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训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9:15

体育培训内容篇1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不能缺少体育教师的参与。实践证明,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与教育理论等程度的高低。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而专业化发展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校本化培训作为一种经济、实效的师资培训方式,正逐渐被重视和推广,但在培训的内容上学校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纵观体育教师师资培训及校本培训内容设计,美国的做法很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笔者试图从中美体育教师专业化差异的比较中找到对我国体育教师校本培训内容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一、中美体育教师专业化差异比较

1.教师专业化理念认识差异

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教授thomastemplin认为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要过五步阶梯:初学者、能力者、能干者、熟练者、专家。要储备经验、知识、技术,并对所做的事情充满激情不断寻求突破。要成为能干者,你必须为意外做准备,区分重要与不重要的因素,依据长远目标来引导解决策略。要成为能力者,你必须有功能性的技能,对情景有更多的应对能力,更少地被规则束缚,开始看到情景间的相似之处,有策略地思考。要成为熟练者,你必须感觉到强烈的个人责任感,高度发展的感知技能;专家是用不满足知识的寻求者,优美自动的完成动作者。

西南师大教育学院兰英博士认为:广义上“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教师专业性提升的过程。但在狭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是从教育学纬度加以界定的。“教师专业化”则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更具社会学意义。国内学者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教的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又称扩展性知识,指本学科以外的广博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获得成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

2.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差异

在美国教师的专业化运动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在其20世纪80年代。1823年,霍尔在美国的佛蒙特州建立了美国的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开启了美国教师教育之先河,这也是美国教师的专业化开端。福勒和布朗(Fuller&Brown1975)指出:一个教师的成熟发展必须经过四个阶段: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景关注阶段;关注学生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学科知识的巩固和自我提升阶段、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阶段、关注学科发展阶段、关注学生发展阶段。

我国学者研究认为成熟的专业工作应具备六个特征: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

通过中美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其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即使在教师职业已经被确认为专业性职业的今日,仍然存在着错误认识:认为体育教师是半专业性职业或者亚专业性职业。究其原因,一些体育教师自身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自身能力局限等影响,很难用发展观点去分析与校准社会规范与自我角色坐标,从而导致在多层角色冲突过程中由于思维混乱使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3.教师专业标准与要求差异

nCate是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的简称,主要由33个全国专业教育组织和公共组织构成。nCate的教师专业总标准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对所有教师提出最基本的专业要求,是学生成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准则。不同级别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及其标准释义经过专家论证、实践,最终nCate协会得出了针对体育教师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教师专业标准。美国教育对中小学的教师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例如,在获得学士学位的同时还要具备教师证书。要想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要通过所在州进行的教师证书考试,而在美国不同州教师证书考试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我国体育教师,通常情况下要具备五个方面素质:高尚道德品质,良好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能力、广博知识、全面的能力、健康的体魄。

通过二者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体育师资培训非常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特别是对职前相关能力培养非常重视,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和考评要求。不仅如此,美国对于教师的职后进修的培训也非常重视。在美国随其教师职级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严格化执行,教育素质与学术水平成为教师进修提升的重要目标。在培训的形式上,进修的教师、教研的人员、行政的人员之间是共同商量相关的培训计划、内容以及培训的程序。这样极大地提升了被培养教师的自主空间与自,也极大地提高了参训积极性。可以说,美国的职前、职后教育举措令美国教师由合格化迅速地提升为优异化,极大地提升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而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了网络化的培训模式,但培养的师资水平上总体呈现为层次低、水平差。承担主要培养体育教师任务的综合大学或高等师范大学在数量上太少且办学的重心偏低。相对于国外的统一培训培养格局,我国在这一点上尚未形成,且开放型培养、培训模式也还没有形成。

二、中美差异对我国体育教师校本培训内容设计的启示

1.校本培训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校本培训是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组织,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为基地,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地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体育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解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构和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实施方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习;新课程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内容的学习。培训方式由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通过年级制开展培训,以点带面,严格把关,做到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记笔记、写教学心得、写读新课程标准摘记来进行效果评价。

2.教学反思是校本培训主要形式及内容之一

教师要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具备自我反思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设计和监控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了解学生并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教育资源应用和开发的能力、教学测量和评价能力。教学反思是校本培训的一种形式,也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极好手段。如何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反思和研讨,审视和评价自己所做出的教育行为及其结果,通过教学反思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以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加强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学校在体育教案中设计了课后反思栏,要求体育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每一次课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在教学活动中反思,比如体育教学周活动中,学校把每一位教师的课都录制下来,再让上课的体育教师观看录像,针对出现的问题先进行自我反思,然后再请体育组的老师共同研讨。大家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平等对话,为参与者的困惑及困难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及策略。体育教学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教师反思:本阶段教学中你的学生有哪些进步?你最满意的是哪节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最遗憾的是哪节课?原因是什么?你听了谁的课?建议是什么?你读了什么理论书?体会最深的观点是什么?体育教师通过积极地进行自主实践反思,教学经验将会日趋丰富,从而轻松地进入体育教科研领域。

3.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的普及将给体育的教与学带来一场革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教学服务,因此每学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对体育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处理信息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共同探讨,相互借鉴,共同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规律,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与体育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的培训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同时也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体育教研组要建设好体育教学专题网站、体育教学资源库;带动体育教师建设个人教学博客,设计好一个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案例,每人制作一个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体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是资源共享的一个载体,可以减少体育教师们的重复劳动,同时也是互相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在具体建库工作中以分工建库来完善资源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建库可以采用简单的Ftp建库或复杂的aSp建站,建库不是一个短期的设想,需要有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需要全组体育教师们的互相协作,时间长了以后这个资源库将给体育教师带来取之不尽的宝藏。在建设的同时体育教师信息工具的运用能力也将不断地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中美体育教师在专业化上存在理念、标准、要求以及过程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虽然,美国体育改革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不同的国情决定了其他国家不能照搬,必须要结合自身情况加以借鉴。中国的国情更是如此,针对我国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采取适合自身的途径与策略,而校本培训就非常具有中国特色。通过一定的途径与策略使我们的体育教师认识校本培训、关注校本培训、参与校本培训,通过把握教学反思与现代教育手段,短时间内提高。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以校为单位的教师培训,促进专业成长,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

参考文献

[1]尹志华,邓三英,汪晓赞,季浏.美国nCate不同级别新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

[2]陈亮,高建京.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激励机制管窥.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3).

[3]高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王阳.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保障机制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1.

[5]周娣丽.教师校本学习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1.

[6]赵永生.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与管理,2013(27).

