的关系等等。

(二)品牌概念的延伸

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营销理念的兴起,社会对品牌概念的认知有了新进展。科特勒从顾客的视角思考品牌,他认为品牌包括一系列复合特质,是产品功能、文化、服务承诺以及情感的象征性价值等构成的复合组织。品牌从本质上说,是生产者向消费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的承诺。一个品牌能够表达出六层含义: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一个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应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

(三)当代品牌概念的理解

发展到品牌关系阶段,品牌的定义更加宽泛了,我国学者王新新(2000)认为,品牌是一种关系性契约。品牌不仅包含物品之间的交换关系,而且还包括其他社会关系,如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情感关系,企业之所以要建立品牌,是为了维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着眼于顾客在未来的合作,企业也不能固守对顾客的承诺,而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灵活地为顾客服务,以此赢得顾客忠诚。

在关系营销时代,品牌关系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青年学者周志民(2004)提出广义品牌关系理论框架,他称之为广义品牌关系的五维结构模型。认为“广义品牌关系五维结构为品牌关系塑造提供了方向性和操作性的指导,即建立品牌关系应当分成承诺/相关度、归属/关注度、熟悉/了解度、信任/尊重度、联想/再认度等五个部分。”[2]可见,人们对品牌的理解已经大大超出了传统的品牌概念,当代意义的品牌概念延伸和承载了更多的品牌信息,使品牌概念内涵更加丰富。当代意义的品牌内涵至少有三个层面:(1)品牌是产品性能属性、功效利益和个体情感体验的集合;(2)品牌是品牌关系主体所蕴含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体主观联想的融合;(3)品牌所延伸的各种社会关系是品牌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二、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满风险与机遇的现代商业社会,企业产品竞争主要表现为品牌的竞争,一个企业拥有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就会赢得顾客忠诚,从而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然而,我们认为由于品牌内涵的丰富性,使得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企业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是全社会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简言之,现代社会,品牌竞争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面都应该树立品牌意识、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如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要树立品牌意识,丰富自己的品牌内涵,塑造良好的个人品牌形象,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并为自己赢得发展和提高的空间;一所大学、一家医院、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也要有全方位的服务于民、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品牌意识,从而塑造“品牌”大学、品牌医院、品牌政府的形象,甚至是一座城市的管理也要有品牌意识,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与知名度,从而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可见,品牌建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决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品牌建设。目前,我国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缺乏系统化的、全局性的品牌意识

多年来,我们关注企业品牌建设有余,而重视其他社会主体组织(如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品牌意识不足。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与竞争,企业品牌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品牌观念深入人心,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国家品牌扶持的政策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知名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海尔、联想等一批自主品牌启动了走向世界的品牌工程。然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或其它事业型、服务型、公益型社会组织品牌意识缺位。在这些组织或机构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尚未形成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更谈不上品牌意识了。例如在一些垄断性的行业组织、国家行政、事业部门、社会公益性组织中,尽管在形式上提倡执政为民、服务顾客、服务社会,但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组织制度、内部运行模式、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都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未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品牌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自主品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历史发展阶段。十五期间,在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实施名牌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资本、技术、人才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初步形成了一批知名自主品牌和优势企业,出现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群体,一些自主品牌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我国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产品,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附加值仍然偏低,有无品牌差距不大。因此,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我国仍处于品牌弱国的不利地位。据统计:(1)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披露,我国有近200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还不到10%,90%以上是替外国品牌做“贴牌“生产。(2)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有58个,德国有9个,法国7个,日本6个,韩国2个,中国零个。(3)在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拥有245席,占49%,法国46席,占9.2%,日本44席,占8.8%,我国只有6席,占1.2%。我国不但缺乏国际知名品牌,而且品牌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少,生命周期短,附加值小,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如我国每年新增几十万个品牌,但品牌生命周期平均不足2年。

(三)品牌塑造中过多的概念性炒作与形式主义

我国政府尽管非常重视品牌建设与管理,但尚缺乏科学、系统的品牌战略意识与规划措施,还没有完全走出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与管理模式。如2006年6月由商务部组织倡导的“品牌万里行”活动,在形式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实际作用和效果并不理想。就目前而言,政府还没有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自主品牌培育、评价和保护的联动机制和运作体制,各部委、各行业、各地政府所进行的品牌评价,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呈现出协调、公平有序的良好局面。企业的品牌塑造往往过度依赖概念营销、事件营销等营销手段。很多企业既无心也无力开展扎实有效的品牌经营活动,把品牌建设简化为品牌营销策划活动,只关注品牌策划活动带给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致使许多品牌如昙花般快速凋零,成为市场上的昔日黄花。

