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十篇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十篇

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4:22

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篇1

【关键词】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全民自发性的参与到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中,已成为了当前社区志愿服务这一公益事业的发展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国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不断加强,使受益的社区居民逐渐增多,这就为我国在强化城市管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出了巨大力量。而随着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其队伍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对症下药”以强化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当前,从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现状看,其队伍结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这是因为目前从事社区志愿者服务的人员多数都是以退休人员、女性为主,且都属于年龄偏长的人员,在职人员或者男性很少参与到这支公益服务队伍中,与此同时,队伍中缺少具有专业服务技能型人才,因而其所能够提供的服务技术含量有限,无法满足当前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所以,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队伍服务水准的提升,进而也不利于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发展。

(二)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具体表现在如下如下两个方面:首先,管理层次较多,缺少统一的领导。当前,志愿者服务队伍都是按照其行业属性进行领导划分的,且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严重的受到了各直属管理部门的约束,进而在工作中无法实现统一性。其次,管理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管理方式:企业式管理、行政式管理以及自发性管理,不论是实行其中的哪一种管理方式,都制约了志愿者队伍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其稳健发展。

(三)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首先,整体学历偏低,知识文化素养偏低,进而致使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力不从心的现象,无法实现高效的服务;其次,大部分服务人员自身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过于狭窄,而社区服务所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多样,因而也就无法满足当前社区服务的实际需求;最后,因知识文化素养过低致使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乐于走形式主义,为了彰显自身的服务业绩而忽略了服务的实质性要求,从而降低了服务质量。

(四)服务项目过于单一致使其服务领域没有突破性的创举。当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所提供的服务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其服务也应该是具有一定覆盖面的,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推进社区服务队伍的建设。但是,从当前社区服务现状看,大多数队伍的服务项目都比较单一,以政府的核心工作要求为导向,虽然表面上“热火朝天”,实则却给相对小型的社区服务队伍的发展带来了阻力。

二、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进一步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以从结构上进行优化。为了满足当前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全方面需求,需要对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进行优化,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丰富宣传手段,强化宣传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扩大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从而使更多的具备高素质知识技能的人才加入到社区服务队伍中,尤其是要多吸收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在校大学生等。第二,要建立完善的招募制度体系。这样才能够有目标、有计划的完成相应岗位人员的招募,与此同时,要在仔细筛选招募人员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岗位激励机制,从而提升岗位的吸引力。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以更好的监督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提升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建立健全的服务制度体系。这就要求做到如下三点:首先,要在现有服务项目上进行创新,以丰富自身所提供的服务种类,不断的扩大自身服务所涉及的领域,从而满足实际服务工作需求;其次,要针对当前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需求,对现有的服务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岗位划分,并完善自身的服务制度与服务内容,避免出现盈利性的恶劣行为对公益事业社会形象的破坏;最后,要针对自身服务功能上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实现多功能、多元化的服务,并在实际开展工作中落实具体的岗位职责,以真正的发挥出社区服务的功能与作用。

(三)构建培训制度体系,以提升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针对当前社区服务队伍人员素质低的现象,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体系,以使其在明确自身服务理念与宗旨的基础上,提升其知识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从而满足当前社区居民的需求,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比如:开展定期性的短期培训班,将社区服务的内容与需要掌握的知识技术分章节的向志愿者传授,这样才能确保其在提供志愿服务时能够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服务知识技能。

(四)构建与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体系是确保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所在。作为公益性的服务项目,需要有一定的激励来鼓励服务者做的更好、更优秀,这样才能使服务者的付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让荣誉与嘉奖给予公益服务者以更大的动力来做好这区志愿者服务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我国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在不断壮大,为了更好的存进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发展,就需要针对当前社区志愿者队伍在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发展志愿者队伍以优化队伍的结构、健全完善的服务制度体系与培训制度,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质量、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在促进社区志愿者队伍稳健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篇2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以来,云驾岭社区在推行社区建设中,突出抓了社区党建工作这一龙头。从社区支部书记的选配到社区党员队伍的管理,从社区内驻地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到社区内在职党员的组织管理和社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管理监督教育,以及对转入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职工中党员及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等都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涌现出了一些社区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一批热心社区党建的先进模范人物,有效地促进了我们社区党建及其他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从社区党建工作长远来看,还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如党员队伍老化,现有党员文化素质偏低,企业退休党员占多数不易管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缺乏,年轻党员(特别是等待安置工作的大专院校毕业及部队复员人员中的党员)流动性大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截至目前,我区共设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4个;共有党员86名。从性别结构上看,女党员26名,占社区党员总数的30%;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下党员38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44%,其中:35岁以下党员16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19%,46岁以上党员48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56%,60岁以上的党员17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20%。

在社区的86名党员中,从其结构看,企业离退休后转入的党员占绝大多数,达45人;从大专院校毕业或从部队复员等待安置工作的党员达8人,两项合计占到社区党员总数的62%;从文化程度看,学历在初中以下的党员达20人,占到社区党员总数的23%;从年龄结构看,60岁以上的党员达17人,占到社区党员总数的20%。

