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9:06

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智能化开关;电气设备;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m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6-0051-02

配网自动化是减少客户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实现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升设备管理和资产运营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早期应用自动隔离故障区间的时限顺序送电装置,加快查找故障地点和在重要线段进行故障自动隔离,实现了局部自动化;第二阶段,通过各种开关的远程监控装置和电量自动测量装置应用,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包括远程监控、故障隔离、负荷管理等功能在内的配电监控自动化阶段;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末期,通过研发地理信息系统并应用于配网自动化,建立了自动绘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实施离线的配电管理系统与在线的实时系统的数据集成,进入了运行监控结合设备及需求侧管理的综合性自动化发展阶段。

目前使用的分布式智能Fa方案,在不依赖主站Fa的情况下,利用终端设备本身的逻辑功能实现故障自动隔离和自动转供电。设备构成为电动开关加上智能控制器,开关类型不限可选择负荷开关和断路器。工程实践证明单纯的电流定值和时间级差保护配合,配网馈线故障处理是行不通的,此方案综合应用了电流型和电压型馈线自动化原理,隔离故障速度快、准确性高,故障处理不依赖于主站和通信通道。但是在实际的智能化运行检修工作中经常会由于种种原因的出现,使得智能化运行出现问题,这对于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影响。

1在运行操作中遇见的问题

1.1手动操作刀闸容易导致带负荷合刀闸

智能开关是通过终端设备本身的逻辑功能实现故障自动隔离和自动转供电,当判断电源侧有电时,就会启动合闸操作,手动送电时如果先合上电源侧刀闸,开关自动合上,在不知道开关已合上的情况下去合负荷侧的刀闸,就会导致带负荷合刀闸情况出现。

1.2故障状态下容易突然送电

线路故障情况下,当有电源送到开关刀闸侧,开关逻辑功能判断会采取合闸动作,导致线路带电。2013年X月X日15时10分,某供电所接到配调电话,35kVXX站10kVXX线F1速断保护动作跳闸,重合成功(当时是雷雨大风天气)。供电所安排运维人员进行故障巡视,发现10kVXX线F1#28塔自动化开关跳闸。在没有退出10kVXX线F1#28塔自动化柱上开关FtU箱内分合闸压板及FtU箱内逻辑功能按钮的情况下,运维人员继续巡线,在巡视过程中于15时42分发现中学小区内恢复送电,巡视人员立即到#28塔检查自动化开关,发现#28塔自动化开关已自动重合,全线恢复送电。原因分析:自动化开关有过闭锁的记录,从里面的定值可以看出,开关复位时间值是按负荷开关形式设置的,开关闭锁后,若复位时间到,当检测到有电压时,开关有一定概率会发生自动重合。

2智能化运行操作中遇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所有配网自动化开关分合闸操作必须电动进行,操作前需确认开关本体Zw20与控制单元RDCU-1a/F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面板上的运行LeD灯闪烁,位置信号灯与开关状态一致),如因FtU箱故障造成电动分合闸失灵,需退出分合闸压板及逻辑功能按钮,此时自动化开关当普通柱上开关使用。注意:严禁在压板未退时手动分合柱上开关,此时柱上开关存在自动分合可能!

图1

制定该类型开关运行转冷备用及冷备用转运行两种操作典型票并严格参照执行。

加强培训工作,组织运维人员学习配网自动化知识,熟悉自动化开关操作及日常运维注意事项,使运维人员掌握自动化开关运用。

运行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应按交接班制度中规定的值班方式、交接时间、交接程序、交接内容等进行交接。巡视与检查制度:电气设备在运行中的巡视,可分为定期巡视、特殊巡视、登杆检查,有利于运行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健康状况,以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供电。

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电力行业标准《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741)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409-1991)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认真搞好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即做好巡视、检修及反事故措施的实施工作。

运行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其所属(包括代管)的每条线路都应有专人负责运行维护。每条线路必须明确其所属的线路运行单位,并明确划分运行维护界限。一条线路属两个及以上线路运行单位维护时,应有明确的运行分界点,不得出现空白。对用户设备也要在供用电合同明确产权分界点,并按合同规定的责任开展配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电力系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加大对智能化的建设力度,因此配网自动化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人员对新设备的不熟悉容易出现失误与问题,因此运行人员应当对智能化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与研究,在进行实践与经验总结后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与应对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智能化运行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红松.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研究[J].中

国电力教育,2011,(3).

[2]李胜利.城市配网自动化发展分析及其运行管理模式

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铁路桥梁;维修;管理;策略

前言

铁路交通系统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和国民经济中的大动脉,铁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营关系到了我国经济是否稳步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桥梁作为铁路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铁路桥梁一般是连接桥梁两边铁路的重要节点,一旦在铁路运行过程中,有一座铁路桥梁出现问题,将导致很大范围内的铁路系统运行受阻。在贵州省有大量的铁路桥梁,这些铁路桥梁连接山地之间的铁路,一旦铁路桥梁出现问题或者事故,其山地间的抢修和实施救援措施的时间长,难度大。由此可见,有效的铁路桥梁维修及管理策略将很大程度上保证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

1铁路桥梁的在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1铁路桥梁的在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进行铁路系统建设的时候,普遍存在重视线路轻视桥梁的现象。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铁路系统的多次提速改革,铁路维修的相关部门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压力,其中包括人员不足以及成本日趋紧张等方面。针对于目前我国对线路提出新的要求和铁路桥梁长期受到列车运行的破坏,大部分的铁路建设工作都偏向了“重视线路,轻视桥梁”的工作方向。铁路建设中,将大部分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用在了线路建设方面上。而针对于铁路桥梁的维修与管理工作,则使用了极少的人力物力资源,这导致铁路桥梁以及设备的病害不能及时被排查和休整。另一方面,在贵州地区许多的铁路桥梁的技术设施以及人员安排不到位,使得许多的铁路桥梁修检工作被搁置和忽视,铁路桥梁的正常维修工作无法展开,长期负荷运行下的桥梁产生的问题不能得到快速及时的科学修建,经过长时间的几类,铁路桥梁以及铁路桥梁设备出现很严重的安全问题。

1.2铁路桥梁维修问题的解决策略

铁路桥梁维修问题应该遵循以下策略进行:

