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宏观环境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3:37

煤炭宏观环境分析篇1

关键词:煤炭;市场营销;环境

波特一般性战略分析理论可知,微观环境分析因素有:企业的供应者、顾客、竞争对手、替代产品、潜在入侵者、以及企业内部影响营销管理决策的各个部门等所构成。如下图所示:

图博弈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图

不管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上述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许多因素始终处于变动之中。企业的营销活动就是要适应环境变化,对各种环境变化及时做出积极反应的动态过程。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和法律环境

随着国家对煤炭市场的开放,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生产结构还要进一步调整。对浪费资源、质量低劣、技术落后和污染环境的乡镇煤矿,要整顿和关闭。今后煤炭需求呈稳步上升趋势,煤炭供应将增加。国家对煤炭供应总量的调控是按照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等“抓大放小”;形成合理的煤炭企业组织结构,使大型企业集团逐步成为调控煤炭供需平衡的一种重要力量;同时,加强煤炭市场供求预测,及时准确信息,指导煤炭生产和销售。煤炭工业市场化改革也同时进行。长期以来,煤炭行业与电力行业形成了极大的剪刀差,随着电力行业的整体改革,特别是火力发电价格的放开,为两个行业公平竞争拉开帷幕。煤炭产品长期以来处于价格背离价值的水平,极大的挫伤了煤炭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煤炭工业的良性发展。煤炭产品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为煤炭期货市场也奠定了基础条件,而且煤炭期货市场的构建正是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煤炭产品价格最有效的手段和机制,从而为从根本上缩小煤炭行业与下游产业的利益差距提供了机遇。

2.社会和文化环境

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与方式、伦理道德观念、信仰等社会人文因素对煤炭企业的营销战略也会产生影响。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自动化、清洁型的办公、生活、交通等工具。另外,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经济状况的人们对煤炭的评价不同,接受程度也不同。社会对人们消费需求和方式的影响,将是煤炭企业提升自身产品的方向。

3.人口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与煤炭需求量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增加一倍,需求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另外,人口的地理分布、喜好等都会影响到对煤炭的消费。城镇人口就业率的高低也会影响消费。

4.煤炭企业环境

(1)竞争形势。在进行宏观竞争形势分析时,需要分析总体经济实力,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的经济统计分析,另外还应该研究与煤炭工业相关的行业(包括竞争对手行业,如电力、天然气等;煤炭的下游行业,如煤化工、发电等)的情况,以及国外煤炭企业情况。

(2)煤炭工业形势。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为35.2亿吨,预计未来我国煤炭出口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迸一步加大;煤炭消费结构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据统计,到2011年底,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其中动力煤27亿吨,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76.7%,动力煤进口1.37亿吨,出口1106.5万吨,净进口1.26亿吨,表观消费量28.26亿吨。煤变油、煤化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影响;主要耗煤行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拉动煤炭需求强劲增长:同时,煤炭工业形势分析时应该考虑配供现状、用煤情况等。

(3)技术因素。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用当代先进的煤炭技术装备对煤炭产品进行改造、升级,改善其性能,提高煤炭质量。目前,煤炭企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技术经济指标不断完善。在销售领域、客户服务领域也相继引进新技术,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进一步提高,成为企业市场营销环节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一些煤炭企业的应用,在市场需求信息沟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煤炭市场主体微观环境分析

只有对煤炭市场的主体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根据市场主体的行为特征、市场属性来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正如管理学中所描述,任何一个企业一般都存在五种竞争力量。煤炭市场也不例外,它存在这样几个主体:供煤企业,用煤客户(如电厂),替代能源企业,其他供煤企业。这五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煤炭市场。

1.供应者:目前煤炭供应商就是各大国有大型矿业集团,也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的业务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工艺、精密的设备提供优质的煤炭。煤炭资源条件的差异,直接决定着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煤炭宏观环境分析篇2

关键词: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导向;路径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267-03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在我国资源状况和煤炭在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额占2/3以上。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超前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约束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煤炭行业“四期并存”成为新常态。对此,政府提出煤炭行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稳步开展煤炭进出口贸易,保证能源安全,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分析

1.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经济稳步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国际能源尤其煤炭形势的变化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煤炭进出口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大体上经历了出口导向型、放宽进口、鼓励进口优质煤、进口收紧等几个阶段,中国完成了从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大国到世界上最大煤炭进口国的全部过程,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例,十年间已经从2003年前后的12%上升至2013年的27.7%。

2.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因素。(1)政策推动。煤炭进出口份额逆转的情况,直接与我国的政策相关(见下页表2)。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不断地推动、完善我国的能源供应与安全。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环保、多元的能源发展战略,通过煤炭贸易税收调整,使煤炭进口猛增。一系列举措,既缓解了我国煤炭大量开采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的消耗问题,又解决了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的能源需求的矛盾。同时,通过对煤炭出口实行的配额限制来控制煤炭的出口量,保持了国内经济发展将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持续旺盛。(2)市场选择。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煤炭供给,以保证充足的电力支撑。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国内运输成本较高,使国外煤炭的价格比国内煤炭有竞争力。加之,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低迷,煤炭出口国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煤炭产量稳定,质量有保障,促使了煤炭进口的平稳增长。

3.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表现出的特点。我国煤炭出口目的地相对集中,煤炭出口亚太地区市场的比重逐年增长,向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集中;我国煤炭出口依据《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实施配额制,在调解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对煤炭出口总量进行限制,价格随市场变化调解;我国煤炭出口煤种以动力煤为主。我国东部沿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主要煤炭进口区域,海运口岸进口量加大,优质动力煤和炼焦煤是煤炭进口重点;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但已出现多元化趋势,我国煤炭进口国由澳大利亚、印尼、越南、俄罗斯和蒙古等主要国家,发展到全球40多个国家。

二、影响我国煤炭进出口政策因素分析

1.煤炭进出口管理政策。煤炭进出口行业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煤炭贸易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影响最大的行业。从2003年起我国正式对煤炭出口进行严格的配额限制,开始对煤炭出口的控制,当年配额0.8亿吨,2010年配额0.26亿吨,现今我国对煤炭进口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2.煤炭进出口关税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鼓励煤炭进口,刺激了煤炭经销企业和众多电厂开始纷纷开发国外煤炭资源,并大幅增加煤炭进口。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鼓励煤炭进口的政策,如煤炭出口从免税变为征税,而将征收煤炭进口税变为免税等(见表3)。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煤炭出口量影响明显。我国煤炭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鼓励出口创汇、调节国内煤炭余缺、抑制煤炭出口等阶段。2008年,我国对所有煤炭进口关税税率下调为零;自2012年我国又取消了褐煤进口关税;由于国外煤炭的价格优势,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显,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自2015年起,将煤炭出口关税税率下调至3%,但仍与国外煤炭价格存在差距,在国际煤炭市场上显得竞争力不高。

