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十篇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十篇

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4:17

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篇1

财政部于2011年10月18日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有条件的小企业提前执行,微型企业参照执行。2004年4月27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统一规范了我国小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本文通过《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对比分析如下。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关系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总体框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纲,也是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处于统驭地位,因此基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所有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应当遵循基本准则的基本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基本准则框架下的两个子系统,分别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含上市公司)和小企业(含微型企业)。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区别及内容亮点

(一)简化核算要求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遵循基本准则的大前提下,借鉴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化处理的核心理念,并充分考虑了我国小企业实际情况,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广泛的简化处理,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主要表现在:

1.统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在会计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2.统一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的折价或溢价

在长期债券投资(或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的债券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3.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

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小企业统一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4.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确定应当考虑税法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而不必考虑税法的规定。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并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5.资本公积仅核算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包含其他资本公积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

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本公积仅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包含其他资本公积

6.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计算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基础上,确认所得税费用。

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将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大大简化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7.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或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对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或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对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均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这大大简化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8.简化了财务报表的列报和披露

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附注三个组成部分。现金流量表可编可不编,由小企业自行选择。小企业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表也进行了适当简化,无需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信息。此外,小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立足于主要满足税务部门、银行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披露内容大为减少、披露要求也有所降低。

(二)与税法保持高度协调,会计信息主要考虑税局征管税和银行信贷的需要

小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税务部门和银行,尤其是税务部门。税务部门是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他们主要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作出税收决策,他们更多希望减少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为满足税收征管的信息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大大减少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与此同时,在信息披露方面,增加了税务部门和贷款银行等信息使用者所关心的信息。比如,为便于税务部门掌握小企业纳税调整和税金缴纳情况,《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在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项目的说明,以及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等。为便于贷款银行客观评价小企业偿债能力,准则要求小企业披露短期投资期末市价、应收账款账龄、存货期末市价、利润分配情况、对外担保资产以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和对外提供担保等有关情况的说明。

在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因此小企业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交易或事项较少,从而大大减少了涉及纳税调整方面的工作量。

(三)与《企业会计准则》有序衔接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虽适用范围不同,但适应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又要相互衔接,从而发挥会计准则在企业发展中的政策效应。为此,《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1.允许小企业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规范小企业通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对于小企业不经常发生甚至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未作规范,这些交易或事项一旦发生,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3.对于小企业今后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或者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自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4.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得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三、制定和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

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服务小企业健康发展、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推进会计国际趋同的共同需要。

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篇2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差异

1.适用范围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小企业,按照规定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若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就不能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而《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均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2.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比《企业会计准则》少设了许多一级科目。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因此可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部分科目进行归并。第二,小企业会计核算简化或者没有某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从而可少设,如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等。

3.会计计量和账务处理不同

3.1统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会计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对小企业的资产要求按照成本计量,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持有资产期间,对资产的增值或减值无需进行账务调整,仍维持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参照了《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有关认定标准。如短期投资中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不再冲减短期投资成本。

3.2资产清查的处理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最终转入营业外收支,不再按要求区分不同资产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支出等。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更简明扼要。

3.3简化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小企业统一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按照应分得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不再要求严格区分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的分配还是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的分配。

3.4简化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长期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不再要求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其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而是要求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债券本金和票面利率计算。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3.5简化了专门借款费用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支出(含相关的借款费用)构成。《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专门借款费用的核算有所简化,一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关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二是简化了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资本化金额按资本化期内借款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计算,而不再考虑购建支出的进度,不必与资产支出挂钩。

3.6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等确定。不再要求按照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确定,这避免了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较为繁琐的计算。

3.7在收入确认方面,不再要求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是要求小企业采用发出商品或者提供劳务交易完成和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作为标准,减少关于风险与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同时就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时点。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年度的情况,不再要求区分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是否能够可靠估计,一律要求小企业在年末采用完工百会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3.8简化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计算出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可见,所得税的账务处理采用了应付税款法,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而不象《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定的,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加以反映。这简化了时间性差异的核算。

3.9《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本公积仅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是指小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4.财务报告方面的不同

4.1《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四个组成部分,小企业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并对现金流量表也进行了适当简化,无需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信息。此外,小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大为减少、披露要求也有所降低。为满足税收征管信息需求,要求小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增加纳税调整的说明,披露“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列示项目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

4.2取消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针对不同报表项目分别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等进行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对外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所有项目进行折算。小企业既不会产生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也减少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工作量。

4.3《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均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这大大简化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总之,《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不是更改核算方法,处理上仍保持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以便将来随着小企业规模发生变化,转换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可减少需要调整和说明的内容。因为我国划分小企业是以企业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及是否对外筹资为标准,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参考文献:

[1]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

[2]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06】3号)

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篇3

关键词:会计准则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

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当然,按照规定,小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按需编制,没有强制性,但《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小企业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这无疑给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的规定有哪些不同,如何看待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部分项目名称及核算内容的改变,是值得很多小企业会计人员关注的问题。

一、编制基础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现金流量表(以下称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而小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等价物虽然不是现金,但其支付能力与现金的差别不大,可等同为现金,如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有三类小企业不能编制小企业现金流量表,而要编制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1)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2)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3)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可见,编写小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小企业一般日常业务不会涉及到现金等价物,因此编制基础是现金,不包括现金等价物。

二、主表构成项目不同

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包括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部分,主表项目共有38行次。而小企业现金流量表只包括主表,不包括附表,主表项目共有22行次。可见,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主表比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主表简单,项目缺少16行次。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小企业现金流量表比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缺少的项目主要是四大类:(1)涉及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项目,(2)第四大项汇率变动影响项目,(3)流入及流出小计项目,(4)其他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有关的项目。前面两类一般与小企业关联不大,所以直接去掉。鉴于小企业一般业务较少,不要求企业提供各项活动现金流入及流出小计,仅提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样做更为简化。对于其他与各项活动有关的项目,笔者认为可以保留,因为小企业会有一些业务不能明确归属于表中所述项目,只能放在其他项目填列。《小企业会计准则》把一般现金流量表中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现金”项目,拆为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的现金”和“分配利润支付的现金”两项,并去除了分配股利这种情况,这样调整更符合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因为小企业一般不会涉及到股利分配问题。

三、部分项目名称有所区别

从下页表2可以看出,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一些项目名称比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更为详细,这样有利于小企业会计人员作出判断,也符合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四、项目核算内容差别较大

相比于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有些项目不仅名称改变,而且核算内容也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1.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销售产成品、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不包括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而是列入“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列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中。

2.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不包括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进项税额直接列入“支付的税费”项目中;而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列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3.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职工薪酬”项目包括从事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开发项目的人员薪酬;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项目不包括在建人员工资,在建人员的工资归属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4.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如为负数,仍构成该项目的内容;但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如果该项目为负数,应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另外,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所造成的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报废、毁损而收到的保险理赔收入不构成“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的内容,列入“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这种情况则反映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

5.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对于购买股票和债券价款中包含的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则计入“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投资取得的现金中包含的已确认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息,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则计入“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6.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对于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等税费,计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而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该种情况则反映在“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中。

7.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各期租赁费,计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在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则计入“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上述核算内容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企业现金流量表比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更为简化,编制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笔者认为,有些核算内容的改变并不太恰当,需要改进。如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销售产成品、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都不包括增值税金额,这种人为将价款和增值税分开填列的方法,极易造成数据的不准确,特别是在小企业会计人员手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情况下。同时,小企业现金流量表将增值税进项税额填列在“支付的税费”项目中,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这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购买原材料或商品时一起付给了供应商,并没有上交给国家。另外,在小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职工薪酬”项目包括在建人员的工资,但在建人员的工资属于购建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费用,应该属于投资活动,而不属于经营活动。

五、小结

总体来说,《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的项目设置比较全面,更符合实际情况,但编制起来较为繁琐。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小企业现金流量表项目设置比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简化,编制起来相对容易。对于小企业会计人员来说,区分开两种现金流量表十分必要。只有明确了小企业现金流量表的不同之处,才能更快捷地编制出企业目前所需的报表,也为以后企业转型为大中型企业,需要编制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打下基础。

