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经营管理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1:53

年度经营管理计划篇1

一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扩大改革创新成果,结合我局“四大管理、一项指导”的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年初的工作要点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村宅基地的监督管理,依法承担农村经济统计,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20年度主要工作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了经管队伍建设。由于农经工作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内容复杂,业务专业性强,工作責任重大,为了更好的开展我县的农经工作,我局迅速在全县12个乡镇成立了经管站,且相继挂牌,落实部分乡镇的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及工作人员;并向县编委上报了农经局三定方案,拟定局机关14名工作人员,目前到岗了8人,乡镇经管站核定编36人,目前已从财政转隶了3人,已向人社部门上报拟定招聘18名工作人员(含组织部的大学生村官6人)的招聘方案,积极组织招考工作。

(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通过成立县、乡(镇)村三级工作机构,制定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编印了《2018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操作手册》等政策文件为改革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开展专题培训,加强督导调度,采取调度、督查、不定期通报等督查考核措施,有力推进了全县农村家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截止目前,全县××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召开了动员会,成立了产权制度改革领导组和清产核资及成员身份确认工作组,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和成员身份确认实施方案也全部制定完成。成立了××个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并对38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个集体经济合作社进行了赋码登记发证、挂牌工作。加大了股改工作的推进力度,其中××、××等5个试点村正在稳步推进。

(三)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承包合同管理。按照省、市、县的统一安排,我县迅速行动,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具体问题处理办法,组建县、乡、村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精心组织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确权工作进行动员,全面开展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省操作规程要求做好测绘相关准备,认真组织动员和培训。完成了测绘及控制测量的招标工作,并协调测绘公司进驻各乡镇开展测绘工作,组织对部分乡镇测量情况进行质量监理,做好数据库建立相关准备工作。目前为止,村组集体资源资产流转或出租土地1862宗、面积25.5万亩(其中资源资产出租10.69万亩,土地流转14.81万亩),应收租金3745.6万元,已收租金3055.4万元。清理出应签合同1490份,已签订合同1459份、签订率达97.9%。通过清理共补充完善合同136份,废止无效合同21份,收回租金128.3万元,收回闲置资产101宗,面积6621亩。清理村组集体闲置土地资源937宗、面积5.99万亩、集体公用设施1208处。

(四)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补贴发放程序逐步规范,发放已经到位。农民负担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部门协作配合和分工责任制得到加强,减负监督“四项制度”执行较好,继续保持了我县农民负担不反弹。

(五)大力发展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一是大力发展和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示范社的带头作用,让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在建设现代农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县登记备案的家庭农场达到12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5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40家。工商登记农民合作社达到1593家,注册成员1万余户。其中部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43家。通过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全县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合计179家。53家农民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78家农民合作社通过了“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取得证书的“三品一标”产品共9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4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遴选了15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项目的实施,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3万亩。三是发展产业,助力脱贫。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全县1023个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和带动1579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疫战役中,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主动捐款献物,提供运送各类生鲜食品、蔬菜、食用菌、茶叶、枇杷膏,总价值180余万元。

(六)强化集体“三资”监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农村建设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资产拍买)管理办法》《××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全县××个村的“三资”从2018年7月1日起全部通过“×××农经三资管理系统”核算管理,全县农村建设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以及土地经营权发包等全部通过“×××农村资产交易管理信息平台”信息,进县、乡“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交易,截至目前,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信息846条,成交项目824个,其中在××产权交易中心成交项目135个,乡镇产权交易中心成交项目689个,成交总金额达3.99亿元。有效促进了农村要素市场和价值显化,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二是村级财务更加透明。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订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参与编制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对村级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村级重大财务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按照村务公开的要求,每季度在公开栏公开一次,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村级财务更加阳光透明。三是组账镇管更加完善。在确保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经营权不变、开支审批不变、出纳员不变等“四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代管全部村民小组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有效防止村民小组财务管理不规范、帐务公开不及时及集体资产流失、越权审批、借支挪用等现象,确保村民小组集体资金安全运行和正常运作。目前,全县已清理1753个村民小组资金,上缴乡镇财政资金1500余万元,全部实行组账镇管。

(七)做好农村宅基地业务指导。积极协调乡镇做好农村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和宅基地合理布局、用地标准、违法用地查处,以及闲置宅基地与闲置农房利用等工作,建立了相关制度;组织开展了农村宅基地现状和需求情况统计调查,将农民建房新增宅基地需求及时通报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参与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

(八)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今年6月和8月,我局开展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员业务培训班2期,已培训154人;9月份我局组织乡镇和财政所的人员开展了“三资”监管平台操作业务培训,参训人员50余人,11月份,我局会同财政局共同组织了各乡镇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农村资产交易管理信息平台操作员和公司业务操作人员开展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业务培训,参训人员40余人;县经管局通过与市局协调,推荐10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业主参加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

(九)抓好涉农信访工作,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一是定期排查,按时上报工作情况。每月排查来信来访情况、矛盾纠纷化解情况、重点案件的包案稳控情况。二是开展阳光信访。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格式,将受理告知书、答复意见书、办理报告等建立信访台账,接受上级信访部门和信访人的检查和评议。三是依法办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及时办理县委、县政府领导信访批示件。上半年办理领导批示件3件、直接受理调处的5件,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毕。配合乡(镇)、村调处各种纠纷47起90余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农经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农经工作的工作面广、点多、线长,目前工作人员太少,难以面面俱到;

2、乡镇经管站工作职能被忽视和弱化,乡镇经管站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工作人员还没落实,工作难以开展;

3、农经工作新形势、新问题逐渐呈现,农经管理部门担负的职责任务与其机构性质、预算经费不相适应。

4、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办公经费、场所和办公设施、仲裁人员没有配备。

三、2021工作计划

(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是管全局、着长远、治根本的重大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一是要着力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二是要着力加快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制度改革;三是要着力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全县187个村中的38个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改革完善工作,全面完成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二)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一是进一步抓好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二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在已成立县级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经费、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组织仲裁人员培训,规范仲裁程序。充分发挥村级调解协商员的作用,乡镇成立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室,明确专职调解员的职责,逐步形成“村协商、乡调解、县仲裁”的农村土地矛盾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合法权益。

(三)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推动促进减负惠农政策落实。一是因地制宜开展对农民反映突出领域的专项治理;二是全面推进一事一议及财政奖补试点。加强指导和监管,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配合搞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三是加强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集中开展1-2次农民负担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检查活动,通报检查结果,督办整改。

(四)着力培育高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一是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六有”家庭农场数量稳步增加,各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200家,服务能力和带动能力得到巩固提升。二是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基本实现全覆盖,示范社创建取得重要进展,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行水平大幅提高,服务能力和带动效应增强。三是大力开展培训,重点加强合作社负责人和辅导员培训。四是农业社会化组织做到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平台提升,服务链条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机械作业为主的社会化服务项目,其中包括工厂化育供苗、深耕深松、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还田利用等项目。

(五)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一是积极开展基层经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农经队伍,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全面推广委托服务,以各乡镇设置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机构,使农村集体三资达成商业化、市场化运作,达到农村集体三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三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提升村内财务透明度,构建系统合理的审计体系,提升三资监管的规范性、透明度。三是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对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梳理,做到物清、财清、帐清的目标,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体系,对渎职、挪用、挤占以及以权谋私等现象,严格按规定,给予对应的处罚。五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盘活农村集体“三资”,稳步开展“三资”产权制度创新试点,选择3-5个村办试点。

