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十篇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十篇

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4:09

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篇1

关键词: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折旧率

文章编号:2095-5960(2014)03-0008-09;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对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回报率进行实证分析时,资本投入数量是必要的基础性数据。此外,资本投入也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之一,大量关于投资的相关研究更离不开资本存量数据的支撑。一般来说,国际上测算资本存量的常用方法有两种:HedonicValuation(HV)法和永续盘存法(perpetualinventorymethod,pim)。其中HV方法需要物质资本的年龄、类型以及属性等详细的基础性数据,而这只能来自全社会大范围的普查。由于适用条件过于苛刻,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只在阿根廷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使用。而大多数国家采用永续盘存法,该方法是由戈德史密斯(Goldsmith)于1951年开创,随后由于可操作性强被学者们广泛采用。它的基本公式为:

Kt=(1-δt)Kt-1+it(1)

从式(1)中可以看出资本存量的测算主要涉及四个变量:经济折旧率δ的确定,当年投资i的选择,投资缩减指数的构造,从而将当年投资换算为可比价格计价的基年资本存量的确定。对这四个变量的选择和界定构成了资本存量估计的主要内容。

对于中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学者们进行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全国及省际资本存量的估算。由于这方面基础数据较为完整,从而文献成果也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贺菊煌(1992)、Jeffersonetal.(1992)、Chow(1993)、HuandKhan(1997)、Young(2000)、张军、章元(2003)、李治国、唐国兴(2003)、何枫等(2003)、单豪杰(2008)[1][2][3][4][5][6][7][8][9]。虽然这些研究都采用了pim,但由于他们在指标选择及界定上存在分歧,最终的估计结果也相去甚远。

2.城市和农村资本存量的估算。这是研究的新进展,随着统计资料的丰富,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开始增多。徐淑红等(2009)、徐淑红(2010)、郑明(2012)分别对农村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10][11][12],柯善咨、向娟(2012)另辟蹊径,估算了1996―200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等级城市的资本存量[13]。

3.某个产业或几个产业资本存量的估算。Chow(1993)估算了1952―1985年农业、工业、建筑、运输以及商业5个产业部门的资本存量[2];黄勇峰等(2002)将制造业分为15个行业,估算了1978―1995年我国制造业分行业的资本存量[14];吴方卫(1999)则利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了1980―1997年的农业资本存量[15];王金田等(2007)估计了1978―2005年中国及分省份的农业资本存量[16]。更多关于农业资本存量的估算可参见曾国平等(2010)[17]的一个综述。

对于省际三次产业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徐现祥等(2007)基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以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首次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18]但他们在应用永续盘存法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忽略了变量选择上的前后一致性,为了回避折旧率的问题选取了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的折旧数据,但在基期资本存量的估算时又选取了3%的折旧率。此外,折旧是企业会计制度意义下的核算做法,是基于经验而来的,与资本品相对效率没有联系,因此也不符合pim方法的真实涵义。鉴于此,我们在广泛搜集数据的基础上,在资本品相对效率几何下降模式的假定下计算出了各省份①①本文的研究涉及22个省、5个自治区以及4个直辖市,为了称呼的方便,都称为各省份。的折旧率,并估算了1978―2011年省际三次产业的固定资本存量,以丰富和完善已有研究,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二、当年投资数据的选择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简单梳理,我们发现对当年投资数据的选择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采用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中的积累额数据。由于基础统计资料的薄弱,早期关于资本存量的估算主要采用积累这一统计指标[1][2][6][19][20]。运用积累额的最大优点是无需考虑折旧问题,但是由于经济核算体系的转变,从1993年起,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再公布积累数据,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价格缩减指数。因此,新近的研究都未采用这一指标。第二类是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这一指标的优点是时间跨度长且包括各构成部分的具体数据。因此,学者们广泛采用这一指标对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然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统计体系有的指标,与国际统一的Sna体系不相容。同时,其包含购买土地、房屋等不可再生资本的支出,并且只统计了一定规模以上的投资项目,明显低估了总投资的规模。基于以上原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不是衡量我国资本存量变动的良好指标。第三类是大部分新近研究采用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张军等(2004)、白重恩等(2007)以及徐现祥等(2007)都采用了这一指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基础,通过一定的调整计算而得到的,其更能准确地测度我国可再生资本的变动情况。因此,本文选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投资的指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2002年之后各省份三次产业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不可得,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取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替代指标。1978―2002年辽宁省三次产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对应年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完全相同,广东等省份两者的差距也很小,意味着我们这一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978―2002年各省份三次产业固定资本形成额数据来自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以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2003年及之后各省份三次产业的固定投资数据来自于各省份的统计年鉴以及各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

三、投资缩减指数的构造

当年投资指标选择完成之后,必须将其按当年价格表示的投资数据用相应的价格指数进行缩减,折算成按基年价格计算的实际数值。因此,接下来就是投资缩减指数的构建。正如上文所述,本文已选择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投资的数据,而采用这一指标的一大缺陷是没有官方公布的价格缩减指数,许多学者为了研究的方便,直接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缩减。然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只有1991年之后的时间序列数据,这导致学者们不得不选用其他价格指数进行替代或者通过一些方法来构建。Jeffersonetal.(1992)利用建筑安装指数和机器设备指数的加权平均构造了投资缩减指数[3],而在中文版本中他们选择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进行平减[21]。吴方卫(1999)将1991―1997年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进行拟合回归,然后根据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推算出了1990年之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5]。黄勇峰等(2002)直接利用零售物价指数来代替建筑与设备价格指数序列[14]。宋海岩等(2003)则采用全国建筑材料价格指数对1978年之后的数据进行了处理[22]。王金田等(2007)认为在缺少农业固定资本价格指数的情况下,选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进行替代比较合适[16],徐淑红等(2009)、徐淑红(2010)在对农村资本存量进行估算时也采用了相同的处理方法[10][12]。

我们注意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提供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以及以不变价格计算的总额指数,通过这两个时间序列数据可计算得到投资缩减指数(p),具体的计算方法可参见张军等(2004)[23]。由于这两个数据都是官方的权威数据,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缩减指数更为科学合理。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并没有提供分产业的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即使采用上述方法,分产业的投资缩减指数仍不可得。借鉴已有研究,本文选择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作为第一产业的投资缩减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代替第二产业的投资缩减指数。第三产业的缩减指数可利用下式计算得到:

ip=i1p1+i2p2+i3p3p3=i3/(ip-i1p1-i2p2)(2)

其中,i代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ii表示第i产业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i=1,2,3。p表示总体的投资缩减指数,采用张军(2004)方法计算得到,以1978年为基期;pi代表第i产业的投资缩减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由于2002年之后的投资数据选用固定资产投资,相应的p值就变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其他的变量没有变化。有些省份缺失某些年份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如北京缺失1978―1989年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了研究的方便,凡是缺失的数据本文就用全国的数据代替,从而与全国的价格上涨趋势保持一致。通过以上的方法处理就可得到1978―2002年各省份三次产业的投资缩减指数,从最终的估计结果来看,这样的处理方法是比较合理且可以接受的。各省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自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各地统计年鉴。

四、经济折旧率的选择

在利用永续盘存法进行资本存量的测算中,关于折旧率的选择是一个核心问题。通过已有的研究,我们发现资本存量的测算对折旧率的大小是相当敏感的。[9]已有研究对折旧率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采用积累指标,从而回避了处理折旧的问题。贺菊煌(1992)、Chow(1993)以及张军、章元(2003)都采用了此种方法[1][2][6]。但是从1993年开始,我国不再公布积累数据,这类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低。第二类是根据核算公式直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李治国、唐国兴(2003)采用国民收入的核算公式①①折旧额=GDp-国民收入+补贴-间接税。来计算折旧额。[7]徐现祥等(2007)则直接选取了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固定资产折旧②②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作为折旧额[18]。第三类方法是从折旧率入手来计算折旧额,这意味着对折旧的选择就转化为对折旧率的界定。但是由于所运用的资料和方法不同,得出的折旧率显然缺乏一致性。HuandKhan(1997)假定折旧率为3.6%。[4]宋海岩等(2003)假定各省每年的实际折旧率为官方公布的名义折旧率3.6%的基础上加上各省该年的经济增长率[22],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资本的物理折旧程度与经济增长率呈正比。perkins(1988)、胡永泰(1998)、王小鲁、樊纲(2000)以及wang、Yao(2003)均采用了5%的折旧率[24][25][26][27]。而HallandJones(1999)采用了6%的折旧率[28]。龚六堂、谢丹阳(2004)采用的折旧率更高,他们对各省都采用了10%的折旧率[29]。