3.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各行各业可能带来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人民币汇率作为价格杠杆、“看不见的手”,其上下浮动对调节国际收支有一定作用。在国际煤炭贸易仍以美元结算的前提下,出口煤炭离岸价格受市场供求因素影响之外,出口国本币对美元汇率变化情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现今,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压力,意味着煤炭出口价格将下跌。同时,国外煤炭相对具有价格优势,将进一步增加对煤炭的进口需求,挤压国内的煤炭市场空间竞争优势。

4.其他政策。影响煤炭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国家提高生产型企业的资质标准、出口流通企业的注册标准、大气防治、商品煤质量等经济、财政、环保、节能等政策,都会对煤炭进出口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煤炭政策导向发挥效果的研判

1.政策导向的必要性。近些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超前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约束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煤炭行业“四期并存”成为新常态。对于企业而言,过去依靠数量、速度、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结束,必须转向依靠质量、效益、集约型发展;对于国家而言,运用政策手段,调控煤炭行业发展,合理布局,平稳能源供给,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2.政策导向的正效应。国内煤炭由生产经营困难到产能加大,国家鼓励出口,可以实现创汇的目的;对国内煤炭供需平衡有一定的帮助,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了能源战略储备;有效应对了资源、环境、气候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性发展;采取“东进西出,南进北出”的策略,改善了我国东南沿海等煤炭资源贫瘠地区对煤炭的需求,有效解决了这一地区的能源供应,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直接促进了国内煤炭产业升级、企业技术改造,注重循环经济,使企业重视多元化可持续性发展;促使更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进行海外投资、融资,收(并)购、参股国外煤矿,组建大型跨国矿业集团,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政策导向的负效应。煤炭行业存在“政府”与“市场”,政府通过限产能、限进口等政策性救市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煤炭市场产能大量释放以及下游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但是依靠控制进口来保护国内煤企,不利于国内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化的环境下竞争成长;中国地大物博,除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外,还有地方政府地域性政策,由于国内煤炭价格下行,企业亏损,地方政府通过发电指标与煤炭采购量挂钩等方式,限制外省煤炭,托底本省煤价。这种保护性政策,不利于市场化改革,也遭遇包括电力行业在内的各行业反对,同时其他煤炭出口省份也反对此种举措;煤炭行业所处领域和生态链条过于庞大复杂,受上下游行业市场影响较大。加之,煤炭政策的延后性和惯性,可能使政策效果体现不明显,甚至政策效果促进了一个行业发展,却可能对另一个行业造成了损伤;国内煤炭政策可以适时调整,但国际上各国也相应地采取各种应对策略,抵消我国政策的正效应,使进出口贸易情行仍然没有大的改观。

四、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的求解路径

1.调控总量,优化结构。由于煤炭的替代品石油国际价格大幅下跌,国际煤炭市场产能旺盛,将继续保持供大于求态势;而国内煤炭产能过剩,限产政策需要市场长时间消化过剩产能,煤炭企业经营压力将加大,国内煤炭供需形势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煤炭价格应在低位徘徊。这要求,国家一要调控总量,合理调控南北东西能源储备战略布局;二要采取关停并转和重组兼并,上大压小,走集约化开发之路;三要强化监管,建立健全煤炭开采法律法规,强化标准等诸多策略,强化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力度;四要扶持煤炭企业,加强升级改造,提高生产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推进煤炭企业转型发展。

2.政策落地,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在实施煤炭进出口关税等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由传统的煤炭出口国转为煤炭净进口国。但由于近两年国内煤炭大量积压、企业亏损严重,煤炭行业陷入困境。为此,国家政策应进一步细化调整,如统筹煤炭进出口关税,放宽出口配额,取消煤炭品种出口关税,完善煤炭进出口总量、结构、趋势等的监管,据实调整国内外市场变化适时煤炭出口相关政策措施等。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逐步完成市场化进程,逐渐与国际接轨,积极营造和提供公平、充分的竞争环境。

3.实施“两手抓,两促进”,保持煤炭进出口适度平衡。对于政府而言,不论采取何种调控手段,都不能够在短期内发挥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政府考虑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以未雨绸缪。针对国内市场煤炭净进口、进口增速放缓的状况,一方面应增加煤炭进口,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进口煤微量元素管控,鼓励进口优质煤炭,控制劣质煤进口,缓解我国资源开发强度大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另一方面,实行鼓励政策,减免关税、资源税、调节税等,从货源、铁路运输和港口装运等环节给予保证,使出口煤炭企业收复失地,使我国煤炭出口在国际市场保持适当份额,保证在煤炭市场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刘.中国煤炭进口形势分析及展望[J].中国煤炭,2013,(4).

[2]王晓辉,孟祥梅,王英杰.我国进口煤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煤质技术,2013,(9).

煤炭宏观环境分析篇3

关键词:煤炭企业;投资风险;防范

自我国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尤其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各企业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认识和应用,不断实现了对企业的创新和改革,从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包括煤炭企业在内的不少企业在发展中,均通过投资的方式扩大自身规模,但由于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本文在研究中以煤炭企业为例,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问题、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能够为日后提升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防范能力,奠定基础,具有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特征分析

1.受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较大。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煤炭企业在投资的风险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方面。在宏观经济方面,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受其影响较大。现阶段,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煤炭作为生活能源之一,需求量猛增,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内的经济环境变化较为显著,导致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煤炭能源的需求明显下降。在政策方面,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受其影响也较大。主要是煤炭企业再发展,受到国家的长期调控,其所面临的贸易壁垒性较高。虽然近年来不少私有煤炭企业不断兴起,但在投资资金和政府调控的影响下,煤炭企业在发展中仍主要以国有为主。由此可见,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呈现出受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较大。2.资金需求大且管理水平要求高。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特征同时也体现为,资金需求大并且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资金需求大特征表现在,根据对煤炭企业的投资情况了解,能够发现目前煤炭企业的投资产业链相对较长,在投资开发产品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对煤炭企业进行支持,尤其是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基于投资资金量大的现象,其投资资金需求大。在管理水平方面,煤炭企业投资过程中,从不同程度上体现出资金紧缺和资金成本不断提高的现象,投资风险日益加剧。针对此现象,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对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运用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实现对煤炭企业投资的有效管理。可见,资金需求大且管理水平要求高,是其投资风险的特点之一。

