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疗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2:57

生物医疗技术篇1

   组织损伤的情况不同,使用的胶原材料也有较大的区别,如骨组织损伤进行修复时,一般使用脱钙的骨胶原(DBm);肌肉、皮肤或者外周神经损伤,进行修复时一般使用胶原膜(Cm);如果属于中枢神经损伤需要修复,则应使用有序的胶原材料(LoCS)。

   另外功能性胶原生物材料对于不同的组织损伤的再生有良好的效果,包括CBD-pDGF,其能够活化胶原膜,使得皮肤组织能够再生修复;CBD-Bmp-2的作用在于活化脱钙骨胶原DBm,使得骨损伤得到修复;CBD-BDnF对于有序的胶原材料LoCS有着良好的活化作用等。

   2生物技术运用于心血管器械方面

   生物技术运用于心血管方面,主要是利用天然的组织修复身体的病变部位,或者使用选择性的合成材料代替病变组织,具体的运用分为以下几点:

   (1)在生物技术研究的初期,医疗器械的的适用范围较小,一般是人体生命垂危时才会使用。近年来医疗领域在植入性合成聚合物的研究方面逐步深入,且研发了各种心脏的辅助器材;

   (2)心脏瓣膜的发展,使得生物瓣膜、机械性的修复瓣膜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每年将瓣膜植入身体的人群数量逐年增加,常见的瓣膜类型包括嵌入盘、嵌入球、倾斜盘等;

   (3)永久性植入心脏的辅助装置、临时性植入心脏的辅助装置、人造心脏等,也逐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类装置能够使得衰竭的循环系统或者心脏保持基本的正常功能,且能够有效减少心脏负担,优化心脏的供氧情况;

   (4)血氧发生器也属于该类器械,其主要分为膜型、鼓泡型、空心纤维型等不同类型。

   在氧发生器的开发方面,模型氧发生器是最为关键的技术,该氧发生器与人体吸气过程中的生理条件极为接近。如果人体的血液的功能由于疾病而减低,可以利用相应的的pVC、ptFe玻璃纸等生物材料制作成膜式氧合器没维持机体的功能正常。

生物医疗技术篇2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医疗领域;患者;医疗设备

近年来在医疗、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也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特殊患者管理、移动护理等方面,物联网技术的价值逐步彰显,这样昭示着物联网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就现况而言,当下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1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管理

物联网技术的“物”就是与技术应用相关的一切事物,具体到医疗物联网,就可以将这个“物”理解为以医疗、医务活动相关的各类事物,当然也就包括患者、医生、护士等人物。在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逐步显现出来。以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为例,透过对患者信息、健康数据、病史资源的整合与分析,可以在物联网内部勾勒出患者的具体诊疗模式,同时开展全数据链甚至全天候的监控,以达到对患者负责的目的。

特别是谷歌眼镜的问世,更是将利用物联网技术的穿戴式设备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通过穿戴式设备采集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传递至大数据平台。这种模式在医疗行业具有广泛的前景,通过实时远程的监视被监护人员的主要生理指标,来实现指导被监护及时的调整饮食习惯、生活规律是目前医疗行业物联网厂家的指导思想。

如,医院可以使用RFiD技术将患者的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亲属姓名、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等信息储存在射频腕带中,这样的话,患者的挂号、就医、取药只需要通过刷卡或输入腕带信息即可实现,一方面极大的便捷了患者的就诊和诊治,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人为的失误,同时规范了合理用药,提高了医疗效率。此外,3G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生活的必须品。通过3G网络,将物联网的网络延伸到各个角落。比如保险公司可以为购买重大医疗疾病险的人赠送穿戴式的医疗设备,可以将投保人的脉搏、血压、心律等信息实时采集,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投保人,这样投保人就会及时去就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关爱健康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保险公司的意外支出,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

2医疗设备、废弃物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

医疗设备是医院的核心资产,也是维系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工具。在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也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设备使用的效能,降低损耗与浪费。另外,在医疗废弃物管理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废弃物处理的嗜好,提升处理的整体效率。因此,物联网技术真正转变为对“物”的管理,这一点在医疗物联网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例如,通过RFiD技术设计的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智能化的对医疗设备进行高精确的管理,甚至开发出更多的实用功能。以标签植入的方式,RFiD技术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科室管理、出库入库、防盗报警等功能,也可以对设备进行报修甚至定期的保养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废弃物处理方面,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废弃物处理一条龙的跟踪、监控与信息汇总,保证废弃物处理的效率和效果。特别是随着数据量的发展,为后续的大数据发展奠定了信息基础。

不难发现,针对医疗领域设备、废弃物的管理,物联网技术的优势是一般的传统技术难以比拟的。由于物联网技术集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实现所有物品直接的信息通讯,从而给医疗设备管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都带了巨大的便利,这也是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取得深度应用的重要原因。

3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医疗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包括医药产品、医疗血液、医疗用品在内的所有产品,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加强管理,提供调配、整合与使用的效能。如,针对医疗血液的管理,医院可以从献血开始就将每个血袋上记录献血这基本信息和血液生物信息的RFiD标签,从而简化血液筛选和储存流程,提高血库内部处理效率,降低出错率和血型配错率。由于RFiD技术很精确,所以这样的应用可以简便血液管理的手续,提高准确率,降低出错的几率。

对医疗产品的管理,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药品的全过程跟踪、监控与识别,一方面可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同时可以监控药品流程,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基于RFiD技术的库存跟踪与跟单系统,可以为医院、药品生产商提供信息沟通和呼唤,从而提高对单生产的效率、准确性,降低不必要的库存,减少医院的损失,杜绝医疗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度集成与升华,在各个领域都具备强大的应用潜力。在医疗领域运用物联网技术取得不错效果的今天,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再次受到关注。展望未来,医疗改革的全面推进必然呼唤物联网技术的全方位参与和应用,这为医疗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提升提供了支撑,二者将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生物医疗技术篇3

