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总结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6:23

培训总结分析篇1

各项培训情况年度总结及分析:

一、新员工培训,本年度宾馆新员工培训 次,共参训人次。新员工培训的课程涵盖宾馆简介、礼节礼貌、服务意识、消防安全、工作质量奖惩细则、寝室管理制度、托盘及倒水服务、餐饮及客房知识。新员工培训后笔试通过率为100%。在11月份新入馆的接待团队培训中,加入了宾馆内训师对中西餐摆台、斟酒、分菜、骨碟撤换、斟茶、引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对各楼栋的企业文化、装饰、挂画等进行了讲解。并将对政务中心团队的培训一直深入下去,每周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宾馆整体接待情况适时培训。

今年在新员工的培训工作上,不断创新课题、方式,及时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基本上入馆即培训,培训再上岗,帮助员工熟悉工作环境快速融入南湖。

二、公开课培训,本年度共组织了4次外聘专家公开课培训,全年参训 人次。培训对象从宾馆各级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后厨人员。培训形式以课堂教学和现场演练相结合,对宾馆员工进行了消火防火、治安防范安全生产、政务妆、仪容仪表的培训讲解。另组织了一次参观“襄阳市规划展览馆”的培训,并进行了了观后感的分享。。

三、宾馆内部培训,本年度宾馆进行了各种内训14次。5次“学习青岛海景、塑造服务品质”的外学分享培训;1次安徽合肥外学分享培训;5次宾馆文化五支柱培训、1次宾馆优质服务手册学习,2次接待区域服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参训384人次。

四、存在的不足 

1.自身对专业培训方面了解的不够,导致在培训需求规划、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执行等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2.培训讲师的职责心不高,部分培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讲师在上面讲自己的,不管参训着是否理解或者听懂,对着培训资料照本宣科,忽略了培训互动的原则。

3.内部讲师授课技巧不高,有待提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自主研发课程潜力有所欠缺,所以,需要改善并进一步规范内部讲师管理,提升内部讲师授课水平,推行内部讲师认证,真正打造一支合格称职的内训师队伍。

五、根据过去一年的工作存在的不足,在新的一年中,我将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的对培训工作进行优化,并合理化的执行。

1.从各种渠道去了解,学习培训专业知识,并根据实际状况去解读分析,将自身专业水平提高,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培训人员乃至讲师。

2.切实了解,分析员工对于培训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培训为员工而做。

3.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培训工作得到各方面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同时部门培训负责人需担任起本部门的培训任务,质检培训部作为服务部门,做好协助、监管的工作。

培训总结分析篇2

关键词:高校中层干部;干部教育培训;pDCa;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6009506

高校开展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举措,是高校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1,2]。一些学者已经展开了对高校干部考核的相关研究。施云姝从考核高校管理干部自身素质和工作业绩的三个子系统,即思想道德子系统、能力素质子系统及工作业绩子系统进行干部综合考核研究[3];孟令军从干部的德、能、勤进行干部综合考核研究,并针对机关党政、系部院行政、系部院党务设计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4];王辅俊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确定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5]。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干部的“德、能、勤、绩”等结果性指标的构建研究方面,评价方法多以定性分析为主,且未对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整个过程的质量进行考核,这不利于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因此,如何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使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能够被纳入刚性的干部管理系统,对促进高校干部选拔、培训、考察、使用形成良性循环机制[6]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一、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一)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策划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策划包括教育培训课程策划和教育培训课程安排。教育培训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教育培训的思路、形式、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是否符合高校中层干部的内在需要。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要把握高校中层干部的需求信息[6],以学员的需求为基础,安排教育培训班次,设计教育培训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教育培训方式;还要安排好教育培训的时间、地点、教学器材、教育培训教材、教育培训教师,以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能有步骤地展开。

(二)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实施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包括制定教育培训课程内容、选择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组织教育培训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教育培训课程的内容,要满足高校中层干部的任职资格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自身条件及单位对其培养方向;为了教育培训工作的评估和后续工作,要进行系统、完整的教育培训记录工作,包括签到记录、教育培训过程的记录、教育培训档案的记录等[7];教育培训要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中心,创新教学形式,运用专题讲座、交流研讨、课题调研、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让学员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理解和对问题的认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培训考核形式要与教育培训形式相符,确保考核的有效性。

(三)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检查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检查包括老师讲课效果和学员听课效果。老师要做好教育培训材料的准备工作,运用一定的授课技巧,积极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确保其完全吸收应掌握的知识;学员听课效果注重学员的感受、学习效果以及在工作中的应用。教育培训后需要考核学员对于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的了解程度、吸收程度以及教育培训的知识或技能在工作中是否得到了运用。

(四)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改进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改进包括教育培训的总结和教育改进两方面。培训后要收集教师和学员对培训的评价和意见,通过对培训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不断改进工作,使培训效果不断提高。

二、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评价方法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在模糊数学的理论基础上,把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决策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模糊的安全信息定量化,从而对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与决策[9]的一种评价方法。对于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来说,由于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层次,以便确定不同层次的权重,从而得出各层次对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的影响程度。由于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标准均带有模糊性,对于这些非线性的评价,也只有通过模糊运算法则,才能较全面地汇总各评价主体意见,得到可比的量化结果。因此,本文对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更加科学地反应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分析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模糊综合评价法[1]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建立因素集