三、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品牌意识与品牌建设具有关联性、社会性和时代的象征性。这种关联性,表现在品牌意识铸造品牌质量,引导品牌塑造,创造品牌价值;这种社会性,表现为品牌意识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建设品牌、塑造品牌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品牌意识,拓宽品牌建设的领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品牌建设所应关注的问题。由于品牌建设涉及的领域与层面很宽泛。本文仅从政府、企业角度就品牌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努力塑造服务型政府的品牌形象

政府要积极倡导品牌意识并身体力行的进行自身品牌建设。要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服务型政府是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为支撑,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的政府。它突出以民为本,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管理体系。创建服务型政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管理理念,创新政务模式。一是政府要革除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烙印的行政管理弊端,由以往依靠权力管制转向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服务型管理,切实履行加强公共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的职能;二是各级政府公务员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高效”的服务意识。2.依靠制度约束,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勤政廉洁、务实高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准则,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依靠一定的制度设计。从政府工作基本职能和具体事务出发,建立岗位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定报告制、服务承诺制、绩效考评制、失职追究制,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

3.建立评估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强化督察评议,确保整体效果。对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对办事敷衍搪塞、不负责任的:对不按规定程序或者办事不公的;对群众提出的正当要求和意见置之不理的;无正当理由擅自脱岗、离岗的;对部门利益至上,对行政审批改革不积极的;对行为不文明,影响政府形象的,都要给予严肃追究。

(二)塑造企业品牌独特的核心价值,提升品牌文化内涵

在品牌管理实践中,人们常常把品牌核心价值归结为相互联结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品牌的理性价值(品牌利益)、感性价值(品牌关系)和象征性价值(品牌个性)。强势品牌常常兼具这三层价值主题,并在长期的品牌培育中实现了三者的完美融合。

1.理性的品牌核心价值着眼于功能性利益或者相关的产品属性,如功效、性能、质量、便利等,品牌利益是绝大多数企业在品牌塑造初期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和载体。在这个意义上说,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就是要加强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企业的服务水平,使消费者觉得对品牌的选择是安全的选择,是放心的选择,是最大化效用的选择,从而不断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感和忠诚度。

2.感性的品牌核心价值则着眼于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产品和接收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感觉和体验,这种感觉为消费者拥有和使用品牌赋予了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更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多强势品牌的识别往往建立在理性价值之外。在此,理性的消费行为已经转换为“我喜欢我购买”;“我依恋我购买”;“我熟悉我购买”等情感消费心理与行为。为适应、满足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强势品牌的营销秘笈是牢牢抓住顾客的心,开展“情感营销”与“体验营销”。

3.象征性的品牌核心价值的主旨则是品牌成为顾客表达个人主张或宣泄自我、延伸自我、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体都有多重的、丰富的、复杂的自我意识。既有私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的自我意识,也有实际的自我意识与理想的自我意识。

4.当实际的自我意识与理想的自我意识存在较大差距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行为缩小或弥补这种差距,或者通过使用、拥有某种商品实现理想的自我。比如借助品牌所拥有的某种符号意义向社会传达“我成功”、“我时尚”、“我富有”“我独特”等等个性心理。在这个意义上,有个性的品牌应该具有拟人化与文化的象征性,能够在某些方面极大的满足或延伸消费者“多重的自我”。因此,近年来品牌个性在品牌核心识别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至于不少人认为品牌个性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因此,品牌个性的塑造应成为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志民,卢泰宏.广义品牌关系结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篇7

品牌营销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研究

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户,占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中小企业在对我国GDp以及税收上的贡献显著。与此同时,中小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其想要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强对自身企业品牌建设,进而通过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来提高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综合实力。由此可见,品牌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由于中小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是为了促进自身的销量,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中小企业品牌的建设应该以品牌营销为基础。