(注:本文系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2011[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篇4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核算

一、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同

(一)建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资核算科目不同。《企业会计准则》通过“工程物资”科目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

(二)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以“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为时点停止资本化,而《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以“竣工结算”为时点停止资本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同时也与税法规定相一致。

(三)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和范围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下,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计入这些资产的成本,直到这些资产在实质上已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为止。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小企业在建工程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应当根据借款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办理竣工决算后发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但对于是否区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尚需进一步明确。

例1:华阳公司2010年1月1日动工兴建一栋办公楼,工期1年,工程采用出包方式,分别于2010年1月1日、7月1日和10月1日支付工程进度款1500万元、3000万元和1000万元。公司为建造办公楼发生了2笔专门借款,分别为:2010年1月1日,专门借款2000万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8%,利息按年支付;2010年7月1日,专门借款2000万元,借款期限为5年,年利率10%,利息按年支付。闲置专门借款资金均用于固定收益债券短期投资,假定该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0.5%。假定所占用一般借款有两笔,分别为:向a银行长期借款2000万元,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年利率为6%,按年付息;发行公司债券10000万元,于2009年1月1日发行,期限5年,年利率8%,按年付息。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如下:

第一步,计算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2000×8%+2000×10%×180÷360-500×0.5%×6=245(万元)

第二步,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4500-4000)×180/360+1000×90/360=500(万元)

一般借款资本化率=(2000×6%+10000×8%)/(2000+10000)×100%=7.67%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500×7.67%=38.35(万元)

第三步,计算建造该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用金额,即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之和283.35万元(245+38.35)。

第四步,编制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2833500

贷:应付利息2833500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同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规定,承租人应当在租赁期开始日,将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进行比较,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法分摊)。《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等确定,不需要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及其现值,也不需要与公允价值比较孰低。这与《企业会计准则》有所不同。

例2:a公司于2011年1月1日从B公司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一台塑钢机,租赁公司购置设备的成本为700000元,公允价值700000元,租赁期为3年,自租赁开始日每隔6个月于月末支付租金150000元,合同规定的利率为7%(6个月利率)。租赁期满,a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机器的选择权,购买价为1000元。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如下:

第一步,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入账价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行使优惠购买选择权支付的金额=150000×6+1000=901000(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50000×(p/a,7%,6)+1000(p/F,7%,6)=715641.3(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大于公允价值,租赁资产应按公允价值700000元作为入账价值。

第二步,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901000-700000=201000(元)

第三步,编制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70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2010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901000

三、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核算不同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必须满足两项条件: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计税基础的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符合以上两项条件的大修理支出在发生时,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等科目;摊销时,借记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有差异,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大修理支出与税法中的大修理支出并不是同一概念,“大修理支出”的提法在会计上逐渐淡化并被后续支出取而代之,而这一提法在税法中仍然继续使用。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会计处理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强调“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并没有数额的限定;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就算其支出数额超过50%,也只能计入当期损益。

四、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的处理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费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固定资产的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小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记入“制造费用”科目;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五、固定资产减值的处理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因此本着简化核算的目的可以不计提。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首先应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发生减值的可能性,若存在也就是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为使固定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能够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应在资产减值确认后,将减值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费用在未来期间做相应调整。

例3:2011年12月25日,甲公司购入一台设备,原价42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40000元。2012年12月31日资产发生减值,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200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设按年计提折旧)。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如下:

2011年12月25日购入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420000

贷:银行存款420000

2012年计提折旧金额为:(420000-40000)/4=76000(元)。

借:管理费用76000

贷:累计折旧76000

2012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0

计提减值准备后每年计提的折旧金额为:(200000-40000)/4=40000(元)。

借:管理费用40000

贷:累计折旧40000

六、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理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的盘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过渡,盘盈净收益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之后进行差错更正。通过调整所得税、利润分配等使企业的报表更加透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为调整利润的可能性。

例4:某企业于2012年8月20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五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2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如下:

盘盈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200000

贷:累计折旧100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0

调整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0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5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7500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7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7500

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篇5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亮点会计人员执行对策

2011年10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财会(2011)17号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相关小企业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财政部在2004年的《小企业会制度》财会(2004)2号也会随之而废止。《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体系的更加完善,对于小企业而言,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管理,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亮点

1.账务处理简便、务实。根据我国小企业的特点,《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交易或事项的账务处理力求简便、务实。例如:在会计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2.加强了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我国大多数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都存在内部控制的问题,会计机构不够健全,会计核算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有些企业会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出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不能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起了小企业账务处理的整个规范体系,来指导小企业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行为,促进其完善相关的建账建制过程,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小企业的内部,建立起清晰的会计业务流程,将预算落实到位,实施有效的财产保护控制,展开及时有效的经济分析活动。《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推动小企业会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小企业会计准则》通过促进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的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成效。

3.与我国税法保持协调。税务部门是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税务部门主要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作出税收决策,包括是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采取何种税收征管方式、应征税额等,他们更多希望减少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为满足这些税收征管信息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大大减少了职业判断的内容,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差异。

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需要小企业进行纳税调整的交易或事项较少,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增加纳税调整的说明,披露“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列示项目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

4.降低企业的贷款风险。我国很多小企业的所有者又同时是经营者,他们对于小企业财务、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都非常清楚,所以,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应该更为强调外部使用者的真实需求,主要应该包括银行的信息需求,由于银行主要根据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做出相关的信贷决策、信贷额度、信贷条件等。只有当小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与会计信息的时候,银行的决策才会更加符合小企业的相关利益。《小企业会计准则》为银行信贷决策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制度性基础,对于打破信贷博弈迷雾,降低和防范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都非常有利。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对策

财政部提出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要求所属各部门应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工作,更好的为我国小企业健康发展服务。《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对策有以下几点:

1.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我国小企业较多,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培训对《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学习。

在对外宣传上,可以利用新闻媒体,来介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以及相关的配套性措施。比如:每年会计人员要进行24小时的继续教育,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这次培训,对小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讲解,让他们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要切实加强宣传培训,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推行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营造出一种崇尚诚实守信、规范会计核算,强化内部管理小企业会计文化,执行好《小企业会计准则》。

2.与《企业会计准则》有序衔接。《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虽适用范围不同,但适应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又要相互衔接,从而发挥会计准则在企业发展中的政策效应。为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小企业不经常发生甚至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未作规范,这些交易或事项一旦发生,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小企业今后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或者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自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3.加强监督、形成良好的监管保障。在实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对小企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这项内容,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抓,对于一些严格按照政策来执行的企业,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大对他们的财税和信贷的扶持力度,促进他们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于不按照政策来执行的企业,要加大惩罚力度,让他们严格按照准则执行。通过各部门的严格监督,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执行做好良好的监督保障。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一部为我国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会计准则。它的贯彻实施,将有效地促进我国小企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也可以充分发挥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篇6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影响;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3日

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取代了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具有小企业自身的特色,简化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小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影响

本部分从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利润、信息披露、税务、报表等方面,具体分析准则对小企业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1、遏制了利润操纵行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维持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利润操纵行为。

(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面。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操纵企业利润,是我国一些企业经常使用的手段。在赢利较大的年度,企业为了隐瞒利润,就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在赢利较少的年度,企业为虚增利润,又将原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冲回,以减少当年费用,增加当年利润。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便不得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企业无法再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手段进行利润操纵。

(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方面。当存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时期,企业若要减少当期利润,则采用“后进先出法”,用材料的高价格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即使当期的成本费用上升;企业若要增加当期利润,则采用“先进先出法”,用材料的低价格来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即使当期的成本费用下降。当存货价格处于持续下降时期,企业同样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调节当期成本费用和利润水平。在新存货准则规定不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后,企业不能再使用变更存货发出计量的方法来调节当期的成本费用和利润水平,使企业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反映的都是实际历史成本,无法再进行人为调节。