社区党员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及社区其他工作的一大制约因素。加强社区党员建设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和创新,为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社区党员队伍过于老化,社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缺乏,不利于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在社区党员中,大多数是从企业退休后转社区离退休支部的党员,年龄偏大,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些党员向社区转移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社区党员的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也将变得更为突出。二是社区对居民的管理属于松散式的自治管理,加上居民大都有自己的工作单位,所以造成在社区申请入党的人数寥寥无几。社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后备乏人,社区中缺乏新鲜且富有活力的年轻党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社区党员队伍退休人员多,流动性党员多以及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的状况,使社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增加了难度。一是虽然也接受了一些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和从军队复员的退伍军人党员,但由于他们流动性较强,又加之多在外从事临时性工作,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如:支部安排学习和工作找不到这些党员,有的预备党员预备期间在外打工,不仅不过组织生活,而且也不向社区党支部及培养人汇报思想,致使社区对他们的管理留于形式。二是社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社区党员中初中以上学历的党员仅占全部社区党员的77%,且多是企事业离退休后转入社区支部的党员,这也给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和突破增加了难度。

3、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与社区主任多是“一肩挑”,随着近年各项改革的推进,权力下放,社区行政工作大量增强,造成了抓社区党建工作精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4、社区党建经费投入不足,也影响着社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议和对策

1、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配强社区党支部班子,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创新组织形式,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当前,社区职能已拓展到社会发展、企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于一体,相应地社区党组织承担的任务也趋于多样化,必然要求其组织形式多样化。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社区层次的党组织建设,又要重视居民楼院、社区商业点、社区活动场所的组织建设;既要重视“单位人”中党员的组织建设,又要重视“社会人”中党员的组织建设,从而使“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得到有机结合。二是突出服务主题,建立健全有效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服务机制。要在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服务领域、服务方式等方面力求突破和创新,推进社区服务向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专业化迈进。当前企业内部社区,已基本达到“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以小型抵偿为主要形式,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以服务网络为依托,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以党员队伍为骨干,开展面向困难职工群众的献爱心和福利服务的模式,为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有效载体。

2、积极探索党员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一是继续探索构建社区对在职党员的双重管理体制,发挥社区党建联席会作用,从制度上明确驻区单位党组织,住社区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责、任务以及参与渠道,把在职党员按就近原则编成党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社区党组织把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定期地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其所在单位党组织,作为评议、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促使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二是出台相应办法,将离退休党员全部转到居住地所在党支部,以解决社区党员队伍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社区党组织可以建立各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这些党员的特长,发挥他们的余热。同时,结合社区社会保障平台建设,逐步将离退休人员工资管理与党员管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管人与管事不协调,及党员管理难,党费收缴难的问题。

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篇3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工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迎接新挑战,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目前,我区正面临着从“抢救”向“建设”并迈进“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是吸引资金、吸引人才、发展经济的重要机会。随着我区各项事业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必须依靠科技、依靠人才,进一步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由于我区地处偏远,地理环境恶劣,各项配套设施不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许多方面处于先天劣势。面对各地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不断创建优化良好的人才环境,着力建设好数量众多、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党政干部、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三支队伍,为我区的现代化建设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撑。

一、XXX区人才队伍基本状况

XXX区成立于2002年4月,下辖一个管委会、三个乡、一个镇、一个牧场和三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88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77万,行政中心XXX镇距市区86公里。由于我区各项事业正处于开发阶段,人才队伍主要集中于党政管理和医疗、教育等专业领域。

建区以来,我区不断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机关各部门、街道和社区。2002年至2003年我区引进的一批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各部门急需岗位,并选送了9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街道办事处,进一步提高了各单位工作质量和各街道办事处的整体工作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2、整体能力不强,人才配置不尽合理

在我区现有的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636人,占人才总数的71.4%,而国民教育大专以上的比例更小。一部分是工作之后再进修,高、尖、专人才严重缺乏,所学专业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我区的继续教育工作比较滞后,使各类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不多,知识、信息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区各类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有些弱化,难以满足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在我区各类人才队伍中,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学本部门专业的干部比例不高;此外,由于人才机制有待完善,人才流动渠道有待进一步疏通,导致个别单位还存在着人才“闲置”的问题。

三、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

制约人才开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除历史、地理等客观因素外,主要还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才观念因素。在思想观念上对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新时期的人才观念。有的部门由于受历史原因影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过于侧重项目、资金的引进,而对人才、智力开发的重视不足,用人观念层次不高。