一、工业4.0简介

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将机械制造设备定义为工业1.0,电气化定义为工业2.0,生产工艺自动化定义为工业3.0,将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智能制造定义为工业4.0。

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工业4.0”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使需求方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二、工业4.0在医疗行业智能化中推演

医疗行业正在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设备、互联网技术等相结合的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对照“工业4.0”,推演医疗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与创新,可以设计出两大医疗智能化主题,分别为:“智能医院”和“智能医疗”。

2.1智能医院

智能医院是在数字化医院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通过大数据与分析平台,将云计算中由大型医疗设备产生的数据转化为实时信息,并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医院。其基本特征主要包含有医疗设备使用过程管控可视化、系统监管全方位两个层面。

医疗设备使用过程管控可视化是指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上,包括医用耗材管控及流程,均可直接实时展示于控制者眼前,此外,医疗设备的现况亦可实时掌握,减少因系统故障造成医疗偏差。医疗设备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均可保留在数据库中,让管理者得以有完整信息进行后续规划,也可以依医疗设备的现况规划机器的维护;可根据信息的整合建立医疗设备的智能组合。

系统监管全方位是指通过物联网以传感器做连接,使医疗设备具有感知能力,系统可进行识别、分析、推理、决策、以及控制功能;这类医疗装备,可以说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深度结合,主要是透过系统平台累积知识的能力,来建立设备信息及反馈的数据库。

2.2智能医疗

主要涉及整个医疗过程的物流管理、人机互动、3D打印等技术在医疗过程中的应用。

智能医疗是指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医疗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医疗过程中的脑力劳动。与传统的医疗相比,智能医疗具有学习能力和自维护能力、人机一体化、虚拟实现等特征。

近年来,由人工智能、医用机器人和数字化辅助医疗技术等相结合的智能医疗技术,正引领新一轮的医疗变革。智能医疗技术开始贯穿于检验、手术、护理和康复等医疗的各个环节。当今世界医疗行业智能化发展呈现两大趋势。

一是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在医疗行业率先应用。尤其是康复医学领域个性定制化需求显着,而个性化、小批量和高精度恰是3D打印技术的优势所在。目前,3D打印在医疗生物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1、体外医疗器械如假肢、助听器、齿科手术模板,医疗模型等;2、永久植入物,如骨骼。对人体身体部位的复制是高度定制化的产品,通过3D打印,这些部件可以与身体完全契合,与身体融为一体。3、细胞3D打印,这是一种基于微滴沉积的技术。能够为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干细胞和癌症等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研究工具;为构建和修复组织器官提供新的临床医学技术,推动外科修复整形、再生医学和移植医学的发展;应用于药物筛选技术和药物控释技术,在药物开发领域具有广泛前景。

二是智能医疗技术创新及应用贯穿医疗行业全过程,使得医疗行业的诊断、治疗、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日趋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建模与仿真:如用于跨部门复杂医疗流程诊断,医院医疗应急响应系统,生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可以极大的提升医疗诊断的准确率(2)以医疗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医疗装备:如医疗机器人已经在脑神经外科、心脏修复、胆囊摘除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整形外科、泌尿科手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器人在手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准性上远远超过了外科医生。(3)基于无线、嵌入式技术的智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可整合医院资产信息,全面了解设备资产的成本消耗及使用情况,实现设备维护管理标准化和电子信息化升级,提供资产投资和使用分析的依据,帮助医院制定成本控管、设备采购计划,优化医院运营和资产管理。(4)智能医疗服务业急速发展:通过各种可佩戴装置、嵌入式软件,互联网连接和在线服务的启用整合成新的“智能”医疗服务业模式,院内院外制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融合越来越深入。

三、改进之路

工业4.0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之路将会是一段革命性的进展。现有的医疗科技和经验必将进行改变和革新,而且对于医疗新领域和新市场的创新解决方案将层出不穷。为此,医疗行业需要在标准化与架构、复杂系统管理、医疗宽带设施、安全和安保、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和职业发展、监管框架和资源效率等方面进行持续和适应性改进。

生物医疗技术篇4

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

仪器设备,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

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

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

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

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

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

,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

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

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

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www.133229.com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

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

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

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

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

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

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

平。即计算机体断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

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

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ct或helicalet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

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医学

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

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可分辨病理解剖

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病在

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

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

ri、mrs发展。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

创造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

把pet列为十大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

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2]。

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介入医学问世 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dotter和judkin(1964年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

扩张治疗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

diology),这是医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gruenzing成功

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

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

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继问世,使介入性

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非血管

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

,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

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

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3,4]。

人工器官的应用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

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

称这种装置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organ)。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

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

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

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

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外科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

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等新材

料、新技术的结果[5]。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愈后不良,而人工肾血液透析技术已挽救了大量肾病

晚期患者的生命,肾病治疗学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器官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关

节、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人工肝、人工肺等在临床都得到应用,使千千

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可以说,人体各种器官除大脑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

其余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可能性。

此外,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核医学、医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远程

医疗技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现代医学工程研究开发的成果,综上

可见,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

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从伦琴发现

x线到今天x射线诊疗技术的发展,从朗兹万发现超声波到今天b超诊断的广泛应用

,从布洛赫和伯塞尔发现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问世,从赫斯费尔德发明ct到今天

ct成像系统的应用,都是以物理学工程技术为基础、医学需求为前提发展起来的

医学新技术。循着20世纪医学发展的轨迹,我们有理由预测21世纪新的医学诊疗

技术可能在以下10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1)各种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

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6]

(2)介入性微创,无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

术,纳米技术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3)医疗实践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查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随着

pet的问世和应用,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非影像增显剂

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查系统将在21世纪问世。

(4)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生物机械结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将

有新突破,人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5)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型给药技术和装置将有很大发展,植入型药物长效

