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十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十篇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0:51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1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方式口腔卫生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227-02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儿园由家长填写完整合格调查问卷的幼儿22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1.2研究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②家长及孩子口腔卫生习惯、刷牙起始时间、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刷牙时间③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幼儿龋危害、幼儿龋预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识获取渠道等。

1.2.2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作菌斑指数检查并做记录:根据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数记分标准记分,所有检查全部由同一位检查者完成。

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连续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1/3,但不超过2/3;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显示法所用染色剂主要成分为酚红、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调查中每位受试者均检查6个指定牙齿(即16、11、26、36、31、46),每个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平均值,每个人的记分为6个受检牙记分平均值,其为衡量口腔卫生状况指标。

1.2.3干预措施及资料收集方法:①对220名幼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数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牙周病流行性调查标准)记录菌斑指数,瞩其刷牙后再次进行牙菌斑指数检查并记录,全部调查工作由同一检查者完成,期间无一人退出。

1.3统计学处理:将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数据做t检验、x2检验。

2结果

一般情况:家长年龄:25-35岁;母亲161人,父亲59人;国企职员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职业46人;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63人,大专74人,中专以下83人,他们所受教育不同,家长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各异,随之幼儿口腔卫生状况出现显著差异。

2.2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3讨论

3.1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菌斑可以减少和预防口腔疾病,正确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与消除软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给予牙周组织适当的接触刺激,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组织抵抗力[1],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牙龈上皮薄、角化差,受细菌感染后易发生炎症[2]。

3.2学龄前儿童更需要保持口腔卫生:学龄前儿童所进食物精细,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于发酵产酸;加之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差,牙齿钙化程度低,龋齿发病率为71.97%,87.73%儿童有不同程度睡前进食不良习惯。

3.3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提高有赖于家长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调查发现保健牙刷知晓率只有29.09%,家长为孩子所带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头过大、刷毛过软、刷毛过尖等误区:只有15.90%家长知道自孩子出牙起开始刷牙。

3.4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宣教:我科口腔医师每半年到甲级幼儿园做一次免费口腔检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龋齿发病率为72.66%,而就诊率只有13.38%,说明广大家长对乳牙龋认识程度不够。

4结论

健康教育涉及到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应采取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具体化、反复强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配合及监督,加强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家庭幼儿口腔保健[3],但他们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证,卫生保健完全靠自费[4]。建议政府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农民家庭社会福利项目。

参考文献

[1]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177-178

[2]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人民卫生教育出版社,2003,12(2)130

[3]沈家平,朱维建,孙志达,等。江苏省居民口腔健康行为调查[J]口腔医学研究,2006,22(5):549-551

[4]袁菁华,卫生公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公共政策选择[J]卫生经济研究,2004,20(6):13-16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2

1.1母亲口腔健康状况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调查儿童160人,患龋齿的67人,患龋率为41.88%。母亲患龋齿的儿童患龋率为51.43%(36/70),母亲未患龋齿的儿童患龋31人,患龋率34.44%(3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

1.2母亲文化程度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按照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分为两组,母亲的文化程度不同,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同。母亲的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儿童患龋率为57.81%,母亲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的儿童患龋率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p<0.05)。

1.3母亲口腔保健知识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按照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不同分为两组,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较低的儿童患龋率为56.41%,明显高于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较高的儿童患龋率(37.19%,χ2=4.48,p<0.05)。

1.4母亲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按照母亲刷牙频率不同分为两组,母亲每天刷牙1次的儿童患龋率为45.16%,高于母亲每天刷牙2次的儿童患龋率30.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05)。

2讨论

龋齿是一个多因素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引起,龋齿的发生发展与宿主的行为及相关的流行病学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母亲在孕前、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胚胎时间的乳牙发育。对儿童而言,母亲是与其接触最早、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在儿童健康生活信息的获得及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母亲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该研究探讨了母亲的口腔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发现,母亲的口腔健康状况对儿童口腔健康有显著影响,母亲患龋齿的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母亲未患龋齿的儿童患龋率。张侬等对母亲患龋与婴幼儿龋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母亲患龋水平会影响婴幼儿龋病的发生率。该研究认为母亲与婴幼儿频繁接触可能导致母婴间变形链球菌的感染,母亲患龋状况直接影响到婴幼儿龋病的发生率。也有学者认为,口腔健康状况好的母亲,其口腔保健知识水平高、口腔保健意识强,她们通过影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