2、扩大了利润操纵空间

(1)新准则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这将对生产周期较长、发出存货一直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的企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由于存货较多、存货周转率较低,如果不采用“后进先出法”而改用其他计价方法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在短期内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2)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都被计入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房地产的升值与否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由于近几年房地产升值的速度较快,一旦企业将计量模式由历史成本改为公允价值,早期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由于不再计提折旧,企业利润也会相应提高。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处理后,不能正确的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影响小企业的正确决策,导致企业分期损益的差异,对小企业当期或未来的业绩有所影响,不利于小企业的正确决策。

首先,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会影响企业业绩。《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可以不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如果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了减值,就会因未计提减值而造成本期业绩提高。但是,从长期来看,固定资产仍要按历史成本计提折旧,无形资产也要按历史成本进行摊销,却会导致企业未来业绩减少。

其次,关于专门借款利息的规定会影响企业业绩。《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专门借款发生的借款利息金额不与资本支出挂钩。这可能会导致企业资本化金额增加,进而多计固定资产价值,少计当期费用。但从长远看,将来会多计折旧,增加成本,减少利润。

再次,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规定影响企业分期业绩。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核算时,《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不对该差额进行摊销,因此当出现出资额小于其在受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时,就会减少投资期间前面时期的投资收益,但转让投资时,又会因账面投资成本较大而使转让投资的收益减少或损失而增大。

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篇7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差异

《小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11年10月18日,并将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的小企业施行。由于税务部门是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作出税收决策,包括是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采取何种税收征管方式、应征税额等,为满足这些税收征管信息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尽可能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但由于税法与会计核算目标的不一致性,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些无法消除的差异。

一、免税收入

小企业购买国债产生的利息收入和对外股权投资,取得超过一年的股息、红利权益性所

得,按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投资收益,增加利润总额。

会计处理

借:应收利息

应收股利等

贷:投资收益

但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属于免税收入,应从收入总额中剔除,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二、长期债券投资利息收入

长期债券投资在持有期间发生的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计入投资收益。

会计处理

借: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或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或借方)

即使利息收入确认的时点二者相同,但企业所得税法利息收入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使得最终计入利润总额的投资收益与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利息收入之间产生差异,需要纳税调整。

三、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在建工程在试运转过程中形成的产品、副产品或试车

收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

银行存款等

贷:在建工程

而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将其界定为销售行为,在建工程试运转中形成的产品、副产品的收入和成本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此二者形成差异,需对产品销售损益进行纳税调整。

四、政府补助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政府补助,是指小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

产,但不含政府作为小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小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营业外收入。收到的其他政府补助,用于补偿本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或发生亏损的期间,计入营业外收入。

会计处理取得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分配或补偿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而企业所得税税法要求在收到政府补助时一次性计入当期收入或者在符合条件的情况

下作为不征税收入,导致小企业会计与企业所得税法存在差异。

五、小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

按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不确认收入,捐赠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

会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但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将其视同销售,应计算缴纳应纳税所得额。二者产生差异,需要纳税调整。

六、应付职工薪酬

小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等,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并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劳务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研发支出

在建工程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小企业发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税前扣除条件或扣除标准限额以及残疾人员工资薪金的加计扣除,不符合扣除规定或超过标准限额的部分以及允许加计扣除的残疾人员的职工薪酬,应纳税调整。

七、借款费用

按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借款费用,是指小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小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借款利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费用化,计入财务费用等。

会计处理

借:在建工程

制造费用

研发支出

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小企业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损失计入财务费用;形成汇兑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而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规定扣除。

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税前扣除条件或扣除标准限额,对发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外,准予扣除。

由此可见:借款费用(借款利息、汇兑损失等)小企业会计按实际发生额列支,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税前扣除条件或扣除标准限额,二者可能产生差异,不符合扣除规定或超过标准限额的部分,应纳税调增。

八、管理费用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在筹建期内发生的开办费、业务招待费等,按其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减少利润总额。

按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政策规定,开办费可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与会计无差异;也可以按照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使得二者产生差异。

业务招待费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扣除限额标准,超过限额标准的,纳税调整。

九、销售费用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按其发生额计入销售费用,减少利润总额。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扣除限额标准,产生差异,需要纳税调整。

十、营业外支出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发生的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坏账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捐赠支出,赞助支出等,按其发生额计入营业外支出,减少利润总额。

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税前扣除;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赞助支出等不得税前扣除;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可见: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的或超过限额标准的支出,小企业会计与税法产生差异,需纳税调增。

十一、固定资产折旧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得计提折旧。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由此二者产生差异。

综上所述,虽然小企业会计准则以满足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税务部门)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基本消除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比的前提下降低了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的工作量,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之间存在的不可消除的差异。对于这些有差异的地方,小企业需要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列示项目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应在附注中按规定进行披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文件

[2]罗妙成,郑开焰,袁玲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协调

2010年第4期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总第117期)

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篇8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特点;实务

2011年10月18日,由国家财政部颁发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文件),这既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成之后我国小企业里程碑式的财会指导性文件,又是继我国有效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之后企业会计标准建设的又一重大突破。

在我国的近五百万家企业之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占总比例的97.21%,虽然在从业人员与资产总额方面小企业难以与大中企业相匹敌,但是,从我国小企业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小企业终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央以睿智的眼光早就看到了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从改革开放之初就积极推出政策、措施,鼓励小企业的发展,并先后颁行了《中小企业促进法》、《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部级的举措在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的时刻给了小企业一剂强心针,在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对小企业进行了大力的扶持。而小企业准则的颁发与落实则是继续贯彻中央对小企业的鼓励、扶持精神,加强小企业管理,促进小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的制度性、指导性文件。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

在21世纪之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完全是针对大企业与上市公司,对于小企业的会计需求与特殊性问题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与考虑。这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一律无差别对待,不顾具体的会计需求统一执行单一的会计准则的处理方式显然是有违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而且,过重的税赋必然在小企业的发展初期给小企业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从主观上给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人为的障碍。为小企业减负,帮助小企业良性发展,扶持小企业快速成长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iSaR首先于2000年7月提交了一份《中小企业会计》的审议稿,进而在这份审议稿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具有普适价值与普遍意义的财务会计业务模型。也为其后iaSB于2009年7月《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上述的背景之下,我国作为iaSB的成员国之一也急需制定出一套有着“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实现在会计业务上的与国际接轨。虽然在2004年我国在iSaR之后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是,该制度在中小企业经济业务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无所适从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我国的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其中的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且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业务相对简单,会计实务较为单一。在充分考虑到小企业的实际问题的情况下,为了健全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架构,为了加强税收征管,为了促进我国小企业税赋的公平,为了提供给小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小企业会计准则应运而生了。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已经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施行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较为明确的适用范围,凡在我国境内设立的未对外筹集资金且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均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我国定义小微企业的标准因行业的不同而在人数、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方面略有不同。农林牧渔业方面对于人数与资产总额没有任何限制,仅要求其营业收入在5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对于建筑业则要求其营业收入在300万元至6000万元之间,并且资产总额要在3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工业则要求人数限定在20至300人之间,同时营业收入要在3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批发业要求人数在5至20人之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其他行业都要求最少人数在10至100人之间,最大人数在20至1000人之间,同时营业收入的下限要求在5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营业收入的上限要求要在5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在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会计期间,凡年应缴纳所得税税额小于等于6万元的小企业均可在其应税额的基础上减50%计算应缴税额,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有三类小企业被排除在外,已在资本市场公开交易的、具有金融机构性质的、隶属于母公司的小企业不适用于本标准。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我国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范围广、精确、实用。其简单性主要体现在降低了核算的难度、简化了帐务处理,与税法协同性较好;其范围广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准则》支持的行业范围更加广泛;其精确性体现在加强了日常业务核算的规范性;其实用性体现在准则是在考虑了小企业实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施的,因此,其实用性更强。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最主要的使用者已经被精简为仅包括税务部门与银行。