正如黄勇峰等(2002)、张军等(2004)[4][23]所着重指出的,严格意义上讲,利用pim进行资本存量的测算时,估算公式中的δ应该是重置率而不是折旧率。折旧应该按照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进行核算,但是我国目前还未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条件,因此,只能暂时采用基于企业会计意义的核算方法。我国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通常采用直线型法,而这恰恰不符合永续盘存法的内在要求。

为了满足应用pim的条件,本文假定资本品是按照几何方式递减的,与此相对应的采用余额递减折旧法:

dt=(1-δ)t,t=0,1,2…(3)

在这种情况下,δ既可以表示折旧率又可以表示重置率,因为此时它们的数值是相等的。通过式(3)可知,求折旧率δ的关键就转化为资本品相对效率dt和寿命期t的选择。黄勇峰等(2002)认为可以用法定残值率来代替资本品相对效率,本文遵循这一做法。我国的法定残值率取值通常为3%―5%,我们选取中间值4%作为资本品相对效率的取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划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划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三部分,而其中的其他费用是指在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以外的费用。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办公生活用家具、勘察设计费、研究试验费、施工机械转移费等③③http:///mcjs/fdc/fdczbtz14.htm。可以看出“其他费用”是依附于建筑和机器设备上的。因此,这一部分就不需要另外设定了。问题的关键是对建筑和设备寿命期的选择,maddison(1993)认为由于各国对资本寿命期选择的巨大差异导致国际间固定资本存量数据的可比性大大降低。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他建议对中国建筑和设备的寿命期分别设定为40年和16年,黄勇峰等(2002)接受了maddison的设定[14]。单豪杰(2008)参考了财政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将建筑和机器设备年限分别设定为38年和16年。[9]综合借鉴已有的研究,本文认为单豪杰(2008)的设定较为合理,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资本品更新换代较快,相应的折旧会较大,寿命较短。因此,本文设定建筑年限为38年、设备年限为16年,由此可估算出建筑的折旧率为8.12%,设备的折旧率为17.08%,然后根据年鉴提供的二者之间的结构比重关系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每年的折旧率。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已有文献忽略了各省因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同而导致折旧率不同的问题,为了深化已有研究,本文搜集整理了1995―2011年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数据,从而推算了各省的折旧率①①由于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以及其他费用细分的数据在1995年之前没有官方权威分布,所以我们无法获得各省份更早时期关于投资结构比重的数据。当然,这里还隐含着这样的假定即1978年以来各省份内部投资结构的比重变化不大。,具体数据见附表1的第一列,江苏的折旧率最高为11.18%,的折旧率最低为8.85%,两者相差2.33%。可见,折旧率在省际之间差别较大,其对资本存量估算的影响不容忽视。

五、基期资本存量的估计

关于资本存量估算中基期的选择,已有文献一般选定为1952年或者1978年。鉴于数据可得性的要求,我们将基期定于1978年。归纳来看,现有文献对基期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假定资本―产出比为3,从而估算基年的资本存量,如张军扩(1991)、perkins(1988)以及何枫等(2003)。

2.假定产出增长率与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相等,估计基期的资本存量,如贺菊煌(1992)、单豪杰(2008)。

3.采用Hall和Jones(1999)的方法。[30]在估计全球127个经济体1960年的资本存量时采用了1960年投资额比1960―1970年各国投资增长的几何平均数加上折旧率后的比值,即K1960=i1960δ+gi。徐淑红(2010)采用了此法。[10]张军(2004)以及Young(2000)则简化了这种方法,将分母直接选定为10%。

Hall和Jones(1999)的方法较具合理性且新近的研究大多采用了此种方法,为了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本文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对各省份基年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δ直接采用前文的计算结果,gi选择1978―1988年各省份三次产业实际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长速度的平均值。显而易见,由于我们选择建筑、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折旧率较大,从而计算出的基期资本存量较小,与已有研究的对比结果也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徐现祥(2007)计算的基年省际三次产业固定资本存量之和为6054亿元,本文估算的基年资本存量合计为3728.88亿元。具体到第一产业徐文计算的结果合计为1222亿元,相应的比本文562.6亿元估计结果高。徐文选择的折旧率为3%,而本文使用的省际折旧率在10%左右,这是本文估计结果偏小的主要原因。

六、缺失数据的处理

我国的统计制度正处于逐步规范和完善之中,且由于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数据缺失的问题,为了保证研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对缺失数据的处理就显得极为必要。有些省份缺失某项数据,如天津缺失1978―1988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本文借鉴张军等(2004)、单豪杰(2008)[9][23]的研究成果,用天津市区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来代替天津市的固定资本形成价格指数。江西缺失1978―1992年三次产业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但存在江西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以及三次产业的资本形成总额数据。基于此,在假定固定资本形成额在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与资本形成三次产业构成相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到按三次行业划分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广东省可搜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全省数据,但欠缺1978―1992年分产业的数据。遵循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原则,本文选取福建1993―2010年第一、三产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广东省做oLS回归(不包含截距项,系数分别为0.7773和2.1119,拟合度分别为9515%和9719%),然后根据拟合出的系数计算出广东省第一、三产业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最后全省总额数据减去一、三产业的数据就得到第二产业的数据。

有些省份数据缺失的问题比较严重,比如海南、、重庆。这就给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多数文献忽视了这三个省份,没有对其进行处理。然而随着以后统计序列的补充和延长,对资本存量的估计就会越来越迫切,因此早日把这三个省份纳入经验研究的范围是有意义的[18][23]。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徐现祥(2007)仅仅从数据的可获得年份开始估算,而本文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数据,尽量把基期调整到1978年,从而使研究保持一致。

我们用1984―1989年海南省三次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来代替固定资本形成额,又由于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缺失1978―1983年的数据,我们就用相关年份的基本建设投资来代替,原因是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基本建设投资两者相差很小,且基本建设投资是海南省所有投资序列中最完整的一个。[23]同时,我们用海南省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来代替海南省的投资缩减指数。对于重庆的处理方法,现有文献大多是把重庆加总到四川省一起进行估算。通过查阅《1995年重庆统计年鉴》可以找到1985―1994年三次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从而用来代替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此外,我们还注意到重庆市1985―1994年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四川省的比重基本稳定,因此我们假定比例关系在1978―1983年保持一致①①在计算时取1985―1994年比值的平均值,第一产业为1.21%,第二产业为53.54%,第三产业为45.24%。,结合《重庆统计年鉴》中提供的固定资本投资额,就可推算出重庆市1978―1983年三次产业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四川省1978―1994②②1995年及之后的数据来自于《1996―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四川省的数据已经不包含重庆的相关数据。年的数据还包括重庆市,因此需用1978―1994年四川省三次产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减去相应的重庆数据就可得到统计口径一致的四川省(除去重庆)三次产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由于1994年之前,重庆是四川省的一部分,1978―1994年重庆的固定资本形成指数直接用四川省的数据来代替。在三次产业层面我们能找到投资序列的最早时间为1985年,且仅仅是基本建设投资序列。由于的基本建设投资几乎占到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0%以上,是构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部分。因此,本文直接采用三次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替代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978―1984年的数据只搜集到基本建设投资的总额数据,为了将基期调整到1978年,同样假设这段时期内三次产业基本建设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维持不变③③同样在计算时取1985―1994年比值的平均值,第一产业为4.87%,第二产业为25.3%,第三产业为69.81%。。对于缺失的投资缩减指数,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原则,选取1978―1994年青海省固定资本形成指数来替代的数据。七、估算结果及其与已有研究的比较

经过前文的处理和说明,按照永续盘存法的公式就可计算出1978―2011年省际三次产业的固定资本存量,具体的估计结果见附表1、附表2和附表3。

全国合计资本存量的比较为了考察三次产业投资缩减指数是否合理,我们用前文的数据和方法估计了省际1978―2011的固定资本存量,然后与各省份三次产业的资本存量之和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得到的资本存量数据差别很小,且从各年全国合计结果而言,两种方法的估计结果非常接近(如图1),两者相差最大为4.61%。这表明基于现有数据构造的三次产业投资缩减指数是合理的,且对三次产业缺失数据的处理是可以接受的。

王小鲁(2000)以及张军等(2004)分别估算了各省的资本存量,我们把本文计算的省际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相加得到的全国固定资本存量与他们各省加总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图2)。注:张军数据来自http:///articleDetail.aspx?iD=1174,上海财经大学的张学良博士按照张军等(2004)的方法把数据更新到了2005年;王小鲁的数据只到1999年。张军和王小鲁数据的基期为1952年,我们按照其构建的投资缩减指数折算为1978年为基期的价格,从而具有可比性。

