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用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7:27

网络应用方向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发展趋向困境

一、前言

社会信息化浪潮与知识经济浪潮推动我们进入了21世纪新的历史进程,对于21世纪人类社会将具有什么样的经济和时代特征?人们已经进行了各种分析,提出了种种看法,如信息社会、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信息社会、全球一体化经济、比特时代、数字经济、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网络经济等等。虽然众说纷纭,但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网络化是21新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其中,以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而形成的网络化则是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基础和核心,因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正是一种全球开放的,数字化的综合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网络应用系统通过在网络中对数字信息的综合采集、存储、传输、处理把人类社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冲击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实现了远程通信、远程信息处理和资源共享等。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特别是最近10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经济、军事、生产、教育、科学技术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与网络打交道。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缩短了人际交往的距离,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飞速发展,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诸方面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全方位共享,然而,却带来的严重的信息泄密问题及用户管理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目前,随处可见的网络病毒、垃圾信件、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尽管防火墙、iDS等网络安全检测技术及S-Http、SSL/tSL等网络安全协议技术日益成熟,然而,并不能完全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二)互联网提供的各类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需求比较有限,大部分均侧重于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以及网络系统的连接和传输等功能,然而,现在的网络需求量不断增多,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快速、灵活、高效和动态。

(三)计算机网络的资源控制能力不足,许多复杂功能,如实时多媒体应用系统(在线点播、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难以完好的展现出来。尽管流量工程、intServ模型、DiffServ模型的研究已经开展,然而,拥塞控制、流量整形、资源预留、接纳控制等多种服务质量实现机制仍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根据对现代计算机网络在全球社会信息化进程殊重要作用的认识,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也应提高到系统的高度来认识,用系统观点来分析。人们也常用oSi分层通信体系模型及相应的通信协议来描述计算机网络,从系统观点看,这同样也已很不够了,下面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发展方向作一些分析:

(一)开放和大容量的发展方向

系统开放性是任何系统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系统特性,因此也应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统一网络通信协议标准的互联网结构,正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开放性的体现。统一网络分层体系结构标准是互联异种机的基本条件,internet所以能风靡全球,正是它所依据的tCp/ip协议栈已逐步成为事实上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体系结构的国际标准。

(二)一体化和方便使用的发展方向

一体化是一个系统优化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从系统整体性出发对系统重新设计、构建,以达到进一步增强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系统成本和方便系统使用的目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初期确是由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系统简单互联而实现的,这种初期的网络功能比较简单(主要是远程计算机资源共享),联网后的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基本上仍保持着联网前的基本结构。

(三)多媒体网络的发展方向

被称为多媒体的文字、话音、图像等,实际上并不是物质媒体,而仍是一些信息表现形式。所谓多媒体技术实质上也应是这些多种形式的信息如何进行综合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控制利用的技术,也是一种综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对人自然信息功能进行增强和扩展的技术,人对客观世界的最初认识正是通过眼观(形状、颜色等形象信息)、耳听(声音信息)、手触(物理属性信息)、鼻嗅、舌(化学属性信息)而综合形成对某种事物的感性认识的。

(四)高效、安全的网络管理方向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网络系统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几个主要方面。显然,这些网络管理任务,都涉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整体性、协同性、可靠性、可控性、可用性及可维性等重要系统特征。所以,网络管理问题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全局性问题,任何一个网络系统的设计、规划和工程实施,都必需对网络管理问题作一体化的统盘考虑。

五、结语

虽然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但计算机网络并不是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简单结合,也不是计算机或通信系统的简单扩展或延伸,而是融合了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等一切先进信息技术的,具有新质和新功能的新系统。对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分析,用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才有可能使我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来重新认识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性能及网络工程技术和网络实际应用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也更便于把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趋向;这对研究网络新技术、开发网络新应用和设计制造网络新产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网络应用方向篇2

在现代交通控制中,交通流量预测是一个重要基本环节,本文对其设计了径向基网络结合pCa的方法来预测,pCa减小相关路口维数,而网络实现预测权值的计算,最终达到应用相关路口历史数据预测目标路口流量的目的。

【关键词】pCa方法流量预测交通控制系统工程

随着中国城市不断发展,包括电动车在内的各种车辆在不断增长。然而现有主城区内的道路空间却越来越有限,节假日及上下班高峰期,部分路段日渐拥堵。当机动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原有的道路交通道路、标志、设施等,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就会出现堵车现象。堵车只是现象和结果,原因是由于机动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原有的道路交通设计已经不适合新的发展要求。一般来说出现原因有一是机动车数量过多;二是交通设计不合理;三是城市的整体规划有问题;四是外来人口过多。解决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从技术层面,交通流量预测可以通过交通控制发挥有力的作用,这里主要采用一种径向基网络的方法进行交通流的预测。

1系统处理方案

将一组相关到路口的数据流量进行了错误剔除等预处理后,继而加载到所提出的模型中来实现预测计算。这个计算总的实现框架如下:根据每个路口所记录的历史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路网中路口关联度进行分析,求解出跟目标路口之间的相关度函数和指数,然后利用主贡献成分来求解相关路口;根据径向基神经网络,由相关路口数据流来训练有关权值,得到下一时刻预测的目标路通流与相关路口历史数据流之间的关系;最后综合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以及采集到的数据,求解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

2pCa的路口数据相关性降维

单个路口的交通流信息往往是由大量的多源数据组成,并且城市路网中的交叉口路口也是非常之多,所有城市路网的交通流信息数据量是无法想象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的分析路口间交通流量的相关性,可以用来降低数据维度和压缩数据量。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1)克服原始数据单位的不统一等问题,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规格化处理,使规格化后的数据样本成为标准的正态分布。

(2)所有路口都可是为一个独立的样本,如此建立路口间流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关系数矩阵表明了n个路口彼此之间的相关程度。

(3)通过矩阵运算求出相关系数矩阵R的所有特征值,进一步得到主成分,主成分基本上包含了所有成分的大部分信息。

通过主成分的计算和分析,就知道目标路通流主要相关的路口,就简化了模型,使得预测模型更加精简和实际。

3径向基神经网络流量预测

3.1径向基网络

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称为神经元,它是对生物神经元的简化与模拟。神经元的特性在某中程度上决定了神经网络的总体特性。大量简单神经元的相互连结皆构成了神经网络。一个典型的具有n维输入的神经元组成,神经元的作用可用下面的数学式表达。

uk=wkjxj-θk(1)

yk=f(uk)(2)

常用的激励函数有线形函数、分段线形函数、Sigmoid函数、双曲正切函数等。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神经元相互连结构成复杂网络系统。单个神经元的功能是有限的,只有用许多神经元按一定的规则连接,构成神经网络才具有强大的功能。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cFunction,RBF)神经网络由三层组成。输入层节点只传递输入信号到隐层,隐层节点由像高斯核函数那样的辐射状作用函数构成,而输出层节点通常是简单的线形函数。隐层节点中的作用函数(基函数)对输入信号将在局部产生响应。当输入信号靠近基函数的中央范围时,隐层节点将产生较大的输出,由此看出来这种网络具有局部逼近能力,所以径向基函数网络也称为局部感知场网络。基函数最常用的是高斯函数:

Ri(x)=exp[]i=1,2,…,m(3)

其中x是n维输入向量;ci是第i个基函数的中心,与x具有相同维数的向量,σi是第i个感知的变量(可以自由选择的参数),它决定了该基函数围绕中心点的宽度;m是感知单元的个数。||x?ci||是向量x?ci的范数,它通常表示x和ci之间的距离,Ri(x)在ci处有一个唯一的最大值,随着||x?ci||的增大,Ri(x)迅速衰减到零。对于给定的输入x∈Rn,只有一小部分靠近x的中心被激活。输入层实现从xRi(x)的非线形映射,输出层实现从Ri(x)到yk的线形映射,p是输出节点数。即

yi=wikRi(x)k=1,2,…,p(4)

3.2预测方法研究

本文以径向基神经网络作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将相关路口历史交通流量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对目标路通流量进行短时预测。利用了相关路口的大量数据信息,又充分发挥了径向基神经网络特各种优点,使得更加预测更加高效,预测结果更加精确。针对待预测路口,将历史数据第t时刻,第t1时刻,第t2时刻,第t3时刻的交通流量f(t),f(t1),f(t2),f(t3),等等共四个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将t4时刻的交通流量数据作为网络的输出结果。神经网络模型为四个输入,一个输出。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计算软件进行交通流预测计算。采用数据是部分历史数据,过训练调整网络参数模型的权值。在权值得到以后,就可以利用相关路口对目标路口的交通流进行实时预测了。

网络应用方向篇3

所谓epon网络技术,它指的就是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络技术,主要是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进行传输,从而在以太网上提供多种业务的一种网络技术。从物理层面上来看,epon网络技术采用的是pon技术,只是在进行链路层的时候,才使用以太网协议,从而利用好pon的拓扑结构来实现以太网的接入。因此,从这个定义来理解的话,epon网络技术集合了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即它具有低成本、高带宽、扩展性强的优势,并通过灵活快速的服务重组来与以太网进行兼容,有利于这种网络技术的管理。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技术优势,epon网络技术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宽带接入网的有效通信方式。国际上已经对epon网络技术制定了相应的认可标准,也进一步推进了epon芯片技术的深入发展,这些都使得当前的epon网络技术产品较为成熟了。事实上,我国在这方面的网络技术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成绩,已经有些网络公司已经在进行相关网络技术的改造换代,比如说我国的北京、杭州等众多城市已经开始大量使用epon系统。从该网络技术的诞生来看,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快速增长的ip业务,第一英里以太网联盟才于本世纪初提出了epon网络技术的概念,并于2004年正式颁布了相关的标准。从其主要构成来看,epon网络技术系统是由oLt光线路终端、onU光网络单元、和光纤配线单元三者共同组成,然后再通过以太网协议进行系统连通。其中,把从oLt经过1:n无源光分路器到onU的为下行信号,而从onU到oLt的称之为上行信号。其中的oLt位于局端机房,而onU位于用户端,可以是在路边,也可以是在住宅楼或者用户家里。在广电网络数据采用下行方向的时候,往往使用802.3帧广播技术,而上行方向则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使用时分复用tDma方式。

2epon网络技术在互动式数字电视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快速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这是因为人们对于信息量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大,而尤其是对新型宽带传输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和高科技性更是趋之若鹜。眼下人们正在对传统的窄带传输技术表现出越来越冷淡的态度,他们转向了以高清晰度、互动电视为代表的高带宽信息技术的狂热追求。应该来说,这种新需求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与精神需求的体现,因为新型网络技术将提供宽带支持的多种业务模式,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满足用户的多种个性化需求,这是传统的窄带传输技术所不具备的。一方面,这种epon网络技术给我国的广电网络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但是另一方面,它也给我国广电网络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使得传统的广电网络技术改造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这主要是说传统的单向、漏斗燥声给广电网络技术的进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面对当前广电网络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迫切需要尽快适应信息化革命带来的机遇,不断克服各种发展挑战,并采用无源光网络技术的epon系统来解决当前的广电网络技术中的问题,它应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传输带宽、业务透明、易于维护和管理、升级便利、成本较低等优点。事实上,应该基于epon技术来对传统的HFC网络进行改造换代。应该来说,epon网络技术的结构与HFC网络的体系结构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异,因此,方便了信息化时代的epon系统实现双向传输。同时,在对传统的HFC网络进行双向改造的时候,可以从现有的CatV网络光节点出发,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有线电视网和宽带网的叠加,从而扩展双向传输网络,也有利于进行现有网络改造和后期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对HFC网的最终入户进行双向改造的过程中,要避免楼道内的线路改造,而是采用eoC技术有线电视信号的下行传输和ip数据双向传输有机结合起来,更快、更有效地实现HFC网的双向改造与顺利入户。应该说,这种网络改造具有维护简单、可靠性强、安装方便等优势,还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那么,到底该如何来实际应用这种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技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1)epon网络技术在传输宽带信号和开展数字电视点播业务中的具体应用。从本质上来说,epon网络技术并不是对传统广电网络技术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它是把ethernet技术与pon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试图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来实现一个点到多点结构的吉比特以太网光纤接入系统,这种广电网络新技术就是要降低成本开支,利用已经较为成熟的芯片来使得当前的广电网络系统更容易实现更新换代,后续维护还更为简单易行。epon网络技术仍然属于ieee以太网标准的范围,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宽带ip业务、语音业务以及基于ip交换的数字电视视频ip点播业务当中,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的各项业务都可以使用。(2)epon网络技术在整合有限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具体应用。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化时代。其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就是epon网络技术。原来,epon网络技术发展之初主要用于传输数据宽带信号,它提供了一种更符合多个用户宽带接入的要求,也能够提供给用户更高要求的宽带接入方式,这种双向化改造是未来广电网络技术必然要走向的一个大趋势。尤其是我国已经在2009年正式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实施进度,那么光纤接入网也是实现三网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事实上,广电网络系统中的有线电视信号传输需要更巨大的带宽和更高的QoS要求,一般的数字光纤接入技术是无法有效解决的,而是要通过epon系统和波分复用技术以及最新的芯片技术,有线电视信号传输才可以在epon系统中进行顺利的传输,这也是将来广电网络技术中一项必备的功能。一般来说,广电网络技术利用epon网络系统来传输有线电视图像的方式主要有:三纤传输方式、双纤传输方式、单纤传输方式。它们都可以很好地利用epon网络技术整合有线电视信号传输。(3)epon网络技术还可以作为HFC光点网管的回传通道。这是因为从本质上来看,epon网络技术所提供的系统是一种接入网,主要是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种宽带接入的选择。换句话说,广电网络系统可以通过epon网络技术来构建一个从骨干机房至用户端的双向通道,从而为传统的HFC设备提供网管信息的回传通道,然后实现对HFC光站的管理。当然,这里需要提醒的一点是,epon设备厂家必须积极配合该项网络技术改造工作,并提供相关设备的参数配置情况。