(1)确定维修的周期

根据不同地点以及不同的铁路桥梁设计,经过研讨之后。制定合适的桥梁检修周期,定期对铁路桥梁及其设备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检修周期的确定,应该结合铁路桥梁设备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变化规律,合理的检修周期制定不仅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铁路管理的效率。桥梁不同的部位往往有不同的检修周期,有关部门要认真研讨,制定合适的检修计划。明确铁路桥梁在维修过程中的技术指标以及作业要求,建议明确的作业标准规范。

(2)建立合理的维修体系

相关部门根据铁路桥梁设备的变化规律以及功能的需要,合理的制定维修的控制项目以及条件,构件完善的状态标准。

(3)进行全面的维修质量控制

要对状态质量和作业质量实行全面控制。对设备的检查,要根据“状态修”的需要,除做好常规检查外,还需开展全员、全设备、全项目的检查,建立检查负责制和状态分级控制的办法,对作业质量的控制,除强调作业标准化,严格作业纪律外,对关键项目运用质量管理图,实行作业质量控制。

(4)提高铁路桥梁维修的预算

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对铁路桥梁维修资金投入太小的问题,财政支付在铁路桥梁维修中所占的比例太小,进而导致铁路桥梁的维修和监管人员的短缺,造成管理和维修上不可解决的问题产生。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重视铁路桥梁的维修,认识到铁路桥梁安全性的重要性,铁路桥梁是铁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铁路的上级部门应该加强对全国铁路桥梁维修的监管工作,以保证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

2铁路桥梁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2.1铁路桥梁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桥梁的管理主要包括铁路设备管理以及维修过程的管理。

现在我国铁道部门是我国铁路维修技术管理部门,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神话改革,铁路的运力加大,铁路的维修时间大大缩短。随着我国大量的小型的火车站以及慢速列车的关停,我国铁路桥梁的养护工作难度大大增加。所以我国铁路桥梁的维护和修正必须在管理上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提高维修管理的水平。我国现在的铁路桥梁维修管理中存在作业手段落后,组织体制不适应当前铁路桥梁的局势,铁路桥梁维修管理缺少创新等一系列的问题。

2.2铁路桥梁的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铁路桥梁养护维修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对管辖桥梁设备的管理和养护维修生产全过程的管理。若按照业务分工,还有技术、计划、劳力、料具、成本、质量、安全、教育等管理。各项管理工作是由特定的管理体制的运作来实施的,并通过相应的工作制度加以保证。为使桥梁养护维修管理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实现管理科学化创造条件,还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体系。铁路体制改革之前,我国桥梁养护维修管理的技术业务领导是铁道部,而在铁路局,实行路局—工务段—车间—工区四级管理。有关桥梁养护维修总的方针、原则和标准,由铁道部制订,铁路局按照“路局决策、工务段执行”的管理职能,有机结合加以实施。工务段作为管理的基层组织,具体负责桥梁设备的检查管理和养护维修工作,桥梁的大修改造,另由专业大修部门承担,桥梁动态特性和病害诊断,由路局组织桥梁检定队通过试验进行评估,从而实行对桥梁养护维修的全面管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铁路运输载重增加、列车密度加大、行车速度提高,势必造成设备状态变化加剧,养修作业时间减少。由于运输组织的调整,小站慢车的关停,给桥梁养护维修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因此,桥梁养护维修的管理,在组织体制、修程修制、养修方式、作业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议事。

3结束语

综上所诉,铁路桥梁的维修和管理在保障我国铁路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包括以山地地形为主的贵州省地区,在铁路桥梁的维修和管理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资金和人员的投入量不足,导致在这些地区铁路桥梁的维修和管理才存在很大的问题。铁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得到重视。在以后的铁路建设中,要提高对铁路桥梁的维修和管理水平,更好的保障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磊.高速铁路检测设备量值溯源方法的应用与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12(02).

[2]姚克恒,殷晨波.以anSYS为平台的塔式起重机臂架有限元分析与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9(12).

[3]杨忠,刘士诚,韩志强,贾彦奇,杨道德,朱浩波.新建铁路桥梁遮板预制技术[J].铁道建筑.2010(08).

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一体化变电运维系统;管控问题;优化措施

复杂性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来说是极为突出的,更为突出是随着现在对电力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其相应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强,现在不仅仅需要做好电力调度运行工作,其维护检修管理同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综合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来看,相应的一体化变电运维已经成为了很重要的发展趋势,这种模式的应用虽然表现出较强的应用价值,但对相应的要求也比较高,它需要全面分析管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问题,并且做出相对应的预防和弥补,从而提升该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一、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综合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对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的应用操作实施来说,虽然对其进行了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使其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同时也表现出来了各种限制因素和问题,这些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场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管控过程中,实施的设备维修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其操作主要就是在现场进行停机操作,并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来说,这种现场作业必需要在带电状况下进行,因此,相应的现场实施一定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缺陷,在维修质量,甚至在安全上出现一些故障,也需要引起管控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工作强度极大。对于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来说,因为现在实现了运行管理和维护检修的一体化,所以,相对应的工作强度也就极其大,从而也就很容易给相应的管控人员带来重大的压力,相应的工作强度也随之增强,极容易造成管理控制出现工作漏洞和管理不充分问题,这也是现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故障问题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相关故障的解决也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最终就影响到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

(三)同时现在人才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对于具体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其相关的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也越来越全面,其不仅仅需要了解电力工程项目运行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技能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变电维护检修能力,还能够针对各种不同的变电故障进行恰当有序的处理和修复,保障相关故障尽快恢复正常,这就造成当前我国很多人才不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和复合型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

(四)现在的相关标注和流程不规范。具体到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中来讨论,要给予其规范相应的工作执行效果还需要从标准和操作流程方面,只有在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流程和约束才能够提升对其预计的处理效果和价值。但是在现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这种标准和操作流程还不是很完善,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局限性,难以形成理想的约束和指导,甚至极容易造成各种管控混乱现象的产生,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重点优化。

二、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优化措施

综合上述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缺陷问题来说,要想充分提升现在的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效果,必须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切实提升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效果:

(一)要制定合理的管控俗己土鞒獭o衷谝惶寤变电运维过程中必须的有序执行,首先要具备可靠的标准进行支撑,这种标准的支撑也就需要从实际状况入手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析,并必须了解当前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的基本需求,对于这些基本需求制定相对应的管控标准,要保障后续工作都能够按照预计的标准来执行;并具体到相关操作过程中来看,同样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流程,要确保该流程能够指导相关管控工作,避免在管控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导致损失。这种标准和流程的规范化控制还需要能体现出统一性效果,促使整个电力系统中都能够按照我们制定的标准进行操作,尽可能减少差异性出现。

