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疗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3:44

数字医疗技术篇1

论文摘要:该文从信息化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医疗卫生教育信息化实训基地的功能、信息化实验教学课题设计要求、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卫生部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管理中心和上海思博学院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联合创建的“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基地”进行研究,提出建立实训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一个“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方案,并对“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实现作了具体的阐述。

0引言

    在医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发展一直是重要推动力,为医学数字化奠定基础,医学数字化过程是指从以往对复杂生命系统的定性判断发展到精确量化,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寻找生命系统中本质的差异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目前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重点是以“医疗数字化”为主,即着重发展医院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综合应用。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该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如何加速实验室建设与加强规范管理并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的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立足现状,先建立了护理实验室并投入使用;任2008年由卫生部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管理中心和上海思博学院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基地”落户思博,它是长三角地区成立的第一家认证与培训基地。本文对该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设想。

1 实现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

    数字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应用为基础,主要包括的关键技术有:信息获取技术,超数据技术,信息储存与管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科学计算技术。在实训基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模拟的数字医院,就是要将整个基地建成一个网络系统,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与实验有关的信息、传递信息、学生协作实验、提交电子实验报告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批改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成绩记录与分析、学生实验监控等。

实现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应建立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管理中心和各实验室组成一个网络系统,构建高速网络主干,主干设备通过光纤连接并达到几百兆带宽,中心网络设备采用高端路由交换机设备,管理中心设备配置有: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ups、计算机等,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保证局域网的安全、可靠,保证各实验室中的多台计算机在权限许可的条件下,上网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实验作业。实验教师给与最高的权限,只要在能够上网的地方就能对学生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构思

2.1模拟数字化医院的研究背景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模拟实验获得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处理的一部分,应该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处理。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建立实验数据处理系统,使学生的实验数据的处理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医院信息系统,特别是大、中医院的系统稳定安全的要求特别高,学生在医院实习,很难进行模拟实训。为此笔者提出:在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基地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设想。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教学设计应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引进目前医院应用广泛的如his系统、mis系统等。

    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和一系列通信设备组成的,支持对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交换,并满足各授权用户功能需求的医院局域网络。医院计算机网络设施齐全,通讯方便,同时,还可与院外局域网、广域网互联,主要应用于医院信息系统,支持医疗信息的实时处理。整个模拟数字化医院通过集成所有这些在核心层次和科室层次上的各类信息系统,再进一步与负责医院管理和财务的his系统互连,可以实现医院所有业务的全数字化。

    医院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mis )在医院环境的具体应用,也是护理学院打算引进的一个管理系统,因此,具有mis系统共有的特性,比如它们均是以数据库为核心,以网络为技术支撑环境,具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化的系统;都是以经营业务为主线,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和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可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在系统内部按一定原则划分为若干子系统等。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推出又具有不同于一般mis系统的独有特点和特殊的功能要求。现在,医院信息软件已日益蓬勃发展,其他比如cis/pacs/lis等软件己日益成熟,渐成体系。

2.2模拟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目前,在各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的管理,而思博护理学院己经引进了his系统,但是,还需在功能上不断地完美和扩充,并逐步过渡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如可加入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功能、计算机辅助诊断功能、科研管理子系统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等。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见图二。护理学院可以模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小系统,各个终端有一两个端口,包括门诊、住院等,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模拟平台,其主要模块功能:

    医生工作站:能按医疗业务流程和规范实现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的开立和管理,实施了解患者费用情况,实时调阅医学影像结果与图像,包括检验、检查报告等;

    护士工作站:完成病房管理、核对执行医师电子医嘱等,自动打印药单,并能录入查询业务甚至包括科室护理工作量排班等;

    门诊医生工作站:医师医嘱产生的相关项目的收入系统自动归集到医师的所在科室,开立遗嘱公开给患者等;

    住院收费:按不同的结算类型灵活结算,出院打印费用、业务报表实时打印等;

    门诊挂号收费:一人一卡,专家门诊排班表,刷卡自动归属费用并产生费用记录、各种日结统计等:

    还有药库、手术麻醉管理、病案与统计、医务管理、设备物资管理、院长查询、财务管理、影像管理等功能模块,在模拟信息系统中也相应完善。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备投入并不很高,关键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思博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有护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医疗电子信息技术方向)和软件技术专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方向),可以组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设计和开发能力。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对卫生技术管理系而言,意义非常重大,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技术的素质和素养。

2.3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构建医院信息化局域网平台--一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

    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是指突破常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引进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仪器设备以扩充实验室装备规模,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手段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技术、实验技术、管理技术档次;探索性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发展并开创与社会进行科研协作的能力和技术条件,使实训基地具备现代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科研双重职能。建立高档次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大学生,也可以促进专职教师的科研开发,做到教研并重、以研促教,带动学院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2)引进医院信息化主要应用系统

    建立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医院信息化环境,模拟各种己有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了解和熟悉各种应用系统,数据从源头采集,按统一格式,实现数据采集标准化实现:信息载体数字化的存储格式以实现信息存储数字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通过用户权限和应用程序以保证信息传输网络化等等的一系列模拟实践,模拟系统常见故障发生情况、引导学生查出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故障方案、实施故障修复、评估排除故障的能力。让学生进行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集群服务器配置、存储设备配置、交换机配置、防火墙配置、域控管理配置、网络系统杀毒配置、桌面系统管理应用、网络系统管理使用、ulan配置、vpn配置、虚拟服务及虚拟存储配置等实训。

2.3.2实现资源系统的共享

    资源共享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高性能的中心计算机或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装置、遍布各用户终端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线路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采用具有面向多用户和多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各种医院信息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资源共享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 )模式和组件程序设计。c/s结构是构成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良好方式,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将应用分工,客户机执行前台功能,服务器执行后台功能,有效地发挥了客户机的处理功能和作用,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形成多cpu分工处理的环境,提高了速度和效率。数据库采用oracle,操作平台则采取跨平台方式,能够在多种平台上(如windows, unix> linux)运行,支持微机系统、小型机系统等多个硬件平台,采集点硬件可以分为检查类仪器、检验类仪器、监护类仪器、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收费工作站、统计数据录入工作站等组成,采用光缆、10/100mb网络线路、pstn. ddn等多种通讯手段,以形成高速交换带宽,达到快捷的网络速度,建立以局域网为骨干的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结构,采集点硬件将医疗过程中的信息数字化,为这些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和共享提供数字迹出。客户端分布在模拟医院的各个机构部门。通讯协议采用tcp/ip网络通讯协议,能与各种开放网络良好衔接。