3结语

网络应用方向篇4

关键词:网络工程;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专业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审定并设置的全国高校本科专业之一,是计算机专业与通信专业交叉的一门专业,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院(系)普遍开设的计算机科学类本科专业之一。

但应用型网络工程人培养目标如何定位,专业知识体系如何建立却一直是被受困扰的问题。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技术,也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交叉的一门学科。由于计算机类各本科专业也需要开设计算机网络方向的课程,最普遍的现象是许多高校计算机院(系)将网络工程专业开设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网络方向,二者之间的培养目标相似,知识体系仅是几门课之间的差别。另一种现象就是部份高校将网络工程专业开设成为通信工程专业,沿用通信工程的知识体系再加设几门计算机专业类的课程。应该说这两种现象都没有形成网络工程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知识体系。

本文作者依据近年来从事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知识体系建设和教学的经验,对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进行如下探讨。

2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必须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作为网络工程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应该定位于应用型的网络工程人才。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其实是其核心培养目标是具有程与网络应用的设计、规划、部署、实施、开发、管理以及销售工作,这些内容在时间关系上反映了网络工程的全过程,在业界担当“网络架构师”、“网络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角色能力的人才。

从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来可以将该专业分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设计规划部署能力、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由于目前应用软件开发基本都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应用开发,从而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也属于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必备的能力,而且许多高校将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来看待。就专业特色而言,网络设计规划部署能力、网络管理能力才真正是网络工程专业有别于其它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之处。

另外,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有别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能适应通信技术与工程领域网络、系统、设备以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系统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尽管网络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都涉及到网络系统知识,但二者之间确有着区别,通信工程着重于信号和通信类知识,网络工程着重于网络应用和协议类知识。换言之,通信工程着重于电信企业大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网络工程着重于用户端网络应用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3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可采用“平台+方向”方式建设。整个知识体系可划分为两个平台和三个基本方向。

3.1两个平台

本着“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知识体系建设原则,为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本专业搭建可两个平台:公共基础课平台,包括人文和社科基础课程、理工科基础课程以及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专业基础课平台,包括网络设计规划部署类课程、网络管理类课程、网络应用开发类课程和专业特色类课程。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3.2三个基本方向

三个基本方向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其教学应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发展。通过基本方向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网络工程的某一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网络设计规划部署方向主要包括组网工程、网络互联技术、通信网技术、网络性能测试等课程。组网工程主要介绍网络需求分析、工程设计、综合布线、设备选型知识。网络互联技术主要介绍路由和交换技术的配置与管理知识。通信网技术主要介绍无线网、移动网、宽带综合业务网、接入网等知识。网络性能测试主要介绍网络性能指标、测试方法、测试技术和测试设备的有关知识。

网络管理方向主要包括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协议分析等课程。网站建设与管理主要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网络管理协议与应用知识。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介绍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与技术、防火墙技术与配置等知识,入侵检测技术主要介绍黑客攻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取证技术等知识。网络协议分析主要介绍网络协议分析方法与协议实现的知识。

网络编程与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主要包括网络程序设计、weB编程技术、J2ee应用开发与部署、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程序设计介绍基于套接字的编程方法、进程(线程)间的通信知识。weB编程技术主要介绍基于Java、JSp、Servlet和JDBC的编程知识。J2ee应用开发与部署主要介绍基于Servlet、Struts和Hibermate即SSH框架的编程技术,以及应用软件的部署方法。网络数据库技术主要介绍网络数据库基础知识、oracle数据库知识。

特色类专业课程主要以新的网络应用技术为主,可选择网络并行计算技术、网格计算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存储技术、高性能网络等方面的课程。

从网络工程三个基本方向可分析出这三个基本方向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网络工程三个基本方向与其它专业知识的关系

其中人文和社科基础课程主要指政治、思想道德、体育、大学英语等课程。理工科基础课程主要指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离散数学、数字电路等课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主要指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

3.3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分析,可以得出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鉴于在专业教学学时、教学人员和教学设施的不同,各高校在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时,可选择三个专业方向之一并加以一定特色的专业课程来进行人才培养,以达到不同特色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也可以分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各方面人才的需求。

4结束语

本科教育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变化,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本论文中所讨论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是对近几年各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归纳和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一个探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也应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进程中。

参考文献:

网络应用方向篇5

关键词:需求驱动;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727-03

1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应用普及,网络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迎合当前就业形势而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整体发展前景良好。从2002年起至今,全国已有270多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然而,受到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中东部相比,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通过对西部多所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结合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缺乏竞争力;2)学生网络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开发型人才的需求;3)学生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普遍工程实践能力欠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教育部2012年3月刚刚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1]。正是社会的需求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方向。专业的发展只有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社会发展服务,这样才能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西部地区地方高校而言,如何办好网络工程专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本文根据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拟通过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2相关研究

近几年,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张远等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指导思想、确立培养目标、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编制教学计划、革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介绍[2]。胡山泉等人提出“平台+方向”的建设方式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知识体系[3]。田生文等结合网络工程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趋势出发,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4]。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丰洪才等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5]。为了更好的适应就业需求,张新有等人对网络工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6]。根据地方高校实际,马莉等人结合实际,探讨了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7]。为了更好的提升实践教学,何建新等人对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8]。张蕾等提出一种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训教学体系[9]。钟鸣等结合桌越计划,提出了一种基于工程师工作室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10]。此外,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方式也受到重视。金永涛等对网络工程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内容、效果及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探讨[11]。吴许俊将国外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网络工程教学中,并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12]。蒋吉频等对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和改进,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思路及展望[13]。徐明等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对重点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全面的研究[14]。最近,张棋飞等人提出了新的社会形势下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新思路,实现学科渗透、交叉和互补,促进专业融合[15]。

综上所述,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内高校普遍开设的新兴专业。如何创建网络工程专业,国内外并没有统一模式和现成规范,为此,国内众多教学专家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发表大量教学论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体系等方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针对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

3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1目标

网络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发展迅速,这就要求高等学校一方面要准确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方向传授给学生网络工程应用型各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方案从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从知识体系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西部地方高校实际的,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西部高校网络工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被动局面。

3.2方案介绍

1)在需求驱动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方面,对社会需求深入细致的调研,在网络工程人才需求方面,如下四个方向: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和网络性能测试,对于西部高校而言是比较合适的。网络应用开发方向主要包括网站开发、手机程序设计、网络通信编程等方面。主要侧重学生的编程能力训练。网络工程与设计方向主要包括网络设备的选用、规划和设置和布线和调试等方面,主要侧重学生的网络设计与动手能力。网络安全与管理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配置、设备管理、故障诊断与维护等方面,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管理能力。网络性能测试人才需求量大,但国内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极少。该方向主要侧重于学生对网络性能测试的过程及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对于以上四个方向,需要考虑各专业方向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一种“平台+方向”的模式。即在公共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选修不同的专业课程来体现方向差别。