(二)加强对于人才的招聘和管理。对于一体化变电运维工作的执行操作来说,还需要重点从人才方面进行重点探究,切实提升人才的招聘和后续管理,确保其能够较好执行相关管控任务。从人才的招聘环节中来看,主要就是要求相关人才的招聘必须要满足于工作岗位的综合化需求,尤其是对于管理以及检修多方面的能力要求来说,更是需要确保相关应聘人员具备较强的满足效果,提升复合型人才的比例;此外,对于后续相关管控人才的管理工作来说,不仅仅要给予其相应的经济保障,还需要从培训和教育角度进行探索,切实提升培训教育的实效性,保障人才能够得到与时俱进地发展。

(三)要加强现场作实施责任的准确效果。在现在一体化变电运维现场作业过程中,明确相应的责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只有明确了现场实施的细致任务划分,保障每一个现场作业人员都能够围绕着自身的工作来开展相关的业务,进而才能够保障现场实施的有序性,在降低现场作业矛盾和冲突的同时,提升其处理效率。当然,对于其一些较为复杂的现场实施来说,还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使其团队合作能力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减少出现质量的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的概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一体化变电运维管控工作来说,现在实施的难度和复杂性还是比较突出的,然而其管理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正事相关人员需要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方面,要确保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的顺利进行,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篇4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社会逐渐面向信息化、数据化发展,如何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以及准确性是当前各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大数据的发展步伐中,信息系统的规范化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日趋重要,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网络系统的高速运行,逐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以此更好的促进数据归档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简要提出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的要点,并以石油企业为例,提出当前我国石油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得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发展空间也随着扩大。现阶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企业对其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信息化电子档案作为新时期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一项工作方式以及工具,其运行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在石油企业中,强化其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分析档案管理运行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和体系建设要点

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手段维护以及管理一个已经建设完毕信息系统,保障其长期性的顺利运行并长时间发挥其运用效益,比新系统的建设更具价值。

(一)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任务

在企业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中发现,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并非简单的维持系统的顺利运行,同时,也包含多方面的工作任务,具体如: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系统运行功能的应用加以推广;不断充实、修改、更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尽可能避免以及排除档案系统的运行风险以及系统错误;逐渐完善以及强化系统功能;实现档案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创新相关新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率等。

(二)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原则

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预警性原则。一般来说,企业档案管理运维系统包括多种预案,争在系统出现故障性问题或者系统的紧急状态,能够及时预警并找出相关应急措施,这对于系统运行维护效率的提高以及运维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2)科学性原则。企业档案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不能处于事务性处理这一局面,同时,各级运行维护系统应当避免问题的重复性处理,逐步实现系统工作的科学化。(3)指导性原则。在实际的系统运维中得出,系统问题的发现以及解Q与系统的完善与开发、系统优化机制以及相关业务流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具备指导性原则。

(三)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功能

运行维护技术对于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系统平台应当实现问题的分析、处理以及问题反馈的高速运行,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以此逐步实现系统数据的准确性目标。另一方面,系统平台应当具备指导以及操作功能,企业分公司在使用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系统更新、工作人员缺乏经验、业务变动等问题,常常由于系统缺乏有效的功能指导,应当系统功能的发挥。在系统工作环节,通过有效的指导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数据故障以及系统故障,能够降低系统运行维护的压力,并逐步提高系统运行维护的准确性。

另外,针对企业方案管理系统而言,还应当具备系统优化功能,即在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而通过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功能。同时,档案管理系统也应当具备信息仓库功能,通过信息仓库收集系统故障及其解决措施,这对于系统信息的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仓库也包含信息流转、系统功能运行指导等方面的信息,能够为系统的推广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制度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建设相关制度保障体系,比如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应急制度等,以此不断提高系统运维系统的有效性以及实用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运维制度的完善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系统管理人员的有效维护,能够降低系统运行中的风险,有效改善系统工作的质量以及系统服务水平。通过科学的考核以及激励体制,合理评价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行为,不仅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系统运行维护的健康发展。

二、石油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和体系建设现状

石油企业是我国经济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对于其档案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视,建设统一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现阶段,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全面记录着企业的发展历史,是企业发展方向的一大依据,通过档案资料的有效分析,不仅能够明确其自身发展目标、扬长避短,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通过档案资料的管理方便与企业领导及时了解其各个单位的发展情况,并以档案作为实际出发点制定一系列管理方案,保障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当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还需不断完善和改进。

(一)真实性问题

一方面,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档案是石油企业中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其真实性。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难以保障档案信息以及相关重要数据的安全,使用档案文件时很有可能出现信息篡改或者数据遗失的情况,无法保障信息的安全,极大降低了企业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在石油企业中,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中多为图表资料,档案资料的负责人不明确,无法保障资料的权威性,或者存在档案资料的删改情况也难以发现,因此,企业档案管理的真实性问题是应当逐渐引起重视。

(二)保密性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以往的电子式文件档案或者手写档案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文件档案容易出现遗失等问题,极大影响其安全性以及保密性。而使用计算机作为网络终端,能够极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不利于档案资料的保密。

(三)长久性问题

随着办公系统的数据化发展,许多单位逐步面向无人办公状态发展,信息化文件档案的运用范围也不断拓宽。现阶段,企i信息、数据均可以储存在电子档案中,工作人员只需手动操作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企业所需要的信息,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方式简化了办公程序,但是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档案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全部遗失,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影响企业档案管理的长久性发展。

(四)广泛性问题

档案管理按照原来传统管理制度,利用率并不高,查阅资料难,不能准确、快速的找到相关文档,档案不能被广泛应用。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后,可以快速定位档案位置,准确找到原始档案,并能让存放的档案内容得到更好的运用,充分发挥历史档案资源的作用。

三、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和体系建设措施

(一)库房的智能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其在企业各个领域的运用更加深入,有关工作人员应当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建设全新的、能够与之适应的档案库房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通过其时效性特点逐渐实现库房的实时监控,有效控制库房的空调设备以及温度,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逐步实现库房管理的现代化以及智能化。

(二)建设档案管理相应的网络

现代化社会的信息数据量不断扩大,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市场竞争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成分,因此,在这一时代中,企业应当不断完善其档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价值。建设档案管理系统是改善传统管理方式中问题的主要手段,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推广化运用,同时也能满足数据量剧增情况下人们的工作需求。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更加方便的管理方式,通过计算机的硬件共享,有效建设档案管理部分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三)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在石油企业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其工作水平,因此,管理人员应当提高重视,定期组织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与体系建设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在提高其职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对于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石油企业应当加大人员培训投资,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培训活动,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际演练,以此培养工作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四)积极引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逐渐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企业档案管理国策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与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意识到技术发展的中心作用,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技术,通过有效措施提高信息化系统在档案管理中的可靠性。

四、结语

石油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水平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体系建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有关人员应当引起重视,积极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燕.石油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与体系建设[J].现代企业,2016.10(15):847-849.