    软件开发必须依照医疗行业规范,从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当前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严格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各子系统互相连接、交织成网,应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模块化和可拆卸性,模块接口简单清晰,充分考虑和医疗保险系统的统一规范,提供与医疗保险系统的收费结算系统的良好接口。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四部分组成。操作系统管理硬件,提供运行环境;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安全性,提供信息的共享是数字化医院的“心脏”;网络系统则是前端应用系统与,“心脏”连接的“血管”;应用软件完成具体的数据处理功能,提供接口,是数字化医院的实用工具。采用诱导式编码输入法,并提供编码查询功能,具有完备字典功能。采用的标准及规范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his)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及国家、行业及系统级的信息分类与代码。

2.3.3开放培训基地的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也就是培训基地的开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可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开放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推动实训基地内容的进一步开放,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了培训基地开放专项基金,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培训基地开放活动,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工作。

    同时进行在职培训,为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颁发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职业资格证书。有了模拟数字化医院,可以更好的进行在职人员的医疗卫生技术培训,促进各级各类医院信息化发展,完成新医改方案中的“尽快建立实用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配合新医改方案的顺利实现。

数字医疗技术篇2

【关键词】临床医疗文档;数字化;医学知识库

thenumeralofclinicalmedicalfile

ZHUXu-guang

【abstracts】aimingatseveralproblemsinclinicalmedicalfilenumeralworking,thearticlehasanalyzedtherequestofnumeralclinicalmedicalfilefromefficiency,speed,quality,communionandmemory.ithasalsoexpatiatedtheequipmentcondition,workersdiathesis,softwareactualizingandmanagementconceptofachievingclinicalmedicalfile.andhehassimplyintroducedauthor'sopinionandelectroniccasehistory,numeralsigning.multimediatechnology,hospitalmanaginginformationsystem,long-distancemedicaltreatmentandrepositorysystem.

【Keywords】Clinicalmedicalfile;numeral;medicalrepository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31-01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革命为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的处理、传输、共享,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也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其优越性。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临床医疗文档处理中还没有较好地应用,多数临床工作仍然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工作效率低下。本文就临床医疗文档数字化工作中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这里说的医疗文档包括病历及病程记录、护理病历及记录、医嘱单、处置单、处方、检查申请及报告单等与诊疗工作有关的文档,数字化是指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进行文档编辑、传输、利用和存储。

1临床医疗文档对于数字化的需求

1.1现在,许多医院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医生)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书写医疗文档,有时还需要加班加点。繁重的书写负担,是对医护人员时间和精力的极大浪费,影响了他们的诊疗技术发挥,不利于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的提高。利用电脑结合医学知识库技术,医护人员可以迅速、轻松地完成医疗文档的编辑处理,并可随时利用网络查询,有关信息,交流有关情况。而节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与病人交流和学习新知识。

1.2临床工作需要及时地记录病人有关信息,以便延续后面的工作。书面文档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保证及时完成,影响下一诊疗环节,这便出现了象“口头医嘱”这样容易发生疏漏的工作形式。数字文档处理速度很快,利用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或手持电脑等)和蓝牙技术可以在病人床边完成文档编辑,后续工作也可及时开展。

1.3尽管各级卫生部门对“规范病历”十分重视,但目前许多临床医疗文档中对诊疗过程仍存在大量的语言描述问题,给交流和处理医疗纠纷造成不便。这不仅是医疗人员的认知问题,还与其文化修养、知识掌握、语言特点及地区方言等有关。另外,书写文档还存在格式混乱、文字潦草、缺损污染和装订不整等问题。数字文档结合医学知识库技术在病情描述等方面可以很容易地变得规范,完全可以杜绝上述各缺陷。

1.4书面文档不能适应多个医疗环节同时处理的要求,经常造成医护使用冲突。在学术活动、会诊、查阅、科研等方面也有诸多不便。数字文档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并发处理,也可以在室间、院间实现实时会诊、交流。历史资料的查询和科研统计也会非常容易。

1.5书面病案体积较大,医院在病案保存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仍然会因各种原因导致病案的丢失、缺损、霉变等损失,病案保存期限也受限制。数字文档体积很小,空间、人员需求小,医院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另外,由于可以备份和更换储存介质,其数据可以无损保存无限长时间。

2实现医疗文档数字化的条件

2.1电脑及其相关设备是实现临床医疗文档数字化的最基本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性能更高,功能更强,作为医生工作站和护十工作站进行数字文档处理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价格也能为多数医院所接受。

2.2计算机操作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多数医护人员也通过各种形式接受计算机相关培训,人员操作技能方面已经没有障碍。

2.3专用于医疗文档处理的软件目前很少,但是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配合相应的工作程度可以基本满足要求,这些软件比专用软件从功能、性能、稳定性、易用性和价格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2.4由于临床医疗文档的行业惯性和法律特征,数字病案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希望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尽早做出有关规定,使数字病案合法化。

3实现医疗文档数字化的相关技术

3.1电子病历是早期提出的数字医疗文档实例,它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传输和存储病人的健康资料,具有处理速度快、易于交流、多种媒体形式等优点,其格式、语言描述等也较为规范,在我国许多医院和社会医保方面已经取得很多实践经验。近年来电子病历技术发展较慢,笔者认为一是缺乏相应的硬件网络平台,二是没有完善的医学知识库系统。

3.2签名是[1]临床医疗文档记录者对所记录内容担负责任的重要凭据。数字签名是一项比较成熟的计算机安全技术,利用一组复杂的代码标识操作者,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银行、电子商务、证券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将其引入医院信息系统是解决签名问题的有效方法。