2)在需求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采用竞赛加认证的课程教学模式、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目前主要的竞赛有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这些竞赛题目很多都是来源于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web编程等课程中,可以采用与竞赛相关的教材与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此类竞赛。对于网络工程专业高水平的网络工程师培训和认证也日益深入人心。比如有思科、华三、锐捷的各级各种认证,也有国内的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和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这些考试都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动手能力,重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拟选用相关的教材和实例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参加此类认证考试。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实施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与创新能力。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拟通过选送教师参加网络技术培训,承担学校和企业网络工程项目,以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3)在需求驱动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采用一种全方位实践平台建设方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展有关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实践平台建设。网络的应用十分普遍,而高校内部的网络中心和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平台。每年这些部门都有一些相关的网络建设项目,加强与这些部门的合作与联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这些项目中,为学生的综合实训创造条件。对于校外资源,随着网络的普及,当地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从事网络技术的公司(企业),积极主动与这些公司(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建立面向课程群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建设成本。利用学校网络设备采购与网络实验室建设,加强与网络设备供应商的联系,积极与他们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以便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就业机会。

整体方案可用图1来描述。

4小结

总而言之,虽然近几年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极大的促进了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及一些重点高校,其大部分条件和要求对于西部地方高校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其成功模式并不适用于西部地方高校。本文结合西部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需求驱动的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为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套经济、可行的方案,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2012.3.

[2]张远.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5-157.

[3]胡山泉,高守平,于芳.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12):88-89.

[4]田生文,邹海林,杨洪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5):101-105.

[5]丰洪才,李雅琴,阮灵.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23):91-93.

[6]张新有,窦军.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56-160.

[7]马莉,钟勇,杨文茵.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J].2010(12):135-138.

[8]何建新,周建存,张永红.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5):45-48.

[9]张蕾,孙润元,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训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1):79-82.

[10]钟鸣,陈晓龙.基于工程师工作室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5):58-61.

[11]金永涛,邹澎涛,魏艳娜,刘洁.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30-32.

[12]吴许俊.基于CDio理念的网络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2):40-42.

[13]蒋吉频,高东发,阳爱民,谢建国.我国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评[J].计算机教育,2010(12):29-31.

网络应用方向篇6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036-01

1990年11月我国颁布了“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预示着中国有线电视走向进入了高速、规范、法制的管理轨道,可以讲,自90代初至今,中国有线电视无论是用户规模,网络技术以及网上多功能业务开发的水平都已在世界有线电视业界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资金、政策、网络规模等原因,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建设与改造工作进展很慢,目前,大部分有线电视网络特别是县域有线电视网络仍然是单向网络。如何改造升级,是这两年全国有线电视业同仁最为关心的。

一、正视历史,结合现况,历数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史

1974年,北京饭店楼顶上安装了中国第一个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这是一个里程碑式、跨时代的标志,正式催生了中国的有线电视;1974年至1983年,出现了共用天线,这一阶段可视为有线电视的初级阶段即共用天线阶段;这一阶段的技术特点是全频道隔频传输,一个共用天线系统可以传输五六套电视节目。1983年至1990年,北京燕山石化建设1了万户的有线电视网络,1985年沙市建成有线电视网,标志着有线电视跨出共用天线阶段。这一阶段发展的技术特点是以电缆方式建企业或城域网络、邻频传输,传输的节目套数在十套左右。有的地方开始用光缆作为远程传输;1990年11月颁布“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有线电视朝着大容量、数字化、双向功能、区域联网等方向发展。

便于传输、损耗小、质量好、容量大、可双向传送是有线电视显著特点,广大用户也迅速喜欢上这一媒介,这就决定着有线电视必将得到迅猛发展。神州大地几乎每个城镇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网络,截止2006年底,全国有线终端数已近17800多万个(含宾馆及商用楼),其中县级有线电视用户占了半壁江山。县级有线电视是从最早的共用无线电视系统发展而来的。从开始时230mHz隔频传送,300mHz、450mHz、550mHz邻频传送已发展到750mHz邻频传送体系;干线网从电缆为主向光缆为主发展,网络结构普遍向HFC转变。在相当经济文化发达市(县),遵循着技术发展大势,抓住发展机遇,开展了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因地制宜,面向未来,勾画县域双向网络改造的必然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有线电视网络技术也飞速进步,直播卫星、iptv等新技术使用越来越广,使有线电视网络从组网技术到网络功能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有线电视网的增值业务日益增长,特别是近年来用户消费能力和欣赏能力已极大提高,对有线电视新需求的已经萌发,这也为有线电视双向网的改造提供了良好的社会需求氛围。目前,双向网改就是利用现已存在的Hfc网络资源,有效扩大光纤传输覆盖范围,向宽带、双向、大容量、多功能、多业务方向发展,实现全网双向接入,大力开展数字电视基本业务、付费电视业务、Vod点播、宽带接入、互动游戏、网上教育、信息服务等多种增值业务。而我国的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在初期建造时由于资金、技术和初级阶段用户的需求影响,所建的网络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随着网络的扩大,频道的增加,失真、载噪比及故障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数字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使得有线电视与通信、语音、图像、数据之间的界限模糊,正互为融合,相互渗透,有线电视正由单向广播式传输,向双向交互式传输过渡,各地有线电视综合业务网的建设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因此,县域有线电视网络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地对已建网络进行双向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三、立足实用,优化改造,综述有线电视双向化改造技术

县域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建设和改造工程量大、投资多、技术复杂,双向改造技术也名目繁多,在国际比较主流、比较成熟分别为:

1.Cablemodem技术系目前有线电视分配接入网双向化改造应用较多的技术之一。在上海、深圳等城市采用Cablemodem提供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到目前为止,Cablemodem仍然是一项很好的技术。Cablemodem技术利用原有HFC网络,同轴电缆入户,不需要重新铺线,改造工程量小,用户设备Cm容易安装,适用逐渐开展业务、发展用户,而且前期投入少。但Cablemodem技术也有其显著的不足之处,由于CmtS的带宽限制,可承载业务有限,无法满足大带宽业务的需求。另外,噪声汇聚效应影响系统的带宽和性能,对同轴缆及接头质量要求较高,对施工工艺质量要求高,会大幅度增加质量不好的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成本。

2.Lan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中已有应用,最初是采用FttC/FttB+Lan的方式。随着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epon+Lan成为一种优选方案。从理论上讲,epon+Lan是性能价格最高的方案。已经铺设好5类线或可以铺设5类线的建筑,应该采用epon+Lan方案。Lan重新需要铺设线路,其应用受到很大的外部环境限制,在大多数应用条件下,epon+Lan方案是需要解决入户线路问题。epon的onU通常安装在楼道内,因此只要找到一种楼道内用户线路的双向接入改造技术,就可以大规模使用epon+Lan模式。

