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7:57

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篇1

关键词:职业启蒙教育;内涵;路径;学科教学渗透

职业是人生存的必需,职业选择问题是人生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抉择之一,人们有关职业选择问题并不是到了工作的时候才去思考。职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需要,服务于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职业启蒙教育势在必行,引导每一个小学生开展职业探索,应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1]。它的推广与实行对于维持社会繁荣稳定,实现国家综合国力快速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近代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过:“凡教育皆含有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因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之能生存于世界也”[2],这充分说明职业性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入职业启蒙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国家全面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如美国、日本等,而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基本上处于一个“蛮荒”状态,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指导和可参照的操作范式。对于当前国内外职业启蒙教育的综合评述与分析,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找到发展差距,更好地实现职业启蒙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

美国职业协调委员会提倡将需要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人群分成四类,即第一类是小学生,第二类是初中生,第三类是中专生、高中生,第四类是18岁以后的成年人[3]。职业启蒙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一个基础阶段,对其直接研究的不多,要把握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学者基本上都是借助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职业生涯教育”一词于1971年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提出。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美国教育总署对职业生涯教育一词解释为: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到成人,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4]。还有的学者给了不同的解释,如“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指帮助和指导学生对未来的生活进行规划的活动。”[5]另有学者指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6]由此可以看出,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技能,引导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进而最终达到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美国著名生涯理论研究学者舒伯(Super)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0-14岁)、试探(15-24岁)、建立(25-44岁)、维持(45-60岁)与衰退(60岁以上)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内容和重点有所区别,成长期对学生进行的就是职业启蒙教育,其发展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具备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逐步意识到工作的意义[7]。针对职业启蒙教育,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日本学者上官子木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让小学生了解与职业有关的常识性知识,从而让学生懂得人们是如何在社会生存的,也促使他们从小思考自己将来有可能的发展方向[8]。我国学者杜启明论述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是一种多元教育,包含帮助小学生进行职业了解、自我认知和个性培养[9]。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发展职业认知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必备的素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职业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个性、兴趣、特长等因素对他们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发挥有所影响。”[10]可见,职业启蒙教育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社会职业,根据职业认知,并激发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等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

二、职业启蒙教育的路径

职业启蒙教育在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成熟,这些国家非常重视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并已经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系统的教育机制[11],而我国职业启蒙教育才初露端倪。在美国,学校的职业讲座、模拟工作情景的启发性游戏以及社会体验活动,构成了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一些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开展“职业日”,在“职业日”当天,校方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员,如消防员、工程师、工人、银行家、运动员、推销员、警察、律师等,他们向广大学生介绍自己工作的情况,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的相关性知识,使其意识中对职业有一个初步印象。通过“职业日”活动,孩子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职业世界,从而促使他们从小思考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美国的小学课堂以“玩”为主要形式,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概念。如德克萨斯州圣弗朗西斯科东部独立校区,教室变成工作场所,以学生为中心参加实践性活动,这些校区所有教育都被视为职业生涯教育[12]。美国中学里非常流行“职业兴趣分析”,学校在孩子们“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提供相应的分析。此外,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在这一天,父母们可以带上6岁至16岁的孩子一同工作,孩子不仅可以了解父母的职业,也体验到每一个岗位都是社会必不可少的,每一种职业都是值得尊重的。在英国,学生从13岁起,在学习全国统一的课程的同时,也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技能课程。每个社区都设有青少年实习培训中心,政府机构、公司专门为青少年提供了实习岗位。在学习了相应的职业技能之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实习岗位,这些实习经验出现在大学申请书或者今后的工作简历都是有效的。除了参加儿童会等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之外,在邻国日本,小学生还在学校或班级各项事务中主动接受劳动任务,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职业意识和潜能。日本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经常会开展类似职业体验式的活动,在这一天,学生将会亲自安排与落实活动的每个环节,在活动结束,老师进行总结讲课。此外,儿童社会体验公园也成为日本对孩子职业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孩子们通过游戏体验不同职业的特点,进而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按劳取酬的社会分配原则等等。职业体验项目的发展对于儿童成长与职业启蒙教育都有积极作用,在培养学生重视劳动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对理想、未来的憧憬。在我国,台湾是实施职业启蒙教育较早的地区,他们从国小(小学)开始提供儿童职业启蒙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察觉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观念,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小学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如职业生涯教育交互式游戏、讲座、实地参观、角色扮演、生涯博览会以及生涯档案制作等等。目前,在国内大陆研究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的还不多,仅在上海、北京等地开始实践的探索[13]。2007年我国引进青少年职业体验项目,以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职业感觉,让其体验成人的职业行为,达到帮助他们了解未来面对世界的目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教育”,“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14],并且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成立“上海市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项目研究小组,并在一些学校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这个纲要以及项目研究的推动,2009年以来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职校的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基地吸引了全区大批的教师、学生前去参观体验并且受到广大参与者的好评。

