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十篇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十篇

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4:50

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作为国属专业技术单位,历来承担着我国社会公益性产品的提供任务。在对事业单位不断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如何形成一套机制使其科学、有效的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已是十二五期间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形成,则来源于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困境。该困境主要表现在:(1)忽视对资产的有效利用;(2)固定资产在可分割的条件下,容易形成缺损;(3)受事业单位自身组织层级的影响,单位固定资产逐层下派后缺乏有效监管。

由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探究”为题,其目的便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对上述问题的合理解决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且,与时俱进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一点创新。为了使问题的分析更加具体,本文以科研事业研究所为例作为考察对象。

一、目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误区

1 关注对“物”的管理而忽视对“人”的管理

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若没有相关人员进行使用,该物本身就主要以精神磨损的态势存在着。对固定资产施加了人的作用,这时在受到使用强度、频率的影响,固定资产必然会产生损耗。然而,如果相关人员并未按照使用要求进行操作,如:多媒体设备、实验室的仪器等。那么,固定资产就将在原有使用寿命的基础上加速损灭。这一结果,对于国家还是单位都是一种浪费。

因此,目前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大凡都是定期检查与维修,但在规定与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制度上还有欠缺。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对人进行制度的设计,通过奖惩机制能有效实现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

2 注重静态管理固定资产而忽视动态的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有相当部分事业单位已经走向或即将走向自负赢亏的状态。由此,如何使自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则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考察发现:大多数事业单位,仍然以静态管理的模式来对待固定资产。具体体现为: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强调对其进行维修与保养。在制度上,也建立了相关人员负责制。然而,这种管理模式却不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机制构建

1 激励兼容机制的建立

“激励兼容”思想源于赫维茨的机制设计理论。在赫维茨的定义中,“机制”被描述为一个信息系统和一个基于信息系统的配置规则。在此基础上,机制设计理论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一个想要达到的既定目标,能否设计出一个经济机制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目标一致――即每个人主观上追求个人利益时,客观上也同时达到了机制设计者既定的目标。

由此可见,在上文所提到的,如何针对相关人员设计出一套制度,能使其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上形成科学、合理的状态,则需要根据激励兼容的要求进行制度安排。

2 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

受到事业单位某些固定资产具有资产专用性强的特征影响,在其使用寿命内不但会形成折旧;还将以隐性成本的形式存在损耗,即:沉淀成本。因此,显性和隐性成本所形成的叠加效应,就需要以一种动态的管理机制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在具体的建立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1)在不影响本单位使用的前提下,某些固定资产可以向社会租赁;(2)在编制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有关固定资产的资产专用性的可能损失。

三、上述机制背景下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途径

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设计

尽管,目前各事业单位都是统一对固定资产进行招标采购;并按部门、层级进行派发。但在制度的设计上,仍然能够对此进行有效监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开展:(1)明确单位固定资产统一归口为国资部门委托管理。(2)明确每个层级的一把手负责监管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并对直接上级负责。(3)权利与义务对等。

2 动态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动态管理模式的开展,其目的主要在于对单位现有固定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运作。这种模式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类型,则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以科研事业研究所为例,大部分研究所均设有公共实验室,针对通用性强且贵重的单位不常用仪器设备可向同行实行租赁。在租赁过程中,单位应配专人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监管。通过这种模式,就实现了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事业单位在未来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管理时,应充分考虑该项固定资产的专用性水平。必要时,可以采取以租赁或以整合社会资源为主。

四、小结

事业单位作为国属专业技术单位,历来承担着我国社会公益性产品的提供任务。在对事业单位不断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如何形成一套机制使其科学、有效的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已是十二五期间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关注其中一些细节问题,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段慧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m].山东纺织经济,2011(1).

[2]陈红蕾: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m].价值工程,2011(1).

[3]俞兆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事业单位管理中的18定资产管理工作探究/刘燕燕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国属专业技术单位,历来承担着我国社会公益性产品的提供任务。在对事业单位不断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如何形成一套机制使其科学、有效的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已是十二五期间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由此,以“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探究”为题,其目的便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对上述问题的合理解决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且,与时俱进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一点创新。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作为国属专业技术单位,历来承担着我国社会公益性产品的提供任务。在对事业单位不断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如何形成一套机制使其科学、有效的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已是十二五期间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形成,则来源于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困境。该困境主要表现在:(1)忽视对资产的有效利用;(2)固定资产在可分割的条件下,容易形成缺损;(3)受事业单位自身组织层级的影响,单位固定

资产逐层下派后缺乏有效监管。

由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探究”为题,其目的便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对上述问题的合理解决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且,与时俱进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一点创新。为了使问题的分析更加具体,本文以科研事业研究所为例作为考察对象。

一、目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误区

1 关注对“物”的管理而忽视对“人”的管理

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若没有相关人员进行使用,该物本身就主要以精神磨损的态势存在着。对固定资产施加了人的作用,这时在受到使用强度、频率的影响,固定资产必然会产生损耗。然而,如果相关人员并未按照使用要求进行操作,如:多媒体设备、实验室的仪器等。那么,固定资产就将在原有使用寿命的基础上加速损灭。这一结果,对于国家还是单位都是一种浪费。

因此,目前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大凡都是定期检查与维修,但在规定与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制度上还有欠缺。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对人进行制度的设计,通过奖惩机制能有效实现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

2 注重静态管理固定资产而忽视动态的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有相当部分事业单位已经走向或即将走向自负赢亏的状态。由此,如何使自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则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考察发现:大多数事业单位,仍然以静态管理的模式来对待固定资产。具体体现为: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强调对其进行维修与保养。在制度上,也建立了相关人员负责制。然而,这种管理模式却不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机制构建

1 激励兼容机制的建立

“激励兼容”思想源于赫维茨的机制设计理论。在赫维茨的定义中,“机制”被描述为一个信息系统和一个基于信息系统的配置规则。在此基础上,机制设计理论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一个想要达到的既定目标,能否设计出一个经济机制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目标一致――即每个人主观上追求个人利益时,客观上也同时达到了机制设计者既定的目标。

由此可见,在上文所提到的,如何针对相关人员设计出一套制度,能使其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上形成科学、合理的状态,则需要根据激励兼容的要求进行制度安排。

2 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

受到事业单位某些固定资产具有资产专用性强的特征影响,在其使用寿命内不但会形成折旧;还将以隐性成本的形式存在损耗,即:沉淀成本。因此,显性和隐性成本所形成的叠加效应,就需要以一种动态的管理机制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在具体的建立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1)在不影响本单位使用的前提下,某些固定资产可以向社会租赁;(2)在编制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有关固定资产的资产专用性的可能损失。

三、上述机制背景下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途径

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设计

尽管,目前各事业单位都是统一对固定资产进行招标采购;并按部门、层级进行派发。但在制度的设计上,仍然能够对此进行有效监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开展:(1)明确单位固定资产统一归口为国资部门委托管理。(2)明确每个层级的一把手负责监管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并对直接上级负责。(3)权利与义务对等。

2 动态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动态管理模式的开展,其目的主要在于对单位现有固定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运作。这种模式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类型,则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以科研事业研究所为例,大部分研究所均设有公共实验室,针对通用性强且贵重的单位不常用仪器设备可向同行实行租赁。在租赁过程中,单位应配专人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监管。通过这种模式,就实现了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事业单位在未来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管理时,应充分考虑该项固定资产的专用性水平。必要时,可以采取以租赁或以整合社会资源为主。

四、小结

事业单位作为国属专业技术单位,历来承担着我国社会公益性产品的提供任务。在对事业单位不断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如何形成一套机制使其科学、有效的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已是十二五期间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关注其中一些细节问题,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段慧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m].山东纺织经济,2011(1).