[2]陈永生,苏焕宁,杨茜茜.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安全保障[J].档案学研究,2015.04(18):63-66.

[3]祝云飞.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解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6.05(12):251-253.

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配电;低压;管理;措施制度

中图分类号:tm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低压配电系统是由配电变电所(通常是将电网的输电电压降为配电电压)、高压配电线路(即1千伏以上电压)、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1千伏以下电压)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组成的,在管理中涉及很多问题,以下一一展开论述:

一、目前低压配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①低压线损较高;②设备落后,老化;③电表难以防窃电功能不强;④三相负荷不均衡。

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线损工作不达标;②线路和设备维护和保养不够;③对违章用电和窃电现象管理不力。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快速发展,城乡用电量日益增大,这对我们的低压配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在工作中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一套低压配电管理思路,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下面几个管理措施来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要在制度上设置对输配电系统运行进行巡查、维护、施工、安全、检修等方面的条例,使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有章可循。运行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为输电质量服务,通过对线路运行流程的正规性进行监督,检测作业质量优劣,使配电网络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完善过程控制系统。制度的设置要从事前预防、严控规范、合理检验、事后处理等方面来考虑,做到细节把握,万无一失。

运行单位可以根据自己规模和配电网覆盖面的范围,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可以包括如值班巡查制度、线路运行维护管理制度、设备缺陷管理、运行计划管理、施工及质量管理以及设备检修等制度,要结合运行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规范文本,将规定的岗位职责、权力分配、绩效考核、奖惩办法等一一加以详述,为运行单位管理者对于员工操作和设备运行的控制提供可以参照的法规依据。

在对工程实施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原则,以目标为指导,以制度为规范,严格控制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状况。

1、运行设备管理

(一)运行维护管理

按照电力行业标准中的规定,输配电线路运行的维护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对线路做好巡查检修工作。根据线路覆盖地区分布,分区组建巡查队伍,分别对线路和设备进行监督。应当吸收对电力网络运转流程较为熟悉的专业人员,对输配电线路的每段细节进行定期抽检,及时发现故障,尽早排除。要明确各区管片对所使用线路的维护职责,并划分管理界限,最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由专人负责各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实现线路持续的安全工作和电力的稳定输出。

为了使线路和设备维持长时间的稳定运行,除了在运行时注意正规负载,更要增设定期循环式的维护保养,如果线路周边环境存在重度污染、雷电多发型气候、冰雪或洪水等自然灾害、恶劣的地质条件等,要根据地形条件来合理分配巡查精力,对于与安全息息相关的细节,更要保证时时掌握动态,及时排除线路隐患。

(二)运行计划管理

对于线路和设备的长期巡查监测结果,要作为线路维护方案的参考数据,以季度或年为一周期,根据本周期内线路及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下一年度可能产生问题的环节,并提出预计需要检修的项目计划。一般来说,配电网络在每年的九月提出下一年按季度和月份详细列举的检修计划,并报告上级单位进行审批。当通过计划并下达回发原单位后,就要按照计划中各项工作组织到位,将线路检修工作落实。

(三)施工及质量管理

在线路检修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在工程进行前编制施工计划,对安全责任、操作工艺、人员管理等基础工作进行整合,划分工作区域界限,并分别确定每个区域的施工班组,编制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为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施工中认真检查落实工程质量和进度,及时处理施工现场发生的问题,坚持做好巡检日记,能够切实把握各个环节的施工细节,达到准时完成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

要对各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进行评审,确保安全管理条例的设置完善,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施工期间要在现场进行跟踪指导,严禁违章作业,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杜绝安全风险的产生。根据施工条件配合安全防护措施,将可能需要的安全手段全面展开,排除一切安全隐患。

施工对外承包时要签订有效合同或协议,根据条款对工程进行正规验收和交接,撰写竣工报告。

(四)运行检修管理

电力系统设备一般为大型设备,回收成本较高,应当在日常使用时尽量提高运行效率,延长使用年限,减少故障爆发率。对线路和设备要认真执行检修制度,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控制检修操作的过程。

对于线路和设备的检修操作,依然要坚持“以检为主,以修为辅,事前预防,事后处理”的指导方针,在运行维护的过程中有效降低线路设备大修次数,以保证供电稳定。在检修时,要结合断电与带电模式分别进行,尽量提高电网工作效率。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维修设备和科学工艺办法,保证检修工作质量,延长线路使用寿命。

2、运行过程管理

对线路运行管理的过程是日常维护中对人员和设备的有效管理。要加强灌输线路运行管理人员的安全和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加大贯彻落实制度的投入力量。组织员工经常接受安全知识培训,培养日常工作中对事故突发前兆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要等待亡羊补牢,而是做到未雨绸缪。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将事故责任追究到个人。

要制定员工考核办法,将绩效机制与规章执行进行挂钩,通过对巡检、设备、维修、施工等各个环节的量化,通过考核确定绩效,既明确职责,又强调义务。这样,制度的管理作用便从约束延伸到了激励,使员工形成良好意识,真正将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制度决策贯彻落实。

低压配电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现代智能技术和管理理念并结合实际经验,来不断的完善管理,提高低压配电管理的水平,为国家,为社会,为电力,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如何做好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J].电力安全技术,2007(5)[本文转自:]

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地铁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第一章:绪论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公益通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百年大计的建设运营项目。因此轨道交通项目一旦投入运营,就必须保持整个系统日以继夜的正常运营。而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营,必须要以设备安全运行为前提和保障。本文从天津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几年来的设备管理分析入手,与相关城市的地铁设备管理模式相对比,找出存在问题,通过科学管理的手段,提出建议和对策,来应对未来几年的超常规的设备运营管理。

