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分析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7:21

盈利能力分析的特点篇1

关键词:盈亏临界分析;企业财务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100-02

盈亏临界点,也就是损失与利益两平点或保本点。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分析企业成本、销售量、所得利润三者之间的盈亏平衡。盈亏临界点主要是指在特定销量情况下,企业的销售成本和销售收入是等同的,即不盈也不亏。如果销售量比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低时,就会产生亏损;反之就能获得利润。盈亏临界点是重要的数量指标。

一、盈亏临界分析的相关概念

(一)盈亏临界点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时的特殊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处于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也称保本点分析。

首先,它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将盈利,以及在何种业务量下企业会出现亏损等总括性的信息;也可以提供在业务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企业降低多少成本,或增加多少收入才不至于亏损的特定经济信息。

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为企业内部制定经济责任制提供依据,比如,企业决策层-董事会对企业经营层下达以某年的利润总额和销售量的经营指标。

(二)盈亏临界分析

盈亏临界分析是对销售数量、销售的价格、基本成本、变动成本、盈亏等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分析。评价计划工作可采用计算盈亏临界分析的方法。其研究内容为:利润受有关因素变动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达到利润增加的目的,如何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不同的生产计划或生产方式进行盈亏比较,并能达到最高的利润等。大多都采用数学加工的多少来表示。在非盈利企业组织中和盈亏临界分析的方法是相同的,也称之为“效益、成本的分析”。并且是对非盈利组织的各种项目所产生的效益是否符合成本要求进行衡量的。偶尔也用对于企业规划的评价中。

(三)盈亏分析法的用途

对许多生产问题和全公司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时,盈亏平衡点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可是,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们对公司盈亏平衡“点”的最佳估计,在图上实际上也只是一个相当大的包括该点本身的“斑块”。这是因为要获取关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比率的精确数据,实在是具有内在的困难,同时也由于日常管理决策常常改变盈亏平衡点。在多产品综合性的企业中,数字的意义变得粗略而模糊不清,因而所得出的关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产量等项目的粗略数字使许多重要细节不是那么清晰,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使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看起来,整个公司的状况还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在计算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营业额时,必须包括汽车、冰箱、大型内燃机、货车、洗衣机、火花塞和其他许多项目。一个产品或一个部门良好的成绩掩盖了其他产品或部门的不良情况。

二、盈亏临界分析对企业财务规划的意义

盈亏临界分析是一项实用技术,它不但可运用于生产决策、销售决策方面,也能用作财务管理中成本决策和预测利润等,在现实运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使财务管理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

通过分析图,能容易地看出企业当前是处于盈利还是亏损状态,及经营生产的情况和企业安全性等,让企业财务决策具备科学性和主动性。

(二)引导企业控制成本费用

经过盈亏临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自身成本的最底线,并且以此作为依据,用尽一切办法提高现有固定资金的利用效率,各项开支都得到合理运用,进一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三)制定合理科学的价格标准

以最低成本的价格作为企业营销的基础,假设固定资本、单位性变动成本也是固定的,而售出价格与所收利润是成正向变动的。正常的提高销售价就能马上增加利润收入,这种情况出现就使企业更加的关注价格的波动,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动,及时的调整价格,就能促使企业对盈利的稳定性、可能性有所增加。

(四)调整产品结构

在品种较多制造企业中,综合贡献率是不一样的。如果企业想提升利润就必须调整贡献率产品的比例,不但可使企业大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而且能主动寻找新的利润关键点,使企业能盈利更强、更长久。

(五)订货过度冲动和盲目的避免

通过盈亏临界分析,最低资金与企业生产与否以及生产数量没有直接关系,在价格高于变动成本时才能接订单;假如价格低于变动的成本,除了特别的情况,一定不能接订单,否则利益会受到很大的损害,变动成本是产品售价的真正底线。

(六)古老的成本观念转变成本动态观

通过盈亏临界分析,成本受时间和条件的影响,即使是固定成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成本管理、控制和考核时,应形成成本动态观。

三、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及用途

(一)盈亏平衡分析是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判断经营状况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可用以下方式表达:企业收入=成本+利润,如果利润为零,则有收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收入=销售量×价格,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量×价格=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

可以推导出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每计量单位的贡献差数

盈亏平衡分析的分类主要有以下方法:

1.按采用的分析方法的不同分为:图解法和方程式法;2.按分析要素间的函数关系不同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3.按分析的产品品种数目多少,可以分为单一产品和多产品盈亏平衡分析;4.按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分为:静态和动态的盈亏平衡分析。

(二)对生产问题和全公司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时,盈亏平衡点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公司盈亏平衡“点”的最佳估计,因为要获取关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比率的精确数据,实在是具有内在的困难,同时也由于日常管理决策常常改变盈亏平衡点。数字的意义变得粗略而模糊不清,因而所得出的关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产量等项目的粗略数字使许多重要细节不是那么清晰,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使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看起来,整个公司的状况还是可以接受的。一个产品或一个部门良好的成绩掩盖了其他产品或部门的不良情况。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对每个产品应该使用不同的盈亏平衡点图,这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常常很难合理摊派许多成本,特别当产品盈亏平衡点品种易于发生变化时更是如此,即生产的产品是同类型,且产量可以用诸如件数、或单位数、吨数、加仑数、桶数等来计量。尽管存在着这些困难,但对于形成有关预算控制、利润计划和生产过程。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很重要的。它使管理部门能够获悉,产量变化或准备采取的行动路线将怎样影响盈亏平衡点和利润。

四、盈亏临界分析在企业财务中的运用

(一)盈亏临界分析

要进行盈亏平衡点分析,首先应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为维持企业提品和服务的经营能力而必须开支的成本。由于这类成本与维持企业的经营能力相关联,也称为经营能力成本。这类成本的数额一经确定,一般不轻易改变,不随销售额(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采购商品都是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销售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商品的成本则保持不变。

(二)盈亏临界分析计算公式

Bep=Cf/(p-cu-tu)

其中:Bep----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销量

Cf----固定成本

p-----单位产品销售价格

Cu----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tu----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

由于单位产品税金及附加常常是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与营业税及附加税率的乘积,因此公式可以表示为:

Bep=Cf/(p(1-r)-cu)

r-----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率

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利

(三)盈亏临界分析在企业财务中的运用

盈亏临界分析是以数学化的会计数据表现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额、单价、销售量、利润等的内在关联,是提供相关财务信息为预测、定价、决策和规划的一种分析方法。固定成本是总额因为销售量变化而变化;变动成本是总额随销售量变化而相对发生变化的成本总额。盈亏临界分析利于对项目的风险情况及因素不确定的承受能力进行合理的决定,传统盈亏临界分析以盈利为零作为平衡点,却没有把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进去,是静态分析。盈亏临界中盈利为零实际上是指项目已经得不到基本的收益了,存在一定的亏损。把资金的时间价值归纳到盈亏临界分析中,定义为净现值等于零的状态,便能将资金的时间因素考虑在盈亏临界分析内,变静态为动态的分析。因为净现值的经济实质是在整个经济计算期内得到的,并超过基本水平。而超额净收益是用现值来表示的,所以,净现值就相当项目正好获得基本水平的收益,就形成了资金最少成本的保值和盈亏平衡。动态盈亏平衡分析不仅资金的时间价值加了进去,而且还依据企业要求的不同的基本收益率来决策不同的盈亏平衡点,使企业能更全面、更准确地作出投资和经营决策,进而使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盈亏临界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其分析是以成本为出发点,正确认识成本并对其进行新的分类。在盈亏临界时的各个成本构造,提出引起关注的成本项目,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改善资本结构、加强管理以及使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变为变动成本。要充分利用盈亏分析法的参考价值和作用,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更加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静华.本、量、利分析及应用[J].辽宁经济,2007(6).