1.简化核算,去芜存精

由于我国新颁行的《小企业准则》采用了历史成本核算方法,且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也变为采用历史成本,因此,在核算方面较为简化,并且与国家税法基本一致,不需计算资产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计价折旧等。

2.自由选择,各有分工

《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小企业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小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二者必居其一。在规模方面两种准则各有分工,衔接有序。

3.点多面广,包罗万象

《小企业会计准则》支持农、林、牧、渔业,并且独创性地加入了消耗性生物资产以及生产性生物资产,还可以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累计折旧等会计业务。而且增加了对建筑业等施工行业的支持,规范了人工、材料、二次搬运等费用的归集与结转。

4.信息对象,需求导向

不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向小企业中并不存在的对象生成不必要的报表,仅对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与报表。这种以信息对象为目标,以信息需求为导向的改变使得我国的《小企业准则》更加人性化、更加实际化。

5.差别报告,定量划分

在《小企业准则》中实现了不同的企业可以依其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这种有差别的报告原则,不但完善了我国的会计体系,而且对于定量划分不同企业的会计目标、会计业务、会计信息,进而厘清企业的组织形式与产权关系十分有益。

6.税法协调,高度统一

《小企业准则》更倾向于以税法为导向的会计原则,使得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可以在不违背会计基本原则的大前提下,将税法要求与会计处理之间的差异最大程度地减少,减少了计税过程中的纳税调整事项,这一重大举措在准则与税法之间空前的协调一致。而且不但降低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成本,也更加有利于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与运用准则进行会计实务工作。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科目变化与区别

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只包括了准则与应用指南两个组成部分,删除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38项具体准则,在会计科目设置、主要账务处理、财务报表格式方面,会计业务流程显得更加清晰。从企业会计准则的160多个会计科目精简到只有60多个会计科目,在科目方面,减少了近百个。在财务报表方面则删除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科目方面更加关注于小企业的主要业务与常规业务,而且在常规业务中还降低了核算的难度。在科目上为了支持我国的小企业的农林牧渔业等新增加了生物资产类的科目,为了支持我国的蓬勃兴起的建筑业等施工行业新增加了工程施工与机械作业成本类的科目。在科目上涉及现金操作的一个需要注意的变动是基本存款账户可以存取现金,但是一般存款账户只能存入,不可支取,同时银行提供的存款调节表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银行的存款日记账的期末对帐也不应包括与现金日记账的核对。在对于小企业较为重要的短期设资方面不处理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与出售两个科目,取得的短期设资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是采用历史成本计时法将交易费用计入到投资成本科目之中。企业的外购存货成本不应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在长期债券投资科目方面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的减值准备可以不做处理。针对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股利与投资收益等相应科目。无形资产的科目方面,摊销科目应按其收益对象进行分摊,而不应简单地计入管理费用。

四、结语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处理小企业会计实务方面提供了较为具体,较为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按照规范的方法核算日常交易与处理交易事项成为可能。既减轻了我国小企业的税赋负担,又减轻了我国小企业的财会业务上的负担,为我国的小企业在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上与实务上的必要的基础。当然,财务会计人员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直接执行者,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顺利推行实施的关键。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过程中需要重新学习,实际运用的磨合也需要时间。小企业自身可以加强已有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引进高素质财务人员。监管部门可以定期举办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讲座,帮助小企业顺利实施新的会计准则。我们相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是能够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能够不断提升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从而发挥出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薛萃.浅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体适应性[J].中国农业会计,2012(03).

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篇9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会计准则(在美国又称为“公认会计原则”)的国家。美国会计准则最早是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发生以后,主要为规范公开发行和交易股票的“公众公司”的会计行为而制定的,但对于美国众多的“非公众公司”或“私人公司”、“小企业”是否也需要为其单独制定一套会计准则,70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议。据调查显示,目前美国约有小企业2800万家,占美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过去10年,小企业为美国提供了60%~80%的新增就业岗位,对促进美国的技术创新及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小企业面临着与大企业截然不同的经济环境,所经营的业务与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使其较难适用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公认会计原则(USGaap)也没有明确提出是否应该对上市公司和小企业采用不同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仅仅只是在列报、披露、转换方法和有效执行期限上,允许小企业可以与上市公司有所不同。早在1952年,美国会计职业界就已意识到应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如小企业与大企业)或所有权不同(公开募集股份与非公开募集股份)进行有差别的计量、列报和披露。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为代表的相关机构致力于满足小企业对其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诉求,并展开了多项研究和讨论,但收效甚微,美国至今尚未正式适用于小企业的会计准则。

在世界范围考察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发现已有部分区域陆续为小企业制定了专门的会计准则或制度,如英国《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forSmallerentities,FRSSe)、加拿大《私人企业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forprivateenterprises,Gaapforpe)、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差别报告(DifferentialReporting)制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sforSmallandmedium-sizedentities,iFRSforSmes)等。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iaSB的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该准则的出台促进了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及完善工作,对于促进美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分析美国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和争论历程,评介其主要特征并探讨其借鉴作用,对完善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虽然美国Gaap并未局限于上市公司,也未明确规定不适用于小型或私人公司,但就众多的小企业而言,美国Gaap显然没有考虑到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是否应该为小企业制定一套独立和具体的财务报告准则;应由谁来掌握准则制定权等。从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小企业以及以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对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诉求此起彼伏,随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大背景的演进,美国各利益相关方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争论更是愈演愈烈。

二、“大Gaap”与“小Gaap”之争

关于是否需要为小企业单独制定会计准则的问题,美国会计界有不同的认识,尤其是在aiCpa与FaSB之间甚至还形成较为对立的观点。在这一问题上,aiCpa的态度比FaSB更为积极。

(一)20世纪70年代,“小Gaap”诉求初见端倪对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强烈诉求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些以非上市公司为主要客户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最早意识到以Gaap为标准编制的财务报表带来了准则超载问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同期,BettymcGill(1972)、peterarnstein(1972)、maxBlock(1974)等也纷纷表示,会计准则对于公众企业和私人公司应有所区别,某些准则对于私人公司应采用自愿原则,在此基础上即引发了是否需要分别制定“大Gaap”与“小Gaap”的争论。看好Gaap使用前途的人认为,Gaap不仅应在一国内对所有企业适用,还应向全世界推广,从而发展成为国际性的Gaap(internationalGaap)或全球性的Gaap(GlobalGaap)。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两套不同的Gaap,因不同的企业按其规模有大小之分,按其所有制形式有公众与私人或上市与非上市之分,其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等方面应该具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一些大企业或公开上市公司适用的Gaap不一定与小企业或私人公司相关或对它们适用,如对递延所得税、租赁、利息资本化、内含利息、补偿余额、债务重组、研究与开发费用、贴现业务、经营性亏损向后期结转的税务利益以及投资税项抵免等项目的处理等。而强行要求小企业或私人公司遵守这些与其不太相关的Gaap,会增加其行政管理和会计费用的负担。因此,有人主张,对于大企业或公开上市公司,可以采用通用的Gaap,或称大Gaap,而对于一些小企业或私人公司,应另外制定一套适合其使用的Gaap,或称小Gaap。

作为回应,1974年,aiCpa的会计准则研究部门成立了“小企业或非公开募集股份企业的公认会计原则委员会”,简称“韦纳尔委员会”(wernerCommittee),开始研究Gaap在较小或非公开募集股份企业的应用问题。“韦纳尔委员会”最终于1976年了一份研究报告,对涉及计量和披露的两大问题提出了研究结论:(1)所有企业的通用目的财务报表均应采用相同的计量原则,理由是计量过程应独立于使用者的性质以及对计量结果的关注;(2)所披露信息的性质以及需要进行具体披露的细节内容应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而定,对于某些企业只需披露附加数据及分析性数据,另外,FaSB应开发出有别于Gaap所需要的披露标准;(3)FaSB应修订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15号意见书“每股收益”,要求只对公开募股的企业披露每股收益。FaSB对该研究报告作了积极回应,于1978年了第21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21)“非上市企业中止呈报每股收益和分部信息”,同意对非上市的小企业豁免披露关于每股收益和分部报告方面的信息。“韦纳尔研究报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对小企业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尴尬局面。随后,aiCpa又成立了“会计与复核服务委员会”(aRSC),旨在对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未审计财务报表项目公告进行重新复核,这些报表基本上均以小企业为背景。aRSC成立后陆续了一些“会计与复核服务准则公告”(aRSCs),为注册会计师处理未审计财务报表事项提供指导,其最终目的是为小企业财务报表“未经审计就能提供”建立了可行性。