二、煤炭企业在投资风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投资的决策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通过对煤炭企业投资的现状分析,能够明确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在以往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始终坚持计划经济体制,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则较为严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多数煤炭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其投资的体制创新改革均不够科学合理,部分煤炭企业在投资时缺乏对投资风险的认识,导致其投资风险的责任意识不强,投资决策机构的欠缺以及投资程序的不合理,致使不少煤炭企业的投资决策存在盲目性。此外,部分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受传统管理模式思想较为严重,未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煤炭投资体制加以创新,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限制了煤炭企业投资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2.投资的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同时体现在,其投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煤炭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企业投资者受投资周期、投资资源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常对企业投资方式的选择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根据对当前煤炭企业的投资情况分析,能够明确煤炭企业的投资方法,是煤炭企业对外投资成败和是否产生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目前,煤炭企业常用的投资方法为净现值法,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该投资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一,该投资方法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问题,导致投资决策行为具有僵硬性。其二,该投资方法受企业资金结构和投资机会的影响严重并,无法有效伴随市场环境的改变进行创新和改变。3.投资监督管理能力相对较低。在煤炭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对外投资是其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具体分析,能够明确当前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投资监督管理能力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监督监管能力相对较低主要体现为:第一,煤炭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缺乏对风险责任意识的重视,部分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仍主要以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主,并未加强对投资风险的关注,极大程度上加大了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发生率。第二,部分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对于投资项目的监管不够到位,在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仅以依靠股东和监事会的形式,实现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从而导致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的实施跟踪和监管能力不足,容易引发投资风险。4.投资目的的认识能力不足。在煤炭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投资目的的明确以及投资方向的确定,对于煤炭企业投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全方位分析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投资现状,能够了解到不少煤炭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其经营发展项目呈现出多元化地方发展趋势,包括房地产方向、物流方向、方向等。虽然煤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有效解决了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对的经济总量小问题,但仍有少数煤炭企业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受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存在选择盲目问题。煤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极大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最终导致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存在产业分散的问题,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投资目的的不明确,影响企业投资的效果。

三、煤炭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宏观原因。1.1政治影响。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其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首先体现在政治对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影响。政治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影响,一般体现为两方面:第一,国内外产生的政治活动,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政治活动的变化会不同程度上引起经济环境的改变,而经济环境的变动,则会导致煤炭企业投资者对证券价格预期的改变,市场中关于证券的供需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投资收益发生变动。第二,国家关于煤炭政策的变动,也会极大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一般而言,各级政府在发展中有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指标,而仅依靠引导投资的方式,无法有效完成为相应指标,以此会通过煤炭政策的变动实现对指标的完成。1.2经济影响。在宏观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影响煤炭企业投资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由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环境下通货膨胀因素、利率变化因素以及同行业竞争因素等,均是煤炭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前提。在通货膨胀方面,一旦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将会导致煤炭的购买力明显下降,此种现象将会导致企业投资中期出售时,购买力下降,投资风险上升。在利率变化方面,受国家金融货币的影响,利率在市场环境下常处于变动时期,利率的变化将会引起煤炭企业的收益波动,影响投资风险。在同行业竞争方面,煤炭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多,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煤炭企业的竞争力日益激烈,影响投资风险。2.煤炭企业微观原因。2.1投资项目管理相对混乱。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以政治和经济为主的宏观因素,同行也包括以煤炭企业内部管理的微观因素。在分析煤炭企业投资风险微观影响因素时,能够发现投资项目管理相对混乱,是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不少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呈现的发展特点主要为规模较小、投资资金较少、风险意识不足等,上述发展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缺乏对投资风险意识的认识和管理。在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相关机制未完善的基础上,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相关部门管理者无法对投资项目加以实时跟踪和处理,导致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混乱的同时,其投资风险较大。2.2投资资金的利用不合理。通过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微观因素的分析,能够明确煤炭企业投资资金的利用不合理,是影响其投资风险问题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多,而多数的煤炭企业在发展中的特点均为注册资金较少、规模较小,煤炭企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此类煤炭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信用的保证,投资和融资能力相对较多。由于煤炭企业在发展中的规模和资金问题,其在生产经营中无法通过对投资和融资能力的分析,实现对企业发展资金的筹集,导致煤炭企业的投资资金不足。同时,煤炭企业在利用现有资金进行投资时,并未对其投资的项目加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所要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导致煤炭企业对投资资金的利用不够合理,容易引发投资风险。2.3投资人才相对缺乏。在煤炭企业投资过程中,投资人才是提升企业投资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当前煤炭企业投资风险问题的分析,能够发现投资人才相对缺乏,导致煤炭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对投资风险加以分析,最终提升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发生率。根据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分析,可以发现不少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仍相对落后,现代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其对外投资能力仍处于初始阶段,企业内部的投资人才相对较少,现有的煤炭企业投资人才缺乏投资相关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能力也相对不足。煤炭企业现有的投资人才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在把握市场时通常主要依靠市场经验和自身对项目投资的直觉,此种现象导致煤炭企业投资的不科学性,无法形成具有独特特色的经营模式,最终引发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

四、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研究

1.加强对煤炭企业投资决策程序的管理。通过对当前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能够明确其项目决策情况对于煤炭企业投资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日后提升煤炭企业投资风险防范能力过程中,要充分加强对煤炭企业投资决策程序的管理。首先,煤炭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重视,对其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明确煤炭企业所要投资项目的具体方案,并通过企业决策层开会的方式,实现对企业投资项目方案的探讨,以此实现对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的规划。其次,煤炭企业管理者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规划后,应对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实际的深入调研,从实际角度出发,做好所要投资项目的资料收集,为投资项目做好投资前期的研究工作,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煤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立项过程,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评估,进一步实现对投资项目主体的约束,从而实现对煤炭企业投决策的科学化管理。2.加强对科学投资决策方法的合理应用。在提升煤炭企业投资风险防范能力过程中,要通过对当前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析,进一步实现对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加强对科学投资决策方法的合理应用。在选择科学合理投资决策方法时,企业管理者和专业投资人才要加强对以往净现值法不足之处的了解,明确其投资决策方法的缺陷,并通过对其投资决策方法的创新,实现对投资信息方法的研究。实物期权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兴的一种投资决策方法,该方法在投资项目使用中,能够使企业投资决策者充分考虑现金流时间价值,明确其柔性价值能够带来的科学性。煤炭企业在投资项目发展中,具有风险不确定性,通过对实物期权法的利用,可以明确煤炭企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投资特点,将市场环境中不断变化的的信息充分纳入到投资项目价值中,从而解决投资风险不确定的问题,降低投资风险发生率。3.提高煤炭企业投资过程的监管能力。在煤炭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对项目投资的监管是尤为必要的。目前,不少煤炭企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其对投资项目的监管能力相对较低,导致煤炭企业无法对投资风险的了解相对不足。因此,在日后防范煤炭企业投资风险时,要充分提高煤炭企业投资过程的监管能力。第一,煤炭企业管理者要根据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投资概算审查制度,对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金额和投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评和掌握,明确煤炭企业投资项目投资责任主体和相关斌的授权审批机制,由此提升煤炭企业投资项目的概算审查能力。第二,企业管理者要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并建立完善的投资项目招标制度,并进一步提升投资项目招标的流程,加强对投资招标工程的管理,实现对投资风险的防范。4.明确煤炭企业的投资战略目标。在分析煤炭企业项目投资时,能够明确投资战略目标的确定,对于项目投资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后提升煤炭企业项目投资风险防范能力时,应充分明确煤炭企业的投资战略目标。第一,煤炭企业管理着要充分加强对国家关于煤炭长期发展规划的分析,结合当前国家关于煤炭产业结构政策的基础上,明确此投资目标和投资的发展战略,从而使煤炭企业能够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寻找与煤炭企业相关的项目加以投资。第二,煤炭企业要确立项目核心目标,应主要以提高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年国内里为主要依据,进一步实现对投资方向的定位,通过科学合理项目投资目标的确立,实现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