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篇2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购置制度不健全。几乎每个国有企业都建立了自身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但很多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并不健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重复购置设备,部分国有企业购置固定资产较为随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在何种情况下才可申请采购固定资产没有明确规定,有些国有企业以前就购置过相同或类似设备并且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却每次都重新申请购买新设备而并不查找现有设备是否可供使用,造成了重大浪费;二是缺乏对固定资产规格标准的规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对于拟购置的资产没有分类列明规格标准,有些国有企业为了撑门面讲排场购置不必要的名牌或进口设备,而不选用国产实用廉价的产品,比如一些国有企业脱离车辆购置需要购置高档进口轿车;三是不遵守购置申请审批程序,少数国有企业不遵守固定资产购置制度的规定没有按购置申请程序进行审批,购置固定资产出现了先购置后审批或违规审批的现象;四是关于国有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方式的规定不完善,对于国有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何种情况下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何种情况下可自行选取供应商采购的规定不明确,有些规定不适用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每个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需要制定适合自身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

2.使用制度不健全。一些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于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责任人,缺乏及时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沟通,不能及时跟踪固定资产的运行和使用状态。当国有企业出现内部员工调岗或者离职等情况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办理固定资产调拨手续和变更实际使用人。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使用人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使用特性的了解,出现了因使用和操作不当、维护和保养不当造成固定资产提前损坏、报废的情况,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3.报废制度不健全。固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制度不健全,对于达到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资产分类由哪些部门进行鉴定是否达到报废标准不明确,对于未达到报废年限而提前报废的资产,应履行什么样的报批程序才能进行报废的规定同样不明确,对于拟报废的单位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应取得哪些部门的一致认同才能进行报废,以及由何部门认定报废价款是否合理等规定不完善。一些国有企业在报废老旧固定资产中认为拟报废的固定资产残值较小,不必再履行固定资产处置的报批程序,便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甚至一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清理过程中和资产接收方达成私下交易,而在公开的涉及到企业的交易中将交易价格压低,而资产接收方在私下贿赂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以低于市场价格收购国有企业的报废资产。

4.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很多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对领导、员工和经营业绩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s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一个细化的绩效考核制度,没有恰当的奖惩措施,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重要问题假装不知,使得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存在流失的隐患。资产使用人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没有被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去,使得固定资产使用人不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和维护,这就体现了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缺失。

(二)固定资产帐实不符,会计核算不规范

1.固定资产帐实不符。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应做到账实相符,而现实工作中却经常出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所登记的内容、实际使用固定资产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明细账不一致的情况。一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单独设置实物管理台账,主要依靠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明细账记录。这造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为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监管不严,一些国有企业没有指派专人管理固定资产,实物不仅没有详细记录,也没有对账实不符及时进行整改并追究责任人,因此造成一些被闲置的固定资产被随意放置、丢弃,账实不符的情况较为严重。

2.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对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计提折旧、盘盈报废账务处理以及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规范:一是一些国有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将一些和购入该固定资产无关的费用支出计入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如员工培训费),把一些同固定资产购置时有关的支出(如固定资产安装支出和运输支出)作为费用处理,造成虚增或虚减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二是一些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入账后对计提折旧的方法和年限随意变更调节,有些企业甚至为了少提折旧费用,对已安装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迟迟不结转到“固定资产”而仍留在“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三是某些国有企业财务部门未及时将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的资产进行账务处理,有些已经报废很久的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上未进行核销;四是对于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对于实际上已经发生减值的资产不能做到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造成其账面价值和利润总额发生了虚增,而另一些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把不该计提减值的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造成其账面价值和利润总额发生了虚减。

(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1.固定资产配置不科学。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做到科学配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配置方式除了购建外,还有调拨、借用、租赁、共用、抵顶债权、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调拨、借用、租赁和共用应成为企业配置固定资产的主要方式之一,不能只以购建为主要配置方式。例如,企业在举行宣传推广活动或者举办会议时,有些所需设备单价昂贵且只使用一次,企业就没必要采取购置方式取得造成浪费,可以通过借用、租赁等方式满足需求。

2.固定资产闲置情况多。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许多老旧、落后的固定资产被搁置在一旁,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对这些老旧的固定资产资产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没有管理部门考虑这些被闲置固定资产的再利用问题,大大降低了这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长久闲置造成了设备的损坏,大大降低了这些闲置资产的回收价值。资产闲置不仅损害了固定资产的回收利用价值,还不能合理利用闲置资源以使物尽其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由于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比重,如何避免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上可能造成的遗漏和隐患意义重大。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全部资产状况,还可以有效提升资产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资产流失,为单位资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在本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应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制度、使用制度、报废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明确购置固定资产的条件、规格、流程以及取得方式,特别对单位价值较高专业化技术性较强的固定资产,必要时还需聘请外部专家一同协商制定购置方案。

企业应改进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大规模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电子化,利用信息数据的共享,建立起权责明确更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都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未达到全面覆盖,部门之间又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共享机制不完备。故信息共享可以使固定资产管理实现管理上及时、有效、全面的目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在固定资产使用人调岗或离职时,提出固定资产调拨、清查方案并组织核查资产情况,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要求。办理资产的调拨和移交手续,及时报送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做到人走物清。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将维护和保养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定期检查,及时消除潜在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完善报废制度,报废标准应有明确文字说明。对于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应由技术部门鉴定,并同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一致认可同意后报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对于没有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任何部门不能随意处置。对于没有达到报废年限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弄清报废原因;对于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的固定资产,应由使用人员出具书面说明,由技术部门出具鉴定说明后才可以履行报废手续,同时对使用人和责任人处以一定的绩效考核惩罚。

(二)加强固定资产盘点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核算

国有企业应建立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的制度,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同时派出清查人员进行定期盘点,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固定资产有无账实不符情况。盘点固定资产时可以利用信息扫码技术,将固定资产实物信息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生成与资产对应的条码,再将这些条码打印出来粘贴在资产上,用扫描枪扫录条码完成盘点。

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应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在固定资产的新增、调拨、报废、计提折旧、计提减值准备等环节,严格审批、准确核算。保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准确性,需要计提折旧的应根据其损耗特点科学区分折旧方法和年限,不得漏提、少提、多提或重提折旧,不得利用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调节资产价值和利润。财务部门应及时跟进固定资产处理,对盘盈、盘亏及报废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三)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篇3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通过这次清查摸清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以及深化预算改革奠定了基础。本文就清查固定资产过程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自筹资金等多种形式购置,归属国有资产。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好用好医院的固定资产意义重

大。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中存在盲目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在事先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效益分析的情况下,就匆忙购置,导致购进的设备不实用、质量差,或是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没有统一、集中的管理机构,医院的固定资产普遍存在多头购置的现象,这样一来就给资产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在购进、领用、保管等环节脱节。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统一部门,财务科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科管房屋、家具;设备科管设备;各部门无明细账或明细账不健全,各科室无收、发、维修记录。有的固定资产因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设备的损坏、丢失;有的没有建立完整的报账手续,或是买入后不及时入账,报废后不及时销账,或是长期不对账,造成账实不符,使得财务报表失真。