体育培训内容篇2

一、现阶段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教育培训意识不够

有些税务基层管理人员对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税务教育培训工作流于表面,许多基层单位没有教育长期规划,对于税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也有所欠缺,即使有些单位组织教育培训,但培训工作没有系统的计划,只是跟风似的进行表面建设,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开展税务教育培训工作对现实税务整体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专业培训结构不合理

税务工作涉及许多专业,包括税收、法律、审计和计算机等专业。但是目前来看,税务基层工作普遍缺乏综合性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税务人力资源体系出现老龄化等问题,这些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先进的专业知识,出现工作懈怠等问题。

(三)培训内容过于传统

现阶段,税务教育培训内容过于传统,不能满足经济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不能适应时代快速更新的节奏。守旧的培训内容不能切合实际的满足目前税务工作的要求,使税务工作的发展停滞不前。

(四)培训方式刻板、守旧

目前,税务教育培训方式教育刻板、守旧,税务培训教师大多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培训教师在课堂讲述税务相关内容,学员在课堂死记硬背。由于基层工作人员的理解能力和水平不同,这样满堂灌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每个参与培训人员的具体需求。

(五)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现阶段的税务教育培训缺乏教学目标考核环节,不是真正意义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将内容讲述给税务工作人员,并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工作人员接受培训后并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内容,税务部门也不知道税务人员的学习效果如何。

(六)教育资源分配不充足

税务教育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税务培训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较大的制约,很难满足所有需要培训的工作人员。很多基层单位由于经费不足,很难为税务工作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为税务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阻碍。

二、税务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一)树立正确的税务培训意识

要想顺利开展税务教育培训工作,就需要使税务管理人员意识到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加大工作内部的竞争,要想拥有竞争力就需要通过学习来完成,逐步形成通过学习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性循环。

(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也应该呈现新的面貌,让教学内容和方式与时俱进,使其充满时代感,具备科学、切合实际的性能。也可以通过引进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情景式、模拟式、研讨式教学方法,使接受培训的人员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从根本上增强培训效果。

(三)完善教育体制和教学结构

完善税务教育培训体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考核环节,针对税务工作人员的学习内容开展阶段性考核,使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明确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同时也促进税务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培训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四)加大投入教育培训资源

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税务教育培训资源的投入,提高税务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进而提高税务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税务教育培训工作改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适应时代快速更新的节奏,税务教育培训部门就要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培训的方法来切合实际的提升教育培训的适应性、科学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税务部门要将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培养税务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税务教育培训工作的工作效率,进而促进税务整体工作的开展。

体育培训内容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职后培训;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训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国民素质的优劣,从而决定着国力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教育部“国培计划”和云南省“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标志着中小学继续教育已走向经常化、法制化的轨道。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必须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地进行职后培训,不断补充、更新、拓展、提高其知识和技能完善其知识结构,不断开发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尤其是在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当务之急是大力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尽快使中小学体育教师适应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中学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是终身教育的要求,是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彻底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本文以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需求为调查内容,试图从多角度、多层面获悉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学习的需求状况。为我们实施“中西部国培计划项目――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目标地位、课程内容选择、培训方式的设计以及培训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

1.调查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云南省各地州市部分体育教研员、体育干事、一线优秀体育教师;参加2014年云南省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培训的100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检索、查阅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分析,合理借鉴己有的云南省中学教师职后培训需求研究的研究成果。

1.2.2专家座谈法

通过与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的座谈,了解云南省各级各类体育教育教学竞赛、教研、科研等活动过程中农村中学教师反馈的总体情况。

1.2.3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2014年西部国培计划项目的100名体育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1.2.5数理统计法

收集、处理和统计问卷调查中获得的相关资料和数据,问卷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需求分析

2.1培教师基本情况

根据对所调查的98名教师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见下表:

从性别情况看,参加国培计划的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男、女比例失调,性别之间的差距较大,女性教师比例偏低的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受限,大部分农村中学女教师,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外,在家庭中有养育孩子的重任;二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艰苦,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和学科不受重视场地、器材、自然环境都有影响,很多女性体育教师改教其他学科;三是专业偏见,在云南很多学校体育教师都是男性且篮球、足球专项居多,这与学校体育常见场地设施、群众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有关。

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学历的教师占64.2%,专科学历的教师占35.7%,对参培人员进行访谈得知,造成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学历低的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对体育学科及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提高学历的机会很少;二是有的体育教师是兼职,兼职教师所承担科目、课时过多,一旦外出培训,学校找不到代课老师;三是最重要的一个现实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少,属于竞聘上岗,若外出进修,不在学校工作,面临解聘下岗的危险,所以很多体育教师宁可学历低,也要保住工作。

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人数少,一级教师比例偏小,二级教师比例大,原因有2点:一是体育不被重视,评定职称时往往向其他学科倾斜;二是当地学校对体育考试要求低,教师无压力,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但从总体来看,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对本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具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也使得本研究更具权威性。

由调查发现,学员的最大年龄为57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35岁;最大教龄为37年,最小教龄1年,平均教龄12年。由此可见,培训对象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年富力强,处于教学工作的最佳时期,教龄较长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承担着主要任务,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培训后能真正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这样的年龄结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同时又具备了很好的参照价值,使得本调查研究更具可信度。

图1培训教师所属地州

从参加培训研修教师所属地州看(图1),涵盖了云南省昆明、大理等九个地州的体育骨干教师,基本能反映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现状。

图2培训教师所属民族

从参加培训研修教师所属民族看(图2),除了汉族以外,还有白族、纳西族、彝族、回族、苗族、普米族、藏族农村体育骨干教师,体现云南多民族的特点,也为培训中讨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2参加在职培训情况统计分析

表4参加在职培训情况统计(n=98)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平时很少或是几乎没有机会进行学习和参加培训,他们具有强烈的继续学习和自身发展提高的需求和愿望。有机会参加部级培训,他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激动,因此,他们格外珍惜这样的培训机会,同时希望教育部能多组织这样的培训活动,最好能加强后续实践过程的追踪与指导。

2.3培训效果与学员培训需求和愿望的满足度分析

图3培训效果与学员培训需求和愿望满足度情况分布图

如图3所示,学员对培训效果与以往的需求和愿望相比较,认为非常满足的占31.2%,所占比例较少,满足的占56.2%,超过半数以上,认为一般的也占一定比例,为14.6%。总而言之,有87.5%的学员对目前培训效果感觉满意,认为满足了他们的培训需求和愿望,由此可见,目前培训对于学员来说具有相对较高的实效性。

2.4对培训形式的需求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喜欢的培训形式中观摩研讨、主题强化和小组讨论位列需求的前三位,说明教师们不仅希望培训能让自己全方位提高,同时希望自己在某一主题上能有突破,不希望培训的内容宽泛但深度不够。因此,教师培训的承办方应尽早的了解掌握教师的需求并安排具创新、发展、个体的体育教师培训形式,以切实提高培训的价值和效率。同时,可以多采取观摩研讨与参与互动的形式,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形式获取最大的培训效益。

2.5对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

在目前培训内容和希望今后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教学观摩、设计、实践与讨论研修在选择人次排序上是完全一致的,排在第二位的是“专业运动技能”,第三位的是“专业理论”。这表明,国培计划组织的培训内容基本上符合体育教师的需求。但结果还显示,希望今后将专业运动技能和后期跟班教学观摩、设计、实践、讨论研修内容作为培训内容的选择人数差值呈现负数,这说明体育教师希望培训的内容更加符合体育教学的实际,希望更多的与优秀的一线体育教师以及同事讨论研修,以此促进其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在体育专业运动技能的选择上差值比较大,这说明体育教师们希望培训内容中多加入实践运动技能,多建立感性的知识概念。