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篇4

对于提高我市应急队伍建设质量,这次民兵应急队伍建设任务布置会。推动我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专题研究,军分区进行了精心准备。上午,军分区厉副政委传达了焦作会议”精神,同志们共同观摩了四个人武部应急分队的课目演示,观赏了浉河区民兵应急队伍基础设施建设;刚才,有两个单位介绍了应急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军分区顾问长部署了市民兵应急队伍建设任务,夏司令员对民兵应急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问题,再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民兵应急队伍是遂行任务的拳头力量。维护国家平安、促进社会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民兵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来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军事理论的创新。由单纯的保家卫国向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转变。信阳地处中原,战略位置重要,根据上级任务安排,市民兵主要担负“五项”任务:即战时担负“重要目标防护、保证战役军团机动和兵员动员”三项任务,平时担负“应急维稳、抢险救灾”两项任务。无论是战时应战,还是平时应急,都对我市后备力量建设提出很高要求,只有建设一支精干实备、双应一体、综合多能、反应快速的应急队伍,关键的时刻才干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才干无愧于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

二)要从提高后备力量建设水平的角度来认识。市是人口大市、兵员大市。现有普通民兵近66万人、基干民兵2.6万人。要把这些队伍建好、建强,不能平均用力,必需突出重点、举纲带目,以重点突破牵引和带动整体水平提高。近年来,各级坚持把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作为重点,积极大胆实践,形成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做法,今年上半年又担负了总部赋予的民兵建设调整改革试点任务,受到上级的肯定。实践证明,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军地“双赢“结合点,抓好了应急队伍建设,就抓住了后备力量建设的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这一新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把应急队伍建设抓紧、抓好。

三)要从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实际来认识。民兵应急队伍具有组织健全、训练有素、专业齐全、反应快速、突击力强的特点。辖区内河流纵横、水库密布、山林茂密,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无论是淮河抗洪抢险、抗击雨雪冰冻灾害、防汛抢险、维护社会治安、处置公共突发事件,还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广大民兵当先锋打头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7月中旬,信阳市内突降暴雨,市工区路出现严重内涝,军分区及时组织民兵应急队伍和预备役人员赶赴现场,防汛救灾,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应急队伍在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把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作为份内之责,摆上位置,抓出成效。

二、进一步完善各种保证

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双重领导、一体保证”观念,加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的各项保证。牢固确立责在双方、政府主导的思想,积极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关键环节,着力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提供良好条件。

一)训练保证要到位。近年来。有效促进了训练的落实。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一要解决好教练员缺乏的问题。地方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协同军事机关,积极研究和解决教练员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及待遇等方面存在问题;要出台相关政策,从制度上保证民兵教练员队伍专业化、常态化。二要解决好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人武系统要对现有民兵训练基地进行整合,积极进行改造,完善健全各项训练功能;地方各有关单位要依托现有资源,积极为民兵应急队伍教学、训练提供条件,搞好保证。

二)装备器材保证要到位。民兵应急队伍担负反恐维稳、防汛防火等任务。统一谋划、分级购置、集中保管,区分轻重缓急逐步加以解决。尤其是军民通用装备,要挖掘大型企业、行业系统的资源潜力,融合使用。郭省长在焦作会议”上要求,年内,各单位要结合辖区实际和不同任务,抓好不同专业各一个分队成建制的装备器材配备”各级要根据这一要求,细化量化任务,认真抓好落实。市本级要抓好一个重点应急营的装备器材配备,各县区要抓好一个重点应急连的装备器材配套,确保拉得出,用得上。

三)经费保证要到位。当前。一定要主动担负责任,重视投入,舍得花钱,依照《河南省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非战争行动暂行规定》要求,为应急队伍平时建设和遂行任务提供充分的经费保证。

四)权益保证要到位。应急队员参与训练、执行任务。也是一种奉献付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关心、维护、保证好他正当权益。尤其是应急队伍在参与处突维稳和救援任务中出现的意外人身伤害,有时甚至面临生命危险时,各级政府一定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保证。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民兵应急队伍建设。规范要求高,协调难度大,必需加强组织领导,理顺指挥关系,强化目标责任,明确具体规范,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一)形成军地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应急分队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常议常抓,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军事机关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军事机关要及时提出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国动委各成员单位要加强与政府和军事机关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细化目标内容、建立健全责任制,把应急队伍建设与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的其他工作同步研究部署,协调抓好落实,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军地密切配合、人人身上有责、社会各界支持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指挥机制。应急队伍遂行应急任务时间紧、要求高。必需建立一套高效顺畅指挥机制。目前,市军地双方在应急指挥机制建设上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融合不够、联通不畅、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要抓紧研究探索建立军地联合应急指挥机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吸收军事机关相关部门人员参与,形成军地联合、高效疏通、反应灵敏的应急指挥体系。要构建军地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数据收集、指挥控制等信息共享。各县区要依照应急队伍建设规范,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完善配套指挥器材。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情况会商等制度,各级应急办、政法、公安、平安、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要加强与军事机关的沟通协调,确保一有情况能够同步响应、同步行动。

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篇5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现代社会的是财富总量的激增,与之相伴的是结构性失业大幅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重视开发绿色岗位,转变岗位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新的符合地区现状的岗位开发途径亟待解决。社会工作作为服务性行业,可作为绿色岗位大力开发。同时,杭州市政府正在推行复合主体创新治理,专业社会组织建设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队伍构建要不断发展。其中,杭州市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占整个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39%,建设完善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也成为重要环节。本文将以杭州市对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现有政策作为基础,从微观层面探讨出一条符合杭州特色的,与杭州基本情况相匹配的,能够加快促进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由职业化向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一、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