图2与其他研究成果的比较正如图2所显示的,三者估算的固定资本存量数据大致吻合,并且较之于王小鲁(2000)和张军(2004)的结果,本文估算的数值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与我们使用的折旧率有关。王小鲁(2000)采用的折旧率为5%,张军(2004)的折旧率为9.6%,在对折旧率进行选择时,我们选定了建筑和设备平均寿命期最短的年限,这意味着经济折旧率最大,从而造成数值较小。必须要澄清的是王小鲁(2000)的数据在1995年之后反而成为最小的,这与他们对当年投资的处理紧密相关。为了扣除投资中的浪费,他们把投资数据乘以了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

对于三次产业层面的资本存量,我们主要与徐现祥(2007)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如图3、图4和图5)。由图形可见,本文与徐现祥(2007)的估计结果大致吻合,变化态势也较一致,增强了本文估计结果的可信度。由于徐现祥(2007)在估算时使用的是收入法核算时所提供的固定资产折旧数据,意味着其采用了官方折旧率,与本文的折旧率相比明显偏小。因此,本文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估计结果都比徐文略低。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资本存量的估计对折旧率的大小非常敏感,在估算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同时,这也是省际之间折旧率差异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图5第三产业资本存量比较具体到分省份分产业来看,资本存量未完全呈现出递增的态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当年投资额小于折旧,造成净投资额为负值,最终导致固定资本存量下降。这种情形多出现在2000年之前的第一产业,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也较符合。新世纪之前国家对农业投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历史欠账逐年增多,资本存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此外,省际三次产业固定资本存量存在很大差异,2011年末江苏省第二产业固定资本存量达到16108.76亿元,而仅为129.95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23倍,这也是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贺菊煌.我国资产的估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8):24-27.

[2]ChowG.C.,1993,CapitalformationandeconomicgrowthinChina[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08(3),809~842.

[3]JeffersonG.H.,Rawskit.G.,ZhengY.,1992,Growth,efficiency,andconvergenceinChina'sstateandcollectiveindustry[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40(2),239~266.

[4]HuZ.F.,Khanm.S.,1997,whyisChinagrowingsofast?[J],Staffpapers-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103~131.

[5]Younga.,2000,Goldintobasemetals:productivitygrowth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duringthereformperiod[a],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

[6]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35-43.

[7]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2):34-42.

[8]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5):29-35.

[9]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17-31.

[10]徐淑红.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资本存量测算[J].系统管理学报,2010(2):177-182.

[11]郑明.中国农村资本存量K的估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2(7):40-41.

[12]徐淑红,李忠富,王永华.基于pim国家投资农村固定资产资本存量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09(6):67-70.

[13]柯善咨,向娟.1996―2009年中国城市固定资本存量估算[J].统计研究,2012(7):19-24.

[14]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1):377-396.

[15]吴方卫.我国农业资本存量的估计[J].农业技术经济,1999(6):34-38.

[16]王金田,王学真,高峰.全国及分省份农业资本存量K的估算[J].农业技术经济,2007(4):64-70.

[17]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58-59.

[18]徐现祥,周吉梅,舒元.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J].统计研究,2007(5):6-13.

[19]张军扩.“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经济研究,1991(4):8-17.

[20]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1):301-338.

[21]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5(12):10-22.

[22]宋海岩,刘淄楠,蒋萍等.改革时期中国总投资决定因素的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3(1):44-56.

[23]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24]perkinsD.H.,1988,ReformingChina'seconomicSystem[J],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26(2),601~645.

[25]胡永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J].经济研究,1998(3):33-41.

[26]wangYan、YaoYudong,2003,SourcesofChina'seconomicgrowth1952-1999:incorporatinghumancapitalaccumulation[J],ChinaeconomicReview,14(1),32-52.

[27]王小鲁,樊纲.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篇2

关键词: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改进

中图分类号:F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73-02

关于当代中国及地区经济的很多实证研究中都需要计算资本存量K这个指标,特别是关于经济增长、投资效率和tFp的研究,所以确定资本存量K显得尤为重要。

在关于中国资本存量的相关研究中。众多学者几乎都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测算方法,而他们所得出的数据间却又存在很大的差距。K测量的不准确必然会影响到后续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以尽量完善测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众多学者在对资本存量的估算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是“永续盘存法”,笔者在学习资本存量估算K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测算时,特别是对地方经济进行研究时,应用简单算法还有一点可以改进的地方,在这里写出来以便共同探讨改进。

估算资本存量的方法主要有1951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开创的永续盘存法和1995年乔根森(Jorgenson)提出的资本租赁价格度量法。用永续盘存法计算资本存量能够充分利用较长时期连续的、相对可靠的投资统计资料,并可以任意选用某一存量资料较为齐全的年份作为基期往前或往后逐年递推,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oeCD定期公布10个成员国的资本存量数据,就是利用永续盘存法得到的。

永续存盘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通过普查或根据一定的假定,估算出某一计算基期的全社会资本存量;取得各年份产业部门的投资数字,并将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各年投资额分别换算成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投资额;按每年投资额中各类资产的投资构成,以专门调查测算的各类资产平均使用年限(从投入使用到完全报废的时间)为依据,测算出每年资本报废的价值,并予以汇总;从历年投资额中扣除报废总值,得出各年资本的实际增量;根据上年资本存量加本年资本增量等于本年资本存量的原理,推算出历年资本存量的数字。

用公式简单表示就是:

K1=K1-1+it-D1=Kt-1+i1t=Kt-1+i1-FCt-1×δ (1)

其中,Kt、Kt-1分别表示第t年和t-1年的资本存量,it、i1t、D1表示第t年投资、净投资和折旧,FCt-1表示第t-1年的资本存量,δ表示折旧率。目前关于我国历年资本存量估算的研究大都是在永续盘存法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研究的需要,采取了一些替代方法和不同的指标进行的。

关于资本存量的计算,目前的焦点是中国资本存量的计算,而地方资本存量的计算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在分析比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简单计算方法,对地方资本存量的估算提出一点改进意见。

一、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比较

在对我国历年资本存量进行估算的研究中,

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Chow(1993)的工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沈坤荣(1999)、胡鞍钢(1999)、王小鲁和樊纲(2000)、邹至庄(2000)、王金营(2001)、张军(2002、2003)、李治国与唐国兴(2003)、何枫(2003)等也是比较有影响的。总体来看,已有研究的主要估算步骤为:估算基期年的资本存量;估算各年资本存量的净增加额(本年资本存量增加额扣除上一年固定资本存量折旧额);在基期资本存量的数据基础上,逐年累计各年的资本存量净增加值,从而得到以后若干年份的资本存量。

这一过程涉及四个关键变量:基年资本存量K1的估计、当年投资it或净投资it′的选取,各年资本折旧率δ的选择、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确定。由于各学者对资本存量的前提假设、估算方法以及选取指标不尽相同,因而所得出的结论相差较大。综观已有的研究,其差异也主要围绕这三个步骤所涉及的四个重要变量展开。

(一)关于基期资本存量K1的确定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选定1952年或1978年为初始年。

张军扩(1991)采用美国学者珀金斯(1989)的假定(我国1953年的资本存量与国民收入比为3),推断1952年的资本存量为2000亿元(1952年价)。王金营(2001)、何枫(2003)也沿用了这一假定,推算出了1952年的资本存量。

贺菊煌(1992)分别估算了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本存量。他假定的前提是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相对的稳定性,直接依据相应年份的积累数据,推算出1964年的生产性资产以及1990年住宅价值,并假定该年住宅价值占非生产性资产价值70%,估算出当年的非生产性资产价值;然后,他在这两个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其他年份的资本存量数据。这一研究结果也被张军(2002)所采用。

Chow(1993)对积累数据的处理则比较细致。他假定1952年农业产出340亿元中,土地、资本分别贡献40%和25%,两者的年贡献率均为19%,从而得到农业的初始资本存量,再加上其他部门的资本存量,得出1952年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本存量为1750亿元,若不包括土地则为1030亿元(1952年价)。为了避免资本存量初值估算不准确影响对总量生产函数的估计,他还把资本存量初值范围定为1550亿至1950亿元。此后,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直接采用Chow(1993)的1978年年末资本值为初始资本量。

胡鞍钢(1999)只估算了1978年我国固定资产存量为5500亿元(1978年价)。同时如果假定1978年固定资本存量是GDp的1.5倍,也可得到相近的结果。张军和章元(2003)则利用上海市的历史数据、全国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数据,并在考虑农业资本存量后,分别测算出若干个1952年我国资本存量估算值,选定800亿元(1952年价,不包括土地)为1952年我国资本存量。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中关于初始年份资本存量值的估算方法很不一致,估算的数据差异也很大,这为利用估算的数值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关于当年投资lt或净投资it′的选取