三、职业启蒙教育的学科教学渗透

舒伯曾说过:“生涯发展课程是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最适宜方式,将生涯发展概念纳入学校现有课程中,被认为是一条最佳路径。生涯发展教育不应是在传统的课程外增加一个额外的科目或单元,而应该把生涯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现有的课程当中去”[15]。因此,很多学者专家主张将与职业启蒙教育融入到现有的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美国是典范之一。美国政府198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有这样的明确规定:“职业指导从小学教育开始,即从孩子6岁开始,就要接受职业发展指导”[16]。美国各州确实在这样实施着: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进行生涯认知教育;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阶段进行生涯探索教育;从初三到高一阶段进行生涯定向教育;高中时代进行生涯准备教育;高中以后进行生涯安置教育。在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美国设计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内容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应面向所有学生;二是职业启蒙教育是一种持续性教育,应贯穿学前、中小学;三是中学毕业的学生,包括中途退学者,都需掌握谋生的技能。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美国以教材、多彩活动的形式将职业启蒙教育目标分阶段地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了解不同类型职业的常识性知识,培养其职业意识,并促使他们思考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类型。日本同样如此,1999年《关于改善初等、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报告中指出:有必要加强学校教育与职业生活的衔接,实施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职业生涯教育,并将职业观和劳动观教育作为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17]。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日本政府通过课程及学校各项活动,各个学校采用“综合性学习时间”来实施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逐步接触到职业启蒙教育[18]。如小学生在社会课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参观、调查当地的生产销售,选择感兴趣的学习课题开展学习活动,以达到促使学生思考未来的目的;在道德课中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劳动,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服务他人、社会的快乐。他们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建立一种职业人、社会人的意识。在我国学术界很多教育界专家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教育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将职业启蒙思想渗透在学校已有的课程中。其中,台湾于1998年将职业生涯教育引进基础教育领域,他们决定在信息、环保、两性、人权四项课题之外,增加“生涯发展”这一课题,在明确一至九年级学生需具备的生涯发展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将职业启蒙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以及综合活动七大学习领域[19]。台湾职业启蒙教育的主要做法是各学科老师先将教材中可融入启蒙的素材提出,且确定能力指标。职业生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列入计划实施。他们采取弹性学习节数的方法,聘请校内、校外专长教师指导。而大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这个阶段。有学者将美国高中化学教材《ChemistryConceptsandap-plication》中对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融合加以分析,总结出教材以专栏形式呈现、以案例访谈方式展开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特点,并述评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四大作用,即促进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科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另有两位研究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分别探讨了高中地理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路径:其中一位建议高中地理教学应以生涯规划为内容导向,充分挖掘和提升地理教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地理教学的快乐与获取成功的乐趣[20];另一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的焦点应该是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了解社会、规划人生,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并借助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探寻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运用,进而总结了“两不同”和“两需要”的具体策略,即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运用思想政治课程载体;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的需要有目的地开发资源,根据职业生涯教育需要综合运用思想政治课程载体[21]。此外,还有部分一线教师论述了课程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例如,有教师以高中生物课程为例,阐述了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职业素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该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思路。他提出通过生物科学史话感受科学家的足迹,以敬仰生命;通过“活动和实验”形式模拟科学家活动,以进行实践、探究;通过“生物科学与健康”感受生活,以理解生命的奥秘;通过“科学•技术•社会”逐步走进生活,应用生物科学知识[22]。

四、结论与反思

无论对于宏观的社会发展需要,还是微观的个体发展需要,将职业启蒙教育纳入学校现有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纵观发达国家及地区,他们的职业启蒙教育发展都比较成熟,课程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体系也比较完善,并且各个学科的教师都会承担相应学生生涯发展的任务。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对于职业启蒙教育的定义、意义等问题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还有很多的研究介绍发达国家、地区的职业启蒙教育,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呼吁在中小学课程中开展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在肯定学者们研究的同时我们也需反思,我国大陆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与国际包括我国台湾地区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认真对待:1.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且尚未明确职业启蒙教育所处的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虽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阶段,但它的内涵不仅仅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子内涵,学者需对其进行透彻研究;并且有些研究中中小学生处于职业启蒙教育阶段,有些研究中高中生仍为此阶段,试想素质教育被提早到了零岁,而学生的职业意识到18岁仍未形成是多么荒唐的现实。2.职业启蒙教育路径的探索大多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建构较少。发达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路径纵然成熟,但仅仅是适合他们的教育机制,照搬照抄或全盘否定他们的实践经验既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也不利于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我们应借鉴、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取其精华形成适合我国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的路径,并升华为适于我国教育机制的理论指导和可参照的操作范式。3.基于学科教学的职业启蒙教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主要集中于高中阶段,小学阶段鲜有人关注,且具体的策略仅仅是“蜻蜓点水”。虽然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的教学以科目本身为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没有某种联系[23]。小学教材既是帮助儿童学习知识的纽带,又是小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蕴含众多职业启蒙素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相关研究的空缺造成大量可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荒废。

参考文献:

[1]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9-122.

[2]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44.

[3]高燕定.人生设计在童年[m].南宁:广西师范大出版社,2006:28.

[4]周羽全.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涯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5]张建国.当前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7(7-8):66.

[6]姜鹤,马佳.论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J].继续教育研究,2011(2):92.

[7]魏潾,李广才.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发展•未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

[8]上官子木.从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看我国基础教育的缺陷[J].教育科学研究,2009(6):5-9.

[9]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9-122.

[10]叶亚玲.职业教育应从儿童起步———由“新失业群体”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5):54.

[11]尤敬党,吴大同.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2-16.

[12]塔娜.美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辅导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3]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9-122.

[14]刘华,马丽群.中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德育,2012(1):17-20.

[15]周羽全,钟文芳.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1-13.

[16]高燕定.人生设计在童年[m].南宁:广西师范大出版社,2006:28.

[17]徐爱新,安月辉.解析日本职业生涯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18):81-82.

[18]陆素菊.职业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8.

[19]刘芳.生涯教育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0]张健.浅谈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21]王琴.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2]陶建英.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J].生物学教学2011,36(2):20-21.

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篇2

【关键词】职业启蒙;职业兴趣;自我认知;职业理想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125-02

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结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在学生时代,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智能优势,不了解自己的爱好,没有自己的志向,那么他的学习将是被动的,他的兴趣和特长将可能被埋没、浪费,而不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服务。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发展特长,培养志向,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教育阶段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志趣?