五、结语

在当前信息网络化时代下,各企业在发展中均实现了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并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发展。煤炭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之一,不少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均通过投资的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现阶段,部分煤炭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投资风险相对较多,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此现象,本文在研究中从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投资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投资监督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等方面,展开对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析,同时从上述角度展开对风险防范措施的研究。期望通过本文关于煤炭企业投资风险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日后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作者:王利单位: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规避与防范[J].人才资源开发,2016,07(20):76.

[2]肖涛.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2016,02(24):126-127.

[3]门民强.煤炭企业发展中资金筹集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14):182.

[4]袁莉玮.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市场,2016,04(16):137-138.

[5]秦亚飞.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03):187.

[6]彭云燕.煤炭企业合同管理风险与内部审计[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5,02(06):39-40.

[7]赵丹.分析煤炭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3(11):215-216.

[8]方镐烈,张巍.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4,05(24):79-82.

[9]赵亚军.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07(17):151.

[10]禾瑜.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3,03(11):276-277.

煤炭宏观环境分析篇4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社会得以繁荣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资源。中国能源资源的国情是“缺油、少气、富煤”,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煤炭是主要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均占2/3以上,煤炭资源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市场的供需矛盾会严重妨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给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煤炭资源供需平衡的实现将越来越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同时又离不开国家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虽然有技术精良、安全完全有保障、年生产规模每1万t(甚至10万t)用1个人的现代化企业,但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下、安全得不到保障、年生产规模每1万t用50人的企业.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煤炭供不应求,价格回升.企业经济情况有一定好转,其中得益最多的是资源回收率、安全与环境得不到保障的乡镇煤矿.但整个煤炭行业距离经济有竞争力、充分考虑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事实上若以一定科学发展标准要求,煤炭行业是在超能力生产.煤炭市场的运行特征有这样几个,第一,产需量同比增幅回落,铁路运煤量的增幅是比较高的。运行特征第二,煤炭库存现在是比较快的增加。目前已经明显地超过了正常水平。我们有一个指标是库存正常度,当库存正常的时候反应供求关系基本是平衡的,库存偏多的时候市场和供应是面临了过剩的压力。煤炭市场的第三个运行的特征,煤炭价格同比有上涨,近期是大幅度回调。煤炭市场运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特征,第一从需求上来看,拉动煤炭需求的动力确实是明显减弱了。拉动煤炭需求,主要是我们搞投资建设,搞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等,这些东西是高耗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骤然减速,重工业投资增速放缓,高耗能产品出口下降。深究我们能源、重工业及能源整个产业链的变化,跟美国的次贷危机有一定关系。另外高耗能产业的出口,这是重工业兴旺的原因。影响因素二,耗煤产品产量增长出现大幅度下降。影响因素三,节能降耗、工艺结构的优化,造成了煤耗、油耗指标下降。尤其是在重工业产业链发展低迷的时候,落后的生产链停下来了,再生产的都是先进的大型的这些是煤耗指标、能耗指标都是非常低的。

二、煤炭行业市场预测及措施建议

1.煤炭市场预测

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近期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特点分析,煤炭行业自2003年实现整体盈利以来,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需求总量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预计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将达到30亿吨。

2.政策措施建议

(1)加强煤炭总量调控。密切关注世界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关注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关注主要用煤行业发展变化,关注煤炭市场走向及变化。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做好总量调控,保持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组织生产;要加强与主要用煤行业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重合同、守信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要共同维护和稳定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煤炭市场秩序。

(2)大力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抓住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大基地、大集团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和违规行为,建立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3)推进煤炭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煤炭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煤炭市场体系,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合理地配置到煤炭产业中来,实现煤炭产品的正常流通和煤炭价值的公平流转。市场的不完全性和市场价格机制本身的缺陷会造成市场失灵,因而需要政府进行必要干预。但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应该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不损害市场机制为原则,以创造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条件和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为目的。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政府就不要干预,只有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调节的,政府才应干预。政府干预要尽量利用市场机制作用,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社会总供给或者总需求。当前,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迅速提高煤炭产能和产业集中度,增加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针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大,浪费严重实际,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把节约能源特别是煤炭资源放在重要位置。继续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防止高耗能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淘汰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消耗,节约能源。

(4)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模式。从广义资源的角度讲,除煤炭外在矿区范围内的地下水,煤层内所涵的瓦斯,土地以至于煤层以及在煤层附近的其他矿床都应该是经营这个矿区的开发对象(视为资源)而加以利用.我国绝大多数煤矿生产是在生产成本不完全,环境治理相关费用支付不全(如矿产资源费以及植被恢复,地面塌陷与水损失污染治理等)的情况下进行的.基于对绿色GDp的考虑,必须正视资源环境成本,有的地区已经提出要求对资源与环境损失进行补偿.因此要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其技术途径有通常有:1)实施保水开采技术进行水资源保护;2)实施充填与条带开采技术(塌陷区治理-土地复垦)保护地表建筑物;3)实施少出矸石技术(煤层巷道支护,矸石井下充填),或者研石地面利用(制砖,作复垦材料等);4)全面实施瓦斯抽放—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技术;5)地下气化技术。

(5)实现安全生产与健康发展。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跟上时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现阶段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1)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2)加大煤矿成本投入。3)防止超安全保障能力生产。