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天津地铁的设备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和相关行业的先进水平比较存在哪些差距,并分析这些问题和差距存在的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措施,有一些建议和措施已经在实践中,还有待实践验证;有一些只是处于理论上的分析,作者希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对天津地铁的设备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天津地铁的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组织结构

(2)设备前期管理

(3)维修体系管理

(4)备件管理

以上面几个问题为中心,并从经济学等角度来分析一些问题,使问题解决办法尽可能的切合实际。由于天津地铁运营只经历了七年的运营里程,所以本文研究范围为天津地铁运营设备的前期、中期管理。

第二章:天津地铁设备管理现状

2.1天津地铁设备简介

由于轨道交通是一种大容量、运送速度较快的交通工具,其有关的设施、设备具有客流组织、客运服务、运营安全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大部分组成:

(1)车辆:一号线为长客公司生产的直流列车;二号线为大连机车厂生产的直流列车;三号线为青岛四方公司生产的直流列车。

(2)供电系统:主要有主变、牵引、降压变电站、接触网及电力监控设备。

(3)机电设备:主要有车站、区间、车辆段的各类低压配电设备、照明、FaS、BaS、自动电梯、自动扶梯、给排水系统、环控系统、售检票系统

(4)通信设备:主要有传输系统、程控交换系统、无线系统、广播系统、图像监控系统、时钟系统、电源系统、线路设备组成。主要是为运营组织、指挥提供语音及图像信息以及电力监控系统(SCaDa)、环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Fa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等信息的传输。

(5)信号设备:信号系统(atC)是轨道交通线路上惟一的指挥列车运行系统,主要有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列车追踪运行保护系统(atp)、行车指挥系统(atS)系统组成。

(6)工务设备:主要有轨道、道岔、道床等。

总体而言,天津地铁设备具有自动化、连续化以及量大面广、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等的特点。以上这些特点,加重了天津地铁设备管理的难度,对于天津地铁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考验。

2.2设备管理组织结构

现阶段天津地铁整体设备管理模式采用集中委外的模式。由设备中心整体管理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设备中心分为信号室、通信室、aFC及门控室(主要负责aFC设备、屏蔽门设备、电梯设备)环控室、电力室,以上各室负责各级设备模块的运行保养维护。以上各部室采取集中委外的模式。车辆中心由运营公司统一管理对其车辆的保养维护工作。公务专业主要对轨道、道岔、道床定期巡视、维护工作,也采取委外维护的模式。三大中心承担着整个天津地铁运营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

2.3天津地铁的设备前期管理

天津地铁1号线的运营设备前期管理,是以当时“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之前地铁总公司的建设公司为主线。从工程的决策到设计委托,设备的采购,施工安装委托均采用合同关系。从立项开始就进行运营的前期管理,从人员培训,参加设计联络,进行设备监造,完成管理的方式设计,直到现场组织施工管理,组织单项调试,总体调试,单项验收,总体验收,组织试运营直到正式运营。这种管理方式是在地铁总公司为主线法人合同制,以建设为主体,运营动态参加,各施其责,相互配合。总公司与设计者,设备制造者,施工方案建立合同关系。这种合同也体现了集中一贯管理的原则,设计方,建设者的一贯管理要管到投运后的设备维修,薄弱环节的改造设计,包括投运的设备,施工方的一贯管理要坚持到投入运营。

2.4天津地铁的备件管理

通过几年的运营探索和实践,天津地铁运营的备件管理坚持以合理储备为目标,追求价值最大化。从研究备件供应链入手,面对建设遗留的问题,重点研究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环节,使备件管理工作及时纳入iSo9001质量体系中,围绕内部机制的完善,形成了彼此互动的控制,逐步整合与协调,在整体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2.5天津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

天津地铁运营设备维修模式有:

(1)操作维修(自主维修);

(2)专业维修(相关设备部件有维修中心进行开发维修);

(3)委外维修。

第三章:天津地铁的设备管理存在的差距与改善对策

3.1天津地铁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天津地铁运营管理从建设初期就学习考察了各国地铁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依据自身实际,形成了一套天津地铁运营管理的模式,并在运营管理中实践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无论在管理理论方面,还是从管理实绩来看,天津地铁在国内同行业还是较为领先。但是我们放开视角,而对世界各国先进的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的管理。如新加坡、香港、日本、台北等一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管理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需要也有必要研究分析,从而找出差距,找准对策,不断努力,缩小差距。

3.2设备原始设计、制造的差距

天津地铁一号线几乎全部引进国外的设备与技术,二号线、三号线有了一些比例的国产化设备,但是一些关键的技术、设备和机组,国内还无法生产,还是要依靠引进技术和设备。这一点就决定了天津地铁设备的初期投入非常高,而且运行维护成本也居高不下,一些备件的供货周期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价格也很不稳定。

3.3备件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从近年来各专业分公司备件费用和备件库存等各项指标来看,天津地铁运营的水平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也呈不断优化的趋势,说明备件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从以上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天津地铁通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在设备管理中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好存在这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积极探讨设备维管模式。我们现在也正在组建自己的维修队伍,在每个专业都要建立一支自己的维修队伍。这不但可以及时、准确把握维修成本和维修技能。也能更好的掌握轨道交通前沿技术。在我们近期推出的设备专业限时服务等一系列举措中我们的设备管理工作正在沿着一条科学、严谨的道路前行。

参考文献:

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微机软件硬件管理维护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计算机作为重要的工具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对于学校来说,计算机更是成为了老师教学、学生实习的重要工具,微机室的管理维护工作也成为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做好微机室管理,既能有效的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又能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如何维护好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系统,对于计算机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1科学管理

1.1建立健全微机室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微机室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微机室管理规定》,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便出现问题时,有章可循,及时解决问题。

1.2提高微机室管理者水平,有效促进微机室的管理

微机室管理者水平是微机室微机维护的关键,作为管理人员,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潜心研究。管理人员进行微机维护时要做到胆大心细,避免扩大故障。如:维护时不能带电拔插硬件,手上带有静电,进行主板的维护时要放电等等基本常识要了解、清楚。要在实践中学会判定硬件与软件故障的方法,以便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1.3建立微机室日志,微机室日志包括微机室电脑的使用记录、故障维修、系统维护记录、各个上课班级使用情况记录等,微机室日志的建立,使管理者能够及时解决电脑小故障,也有利于及时了解电脑的质量与性能。