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相关,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健康要求越高,对儿童教育越好,其儿童的饮食习惯、饭后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及时就诊等口腔健康行为就越好。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较好,这与eckert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众多研究表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有关。母亲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或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有利于母亲改变口腔健康行为,而帮助或督促孩子刷牙、检查刷牙的效果对儿童的口腔健康有保护作用。相反,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其子女的口腔健康状况就差。调查结果也显示,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高的儿童患龋率明显低于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低的儿童。maternal等认为母亲的刷牙频率、饮食结构等口腔健康行为可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从而影响微生物数量及无机离子含量,最终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每天刷牙两次的儿童患龋率低于母亲每天刷牙一次的儿童,但并无明显影响。这与上述研究不同,可能与调查中大多数母亲的刷牙频率都不高,样本量不够有关;也可能与儿童年龄过小,不能有效的学习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3

【关键词】儿童;口腔卫生;影响因素;调查

乳牙龋病有患龋率高、发病早、范围广、进展快、自觉症状不明显等特点,龋坏影响其咀嚼功能,引起局部感染和疼痛,还可影响恒牙的发育,对儿童颌面部和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采用统一标准对十堰市农村及城市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十堰市张湾区、茅箭区、白浪开发区3个区6所幼儿园城市及农村儿童各180名,共计360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其家长进行口腔问卷调查,由工作人员进行复查。采用SpSS13.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乳牙龋病现状

2.1.1儿童乳牙患龋率:总患病率为53.5%,男性为53.8%,女性为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为46.8%,农村为70.6%,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均为2.78,其中城市为2.20,农村为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患龋频数分布:无龋率42.50%;患1-5颗龋齿的人数占38.470%;患6颗及以上龋齿的占19.03%。城市患6颗及以上龋齿人数的比例为12.96%,农村为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3各牙位患龋率由高至低顺序为:上颌乳中切牙、上颌乳磨牙、上颌乳磨牙、上颌乳侧切牙、上颌乳尖牙、下颌乳尖牙、下颌乳侧切牙、下颌乳中切牙。

2.2单因素分析

2.2.1家庭基本情况与儿童龋病的关系家庭的孩子数与儿童患龋率相关,只有1个孩子的患龋率较低。中等收入(5-30万元)家庭的孩子患龋率最低;孩子的出生体重、孩子出生后四个月内喂养的方式、以及孩子是否由父母照顾与患龋率无相关性。

2.2.2儿童日常饮食习惯与儿童龋病的关系儿童平时进食新鲜水果、橙汁/苹果汁(不包括鲜榨果汁)的频率与患龋率无相关性;儿童平时进食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糖果/巧克力、糖水、可乐/雪碧等的频率与儿童患龋率均相关,很少进食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糖果/巧克力、糖水、可乐/雪碧等的儿童患龋率最低。儿童睡前是否经常吃甜点或喝甜饮料与儿童的患龋率相关,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儿童患龋率最低。

2.2.3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病的关系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每天刷牙的次数与患龋率相关。3岁以前刷牙的儿童患龋率(47.5%)、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儿童患龋率(47.4%)最低。

2.2.4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与儿童龋病的关系家长是否帮助孩子刷牙与患龋率无相关性;家长对含氟牙膏的知晓率与患龋率相关,是否检查孩子的刷牙效果与患龋率相关,每周/每天检查孩子的刷牙效果,孩子的患龋率最低(47.0%)。孩子是否使用含氟牙膏与其患龋率无相关性。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的评价与患龋率相关,对孩子口腔健康评价很好的家长,其孩子的患龋率最低(37.3%);家长的学历与孩子的患龋率相关,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其患龋率最低(44.5%)。

3结论

3.1十堰农村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高,龋齿充填率非常低,卫生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儿童龋病情况进行控制。

3.2十堰农村儿童龋齿与社会因素有相关性。家庭年收入与儿童的患龋率存在相关关系,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患龋率最低。因其儿童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可以得到父母的教导,发生口腔疾病的机会就会少一些,而相反对于家庭经济收入地位低的家庭,父母本身的文化水平就低下,儿童发生口腔疾病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4讨论

4.1良好口腔健康习惯是预防龋齿的重要措施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看牙医和限制含糖食品是预防龋病的几个重要因素。刷牙可去除口腔不洁物,还可以按摩牙床,促进牙龈血液循环,提高上皮角化程度,预防龋病。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使龋病早期得到控制,降低失牙率,减轻龋病的危害。使用氟化牙膏是有助于提高釉质抗酸脱钙能力,通过氟的促进釉质再矿化作用,抑制龋病的进一步发展。

4.2培养儿童良好饮食习惯可以预防很大一部分龋齿的发生十堰市经济发展状况与其它大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儿童食用的含糖食品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生活食品,而不是如糖块、软饮料和巧克力等零食食品。但消费高糖食品的量和频率的增加却是不可忽略的事实。减少儿童蔗糖的摄入量,特别是睡前蔗糖摄入量,对于改善儿童龋齿状况很有好处。

4.3合理的口腔健康教育形式是预防龋齿的重要因素口腔健康教育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达到建立自身的口腔健康行为,维护口腔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一49.