2.6对授课教师的需求调查

图4学员喜欢的授课教师类型分布图(多选,n=98)

如4图显示,学员最喜欢的授课教师是经验与理论型体育专家,另外,对于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学员们也有一定的期望。多数学员认为,培训师资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验,最好是专业权威的专家、有实践经验的特级教师和一线优秀教师,能在对名师解读和优秀教师身上寻找自身的差距。

2.7对管理和考评的满意度评价分析

图5学员对目前培训的管理和考核满意度分布图

如图显示,有83.3%教师选择了非常满意,满意(12.5%)、一般(4.1%)、不满意(2.1%),这充分表明目前培训管理及考评方式能比较全面而且客观地反映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心智活动过程、行为表现及学习结果等情况,而且这一管理及考评方式比较宽松和粗放,不会给教师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

3.结论与建议

3.1参加此次“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研修的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男教师占多数,学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教师的学历逐渐提高。今后应加大在职培养力度,更多关注农村女教师的职后培训,帮助年轻教师建立职后培训终身学习意识,提升学历层次,提高师德修养,拓展和更新知识面,是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的发展趋势。

3.2大多数参训学员认为参加此次“国培计划”培训在专业观念(包括专业知识和对新课改的解读方面)、体育教学技能、运动专项技能、教学与研究能力、学员增进感情等方面收获颇多。为我们今后实施国陪计划课程内容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提示我们总结并运用好由这些内容所产生的生成性知识及其运用。

3.3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群体因为学历、技术职称、从教年份,教育教学能力、职后的专业发展状况、参与学习的机会、各地各校的要求,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和要求等不同导致层次差别大,培训的需求多样化,主要集中在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及考核评价、增强培训师资力量几方面。我省在职教师今后培训应努力做好准确定位培训目标,优化培训内容,建立健全发展性评价模式,力求体现培训方式实效性等工作,提高培训效果。

3.4调查对象从不同角度为农村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提供了合理建议,且更注重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因此今后的培训中,不同的培训内容应针对学员的年龄、来源、学历以及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理论知识采用专家讲座,教法技能采用观摩课形式,专业技能采用实践课形式等。培训内容可以更多的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增加室外实践性、可操作性内容,减少纯教育理论的讲授,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评析,为体育教师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运保,韩伟锋.“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调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3-6.

[2]余新.影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五个基本环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6):67-71.

[3]党亭军.继续教育背景下乡村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22-25.

[4]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3-8.

体育培训内容篇4

关键词: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6-0004-04

aStudyonthetrainingoftennisSocialSportsinstructorsinChina

ZHanGQiangqiang1,LinJianjian1,LiJingyuan2

(1.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2.HumanResourcesDevelopmentCnteroftheGeneraladministrationofSport,China,Beijing100763,China)

abstract:throughliterature,questionnaire,mathematicalstatisticsandexpertinterviews,thepaperresearchesthehistoryandcurrentsituationofsocietysportstraininginstructorcombiningtheorywithpractice,andexplorethepropermode,contentandmethodsofsocietysporttennisinstructortraininginChina.Conclusions:thetargetsoftennissocialsportsinstructorstrainingselectionismainlyfromselfrecommendthroughmultichannelselection.thetrainingmethodsareclassifiedunderthepremiseoffacetofacetraining,aswellastoimplementcombined“takingin"and“goingout".tennissocialsportsinstructorstrainingcontentshouldbetargeted,practicalandscientific.thehigherthelevelofinstructors,thesmallerthetraininghourstakeinproportionandthegreaterselflearninghoursinproportion.thehigherthelevelofinstructors,themoretraininginspecialtheoryandlowerinspecialtechniques.thetennissocialsportsinstructorsshouldacceptstandardizedandsystemicassessment.

Keywords:tennis;socialsportsinstructor;training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我国,网球运动作为一门新兴的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一种共同需要。面对新时期的这一变化,如何提高人民群众进行网球运动的科学性、专业性,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培训作为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使命。目前,有关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正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体系。它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走向规范化,对完善我国的体育法规制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方式、内容、时数及考核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对象与方式

2.1.1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对象我国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的选拔上主要采用社区或区县体育行政部门推荐模式,因此从社区体育干部和体育行政干部中选拔培训对象的情况较为多见,而在基层体育组织从事体育指导者相对被选送的机会较少,这样容易造成实际指导力量提高缓慢的问题。此外,从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来看,经过专门教育的人才较少,反映了学员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的选拔将由以推荐为主变为自荐为主。不设名额、时间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培训,尤其是鼓励体育教师、教练加入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1.2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现行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主要采用的是集中面授的方式,由于集中面授针对的是大多数学员一般的情况,故而较难照顾到个别差异,而事实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服务对象各不相同,工作的侧重点不一,如参加培训的学员当中有一部分人的指导对象主要是青少年,有一部分人的服务对象则倾向于老年人,还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妇女健身运动指导,不同对象有着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的锻炼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实际工作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侧重点不同,有些人侧重经营管理,有些主要是进行技术指导,而在从事技术指导人当中还有运动项目的差别。由于每一个学员的兴趣、爱好不同,决定了参培学员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和侧重点,而现行的培训方式较为单一,集中统一面授的培训方式难以照顾这些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部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1)在集中面授的前提下分类型培训。参培学员有着不同的兴趣和工作侧重点,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有不同类别。鉴于此,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可在现行集中面授的前提下,分类型进行培训,可分为管理型、经营型和技术型等类别。在每期培训中的开始阶段,集中统一面授进行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时间控制在总学时的一半左右,而后分类别进行面授。管理型侧重于管理科学知识和方法,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经营型侧重于经济学知识;技术型侧重于运动技术、技能教学和指导技能技术教学。其中,根据技术型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对象的种类及特点,技术型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又可分为青少年网球指导员、老年网球指导员、妇女网球指导员、残障人网球指导员等。这样可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从根本上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

2)推行“走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学员“走进院校”,充分利用院校的教学资源,对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选派培训教师深入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以及经济基础较差地区对参训人员进行培训。这样较为符合我国的国情。

2.2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

2.2.1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的现状

2.2.1.1培训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具体而言,无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层次之分。既没有依照社会体育指导员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的内在关系构造其空间结构,也没有根据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认知确定其时间序列。

2.2.1.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未能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实需求。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的一大特点是理论知识过重,实践技术类内容偏少。成人学习者重视知识的实用性而非学术性,重视应用性而非理论性,重视技能而非信息[1]。而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和这一特点不甚吻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实需求。广大学员在实际从事社会体育指导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指导技术技能的全面性而非理论水平,大多数人期望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掌握更为全面的体育技能,而期望提高自己体育理论水平的人却很少。

2.2.1.3培训教材缺乏实用性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编写理论分量过重,语言不够通俗易懂,在启发性和趣味性,培养和调动学员兴趣和积极性方面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层次特点,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员学习的需要。