盈利能力分析的特点篇2

关键饲:财务报表 盈利综合指数 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股市发展日益健全,股票投资者、上市公司的债权人以及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报表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此财经界的学者、专家做了多方努力,试图通过一些特定指标涵盖企业的所有情况,但是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实,反映各种能力的指标本身存在着内在的、交叉的联系,在尽量不遗失信息的前提下,很难对不同的指标进行取台。这就需要用多元统计学理论来实证分析反映企业各种能力的各项指标,并在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更加台理的分配比率。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对2007年23家涉及家电、房地产(一家保险公司作参照)两个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反映财务报表综合指数的一种合理的方法,使得出的综台指数更科学,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财务报表的需求者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评价一个企业不同方面的综台能力状况,再根据对考察的具体要求,主观分配比率,得到一个最终指标,使企业的状况通过这个数字客观完整地反映出来,再与同行业进行比对,就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前景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二、研究方法简介及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是从实证的角度分配财务比例指标,通过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2007年度23家上市公司反映不同经营方面的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利用其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一个综合指标来综台反映企业的不同经营侧面。例如,在这里笔者主要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个经营侧面进行了重点分析,以得出一个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对多维变量进行降维,得到原变量的线性组合,以反映原变量绝大部分的信息,同时使信息的损失最小,对原变量的综合解释能力较强。该方法通过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来判断变量的作用大小,可避免在系统分析中对权重的主观判断,使权重的分配更合理,尽可能地减少重叠信息的不良影响,克服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性,使系统分析简化。当主成分变量所包含的指标信息量占原始指标信息量的85%左右时,认为分析达到了效果。

具体主成分提取方法如下:

(1)做线性变换,(2)荆用拉格朗日求极值的方法构造目标函数,求解样本指标协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3)计算各分量的方差贡献率,选取满足条件前p个主成分作为新的决策指标,

本文所引用的数据均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数据加工整理而成。由于数据来源的局限性,本文只选用了23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综合情况。

三、实证分析过程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用率,利用2007年23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别求得这23家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这六项指标的值。

根据所得数据,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上述六个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中重叠的部分,提炼出它们的主成分,再对它们进行综合评价后的分析过程如下(见表1.1、1.2):

根据表2,2中显示的因子分析的特征向量转化成主成分分析下的特征向量,公式如下;

Zij=aij/sqrt(λi)

其中Zij为第j个特征向量的第i个元素,aij为因子载荷阵第i行第j列的元素;λi,为第j个因子对应的特征根。

转化后得到的三个特征向量及三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Z1=(0.44,0.16,0.51,-0.14,0.54,0.47)t;Z2=(0.47,0.57,-0.44,-0.01,0.26,-0.45)t:

Z3=(0.25,-0.19,0.0.95,0.07,0.03)t

Y1=0.44X1+0.16X2+0.51X3-0.14X4+0.54Xs+0.47X6,

Y2=0.47X2+0.57X2-0.44X3-0.01X4+0.26Xs-0.45X6

Y3=0.25X1-0.19X2+0X3+0.95X4+0.07X5+0.03X6 公式1

其中X1,X2,X3,X4,X5,X6。分别代表反应盈利能力的六项指标。

根据公式1及23家上市公司的六种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求得各家上市公司的赢利情况,然后利用主成分的综台评价形成一个综合指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公式如下:

Y=(λ/∑λ1)Y1+(λ2/∑λ1)Y2+(λ3/∑a1)Y3 公式2

其中w1=(λ1/∑λ1)Y1为方差贡献率,i的取值范围为i=1,2,3,

代人数据求得反映各个上市公司的综台指标情况如表2:

四、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表2)可以看出(为了更好的与表格中数据对应,一下公司名称采用序号代替):

1 除了公司4、公司8、公司11、公司18、公司21、公司23这五家上市公司以外,其余19家所得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处于[0,1]之间,且不同企业所得的综合评价指标有明显差异。

2 样本中前十三家为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后九家为家电行业的企业,最后一家为保险行业的企业;可以不同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排序,例如:样本中前十三家房地产企业中盈利能力指标最高的为公司12(剔除1中五家异常点),从而可以推断在房地产行业中公司12实力较强;再如,在后十家家电行业中,公司14的综台评价指标最高,由此可以推测出公司14的盈利能力在同行业中具有优势。

3 不同行业所得的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台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指标主要是在同行业中有可比性,不同行业综台指标的均值与分布不同,因而执意相比较会使分析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从以上涉及三个行业的盈利综合指标就可以看出)。

4 对于分析结果中的异常点可做特别分析,不能单纯的从数值的大小而轻率地做判断,应结合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原始指标出发,解释指标异常的原因。例如,公司8的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为负数,追溯其反映盈利能力的六项指标,可以看出其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四项指标都为负数,反映了其盈利能力之差,属于“坏异常点”;再如,公司11的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指标数值大于1。分析其盈利能力的六项指标,可知在房地产行业中,这六项指标均处于较高位置,且处于公认的正常范围之内,由此可见,公司11的盈利能力值得肯定,属于“好的异常点”;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在同行业中该指标越大越好,如果盈利综合评价指标偏离1太远,这个指标的数值意义就值得怀疑,应结合愿始数据具体分析,例如公司18。

5 可以将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用率这六项指标分别标准化(一个台理的参考值),然后把标准化的数据带人公式1,求得的三个相关主成份数据,再带入公式2算得标准化综合评价指数。最后实际上市公司的综台评价指数与其做比较,就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是否正常。当然这里只是一个参考值,根据不同行业状况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各个指标的参考数值。

6 当样本数据均属正常范围且足够大时,可以把计算出的主成分的比例固定。这样当一个新的样本点需要求得其综台指标时,直接带入相关数据即可,方便使用者分析新企业,使该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

五、发展空间及意义

盈利能力分析的特点篇3

摘要:本文选取20家2009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2011年年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了解其综合盈利能力,确定了影响盈利能力的主要因子,得出创业板上市募集到大量权益资本应合理配置的结论。

关键词:创业板因子分析法盈利能力

自上市以来,创业板就颇受争议,其高成长性、高收益性与高风险性并存,且行业存在公司高管套现走人,将风险留给投资人的可能。本文筛选了2009年上市的20家公司进行因子分析,从盈利角度比较了创业板公司的盈利能力。因子分析包含许多减少维度以简化数据的技巧,同时探讨变量间的基本结构,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随意性,而且还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的优点。

一、实验介绍

(一)数据截取与样本来源

本文选择2009年上市的20家创业板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的信息,主要来源为网易财经创业板。