[2]石四篇.儿童口腔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洲:44一88.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4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回顾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49

龋齿是儿童时期常见多发病之一,龋病的继发感染还可以形成病灶引起全身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心理造成不良影响[1-2]。为了解本院辖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以便更有效地开展龋齿防治工作,特对本辖区学龄前儿童2008-2012年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08-2012年每年5~6月对本院管辖的13所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1.2方法以“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诊断标准,由同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儿保医师在室外自然光下,采用坐位或站立位,依靠视诊进行龋齿患病情况检查。另一位儿保医师专职登记,并按个人体检表上注明的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及年龄分组统计。

1.3诊断标准按国家龋齿统一标准规定,凡乳牙龋、失、龋补均做龋齿统计(正常乳牙脱落除外)[3]。

1.4统计学处理使用pemS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总体情况2008-2012年共调查14660人次,患龋8370人次,平均患龋率为57.09%,其中2008-2012年患龋率分别为38.87%、56.35%、57.86%、58.56%、69.71%,呈逐年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46,p

2.2本地和外地儿童的患龋率比较本地和外地儿童的平均患龋率分别为45.13%和74.24%,外地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本地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77,p

2.3不同年龄组儿童患龋率情况5年间3岁组患龋率平均为46.27%,4岁组患龋率平均为56.44%,5岁组患龋率平均为64.27%,6岁组患龋率平均为72.68%,3~6岁儿童的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7,p

表12008-2012年本辖区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

年份受检人数(例)

患龋人数(例)

患龋率(%)

本地外地合计本地外地合计本地外地合计

20081653709236263728191838.5439.6338.87

2009172311522875746874162043.3075.8756.35

20101755132530807761006178244.2175.9257.86

20111839149633358161137195344.3776.0058.56

20121665134330089221175209755.3887.4969.71

合计863560251466038974473837045.1374.2457.09

表22008-2012年本辖区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组患龋情况

年份3岁组

4岁组

5岁组

6岁组

检查人数(例)患龋率(%)检查人数(例)患龋率(%)检查人数(例)患龋率(%)检查人数(例)患龋率(%)

200894529.1084639.9539850.0017361.27

200988743.6395855.6472166.8530970.55

2010100547.26104858.6866665.7736170.36

201196053.2399257.76105859.9232572.31

201274260.9292968.3585472.9648380.12

合计453946.27477356.44369764.27165172.68

3讨论

龋齿是人群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4],儿童发病率极高。儿童患龋齿以后不仅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从而影响生长发育[5],因此家长和社会应当重视儿童的牙齿健康。

3.1学龄前儿童患龋趋势本次调查学龄前儿童2008-2012年平均患龋率为57.09%,与姚应水、金岳龙等[6]所调查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1.72%相比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提示本辖区的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较为严重,这与很多家长对儿童龋齿危害性的认识不足有关,因此必须要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宣传预防工作。

3.2本地和外地学龄前儿童患龋差异调查发现外地学龄前儿童的平均患龋率达74.24%,明显高于本地学龄前儿童45.13%的平均患龋率。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本市随着近几年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多,流动儿童的医疗保健相对市区儿童差,很多流动性儿童不能享受正常的公共卫生服务而受到龋齿的危害;另一方面外地儿童家长的收入不稳定,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卫生观念淡薄,对孩子的牙齿护理差,从而造成外地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本地学龄前儿童。从调查结果来看流动群体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令人担忧,口腔卫生预防工作应该重点倾向于对外地儿童群体的卫生干预,特别是外地的学龄前儿童。

3.3不同年龄组患龋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与国内有关调查结果一致[7-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物过精过细,纤维素等洁齿物质减少,甜食和零食在儿童饮食中逐渐占主导地位,随年龄增大,甜食和零食的摄入量也增加,从而给龋齿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据报道,糖摄入越多,龋齿越多[9];另外很多家长都有错误的观念,认为乳牙只是暂时存在,即使患了龋齿也不要紧,反正长大都会换牙的,因而忽视对乳牙的保护,也是导致龋齿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的原因。因此儿童的防龋宣传和防龋措施越早效果越好[10]。

3.4综合预防措施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必须切实采用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