3.光网传输技术,通常分为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两大类。有源光网络具备传输距离长、需供电、需维护等特点,有源光网络一般是基于点到点的网络拓扑结构,如HFC光网、Lan光网等部分,有源光网络主要应用于干线传输网络和城域网。无源光网络一般是基于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多采用树型或星型(多级星型)的拓扑结构,是多用户共享系统。无源光网络具备拓扑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消除了局端与用户端之间的有源设备等特点。由于pon技术的网络拓扑与有线电视网络的拓扑结构相类似,无源光网络技术成为一种在广电网上应用的新技术。虽然,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的用户接入技术种类较多,但基本上可分为HFC网络用户接入技术、基于以太网协议的用户接入技术、其它用户接入技术等几类。这几类用户接入技术的共性为:广播电视业务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双向数据业务可以使用ip协议实现,均支持电视广播、宽带互联网接入、语音服务、视频点播、网络游戏等业务。面对上述技术,县域有线电视运营商应积极寻找一种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技术,共同促进双向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较好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增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网络应用方向篇7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网络工程;知识领域;课程体系;能力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问题提出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工程作为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外专业,自2001年教育部首批增设该专业以来,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办学基础上新开办了网络工程专业或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方向。2001年至2008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共有235所。从历史上看,网络工程曾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与计算机科学存在很强的联系,按照教育部的划分,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均属于计算机类专业。目前,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较新的专业,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也没有对它给出明确专门的指导性意见或规范,各个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探讨适合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对于规范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2应用型人才界定与培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不同,应用型人才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工程型人才主要具备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的专业能力,可由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校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现场管理、经营决策等活动,具备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定位为技术工程师,主要由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则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承担生产实践任务,将决策、设计和方案等的实现以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主要由高职类院校培养。

3网络工程问题空间及知识取向

参照aCm、aiS和ieee-CS专家在CC2005中所刻画的计算学科的问题空间,本文在综合当前各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网络工程的问题空间如图1所示,其知识取向:(1)强调的知识领域:网络为中心原理与设计、网络中心使用与配置、技术需求分析、系统集成、系统管理、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配置与使用、信息管理(数据库)实践、保密:实现与管理、人机交互、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平台技术、软件设计、集成程序设计、法律/职业/伦理/社会等;(2)弱化的知识领域:程序设计语言理论、软件工程经济学、数字逻辑、图形学和可视化、科学计算(数值方法)、智能系统、算法与复杂性等。网络工程优先知识取向具体参见表1。

4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基本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要与学校的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我国高等教育法对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明确规定:“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作为本科教育的网络工程专业,其教育内容取决于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类型。本科教育具有“强基础性”特征,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走可持续内涵发展的道路,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其目标更关注“长远”,必须摈弃浮躁,重视基础,坚决杜绝产品教育。

追求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与实现的有效性是探索和实施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关键点。地方高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师资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准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在社会需求多样性和办学条件差异性条件下的各类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为满足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求,面向市场,培养大批应用型网络工程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网络工程是根据需求说明,用工程标准和方法规划、设计、实施、测试、应用开发、使用、管理和维护网络的全过程。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涵盖了互连网、局域网、无线网、移动网、电信网、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等。

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要求具有较宽的学科专业知识面、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较熟练的网络工程实践技能、较强的学习应用掌握新知识与技术的后劲和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质。主要从事网络工程与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需求分析、应用开发、实施部署、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可以担当网络架构师、网络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工作。

5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基本能力要求

5.1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随着高等教育从知识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教育的转变,教育评价的关注点也从“教师教了什么”和“学生学了什么”向“学生学会了什么”和“学生会做什么”迁移。文献[4]归纳了针对工程学士学位教育专业认证的华盛顿协议对本科生的能力要求的7个方面。我国从2007年12月开始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其基本要求是:(1)专业必须具有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理念;(2)培养的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基本要求包括8个方面,可概括为工程分析设计能力、协作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职业能力三大类,如表2所示(保留原来的编号)。

5.2基本学科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包括交流、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基本学科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基本能力。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强调设计形态和工程技术形态,要求强化网络工程与网络应用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部署、开发与应用等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基本学科能力的培养,需要构建由系列课程组成训练体系,使学生在修养中形成一些良好学科习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科优秀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

5.3系统能力的培养

系统能力包括系统的眼光、系统的观念、系统的结构、部分与整体、不同级别的抽象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能力,必须坚持强调系统分析设计,关注12个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典型的学科方法。

5.4能力的详细描述

能力是培养目标的重要描述元素之一。根据CC2005给出的计算学科不同方向上11个方面59种能力要求,网络工程专业的能力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能力、通过集成开发系统能力、算法能力、应用程序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硬件与设备能力、人机界面能力、信息系统能力、it资源计划能力、信息管理(数据库)能力、智能系统能力。工程技术设计能力、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是其能力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其区别于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特点。

6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包括8个知识领域,含39个知识单元。①网络及其计算:网络及其计算介绍、通信与网络、网络规划设计、网络集成与优化、网络安全、客户/服务器计算举例、构建web应用、网络管理;②信息管理:信息模型与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建模、关系数据库、网络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事务处理;③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原理、并发性、调度与分派、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与保护、文件系统;④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数据的机器表示、汇编级机器组织、存储系统组织和结构、接口和通信、功能组织;⑤程序设计基础:程序基本结构、算法与问题求解、基本数据结构、递归、事件驱动程序设计;⑥算法:基本算法、分布算法;⑦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概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⑧离散结构:函数、关系与集合、基本逻辑、证明技巧、图与树。

7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案例

本案例给出的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这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设计的改革探索及实践总结。

7.1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专业定位:立足娄底,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地方,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能适应本学科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从事研究、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工程系统以及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网络研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科学思维思维能力;②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设计、开发及系统分析和组建网络的能力;③掌握网络软件开发、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④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设置方法,具有网络管理能力;⑤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态,具有继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⑧了解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工程标准规范。

7.2课程体系与认证标准框架

网络工程课程体系框架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如图2所示。“32X”网络工程课程体系由横向三大子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纵向二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X个专业方向构成,每个平台模块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两大平台具有稳定性、专业方向具有可扩展性、选修课具开放包容性,以适应新技术发展和个性教育的需求。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本科教育观指下导,对

三大子系中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强化工程实践教学,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结构有机融合。知识处于表层,是基础和载体;能力处于里层,是知识的综合与升华;素质是核心,是内化于身心的品质和全面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系统,它由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和管理制度共7项指标18个方面的内涵构成。