近年来,笔者从职业启蒙教育人手,通过班级特色课程对此进行实践探索,在小学三年级开设“职业启蒙”这门班级特色课程,借助家长资源。利用班级特色课时间介绍各类职业及相关知识,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和模仿各种职业行为,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人生职业规划的种子,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各种职业,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为将来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与目标奠基。

目前,笔者班级的学生家长已经开设了涉及16种职业的18个专题讲座,如“穿越时空的世界建筑之旅”“汽车建造与交通安全”“走进”“法律和律师”“科学工作者与未来科技生活”“心理科医生与健康用脑”“护眼知识与眼科医生”等。每节课孩子们都很投入,回家后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和对职业的了解与家长进行交流,并不断思考,不断寻找自己的兴趣,学习效果显著。

一、在职业了解和体验中认识世界。激发兴趣

“职业启蒙”特色课程实践证明:把学生领进多姿多彩的职业世界,学生不但从小了解职业的形态和各个职业的相关要求,还能从中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

1.倾听专业讲座,走进多彩的职业世界

把各行业出彩的家长引进“职业启蒙”班级特色课堂,给学生作专题讲座,以介绍自己从业经历或职业故事为主要题材,讲述相关的职业“做些什么”“该怎么样做”。学生通过倾听讲座,初步了解相关的职业知识、从事该职业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具备什么素养,从而逐步感受这个世界的丰富和职业的意义。

例如,一位建筑师家长在“职业启蒙”班级特色课堂上为孩子们作了“穿梭时空的世界建筑之旅”的讲座,他从什么是“建筑”说起,以自己的职业经历为例讲述了建筑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及其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乐趣。介绍了从古至今世界著名的建筑、未来的建筑,以及立志当建筑师的小朋友需要做些什么。整个讲座的过程,家长以开启“世界建筑之旅”这种探究的方式与孩子们交流、互动,孩子们在参与“建筑之旅”的过程中深深地被建筑的多彩世界吸引住了,他们在踊跃地发言和质疑解答中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讲座结束时,孩子们还沉浸在“世界建筑”的旅途中,对建筑师的了解意犹未尽。当《我的建筑形状书》《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建筑奇迹》《献给孩子们的世界建筑之旅》《建筑学探秘》这四本生动易懂的建筑绘本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孩子们争先阅读,为进一步了解建筑知识和建筑师的职业世界高举小手。显然,孩子们探秘“建筑”的兴趣被点燃了,正如讲座结语里所述“通过交流,增进对建筑知识的了解,激发对建筑作品的兴趣”。

诸如这样的课堂情景在笔者班级“职业启蒙”特色课中比比皆是,“如何成为一名汽车工程师”让男孩子对汽车制作的整个过程痴迷不已:“法律与律师”里正义的世界让本来已经立志当教师的女孩子毅然改变志向:当律师可以为更多人主持公道:“走进”中的英勇顽强让很多孩子有了橄榄色的梦想……

“职业启蒙教育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社会职业,根据职业认知,激发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等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职业启蒙课程的目的并非让孩子们了解某一职业的知识或技能,而是在于为孩子们打开“职业世界”这扇大门,为孩子们的人生规划种下一颗种子,让孩子们走进专业人士开启的“职业世界”之门,去参观、去感受职业世界的多姿多彩,最终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研究,去发展自己。

2.阅读、交流职业书籍,激发职业兴趣

除了倾听家长专业的讲座,笔者引导孩子们在课余阅读儿童职业启蒙相关书籍,如家长作讲座时推荐的《献给孩子们的世界建筑之旅》《一度电的旅行》等各职业知识书籍,教推荐的《给孩子的趣味职业书》《我长大了》等职业相关书籍。然后开展以职业认知和职业兴趣为主题的阅读交流活动,创设“职业启蒙”学习交流的良好氛围,促进孩子们对职业启蒙课的思考和吸收。孩子们在主题阅读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各职业的具体工作情况和相关的职业知识,并在阅读、讨论活动中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认知,进而逐步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二、在实践模仿中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职业启蒙”课堂上和书籍上获得的往往是浅层的职业认知,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模仿才能对职业世界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对职业的深入了解,孩子们才能认识到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找到真正的职业兴趣。

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篇3

关键词:新疆;高职院校;党的教育;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27-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加强大学生党的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党的教育存在的难题

通过对新形势下新疆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和高职生成长成才的特点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新疆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三个难题:

(一)从教育对象上来看,广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很高,但是缺乏有效地资源和载体,很多学生不能及时的接受到党的教育,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不能够有效保证。

(二)从教育过程上看,高职学制三年,比本科学制少一年,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至少有一年在实习实训基地,客观上造成了教育时间紧的状况。

(三)从教育模式上来看,高职学生大多属形象思维结构类型,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传统的党的教育方法重理论教育、轻社会实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适应新变化。

上述这些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新疆高职院校开展党的教育工作的“瓶颈”。

二、实施大学生党的教育启蒙工程,做到“五个统一”

如何破解影响和制约新疆高职院校开展党的教育工作的“瓶颈”和难题成为一个新问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在深入研究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高职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大学生中普遍开展党的教育”的工作思路。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大学生党的教育启蒙工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做到了“五个统一”。

(一)统一要求,全体参加

新疆高校历来是“”及各种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争夺渗透的重点,渗透的本质是与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争夺接班人,其目的就是要把新疆从祖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形势,认识到“在新疆,高校培养的人是否合格,首先要看政治素质是否合格,政治素质更是大学生第一位的素质。”

因此,学院党委主动占领阵地,利用大学一年级高职生集中在校学习的教育极佳时段,从高职新生一入校开始,利用一个学年的时间,在全体一年级大学生中普遍开展党的教育,坚持“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早发挥作用”的原则,把党的教育作为必修课,要求大学一年级新生全体参加,确保100%的受教育面。

(二)材,探究学习

为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党委把“加强大学生党的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列入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试验”,研究如何把党的先进思想的种子及时播进学生的心田,使大学生对党组织加强了解、增进感情,做到知党、信党,从而树立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学院党委组织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的学生共同编写了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大学生党的教育读本》,《读本》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分八个专题。

在教育理念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教育理念;突出了教育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三贴近”原则。