1.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的概念界定

社区工作这和社会工作者一般被公众简单的称之为社工,不加以区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本文所探讨的社区工作者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中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于街道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①社会工作者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拥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专门社会鼓舞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鼓舞工作的专业工作人员。

2.杭州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探讨

按照“专业化是职业在后工业社会确立其地位的标志”这一概念②,杭州市的职业化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行政机关中政策制定、执行的工作人员,民间组织,城镇社区社会工作人员等。而专业的社会工作首先一定要具备职业道德、职业操守,遵守职业行为规范;其次要经过一定时间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并且运用专业方法实践获得一定经验;最后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才可被称之为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

二、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现有政策

自2009年起,杭州市规定社区工作者为社会工作者职业序列,录用新的社区工作者均需考试,规范了社区工作人员准入门槛,建立统一招录机制。《杭州市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社区工作者应当参加学历教育,且符合报考条件的社区工作者必须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关于调整杭州市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通知》,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资格证书,并从事社区社会工作(每年有个案研究)的,每月分别给予600元、400元、200元职称津贴。社区工作者培训费用每人不少于200元,理论、实践能力均有增强。

2011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建设创新型强市,人才强市,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推进社会工作人才等六只人才队伍建设,其中重大人才工程中,社会工作人才“525”培养工程列为其中。《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1-2015年)》具体阐述了社会工作人才在2013年-2015年的发展目标。2013年民政部确定首批37个社会工作大学人才培育基地,浙江省高校浙江工商大学被民政部列为首批社会工作大学人才培育基地

2.社区工作者变化

社区工作者队伍改善情况:据调研数据显示,杭州全市738个社区中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约为7000人,相比2006年,杭州社区专职工作人员5594人新增1406人。大专业上学历社区工作人员由59%提升到75%,学历结构大大改善;更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队伍年龄明显优化;社区工作者服务比例由1:1198提高到1:957,专业化程度提高;地区堡垒正在被打破,社区录用人员不再限于本社区居民,而且正在向更广范围扩展。

专业社区工作能力提升方面:杭州市出台政策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并且加大培训力度社区工作者每年要实施一个运用专业视角的为民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工作的社区社会工作工作者比例在逐步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工作者认识有所提高,改善了只有年长者担任社区工作者的意识,对于无法解决的困难,更多向社区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三、目前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不足

杭州市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招聘:杭州市的招录准入门槛一般有年龄、学历和工作年限等限制,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有社会工作经验优先。而2012年下城区在社区工作者岗位招聘时,只针对“985”、“211”工程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阻碍了专业化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2.发展:杭州市政府出台了社会工作者的薪酬不得低于城镇平均工资水平的政策,但对比香港、国外社工,待遇方面相差很远。社区社会工作者除承担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行政工作,致使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增强。晋升方面没有良好社会工作者职业的晋升渠道等问题使专业人才流失率高。

3.工作:在杭州市社区工作的社区工作者要承担大量的工作,行政工作方面包括党建综合治理、卫生治理、计划生育,应对各项常规工作评比、检查等多项工作;大多数社区已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每人在一个评比周期内至少写一个个案工作报告。行政、专业服务两项工作双重压力,加重了社区工作者负担。杭州市社区工作途径单一是普遍问题。社区工作的开展仍然围绕传统的办公方式,并没有引入新的技术,如互联网等,积极推动社区工作的发展。

4.可用资源:虽然杭州市已经从人才专项经费等大力培育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发展,相较以前加大了资金投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不足。社区活动经费来源主要由政府承担,一大部分用于承担政府各类行政性工作,少部分承担居民活动经费,平均每个居民的活动经费更加有限。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志愿者队伍,但志愿者资源利用不充分,并没有调动起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四、加强完善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社会工作属于舶来品,而中国的情况与任何国家都不完全相同,区域差别明显这一特性直接要求走本土化的特色社会工作推进道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索出符合杭州基本现状的发展路线,增强社区工作的职业吸引力。

1.创新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早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生活成为时展的生活方式之一。相比传统办公,网络办公有诸多益处,时间不受限,办公场所不受限,匿名性……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工作中遇到的最阻碍“来访者”求助的原因是中国传统思想“家丑不可外扬”,网络恰恰可以解决质疑问题。如“淘宝”办公,淘宝办公并不仅仅可以用于社会工作方面,杭州上城区“红淘店”,青岛市“青岛车管淘帮办”都可以作为参考。把办公平台在淘宝开放,会吸引大量年轻人。社区可采用组合式办公法,解决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需要。

2.运用优势视角,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

应当创新社会工作以建立社区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机制时,重点应为通过激励提高社会工作者专业技能。在以往“和谐”社区评比中,没有“问题”则是一个重要评比标准。而在社区生活中,不存在理想型、没有问题的社区,重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