2.2.2培训内容

2.2.2.1公共培训内容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可以说,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一个人的文明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职业道德意识的强弱。因此,在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培养职工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基础知识。(1)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活动有许多都涉及法律问题,无论是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球运动及网球相关产业都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体育组织相关制度内行事。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与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职责、管理条例以及有关市场经营、保险、广告、税务和商标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2)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掌握与网球运动相关的知识体系,如网球运动基本常识、网球技术的基本知识、网球教学原则、网球教学组织与教法、救护的基本知识、网球场地的环境和设施等。

3)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人体与网球之间的关系,掌握人体生理、心理、生物力学等一般规律,从而能更有效的实施指导工作。

4)体育经营、管理基础知识。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市场经营等方面的活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降低客观消极影响,提高各方面主动参与性,实现学员强身健体的最终目标。为此,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经营、管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

2.2.2.2专项培训内容《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等级分为社会体育指导师、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个级别(四级为初级、中级、高级、指导师依次递进,指导师为最高级别)。

1)初级专项培训内容。《标准》对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要求是能够运用基本技能指导练习对象学习基本技术动作和提高基本运动素质。网球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要求既要符合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要求,又要遵循网球运动的特点。

在初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中要求指导员学习网球基本知识,运用基本的教学方法指导练习对象学习网球基本技术动作和提高练习对象的身体素质。初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指导员普及网球知识,推广网球运动的能力。

2)中级专项培训内容。《标准》对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要求: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练习对象的情况指导练习者提高专项技术水平,进行健身活动。

中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掌握不同年龄、性别练习对象心理、生理等诸多方面的特点,根据练习对象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指导练习者提高网球技术水平,达到健身的目的。中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还需要掌握网球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运动创伤的预防和治疗。

3)高级专项培训内容。《标准》中对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能完成技术指导工作;能够为从事不同职业者、残障人、需控制体重者提供健身服务;能够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组织培训和管理能力。

高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内容对指导员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除了熟练掌握初级、中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各方面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从事不同职业者、残障人、控体重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知识,满足练习者的需求。同时注重与练习者的交流,能指导初、中级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

4)指导师专项培训内容。《标准》中对社会体育指导师的工作要求是:能够独立解决技术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胜任康复锻炼指导工作;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和科研能力。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师的培训内容必须不断更新,指导师是国家职业标准等级中的最高级别,培训内容对指导师的要求是能够独立解决网球技术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指导康复者进行网球锻炼,能够开展网球技术专业培训,同时还应具备经营、管理和科研的能力,对推动网球事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时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时数过少,培训内容没有层次之分,既没有依照社会体育指导员所需的知识体系的内在关系构造其空间结构,也没有根据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认知确定其时间序列。我国技能型指导员类的课程只占总时数的10%~15%,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指导能力的提高。我国培训部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时间仅为80学时,其他级别则以自学为主,如此少的培训时数是无法保证质量的。在培训方法方面,部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统一培训,二级和三级则靠自学。培训目标较为笼统,与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根据2001年10月8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实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于培训期限的规定指出:全日制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为:初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90标准学时;社会体育指导师不少于60标准学时。

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时应该在《标准》培训期限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进展及专家意见对培训时数进行合理分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培训时数的分配问题进行探讨。

2.3.1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与时数分配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集中培训所占时数的比例随着级别的增加在递减,相反地,自学在整个培训工作中所占的比例在增加(表1)。

在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学员自学能力差,且缺乏必要的检查、督促机制,自学有名无实。所以,在培训低级别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时,应主要以集中培训为主。高级别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因是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培训的方式中自学所占的比重可以适当的增加。

2.3.2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项培训内容与时数分配随着级别的升高,专项理论培训的时数也相对增加,而专项技能培训的时数则相对减少(表2)。

级别越低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安排的专业理论培训时数越少,一是因为目前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相对比较低,低级别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目的是提高专业技能,满足学员提高网球技术水平的需求;二是因为高级别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培训、科研方面的工作力度较大,对网球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相对较多,专业技能知识需求相对较少。

2.4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按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统一考试大纲要求,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考核包括考试和审批两个方面,考试形式分闭卷和开卷两种,三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试较多采取闭卷形式,一级、部级较多采用两者结合的方法。各课程考试合格,且缺席率低于10%的学员,发给培训合格证书,学员可凭合格证书申请同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除同等级别培训合格证书外,资格审批条件还包括:一定的学历水平、一定的指导经验等,部级社会体育指导还要有一定的科研经历。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审批权限由区县体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批,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

参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专项技能考核,成绩均采用百分制,各项成绩得分达到各级相应标准者为培训合格,并颁发培训结业证书。获得低一级别证书者,方有资格申报参加高一级别的培训和考试;在进行指导师培训前必须先完成30学时的俱乐部教学实习,并持实习证书参加指导师培训班的报名。

2.4.1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形式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理论与技能考核形式如表3。

2.4.2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标准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标准是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均采用百分制,两项(考试)皆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技能(技术、综合)均采用百分制,两项(考试)皆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

2.4.3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评分要素1)专项理论: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2)专项技能:(1)在专项技能考核中,基本技术的评分要素主要包括:动作技术的合理性、动作技术的熟练性、击球的协调性、身体的实效性和步法等。

(2)在专项技能考核中,综合能力包括:口试答辩、技术授课和健身指导。

口试答辩的评分要素主要包括:思路清晰、基本概念正确、讲解简明清楚、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和态度自然、亲切等。

技术授课的评分要素见表4。

根据评分因素和完成情况,在达到相应标准的项目下打“√”,然后计算得到“√”的数量,给出相应的成绩。

健身指导的评分要素主要包括:讲解简明清楚、态度自然、亲切、示范动作正确、示范位置合理、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和能准确观察并有效纠正错误动作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的选拔以自荐为主,通过多渠道选拔培训对象。

2)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采用在集中面授的前提下分类型培训,同时推行“走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3)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课程设置具有科学性。

4)级别越高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集中培训时数占的比重越小,自学时数的比重越大。

5)级别越高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理论培训时数占的比重越高,专项技能培训的时数越低。

6)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具有规范性、系统性。

3.2建议1)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政策体系,加强考核和技术等级晋升制度,建立促进提高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能力的机制。

2)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外部激励机制,落实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证制度。

3)广泛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方法,加速更新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的速度。

4)建构以学员为主体,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模式。

5)选拔优秀的培训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6)建立完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组织体系,在全国各地设立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鉴定站,对培训质量进行考核和评定。

参考文献:

[1]易滨.成人教育本质属性研究[J].上海成人教育,1997(4):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G811.4-65.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S].

[3]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4]世界体育大事典编辑委员会.世界体育大事典[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3.

[5]陶志翔.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6]戴俭慧等.英、美、德三国体育指导员制度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4):28.

[7]编写组.部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4.

[8]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203-204.

[9]倪同云,林显鹏,陈琳等.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2):1-5.

[10]张晓琳.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施行职业标准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33-35,39.

[11]何丽华.我国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合理知能结构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1):61.

[12]冯张昌.对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探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2):30-321.

[13]霍红,孙淑惠.关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3):10-12.

[14]庄永达.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问题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6):11.