在教育方法上,以专题为单位,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即:学生带着问题在自学基础上,集中听讲师团专题辅导,然后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社会调研、交流探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进而内化为对党的坚定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统一时间,纳入计划

学院党委把党的教育启蒙工程作为党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教学管理,由学院统一下达教学计划,统一下发授课任务通知书,计入教师工作量,集中一学年时间,将一年级的星期三下午定为大学生党的教育启蒙工程理论教学时间,对全体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集中授课,星期四下午定为大学生党的教育启蒙工程实践教学时间,统一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四)统一师资,保证质量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保证教育效果,学院党委在校级领导、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中挑选理论骨干,实施了“双讲师团制”,组建大学生党的教育启蒙工程理论探究讲师团和实践探究讲师团。由党委组织部负责统筹讲师团的管理,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讲师授课,审核教学内容及多媒体课件。讲师团按专题实施首席讲师负责制,首席讲师负责组织各专题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理论探究讲师团集中授课之后,由实践探究讲师团负责组织学生结合专题在内外开展调研、考察、交流等主题实践活动。

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篇4

当前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处于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下,建设入党启蒙教育队伍是对新环境的积极应对,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入党启蒙教育的效果。在新形势下,入党启蒙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扎实的理论基础、敬业的工作态度、优秀的职业道德,需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熟悉网络操作。当前,有些入党启蒙教育工作者还仅仅局限于运用电脑打字、浏览新闻,这些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要求。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对这支队伍进行网络方面的培训。

一、提高教育者的网络文化意识

第一,教育者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三个自信”。网络文化的内容纷繁复杂、多姿多彩。教育者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被不良信息所蛊惑,不被负面信息所影响。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对大学生、对教育者来说也需要不断加强,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理论、通过认真领会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等途径不断坚定教育者的理想信念。国外反动势力将网络作为争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不断地通过网络文化传播西方的享乐主义、奢侈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这不仅仅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一种考验,同样对教育者的理想信念也是一场考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道路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制度上,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第二,入党启蒙教育工作者要拥有正确的网络意识。网络的发展为入党启蒙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教育手段,教育者要充分地认识到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主动地开发网络入党启蒙教育的教学方法,并且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以适应网络的高速发展。教育者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拥有深刻的理论水平才能使大学生信服,才能真正地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教育者要加强网络文化道德意识的培养。网络文化道德与传统文化道德有所区别,网络的匿名性使不在场效应明显。在保证网络文化内容的健康方面,需要教育者创造的网络文化积极健康,需要教育者能够克服不在场效应,将网络道德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教育者需要具有全球化的意识。要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在去权威性的网络文化环境中,言论更加自由,语言更加灵活,沟通更加方便,思维也更加活跃,这就需要教育者具备创新意识。无论是教育者对待教学的创新,还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这种创新意识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是入党启蒙教育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提高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教育者不仅需要创新课堂教育模式,更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提高教育效果。只有入党启蒙教育工作者具备全球化意识,才能使大学生在网络文化背景下,融入互联网思维,在全球化意识的指引下,立足民族特色,拓宽学术视野,从全球化的视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入党启蒙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提升教育者运用网络文化的能力

在入党启蒙教育中,教育者运用网络文化的能力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与传统的入党启蒙教育不同,网络背景下入党启蒙教育不仅要求教育者具备传统教育者的素质,也对教育者的网络文化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培养教育者运用网络文化的习惯。网络文化的运用是入党启蒙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网络是虚拟世界,但不是与现实完全脱离的虚拟世界。相反,很多时候,它是现实生活的指向标,是现实世界在网络中的真实反映。由于网络信息千变万化,教育者只有具备网络文化的运用习惯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信息中触碰到大学生的内心。一是需要教育者熟悉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页,精确掌握大学生经常使用的软件,能够对新事物快速地接受并且合理地使用。在网络中新事物的产生速度较快,所以教育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拥有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二是教育者需要具有政治敏锐度。大学生是热衷政治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受不良信息诱导的群体。网络背景下入党启蒙工作者需要把握时事热点,及时做出正确的评论,引导大学生正确关注时事。

第二,要求入党启蒙教育工作者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网络教育软件。网络背景下入党启蒙教育将传统的面对面教育转变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教育者对网络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熟练掌握教育软件才能将教育内容完整地传达给受教育主体,例如博客的使用。博客可以发表文章,大学生可以自主去阅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第三,需要入党启蒙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网络工具与大学生交流。网络技术不断升级,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无论是网络文化表现形式还是网络语言都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离不开的表达方式。教育者要减少与受教育者的距离感,就需要利用新的网络文化表现形态以及网络工具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实现零距离接触。熟悉大学生应用较为频繁的即时通讯工具,例如微博、微信等。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已经影响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者需要熟悉这些即时通讯工具的性能,并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工具,将入党启蒙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入党启蒙教育的隐性教育发挥应有的价值。

第四,教育者需要将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网络的教育方式相结合,实现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工作模式创新、思维创新。教育者要创新工作模式,这需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要采取网络文化辅助课堂教育的模式,将网络文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教育者也可以以网络文化为载体,用网络文化承载入党启蒙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隐性入党启蒙教育的功能。教育者要创新思维,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接受新鲜事物,网络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者需要紧跟网络文化发展的步伐,分析网络文化变化的规律、特征,将网络文化作为入党启蒙教育的有效载体,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地进行入党启蒙教育,例如利用网络视频进行教育。目前网络视频的制作者具有草根性,只要是合法注册的会员都可以将网络视频上传到网络空间之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录制生动的、具有吸引力的公益性小视频,力争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总体目标,增加视频点击率,使视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三、提升教育者运用网络语言的能力

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篇5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与讨论。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的发展以及幼儿园的建设。在建设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时,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师;师德师风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师德”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提出“师德为先”“幼儿为本”“终身学习”“能力为重”等理念及要求。但在这些理念的践行中,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仍然是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讨论,以期为日后幼儿教学做出启示。