年度经营管理计划篇2

经营计划与预算制定

由于科学的日新月异,导致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良,促成了近代工业的精细分工与大量生产,从而引起市场剧烈的竞争,企业所赚取的利润也日趋微薄。因此近代企业的经营趋势将由以往“成本决定售价”的旧观念改为“售价决定成本”的新意识。如果企业不能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则非但不能赚取利润,甚至无法继续它的生存。所以,如何使成本降低,获取最大利润乃成为企业界努力的重大课题,一般言之,降低成本不外是改良生产技术与提高工作效率。前者当有赖于技术人员的努力,以及更新生产设备,改善工作方法和开发新而低廉的代替料源。而后者即有赖于实施有效的管理技术,运用经济效益最佳的管理方法,使企业所有的机能与资源获得合理的调配与运用。

本计划即是基于后者的需要而拟订。目的在年度开始之前,对下一年度的经营目标与经营方针预作提示,责成各部门依据公司目标,拟订(或修订)相关管理制度或改善方案,并配合年度预算的编制,预测产品市场的增减变动,配合设定之产能与成本标准,拟订年度产销计划,预估年度损益及资金的调度运用,并做为考核各部门执行绩效的依据。通过各种标准的设定,事前的合理规划,并经由各管理阶层的积极参与,以达到避免错误,减少浪费,激励士气,达到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目的。

经营目标

1总目标:加强管理,研究创新,扩大营业额,控制成本,创造利润。

2各部门目标:

(1)贸易部:

①充分消化现有产能。

②利用现有市场,购销相关产品,扩大营业额。

③销售费用的控制(运输费用、报关费用、保险费用等。)

④呆品处理。

⑤外销成长率()%,年度外销金额()元。

(2)内销部:

①估计内销产品销售数量,协调生产管理中心建立适当库存量。

②建立内销销售网,扩大现有客户的采购规格及数量。

③呆品处理。

④内销成长率()%,年度内销金额()元。

(3)供应部:

①建立机物料abc分类,实施重点控制。

②建立各主要原物料安全库存量,经济采购量。选择优良供应厂商,商订长期采购合同;加强比价功能,降低采购价格。

③降低平均库存量:a料()天,()磅。b料()天,()磅。

机物料降低()%,()元。

(4)总务部人事科:

①建立员工进用升迁,薪资考核奖惩的人事制度。

②精简人事,控制管理费用。

(5)事业关系室:

①建立人物出入厂管理规则。

②加强警卫勤务训练。

(6)会计部:

①修订现行会计制度,精简作业流程,加强管理会计功能。

②适时提供各项管理报表。

③强化现金预测功能,灵活资金调度。

④严格审核费用开支,控制预算。

⑤每月实施存货盘点。

(7)总经理室(生产管理中心):

①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配方。

②推动或审核各种专案研究。

③协调产销活动,拟定或修改生产计划,追踪管理生产进度;协助一、二厂调度人力,协调各中间生产单位,原料的调度移拨,避免产能闲置或停机待料,或超量生产。

④研拟人员训练计划。

(8)一、二厂:

①总务:

a.改善员工伙食方案。

b.改善工作环境,照顾员工生活,加强福利娱乐措施。

②工程保全:拟订年度机器设备维修计划。

③质管:

a.拟订(修订)质量管理标准。

b.推动qcc活动(质量管理圈)。

c.拟订“改善提案制度”。

④生产:

a.严格管理生产进度,全力完成生产计划目标。

b.管理原料耗用。

c.灵活人员调度,避免闲置人工。

d.机动调拨各种原料供应,避免停机待料。

e.加强机器修护,强化在职训练,提高生产效率,精减人员编制。

预算编制的内容及说明

1.营业计划说明书

本表是贸易部与内销部在预算年度中营业计划的书面报告;内容包括:市场的展望、新产品的开发、旧产品的淘汰、新客户的开发或旧客户的淘汰、广告或其他销售推广政策、售价政策、授信及帐款回收政策、业务人员的增减异动、销售费用的限制、本年度营业方面所可能遭遇的困难及其克服对策等的说明。

2.客户别销售计划表

由贸易部及内销部根据市场情况,客户往来情况预计各客户的销售量,以拟订的售价予以编制。(外销方面如无法依客户别预估时,则依销售地区别预测)

3.产品别销售计划表

本表系以产品别为主,分内外销,由表二汇总编制而成。

4.生产计划说明书

由一、二厂就产量及产能运用计划、质量计划、新产品或新技术(包括新配合)的研究开发计划、机械修护计划、机械淘汰更新及扩建计划、人员合理化计划、成本控制计划、本年度生产上所可能遭遇的困难及其克服对策等加以说明。

5.标准产能设定表

系按各生产部门正常编制下,主要生产设备的设计产能及生产效率所设定的标准产能,做为生产管理中心编制产销配合计划表的参考,并做为考核实际生产效率的依据。

6.标准用料设定表

系各生产部门产制品每单位主要原料的标准耗用量,做为生产管理中心编制生产计划及供应部编制采购计划的参考,并做为考核原料耗用的依据。

7.标准人工费用设定表

系各部门在标准产能下,配置的人员编制及用人费用标准。依性质分为直接人工及间接人工两项,俟生产计划确定后,做为编制人工费用预算及考核人工效率的依据。

8.标准制造费用设定表

系各部门在标准产能下,耗用的电力、重油、机物料、维修费用……等费用标准,分为变动及固定两项。做为生产计划确定后编制制造费用预算表及考核费用支出的依据。

9.服务部门费用分摊设定表

系按费用性质,依服务部门提供服务的比重,分配服务部门费用给生产部门的设定标准。

10.产销配合计划表

本表是本公司预算年度产销活动的基本报表,由总经理室及生产管理中心根据营业部门及生产部门提供的资料,综合市场环境、生产状况、制成品存货水准、及成本利润等因素,加以协调而编制,提经公司预算委员会讨论的年度产销计划。

11.生产计划表

系生产管理中心依据经核定实施的产销配合计划表内所列各项产品生产数量,而排定的各中间及最后生产部门产制品的计划生产数量表,做为预算年度追踪考核各生产部门生产进度达成率的依据。

12.主要材料耗用量预算表

本表由生产部门依据生产计划及标准用料设定表加以汇编而成。

13.资材计划说明书

由供应部就库存政策、采购政策、付款计划等加以说明。

14.主要材料采购预算表

本表由供应部依据主要材料耗用量预算表斟酌材料的合理库存、经济采购量及材料价格趋势等予汇编,做为编制主要材料耗用成本的依据。

15.固定资产扩建改良及专案费用预算表

系供应部根据营业计划说明书,生产计划说明书产销配合计划表及公司预算委员会决议事项所编制的年度资本支出及专案支出预算与完工进度表。

16.工缴汇总表

系一厂二厂依据生产计划表,标准人工费用设定表,标准制造费用设定表,固定资产扩建改良及专案费用预算表所编制的人工及制造费用年度预算金额。

17.生产成本预算表

本表系会计部依据表十一、十二、十四、十六所编制的各产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预算表。