专业的社区工作者与政府公务员的专业价值取向的不同直接影响社区工作者晋升,一些研究表示公务员、事业单位、街道领导岗位等政策可以向社区社会工作者倾斜,但这并不应成为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晋升渠道,创建社会工作人才特有的晋升渠道,构建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晋升体系应当成为社会工作者主要的晋升道路,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还有利于所有公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和价值认同。

3.加强资源整合,连接有效资源

加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充分调研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居民需求为动力,促进志愿者队伍(社区内)建立。传统模式一味的把志愿者服务放到道德层面上,不符号互动论,不能调动志愿者积极性。08年奥运会后,志愿者服务意识萌芽,而现代社区工作者作为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掘、创新激发志愿者动力的途径。

加强与社区组织的合作:实行服务联网,点及面,最大程度发挥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效用,使得人才实行大杭州范围内区域化服务,专业化,细化服务,实现“遇到困难,分门别类,专人解决”。

加强与高校合作: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也有利于高校社会工作实践能力培养,加强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持续性发展。

4.赋予社区自,增强其主观能动性

杭州正在推行社会复合主体创新治理,增强社区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在这一大环境背景下,我们应开展专业的社区工作试点,尝试“政社分行”。根据试点社区情况,在同一社区内的社区工作人员分成两个不同工作内容,部分人承担“政”,另一部分人承担“社”。借鉴广东经验,抽调高级社会工作者组建社会工作“救火员”队伍,解决疑难问题,不限于地域。

5.加强服务对象认识,提高社会工作者职业地位

建立认知-理解-支持模式,促进服务对象(居民)对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经过一系列培训,职业测评等方法,社区工作人员对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而广大的社区居民还停留在经验化的居委会干部的认识,极少的人关注。而加强居民认知是增强专业社区社会工作者职业地位的重要途径。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社会工作者”这一名词深入人心。比较好的做法是让儿童、青少年关注并渐渐理解这一职业,如利用暑假开展专业的团体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吸引青少年努力探索,而不只是停留在“学校要求,社区盖章”的状况。在了解深入的基础上,慢慢加强对社区社会工作者的理解,进而扩大到整个社会工作队伍,并且树立“有问题,找社工”的观念。最后再提升自身,以“志愿者”,“资源拥有者”等多种方式再回馈给社会。

当下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存在人员专业能力不强,行政化等问题,但这并不能用国外经验直接解决,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构建完全。只有结合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考虑,加上政府支持,专业人才不断努力才能推动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注释:

①袁光亮.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②方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辨析[J]

参考文献:

[1]徐永祥.试论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J]

[2]徐永祥政社分开我国社区建设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J].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社区;服务职能;幸福指数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andeconomy,thecommunityasthebasicunitofurbansociety,itsimportanceisincreasinglyprominent.Forurbangrass-rootsmanagementunit,socialmanagementandservicefunctionofthestreetincreasinglyimportantandprominent,andhowthecommunitytobuildareasonablestructure,highintegratedlevelofcommunitymanagementtalentteam,becomeaffectresidents'lifehappinessindexand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oftheimportanttopics,arecrucialto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

Keywords:thecommunity;Servicefunction;happiness

中图分类号:D63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本文以济南市w街道为例,就基层社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这一课题展开调研,通过居民座谈、入户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基本了解了11个社区管理人才队伍的人员现状,并在针对人才队伍在管理社区、服务居民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社区基层管理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济南市w街道管辖覆盖区域面积为6.2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万人,下辖11个社区居委会,从居民类型与楼院分布上,社区可分为单位宿舍楼院区、高档封闭式住宅区、回迁户开放式楼院区等多种类型。由于居民需求各异,社区在针对居民开展的管理与服务内容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现有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队伍,由居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楼(院)组长、社区志愿者五部分构成,目前,w街道共有居委会工作人员、物业公司联络员、楼(院)组长、社区志愿者共916名。据调查统计,社区管理人才队伍中退休人员、单位宿舍管理员、家委会负责人、下岗职工、低保户827人,占总数90.3%。人才队伍中年龄40岁以下92人,40岁以上823人,占总人数89.9%,其中60岁以上468人。近年来,通过社区工作者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区级政府对基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向社会大学毕业生广泛招聘,吸纳了一批有专业技能、有工作热情、有服务意识的大学毕业生,共同参与到社会公益服务中来,w街道现有大学生公益岗26人,达到了每社区配备2名-5人的标准,使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管理水平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但随着城市社会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管理人才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

1、社区管理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薄弱。

从人员结构数据看来,社区队伍多为退休人员、宿舍管理员、下岗职工,社区工作力量来源不足,人员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新生力量稀缺,整支队伍缺少干事创业的朝气和热情。社区队伍的职业成长受制约,社会对社区的认知程度不高,尤其年轻人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影响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制约了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深化和拓展,削弱了社区工作的创新力、发展力。