3.3多媒体是近年发展最快的技术,信息采集、格式转换、信息压缩等方面成效卓越,各种相关设备相当成熟,价格逐步下降。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各种诊疗信息,如X线、Ct、B超等,甚至手术过程集成到数字医疗文档中,方便临床工作需要。

3.4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1S)已经提出很多年了,许多医院投入了很多资金,效果不是很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HiS系统还处在以财务为重点,由miS系统改造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再赘述。建设相对完善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数字医疗文档的基础,是体现数字文档优越性的前提条件,同时数字医疗文档的实现也是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补充和完善。

3.5远程医疗是现在热门话题之一,数字文档是实现远程医疗的必要条件。

3.6医学知识库汇集若干专家的知识和智慧,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的知识库系统,应用到临床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数字医疗文档具备大容量记忆和高速检索功能,可以高效地利用医学知识库,提高文档书写速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数字医疗技术篇3

【关键词】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

前言

医疗设备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当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数字化时代的医疗设备管理备受人们关注,医疗设备的数字化作为医院数字化发展的一个部分,在当前的实践中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个完善。

1数字化医疗设备

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在计算机软件的协助下进行医疗设备的运行。实现了医疗设备数据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为进一步实现医院的自动化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控制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展开的,在对计算机的操控中大都是通过人工操作进行的,在这一部分的系统运行中如果发生故障,将会致使整个机器设备都难以正常运行,因此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整个系统都有序运行的关键[1]。

1.1数字化医疗设备常见的故障

常见的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故障大都是有计算机系统的设施引起的。软件的故障,基本上都是因为工作人员错误地操作造成的,软件的故障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亦或是应用程序文件数据的丢失,并进一步的阻碍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硬件故障,硬件出现问题在数字化医疗器械使用中是较为常见的。硬件作为一种高新的科技设备,在进行工作时如果发生较大的振动,就有可能造成硬件磁头与盘片的撞击从而导致系统崩坏。并且硬盘的故障造成的医疗设备数据的丢失是难以找回的,对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1.2数字化医疗设备引进前的管理

1.2.1充分的进行调研

在引进高质量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前,要对医疗设备的型号,适用范围等都充分的加以了解。并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总结该医疗设备引入后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总结。避免产生医疗设备与医院不相匹配而产生的的资源的浪费。

1.2.2有关材料的积累

要对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的技术操作上的资料进行整理,将设备的结构、路线、安装等技术类指标都以一一进行整合。帮助医院拥有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不仅仅是为现在的安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更多的是为以后医院数字化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借鉴。

2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及维护

2.1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

2.1.1安装过程

在进行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时,要着重对计算机相关的主板、驱动程序等的处理。将安装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妥善的处理。在安装的过程中医院的维修人员要积极的向厂家的工作人员学习,加深对于设备的安装,功能等方面的认识,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与安装人员及时的进行沟通,保证整个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2]。

2.1.2保修协议的签署以及软件的备份

将保修协议放到一个数字化设备安装的首位,在进行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安装前。要与厂家签订一份软件维修的协议,将软件维修的时间、内容以及故障的判定等进行一一详细的说明,并要求厂家在进行软件的升级或系统的重装时提供必要的注册码,保证在设备遇到故障时可以及时的修复。同时,软件的备份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在软件安装的过程中对系统和应用软件金进行统一的备份。

2.2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

2.2.1硬件的管理与维护

首先要保证整个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场所干净整洁,没有过多的粉尘产生。保证整个设备的运行处在一个良好的范围内,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其次是对于硬件的维护,要定时的对计算机的内外进行清洁,并及时的更换受损的或是老化的零部件,将潜在的故障进行排除。减少设备带并运行的的次数,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提高整个设备的使用效率,保持系统的高效运转。

2.2.2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关于软禁的管理要按照相关的操作顺序来进行操作,减少因错误操作出现的软件上的破坏和数据的丢失。在软件的运行中,若是发现运行软件出现故障要及时处理,以免为临床的医疗工作产生阻碍。并且在软件运行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及时的对软件进行升级,提升整个控制系统的功能[3]。

2.2.3制定严格的使用规程

关于使用流程的规范化:①要培养规范化操作的意识,保证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开关机的处理,并且在关机之前要先将所有的程序进行关闭,再按照正常的顺序退出,并及时切断电源。②要做到专机专用,每一台医疗设备的运行都有其对应的计算机系统,严禁在医疗设备的计算机中进行其他的操作,不随意的删除和添加程序,严格控制外来介质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影响,适当的进行按安全监测,消除故障的隐患,将故障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对于反复出现故障的现象,要积极的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确定故障来源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③要在计算机系统运行遇到障碍时,要将病人的数据信息等进行备份,保证各种数据信心不会丢失。在医疗设备的管理部门要配备公用的光盘刻录机,对于医疗文件进行定期的保存。④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护,计算机在运行当中会产生许多的垃圾,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就会产生系统漏洞,电脑病毒也会随之侵入计算机。因此在日常的系统使用时要及时的清除垃圾,及时的修复漏洞,为了避免因计算机病毒侵入而造成数据的丢失,要及时的进行备份[4]。

2.2.4技术人员的培样

数字化的医疗设备的运行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操控,因此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也不能放松。在数字化医疗设备引入的同时要加大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建设队伍中。对于已经从业的技术通信设计与应用73人员来说,则要不定时的开展专业知识的普查活动,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牢牢的掌握住技术操作的要领。当然在对于技术人员的考核方面也不可以放过,制定合适的考核制度,按照统一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确保数字化医疗设备使用的科学性。在对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管理中,技术与人才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构建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同样也离不开技术人员为之付出的努力。因此在今后的医疗器械发展中,要更好的将技术与人才结合起来,为实现医院的数字化提供更多的借鉴。

3总结

医疗设备的数字化不可逆转,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实现医院的数字化提供了借鉴。以数字化为契机,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加以提高,帮助医院的发展趋向更好的角度。综上所述,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对于一个医院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积极地促进整体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进一步的保障医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德医疗推出医用气体数字化解决方案[J].深冷技术,2016(07):40.

[2]刘宇静,朝洛蒙,龙建成,等.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J].中国医学装备,2016(10):105~108.

