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1:13

创新方案总结篇1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校委发[XX]35号)精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推动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和本单位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以党支部日常教育活动和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积极开展创新研究,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实效和具有可推广价值的党支部组织活动新思路、新方法,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立项原则

1.围绕中心,突出主题。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应着眼学校发展大局,围绕学校和本单位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党支部的工作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开展。

2.特色鲜明,实效性强。创新组织活动方案要立足基层党建实际,突出时代主题,符合创新要求,探索更加开放、鲜明和有效的党员教育活动载体与实现形式,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党员参与率高,具有可推广价值。创新组织活动方案要增强支部全体党员的参与积极性与工作创造性,保证党员的参与面,对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有良好带动作用和可推广价值。

三、申报及实施

1.申报方法: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申报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申报(“结对共建”党支部可联合申报)。活动方案主题由各党支部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2.项目设计。每年4月份,各党支部根据学校及本单位工作重点,结合实际,设计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填写《xx师范大学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申报表》(见附件1)。

3.项目申报。每年5月上旬,各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对各党支部上报的创新组织活动方案进行初评,确定1—2个上报学校党委组织部参加评审。

4.项目评选。每年5月下旬,学校党委组织部组织有关专家在推荐上报的项目中评选出由学校予以立项的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其中教工约15个,学生约25个。

5.项目实施。当年6月至次年5月,各党支部严格按照既定的活动方案认真实施,扎实抓好每个环节,确保活动质量。每个项目须在1年内完成。党委组织部将对立项活动的实施过程予以跟踪检查,并在每年12月进行中期检查。

6.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各党支部对创新组织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认真填写《xx师范大学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结项验收表》(见附件2),经各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审查后报党委组织部。经审查验收不合格者两年内将不再给予其它创新组织活动项目的立项。

7.评比表彰。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将纳入每两年一次的“创先争优”活动进行评比,对实现预期目标、有创意、效果突出的项目及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四、经费支持

1.经费来源:为鼓励、促进和保障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的开展,学校党委设立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专项经费,对通过评审立项的创新组织活动项目进行资助。

2.支持标准:教工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1000元/项,学生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600元/项。

3.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将下拨至各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员教育经费专用账户,由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负责管理,严格按照学校财务制度执行,专款专用(不得用于餐饮),厉行节约。

4.鼓励各单位对学校立项项目在经费上给予配套支持;对未被学校立项的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各单位可根据实际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并指导实施。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具体组织实施。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组织专门力量做好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工作,明确责任,确保实效。

创新方案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开展创新工作是人口计生系统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举措,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按照《*区今年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的要求,今年人口计生“创新项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今年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任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适应形势发展、破解工作难题、突破工作难点上,出新招、干实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使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安排

(一)项目申报(今年6月30日前)

1、各街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周密论证,提出项目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案。项目标题及内容由各街自行确定。

2、“创新项目”着重在创新社区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机制、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一盘棋”、促进新生育文化活动健康发展、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指导水平、建立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人口早期教育、协会工作等方面形成各街本年度的“创新项目”方案,同时填报“*区今年度人口计生工作创新项目申报表”。

(二)项目认定(今年7月10日前)

1、区人口计生委将组成创新项目认定小组,对各街上报的“创新项目”方案进行认定。

2、召开今年度人口计生“创新项目”工作认定会,对各街申报方案进行审核认定,宣布审定结果,颁发确认书。各街在区创新项目认定小组认定同意后,方可实施。

3、对各街上报的“创新项目”工作方案,区创新项目审定小组未予以认定的,该街将不能实施创新项目方案。

(三)项目实施(今年7月-今年6月15日)

各街按照制订的方案开展活动,并将创新活动融入到全年工作之中,突出工作亮点,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做好相关资料的积累和信息报送,并和区人口计生委相关科室加强联系,做好工作沟通,务求取得成效。

(四)项目总结评估(今年6月下旬)

1、创新项目评估工作,将采取查阅资料、群众座谈、问卷调查、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形式,重点考察项目落实、工作范围、活动影响程度以及工作开展的效果。区人口计生委各相关科室要对于项目工作情况进行日常记载(包括项目信息报送、参加街组织的各项活动、群众情况等)。

2、在重点考核的基础上,各街写出创新项目总结报告,由区人口计生委邀请区相关部门作为创新项目评审团,针对各街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打分。

3、评估考核将量化分值,实行百分考核,考核评估达到80分以上的列为一等奖(含80分),奖励5000元;60-80分列为二等奖(含60分),奖励3000元;60分以下为项目未达要求,不予奖励。

4、评估考核的具体内容及标准,根据各街的创新项目内容,另行设定。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创新项目”工作的领导,确保“创新项目”工作全面、有效开展,区人口计生委成立“创新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同时要求,各街办事处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并责成具体工作人员负责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具体要求