3.4.1加强家长和保教人员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与宣传,特别是外地儿童家长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讲座和发放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单,提高家长对龋齿危害性的认识,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定期对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由保教人员再以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把口腔健康理念贯穿于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中,从而建立起幼儿园-家长-儿童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方式。

3.4.2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结构对幼儿园的儿童膳食进行科学管理,随时监控幼儿园的膳食营养情况,多补充一些对牙齿有摩擦和清洗作用且不易发酵的纤维素食物,并适当限制糖类食品的摄入。

3.4.3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深入学校教育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选用氟化牙膏,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经常保持牙面清洁,减少龋齿发生。

3.4.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从儿童入幼开始建立口腔健康检查档案,每隔半年检查1次,并将检查结果通知家长,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参考文献

[1]刘晓娟,张磊,韩克实.236例学龄前儿童龋齿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10):95-96.

[2]吴卫,曾晓娟,黄华.广西南宁3~5岁儿童清楚患病情况调查[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14):407.

[3]张林祺,刘延军,张昀.680例儿童乳牙龋病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7):2770.

[4]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

[5]叶广俊.儿童少年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4-88.

[6]姚应水,金岳龙,施六霞,等.城市社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471-4476.

[7]李谟,郭金龙,林妍.儋州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5年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2):168.

[8]叶桁.十堰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10年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41-142.

[9]杨是,石四箴.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8.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龋齿;口腔保健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106-02

龋齿是影响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把龋齿列为世界范围内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龋齿病是一个多因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与口腔环境、口腔卫生习惯、生活方式、饮食和行为习惯等相关。为了了解本地区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知识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笔者将本地区公私幼儿园随机抽查2678名儿童进行龋齿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地区公私幼儿园2678名儿童,年龄3~6岁,公立幼儿园1398名,男童706名,女童692名,私立幼儿园1280名,男童646名,女童634名。其中农村儿童为1185人,城市儿童为1493人。

1.2龋齿的诊断

由口腔医生按象限顺序逐牙检查,对牙齿的点、隙、窝、沟等龋齿的好发部位用探针做重点检查后作出诊断。以可探到龋洞为诊断龋齿的指标,不分度,只统计乳牙龋齿数。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l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公私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公立幼儿园龋齿患病率为31%,私立幼儿园为38%,公私立幼儿园总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p

2.2各年龄组龋齿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患儿乳牙龋齿发生较为普遍。发生时间早,发展迅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

2.3农村与城市父母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调查结果发现:儿童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不系统,常规卫生知识都比较清楚,如早晨一般都会刷牙,但晚上养成刷牙习惯的没有早晨多,对饭后漱口习惯与定期检查牙齿的知晓程度不高,农村父母与城市父母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具有显著差异性,见表3。

3 讨论

3.1公、私立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存在差异

公立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低于私立幼儿园,见表1,私立幼儿园保健管理不够规范,其主要原因是以盈利为目的,为节省开支,不雇用保健医生,龋齿防治知识了解少,卫生保健尤其是口腔保健方面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从而导致这些现象滋生。

3.2龋齿病发生的年龄特征

龋齿病不仅使牙齿缺损,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咀嚼功能障碍等,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牙髓、牙槽骨及颌骨的炎症,甚至造成牙颌器官的后天畸形,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乳牙龋齿发生率很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上升。见表2。因此。提示人们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3.3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与儿童龋齿患病率的关系

调查发现,儿童龋齿、特别是乳牙的患病情况比较严重,且填充率较低,一方面与家长对儿童牙齿特别是乳牙龋齿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口腔保健对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与人们口腔保健意识淡薄,保健知识欠缺有一定关系。

4 健康教育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6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88-02

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改变,近年来我国儿童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患病率大幅增加,对儿童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1]。相关研究认为口腔健康行为干预,能够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而降低儿童的口腔疾病患病率[2]。为对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效果进行明确,本研究选择5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市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50名,其中包括27例女、23例男,儿童年龄4~7岁,平均年龄为(5.6±1.4)岁。

1.2方法

1.2.1评估口腔卫生状况①组织两名资深口腔科医生成立口腔健康干预小组,其中一位口腔科主任医师负责检查和治疗疾病,另一位口腔科主管护师在动态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对健康干预计划进行指定,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并通过刷牙方法考试和问卷对口腔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下一步护理计划进行指定。②测定餐前牙菌斑指数、龋病检查:口腔科主任医师进行餐前牙菌斑指数测定和龋病检查,并将相应结果记录到儿童口腔健康档案中,以在干预后进行比较。