缓释材料,药物贴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绝育

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新突破。

(6)未来医疗将由治疗型为主向预防保健型医疗模式转变。为此,用于社区、

家庭、个人医疗保健诊疗仪器,康复保健装置,以及微型健康自我监测医疗器械

和用品将有广泛需求和应用。

(7)除继续努力加强生物源性疾病防治外,对精神、心理、社会源性疾病的防

治诊疗技术和相应仪器设备的研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开发,研制精神分析、

心理安抚、生物反馈型诊疗技术和设备将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新起点。

(8)创伤是造成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研制新型创伤防护装置、生命急救

系统是未来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课题。

(9)即将迎来的21世纪是分子生物学时代,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诊疗新技术将快

速发展,遗传、疾病基因诊疗技术,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dna芯片、雪

白芯片和诊疗系统将被广泛应用。

(10)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研究和开发劳动保护、家庭保

健、个人防护用的人工气候微环境是未来不能忽视的问题。

1997年我国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奋斗目标:“到2

00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到2010年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

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

进水平。1999年国家科技部召开了“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战略研讨会”,国家

工程院开展了有关发展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战略研究等,对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发展、落实创新工程战略布置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人类与疾病做斗争,在医学

诊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向21世纪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动员起来,调整

政策,制定规划,改革医学研究教学的旧模式,发挥现代科学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优

势,创建全新的生物医学,为人民造福。

参考文献

[1]gewangmichealwv.preliminarystudyonhelicalctalgorithmsfor

patientmotionestimationandcompensation.ieeetrans.medicalimagi

ng,1995,14(2):205

[2]minnh,lapelam,klemipjetal.predicationofsurvivalwithfl

uorin-18-fluorodeoxyglucoseandpetinheadandneckcaner.jnuclme

d,1997,38:1907

[3]scheinmanmm.catheterablation.circulation,1991,83:1489-1498

[4]杨于彬,生物医学工程与介入性诊疗技术,世界医疗器械,1997,3(9):5

0-52

[5]katirciogluf,yamakb,battaloglab,etal.longtermresultsof

mitralvalvereplacementwithpreservationoftheposteriorleaflet.j

heartvalvedis,1996,5(3):302

生物医疗技术篇5

关键词:医疗废弃物危害管控处理

中图分类号:X799.5文i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49-02

1医疗废弃物带来的危害分析

表1是对医疗垃圾的分类及特征归纳。

2医疗废弃物的管控现状分析

一是医疗废弃物容易与生活垃圾混淆,很多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对于传染性的医疗废弃物,在简单地进行化学和消毒处理之后,甚至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就与生活垃圾混合后拉走。二是医疗废弃物在包装与运输设备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规范的地方,在医疗废弃物处理时,仍存在不按技术标准采取分类包装和管理,加上包装袋较薄,其密封盒的密封性差,经常导致污染泄漏的情况出现。而在运输设备方面,在自动化与专业化水平上有待提升和规范。三是虽然很多医院配备了小型医疗焚烧炉,对可燃的医疗废弃物进行了分散处理,加上处理量较少,且运行成本较高,所以其利用率较低[2]。

3处理技术

3.1卫生填埋技术

这一处理技术是处理主要医疗废弃物的最终方法,主要是把医疗废弃物埋入地下之后,利用微生物的长期分解的作用,将其分解成无害化物质。但是医疗废弃物的填埋系统应设置相应的防渗系统,预防医疗废弃物中的病原体和有毒有害物质随着雨水进入土壤之中,避免有害物质从食物链进入人体,确保人体的健康。这就需要强化卫生填埋场,对其科学选址,尽可能地利用高密度的聚乙烯和粘土进行防渗层的铺设,并设置好收集与输出填埋气体的管道。因而在填埋处理时应十分慎重,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强化医疗废弃物的预处理之后才能填埋。

3.2高温焚烧技术

在医疗废弃物中,包含的有机碳氢化合物最多,也就是其具有较高的可燃性和较高的热值,采用这一方式进行处理时,实际就是深度氧化的过程,由于受到高温火焰的影响,在焚烧设备内的医疗废弃物,通过对其实施烘干与引燃以及焚烧3个环节,把医疗废弃物转化为残渣与气体,从而有效地破坏医疗废弃物内的有害物质与传染源。因而在对诸多传染性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必须确保其炉内的温度较高,氧气混合工况良好,且气体的停留时间足够,并在烟气排放以及残渣处理上实现对其的无害化处理。

3.3高温蒸汽灭菌技术

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在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拣与破碎的基础上,在100kpa和121℃的环境下运行20min之后,确保压力蒸汽能从物体的内部穿透,且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形而被杀死,当医疗废弃物被处理之后才能进入卫生填埋场或者采取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且这一方式能用于受污染的注射器、工作服以及微生物等的消毒,而不能对病理性的垃圾进行处理,且在化学垃圾与药物垃圾等方面的处理效率较低。

3.4热解技术分析

这一技术在医疗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医疗废弃物内的热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在缺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对其实施加热蒸馏,从而将有机物进行热裂解和冷凝之后生成多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并从中提取相应的燃料、燃料油以及油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同时发生了诸多化学反应。

3.5化学消毒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把医疗废弃物破碎后和一定浓度的消毒剂进行混合,且确保消毒药剂的接触面积与接触的时间达标,并在有机物消毒时将微生物进行进行杀灭和将有机物进行分解。确保医疗废物和消毒药剂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最终确保其得到有效处理。

3.6焚烧炉在医疗废弃物处理中的综合应用

焚烧炉具有两个热解汽化炉、二次燃烧室,这两个热解汽化炉之间交替工作,分别用于燃烧和装料。一是热解汽化焚烧炉的燃烧温度在450℃~500℃之间,且二次燃烧室的温度在850℃~900℃之间。二是烟气的停留时间至少应在2s以上。三是焚烧的残渣在热灼减率在3%之内。四是燃烧率应在99.95%以上,而烟气内的氧气浓度在8%±2%之间,二f英浓度为0.27teQng/m3[3]。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医疗废弃物处理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为了强化对其的处理,人们应紧密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强化对其的集中处理,针对性地采取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其得到无害化和高效的处理。

参考文献

[1]张瑞霞,孟晖.医疗废弃物的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6(5):327.