3、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固定资产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并且不计提折旧。医院固定资产余额越来越高。与之相应的老化程度越高,却得不到客观、及时的反映,不利于主管部门的监控、管理、评价。医疗设备大多属高新科技设备,更新淘汰快,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中却没有相应的加速折旧及资产减值准备,造成账面固定资产严重失真。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及建议。

1、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度到人。从基层算起,第三级是资产的占用部门,一般是基层科室。三级部门是资产使用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和资产卡片,领用保管有专人签字、负责。人员调动应及时移交、定期盘点和对账。第二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设备科、总务科、基建组等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重、责任大。第二级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报废毁损情况,并建立与领用科室一式二份的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领用、维修、转移等情况。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资产的最高层。人员可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财务负责人及经济管理专家等组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管理,负责起草各种管理规定,及这些规定的贯彻落实和检查监督,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不定期进行贵重仪器设备抽查,并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

根据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性质、范围、所起的作用,来明确规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范围,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规定各中心的负责人对其负责的资产承担责任。各责任中心既对本部门的资产安全负责,也对其使用的效果负责。责任中心及时将资产使用情况向上级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上级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反馈情况,对各责任中心的资产实行内部控制和调节。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2、严把设备购入质量关。采购部门是资产管理的重要部门,任何部门购入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执行请购、询价、公开招标程序。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一起从使用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杜绝盲目采购。

3、保管部门要按照规定对资产入库实行严格的验收。资产入库验收包括设备、物资的质量和价格。准确地登记资产购置的总成本,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统计的准确性,这是保证账实相符的关键。另外,月末或季末进行1次资产盘点,盘盈的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作为原值入账,并将盘亏情况上报中心,中心登记后报财务部门做账务处理。

4、资产管理中心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监控。资产管理中心的监控包括: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招标及采购过程的监督、入库、保管、使用、报废全过程的管理。对其使用的效益进行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及时反馈或公示。要建立定期的财产核对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证资产的完整。

5、资产占用部门按规定办理领用手续。资产占用部门因设备的使用消耗,应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或更新。在此期间,资产占用部门应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损坏或因技术原因淘汰的设备,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不应在本部门处理。同时,资产占用部门要设固定资产管理台账,指定专人管理,及时登记、定期盘点和对账。

6、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医院定期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固定资产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强化增值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医院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并将结果进行公布,通过考核强化科室保值、增值意识,促进增收节支。

7、完善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是医院会计核算的一个重点。医院的固定资产占医院资产比例较大,如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提供固定资产增值、减值的客观评价依据,是《医院会计制度》面临的一个问题。为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强化经济核算,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维护、更新,医院应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按月编制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计算表,实行统一的标准格式。

8、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固定资产。计算机的普及,为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利用计算机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总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有色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曹定超.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财经界,2007.12.

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篇4

一、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含义。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内部控制理论,当数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相互关联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为组织实现目标提供支撑。2013年美国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了更新,明确了支持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十七项原则(见表1),定义了内部控制缺陷。

新框架定义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可降低目标实现可能性的一个或多个要素以及相关原则中的不足。换言之,内部控制缺陷就是五个要素的缺陷或其所属十七项原则的不足。惟有所有五个要素全部存在并发挥作用且共同运行,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内部控制无效将给企业带来高风险和不可估量的损失。源于改进企业管理效果的内部控制原理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业务或某一项业务活动。

(二)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表现。

1.控制环境较薄弱。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建立有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具备较明确的授权和责任机制,能够在师生中广泛宣传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相对较好地遵循了第一、三、五项原则。但是内部控制第二、四项原则没有落实,表现在:

(1)理事会作为高校重要治理主体,应该承担决策咨询和监督功能,但就目前来看,现代大学制度正在建设过程中,只有一些公办高校建立了理事会,即使已经建立的理事会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和组成及运行规则不规范等问题。理事会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实施尚待落实。

(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氛围不够浓厚,管理意识缺乏,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未形成定期、良好、有序的培训交流机制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没有制定吸引、发展、保留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政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2.风险评估工作缺失。风险评估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环节和手段。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开展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找到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完善内部控制。目前,关于如何确定风险评估的目标、如何识别风险、如何结合单位的情况管理风险、如何评估舞弊的可能性、如何评价风险的后果等问题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思路或可借鉴的经验。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多、项目复杂,风险评估难度更大,目前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既没有“清晰的目标”且不能“识别和评估与目标相关的风险”、不能“对风险进行全范围的识别与分析,并决定如何管理风险”、不能“评估风险的过程中考虑潜在的舞弊行为”、不能“识别并评估对内控体系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变化”,风险评估要素下的四个原则均未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评估缺陷较严重。

3.制度执行不到位。高校能够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等制度或流程,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不出大问题,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在信息技术的利用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很多高校近年来都引入了资产条形码粘贴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上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将实物与台账信息有机关联,为账实核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够充分,还有很多领域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新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制度流程还不够完善,执行方面有待于加强。

4.内控信息生成及沟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般实施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管用结合、责任到人的原则,需要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保管(或使用)人等部门或人员的共同参与,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工作的协调十分重要。

高校每年通过对校内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以及接受上级纪检监察和审计人员的监督检查等环节,一方面将包含内部控制职责的必要信息向教职工传递,另一方面获取专业人士有价值的专业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尽管如此,高校所采取的加强信息沟通举措远未达到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要求。根据内部控制框架,首先,高校需要能够获取或生成并使用相关的、有质量的信息来支持内部控制正常运作,其次,高校需要在校内以及校外有效地传递这些信息。那么哪些是能够支持内部控制正常运作的有用、高质量的信息?如何获得?谁来获取?怎样传递?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深入思索。目前高校内控信息的生成和沟通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第十三至十五项原则要求,成为内部控制缺陷。

5.监控活动缺陷较突出。高校能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或政策法规要求拟定制度和流程,但是,制度或流程是否落实则较少有人问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监控活动也是如此。经过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和调查,很少有高校将评价内部控制当作一项任务来布置,更没有把评价内部控制常态化,没有实施持续的专项评价,高校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监控活动很薄弱。内部控制第十六和十七项原则未落实,成为重要的内部控制缺陷。

二、内部控制缺陷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产生

国家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要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充分利用,落实在工作上就是要建立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制,加强对资产利用率的监控,合理整合资产。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比较突出。

(一)高校固定资产保管责任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高校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最高要求通常是“不出大问题就是无问题”,反映出资产管理工作得不到管理层的重视。这样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定位直接导致相应体制机制建设不足、授权与责任模糊、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最终造成资产记录混乱、家底不清、保管责任得不到落实等状况的发生。经网站检索和调查发现,多数高校所建立的固定资产归口管理责任制、使用及处置的审批程序等的落实及监管往往执行不到位,职工间甚至是部门间或校内外调剂使用资产而不办理交接手续、处置在用资产不严格执行政策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不惩处或惩处不及时,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陷入“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混乱不及时惩处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恶性循环。总的来讲,由于高校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以及监控活动等方面存在缺陷,高校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未能得到很好落实。

