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十篇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十篇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3:11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社会实践;护生;心理素质

一、社会实践与护生心理素质的关系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指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项贯彻教育方针,是全面推进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而言,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护理专业大学生,护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胜任护理工作,进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是指护士从事护理工作时心理能力的综合及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情绪素质、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角色意识、协作能力等。在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人的心理是按照知、情、意的过程发展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是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端,而社会实践则是把大学生对心理素质的认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教育部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今后本科生毕业之前,须累计参加至少4周社会实践活动,以期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全面审视并科学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护生心理发展,提高职业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实践对于培养护生心理素质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认知能力

护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通过对病人各项生理指标、临床症状及指征、行为反应等的观察,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及变化。这种能力的提高,必须在实践中获得。通过社会实践,让护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深入社会。从专业角度和实际生活出发,观察社会、去分析、去思考,去判断真与假、好与坏、正确地认识他人、分析社会的各种关系。从而能够提高认知能力,进而将这种能力运用在工作中,去随时观察病人的表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洞悉病人的需求。

(二)社会实践有利于健全护士的社会适应能力

护士始终处于护患关系的中心,是连接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纽带,职业属性要求护士应具备较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护生接触社会的桥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与不同个性、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社会人群的联系,可以培养护士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使护生重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寻找与社会期望角色的差距,并进行调整。今后在工作中,可以与不同年龄、层次、个性的患者交往,采取因人而异的沟通技巧。护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到工作的艰难与成就,能够唤起强烈的内心共鸣,促进自己适应将来的社会角色。

(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护理工作繁忙、多变、琐碎,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个体的意志由脆弱到坚强的转化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具体化过程,在磨炼中的得以实现。坚强的意志虽然与先天的气质有关,但更多地依赖于后天的环境和锻炼,社会实践正好给护生提供了很好的磨炼机会。大学生都是从高中直接升入大学,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社会实践可以让护生在同服务对象的接触中,在工作的相互联系中,在待人处事过程中,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医科的发展,要求护生具备创新意识,这样才能适应为了信息化时代护理工作的要求。创新教育是未来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具体的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为护生提供创造的对象,实践中所产生问题,则可以使学生产生创造的动机;另一方面,护生通过亲身实践,能够使创新思维的结果外化,学生在看到自己创新成果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社会实践有利于完善护生的角色意识

护生在就业前,社会角色比较单一,而一旦成为护士,就要面临的角色的转变,还要善于扮演多种角色,学会体恤各类患者的病痛。如面对儿童患者,要做一名爱护幼儿的长辈;面对老人,要做好敬老的晚辈;面对痛苦的患者,要做一名给予其劝导和宽慰的开导者。护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从社会的“旁观者”“观察者”变为“参与者”“主人翁”。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投入与不同的社会领域,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使他们从自我狭隘的天地里走向社会体系中,从而能够认识自己在社会中自己所处的位置,适应多种角色的转变。其次,护生正处于青年初期,这一阶段是生理发展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自我意识还不稳定。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确立、情感的体验,性格的养成需要以实践活动作为载体。护生通过社会实践,将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化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个体内化的信息接收实践的检验,逐步确立良好的角色意识,理性地确立自己的社会坐标点。

(六)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协作精神

护理工作贯穿患者入院至康复出院的全过程,但是患者的康复,依靠任何单一学科不可能单独完成。因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围绕“病人为中心”这一目标,和医生、医技科室人员、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大学生在校内也存在着小范围的协作关系,但与社会协作相比大学内的协作要简单得多。社会实践活动涉及的范围比大学校园内要广,接触的人员也比校园内复杂,这就促使大学生必须加强协作精神,相互合作才能圆满完成社会实践的各项任务。从而学习如何与合作伙伴沟通、如何合作。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递进式模式老年护理专业性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50-01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发展,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逐渐走向社会化服务和家庭相结合的模式,为此,护理的工作场所也不断扩大,这就要求学校扩展教育场所,从原来课堂教学和医院临床教学扩大到养老院、社区、家庭等。我院从07级护理专业学生开始开展以老年护理为中心的专业性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专业性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了递进式的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培养了学生为老服务的意识,体验了老年护理的特点,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内容

1.1对象

我院护理系07级、08级、09级护生共112名,自愿报名参加,其中07级28名,08级32名,09级52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0.59±0.82岁,每组6-8人。社区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社区及养老机构,其中社区22个,国办福利机构4家,社会办养老机构16家,城乡敬老院8家。同一组护生社会实践地点相对固定。活动时间主要利用自修课、双休日和假期。

1.2“递进式”模式和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从大一开始,分为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层次,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不同年级侧重相应的内容开展活动。从走访慰问老人基础护理活动健康教育救护培训课题研究,随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实践内容呈循序递进方式,形成多层次、多途径的递进模式。

第一层次,大一学生为参加对象,主要以社团志愿者活动形式,我院依托“共青爱心社”和“健康促进社”两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探望老人,与老人谈心、聊天,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购买物品,重要节假日还开展文娱活动和近距离外出活动。