(二)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法是以分析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为出发点,把许多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转变为较少的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研究方法。其步骤如下:1)导入数据,计算默认初始标准量,并进行Kmo样本测度(Kaiser-meryer-olkin,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2)计算相关矩阵以估计共同性:若采用主成分分析,则共同性设为1;3)从相关矩阵中萃取共同因子。3)决定因素的数目;4)旋转因素以增加变量与因素间关系的解释能力;5)进行因素命名与结果解释;6)得出分子得分与综合得分。

(三)变量选择

本文选择了12项财务指标作为创业板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分别为:摊薄每股收益(X1)、主营业务利润率(X2)、总资产净利润率(X3)、成本费用利润率(X4)、营业利润率(X5)、销售净利率(X6)、净资产报酬率(X7)、资产报酬率(X8)、销售毛利率(X9)、主营利润比重(X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X11)、股本报酬率(X12)。

二、实验结论

(一)2009年2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KmoandBartlett"stest(Kmo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表一

对2009年2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进行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样本Kmo=0.689,适合度普通,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观测值591.303,对应Sig=.000,可以认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存在着显著性。

totalVarianceexplained(初始因子方差解)表二

通过运用SpSS12.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公共因子特征值、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特征值的解释变异量为65.846%,第二个特征值的解释变异量为14.822%,累积解释变量为80.667%。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二个,为共同因素。从陡坡图中可以发现第二个因子后,坡线变为平坦,因而保留2个因子较为适合。

将09年数据整理,得出表三,因子一上载荷较高的为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将其命名为主营业务资产获利因子,主要体现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及资产获利能力。因子二上载荷较高的为净资产收益率,摊薄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权益报酬率,将因子二命名为投资收益因子,体现每股获益能力。

09年因子分析结果表三

三、数据分析

2009年上市创业板公司盈利能力可分解为主营业务资产获利因子与投资收益因子。我们可以发现:(1)创业板高成长性是吸收权益资本的主要原因,但要保持高盈利能力离不开主营业务获利能力的提升。稳定主营业务市场份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2)资产获利水平需要保证。将吸收的权益资本有效地利用到资产的配置中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资产周转效率是企业提高盈利的基础。(3)长期获利能力强的企业更受投资者青睐。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高新技术企业,通常上市后马上吸引大量投资者,多数股民被高收益吸引,大量投资,导致其刚上市时投资量猛增,所有者权益迅速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提高,获益能力提升。但在投资者对风险意识的进一步了解后,或者大量投资得不到预想的收益后,其投资将会退出,使得公司盈利能力减弱。

本文从单纯的创业板企业盈利角度,选择09年上市的公司,了解创业板盈利能力在上市后的变化,了解其成长性,揭示其高收益的背后。可以说,创业板上市后盈利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是在资金的募集、资产使用效率与主营业务收益方面。如何合理分配使用上市募集的资金对创业板企业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白世秀,章金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来自黑龙江的数据[J].财会通讯·综合,2012(2)

盈利能力分析的特点篇4

财务分析最常见的方法是将公司比率与行业比率平均值进行比较以作出某种判断,因此,对行业财务特征进行研究,不但有利于分析整个行业的发展经营状况,还可以为单个企业的财务分析提供相对准确的标准值,意义重大。本文以有色金属冶炼业与医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行业特点,通过对这两个行业一系列财务比率的计算与比较,归纳总结行业财务特征并分析其与行业特点的内在逻辑关系。

【关键词】

行业财务指标;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1行业及行业财务指标的选择

1.1行业特征分析

有色金属冶炼业与医药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占有着重要地位,而这两个行业特征有着显著差异,因此,被本文选定为研究对象,以便于比较分析这两个行业不同的财务特征。

1.2财务指标选择

本文主要从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行业的财务特征,并分别选择了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及利息保障倍数(eBit)三个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2行业财务特征比较分析

2.1行业资本结构分析

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10-12年的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如图表1所示。

图表1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由图表1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较低,有色金属冶炼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较高。

有色金属冶炼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举债需求比较大,故行业资产负债率处在较高的位置;医药制造行业虽然也属资金密集型行业,但一方面该行业资产以无形资产居多,可用抵押贷款资产较少,故行业整体举债能力偏低,另一方面,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较好,行业盈余利润多,故对举债需求相对偏低。

2.2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10-12年的行业销售利润率平均值如图表2所示。

图表2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由图2不难看出医药制造业利润率波动幅度远小于有色金属冶炼业利润率的波动幅度。

本文认为上述现象是由以下行业特征决定的:(1)行业技术依赖性。医药产品研发对技术要求很高,附加值高,一旦研发完成并成功推广,往往会带来高额的利润;而有色金属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投入门槛低,竞争更充分,因此利润率较低。(2)上游原料供给行业的地位。相对上游金属精矿供给行业,有色金属冶炼业产能相对过剩,故利润向上游行业转移;而医药制造业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2.3偿债能力分析

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10-12年的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平均值如图表5所示。

两行业偿债能力的差异也是由其行业特征所决定的: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较好,而负债率较低,故利润对利息的保障倍数较大;有色金属冶炼业盈利能力则较差,而负债率却偏高,故利润对利息的保障倍数较小,但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值较高,这部分折旧并不形成现金流出,故实际偿债能力并没有利息保障倍数所显示的那么差。

图表3

数据来源:winD资讯

3主要观点及结论

不同行业由于其行业特征的不同,往往会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本文结合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行业特点,通过对一系列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了这两个行业的财务特征及其财务特征的形成原因。

故本文对行业特征与财务特征的关系做出以下共性结论:(1)行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及市场结构会对行业财务产生影响,使不同行业具备着不同的财务特征;(2)固定资产占比大、盈利能力差的行业一般具有较高负债率,而无形资产占比大、盈利能力强的行业一般具有较低负债率;(3)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附加值高,一般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反之,则否;(4)具有较强势的上游供给行业的行业,利润会向上游行业转移,盈利能力较差,反之,则否。

【参考文献】

[1]郭鹏飞、杨朝军.财务比率的行业差异性研究.《开发研究》

[2]刘华辉.我国钢铁业的杜邦财务分析.《财会通讯》

[3]孙茂龙、徐雪昱、任继勤.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化工管理》

【作者简介】

盈利能力分析的特点篇5

一、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和相关资料识别法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及补充材料等。盈余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公司损益,而损益状况也会影响到资产、负债及现金流量状况。所以,分析上市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应该对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等进行综合分析。

(一)上市公司损益表分析。分析上市公司损益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是公司正常盈利的主要途径。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的高低,表明企业盈利是否具有持续性,是否具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主营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里比重较低的话,企业极有可能为了某一财政指标而进行盈余管理。

2、非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同主营业务利润相比,非主营业务利润具有偶然性、非稳定性、非增长性、次数少、金额大等特点。虽然它们都是构成利润总额的因素,但它们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意义不大。特别是非主营业务利润中的一次性收益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判断依据。非主营业务利润包括:附营业务利润、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

如果公司存在以上列示的非主营业务利润比例较大,而主营业务利润比例相对较小,就要考虑公司是否利用行政干预、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交易的规划以及政府补贴等方法进行盈余管理。我们在分析时,应将非主营业务利润从利润总额中剔除,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以及盈余管理的程度。

3、上市公司损益表与母公司合并报表比较。将上市公司的损益表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如果发现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该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意味着母公司可能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也就是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了盈余管理。

(二)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分析。分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应收及预付款项