生物医疗技术篇6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医疗设备管理;探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方式出现了弊端,主要显示在购买设备上科学性不足,没有办法监督设备的使用状况。医院的医疗设备是物,物联网是信息表达管理方式的一种,医院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水平。

1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承载体,让普通物体寻找到独立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就称为物联网。物联网几乎所有的技术都和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环境的智能收集和传递等现象。物联网的基本思想是在20世纪,但是在2017年才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我国政府也对其有高度的重视,并且进行相关研究。物联网已经是“中国制造”的概念,其的覆盖范围已经与时俱进。物联网现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标签[1]。

2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把互联网信息进行连接,在物体和物体之间实现共享资源。其技术是根据无线射频技术发展的,对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信息化发展。物联网技术分为3项,首先,自动识别技术,其含有射频识别技术、声音图像识别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等,是非接触式的识别技术,在不使用键盘形式下输入医疗设备的数据,有非常强烈的抗干扰功能,并且能够同时识别出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准确快捷。其次,无线传感技术,其结合传感器和无线网信息进行感知,并把其转变成电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无线传感设备也有很强的干扰性,同时安全系数很高。最后,智能处理技术,其包含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职能计算技术,其终端能够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自动收集和处理,把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为医疗设备管理提供相应的决策[2]。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

3.1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是信息之间的传递和无线网络的融合,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新技术移动计算技术让计算机和其他信息在无线环境下能够进行资源共享,总体来说,就是个人数字和掌上电脑等在任何地方连接无线和有限网络。

3.2供应链系统

SCm就是医疗设备的连接管理,是从实际出发向医院展现整个临床管理系统。其系统需要满足医学数量的逐渐增多。在数据庞大的医疗设备管理要求中,全面促进数字化医院的发展。整个系统在医院建设的整体框架下进行设计,实现医院和其他信息的连接,让网络和设备成为一体化建设,并和医院数字化建设平台相为融合[3]。

3.3系统组成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包括仓储、低值易耗品和卫生材料等相关业务,满足医院物资的要求,并且结合医院物资的管理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围绕医院管理的各个项目工作,并且实现和财务等系统的无缝集成,让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完成各项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

4基于物理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对策

4.1创新医疗设备的购买工作

购买设备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医院的每个科室要求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和经济实用的设备资源,但是购买设备环节并不简单,如果对设备没有充分的了解,对设备信息认识不全面,就会面临设备购买不妥当的困境。根据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购买工作上的改善,可以在网上查询医疗设备的外观、质量和操作流程等,甚至可以做到远程操控,把设备连接到物联网上,医生就能准确的了解医疗设备,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医疗设备,比依赖图片和文字介绍对设备了解的更加全面,为医院的领导作出明智的设备购买依据,让购买医疗设备工作更方便、准确[4]。

4.2改变设备的安装

医院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通过各个方面讨论,从而来了解医疗设备的原理和正确指标,然后制定验收方案,接着开始准备对设备的安装,并且对设备进行测试,建立专业维修记录。在日常安装和调试等过程中,工作人员忽略了记录的工作,对日后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带来不便,使用物联网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应该把物联网技术引用到设备安装和调试中,在实施时对整个过程进行录像,或者是通过直播的方式传送到相关部门。提高医疗设备安装和调试的效率,为医疗设备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一些医疗设备来自国外,其精密程度比较高,对运输环境提出严格的要求,在运输的过程中振动和温度等微小的改变都会对设备产生很大的影响,那样在设备使用时寿命就会缩短,全程对设备运输进行监控是很有必要的,把物联网连接到运输箱上就可以做到全程监控,能够显示车内的温度和湿度等现象,并且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连接,工作人员能够在网络上查询设备的运输环境,进而改变设备管理[5]。

4.3随时监控设备的使用现状

物联网技术中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把无线定位信号发射出去,就可以对医疗设备进行定位,但是无法确定设备的使用状态,没有办法及时像服务器发送信号。分析设备的使用状况可以为医院购置设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对购买设备计划合理进行调整。由于医疗设备比较特殊,所以需要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通过无线技术通过终端发送报警信号,报警信号会发出声音同时还会出现红灯闪烁等提醒方式,工作人员会在听到报警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对发生故障的机器进行维修。假如医疗设备没有办法安装报警信号,就可以安装传感器,利用设备的电流和电压等数据,把其和正常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并打印成表格,方便对医疗设备的管理[6]。

4.4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建立相关的设备维修制度,预防性维修分为动态性预防维修和强制性维修。首先,强制性维修针对的是急救设备,比如心电除颤仪、麻醉剂和呼吸机等,应该每周对设备进行强制性维修。除了强制性维修的设备,其他设备都需要采用动态性预防维修进行检查,其是根据感知设备的使用时间和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在根据设备的生产厂家和型号等因素,制定维修计划。工作人员应该对维修管理变得灵活,防止设备出现故障。其次,应该对医疗设备进行应激性维修。医疗设备如果和物联网进行连接,其能够自动感知到设备的故障,系统会把故障情况详细的告诉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就会按照设备的故障代码查询到故障的原因,并且及时到故障现场进行排除障碍,预警系统会通知厂家,减少人工保修错误的现象。

5结论

在网络的时代,虽然医院有计算机管理系统,但是其设备管理系统并不全面,没有办法把医疗设备管理进行优化,这样就会导致医疗管理不完整。医疗设备结合物联网技术能够对设备管理得到有效应用,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上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增加设备的使用率,实现全面监控医疗设备,防止发生医疗事故,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准。

参考文献

[1]廖湘庆,杨雪梅,张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9):55-56.

[2]郭磊,曹世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J].计算机时代,2011(7):29-31.

[3]米永巍,伍瑞昌,李怡勇,等.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3):33-36.

[4]季春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浅析[J].科技展望,2016,26(28):177.

[5]姜晓娜,徐佳,李晓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5):111-112,115.