根据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训策划、培训实施、培训检查、培训改进,分别记为U1,U2,U3,U4。其二级评价因素如表1中的二级指标所示。

(二)建立评判集

根据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实际情况,把评价等级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其分别记为V1,V2,V3,V4,V5。

(三)运用层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较多,结合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邀请具有丰富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经验的专家,让他们根据表2判断矩阵元素的标度方法依次两两比较重要程度,逐层进行比较、判断,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建立判断矩阵,继而根据aHp中排序权向量计算的特征根方法计算出指标权重。

三、实证分析

以中国民航大学中层干部教育培训为例,对其教育培训的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培训总结分析篇3

关键词:培训管理体系;现状;优化

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特种设备事故率逐年下降,大部分的事故原因与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和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监管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而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键在于监管机构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来不断提升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特检行业逐步市场化导致业内机构竞争加剧,机构之间的竞争正在由资金、设备、技术等硬件资源的竞争转变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是否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员工队伍已经成为衡量特检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对于机构内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员工培训管理体系,来为特检机构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一、优化培训体系的意义

(一)什么是培训体系

设计培训系统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可以保证员工个人和企业获得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培训体系的运行,必需回答三个问题:目标是什么?开展哪些培训实现目标?怎样检验目标是否达到?要使培训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必需建立一套有效的、完善的现代企业培训开发体系。

[2]有效的现代企业培训开发系统,是指企业从自身的生产发展需要出发,积极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及潜力,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促进员工现在和未来工作绩效的提高,最终能够有效的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这样一个系统化的行为改变过程。

图1-1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总体构成

(二)优化培训体系的意义

1、能够更加有的放矢的开展培训

培训需求的分析向上要对接战略目标。通过优化培训需求分析系统,更加准确地找到目标与实际的差距,进一步厘清员工中谁最需要培训,培训什么,以及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培训等问题,使得培训的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

2、进一步促进培训的实施与执行

通过细化培训实施管理系统(主要包含:培训实施计划、细则、方案的制订、贯彻与落实,培训的现场组织与管理,培训经费的预算、核算与决算,教材、教师、教案、教具等培训资源的调配,培训相关人员的考评和奖惩等活动内容),进一步促进培训的实施。

3、能够切实将提升员工绩效落到实处

培训效果向下要落实在员工绩效的提升上。经过较为准确的需求定位,较为到位的实施执行,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培训的知识与技能转化到日常工作中去,将培训最终落地在员工绩效提升,即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升的成果上。

二、tJ特检院培训体系现状

(一)tJ特检院概况

tJ特检院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2007年经过整合后,负责全省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游艺机和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法定检验、节能服务和技术服务工作。2007年至今,共检验各类特种设备近100万台/套、检验压力管道7500多千米、锅炉水(油)质监测15万多项、安全阀校验20万多个,检验钢瓶420万余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3000余处,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或创造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

tJ特检院内设18个综合管理和业务部门、下设7个设区市分院、2个独立法人经济实体和1个高新技术企业,迈向了“集法定检验、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目前,员工总数已经超过1000人,50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超过90%,中高级职称450人,教授级高工12人,检验师300人,高级检验师10人,博士及博士后20名,硕士研究生260名,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较高、人才结构拟合度较好的专业化团队。

(二)tJ特检院培训管理流程

1、培训需求分析

建立了培训需求分析机制,通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的方式搜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各分院的年度需求,由人力资源部整理汇总,作适当的调整,形成需求分析成果。

2、培训规划

年底制订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根据需求分析形成的汇总表,将培训计划分为检验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职业化、管理类培训计划以及职业资格证考核培训计划三部分,并进行了培训经费预算,采取适当的保障措施为培训计划的执行作好保障。

3、培训实施

人力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执行培训,分院根据计划自行开展培训,在执行过程中注重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完善培训学习体系机制,确立了职业导师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二是网络学习课堂覆盖范围扩大,院领导带头学习的同时,推动开发了37个课程共105个学时的自有特种设备检验技术课件,使网络学习课堂与特检工作实际联系更为紧密;三是建立职业化培训、专业化培训与管理类培训等三类培训体系。充分运用视频系统开展职业化通用课程的培训,全面提升在职员工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针对不同检验检测岗位的需求,开展检验技术专项集训;通过对各类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基本知识和管理技巧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管理技能。

采取培训积分制的方式量化培训成果,每季度由人力资源部对全院人员的培训必修积分和总积分进行量化考核;人力资源部定期对培训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将培训工作开展实施情况与部门、分院绩效考核情况挂钩,员工培训积分与部门、个人绩效挂钩。

4、培训评估

培训结束后,发放《培训评估表》组织参训人员填写。各部门和各分院的内部培训由各部门及各分院自行组织评估,相关培训、评估评估记录自行存档;管理类培训、网络学习课堂、新进人员培训等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评估,评估结果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专业化培训由质量技术管理部负责评估,相关培训、评估记录报人力资源部存档。