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Chow(1993)都采用积累来表示新增净投资。但随着我国统计体系的变更,1993年起统计资料不将公布积累数据,这给后续的研究带来了困难。邹至庄(2000)依据国民收入核算原理,“从1978年价的官方实际GDp数据中减去实际消费和实际净出口,

得到实际总投资”,并将实际总投资乘以当年净投资与总投资之比,得到实际净投资。与此同时,张军和章元(2003)发现“积累”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是一致的,他们利用生产性积累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4―1993年以来的增长率波动的相似性,并假定两者增速基本保持一致,拟合出1993年以后各年的生产性积累。

另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王小鲁,他直接使用统计年鉴中的固定资本形成,在数据衔接上就显得比较勉强。

(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折算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大多数学者都是用其他的指数来代替。Chow(1993)使用积累隐含价格指数。他发现1952―1983年该指数基本不变,于是从1984年起对积累进行平减。在随后的研究中,他又利用国民收入恒等式得到实际净投资序列,从而折算出1978年以来的投资隐含平减指数,并认为这一指数比较稳定。此外,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张军与章元(2003)还利用上海的数据拟合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此取代全国指数。不过,目前学术界最为常见的做法是以GDp平减指数来代替,如王小鲁(2000)即是采用此种方法。

(四)关于资本折旧

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折旧的估算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官方公布的折旧率或折旧额进行估算。如邹至庄(2000)利用国民收入恒等式算出1978~1982年的折旧额,再进行调整,然后又汇总各省折旧得到1983―1998年全国折旧额,从而得到1978―1998年的折旧。他的数据和方法基本为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所采用,后者还指出利用国民收入恒等式推算折旧会产生数值高估问题。另一种是按照自己提出的折旧率进行估算,如王小鲁(2000)统一使用,5%的折旧率;王金营(2001)考虑了不同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提出固定资产折旧率在1952―1977年、1978―1990年、1990年以后分别为3%、5%、5.5%。与此不同的是,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Chow(1993)及张军(2003)采用积累额作为资本存量净增加额,因而完全避开资本折旧问题。鉴于折旧核算的困难,沈坤荣(1997)、何枫等(2003)索性忽略了折旧问题。

二、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

关于初始年份的选择,在这里考虑到资本存量K对经济研究的意义以及数据获得的难易程度,选定1978为初始年;为了简化,统一选取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作为当年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折算,则采用目前学术界最为常见的做法:以GDp平减指数来代替;资本折旧采用王小鲁(2000)提出的折旧率计算,统一使用5%的折旧率。

(一)已有研究成果介绍

大多数学者在估计各省资本存量K的时候,假设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时间序列可近似用式(1)表示:

i(t)=i(o)eλt (2)

那么第一期的资本存量可以用式(2)求出:

K(1)[i(t)dt=i(0)eλ/λ (3)

用δ表示折旧率,则资本存量可以用式(3)求出:

K(t)=K(t-1)(1-8)=i(t) t=2,3,4,……,23 (4)

(二)估算方法的改进

仿照大多数学者的估计方法,用每年的投资来估算固定资产存量。假设投资按指数的形式增加入,如(2)式。其中,λ是投资的增长率,i(t)是第t年的投资,运用Chou(1995)的方法,假设第一期的资本存量是过去投资的加总,选择一个固定的折旧率5%做如下迭代:

K(1)=K(0)(1-δ)+i(1)

=K(-1)(1―δ)2+i(0)(1-δ)+i(1)

=K(-1)(1-δ)1+t+i(-t+1)(1-δ)t+i(t+2)(1-δ)t-1+…+i(0)

=K(-t)(1-δ)1+t+i(0)eλ((1-δ/eλ)t+(1-δ/eλ)t-1++1)

1-(1-δ/eλ)t-1

=K(-t)(1-δ)t-1+i(0)eλ―――――

1-l-δ/eλ

所以当t∞时,K(1)=-i(0)eλ/1-(1-δ)eλ,这就是第一年的资本存量。

其他数值的计算方法同上。那么K1计算的微小改进,对于计算的资本存量数据走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改进后的计算方法使得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条光滑的指数形式曲线,符合实际经济增长的发展规律。通过图形表现如下:

(三)关于中国资本存量K1的估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使用的计算软件是eviews3,1,通过计算得出i(0)=874.792749,k=0.103578,应用公式计算出K(i)=6762.60,其他年份的全社会资本存量应用递推公式K(t)=K(t-1)(1-δ)+i(t)(t=2,3,……,32)计算。

具体数值如下:

三、不同估算方法数值的比较

根据已有计算,我们将贺菊煌所测算的1990年不变价用我们上文所估算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折算成1978年不变价为2014亿元。他们的计算结果比较如下:

上面的对比说明他们估算结果之间的差距很大,这也和国家的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有关,因此在计算方法上进行不断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估算资本存量的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相对简单,避免了应用永续盘存法在后续的估算过程中出现拐折情况,同时也没有出现极值,因此我们认为使用这一方法进行估算固定资本存量,特别是估算地方固定资本存量的时候,不仅简单而且实用。

参考文献:

1.张军扩“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经济研究,1991(4)

2.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3.何枫等.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5)

4.贺菊煌.我国资产的估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8)

5.chow.CapitalFormationandeconomicGrowthinChina[J].QuanerlyJoumalofeconomics,1993(8)

6.胡鞍钢.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7.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

8.邹至庄.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a].快速增长没有终结――中外专家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篇3

[关键词]可行性;控制;概算;招标

近年来,不少建设单位项目考察不到位,盲目立项;立项后。在施工过程又缺乏控制,施工成本超概算,投资失控。这些问题导致项目建成后资产折旧额过大,投资回收期无限延长,甚至成本无法收回。使得一些原本效益很好的项目,建成后面临困境,步履维艰,甚至成了亏损企业,给投资者和股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种现象在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重点是从项目的立项和招标两个阶段加强控制。

一、项目立项、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

(一)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立项的最基本要求。加强可行性研究,对不同建设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和选择,作出判断和决定。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并从客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

客观分析主要是从宏观上评价社会政治形势、国家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机会;微观分析是根据单位发展战略和项目开发的需要,组织专家或委托咨询机构,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论证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资源条件、市场预测、工程技术和财务经济评价等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价,作出投资决策。运用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如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净现值法、回收期法、销售无差别点等测算不同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期望收益率等,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方案,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二)投资估算控制

投资估算对立项具有决定意义。项目立项前。除进行可行性分析外,还要科学地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并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投资估算是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项目投资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照费用的性质划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此时不含流动资金)、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形成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为简化计算,一并计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构成动态投资部分;其余部分为静态投资部分。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因此,流动资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财务中的营运资金。

投资估算编制尽可能细致、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在规划阶段的投资估算误差允许大于±30%;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30%以内;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20%以内;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10%以内。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二、招标过程控制

在招标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招标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施工队伍。招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建设单位对市场价的掌握程度。在建筑市场上。各施工单位在管理水平、施工工艺、组织方案及工效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于同一个工程项目,其造价离散性很大。项目管理者在招标中可采取的办法:一是设定标底但不唯标底,评标时,对商务标上下封顶,低于底线的。必须有可行的降价措施;二是推行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洁单报价,可使真实的价格更加明朗化;三是用奖励的办法鼓励承包商使用新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四是引导承包商在费率上进行竞争,对有些主材料占比例大的项目,大幅度进行总价降点对承包商显失公平,可采用综合费率降点招标。

在目前不很规范的市场机制下,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取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降低施工质量,或者盲目超概,造成投资损失。因此,在招标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评标。

在评标中,要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经优化的网络图,认真做好施工队伍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审查投标单位报价应该做到总报价和单项报价的综合评审。总价符合要求并不能说明单项报价符合要求,总报价最低并不能说明单项报价最低。投标人往往可能在保持总造价不变的情况下。将工程量可能变化较小的项目的单价降低,将可能变化较大的项目单价增大,以期达到在竣工结算时追加工程款的目的。另外也要做到单价和相应工程数量的综合评审,工程数量大的单价要重点分析。还要做到单价与工作内容、施工方案、技术工艺的综合评审。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从而择优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

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篇4

[关键词]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西方经济学对于资本理论最重要的发展就是运用统计的手段对资本进行定量的测量,并提出了一整套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并在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里主要的代表事件和人物有“两个剑桥之争”、索洛、丹尼森和乔根森等人。“两个剑桥之争”讨论了资本能否被测量,虽然结果没有定论,但是鉴于资本存量对于经济理论的重要作用,随后的经济学家们还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测量资本存量。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包括索洛、丹尼森、乔根森、戈德史密斯等人。索洛在其1957年的著名论文“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中明确指出:尽管更加关心资本投入量,但由于其概念十分模糊,难以确切计量,同时资本投入量与资本存量成正比的假设实际上相当严格,在实际操作中,不得不以测度资本存量进行替代。