[15]上海市体育局群体处,上海市体育宣传教育中心组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辅助教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体育培训内容篇5

在学科专业上,美国高校教师的文凭和知识水平较高,因而学科专业培训的需求不大,内容不多,多为专业知识零碎的补充型内容。而中国高校教师由于前期学历不高,培训内容以学历补偿性内容为主。在教育教学技能上,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培训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技能型培训是基本内容,教学领导培训、教学生涯培训、学科性教学培训与跨学科教学培训则是高级内容。而我国在教育教学技能内容方面,仅涉及教学技术、教学管理、教学指导能力培训,在教学态度、教学士气、教学生涯、教学组织、教学伦理、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评价能力方面还没有开展起来,并没有上升到规范的培训内容层次上来,仍仅靠教师自己摸索。尤其是在高校教师的研究指导方面,忽略了其对高校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影响。在高校管理制度上,两国高校对新教师都有培训,美国相对培训得比较细致,而中国对这部分内容的培训较笼统,并没有根据高校中的各个管理职能进行细分培训。

二、中美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组织形式比较

(一)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组织阶段

美国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是按职前、任职和职后三个阶段进行。

1.职前培训。美国高校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的主要来源为美国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美国国内很重视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因此大学教师的职前培训首先在研究生群体中展开,对研究生群体的培训称为准大学教师培训。

2.入职培训。美国高校特别重视将博士生助教作为高校教师的培养工作,针对研究生助教的培训内容主要有:(1)教学方法、教学资料、教学设施、教学评价与考试等;(2)有效教学模式的观察与学习;(3)教学技能的示范与反馈改进;(3)导师就广泛的专业问题提供的信息与支持;(4)有关教学技术、任务和责任等方面观点的传授;(5)对助教自己生涯选择的清晰认识。

3.在职培训。在职培训通常通过在职进修,为高校教师提供专业学术、教育理论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另外大学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或国际学术会议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在与精英教师的交流学习中得到行业的最新变化和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二)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组织阶段

1.入职培训。在入职阶段,我国在1997年颁布的规定中就明确为高校新教师提供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的培训。近些年一些高校针对现实需求,组织开展了名师经验、专业实践、教学技能等内容的培训。

2.在职阶段。在讲师阶段,讲师培训内容以增加、扩充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教授阶段,副教授培训主要通过教学科研工作实践及学术交流,熟悉和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信息,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对连续担任副教授工作五年,且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安排半年的脱产培训或学术假,提供学术最高端最前沿的培训内容。

(三)比较分析:培训内容组织阶段基本一致,但组织形式不同

通观中美两国高校教师各级的培训内容,发现两国高校教师培训基本是以项目学习为主要内容,以某个现实问题为主题,体现了主题式的组织形式。美国在职前培训阶段,开展的培训主题主要有教学技能、学术研究;入职培训阶段,培训主题主要是教育技术、教学技能和学术研究;在职培训阶段,培训主题主要是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学术科研能力的提升。同一个主题,在每个阶段都会安排相应程度的培训量,并随着阶段的上升,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这说明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组织形式趋向于螺旋式。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中,入职阶段培训主题主要是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等,另外部分学校也会涉及教学技能的培训;在职培训阶段,开展的培训主题主要是教育教学技能和学术能力。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在尝试以螺旋式来组织培训内容,但目前的情况更趋向于直线式。直线式注重每个培训主题本身的逻辑,有利于学生有序地掌握知识,却忽视了高校教师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难以提高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综合能力。总的来说,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组织方式是螺旋式和主题式,而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组织方式是混合直线式(即不成熟的螺旋式)和主题式。

三、中美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影响因素比较

(一)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影响因素

1.哲学因素。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受到美国实用主义思想和美国高校“三a原则”(即学术自治,学术自由,学术中立)的影响。高校教师培训内容较注重实用性技能技巧,注重教学技能的提高,强调服务功能等。“三a原则”是美国高校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进修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每个高校教育发展的精神基石。

2.政治因素。受美国政府的资金援助,为美国高校高薪吸引优秀人才、大力开展高校教师培训、发展教师培训内容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后盾,从而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美国政府立法形式的辅助,也使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更丰富多样。

3.经济因素。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高校教师培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固的经济后盾,从而促进了美国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横向和纵向的不断发展和改善。另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大多数的美国大学不断开展和完善高校教师培训内容,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的发展,使大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文化与教育因素。首先,美国高校的教师培训内容与其具有开放性的多元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美国高校对教师培训内容要求更见严格化、明朗化,培训教师既注重教育教学,也重视科学研究。其次,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化和教师评估考核体系规范化增强了高校教师的学术意识和参加培训进修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教师培训的积极开展。

(二)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影响因素

1.哲学因素。中国自古以来的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发展里也离不开这些哲学思想,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又存在着消极的弊端问题。对高校教师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重视德育、重视纲常伦理等。

2.政治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经费投入不足仍是制约高校教师培训发展的“瓶颈”,如果扣除培训的各种费用上涨、参加培训教师增加等因素,师资培训的增长速度较慢,有的高校甚至出现零增长。导致培训机会均等的理想和资源配置公平有效目标之间的矛盾加剧。

3.经济因素。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高校开始开展很多灵活、丰富的培训内容。但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这使得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还存在计划性的一面,高校自主自治权不足,导致教师培训不能自主灵活开展。

4.教育及文化因素。首先,静态教育观使教师在培训中只是模仿培训者提供的教学技巧,考虑教师的实际需要。其次,中国教育的大发展对大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三,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多是非师范出身,教育意识和教学实践上存在很多问题。其四,高校缺乏办学自,教育经费也不足,相应的对高校教师培训也会产生影响。

(三)比较分析:培训内容影响因素均同,但影响占比各有轻重

中美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结构和组织都受到哲学、政治、经济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是各影响因素占比却各有轻重。美国受经济因素影响最大,在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横向结构上,市场经济需要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上都要具备相应扎实且灵活的技能,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更新培训内容。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也不会发展得如此丰富深入,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才同时影响到高校教师培训内容。而与美国情况不同,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发展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政治因素。中国高等教育受国家行政机构统一的宏观调控,并且已经有了全国性的高校教师培训中心网,可以为各类学校高校教师提供统一的培训,这种统一的培训不仅带来了统一规范的培训内容,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使得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缺乏灵活性、市场性和实效性。