1978年,aiCpa成立了“中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专门委员会”,简称为“德瑞克斯委员会”(DerieuxCommittee),该委员会对中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在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竞争中的利益,并于1980年了“德瑞克斯委员会报告”(DerieuxCommittee''sReport)。该报告承认会计准则超载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强烈呼吁对给企业造成沉重负担且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会计准则进行减负,并建议aiCpa委托该委员会研究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法,让小型企业从成本大于效益的会计准则中解脱出来。

(二)20世纪80年代,“大Gaap”与“小Gaap”之争暂时平息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诉求由早期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延伸至普通的中小企业,aiCpa的相关研究工作也转为关注更普通的中小企业。

1980年,aiCpa私人公司实务部门(privateCompaniespracticeSector)的技术问题委员会从事了一个项目的研究,以便确定Gaap中有关重要的计量和披露要求:(1)是否与大多数中小型私人公司的财务报表不太相关;或者(2)不能为这些报表的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收益以弥补应用Gaap的成本。作为研究结论,该技术问题委员会于1982年了“会计原则的日落复核”(SunsetReviewofaccountingprinciple)报告,建议更换或取消对以下信息的披露要求:递延所得税;租赁;利息资本化;内含利息;补偿性存款余额;企业合并;困难债务重组;终止经营;研发成本;经营税收收益;投资税抵负。委员会认为原先的披露要求既不适用于私人公司,也不能为这些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带来足够的与成本相匹配的好处。

在小企业会计问题研究方面,最负盛名的是aiCpa于1981年成立的“会计准则超载特别委员会”(SpecialCommitteeonaccountingStandardsoverload),该委员会旨在为某些不符合成本效益的会计准则对小企业或非公开募集股份企业带来的不合理负担提供解决方案,并最终于1983年以aiCpa的名义了研究报告(ReportoftheSpecialCommitteeonaccountingStandardsoverload),向FaSB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FaSB应立即重新考虑被公认的、特别对小企业来说是过于繁琐和代价高昂的某些会计准则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第二,在重新考虑现行准则或研究新准则时,FaSB的目标应遵循简化准则,避免对所有企业来讲复杂的和过于详细的规则;第三,在对Gaap进行简化或增加弹性不可行的情况下,FaSB应专门考虑小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以及在Gaap框架下提供不同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效益,建立差别化计量和披露的备选方案。另外,报告中还开创性地提出了强化企业所得税基础以代替Gaap的建议。

在aiCpa的敦促下,FaSB以aiCpa早期的研究为基础,于1981年11月了“私人和小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征求意见稿”(invitationtoComment,FinancialReportingbyprivateandSmallpublicCompanies),以对信息超载相关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向会计职业界及财务报告使用者广泛征求意见,并于1983年了“私人公司财务报告:FaSB征求意见的反馈总结”(FinancialReportingbyprivatelyownedCompanies:SummaryofResponsestoFaSBinvitationtoComment),其基本结论如下:(1)Cpa认识到借款人(Lender)的信息需求与其行为不一致;(2)对私人公司和上市公司而言,债权人(Creditor)的信息需求和决策制定过程相同;(3)使用者需要经审计和复核的完整的依照Gaap编制的财务报表;(4)成本与收益的配比程度因公司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统计结果显示:(1)60%的从业者支持在特定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量方式,财务经理支持率为50%,然而只有9%的使用者支持差异化的计量模式;(2)以Gaap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是银行决策的重要参考工具,即使他们可以直接从公司获取信息。从这一反馈总结来看,信息超载问题并非如从业者们所说的那么严重。FaSB进一步指出,不同的确认和计量准则并不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有效解决准则超载的办法,因为FaSB认为不同的确认和计量准则会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增加额外的成本,并指出,建立独立的具体的小企业会计原则在实务和逻辑上都是不合理的,其理由如下:其一,高质量的、透明的公认会计原则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资金,公允地表达,更好地作出决策;其二,所有公司都在同一环境中运作,会面临着相似的经济环境,可能会有相似的交易类型;其三,大多数公司都属于贸易协会或行业类别,在通常情况下,按照贸易协会或行业类别来汇总公司的财务报表;如若对不同类别的公司有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那么,会扭曲同一类别公司的比较;其四,大多数非公开募股企业很有可能成为公开募股企业;其五,在同一个金融体系内要维持两种不同的会计框架并不简单,会计、审计业者与监管机构都将因此承担额外的成本。FaSB认为,如果要制定一套独立的小企业公认会计原则,那么该准则很可能仅是美国Gaap的改写版,对小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虽然FaSB不赞成单独制定小企业公认会计原则,但在财务会计准则时,仍专门对租赁会计、所得税会计、企业合并、利息资本化以及其他一些准则在考虑小企业的情况下作出了适当的简化。另外,FaSB还成立了小企业咨询小组(SmallBusinessadvisoryGroup),以帮助其成员分析每一项准则公告将如何影响小企业,FaSB还同时任命了一个高级成员来负责监督所有FaSB活动对小企业带来的潜在影响。

为使小企业有机会参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1983年,FaSB成立了“小企业咨询委员会”(SBaC),对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在该小组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小企业的经理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虽然按照Gaap编制的财务报表优越于其他基础(如现金基础),但一些准则(如递延所得税准则等)确实是太过于复杂并且对小企业来说缺乏相关性,这种增加的复杂性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美国会计职业界赞成对小企业专门制定统一会计准则,而银行家们认为小企业和大企业的信息需求是相同的,应保持现状,但也并不反对简化某些会计准则。此后,经过一系列研究,FaSB成员认为,针对每一个交易事项进行处理比整体上对小企业会计进行讨论要有效得多。根据这一精神,1996年,FaSB了第12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26)“对某些非公众主体有关金融工具某些披露要求的豁免——对FaSB第107号公告的修订”,该准则对在报告日资产总额少于1亿美元且在报告期内没有持有和发行除债务契约外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非公众主体,在金融工具的披露方面作出了特殊规定。此外,FaSB还在要求提供现金流量表方面,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公司作出豁免的规定。截止20世纪80年代中期,FaSB暂时平息了大小Gaap之争。

(三)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大Gaap”与“小Gaap”之争复燃1989年,aiCpa下属的“私人公司实务部门执行委员会”(privateCompaniespracticeSectionexecutiveCommittee)就提出了“其他综合会计基础”(oCBoa),作为小企业在特定情况下满足财务报告需求的备择体系,但当期并无相关深入性研究证实该体系的施行效果。直到1995年,私人公司实务执行委员会(原“私人公司实务部门执行委员会”)(privateCompaniespracticeexecutiveCommittee)再次重申,准则超载是小企业从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时aiCpa成立了“准则超载特别任务小组”(SpecialtaskForceonStandardsoverload),主要由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组成,旨在为私人公司实务执行委员会就解决准则超载问题提供建议。1996年,aiCpa了“私人公司实务部门准则超载特别任务小组报告”,证实准则超载问题确实存在,并分析了该问题尚未解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财务会计基金会”(FaF)应协同配合招募熟知小型非上市公司需要的受托人、FaSB成员及工作人员。然而,这一系列研究并未对美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实质性推动效果。