第二层次,大二学生为参加对象,以基础护理组和健康关怀组的形式,基础护理组主要为半照顾、全照顾老人进行生活护理,包括清洁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对一般照顾老人提供生活护理指导,为老人进行血压的测量。健康关怀组围绕老年人安全问题、疾病监测护理、康复训练指导等开展,采用面对面指导、出展板和宣传窗、编写阅读资料等多种形式。

第三层次,大三学生为参加对象,以急救培训组和课题研究组的形式,急救培训组面向老年人、社区工作人员和养老机构护工、养老护理员进行,内容有老年人急诊现场处理、现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食物梗噎急救等。课题研究组参与指导老师课题进行调查问卷和教育干预,在此基础上申报老年护理相关学生课题。

2.评价方法及结果

采用自编问卷,分两个层面进行调查,一是针对参加老年护理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科研兴趣的促进、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参加为老服务意愿等四大方面,发放问卷112份,回收112份,回收率100%。另一层面针对实践活动基地和部分老年人,发放问卷280,回收250份,回收率89.3%。

3.分析

3.1“递进式”实践模式提升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渐进式实践采用递进的方式构建三个层次的实践内容,符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特点,形成“理论――实践――认同”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从多个层面锻炼自己、肯定自身的价值,渗透性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3.1.1提升了学习老年护理知识的兴趣。

3.1.2有利于培养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1.3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2“递进式”实践模式丰富了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是以课外形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该项研究将护理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性护理活动紧密结合,构建了多途径、多层次、递进化社会实践模式,丰富了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内容,使社会实践活动更贴近社会实际,更能体现专业特色,富有内涵和深度,并能实现实践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教育,是培养护生综合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

3.3“递进式”实践模式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

“递进式”实践模式增加了护生和老人之间的沟通频率,融洽了相互之间的感情,老年人更容易接受后续的健康教育、救护培训和课题调研,所以老人感到连续性的活动,不仅得到了亲情,也获得了更多健康保健知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也认为护生近距离服务老年群体,愉悦了老年人的心情,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护能力,同时,通过对社区社会工作者、家庭照护者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救护培训提高了养老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理念,密切了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的联系,为建立相对固定的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育;方法

社区护理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以社区群体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等服务,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工作在世界各地充分显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国务院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与学科建设”,进一步探索培养社区医疗服务人才的有效途径。社会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社区护理的价值。社会对社区护士的需要是民心所向。

而社区护理人才缺乏、社区护理实践少、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不健全等因素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其中人才的匮乏是社区护理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1]。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加快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如何使其全面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已成为教学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服务项目均为形成规范的践习,学生在社区护理实践中流于形式。如何将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六位一体功能贯穿于培养适合新形势下需要的社区护理人才,将是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基石。笔者通过这几年的社区护理理论和实践教学认为,完善社区护理人才理论体系,强化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规范社区护理课程设置

以赵秋丽主编的《社区护理学》一书为教材,以冯正义主编的《社区护理》和maryJoclark主编的《CommunityHealthnursing》为教学主要参考书,进行理论讲授与社区实践,使学生获得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社区护理的基本原则、服务模式即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连续性、以预防为主的服务,从事连续性、综合性的照顾需以当地人口学特征、社会文化背景为基础,与我国社区卫生发展政策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熟悉社区护士的职责。

2建立社区护理实训基地形成社区-学校合作性护理服务站

社区护理教学必须走进社区而社区-学校合作性护理服务站的建立解决了这一问题。社区-学校合作性护理服务站是在社区护理服务站的基础上,与在校的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相互合作,将社区护士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更科学、更全面地为社区居民进行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基础护理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社区护理服务站[2]。建立这种社区与学校之间的护理服务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方式,护生的加入有助于社区服务站服务层次的提高和拓宽服务范围。同时,护生参与社区服务,能较早接触社会,并深刻体会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会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护理并取得成效的前提,从而使护生自觉地加强沟通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社区护理与护理教学相结合,护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传统的利用讲解、板书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已不适应大学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常用教学手段之一,可有效的将教学有关各种素材如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进行综合处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社区护理教学使用多媒体手段成为众多教师常选的方式。笔者认为应以板书教学为主,过程中穿插多媒体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重点知识的消化吸收。

在教育信息化的观念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自主建构的。社区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全面系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护理职业学院培养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06-0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对护理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病先防”、养生保健观念的强化,决定了护理职业学院的教育模式必须突出“和”的特点,不仅限于掌握某一技术的狭小涵义,而扩展为具备一定专业的包容能力,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长远的发展潜力,以“和”促和,以“和”培养教育模式达到人文和科学技能的和谐,以“平和”的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适应社会。

1社会的发展需要护理教育的特点是“和”的教育

1.1社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的护理人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疾病的防治,而是积极地要求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氛围。根据21世纪培养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模式,社会的发展需要应用型的人才,能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能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并利用综合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技能操作技术好,更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解决各种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具备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