四、对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建议

(一)深化培训内容的纵向结构

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相对于美国来说深入性和针对性不强。首先,在学科专业方面,要转变学历补偿式的培训理念,将高校教师在职进修的培训内容与普通高校专业学习的内容区别开来,重在培训教师的实际专业能力,将专业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供切实需要的培训内容,各高校也要针对高校教师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灵活的组织培训内容,及时更新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其次,在教育教学技能方面,要平衡教学与科研的权重,将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基础打扎实,改变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内容只是形式主义的现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指导和经验交流,另外,也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时更新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其三,在学术科研方面,不仅要更新高校教师学术的前沿知识,也要培训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能力。其四,要加大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做好对高校教师进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培训,让教师全面熟悉学校的发展情况和运行情况,这有助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二)完善培训内容的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组织形式是直线式加主题式。直线式即不成熟的螺旋式,与熟练的螺旋式的差别在于没有关注高校教师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联系,各发展阶段之间的培训内容是直线的关系,没有循序渐进。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身职业的发展内容也应该是慢慢累积变化的过程。因此,要完善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组织形式,借鉴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螺旋式发展的经验。入职前,对有意向任职高校教师的在职研究生专门培养他们的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了解教学过程和方法。在入职阶段,首先,如果先前有过教学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可继续加强他们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着重锻炼他们独立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如果没有教学技能的培养,可安排此类详细的基础课程或采取经验交流的形式,由老教师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其次,将高校管理制度纳入新教师培训的必须内容,并且由各高校自主制订培训方案,按照高校实际情况安排详细的培训内容。其三,在新教师阶段,培训他们的学术科研能力,不仅是常见的在职进修的形式,更应该是实际技能的培训,例如课题思考、文献查找、文献阅读、实验写作等基本的技能。在职业稳定阶段,需要随时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另外要在前一段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学科专业和学术科研能力,一是要增加学术前沿的交流培训,二是要联系实际联系市场,增强学科专业和学术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调整培训内容的影响因素

体育培训内容篇6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培训内容更新机制不健全,难有吸引力。《干部教育条例》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要求合理确定培训内容。但是,当前从一些地方、单位开展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来看,仍旧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主要表现在旧的东西多,新的东西少;死的东西多、活的东西少;照本宣科的多,创新思维的少;零散的多、系统的少;务虚的多,实用的少,致使教育培训内容难以吸引干部积极参与教育培训。

2、教育培训运作机制不规范,难有感召力。主要表现在多头管理、多头组织、多头调训,缺乏统一协调,在调训干部时,不仅组织部门进行调训,其它党委工作部门、政府职能部门也在进行调训,使干部疲于应付,客观上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及参与的激情与活力。

3、教育培训奖惩机制不到位,难有内动力。主要表现在考学、评学、述学仍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往往是重定性轻定量,学好学坏一个样,没有具体的奖惩措施,致使考学、评学、述学概念化、公式化。教育培训的最终结果并未与干部的使用选拔完全结合起来,有的地方存在未培训就提拔,或先提拔后培训的情况,这些因素使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弱化,制约了干部参与的热情。

4、教育培训相关制度不完善,难有外驱力。主要表现在学用制度不完善,达不到学以致用目的;教育培训绩效评估制度不健全,难以把握干部受训的成效;干部定期教育培训通报、跟踪考察制度未建立,削弱了干部受训的外驱力;知识补充、成果运用、奖惩制度不完善,导致干部受训的内动力不足等等。

二、剖析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够高,思想深处仍旧把教育培训作为软任务对待,借口工作多、任务重,不安排教育培训,既使安排教育培训,也只是随便应付一下、简简单单提一些要求,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效如何一概不重视、不过问,听之任之。

2、内容缺乏创新,前瞻性不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是构成干部培训内容的主体,应如何布局、各占多大比例,对这些各地、各单位缺少总体考虑。干部到党校、行政院校培训学习、基本上还是学习理论、党性修养方面的内容多,对前沿学科、行为学科、方法论、实用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培训不够,既使有也占比例过小,使培训内容缺乏应对形势的超前性、前瞻性。参加教育培训的干部不加科学分类,不论是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干部,培训内容仍旧有一刀切、一锅煮现象,不能按需施教,致使学用脱节。

3、激励约束不严密,落实随意性大。近几年来,从一些地方、单位党组织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选任干部来看,虽然把是否经过培训、是否达到规定的学历层次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但这种激励约束手段还不过硬,约管不严,主要表现:管一不管众,对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培养的干部、作用强硬有效,而对一般干部、多数干部则显得相对乏力;管前不管后,对拟提拔的干部,鞭策作用明显,而对已经提拔的干部作用削弱;管脱产学习不管在职学习,对脱产进修的干部,激励约束手段能促进干部抓好学习,而对干部的在职学习,虽有“述学、评学、考学”等激励约束措施,但这种措施实际落实过程中任意变通,随意性较大,明显刚性不足,效果不强。

4、宏观管理滞后,制度研究不深。干部教育培训的职能部门,在宏观管理上缺乏针对性、前瞻性、激励性和创新性,虽然各种规划、制度出台多,但对于与激励和约束相关制度这样的难点问题缺乏研究,有的既使涉及到了也只是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三、探究干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的有效对策

1、加强舆论宣传,调动干部参与到教育培训中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对《干部教育条例》特别是对解决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问题重要意义的舆论宣传,强化各级党组织尤其是职能部门的思想认识,是解决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一要充分运用电视、报刊、广播等传播媒体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对解决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问题重要意义的宣传,使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更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终生学习、终生教育的新理念。二要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以开展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做学习型干部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切实提高对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对解决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利用会议、墙报、公开栏、宣传栏等形式,营造舆论氛围,推动解决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的深入。

2、更新培训内容,吸引干部参与到教育培训中来。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是否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是否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这是吸引干部参与教育培训的重要因素。《干部教育条例》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围绕这一规定,当前更新教育培训内容首要的是树立三种观念,即:大教育观,重点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最新发展成果,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及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素质教育观,突出德才兼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观,突出活到老,学到老,受教育到老。其次要科学选定培训内容,不断完善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适应干部需要,具有时代特色,规范实用,注重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第三要不断更新和精选教材内容,充实新的科研成果,使教育培训内容,及时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现代社会科学、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思想和新成果,实现教材内容的时代化、现代化。第四要把教育培训内容与运用现代化教学及管理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开放式办学,以拓宽干部视野,开阔其思路,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激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体育培训内容篇7

1.培训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长远规划。根据文章第一章的分析,教育培训体系要具有超前性,但是电力企业对培训的系统性、长期性、基础性认识还是不足,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教育培训评估标准和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政绩考核制度,现在还停留在简单的办培训班上,注重培训的短期效益,缺什么补什么,随意性较大,培训项目被动地依赖于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缺乏培训体系建设长远规划,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培训的效果。

2.培训体系缺少科学化、制度化。电力企业还没有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用人机制,主动自发和自主学习少,强制培训的少,培训部门分散,不能够有效的系统培训,培训登记制度不够完善,出现重复培训的较多。

3.培训效果难以保证。由于缺少必要的考核方式,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培训目标不明确,造成了只注重形式不讲究质量、重记轻创、重灌轻启、重书轻用、重知轻识的五个特征,造成了员工记条条和考证书,不注重创新,不能有效开拓思路,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训效果低下。

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创新

1.教育培训体系的实践。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主要是指制度体系、师资队伍体系、课程体系、培训基地体系和研发体系的建设。其中,培训基地及设施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师资是关键,课程是核心,研发是支撑。第一,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组织制度保证体系。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科学合理、系统可行的培训规划和计划,并保障实施。第二,要建立好的师资保障体系。首先,师资队伍建设要高起点,选拔那些责任心强,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人员担任培训老师。