煤炭宏观环境分析篇5

【关键词】煤炭产业政策演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煤炭产业一直处在发展当中。但是在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由于政策的引导方向不同,政策的实效以及煤炭产业从业人员自身意识、技术、资金等的不到位使得煤炭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粗放型发展的误区。所有的煤炭大省都难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土地浪费的命运,严重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1]我们通过对煤炭产业政策进行审视,通过分析各个时期不同的社会以及技术背景之下煤炭产业政策内容以及变迁来对其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希望借此能够对煤炭产业政策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探讨。

一、我们煤炭产业政策的演变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是按照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的,这些呈明显阶段性的政策都是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之下产生的,对我们的探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个阶段1978年到1993年。这个时期的煤炭政策主要的内容是促进煤炭产量的增长,以缓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产能不足带来的瓶颈。这个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的社会环境之下提出的,这个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经,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煤炭的产能不足,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所以,据此国家制定了“两个一起上”的煤炭产业政策,鼓励依靠实际情况,发展各种规模的煤矿来促进煤炭的产出。同时,国家鼓励通过开办国家、集体以及个人所属的煤矿来充分发展煤炭事业。这样的政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确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大幅提高了煤炭的产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过于迅速,管理过于粗放,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以及安全生产形式的混乱。

第二个阶段1993年到1998年。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重归理性,号召通过技术升级创新以及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提高煤炭产业的产出,并且致力于通过市场的调节来促使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三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改革目标。这一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逐步放权来推进煤炭产业的市场化。在这样政策的指导下,煤炭企业纷纷开始了市场化转型,主动通过提高效率,提高技术,增加附加值等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取得良好的效果。[2]在这样的市场化过程中也有一些煤炭产业自身创新能力弱、竞争力差被淘汰,同时,因为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因而造成了煤炭企业的赋税过重的情况。所以,从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煤炭企业处于发展不良阶段。

第三个阶段1998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是在上两个阶段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对上两个阶段煤炭发展政策的调整以及对上两个阶段教训的吸取。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主要是煤炭产业进行结构优化,鼓励煤炭产业向科技型产业发展,扩大出口,缓解国内的煤炭产能过剩。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为了缓解上个阶段煤炭产业政策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对税收政策进行了改革,减轻了煤炭产业的负担,增加了煤炭的出口竞争力。

第四个阶段2001年到2005年。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是在促进煤炭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前三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主要将重点放在煤炭的产量、质量以及煤炭产业的机构分布之上,所以造成了对煤炭产业生产安全的忽视。导致了煤炭产业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亮了红灯,使得煤炭产业成为了事故率最高的产业。因此,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开始转向对人的关注,转向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视,通过下发各级各类型的煤炭企业安全指导工作意见,安全生产规范书等来促进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并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炭企业进行停业整顿等措施。

二、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煤炭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之下进行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为了促进当时工业的发展,所以只注重了煤炭产业的产量。由于政策的宽松导致很多不具有煤炭开采资质人大肆开采资源,对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采,对资源环境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伤害,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破坏,开采过后的土地难以重新利用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新的阶段制定煤炭产业政策时,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促进煤炭产业从之前的资源依赖性发展模式转向高科技附加值的集约化生产模式。

煤炭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以宏观指导为主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煤炭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也在不断加速,由于受到长期以来我们对煤炭产业的管理方式的影响,政府在制定煤炭产业管理政策时总是过于细致,导致对煤炭产业的管理过死,使得煤炭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够,灵活性不足。所以我们在制定新的煤炭产业政策时应当以宏观指导为主,推动煤炭产业依靠市场经济自行调节生产模式,促使其在市场经济的考验中不断迅速发展。[3]

三、小结

我们通过对煤炭产业政策的演变进行梳理,分析了煤炭产业政策在不懂时期的不同侧重点、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据此对政府制定新的煤炭产业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政府能够在此基础上对煤炭政策的制定予以规范,促进煤炭产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成君,刘宏超.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J].中国软科学,2002(1).

煤炭宏观环境分析篇6

一、对风险管理的理论认识

简单地说,企业风险就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就是对未来进行管理,其目的是持续发展。因此,“不确定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所在,也是企业发展的机会所在。企业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实现风险与盈利的平衡。也就是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一味冒进,风险承担得太多,后果很难设想;如果企业风险承担不足,瞻前顾后,错失良机,也很难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所以,能够承担多大风险,愿意承担多大风险,是企业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

然而风险管理对于我国煤炭企业而言,还是一个较为生疏的概念。尽管很多人都对“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不陌生,但对“全面风险管理”这个舶来品,还是在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之后,才有所了解。我国煤炭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防控机构和风险管理体制,决策流程不完整,制度不健全,对财务风险的防控认识不到位。

从理论上讲,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煤炭工业本来就属于高风险产业,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市场风险在煤炭企业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风险也由传统的安全生产风险、财务风险向战略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多领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推行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的煤炭工业结构调整,既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众多经营风险。因此,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既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需要,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煤炭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煤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既有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又有转型期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重阻碍了煤炭工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经过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煤炭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资源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风险、多元化经营风险、重组风险、物流风险、财务风险、投融资风险、采购风险、产品研发风险、营销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法律风险、宏观环境风险和战略风险等方方面面。现摘其重点简要分析如下:

1.安全生产风险。安全、健康生产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安全与生产是矛盾的统一体,它对生产起着既制约又促进的作用。安全工作搞不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生产成本(安全被动成本),从而阻止生产的发展。近年来,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但是煤矿生产中的重特大事故隐患依然是煤矿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各种大量频发的煤矿事故不仅使众多企业面临窘境甚至顷刻破产,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形象。

2.多元化经营风险。近几年,由于政策性成本增加,政策性因素调整导致煤炭开采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煤矿转产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相继计入煤炭现行成本,煤炭企业利润增幅趋缓。为了抹平煤炭行业周期性难题以分散风险,一些煤炭企业集团正沿着“煤一电一热、煤一焦一化、煤一港一路”等“一基五线”产业发展战略,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实施扩张型竞争战略。非煤产业已经占到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当前煤炭企业的投资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对相关产业的投资,如投资于电力、煤化工、物流、装备制造等行业,这些非煤行业的投资建设、生产运营管理、产品市场开拓、科技创新等都增加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风险。

3.项目投资风险。目前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对外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维简投资超预算的现象严重,资金没有来源保障;二是项目投资预算不全面,缺少项目资金的年度及分月实施计划,年度预算批复下达时间较晚;三是内部资金调控力度不够,自有资金集中度小,缺少适应矿井客观需要的发展型、平稳型和退出型等不同类别的资金分配办法;四是投资收益率低;五是管理部门不明确,存在职责不清、权限不清、工作程序不清、信息渠道不通畅的问题;六是投资监管不到位,资本投出后,无人或基本无人考虑收益。