1.2现代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内涵就是“和”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更加强调关爱病人,关注社会和人文素质,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社会需要我们培养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而现代的医学模式的内涵就是“和”,即兼顾人文和科技两个方面。

1.3树立先进的护理观念,顺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新的护理理念,是以“和”为指导思想,以服务理念为工作中的准则,“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把护理服务理念深入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去,用服务理念来严格要求自己,建立自己的护理品牌,顺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

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带动“和”的教育

2.1提高文化素养,将文化知识融入专业和技能训练中

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和设置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课程,探索适合二者关系的教学方法,将文化基础知识融入到技能训练中,提高技能训练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文化基础知识在技能训练中运用,潜移默化的提高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并为学好理论典定基础,真正做到理论能联系实际.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护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使护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相匹配,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让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上升到一个高度。

2.2提高文化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护理教育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要提高护生的教育质量,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老师的文化素养及作用,在和谐教育中也是重要的因素。同时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是搞好师生和谐关系的重要一环,学生文化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与老师互动,能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且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老师要作到知识渊博,知识精专,才为人师,并且要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老师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重要。因此,老师要关心学生,学生要尊重老师,二者的关系要和谐。

3重视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谐”

3.1重视课堂实践

护理职业学院的护理专业在“与临床零距离”思想指导下,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如模拟病房、心肺复苏、实体人练习等等,设备非常完善。让学生在实训课上、业余时间反复进行操作练习和模拟病房练习,将健康、疾病、保健、营养、法律、社会、文化等“和”思想内容贯穿于护理实训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熟练地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学会用中草药、针灸穴位、推拿按摩等为病人解决痛苦,也可以多设情景,让学生去处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护理学院的学生在完成在校2年理论课程后,将走向实习单位,让她们感到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很有用,与临床技能操作结合后,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很有成就感。

3.2重视临床实践

尽管在学校创办模拟病房,与临床零距离,但临床见习、实习对学生来说是从课本到临床实践、实际操作的一个飞跃。护理学生只有置身于医院的各个科室,亲临其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从事护理工作,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与临床的零距离,真正了解到从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真正认识到了“和”教育的运用。同时在实践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促进实践,体现在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方面,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特长,并在实践中补其不足,使其在工作中达到“和”。古人曰,和而不同,这才是“和”的真正境界,培养护理人员也是如此。

3.3重视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学校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到农村、到社区、到贫困地区、到社会、老人福利院等,开展健康服务活动,发挥知识、技能优势,是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大学生的职责,也是提前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与人沟通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将“天人合一”的“和”的知识与“和”的教育运用实践,发挥其“和”的特点,使学生受益非浅,既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又提高了人文素质,为今后走向社会典定了基础。

因此,培养适应需要的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人才,发挥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保健康复的作用,突出“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思想,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和谐社会更好地服务,势在必得。

参考文献

[1]刘福垣.以“中”为重,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03-07.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护理本科;课程体系;人文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41-02

为适应新形势社会对高等护理人才需求的趋势及护理学生从业要求的广泛背景,高等护理教育应当强调学生具有多维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注重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突出表现在人文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近几年,护理高等教育也将以此作为教育的重点。因此,研究与探讨高等护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决定护理教育的根本方向,决定着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而也决定我国护理本科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

课程体系是学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部分,研究制订科学的并富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质量基础,因此,研究构建护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是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护理教育逐渐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与改革,突出的表现在课程设置理念发生了转变,如从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如何培养护士执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转变。它们分别是:进行护理工作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完成护理任务所需要运用的护理知识;各类常见疾病基础护理技能,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健康评估,护理程序及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以及适量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及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包括: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知识。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考虑给予学生独立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进行学习的机会,在课程设置时要调整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新形势及护士考试大纲的新变化,我们提出了以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厚基础,强能力,宽口径,显人文”的高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厚基础”,即专业基础厚实,护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即注重学生对医学知识原理护理活动中的运用性;“强能力”,即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好,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注重培养护理学生在完成护理工作及护理任务中的能力;“宽口径”,即专业方向口径宽,强调学生具有多维的知识学科和技能结构,同时能适应临床护理相关学科的需要;“显人文”,即突显人文修养,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与患者进行沟通,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以及在一个医疗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将高等护理学生人文修养和创新培养贯穿于护理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形成护理学生人文修养与创新培养新模式。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主要突出三个特点;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护理核心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拆分课程”、“优化重组课程”、“基于网络的教学”等做法逐步实现“小课程大容量”的思想。

1.转变高等护理教育理念。利用和开发临床护理教育资源与技术,精选护理专业知识课程内容,加强会意性(潜在性)知识培训,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完善的人格结构和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2.运用系统思维,构建体现现代医学卫生服务模式、以人为中心、以护理为主线的新型高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削减部分基础课的课时,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满足临床用人和学生成长的要求,满足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要求。达到贴近专业、贴近职业、贴近岗位的目标。增设《护理学专业导论与护士人文修养》、《社区护理》、《心理护理》、《医患沟通》、《健康教育》和《护理科研》等课程,使课程结构突出护理特色。另外,增强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把基础医学相关学科的内容有选择地组合到一至二门综合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专业概念。并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扩大多科学知识面。