[3]方玉贵.互联网技术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6(10):88.

数字医疗技术篇4

古希腊时期,数字的演绎化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数字化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但是这种颠覆在30多年前就开始改变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化已经可以在公共健康,以及众多医疗领域提供服务。例如,在医学影像识别方面,它可以帮助医生更迅速、准确地读取影像;在临床诊断辅助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手术风险评估,包括在药物研发方面,解决药品研发周期过长等多方面的问题。

从第一部留声机的诞生开始,数字化的颠覆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的远景早在1950年就已被图灵提出。人工智慧的定义诞生则是在1956年,由DartmouthCollege的一些专家共同提出。人工智慧在20世纪70年代受到打击之后,开始出现新的研究方法。分子生物学已进化到信息科学,出现了新科学――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这使统计科学家在医疗健康领域有了用武之地,尤其是微阵列技术创造了新颖的统计学,激发了许多新的生物统计学研究。像是专家系统把问题限定在一个小范围的领域,结合统计、概率、信息理论等方法,直到深度学习技术,以及类神经网络有了新的发展,ai才重新受到了关注。

数字医疗产业的环境

从现状来看,由于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管道少、覆盖面窄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尤其以“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品质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为代表的医疗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医改目标是县域就诊率达到90%,大病不出县,但是实现起来难度也很大。因为医生的时间是有限的,通过远程医疗解决区域分布不均的期盼,也同样会在医生的时间花费上受到限制,所以核心的问题是优质的医生资源不足。

自国家陆续出台了各项医改政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资源下沉等便成为了热门话题。各地区也都积极响应,组建“医联体”。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健康的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医生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仍属于稀缺资源,这种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患“看病难”的问题,而我国医疗长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三甲,轻社区卫生”的现象。从居民自身来看,过多依赖大型医院,从医院角度来看,这种过度依赖加重了就医困难的问题,“一号难求”的现象频发。解决基层医疗资源缺乏的核心就在于给基层医疗机构“赋能”,用人工智能给基层医院“院士级看病的本事”。通俗来讲,把一个院士的看病本事,放到一个笔记本电脑里,带到基层医院,这就是人工智能追求的境界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精准医疗的实现需要人与技术的结合

以精准医疗为主的智慧型医院是2015年在美国诞生的思路。智慧型医院从医疗健康产业的整体角度,提出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和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慧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利用人工智慧、大数据分析的融合和移动医疗等新技术,结合现代化医院的管理流程,逐步形成智能化的全面医疗解决方案。智慧医疗开始走进我们寻常百姓的生活。

从概念上来讲,以基层医疗健康为出发点的智慧医疗包含了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这三部分。从流程管理角度,基层医疗以如何让病患可以便捷快速地预约挂号为起点。智慧医院必须经过前沿科技应用对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全面创新的过程。从狭义上来说,智慧医院可以是基于互联网科技的医院,在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a上,创新性地将现代移动终端作为切入点,将移动互联网特性充分应用到就医流程中。

ai是让人实现超越而不是制造超人

ai对医疗领域和产业的改造是具有颠覆性的,它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更是在生产力上为传统医疗行业带来变革。ai作为一种技术方法,大规模地用更智能的系统推动更好的决策,也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直到今天,由于我们解决了以前很多未能解决的问题,才将医疗ai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除了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外,ai还能作为辅助手段,提高诊断准确率,使精准医疗成为可能。

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开始导入人工智能数字挖掘与机器学习的技术来筛选有效的医疗信息。

其中,“ai+医学影像”就是关键性的一步。医学影像天生适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从数量上讲,超过80%的医疗数据来自医学影像数据,优质、大量的数据积累、高性能计算环境和优化的深度学习方法,三者资源配齐,就会构建不断提高的状态模型,这正是人工智能的魅力所在。利用三者的关联,可以大大提高医学诊疗效率,并实现精准医疗。图像智能识别更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量,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基层优质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

医学影像领域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放射科医师的数量增长速度远不及影像数据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医师的数量远达不到阅片的需求量。

就美国与中国对比来看,美国的人工影像阅片误诊人数为1200万/年,而在中国则达到了5700万/年。在中国,误诊率高且主要发生在基层,这也更好地说明,人口基数巨大的中国,医学影像业务更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以此来提升基层的诊断质量与效率。

数字科技推动基层医疗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是对患者、医师还是医院而言,数字健康的运营平台需要把智能、供应链、财务运营和人才管理有机整合起来。数字健康管理平台不仅能够让患者更快速地完成健康检查,还能获得更精准的诊断建议与个性化治疗方案。对医师来说则削减了读片时间,降低了误诊概率,根据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还能提高诊断质量。而对医院来说,采用数字健康管理平台不仅降低了医院成本,还能够建立一个多元数据库,这是对分级诊疗和远程诊疗的一大技术性帮助,让医院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真正有效地做到“资源下沉”。

数字医疗技术篇5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统计工作;理论模式;实践探索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3.044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3-0077-02

0前言

一般来说,数字化医院指的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系统以及数字设备的建设和开发,进而使得医院内部患者的相关数据信息以及医院内部的工作资料、药品信息等能够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大大减轻了医院职员的工作负担。作为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点工作,统计工作首先要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进而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实现医院数据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总之,进行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现代社会,只有提升医院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才可以推动现代化医院的建设。

1统计工作的理论模式

1.1工作理论新变化

随着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发展变化,很多行业内的工作理论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对于医院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医院统计工作理论也同样出现了新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统计工作的技术环境促进了工作理论的变革。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给医院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技术变革,同时为适应各个行业的发展,SpSS、SaS等统计软件也应运而生,这些统计软件的功能基本可以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

其次,在几十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类医院的数量与规模激增,医院的内部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具体,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医院应该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实时的医疗信息统计体系,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建设需要。在进行医疗信息统计系统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新的工作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对医院管理者来说,要及时补充数字技术的相关知识,并且不断对于其他行业的数字化建设经验进行有效的借鉴,取其精华,实现医院统计工作的进步与发展[1]。

最后,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海量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导致了信息在分布、传播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医院的各类信息快速增加,这就需要医院保障统计工作的与时俱进。