1品牌营销的基础理论概述

如今,品牌营销归属于市场营销的范畴。针对品牌营销研究的起源是在国外,至今已经拥有了三个时代的发展历史。品牌营销的基础理论主要包含:USp理论与品牌形象论。

1.1品牌营销中的USp理论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市场的竞争还处于最初阶段,产品的品种较单一,USp理论迎合了这一时代的特征,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中小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不遗余力的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独特销售方式。一直到五十年代末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同质性逐渐增加,中小企业在寻找USp的道路上就受到严重的阻碍。

1.2品牌形象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之间产品的差异性逐渐缩小,同种类型同种质量的产品充斥着整个市场经济,中小企业企图通过产品的特性对其进行区分变得十分困难。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奥格威提出了品牌形象论,其认为中小企业应该以塑造自身特有的品牌服务为核心目标,针对企业的广告而言,就应该尽量使品牌具有能够维持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比尔认为品牌形象就是对品牌的各种感知,主要是通过消费者记忆中的品牌联想对其进行反映,并依据品牌抽象性水平的维持度把品牌的属性、利益进行有效的划分,进而体现出一种具体品牌的评估态度。

2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

2.1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品牌建设的核心

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之前,应该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与了解,进而通过品牌产品的开发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情感性以及功能性利益。中小企业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逐渐形成较高的美誉度、知名度以及忠诚度,才能够给企业带来不断的利润收入。

2.2品牌建设的关键是创造品牌的附加值

中小企业在确保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创造品牌的附加值。随着市场的发展与成熟,产品日趋同质化,只有具备自身品牌的产品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在市场中充分发挥品牌附加值的优势。

2.3品牌建设的目标是提升品牌的形象

针对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利润积累,才能够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推广,如此一来,品牌形象的提升才是企业形象提升的基础。因此,在建设品牌之前应该对企业的形象进行塑造。

3基于品牌营销基础的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措施

3.1对品牌的基本要素进行精心的设计

中小企业对品牌基本要素的设计主要包含显性要素与隐性要素两种。其中显性要素为:标记与区别品牌的商标设计,是具象的、外在的;而隐性要素是指品牌的个性、承诺、体验等以及品牌形象与品牌的文化建设。

3.2对品牌的核心价值以及品牌个性进行确定

品牌的定位是品牌个性的基础,是品牌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中小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就必须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品牌。应该在市场上能够突出企业品牌的亮点,创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此外品牌形象的塑造要具有创新性,中小企业可以从产品包装、视觉风格、广告风格、品牌代言人以及价格的等方面入手。

3.3培育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

品牌背后讲得都是品牌的文化,一个品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品牌文化,才能够在物质与精神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文化就是指,在对产品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除了使用价值外,给消费者留下的一种感觉、印象以及附加值。例如:荣誉感、身份感以及归属感等。因此,品牌文化是一种外化,应该在其欲求发展的基础上,对法人价值观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使顾客受益的目的。

3.4重视对品牌的整合传播

现阶段,中小企业在对品牌的传播方面,其主要的问题就是观念滞后,其传播不具有创意性,品牌诉求喜新厌旧、传播方式单一、媒体形象不统一。因此,中小企业在对品牌文化进行宣传过程中,应该重视品牌的整合传播,具有一定的创意风格,并保持高度的统一性,督促媒体组合之间的相互协调,广告的诉求前后一致,并保持公关策略的目标统一。

4结论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知,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中小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建设属于自身的独特品牌。针对中小企业品牌的建设,相关建设人员不仅仅要坚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品牌建设的关键是创造品牌的附加值以及品牌建设的目标是提升品牌的形象等品牌观念,而且还要在品牌营销基础上采取对品牌的基本要素进行精心的设计、对品牌的核心价值以及品牌个性进行确定、制定合理的品牌战略、重视对品牌的整合传播以及培育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等措施,对中小企业的品牌进行建设,进而创建出提高企业营销水平的品牌,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献忠.中小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7).