4.项目融资风险。煤炭企业集团在项目融资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煤矿建设项目不能及时取得国家核准手续,存在大量的“短贷长用”现象,加大了违约风险,同时也加大了融资工作量;二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开始复苏,防止通胀和防止投资过热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家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变,从紧的货币信号日渐强烈,对企业的融资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贷款利率、规模、审批速度和监管政策等方面。

5.宏观政策变化导致收益变动风险。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煤炭市场形势也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企业收益呈现不稳定性。引起煤炭企业收益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煤炭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大。目前国家正推动的煤炭资源有偿取得、建立煤炭矿区环境治理补偿机制、建立煤矿转产机制三大改革政策,按此要求,现有矿井需交纳采矿权价款、环境治理保证金和转产发展基金等,这些都会给企业运营带来巨大的资金和成本压力;二是国家税费政策的调整加重企业税负。2006年资源税征收标准由0.55元/吨提高到3元/吨,目前国家又在尝试推行资源税从价计征政策,企业的资源税负将进一步加重;三是煤炭供销市场波动大。受诸如国家经济发展和其他能源价格等影响,加上行业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产销上下游关系不平等,资源竞争比较突出,煤炭市场波动较大。2008年某煤炭企业对外销售原混煤的最高价达384元/吨,而2009年原煤平均价

才235元/吨,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和煤炭市场走向仍不明朗,导致了公司在销量和收入上都有不确定性。

6.企业法律风险。一方面是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合作方恶意违约、欺诈等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领导或员工因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不强,在经营决策中不考虑法律因素,有时怀有侥幸心理或打球的心理故意违法经营给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要保持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控制和化解。如果企业不重视法律风险管理,其发展成果将有很大一部分成为承担法律责任的“牺牲品”。

三、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对策

1.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也应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不同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是不同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要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企业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使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完成相关运作。

煤炭企业的生产条件、产品特点差异大,且不能被人力所改变,每个企业应本着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对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为重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2.建立起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企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组织开展企业风险分析;二是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策略,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确定风险管理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配置原则;三是建立起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加强对风险的日常控制;四是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系统,以便满足企业整体和跨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五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整体实力。

3.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规划。煤矿项目的风险包括政治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自然风险和设备材料风险。虽然风险的存在会给煤矿项目的推进和项目的成功带来负面影响,但如果掌握了风险发生的因果关系,风险是完全可以管理的。因此,关注项目风险,掌握风险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从项目组织、职责、流程与制度方面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机制是确保煤矿项目成功的前提与保障。通过对煤矿项目特性的描述、检查表、流程图及走访不同的项目负责人,从潜在的风险事件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以及风险征兆等来检查风险。

4.加强矿井安全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也是减少和消除煤矿安全隐患、预防煤矿事故发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煤炭宏观环境分析篇7

关键词: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煤炭经济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的非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尤其是矿产资源越来越少,世界各国的专家都被资源减少所困扰。所以,我们现在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这个问题更加重要,特别是煤炭资源。由于我国的地产丰富,人口众多,这些都使得煤炭资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煤炭资源的使用越来越多,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导致我国不得不加大开采量,即使出现了天然气、石油等资源仍然解决不了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煤炭开采量仍然不断上升,煤炭消耗量占据了可利用的非可再生资源的70%。由此可见,在我国,煤炭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中遇到的不利因素

(一)煤炭行业在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致使环境和生态受到破坏

第一,煤炭其实是埋藏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在合适的气温和压强以及其它的有利条件下,经过一连串的物理化学反应,从而转变成为我们今天所开采、利用的各种类型的煤炭。煤炭的形成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其在地下形成的同时,地表上或许被人们耕种上赖以生存的粮食、水果植物,或许被人们建成了居住的舒适家园,又或许成为了一个个的工业园地等等,如果想开采出地下的煤矿,势必要转移或是拆除地表的存在,这就使得环境和生态遭受到破坏。第二,煤炭的开采分为地表开采和地底开采,由于煤炭的形成区域比较大,地底开采会导致方圆数里地甚至是数十里地的地表出现塌陷,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最后,煤炭在挖掘、收集的过程中会产生众多的污水、废气、粉尘、甲烷、噪音等负面产物,许多煤炭开采者为了取得最大的利益,往往会忽略掉净化负面产物的环节,任其流入江河湖海和大气中,不仅对当地的水质和空气造成影响,甚至会在对周边的空气和水流形成破坏。我国当前的煤矿开采企业所配备的除污系统还不完善,有些是资金有限,有些是意识观念不到位,还有一些是技术跟不上,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要仔细分析,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我国煤炭行业在实际的操作中受到技术的限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各类行业的发展经营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完善,总体来说形势大好。但是,我国的煤炭行业的开采技术仍然有待提高,开采设备的配备也不够先进,这样的技术缺陷致使我国的煤炭开采效率比较低,我国的煤炭行业难以完成深层次的煤炭加工,只能完成基本的开采。开采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开采技术,人员流动性大也成为了煤炭开采中遇到的难点之一,由于开采人员不专业,导致煤矿的伴生能源收到破坏或是浪费,例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就是最明显的伴生资源损坏现象。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人们不亲自开采煤炭就感受不到煤炭得来不易,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浪费现象,令人心痛。

(三)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遭遇到了内部管理危机,法律条例不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教导人们只有遵守规则、纪律,才能够使生活、工作有条不紊的前进,从而避免混乱局面的产生。我国虽然成立了相关的部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会出现一些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我国煤炭行业和煤炭经济的发展速度缓慢、发展秩序混乱,抑制了煤炭经济对我国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一些煤炭企业为了得到新探测到的煤炭储存地的开采权,除了使用正常的竞争手段之外,还会采用一些行贿、强制侵占等手段,这样就会导致本来可以整体开发的煤矿资源,令被一些采取不正常竞争的煤炭老板私自瓜分、开采,严重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开采的时候,许多的煤炭企业将自己身的发展和利益放在首位,不讲求资源的开采技巧和规律,没有开采计划和开采规划。大的煤矿等不到国家的有利扶持策略,小型煤矿在当今的经济策略下得以快速的发展,从而导致了竞争混乱的现象。以上的开采问题,我国并没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处罚规定,从而使这些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造成了当前的管理混乱局面,令人深思,令管理者担忧。

(四)煤炭行业的发展和管理人员的减少呈现不协调局面

随着国家对机关部门人员的清理力度加剧,煤炭行业管理人员也逐渐减少。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管理人员的减少形成了一个不协调的现象,这就是使得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加大,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快速、准确的解决,致使煤炭行业的发展受限。煤炭属于国有资源,对其探测、开采、销售等,都需要国家进行规划、调控,如果国家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较少,将会使国家的宏观调控、监管能力下降。