1.2统计工作新模式

在进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医院统计工作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医疗数据收集方面,很多医院都在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在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是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学科的相关技术,最终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很多医疗信息可以即时输入到数据库当中,有效提高了信息的传输效率,并且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储存海量医疗信息,并且可以依据程序设置对于不同类别的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处理。

同时在数据的归纳与核查方面,可以根据事先设定好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数据的自动核查,如果发现异常,计算机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及时地反馈。并且可以实现数据的即时更新,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信息的查询过程中,可以掌握最新信息。最后,在数据的利用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各级医院医疗数据信息的共享。

2统计工作实践探索

任何工作的推进与建设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长期的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探索才能够不断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在进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医院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同样也经历了长期的工作实践的探索。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积极进行医疗事业的建设,尤其是在医院统计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实践的的有效探索,例如建设了单机版统计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于病人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汇总与查询,有效避免了医院在信息统计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错报、漏报等问题[2]。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技术传入我国的初期,我国还积极进行统计工作的新探索,建立了网页版的医院综合信息统计系统,这是我国进行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初步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医院统计工作探索过程中,很多统计系统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只能在军队医院和少数医院中得以应用推广。

进入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以后,我国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网络计算机人才也层出不穷。数字化医院建设工作也得到了多方的重视,因此一些专门应用于医疗事业的统计系统被不断建构出来,应用到具体的医疗统计工作当中,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推广。在进行统计工作信息化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出现,面对新问题、新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任然需要医院的管理人员不断进行医院统计系统的优化和升级,以适应社会需求。

3结语

现代医院的发展必然要进行各项工作的优化与创新,这样才可以实现医院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由于医院数量与规模的不断扩大,统计工作的建设更为迫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与人员抓住重点,不断推动数字化医院建设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数字医疗技术篇6

【关键词】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图像水印;保护技术

数字档案信息中的图像水印是将一些标识信息直接安放到多媒体、文档、软件等当中,并且不影响其数据的正常使用,也不容易被探知和再次修改。但可以被著作方识别和辨认。通过这些隐藏的信息,可以达到确认内容作者、传送隐秘信息或者判断数据是否被篡改等目的。随着图像水印技术的发展,图像水印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扩展:数字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商务交易中的票据防伪、证件真伪鉴别、声像数据的隐藏标识和篡改提示、隐蔽通信及其对抗和医疗卫生行业等各个行业都有着明显的作用。图像水印是保护信息安全、实现防伪溯源、版权保护的有效办法,是信息隐藏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和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从数字档案信息的形式、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进行阐述,总结出图像水印在医学图像中如何更好地应用的途径。

一、数字档案信息的形式

数字档案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一)数字文本。这是现在大多数存储使用最常见的形式,一般分以:tXt、DoC、pDF、HtmL等相应格式。

(二)数字图像。这是现在大多数存储使用最多的形式,一般都分以:JpG、Bmp、GiF、tiFF等相应格式。

(三)数字音频。这主要是把历史的录音资料重新运用科学的手法录入到数字音频,更加便于管理与再次播放,一般分以:waV、mp3、CDa、VQF等相应的格式

(四)数字视频。这主要是把历史的影像资料重新转换成数字视频,这为电影和历史记录起着重要作用。一般都为aVi、aSF、mp4、3Gp等相应的格式。

二、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

(一)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特点。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

1.安全性:图像水印的信息是独特的,难以修改或伪造的,同时应该减少错误检测率。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图像水印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出原始数据是否进行过更改;当然图像水印同样对重复添加具有很强的防御性。

2.隐秘性:图像水印对数据不产生任何影响,并且不影响被保护数据的正常使用,不会影响使用数据的质量。

3.健壮性:是指在经历多种信号处理过程后,图像水印依旧可以保持部分完整性并能准确被鉴别。

4.嵌入容量:是指数据在不发生变形的前提下可放入的图像水印信息量。尤其是隐蔽通信领域的特殊性,对水印的容量需求很大。

(二)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类型。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类型,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

1.按特性划分,按水印的特性可以将图像水印分为健壮图像水印和易损图像水印两类。

2.按检测过程划分,按水印的检测过程可以将图像水印划分为明文水印和盲水印。

3.按内容划分,按图像水印的内容可以将水印划分为有意义水印和无意义水印。

4.按使用类型划分,不同的需要造就了不同的水印技术。按水印的用途,我们可以将图像水印划分为票证防伪水印、版权保护水印、篡改提示水印和隐蔽标识水印。

5.按透明性划分,按图像水印的透明性能,可分为可见水印和不可见水印两种。

(三)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特性。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类:

1.隐蔽性,对于图像水印的不可见进行处理系统,图像水印进入不会对数据产生修改,也就是图像水印在一般的情况下的视觉内下应该是不可见的,图像水印的存在不会影响数据的正常视觉效果。

2.健壮性,图像水印必须很难去掉,当然在理论上任何图像水印都可以去掉,只要对图像水印的进入过程有足够的了解,但是如果对图像水印的进入只是片面的了解,任何破坏或消除图像水印的企图都应导致数据的品质严重下降甚至导致不可用,使对数据进行更好保护。

3.抗修改性,与抗毁坏的健壮性不同,抗修改性是指水印一旦进入到数据中,盗用时就很难改变或伪造。

4.水印容量,进入的图片水印信息必须足以表示多媒体内容的著作者或所有者的标志信息,或是购买者的序列号。

(下转第174页)(上接第172页)

5.安全性,应确保嵌入信息的保密性和较低的误检测率。水印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数据,比如数值、文本、图像等。

6.低错误率,即使在不受攻击或者无信号失真的情况下,也要求不能检测到水印以及不存在水印的情况下,检测到水印的概率必须非常小。

三、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中的图像水印保护技术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

一般的图像水印主要都应用于数据的产权保障,但在医疗卫生行业不单单要满足对其产权保障,还要严格要求图像的质量。现阶段图像水印保护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三点:

(一)对版权的保护。水印一直都是以对版权的保护作为最主要的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立了医疗信息平台的共享,使更多的人得到更好地救助。但是由于医疗的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和对医疗资源的过度保护,导致一部分医疗资源不能很好地利用,同时一些医疗资源被任意地翻录和运用。我国针对这种情况开始在医疗影像上加入图像水印,对版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纸质档案与诊断影像的安放。在我国传统安放医疗数据时,是把纸质档案与诊断影像分开放置的。这往往会出现一些病历信息无意泄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此外由于安放时间过长,会出现诊断影像与纸质档案放置错误,这样增加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但如果把纸质档案与诊断影像相互融合,变成为电子档案,就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与隐秘性。这样对档案的管理也更加简易。

(三)认证数据的完整性。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一般都是通过医疗器械检查后,由数据通过公共网络传到医生的电脑,再由医生做出判断与后期的治疗,但一旦数据受到篡改,就会导致医生对数据分析的错误,对治疗会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如果加入图像水印,不会对其诊断产生质量影响,并且当有篡改出现的时候,图像水印将对其加以更安全的保护。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图像水印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运用,讲述图像水印保护技术的特点、特性和类型。想要更好地研究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应用管理过程中图像水印保护技术,就要加强对其的了解和研究,只有把其技术合理化地利用,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翦环.基于数字水印的医学图像版权保护研究[J].中南大学,2014,08(16):203-226.

数字医疗技术篇7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1.医院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建立一个开放的、能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医院的业务和管理效率,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医院也一样,几年前,一些大中型医院相继成立了信息科,主要由统计室、病案室、医学情报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等专业部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搜集、整理、分析各种数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它是提供医院各方面信息的重要部门。日趋成熟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手段。例如:医院拥有核磁共振、Ct、经颅彩色多普勒、动态心电图、电视腹腔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血液透析仪、全自动系列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这些新的医学成像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不仅是提高医院信息管理水平的要求,而且是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的大趋势,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优化了就医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患者看病时间,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实时划价收费使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收费放心,还可以通过提高医疗规范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医院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目前各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大量的医疗统计信息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没有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没有把死的数字变活,大量的统计数字在“睡大觉。”因此,必须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摆在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集中力量,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把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到病案、统计、人事、设备、医学情报资料储存等各个领域,建立起信息源可靠,应用范围广的数据库。

3.信息化建设是规范推行电子病历,实现医疗过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当代社会,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信息化成度的逐渐提高,如何将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协同发展,创新医疗服务的模式,从而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电子病历的实施使医疗质量管理由终末式管理向环节网络化质控转变,达到环节控制的目标成为可能。电子病历的使用实现了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电子病历不是指电子打印的病历本身,电子病历的实施,可以改变机械式的手工劳动,将医生、护士、手术麻醉以及各项医疗检查项目,通过电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是动态的智能的信息源。

二、探索建立医院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

1.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改变医院现有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层次和结构比较复杂的系统。系统效益的实现,必然要以牺牲某些局部利益为代价。在医院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不能一遇阻力,就不加分析地否定系统。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对于系统效益和局部利益的冲突,应以全局系统为重,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和进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建设数字化医院已越来越引起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数字化医院是通过宽带网络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同时,改变业务流程和模式也必然会触动部分人群的局部利益。比如:工作流程的改变,会导致工作量和工作内容的重新分配;模糊的金额管理转向精确的数量管理,可能导致“水至清则无鱼”;基于全成本核算的奖金分配方案,也会触动部分人群的利益。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展,局部利益问题会越来越多,阻力也会越来越大。

2.加快医疗行业电子签名及数字认证技术的推广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保障中的加密技术、认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及身份识别技术等应运而生,这些技术都可以在电子病历中实现电子签名和数字身份识别,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病历无纸化创造了条件。目前,医疗行业缺乏对数字认证公司的认识,数字认证公司缺乏对认证技术的宣传和与医疗行业的进一步沟通,虽然已经有少数医院做了Ca认证,但大多医院只是结果认证,很少有完善的过程认证的案例,而且应该加快数字认证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体现电子病历的真正意义。

3.实行“中心化管理”模式,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通过在医院实施大规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储数据及信息的功能,将原来手工环节中的检查单、注射卡、纸张处方、门诊日志等,通过网络传递来解决,信息化建设大大节省了日常开支。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不应仅满足于模仿手工管理,而是要深入分析医院传统的运行过程和管理方式,发现问题,找出弊端。通过计算机的运行,使医院管理手段和方法有所变革,进而改变和影响医院的运行过程。同时,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完成了对院内多个检查科室的流程优化,在检验、内镜、影像等学科和危重症病人管理上推行“中心化管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检查项目、工作量和病人的实际情况,通过腔镜预约导诊系统,将需要检查的病人信息下载到预约队列,为病人登记预约,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录入检查信息,以便检查医生了解病人病情。超声诊断科建立影像图文系统便于信息的储存及分析。

数字医疗技术篇8

洁净手术室,由作为构建的维护结构部分、提供环境保障的净化通风系统、承担信息交流的操作面板构成其基本功能;由相应的医疗设备构成其核心使用功能;由辅助设备提升其功能多元化、多媒体系统提供记录、教学及远程支持功能,计算机及其配套软件提供数字化信息处理及辅助医疗诊断处理支持

二、手术室信息交流的需求

手术室做为医疗手段的一个特殊组成,有着与其他医疗空间不同的特点,其无菌的洁净环境无意之中使之成为医疗环境中的孤岛,为了避免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很多交流受到了限制,尤其是人员的流动;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信息的需求(病历、医案、检验结果等)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希望有很好的即时性;医疗过程中各种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对患者的术后治疗和病案分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人工采集记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和指导由于手术室内空间的限制不能全面和方便的进行;医疗设备的增多使得操作者工作量加大。

三、信息交换技术

传统技术:基于纸质文件的信息保存和交换;面对面的商谈;基于对讲和视频的即时交流;录音和录像。现代化技术:信息交换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数字化处理;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换;基于数字化处理的文件记录;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的数字化处理、传输和记录;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信息交换平台。