[2]张释尹.浅论中小企业品牌营销策略[J].社科纵横,2010(05).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篇8

在充满风险与机遇的现代商业社会,企业产品竞争主要表现为品牌的竞争,一个企业拥有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就会赢得顾客忠诚,从而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然而,我们认为由于品牌内涵的丰富性,使得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企业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是全社会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简言之,现代社会,品牌竞争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面都应该树立品牌意识、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如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要树立品牌意识,丰富自己的品牌内涵,塑造良好的个人品牌形象,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并为自己赢得发展和提高的空间;一所大学、一家医院、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也要有全方位的服务于民、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品牌意识,从而塑造“品牌”大学、品牌医院、品牌政府的形象,甚至是一座城市的管理也要有品牌意识,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与知名度,从而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可见,品牌建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决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品牌建设。目前,我国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缺乏系统化的、全局性的品牌意识

多年来,我们关注企业品牌建设有余,而重视其他社会主体组织(如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品牌意识不足。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与竞争,企业品牌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品牌观念深入人心,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国家品牌扶持的政策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知名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海尔、联想等一批自主品牌启动了走向世界的品牌工程。然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或其它事业型、服务型、公益型社会组织品牌意识缺位。在这些组织或机构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尚未形成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更谈不上品牌意识了。例如在一些垄断性的行业组织、国家行政、事业部门、社会公益性组织中,尽管在形式上提倡执政为民、服务顾客、服务社会,但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组织制度、内部运行模式、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都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未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品牌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自主品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历史发展阶段。十五期间,在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实施名牌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资本、技术、人才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初步形成了一批知名自主品牌和优势企业,出现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群体,一些自主品牌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我国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产品,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附加值仍然偏低,有无品牌差距不大。因此,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我国仍处于品牌弱国的不利地位。据统计:(1)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披露,我国有近200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还不到10%,90%以上是替外国品牌做“贴牌“生产。(2)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有58个,德国有9个,法国7个,日本6个,韩国2个,中国零个。(3)在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拥有245席,占49%,法国46席,占9.2%,日本44席,占8.8%,我国只有6席,占1.2%。我国不但缺乏国际知名品牌,而且品牌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少,生命周期短,附加值小,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如我国每年新增几十万个品牌,但品牌生命周期平均不足2年。

(三)品牌塑造中过多的概念性炒作与形式主义

我国政府尽管非常重视品牌建设与管理,但尚缺乏科学、系统的品牌战略意识与规划措施,还没有完全走出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与管理模式。如2006年6月由商务部组织倡导的“品牌万里行”活动,在形式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实际作用和效果并不理想。就目前而言,政府还没有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自主品牌培育、评价和保护的联动机制和运作体制,各部委、各行业、各地政府所进行的品牌评价,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呈现出协调、公平有序的良好局面。企业的品牌塑造往往过度依赖概念营销、事件营销等营销手段。很多企业既无心也无力开展扎实有效的品牌经营活动,把品牌建设简化为品牌营销策划活动,只关注品牌策划活动带给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致使许多品牌如昙花般快速凋零,成为市场上的昔日黄花。

二、品牌概念的内涵

(一)早期品牌概念的界定

品牌概念作为品牌意识研究和品牌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们形成品牌意识的基础。关于品牌的定义及其效能,从中世纪西班牙牲畜身上的烙印开始,到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制胜的竞争武器,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无论是实战派的企业家、还是学院派的理论工作者,由于对品牌的观察角度不同,对品牌的理解则见仁见智。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品质、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应用,其实质是借以识别服务于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我国学者吴健安认为“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和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1]从上述关于品牌概念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关于品牌的最初理解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1)品牌是产品或服务内在品质的体现;(2)品牌是产品的名称、标记、设计等的集合;(3)品牌具有某种象征性;(4)品牌使企业间的竞争品加以区别开来。这种对品牌概念简单的理解,使得品牌的塑造具有很大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品牌塑造过程中的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导向,较少考虑品牌所承载、所反应、所连接的各种社会关系。如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与企业的关系,品牌与政府的关系等等。

(二)品牌概念的延伸

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营销理念的兴起,社会对品牌概念的认知有了新进展。科特勒从顾客的视角思考品牌,他认为品牌包括一系列复合特质,是产品功能、文化、服务承诺以及情感的象征性价值等构成的复合组织。品牌从本质上说,是生产者向消费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的承诺。一个品牌能够表达出六层含义: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一个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应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

(三)当代品牌概念的理解

发展到品牌关系阶段,品牌的定义更加宽泛了,我国学者王新新(2000)认为,品牌是一种关系性契约。品牌不仅包含物品之间的交换关系,而且还包括其他社会关系,如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情感关系,企业之所以要建立品牌,是为了维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着眼于顾客在未来的合作,企业也不能固守对顾客的承诺,而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灵活地为顾客服务,以此赢得顾客忠诚。