18.销货成本预算表

系会计部根据产销配合计划表及生产成本预算表,加以汇编而成。

19.营业收入预算表

系会计部根据产销配合计划表及预估的其他收入,加以汇编而成。

20.推销管理财务费用预算表

系会计部参酌前年度实际开支,并依据年度营业管理计划所编制的推销管理财务费用年度预算。

21.损益预算表

系会计部依据表十八、表十九、表二十编制的年度损益预算表。

22.资金来源运用表

系会计部根据年度产销库存计划、资本支出计划及债务偿还计划等资料,编制而成。

23.管理计划说明书

由公司总务部及人事科就组织编制合理化计划、人员增减异动计划、人力发展训练计划、管理规章办法的推行计划等加以说明,以供总经理室编写经营计划及会计部编制管理费用预算的参考。

24.经营计划说明书

由总经理室就前述有关资料,就营业生产,资材管理等计划加以综合及摘要的说明。

推行预算制度的组织

1.公司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经理

副主任委员:副总经理

委员:贸易部经理

内销部经理

供应部经理

总务部经理

会计部经理

总经理室主任

生产管理中心主任

第一厂厂长

第二厂厂长

执行秘书:会计部副理

2.一厂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厂长

委员:副厂长

副厂长

主任

执行秘书:专员

3.二厂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厂长

委员:副厂长

副厂长

主任

科长

科长

执行秘书:专员

4预算委员会的职责:

(1)决定公司或各厂的经营目标及方针。

(2)审查公司各部及一、二厂的初步预算并讨论建议修正事项。

(3)协调各部门间的矛盾或分歧事项。

(4)预算的核准。

(5)环境变更时,预算的修改及经营方针的变更。

(6)接受并分析预算执行报告。

5.预算执行秘书的职责:

(1)提供各部门编制预算所需的表单格式及进度表等。

(2)提供各部门所需的生产、收入成本与费用等资料以供编制预算的参考。

(3)汇总各部门的初步预算,提出建议事项,交预算委员会讨论。

(4)督促预算编制的进度。

(5)比较与分析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的差异情况。

(6)劝导各部门切实执行预算有关事宜。

(7)其他有关预算推行的策划与联络事项。

预算编审程序及日程进度

10月1日公司预算委员会执行秘书着手拟订预算年度初步设定的经营目标,及准备预算编制筹备事项,并编成会议资料。

10月11日召开公司预算委员会,说明预算编制程序,颁布公司年度经营目标。

12日召开一、二厂预算委员会,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颁布一、二厂年度经营目标,责成各部门主管着手拟订各项管理计划大纲及完成进度表,并设定产能、用料、人工及费用预算标准。

13日贸易部、内销部及一、二厂各级主管开始编制预算,总务部、人事室、事业关系室开始拟订各项管理计划大纲及完成进度表。

26日总经理室及生产管理中心开始编制预算。

公司预算委员会执行秘书汇总各单位的初步预算及计划大纲,做成修正案提交公司预算委员会讨论。

11月1日召开第二次公司预算委员会,协调修正总经理室及生产管理中心提报的年度产销计划。核定一、二厂提报的产能、用料、人工及费用预算标准、及各部门提报的管理计划大纲及完成进度表。

2日总经理室、生产管理中心、贸易部、内销部根据公司预算委员会决议事项修正预算,一、二厂根据核定的生产计划及用料标准、编制材料耗用量预算及人工制造费用预算。各部门根据核定的管理计划大纲及进度表着手草拟计划草案。

9日供应部开始编制预算。

13日一、二厂开始编制生产成本预算。

20日会计部开始编制预算。

12月1日总经理室开始编制经营计划说明书。

5日召开第三次公司预算委员会,讨论通过年度经营计划及年度预算案。

年度经营管理计划篇3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下,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的预测、决策和计划性,构建科学、完善、高效的计划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企业如何适应市场变化,采取何种措施,实现有计划的管理和有管理的计划既是企业有效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实现目标控制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又是企业提高整体绩效,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价值的基本保证。本文从企业计划管理的基本职能入手,就如何建立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实施科学的计划管理谈些初浅的认识。

一、立足企业实际建立全面计划管理体系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计划管理大致有决策参谋、综合平衡、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四项基本职能,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职能作用,加强计划管理的综合功能,就应该认真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从影响和制约计划管理的内外因素入手,科学界定计划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内在结构、管理手段、组织制度,以及管理规则,操作流程等诸多方面的要素。为此,在构建一个企业的计划管理体系时,我们主张从企业经营管理所涉及的业务入手,全面地、系统地考虑计划管理体系建设,追求计划管理的最大功能和综合效用。

在实践中,一个优秀企业的计划并不是表现为一个个单一的计划,而是有着多维精确刻度的一个计划体系、一个计划网络。正是这个有机的计划体系与网络,把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生产、经营与管理,以及重点工作、业务拓展与企业扩张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纳入了组织化的计划管理轨道。借鉴优秀企业计划管理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建立全面计划管理体系。

一方面,从时间跨度上做出长期、中期到短期的计划管理,通过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计划,实现企业的有秩序、接替性和可持续发展;从组织机构上对整个企业、各个部门到每个员工进行计划管理,主要是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计划,做出适宜的组织机构、人事组织制度及人力资源的计划管理;从经营管理过程上对市场预测、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销售)、利益分配、企业发展到各个方面实施系统协调的计划管理。

另一方面,我们主张把计划管理延生到对企业的经济要素进行管理,通过对企业全部经济要素的规划计划,来实现全面计划管理的目标。一般而言,全面计划管理体系所涉及的主要经济要素或指标有:一是利润指标,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税前税后利润、利润分配等;二是成本费用指标,包括生产成本和差旅费、招待费、办公费等费用;三是项目投资指标,包括投资项目、投资期限、投资额、投资来源等;四是劳动人事指标,包括人员数量、结构、稳定性、工资福利、培训计划等;五是财务指标,包括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人均利润、人均收入等;六是能耗指标,包括水、电、暖、燃料油气消耗指标,把上述经济要素或指标全部纳入计划管理的范畴,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

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企业计划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这是我们建立全面计划管理体系的基础,只要我们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实施有效的全面的计划管理,就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做到主动控制、主动评价、主动纠偏,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和谐、持续和目标性发展。

二、细分业务范围建立多层次的计划管理结构体系

一个企业的涉及的领域和业务往往是纷繁复杂的,体现在其内容的广泛性和层次的交叉性上。构建计划管理体系首先要细分企业业务范围和层次,弄清各业务相互间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分层次的计划管理结构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按周期分为长期与短期,按层面分为策略层面与运作层面,相对应地,企业计划管理被分为规划、年度计划、季度(月度)计划。规划是用于指导企业未来长期性生产经营活动,它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强调对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内部综合平衡,外部协调等方面的研究与预测,并体现其战略性、指导性的原则。年度计划则是在规划的指导下,规定了较明确、具体和量化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具备可操作性。季度(月度)计划是安排衔接全年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指导各部门生产经营的重要依据。制定和实施季度(月度)计划目的是要保证年度计划的全面完成。

因此,立足企业业务细分,分层次的计划管理结构体系应该是一个包括企业计划、部门计划、岗位计划相互衔接,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相互衔接,建设项目计划、经营计划、成本费用计划、利润计划、人事计划、财务预算计划、日常工作计划相互衔接的;总目标与分目标相结合、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相结合的严密、完整、系统化的计划管理结构体系。这个体系既要做到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有机结合,又要做到各种业务计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相互促进;既要包括明确的战略指向,又要实现计划的具体化、数字化;并真正做到了层层有计划、人人有计划、事事有计划、时时有计划,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计划管理流于空泛、模糊和形式。