生物医疗技术篇7

关键词:物流管理;原材料;医疗机构;库存管理

医疗机构物流在现代医疗机构管理中拥有战略性地位,几乎涵盖了医疗机构所有业务部门的日常作业和管理活动。如医疗机构文书档案传输(包括病历、医生处方、检验报告单、医疗收费单据和账目等)、医用物资传送(药品,药械器材、无菌医用材料、手术器械等)、医用标本送达(化验标本、病理标本等)以及医疗机构后勤部门的采购、装卸搬运、储存保管、供应等保障活动等,都可以纳入医疗机构物流范畴。

1医疗机构医用物流管理重要性

医用物流不是简单的药品进、销、存或者是药品配送。所谓的医用物流就是指: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加强医疗机构一般性耗材的质量管理,可以从根本上对医用卫生耗材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质量控制,从源头上有效防止热源反应、院内感染,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医疗事故。保证耗材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如何降低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如何在现有支出的情况下,优化医疗机构运作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医疗机构的效益水平成为衡量医疗机构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然而,效益从何而来?实践不断地证明,除了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外,其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医疗机构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物流管理恰恰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物流作为现代经济运作的基本活动之一,对医用耗材管理起着重要的后方支持作用。发展医疗机构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科学的物流供应量,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正在成为医疗机构耗材管理部门面向21世纪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

2医疗机构医用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指为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成本最低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及储存的管理。

2.1加强内部物流信息化管理。1)应用条码技术,对医用物资仓库进行管理。随着医疗机构医用物资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加强,条码技术的应用对医用物资库存控制、实施自动化仓储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条码技术不仅实现仓库管理自动化,而且对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医疗机构医用物资品种多,传统的人工拣选盘点速度慢,给物资保管、物资分配、信息及时传递处理等带来很大的影响。通过条码技术的应用,实现医用物资信息的采集、录入、拣选等自动化,不仅可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作业强度,也将大大提高医用物资仓储保管作业的准确率,进而实现仓库管理的全面自动化。2)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医用物资流通。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医疗机构医用物资的物流管理实时监控,从医用物资入库到出库及配送至各科室的流通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完成对医用物资的动态监管。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医用物资内部配送的效率,减少差错率;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医用物资的动态使用信息,预测未来各类医用物资的使用量和周转次数等物流管理基本信息。3)按需、专人、定时地配送医用物资。医用物流管理部门应依据医疗机构场所的特殊性质,将人流与物流分开,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按需求、派专人、定时进行医用物资配送,在特殊情况下,如果科室有急需物资,应单独及时与仓储部门取得联系,对于缺货的急需物资在申购单上将物资的型号、数量、规格等填写后,交予仓储部门或采购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医疗机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改善医用物资仓储环境的硬件设施,采用现代医疗机构医用物资物流管理的技术手段,提高医用物资物流管理作业效率。

2.2加强仓储和库存管理。对于仓储和库存管理,随着社会上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成熟,即时配送服务到位,医疗机构就可将仓库全部或部分推给专业物资送货商,医疗机构内部的仓库将浓缩为一种小型的转运空间,减少存货总量,降低仓耗和保管人员的支出,大幅度节省开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当然,这需要快捷、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持。降低库存成本并不是简单由一个经营者转移给另一个经营者,医疗机构内部库存降低的同时,服务费用和采购价格将有所上升。只有两者权衡,总支出仍低于总收益时,才能运作。

2.3医疗机构物流系统的基准化。医疗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性行业,与一般企业一样,同样存在着如何对医疗活动中的药品以及医疗器械设备和后勤物资的物流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现实问题。由于医疗机构自身的特殊性,其物流活动较一般企业相对复杂,成本也较高,所以有学者认为建设现代化医疗机构应该优先考虑物流问题,对物流方面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机构整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建立医疗机构物流基准,如建立标准化流程、物流作业绩效指标等,一方面为医疗机构物流提供了考核与评估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也为Jit、aBC、BpR等先进技术应用提供了必须的管理基础,如信息数据的收集、物流分析模型的建立等。从医疗机构物流流程看,它包括三个基本子流程:1)采购/订货子流程。2)库存控制/管理子流程。3)补货/供应子流程。根据国外医疗机构数据统计结果,劳动成本占医疗机构物流成本的比例高达60%。而首要的成本影响因素是医疗机构人员在从事不同物流活动和作业中所耗费的时间,其次,是用于物流技术支持方面的花费。医疗机构物流的有效管理,建立在对每一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识别出每一项物流作业及其所耗费的成本。

3结论

现代医药物流除了简单的药品进、销、存等药品配送,还包括了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分拣、存储、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参考文献

[1]赵宁志,张玉琴,曾宏逵,等.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探讨[J].医疗机构管理杂志,2010(9):12.

[2]张恩科,王凤,李宪军,等.医用耗材二级库与流量流向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2):66.

[3]李蕊,赵杨,张岩.医药批发企业应加快向医用物流转型[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18):105.

生物医疗技术篇8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51号)和《上海市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1-2023)》,进一步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一、   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闵行区聚焦智能医疗、精准医疗、国际医疗高端服务,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着力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培育具有较高品牌度的优势产品,鼓励重点企业发展,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保持增长。闵行现有生物医药企业44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家,相比三年前增长了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相比三年前增长了4家。规模以上商业和服务业企业53家。2020年112家规模以上企业营收312亿元,其中59家规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40亿元,相比三年前增长39亿元,年复合增长6.08%。规模以上商业21家和服务业企业32家,2020年营收72亿元。

创新能力稳步增强。近三年来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稳步增长,新增药品注册批件2件,新增药品临床批件24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批件7件,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1件,新增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创新研发中心8家达23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现为2家。

特色园区初具形态。近年来,闵行北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1+2+10+X”医疗体系搭建完成,建设了1家共享医技中心、2家综合医院、10家专科医院以及X个特色门诊,集聚了信达生物、威高研究院等研发龙头,立足大虹桥、辐射长三角、定位国际化的智慧医疗“医、学、研、产、用”一体的高端医疗服务区初具形态。闵行南部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引入了中科新生命、英基生物等一批精准医疗相关企业快速成长,建设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正在加快形成上海智慧创新医疗高地。闵行东部承载着思路迪、之江生物、美敦力等国内外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产值加速增长。