1.4学生参与微机室管理,机房平常维护工作很多,工作量很大,尤其是遇到考试,需要安装系统好考试软件,工作量就会更大,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管理,会大大提高软件安装效率,而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日后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2软件维护

2.1先准备好一台电脑作为母机。将硬盘进行合理分区,我们一般是按照硬盘大小进行分区。为了便于管理,将硬盘分成了三个区,分别是c盘、d盘、e盘。c盘为系统盘,d盘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安装各种应用软件和考试题库以及系统备份文件,e盘为自由盘,用于保存用户数据资源,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出每个盘的作用是什么,以便教师和学生上课使用。要求在确保无病毒环境下进行正确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2.2系统设置保护:对于微机室来说系统设置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一些上课经常使用的软件,被一些学生有意、无意的删除、卸载,导致系统崩溃,还有一些错误操作和病毒,也会对微机系统造成威胁。为了保护计算机软件环境及数据不被破坏,防止计算机病毒攻击,以及学生破坏性操作,使用还原卡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保护,对c盘、d盘进行全盘保护。学生关机以后曾改动的东西全部被还原到开机时的设置,很好的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了维修率。

3硬件维护

微机在硬件部分出现的故障非常多,也非常复杂,例如我们日常所见到的黑屏现象,开机无显示现象,频繁死机现象等。微机的重要组成是主板、cpu、内存等,硬件维护也不外乎在这几方面找原因。硬件出现故障时一般需要遵循的方法:先外设后主机;先电源后部件;先简单后复杂。

3.1主板,主板是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一个载体,它直接主宰着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主板一旦出现了问题,那整个计算机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法显示等无法直观判断的现象。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人为故障、环境因素、主板本身质量问题。①人为故障,一些人不注意带电插拔i/o卡,以及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②环境因素,静电常造成主板芯片被击穿,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也可以用橡皮擦去芯片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拔。③主板本身问题,由于芯片好其他器件质量不良导致主板损坏。

3.2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内存出错解决办法:①内存条坏了,更换内存条。②双内存不兼容,使用同品牌的内存或只要一条内存。③内存质量问题,更换内存条。④散热问题,加强机箱内部的散热。⑤内存和主板没插好或其他硬不兼容,重插内存或换个插槽。

3.3cpu,由于cpu在主机上处于比较隐蔽的地方,被cpu风扇遮盖,一般我们在使用机器的时候,不会随意插拔cpu,所以cpu一般不容易坏。对于cpu的维护,主要是解决散热的问题,把散热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cpu散热器主要由散热片和散热风扇两大部分组成。通常机箱内的散热风扇在降温的同时还会吸入灰尘,而灰尘是电子设备的大敌。灰尘聚集在cpu表面容易造成短路故障甚至烧毁。另外,过多的积尘也会堵塞住散热片之间的空隙及cpu风扇的轴承,阻碍其通风散热、噪音增大、降低散热效果,甚至最终导致风扇罢工而损坏cpu,因此通过给散热器除尘去污、添油加脂,即可改善和恢复散热器的性能。除了硬件降温外,cpucool等一些被誉为cpu“软空调”的降温工具软件也可以使用

4定期维护,抓好日常管理

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技术管理

1概述

随着大众媒体的传播与发展,人们接受娱乐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广播电视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仍然是大众主要使用的方式之一。广播电视发射作为广播电视发送成功的最后一个工作环节,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的良好发展也能为行业带来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社会发展效益。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不仅包括对发射相关技术的发展管理,还包括电视发射台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体系的合理构建会促进广播电视发射工作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整体质量与效益。

2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系统与分类

一般来说,广播电视发射台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承担硬件功能、软件功能和干扰排除功能。硬件部分的广播电视发射台包括各种检测仪表和技术设备,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台的整体组织架构、人员分配、规章制度等,干扰排除功能承担保障软硬件正常运行的责任,广播电视发射台主要的干扰源包括天气因素,例如雷电干扰,还包括硬件故障等因素。这三个部分将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日常运作环节包含在内,从人员配置到技术、财政和硬件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将决定着系统的管理发展与正常运行。广播电视发射台分为几个类别,分别承担不同的发射任务。包括中波广播发射台、短波广播发射台中波段区和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中波和短波发射能够覆盖的区域不同,且传播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同。中波发射台一般采用地波进行传播,地波传播可以更加节约能源,但其发射覆盖面积也较小。短波广播发射台使用的发射方式一般为天波发射,跟地波不同的是,天波发射能够覆盖更大的面积,但其消耗功率也比较大。天波的传播是靠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反射作用进行传播,受电离层影响较大,所以天波按照波音要求不仅要设置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还要执行定时多次更换天线和节目等工作。执行广播电视发射任务最好能够采用地波、天波结合发射的方式,设置中小功率的地波同步网,能够在保证高效率工作的同时节省经济支出,提升经济效益。最后一种广播电视发射台类别为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这种类型的广播电视发射台能够集成不同的电视频道并协调频率,不同的波长以及频道要求可以在同一个发射台内集成运行。

3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3.1技术信息共享问题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实践包括实行环节、后期维护环节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实施都有其专业的技术信息,用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获取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故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行业技术信息共享。目前存在着不同广播电视发射台之间的消息难以共享的问题,不同的电视台之间共享活动较少,技术信息难以同步获取,在存在着行业竞争的前提下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是在竞争中还要争取合作便是目前需要发展的方向。如果各个广播电视台之间差距过大容易影响到行业平衡发展,从而影响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发射技术信息共享,达到行业内部平衡发展,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内部工作效率、提升整体技术工作水平。

3.2维护工作与发射技术发展不统一

我国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维护技术发展与发射技术的发展存在不统一的问题,维护技术整体发展达不到发射技术发展的要求,发射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维护技术如果不能与其协调发展,则容易导致出现技术问题时缺少维护能力,从而削减发射台工作效益,甚至导致其他问题的产生。这种不统一的现象也与人员配备有一定的关系,人员技术能力不全面、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都容易导致一个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维护技术滞后问题,影响正常发射进程和整体发射台的运行,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3.3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管理机制中包含多个方面,例如人员管理、财政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和环节。目前广播电视发射台存在的应急管理问题主要是发现技术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维护和处理或处理力度不够、维护效果不佳、维持时间较短等。存在着应急预案注重理论内容不注重实际内容的问题,不能根据预案解决实际问题。管理机制中的人员管理主要出现人员技术能力不全面、技术信息获取不及时等现象,广播电视发射台主要的人员管理方面也集中于对不同的技术人员的配置管理上,只有形成技术全面的人员配置团队,才能更好的集中解决总体管理机制和发射技术发展问题。