三、按照逻辑关系建立顺畅的计划管理流程体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相互联系的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因素之间遵循必然的逻辑联系,计划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为此,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按照计划管理的逻辑关系,建立起顺畅的计划管理流程体系,这是实现规范化、程序化计划管理的制度性根据。其中,要着重处理好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企业计划的制订大致包括五个相互衔接的过程或方面,一是收集资料,科学预测,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二是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总体行动计划;三是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四是综合平衡,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做到各种计划之间的有效衔接;五是编制具体计划并下达执行。与此相联系,企业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具体流程,一是初定各部门的目标计划体系;二是企业就各部门目标计划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企业总体计划;三是根据企业总体计划,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部门计划,并签订部门目标计划责任书;四是部门据此分别确定岗位计划;五是计划实施及检查,企业依据月度、季度工作情况,评价其进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按程序对年度计划做出适当的修改;六是计划落实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在年度终结后,对全年度完成计划情况进行总体考核评价,并决定对其奖励和处罚措施。

在操作上,企业计划可以分部门、核算单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编制,由企业确定经营战略、业务方向、增长目标,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上下反复沟通,确保计划的可操作性;企业可以设立多级计划控制体系,将各部门的经营活动都纳入计划,以便详细地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每期经营活动实际完成后,还要将实际业绩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检查生产经营是否按照计划在进行,是否有偏差,偏差有多大,原因在哪里;及时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计划科学和实施。

我们认为,对于一个完备的计划管理体系来说,秩序、规范、有效的管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克服计划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同时,计划管理体系的功效需要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和效率性来实现,其中规范性是第一位的,管理流程是否完整顺畅、有无漏洞,是否对计划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是否可以提升计划管理效率,都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依靠现代管理技术建立支持数字控制的计划管理体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管理技术及手段也日新月异。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科技含量。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巨大效能正在通过现代科技被大量地释放出来。为此,结合计划管理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技术的作用,建立支持数字控制的计划管理体系成为许多企业提高计划管理科学性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制定计划需要大量的信息并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信息的生成与加工处理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便捷的分析工具。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和企业生产经营网络化的特性,计划项目内容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对全局产生影响,而编制计划的依据要尽可能地采用最新的市场信息数据。因此,编制计划的手段要求高度信息化,要求建立计划与生产经营有效对接的数据库,通过信息网络与原材料、产品市场供需数据库相连接,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有效组织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投放市场,并根据其中的变化情况,及时精确地调整计划。同时,为了精确指导生产,适应计划系统对市场需求反应快速并灵敏的要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及有关软件编制和调整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图,并对日计划及月计划进行调整与管理。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计划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数字管道,创建基于计算机智能化、数字化控制并与生产调度指挥信息系统相适应,支持数字控制的计划管理体系。

五、树立全员计划管理理念建立有管理的计划体系

计划本身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职能,但计划客观上又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实践证明没有管理的计划,往往不是欠科学,难以实现,就是在执行中缺乏支持和监督而大打折扣。因此,企业需要确立全员计划管理理念,建立有管理的计划体系,实现计划的组织化实施。

首先,有管理的计划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支持体系。只有建立起与计划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使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全体员工所承担的业务或工作符合计划要求,才能保障计划的正确、顺利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全面实现。为此,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计划管理组织(职能)机构,并根据需要设置规划管理、投资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概预算管理、定额定价管理及综合统计管理等计划性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从不同层面,不同业务类别归口管理企业规划计划业务。并制订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配套制订中长期业务发展计划、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年度投资计划、生产经营计划、建设项目后评价等业务的管理办法。这是保证计划管理实现科学目标和发挥最大效益的组织制度基础。

其次,有管理的计划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议事规则与工作做制度。一般地,规则是执行程序中对每一步骤工作所规定的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章。有管理的计划就是在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中有关管理人员必须遵循相应的管理原则、议事规则、会议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以及调整纠偏等工作制度,有效避免计划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一方面,计划的制订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与议事规则,一是适度从高、从严的原则。目标太高、太严往往难以执行和实现,抵耗员工工作积极性。目标太低太松又难以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潜能,损失应得的企业效益,计划中的目标和要求必须是通过付出较大努力而能够达到的。二是周密、完备的原则。中短期计划、部门、局部及个人计划应是企业长期计划、整体计划的分解,因此,计划要覆盖全面、衔接完美。三是充分量化的可衡量性原则。要做到完成一项计划所配套的措施量应有明确规定。四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为了保证计划的一致性、衔接性,提高计划的质量,企业整体、中长期计划,局部、部门等专门计划的制定,应吸收员工参与讨论、接受员工的提议,特别是专家的意见,做到上下的充分交流与沟通。五是按程序制订、执行、修订计划的原则。计划的制订必须按照应有程序进行,一旦制订立完成,就应当认真遵照执行,要注意防止随心所欲更改或推翻计划;如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确需调整、修订计划也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对计划的监督与考核应当严格以正式计划为准,即以按规定程序制订、修订、下达的计划为准。

另一方面,有管理的计划体系还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各类会议及请示报告等工作制度。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年度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会议,以及规划、投资计划、生产计划、统计工作等业务会议制度和计划编制、投资项目追加、计划调整、定额定价等具体工作的请示报告工作制度。

年度经营管理计划篇4

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各项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并且还渗透到其它管理职能之中。企业计划管理的内容包括:1.制定计划。根据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公司有关指令信息,结合本单位现阶段生产情况和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组织有关人员制定年度计划,为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确定目标。2.执行计划。年度计划确定后,财务将各项指标计划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落实计划任务,分解制订本部门季度、月度计划,组织实施,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和年度计划的完成。3.检查分析。计划和企管部门定期利用各种生产统计信息和其他方法(如经营活动分析、专题调查资料等)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据此评定生产经营成果。4.调整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如遇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及时对原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使计划仍具有指导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通过这四个过程,企业便能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有效地协调内外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保证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企业计划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1.缺少可靠可行的计划,企业经营活动处于盲动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不允许处于盲目的、盲动的状态,其经营效果必须处于可控状态下,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科学编制可靠可行的企业计划,但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计划分析不全面、不系统,可行性不够,有的甚至没有计划,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屡遭挫败。值得强调的一点:制定计划必须客观、严谨,不能脱离生产实际,更不能依照往年惯例、不加分析随意编制。譬如在编制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我矿生产能力为340万吨/年,故每年公司给我矿制定的原煤产量计划基本变化不大,直观上感觉相邻几年指标似乎应该差不多,其实不然。例如工效、电力消耗、单产等指标,主要受产量限制,故变化不大,可以参考往年指标,但如煤层生产能力指标,在原煤产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每年所采煤种不同,煤层厚度发生变化,采煤面积也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煤层生产能力指标相差很多,就不能机械地去套用或参考往年指标,否则其科学性就无从谈起。建议企业一定要编制科学的计划,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只要有了“计划书”,就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执行前经过了科学预测、全面分析、系统筹划,以及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从而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结果是可预测、可控制的。