7.3课程体系结构案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该课程体系是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其教育内容和知识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3大部分及17个知识课程体系构成。每个知识课程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一般知识单元。其中,①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离散数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站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现代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技术、tCp/ip原理及编程、软件工程与UmL、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应用密码学、人工智能等。②学分结构: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5学分,其中必修课13分(含实践必修25学分),限选课17学分,任选课1分。③理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实践必修课)、限选课(专业方向课)和任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公共任选课)组成。课程结构特点是:紧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紧跟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有机结合,兼顾学生兴趣与特长;推行学分制。④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2w,第一学期第2、3周);社会实践(第一、二学年的暑假);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第三、四、五、六学期);教学实习(8w,第七学期13至20周);毕业论文/设计(12w,第八学期第3至14周);认识实习(1w,第五学期第1周);生产实习(2w,第八学期第1至2周);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w,第二学期第17至18周,不停公共课);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和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4w,第四学期第15至18周,不停公共课);网站设计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3w,第五学期16至18周);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web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Java网络编程与分布式计算课程设计(2w,第六学期第17至18周)。⑤专业方向:(1)网络设计与管理方向:接入网技术,web数据库技术,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技术;(2)网络软件开发方向:tCp/ip原理及编程,Java网络编程与分布式计算,软件工程与UmL,SQLServer2000;(3)计算机工程方向:matlab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

7.4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在本专业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0%;博士3人,硕士2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该专业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8%,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具有系统分析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职称的“双师型”教师10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或培养对象8人,获校“十佳”教师荣誉称号教师2人,学校教学比武获一、二等奖教师4人,高级职称教师每学年度均为本科生上课。2005年以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省、校级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共60余项,获得项目资助经费240多万元。本专业教师近四年共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35篇,核心期刊75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23部。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获省、市、校级奖励40余项,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横向合作,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实验室: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施完善,建设有计算机通用实验室(9个)、操作系统实验、网络工程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测试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实验室、数学建模实训室、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创新实训室等23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957万元,设备总台套数为2125台(套)。

实习基地:建立了地域广泛、队伍稳定、设施完善、技术雄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8个,校内实习基地2个,实习基地条件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需求,实习实训时间有保障、实践效果好。这些实习基地分别是: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湖南etC实训基地、广州达内外企it培训中心、深圳市计算机行业协会、深圳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美国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娄底新蓝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娄底市电信局计算机中心、涟源钢铁厂信息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金工实习工厂。

8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预期

8.1人才培养思路与模式

人才培养思路是根据“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重实践”的原则,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强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能力,重视创新潜质,素质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着“学科专业+应用创新+特长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三个面向”:面向产业以瞄准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面向社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和面向国际以接轨国际与国家有关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技术认证。推行“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人才;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与产业、社会接轨的适用人才;共性教育与特长教育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8.2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预期

根据学校总体定位,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本专业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努力培养“实用型、工程型”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①制定具有特色的专业发展规划;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制订符合“实用型、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课程体系;③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学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工程应用与开发能力培养,使专任教师中能够有40%以上的教师能够从事企业级工程应用开发工作,为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开发指导;④开展具有特色的教学改革研究,积极开展“项目实训”的工程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⑤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⑥建立和完善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与国内知名it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实习训练基地,并起到推广和示范的作用;⑦改革和创新相关教学管理制度;⑧形成具有特色的一流教学效果。

9结束语

本文在借鉴CC2005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的问题空间及其知识取向,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定位和培养目标,确立了网络工程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在研究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结合的“32X”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最后给出了某地方高校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案例,并探索了其应用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模式,其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好,该校网络工程被确立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文探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知识领域与课程体系,对构建该专业教学规范,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蒋宗礼.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08(8):35-37.

[5]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课题组.我国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与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1-7.

[6]蒋宗礼.专业教育的科学化[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5(2):42-46.

[7]蒋宗礼.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解读[J].计算机教育,2008(13):10-13.

[8]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网络工程教研室.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Z].湖南: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8.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CoursearchitectureofnetworkengineeringSpecialtyto

applicational-typeprofessionalCultivate

GUoGuang-jun1,YanGSi-qing1,DaiJing-guo1,GonGDe-liang2

(1.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HunaninstituteofHumanities,Scienceandtechnology,Loudi417000,China)

2.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XiangnanCollege,Chenzhou423000,China)

网络应用方向篇8

关键词:径向基函数网络;功能分析;应用

1前言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遇见的很多事情都不是非常的清晰,较为复杂。我们可以解决的大多数问题是一些线性的,清晰的问题,而另外的一种类型,就是所谓的模糊不清,不好解决的问题了。这类问题涉及到了所谓的模糊系统,模糊系统可以建立起很多非线性控制问题的模型,那行模糊不清、不好解决的问题就可以根据模糊系统的应用从而进行解决。而径向基函数网络与模糊系统的联系尤为紧密,他们在功能上极为相似,但是径向基函数网络对于模糊系统来说,在功能与算法速度上有着更为优秀的表现效率更高。

2径向基函数网络概述

径向基函数网络(RadialBasisFunction,RBF)是一种前向网络,这是一种多维空间插值技术,可以根据生物神经元具有局部相应这种特性,将径向基函数直接引入到神经网络设计中,从而产生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因此径向基函数网络也被成为是为一种局部逼近的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不但能够逼近任意的非线性函数,也能够处理大多数系统内难以解析的规律性,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并且学习收敛速度非常快,现在已经成功应用于非线性函数逼近、时间序列分析、数据分类、模式识别、信息处理、图像处理、系统建模、控制和故障诊断等方面。在新型算法的支持下,径向基函数网络的收敛速度和辨识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3回归模型

对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回归模型,我们一般都会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非线性系统模型,而我们就选择了非线性的离散时间模型系统作为我们的代表来进行讨论。y(t)=f(y(t-1),y(t-2),…,y(t-ny),u(t-1),u(t-2),…,u(t-nu))+e(t),这些式子是一个非线性映射,在式子里u(t),y(t),e(t)3个分别代表着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噪声干扰项,e(t)则是白噪声序列,正整数nu,ny分别是输入u(t)和输出y(t)的最大延迟。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来进行逼近,我们可以利用核函数来建立模型。模型需要有相应的矩阵来表现,根据误差向量、核矩阵和权向量,可以得到输出向量。回归模型的最终要求是找到最好的核矩阵的线性组合,从而得到回归模型的最小均方误差。从上面得到的回归模型可以代表相应的径向基函数网络的结果,用来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

4iRBF算法的实现

在现行的径向基函数网络在设计时主要以三种方法来进行的:根据经验来选择固定的基函数中心,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广义径向基函数网络;聚类法得到的基函数中心。不过这三种网络构造算法都有很大限制,又可能会无法得到核函数的中心和宽度的网络的最优结果,对于径向基函数网络服务的系统性能造成影响。因此,基函数中心的选取就尤为重要,而这是由算法决定的,可以看到径向基网络的算法对于网络的性能的影响之重。现在的算法中以免疫进化算法为优,免疫径向基函数网络算法(iRBF),这个算法是通过提取径向基函数网络提供的核函数宽度作为疫苗来充作免疫算子,进而达到缩小普通算法的搜索范围的目的,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我们使用免疫径向基函数网络算法来训练神经网络,减少了约束条件,更易得到最好的结果。对于免疫径向基函数网络算法的实现,我们可以先对于径向基函数中的隐层节点的核函数中心、宽度和输出层的线性权值进行编码;然后提取疫苗;注射疫苗,从而减小搜索范围,提高收敛速度。在免疫径向基函数网络中,宽度是作为疫苗来进行注射的,因此宽度对于网络的性能的影响非常大。选择一个合适的核函数宽度是径向基函数网络得到最优结果的关键。