一、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一)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中教育的启蒙,是儿童离开家庭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是儿童的启蒙者,更是儿童的守护者,引导着儿童去认识世界,实现成长。幼儿园教师是与幼儿联系最密切的群体,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儿童的成长。完善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能够增强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逐渐影响儿童。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儿童的人文关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的成长。

(二)对于幼儿教师发展的意义

加强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能够促进幼儿教师自身的成长,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地位,尽管作为教师,却与中小学等教师有很大区别,也未能达到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及待遇标准,尤其是大批民办幼儿园教师,没有教育部门统一的编制,更容易使家长产生误解。幼儿园教师增强自身职业能力,展现自己的专业魅力,增强自己的师风师德建设,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及家长的尊重,充分展现专业素质,才能逐渐扭转自身的地位,提高关注度。

(三)对于幼儿园的意义

当前幼儿园教育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社会普遍开始关注幼儿园教师、教学的质量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大量幼儿园成批涌现出来,幼儿园要想发展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经得住社会的考验,才能吸引生源,保证发展。而教师的素质,整体的师风师德是重要的考察目标,展现着整个幼儿园的风貌。

二、幼儿园师风师德建设的策略思考

(一)教育部门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并取得了诸多成绩,相对而言,幼儿园教育的意义一面得到彰显,一面又暴露出问题。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幼儿教师的关注,对于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门要提高对幼儿教师的待遇,保障幼儿教师的基本生活,才能使教师安心工作,避免因物质的吸引而走向邪路。前文已经提到,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语,而家长对于幼儿教师的态度也不一而足。在编制问题上,中小学教师多数都有专业的编制,而幼儿园教师都是]有的,工资待遇也不相同,而且普遍偏低,教育部门增加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加强教师的编制管理,能够为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二)幼儿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当前许多幼儿园在教师培训工作上的力度不够,投入不足,教师的成长缓慢。要想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就要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在日常教学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门等组织的培训,同一区域幼儿园要加强交流,共同进行课程研讨与进步。在幼儿园内部,展开基于师风师德的讨论与评比活动,在园内评比出品德良好的教师,树立典型,引导全校进行学习。幼儿园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师风师德的培训,能够全面增强教师的素质,使幼儿教师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自觉追求进步,逐渐形成良好的园内风气。

(三)加强对幼儿教师的重视

在全社会范围内增强对幼儿教师的重视,是增强幼儿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基础。只有教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才能自觉服务于社会,回报于大家。首先,在教师体系中为教师重塑职业观念,让幼儿教师明白自己工作的伟大――对于儿童成长的启蒙者,儿童认识世界的引路人,自己的工作乃至于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甚至于儿童一生的性格。在社会上,要转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知,一方面,幼儿教育作为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前期启蒙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幼儿园中学到的礼貌用语,就会跟随儿童一生,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环。而幼儿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理应得到社会尊重,尤其是家长要尊重教师,与教师积极互动。

幼儿开始认识世界,需要观察周围,观察身边的成年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与学生相伴,帮助幼儿建立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识,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风师德,做儿童的榜样,儿童的亲人,帮助儿童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

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篇6

从现实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入手,提出儿童期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儿童生涯教育的国内现状及国际经验,结合实际,提出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的教育理念、项目设置及环境创设都非常适合于儿童生涯教育的开展,并提出具体的开展方式。生涯教育Do都城社会体验馆儿童一、生涯教育的概念及在儿童期开展生涯教育的意义生涯教育又称生计教育,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其内涵来看,是指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天赋、兴趣及未来社会的职业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业及职业发展生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人生事业发展效率。儿童及青少年阶段的生涯教育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明确学习与职业之间的联系,将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明确学习意义,激发内在学习兴趣与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初期的职业生涯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积极的个性,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将有力促进儿童在成长过程及成年后的社会适应及价值实现。二、当前国内儿童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生涯教育在我国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实施状况也有着很大差异。当前,高等教育阶段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也正在努力探索实践中,而在基础教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生涯教育内容,生涯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有所涉及但还没有达成课程与生涯教育的有效整合。只有上海、广州等少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要求中明确要求开展生涯教育,对多数中小学而言,“它被分散于劳动技术课、德育课的某些章节之中,被分散在短暂的升学指导和研究性学习的偶然探索之中,内容尚未系统化,实践上也尚未形成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学习之余,家庭与社会更是鲜有培养儿童的职业生涯意识,校外活动中多是以特长与兴趣培养课程为主,缺乏社会意义与社会性;家庭教育中也很少涉及有关内容,在升学及专业选择时的指导意见也有很大一部分求热求新,而很少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世界,切实地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意愿,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方式的追求。三、儿童期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发达国家在生涯教育方面起步早,已建立起了完备的生涯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理念与终身教育保持一致,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归纳而言,儿童期的生涯教育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以生活为中心,也即要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注重日常生活技能、个人社交技能、职业的辅导与准备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2.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生涯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其开展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各种活动获得领悟与成长。3.注重多方面资源的整合。生涯教育的内容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实践,因此生涯教育的开展要整合各种资源,如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社会单位资源等,在各种社会活动与情境中,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所难以接触和学习到的生活经验。四、Do都城的教育理念契合儿童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的创建是在同志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精神指导下,杭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体现,体验馆以国际先进的体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世界为模板,构建了一个具有城市外在构型及内在运行机理的具体而微的社会。Do都城以职业体验为基础的社会体验活动,具备了开展儿童生涯启蒙教育的优质条件。五、Do都城在儿童生涯教育中可以发挥的作用根据生涯教育内容及Do都城所拥有的独特资源与条件,提出Do都城可以多角度利用丰富的社会环境与活动设计,实施有针对性的儿童职业生涯启蒙教育。1.以职业体验活动为基础载体,启发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观和学习观。六大类别行业50多个社会机构一百种岗位的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儿童了解多彩丰富的劳动世界,认识多种工作环境和职业,包括工作人员的角色和责任,职业要求和道德,每个职业对社会的贡献,熟悉人们是怎样谋生的,激发儿童对职业、对社会的积极情感,丰富职业情感体验和职业要求认知;通过参与职业体验,养成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激发职业兴趣和个人潜能。另一方面,也同时了解教育是为将来的生涯做准备,增进学习动机。2.以社会生活体验为载体,学习生活,培养充分发展的社会性。除了单独的职业体验以外,Do都城创设逼真的模拟社会情境,在与陌生伙伴共同经历应聘招募、协同工作、依法纳税、理财消费、服务他人等生活体验中,体悟社会运行规则、激发积极进取精神、锻炼沟通合作能力、感述感恩感谢之心、培养自我负责态度、公民公德意识,努力使之成为一个发展完备的社会人。3.多样的实践与沟通平台,了解自身,促进自我发展。Do都城创设社会工作氛围,让儿童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能力和情感,欣赏自己。在帮助儿童认识各行各业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增进自我了解,并试图将自己的能力、价值和兴趣与周围世界关联起来;获得基础的规划与计划技能,并试图将之与自己未来的目标进行衔接。在独立求职的过程中,促进自我觉察,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培养自我负责、自我决策意识。4.与实际社会生活衔接,开展多样生涯启蒙活动,促进儿童形成丰富的职业概念。除常规性的职业体验活动及社会环境营造,Do都城也将积极谋求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开展多样生涯启蒙活动。如“职业日”活动,邀请各行各业一线工作人员来到Do都城,对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和疑难做出解答,为孩子们开启更加广阔和真实的社会职业解读;“偶像日”活动,推出各岗各业的杰出代表及其取得的劳动成果的社会价值,树立积极榜样,激发儿童对职业、对社会的积极情感;“实战日”活动,组织优秀体验者到工厂、商店、医院、公司等现场进行参观,从模拟城内走向真实生活;“规划日”活动,让儿童形成职业发展概念,挑选自己喜欢的职业,了解要做这项职业的要求,联系当前学习生活,理解学习与职业的关系,等等。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标,与生涯教育让学生“学习如何生活、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谋生、学习如何爱”的教育内容高度一致,专门的社会生活教育应当前儿童生活与发展需要而生,是开展儿童生涯教育的优质载体,将在儿童生涯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素菊.职业人的培养:日本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62.