现在国际上普遍应用的资本测量的方法是永续盘存法,是由戈德史密斯最早提出的,并在《美国储蓄研究》(1955)中深入应用,该方法大量应用于《美国国民财富研究》(1962,1963,1965)中。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商业部运用永续盘存法估计年度资本存量以来,该方法己经在oeCD国家中广泛采用。

对我国资本存量估算及其相关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a)、邹至庄(Chow,1993)、李京文等(1993)、谢千里等(1995)、王小鲁(2000)、张军与施少华(2000)、樊纲与姚枝仲(2002)、黄勇峰与任若恩等(2002)、李治国与唐国兴(2003)、何枫等(2003)、张军与章元(2003)等估算工作最具代表性。

本文将采用永续盘存法对福建省资本存量进行估计,能清晰、准确和系统的估算出福建省物质资本存量的数据。

二、实证研究

1.方法和数据来源

目前进行资本存量的测算普遍采用的方法是Goldsmith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其中和,分别为第t年和第t-1年的资本存量,为第t-1年经济折旧率(或重置率),为第t年的新增投资额。这里主要考察的变量有四个:基年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或其替代指数、当年投资额、折旧率或折旧额。对于数据的来源,现有研究及本文主要的数据来源包括:《福建省统计年鉴》,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数据均根据以上统计资料有关指标计算,并尽量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以便于比较和讨论。

2.指标的选取

第一,基期资本存量。借鉴云伟宏(2002)的思路,本文采用资本-产出比对基期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同时参考张军(2002)估算出的全国1978年~1982年这五年的全国平均资本-产出比,可算得1978年~1982年的资本-产出比的平均值为4.692219.从而根据得出福建省1978年的资本存量为651.42。

第二,当年投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p83)给出的定义: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加存货的变动,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同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因此,本文采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投资的指标。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根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提供的以不变价格衡量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投资流量所以亦根据此公式以1952年为基期计算福建省1952年~2007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价格指数。2008年~2009年的数据直接采用《福建省统计年鉴》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然后用这一指数序列平减各年投资,将其折算成以基年不变价格表示的实际值。

第四,折旧率(重置率)或折旧额。郝枫,郝红红,赵慧卿(2009),运用oCm—pim(永续盘存法)构建中国资本存量序列。同时,利用首次经济普查修订数据,从折旧率、资本产出比和资本收益率三方面对0Cm—pim估算结果进行验证。得出各省1978年~2005年的年均折旧率,其中福建省的年均折旧率7.6%。本文的折旧率采用这一数据。

三、实证结果

下图给出了用上文讨论后确定的各个指标和方法而计算的中国省际资本存量,以及全国的资本存量总量。总的来说,按照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计算得到的全国数值和把各省数值加总后得到的全国数值差异不大,即2009年福建省资本存量以1978年不变价格衡量在5万亿元以上。由于目前对福建省的资本存量的估计的文献很少,作者目前找不到相关的结果进行比较。

参考文献:

[1]王桂新,陈冠春.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2]谢群潘,玉君.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当代经济》2011年1月(上)

[3]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

[4]计志英.中国资本存量的永续盘存法估计[J].江苏统计,2003(8)

[5]王小鲁,樊纲.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何枫,陈荣,何林.中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经济学家2003(5):29—35

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篇5

关键词财务可行性评价项目投资投资决策

财务可行性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条件下,从项目财务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的财务赢利能力和清偿能力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对拟建的酒店项目,从项目所处区域市场前景、当地酒店行业的经营情况、酒店定位、项目资金投入情况(主要是土地及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模式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算项目风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酒店业主提供投资决策和运营的建议,为项目的银行融资提供参考依据。

一、财务可行性评价工作流程

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可行评价工作包括:财务可行性要素的识别及估算、财务可行评价的体系及财务可行评价的标准。

(一)财务可行性要素的识别及估算

从项目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可将新建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要素划分为投入类和产出类两种类型。投入类财务可行性要素包括:在建设期发生的建设投资、在建设期期末或运营期前期发生的垫支流动资金投资、在运营期发生的经营成本(付现成本)、在运营期发生的各种税金(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产出类财务可行性要素:在运营期发生的营业收入、在运营期发生的补贴收入、通常在项目计算期末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通常在项目计算期末回收的流动资金。

在实施的拟建项目中,所识别的投入类可行性要素包括:拟建酒店用地的用地成本、主体建筑成本、项目装修成本、设备购置成本、运营期垫付流动资金、运营期的经营成本及税金。所识别的产出类可行性要素包括:运营期间的营业收入。

建设投资是项目建设阶段发生的投入,由于项目建设阶段一般都会形成一定的资产,因此通常使用形成资产法m行估算。形成资产法需要分别按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和形成其他资产投资的费用和预备费四项内容进行估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形成资产法进行建设投资的时候,要把形成资产的所有要素考虑完整。例如对主体建筑的成本需要包括地基、地下室、各楼层、文明工程、升降设备等各个部分(环节)的造价。

在项目正式运营后,项目都会占用供应商的资金、税金等,形成流动负债,也需要新增一部分流动资产(周转用的现金、应收款、存货占用的现金)。在财务可行性评价中,应注意项目运营过程中对流动资金的投入。流动资金投资可按分项详细估算法进行估算。分项详细估算法,是指根据投资项目在运营期内主要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要素的最低周转天数和预计周转额分别估算每一流动项目的占用额,进而确定各年流动资金投资的一种方法。项目新增流动资金投入需求一般按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进行计算。项目投资一般分为建设期及运营期两个明显的运作阶段。在运营期间,项目投入主要是与营业收入相配比的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等。在财务可行性评价中,我们通常需要把营业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主要是与收入关联性较强的成本,例如在酒店行业中,随客房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水电成本、消耗用品成本(洗漱用具)、床上用品等的洗涤费用、维修维护费。针对成本的不同,在财务可行性评价中对单位成本采取不同的估价方式:对于水电成本采取同行全年平均单房耗用金额计算(实际运营的单房成本可能与预计情况不同)、对于消耗用品成本及洗涤费用则采取实际价格计算(该部分成本都能获取现有供应商报价)、维修维护费按收入一定比例计提(维修维护费用与使用量有一定关系,但并非直接相关;为简化起见,按收入一定比例进行计提)。

固定成本主要是与收入无直接关系,固定发生的营业成本。项目财务可行评价识别的固定成本包括:服务及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及摊销成本。固定成本一般按成本分类进行总额估算:服务及管理人员工资按预计所需职员人数及年平均工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按资产折旧年限进行计提估算(房屋按五十年、电子设备按五年、电梯及空调设备按二十年计提折旧)、摊销成本按不同成本性质采用不同的年限进行摊销(土地使用权按四十年、酒店装修成本按十年进行摊销)。

在本次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识别的产出类可行性要素主要是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营业收入。由于业主单位并没有确定的运营期(出售酒店物业的时间无法确定),且项目物业的日后升值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在项目财务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运营期满的物业变现情况不作考虑。对于项目的运营期间,按十年进行估算。每年的营业收入按设计各种级别房间的间数、单房价格、预计全年平均折扣率及入住率来进行估算。

(二)财务可行评价的体系及财务可行评价的标准

对项目可行的评价从财务角度考虑,分为利润率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两大类。而现金流量指标分为项目现金内含报酬率指标和预期收益率折现值两类指标。

项目的利润情况是业主单位关心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指标。利润率指标主要通过把前一阶段识别的财务可行性要素转换为收入及成本费用项目,编制预计利润表。在考虑项目在财务方面是否可行,除了考虑项目运营期的利润情况外,还需要考虑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原因在于能否筹集足够的资金满足项目的投入、项目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满足项目投资者的资金需求(包括偿还到期债务及股东分红等需求)、项目的内含报酬率是否满足投资者的预期。通过计算项目的静态现金流量,计算项目的静态回收期、净现金流量内含报酬率及预期收益率情况下的净现值,来衡量项目是否具备财务的可行性。

二、财务可行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造价;投资估算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a

一、土木工程投资估算的内容

完整的工程造价估算,应包含工程造价估算编制依据,工程造价估算编制说明和工程造价估算总表,工程造价估算总表是核心部分,包含工程项目总造价投资的构成。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规定,项目投入资金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内容有:建设期利息以及建设投资。对于建设投资来说,主要有工程建设以及工程费用以及预备费等。对建设投资中的其他费用则可以分为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和其他的资产。在资金的时间价值方面进行考虑,可以将建设投资的投资估算内容一般分为动态以及静态的投资。动态投资主要是考虑投资部分的资金时间价值,包括建设期利息以及涨价预备费等;而静态投资则对资金时间价值不进行考虑,一般包括工器具购置费及建筑工程费、设备以及安装工程费和基本预备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