(一)各街要高度重视,要根据各街的实际情况,突出优势,创出亮点。

创新方案总结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会计;创新应用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一个基本的假设为前提,通过对受训者进行技能和具体实践的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了让受训者能够更好地接受和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给受训者提供案例准备和讨论案例分析结果的机会,要求受训者必须能够愿意并且具有分析案例的能力,然后在进行沟通的时候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创新应用的作用

1.让学员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会计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要求工作者要有严格的职业操守和精湛的处理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地告诉学员怎么去做,而且很多都是来自课本上空洞的东西,显得乏味无趣。而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员接触到实际的操作,同时在应对各种问题的时候,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就是没有人会告诉你该怎么办,而是自己去思考、去创新。

2.让学员明白实践的重要性

对于目前复杂的就业形势,大部分的企业要求员工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理论知识只是一方面。企业要想创造更多利益就需要员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而案例教学法就是针对员工实际工作的一种教育,它可能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将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在学习中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很快地提高学员的工作能力。在对知识点进行捕捉以后,通过案例教学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创新应用中的步骤

1.学员准备阶段

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让学员开始阅读案例材料,并且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在搜集信息和思考的过程中,对案例形成初步的了解,关于案例中涉及的简单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给学员布置一些思考题和实际操作题,因为会计工作涉及的问题繁而杂。比如,可以从那些错账和漏账中让学员进行总结和学习,看到出现的问题并且从问题中激发学员的求知欲。

2.小组讨论阶段

培训者一般需要根据学员的年龄、职称和学历,把学员划分成几个小组,同时使小组的成员尽量多元化,这样方便学员进行准备和探讨,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这样才能对案例有更多的了解。因为会计工作需要的是经验和实践,所以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员工,可以把之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让新员工在总结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总结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集中讨论阶段

每个小组必须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培训主管也可以向学员进行提问,来考察他们的学习能力。此次讨论与发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得学员对案例理解的程度有所拓展和提高,继而培训者可再通过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及相关处理方式的提出,进一步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一系列问题与处理方式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员将注意力集中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

4.总结经验阶段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之后,主管应当预留出适当时间,让学员进行思考与总结,可进行规律方法的总结或者思维逻辑方式的总结,让学员采用书面语言的方式作出报告,以使得学员能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经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到总结,整个阶段,学员肯定会对案例教学法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在目前的工作和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对问题进行改正和避免,努力提高自己的会计工作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枯燥,以一种创新的方法为中职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员在案例分析中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为中职会计教学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完善现代会计制度和工作效率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创新方案总结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价值作用服务发展创新工作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真实记录,也是党和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开展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进行各项管理的必要条件。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世代相传,档案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它是延续人类记忆,成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纽带,通过这些历史记录人们可以探索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服务。可以说档案有力地推动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前进的步伐的同时,在人类发展史中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1档案工作的价值

档案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具有历史的再现性,形式多样的档案具有查考价值。利用档案作为工作的查考的根据,在不断总结历史的同时积累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为社会各项改革和建设服务。二是利用档案为国家各项管理和改革发展提供计划和管理的科学依据。三是利用档案为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科学研究事业服务。四是利用档案作为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发挥档案的价值,促进社会不断创新发展

档案的价值就是档案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利用价值,是档案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表现所在。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最原始、最真实的资料,档案能够发挥其作用,就充分体现出档案的自身价值。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各项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各项建设如火如荼,科技飞速发展。回顾30多年的发展,我们有得有失,社会生产总值加大了,但总体发展不均衡,科技发展水平还不高,也显现出一些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新时期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新要求,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向“两个一百年”目标奋斗。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不要让那些珍贵的档案资料沉睡在档案馆中,要让其走出高墙大门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服务。

各级党和政府在制定各项大政方针时要多从过去的历史档案中寻找一些有用的东西。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朝代,国家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它成功的东西,我们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避免工作中走弯路。要善于在总结古人的成功经验上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要熟悉各项工作情况、规划决策、处理事务必须查考和利用档案,否则将给工作带来困难。在工作中要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一切脱离实际和国情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

(1)发挥档案的参考价值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服务。当今社会各项建设突飞猛进,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规划建设在不断扩大延伸,各项建设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做好各项工程的档案管理尤为重要,在不断总结过去城市建设的经验,不断创新城镇化建设的新方法,档案可以作为城市规划、工程立项管理的有力凭证,可以避免好多重复建设,使我们的规划更加合理。