2、社区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社区近800名基干队伍中,仅有和平路、文化东路、中创开元山庄、清华园4个社区的70名基干人员拥有固定收入,楼(院)长、志愿者等人才队伍完全是义务性劳务付出,对社区工作没有任何工作补贴情况。同时,作为民主自治机构,社区承接了大量行政工作,多数进社区部门,只是布置工作,没有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每个社区还普遍存在行政性摊派现象。社区工作人员的地位、待遇相对较低,更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使得社区工作没有连续性,人才队伍得不到稳定发展,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3、社区队伍职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培训。

显然,由退休人员、单位宿舍管理员、下岗职工、低保户、理家人员等构成的基干队伍文化水平有限,知识结构单一,党组织建设理论缺乏,做起工作来容易出现有闯劲无创新,不易出亮点、出典型。对社区队伍的日常业务培训教育需要跟上社区党建形势的需要,管理、监督的不到位易出现工作被动、方法简单等问题,使社区党建停留在一般化、常规性工作上。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选聘任用的渠道相对单一。

在体制上,目前社区既不是城市基层的行政机构,也没有真正成为具有自治能力的社会组织,社区工作岗位的社会地位边缘化。同时,社区工作岗位仍未能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甚至成为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场所。社区工作没有被当成岗位面向社会,造成社会对社区管理服务岗位的认识不深,存在偏见。其次,受传统基层骨干队伍选任管理体制的制约,导致了基骨队伍的选用上存在高层次人才流入难的问题。

2、对社区人员考评激励的措施不足。

社区工作事务繁杂,工作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待遇较低。经费不足,没有针对管理服务人员队伍的任何专项补贴,使得从事社区工作完全成为义务奉献,工作上的付出和回报比例失衡,社区基干队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职业发展的路径上,缺乏向上发展机会,职务晋升的道路阻隔,影响了社区基干队伍工作积极性,社区岗位吸引力不足。

3、科学化社区管理和服务技能培训开展的不够。

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多为退休人员、下岗职工,文化层次水平较低,很多在社区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未受过正规培训。由于知识更新缓慢,工作水平难以提高,绝大多数社区工作的开展一靠上级指导、二凭传统经验,创新的力度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上级部门多是下任务、提要求、要成果,对社区基干队伍的教育、培养、管理、监督不够。

三、对策研究及建议

1、通过健全的队伍保障机制增进工作积极性。

建立可靠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出台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的薪酬、绩效考评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案,“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设立绩效工资与工作成绩、社区满意度以及工作考核情况挂钩,并形成工资自然增长机制。切实改善社区骨干队伍的工资收入、工作补贴、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规范其养老和医疗保险等保障机制。

2、通过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

有计划的组织制定专门针对社区骨干队伍的培训课程,并组织师资力量根据不同层次、因人制宜地对社区干部进行定期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长短结合、业余与脱产结合、普训与专训结合等;内容上,以社区管理和服务技能为主,可以包含心理、经济、文化、法律和业务等多方面知识。进一步发挥居委会工作人员老人对新人的“传、帮、带”作用,提升社区人才队伍综合管理素质、服务知识、业务水平以及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加强社区平台建设,对进入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实行跟踪培养,尽量安排在重要岗位锻炼,通过事务性、实务性培养锻炼工作能力,有针对性地组织其参与社区中心工作,参与急难险重工作,通过系统教育培训,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社区后备管理人才队伍。

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篇7

关键词:新农村人才建设问题对策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因为想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最艰巨的任务还是在农村。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农村人口众多,能否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是能否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关键。我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在繁荣的背后,虽然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取代的重要贡献,但是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来看,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试图通过分析当前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人才断层与流失严重的问题

当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无论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还是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资源配置上都是极其匮乏的。由于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性,农村人才队伍其工作环境、生活待遇与城市相比较具有较大差距。于是不少优秀人才都会脱离农村建设,转而由农村偏远地区向城镇集中,使得边远山区的教育状况和医疗卫生条件等远远落后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和城区,导致了教育、卫生系统人才的断层和不均衡发展。而对于不少农村的求学者而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脱离农村贫困的生活,因此出现了人才断层与流失现象,农村本地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而放弃留守农村、建设农村。而国家培养出来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也很少有人自愿到农村工作。这就导致农村的各基层单位不能招录到更多技术人才,出现人才断层现象。

2、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偏离了新农村生产发展的首要任务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当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首要任务来展开。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善于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即劳动力因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有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性成绩。我们要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紧紧抓住新农村人才建设的两个重点: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建立一支适应现阶段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只有不偏离新农村生产发展的首要任务,才能顺利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3、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的职责不明确。

对于农村人才的队伍的建设而言,机制的不健全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这将直接导致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是某一个单一的组织就能做好的工作,而是一项涉及到组织、人事、教育、农林、卫生、劳动等许多职能部门共同完成的重要工作。倘若没有明确具体的综合管理部门,就会造成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甚至会出现许多问题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到头来,看似许多部门都在抓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际情况是抓的人越多,做的事越乱,没有形成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主体作用也就难以发挥出来了。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及措施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队伍培养是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才的需求,要求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抓好农村人才的培养,又要抓好人才和智力的引进。为了更好的解决上文中提到的人才建设中存在的那些问题,我们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措施。