(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完备,资产利用率不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层利用信息支持决策的力度不够。高校固定资产台账记录的信息,主要包括资产的规格、型号、来源、单价、数量、存放地点、领用人等保证资产安全的内容,资产的在用或闲置等使用效益信息一般不出现在台账内。由于缺乏记录及监控,部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使用效率很低,有的每年只使用十几个小时,有的设备购置后从未使用过,甚至有的实验室每年开门天数都寥寥可数。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通用设备每天达到定额机时7小时为满分、专用设备每天达到定额机时4小时为满分来评判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可能有很多设备都无法达到60分的及格等级。固定资产台账不能为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管理目标服务,成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不足,是高校资产配置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高校缺乏内部控制评价,基本上没有制定风险评估制度,“风险评估”和“监控活动”两大内部控制要素建设几乎为零,也助长了资产利用率低下以及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改进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优化控制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自2014年开始,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是政府刚性支出不断增加,二者之间矛盾凸显。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可能要收紧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合理规划存量资产、科学配置增量资产将成为高校的必由之路。固定资产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等主体工作的基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成为应对新形势的当务之急。为此,高校要加快治理机制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将固定资产管理视为高校的重点工作,经常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以了解问题,改进工作;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根据业务需求配备和培养管理人员,给予这支队伍同等的职务职称晋升机会;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明确资产使用权利和管理责任的对等,在部门和教职工中营造资产保全和资产增值的管理氛围,杜绝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

(二)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活动。内部控制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才能实现“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内部控制目标。而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监控恰恰是发现内部控制问题、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手段。目前,高校一般都有一套规章制度及业务流程,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管理、处置等业务活动进行规范。但是规章制度一旦出台,内部控制建设往往处于静止状态,需不需要进行制度更新以及何时更新、怎么更新等问题不再有人考虑,容易造成因原制度不合时宜而导致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干部的廉政风险以及单位的经营风险将逐步增加。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等监控活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都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不宜经常性开展,可以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所谓“定期”,一是在每年末进行部门工作总结时,将风险评估列入总结范围,开展全校范围内的、自下而上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评估,汇集全校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二是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审计常规化,于每年年初进行,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督促内控建设常态化。所谓“不定期”是指在国家新政策出台、高校管理层次提高等固定资产管理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开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或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在进行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时,应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评价内控目标是否科学合理、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是否存在舞弊空间、是否存在资产空置浪费现象等,保证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并充分发挥其决策支持作用。正确、真实、及时的信息具有决策支持作用,不全面、不规范、陈旧的信息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是国家机关统计资产管理数据的直接来源,也应该为高校固定资产的增置、调配发挥作用,维护好、建设好、利用好这个平台很重要。

1.保证平台既有项目信息的真实完整。如前所述,固定资产初始入账金额登记问题较多。笔者认为,首先需要相关部委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明确不同来源固定资产入账金额的确定方法,保证入账金额具有中立性、可核实性,保证同地区、同类别的高校间固定资产确认尺度相同,据此上报的数据加总之和,才具有特定的含义。否则统计数据将含义模糊,失去统计的意义。其次,高校应制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手册,将固定资产信息新增、变更等诸多情况,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不厌其详地列举出来,以适应目前高校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再次,高校应建立“部门-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多级审核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部门资产管理员负责信息录入并经部门相关人员初审签字,高校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再审并完成资产账登记工作,最后财务部门进行三审并登记财务账。

2.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果信息内容。固定资产金额大,寿命长,应该为高校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包含新增、报废的管理,更应该包括对在用资产使用状况的监督管理,需要对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高低进行评价。评价固定资产的利用状况,应该成立评价专家小组,结合教学使用、科研使用等固定资产用途,制定出完善的包含使用频率、使用效益等内容在内的评价标准;采用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与固定资产的账实核对结合进行,每年一次。评价工作完成后,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综合评价分数,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藉此,可以从高校角度掌握某一项资产的完整动态轨迹,为高校的相关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会计核算使用效率

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购置制度不健全。几乎每个国有企业都建立了自身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但很多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并不健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重复购置设备,部分国有企业购置固定资产较为随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在何种情况下才可申请采购固定资产没有明确规定,有些国有企业以前就购置过相同或类似设备并且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却每次都重新申请购买新设备而并不查找现有设备是否可供使用,造成了重大浪费;二是缺乏对固定资产规格标准的规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对于拟购置的资产没有分类列明规格标准,有些国有企业为了撑门面讲排场购置不必要的名牌或进口设备,而不选用国产实用廉价的产品,比如一些国有企业脱离车辆购置需要购置高档进口轿车;三是不遵守购置申请审批程序,少数国有企业不遵守固定资产购置制度的规定没有按购置申请程序进行审批,购置固定资产出现了先购置后审批或违规审批的现象;四是关于国有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方式的规定不完善,对于国有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何种情况下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何种情况下可自行选取供应商采购的规定不明确,有些规定不适用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每个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需要制定适合自身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

2.使用制度不健全。一些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于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责任人,缺乏及时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沟通,不能及时跟踪固定资产的运行和使用状态。当国有企业出现内部员工调岗或者离职等情况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办理固定资产调拨手续和变更实际使用人。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使用人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使用特性的了解,出现了因使用和操作不当、维护和保养不当造成固定资产提前损坏、报废的情况,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3.报废制度不健全。固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制度不健全,对于达到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资产分类由哪些部门进行鉴定是否达到报废标准不明确,对于未达到报废年限而提前报废的资产,应履行什么样的报批程序才能进行报废的规定同样不明确,对于拟报废的单位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应取得哪些部门的一致认同才能进行报废,以及由何部门认定报废价款是否合理等规定不完善。一些国有企业在报废老旧固定资产中认为拟报废的固定资产残值较小,不必再履行固定资产处置的报批程序,便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甚至一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清理过程中和资产接收方达成私下交易,而在公开的涉及到企业的交易中将交易价格压低,而资产接收方在私下贿赂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以低于市场价格收购国有企业的报废资产。

4.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很多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对领导、员工和经营业绩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s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一个细化的绩效考核制度,没有恰当的奖惩措施,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重要问题假装不知,使得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存在流失的隐患。资产使用人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没有被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去,使得固定资产使用人不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和维护,这就体现了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缺失。

(二)固定资产帐实不符,会计核算不规范

1.固定资产帐实不符。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应做到账实相符,而现实工作中却经常出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所登记的内容、实际使用固定资产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明细账不一致的情况。一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单独设置实物管理台账,主要依靠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明细账记录。这造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为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监管不严,一些国有企业没有指派专人管理固定资产,实物不仅没有详细记录,也没有对账实不符及时进行整改并追究责任人,因此造成一些被闲置的固定资产被随意放置、丢弃,账实不符的情况较为严重。

2.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对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计提折旧、盘盈报废账务处理以及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规范:一是一些国有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将一些和购入该固定资产无关的费用支出计入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如员工培训费),把一些同固定资产购置时有关的支出(如固定资产安装支出和运输支出)作为费用处理,造成虚增或虚减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二是一些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入账后对计提折旧的方法和年限随意变更调节,有些企业甚至为了少提折旧费用,对已安装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迟迟不结转到“固定资产”而仍留在“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三是某些国有企业财务部门未及时将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的资产进行账务处理,有些已经报废很久的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上未进行核销;四是对于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对于实际上已经发生减值的资产不能做到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造成其账面价值和利润总额发生了虚增,而另一些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把不该计提减值的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造成其账面价值和利润总额发生了虚减。