   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存在着产业集聚度偏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缺乏、产业政策和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面向全球生物经济蓬勃繁荣的大方向、大趋势,紧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重点领域,规划重点任务,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思路

按照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总体部署,围绕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和市生物医药产业“1+5+X”特色园区规划,坚持“研发制造和高端服务”双轮驱动,按照“北服务、南研发、东转化”优化布局,规划闵行生物医药产业“4+3+X”园区格局,在深化现有莘庄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四大具有良好产业制造基础的基地布局基础上,重点以北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南部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东部国际生命健康城三个片区为依托,以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等其他“X”个特色转化基地为补充,注重创新链整合与产业集群培育,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制造和转化服务高地。

(三)主要目标

未来三年,将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做强生物制药装备智造,培育医疗机器人、智慧医疗和国际医疗高端服务等特色产业,持续引育产业龙头,围绕产业链优化搭建CXo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到2023年,闵行将成为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链接全世界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生物医药产业与健康医疗、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基地。

经济总量目标。到2023年,实现产业经济营收总量达到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7%。其中生物医药商业和服务业营收200亿,新增12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产值300亿元,新增60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7.8%。

各基地产值目标分解如下:

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工业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62.3亿,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1%,到2023年增长22.9亿元,达到85.2亿元。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107.3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4.5%,到2023年增长15.1亿元,达到122.5亿元。

临港浦江园(含国际生命健康城)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31.9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4%,到2023年增长15.4亿元,达到47.4亿元。

紫竹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5.6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8%,到2023年增长1.4亿元,达到7.0亿元。

其他街镇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32.7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5%,到2023年增长5.2亿元,达到37.8亿元。

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2023年产业营收规模超过15亿元。

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及华漕镇医健产业2023年营收规模超过50亿元。

企业发展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9家,新增1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3-4家。

三、重点领域

(一)生物制品。积极推动新型疫苗、多肽类生物药、抗体药物、生物合成等产品的开发,加快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相关技术研究和转化。大力推动新型酶工程生物制品、抗肿瘤等基因重组药物的产业化。

(二)化学药物。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等领域,组织开展针对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制,积极推进抗肿瘤等创新药物的产业化。鼓励企业发展大品种产品,通过绿色生产工艺、新药物剂型的应用开发,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进一步提高区内企业生产药品的质量水平。

(三)医疗器械。鼓励发展创新型医疗器械,重点支持智能医疗机器人、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材、高效诊断试剂、个性化定制器械、可穿戴医疗检测和康复器械、高端内窥镜、全数字磁共振及核心部件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结合应急疫情防控需要,支持高端影像设备、治疗设备和检测设备等疫情防控相关新产品开发。

(四)制药装备及原材料。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制药装备及原材料的研发创新,如细胞培养基等生物制药工艺重要原材料、层析系统等重要制药设备、一次性反应袋等关键耗材、医药保健食品等重要原材料等。以自主开发为目标,加强产业链技术革新,实现卡脖子关键制药装备及原材料产业化技术突破。

(五)技术合同与智慧医疗服务。吸引、培育和做大做强涵盖从药物靶点发现到生产应用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发展CXo外包服务。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产业融合,重点支持在医学影像、辅助诊疗、智能医护、精准医疗、远程医疗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产业创新赋能增值。大力推动干细胞、Cartt、基因治疗等新兴医疗技术服务的开展。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1、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以生物医药产业“4+3+X”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建设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4”指的是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园)、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四大具有良好产业制造基础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提质增效为主;“3”指的是北部新虹桥研发创新中心,南部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及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东部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X”指的是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等面向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可根据需要动态扩展。

专栏1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片区

(1)北部新虹桥研发创新中心。以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为核心的相关区域,目标将打造面向长三角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高端研发服务总部集聚区和国内外最新医疗服务及创新疗法先行试验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区环保局、区规资局、华漕镇、南虹桥、新虹桥医学中心)

(2)南部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将联动交大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和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重点打造健康医疗与智能产业紧密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高校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南滨江及相关街镇)

(3)东部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以国际生命健康城为中心,新增2.15平方公里规划用地,以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和高端生物药产业化为目标,与航天产业社区的生物医药制造产业承载区联片打造约3平方公里的“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临港浦江园、莘庄工业区、浦江镇)

(4)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由华东理工大学和闵行区合作共建,以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细分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建设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梅陇镇)

(5)智慧健康产业基地。由金效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用地77亩,建设18栋柔性化工业厂房,形成以智慧健康产业为核心,智能医疗、生物技术为主导产业的研发、办公、中试一体的智慧健康产业集聚中心。(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马桥镇)

(二)引育龙头企业,促进高效发展

2、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加大重点产品支持力度,鼓励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收购并购、权益引入和转让等方式发展壮大,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围绕核心产业重点瞄准国内外生物医药跨国巨头、国内细分领域优势企业,招大引强,着力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专栏2围绕重点企业和产品,强化产业集聚

(1)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新药研发等创新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的落地。支持创新型高成长企业依靠风险融资加速成长,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内骨干企业,通过上市、市场化并购等方式,兼并收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闵行品牌。(推进部门:区经委、区科委、区投促中心、各街镇各园区)

(2)引进重点项目。通过租金补贴、优先供地、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优质企业落户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园区和基地。(推进部门:区投促中心、区经委、区科委、各街镇各园区)

(3)支持重点产品。支持一批重点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实施大品种培育战略,加大对优势产品和重点产品的投入力度,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积极支持新型诊断试剂、生物疫苗、治疗性药物和相关影像诊断产品、医用生物材料等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化。

(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

(三)培育新兴业态,发展智慧医疗

3、围绕智慧医疗的发展应用,以培育发展医疗机器人产业为特色,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精准医疗、智慧医疗数字化高端产品及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高端医疗技术。