1.2.2确定健康干预目标①掌握口腔保健常识和正确刷牙方法,每天早晚坚持刷牙。②有效配合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③餐后主动漱口,不食或少食甜食。

1.2.3实施步骤前三个月组织儿童进行理论学习,口腔科主管护师在幼儿园教师的有效配合下,举办爱牙主题月,期间教授儿童刷牙歌、爱牙诗,并引导儿童参与以保护牙齿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同时以答题竞赛的形式,对儿童掌握口腔保健知识的情况进行考察,并对表现优异者进行积极奖励。在家长开放日,对家长传授正_刷牙方法和口腔保健知识,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口腔健康行为进行引导。4~6个月,主管护师联合幼儿园教师每月进行一次刷牙演示比赛,让有效掌握刷牙方法的孩子进行正确刷牙方法的演示,让孩子们形成自觉刷牙的习惯。同时组织家长沟通交流会,期间对家长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口腔保健情况进行了解。7~9月,组织儿童对我院口腔科进行参观,并向孩子们介绍牙齿构造和观察病牙标本,然后利用牙齿模型考察孩子刷牙方法掌握情况。同时让孩子去观察和了解治疗牙齿使用器具,口腔科主任医师示范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使孩子看牙恐惧心理得到消除[3]。

1.3评价方法①进行口腔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应包括看牙恐惧、睡前进甜食、刷牙方法、刷牙时间等内容。在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前、后组织儿童家长填写。②口腔健康行为干预9个月后,口腔科主任医师对儿童的龋病、餐前牙菌斑指数进行检查。

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全部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

2结果

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前后,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情况、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如表1.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学龄前儿童龋病患者率逐渐增加,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儿童家长未充分了解牙病防治知识和口腔卫生知识,进而出现儿童刷牙方法不正确、牙菌斑大量堆积等问题,最终引发龋齿病。开展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不仅能够让儿童及家长掌握相关口腔健康知识、疾病预防知识,还能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而有效预防龋病和缓解龋病,保证儿童口腔健康。本研究中,实施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后,儿童早晚刷牙人数、正确使用刷牙方法人数都显著高于干预前,睡前进甜食人数、看牙恐惧人数、牙菌斑指数都显著低于干预前,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黄薇,台保军,杜民权等.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口腔医学研究,2013,19(3):226-227.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7

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龋病的调查,找出龋病的易患因素,预防和减少儿童龋病的发生。方法调查1880名儿童吃零食和平时刷牙的习惯。结果不爱吃零食和爱吃零食的儿童患龋二者有极显著差异(p<0.005),刷牙和不爱刷牙的儿童患龋二者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5)。结论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及不爱保持口腔清洁的习惯是儿童患龋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务人员及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有责任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指教,及早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龋病易患因素预防

theResearchandanalysisoftheeasyCausingFactorofCariesofChildren.JiaQing.thepeople’shospitalofxichongcounty,xichong6372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theresearchofchildreniscaries,tofindtheeasycausingfactor,perventandreducetheoccurrenceofcaries.methodsinvestigatingsnackingandbrushinghabitsof1800children.Resultsherearenotabledifferencesbetweenchildrenlikingsnacksanddislikingsnacks(p<0.005).therearealsogreatdifferencesbetweenchildrenbrushingandnotbrushing(p<0.005).Conclusionitisoneofimportantfactorsforchildrentohavebadhabitsandnottokeepcleanoralcavity.medicalstaff,parentsandkindergartenteachershavetheresponsibilifytoeducateoralcavityhealthandtotellchildrentopreventcaries。

【Keywords】Childrencaries;theeasycausingfactor;prevention

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一位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致成或加重关节炎、心内膜炎、慢性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它是儿童常见的多发病。对儿童营养的摄取和健康的成长都极为不利。本文通过对我县县城儿童饮食习惯及口腔保健与龋病的关系进行调查,以探讨儿童龋病的易患因素,有针对性地指导预防和治疗。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来自我县幼儿园及小学校3~8岁的学生,共计1880例,其中男982例,女898例。

1.2方法安排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使用自制调查表,对上述儿童进行调查;3~4岁小儿由家长如实填写饮食及口腔保健项目,龋齿按龋病的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

2结果

2.1一般情况检查人数1880例,患龋人数1182例,患病率为62.87%;男653例,女529例;男性患病率为66.50%,女性为58.9%。

2.2龋病与吃零食习惯的关系吃零食的儿童患龋率73.38%,不吃零食的儿童患龋率为24%,两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χ2=328.8,p<0.005),见表1。