(2)发挥档案的社会管理价值,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曾为世界上创造了“四大发明”,要不断地学习古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聪明才智。特别是科技档案在当今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各项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档案更是作为社会各项事业管理和企业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条件,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生产效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充分利用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的作用,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创新。一切科学研究,无论是社会科学研究或是自然科学研究,都必须拥有一定的材料,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科学研究中,档案一方面能提供原始的记录供直接借鉴,另一方面能提供大量的实验和观察中概括的基础材料供间接参考。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主要依靠人类的实践,通过不断地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吸取其中有益的经验教圳,避免一些重复工作,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档案是记录前人研究成果的最原始的资料,其真实可靠性是任何材料都不可替代的。因而任何科研成果都是以档案作为基础和条件。如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就是依靠以往飞机研制、设计、制造、飞行等原始数据资料,不断试制出一代又一代的先进飞机。

(4)发挥档案在文艺创作方面的作用。档案记录了各个历史朝代、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不仅有各种英雄人物的事迹材料,也有当时的人文社会、生产力状况,人民的生活现状等等,因此我们的文艺创作者要挖掘历史档案资料,从中搜寻素材,著书立传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开创我国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5)加强档案对大众进行历史和传统教育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很重视各类档案馆、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并逐步推行免费开放,档案呈现给人们的原始资料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档案所记录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变迁。将档案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档案的宣传教育作用,已越来越重要。

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总结和创新中求得进步和发展的,我们要很好地利用档案的价值,推动我们的国家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俊霞.浅谈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文化,2010(03).

[2]李铁马.关于档案工作创新的思考[J].天津日报,2007-03-22.

创新方案总结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括空气污染、道路拥堵、能源匮乏等问题亟待解决,人类出行的模式也亟待改变。奥迪作为行业领先的国际高品质汽车研发商和制造商,一直致力于携手创新人才共同探索科技和生活的完美结合,发掘最前沿的商业模式、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其在未来变革与创新的道路上也毫无疑问地走在了行业前沿。

奥迪以前瞻创新视野,聚焦未来城市交通之变

这场以“未来城市交通”为主题的创新大赛是面向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新锐群体举办的以创新为主题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旨在寻找可能改变未来城市交通的创意和创新解决方案,为创新者搭建助力平台,实现创新梦想,推动未来城市交通发展。

本次大赛历经了海选园区赛、半决赛、总决赛三个阶段近三个月的赛程,参赛者可就交通工具及行车科技、交通规划及道路设施、公共交通及出行服务三个方向进行研究。自5月24日启动以来,大赛组委会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千余份创意方案。参赛选手中既有单枪匹马的创新达人,也有实力雄厚的超级创业团队,他们在“未来城市交通”这一主题下尽情施展才华,相互切磋创意。

继2013、2014年两届创新大赛成功举办后,2015年奥迪创新实验室创新大赛的最大亮点便是新增了总决赛前的团队比赛环节,并首次通过“黑客马拉松”这一场持续36小时的头脑风暴和思想碰撞,鼓励晋级选手以3人一组的形式,在“未来城市交通”的主题下完成创新方案的团队开发。进入总决赛的30位参赛选手在业界权威人士和奥迪研发部专家的辅导下,针对商业模式图、领导力塑造、品牌推广、消费者洞察、金融众筹、演讲技巧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提升训练,获益颇丰。

总决赛现场人气火爆,大奖归属纷纷揭晓

本次奥迪创新实验室总决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创新创业达人报名观摩。10个创意小组逐一登台路演,阐述自己的创意方案。“冥王星”团队的“车宝安”方案对车内儿童安全性做出了思考;“UBiKe”团队提出了更好解决短距离出行的设想;“擎天柱”团队展示的虹膜识别技术的汽车智能方案未来感十足。每组选手的精彩演讲均得到了由奥迪研发部专家和投资创业界大佬组成的评委们的点评及反馈,并针对选手方案的创新性、可执行性、可推广性、现场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现场打分。

决赛评委、奥迪创新项目管理部长Dr.VolkerK?se先生在点评中说道:“奥迪始终致力于携手创新人才共同探索科技和生活的完美结合,发掘最前沿的商业模式、最新的技术和应用,以寻找未来可能影响并改变人类出行方式的创意、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奥迪创新实验室则是我们提供的最优平台,希望通过更多创新人才的创造和思考,为未来城市交通提供更多可能。”

最终,经过了激烈的演讲环节、点评环节以及拉票环节,由黄博、耿静、郭彦博三位选手携手创作的“汽车能源共享系统”项目凭借其高水准的创意方案及直观的呈现方式得到了评委与观众的青睐,成功问鼎总决赛冠军。三名团队成员分别获得本次大赛的终极大奖――奥迪a3e-tron一年使用权。

现场还揭晓了公共交通及出行服务、交通工具及行车科技、城市交通规划及道路设施三大创新方向个人奖项的获奖选手。分别是来自宝驾租车项目的王梓冰、智能包项目的罗轶,以及细胞地铁项目的辛昕,三位创新者将分别获得奥迪车辆的半年使用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创新大赛新增了最佳网络人气选手奖评选。场外观众通过登陆奥迪创新实验室官方网站为喜爱的选手点赞投票,这也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这场关于未来城市交通变革的头脑风暴中来。祖沐凭借智能公交系统项目将本次大赛的最佳网络人气奖收入囊中。