3.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重组和优化教育要素(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评价),加强护理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修养的培养。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着眼于人体的身理和心理整体护理,并强调心理、社会层面的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护士的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也日显重要。如何增加护理专业人文社会学科的课时数,或是将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中,除了加大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比例,还需要在课程设置改革中进行研究和充分论证。

4.增加实践课比例,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课时,对理论和实践比例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是护理本科教育的核心。构建以行业主导、学校与医院共育人才的“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根据护理岗位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按照我们提出的“强能力”的思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课程体系。“强能力”不仅是让护理专业技能强,注重培养护理学生在完成护理工作及护理任务中的能力,还表现在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交流的能力,采取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在第一年级参加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突出护理临床技能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紧密结合,以培养的护理学生是否具备护士执业所必须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为标准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中心”、“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在原计划基础上增加实验、见习时间,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等实践。

5.课程设置的模块。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专业基础、护理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等五大模块组成。在课程模块中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注重培养护理学生的综合知识向综合能力转变,更多的应用综合性、跨学科的护理课程和以能力为基础的护理专业实践课程,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安排不断减少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的比重,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的比重,增加实践,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护理等实践,选修课的比重将加大。(见下表)

护理专业本科课程模块主要课程设置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6

一、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

(一)培养目标

1•中国:护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并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具备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2•荷兰汉斯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须有管理才能,有远见,能够处理复杂情形,知晓卫生保健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具备良好的评判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明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毕业生是能够在欧洲劳务市场发挥作用的高级职业护士。

(二)基本要求

1•中国:本专业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临床护理技能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6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2)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3)掌握护理急性、慢性和急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及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护理科研能力;(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和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2•荷兰汉斯大学:通过学习,学生必须获得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明确专业发展的趋势,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我反思能力。毕业生应能胜任5项职业角色:(1)提供护理服务;(2)组织护理工作,开发、指导护理计划和制定个体护理方针,组织和协调涉及几个学科的完整的护理过程;(3)进行护理改革;(4)指导同行;(5)护理专业人员。毕业生应具备12项能力:(1)应具备提供专业的和人道的护理服务的能力;(2)应具备应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方法;(3)应具备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4)应具备协调相关护理服务的能力;(5)应具备协调落实已达成共识的措施的能力;(6)应具备开发和实施新的护理计划的能力;(7)应具备制定相关护理方针的能力;(8)应具备参与护理质量标准设计的能力;(9)应具备帮助和支持其他护士完成指定的护理任务的能力;(10)应具备提供建议和帮助的能力;(11)应具备改变专业和专业意识的能力;(12)应具备积极尝试新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中国:四年本科、理学学士。

2•荷兰汉斯大学:四年本科、护理理学学士(BSn)。

(四)专业特色

1•中国: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学习管理、涉及科研。突出护理是核心,以护理为主线组织课程,课程体现现代护理学的观念,反映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护理专业课程注重人的基本需要,注重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注重人文科学知识和行为科学知识的补充,注重解决健康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技能。学生从第一个学期就学习护理学的课程直到完成全部课程,护理这条主线贯穿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使“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不断得以强化。设置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群使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寻求和利用科研成果,并参与护理科研;主动地、持续地、评判性地获得国内外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促进自身和专业的发展;运用管理学知识有效地计划和安排护理工作;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也在不断发展,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荷兰汉斯大学: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能力本位学习。

护理学院提供以能力本位为中心,多种教育方式为特征的教育。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应付复杂的护理情形,能够在没有或不能使用现有的标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案的情形下完成护理工作。获取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和质量改进的知识和技能,控制护理质量,并具备护理管理能力。传授更具科学性的循证护理,使毕业生能以此指导和发展护理,使毕业生能在迅速发展的卫生保健事业中提供审慎而又有科学依据的护理服务。部分课程将使用双语(荷兰语和英语)教学,开设多国文化教育,以便于学生和教师到欧洲各国交流学习,推动国际合作进程。

(五)专业化方向

1•中国:(1)社区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人际沟通、传染病护理等;(2)中医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中医基本理论、针灸推拿学、中医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等;(3)口腔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医学基础、人际沟通、口腔保健与护理、传染病护理学等;(4)涉外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英语口语、专业英语、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多元文化与护理等。

2•荷兰汉斯大学:(1)慢性病护理;(2)精神心理疾病护理;(3)重症病人护理;(4)妇产科、儿科、青少年护理。除专业化方向课程外,学院还提供几个选修模块。如:家庭护理,护理教育,护理技术,司法精神病学,护理管理,护理改革等。学生必须选择一些选修模块,才能获得足够的学分。通过选择选修模块和专业化方向,为学生提供多个职业方向,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迅猛发展变化的卫生保健事业。