4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措施

4.1建立科学完整的管理规范

建立科学的管理规则和规范是提升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的基础,框架问题是其他问题发展的依据,规范技术工作的各个环节。技术管理制度包括节目制作值班制度,设备维护、检修、测试、管理与使用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和安全播出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充分完善进行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前提下,才能高效实现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管理目标,加速管理发展,提升技术人员工作效率。

4.2健全技术操作规范制度

在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一定的失误与疏漏,完备的操作规范能够降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几率。技术管理中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会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严谨度,提升其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形成稳定的、明确的工作模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操作规范中应该包括对硬件设备的维护与使用,例如安装、操作步骤等信息。

4.3加强发射台维护技术管理

后期维护工作是广播电视发射台运行的一道保障,只有加强维护技术、提升人员对维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对总体发射技术管理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加强维护工作管理不仅包括对硬件设备的及时维护,还包括对发射环境中出现的各种运行问题、环节进行的维护和保障。维护问题是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中重要的管理环节,不能疏忽其重要作用。

5结论

在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问题的探讨中,其实质问题便是工作环节的技术问题。涉及的主要问题存在于人员配置、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建立完整的管理规范和管理体系对促进整体技术管理有着基础作用,加强操作规范、提升维护技术管理环节,是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的注重点,对加强发射工作的完成质量和完善技术管理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广民.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9:28.

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建筑物;现代消防设施:管理;维护保养;措施

目前,我们建筑工程中的消防设备智能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越来越多的各类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发挥着重要作用,加上越来越先进的现代通讯及科技的发展,对于火灾的监测以及报警、灭火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消防设施管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设备关闭或者失效,设备故障检修不及时等等,这样无疑会增加发生建筑火灾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几率,所以,我们对于新时期消防设施管理与维护保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于今后消防设施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帮助,能够保证群众财产安全[1,2]。

1、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由于针对消防设施管理与维护保养的强制措施在我国相关的消防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十分明确,仅仅通过消防及安全部门进行监管,或者是使用单位自觉维护,这样明显是不够的,所以,建筑消防设施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1.2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消防设施监管体系的主体是公安以及相应的消防机构,但是某些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存在一定差距,某些单位的监管人员数量还存在不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消防设施管理职能的履行。

1.3后期维护存在一定隐患

在实际情况中,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在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合同期限较短的特点的情况下,有时候往往变得比较难以实现。目前,12年为普遍的国内签订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期限,这样就往往很难引起中介服务的重视,相应的人力和物力上面的投入也十分有限,相关的保养维护工作的深入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对于维护保养工作暂时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直接去解决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这样肯定影响到消防设施的实际使用功能。

1.4维护保养中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

在消防设施的真实运行状态中存在很多隐患,这里面大部分是和工作人员并未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检修与保养相关,某些特定的需要相关单位定期填写的报表也存在记录不清楚的情况,小问题的不断积累往往则会导致消防系统的严重崩溃,这样在遇到突发火灾事故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大问题。

2、加强现代消防设施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的要点

第一,消防设施的联合管理应该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落实建筑消防设施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与问题应实施函告制度,应该充分发挥构建消防设施联合管理的长效机制的作用,联合相关的消防、公安、建设、工商和房管等相关的职能部门的作用,为了更好对于消防设施管理与维护保养进行管理,体现出联合管理的权威性、强制性和规划性等特点,应该针对相关部门的问题,管辖部门应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定期整改。

第二,消防宣传教育与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加强管理与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应该在各级人员中具有清晰认识,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在各级消防监管部门的开展就显得尤为必要。为了做到全面、具体的消防检查,应该大处罚力度设施故障损坏率较高单位,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管理与维护保养责任不落实出现的情况。另外,为了保证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落到实处,相应的专门档案库应该建立而方便于单位定期上交消防设施的检测报告及维护保养记录,这样确实能够方便监管部门对于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核查。

第三,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系统处于自动状态下的运行情况应该特别注意,这样通过建筑物消防社会的日常维护保养可以有效降低出现火灾的情况。当发现存在较大的隐患或问题的时候,应该对于相关的单位主管部门进行报告汇报,同时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出相关的整改方案。

第四,上交检测报告及相关资料,还应该使得各项专业检测制度进一步落实。各项专业检测工作则是在消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保障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更好解决消防设施管理与维护保养中存在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全方位对于消防设施的专业性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第五,构建健全的维护保养体系与故障记录体系。在此体系中,应该明确维护与保养的项目、时间及要求,以及相关的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等等,从而能有效的逐步构建健全的维护保养体系,这样有利于消防设施的故障率的降低,以及消防设施的实际状态被各个管理部门及时掌握。

3、现代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

对于自动报警系统的维护保养相关的注意相关问题如下:第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该在每一季度进行试验和检查,特别注意检查探测器;第二,消防系统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实际运行状态则应该每日都要进行检查,并且相关详细记录消防系统运行及控制器的问题;第三,对于投入2年使用后的探测器来说,在三年后进行彻底清洗,同时针对其他的性能功能进行检验,确保在性能合格后才准许使用;第四,对于以下设备进行自动或者手动方式进行检查,一般每年两次到三次,主要包括防火卷帘、电动防火阀、电动防火门、室内消火栓、防排烟设备、自动喷水灭水系统等控制装置。第五,定期保养自动报警系统的相关电子设备,确保线路连接、插口等项目能够正常工作。

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维护保养来说,其相关的注意问题包括如下:第一,报警阀的放水试验应该在每季度进行,同时还应该判断能够正确开启相关的检查室外阀门井中的阀门;第二,水源、储水设备、供水能力应该每年进行测试,同时,应该检查相关的结构材料;第三,确保储水设备房间的温度始终在5℃;第四,为了避免消防用水被占用或供应不正常,对于消防储备水、储水池及高位水箱水位等设备应该按照每月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第五,及时清除喷头中的异物;第六,为了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应该对于水流指示器、水泵接合器,以及相关的阀门铅封及锁链状况进行检查;第七,为了避免出现异常运行的现象,要求定期进行相关设备的保养,在实际工作条件要求下,应该对于水泵的运转、水量、水压等进行及时检验。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及公共安全问题直接受到现代消防设施的影响,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引起对于新时期消防设施管理与维护保养的高度重视。通过现代消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可以看出,应该在其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律和标准,力争做到做到目标与责任明确。为了确保消防设备的功能正常发挥,积极进行相应维护与保养,及时排除存在的各类隐患与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变电运维;安全对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电力系统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而电网变电运维的好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直接的联系,同样也关系着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提高电网变电的运维质量,最大化的降低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检修方法,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生产安全系数的提高都是十分必要的。