5仿真实验

对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就声纳信号进行模拟来进行实验,检验其辨识结果。声纳即声音导航与测距,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从而进行探测、定位和通讯的电子器械。声纳主要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在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对声纳信号进行模拟时,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输入层与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多少是根据需要模拟的调制信号的识别参数和等待调制类型的数量来决定的。其中调制信号的识别参数主要是电磁波、相位、频率、功率和幅度五个方面中取得的,所以我们在径向基函数网络中的输入层就需要采用五个神经元,输入五种对应的特征参数,来对其进行模拟以及监控。我们通过采用相同的频率,分别对广义径向基函数网络、Bp神经网络、免疫径向基函数网络和进化径向基函数网络进行仿真实验。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对于上述的四种神经网络对于声纳的模拟信号的调制方式的辨识率用相同数量的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性能检测。仿真实验得到的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需要到期望误差范围需要的迭代收敛次数最多,广义径向基函数网络需要到期望误差范围需要的迭代收敛次数次之,进化径向基神经网络需要到达期望误差范围的迭代收敛次数比前两个远远要少,而免疫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迭代收敛步数最少,还要优于进化径向基函数网络,需要的收敛步数更少,收敛速度也就更快。从仿真实验结果来看,免疫径向基函数网络对于处理这类问题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

6结语

在科技发展越来越快速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对于处理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效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于一些模糊不清,不好解决的问题,其处于模糊系统之中,我们研究的免疫径向基函数网络就可以为这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平台。径向基函数网络不但在函数逼近、分类和模式识别,动态建模等方面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径向基函数网络分析非线性模型时收敛速度很快,辨识度较高,性能可以得到保障。在很多建设工作中,我们都要建立起三维的仿真模型,对于建设的过程进行模拟,而径向基函数网络则为动态模型的建立可以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建立起三维仿真模型,可以进行仿真模拟,从而得到重要的实验数据,可以对之后进行的工作进行指导,减少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这将对于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也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网络应用方向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作者简介]许丽婷(1974-),女,江苏徐州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讲师、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方向的研究。(江苏南京210046)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高职it类人才培养规格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YLX201104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49-02

在网络技术、产品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还按照传统的课程体系来开展教育教学,培养出的网络人才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保持基本理论和技术不大变的前提下,必须根据当前网络技术的新动向,不断调整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人才培养方向及相关岗位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我院对分布在长江三角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业、机关、公司、学校等部门的应用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调整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使其更合理,适应时代的需求。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面向职业岗位,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基本要素。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从事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或it行业,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规划施工、网络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网站建设及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技术研究、产品的开发和工程设计的研发工作以及it产品销售、市场的技术支持与维护维修服务。

二、改革方向

首先,基础理论课程数量及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可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合并、压缩、调整原有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时开设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新课程。例如,高等数学开设的难度不要太深,可去掉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然而,英语教学要贯穿始终。在网络设备的操作和调试中,常会遇到大量英语词汇,并且有些网络设备和技术来自国外,如Cisco的设备和技术、Unix操作系统等。如果搞网络技术的人不懂英语或英语很差,可能会给工作带来麻烦。故继大学英语课程之后,仍需开设专业英语。如果采用双语教学,那么,双语教学的课程一般应选择比较简单的课程进行,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其次,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工学结合。为此,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强化实验环节。我们在课程教学完成后,增加针对性较强的综合性项目专题实训,按照就业岗位群的要求,选取适当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纳入课程领域。第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例如,2006年我校与福建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网络工程实验室。2011年我校再次投资组建综合布线实验室和信息安全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室中可以完成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网络跳线制作、链路端接、智能化设备安装、入侵行为检测、weB服务蜜罐部署、企业典型网络安全架构部署等一系列的实验,既增长了知识,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动手能力。第三,我校计算机类专业采用了“2.5+0.5”教学体系模式,也就是说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学校将安排半年的校外工作体验,即顶岗实习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将学与做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程体系紧跟最新技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提高“新”技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突出“新”技术在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对发展迅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必要。结合学校已有教学和实训条件,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实训方式,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和社会实际需要的无缝连接,让学生做到所学即所用。例如,我们提高了网络安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除了网络安全课程外,又开设了病毒防护、信息安全项目实训,使学生对当前最新的安全技术有较深入的学习。我们还新开设了无线网络技术、网络新技术应用等新型课程。另外,开设选修课也是弥补职业技术课程和网络技术发展缝隙的重要方式。此类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工作所必需的网络技术的新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体系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专业各阶段课程分布在高职学生的5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当中。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保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群,紧扣专业的核心技能,对课程体系中陈旧和重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合,增加了“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课程;压缩了“网络编程与应用”在原有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删减了一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关系不大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合并了内容相近而又互有交叉的课程,如把计算机通信课程并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拓宽基础知识面,适时地把一些反映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来,建立以“网络技术及工程”为主要技能培养线、“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与“网络编程与应用”为辅助技能培养线的一套实用、科学、系统、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能适应相当一段时期的技术更新,课程之间的内容具有连续、递进和外延展宽的特性。

“网络技术及工程”是网络专业学生主要的工程技能,其主要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网络设计与实施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网络施工管理及简单的网络方案设计等工作岗位;二是网络管理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软环境的管理能力。其前期课程以计算机网络基础奠定网络工程的基础;中期的课程是tCp/ip基础、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无线网络技术、交换机路由配置与管理等,这些课程是掌握网络工程系统集成技能的关键性课程。在这两种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的单位网络设计与施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故网络管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时,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windowsServer的网络管理方法,更要熟悉网络服务器上经常使用的Linux操作系统或Unix操作系统,具有在真正的网络操作系统下配置、管理及实施网络服务功能的能力。

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多,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管好网络,就要熟悉各种网络环境下基本的安全防范方法和安全实施技术。因此,要开设与网络安全相关的课程,如网络安全、病毒防护、数据安全等,让学生学习如漏洞的类型和修补方法等内容,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及数据文件的加密和备份等内容,全面掌握这一目前非常热门的课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缩短课程体系与实际技术发展之间的距离。