(六)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1•中国: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0周/学年,四年160周,其中:理论111.5周,实践48.5周。第一年,以公共课和部分基础课为主,实践2.5周(军训2周,入学教育0.5周);第二年,以部分公共课和基础课为主,实践2周(临床集中见习);第三年,以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为主,实践4周(社区集中实习2周,综合实践2周);第四年,实习和毕业论文,40周。

(2)课程设置。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包括国情、英语、体育、计算机等;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3)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4)专业方向课程;5)实践训练,包括军训、综合实践(社会实践)、临床及社区见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2•荷兰汉斯大学: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2周/学年,四年168周,其中:理论78周,实践90周。第一年,预备教育阶段,理论30周,实践10周,选修2周;第二年,职业准备阶段,理论20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三年,专业化方向阶段,理论20周(专业化方向4周,选修模块16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四年,毕业阶段,专业实践20周(专业化方向16周,选修模块4周),实践20周,选修2周。

(2)课程设置。1)理论,包括护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法律、组织管理学、国际学、科研方法等;2)技能,包括护理专门技能、沟通技能、管理技能;3)实践训练,第一学年10周,第二学年20周,第三学年20周,第四学年40周(实习20周、论文20周);4)专业化方向。

(七)教学方法

1•中国:(1)课堂讲授;(2)示教;(3)自学讨论;(4)实验实习;(5)操作练习;(6)角色扮演;(7)病例讨论。

2•荷兰汉斯大学:(1)理论学习路线,学习在工作模式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2)综合学习路线,针对护理单个项目的学习,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3)技能学习路线;(4)进一步学习路线,附加路线:包括特殊理论和概念的学习,如科研、循证护理、各国文化学习等。

二、中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教学计划比较结果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状况大体一致,笔者收集的几理学院教学计划大同小异。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结果如下:

1.培养目标。尽管东西方文化有较大差异,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对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即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还要会管理,要面向国际。

2.基本要求。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两国的要求大同小异。但从能力方面荷兰更加注重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专业特色。两国的专业特色与国情密切相关,各有特色。但荷兰在对不同年龄的护理、家庭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方面更有特色。

4.课程结构。从课程结构看,差异较大。近几年,尽管我国的护理课程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加强了人文方面的教育,但基本上仍以护理理论为主。相比较而言,荷兰的课程设置以能力为主,面向国际,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是专业素质。

5.实践训练。从实践教学看,由于各校招生规模大,实践教学资源有限,国内多数学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2∶1,实验多采用应证性实验,临床见习多采用集中见习的方式完成,课程设置为先基础,后专业,再实习的“三段式”,因此,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荷兰的实践训练从第一学期开始,每学期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第一年10周,第二、三年分别20周,第四年40周,超过了理论的学时,学生的能力得到加强,学习目的明确,因此,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

三、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国家的改革开放,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护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人群对健康的需求,与国际接轨,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7

党的初心使命是具体、现实、实践的,必须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准确理解、忠实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第一,“两个维护”实现了相信人民与相信党的统一,明确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价值取向。做到“两个维护”,从立场上反映出的是人民性和党性的一致性、统一性,根本在于把先锋视野与群众视野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坚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为此,要牢记党的宗旨,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第二,“两个维护”实现了党的权威与人民意志的统一,明确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逻辑指向。做到“两个维护”,天然地含有强调凝心聚力、集中统一的要求,本质在于把领袖集中人民意志与人民拥戴领袖紧密联系起来,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确保人民主体地位的有力实现。为此,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书写我们这一代西宁共产党人的实干篇章,与各族群众一起干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

第三,“两个维护”实现了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统一,明确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行动导向。做到“两个维护”,说到底强调的是坚定革命理想、永葆革命斗志、满怀革命热忱等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关键在于把党的自我革命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将自我革命融入社会革命,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为此,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宁坚持好发展好。

全市及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级党组织要把握真理属性、领袖逻辑、信仰特质,以坚定的立场和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过程导向,以正确的认识和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以过硬的党性和修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坚守初心履职责勇担使命抓落实

矢志不渝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

张晓容

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必须筑牢思想根基。要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定盘星、压舱石、指南针,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零散的感性理解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不断筑牢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必须对党中央、对无限忠诚。要在灵魂深处切实增强对核心地位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对党中央、对的无限忠诚转化为在思想上依赖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组织上服从核心、行动上对标核心的自觉行动。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必须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把“两个绝对”具体化落实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上,把贯彻落实好殷殷嘱托作为当前全市最重大最现实的使命和责任,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西宁落地生根,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胜利前进。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必须为民尽责为民谋利。要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更好地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解民忧、增民利、得民心。

“两个维护”是讲政治的最直接体现

马坚

坚守初心,在不断深化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特质和品格。守初心就要有信念,担使命就要敢斗争。只有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斗争精神,才能认清“我是谁”、明白“依靠谁”、做好“为了谁”,才能勇担使命、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要继续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干好工作的实际行动。