2.计划制定依据不充分,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很低。从煤矿企业计划编制的一般流程来看,其编制的主要依据是核定生产能力和上级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而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企业在制定计划时只有积极响应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达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产销均衡,从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则会使其制定的计划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很低,从而造成大量产品的积压,甚至被市场牵着鼻子前进,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这一点我们在2014年已经深有体会,全国煤炭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企效益下滑、资金压力增大、经营举步维艰,国内很多煤炭企业不得不限产、甚至停产,作为产煤大省的山西,GDp也因之严重受损。建议成立市场调研部,加强对煤炭市场的分析,了解政府意向,收集外部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信息,较准确地预测并制定计划,减少库存积压、资源浪费等现象。譬如这两年山西省委希望把“黑色”煤炭变“绿色”,我们就应该考虑如何来实现这个梦想,深入市场调研,寻求新方案,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用较短时间、较少投入使煤炭企业走出困境。

3.计划管理程序不严密,职责分工不清晰。每个企业计划管理需要有一个完整、严密的管理程序,将计划的制定、实施、调整、监督检查与考核等内容清晰地反应出来,在程序中明确各环节的审批手续,分清各部门以及各岗位的职责与分工,这样才能使计划管理真正发挥其指导、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但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形成严密的管理程序,各部门与岗位的职责分工也不是特别清晰,导致计划管理流程存在漏洞,计划管理工作存在风险;企业管理中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造成各部门以及各岗位对计划工作相互推诿,出现计划的某些环节无人管理,导致执行不力,出现问题也无从追究责任的现象。建议企业建立严密的计划管理程序,指定项目负责人和相关单位,明确各部门岗位权责,使计划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源可溯。

4.缺少经营活动分析,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企业虽通过综合统计报表将各阶段指标的完成情况用绝对数、完成计划相对数和同期比较盈亏数等如实反映,但只是通过数字来解释指标的完成效果,缺少对经营活动的详细分析,无法反映出导致数据变动的原因,是受市场影响还是企业内部生产条件变化所致,无法评定生产经营成果,更不能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譬如某集团公司,虽然建立了经营分析系统,要求所属煤矿和子(分)公司按时如实将本单位财务、生产、综合经营指标数据(包括产量、收入、利润、工效等)录入系统并上传,经营管理人员通过与计划对比分析向高层管理者汇报,但由于各单位没有书面分析材料,仅依靠数字确实很难分析出影响指标变动的原因,也就不能针对性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建议各单位完善书面分析材料,详细说明指标变动原因,同时上级部门要定期检查企业计划完成情况,并将组织经营分析活动成为常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年度经营管理计划篇5

【关键词】综合计划营销应用

为贯彻落实国加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公司“四化”建设,精益管理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强化营销综合计划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

一、概述

综合计划是统领企业各项目标和工作的纲领,是加强集约管理、精细过程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是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归入目标、完善内控制度、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的重要举措。一般营销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年度各项营销指标为目标,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营销核心指标进行梳理优化,形成覆盖公司营销重点业务、重要环节的目标管理体系,是公司发展战略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在营销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营销工作计划。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对综合计划的编制、调整、审批、执行、跟踪分析、考核的全过程管理。

二、具体应用

近年来,随着营销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的初步建立,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梳理各专业的重点工作,确保营销工作结合实际

首先,营销部门结合公司第一年营销指标完成情况和营销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梳理出公司需要进一步推进实施营销工作和工作短板,基本确定第二年的营销重点工作打算。2013年公司营销部共梳理出四大工作目标,即持续完善公司“大营销”体系,落实新标准和业务流程、台区规范化管理工作100%完成年度计划、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95598全年接听率达到95%;计量准确;完善非居客户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

(二)完善公司营销工作计划,确保与省公司保持同步

省公司营销工作计划下达后,市公司全面落实省公司计划管理相关工作部署,根据省公司营销工作安排,参照其综合计划分解模式和要求,进一步细化丰富市公司综合计划内容,对公司初拟的营销重点工作进行补充完善,组织编制下达市公司营销综合计划。依据省公司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安排,完善了2013年营销专项投入建议。

(三)分解落实责任单位,确保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对公司营销综合计划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确保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以综合计划管理为工作主线,将公司营销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形成公司、部门(单位)、班组、岗位和年、季、月、周四个层次的计划管理体系,构建逐级保障体系。将公司营销工作要求准确、及时、全面地传达到基层,提高广大营销员工对公司营销工作的认知度,增强全员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确保公司营销工作年度目标的完成。

(四)加强对营销综合计划过程管控,确保年度计划的完成

发挥职能部门专业化管理作用,加强对赢下哦基层单位的业务指导,对营销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主动查找症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责任,密切关注营销计划执行情况,确保营销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公司的营销工作务期必成。加强计划跟踪和督查督办力度,特别是加强重点工作的动态分析和监控,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未能按计划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单位,主管部门要及时要求其反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督促限期完成。

(五)严格营销综合计划考评,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建立“周报送、月考核、季分析”的考核机制,将市公司营销综合计划管理全面纳入公司月度绩效考核办法和年度业绩兑现办法。加强营销综合计划管理,每月跟踪营销重点工作进度,对未能按计划要及时督办,要求其反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限期完成。每月通报计划完成情况和考核评价情况,实现评价结果与薪酬直接挂钩,形成计划下达、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总结提升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三、存在问题

随着“两个转变”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对营销综合计划的预见性、准确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

一是营销综合计划的广度深度不够,没有实现对经营管理的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原有的管理指标体系主要依据上级下达的指标为主,按部门、分层级分解拓展指标不够。有些专项工作计划没有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计划指标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和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综合计划的监控约束力不强,计划管理基础不到位、分析监控跟不上精准管理的需要。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认识推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适应新要求,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四、有关建议

(一)推进营销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积极推动综合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目前省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开发改进,凭借系统高效的工作平台和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综合计划管理提升,调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

(二)建立、改进实现营销综合计划管理的长效机制

年度经营管理计划篇6

一、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目前大多数电网企业采取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即以企业整体效能价值目标为中心,对各项指标进行编制、平衡、控制、调整、监督及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模式[1]。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在推进企业整体运作方面卓有成效,实现企业内部良好的资源优化配置,但是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在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仍显露出以下不足:一是综合计划管理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二是综合计划管理的反馈机制不够健全,三是综合计划与各专业计划指标的关系不够明确。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针对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不足进行了改进,逐步形成了以指标精益分解和项目全面覆盖为基础、以月度综合计划管理为主要管控方式的“两精益三机制双反馈”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使公司的综合计划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公司经营发展及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两精益三机制双反馈”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概述

“两精益三机制双反馈”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改变原有专业管理为主的模式,转变成以综合计划为龙头,融合公司运营监控指标,与专业管理密切结合的方式,同时优化投资结构,科学安排投资规模和项目,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和效益,构建指标和项目的“两精益”管理模式;实施月度综合计划管理,建立季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发挥两级决策机制作用,建立月度指标分析、季度经济活动分析及五位一体保障机制的“三机制”模式,同时以“双反馈”确保分析结果的反馈作用,进一步提高计划管控力,提升综合公司计划管理水平(综合计划管理体系详见图1)。

三、“两精益三机制双反馈”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方案设计

(一)实施“两个精益”

指标体系是综合计划管理的核心,贯穿于综合计划管理的每个环节。国网公司以卓越管理战略思想为指导,实施指标分解与设置管理精益化、综合计划项目储备管理精益化为主要内涵的“两个精益”。通过对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增加运营监控类指标及部分核心过程指标,加强过程管控以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在公司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公司项目储备管理实现全口径覆盖、全信息化管理,围绕强化管控的目标,应用电网发展诊断和经营诊断成果,实现企业战略和规划、计划与预算工作的有机衔接。

(二)建立“三个机制”