创新方案总结篇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校委发[20**]35号)精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推动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和本单位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以党支部日常教育活动和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积极开展创新研究,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实效和具有可推广价值的党支部组织活动新思路、新方法,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立项原则

1.围绕中心,突出主题。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应着眼学校发展大局,围绕学校和本单位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党支部的工作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开展。

2.特色鲜明,实效性强。创新组织活动方案要立足基层党建实际,突出时代主题,符合创新要求,探索更加开放、鲜明和有效的党员教育活动载体与实现形式,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党员参与率高,具有可推广价值。创新组织活动方案要增强()支部全体党员的参与积极性与工作创造性,保证党员的参与面,对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有良好带动作用和可推广价值。

三、申报及实施

1.申报方法: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申报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申报(“结对共建”党支部可联合申报)。活动方案主题由各党支部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2.项目设计。每年4月份,各党支部根据学校及本单位工作重点,结合实际,设计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填写《Xx师范大学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申报表》(见附件1)。

3.项目申报。每年5月上旬,各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对各党支部上报的创新组织活动方案进行初评,确定1—2个上报学校党委组织部参加评审。

4.项目评选。每年5月下旬,学校党委组织部组织有关专家在推荐上报的项目中评选出由学校予以立项的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其中教工约15个,学生约25个。

5.项目实施。当年6月至次年5月,各党支部严格按照既定的活动方案认真实施,扎实抓好每个环节,确保活动质量。每个项目须在1年内完成。党委组织部将对立项活动的实施过程予以跟踪检查,并在每年12月进行中期检查。

6.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各党支部对创新组织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认真填写《Xx师范大学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结项验收表》(见附件2),经各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审查后报党委组织部。经审查验收不合格者两年内将不再给予其它创新组织活动项目的立项。

7.评比表彰。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将纳入每两年一次的“创先争优”活动进行评比,对实现预期目标、有创意、效果突出的项目及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四、经费支持

1.经费来源:为鼓励、促进和保障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的开展,学校党委设立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专项经费,对通过评审立项的创新组织活动项目进行资助。

2.支持标准:教工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1000元/项,学生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600元/项。

3.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将下拨至各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员教育经费专用账户,由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负责管理,严格按照学校财务制度执行,专款专用(不得用于餐饮),厉行节约。

4.鼓励各单位对学校立项项目在经费上给予配套支持;对未被学校立项的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各单位可根据实际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并指导实施。

五、工作要求

创新方案总结篇7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会计人才教学模式研究

知识和人才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2010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阐述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计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并以此引导和带动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发展,不仅关系到提高会计行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会计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有效发挥,而且关系到全国实施人才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局。2010年9月,财政部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会计人才规划》)。《会计人才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会计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高校承担着科学发现、知识生产、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任务。在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系统中,大学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大学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我国会计人才战略的核心任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内涵体系

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是具有高度责任感、个性化、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具体到会计专业上,根据《会计人才规划》提出的目标,创新型会计人才的标准是知识结构优化、综合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概括起来就是具有创新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是衡量一名专业会计人员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为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反映的敏感性,国家政策把握的准确性,政策选取的科学性,处理方式的恰当性,处理结果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具体包括专业技能素质、专业应变素质和专业创新素质。会计人才的道德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品德修养和法律法规的自身约束力,道德素质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活动时,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不偏不倚,不带有个人的好恶。以公允的会计准则为标准来处理各种经济活动,用法律规章约束自身的会计行为,使会计处理的结果经得起法律法规的检验。具体体现在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和爱岗敬业四个方面。

二、创新型教学团队构成

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是集理论性、应用性于一身,制度性遵守与业务创新相结合。要求中高级从业者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具有深厚的会计修养,具备解决复杂会计问题的能力,富有创新观念,能够处理综合性的经济问题。因此,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除了重视团队成员的学术水平之外,还应着重强化教学团队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团队的教师必须精通至少是熟悉企业会计的业务活动,这样才能通过将会计核算、外部会计事项、财务管理中的难点等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面对、体会、讨论和尝试解决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同时,教学团队的教师还应该掌握最新的会计方面的政策及法规,以确保学校的会计教学能及时跟上国家会计政策及会计法规的调整与更新的步伐。为此,我们认为会计专业创新型教学团队应由学校会计专业教师、企事业高级财务人员和财政部门会计管理人员构成。其原因如下:

首先,高校会计专业教师都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教学水平,这是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坚实基础。