(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1.固定资产配置不科学。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做到科学配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配置方式除了购建外,还有调拨、借用、租赁、共用、抵顶债权、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调拨、借用、租赁和共用应成为企业配置固定资产的主要方式之一,不能只以购建为主要配置方式。例如,企业在举行宣传推广活动或者举办会议时,有些所需设备单价昂贵且只使用一次,企业就没必要采取购置方式取得造成浪费,可以通过借用、租赁等方式满足需求。

2.固定资产闲置情况多。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许多老旧、落后的固定资产被搁置在一旁,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对这些老旧的固定资产资产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没有管理部门考虑这些被闲置固定资产的再利用问题,大大降低了这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长久闲置造成了设备的损坏,大大降低了这些闲置资产的回收价值。资产闲置不仅损害了固定资产的回收利用价值,还不能合理利用闲置资源以使物尽其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由于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比重,如何避免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上可能造成的遗漏和隐患意义重大。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全部资产状况,还可以有效提升资产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资产流失,为单位资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在本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应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制度、使用制度、报废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明确购置固定资产的条件、规格、流程以及取得方式,特别对单位价值较高专业化技术性较强的固定资产,必要时还需聘请外部专家一同协商制定购置方案。

企业应改进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大规模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电子化,利用信息数据的共享,建立起权责明确更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都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未达到全面覆盖,部门之间又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共享机制不完备。故信息共享可以使固定资产管理实现管理上及时、有效、全面的目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在固定资产使用人调岗或离职时,提出固定资产调拨、清查方案并组织核查资产情况,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要求。办理资产的调拨和移交手续,及时报送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做到人走物清。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将维护和保养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定期检查,及时消除潜在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完善报废制度,报废标准应有明确文字说明。对于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应由技术部门鉴定,并同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一致认可同意后报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对于没有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任何部门不能随意处置。对于没有达到报废年限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弄清报废原因;对于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的固定资产,应由使用人员出具书面说明,由技术部门出具鉴定说明后才可以履行报废手续,同时对使用人和责任人处以一定的绩效考核惩罚。

(二)加强固定资产盘点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核算

国有企业应建立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的制度,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同时派出清查人员进行定期盘点,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固定资产有无账实不符情况。盘点固定资产时可以利用信息扫码技术,将固定资产实物信息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生成与资产对应的条码,再将这些条码打印出来粘贴在资产上,用扫描枪扫录条码完成盘点。

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应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在固定资产的新增、调拨、报废、计提折旧、计提减值准备等环节,严格审批、准确核算。保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准确性,需要计提折旧的应根据其损耗特点科学区分折旧方法和年限,不得漏提、少提、多提或重提折旧,不得利用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调节资产价值和利润。财务部门应及时跟进固定资产处理,对盘盈、盘亏及报废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三)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国有企业应提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的保养制度,根据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及时对问题资产进行维护保养,还应重点关注生产性固定资产的运行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合理有效使用资产。在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的基础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联合财务部门分析固定资产的整体状况与财务资产状况,对于闲置资产提出合理的处置建议,达到优化配置固定Y产并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为了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不仅需要合理地安排闲置资源,使资源都能够物尽其用,还需要对废弃的设备考虑再利用问题,不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那些不能再投入使用、也没有其他用处的资产要以最大的利益进行处理,降低资产的损失。

国有企业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动力,而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如何将其管理利用好并能起到推动作用,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只有将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常态化、制度化,才能合理保护和利用国有资产,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内容,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远彬,高梅英.试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与对策.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5.

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篇6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账物不清

医院各科室是医疗设备的主要使用者,都使用着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负有管理固定资产的职责。各职能科室虽然有的已建立了台账,但也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管理的职能科室,没按规定设立固定资产三级明细账和卡片,对固定资产长期不盘点,以致资产底数不清,造成账账、账物不符,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情况时有发生。

2、责任不明

医院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制度欠完善、责任不明确、可操作性较差,出现问题时,易导致科室之间相互推诿,产生矛盾。另外在管理环节上脱节也值得注意,有些医院就存在对于固定资产使用科室只管使用,财务科只管报销记账,总务科以单据为依据,有手续就记账,固定资产管理上出现脱节的现象。

3、固定资产移交不规范,流失严重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造成科室负责人员变动频繁,但对换岗、离职调动人员所占用的公有财物应当如何办理移交手续,如何转移使用、折价或转让等工作缺乏专人监督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主任或护士长在更换时”物随人走”或者报废移交尤为普遍,如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基本上是人走物也走,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4、固定资产报废处理不按制度办理

有的医院在固定资产购置时都是按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使各项固定资产从一开始都能纳入医院的资产管理范围。但由于固定资产品种繁多、数量大、使用分散,财务科和资产管理部门很难深入到各使用部门加以认真清查盘点,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在清查、报废、毁损处理上监督的欠缺。而又因资产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不熟悉固定资产处理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规程,使得早已沉淀、报废,甚至已经不再存在的固定资产仍然留在财务账上。

5、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而提取修购基金不合理

一些医院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只是在固定资产持有期间每月从各临床、医技科室收入中冲销。这样容易造成财务总账资产虚增。另外,医院现在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对收支节约进行调节也不尽合理。修购基金的提取基数以固定资产的原值为标准。这就存在未达到预计使用年限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提取不足,不能收回其投资。这部分损失未能在费用支出中得到体现,虚增了收支节约。反过来,达到使用年限超期使用的固定资产,在提取修购基金时也包括在内。这样就多提了修购基金,虚列了成本费用,虚减了收支结余。

6、固定资产重购轻管,利用率低

近年来,医院为了加快发展,扩大业务,购置了大量急需的先进医疗设备,迅速改变了设备简陋落后的状况,促进了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但对这些设备如何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管理和开展使用评估,缺乏配套的管理办法。加之医院对各科室只考核业务收入指标,没有考核资产的绩效和维修养护,使资产利用率不高。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采购领取制度

(1)提交申请。固定资产使用科室根据工作业务及资产用途拟定固定资产需要量,提出固定资产添置申请,报送设备管理部门。

(2)编制计划。设备管理部门根据使用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申请书,会同会计、计划等部门核实科室设备需要量,编制设备采购计划,报经主管负责人审批。

(3)计划审批。医院主管负责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科室具体情况作出是否批准设备采购计划的决定。

(4)下达通知。设备采购计划被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按照计划安排提出设备选型方案,下达采购通知书交采购部门执行。

(5)设备采购。采购部门根据采购通知书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办理设备采购业务。确定供货单位后,采购人员在授权范围内与供货单位签定购货合同。

(6)验货。采购部门收到供货单位发来的设备后,通知设备管理部门验收。检查无误后填制验收单,并由采购部门开具付款通知单交由会计部门付款。

(7)付款。会计部门有关人员根据采购计划对付款通知书以及附属验收单、发票等凭证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通知出纳人员付款,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8)安装。设备使用部门填制设备领用单,经过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领出设备。需要安装调试的设备则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安装调试。

(9)投入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开具固定资产转置凭证,注明固定资产的去向和用途,并经使用部门签章。然后,将固定资产转置凭证交由会计部门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使用部门接收固定资产后应设置固定资产保管账,落实固定资产保管责任,由专人保管使用该项固定资产。