(四)21世纪初期,“大Gaap”与“小Gaap”之争终结基于决策相关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分析,aiCpa理事会于2004年初又指定了一个工作组来进行此项研究,着重研究小企业财务报告的一般目的,分析依据Gaap编制的财务报告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以及按照Gaap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与提供给小企业报告使用者的收益相比是否合理,并指出小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为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借款者,权益投资者和保证人)、小企业业主、财务经理和注册会计师等。该项研究最终得出Gaap财务报告是否符合小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需要的反馈意见,并于2005年2月了小企业财务报告工作组报告。在该报告中,工作组提出小企业的Gaap应该是基于“能够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完全不同的需要”的概念和会计原则。在当前Gaap制定过程中,应该进行基础性的变革,以保证满足小企业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2004年,FaSB为了让美国小企业社团更多地参与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的制定活动,以便进一步完善准则制定的“应循程序”,重组了一个正式的“小企业咨询委员会”(SBaC),让小企业社团能像其他利益集团一样充分提供其观点、知识和经验。来自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私人公司财务报告委员会(pCFRC)的代表均可参加SBaC的会议。近年来,SBaC已召开了十六次会议,讨论了一系列FaSB的技术项目,包括基于权益的报酬、企业合并、国际趋同和财务报表列报等。

2005年,aiCpa成立了“私人公司财务报告任务小组”(privateCompanyFinancialReportingtaskforce),对企业所有者、财务经理、上市公司会计从业者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展开调查,以确定私人公司Gaap财务报表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提供该报表所耗成本是否与收益相匹配。aiCpa于同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Gaap对非上市公司缺乏决策有用性和相关性,Gaap的个别例外和其他综合会计基础(oCBoa)均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反馈者普遍赞成单独制定非上市公司的Gaap。任务小组得出的结论是:私人公司Gaap应基于不同概念和会计基础来制定;目前的Gaap准则制定程序应进行根本性改变,以确保满足私人公司的财务报告需要。同年5月,aiCpa委员会决议指出,aiCpa支持基于不同的概念和会计基础,制定适用于私人持有的盈利性企业(privately-held,For-profitentities)的高质量公认会计原则,并认为aiCpa管理层应与FaF和FaSB共同努力,确认并实施私人公司Gaap的制定流程,在确认、计量和披露上应与现行Gaap有所差异。

2006年,FaSB与aiCpa联合建议书“改善私人公司财务会计与报告准则制定程序的征求意见稿”(invitationtoComment,enhancingtheFinancialaccountingandReportingStandard-SettingprocessforprivateCompanies),就完善FaSB准则制定程序的提议搜集反馈意见。该提议表示,将综合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成本效益,强化私人公司准则制定程序的透明度,并考虑适当增加FaSB中熟知私人公司需求的成员。但建议书中也明确指出,FaSB与aiCpa将参考反馈结果来决定是否对私人公司确认、计量、列报、披露和生效日期等具体环节实行差别化规范,其目的并非是要制定一套独立的、全新的私人公司Gaap。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FaSB与aiCpa共同成立了“私人公司财务报告委员会”(pCFRC),旨在解决私人公司会计准则差异问题,为私人公司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发表意见,为委员会了解私人公司情况提供平台。pCFRC成立后即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主要围绕FaSB新近修订准则和财务解释公告(Fin)提供推荐意见。

2009年8月,pCFRC召集相关人员开会,仔细研读了iaSB的《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找出其与美国Gaap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之处。pCFRC指出,《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中小企业会计处理上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它基于公众利益,可以被认为是一套高质量的、透明的、可理解的并具有实施效力的全球中小企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由于其以原则为导向,在选择和采用会计处理上要求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而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相对不高,对较为复杂的会计概念可能会存在理解障碍,这样就会妨碍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这次会议的最大收获,是为美国小企业制定一套独立的会计准则达成了基本共识。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终极制定权的争夺

继pCFRC成立三年后,JohnBrennan继任FaF主席,随即启动了全球范围的“听证之旅”(Listeningtour),受托人和FaF领导人分别会见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利益相关方,就独立准则制定程序及影响财务报告的关键问题广泛搜集意见。受托人了解到,非公众主体(包括私人持有公司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执行成本和复杂性仍是相关方最关心的问题,换言之,受访者对FaSB与pCFRC的合作成果并不满意,从而引致小企业会计准则终极制定权的再次争夺。

(一)准则制定权争夺的缘起为解决非公众主体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议题,审查FaSB在美国私人公司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努力程度及有效性,FaF启动了“战略性评估活动”(StrategicReviewactivities),共包括两大程序:第一步,2009年12月,FaF协同aiCpa和州会计委员会全国联合会(naSBa)共同成立了“蓝带委员会”(Blue-Ribbonpanel),旨在通过研究私人公司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就是否需要制定私人公司公认会计原则向FaF“受托人委员会”提出建议,从而使得会计准则最大程度地满足美国私人公司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蓝带委员会于2011年1月了工作报告,要求对准则制定程序进行根本性改变,建议另设独立的私人公司准则制定委员会,负责制定Gaap的例外规定或修订,以使整个准则制定过程更多地关注私人公司利益。这一建议的提出可谓是私人公司准则制定问题的里程碑事件。报告还建议筹建一个差别化框架(即一系列决策标准),便于准则制定者制定适当、合理的Gaap例外规定,并考虑具体情况作出修改。然而,该报告并未建议为私人公司建立独立、完备的Gaap,亦或是对现有Gaap进行大规模调整。aiCpa、naSBa、FaF以及FaF受托人委员会均肯定了蓝带委员会的研究工作,但纷纷指出仍需要更为全面的信息摄入。第二步,2011年3月,FaF成立受托人工作小组,旨在通过圆桌会议、调查、咨询小组会议等方式广泛搜集会计师事务所、学术界、借款人、投资者、担保人、管制者、私人公司报表编制者等利益相关方就Gaap一致性提出的第一手意见,目前该调查过程仍在进行中。

蓝带委员会工作报告后,FaF充分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共收到3000多份意见反馈,其中99%的反馈者表示支持其建议。随后,FaF于2011年10月了一份私人公司准则改进委员会(pCSiC)的计划草案,研究改进其准则制定程序。令人意外的是,FaF并未采用蓝带委员会的建议,而表示将成立一个新的私人公司准则改进委员会(pCSiC),以取代收效甚微的pCFRC,按照这一设想,FaSB仍将保留目前的权力,而新成立的pCSiC则在FaSB管理下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为全美2800万家私人公司确定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中哪些部分应修改或采用例外规定。同时,该委员会可以制定有别于USGaap的有关私人公司会计准则的例外规定。pCSiC将由一名主席和11至15名成员组成,pCSiC主席将由受托人从FaSB成员中选任,其他成员则从富有私人公司财务报表使用、编制和审计经验的人员中选任。FaSB成员可以参加pCSiC的日常会议。pCSiC中只要有三分之二多数投票核准对非上市公司公认会计原则进行修改,便可向FaSB提交修改申请。在经历征求意见过程后,pCSiC将会对修改建议作进一步审议,然后将最终修改意见呈送给FaSB,等待最后获批。FaF还打算成立一个特殊目的受托人委员会——“私人公司评审委员会”(privateCompanyReviewCommittee),以监管pCSiC的工作,并加强与FaSB的合作。FaF力排众议提出的这一计划草案,无疑仍希望将FaSB定位为“终极准则制定机构”,这一事件点燃了准则制定权之争的导火线。