其次,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只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高级财务人员参与进来,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最后,由于在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系中,地方财政部门的会计事务管理机构(如财政局的会计事务管理科)是该地方的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部门,国家很多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及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等政策均由该部门下发和执行,所以在教学团队中引入管理部门人员做专题讲座可以使我们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所吸收的专业讯息能始终处于行业的最前沿。

三、构建具有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图1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具有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经过市场调查,从满足市场需要出发并结合会计准则的内容来安排,要考虑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选修课的比例。既要保证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要兼顾相关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使整个课程体系相互协调,形成相互统一的知识理论和实务框架。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突破惯有的思维模式,体现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课程内容体现最新信息和最新学科的要求。学科要具有前沿性,要能体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征以保证学生创新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为突出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本文构建了适合培养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见图1。

四、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按照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应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建立以案例教学为主,并结合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实践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将真实的经济业务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会计工作各流程的主要特点,从而推进会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构建。本文重点探讨案例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专业推行案例教学法,可以说是对传统会计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会计专业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毕业后适应能力弱和独立工作能力差的不足,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精心设计案例。教师制定案例讨论的计划,搜集和整理选择会计案例的材料,精通案例材料,围绕着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所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择和编写案例。设计案例应尽可能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选择和编写案例时,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透过业务核算解决会计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可以就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与学生反复沟通,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一些问题,探析布置的问题,想象课堂上的讨论情景等。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取得预期的效果。

(2)建立有效的学习组织。编写的会计案例具有代表性,首先应以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明确会计案例教学在整个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地位,确定教学的目标,做好会计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工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案例教学方案得以有效地实施,需要建立新的学习组织,而不是几十人同堂听课。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十余人为宜,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通过前的协商准备、课上的讨论、小组观点的阐释、课后的研究总结,使学生熟悉各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

(3)教师要与学生共同配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让学生唱主角,在课堂上对案例所提供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热烈讨论,甚至争论。如果学生提出的答案优于教师的答案,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并修正自己的答案。答案往往不只一个,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而应针对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再讨论。教师应在案例讨论后做出简要总结,但总结不是讲标准答案,而是讲评分析问题思路方法与途径是否正确。?在课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写出案例仿真建议或决策分析报告,以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在教师总结会计案例分析评价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4)培养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把课堂讨论变成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吸取别人意见能力的实验室。在分析和讨论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励和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敢于大胆思维。为使案例教学更具有开发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以导演的身份对学生的思维误区进行引导。由于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背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在现场进行会计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

(5)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积极改善会计教学的师资队伍结构,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吸收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才。同时,建立起校企联系的桥梁,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以后走向会计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可以从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等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增加其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制定教师进修计划,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了解会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应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提高教师开发和运用计算机辅助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2]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Z],2010.

[3]奚洁人.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4]杨京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2).

[5]刘玉廷.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J].会计研究,2010,(3).

[6]敬采云.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04).

创新方案总结篇8

1档案学论文总体现状

2002年,安素琴同志发表了题为《近年来我国档案学论文的分析与探讨》的文章,文章指出了我国档案学论文数量巨大、质量不高的现状,具体反映到论文内容上,表现为空论、泛论、追风论三种形式。当前,尽管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档案学著述,然而低水平重复现象仍较为显著,空论、泛论、追风论依然客观存在于档案学论文写作中,并在新形势下,表现出了新的特征。

1.1论文总体比例失调

档案学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划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档案保护技术几个类别,档案学论文也基本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之间,应当根据档案工作实践的需要,维系一个合理的比例,不能再某种程度上出现“短板”,否则必将阻碍档案学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深化。档案学在我国创立伊始,学科架构尚不完备,在吴宝康、曾三等一批老同志的带领下,档案学者着力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随着一批有影响力的档案学论文、著述的问世,我国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初步建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力贯彻“双百方针”,档案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评论,大大促进了基础理论的发展进程。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的引入,跨学科研究趋势的兴起,档案学与经济学、法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产生了日益紧密的联系,人们将研究的重点由基础理论研究转为应用理论研究,一大批档案学分支学科纷纷建立,充分完善了档案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在档案保护方面的应用,也使得档案保护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新形势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文件更新换代的节奏逐步加快,档案学论文的总体比例开始失调,应用理论研究成为了档案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向趋于单一化,追风论初现端倪。时至今日,这一趋势不但未能得到扭转,反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中国知网对档案学论文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发现,档案信息化、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管理成为了近年来档案学研究的中心。在应用理论研究逐步升温的今天,与基础理论、档案保护技术相关的论文几近于无,具有理论深度的档案学术评论亦是乏善可陈,档案界整体学术氛围稍显沉闷。