2.3龋病与口腔卫生的关系刷牙的儿童患龋率为49.44%,不刷牙的儿童患龋率为77.53%,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58.6,p<0.005=,见表2。

3讨论

3.1儿童龋病的易患因素小儿因牙齿的解剖形态和组织结构[2]特点,易致食物滞留,且易成为不洁区。儿童牙齿的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酸力弱。以及儿童的食物多为软质食物,含糖量高,粘性强,易发酵产酸,形成菌斑[3]。加之儿童的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4]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以及平时不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不能很好的刷牙,各种原因造成龋病的发生。

3.2儿童患龋的危害儿童龋病严重降低小儿的咀嚼功能,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降低抵抗力。有的因龋病还发展成全身慢性疾病,再者小儿牙齿的崩坏影响正确发音及美观,也给小儿造成心理压抑。

3.3儿童龋病的预防措施从该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儿童龋病与其平时吃零食习惯和口腔清洁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及时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对预防儿童龋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1医务人员、幼儿园老师及家长要增强孩子的口腔保健意识。

3.3.2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加强宣传指教,及时培养儿童口腔健康的行为,切实做好口腔保健。

3.3.3老师和家长要指导儿童养成漱口刷牙的习惯,并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为提高刷牙的效果,可用菌斑显示剂[5]指导刷牙。

3.3.4限制食糖,可采用糖的代用品,少吃糖和吃糖后漱口,使糖不附于牙面,以免供给菌斑内细菌生长代谢的条件。

3.3.5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可运用含氟牙膏刷牙,每隔2周使用一次,每次4min。

3.3.6各级预防保健机构应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诊室,定期给幼儿、小学生作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防龋检查,以便对龋病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郑麟蕃,张震康.实用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86.

[2]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6.

[3]樊明文译.龋病学.疾病及其临床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39.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某小学1906名小学生为研究样本。所有受试者均有龋齿预防需求。依照单双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953人以及观察组953人。对照组男性534人,女性419人;年龄7~11岁,平均年龄(8.7±1.5)岁。观察组内,男性533人,女性420人;年龄7~11岁,平均(8.8±1.3)岁。2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化龋齿预防,详细流程为:定期对该组受试者开展口腔检查工作、叮嘱青少年儿童平日生活内少吃甜点、每日早晚都要刷牙。当发生龋齿之后及时到口腔科门诊就诊。在此同时工作人员也要和家长以及青少年儿童做好沟通,让双方明白龋齿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升其对于疾病的认知度。观察组受试者则接受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1.2.1健康宣教:

医护人员应当告知青少年儿童和家长平时生活务必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纠正既往不正确观念;告知青少年儿童家长定期带领儿童前往口腔门诊接受口腔检查的必要性;组织学生家长参加口腔知识培训会议,发放与口腔保健相关的宣教资料;告诉家长和青少年儿童应用正确方式刷牙。

1.2.2调整饮食以及刷牙教育:

医护人员应当为青少年儿童以及家长阐述正确饮食的方法,不要过多进食甜食以及刺激性食物,多摄取高纤维素食品,平日内不要进食零食。建议青少年儿童多进食粗粮、水果、牛奶、蔬菜等。进食后马上漱口,每天刷牙次数必须在2次以上。小儿每次刷牙使用的牙膏量应当在豌豆粒大小,牙膏使用量不要太多也不要过少。禁止横向刷牙,每次刷牙务必彻底。

1.2.3开展窝沟封闭:

针对于符合窝沟封闭条件的青少年儿童,应当开展此项工作。于窝沟间隙位置涂抹封闭材料。具体位置为牙冠咬合面及颊舌面的窝沟点隙,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的原理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

1.2.4定期查看青少年儿童牙齿生长情况: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青少年儿童牙齿生长详情,查看牙齿是否存在松动龋坏的不良情况。评价受试者的牙齿松动现象是否因换牙所导致。结合实际情况,评判青少年儿童是否需要拔牙。另外也要观察其牙龈组织详情,告知青少年儿童不要过度吸吮缺损牙龈,以免引发牙龈大量出血,延迟恒牙发育。

1.3观察指标

干预后3个月分别观察以下指标:干预后龋齿发生情况、干预依从性以及2组受试者以及家长针对于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水平对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则开展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干预依从性对比:

干预后,相较于对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更低(p<0.05)。干预依从性方面来看,观察组在正确刷牙人数、每日2次刷牙人数以及饭后立即漱口人数明显更多(χ2=15.264,18.526,19.241,p<0.05)。见表1.

2.22组学生以及家长对于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度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学生家长以及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更好(t=15.267,13.264,p<0.05)。见表2.