综合计划是公司既定的年度发展目标,实现年度目标,过程管理十分关键。实施月度综合计划管理,提高计划管控力,是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和实现综合计划目标的有效方法。

在综合计划过程管理中,公司通过构建月度分析和季度经济活动分析预警机制、两级决策机制、五位一体协同保障机制在内的“三个机制”,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月度过程管控,并通过预警机制在综合计划实施过程中及时给出指标落地的偏差,极大地提高了计划实施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强化“双反馈”

公司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的闭环管理,建立包涵月度指标分析反馈、季度经济活动分析反馈的“双反馈”,进一步强化反馈作用和闭环整改力度,确保综合计划指标和综合计划储备项目的实施过程可控、在控,以月度总结、季度总结的形式保障综合计划管理这艘大船的航向。

四、“两精益三机制双反馈”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具体实现

(一)精准事前计划编制

综合计划编制的准确性与否决定着公司整体战略能否全面实现,因此为提高综合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宜采取指标历史趋势分析及各单位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分析的方法来优化综合计划指标设置,融合运营监控指标,强化综合计划项目储备管理的全口径覆盖、全信息化管理。

1.综合计划指标精益化管理

在指标体系建设上,根据精益管理需要,将国网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开展指标体系分解与设计研究,融合运营监控类。将单位分类,包括分公司、有限公司、成本单位、子公司和检修公司等五类。基层单位指标包括电网建设、资产质量、供电服务、经营业绩等四类。公司本部增加购电类和损益类。

电网发展指标中,设置工程资金需求指标以便提前掌握下月资金需求情况,为融资及资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设置电网工程建设节点和工程前期节点,为公司掌握下月新开工、投产工程预期以及前期节点进度提供依据。

资产质量指标中,设置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以便掌握子公司单位指标安排进度情况;设置应收电费余额指标来掌握电费回收预期。

供电服务指标中,设置城市和农网的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指标,是为了能够对该指标进行过程控制,避免偏离年度目标。

经营业绩指标中,设置售电量、购电量、线损率指标以便掌握电力市场预测情况以及各单位指标安排;为了优化售电结构,实现公司均价目标,设置售电均价指标;设置销售收入、内部利润、可控费用等指标来了解各单位预计财务指标情况,为公司整体掌握预算指标进度提供依据。

设置购电类指标是公司每月的月度电厂电量交易计划安排,是测算购电成本的依据。

设置损益类指标体现公司利润总额进度的总体安排,达到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的融合。

2.综合计划项目的全口径储备及全信息化管理

在项目储备管理上,一是根据公司规划和电网规划,结合经营发展要求,梳理项目需求,细化到年度项目,超前开展各专业投资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形成逐年度的前期项目库;二是规范可研论证、评审、批复工作,保证储备项目合理、程序规范、批复有效,储备项目与规划前期在工作流程和工作时序上紧密衔接;三是实事求是、优选项目。综合考虑投资能力、效益投资等因素,坚持实事求是先急后缓的原则,结合前期工作进展情况,优选项目列入年度投资计划,保障项目按计划节点实施;四是建立健全项目储备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启动编制工作,建立形成月通报和检查机制,适时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会,形成工作常态机制。

(二)强化事中过程管控

事中过程管控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事中过程管控的前提是编制月度综合计划来实现年度综合计划的细分。月度综合计划的编制下达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层单位编制月度综合计划,第二阶段为本部审核基层单位月度计划并形成公司月度综合计划。事中过程管控的内容即月度综合计划的有效执行,其执行过程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重点指标执行情况分析(又称异动分析),主要对售电量、售电均价、线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为公司月度工作例会指标分析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为月度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分析,需要对年度综合计划目标执行情况及月度综合计划执行情况都进行分析。最后,对月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1.建立月度分析和季度经济活动分析预警机制

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月度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构想的指引下,中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正在获得快速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月度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在大大减少管理环节的同时也会极大地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电网公司应该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构建较为完整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建立综合计划管理信息平台,设置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绩效考核标准与控制措施,综合平衡各项指标,以实现指标分层和归口管理。

创新企业运营能力指标体系。传统的电网企业运营能力评价主要通过同业对标、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等来实现,然而由于同业对标、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等缺少评价标准极易造成结果的不客观性,因此,重新设计一套更加客观的、面向能力评价的方法变得非常必要。基于以上的不足,公司从有别于现有评价体系的全新视角出发,选择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改进能力、永续发展能力作为企业运营能力评价的内容,在完成对评价指标梳理改进以及评价标准设计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权重设置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设置,最后对企业运营能力做出综合的定量评价(企业运营能力指标体系详见图3)。该企业运营能力评价体系极大地克服了传统的电网企业运营能力评价中普遍存在的主观臆断性,创造性地实现了电网企业运营能力评价的客观化与标准化。

创新指标评价预警机制。决定电网企业整体运营情况的基本指标一般为运营绩效、业务运营状况、资源利用情况三个方面,而决定这三个指标的优劣均可以由管理波动性、成长水平高低两个维度进行描述,因此可以利用波士顿矩阵的变形,设计电网企业指标评价预警机制,以此全面掌握公司整体运营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公司指标评价预警机制详见图3)。公司指标预警机制的应用将提高电网管理人员的分析和战略决策能力,同时帮助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问题,更深刻地理解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之间的联系,及时调整企业的业务投资组合,收获或放弃萎缩业务,加大在更有发展前景的业务中的投资,紧缩在没有发展前景的业务中的投资。

2.构建两级决策机制

在项目决策阶段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正确的判断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对工程项目的长远经济效益和战略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电网企业在决策环节应制定项目决策管理办法,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设立两级项目决策管理机构,严把项目入口关,提升项目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逐项制定各专业项目节点计划,实施项目专业平衡会制度,强化项目计划过程管理,确保计划执行刚性;三是建立月度总额计划指标体系,开展指标月度计划管理;四是在计划执行中,及时掌握国网公司相关政策变化,处理好各部门指标间平衡关系,推动各项指标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三)做实“双反馈”,及时修正计划偏差

年度经营管理计划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018-01

1概述

综合型大型公司具有跨行业、跨区域的特点,在现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中规模逐步扩大,公司业务范围也不断增加,由于不同业务间的关联性较为复杂,也为公司的管理与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在公司现有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整体协调,确保公司管理的整体最优化是公司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综合经营计划是一种能够协调平衡公司中不同计划,对于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公司长远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的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不仅仅是针对企业中的某项工作制定的,而是和企业整体的战略计划紧密相连的,其时间跨度虽然比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短(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的时间跨度一般小于五年),但是其内容却更加详细具体,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的协调、约束。

2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开展有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工作,然而由于一些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并没有充分考虑经济活动、全面预算以及绩效考核等因素,不能够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协调,无法承担全面落实企业战略的任务。电力企业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多是企业中各个部门单独编制的,如图1所示,而综合计划管理就是将这些计划汇集起来,由于各计划的编制时间杂乱、信息交流不协调,导致了企业计划管理存在混乱、不全面、平衡性不强等问题的出现。此外,由于各单位单独编制的计划管理多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的矛盾,且与公司的整体目标关联性不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系统性,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急需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3关于改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探讨