三、煤炭经济在解决发展问题中可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煤炭经济的法律管理,充实管理执行人员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保证我国的经济得以全面、有序发展的大前提,只有宏观调控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经济体制下的各个行业实现正确、高速的发展。宏观调控体现在煤炭经济中,首先要实现煤炭行业公平、公正、公开的良性竞争,充分发挥自己的监测优势;其次要增加煤炭行业相关的法律条文,制定出奖励和惩罚的明文规定,使煤炭企业的每次处罚和奖励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三,增加对煤炭行业的扶持力度和限制力度。扶持有技术、有人员、有设备的正规企业,限制不达标、不符合煤炭行业条件的煤炭公司成立,从而有效解决煤炭公司良莠不齐、竞争混乱的现象。第四,适当的增加我国煤炭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使执法环节更迅速、有力。国家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条例、奖惩措施,如果没有执行者,也只是空口白话,没有实际的意义。

(二)及时引进新观念,保障煤炭经济的循环发展

计算机的出现将我们引进了计算机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因为计算机的出现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经济体制的改革,将市场竞争和市场经营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新的时代要有新的理念,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善于吸收有利的新型思想,保留智慧结晶的传统观念,新旧结合,才能不断的进步而不却步。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出,让人们重视煤炭能源的循环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在低投入、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利润、高回报。例如煤炭和电能的结合发展模式,就是煤炭循环发展的一种形式,这样的形式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增加基础设施的配备,保障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我国属于煤炭能源的大储量国家,在经过大大小小频繁的探测、挖掘之后,煤矿周边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生态系统也出现了不平衡趋势,致使周边居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这些负面情况的出现都是煤炭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损失,例如,有些煤矿的开采会出现地势的下陷,甚至严重的出现断裂,这样使得下雨会囤积废水,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有些领到赔偿金而搬迁的居民,其遗弃的房屋就属于资源的浪费。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对煤炭企业的加大管理力度,使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增加过滤设施的配置,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在硬件和软件上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四、结语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造成资源的日趋枯竭,还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一味追求当前经济高速发展而不考虑对后代的影响,使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空谈。因此,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一定要有计划、有策略的对资源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与利用。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大刀阔斧地进行煤炭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煤炭经济运行机制,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l]韩金宝,金融危机下煤炭经济发展的探讨[J].煤矿现代化,2009(06).

[2]陈国强,崔巍.试沦煤炭经济多元经营战略[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01).

煤炭宏观环境分析篇8

关键词:事故致因煤炭企业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tD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069-02

随着国家建设对煤炭需求量的大幅度提高和煤炭生产规模的扩大,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2000年-2010年,煤炭产量由9.89亿t增加到32.4亿t,百万吨死亡率由5.71%减小到0.749%,尽管百万吨死亡率已经大幅度降低,但是这个数字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国内外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很多,但是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不太成熟,澳大利亚的Glennon[1]应用Zohar的方法进行了安全氛围的问卷调查,并推广到各个工业领域;美国的Brown和Holmes[2]同样采用Zohar的方法进行了问卷,应用到食品加工、化工、钢铁和纺织等行业;Cooper[3]提出了相互作用的安全文化模型,该模型涉及行为、心理和环境三方面因素,构成三角关系,其动态特性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员组织系统的要求,鼓励多层次分析;任志宏[4]针对当前煤炭企业建立安全文化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丁士杰[5]运用安全文化相关理论,从物质安全文化、规范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等四个方面,对沛城矿的三位一体化模式进行了分析论述,结果表明,沛城矿实现了本质安全化。该文就煤矿事故致因,研究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

1煤炭企业事故原因分析

我国煤矿事故在工矿企业生产事故中最为严重。2010年,全国发生煤矿事故1403起,死亡2433人,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749,远高于美国的0.04,俄罗斯的0.34,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是阐述煤矿事故诱发机理的理论,也被称为煤炭事故模式。这种理论能够通过事故模式分析使矿工更深入地认识和剖析事故原因,认识事故的本质,且有利于进行事故调查分析、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为煤炭工业事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矿工人身安全。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有5大类,12小类,表面上都是物因,其实并非如此。从宏观角度来说,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

1.1客观原因

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煤炭需求增加刺激了煤矿超能力生。(2)地方中小煤矿违规开采造成煤矿事故频发。(3)煤矿安全投入欠账严重。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煤炭企业安全投入赊欠太多,仅国有重点煤矿就有约1/3的存在不同程度的采掘失调和技术水平接续紧张等问题。

1.2主观原因

造成煤矿事故居高不下的主管原因也主要有三方面:(1)矿主追求高额利润忽视了生产安全。(2)煤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安全培训不到位。矿工专业素质低,再加上一些乡镇中小煤矿为了节约费用,没有及时和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和安全培训,造成违规操作而出现事故。(3)煤炭企业管理落后。

2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

2.1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及功能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一种“软”对策,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和良好的安全氛围,在人的态度、观念、意识和行为等方面形成无形到有形的影响,控制员工的安全行为,以期实现减小人为事故的效果。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工具。

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态度等。尤其对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比较低的煤炭企业来说,安全文化的建设对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简单地讲安全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凝聚性: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能使全体矿工在安全的价值、行为目标和准则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以期符合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导向性:不同的矿工,其安全的价值观念、安全意识以及所表现的安全行为都不同,这会给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提出了统一而规范的要求,对矿工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够指引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符合规范的要求,规范行事。

规范性:安全文化使矿工认同安全价值观、目标、以及行为准则,实现自我规范。

激励性:煤炭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倡导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都来来自于矿工的实践经验总结,并指导矿工的行为。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矿工都以这个尺度衡量自己的工作方法、实际操作,以及在团队中的作用,从而促进矿工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辐射性:煤炭企业处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长期以来,由于中小煤矿无节制的掠夺式野蛮开采,引发大量的煤炭事故,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良好的煤炭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影响本煤炭企业,而且能引起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影响社会大文化。良好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重视企业与社会间的和谐发展,促进两者得共同繁荣发展,主动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同时,还可以对本企业员工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而影响整个社会,所以良好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可以辐射到社会,对社会这个大环境产生影响。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这五种功能对煤炭安全生产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已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早期的煤炭生产主要靠技术手段,而现在在技术手段成熟的条件下,对于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安全管理力量占主导地位,必须强化安全管理;在这些基础之上,安全文化的力量成为对人类的安全决策起推动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安全文化的“执行力”非常重要,成为影响本企业以及社会安全生产的决定性要素之一。