“网络编程与应用”区别于研究生、本科教育培养的网络软件技术开发师,应大力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公司、学校、行政事业单位的网站开发设计员。目前,用于开发的工具种类繁多,不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全部掌握,作为编程人员至少要熟练掌握一种语言,能熟练使用一种开发工具和环境。可以将网络编程类课程划分为两个主线的教学,一个主线是网页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JSp开发与weB应用;另一个主线是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在这两个主线的教学中,前者侧重于培养学生网站建设及维护能力,后者则着力于培养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技术人才。由于我们学院有专门的软件开发教研室,故根据培养目标,我们专业选择了前者开展教学。实践证明,前者更容易掌握,使学生能较好、较快地掌握网站建设方面的知识,在毕业设计中许多学生建设的网站功能完善,界面亲和力强。

学生修完以上三条人才培养线的课程后,将接受网络设计与实施、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以及网站建设及维护的项目专题实训。这四个项目实训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的相关核心技能,模仿工作流程组织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使学生完成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积累最初的项目经验。这样,学生无论是毕业设计还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都能快速进入角色。

此外,针对不同的学生,把“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区分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向全院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通过调整,把网络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内容区分。网络专业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的课程内容更深一些,偏于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讲述,而其他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要浅一些,偏于应用。

选修课可以将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教育(如微软的网络管理员、计算机三级、思科的CCna等)纳入课程体系,学生在完成课程和综合训练后,能够参加、通过并获得相关证书。选修课也可以是一些网络新技术的介绍或对现有课程体系的一些补充。例如,在网络编程与应用方向上选择了网页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JSp开发与weB应用的教学主线,则可以将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作为选修课开设。通过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自学能力,以便毕业时能够很快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

四、结束语

完备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一套相配套的教材。由于教材建设本身是一项耗费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因此,保持教材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相协调是课程体系改革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注意各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不可重复,知识点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和离散性,如果知识点之间关系亲和,则内容可集群。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只有本着“建立社会需要、紧跟最新技术、相对比较稳定的课程体系结构”的原则,调整课程设置,才能为社会提供大量高效合格的网络技术实施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黄永元.职业教育中网络专业的规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3).

[2]闫英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

[3]翟宏群,冯茂岩.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4]李康乐,解晨光,张明辉,等.高职网络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5]何文霞.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6]杨文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

网络应用方向篇10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管理;安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2-123-02

利用各种技术工具和管理手段对图书馆进行维护和管理以使其保证有效正常地运行是图书馆网络管理的任务与职责。这使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成为目前比较复杂的通信系统之一。

一般读者和工作人员都需要通过借助计算机网络来获取各种信息。但计算机网络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因此,网络管理员要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是一名优秀的图书管理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他们还要掌握应用、管理系统和设备配置,并真正了解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应用布局和结构,才能在网络系统出现问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来处理各种故障,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1图书馆网络的内部管理

图书馆网络管理极其重要,它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保证网络的运行质量,例如降低传送错误率、维持网络传输速率等。图书馆网络的内部管理可分为以下几项。

1)要做到随时系统地掌握网络内各种设备的增减与变动,所有网络设备设置参数也要得到应有的管理。只有这样管理员才能在故障发生时,重设或改变网络设备的参数,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2)要做好必备的安全措施来防范不被授权的用户擅自使用网络资源或蓄意破坏网络系统的安全。要利用合法的设备来存取控制并加密。

3)管理员要在网络出现问题时及时察觉,包括对所有节点动作状态、故障的追踪和检查以及对各种网络通信协议的测试。

4)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必须做到定期进行网络设备的除尘工作以排除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5)导致软故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网络设备中软故障设备的配置。涉及到人为因素对系统功能和网络协议对设备配置方式方法的直接影响。

2图书馆网络系统应用的管理

2.1网络系统应用的管理对策

图书馆网络系统是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网络支撑,也是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的基础。因此,网络管理又一重要职责便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不间断的运行和良好的性能。任何计算机网络系统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直都不出现故障,重要的是在出现故障后,管理员将怎样采取有效的措施让故障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减到最小。一般情况下,在数字图书馆中,网络信息的服务要求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全天候不间断运行。所以网络管理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手段及有效的技术,同时能在核心设备以及关键设备中建立集群系统和关键部件配置冗余。同时,网络管理员要在必要时对于读者利用率高、流量符合大的核心网络应用系统,例如VoD点播系统、图书自助借还系统、门户网站、统一检索系统等采取负载分担技术措施,以达到均衡交换机和服务器的信息数据流量的目的。

2.2网络系统软件的管理

网络管理员要熟练掌握各种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特点,以确保网络系统正常运行,同时要了解网络操作系统核心参数的设定,利用多种多样的管理工具软件来进行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至于在防范故障方面,为了能够在故障前兆及时处理故障,管理员可对关键的应用和管理参数设立预警线,让管理员及时得到预警信息。最为有效地方法当然是对关键的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容灾结构,其中包括多服务器的集群系统架设,通过保证服务器不因故障而中断运行来降低图书馆网络服务器发生瘫痪的几率。

2.3网络应用配置

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多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实现的,建设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共享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应用系统可分为通用网络应用系统和专用网络应用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这些为读者和工作人员进行网络服务的应用系统便是通用网络应用系统,要做好其中的用户管理和服务策略的制定,管理员必须掌握其中的服务器的配置、运行和管理技术。数字图书馆系统、图书资料借还系统、联机检索系统、统一认证系统等这些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数据加工和业务管理等应用系统便是专用网络应用系统。专用网络应用系统通常被安装在核心服务器上,网络管理员协助图书馆管理员完成需要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参数设置,并依据服务范围和适用对象设定子网,以达到图书馆网络应用系统能够正常顺利运行的目的。

3网络安全管理

为了向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以及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方便的管理工具,网络管理员要通过优化配置、监控、管理等方法进行系统管理,另外还要为读者和工作人员提供用户管理服务。为了避免信息数据出现丢失给读者信息需求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管理员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保证图书馆信息数据的安全。对备份的信息数据进行定期可靠性的检查和有效性整理也是网络管理员相当重要的工作,来防止恢复的信息数据不可用的严重后果。

4网络管理发展新趋势及图书馆网络管理的影响

现代网络设备正在朝着集中化的方向发展,由于若干的功能集于一身,机房空间得到有效制约,同时降低了人员维护的成本。用户的需求是根本,网络设备依据用户需求在不断增大其规模,复杂度也迅速提高,如果网络设备不向集中化方向发展,己有的空间资源只能越来越少同时导致网络故障频繁反生。网络设备集中化具有占地空间小、容量大、安全性高的特点给图书馆的网络管理和发展直接提供了优良的基础。由于网络的规模和复杂度都在向前发展,网管工具也从最初的改锥和光盘包发展到了现在的网元管理、网络监控、网络流量管理、KVm等,达到了让网络管理员足不出户、全网掌握的目的。网络工具的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馆网络管理利用率的提高,能让网络管理员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故障。

图书馆网络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教师和学生以及科研人员的使用图书馆资源状况,图书馆在面对公众的各种需求下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并可靠地运行,采用新的网络管理软件,大大提高馆内网络的访问量和数字资源利用率,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洋.文博图书馆网络管理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0(15):64-65.

[2]林源.轻松管理图书馆网络[J].电子世界,2012(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