拥护核心,在持续坚定信仰中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共产党员讲政治的最直接体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持续增强维护意识、坚定维护行动、提高维护能力、确保维护实效。要对标对表,筑牢“两个维护”的政治忠诚;落实落细,站稳“两个维护”的政治立场;抓常抓长,提升“两个维护”的政治能力。

竭力尽心,在始终勤勉尽职中奉献服务人民。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学习亲民爱民情怀,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在实践中把握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总要求,始终与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一起过、一块干,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自觉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

曹健松

“两个维护”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和“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践行初心使命,必须在政治建设上绝对忠诚,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落实到依法履职各方面,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在理论武装上持续深化,人大机关唯有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才能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分析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提高人大工作的理论思维、战略谋划、精准落实水平。必须在班子建设上凝心聚力,不断培养民主素养,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先斩后奏。必须在“两个机关”建设上从严从实,彰显政治统领,决不能把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停留在一般性要求上,而是要把讲政治融入业务工作,健全制度机制,严格责任落实,把人大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

段发达

通过一周学习交流研讨和自我反省,使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洗礼,对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就要始终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坚持把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理论武装的首位,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准确把握其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不断推动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就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工作理念,紧盯新形势下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等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群情脉搏、有效解决问题提供可靠依据。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做“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就要始终把干事创业敢担当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精神状态问题,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解决好工作理念问题,解决好工作作风问题,解决好自我革命问题,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宋晨曦

以纯洁如初的政治信仰,把握“两个维护”的科学内涵。建党98年来,我党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确保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这是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名副其实、众望所归。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验课教学;改革措施;

1中职卫生学校实验课现状

随着高校的扩招,中职的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其中责任意识缺乏,表现在(1)乱涂乱花。在示教室、实验室特别是模拟人身上涂上颜色。(2)嬉笑打闹。学生在重复练习和考试后,部分同学厌学情绪产生,无视实验室的规定,扰乱课堂秩序。(3)动作粗暴。一些学生对模拟人和操作用物不爱护,动作粗暴,极大的缩短了模拟人的使用寿命。实验室本身来说,实验室设备陈旧,空间小,实验设备少,学生多,秩序差。

2医学模式转变和实验技能的重要性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人们在考察健康和疾病时候,既要考虑生物学因素,又要顾虑社会因素的影响,护理模式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又从整体护理过渡到现在的优质护理。对于中职来说,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很快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学体系设置的时候应该针对学生的展业进行。一方面理论课程和实验技能课程相匹配进行,从而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适应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应该调整比例,加重实训课的比例,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开展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某种程度上脱节严重,一些中职学校因为没有场地和实验设备,往往给学生教授理论知识,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实践,所以培养中职学生时,应一边教授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能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领会。

3浅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

为了适应临床的对护士的需求,实验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3.1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实践教学理论,提高对实践教学的的重要性的认识。临床对中职学校的教学、办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基于一点,即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因此,中职学校要培养处“干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必须转换思维,重视实践教学,重视技能培养,积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训教学体系。

3.2规范实训室环境。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的增长,人性化护理被提上议程,护理实训室的侧重点不仅仅只简单的技能操作,而应该从人性化的角度规范实验环境,模拟病房布局应该与临床上实际想匹配,有温馨和警示的标识语,使其成为医院病房的缩影,并配备了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中心给氧,中心吸引,多功能心肺复苏模拟人,呼吸机,心电监护,注射泵,输液泵,等,是学校实验教学跟得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3.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1案例分析式教学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病例分析式教学方法,例如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章节中对高热患者的护理内容,可举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患者所存在的护理问题―“体温过高”,并列出护理措施,从措施中引导出“体温的测量方法”这一操作。在学习“药物过敏试验技术”章节中可列举护士因未询问混着的药史导致青霉素果咩的病例,从而引导出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及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操作等问题。案例分析法通过设置悬念,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兴趣,并且强化了学生对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使学生的理论功底、护理技能与专业兴趣同步提高,并且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3.3.2角色扮演教学法

对于某些护理操作如男女患者导尿术、鼻饲法、吸痰法等必须在护理模型上练习,但因单调枯燥,缺乏真实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大多数的护理操作如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口腔护理、头发护理等可采取角色扮演教学法,一名学生扮演护士,另一名学生扮演患者,并要求课后写出心得体会。通过角色扮演,增加了护理实验课的兴趣性,还使学生技能体验到护士的责任,又能体验到患者的感受,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3.3.3项目教学法

以往的实验课常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导致学生主动参与性差。而项目教学法的优点就在于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要参与,就必须要对参与的内容先进行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力求弄懂每一内容及每项操作的每一环节,进而理解每一项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素质。不懂的地方还会与小组成员交流、主动查阅文献、资料,主动请教老师,因而,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此外,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护理操作如皮试液的配置、导尿术等即可采用此教学法。