[2]塔娜.美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辅导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篇7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为《敬廉崇洁志存高远》

“敬廉崇洁”启蒙教育是继承并落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需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怎样做人”在传统美德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核心。“敬廉崇洁”启蒙教育是以诚实、正直、节俭和有责任心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教育的一项有效载体,以达到继承并落实传统美德教育的需要。

“敬廉崇洁”启蒙教育是整合学校德育资源的需要。开展“敬廉崇洁”启蒙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培养青少年正直、廉洁、守法、公正等文明生活基本素养,同时探索德育资源整合的途径,充分发掘教材的德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敬廉崇洁”启蒙教育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需要。通过学科渗透、主题活动、课外阅读等等形式以廉洁为主题开展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胸怀大志、为民为公的理想信念,诚实、节俭和有责任心的道德观念,自律、守法和有正义感的法制意识以及对社会廉洁高效发展的监督意识,从而促进其德性发展,为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

“敬廉崇洁”启蒙教育是营造反腐倡廉良好社会氛围的需要。青少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终归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无论他们今后从事任何职业,都应该懂得“清正廉洁”的价值,在头脑中根植“清正廉洁”的理念,使“清正廉洁”成为其立身立业之基,使“敬廉崇洁”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兴邦之源。与此同时,教育具有双向性,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子女监督是家庭和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子女监督能起到组织和社会监督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于父母能产生组织和社会力量所难以企及的影响。

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篇8

1文学教育的意义与必然性

1.1进行文学教育的意义文学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所以文学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阅读主体通过阅读感受文学的审美方式,从中受到熏陶,也使得文学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文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作品发现作品中的自然美、艺术美和人性美,达到唤起潜藏在学生心中的美感的目的。与此同时,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对美的感受、鉴赏以及创造能力。文学教育能够让学生领略语言的魅力。语言造就了文学,文学的魅力源自语言的魅力,而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锤炼成就的艺术语言,能够经受学生的反复思考与琢磨。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总是对其中的语言美寄予深厚的期许,希望感受到文学作品中通过语言所传递出的情感与人性的力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进行文学教育还可以使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文学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对各个时代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进行了解,使他们能够对各个阶段的文学进行思考,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学艺术是一种诉诸人的情感的精神产品,所以文学教育又为学生提供一种精神价值观。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一般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而情感教育的作用,又可以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形成感情上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1.2文学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文学教育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进步,也是为了完善语文教育和促进文学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所在。文学教育从实质上说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因为文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强调“人”的作用,满足人的精神世界。而使学生了解当代文学,学习当代文学,能够促进当代文学的发展,学生在文学中获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塑造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就要重视文学事业,促进文学的发展、繁荣与兴盛。