流动的资产主要指的是当生产在进行项目的投产后,用来进行对工资的支付以及原材料和其他在生产中的费用等其他所需要的周转资金。它是随着固定资产在投资后长期发生的一种流动的资产。因为项目的生产过程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并且资金也需要不断的流动,所以,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流动资金是能正常进行的资金保证。这当中,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金主要包括成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和结算资金、货币资金,生产领域的流动资金包括生产资金和生产储备资金。

二、土木工程投资估算的作用

1、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主要依据,为项目的规划、规模提供参考。

2、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

3、项目投资估算能有效控制工程设计概算,设计概算不能突破投资估算额,应掌控在投资估算额内。

4、项目投资估算可作为项目资金筹措及制定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

5、项目投资估算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

三、影响投资估算的主要因素

(一)投资估算指标及工程造价资料

投资估算指标、类似工程的造价资料、现行的设备材料价格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是编制投资估算的重要依据。然而实际中,投资估算指标因为有一定时效性,在编制投资估算过程中实用性缺乏;但相似工程的造价资料、设计阶段的概预算资料、施工阶段承包合同价资料、结算价资料等,因为管理不统一,使有关资料不够可靠,所以对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有影响。

(二)设计文件深度问题

设计文件是编制概预算的依据。然而现阶段,因为设计周期缩短和外界条件比较差等问题,导致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图纸粗糙,不确定因素多,不能满足国家要求的编制深度,这对于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三)设备购置费、材料费方面

设备购置费及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很大,所以其对于投资估算也有很大影响。现阶段,编制估算概预算是以各地造价主管部门的材料指导价格为主的,然而因为造价主管部门是以月或季度为单位指导价的,这使得指导价有滞后性。加之投资估算编制时,编制人员对市场没有调查,对设备及材料价格不够了解,这必然会对投资估算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四、土木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方法

1、单价功能价格法。劳务人员是工程所在地提供的,所以估算人员首先得对工程所在地的各类工人工资标准进行调查,将各类工资单价计算出来。材料费有材料规格、供应数量、交货日期、材料报价等。依据这些资料,对材料费用计算。估算人员还应以询价方式了解施工机械的采购价,依据确定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对各种施工机械的台班价格计算。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组的单项工程单价和适当风险费用都得考虑。

单价功能价格法是运用每功能单位的成本价格估算。估算时先选出该类项目中共有的单位,再对每个项目中该单位的数量计算,两者的乘积就是其工程费用。

2、单位面积(体积)价格法。该方法要先清除类似结构和用途的建筑物,即单位面积价格。再在未来项目中应用其结果,以对拟建项目的建筑工程费估算。

3、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有的工程项目,无上述估算指标,然而建筑工程费占据很大比例,那该情况就能用指标估算法。此方法需要的工程资料、费用各项指标信息、原材料的价格较为详细,是需要长时间实施的工作。

按照地区和年代的变化,指标估算法也会适时调整。由于不同的地区和年代的价格水平不同,所以相关部门可按实际情况调整数据。投资估算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分析工艺流程、定额、价格、费用标准,经科学的调整换算,保证其精确度。

建设投资动态部分包含变动可能增加的投资额,若是涉外项目,汇率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还应计算。

五、做好土木工程投资估算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投资估算指标的更新速度,扩大投资估算指标的覆盖面

投资估算指标通常按照历史的预、决算资料和价格变动等进行编制,编制基础是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和估算指标。科学技术进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凸显了定额的时效性问题,无法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所以,应加快更新估算指标速度,应用新技术、新经验,提升质量水平。

(二)保证设计深度

设计阶段对于造价有很大影响,设计文件是编制概预算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提升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应严格按设计标准执行,确保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满足国家规定的设计的要求,确保工程设计的质量。并且在设计的时候还应强化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把设计的经济分析评价与设计人员的工资挂钩,使其形成制度。

(三)及时积累已完工程,总结经验

知识和经验都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无论什么事我们都不能像“过眼烟云”.,估算工作如果不及时积累与总结,就不能发现问题,弄清原委,一年内就算编制几十项投资估算书其业务水平也不会提高。笔者认为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1)按照项目综合指标归纳:如某钢厂18t氩氧炉工程:总投资6800万元,综合指标1.2万元/t.(2)按照投资百分比归纳指标:通常土建成本占总投资的20%-30%,设备占50%-60%,安装占2%-8%,其它费用占10%左右。(3)按照预算相关资料的技术经济指标归纳:如土建工程、采暖工程、照明工程可以按照建筑面积(m2)为单位,电气传动以电容量(Kw)为单位,乘以所需面积或电容量的技术经济指标,就能够得到单位工程量的投资额。笔者认为:在工程中注意积累及收集施工图预算的指标,包含主要的工程实物量,分别进行归纳,是很有帮助的。有了预算指标资料,在估算投资的时候就能操作自如,得心应手了。

结语

投资估算工作要做好,就得先清楚工程投资的具体内容,以防漏项,实现投资估算在工程造价中的作用,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它还需多方参与和配合,编制人员对于工程投资要如实反映,让投资估算的“事先算帐”的作用充分发挥,做好领导的参谋,为后续的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决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景园.浅谈土木工程造价的投资估算作用及方法[J].价值工程,2013,04:98-99.

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篇7

我集团公司针对企业的现状,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管用结合,分级负责、安全高效的原则。即:固定资产的核算由集团公司直接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日常管理由基层单位负责;固定资产的增减处置由基层单位申报、集团公司审批。

一、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管理和控制

(一)集团公司上收所属各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权

集团公司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实行事前报批及预算核准制度。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无权擅自投资、购置固定资产。由于固定资产具有一次性投资较大,回收期较长,通用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的特性。基层单位申请购置固定资产时,应充分考虑生产任务、生产规模、资产利用率以及购置、借用、租赁等不同投入形式下的收益率、资金来源等情况,综合评估,谨慎从事,避免盲目投资,特别要杜绝公司范围内低效资产的重复投入。

(二)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程序

1.基层单位确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首先根据投资项目的性质、类别、用途、使用效率、资金预算、资金来源、投资回收期等情况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及《固定资产购置预(决)算审批表》,上报集团公司财务处及设备、基建等部门。

2.集团公司主管部门通过对《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及《固定资产购置预(决)算审批表》等资料进行调查核实、分析论证后,对确实必须的、可行的购置项目进行批复或逐级上报领导审批。

3.集团公司批准购置的固定资产项目,财务处及相关部门在批复基层单位《购置申请》的同时,还要对《固定资产购置预(决)算审批表》进行核实、审批。基层单位凭《购置申请》的《批复》和审核批准的《固定资产购置预(决)算审批表》安排固定资产购置事宜。

4.顶账进来的固定资产也要履行上述审批及内部评估等手续。集团公司要求各单位顶账进来的固定资产,必须在接收资产30日内履行审批、内部评估等入账手续。内部评估价值与顶账价值之差直接调整本单位经营损益。

5.购建大型固定资产应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管理和控制

根据《会计法》和《会计两则》规定,各类固定资产都必须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根据集团公司所属固定资产及实际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两种形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具体折旧形式由财务处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别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残值率不得随意变更。更不得将折旧作为调节利润多少的杠杆。基层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统一由财务处负责计提,结转计入资产使用单位成本或费用。

三、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和控制

集团公司财务处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对各单位使用、管理的固定资产及使用台帐,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现场抽查、核对。对固定资产利用率较高、管理维护较好的单位进行褒奖;对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管理维护较差的单位进行惩戒,并提出低效资产的调拨、价让、报废等处置方案。

四、固定资产调拨、价让及报废的管理和控制

(一)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的管理和控制

资产调入单位凭《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及其评估价值到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处办理固定资产的新增手续。

集团公司根据调拨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和再用年限,重新核定折旧率,资产调入单位依照新核定的折旧率计提折旧。

低效的、闲置的固定资产在实施调拨、价让、报废处置之前,都必须按月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调出单位凭《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到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处办理资产的(调出)注销手续。

(二)固定资产价让的管理和控制

基层单位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时上报集团公司资产主管部门和财务处,并提出调拨、价让、报废等意见。在集团公司正式批复之前,资产使用单位要按资产现状保持其完整,不得任意拆卸和调换。

基层单位不得随意低于国资委批准、确认的资产评估价值处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变价收入与帐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让售单位当期损益。

基层单位凭《固定资产价让审批表》到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处办理固定资产注销手续。