可以实行兼职实习老师制度,内部培训老师制度,同时还要与全国知名高校、培训机构合作,聘请外部专家、学者、教授为公司员工讲课、培训。其次,还要着力抓好企业兼职培训师队伍培训、考核、选拔的制度建设。再次,做好兼职培训师师资库的建设,对师资进行及时的更新,搞活培训师的进出机制,也要对兼职培训师资源有效应用与合理调配,建成兼职培训师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保障机制。第三,做好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培训课程就像产品,要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以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同时要根据适应现岗位工作的补充知识、技能转向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增强才干及培养创新上来。还要结合培训人员的岗位特征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分类指导,比如对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都要进行不同的培训内容。

第四,做好教育培训基地体系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训基地建设,优化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培训设施、设备的档次。要坚持先进性的原则,建立一流的培训中心,要坚持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注意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第五,搭建网络教育培训平台。远程教育是未来职业培训的发展趋势,也是创造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所以根据电力企业分散、员工多的特点,要利用好网络学习的平台,建立好教育培训制度。

2.教育培训体系的创新。第一,教育培训观念的创新。要打破传统的培训观念,建立起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和深入一线的观念、“持续提高”和“终身培训”的观念,即把“持续提高”和“终身培训”的观念贯穿到全员教育培训中,做到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员工加强培训,年轻员工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和一线员工经常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持续学习。第二,培训管理思路的创新。要以现代化的培训理论为指导,围绕电力企业发展的方向,以人为本,实行培训项目负责制和培训效果考核制,树立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形成优良的人才培养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氛围。第三,培训管理制度的创新。

体育培训内容篇8

一、坚持培训机构多样化,使培训机构由单一的党校(行政学校)向以党校(行政学校)为主,社会中介机构、高等院校并存的一主多元的格局转变

党校(行政学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单一依靠党校(行政学院)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大渡口区以提高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公开竞标选择中介机构承办专题培训班,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建立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调整党校职能,打造适应按需培训要求的培训主体。根据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将党校的职能定位为基本教育和基本管理。基本教育主要是发挥党校的优势,开展包括一般公务员、村(社区)干部、普通党员等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培训和开展以党史、党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为主的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管理职能是要求党校的职能从单一的施教机构,转变为既是施教机构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组织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由全国名校名师组成的师资库,按需聘请名师到大渡口区讲课或开设讲座;二是根据培训需求,策划培训主题,确立培训对象,组织干部到名校开展专题培训或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

公开竞争择优,引入社会优质教育中介机构。面向社会干部教育培训信息,选择具有干部教育培训资质、资源和经验的社会中介机构与党校公开竞争,竞争内容包括策划培训专题、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等。今年6月,通过这种公开竞争的方式,大渡口区聘请**一家培训管理机构开办了首期以“扩大对外开放与统筹区域发展”为专题的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班。该期培训班培训内容紧扣主题、培训资源丰富、培训方式新颖,得到学员的广泛认同。

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地合作教育培训基地。与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浦东干部学院、杭州市委党校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是邀请这些学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到大渡口区讲课,另一方面是根据学员的需求和利用这些学校的优势资源开设专题培训班。5年来,全区共外请全国知名教授50余人次,举办专题培训班20余次,培训干部700余人次。

二、坚持培训内容向学员开放,使培训内容由学员被动接受向自主选学转变

学员由组织抽调、学习内容由施教机构安排、学习方式以灌输为主,是过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惯例。这样的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想学的没学到,需要学的没安排,学的与干的不相关等问题。近年来,大渡口区针对这种模式的弊端,坚持培训内容向学员开放,积极推行自主选学,初步建立了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

推广在线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培训内容。研究开发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在线学习平台,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登录学习,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学习的内容不但有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知识等,还有文化、历史、书法、摄影、旅游等各方面知识,可以按需选学,充分调动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在平台上,专家和区内的干部可以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发表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

开展素质测试,量身订做干部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与高校或专业测试机构合作,对处级干部及处级后备干部的性格特征、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以及缺点和不足等进行全面测试,根据测试情况,为干部制订一份中长期的组合式教育培训方案,策划不同的培训内容及方式。

实行按需施教,科学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方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等差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干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培训。一是派干部到高等院校自主选学。培训期间,干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由选学内容,培训时间结束时由施教单位作出学习鉴定。二是外派到发达地区挂职。将理论知识丰富、创造性较强、实践经验不足的干部,选派到上海、广州、江苏、山东等地挂职锻炼。三是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同行业、同系统的干部集中时间开展与工作相关的专题培训。四是开展普及教育培训,开设公共讲座,培训政策理论、公共管理知识等。

三、坚持培训管理信息公开,使培训管理由时间管理向效益管理转变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习惯做法,是强调培训时间的长短,对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却不作明确要求。大渡口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从简单强调干部培训的时间管理向注重培训效益转变,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制定科学的学分管理办法。大渡口区制定的学分制管理办法,按照“基础分+综合分”的双百分制实施考核。在5年内干部必须完成基础学分100学分,综合学分100学分。基础分,重点考核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即干部参加各级各类脱产培训完成的学分,共100分。综合分,重点考核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即培训效益的情况,即干部在职自学、理论成果、工作实绩等所获学分,共100分,分别为40、20、40学分。在职自学主要包括参加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或本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在线学习、学历教育、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理论成果主要包括调研报告、理论文章、学术著作等;工作实绩指得到各级表彰的当年加学分,出现重大失误的当年扣学分。

体育培训内容篇9

教育培训体系具体包含了课程研发体系、培训管理组织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培训管理制度体系、培训管理流程体系以及培训环境支持体系,并将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教师管理制度和培训效果评估高度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其中对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的辅助作用格外突出。目前,主流的培训教育体系基础理论包括以下几类:

1.成人教育理论。成人教育理论的开发,得益于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因为正规教育理论的局限性,继而提出了成人教育应属于终身教育分支之一,教育不应该只限制在学校,应扩大到人生每一阶段,每一个知识领域,每一项技能领域。大量实践证实,成人更重视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儿童学习时期完全不一样,比较倾向自我导向及独立。

2.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是以教育政策为中心,在学校教育或学校毕业之后再教育、再训练的集合体,是人一生所受教育的总和。其定义范畴不仅限于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还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成长来实现最大限度的文化及教育目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3.员工集体培训理论。这是一个组织或单位出于整体性考虑而进行的培训,而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分析、设计、开发、执行和控制五个子系统,而且每一个子系统之间又相互存在关联关系,又各自拥有独立的一套工作或活动要完成。即通过分析子系统明确组织任务、组织目标以及组织员工的个人任务为培训设计提供基础和依据。

二、电网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1.培训内容单一且更新完善较滞后。多数企业培训的重点都是围绕各自工作内容来制定的管理规范来开展,这样可以从源头上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实施,并能切实贯彻。比如,对持证上岗管理实施细则、技能类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管理实施细则、班组组织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宣贯培训。虽然这些制度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承载了大部分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但这些制度往往不能及时地修订与完善,满足不了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与组织架构、人员组成等对培训的需求。