2当代文学启蒙意义下的启示与策略

文学与教育的关系是天然的、相互作用的。文学的教育功能需要借助语文教材来实现,教育的教学目标又要通过文学来获得完善。文学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文学教育也推动着文学的发展。在文学繁荣的当代,文学的启蒙话语与当代文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21世纪的当代文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让我们不禁想,要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2.1重视文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审美文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并不是单纯将文学作品用来进行读写训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让文学作品成为传播爱与审美的源泉。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净化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享受到精神世界的愉悦,情感得到慰藉。文学教育的审美功效就是让读者以审美的眼光阅读文学作品,获得这些精神上的感受。审美的属性让文学教育成为真正的人文教育,它让学生沉浸在彰显人文性的作品中,获得对人文知识的感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境界,让文学教育走进每个学生的心中,体现文学教育的价值。2.2以人为本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要求文学教育以人为本。文学本就是人学,它的价值追求就是以人为中心,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也要具有人文关怀的情结,要将人文关怀的情结作为自己的社会职责。但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以人文精神为主,寄予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从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的主体是人这一角度来说,文学教育的主体也应该是人,所以文学教育实质上是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文学教育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是文学接受的主体,要充分调动文学的本体性与师生的主体性。文学教育以课堂为进行活动的场所,将文学作品作为师生共同欣赏的对象,使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从而实现文学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解读作品中的人性的光辉,感受其中的情感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获得情感的愉悦与精神的享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想境界。以人为本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体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人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文学教育随着文学的产生而逐渐发展,它作为一种精神形式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改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文学的最终目标是使人变得更好,因此在当代文学的启蒙作用下,文学教育应该更加人性化、全民化。今天,文学教育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绩,文学教育也在逐步展开,我们应该看到文学教育在当代文学启蒙下的光明前途,期待文学教育的美好未来。

作者:许华顺单位: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篇9

关键词:基督教;女性;婚恋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369-01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根基,在西方列强武力侵入的同时,强行进入中国。诚然,在近代中国列强入侵的背景下,基督教作为侵略国的文化基础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势必同列强的政治权益、经济扩张、文化渗透目的紧密相连[1]。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对于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新式婚恋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基督教义与女性自主意识启蒙

1.从基督教义来看,《圣经》开篇就明确指出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基督教认为,女性同男性一样,都是按照上帝的模样被创造的,上帝托付给他们责任,也赋予女性和男性同样的尊严。男女承当不同的职责,只是分工不同,并无贵贱之分。《圣经》中记载,犹太女子以斯贴冒生命危险,在危急关头带领同胞化险为夷。女性成为智慧、勇气、正义的化身。而在福音书中,耶稣本人对妇女的态度,更表现出基督教文化提倡的男女平等的思想。基督教文化中,无论是对女性身份、地位的确定,还是以睿智、英勇为价值判断树立的女性典范,对中国女性来说感觉都是十分新鲜的。

2.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一部分女性接受了它,成了信徒,当然这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妇女的状况,但它无疑对她们有启蒙作用,集中地体现在福音对女性作为“人”的启蒙与关怀。它不仅带来了原始教义中平等、博爱的福音。而且也带来了资本主义文明,耶稣基督的道理。这种高于封建文明的资本主义文明,自然容易被生活在社会底层,套着沉重封建枷锁毫无独立人格的中国女性所接受,她们开始选择新的信仰,依靠新的神。新信仰、新宗教的选择是她们在基督教福音启示下,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产物,新信仰的形成表明女性第独立人格的追求,是她们自我主体意识的部分体现。

3.基督教的婚姻伦理观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而且不准离婚,保护了妇女。对此,耶稣说:“神造人是造难造女,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2]确立了牢固的婚姻关系;“你们做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你们个人都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3]此外,基督教会坚决反对纳妾、重婚,违者不得入教,教会还反对童婚、父母包办婚、养童养媳、指腹为婚等陋习。如有些地方教会就直接指出:“中国的婚姻都由父母做主,由父母给子女找结婚对象,有时竟是一种买卖式的,还有一种指腹为婚的偶婚,即在两家孩子尚未出生时,已预定了亲事,例如,一家生了男孩,另一家生了女孩,即由父母做主定为夫妇。今后,这种婚姻,凡是教友一律禁止,也禁止在童年订婚或在结婚前未婚妻先到夫家作童养媳。”[4]

由此可见,基督教义对于中国传统的婚姻陋习也是带批判性的,不仅如此,教会和传教士对于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等新式婚姻观念的传播以及对教友自由婚恋活动的强制规定,都有利于一些有觉悟的女性认清传统婚姻制度的弊端,从而建立新式的婚恋观。

二、开办女子学校与提高女性心智

1.基督教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女性入教,专门创办女子学校。教会女子学校刚开始是用免费入学来吸引女学生入学,并慢慢发展起来:从1844年,“东方女子教育会”创办第一所宁波女塾,到1860年,“又有11所教会女子学校设立于通商之五埠。”[5]到1875年,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800所,学生越2万人,近代中国女性就是这样在耶稣极度的福音中开始接受现代启蒙教育的,教育启女性之心智,去女性身上千年尘垢。教会女校的目的是对女性教导基督真理,训练热心忠诚的基督徒,使其从事传播福音的工作,但在教会学校中,女性学到了“三从四德”之外的知识,也开始有了从事工作、追求理想婚姻的意识。

2.开办适合女性特点的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20世纪初,教会又创办女子高等学校,如女子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苏州女子医学院、上海女子医学院等。这些职业教育往往根据女性特点,开设幼儿教育、医疗护理等专业,培养女性独立意识,教授专业技能,入学女性不仅摆脱了家庭的束缚,而且对女性自身地位和人格有了重新认识。尽管当时女子教育只是在少数上层妇女中实施,但孕育和培养了最早的妇女社会活动家、妇女运动的先驱和现代知识女性,如宋庆龄、吴贻芳、林巧稚、冰心、林兰英等等。20世纪,基督教的广泛传播,新思想的鼓荡,以及女学的启智,促进了女性自由婚恋意识的萌发,自由恋爱和结婚蔚然成风。

三、创办女性专刊与传播新式观念

教会女校培养了一批近代中国女性的精英。然而,进入女校学习的女性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妇女依旧“晦盲塞窒”。提倡女性解放的西方妇女观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任何新的观念从出现到被人们普遍接受,都离不开舆论的鼓噪。传教士创办的报刊,在宣传西方妇女观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如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曾刊文猛烈遗责缠足和纳妾等封建陋习,提倡发展女子教育,还刊载一些呼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文章,这些传教士利用报刊传媒,将基督教思想以及西方妇女观更广泛地传播出去。此外,中国开始有了妇女专刊:《妇女杂志》、《妇女时报》、《中华女界》、《青年女报》,《女铎报》等等,起初它们常由传教士主持,渐渐地由我国女信徒负责,这些读物对近代中国女性实践新式婚恋活动,建立新的家庭起了很大的启蒙和指导作用。

诚然,传教士在中国宣传基督教,无疑是为殖民所服务的,然而基督教会的宗教教育特别是提倡女子教育,开办女子学校的实际做法,激发了她们为掌握自身命运而不懈努力。基督教的传播,对于女性的自主意识觉醒尤其是引导女性实现自主婚恋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基督教对于中国女性的启蒙是具有局限性的,妇女要完全实现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等,这是需要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及社会演化的漫长过程才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张广智:《近代中国对基督教入华的回应—一项现代新史学的理论诠释》,《复旦学报》,1988年3期,53-57页.