(三)固定资产报废的管理和控制

固定资产报废须由资产使用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并填制《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报集团公司资产主管部门和财务处鉴定后,依据调拨、价让、报废等批复意见处置固定资产。

报废的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扣除评估计价入库残值部分的差额,由固定资产所属单位计入当期损益。基层单位凭《固定资产报废审批表》到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办理资产的注销手续。

五、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和控制

集团公司上收所属各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折旧等核算职能。

(一)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1.房屋、建筑物等土建工程的核算

(1)竣工土建工程的审计验收。新购建工程项目完工后,首先按规定进行投入资金的审计核实,确定投资成本和拨款使用情况。(2)决算报告审批。竣工工程项目经过审计确认后,承建单位根据审计报告确定的工程实际成本,编制《工程决算报告》,并填写《工程验收交接记录》。工程验收完工,移交给使用部门后,财务部门配合基建部门在半年内完成决算手续;基建部门在一年之内完成各种证照的注册登记。(3)结转固定资产。工程交付使用后,财务处按工程预算价格办理增加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并确定折旧方法和折旧率。待工程决算后,财务处凭审核批准的《工程项目验收交接记录》和《工程决算报告》,按工程实际价值对固定资产原值及已计提折旧进行相应调整。

2.车辆、机器设备等资产的核算

集团公司对固定资产购置实行事前报批及预算核准制度,基层单位按集团公司批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及《固定资产购置预(决)算审批表》进行购置。

(二)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篇8

关键词:评估咨询;工程咨询;固定资产投资

abstract:becauseofourcountryforalongtimenotestablishlegalpersonresponsibilitysysteminvestment,forthegovernmentinvestmentprojects,oftenineagertohopeforsuccessguidance,theearlyworksimplerough,andleadershipandhastedecision,leadtoalotofprojectthewasteofresourcesisserious,thebenefitofinvestmentispoorer.Sodothecitygovernmentofinvestmentinfixedassetsevaluationconsultationisverynecessaryandimportant.

Keywords:evaluationconsultation;engineeringconsulting;Fixedassetsinvest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咨询是指受客户委托,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用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为经济建设和工程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管理提供智力服务。而评估咨询,是工程咨询业务的一部分,是指工程咨询机构受市发改委委托,对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审查,就拟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及合法性进行综合分析,以公正、独立、客观的态度做出相应评价,从而给市发改委的投资决策层提供参考意见,以协助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一、工程咨询可以有效的监督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设过程中的合理使用

由于市政府每年投入到固定资产建设项目中的资金数额比较巨大,项目更是庞杂,对于这些政府投资项目,不能只投入不监管,市发改委要确保政府投入资金专款专用,避免建设单位不合法使用,造成政府资金的流失。通过委托给专业的工程咨询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或专项稽查,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是否合理有效利用,是否存在套取政府资金挪作他用等行为,并就存在的问题迅速向市发改委反馈,市发改委可以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要求项目单位限期整改;对情节严重或整改不力的,市发改委可以根据情况给予项目责任单位暂停拨款、撤消项目等处理措施。

二、判断项目的合理性,有效避免投资的方向性错误

项目立项阶段,市发改委做出投资决策的先决条件是项目是否具备规划、国土及环保部门的前期咨询意见。很多项目单位在申报立项时,尚未取得以上三个部门的相关手续,或者手续不全,或者取得的手续中的建设内容、规模、用地情况和申报的不一致,或者环保部门对于建设方案不予认可,或者规划意见要求建设人防工程但是未取得人防部门的咨询意见。

工程咨询机构在接到评估任务后,首先要就项目的前期手续是否齐全进行复核,对于手续不齐全的,工程咨询机构会要求项目单位补办相关手续;对于申报与批复不一致的,会要求其重新办理;对于环保部门不予认可的,会要求项目单位重新调整项目建设方案并取得批复意见;对于未取得人防部门咨询意见的,会要求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尽快征求人防意见,以保证建设方案的合理性。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降低固定资产的投资风险,从而避免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方向性错误。

三、对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利用政府资金

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投入资金。对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要按有关规定程序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对采用投资补助、贴息方式进行投资的投资项目,市发改委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依据相关条例,“对政府直接投资或资本金注入的项目,原则上初步设计概算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投资总额的10%,初步设计方案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面积的10%,超出上述限额的,应对项目进行重新核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可以看出,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批准的建设规模及总投资估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该项目下一阶段能否顺利进行,也直接关系到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准确性;同时,审定的初步设计概算将作为市政府安排年度投资计划的依据,也是市发改委进行项目竣工决算审核的依据,其费用构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有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安排专业的造价审核人员及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投资咨询工程师,就项目估算投资、概算投资、初步设计方案概算是否依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规模和标准进行限额设计、项目贷款的真实性、社会效益及方案优化等进行评估审核;就建设规模或建设方案不合理处提出合理化建议;就投资构成是否符合各部门相关规定,投资组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价格虚高、相同费用变相重复申报等情况进行复核;最终出具评估论证意见及审核报告,作为市政府投资的参考依据。

由此可见,通过工程咨询机构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资金申请报告的评估(审核),可以为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节约资金,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流失。

四、监督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设过程中的合理使用

市政府每年投入到固定资产建设项目中的资金数额巨大,项目庞杂,对于这些政府投资项目,不能只投入不监管,市发改委要确保政府投入资金专款专用,避免建设单位不合法使用,造成政府资金的流失。

通过委托给专业的工程咨询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或专项稽查,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是否合理有效利用,是否存在套取政府资金挪作他用等行为,并就存在的问题迅速向市发改委反馈,市发改委可以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要求项目单位限期整改;对情节严重或整改不力的,市发改委可以根据情况给予项目责任单位暂停拨款、撤消项目等处理措施。

结束语

工程咨询机构在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扮演的角色比较重要。不仅市发改委非常重视项目的评估咨询工作,各区县发改委也开始重视评该项工作,相继开始规范各自区县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管理,委托专业的工程咨询机构进行项目的评估审核。希望市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中能够充分意识到评估咨询工作的重要性,而不是简单的搞搞形式主义,要真正发挥工程咨询机构在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泰景孙和平.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应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工程咨询

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篇9

   关键词:折旧;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合计法

   一、固定资产折旧范围问题

   过去,会计制度遵循固定资产存在物资损耗不存在或较少存在精神损耗的思想,除了房屋、建筑物以外,要求固定资产只有在使用的情况下计提折旧,不使用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所以,旧会计制度要求闲置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除了“已经提足折旧仍在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包括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另外,原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现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房屋、建筑物,按新会计准则在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后仍然按照实际成本计量,而不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也应计提折旧,即计提投资性房地产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计算问题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尤其是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年限是以“实际经历年限”为准,而不是企业“会计年度”的年限,且增加固定资产当月不考虑在内。即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是在当年3月份,固定资产折旧第一年的时间不是4月至12月,而是4月至次年3月。

   【例1】2001年3月份,企业增加固定资产一项,原价100万元,预计净残值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按年数合计法计提各年固定资产折旧如下:

   第一年,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折旧额:(100-10)×5/15=30(万元)

   第二年,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折旧额:(100-10)×4/15=24(万元)

   第三年,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折旧额:(100—10)×3/15=18(万元)

   第四年,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折旧额:(100—10)×2/15=12(万元)

   第五年,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折旧额:(100—10)×1/15=6(万元)

   三、固定资产折旧因素调整后的折旧计算问题

   固定资产的折旧因素,包括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折旧基数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除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属于会计政策外,其余一律作为会计估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折旧基数的变更一律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上述因素变更后按未来适用法计提折旧。

   【例2】2000年12月份,企业增加固定资产一项,原价100万元,预计净残值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按平均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至2004年年末,由于新技术发展等原因,需要对原估计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做出修正,修正后该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

   企业对上述会计估计变更后的处理方式如下:不调整以前各期折旧,也不计算累计影响数。变更日以后发生的经济业务改按新的估计计提折旧。

   按原估计,每年折旧额为(100-10)÷5=18万元,已经折旧4年,共计72万元,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100万元-72万元=28万元,则第5年相关科目的期初余额如下:

   固定资产100万元

   减:累计折旧72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8万元

   改变预计使用年限后,2005年起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为13万元[(28-2)÷2]。2005年不必对以前年度已经计提折旧进行调整,只需按重新预计的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计算确定年折旧费用,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130000

   贷:累计折旧130000

   四、计提减值后固定资产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问题

   固定资产除了存在正常的损耗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外,还存在固定资产在经营中所需的现金支出远远高于最初的预算、固定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固定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和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下降,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等情况,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上述情况均应判断固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后固定资产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即按未来适用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例3】2007年6月10日,某上市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支付价款和相关税费总计1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8万元,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2008年12月因出现减值迹象,对该设备进行减值测试,预计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55万元,处置费用为13万元;如果继续使用,预计未来使用及处置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为35万元。假定原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不变。2009年该生产设备应计提的折旧为多少万元?