(1)应收款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三部分。其中,后两部分是主要形式。由于对这部分往来款项审查的工作量较大,再加上其自身的隐蔽性,往往成为费用、损失挂账的对象。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应注意是否存在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和期限的不正常延长等现象。对其他应收款的分析应注意其余额大小,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的余额应该不大。如果余额过大,则该公司有利用该账户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公司常用其他应收账款隐藏潜亏,具体表现为:a、主营业务应收账款增长快,平均账龄较长。b、其他应收款金额大。如果应收账款的金额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较大,则有可能利用信用政策的放宽,来增加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如果应收账款的账龄较长,则会形成不良资产,坏账损失增加,而盈余质量令人质疑。

(2)预付款项。预付款项指公司为采购原材料或其他活动而形成的债权,是正常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析时应着重分析预付款项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如果所占比例较大,就应该注意公司是否利用预付款项来调低本期利润,从而为将来储存利润,即进行盈余管理。

2、不良资产。资产负债表中的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递延资产、递延税款、开办费等可能产生潜亏的项目,以及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这些资产基本不能或很少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不良资产。利用不良资产作为“蓄水池”进行盈余管理是企业的惯用手法。我们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对不良资产应尤为关注。

(1)比较每股净资产与剔除不良资产后的每股净资产,二者差额越大,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存在“资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亦越大。

(2)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减幅度比较,如果前者超过后者,说明公司当期利润含水量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大。

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还应分析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及其合理性,以及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和存货周转率等,以便更好地识别盈余管理。

(三)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相关项目对比。通过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等现金净流量项目与损益表里相关项目的比较分析,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由于利润的计量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往往影响的仅是账面利润,而没有相应现金流量,如在赊销时确认的收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以及通过关联交易获得的各种利润等均是如此。而现金流量的计量采用收付实现制,上市公司很难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因此,现金流量比利润更为客观和真实。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则意味着与已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等。因此,分析净利润、投资收益等是否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可察觉一些有关盈余管理的异常情况。分析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该比率从企业整体考察上市公司账面利润与现金流量的脱离程度。(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净利润,该比率反映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是否有相应的现金流量。(3)主营业务销售收现/主营业务利润,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该比率对此有针对性分析作用。(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收益,该比率有助于发现上市公司是否过多利用无相应现金流量的投资收益来调节利润(如权益法下对被投资公司权益变化做出的调整)。

一般来说,比率值越小、调增利润的可能性越大;比率过大,调减利润的可能性大。但由于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现金流量呈现不同特征,如在成长期需要大量现金流出(包括各类投资支出和研发费用),而在成熟期或衰退期现金支出则较少。因此,在分析时应注意剔除这些行业整体因素的影响。

上述分析中,各比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的利润来源与现金流量的偏离程度。实际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不一定表现为利润与现金流量相脱离。有些盈余管理行为是伴随相应现金流量的,如关联方构造的交易事项、补贴收入以及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等,都可以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这是投资者在分析时应注意的。但由于现金流量分析主要为发现上市公司利润来源有无异常,以便确定盈余管理的透视重点。因此,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财务报表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仍是非常必要的。

(四)会计报表附注、补充资料

1、阅读报表附注,看公司是否进行关联交易。如进行关联交易,应分析关联交易的金额及其比例、未结算金额及其比例以及定价政策,特别应关注公司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方发生交易,并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从利润总额中予以剔除,以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从而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是否通过关联交易进行了盈余管理。

2、阅读报表附注,了解上市公司是否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及变更标准的主观性,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分析公司是否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时,应着重关注两点:一看变更内容和理由是否确实并且必要;二看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进行调整后,对本年度和今后年度利润的影响有多大,从而了解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的程度。

3、阅读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部分,了解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过程。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部分是连接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的桥梁,有许多调整项目反映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差异。因而,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阅读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部分,识别出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的项目有哪些。

信息使用者在对上述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并范围变动对利润的影响;(2)或有事项对利润的影响;(3)会计年度末的生产经营活动安排(尤其是固定资产的买卖和信用政策的变更等)对利润的影响。

信息使用者在以上报表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关注:(1)公司连续几个年度的报表比较;(2)公司年度报表

与同行业类似企业年度报表的比较。

二、盈余管理的其他识别方法

(一)股利分配识别法。丰厚利润与微薄股利的对比有助于我们识别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盈利后为了回报投资者,就要对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而利润可以通过调节虚构,但现金却是实实在在的,无法通过调节产生。如果公司有丰厚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但一直不进行利润分配,就要怀疑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因为管理出来的利润大多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肯定也无法进行利润分配。当然在这儿我们还要考虑公司所处行业是否处于成长期,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项目等待投资而暂不进行利润分配等其他因素。

(二)审计报告识别法。注册会计师作为行使经济评价职能的“经济警察”,其意见应是投资者判断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线索。但由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能保证,即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标准审计报告,也不能绝对保证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还可以利用上述对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寻找盈余管理的线索。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则有理由怀疑公司可能有盈余管理的行为,对此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在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公司是否更换了注册会计师,为什么要更换,对频繁更换注册会计师的公司应特别关注;第二,公司聘请的注册会计师服务质量水平和独立性如何,特别要关注更换前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知名度、在同业中的信誉以及以往的记录等方面的差异,作为判断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的线索。

(三)公司管理当局说明书识别法。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法规的规定,若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管理当局应在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对此加以说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后,再看一看公司年度报告中管理当局的解释,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济业务是否公允,公司是否有盈余管理行为。

(四)公司行业基本面识别法。对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不但要从财务上分析,更应该结合公司行业的基本面进行。

1、宏观面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必然依托于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和行业整体的发展状况。因而,分析宏观经济和收集行业资料可以使投资者较全面地判断和认识企业的行为。同属一个行业的各公司的财务指标之间,特别是一些相对数指标之间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存在较大差异,则预示着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的可能。如果公司主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调节利润,反映在财务指标上就是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同行业公司平均值低。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公司比非盈余管理公司具有更高的财务杠杆、更低的资产周转率、更高的流动资产比例。

2、微观面分析。主要是从企业的资源状况、竞争优势、经营策略来分析。经验证明,结构混乱、高层管理人员调动频繁的公司通常发生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也较大。企业的经营策略、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另一指标。从微观面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应关注以下几方面:(1)公司是否扩张过快。如果扩张过快,容易造成内部资源、管理跟不上,这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客观诱因。(2)是否经常签订合并、重组协议,合并、重组等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惯用手法,许多公司为保证预期的收益水平,通常采用合并、重组等手段。(3)公司是否业绩太好,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4)公司是否有盈余管理的历史。(5)企业高层管理者是否更换。(6)公司是否首次公开发行、配股、St和pt。当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面临St、pt的压力或为了达到配股资格时,往往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7)公司是否为巨亏、微利公司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增配线边缘的公司。我国上市公司常出于避免退市和取得配股资格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因而,对报亏当年出现巨额亏损的公司、连续亏损后出现微利的公司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增配线边缘的公司,应尤其加以关注。(8)公司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财政补贴等行为。

盈利能力分析的特点篇6

关键词:盈利能力;财务分析;现金流量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内容,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在报表分析中更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

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

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会计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

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计算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一)现行利润表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缺陷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配比基础之上的则务业绩报告形式,在这张报表中列报的主要是己实现的收益。它在物价基木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于是,采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已成为必然,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由于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否在收益表中确认。如果不在收益表中确认,就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全部收益,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会使得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达到公允而充分披露的要求,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财务指标体系自身的缺陷