应用理论研究对于提升档案学学术地位,拓展档案学研究领域大有裨益。然而,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过分重视应用理论研究,忽视基础理论研究无异于舍本逐末。档案学创立至今,很多档案术语尚未统一,部分领域仍存在空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任重而道远;应用理论研究与形势联系紧密,可以及时针对新问题展开论述。然而,一味求新,生搬硬套,亦略显牵强。当前,应用型论文占据了学术期刊的绝大多数版面,基础理论论文几无立足之地,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应当实现良性互动、相辅相成,解决档案学论文的比例问题,迫在眉睫。

1.2理论研究僵化、缺乏创新

科学的实践是孕育理论的沃土,任何档案学论文、著述的诞生,都是在档案工作实践基础上的总结、反思与升华。我国档案学建立时日尚短,诸多理论不够完善,因而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的引入,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束缚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深入的思想教条。吴宝康先生曾经说过:几年来我们在学习苏联先进档案学理论方面是有成绩的,但不可否认,也是有一些缺点的,这就是没有很好地从实际出发,存在着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有机械搬用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接受这个教训,否则,就会影响我国档案学的健康发展。对待西方的理论成果,我们应当主动去借鉴与融合,并结合实践加以创新。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引进中国伊始,引发了学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学者们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档案工作实际,创立了“文件双重价值论”、“档案形成规律理论”,虽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仍未脱离原有理论框架。

随着国际档案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西方档案学者的观念和理论为人们所熟知。这些观点为国内档案学研究打开了思路,在此基础上,一批档案学术成果相继问世。然而,这些理论并非都能与我国档案学实践相适应,有些甚至可能与之相背离。档案学论文创作一片繁华之下潜藏的问题是:有代表性的原创理论成果不多,大多论文带有浓厚的西方理论色彩,本土理论创新少有建树。

1.3内容空洞、泛泛而谈

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经指出了党八股的危害: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当前,档案学论文写作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不正文风。俗话说:深入浅出是好学问,深入深出是大学问,浅入深出是假学问,浅入浅出是没学问。当前我国档案学论文水平总体不高,归结而言,正是大量的低水平论文充斥其中,明明是“假学问”,却改头换面,冒充“大学问”。在学术期刊中,不难看到题为《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分析》、《基于SeCi模型的档案××探讨》这样类型的文章。光看题名,已然令人望而生畏,然而实际内容却并非如此。文章首先介绍何为大数据/SeCi模型,接着论述档案工作本身,最后将二者结合,分析研究所能带来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文中不乏生涩难懂的字眼,让读者一头雾水,显得文章高深莫测;实际上,文章却对关键问题避重就轻,浅尝辄止,相关论据亦是一笔带过,缺乏说服力。例如,大数据时代下,将电子信息全面融入档案工作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条件是否完全具备?试点工作是否成功,有没有全面推广的可能性?SeCi模型应用于档案学领域是否有生搬硬套之嫌?结合SeCi模型的探讨对于提升档案工作效益是否具有显著的效果?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待文章,不难发现:文章本身带有太多空话套话,却不涉及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业务环节,空有理论,却又无法做出合理的推导论证,这样的文章对于档案工作实践几乎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2档案学论文现状成因分析

档案学论文之所以出现上述状况,一方面是档案学者的主观原因,但更关键的是其背后蕴藏的客观因素。笔者针对档案学论文发展现状,现对其成因做出简要分析

2.1论文写作功利化

近年来,随着档案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档案高校教育的显著发展,档案学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与职称、职务、绩效工资的关系也日趋紧密。档案学论文能够在知名期刊发表,一方面是对学者理论研究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提升职称、职务的敲门砖。相较于建国初期档案学前辈们致力于构建完备的档案学学科体系而从事学术研究,而今的档案学论文写作难免掺杂了一定的功利化色彩,也即“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近年来,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等问题是档案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与之相关的论文著述产生了较多学术成果,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对于电子信息时代档案管理新特点的认识,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档案界一窝蜂研究应用理论,忽略基础理论研究的恶性现象。

当前形势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职称、职务关联十分密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情况,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重心的“风向标”。笔者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类目下,以“档案”及“电子文件”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自1996年至今,档案共有122个项目成功立项,其中70%以上的项目为应用理论研究。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偏少,申请立项的学者不多。但这却向学术界传达了一个错误的讯号:从事应用理论研究更容易产生学术成果,基础理论研究很难通过审核,成功立项。因而引发了档案界大量学者热衷于从事应用理论研究,越来越少的人沉湎于档案学发展规律的推理与演绎,从而导致了论文总体比例失调的后果。

2.2缺乏学术评论与探讨

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将2000年至2014年档案学、档案事业学科专业目录下的文献记录,按照被引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选取了其中被引次数不低于55次的文献记录制作成表,如表1所示,这组数据如实反映了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略显僵化,有建设性的本土理论创见不多,缺乏创新的客观现状。