(10)记账。会计部门接到固定资产转置凭证后进行复核检查,编制记账凭证,对固定资产及时记录,并对有关凭证妥善保管。

2、规范固定资产使用管理

(1)建立健全登记制度。对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事先在”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中进行注册登记。

(2)认真编号。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记账凭证连续编号,以便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3)严格审批。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有关部门对固定资产在各个部门内部转移及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问题的处理应严格把关,并作出相应的批准手续。

(4)提取折旧。按照有关规定对固定资产使用提取折旧。

(5)加强保管。对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定号、定部门与人员,以便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6)盘点。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

(7)记账。对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及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等业务应及时作出记录。

(8)核对。定期对固定资产的账、卡及实物进行核查对照,并做到采购、保管、领用、处理相互独立、相互制约,防止资产流失。

3、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完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建立固定资产“三账一卡”制度,所谓“三账一卡”,即建立资产总账、一级分类明细账、二级分类明细账、三级分类明细账、固定资产管理卡(台账)。由器械科、总务科分别按科室管理固定资产卡片账,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做好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对全院固定资产按资产主管科室及资产大类实行金额控制。

固定资产管理会计要经常与器械科、总务科管理员对账,做到有物就有账,有物就有专人负责管理,保证账账、账证、账实相符,让账簿真正体现出实物,又反映出其价值。医院还应探讨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真实全面反映固定资产营运情况。

4、实行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院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应提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提高资产营运效益放在首位,层层落实责任制,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检查考核,同时纳入对各科室业务收入指标进行同步考核奖惩。各科室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必须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人,执行资产管理核算制度。同时设备科负责考核使用情况及设备保养维修,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总务科应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要淘汰报废的设备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其可回收利用价值进行评估,收回利用后才可冲消该设备。各科主任、护士长因职务变动,必须办理实物交接手续,并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账卡交接手续,防止”物随人走”,造成资产流失。

5、资产处理必须坚持”阳光操作”

医院每年资产处置量较大,尤其是大型设备采购较多,采购除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把关,进行科学咨询论证,开展使用效益和市场前景调查外,必须要科学制定采购方案,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采购,避免暗箱操作。同时,资产处理必须要坚持集体研究,按程序报批,实行公开拍卖,严禁变相低价转让、赠送等。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的医院应尽快建立规范资产采购和处理行为的监督约束制度,层层严格把关,加强资产的监督管理。

6、要实行资产管理问责制

为了改变资产管好管坏、用好用差一个样的状况,医院应建立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对节省物资、资产利用率高的科室和个人应给予奖励;对资产管理不当、资产营运效益低的应给予处罚;对造成资产闲置、毁损、流失的应严肃追究责任,依法依纪查处,以确保医院资产安全,实现保值增值。

7、医院应采取微机化管理

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医院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明细分类账、科室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此项工作繁琐,且容易出错,因此,医院可采用专业财务软件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0系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账目登记的准确性。通过系统提供各类账薄、报表等可以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微机化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合理利用现有资产、节约有限资金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全面上升一个台阶。

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篇7

【论文关键词】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日常经营及管理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增值保值,对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固定资产准则,该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⑴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⑵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该准则与以前制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没有对单位价值作一个规定的限额。由于企业经营性质、内容、规模各不相同,固定资产标准也不可能强求绝对一致,而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涉及面广、专业要求不尽相同,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企业关于固定资产方面政策制度的制定及学习

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应该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随着企业的发展应及时的修改和完善,使该制度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特别关注。首先,应明确固定资产界定标准。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正确区分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如果将本应费用化的支出错误的资本化,就会导致资产、损益等会计要素在确认与计量上的不真实。其次,对固定资产发生转移、调拨时应及时办理相关的手续。资产转移是指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一个资产位置的变动,对于该类情况,部门资产管理员应及时填制资产转移单,办理转移手续,送交企业资产管理员;资产调拨是指企业之间的一个资产位置的变动,这类资产的变动应该是在企业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统一调配,下属企业之间不得任意调拨资产。这是因为企业之间涉及到财务核算的问题,所以对这类资产的变动手续更应该及时、准确。

2.加强企业内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好资产管理制度在企业宣传、贯彻工作,为领导分忧、解难,推动企业的整体资产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企业资产由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方各负其责,共同管理。作为各分支机构的资产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自己要认真学习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对本企业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对企业的各项制度有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并且能更好的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各企业资产管理员应督促、配合本级的部门资产管理员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台帐,每月与部门资产管理员帐帐核对,对账面纪录与实际状况不相符的应重点关注,并与相关人员积极联系找出不相符的原因;对手续不全的应督促部门资产管理员补全手续,并依此进行帐务处理。

3.重视对固定资产卡片的编制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固定资产的帐务管理就是对固定资产卡片的管理,每一张卡片对应的就是一个固定资产实物,所以卡片上的信息一定要真实准确、完整,对于变动的信息也要据实及时修改。对已经上电算化的单位来说,固定资产卡片上的信息分两种,一种是“死”信息,一种是“活”信息。所谓“死”信息就是卡片一旦保存就不能直接在卡片上修改,需要修改只能通过“资产变动”来实现;所谓“活”信息就是即使卡片已经保存也可以通过卡片上的修改功能做到无痕迹修改。对于这类修改应慎重,应做到有据而改。对未上电算化的单位来说,也要及时更新卡片上的信息,保证卡片所提供的信息就是固定资产的最新状态。

4.加强对固定资产标签重要性的认识

打个比方来说,固定资产标签就好比固定资产的“身份证”,固定资产编码就像固定资产的“身份证号码”。企业的固定资产标签应基本上涵盖了所帖资产的全部信息,大多数资产管理员都是财务人员,很难对所有固定资产通过外形就识别出其名称,但是如果阅读固定资产标签就能达到一目了然。所以企业在固定办理出库手续时应打印标签,并及时粘贴在不影响该资产使用且方便识别的位置。对于在野外使用的固定资产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办,不适宜粘贴标签的资产应做好备查。应定期检查标签的粘贴情况,对已脱落、信息模糊的标签应及时更换。

5.对已上电算化的企业应熟练掌握固定资产模块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电算化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熟练掌握资产的增加、变动和减少的日常操作方法,对模块下各固定资产账簿的作用也要熟悉。固定资产模块下设帐薄管理,这其中的每个帐薄都有自己的作用。这些帐薄的充分运用基本上已经满足了我们日常工作的需要,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汇总资产数据的速度,准确、及时地提供资产信息。

6.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做为企业的资产管理员应通过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充分掌握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积极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企业节省固定资产的投资,降低产品成本的折旧费,从而达到更到的收益。

7.参加财产保险,规避财产损失风险

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篇8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一、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所有医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固定资产直接反应了医院的经济实力与规模,某种程度上也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某些医院基础薄弱、财力有限,限制了医院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和规模,医院可以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扬长避短,有效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质量。通过不断健全与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医院现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仍然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比较薄弱。长期以来,为了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很多医院都尽其所能的扩大固定资产的规模,但是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却十分落后。首先,医院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薄弱。医院领导只重视资产的所有权,却轻视资产的使用权,没有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对由哪些人来管理固定资产、管什么和如何管的概念非常模糊,久而久之,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严重,使医院蒙受经济损失;其次,医院员工是固定资产的直接使用者和保管者,由于医院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导致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十分薄弱,从而增加了资产的消耗率、损坏率和报废率,造成资产的浪费。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医院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维护、存贮和报废等环节上存在管理漏洞。医院的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存在交叉点和空白点,两类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缺乏相互制约,降低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例如,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使用部门在使用固定资产时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资产闲置现象。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仅仅负责资产的购置、出库和报废等环节,对固定资产的低效率和闲置却置若惘然、不闻不问,造成资源浪费。有些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于表面化,当固定资产购置完毕并进入使用部门后,不能及时办理入账手续,造成财会部门长期挂账。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保护资产的有力手段,然而大多数医院却忽略了对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导致医院固定资产没能充分发挥功效,造成医院资本浪费。