3讨论

龋齿为一类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和口腔卫生不佳以及定植于口腔内部细菌过度生长有关。由于受到细菌的侵袭,导致龋齿患者牙体受损。近年来,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有所上升[1],青少年儿童为罹患该疾病的好发群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1)相较于成年人而言,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加上很多家长没有在第一时间遵嘱其当成清洁口腔的习惯,饮食不合理,导致青少年儿童口腔中的细菌过度生长。(2)由于青少年儿童处于重要的身体发展阶段,因此机体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元素。比如说维生素、磷、铁、钙等,而因为上述微量元素没有办法满足受试者身体生长需要,导致青少年儿童牙齿钙化程度偏低,引发有害细菌入侵到牙体组织中,造成龋齿。由此能够看出,利用有效方式全面强化青少年儿童口腔综合保健意义重大。

表12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干预依从性对比

表22组学生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度对比

针对于青少年儿童群体而言,如果发生龋齿,不仅会影响乳牙生长,另外也极有可能就此引致牙齿缺失。就此干扰了其自身颌骨正常发育以及咀嚼功能发挥。如果情况严重龋齿疾病,还会对青少年儿童的恒牙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致使恒牙发育异常。现如今,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已然将龋齿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预防性疾病的管理水平之中。面对这一现状,医护人员有必要利用有效方式对青少年儿童群体开展口腔综合保健,以降低龋齿发生概率,确保其口腔健康[2].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针对于存在龋齿预防需求的人群而言,开展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干预能够明显减少龋齿发生概率,有效提高青少年儿童口腔清洁度水平,降低口腔内细菌滋生度,进而发挥出预防龋齿的成效。此外,通过告知家长龋齿疾病病因的方式,也能够令其指导青少年儿童保持口腔卫生,养成随时清洁口腔的良好习惯。由此不难看出,实施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有助于降低青少年儿童龋齿发生概率。

青少年儿童群体于牙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配合度偏差,单纯依靠医生治疗口腔疾病无法在根本上降低总体龋齿患病概率。可见,通过有效方式改善青少年儿童口腔卫生,预防龋齿意义重大。在早期,有效评价青少年儿童发生龋齿的风险,开展与之相关的预防工作为当前医护人员的主要任务。利用评价青少年儿童龋齿患病风险评估的方式可以及时知晓受试者患病风险,进而在青少年儿童群体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为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计划[3].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将口腔综合保健应用于预防青少年儿童龋齿方面,能够帮助其养成科学的清洁牙齿习惯,同时也可提升青少年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水平,有效预防龋齿。

总而言之,针对青少年儿童群体而言,为其开展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有助于降低龋齿患病率,可确保青少年儿童口腔清洁度,减少口腔内有害细菌定植率,有助预防龋齿。因此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葛日芳。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5):26552657.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阿坝州外国语实验学校5~13岁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剔除漏检及资料不全学生后,共纳入560例学生。560例学生中,男275例,女285例,平均年龄(8.5±2.3)岁。

1.2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和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对560例受检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问卷和口腔健康检查的形式。

1.2.1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口腔常见不良习惯。在取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统一设计的表格,由专人先进行解释说明,家长完全理解后填写。判定不良习惯存在的标准:凡每天反复发生某种固定动作(如吮指等)者为不良习惯,并记录持续时间和频繁程度;偶尔出现者不属判定对象。

1.2.2口腔健康检查2例检查者由从事临床工作15年以上的口腔医师担任,调查前经过认真培训并对诊断标准有统一认识,并做标准一致性试验,Kappa值分别是0.73和0.80,可靠度优。具体检查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盘,在检查灯下进行,专人负责数据录入。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常见不良习惯及与错颌畸形关系比较

560例儿童中,有口腔不良习惯者312例(55.71%),无口腔不良习惯者248例(44.29%);312例不良习惯的儿童中有119例儿童同时有2种及以上的不良习惯。不良习惯中以偏侧咀嚼最常见(35.58%),见表1。560例儿童发生错颌畸形109例,其中男65例,占59.63%(65/109),女44例,占40.37%(44/109),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8,p>0.05);109例错颌畸形儿童中有口腔不良习惯者82例,占75.23%(82/109),无口腔不良习惯者27例,占24.77%(27/1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5,p<0.05),即错颌畸形在伴有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中的发生率高于无口腔不良习惯者。