[2]《新约·马可福音》,第十章.

[3]《新约·以弗所书》,第五章.

[4]《江南传教史》,第1卷第131页.

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篇10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校生;职业规划

一、引言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因为它可以为职业生涯指明大致的方向,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更好的实现人生的目标和理想。因此,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为该专业学生中,农村生源占比高,同时该专业与当前社会热门的“经济”和“管理”密切相关,从理论上讲,学生的就业面也比较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在“三农”领域大展身手,又可以在“非农”行业施展拳脚,但该专业又因“涉农”,从而制约了其所具有的“经济”和“管理”背景的就业优势。因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更应该重视和做好职业规划。

二、调查组织与过程

为了了解长江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校生的职业规划,课题组对在校的2015级、2016级和2017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了有效样本179份。当然,为了完成本课题的其他研究任务,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相关调查数据,有待后期进一步进行研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主要从生源地结构、关注职业规划的时间、职业规划明确度、希望接受的职业规划内容、专业知识学习对未来发展(职业)规划的帮助、未来发展(职业)规划与专业的偏离度、将来考研升学是否还会选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了解在校生的职业规划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一)生源地结构。不同的生源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视野,还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所以要了解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情况,首先应该了解其生源地的结构。调查结果显示:长江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生源占到69.83%。以农村生源为主体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程度。(二)关注职业规划的时间。关注职业规划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将来的职业发展,关注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对职业进行规划和调整,提前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调查结果表明,在大一和大二开始关注职业规划的人数没有超过半数,只有44.13%,低于在大三和大四关注的人数,在大三开始关注的人数相对最多,占36.31%。甚至还有7.26%的人没有关注过职业规划。因此,整体而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关注职业规划的时间较晚,不利于将来的职业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尽早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干预,合理科学的引导学生尽快关注职业规划。(三)职业规划明确度。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不仅仅是关注,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关注层面,并不会有什么效果,而是应该有较为明确的规划。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很少,仅占14.53%,多数是只有一个初步的规划(占比58.66%),甚至还有超过四分之一(占比26.82%)的学生没有明确的规划。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合理引导学生尽早关注职业规划,而且还要帮助其尽快形成一个较为明晰的职业规划。(四)希望接受的职业规划内容。职业规划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不仅有最初始的职业启蒙,还有较为较高层次的职业目标,既有抽象的职业理想,也有较为具体的实践指导,还有帮助树立职业理想和确立职业目标的职业测评,还有就业观念方面等。这六项内容共同组成了职业规划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但是,不同的学生关注的重点有所侧重。调查结果显示,按照比例的高低,学生最关注的是实践指导,占38.55%,其次是职业启蒙,占20.11%最低的是职业目标,仅占8.38%,其次是职业理想,占比8.94%。其可能的原因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受思维、知识面和视野的局限,对职业规划希望得到更加具体的实践指导和职业启蒙;在还没有很好的得到职业启蒙之前,多数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所以,对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考虑相对较少。这就意味着,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职业启蒙教育,然后通过职业测评,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确立职业目标。(五)专业知识学习对未来发展(职业)规划的帮助。大学生刚进校时,对专业也许是一知半解,并没有一个比较清醒和理智的认知,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我们的专业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从而通过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来帮助其进行理性的职业规划。如果专业知识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那么学生的职业规划就很有可能会偏离专业方向。调查结果显示:有42.46%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有50.84%的学生认为“有帮助,但不大”。所以,总体上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学习对未来发展(职业)规划是帮助的,真正认为没有帮助的只有6.7%。(六)未来发展(职业)规划与专业的偏离度。大学生在学生都要接受不同的专业教育,从理论上讲,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应该从所学专业出发,不能脱离所学专业,以本专业为基础进行职业规划。样本学生未来发展(职业)规划与专业的偏离度见表6。调查结果显示,“偏离较大”和“完全偏离”的比例并不高,二者合计也只有15.61%,而“基本吻合”和“有一定偏离”二者合计接近85%,当然要求都“基本吻合”既不现实,也做不到,而“有一定偏离”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本项的调查结果与上述关于“专业知识学习对未来发展(职业)规划的帮助”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这就预示着,学生未来发展(职业)规划,不能仅仅依靠职业规划课程来解决,而应该是将职业规划贯穿在整个专业知识教育全过程,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怀。(七)将来考研升学是否还会选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近几年考研的报考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屡创新高,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长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2017年增加18万人,增长近16%。一个方面是就业压力和名校情结;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考研来调整专业方向,从而重新进行职业规划。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明确考研升学继续选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只有31.84%,但是明确“否定”的也只有31.84%,相对多数的人还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而且根据调查中了解以及平时教学时与学生交流得知,这部分不确定的学生中,之所以难以决定是否选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作为考研专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林经济管理属于管理学,考研的国家分数线较高,学生担心考不上,所以其中相对部分学生选择了不考数学,而且国家线相对较低的专业学位“农业硕士”,而选择报考农业硕士的学生,其专业方向几乎全部选择的是“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这两个专业方向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非常接近。

四、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