2.评估与反馈不够真实、全面。在工作实践中,不论是针对任何形式和层次的内部培训,还是专业性较强的外送培训,其评估工作都仅是局限于培训活动本身的一种形式,很多员工仅仅将其当做一项任务来随意地完成,甚至由培训主办单位代为完成。目前,虽然电网公司在培训工作中很注重培训的评估工作,但也没有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来保证评估与反馈内容的真实与全面,从而造成培训脱离现实,无法形成有效、持续的评估与反馈结果,最终难以实现最初设定的培训工作目标。

3.培训需求分析随意性较大。以我所在的电网公司为例,虽然公司定期组织培训中心、部分单位领导和培训负责人专门召开教育培训座谈会,征询大家的培训需求和建议,对制定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和改善工作效率确有一定推动力,但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员工的实际需求。目前,我们对即兴的培训模式缺乏科学的分析手段,所得出的培训需求与实际需求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有的培训项目是管理者坐在办公室里随意想象出来的,事先对员工关心的事宜、需要培训的内容并没有做详细调查,更不用说掌握培训内容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关联度有多高、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培训什么内容等,只是主观地认为“觉得是时候该培训了”,或者在问题出现后觉得“是时候补漏洞了”,员工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所以,虽然开展员工培训的普及率很高,但针对性较差,信息的来源较随意,多受人为因素影响,培训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最终实际效果自然不理想。

三、建立健全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体系的思考路径

体育培训内容篇10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现实工作中尚存在着思想上不够重视、教育培训资源不充足、教育培训内容与形式较单一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要使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使学生党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通过健全工作模式、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等途径,进一步创新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培训学生党员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2.031implementationwaysofinnovativeCollegeStudentpartymembers'educationandtrainingwork

Limeng,DenGXiuyun,Gaopingping

(officeofStudents'affairs,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1756)abstractUniversityStudents'partyisanimportantpartoftheeducationandtrainingofcollegestudents'partybuildingwork,butduetosomeobjectiveandsubjectivereasons,therealworkstillexistintermsofideologyisnotenoughattention,educationandtrainingresourcesarenotadequate,thecontentandformofeducationandtrainingandotherissuesthanasingle,certainex-tent,restrictedthedevelopmentofcollegeStudents'party.Foreducationandtrainingofuniversitystudentpartymembersareeffectivelycarriedout,sothatstudentsgetintofullplaytheroleofpartymembers,wemustworkthroughsoundpatterns,workharder,contentandinnovativeformsofeducationandtraining,andfurtherdeveloptheinitiativeofstudentpartymembersandotherchannels,tofurthercarryoutuniversitystudents'partyinnovationofeducationandtraining.Keywordscollegestudentpartybuilding;educationtraining;studentpartymembers

学生党建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已经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学生党员培养成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学业成绩优异、能力素质突出、作用发挥明显的学生骨干,是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提升学生党员能力素质,发挥好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学生党建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1创新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背景和意义(1)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历来十分重视青年学生的党建工作。近十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2004年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指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013年7月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22号)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育培养为重点,以完善管理服务为基础,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在第22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各地各高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筑牢高校党建工作的坚实基础。”

(2)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切实需要。在中央高度重视以及各高校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在充分肯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成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发展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失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等。这些问题既涉及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也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教育培训工作实效,将有利于进一步坚定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全面提升学生党员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破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系列难题。2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发展工作轻教育培训的倾向较为突出。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是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工作,但不是唯一工作。党员发展要做好,发展前和发展后的教育培训工作也要同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数量与质量失衡的问题,学生党员入党前与入党后表现不一的问题,学生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等等,都与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有关。现实工作中,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但高校对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普遍不足,组织管理也往往不到位。(2)教育培训的资源严重不足。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资源主要指参与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和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场所。承担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老师一般由校院二级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组成。承担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老师均为兼职老师,且日常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由于前面所述工作理念上的原因,导致教育培训工作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不到位,相关老师难以全身心地、深入扎实地开展此项工作。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场所,一般是借用学校各类会议室、学生活动室等,少有专门的供学生党员学习、交流和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尤其是自主学习交流和社会实践受到场地的严重局限。(3)教育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不够丰富。学生党员开展教育培训的内容一般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学习、革命传统文化学习、形势政策学习、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学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学习等;教育形式以讲课和会议为主,辅以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较少借助移动互联等新媒体手段。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为90后,其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强。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一些陈旧的教育内容和呆板的教育形式难以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热情,反而容易使其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的态度整体来讲不够积极,虽然大部分学生党员能接受并完成教育培训任务、参与教育管理活动,但主动参与的少、被动参与的多,严重影响了教育工作成效。3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途径(1)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是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要破解当前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对相关工作予以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将相关工作列入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力争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和学院党委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学校党委在面上抓统筹、组织和学工部门在线上抓延伸、各学院党委指导下的学生党支部在点上进行示范的“面―线―点”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确保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培训工作专人负责、落到实处。再次是要加大教育教训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的吸引和培训,使广大思想政治理念课教师、党务工作者有能力做好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同时也愿意为此项工作投入时间精力;另一方面要变“应急”、“应景”培训为常规培训,将培训工作做成品牌,让学生党员愿意参加培训,期待参加培训。(2)将教育培训目标与学生需求有机结合,创新教育培训内容与形式。教育关系是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现代教育主张受教育者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客体,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由此,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充分研究教育培训的目标和实现途径,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党员的需求,将教育培训的目标内容与学生党员内在需求相结合,将传统有效的教育培训形式与90后大学生党员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相结合,积极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一方面,要对学生党员群体进行分类分层,有针对性地拟定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其一是分别针对预备党员、新生党员、毕业年级党员、学生党支部书记拟定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其二是将教育培训工作分为常规培训与发展性培训两类。常规培训内容应包括党的基本知识、党员权利义务、国内外形势政策等,着重强调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发展性培训则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并强化演讲与口才能力、领导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着重强调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做一名优秀党员。另一方面,认真研究90后学生党员学习和发展特点,使教育培训不仅仅局限于讲课和讲座,更能通过研读、研讨、观摩、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党员受教育、长才干。认真建设好教育培训各项内容,在教育培训内容足够丰富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党员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教育培训内容与形式的空间,将集中学习、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3)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主观能动性,全面增强教育培训效果。新媒体环境下,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不再是“父传子”、“师传徒”,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同样要考虑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党员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参与度,使其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在参与中影响更广大的学生。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延伸,使教育培训始终贯穿于学生党员在校的学习成长各阶段,引导学生党员自主进行学习。如将特殊时点开展的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党员在校内外开展的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工作纳入教育培训的实践环节,将学生党员自发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纳入自主学习环节内容等。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动性、时效性、吸引力,发挥学生党员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自我教育、同侪教育作用。如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学习相结合等,还可以开通学生党员教育学习平台微博、微信,将教育培训内容与展示教育培训成果相结合,调动学生党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西南交通大学2013-2014年度党建基金研究项目”参考文献[1]尹鹤灵,马化祥.北京大学创新开展本科新生党员培训工作的思路与做法[J].思想教育研究,2011.8.[2]罗金艳.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其改进的基本思路[J].前沿,2012.19.[3]宋海琼,高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沈阳师范大学的调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