在关系营销时代,品牌关系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青年学者周志民(2004)提出广义品牌关系理论框架,他称之为广义品牌关系的五维结构模型。认为“广义品牌关系五维结构为品牌关系塑造提供了方向性和操作性的指导,即建立品牌关系应当分成承诺/相关度、归属/关注度、熟悉/了解度、信任/尊重度、联想/再认度等五个部分。”[2]可见,人们对品牌的理解已经大大超出了传统的品牌概念,当代意义的品牌概念延伸和承载了更多的品牌信息,使品牌概念内涵更加丰富。当代意义的品牌内涵至少有三个层面:(1)品牌是产品性能属性、功效利益和个体情感体验的集合;(2)品牌是品牌关系主体所蕴含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体主观联想的融合;(3)品牌所延伸的各种社会关系是品牌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三、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品牌意识与品牌建设具有关联性、社会性和时代的象征性。这种关联性,表现在品牌意识铸造品牌质量,引导品牌塑造,创造品牌价值;这种社会性,表现为品牌意识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建设品牌、塑造品牌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品牌意识,拓宽品牌建设的领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品牌建设所应关注的问题。由于品牌建设涉及的领域与层面很宽泛。本文仅从政府、企业角度就品牌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努力塑造服务型政府的品牌形象

政府要积极倡导品牌意识并身体力行的进行自身品牌建设。要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服务型政府是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为支撑,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的政府。它突出以民为本,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管理体系。创建服务型政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管理理念,创新政务模式。一是政府要革除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烙印的行政管理弊端,由以往依靠权力管制转向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服务型管理,切实履行加强公共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的职能;二是各级政府公务员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高效”的服务意识。2.依靠制度约束,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勤政廉洁、务实高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准则,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依靠一定的制度设计。从政府工作基本职能和具体事务出发,建立岗位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定报告制、服务承诺制、绩效考评制、失职追究制,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

3.建立评估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强化督察评议,确保整体效果。对超越职权、的:对办事敷衍搪塞、不负责任的:对不按规定程序或者办事不公的;对群众提出的正当要求和意见置之不理的;无正当理由擅自脱岗、离岗的;对部门利益至上,对行政审批改革不积极的;对行为不文明,影响政府形象的,都要给予严肃追究。

(二)塑造企业品牌独特的核心价值,提升品牌文化内涵

在品牌管理实践中,人们常常把品牌核心价值归结为相互联结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品牌的理性价值(品牌利益)、感性价值(品牌关系)和象征性价值(品牌个性)。强势品牌常常兼具这三层价值主题,并在长期的品牌培育中实现了三者的完美融合。

1.理性的品牌核心价值着眼于功能性利益或者相关的产品属性,如功效、性能、质量、便利等,品牌利益是绝大多数企业在品牌塑造初期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和载体。在这个意义上说,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就是要加强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企业的服务水平,使消费者觉得对品牌的选择是安全的选择,是放心的选择,是最大化效用的选择,从而不断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感和忠诚度。

2.感性的品牌核心价值则着眼于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产品和接收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感觉和体验,这种感觉为消费者拥有和使用品牌赋予了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更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多强势品牌的识别往往建立在理性价值之外。在此,理性的消费行为已经转换为“我喜欢我购买”;“我依恋我购买”;“我熟悉我购买”等情感消费心理与行为。为适应、满足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强势品牌的营销秘笈是牢牢抓住顾客的心,开展“情感营销”与“体验营销”。

3.象征性的品牌核心价值的主旨则是品牌成为顾客表达个人主张或宣泄自我、延伸自我、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体都有多重的、丰富的、复杂的自我意识。既有私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的自我意识,也有实际的自我意识与理想的自我意识。

4.当实际的自我意识与理想的自我意识存在较大差距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行为缩小或弥补这种差距,或者通过使用、拥有某种商品实现理想的自我。比如借助品牌所拥有的某种符号意义向社会传达“我成功”、“我时尚”、“我富有”“我独特”等等个性心理。在这个意义上,有个性的品牌应该具有拟人化与文化的象征性,能够在某些方面极大的满足或延伸消费者“多重的自我”。因此,近年来品牌个性在品牌核心识别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至于不少人认为品牌个性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因此,品牌个性的塑造应成为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志民,卢泰宏.广义品牌关系结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3]冷兆松.直面品牌弱势,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制造”[J].新华文摘,2007(5).