1、变电运维保护存在的问题

1.1常见故障

(1)拉合问题:变电设备运行中,由于设备长时间的多次拉合,容易导致变压器运行异常化;为避免其影响变电设备导致变电故障,在工作中应加强有关设备检查力度。针对工作中的频繁跳闸问题,也可能会威胁变电设备正常运行,对此应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清洁变电设施,对其变电设备上的污垢进行及时的清洁。

(2)接地故障:为保障人员设备安全,接地方式多为负载形式,通过该形式将危险电流导入地下,但在工作中,如果发生严重负载接地情况,那其和变电设备内部短路的危害使一样的,强大的电流会使绕组发生变形,轻者使设备内部用油质量降低,重者会引起安全问题。

(3)变压器内部短路:其产生原因较多,变电设备出现短路时,其电流会对设备两端低压和高压产生强烈冲击,导致变电设备绕组压缩、变形,造成变电设备运行出现问题。

(4)过电压导致的变电设施异常运行:由于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变电设备都是没有遮挡物的,在受各种自然力量的侵袭时,其设备很容易损坏,因此,电力部门需要对此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工作中电力操作人员的操作、检测工作不到位,也同样会导致变电设备故障问题。

1.2班组基础管理薄弱,控制体系不完善

公司“三集五大”体制改革后,运维站值班模式尚处于过渡值班方式,即:省调监控中心+运维站+少人值守西宁站,人员分散且变动频繁,不利于班组管理。由于前期运维站所辖各变电站是由各供电公司管理,实行有人值班方式,人员比较集中,便于管理。班组基础管理各有一套规范,五花八门且根深蒂固,部分运维人员不能正确认识规范化作业意义,存在固有观念和习惯性思维。不少老师傅还习惯在有人站值班模式下工作,存在习惯性凭经验作业,习惯不易短期内改变。公司现处于改制调整期,业务界面划分还需进一步梳理,短时期内难以形成统一、规范。业务需求不稳定,人力资源不充足,导致运维站没有形成固定规范的运维建设标准,规范化的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1.3倒闸操作票的填写与编制出现问题

变电工作中,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需要在适当情况下加以转换,以充分满足变电工作需求。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转换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倒闸操作票,需要工作人员在转换设备状态前期进行填写。只有确保了倒闸操作票的填写正确性,才能确保设备运行状态切换操作的正确性,如果操作票填写错误,则后续设备状态切换操作也会发生错误,设备与系统的运行安全随之受到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因倒闸操作票填写错误而造成运维工作人员触电伤亡、电力系统发生运行事故的案例很多,这一问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做好高度重视。

1.4人才队伍基础薄弱,业务技能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变电运维站的特点是管辖的设备多,设备类型多,变电站之间联络线路较多,对电网安全运行可靠性高,对运维人员事故应急处置组织能力要求高,反应速率快。因此,运维人员的综合业务技能水平是运维站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目前,运维站人员结构存在技能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机构也就缺乏执行力度。而部分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应对运维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导致问题滞留,影响了公司的安全、稳定生产,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

2、提高变电运维安全的措施

2.1强化运维人员培训

增加变电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加强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使变电运维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维修、保养能力;加强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工作人员素质,促进工作人员对工作过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做好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拓展员工视野,激发职工学规程、用规程、保安全的积极性,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巩固运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变压器、断路器等主设备消缺维护知识培训,尽快使运维人员具备C、D类作业的技能,做好人员和技术储备。把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人员的安全生产防范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放到重要位置,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生产知识的培训,营造“珍惜生命、保证平安、促进和谐”的氛围,使员工自觉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2.2变电设备检修模式管理

普遍检修采用的是以状态检修为主,而以诊断检修为辅助模式。电网变电检修主要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管理、二次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同时还负责一次电气设备的维修,二次电力设备的试验和评定,促进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建立新的电网变电的检修思想,以最低的经济消耗为目标,同时兼顾电力设备的运行的混合检修方式。

2.3重视变电运维工作开展阶段的管理

供电企业应当重视变电运维工作阶段的管理,如果能在该阶段做好变电运维工作管理,则变电运维风险防范有效性会更进一步。变电运维工作开展阶段可采取的管理措施有:首先,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一方面约束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另一方面,完善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使得变电运维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其次,加强变电运维工作中的技术管理,定期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增强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时,招募技术水平较高的从业人员,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组织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技术及操作做阶段性的总结,不断发现自己在操作中的不足并及时弥补;再者,对引进的设备进行安装前的检修,确保设备没有天然缺陷。在设备运用过程中,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做成中存在的故障,并及时排除。对老化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4科学有效的规范运维站管理规定

运维站的正常运转,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需要严格执行省公司的运维站管理规范。而运维站执行的规章制度要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结合公司的实际特点制定《运维站年度工作计划》、《运维站月度工作推进表》、和《运维站日工作任务单》,细化运维站的工作内容,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运维站的管理模式,不断学习先进班站的管理方式、方法,积极查找和分析班组管理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措施,保障运维站的正常运作。

2.5完善控制体系,提升班组基础管理

针对各变电站物品定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了物品定置管理规定,明确了主控室、资料室、安全用具室等处物品定置管理的要求和规定,对物品的放置进行统一要求,做到各类物品定位、定点、定量摆放。确保各站标准统一,并建立了设备主要参数、台账、业务流程说明、应急处理联络人的速查手册,在人员变动比较频繁的情况下方便快捷实用。运维站组织专人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整理、归类、建档成册,列出规章制度清册,明确相应的存放地点及保管人员,方便人员查阅。应用pmS系统能够提高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能够实现电网生产管理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信息共享,能保障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逐步完善公司的统一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实现运维站的规范化管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变电运维涉及到的内容、因素很多,如果运维期间无法做好对各种因素的控制,无法做到正确操作,变电运维工作的开展以及运维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强调变电运维工作必须做好隐患与风险控制,采取合适措施规避风险,消除隐患,切实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建成.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3,3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