四、基本定义

基本定义基于数字化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系统的手术室系统。含义:以数字化信息处理和交换技术为平台;以医疗信息交换和记录为主导核心;整合设备和数据交换、记录;规范操作和管理;保证手术进行的物理环境和信息环境。基本组成(按功能分类)保证洁净环境的空调通风和洁净处理;病历、病案系统的全院交互;医疗影像的即时传递;影音的远传和互动;以麻醉为主导的信息记录;分专科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远程教学和指导。

基本组成(按设备分类)保证洁净环境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净化处理设备;基于计算机的信息采集和显示终端;基于以太网的信息交换设备;网络化、数字化的拾音、摄像设备;基于DiCom(医学数据图像通信标准)和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的医疗设备;HiS(医疗信息系统)、RiS(放射信息系统)、paCS(图像归档与通信系统)、LiS(临床实验室系统)软件集成;大屏幕显示设备。

五、数字化手术室的基本构成

六、数字化手术室建设的基本要点

充分整合基本设备与手术室基础建设,减少外置设备对手术室净化通风系统的影响;需求和发展整体考虑,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最少要保证10年内的可升级性;最大化采用数字式设备,减少信息处理环节,保证信息质量,减少设备数量;尽可能采用读取设备信息的采集方法;模块化、区域化布局信息交换网络,保证信息交换的通畅和扩展的简易性;

七、嵌入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数字医疗技术篇9

【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思路、方法及趋势。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阐述了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分析了数字化医院的体系架构、建设模式等关键内容,介绍了数字化医院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数字化医院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体系架构、建设思路、建设模式是关键要素,决定了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方式与内容。结论数字化医院应以全面应用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为基础,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整合、业务数据的集成共享、操作过程的实时监控、医疗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医疗服务的区域协同。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 体系架构 建设模式 发展趋势

“数字化医院”一词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1],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由一个宽泛的概念逐渐被实体化、具体化,其内涵也不断被丰富,已成为全世界医疗机构的一个建设趋势。国外对数字化医院的理解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指虚拟的“网络医院”(networkHospital)、“赛博医院”(CyberHospital)等;另一个就是与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相关的,真正意义上的实体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医院[2]。国内所讨论的数字化医院通常是指后者。

1数字化医院的概念

目前,数字化医院尚无明确定义,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3-5],归纳如下。

数字化医院就是将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及相关医疗工作,实现医疗、管理以及各项业务流程运作的数字化。在物理层面上应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并突破传统医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实现全方位、全关联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医疗服务平台,提供无处不在、高效安全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在信息层面上应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医疗过程甚至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采集、保存、共享、传输和处理,并建立数据仓库,构建数据中心,实现对所有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2数字化医院的发展历程

数字化医院是伴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开展被提出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70~80年代,HiS进入大发展时期并被广泛应用。欧洲的数字化医院发展比美国稍晚,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HiS系统,而日本则是在70年代末开始了HiS系统的研究,并在80年代开始逐渐普及[6]。近年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多家实质性的数字化医院,如美国伯明翰市的HeathSouth医学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UCLamC)、印第安纳心脏病医院、挪威奥斯陆RiksHospital、日本千叶县龟田医院等。

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是基于信息化基础逐步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总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单机应用阶段,70年代末,少数几家大型综合医院和教学医院开展了在小型计算机上的单机应用[7];第二阶段,部门级局域网应用阶段,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财务管理为主的小型网络应用[8];第三阶段,全院级医院信息系统应用阶段,1993年,国家卫生部组织研发了“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并在全国推广,随后,总后卫生部也组织研发了“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并在全军推广,基于管理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渐成熟;第四阶段,临床信息系统应用阶段,2000年以来,尤其自2003年卫生部制定颁布《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以来,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迎来了大发展,电子病历系统(emRS)、医学图象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临床信息系统(Ci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等应用不断丰富数字化医院的内涵,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及医疗系统高度集成更成为了技术趋势[9];第五阶段,区域医疗数字化阶段,《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对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其后,一些医疗机构也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到了2009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医疗的数字化建设,医疗保险系统、新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等区域医疗数字化系统也日益成熟[10-11]。

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医院建设也已取得明显成果,已建成的较具代表性的数字化医院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等。

3数字化医院的体系架构

体系架构是数字化医院建设所要遵循的设计框架,决定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模式,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刘国祥等[12]认为,数字化医院体系由“应用工程”和“基础设施”构成,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层、数据层、技术层、保障层,应用工程是体系结构的核心,由业务层、服务层和管理层构成。陈崑[13]则把数字化医院分成了五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层、业务层、知识层和决策层。范启勇等[14]则把数字化医院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层、数字化医疗设备层、业务应用层、信息整合层四个层次。上述研究者在构建数字化医院体系结构时,都未将区域医疗纳入构建范畴,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高度集成的技术趋势也未得到体现。

郭维钧等[15]认为数字化医院应划分成六层结构,分别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层、数字化医疗设备层、计算机网络层、数据交换共享层、业务应用层、外部应用层。王东伟等[16]则将数字化医院分成四大部分,建筑智能化系统及硬件基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业务系统、以HiS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外部应用接口。黄正东等[17]则将数字化医院架构分为物理和信息两个层面。物理层面主要是智能化医院建筑、数字化医疗设备及无处不在的网络系统(有线或无线)等,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信息层面基于物理层面,分为四大系统,一是临床信息和临床决策系统(又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业务层,包括HiS、oa、人力资源、物资、固定资产、财务、成本核算等医疗管理系统及CiS、paCS、LiS、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临床信息系统;第二层为系统集成平台,对基础业务层的数据进行集成整合;第三层为数据中心,实现各种数据的集中存储交换和共享;第四层为电子病历集成终端,统一集成展示各种医疗数据);二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三是区域协调医疗信息系统;前述三个系统相互交互,三个系统之上是指导医院建设发展的运营决策系统。