   分析:上述固定资产折旧时间为2007年7月,2007年6月当月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即2007年按半年计提固定资产。2007年至2008年年底累计计提折旧额为(100-8)÷10×1.5=13.8万元;2008年年底,固定资产可回收净值有: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42万元和现金流量现值35万元。按规定选取较高者42万元(55万元-13万元)。所以,企业计提减值后固定资产折旧额如下:[100-13.8-(100-13.8-42)-8]÷8.5=4(万元)。

   因此,2009年该生产设备应计提的折旧为4万元。

   五、加速折旧法并不加速问题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合计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习惯上,人们一般把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合计法计称为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的特点就是固定资产使用初期多计提折旧,使用后期少计提折旧,从而减少固定资产使用风险,加速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回收,促进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更新改造。

   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加速折旧法本身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规定相同的折旧年限情况下,应提折旧总额相同,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折旧总额相等。也就是说,与平均年限法相比,其实加速折旧法并不加速。为了方便说明问题,可以从以下案例可以一目了然。

   【例4】2000年12月份,企业增加固定资产一项,原价100万元,预计净残值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分别用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合计法计提5年的固定资产折旧。现将三种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数额列表如下:

   从表1可知,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合计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数额在固定资产使用期满的情况下累计折旧数额相等。只是在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情况下,加速折旧法相比平均年限法能够收回更多的投资,能够减少企业损失。但如果固定资产能够按期甚至超龄使用,不考虑货币资金时间价值因素,三种方法基本没有差别。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篇10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投资决策成功的项目,但也存在一些严重失误的投资决策,其造成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一些建设项目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三边”工作较多,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面超过资金筹资能力,盲目上项目,造成半拉子工程使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资无法发挥经济效益,一些项目投资可研深度不够,项目一建成就开始亏损,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

为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节约工程建设资金,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必须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和项目投运后的效益评估与分析,正确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水平。下面我就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进行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所消耗和所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对于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促进投资活动规范,改进项目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1、有利于促使投资方加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项目的决策水平;2、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造价,通过对批准概算审计、概算执行情况审计、投资效益评估,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控制工程造价起到积极的作用;3、通过对项目投资效益的评估与分析,全面评价项目投资决策的可行性,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正确性。4、总结建设管理和经验,通过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找出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设。有利于改进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二、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的原则。

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其风险程度、外部环境和不确定因素也不同,应当采取相应的效益评估与分析方法。真实反映项目的投资效益是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估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项目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投入与产出的观念。评价时不能只考虑项目的直接投资,还要考虑相关投资,大型项目还需考虑主体项目的配套是否同步建设,以发挥综合效益,产出必须大于投入,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是项目投资的最终目的,

2、建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不同时段其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可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及行业平均收益率来计算项目的投资净现值和投资收益率,以正确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评估其投资风险。

3、建立项目机会成本及边际收益的观念。机会成本就是投资本项目放弃其他项目投资的损失,边际收益就是考虑项目建设所需材料和设备及生产稀缺的主要原材料和主要产品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波动对投资成本和经营效益的影响,这对于选择投资项目决策时十分重要。

4、建立合理的判断标准。在进行投资审计效益分析与评估投入与产出时,应以国内现行市场价格为基础,同时还应考虑供求关系、销售运输方式、建贷利率、营销方式等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

5、要考虑投资风险。任何投资决策都有风险,一般来说项目投资风险越大,投资收益率越高,我们要通过趋势分析进行概率测算,估算项目投资实际存在的风险水平。

三、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

运用专门的投资效益评估与分析方法,对项目投资经济指标、批准根据的合理合规、概算执行情况、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投资收益率及投资控制效果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全面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一)、项目投资经济指标审计。

通过计算项目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及投资偿还期等经济指标,审查投资效果是否可研报告中预测的经济指标值,来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可研报告编制的正确性。

1、复核净现值。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和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该项目实际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2、复核现值指数。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与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其现值指数,如果现值指数大于1,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3、审核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是指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现值与实际投资额现值,计算其实际报酬率,判断实际报酬率是否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和同行业投资收益率。

4、审核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在不考虑现值的情况下计算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实际投资额之比,投资利税率为税前利润加其他应上交税之和与实际投资额之比。

5、审核投资贷款偿还期。一般投资项目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为银行融资,项目投运后,财务现金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项目的贷款偿还能力,通过对财务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在考虑贷款利息的情况下如实计算项目贷款实际偿还期。

上述五项目经济指标是评价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方面,净现值和现值指数反映项目方案的可行程度,内含报酬率、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贷款偿还期反映项目偿还贷款的能力。通过上述审核和计算,并与项目可研报告所预测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项目实际投资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并评价可研报告的编制水平和预测能力。(二)、项目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审计。

批准概算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价格指数和费用标准,根据建设内容在项目开工前计算编制的,它是确定项目投资规模,控制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对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审计可以用好管好建设资金,购置适合的设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还有利于项目建设单位改善管理,防止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概算的合理合规性审计主要内容:

1、概算合规性审查。审查批准概算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概算的编制是否与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相符,有无人为压低或抬高概算的现象,概算编制所依据的定额、指标、收费标准及设备价格是否符合规定。

2、概算经济合理性审查。审查项目设计是否按生产和工艺的要求作了合理的全面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大的设计变更对投资造价和建设工期的影响,主要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是否配套,对“三废“的处理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项目建成后是否形成综合生产能力。

3、概算调整合法性审查。批准概算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材料设备的调价、汇率的变动等原因,需对原批准概算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调整概算的审查,重点把握调整的理由是否充足,调整概算的范围、幅度、金额是否适当。

加强概算的审计,核减高估多算部分,可以促进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核算,同时合理的概算加上必须的考核措施能调动建设单位的积极性,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的审查,对于控制项目投资总额,提高投资效益起到直接作用。

(三)、概算执行情况审计。

批准概算是控制项目投资造价的基本依据,国家审计署关于《建设项目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实施办法》规定,重点对建设成本、资金使用、设备材料的领用、其他费用的列支等对照批准概算,审查其开支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1、审查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及使用。重点把握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否合法、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到位,建设资金是否存在转移、侵占的挪用的问题。

2、审查已安装设备和不需安装设备(含辅助生产设备)。根据批准概算的设备清册,逐项核对已安装设备与设备清册和一致性,对多列支的生产设备要作调整,审查设备价格是否按中标价加合理的运杂费列入决算,有无存在乱加价的问题;对辅助生产设备按台数和金额两个方面进行控制,重点关注以套为单位进入决算设备的明细,防止夹带便携机等个人用品。

3、审查建设成本及收支的合规性。重点在建设成本的归集是否按规定执行,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将不合理费用挤入建设成本,重点审查往来款项是否真实和合法,有无存在“帐外帐”和损失浪费的问题,清点剩余物资,评价物资采购计划的正确性和物资管理水平。

4、审查其他费用列支的合理合规性。重点把握建设单位的费用开支、前期工程费、生产准备费的列支手续及标准是否合理合规,建贷利息的分配是否按规定分摊,动用基本预备费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及相关手续等。

通过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可审减不合理和不合规的费用,达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四)、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审计。

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会影响投资效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其结果将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建贷利息支出,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控制工程造价。而综合生产能力的形成对项目的盈利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进度的审计主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建设工期的审查。应将实际建设工期与计划工期、同类型项目建设工期相比较,并分析单项工程计划进度的执行情况,分析原因,作出公正的评价。

2、未完工程的审查。它反映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效果,应将在建项目累计投资额与已完项目累计投资额相比。

上述二个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项目建设的速度和效益,审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综合生产能力审计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

1、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水平的审查。生产是指项目投运后新增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相比,它反映项目建设形成的生产能力和是否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

2、这到设计生产能力时间的审查。大型项目投运后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和消缺完善,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到设计生产能力水平,若在时间上提前达到设计能力,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项目盈利能力提前。

对达不到设计能力的项目,审计要查明其原因,并计算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五)、项目投资风险的审查。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时间长,涉及方方面面,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或建成投产后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需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

我们在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时,除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机会成本、物价指数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如市场供求关系、供货及运输方式、贷款利率、营销管理机制等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对我们计算的一些基础数据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投资效益评估与分析时需对不确定因素进行计算。

1、盈亏平衡分析。即项目投运后,对产品产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国定成本及利润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确定其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分析项目创利能力和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

2、敏感性分析。工程实施过程中和投产后,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价格和利率的变化因素影响,由此而造成对项目投资收益的影响等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其变动对项目投资效益的影响程度。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