(三)固定资产报废处理不到位

由于医院缺乏先进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没有做好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减值准备,无法实现对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准确核算,造成固定资产报废处理不到位。现实中,由于不能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导致一些不该报废的资产被报废,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并且,很多报废的资产却没有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例如,医院购置的一个床位已经报废了,但是没有及时进行财务处理,造成财产账面数与实际不符,在财务指标分析过程中,财务部门不能准确反应该床位的购置成本与赚取利益的关系,简单的讲就是医院购置该床位给医院创造了多大的收入。

三、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一)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观念

管理固定资产并不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一方的事情,它需要全院各部门相互协同、精诚合作,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医院的固定资产。首先,医院领导就像轮船的舵手,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方针。所以,医院领导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充分重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树立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如果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赢得医院领导的支持,将会引起更多员工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其次,医院可以组织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讲座,督促全体员工学习和理解固定资产管理,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健康、有序、稳定进行;最后,我国医院可以学习国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的具体实情,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管理措施。

(二)健全与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

完善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有效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的坚实后盾,因此要想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必须不断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了明确各部门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医院应该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范围和作用进行明确分工,使各部门了解自己的职责范围,并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在管理医院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如果哪个部门出现问题,由该部门的负责人承担责任。各部门应该定期把该部门资产的使用情况向上级汇报,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通过适时、完整的掌握各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对各部门的资产实行内部控制和调节。

2、保证资产购入质量

采购部门是资产管理的重要部门,为了降低医院资本浪费,采购部门在购入资产时一定要保证资产质量。采购部门除了公开招标外,还应该主动研究国内外先进技术,了解市场行情,通过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合作沟通,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采购,购入设备时一定要严把价格关,保证设备质量。

3、保管部门严把入库关

对入库保管的固定资产,保管部门一定要严把入库关,对入库资产进行严格验收。资产入库验收包括设备名称、型号、价格、数量、质量等,对入库资产的各种信息准确、详细记录,这是保证帐实的关键。

4、资产管理中心严格监控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资产管理中心应该对固定资产的购入、入库、保管、使用、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监控,避免任何环节出现问题。资产管理中心应该独立于其他权利部门,不受权利部门的干扰,独立行使监督权。资产管理中心在监控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还应该对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分析结果。另外,资产管理中心还应该建立定期的财产核对制度,保证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相符合。

(三)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环节的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医院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定期进行盘点,了解固定资产的现状。对搬迁装修和人员变动较大的部门及时进行盘点,防止医院固定资产流失,并详细记录盘点结果,做到帐实符合,对闲置或经常不用的固定资产做内部调拨,最大限度的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为了加强医院固定资产报废环节的管理,首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制定详细的报废标准;其次,对于需要报废的设备,医院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先写报废申请报告,详细说明产品报废原因;再次,由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需要报废的资产进行鉴定,判断其是否满足报废标准;最后,对于满足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签发允许报废的文件,接到批准文件后,相关部门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

(四)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为了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必须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首先,医院应该完善员工的培训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水平,从而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质量;其次,应该强化员工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素质。资产管理部门的员工是医院固定资产的直接管理者,责任重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员工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并能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自己。此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员工还要能抵住外界的诱惑与强权的压迫,认真负责的完成份内的工作;最后,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医院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考核员工工作业绩,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要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促使员工全心全意为医院服务。

四、总结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促使医院以最低的资金投入赢取最大的利益,有利于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促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上保.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中国卫生经济,2003,(9):26-27

[2]谭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财经界(学术版),2009,(8):118-121

[3]穆伟娜.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魅力中国,2011,(18):227

[4]杨玉芹.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0,(7):64

[5]张凤敏,姚秀丽.浅议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经济师,2011,(4):160

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活跃力量,对于政府国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既有宏观政策、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有微观管理和操作方面的原因;既有中小企业的共同特性所造成的,也有个体具体行为的原因。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出现的很多失误可能会导致企业不能正常有序地发展,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赖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持续经营的物质基础。对于处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如何管理好固定资产的投资活动,更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基石。

一、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现状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的平衡。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对发展的愿望往往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更强烈,很多中小企业将发展作为首先考虑的问题,但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却并不能被很好地规划出来。基于这个原因,由于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企业扩大规模、创造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就存在了一个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之间需要做出平衡的矛盾。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要求企业必须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扩大投资,争取最大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企业可获取资源的能力又要求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金,在投资中合理分配。这个矛盾虽然对于任何企业都具有普遍的影响,但对于急于发展同时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讲显得更加突出。所以,良好的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首先要解决好这个矛盾。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成本和效益的矛盾。在一般情况下,成本和效益存在正比例的关系,成本越高收益越大。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需要有较高的收益,但与之相对应较高的管理成本却很难被接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外显成本的控制意识和对内含收益的模糊认识是造成这一矛盾的直接原因,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这个问题,将很难确立规范、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系。但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不能用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此类矛盾,经常采取回避或漠视的方式,利用思维的惯性将问题简单化,使得其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水平一直徘徊不前。

二、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过度强调短期利益,缺乏战略眼光。在企业的各类投资活动中,投资的方向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其在投资活动中应积极选择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对内投资作为投资重点,而且应该更加关注投资回收期短、资金规模不大且见效快的项目。但这并不是鼓励中小企业只关注短期效益,忽略整体的战略布局。中小企业在这个方面显然并不能很好的把握,而更普遍的现象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过度强调短期收益和降低风险,把是否符合战略目标的实现放在次要位置,以至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目的过于简单化和盲目化。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战略管理不到位,战略意识不强;不恰当的或不合理的风险控制意识,使得中小企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的短视现象。

第二,筹资困难,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短缺。中小企业筹资困难的现象,使得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或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单位或个人,这就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情并提高了企业投资的风险,造成中小企业必须投资的巨大困难,经常可以看到很好的项目要么无法顺利实施,要么项目勉强建成后缺少必要的资金去运营,甚至出现一项固定资产投资拖垮整个企业的严重现象。

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解决方案

第一,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作用。中小企业要想充分发挥战略对投资的积极指导作用,就要首先树立起战略管理意识和观念。将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常规性工作来看待,对企业的发展愿景、发展步骤等重要的战略管理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划,并以此为指导确定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各项企业活动的行动纲领和行动计划,同时,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要牢固树立战略意识,在战略发展需要和风险控制与追求效益之间把握好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第二,正视筹资现状,确立筹资活动先行的原则。中小企业的筹资难是一个现实客观问题,不是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项目的问题,而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所以在正视筹资现状的条件下,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筹资活动,如果想要得到充分的保证,就必须确立筹资先行的原则。这就要求,在投资项目提出的时候就要首先考虑筹资的途径和数量,对于无法完全筹措或筹资成本过高的项目需要做出慎重的考虑,必要时应该采取放弃投资的方法,避免实际损失的发生。只有能够合理或符合投资者期望的筹措到投资所需资金的项目,才应该纳入到进一步考察和分析的范围。坚决杜绝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草率意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武器”,也是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的研究对提高目前几乎完全缺乏此类管理技术的中小企业的实际工作水平有一定帮助,但距离建立真正完备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理论和技术尚有距离,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为此项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于庆龄.不同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J].金融经济(宁夏),2008(3).