专栏3围绕智慧医疗,培育新兴业态

(1)发展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围绕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和产业园建设,开展面向微创手术、康复治疗、生活辅助等各类智慧医疗应用研究,推动我国医疗机器人技术转化和产业发展,集聚一批先进智能材料、手术机器人、康复与辅助机器人、影像导航介入、植入式器件及生物微电子、生物光学等医疗机器人上下游相关企业。(推进部门: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2)建设智慧医疗创新基地。启动建设国内首家面向医疗机器人产业且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公共检测平台,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积极搭建医疗影像诊断特色应用数据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场景的尽快应用,探索应用5G技术开展远程手术。(推进部门: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3)推动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推进医疗健康服务集聚区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融合,形成以医药研发和治疗检验等医疗服务为核心,产业链延伸、示范效应显现的“产、学、研、医、用”高度融合一体的研发医疗服务示范中心。(推进部门:区卫健委、区科委、新虹桥医学中心、临港浦江园、南滨江公司)

(4)支持先进疗法技术研究。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与医院合作,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开展干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先进疗法和先进技术的研究转化。(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卫健委)

 

 

(四)完善创新平台,优化支撑体系

4、依托区内科创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主体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优质服务新生态。

 

专栏4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服务体系

(1)完善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扶持专业服务型企业,围绕产业链功能薄弱环节,积极招引专业化CRo、CDmo、Cmo等CXo配套服务企业,完善产业链。全力推广新生产模式应用,支持基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下的产能建设与交易服务,积极对接区内创新资源,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合同研发生产等新模式发展。(推进单位:区科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园区)

(2)聚力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建设国家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发展医疗机器人前沿原创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聚焦创新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应用、产业转化与服务等平台建设,加速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相关领域内企业成果转移转化。筹建生物药创新研究院,为生物药的研发服务和原始创新提供策源力。推进交大“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国家大科学装置区内共享,支撑现代医学创新重大研究。(推进单位: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3)筹建医学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医技共享信息平台,探索对社会办医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和开放。(推进单位:新虹桥医学园区、区卫健委)

(4)创设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构建全链条医疗器械产业服务体,提供医疗器械功能性、可靠性、合规性、易用性、批量性工程化服务,并通过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提升医疗器械发展软环境。(推进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科委、南滨江公司)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协调服务机制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日常联络和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办公室工作机制,协调重点项目落地和重大项目推进,其中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区卫健委、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投资促进中心按照职责分工牵头协调相关政策,各街镇、园区承担产业推进主体职责。

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积极争取市级部门在闵行建设布局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资源,建设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承接市级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的落地。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产业政策,加大企业引育和财政扶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开展重大产业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推进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支持药械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化,鼓励药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在本区开展委托生产。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本区生物医药企业申报上海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对市级财政予以支持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区财政给予匹配。

(三)加强过程跟踪保障

加快土地“腾笼换鸟”,加速园区升级改造,落实产业发展空间。加强科技金融支持,推动区域环评,集聚创新人才,保障方案实施。开展对重点任务跟踪服务,提高方案实施效果。持续关注生物医药前沿动态,适时调整工作实施重点,开展科技情报搜集、交流咨询等工作,为方案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闵行区人民政府

生物医疗技术篇9

1临床资料

一般来说,医学工程人才往往具备两方面技能:一是新品研发,二是仪器操作。目前国内的医疗企业中,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对医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往往是集中在操作类技术人员上。国外设备的大量引进,客观上提高了对医学工程人才的要求。外语优秀、操作基本功扎实、理论更新速度快等都成为该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目前国内约6万家医院中医学工程师只占医院总人数的10%,跟国外30%的比率相差悬殊,而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疗卫生部门、医学仪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具有强大的需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缺口是很大的。据某省调研,从事临床医学工程工作的人员仅5%是临床医学工程专业毕业,7%为医学影像专业毕业,83%为其他医学专业、工程专业人员。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型医疗器械不断涌现,从检查诊断用的心电、脑电等电生理仪器,超声、Ct、mRi等影像装置,到抢救用的除颤器、呼吸机、超声聚焦刀、直线加速器等,几乎无所不包地涵盖了医疗系统的各个环节,很多医院医学仪器设备总值已经占到医院固定资产的50%以上。

医疗设备更新速度快,在很多疾病的诊疗中所发挥的作用超过50%。而要使这些医疗仪器用得规范、用得高效,就离不开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确保仪器设备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证医疗技术质量,不错诊、误诊乃至造成伤亡事故,这已是现代化医院非常关注的问题。

为了适应现代医疗工作的需要,加强对临床医学工程科的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加速对临床医学工程人员的上岗培训和考核工作,促进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壮大。实行准入制度并不是人为设卡,而是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本人负责,也是对患者、对医院乃至对整个社会负责。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应有合理的人员编制,使这支队伍保持相对稳定。一个现代化医疗机构要正常运行,除了要有医生、护士外,还必须要有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医院无论从医疗设备的复杂程度,还是医疗仪器设备的总价值哪个方面考虑,都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如果这部分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和一定的数量,势必导致医院在用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跟不上,根本谈不上管好用好这些医疗设备。如何能从制度上保证这支技术队伍的稳定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临床医学工程学正是医疗器械的技术更新和临床应用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现代医院里,医生用着那么多不同作用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如果没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学工程师队伍帮助进行临床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监控,不仅会直接影响诊疗效果,还可能波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应包括保障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和诊断检查时的可靠性,使医疗器械一直保持优良的运行或待运行状态;保障医务人员在使用现代医疗设备时用得规范、符合标准,确保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预定效能;推动和参与适合医疗实际需求的创新技术的研发活动,培养新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等。

2现代医院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要求

2.1助理工程师具有工学教育背景和少许医学教育背景;负责医疗仪器设备的采购供应、维修维护、信息管理,不参与医务活动;只面对无生命的工作对象。

2.2工程师具有工学教育背景,了解医学;负责维修维护、质量保证、信息利用,参与部分医务活动;主要针对无生命的工作对象。

2.3高级工程师具有工学教育背景,熟悉医学,懂得管理,负责医疗仪器设备的高级维护,参加医务活动,参与决策管理,负责部门建设;主要针对有生命的工作对象。

生物医疗技术篇10

指导思想是“移动”