4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

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研究的热点,陈宇行等[18]认为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点是数字化的医疗、数字化的管理和数字化的就医环境。杨淼淇等[19]认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要素应包括电子病历、paCS系统、高效的临床诊疗信息管理和良好的社会保障接口。谭国平[20]将数字化医院分为数字化门诊系统、数字化医技系统、数字化病房医疗护理系统与数字化社区信息系统。陈金雄[21]则提出数字化医院应具有八大特征:全方位、全过程、可管理、智能化、无纸化、标准化、高效率、高安全,同时他还提出数字化医院可用七大系统(患者关系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院基本信息系统、管理决策系统、区域协调系统、行政业务系统)、五大索引(患者主索引、医嘱主索引、工作人员主索引、资产主索引、科室主索引)和四大数据中心(临床数据中心、管理数据中心、影像数据中心、区域数据中心)来概括。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则通过实证建设的方式对数字化医院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结合业务流程及应用功能将数字化医院分成数字化基础平台、数字化门诊、数字化病区、数字化辅诊、数字化区域医疗及数字化管理六大组成平台,取得了很好的建设及应用效果。

5数字化医院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化医院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梁瑞麟[22]提出未来数字化医院应充分采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同时应建立和完善数字签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应建立新的数字化时代的就诊模式,达到人性化、智能化。李劲松等[23]认为,未来的数字化医院中,无纸化、无胶片化业务模式将趋于成熟,电子化临床路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电子病历将得到极大发展和应用,信息化与智能化将提供无处不在的医疗服务,数据挖掘与再利用将成为医院日常工作。李思睿等[24]则认为未来的数字化医院建设道路上,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标准化体系,同时应加强循证医学的数字化建设,最后还应完善医院科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汪鹏等[25]则认为未来的数字化医院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信息化标准逐步得到规范,区域医疗信息化将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向集成化发展,智能化决策系统将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将逐步健全。

6小结

数字化医院是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代表着信息技术参与医疗行业知识管理的新方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仍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建设理念、信息标准化、资金投入、人员配置、应用深度及质量等方面,但可喜的是,我国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方兴未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建设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在全面运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工作流程优化整合、业务数据集成共享、操作过程实时监控、医疗资源综合利用、医疗服务区域协同的综合体系,打造优质高效数字化平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崑,郭文明.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层次与关键技术[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37-38.

[2]陆会均.新医改下数字化医院建设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09,5(4):62-64.

[3]范启勇,王杰宁,陆培明,等.上海对数字化医院的研究和实现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54-56.

[4]韩雄,史新中,杨文宏.数字化医院与医院数字化[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13-14.

[5]李思睿,赵从林.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及发展趋势[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0):947-948.

[6]丁涵章.现代医院管理全书[m].杭州:杭州出版社,1999.

[7]傅征,任连仲.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8]李刚荣.国内外数字化医院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2009,38(7):1561-1562.

[9]王海林,陈金雄,鲜荣华.创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中国数字医学,2010,5(7):14-16.

[10]汪鹏,李刚荣,周来新,等.建广义数字化医院,走区域医疗信息化之路[J].重庆医学,2009,38(7):1566-1567.

[11]maRianneC,maaSS.Usefulnessofaregionalhealthcareinformationsysteminprimarycare[J].ComputermethodsandprogramsinBiomedicine,2008,91(issue2):175-177.

[12]刘国祥,吴昊,李书章,等.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和系统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2):25-26.

[13]陈崑.数字化医院的架构设计与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

[14]范启勇,王杰宁,邬惊雷.数字化医院的内涵?特征和基本框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23-25.

[15]郭维钧,李亚芬,林美珍.数字化医院[J].智能建筑,2009,10:59-61.

[16]王东伟,金震,翁志勇,等.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设计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J].智能建筑,2009,11:10-11.

[17]黄正东,肖飞,郭雪清,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数字化医院架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4):362-366.

[18]陈宇行,吉亚力.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构建数字化医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1):1090-1091.

[19]杨淼淇,柴华,喻革武.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和建设要素[J].医学信息,2010,23(3):555-556.

[20]谭国平.建设数字化医院促进现代化管理[J].中国数字医学,2009,4(9):63-65.

[21]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1-4.

[22]梁瑞麟.数字化医院的现状和展望[J].中外医疗,2008,27(10):73-73.

[23]李劲松,张小光.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与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5-7.

数字医疗技术篇10

人工智能对医疗领域的影响是开创性的、变革性的、颠覆性的。智慧医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数字化人体和数字化医疗等高度智慧化,部分代替了以往由人力完成的医疗工作,构建了从底层基因、中层病症数据,到上层诊断和手术的上下一体,人与机器互联、协作、共进的新医疗体系。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医疗主要有四个发展方向。

第一个发展方向是基因测序。比如某公司打造了遗传病智能化解读系统,首先提取和处理Dna数据,然后进行测序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完成对疾病的关联分析。

第二个发展方向是辅助诊断。通过让机器学习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医学教材,模拟医生问诊流程,采集、汇总和整理病人症状描述,与用户进行反复交流和多重验证,最终给出治疗建议。

第三个发展方向是医学影像。机器可根据病人拍摄的医学影像资料,对病人病情进行确认诊断。

第四个发展方向是药物研发。某公司依托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在分子结构数据库中评估出820万种候选化合物,减少了研发成本,并缩短了研发周期。

智慧医疗产业链主要由智能硬件、诊断工具、医联平台、自诊平台、健康管理、医药电商等环节构成。

在智能硬件方面,医疗智能硬件主要有手环、手表、智能鞋等运动健康类监控设备,以及血压、血糖、脑电等病患监测设备。

在诊断工具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前面文章所提到的iBm公司开发的沃森(waston)医疗平台。

在健康管理方面,welltok公司与iBm公司联合打造智慧医疗平台,以数据分析服务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和改善生活习惯,还融合了医疗硬件、医疗保险、健康内容、健康应用等,丰富了平台生态。aiCure公司利用手机终端为患者提供按时用药的健康提醒服务。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医疗产业的融合力度将不断加大,同时将进一步促进智慧医疗产业的整合提升,催生出一批提供集智能硬件、诊断工具、医联平台等于一体的智能云平台企业。

英国BabylonHealth平台计划整合Deepmind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患者在同医生进行文字、电话或视频交谈前,就提前预知自身健康状况。目前,BabylonHealth平台上约有100名医生,25万用户可通过月付或医疗保健的方式获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