(二)准则制定权争夺之aiCpa的努力FaF计划草案的引发了多番争议,FaF共收到了7300份来自注册会计师、借款人、投资者、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私人公司、小企业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反馈意见,其中以aiCpa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反馈者表示强烈反对,并催促FaF接受蓝带委员会提出的建立独立准则制定委员会的建议。2011年10月,aiCpa总裁兼CeoBarrymelancon与主席paulStahlin发表了题为“FaF未能为私人公司财务报告创建独立的准则制定委员会”(FaF’sFailuretoCreateanindependentStandardSettingBoardforprivateCompanyFinancialReporting)的声明,抨击了FaF的计划草案,并提供反馈意见格式,号召其成员和各利益相关方参与FaF的意见征求,反馈意见中有7000份采用了此格式。这部分反对者表示,多年来,FaSB主要立足新兴资本市场,关注上市公司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忽视私人公司及其报表使用者的利益,从而导致过去40年来,私人公司对准则差别化的诉求一直不了了之。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FaSB必将继续关注公众市场以及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这无疑将重蹈过去几十年的覆辙。事实上,在蓝带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就已指出,绝大多数委员会成员认为,目前的FaSB甚至重组后的FaSB根本不能为私人公司财务报告制定所需的Gaap例外规定和修改,过去几十年来,FaSB在其架构和准则制定程序等各方面均以上市公司为主要服务群体,故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列报等各方面的Gaap例外规定和修改对私人公司而言都难以企及。制定私人公司会计准则的机构成员必须代表其利益相关方的观点,而FaSB从其架构上很难吸收足够的私人公司代表,以设身处地考虑私人公司的准则差异。aiCpa领导人发表声明后,其理事会决议称,aiCpa将向FaF提交反对意见,表明支持采用蓝带委员会的建议,若FaF不采纳该意见,aiCpa将考虑用其他方式满足私人公司的需求,如任命其他现有独立的准则制定机构作为美国私人公司Gaap的制定者;在aiCpa内部筹建准则制定委员会,作为独立机构制定私人公司通用会计原则(pCGaap),或制定完备的私人公司特定会计基础。

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theU.S.SenateCommitteeonHomelandSecurityandGovernmentalaffairs)支持FaF的主张,而对蓝带委员会的建议持反对意见,认为私人公司Gaap的会计例外规定不但会逐渐削弱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权威性,而且会降低透明度,同时这些例外规定还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冲突,甚至加大小企业的合规成本。

另外,一些较大型公众公司、naSBa、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国际财务经理协会的私人公司准则委员会(Financialexecutivesinternational''sCommitteeonprivateCompanyStandards)也对FaF的计划草案表示支持。

(三)准则制定权争夺之FaSB的努力鉴于私人公司未来的地位与作用对于美国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而言至关重要,FaSB欲加强其私人公司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地位,因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全面趋同后,FaSB或将失去权威性。目前,FaSB已将私人公司对自身会计准则的诉求置于待办事项列表中的首项,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FaSB近期的相关行动源于蓝带委员会工作报告的一些短期建议,如FaSB应尽快制定决策框架(Decision-makingFramework),作为实施这一建议的初期工作,FaSB首先就借款人、投资者及其他相关方对私人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差异进行初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其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使用者类型;管理途径(accesstomanagement);投资战略;所有者结构;会计资源;教育水平。另外,FaSB成立了“私人公司资源小组”(privateCompanyResourceGroup),复核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了“私人公司决策制定框架”项目的建立,该项目旨在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私人公司财务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列报、披露、生效日期、过渡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并对何时、如何进行调整等方面提供指导。然而,这一框架并非全新的概念框架,不会为私人公司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带来根本性差异。该项目讨论稿的时间表将与FaFpCSiC计划草案的结果保持一致。另外,由于准则汇编(Codification)中存在多种“非公众主体”的定义,相关方要求明确各项目中该主体的准确范围;再者,上述私人公司决策制定框架也对其清晰定义提出了要求,以明确其框架的规范对象。基于上述动因,FaSB于2012年3月新增了“非公众主体定义”(Definitionofanonpublicentity)的项目,检查并简化“非公众主体”定义,为后续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目前,该项目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

2011年10月,FaSB举办了两轮公众圆桌会议以了解私人公司的诉求,征求相关方看法和建议。会议中,反馈者表示公允价值第三层级(Level3,指使用重要的不可观察参数计量公允价值)下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要求的内容和外延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部分私人公司表示,一些公允价值披露要求与大部分私人公司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并不相关,并要求为非公众主体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增加豁免规定。在此背景下,FaSB于同年11月增加了“非公众主体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nonpublicentityFairValuemeasurementDisclosures)项目,评估公允价值第三层级下非公众主体披露的相关性和成本效益,以决定是否需要为非公众主体提供一些公允价值计量的特殊披露豁免,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

此外,FaSB还做了多方面努力来改进私人公司的准则制定程序,如:召集专业团队专注于征求私人公司意见;就私人公司问题召开一些列圆桌会议;增加培训服务,以帮助私人公司的有关人员了解Gaap的动态变化;创建专用电子门户(Dedicatedelectronicportal),简化利益相关方获取信息的方式;开创电子反馈论坛(electronicFeedbackForum),简化并完善相关方评论平台。与此同时,FaSB在其多个项目中也考虑了非公众主体的利益,如:(1)在“多雇主计划中的雇主参与披露”(Disclosuresaboutanemployer''sparticipationinamultiemployerplan)项目中,FaSB考虑到非公众主体的资源限制,将该项目在非公众主体中的强制执行时间延迟至2012年12月15日,晚于公众公司一年,当然,非公众主体可选择提前执行;(2)紧急问题工作小组(eitF)10-e“实质性房地产的终止确认”(DerecognitionofinSubstanceRealestate),将其在非公众主体的强制执行时间延迟至2013年12月15日,晚于公众公司18个月,允许提前执行;(3)在“无形资产——商誉减值”项目中,FaSB致力于推动商誉减损测试的简化工作,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私人公司的利益;(4)在“收入确认”项目中,FaSB指出,非公众主体可选择不披露合同与资产及负债余额的调节(ReconciliationofContract/asset/LiabilityBalances)。

针对争论十分激烈的pCSiC计划草案,FaF近期已召开圆桌会议对反馈意见进行进一步讨论,FaSB主席塞德曼在2012年3月也表示,FaSB正着手为私人公司未来会计准则制定指导意见和工作规划。

四、美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启示及展望

通过梳理美国近半个世纪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的探讨及进展,可以看到,美国对是否需要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谁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主体、私人公司(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有哪些,以及应由谁来负责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等问题已经有了研究结论,这对正在建设和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我国,具有较强的启迪意义。

(一)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顺应会计准则发展的国际潮流如果说,许多年前美国还一直在为是否需要单独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LittleGaap)纠结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结论。因为小企业与公众上市公司有不同的经营规模、不同的公众受托责任,也有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及信息需求,因此为非上市的小企业(或私人公司)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完全必要。从国际实践看,iaSB以及大多数实施会计准则的海洋法系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也都相继为中小企业制定了相应的会计规范。我国在2004年曾并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我国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如果不以“准则”而是用“制度”的形式,是不合时宜的。我国财政部于2011年10月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取代原有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这是顺应会计发展国际潮流的重大举措。

(二)理顺我国各类企业对《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在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时,迫切需要界定“小企业”的含义,并进而明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主体。从国际上看,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命名并不统一,主要是由于存在适用主体及其界定标准的差异。

一般而言,企业界定标准可分为三类:企业规模、企业所有权及承担的社会责任,如图1所示。国际上一般采用混合界定的方式,如采用“公众责任+企业规模”标准或“所有权+企业规模”标准,从而使得企业类别划分更为合理。我国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非公众责任”的概念,但《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不得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两类企业之所以不能执行“小准则”,是因为其负有社会公众责任,因而必须精确核算、详细披露。笔者认为,在我国要求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对象应该是非上市且不具有公众责任的私人企业(在我国一般称为“民营企业”)及小型国有企业。(1)对于规模在小企业之上但没有上市、也不具备公众责任的私人公司,可让其选择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自觉遵守《企业会计准则》;(2)对于规模属于小企业,但又不具备公众责任,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应要求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3)对于按照2011年7月4日我国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而被划分为微型企业的那些数量众多、规模微小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为了进一步降低其财务负担,体现“抓大放小”原则,建议可以仅要求其按照税法及其他相关法规依法建账及满足征税要求即可,也可参照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同类型企业适用大、小会计准则或税法的建议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虽然我国没有采用类似于美国“私人公司会计准则”来命名我国小企业,但《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非上市且不具有公众责任的私人公司及小规模企业。