医疗物联网的生命在于“物”和“网”。“物”就是对象,就是医生、患者、机械等;“网”就是流程,医疗的物联网概念,并不只是说看得见的物理的网络,这个网络必须提升到基于标准的流程。“联”就是信息交流,对象是可感知的、可互动的、可控制的。可见,医疗物联网的运行已经突破空间,覆盖了整个医院的工作。

业界认为,普及医疗物联网指导思想是移动,需要移动计算,需要智能识别。而移动医疗核心是管理观念的转变,从业务系统转向对象管理。在医疗行业最重要的对象就是患者,围绕患者的是医生、护士、药品、器械,所有跟患者有关的系统。如果把这些系统有序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有序的管理,得到的基本的效果是所有的对象都是有序地进行,在控制下进行运作,这样医院物联网系统的正确运行就有了物质上的保障。

令业界关注的是,我国在嵌入式硬软件研发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而嵌入式技术作为智能终端的关键技术,将在医疗物联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证实,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构建“电子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进而降低公众的医疗成本。还可以对采供血机构的血液进行自动识别和跟踪治理,对医疗废物进行电子监管,对问题药品实现快速跟踪和定位。

实现医卫资源的整合和结构优化

物联网技术在药品管理和用药环节的应用过程将发挥巨大作用。韩国政府决定,在2015年之前,国家50%的药物将配备使用RFiD技术来改善库存控制并减少错误处方的数量。政府官员一直考虑将RFiD技术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认为RFiD技术也将使制药公司节省约16亿美元,同时可找到不够标准的药物。

统计数字显示,美国医疗事故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国外药物不良事件为所有非手术医疗疏失之首位。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的信息,都存于RFiD标签中,当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全过程。同时还可以把信息传送到公共数据库中,患者或医院可以将标签的内容和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对比,从而有效地识别假冒药品。另外,在用药过程中加入防误机制,包括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患者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

从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社区化、保健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如果通过射频仪器等相关终端设备在家庭中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通过有效的物联网运作过程,可以实现医院对患者或者是亚健康患者的实时诊断与健康提醒,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控制病患的发生与发展,这一点对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而言,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我国行医改和医疗信息化的成功进展为医疗物联网的普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医疗信息化成为继金融、电信等行业之后,国内增长最快的应用市场之一。据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约为90亿元,同比增速达20%。预计201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20多亿元,增速将超过30%。全国各地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医疗物联网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服务,实现医卫资源的整合和结构优化,才能使医疗物联网的普及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和加快普及医疗物联网,关键的是医疗信息的共享。所谓医疗信息共享,就是以前以医院为单位的封闭的医疗诊断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医疗信息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多个层面。

普及医疗物联网的精华,在于它的全对象、全功能、全空间、全过程的管理,不管采用什么系统,都可以对这些对象进行管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都体现在对象管理。在医疗中最大的基地就是医院,如果医院能够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整体,对医疗质量和安全都会有显著的提升。

人性化医患关怀

“物联网”时代的医疗场景大多发生在人们的家中――医疗系统借助简单实用的家用医疗传感设备,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相关数据就可以实时上传给工作繁忙的子女和家庭医生,无论子女们和家庭医生身在何处,只要系统网络相连,子女们和家庭医生就可根据实际数据情况随时联络,以便对病患中的老人进行及时救助,并实时更新相关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对于一般的病症,医生可通过远程视频,远程操作智能机器进行干预,省去了患者往返于医疗机构在路途上所花费的时间,人们的生命也得以更长的延续。对于危重的病症,患者在家或者在赶往医疗机构的路上,就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服务――医疗机构已根据接收到的患者体征数据做好一切接收患者的准备,患者到达时可直接进入诊治阶段。

江苏省政府决定,将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等形式,建立和完善机构养老管理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按照计划,将建造智慧养老模式下的老年公寓,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地板和家电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物联网无所不在的时代,人们的临终关怀也更加趋于智能化、人性化,人们可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随时知道病床上患者的情况,减少“没能见到最后一面”的遗憾。对于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亲自在家照顾幼儿的家长,“物联网”可以让他们更安心的工作,不必担心幼儿在家是否饿了、是否冷了、是否尿床,或者是否发烧了,因为“物联网”会根据幼儿的需求实时做出应答――及时喂奶、及时盖被、及时更换床垫,实时测量体温并把信息传给家长做出决断。也就是说,在计算机屏幕的一角,工作中的人可以随时监测发生在家中的一切情况,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成功的实践

在普及应用物联网领域已经取得可喜成绩的无锡市,其医药卫生系统正在积极探索物联网的应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利用医院现有的HiS、LiS等系统和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患者、器械及药品的管理,用于实现对RFiD标签携带者跟踪定位,对其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存储、查询、预警,主要由标签维护、权限认证、实时监控与显示、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组成。在患者医疗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对患者就诊流程、患者身份、患者定位、患者诊疗、患者查询、母婴对应和危急预警等进行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患者健康管理,既是RFiD技术在诊疗过程中应用的起点,又是患者健康管理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应用的新平台。诊疗过程中的检查、诊断、治疗以及治疗完成后的随访,物联网技术都可以大显身手,特别是在改善就医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等用方面都可能会彻底颠覆现有的医疗模式,在普及医疗物联网的基础上打造全新的医患管理和临床康复体系。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在巡床时利用轻便小巧的移动数据终端扫描患者的腕带,即可获知该患者入院后的所有给药、治疗、医嘱、病情等各类实时信息,再扫描输液的药品,即可获取患者用药的准确时间。以前对全病区的患者测体温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现在通过实时扫描录入,可将时间缩短至20~25分钟内。而在收费环节,通过医院内的无线局域网,所有收费项目自动记录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