2.2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

安全的核心价值观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层,煤矿的安全制度和安全习惯对应着煤炭企业的制度文化,矿工的行为对应着煤炭企业的行为文化,矿工通过进行煤炭生产活动,自己的安全意识、思维和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单一得技术和设备并不可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7],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操作的安全性。煤矿的安全措施最终还归结到矿工的行为上,不健全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潜在地威胁着煤炭的安全生产,而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将矿工的行为控制在煤矿期望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煤炭的安全生产。

煤矿的核心价值观影响着煤矿的制度和矿工的行为习惯,若多少矿工公认某行为是安全的,则这种行为会被多次实施,慢慢地就变成了习惯。不安全的行为很可能成为事故隐患。因此,核心价值观在煤矿安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煤矿的安全文化氛围影响着矿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最终影响煤炭的安全生产和效益。矿工的行为对煤炭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影响,最终影响到煤炭生产的效益。

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需要一定的安全文化载体才能体现出来,是煤矿的表层现象,不同于安全文化,如煤矿集团的图书馆、企业内部刊物、文化娱乐服务中心,文艺晚会等等。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原由,描绘了煤炭企业安全文化预防事故的方法,由此可知,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层直接关系着“人因”的两个方面和“物因”,因为人的意识决定其行为,因此,煤矿安全文化的精神层面相当重要,对指导矿工的行为,以及改善安全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可以针对矿工的失误,更具指导意义。如果一名矿工的安全价值观和意识都很强,他就会积极学习安全知识,主动减少工作失误,更不会冒险;煤矿的安全制度主要是约束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一种企业文化,发扬安全行为,纠正不安全行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各层准确而具有针对性地对应着事故的各致因因素,以煤矿的安全文化纠正不安全行为,减少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3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对煤炭安全生产的影响

据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可知,事故是人、技术手段设备以及企业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管理失误、技术(设备)失效以及违章等多种因素在时间和空间相重合时,才能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最终的原因追溯到安全管理,而安全文化又是安全管理的根本。

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纠正的实例分析,由图可知,事故发生频率随着不安全行为纠正实施时间的加长而周期性地下降;且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纠正的实施起初,0~8月,事故率明显急剧下降了;短期安全局面的好转过后,有出现了事故发生率的高峰,这可能是矿工在安全局面出现好转后思想警惕性的放松,事故率高峰后又出现了其发生率的急剧下降,之后,在长达40个月的时间里,安全局面都相当可观,在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纠正实施的50个月时,事故率降到了最低;随着安全局面较长时间的延续,矿工和煤矿管理者在可观局面的背后而出现了思想疏忽和骄傲的情绪,在随后的约40个月内,又出现了一个周期性的事故高峰率。除了精神层面的文化之外,煤矿安全物质文化也借助安全设施、防护设备以及安全工程技术手段等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消除事故中的“物因”隐患。

由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可知,事故的各个致因因素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各组成层准确地相对应,煤矿安全文化可以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因此,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预防事故发生的强有力工具。

4结语

(1)煤炭企业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提高矿工的安全素质,营造和谐的人机工作环境,为煤炭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煤炭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准确地进行煤矿事故致因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避免人造成事故。

(3)目前,仍有部分煤矿没有重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再加上煤炭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对煤炭的安全生产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大煤炭企业主体安全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志宏.以人为本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体系[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8(4):22-24.

煤炭宏观环境分析篇9

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里,全球经济在高通胀的背景下愈显动荡,复苏缓慢,各国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整体收缩的基调下市场流动性较前两年趋弱。短期来看,欧债危机担忧加深,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而反向指标美元指数出现强劲反弹,一定程度上抑制煤炭板块的表现。三季度煤炭股跟随大盘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通过近两年煤炭板块出现左侧介入机会时所处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在GDp增速平稳或回升,流动性相对宽松,且市场极度悲观后,预期改善的背景下,板块大幅反弹的概率偏高。而目前GDp预期放缓,流动性难言放松,市场悲观预期正处于消化阶段,因此单纯从经济的角度,4季度煤炭板块出现较大行情的概率偏低。

宏源证券分析师王京乐表示,不可否认,全球经济在复苏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较多,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愈加复杂化,但我们寄希望于经济的“修整期”,把握未来煤炭板块的机会应在观察美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市场效果基础上,期待国内通胀缓解,经济放缓悲观情绪消化后,货币政策调整预期重燃,市场流动性改善,大盘触底反弹(大盘上涨,煤炭板块可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

煤炭宏观环境分析篇10

1.1煤炭营销市场供应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煤炭企业的产量己经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前几年的生产技术改造、但是,近两年由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幅度较大,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的首要目标就是稳定市场价格,而煤炭作为基础性能源,在经济调控方面一直是主要对象,政府不愿因产量受到限制而导致煤炭价格上涨,因为这将导致供电企业价格上升趋势明显,对整个市场的物价上涨造成刺激作用,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依然会要求煤炭企业持续扩大产能,通过增加产量来保证煤炭的供应,加之其他国家对我国的煤炭出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煤炭供应问题。

1.2煤炭营销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我国近年来的经济一直保持在高速运行的状态,国内煤炭市场需求量也对应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而国家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必将通过产业调整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等对经济模式进行修正,这必将造成煤炭需求量降的问题,但是,当前我国依然处于城镇化阶段,因此房地产建设拉动的钢铁、铜价等依然会一定程度上拉动煤炭需求量,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的粗钢年产量达到了1.74亿吨,而且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在后续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煤炭市场需求量都将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但是铁路运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有效供给量小于需求量的情况出现,这将会在区域形成供求失衡的问题,尤其是部分沿海工业发达区域,其对电力需求较大,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2煤炭营销市场前景展望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煤炭营销市场的基本特征以及市场的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广大企业在建设过程之中应当遵循的宗旨以及核心思想。将针对煤炭营销市场的发展建设前景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以更好的明确企业的建设方向以及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更好的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故在今后还应当着重的对相关行业建设前景进行探析,真正意义上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之中,将客户的满意程度作为工作的核心原则。全面的制定出可行的方案,为工作的发展寻求出新的改革途径。从价格来对煤炭市场进行分析是煤炭营销前景预测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煤炭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煤炭市场价格机制持续完善的状态,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市场规律作用相互结合,推动了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将来的煤炭市场发展过程中,国家集中调控的政策指导性将更加明显,政策的扶持将成为煤炭市场价格稳健的基础。同时,必要的市场价格同样有利于促进煤炭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煤炭生产及营销技术的稳步前进。煤炭营销市场的发展需要适时的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以更好的响应当前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趋势。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