1.当前的财务指标带有浓厚的政府考核色彩。由于财务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偏重于满足政府宏观调控对财务信息的需要,因而对这些评价信息能否切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未作充分考虑。

2.指标数值具有浅层次和一定的不可靠性。出于保护自身商业机密和市场利益的目的,企业公开于社会的各项指标数值通常仅限于浅层次、一般性的财务信息。同时,考虑到对市场形象的影响,并由于得到政府及其金融机构良好评价,企业往往还会对这些应公开的信息加不同程度的修饰。因此,投资者依据这些指标数很难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理财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对于企业经营决策者来讲,仅靠这些浅显的指标值同样也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实绩以把握,对企业经营者真正有用的一些深层次、涉及商业机密的、详尽的财务信息,则无法从财务标体系中找到,这势必影响企业借助财务分析手段,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分的作用。

3.在指标的名称、计算公式、计算口径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规范性;在分析时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等。鉴于以上原因,必须对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

四、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与完善

(一)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1.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分母是年末净资产,另一种分母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末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末净资产更趋合理。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与利息支出之和就更趋于合理。

3.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

(二)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并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即引入现金流量制定盈利能力指标来对企业的相关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明、郭大伟,《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林业财务与会计,1997年第3期

2.陈红权,《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学术天地,2005年第4期

盈利能力分析的特点篇7

一、新准则下电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新会计准则共有三个层次: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32项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政部对于建造合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6项具体准则未相应的应用指南)。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准则体系。新准则的指导方针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新准则促使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维护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意义重大。

(一)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限制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主要表现在:

(1)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新准则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明确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将持股比例作为确定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唯一标准,使得母公司可以通过改变持股比例来缩小或者扩大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新准则规定母公司应将其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范围,将是否拥有对被投资单位的实际控制权作为纳入其合并范围与否的依据,从根源上限制了一些企业通过改变持股比例来改变合并范围,从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2)资产减值准则。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时进行会计处理。在旧准则下,企业将资产减值准备的大规模冲回作为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现行准则实施后,虽然坏账准备等项目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但由于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上述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项目,因而大大限制了企业利用“秘密准备”制造虚假利润的行为。

(3)存货计价方法。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计价方法通过存货购入价格的变动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企业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方面存在较大的自主空间,可能基于调节税负或者使企业不被“St”等目的而在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新准则的这一规定对于企业通过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二)新会计准则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的新空间新会计准则虽然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行为,但在其他一些方面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主要有以下方面:

(1)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原则。新准则规定,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且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还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产生的损益从在报表注释中进行反应转移至表内列示,这一规定对拥有较多金融工具的企业的利润有较大的影响。再加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固有缺陷,很有可能使得某些企业通过将对金融工具的操作作为进行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2)固定资产准则。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当使用寿命预计数和预计净残值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进行调整。这就给予了企业更大的自由,企业可以通过会计估计的变更来调整各期的折旧费用,进而以影响各期利润。由于固定资产的金额一般比较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微小改变就可能造成利润较大幅度的增减变化,进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在进行后续计量时,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满足特定条件时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这一规定改变了企业的收益计量方法,以往只有当投资性房地产在卖出后才能确认收益,而现在只需进行价值重估就可以确认收益。公允价值的确定涉及到很多职业判断的因素,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受到其专业水准及职业道德的影响,因而这一规定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4)无形资产准则。新准则将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并规定开发阶段支出可以资本化。这将减少企业费用,从而减小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无形资产的研发业务非常复杂,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难以彻底区分,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新手段。

(5)借款费用准则。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由固定资产扩大到存货、投资性房地产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本化的借款范围由专门借款扩大到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企业可能通过调整一般借款资本化或费用化的金额和时间来调节利润,从而成为进行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三)新会计准则下电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变化电力行业有其鲜明的行业特征,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尤其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很大。电力行业作为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产业,严格地受到国家的管理。从盈余管理的动机考虑,电力上市公司出于公司业绩和政治因素的考虑会进行盈余管理。结合电力行业的特征,新准则下电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有:由于电力行业本身固定资产比重大,电力上市公司可能利用新的固定资产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电力行业本身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且借款比例大,电力上市公司可能利用新借款费用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电力行业的特点决定其资产减值准备较多,新资产减值准则将会减少电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根据上文的介绍,新会计准则在一些方面限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同时在另一些方面又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新准则对电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也不例外。结合电力上市公司的特点,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电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假设2:电力上市公司利用固定资产准则进行向上盈余管理

假设3:资产减值准则限制了电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本文选取的样本根据研究其他综合收益的需要,剔除了St等特殊的情况,选取了沪市30家电力上市公司2009年至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eXCeL和SpSS17.0软件完成。

(三)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1)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国外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盈余管理的研究,盈余管理的计量始终是盈余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现阶段的研究方法中,主要是将“可操控性利润”作为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西方会计学者对现有的几种方法的可靠性评价结果为:修正的Jones模型的效果最佳,迪安吉洛模型效果最差。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明确地将经济环境的变化引入了对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估计中。横截面Jones模型中的参数采用的是截面数据而不是时间序列数据,因而该模型没有对时间长度的要求,并且该模型是唯一能够一贯识别出盈余管理的模型,因而本文采用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来分析盈余管理。

关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计算。本文利用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对2009年~2010年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各年度样本公司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获取模型中各参数的估计值。模型为:

tait/ai,t-1=αi(1/ai,t-1)+β1i(?驻ReVi,t-1/ai,t-1)+β2i(ppei,t/ai,t-1)+εi,t(1)

其中tait为i公司在t年度内的应计利润总额;ai,t-1为i公司在t-1年度末的总资产;?驻ReVi,t-1为i公司第t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与第t-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ppei,t为i公司在t年度末的固定资产原值;ε为残差值。

第二步,运用上述模型得到的参数估计值(αi,β1i,β2i),计算得到各个上市公司的以上年度资产计量的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Dai,t,其计算模型如下:

nDai,t=αi(1/ai,t-1)+β1i[(?驻ReVi,t-?驻ReCi,t/ai,t-1]+β2i(ppei,t/ai,t-1)(2)

其中,nDai,t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驻ReCi,t为i公司第t年度的净应收款项与第t-1年度的净应收款项的差额,其他变量的含义和式(1)相同。

第三步,计算得出各个上市公司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i,t,总体应计利润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之和,即

Dai,t=tai,t-nDai,t(3)

其中,Dai,t为i公司在t年度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关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t检验。根据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只有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地异于零时,上市公司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2)运用主成分分析盈余管理的手段。结合电力行业的特点,本文选取表示财务杠杆的流动比率(CrrntK)和资产负债率(DebtR)、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CFo),固定资产(Fa),资产减值准备(ioa)建立以下模型进行分析:

Dai,t=α0+α1CrrntK+α2DebtR+α3Fa+α5ioa+ε(4)

其中,Dai,t是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1的描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电力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

(二)回归分析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资产减值与可控收益相关,即固定资产准则和资产减值准则是电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与本文的假设1致,但回归方程的整体解释程度不是特别高,电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还有待继续发掘。