表1共记录了25条文献期刊。通过归纳不难发现,25篇文献的主题集中在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档案信息化建设等问题上。这是近年来国际档案界研究的总体趋势,反映了中国近年来档案学研究国际化水平逐渐提高。以上文章都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完善和改进,但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西方理论的烙印。表1所记录的各文献,由于被引频次较高,在学术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文章对西方的档案学理论做出了精要的解读,为大多数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档案学理论构建了桥梁。但同时,这一系列文章也成为了束缚创新的思想教条。我国的档案学实践较之西方,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实践深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想要建成数字档案馆并取得推广,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尽管档案学理论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实践环节却并非一帆风顺。

西方的理论观点在我国往往被奉为金科玉律,谈及电子文件管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学术界一片赞誉之声。诚然,西方的档案学研究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西方的电子文件理论对于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的确具有借鉴意义,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具体实际,如果不能在档案工作实践中有所创新,对传统理论做出扬弃,显然会陷入教条主义怪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号召学术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致力于打造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然而当前我国的档案学论文却总是围绕西方的理论观点展开论述,学术界的整体氛围稍显沉寂,缺乏高水平、深层次的档案学术评论。档案学论文围绕西方理论展开,不能充分立足于本土实际,仅在原有理论基础上作出小范围修补,严重缺乏创新,这在客观上会引发本土档案学者的惰性心理和依赖心理,严重制约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进程。

学术界应该是一潭活水,学术界需要不同的声音。建国初期,我国曾全面照搬苏联的档案建设经验,没有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使得档案事业走了很多弯路。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同样的错误,不应该再次发生。近年来,档案学论文逐步出现了与档案工作实践脱节的趋势,这亟需高质量的档案学术评论加以规范和调整。关于西方的电子文件理论是否适应于我国的客观实际,学术界也应该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缺乏学术讨论的规范与调节,理论研究必然会走入僵化。

2.3跨专业研究生成为档案学论文写作主体

我国十分重视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了一支以高校档案专业教师为主、档案实际工作者、专职档案科研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在内的档案学研究队伍。近年来,随着档案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开设有档案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多,档案专业的在校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人数上有了很大的增长,并逐步成为档案学论文写作的新生力量。自2008年起,我国档案学论文年发表数量突破一万,截至2014年底,论文年发表数量已接近一万五千篇。其中,研究生创作的论文占据了相当的比例。研究生创作论文比例的增长,是导致档案学论文质量良莠不齐,内容泛泛而谈的重要诱因。

曾经有学者对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情况做过统计。作者选取了国内十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样本,统计了2009-2011年十所高校招生总人数及跨专业人数的基本概况。统计结果显示,2009-2011年的跨专业学生占据了招生总人数的50%以上,部分高校的跨专业人数甚至超过了招生人数的70%,而跨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也十分广泛,横跨多个学科门类。从这个结果,我们不难发现档案学跨专业考研成为了新趋势,大部分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本科属于其他学科门类。这为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可能,但也意味着大量的档案学研究生专业基础极其薄弱,缺乏档案学理论底蕴,实际在论文写作中则表现为文章论述空洞,关键问题泛泛而谈,缺乏深入挖掘与探讨,倾向于“炒冷饭”,热衷于研究前人多次探讨过的问题,对于问题和对策的描述局限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论文本身仅仅是观点的罗列和拼凑,缺乏新意;或是将本科专业与档案学强行结合,生搬硬套,略显牵强。

跨专业档案学研究生逐步成为档案学论文写作的新兴主体,其创作的论文数量迅速增长,并占据了学术期刊的大量版面。受限于专业基础薄弱,跨专业研究生大多倾向于应用理论研究,而且热衷于探讨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等热门话题,受西方理论影响较为深远。跨专业研究生成为档案学论文写作主体,也是导致我国档案学论文质量总体不高的最重要原因。