1、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加强人才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农村人才队伍要始终坚定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教育力度,从而提高农村人才的总体素质。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并有意识的将农村乡土人才、农村普通劳动力都纳入到农村人才培训的范围中。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要通过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多渠道机制,有利于扩大农村人才的培训规模。无论是党校、职业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还是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制等渠道都要积极的发挥适当的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有效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拓宽农村人才的培训渠道。在对农村、农业发展趋势以及农村人才培训需求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按需施教、分类施教,科学设定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

2、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要进一步在农村做好人才的培养,就要善于激发农村人才的活力,积极探索合理的分配激励制度。我们要大力推行合理分配,鼓励农村人才凭劳动、知识、技能、资金等参与利益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思想,鼓励大家多劳多得。积极探索荣誉激励制度,有利于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农村人才起到激励的作用,通过对他们授予荣誉称号、发放特殊津贴等方式,稳定人心,鼓励大家留在农村、服务农村。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较好的切入点,我们要懂得发挥农村党员和优秀青年的积极导向作用,从而形成农村人才概念导向,努力将人才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和政府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新农村建设对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发挥作用,因此培养和使用一批适应新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是进一步做好农村人才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宏远创新欠发达地区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张振寰找准着力点,在服务中提升价值――农业院校在新农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2007.05

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篇8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tD3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57-01

前言:近年来我国基层文化产业、文化公益项目、社区文化建设等发展的越来越快,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我国社区文化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建设资金缺乏、社区文化建设中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等,但是采用恰当管理机制和优秀人才等对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我国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素质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更关系着我国民生的发展,所以对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有着重大的作用。

1.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社区文化的内容单一

社区文化建设对人民群众的文化和道德素质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一部分人仍然认为社区文化部门是“空衙门”,没有什么作用,对它的定位很低,没能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合理的定位。有些地方的相关领导不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只是简单的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就是社区居民健身、娱乐和休闲。大多社区没有社区文化建设发展长期规划,有的社区只形式,过于简单化,没有意识到或者真正的从群众出发,认真调查了解群众的需求,一些城市社区仅仅在新建成的时候开展过城市社区文化,只是图一时新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社区可以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少,群众的热情也越来越低,也很少有群众参加城市社区活动。并且,社会文化工作者仅仅将城市社区文化定位成为城市社区群众提供运动与闲谈的文化场所,有的社区文化场所更是变成了室、老人哄孩子的、唠家常的场所,跟文化建设甚至没有一点儿关系,没有对城市社区文化形式进行创新,如举办一些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讲座、召开一些亲子活动家庭会等,在某种程度上都使社区文化建设定位出现一定的偏差。

1.2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经费,资金投入少

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经费,是目前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普遍的影响因素。经费是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没有了经费的支持,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就很难维持下去。我国大多数城市社区文化资金的管理,都依赖于政府财政下拨款项。由于社区文化建设属于公益性项目,自给自足、自负盈亏的状况很少,所以资金投入单一,对政府依赖较强。同时,一般基层的社区长时间依赖政府的力量,使得基层社区的文化管理资金一直等待政府审批拨款,方式消极,不主动寻求思路,积极创新文化建设模式,更没能积极整合城市社区的各种资源,不充分利用场地、资金等资源,导致社区文化建设成果甚微,效果不显著。更有一些社区缺乏当地政府的支持,政府投入资金很少,所以相关人员工作不积极,文化设施不够完善,文化内容不够丰富性,居民的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起来,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保障。

1.3社区居民活跃度低、文化建设队伍整体水平低

有些社区在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休闲娱乐活动中,社区组织非常活跃,活动也具有创新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工作者会遇到一些难题,部分居民面对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参与度很低,有些人听说社区有活动,找借口躲避、逃避,甚至觉得工作人员会趁机骗钱,是骗子。更有一些人经过工作人员耐心说服参与活动,但是也只是为了从中渔利,为了社区文化处发的礼品等而参与,否则,就会认为浪费时间和精力。社区居民对于这些文化活动的内涵和目的根本不去理会,只是根据个人的利益得失来决定参与或是不参与,参与的主动性严重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娱乐的方式和内容日渐新颖,以往的那些文化生活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社区文化建设队伍和管理的制度化水平息息相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

2.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完善管理体制,创新活动内容

文化组织要加强社区文化管理,要发挥自己的职能,以为社区居民搞好各种服务为出发点,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使有不同文化修养及情趣爱好的群众都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这样,既满足社区居民求知上进做文明市民的心理需求,展示社区文明风尚,又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豪感,进而增强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

2.2加大投资力度

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予以专项投入,以保障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的资金来源。同时建立起规范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制定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要在保证财政预算投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着重加大政策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依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2.3鼓励居民参与、优化文化建设队伍

要向居民宣传社区文化的丰富和重要性,让居民意识到社区文化开展的意义,真正发自内心的要参与其中。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及时解决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和待遇问题,向社会招聘高素质人才;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优化社区文化人才队伍。

3.结语

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也给发展社区建设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难,所以一定要不断的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群众活跃度,不断的完善各组织管理机制,才能保障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不断的提升人们的道德文化水平。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才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白玉敏.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5,1:83-84.