由表4的结果可以得出,各个自变量的相关性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共线性,整个方程的解释度不高,但是模型的检验结果显著,可以解释因变量。

四、结论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假设成立,即电力上市公司利用固定资产准则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准则对电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限制作用。这一结论对辨认如电力行业这种资金密集且固定资产比重大的行业的盈余管理有一定帮助,报表使用者可以重点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此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过度的盈余管理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应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决策。由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时间较短,相关数据不太充分,本文所得的回归方程的解释度不太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务数据,进行更加全面具体的分析,从而找出解释程度更高的回归方程,找出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更加理性地分析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马文芳:《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07年第2期。

[2]沈烈、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

盈利能力分析的特点篇8

【关键词】盈亏平衡分析;医院管理;变动费用;成本动因

本文应用财务盈亏平衡理论和医院管理技术方法,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的特性财务指标及其200*年实际案例数据(某在京中央三级甲等国有医院200*年度的真实数据),分别对医疗、药品、诊次和床日的盈亏平衡及综合盈亏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新的理论实践角度研究医院运行和管理机制中的有关问题和突出矛盾,从而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等提供必要的方法依据。同时,也以实际案例初探医院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和设计应用

(一)盈亏平衡分析理论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本―量―利”分析,是“成本、服务量、结余”分析的简称,即指成本、业务量、结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又称CVp分析、保本分析、盈亏临界点分析。

(二)本量利分析对医院运营管理和财务决策的作用

1.能够科学进行运营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过程

将本量利分析与医院预测技术相结合,可以对医院医疗服务进行保本预测,确定医院保本服务的收入或服务量水平,有利于医院的运营决策。

医院在持续运营过程中,可以将本量利分析用于医疗服务成本的目标控制;可以确定医院实现有关目标,控制所需目标的服务量、目标收入额和目标成本水平,并有效实施医院运营过程中的目标管理。

2.能够降低医院运营风险及用于医疗收费价格决策

本量利分析与医院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相联系,可以促使医院重视其运营杠杆作用,从而采取措施努力降低其运营风险。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将本量利分析用于医疗服务价格决策和医疗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可以促使医院持续、健康地运转。

3.能够使医院管理者随时掌握本量利的变化数据信息

医院在运营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希望掌握某医疗项目服务量的变动对其经营的影响,或某项结余变动时完成其目标需要掌握达到的目标服务量,而本量利的分析可以科学、动态地提供测算方法和数据信息。

4.对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三)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

本量利分析所建立和使用的数学模型和有关图形是建立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的。如果离开了如下所述的假定条件或者假定条件不能成立时,就有可能造成本量利分析不准确,据此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因此,进行本量利分析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假定条件:

1.成本性态分析的假定

本量利分析必须以完成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即医院的全部成本都必须被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并且建立了成本性态模型。

2.相关范围及一元线性假定

假定医院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服务量范围内成本水平保持不变,即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成本和业务收入在相关范围内均表现为直线关系。

3.医院服务项目构成保持不变的假定

假定医院在多种医疗服务项目的情况下,其总的服务量发生变化时,各个服务项目的收入额在全部医疗服务项目总收入额中所占比重不会发生变化,即医疗服务项目的种类及其收入额的构成一般保持不变。

4.变动成本法的假定

假定医院的各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

(四)盈亏平衡分析理论在医疗行业的具体设计和应用基础

本量利分析在医疗行业的设计和应用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根据医疗服务量、价格、成本、结余之间的内在联系,计算医疗服务保本点和结余额的一套分析方法。主要是研究医院在持续运营活动中有关因素的变动对收支结余的影响、为实现医院目标结余所应采取的措施、不同的服务量安排或生产方法下结余的对比分析以及实现收支结余的最优规划等,正确地运用本量利分析可为医院的运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本文应用盈亏平衡分析理论,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的特性财务指标及其200*年实际案例数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具体是在医院服务过程中,对医疗成本、医疗服务量和收益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寻求医院某项或全部医疗服务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规划目标收益,并进行医疗服务分析,降低医院大额投资的决策风险。

1.医院财务指标

本文以实际国有公立医院主业为案例,分别对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盈亏平衡、诊次和床日盈亏平衡及综合盈亏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

2.资料来源

(1)该医院200*年《资产负债表》、《业务收入支出表》和相关明细表。

(2)该医院200*年《全院病房门诊急诊医疗工作统计》报表。

3.分析方法

(1)根据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公式,收集所需的基础数据。

即:收益(或利润)=医疗收入-(变动费

用+固定费用)=(服务项目单价-服务单位变动费用)×服务量-固定费用。

(2)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区分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3)运用财务技术手段处理相关报表数据,绘

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4)通过医院当年财务报表及相关因素分析,获得当年该医院的特定财务指标信息,见表1。

二、实际应用模型和结果分析

(一)综合盈亏平衡分析等式

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盈亏点门诊量+每床日收费水平×住院床日=每门诊变动费用×盈亏点门诊量+每床日变动费用×住院床日+固定费用

根据分析等式,采用连环替代法,可以算出一定床日占用率下的保本门诊量,同理也可以算出一定门诊量下的保本床日占用率,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和医院自身发展趋势等影响因素,将为医院的门诊量、占用床日、费用水平等指标提供保本的计量标准。

(二)诊次和床日的盈亏平衡分析

1.诊次盈亏平衡分析等式

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盈亏点门诊量=每门诊变动费用×盈亏点门诊量+门诊固定费用

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得出:

每门诊量贡献毛益=192.91-138.58=54.33(元)

每门诊量贡献毛益率=54.33/192.91=28.16%

盈亏点门诊收入=2371.26/28.16%=8420.67(万元)

盈亏点门诊量=84206700/192.91=436508(人次)

2.床日盈亏平衡分析等式

每住院床日收费水平×盈亏点住院床日=每住院床日变动费用×盈亏点住院床日+住院固定费用

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得出:

每床日贡献毛益=464.14-309.57=154.57(元)

每床日贡献毛益率=154.57/464.14=33.3%

盈亏点住院收入=3556.89/33.3%=10681.35(万元)

盈亏点住院床日=106813500/464.14=230132(床日)

根据以上资料和计算结果,绘制诊次和床日盈亏平衡分析图(图1、图2)。

3.有关分析

通过诊次、床日盈亏平衡分析图(图1、图2),可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实际住院床日低于盈亏平衡点,实际门诊量高于盈亏平衡点。(2)在200*年,医院实际开放床日数远低于保本点的住院床日数。(3)床日的固定成本较高,但床日的贡献毛益率也较高;相反,诊次固定成本较低,其贡献毛益率也较低。(4)因床日贡献毛益率较诊次贡献毛益率高,每床日比每门诊量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目前该公立医院是以门诊养住院;实际开放床日数处于低水平。因此,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态势,医院应当扩大住院规模,积极收治病人,以求获得较高的合理收益。

(三)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的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点医疗收入=医疗变动成本率×盈亏点医疗收入+医疗固定费用

盈亏点药品收入=药品变动成本率×盈亏点药品收入+药品固定费用

根据基础数据得出:盈亏点医疗收入=8402.68(万元);盈亏点药品收入=8500.18(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和计算结果,绘制医疗和药品盈亏平衡分析图(图3、图4)。

由图3和图4可见:

1.该医院医疗收入低于盈亏平衡点,药品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当前,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以药养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很严重。2.医疗变动成本较低,固定成本较高;相反,药品变动成本较高,固定成本较低。3.因医疗变动成本率较药品变动成本率低,所以一旦达到盈亏平衡点,同等的收入中增加额医疗收入比药品收入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盈亏平衡定量分析的应用意义和政策效应

从以上盈亏平衡方法和结果可以看出,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以门诊养住院”等现象突出,从定量和指标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社会性。盈亏平衡分析的用途不仅限于计算盈亏平衡点,在未来相当的大范围内,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可以预测医院某项诊疗项目、某个科室或整个医院主业的收益、服务量、医疗收入;可以应用于医院新项目、固定资产等的投资风险预测。同时,对医院来说,可以用于中医优势病种、重点专科(专病)的盈亏分析、业务预测和绩效评价评估等方面。

针对当前的医改,盈亏平衡定量的分析理念及研究结果可以成为研究制定相关医改以及中医药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如:当前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和建设,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如某项医疗服务成本或中医特色项目成本)和盈亏平衡测算,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鼓励探索建立由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机构等相关方参与的改革,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内容,降低药品比重;转变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同时,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监管机制改革,鼓励公立医院探索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等,从机制上根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美]肯尼思・考夫曼(KennethKaufman),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财会分会审定(程薇、王振宇等).FinanceinbriefSixKeyConceptsforhealthcareleaders[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盈利能力分析的特点篇9

   论文摘要:为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采用我国10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年至2008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选取了影响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得分评价,并与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最后提出优化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建议。 

   0 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全球化,我国的银行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才能避免淘汰,在竞争中赢取胜利。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盈利、长期发展等问题。上市商业银行作为通过经营风险来盈利的商业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资本结构理论,由于存款保险制度、法定准备金、监管资本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使银行资本结构研究远比一般企业要复杂。有效的资本结构会促使经营者努力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理结构,进而提高整体的盈利能力。 

   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联系,很多西方学者做了深入的研究。Kareken和wallace(1978)认为,银行业是一个垄断的存款服务提供商,在存在进入障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会不断增加负债,因为此时它们可以凭借提供给存款者的服务来获取利润,存款越多(即负债越多),银行的价值就会越高。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则较少。赵瑞、杨有振(2009)以10家商业银行2001至2007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资料发现:商业银行的融资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股权性质与盈利能力负相关;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资本利润率正相关,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资本利润率负相关;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利润率显着正相关。

   由于盈利能力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情况,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一直是财务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很多研究热衷于将盈利能力指标作为资本结构的解释变量之一进行研究;对于银行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研究通常使用单一的财务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且集中于对商业银行的治理、寻求补充资本等方面。随着我国上市银行的增多,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何更好地控制上市银行的资金风险是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角度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1 样本与变量选取 

   1.1样本选择 本文将以我国10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南京银行,选取2004~2008年的年报数据为原始资料。由于有些年份部分数据不全,因此本文共有45组数据。 

   1.2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指标的确定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结合银行业的特点,本文选取营业净利率、营业毛利率、成本收入比、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报酬率这五个指标作为评价盈利能力的指标。关于资本结构指标的选取,本文采用巴塞尔协议的框架对融资结构进行描述,选择附属资本与核心资本的比例这一指标;对股权结构主要选用股权集中度进行度量,此处选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这一指标;另外选取资产负债率考察总资产中债务资本所占的比重;选取资本充足率反映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本文借鉴一般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模型,将盈利能力的考察作为一个整体,得出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值,试图构建以盈利能力的综合值为被解释变量、资本结构的各指标为解释变量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相互关系的函数模型,并利用相关数据对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 

   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2.1上市商业银行综合盈利能力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反映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中的公共因子提取出来,用这些公共因子对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再进行综合评价。 

   2.1.1是否适合因子分析的检验:判断是否适合运用因子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和Kmo检验。利用这两种方法,对营业净利率、营业毛利率、成本收入比、股本净回报率、总资产报酬率进行了因子分析适合性的判断。由检验结果可知,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的显着性概率是0.000,小于显着性水平0.05,这就拒绝了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矩阵的假设,证明了研究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Kmo值为0.705,略大于0.7,因子分析的效果会比较好。

   2.1.2因子变量的提取:设定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l。因此,选取了特征值大于l的作为因子变量,结果显示有2个变量的特征值大于l,而且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8.274%,解释了大部分的方差总值,符合构建因子变量的要求。由总方差解释表的结果来看,本文应该构建2个因子。 

   2.1.3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根据因子得分系数以及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计算出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的得分数,分数分别为Y1、Y2。其中,因子得分矩阵 

   Y1=0.329a1+0.260a2-0.074a3+0.239a4+0.327a5; 

   Y2=0.061a1-0.140a2+0.925a3+0.327a4+0.019a5 

   由提取公因子所产生的新生变量为Y1、Y2,由Y1、Y2的值可以计算出Y的值,进而可以得出各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因子得分:Y=(58.008Y1+20.266Y2)/78.274。

   2.2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回归过程 在上述分析中已得到盈利能力的综合值。为进一步分析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依赖关系,使用回归分析方法。以代表盈利能力的“综合因子得分”Y为因变量,以附属资本/核心资本X1、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X2、资产负债率X3、资本充足率X4为自变量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Y=a+b*X1+c*X2+d*X3+e*X4+ε,其中,a为常数项,b、c、d、e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采用逐步回归法,将F检验p值大于等于0.1的剔除出回归方程,小于等于0.05的选入回归方程,最终选入的变量剩下1个,为资本充足率。没有进入回归模型的各个变量的检验结果,其p值均大于0.05,无需再进行分析。由相关关系分析可得,相关系数为0.492,说明盈利能力与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由结果可以看出:方程的常数项为-0.925、系数估计值为0.084,均通过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此外F=13.748〉F(1,43)说明整个模型通过检验。方程为:Y=0.084X4-0.925+ε。 

   3 结论与建议 

   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其获利能力越强。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是盈利,要获得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3.1降低风险资产数量 增加低风险权重资产业务,降低高风险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进而才能削减风险资产总量。大力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重视拓展投资业务、发展中间业务都可以是调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风险分布结构的途径。此外,商业银行不能单纯地扩张资产规模,而应适当控制资产规模,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改变粗放式经营方式。 

盈利能力分析的特点篇10

【关键词】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杜邦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6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9-0039-03

保险公司属于经营风险行业,整个经营过程都具有特殊性。保险公司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除了要保证所提品和服务的质量,还要保持自身的财务状况稳定,这样才能实现长期稳健的经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盈利能力作为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较强财务实力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1],只有财务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才有提取足够准备金的能力;此外,盈利能力还影响资本增长,公司吸引外部资本的能力、对外扩张的能力以及偿付能力的高低,最终决定公司能否抵御不利环境的影响并存续下来[2]。因此,本文以非寿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对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以期为公司战略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体系是利用几个重要财务指标的相互关系,对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3]。杜邦体系的核心是净资产利润率(Roe),将各个指标逐层进行分析,得到一个指标分析体系:

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资产)×(资产/所有者权益)

=利润率×资产周转率×[1/(1-资产周转率)]

=资产利润率×权益乘数

杜邦分析体系将企业净资产利润率分为利润率、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三部分:

1.企业利润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利润率就要求企业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生产经营成本[4]。利润率的分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决策与运营。

2.资产周转率是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比值,是指企业的每单位资产产生营业收入的大小。得到的数值越大,代表企业资产的效能越高,即企业每单位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资产的优化配比,分析影响资产的各种相关因素,合理分配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3.权益乘数则是指企业的负债程度。权益乘数越大,代表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企业的负债程度高,即企业负债资产所产生的收益高,但同时承担的风险也较高;反之,则较小。企业要在保证资产回报率高于自身负债比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权益乘数增强盈利能力。

二、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改良杜邦分析体系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保险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财务数据分析也越来越受到各个保险公司的重视。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济体制,保险公司在我国的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直接引出了保险行业的“新保险准则”。新保险准则提出了保险业利润表中的新指标“已赚保费”,而已赚保费作为已承担保险责任部分的保费,与保费收入指标相比,也更具有实际意义。将“已赚保费”引入盈利能力分析体系,得到:

Roe={(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保费收入)]}×(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

=[(承保利润/已赚保费)+(已赚保费/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已赚保费/保费收入)]×(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

=[(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已赚保费/保费收入)

=[(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已赚保费/所有者权益)

=[已赚保费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系数)]×肯尼系数

三、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杜邦体系分析实例

(一)非寿险公司的样本选取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截至2013年,我国境内经营非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有64家。为了得到全面客观的分析结论,随机抽取其中的30家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再通过查找《中国保险年鉴2014》获得真实有效的相关数据,进行非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二)数据搜集与整理

通过查找《中国保险年鉴2014》,得到30家样本公司基于杜邦体系的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础数据。通过对基础数据的计算,得到30家样本公司的杜邦分析体系指标数据。

(三)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与评价

1.股东权益收益率

股东权益收益率(Roe),又称净资产利润率,表示公司收益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也是评价公司盈利能力的第一项指标。这个指标既反映了企业所有者也就是股东所投资本的获利能力,还体现了公司各项经营投资活动的效率与成果[5]。其公式为:股东权益收益率=(已赚保费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系数)×肯尼系数。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样本公司的平均股东权益收益率为-6.57%。其中,最高的是安邦财险的37.83%,最低的为国泰财险的-131.50%。30家公司有19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为正值,占抽样样本的63.33%;11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为负数,占总体的36.67%。

总体来看,2013年我国非寿险公司股东收益率数据分析情况一般。从30家样本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与公司成立时间的数据分析可知,成立时间较长、资本雄厚的公司股东权益收益率较高;而本年度股东权益收益率为负数的公司多为成立时间还比较短或者规模较小的公司,这些公司处于业务起步期,财务状况不稳定是正常现象。但是具体到每家公司,尤其是收益率为负数的公司,还都应该具体分析其影响股东权益收益率的各项指标,进而得出具体全面的盈利能力分析结论。

2.已赚保费利润率

已赚保费利润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非寿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获利与已赚保费的比值,代表企业每单位保费的实际收益。已赚保费利润率代表的是保险公司在其主营业务承保业务方面的收益率,是评价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其公式为:已赚保费利润率=保险业务利润/已赚保费。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样本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差异巨大,且绝大多数为负值,而平均已赚保费利润率为-14.49%。其中,已赚保费利润率最高的公司为安邦财险的7.79%,最低的诚泰仅为-77.70%。30家非寿险公司里中仅有人保、太保、华泰等8家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为正值,只占样本公司的26.67%,且这8家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均值也仅有1.96%。这反映出2013年度我国非寿险行业只有两成公司在承保业务领域盈利,且承保业务盈利能力也较弱。

非寿险行业承保业务领域出现大量亏损,究其原因是我国非寿险业起步较晚,业务发展仍然不成熟。那些起步较早的老牌非寿险公司承保业务已趋于成熟,还是可以在承保领域取得盈利。这种状况也反映出现阶段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主要盈利在投资方面,是我国非寿险行业趋于理性化的表现。但同时反映出,承保领域仍是公司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一大关注点,新兴的非寿险公司应抓住这个契机,在承保业务方面多做努力,进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3.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是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两大指标之一,是指一个阶段内保险公司资本投资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6],代表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与成果。公式为: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资产总额。

表1所示,2013年30家样本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02%。其中,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为永安保险公司的5.19%,最低为现代保险公司的0.29%。与前两个指标不同的是30家样本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指标全部为正值。说明我国非寿险行业对投资业务的重视度较高,发展也较好。

同时将投资收益与已赚保费利润结合分析,30家样本公司中国寿财险、大地、太平财险等11家公司已赚保费利润为负值,但凭借其较高的投资收益,可以弥补公司在承保业务方面的亏损。因此,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是拉动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的双驾马车,两项业务同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健康有效地发展[7]。

4.投资收益系数

投资收益系数是保险公司资产总额与保费收入的比值,代表着非寿险公司潜在的收益水平,从而可以决定公司潜在的盈利能力水平。其公式表示为:投资收益系数=资产总额/已赚保费。

表1所示,30家样本公司2013年度投资收益系数最高的是现代保险,系数值高达43.32;最低的是国寿财险,仅为1.40。在30个样本数据中,求得平均投资收益系数为5.10。其中有安邦财险、长江财险等6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系数高于样本平均值,占样本的20%,说明我国非寿险行业有约两成公司有着较高水平的资产可以用于发展投资业务,这项指标合理的较高水平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无疑也是利好。

5.肯尼系数

肯尼系数是美国学者RogerKenney率先提出并使用的。用保费收入除以所有者权益表示,这个指标可以将公司的所有经营成果放大来看,从而得出有关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结论。公式为:肯尼系数=已赚保费/所有者权益。

由表1分析可知:2013年,30家抽样公司中人保财险和国寿财险的肯尼系数分别为3.17和3.26,代表其2013年度已赚保费是所有者权益的3倍之多。说明人保、国寿等肯尼系数较高的非寿险公司的承保业务相对于自持股本来说规模偏大,要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应该追加公司投资。而长江财险、诚泰保险两家公司的肯尼系数仅分别为0.10和0.15,说明这两家公司的承保业务相比于自持股本规模偏小,应通过提升公司的承保业务规模来提高盈利能力。

四、结论

从最终分析结果来看,人保财险、安邦财险等老牌非寿险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都比较乐观,说明其2013年度财务状况较稳定,盈利能力状况也较强。通过核心指标股东权益收益率发现国泰财险、利宝等公司的状况较差,具体分析则得出其已赚保费利润率指标数据较差,投资收益率状况也一般,说明其应当重点关注自身承保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投资业务,更需要关注负债带来的高风险。而分析肯尼系数指标发现,长江财险、诚泰保险两家公司的肯尼系数仅分别为0.10和0.15,说明这两家公司的承保业务相比于自持股本规模偏小,应注意通过提升公司的承保业务规模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发现我国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与公司成立时间具有相关性,即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财务状况较稳定,盈利能力也较强;成立时间较短的公司则相反。

【参考文献】

[1]刘汉民.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71-393.

[2]张旭升.中国非寿险公司扩张新风险业务承保能力实证分析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5):36-38.

[3]陈兵.保险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231-262.

[4]中国保险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保险年鉴2014[m].北京:中国保险年鉴社,2014.

[5]邓大松,向运华.保险经营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17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