3.3.4“军训式”教学法

为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的精髓,对于某些护理操作项目,我们采用了“军训式”教学法。如铺床法,首先要求学生的操作达到质量标准,进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教师指挥,学生统一手法,统一步调,统一姿态,进行操作,使其在军队式紧张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其他如无菌技术操作,药物的抽吸等操作项目都可采取此种教学法。

4定期进行技能考核

目前,中专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就业形势又严峻,本着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劳动者的指导思想、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近几年我们把临床常用,医院招聘时最常考核的护理操作项目单独列出,进行技能考核,其操作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40%。在平时学完每项护理操作后实施,实习前集中强化训练考核,规范的护理操作考核是控制护理实践质量的有效手段,为严格考核,护理教师一对一考核,按评分标准给分,考试现场不得观看,考试后,监考教师当场指出操作中的错误及不足,并告之成绩。

通过考核可给学生以压力,督促其进行刻苦训练,有助于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尤其实习前考核,使学生走入临床实习岗位能很快完成护生向临床护士的角色转变,获得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调查研究,了解临床所需,社会所需,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才能培养临床需要,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海丽.朱蓓。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护生实践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108-109.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高职;护理;社区;教育;对策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社会对社区护理人才的需求在质和量上都表现出重大变化。培养社区护士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职责,能否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构成、疾病构成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已逐步趋向于集宣教、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化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正在由医院延伸到社会,服务对象也正在由患病的个体逐渐向家庭、社区的方向发展,社区和家庭已经成为护理人员重要的工作场所。因此,社区护理教育将成为21世纪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但是,由于我国社区服务尚处在试点阶段,社区护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现实的问题是:现有社区护理人员教育层次、人员数量、知识储备不能适应社会需求[1]。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2]。该意见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求加强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的学科教育,积极为社会培育全科医师、护士。

二、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社区护士培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如何按照国情培养出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探索出社区护理教育特色之路是护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社区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不再是单纯的患者,而是社区全体人群。社区护士是一个能够为基层提供医疗、预防、保健一体化护理服务的初级卫生管理者,其工作环境、性质、内容及方法都要求他们必须是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多种技能,能够独立承担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1.传统观念制约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

长期以来,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以临床护理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多数教师心目中已根深蒂固。其结果是:一方面,从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师观念不能或不能完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整体健康为中心,以临床护理向基层、社区护理方向转变,对社区护理的价值和信念的认识比较肤浅;另一方面,高职护士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充分认识社区护理的特点和重要性,并且存在着某些偏见,更为不利的是,大部分护生对毕业后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持否定态度[3]。绝大多数的护生认为社区护理的内容只是预防接种、健康宣教、打针输液等工作,在实习、择业时大都把目标定位在各级各类医院的临床护理,很少有社区护理的意向。有些护生虽然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但由于对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他们工作的热情、自觉性、主动性及工作的效果都是不尽人意的。这也是目前影响和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因素[4]。

2.现有课程体系不足已满足社区护理教育的需要

社区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是围绕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虽然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社会护理学、预防医学、健康教育、社区护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等有关课程,但是社区护理的内容只占了很小比例,学科特色不足,给学习者造成了学习内容不明确、任务不清楚的印象,所涉及的知识面、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区护理的需要[5]。更不能体现社区护理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独立性、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各大专院校还没有统一的社区护理专业规范教材,对内容的选取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建立统一的知识评价体系[6]。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考评方法缺乏科学性

目前,社区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多仅局限在模型人身上进行,这样只能学习护理技能操作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沟通能力及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护生的毕业实习几乎都是在各综合医院进行,这样理论教学没有与社区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无法得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从业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和提高,培养出来的护生难以胜任社区护理工作,也很难实现向社区护士的角色转换。

三、对社区护理教育的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对社区护理的职业认知

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具有独立观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及综合实践技能。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教学内容要仅仅围绕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需求合理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有关社区发展的政策,可通过主题讨论、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社区参观等方式,引导学生就整体护理与社区护理的意义和发展趋势开展讨论,逐步树立现代护理观,帮助护生进一步加深对社区护理理念的理解,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开展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社区护理已势在必行。

2.以任务为导向,改进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7]的新型护理理念,围绕社区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整合课程结构。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进行适当的精简。增设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内容,开设如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护理、护理美学等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8],结合社区护理的特点,探索更适合社区护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社区护理教育不断完善,最终走向成熟,从而开创社区护理教育的新体系。

3.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并加强社会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职业能力

建立并发挥社区专科方向实践基地作用,实现专科护理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鼓励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各种能力特别是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除开设相关课程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基层社区、家庭病床等综合教育环境,分阶段、渐进式、有针对地进行实践教学,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开展“六位一体”[9]的综合服务。开展社区护理实践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鼓励同学互相交流、讨论,以提高人际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方式、专业核心能力、专业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课下讨论、自学、合作学习、模拟咨询及访视情境、制作宣传画报等方式学习,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还可使学生认识到社区护士角色的多样性,使他们潜移默化中逐渐适应社区护理的角色。

总之,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培养护生社区护理能力的重任,对发展中国社区护理事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社区护理作为护理专业中的一个新课题,它是医学模式转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一些实际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应加大专业建设的投入和规划,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以培养出更符合人民健康需求、社会满意的专业社区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久红.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困扰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805-8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2006-02-23].