(三)完善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应循程序无论是aiCpa还是FaSB,均在组建有关小企业会计问题委员会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调查问卷、公开会议、保持同利益相关者沟通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以明确私人公司或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用途及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主要诉求。美国虽然至今尚未出台正式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但其在酝酿过程中,仍严格采用了会计准则制定的应偱程序,使其尽可能符合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在参考国际上已有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修订原有《小企业会计制度》基础上,对《企业会计准则》作了适当简化而形成的。相比于美国酝酿出台私人公司会计准则的过程,我国的理论讨论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对小企业及其信息使用者调研的数据还不够充分,在《小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出台前缺乏实施准则制定的应循程序,基本没有经过公开的听证会、圆桌会议等形式的讨论,公众及各利益集团对准则制定的参与度不高,对新准则的推行缺乏实地测试等环节,所的准则也没有涉及对不同意见的处理说明等,这使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及公认度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未来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中,我国应吸收应循程序的合理内核,进一步提高该准则的质量。

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陆续为小企业制定了专门的会计准则或制度,iaSB的Smes项目的完成为全球小企业的会计规范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标准。美国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不得不重新审视小企业会计规范的制定问题,并密切追踪iaSB关于Smes项目的进展,及时向iaSB发表意见并提供建议。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以iaSB的Smes为蓝本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的,然而,由于该准则并未全面实施,其可操作性尚待检验,因此,我国应持续关注iaSB及世界各国相关会计准则动态,朝着持续全面趋同的目标继续努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会计变革与中国趋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0YJa79017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汪祥耀:《美国会计准则研究:从经济大萧条到全球金融危机》,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版。

[2]汪祥耀:《会计准则的发展:透视、比较与展望》,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aiCpa,ReportoftheCommitteeon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forSmallerand/orCloselyHeldBusiness,1976.

[4]aiCpa,tentativeConclusionsandRecommendationsoftheSpecialCommitteeonaccountingStandardsoverload,1981.

[5]FaSB,invitationtoComment,FinancialReportingbyprivateandSmallpublicCompanies,november1981.

[6]FaSB,SpecialReport,FinancialReportingbyprivatelyownedCompanies:SummaryofReponsestoFaSBinvitationtoComment,1983.

[7]aiCpa,privateCompanyFinancialReportingtaskForceReport,February28,2005.

[8]JeffreyS.ZanzigandDaleL.Flesher,GaapRequirementsfornonpublicCompanies:newViewson“BigGaap”Versus“LittleGaap”,theCpaJournal,may2006.

[9]FaSB,invitationtoComment,enhancingtheFinancialaccountingandReportingStandard-SettingprocessforprivateCompanies,June8,2006.

[10]FaSB,privateCompanies:thepathtoaDifferentialStandard-SettingFramework,July11,2011.

[11]FaF,RequestforComment:plantoestablishtheprivateCompanyStandardsimprovementCouncil,october4,2011.

[12]FaSB,FaSBCompletesprojectonmultiemployerpensionplanDisclosures(Subtopic715-80),September21,2011.

[13]FaSB,FinancialaccountingSeries,accountingStandardUpdate,Compensation—RetirementBenefits—multiemployerplans(Subtopic715-80),Disclosuresaboutanemployer''sparticipationinamultiemployerplan,anamendmentoftheFaSBaccountingStandardsCodification,no.2011-09,September2011.

[14]FaSB,FinancialaccountingSeries,accountingStandardUpdate,intangibles—Goodwillandother(topic350),anamendmentoftheFaSBaccountingStandardsCodification,no.2011-08,September2011.

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篇10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职生会计教学课程设置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标志着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准则和适用于小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共同构成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这将对中职会计教学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大部分的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以下简称中职生)的就业岗位集中分布在小企业,其在校期间所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是否能对接小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同时中职会计教学活动组织得科学、合理与否,将会影响到未来小企业会计人才素质的高低。而他们作为会计规范未来的执行者,其对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理解和把握,又直接影响着会计规范的实施效果,从而影响着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中职会计教学工作,积极思考和探讨有效的教学对策,对中职生的专业发展、就业前景及提高小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会计教学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一)中职生的就业流向所需

就业是民生之本。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培养会计专业初级人才,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目的之一。笔者以东莞地区为代表来分析中职生的就业流向和社会需求。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东莞市全市中小企业共13.27万户,同比增长14.4%,占各类企业数的99.9%,其中工业中小企业约5.12万户、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约7.51万户。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能提供的会计、出纳岗位数就达26万之多,是吸纳中职学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企业)。这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东莞地区的小企业也迫切需要大量熟练小企业会计规范的会计人才。对此,将《小企业会计准则》定位为中职会计教学的基本是很有必要的。

(二)会计从业资格所需

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人员,以及外籍人员在中国大陆境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更多的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培养会计专业的初级人才,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的中职生都选择在校期间或毕业之际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同时财政部印发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财会便【2010】65号)中,各方建议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中。这意味着中职会计教学有必要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课程内容中。

(三)教学难度认知的需要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基本都是使用以《企业会计准则》依据而编写的教材,此类教材大都以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业务为主,让中职生普遍觉得经济业务处理太难,学习兴趣不断下降。2013年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难度低于《企业会计准则》(2006),无疑为中职会计开展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契机。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简便易行,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简化,还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减少了与税收的差异,又与《企业会计准则》相协调。例如:在会计计量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简化的计量方式让学生容易掌握,消除了计量方法的选择问题。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共设置66个会计科目;而《企业会计准则》下,共设置156个会计科目。简化的会计科目让学生容易记忆,减少了不少的业务核算内容。在财务报表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而《企业会计准则》在以上基础上,仍需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简化的信息披露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操作。在具体的业务处理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应收款项发生减值损失时,采用直接转销法,其坏账损失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也不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的能力要求,这无疑对会计专业的初学者的来说是切合实际的。由以上对比分析,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难度低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不仅适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更适合中职生就业岗位的需求。

(四)中职会计技能竞赛的需求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竞赛。目前,无论是全国中职组会计技能大赛,还是广东省中职会计技能大赛、东莞市中职会计技能比赛,“会计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两个分赛项的比赛都在逐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竞赛的目的是检验和展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基本技能,引领和促进中职学校财会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提升中职学校财经职业人才培养水平。从以赛促教的角度来看,预示着中职会计教学主导方向应由《企业会计准则》向《小企业会计准则》转变。

二、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中职会计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学习培训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施行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企业会计标准建设的又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作为从教会计专业的中职教师,有必要及时学习最新的会计专业知识。只有让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充分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适用范围,掌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相关规定,才能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教学奠定基础。广东省财政厅为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工作,于2012年3月底在广州举办全省《小企业会计准则》师资培训班,由省级专家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进行讲解。同时各地级市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的培训。中职教师可通过多参加类似培训班的方式快速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在适用范围、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异同,积极做好中职会计教学的知识衔接。

(二)合理调整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虽然主要集中在小企业,但是学生在校所学习的会计教材基本都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而编写的,不仅会计理论难度偏高,且达不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开设《小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并安排在依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编写的《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之前讲授。另外,再开设《小企业模拟实训》的实操课程,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专业课的难度,体现教学难度的递进原则,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小企业的实训课程,尽快与就业岗位深度对接。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建议采用用友畅捷通t3教育专版10.8软件,该软件致力于为小企业提供专业、标准、灵活、易用的信息化产品及专业的服务,是中国最大的小型企业(财务)管理软件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全面支持最新2013年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教学时间上可安排在《小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之后,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与实务操作融会贯通,可以让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尽快对接。

(三)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面向小企业就业,二是选择参加高职考试继续深造。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中职会计教学课程内容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对接小企业的就业岗位,还有利于中高职的教学衔接。利用中职在校期间考取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中职生的最佳规划,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工作岗位或高职阶段继续深化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为参加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最好充分准备。这种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在社会立足的根本就是有“一技之长”!因此,中职会计教学要以适合中职生的专业技能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中职会计人才到小企业,让中职教育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同行。

参考文献:

[1]张现争.强化中职小企业会计教学的必要性和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