在明确企业传统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要了解实施目的和管理流程。企业的综合经营计划的实施目的是将公司的战略规划与财务预算有效结合起来,为公司的经济决策与技术决策提供参考。企业的综合经营计划若要顺利实施,需要首先解决以下问题:①综合经营计划应当明确指出企业中各部门间的重复部分与对接部分,确保综合经营计划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②综合经营计划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体现生产及经营指标间联动关系,同时注重相关指标通过对标确立合理水平;③综合经营计划的数据需要实行分层、分级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指标的分专业管理。改进后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图。通过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公司各类计划可以在一个共享的平台上进行编制、完善善、互相反馈,最终形成平衡后的统一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预算并进行再平衡,从而真正形成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方位的计划管理体系,形成企业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良好衔接。

4对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实际应用的几点思考

以上提出的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综合计划的协调平衡作用,使综合计划成为良好的企业技术经济决策平台,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4.1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与预算之间的关系

首先,企业的预算是针对工作计划而进行的资金使用需求预测,预算并不能凭空设定。企业的年度全面预算,需要与年度综合计划相结合,初步确定企业的收益及相应确定合理的资金使用需求。同时,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也需要与财务指标反映的一些内外部资源约束条件进行互相反馈协调平衡后制定,两者相辅相成;其次,综合计划反映的是指标的物质量而企业预算反映的是指标的价值量,两者间需要确定内在的转换关系。

4.2做好企业综合经营计划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计划管理平台

企业综合经营计划和专业计划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应人为将其割裂开来,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编制流程和具体数据上,而是体现在分析方式、分析内容和目标以及有针对性地指标评价模型上。综合计划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除了专业技术方面,很大一部分是管理协调的问题,因此建立统一的计划管理平台,有利于贯彻数据分层、分级管理的思路,为综合经营计划提供集中信息平台、高效工作平台和辅助决策平台。同时,企业系统内的计划数据内容可以便利地在信息系统内流通,指标实行分专业管理,落实数据准确性的岗位责任,这样可以将综合经营计划十分复杂的管理内容分解到各个具体管理层上面,实现管理分层分级,各负其责。

5结语

创新永无止境,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一样,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探索合理高效的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有利于围绕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开展计划工作,并为最终搭建现代企业技术决策和经济决策相互协调的统一决策支持平台奠定必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英.最优计划模型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

[2]盛芹世,李金传,冯丽.现代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制定方法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

年度经营管理计划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018-01

1概述

综合型大型公司具有跨行业、跨区域的特点,在现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中规模逐步扩大,公司业务范围也不断增加,由于不同业务间的关联性较为复杂,也为公司的管理与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在公司现有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整体协调,确保公司管理的整体最优化是公司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综合经营计划是一种能够协调平衡公司中不同计划,对于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公司长远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的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不仅仅是针对企业中的某项工作制定的,而是和企业整体的战略计划紧密相连的,其时间跨度虽然比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短(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的时间跨度一般小于五年),但是其内容却更加详细具体,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的协调、约束。

2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开展有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工作,然而由于一些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并没有充分考虑经济活动、全面预算以及绩效考核等因素,不能够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协调,无法承担全面落实企业战略的任务。

电力企业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多是企业中各个部门单独编制的,如图1所示,而综合计划管理就是将这些计划汇集起来,由于各计划的编制时间杂乱、信息交流不协调,导致了企业计划管理存在混乱、不全面、平衡性不强等问题的出现。此外,由于各单位单独编制的计划管理多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的矛盾,且与公司的整体目标关联性不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系统性,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急需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3关于改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探讨

在明确企业传统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要了解实施目的和管理流程。企业的综合经营计划的实施目的是将公司的战略规划与财务预算有效结合起来,为公司的经济决策与技术决策提供参考。企业的综合经营计划若要顺利实施,需要首先解决以下问题:①综合经营计划应当明确指出企业中各部门间的重复部分与对接部分,确保综合经营计划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②综合经营计划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体现生产及经营指标间联动关系,同时注重相关指标通过对标确立合理水平;③综合经营计划的数据需要实行分层、分级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指标的分专业管理。改进后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图,如图2所示。

通过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公司各类计划可以在一个共享的平台上进行编制、完善善、互相反馈,最终形成平衡后的统一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预算并进行再平衡,从而真正形成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方位的计划管理体系,形成企业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良好衔接。

4对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实际应用的几点思考

以上提出的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综合计划的协调平衡作用,使综合计划成为良好的企业技术经济决策平台,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4.1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与预算之间的关系

首先,企业的预算是针对工作计划而进行的资金使用需求预测,预算并不能凭空设定。企业的年度全面预算,需要与年度综合计划相结合,初步确定企业的收益及相应确定合理的资金使用需求。

同时,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也需要与财务指标反映的一些内外部资源约束条件进行互相反馈协调平衡后制定,两者相辅相成;其次,综合计划反映的是指标的物质量而企业预算反映的是指标的价值量,两者间需要确定内在的转换关系。

4.2做好企业综合经营计划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计划管理平台

企业综合经营计划和专业计划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应人为将其割裂开来,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编制流程和具体数据上,而是体现在分析方式、分析内容和目标以及有针对性地指标评价模型上。

综合计划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除了专业技术方面,很大一部分是管理协调的问题,因此建立统一的计划管理平台,有利于贯彻数据分层、分级管理的思路,为综合经营计划提供集中信息平台、高效工作平台和辅助决策平台。

同时,企业系统内的计划数据内容可以便利地在信息系统内流通,指标实行分专业管理,落实数据准确性的岗位责任,这样可以将综合经营计划十分复杂的管理内容分解到各个具体管理层上面,实现管理分层分级,各负其责。

5结语

创新永无止境,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一样,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探索合理高效的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有利于围绕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开展计划工作,并为最终搭建现代企业技术决策和经济决策相互协调的统一决策支持平台奠定必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英.最优计划模型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

[2]盛芹世,李金传,冯丽.现代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制定方法研究[J].

年度经营管理计划篇9

如上所述,对公司而言,营销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同做很多事情一样,我们总是会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营销计划的完成过程也是如此。我归纳了一下在制定营销计划过程中,最常见的有以下4种错误。

1、忽视现状的分析,只重视或者强调营销计划的目标和营销组合方案。

很多的营销主管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不重视数据的收集和信息的质量,在这一阶段所做的分析缺乏思考和推敲,这样得出的营销计划难保不出错误。有的主管甚至事先就已经决定了要采取的策略,在分析阶段重点选择一些支持这些策略的数据,这实在是不负责任、不职业的做法。

现状分析要求对上一阶段的营销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计,利用Swot等分析工具,确认当前的形势;对市场进行划分;对竞争者进行比较分析;对顾客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等。这方面的数据收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应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对这些关键数据信息的正确分析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策略打下扎实的基础.