志,2009,26(3):34-35.

3.贾长宽,黄晓燕,黄桂开.238名护理毕业生择业心态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7):726-728.

4.阎红,朱丹.社区护士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培养途径[J].护理研究,2006,20(19):1700-1703.

5.吴秀云,陈会波,朱亚南.社区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7(4):227-228.

6.刘可.社区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63-164.

7.谭立宁,钱昶浩.建立社区护理基地,促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235.

护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创新;教学体系;护理专业;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9(c)-0125-02

我国自开设护理专业以来,一直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医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在高职教育日趋完善的今天,为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都需要进行不断改革,因此,如何培养高职专业护理人才,促进我国护理科学的发展,逐渐缩短与国际护理教育间的差距,是目前我国护理学高职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为了适应医学的发展,发挥高职教育的资源优势,本院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坚持以实践教育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护理系2007~2009级的1393名学生,其中,女生1340名,男生53名。选择2007级41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08、2009级97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年龄19~22岁,平均(20.3±0.4)岁;学历:专科,学制3年。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即2年校内教学加1年毕业实习;实验组采用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即按高职教育“就业向导、能力本位、实践主导、校企合作”的本质特征为基础而构建的“临床见习校内实训毕业实习”循环递进式教学流程[2],先对2008、2009级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再进行校内实训,然后安排2008级护生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进行实习,2009级护生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实习,实习期满后委托协作医院使用本校下发的评价体系对所有实习护生进行考核打分。

1.3考核标准

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士的工作表现,制订两个评价考核体系:①患者对实习生的评价,主要考核内容有入院护理情况、平时的专业态度与护理操作等;②同行专家对实习生的评价,主要考核内容为医德、基本技能及工作态度等。两个评价体系均分4个档次,分别为差、一般、良好、优秀,分数范围为1~4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患者对实验组入院护理、专业态度、健康教育、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及出院护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专家对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院在实践教学中采取校内实训、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渐进式方式进行学习,即在初始两个学年里进行专业学习和临床见习,第3学年进入毕业实习[3]。结果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侧面反映了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以在教学早期接触社会和医院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护理经验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以早期接触医院和社会为切入点,利用课余实践,在第1、2学年开展护理专业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能尽早接触到医院,感受其中的环境,提前了解患者对护理的需要,体验护士同患者之间的角色,尽早认同护士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观[4]。同时,提前学习和掌握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症状,以及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护理原则等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达到理论与临床的完美融合,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快学生对社会的适应速度[5]。

3.2以开展义务卫生服务活动为媒介,强化学生的医德教育

本院坚持以人文关怀和医德培养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部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爱心社区、医疗下乡等活动,安排学生深入社区、福利院、养老院等单位,开展义务护理,培养学生的护理应用能力。学生既从服务中学到了医学知识,掌握更多的临床护理技巧,又接受到了济世扶贫,奉献爱心的高尚医德教育的熏陶,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以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细心为患者服务,解除患者痛苦。

3.3以教师带教临床为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教授临床课程期间,专门安排临床见习时间,由护理专职教师带教,将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护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运用的统一性[7]。带领学生逐步熟悉医院临床护理的各环节,参与护理工作,临床解决护理对象出现和潜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变能力,熟悉基础与专科护理的特点,了解新护理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适应未来的护理工作。同时,在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中,教学互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护理教学实践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感受社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迫切需求,为接下来的毕业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8]。

4小结

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只有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当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9]。本院在针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周瑾,王建华,俞爱月,等.创新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26-29.

[2]左凤林,赵庆华,罗玉琳,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3):2442-2443.

[3]邵爱和.护理专业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6-27.

[4]王丽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4):925-927.

[5]pakhomovS,pedersent,ChuteCG.abbreviationandacronymdisambiguationinclinicaldiscourse[J].amiaannuSympproc,2005,12(3):589-593.

[6]LapkinS,Levett-Jonest.effectivenessofpatientsimulationmanikinsinteachingclinicalreasoningskillstoundergraduatenursingstudents:asystematicreview[J].ClinSimulationnurs,2010,6(6):207-222.

[7]HosseinKm,FatemehD,FatemehoS,etal.teachingstyleinclinicalnursingeducation:aqualitativestudyofiraniannursingteachers’experiences[J].nurseeducpract,2010,10(1):8-12.

[8]BourgeoisS,Draytonn,Brownam.aninnovativemodelofsupportiveclinicalteachingandlearningforundergraduatenursingstudents:theclustermodel[J].nurseeducpract,2011,11(2):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