3结语

创新方案总结篇9

1.通过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早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就开始在课堂上应用案例教学。通过将医院的病例和法院的判例给学生进行研讨教学[3],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一个工厂里纸箱集合运输的实例。在最初的运输包装设计中,由于缓冲的设计考虑不够,导致运输途中货物冲底,纸箱破裂。该厂设计人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讲完问题后,暂时不做进一步说明,而是发挥学生所学的包装动力学知识,让其自己思考。学生从缓冲材料、缓冲系数、振动频率等多方面着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和工厂里的实际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并从成本、时效、便捷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把包装动力学、包装材料学等课程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新时期人才的一个核心能力。包装是一门集艺术与工程于一体的学科。既有艺术设计,包装装潢上的创作,又有包装材料,包装工艺上的创新。在运输过程中,产品的外包装需要经历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有学生将自己在外面兼职做的一个大米的设计在课堂上展示,从小包装的真空包装,到15公斤装、25公斤装的普通大米。从物流与运输的角度来讲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强度设计等包装设计过程,用自身经历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在另一个案例教学中,通过一个杜邦公司年度设计大奖项目———一个以纸板角条加上用塑料做的连接角做成的可拆卸笼状箱体,从节能降耗到设计创业,与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发现,其实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小到鸡蛋的运输包装,大到四个立方的容积的可折叠保温包装,还有近年我校包装工程专业所获各种大学生创新奖项,许多已经在课堂上,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和点评,进一步激发下一届同学的创新欲望,提升创新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品质四个方面。学会学习(learningtolearn)。大学教育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自学,如何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同时,大学本科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需要通过系统的基础、专业课程培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建立学生的研讨小组,分工合作,对于包装从设计到运输进行整体的讨论。如某小组自己拟定了一个题目,葡萄酒的运输包装。小组成员在讲解时首先说明了葡萄酒的定义、葡萄酒的种类、包装工艺设计路线、葡萄酒包装设计的文化特性。在核心介绍中讲到葡萄酒的包装基于下面几个理念:①安全理念;②促销理念;③生产理念;④人性化理念;⑤艺术理念;⑥环保理念;⑦视觉传达理念。着重讲到安全理念:确保商品和消费者的安全是包装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在商品包装设计时,应当根据商品的属性来考虑储藏、运输、展销、携带及使用等方面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同商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包装材料。目前,可供选用的材料包括金属、玻璃、陶瓷、塑料、卡纸等。在选择包装材料时,既要保证材料的抗震、抗压、抗拉、抗挤、抗磨性能,还要注意商品的防晒、防潮、防腐、防漏、防燃问题,确保商品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好无损。在运输环节中,重点讲到葡萄酒运输过程中要保证以下条件:①酒瓶必须斜放、横躺或倒立,以便酒液与软木塞接触,以保持软木塞的湿润;②理想的贮酒温度在10~16℃,温度愈低,成熟愈缓,湿度约在60%~80%,但湿度超过75%时酒便容易发霉。③避免强光、噪音及震动的伤害。并举例,某年一宗海上运输的葡萄酒由于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而导致变质,通过iFRD电子标签进行了原因分析和溯源,是运输过程中温度太高而导致产品品质变化,从而厘清了责任。这个案例的选择,学生花费了相当多的心思,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整理,实现了一个产品运输包装的全过程了解,对于将来类似的需要整体考虑的包装设计,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案例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1.案例教学时应精选出典型案例[4]。经典案例的选取,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广泛阅读、同工厂实际接触和调查研究,获取生产一线的案例。另一方面,学生建立讨论小组,自己去挖掘筛选有代表性、有意思的案例,并展开剖析。经典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实际应用性强;②具有普遍性;③有一定的理论内涵。

2.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教学,举例教学只是来自于教师一个人的解说,而案例教学,更多需要来自于双方的沟通,从而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性成为教学效果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本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表扬、研讨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以外,还告诉同学,好的案例将会作为经典案例写入老师的讲义中,为师弟师妹所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案例教学的及时总结。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以实践。有些案例具有理论或是创新的典型意义,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灵感。因此,遇到好的案例,必须及时总结,并规范化。通过不断积累案例,精选案例,深入剖析案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创新方案总结篇10

一、引导学生发现,培养创新意识

发现是创新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贵在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例如,在讲“燃烧”时,学生了解到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有的学生自然就会提出: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此时,教师可补充两个实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思考燃烧的条件.经过观察与思考,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大部分物体的燃烧需要有氧气的参与,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燃烧则无需氧气的参与,氧气不是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

二、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生命,化学实验是催生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当然,那些照方抓药的实验,能够培养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有关实验,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例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改为“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主要成分”的探索性实验.教师怎样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分步骤地完成这个题目呢?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设计实验方案,并阐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其次,让学生课上交流实验方案和设计思想,并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最佳实验方案;最后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由已知信息加工、变异出新颖信息及对某一事物寻求多种可能的尝试.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课前让学生统一对实验设计进行认识,以缩小课上分析筛选的范围.在学生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条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兼顾实验设计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一个实验,体会合作的愉快,感受合作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另外,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应一丝不苟,在实验结束后,应认真分析总结,提出一些新的实验思路.这样,能使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现象及原理熟记于心,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灵感、激发其创新欲望.

例如,在做“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时,先将胶头滴管挤一下,并讨论烧瓶中膨胀的气体有何现象发生,再进行操作.经过改装后,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原装置比较对照、分析对比优劣,并诱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案.这样改进创新,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式,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有创新的、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营造开放式教学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内容的学习,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可与胃酸过多应如何治疗、土壤酸性过强应如何处理、工厂排放的废液如何处理等联系起来,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开放性的化学问题,应当强调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得出各种结论.

例如,有镁、铁、铜三种金属,请设计实验方案来区分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该问题有很大的开放度,每个学生可能设计出不同的合理方案.通过这样开放性的探索,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