[4]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精品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29-02

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下,我国党建工作只有立足于新形势、新特点、新挑战,创新固有模式和注重品牌化建设,才能适应新常态,在战略机遇期间谋得真正发展。而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中国党建工作的基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唯有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因此,高校应探索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切实推进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

一、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面临的内部问题

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是我国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内部问题。一般而言,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可以划分为领导者和执行者,他们均承担着打造党建工作品牌的重要使命。然而,高校领导者往往由于忽视学生喜闻乐见的需求,容易以教条主义的思维来组织学生基层党建活动;同时,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执行主要依赖于辅导员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指导。而辅导员在参与打造品牌党建工作中却因为繁重的学生工作事务必须面对较高的机会成本。这些由完成奖助贷、心理辅导、年级管理等学生事务的工作业绩所组成的机会成本,是造成辅导员参与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时缺乏创新热情和动力的重要原因,也使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陷入重形式、轻内容的困境之中。

(二)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面临的外部问题

高校作为提升市场劳动力质量的服务机构,本身承担的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各种创造力的使命。而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建设社会主义宏伟工程的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包括唤起大学生的使命感、道德感以及责任感,提高社会的和谐度。因此,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具有正的外部性,即可以给社会其他部门带来正效用。然而,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长期被视作高校的自身发展问题,缺乏获得社会其他部门支持的长效机制,使得不少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闭门造车”,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从而削弱了党建工作的人才培养功能,也影响了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成效的进一步提高。

二、精品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一)精品校园文化能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提供环境支撑

精品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精神的重要体现,可以有效地孕育出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为广大师生营造一种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良好氛围。同时,精品校园文化之所以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是因为其作为物化的文化,能给予学生对高校文化内在价值的感悟,提升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来推进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不仅能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还能将党建工作中的灌输式教育转化为内蕴式教育,最终将校园文化环境与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融为一体,发挥二者育人的协同效应。

(二)精品校园文化能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增强宣传效果

精品校园文化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容易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印象和深远的影响。高校学生基层的品牌党建工作可以渗透到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接受精品校园文化熏陶的同时,又能改变原有对党建工作的“刻板成见”,进而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因此,精品校园文化的推广,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宣传效果,从而推动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打造。

(三)精品校园文化能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精品校园文化的打造影响着高校的制度建设,且贯穿于学生的校园生活,规范着学生活动的有序进行。在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中,融入党建工作精神和内涵的精品校园文化不仅能建立起与教育教学工作相辅相成的党员发展、考评、奖惩和监管机制,还能通过良好的秩序和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从而保证教学工作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精品校园文化的打造势必带动校园相关制度的创新,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来确保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正常运行。

三、精品校园文化推进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重视精品校园文化推动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作用

精品校园文化一方面往往能通过健康有益的文化熏陶,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大学生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引领大学生前进的旗帜,激励其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能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不仅要认识到高校党建工作可以引领校园文化发展成“又红又专”的精品文化,还要意识到校园文化对高校党建工作也具有反作用。其中,精品校园文化能以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报告会、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等良好文化活动形式,提升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文化内涵,营造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等党建文化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丰富的实践平台,将国家和党的前途与学生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既能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二)创新理念,力求精品校园文化成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载体

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构建,离不开文化载体的支撑。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精品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首先,高校要创新精品校园文化推动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发展的理念,必须找到精品校园文化突出特征和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效果的联系,挖掘校园文化活动中任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的元素作为建设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切入点,促进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为建设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搭台。其次,将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精品校园文化中并形成品牌特色,增强学生对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内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精品校园文化不但拥有较大的受众群体,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凭借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形式,克服传统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缺点,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提高,从而充分发挥出育人功能,而且还可以为党组织把好入门关,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注重规律,确保精品校园文化促进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发展

精品校园文化促进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注重其自身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建设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主观能动性。首先,优秀文化是一种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和不断修正后的积淀。精品校园文化只有在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下,才能促进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发展。因此,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来促进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要重视工作开展的计划性和策略性,建立一套可行性高、适应性强的制度,才能凝练出内涵好的党建工作品牌。其次,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作为凝聚高校学生基层党建一切工作的成熟经验和优秀成果,必须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支部和党员并进、师生教学相长为着陆点,充分引入当前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为精品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品牌化工作提供多层次的平台,确保精品校园文化促进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发展。

(四)谋求合作,增强精品校园文化丰富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力量

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需要海纳百川,寻求社会其他部门的力量和学习一切先进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经验。首先,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正外部性,决定了高校拥有获取社会其他力量支持的合理性。因此高校在打造精品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加强校企合作,注重校友支持,丰富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其次,借鉴一切先进品牌党建工作的经验,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添砖加瓦。校园文化活动吸收企业等社会其他部门的品牌党建工作经验,既可以在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推动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过程中融入贴近生活、贴近工作、贴近社会的内容,又能开创新型的组织模式,进而推动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顾南宁,杨毅,周诗文.高校党建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的探索[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郭济汀.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4,(04).