2.2不同年龄小学生患龋情况

560例小学生中患龋病者359例,龋失补牙数为1250颗,其中龋1089颗(含乳牙904颗,恒牙185颗),失53颗(全乳牙),补108颗(含乳牙65颗,恒牙43颗)。560例小学生患龋率为64.11%(359/560),龋均为2.23(1250/560),龋齿充填率为8.64%(108/1250)。5~7岁与8~10岁组乳牙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4,p>0.05),5~<8岁与11~13岁组、8~<11岁组与11~13岁组乳牙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5,p<0.01;χ2=6.948,p<0.01),即三组中以11~13岁组乳牙患龋率最低;5~7岁与8~<11岁组、5~<8岁与11~13岁组、8~<11岁组与11~13岁组恒牙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4,p<0.01;χ2=9.115,p<0.01;χ2=6.548,p<0.01),即恒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2.3乳恒牙龋失补构成比

受检的560例小学生中共检查出龋失补牙数1250颗,其中乳牙1022颗(81.76%),恒牙228颗(18.24%)。乳牙龋失补构成比分别为88.45%(904/1022)、5.19%(53/1022)、6.36%(65/1022);恒牙龋失补构

2.4龋齿与牙位的关系

龋失补牙数为1250颗,其中龋1089颗(含乳牙904颗,恒牙185颗)。乳牙患龋率最高的牙为下颌第2乳磨牙,共314颗,占乳牙龋牙数的34.73%;其次为下颌第1乳磨牙,共289颗,占31.97%;上颌第2乳磨牙191颗,占21.13%;上颌第1乳磨牙188颗,占20.80%;恒牙患龋率最高的牙为第1恒磨牙,共176颗,占恒牙龋牙数的95.14%。

3讨论

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篇10

【关键词】儿童龋齿流行病学

龋病是影响儿童口腔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口腔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世界不同地区龋病患病率有很大差别,为了解石家庄农村儿童患龋情况,我们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对石家庄农村平原地区的2万名儿童进行龋病调查,了解农村儿童的患龋状况,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应龋病的防治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石家庄市农村平原地区的6~12岁儿童20000名,选取35所学校,每个年级2个班的学生进行龋病检查,年龄以调查日期为准。其中男童10192名,女童9808名;男:女之比为1.04∶1。

1.2调查方法根据儿童口腔医学的疾病诊断标准以及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设计龋病检查表[1]由3名口腔专业医师用口镜、探针在单孔手术无影灯下,对受检者按设计表格逐项进行检查。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as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乳牙患龋率及龋均20000名儿童,患龋率为26.98%,龋均为1.3,其中6岁组乳牙患龋率男47.90%,女50.00%;龋均男2.38,女2.30。12岁组乳牙患龋率男10.95%,女11.95%;龋均男1.23,女0.93。随年龄增长,男女乳牙患龋率及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发病规律基本相似,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一致。6~7岁组最高,12岁组最低。见表1。

2.2恒牙患龋率及龋均恒牙患龋率为8.63%,龋均为0.24。6岁组恒牙患龋率最低,其中男1.14%,女1.21%;龋均男0.08,女0.09。12岁组患龋率最高,男15.98%,女16.04%;龋均男0.30,女0.38。恒牙患龋率及龋均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发病规律基本相似,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相一致。见表2。

2.3各年龄组恒牙、乳牙补牙率比较乳牙龋齿补牙率为5.92%,恒牙龋齿补牙率为7.82%,牙齿修复治疗的程度很低。说明目前社会人群尚未对龋病有足够的认识,也说明我们口腔卫生宣教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见表3、4。表1各年龄组乳牙患龋率及龋均表2各年龄组恒牙患龋率及龋均表4各年龄组恒牙补牙率

3讨论

3.1乳牙患龋情况以6岁组最高,患龋率49.12%,龋均2.34。本调查的乳牙龋补率仅5.92%,说明家长对儿童牙齿需治疗不太重视。患儿龋齿如不及时治疗,随之继发牙髓炎,根尖周炎,影响咀嚼,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影响颌面部的发育。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采取措施加强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儿童刷牙进行协助和监督。并让其认识到龋病的危害,及时带孩子进行龋病的充填治疗,提高乳牙龋充填率。

3.2恒牙患龋情况6岁组因第一恒磨牙萌出不久其患龋率只有1.18%,6~12岁恒牙逐渐萌出,恒牙数目增加,12岁组恒牙患龋率增至16.00%,本调查的龋补率仅为7.82%,说明儿童口腔健康水平有待提高。应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行为,及时进行窝沟封闭,尽早做到龋病充填。同时,由于绝大多数龋坏牙(92.29%)[2,3]只需一个面充填,治疗简单,效果好,费用低廉,抓好这一时机进行治疗,对防治龋病的继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石四箴主编.儿童口腔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