2、邵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1).

3、孙荣华.固定资产管理不可小视[J].辽宁财税,2007(6).

固定资产如何有效管理篇10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提高 使用效益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按医院财务制度规定一般设备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可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试提出一些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及建议。

一、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从管理层到职工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医院普遍存在“重钱轻物”的现象,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医院购入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购买,使得各医院管理层把工作重点放在争取经费补助,购置固定资产积极性高,而对于购置后的固定资产如何正确确定资产的原始入帐价值、如何妥善保管、是否建立了定期盘点制度、使用过程中如何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和资产的购买质量和安全状况不够重视。致使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人员责任不明确,导致相关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统一的机构,多头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办理资产的入库手续,只管金额,总务科或器械科管理设备,各部门无明细帐或明细帐不健全,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不明确,有时甚至出现固定资产已经被变卖、捐赠、或因特殊原因提前报废了财务部门的帐面上还继续存在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后续管理及报废混乱,不按规章制度办理。

对于新购入的固定资产,我医院都能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理入库手续,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填写出库单,并由使用科室主管人员签字认可。但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我们在盘点时发现某些价值小到千元大至几十万元的设备都不知去向,追问起来才发现有的设备已被别的科室借走、有的早已经超过使用年限、更新换代被淘汰不能使用已经上交设备科的维修室或者已经捐赠给医院的对口支援单位,可是相关科室在做资产移交时没有任何的手续或记录,导致医院帐面固定资产与实际拥有、使用情况严重脱节。不能真实地反应医院固定资产的现有情况。

(四)、负责固资产定管理的财务人员素质欠缺、岗位轮换太频繁。

固定资产会计的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经常下到科室反复核对资产持有使用情况并与帐面核对,找出差异,及时调整。同时,每半年固定资产会计负责与财政局统计评价处核对医院固定资产存量情况。如有差异还要写出书面报告经财政部门同意才能调整。我医院固定资产会计由总务科会计兼任且每两年更换一次,通常是新上任的会计刚弄清楚现有的固定资产情况就该换岗了,由此造成了有的固定资产会计工作敷衍了事,认为自己很快就要换岗了没必要太认真,有时遇到牵涉到以前年度的资产转移或变动事项,经常是问前任会计没有一个人能记清楚是怎么回事。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人员频繁变动给资产管理带来的不连续性就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同时,随着近几年来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传统的会计制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固资产定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五)、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仍处于手工阶段,尚未实现计算机管理。

固定资产的计算机化管理程度低,使得财务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日常的手工办理入库、出库、登记手工帐、对帐、出报表上,不能经常抽出时间到使用科室核对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帐实不符的情况经常发生。

(六)、按照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也没有类似“累计折旧”这样的固定资产备抵科目,这使得医院固定资产余额越来越高,而设备的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医院设备的消耗磨损得不到价值来源的补偿。由于不计提折旧,医院少计成本支出,虚增了利润,造成医院经营成果不实,最终的后果是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流失。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几点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一)、更新观念。强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医院从管理层到每位职工都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及职工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固定资产管理与医疗业务、医疗质量、技术、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明确岗位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管理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医院应由院长负总责,有一名领导主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当常设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应当由财务科、总务科、器械科等部门组成,责任层层落实到科室、个人。医院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三帐一卡管理制度,即固定资产总帐、一级明细分类帐、二级明细分类帐和固定资产卡片,做到购入的固定资产及时入帐,对于固定资产的转移、捐赠、报废要及时做出帐务处理,并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医院的各项专业设备应当实行岗位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对由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坏要追查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必要时要进行经济惩罚。通过建立健全以上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医院内部使用转移管理

财务部门在盘点时发现固定资产在医院内科室间随意转移而没有办理财产转移手续的情况非常普遍,向科室负责人寻问起来他们认为设备是公家的,谁用都一样,而且资产还在医院内,又没有搬回家。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固定资产随意转移不仅仅造成盘点时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不能把固定资产的使用与保管、维护责任联系起来,使得医院建立的固定资产使用岗位责任制形同虚设,最终的结果是设备被损坏或丢失了也无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加强固定资产的转移使用控制,应该做到时以下几方面:

1、由需要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告,申请报告

交由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主管人员审批并签字认可。

2、由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经办人员填写资产转移单,说明拟转移的固定资产名称、转移原因与用途等事项,将资产转移单送交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员审核并签字通过。

3、由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和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转移单上签章。在医院内部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同时将转移单的一联交送财务部门,做为调整固定资产帐簿记录中“使用科室”的依据。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清理报废和转让管理

固定资产的清理报废和转让,需经设备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交由财务部门核实资产价值,经单位负责人批准,最后上报单位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资产的清理报废,财务部门在以上手续齐全后才能冲减转让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的报废清理、转让工作要由设备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科室共同参加。严禁一个科室、一个部门或个人私自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或转让的全过程。设备报废的清理或转让的收入要及时上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要及时入帐,统一纳入医院财务核算,严禁私设小金库、设帐外帐。

(五)、设立合理的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轮换制度,减少由于固定资产会计频繁换岗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不连续性

夯实会计人员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严肃认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六)、加强医院内部的监督检查工作。设置医院内的独立审计部门。加强内部审计,严格对固定资产工作各个方面实行监督检查

1、定期检查固定资产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比如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固定资产的取得、验收与款项支付,固定资产的保管与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处置的申请、审批与执行,固定资产业务的审批、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等都是不相容的岗位,必须遵守职责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原则。

2、定期检查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明确审批人员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对于金额重大的固定资产业务,必须实行集体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审批。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3、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制度的执行情况。一般来说固定资产的购买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现金流出,由此直接影响了医院的资金周转、经营效益和获利能力,所以应当做好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建造申请,并做好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工作并接受医院独立审计部门的监督。

4、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日常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是否遵守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日常维修保养制度及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

5、定期检查固定资产的转移与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主要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检查是否明确规定了资产处置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2)、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处置,是否实行集体审议联签。

(3)、检查是否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不同类别,正确区分使用期满正常报废固定资产、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及拟出售或投资转出固定资产等,对以上分类的资产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控制程序和措施。

(4)、检查是否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依据、处置方式、处置价格及处置收入上交财务部门的情况进行审核。

(5)、检查固定资产内部调拨、转移管理情况,是否存在违反医院资产内部调拨管理制度随意转移资产的现象。

(七)、主动接受、配合医院外部的固定资产监督检查。定期向本级财政部门的统计评价处报送新增固定资产及存量情况,对于报废的、支援对口单位等需要调整固定资产原值的情况,严格遵循先报批再处理的原则,保证固定资产余额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

(八)、建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建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网络,采用专业财务软件开发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档案、增加、折旧、维修、盘存、清理、转让等进行全方位跟踪管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分类、汇总、分析、查询、统计等各种处理建立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固定资产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报出各种分析报表,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同时便于计划、财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介入,形成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