[3]沈银花,苏国红.以校园文化为支撑的高校党建工作新思考[J].社科纵横,2010,(06).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品牌意识;项目化运作

0引言

党建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能提升广大师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更好地投入学生和工作之中,促进高校办学质量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党建品牌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既能推动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还能提高党建工作影响力,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都具有积极作用。文章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指出党建品牌化建设的意义,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1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概念及原则

品牌化建设注重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指引,同时也要坚持正确原则的指导作用,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热情,推动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1.1概念。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新策略,指的是应用品牌管理理念,结合高校党建特点和特色,探索满足时展要求,符合党建工作规律,富有创造性的党建工作机制和方法,使之成为党建工作的助推器,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更好满足新形势和新要求,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社会发展和对高校党建工作要求、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时,注重品牌化建设,以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2原则。为促进品牌化建设顺利进行,实际工作中应坚持正确原则的指导作用,以更为有效的指导品牌化建设各项工作,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1.2.1围绕高校发展原则。以品牌化建设引领党建工作顺利进行,能推动高校向高水平、高目标方向迈进,促进高校影响力不断提升。

1.2.2彰显高校特色原则。品牌化建设本身体现的就是特色,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时,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注重挖掘具有特色的资源,开展具有特色的党建活动。进而推动党建活动顺利进行,彰显党建资源和党建活动特色,逐渐树立品牌,彰显本校特色,提高其影响力和竞争力。

1.2.3把握客观规律原则。党建品牌化建设不能简单移植其他高校或企业的品牌,而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握客观规律,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意义

品牌化建设注重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对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利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应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开展各项工作。

2.2有利于促进高校建设与发展。要想促进高校跨越式发展,推动高校办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要综合采取多项对策,加强高校各项工作,其中当然也不能忽视党建工作。

2.3有利于增强党建的生机活力。高校党建离不开创新,这样更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促进党建工作与时俱进,不断赋予高校党建以生机与活力。

3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策略

为应对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应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党建工作品牌化水平提升。

3.1增强党建品牌意识。高校党建工作者和广大师生要提高党建工作认识,增强品牌意识,这是促进品牌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将品牌化建设打造为党建工作的核心目标,引领党建工作长远发展,增强其竞争力和影响力。另外,将品牌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助推器,做好党建各项工作安排,协调各方关系,统一行动,以品牌化战略为核心推动党建工作顺利进行。要以党建品牌化建设为核心和载体,凝聚广大师生力量,促进他们形成共识,使品牌化建设成为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提高他们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以自身实际行动参与高校党建各项活动,促进党建工作效率提高。

3.2正确定位品牌目标。明确党建的品牌定位是关键和核心,对后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为正确定位品牌化建设目标,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仔细分析本校实际情况,在详细掌握本校党建工作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前提下,明确本校党建面临的优势和缺点,并结合新形势和新情况,然后正确定位品牌目标,并确立品牌主题、策划品牌名称和标志、提炼品牌内涵。这样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时,就有明确的目标指引,有利于各项活动顺利进行,促进党建工作水平提升。

3.3实施项目化运作。采用项目化运作方式,不仅有利于党建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党建品牌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党建品牌化建设,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突出党建工作品牌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推动党建各项活动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党建品牌化建设效果。此外,应用项目化运作方式还有利于解决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项目化管理方式方法,对党建品牌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创建不同党建品牌,建设不同项目,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党建品牌化建设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保证党建工作效果,激发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党建工作水平提升。

4结束语

在高校党建工作过程中,加强品牌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日常工作中应该认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坚持正确原则的导向作用,综合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水平提高,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党建工作的热情,塑造品牌,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孔华.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项目品牌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理论观察,2015(4):74-77.

[2]梁瑞雄,毕会东.创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世纪桥,2015(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