2、营销主管对形成书面的营销计划不加以重视,或者只是应付公司的要求作出一份象征性的文件,而是把整体的内容放在自己的脑子里面,在不同的阶段突然提出不同的要求。

营销计划是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决不仅仅与营销主管有关。我们知道,营销过程与生产、销售、财务、研发都是息息相关的,这些支持性部门在执行营销计划的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书面的计划不仅仅是可以迫使营销主管们进行系统的思考,而且,它可以清楚的告知公司的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执行营销计划的过程中承担哪些责任,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零散的计划不仅妨碍计划的执行,而且很有可能制造管理上的混乱。

3、对制定营销计划的过程过于苛求或者过于草率,从而为公司的经营带来问题。

有的管理者对营销计划的制定过程要求苛刻,对每个阶段或者每部分的内容都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我们知道,计划的本质是基于现有情况的分析和对未来进行的预测和部署。首先,对现有情况的分析就不可能是完美的。比如说你能够100%准确的知道上一个年度中国市场补钙产品的总销售量吗?你不能,因为收集信息的范围和准确性都是有限度的;再比如,就算你对现有情况已经100%的了解,那么对未来的推断就会100%的准确吗?你也不能,因为未来可能会有很多的情况变化我们是无法预知的。所以,制定营销计划的过程不可能完美,我们必须在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制定尽可能合理的战略目标和方案。冗长的过程不仅说明管理层缺乏决断力,过于官僚,而且会使相关的工作滞后。

也有的管理者对营销计划的过程过于草率,填写完一些表格,就算大功完成。这些表格的准确性值得推敲,思维过程在一系列表格的外衣下面显得科学可靠,实际上可能逻辑混乱,前后缺乏关联性。草率的营销计划破坏性极大,可能给公司造成严重的失误,甚至带来灾难。

4、由公司管理层直接指定目标,不让营销计划的执行人员参与目标制定过程。

年度经营管理计划篇10

关键词:全面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044-02

一、全面计划管理概述

1.“四全管理”的基本内涵

全面计划管理是““四全管理”内容之一,“四全管理”是一个互相衔接的有机管理体系,即包括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风险和全面责任管理四项内容。

四全管理通过计划、预算、风险和责任的有效衔接、动态管控、刚性控制,推动流程再造和管理提升,增强管控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稳健发展能力,实现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

2.“四全管理”的基本特征

2.1有效衔接

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风险和全面责任管理之间有效衔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有效、成熟定型的标准和流程体系。

2.2过程管控

按照“四全管理”要求部署和落实各项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和各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注重管理关口前移,强化事前和事中环节管控功能。

2.3刚性控制

强化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刚性控制,凡是未列入计划的事项原则上不安排预算和资金计划。

二、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特征及管理流程

全面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统筹科学合理确定的年度经营活动的各项实物量目标、价值量目标和工作任务目标及实施方案。

1.全面计划的内容

1.1指标计划(十一类指标)

(1)产品产量:发电量、上网电量、供热量、煤炭产销量、天然气量

(2)固定资产投资:大中型基建投资、前期费用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科技费用投资、信息费用投资、资产并购、参股投资、小型基建投资

(3)建设规模:开工规模、投产规模、期末在建规模、施工准备规模

(4)资产经营: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资产负债率、平均上网电价、热价、综合标煤单价、电热费回收周期、发电单位燃料成本、供热单位燃料成本、检修费用、可控费用、合同能源项目效益分成费用、检修维护外委费用

(5)劳动工资: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6)安全生产:较大及以上人身伤亡事故、人员责任的较大及以上设备事故、较大火灾事故、电厂责任的较大及以上电力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及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溃坝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7)能源节约:发电厂用电率、供热厂用电率、综合厂用电率、供电煤耗、供热煤耗、发电油耗、水耗、热值差

(8)可靠性:非计划停运次数、非计划停运时间、等效可用系数

(9)环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废水排放绩效

(10)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设计值达标率

(11)员工培训:人才受训率和人均受训时间

1.2专业计划(九类指标)

(1)前期工作任务计划:常规电源、核电、煤炭

(2)工程项目建设计划:电源(新开工项目、施工准备项目、在建项目)

(3)机组检修工期计划:火电、水电

(4)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一般技术改造和脱硫脱硝项目

(5)合同能源项目计划:

(6)电煤需求计划:燃料订货计划和燃料采购计划

(7)一级集中采购计划:物资类、电力生产工程服务类、电力基建工程服务类

(8)科技专业计划:科技项目及平台建设

(9)国际业务计划:对外工程承包计划、对外劳务合作计划、国际煤炭贸易计划、设备进口贸易计划、因公出国任务计划

2.全面计划的特征

全面计划管理的主体是生产经营管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未纳入全面计划管理)。

全面计划管理的实质是全面的、系统的方针目标管理。一是突出一个“全”字,内容全面、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管理;二是突出一个“实”字,全面计划一经审批下达即有约束力和严肃性,各专业计划必须是可执行、可操作而且是刚性的。

全面计划管理是指对年度计划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分析和考评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全面计划管理,有序高效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做到专业计划之间互相支撑、互相保障、从而提高公司的管控能力和整体运作水平。

3.全面计划的管理流程

3.1编制

(1)每年9月中下旬,计划营销部组织各部门,根据对公司经营形势的判断,制定下一年度全面计划安排的主要原则和思路,启动全面计划编制工作。

(2)每年10月下旬,各下属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将经本企业审定的全面计划建议,上报公司计划营销部,计划营销部负责分解计划并送各专业管理部门审核,作为编制专业计划的基础。

(3)每年11月上旬,计划营销部汇同专业管理部门召开全面计划编制汇报会,对各企业上报的全面计划建议进行审议和初步平衡。

(4)每年11月中旬,各专业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编制完成专业计划建议,提出分管专业计划指标的安排建议和专项报告,涉及投资及资金支出的专业计划要细化到具体项目,并按照投入产出最优的原则对本专业计划项目进行排序后报送计划营销部。

(5)每年11月下旬,计划营销部将各企业上报的建议计划,根据各部门提交的专业计划,进行汇总审核和综合平衡后,形成公司全面计划建议,经综合平衡后的全面计划作为编制全面预算的基础。

3.2审批

年度全面计划建议履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和董事会的审批程序。

3.3下达

计划营销部将批准后的全面计划,按照“统一下达”的原则下发各企业,各专业管理部门不需要单独下达专项计划,在全面计划正式批准下达以前,各专业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对第一季度专项计划做出预安排。

3.4执行

各分子公司根据总公司下达的全面计划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后的全面计划上报总公司,下达基层企业。设立董事会和股东会的企业应该按照公司章程规定,根据公司下达的计划形成本企业全面计划,提交本企业董事会和股东会批准实施。

各基层企业根据分子公司下达的全面计划指标完善本企业工作计划,并将工作计划细化分解并下达到各责任部门,责任岗位乃至责任人。

3.5调整

全面计划下达后应尽量避免调整。如确因不可抗力或是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市场环境重大变化等因素影响,经努力仍不能完成计划时,可以申请调整。

全面计划的调整由各单位专业管理部门提出,计划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经本单位审核后,向总公司上报计划指标调整申请,总公司按照原决策程序审批后下达。

3.6分析

总公司按月进行分析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加强计划执行的管控。

各企业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办法》按月开展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加强信息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计划营销部按照季度组织进行专业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3.7考核

总公司下达的全面计划主要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对未列入业绩考核范围的全面计划指标进行考评,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重点考评计划完成情况,同事兼顾计划制定的准确率,对于未完成计划或是与计划差距较大的企业予以通报。

三、实行全面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1.全面计划管理是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

火电企业发展理念是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发展举措是转方式,调结构。从装机容量、发电量、产业板块、区域比重各方面做强做优,需要及时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着力解决,全面计划管理旨在过程管控,有利于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全面计划管理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企业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要提升经济效益,就要把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全部纳入计划管理。

实行全面计划管理,就是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理顺业务关系,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用综合协调平衡和优化排序的方法,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公司统一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政策,实现战略、规划、计划、预算和考核等各个专业环节的无缝对接,实现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

3.全面计划管理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任何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不可能处于盲目的、盲动的状态,其经营行为必须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