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篇9

随着新形势下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工作重心的下移,加强社区人口计生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日益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社区的服务功能日趋凸现。为使党和国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需要依托社区资源,把人口计生宣传、技术服务等与社区服务、社区事物管理融为一体,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融为一体,以提高人口计生水平。

二是居民机构及居住情况日趋复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建设、住房条件改善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人户分离现象增多;下岗、失业人群走向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一些社会职能逐步转向社会,社区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社区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篇10

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综治工作对象的管理职能的归属问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象的内容繁杂,有政治的、经济的,刑事的、治安的;有公共的、民间的,生产环节的、消费环节的;还有长期的、短期的等等。工作对象所涉及的社会管理的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涵盖的社会规范的权利义务也多有区别,如户籍管理、社区治安管理、治安技防管理、校园治安管理等。部门行业不同,管理功能不同,职责义务也不同。综治工作对其工作对象如何管,管到何种程度是当前要研究的问题。统管的力度大了,表面上看步调一致,整体联动形成了合力,实际上压缩了地方的、部门的、民间的、个体的开展综治工作积极性的空间,综治工作的交响乐变成了综治工作的独唱会,失去众人打柴火焰高的综治团队效应。统管的力度小了,会形成各自为战,重复作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整体合力不足,工作不能平衡发展。总之,产生问题的根源是社会综治工作对象的管理职能归属问题的决而末行。二是综治工作的网络建设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综治网络有了大发展,但发展的步履尚且不能适应社会新的形势的发展需求。网络建设有两种,一种是组织网络,也叫系统网络,它是物的东西,主要的要件是人和队伍;一种是职责制度网络,也叫功能网络,主要要件是制度规范,是保证上下贯通的规则管道。现存的问题,就是两大系统网络有而不全,或者叫上全下缺,或者是延而不周,表现为基层综治队伍缺额大,体系不健全,社会职能与队伍规模不匹配,现有的人员队伍中,还存在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人员变动频繁的问题。人员不到位,队伍不确定,岗位职责的落实自然“悬”于半空,结果势必造成功能网络的“残缺”。一方面工作流于形式,把走“样子”变成了一种状态效率,应付大于实效;另一方面短期工作行为,追求眼前效果的直接化、最大化,急功近利,结果“过而化之”,末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基础。凡此种种,影响了综治工作整体长远发展的效能。

正确运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综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科学构置综治组织网络。一方面要有网络规模,规模是体系的前提,要在基层各级部门、组织、团体中建立综治机构,形成由中央到地方的综治机构网络,网络规模,说到底是队伍人员数量的规模,人员阵列就是网络,网路清晰,周延到边才具规模;另一方面综治队伍要精,建立综治网络重点解决的是综治网点问题,网点布局合理是关键,但综治网点上的人以精干为上,职能专一为良,既不滥设机构,也不滥增人员;再一方面注意综治队伍的梯次结构,从专业、文化、民族、年龄等要素上进行合理的搭配,既顾及眼前又虑其长远,从而保持综治队伍自身建设就具有可待续性发展的内在活力。

二是建立综治组织职责体系,实现综治体系职责定位清晰。首先要解决好综治体系中上下级部门间的岗位职责划分,使上下之间既管道畅通,又不出现岗位职责交叉、重叠的问题,上级部门的综治职能在内容上,尽量宏观一些,工作的位置始终要居位于导向的位置,收集的信息要精,分量要大,如果事无巨细,什么信息都要,信息的管道就容易堵塞,最终影响决策,对下指导出现混杂信号,也会影响下级的工作效能。其次解决好综治职能部门与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责划分。综治职能部门对综治成员单位要统领不要统管,统领是指方向问题,是居于“帅”位,综治成员单位在“帅”旗的指挥下,按其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合中有度,分中有则,最终实现职责的联动。其三解决好综治职能部门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岗位职能定位。一方面了解社会的安全动态,对社会治安状况做到心中有底;另一方面要把社会群体的党政组织做为解决问题的主体,基层综治组织、综治工作人员更多地是协调,或是“出谋划策”,当好问题所在单位、部门领导组织的参谋,把问题的解决纳入执法、执政部门的责任权限之中,从而保证问题能够依据政策“一次清”,不出反复。

三是建立综治工作的调研机制,保证综治工作与时俱进。综治工作是国家管理事物中的一项新的内容,经验不足是必然的,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建立综治工作调研机制,对综治工作自身的运行情况,不断进行动态分析。如机构的配置,人员的增减,职责职能的调整等,务使综治工作趋于灵活多变,与时俱进地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