三、tJ培训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未能完全对接战略与绩效

tJ特检院的培训需求分析的方式较为传统,通过发放表格固然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取各部门、各分院的需求,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需求分析的结果并未以单位的整体战略为前提,培训的成果是否有利于实现单位整体目标存在疑问;二是培训需求是否是基于部门、员工的绩效分析而提出,还是拍脑袋而为之,人力资源部缺乏引导和沟通,无法帮助其形成清晰的脉络,容易造成为培训而培训的状况。

(二)培训实施与计划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2年度培训计划中,检验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23项,职业化、管理类培训计划27项,共计50项。而2012年实际执行培训30项,完成率仅为60%。

培训实施过程中实际上并未真正健全内训师的培养机制,对内训师评级完毕之后没有采取相应的跟进措施持续的为内训师提供支持,课程体系的开发工作也趋于停滞,未真正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三)培训评估未作用于绩效改进

培训评估方式较为单一,《培训评估表》只能了解学员对于讲师的评价,属于相对浅层的评估,甚至无法了解学员对于知识或者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培训的成果也很难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对于技能提升的帮助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一方面容易使培训“被借口”,即员工做好了工作认为与培训无关,做不好工作埋怨培训没有到位;另一方面,没有针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成果应用反馈,培训的根本目的―改进绩效的功能无法实现。

四、培训体系优化方案

(一)优化培训开发需求分析系统

由于之前获取培训需求的方式过于简单,因此很难得到清晰的培训需求,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优化培训需求分析系统:

1、厘清培训需求的来源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要实现企业目标,则需要通过提升员工绩效来实现,因此,有效的培训需求来自三个途径:一是举办哪些培训有利于企业年度目标的实现;二是员工年终绩效考核的结果中所反映出来的改进点;三是根据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得出的结论。在三个途径中,前两个途径针对性较强,根据需求调查表得出的结论仅供参考。

2、采取不同的方法搜集需求

获取培训需求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现针对以上三个途径分别展开应对。

⑴从企业目标中获取需求。其实这不太容易,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建议采用的方法是分析法与访谈法。tJ特检院的年度经营目标大部分体现在数据上,如营业额指标、利润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等,似乎很难对应到培训需求中。但可以从公司的年度总结中找到培训需求的对应点:如果总结中提到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是制度建设,那么对应到人力资源部就是做好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对应到培训就是作好培训制度建设;如果总结中提到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业务能力提升,那么就需要结合访谈法挖掘业务部门重点需要提升的技能是哪些,可以提供哪些培训来满足需求;如果总结中提到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是加强团队建设,那么就可以通过拓展培训及其他活动等方式来满足需求;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很重要的一部分培训需求。另一个比较直接的获取途径,就是从高管在年终总结或其他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提炼出培训需求,此点对于从事培训员工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⑵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中获取需求。要求培训员工具备两种能力:对于绩效结果分析能力和与各部门、各分院负责人的沟通能力,建议采取分析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第一步,先将考核的结果分类整理,提取出需要的数据和结果,分析出每个部门员工的绩效改进需求,而这些改进需求通过哪些培训主题和培训方式可以实现,自己做一个思路整理。第二步,采取访谈法与各部门、各分院负责人沟通这些绩效改进点,引导他们在做年度培训计划的时候,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而不只是拍脑袋按照去年的计划依葫芦画瓢。第三步,限定时间让各部门、各分院提交年度培训计划。

⑶根据员工需求调查结果获取。此种途径通过问卷即可,人力资源部可以设计一份不要太复杂的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将大部分人都有的需求整理出来备用。

3、整理需求,形成培训计划

将三种途径获取的培训需求汇总,作一个整理,并将各部门、各分院的培训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列,人力资源部培训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根据tJ特检院的实际情况,考虑可接受度,并确认最终的培训计划,提交院领导审批,形成整体的年度培训计划。将培训计划的达成率指标纳入人力资源部的年终考核,并在各部门、各分院的考核中加入学习指标来检验各自的培训达成率。

(二)完善培训开发实施管理系统

针对培训执行不到位,以及对内训师培养不足的现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培训实施管理系统:

1、作好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的培训管理,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培训

根据培训计划提前1-2周提醒相关部门负责人,并主动与其沟通培训执行的各项问题,如讲师、参训对象、举办时间、会议地点等,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推迟,要与负责人沟通合适的执行时间,确保培训能够按照计划执行。

一场培训的成功取决于从准备到结束的所有环节及细节工作。首先,要作好培训准备,提前培训通知,整理培训对象,告知讲师提前作好课程准备,并在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对讲师提供适当的授课技巧指导和建议。其次,在培训开始前一天,通知参训对象培训地点及时间,并做好会场布置、投影仪笔记本电脑调试等所有培训准备工作。最后,培训开始当天,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并作好与讲师及学员之间的配合互动。

2、形成培训管理流程标准化手册,监督指导分院执行相关培训

由于tJ特检院分院分布在省内不同的城市,要实际帮助其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比较困难,建议由人力资源部制作一本关于培训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手册,将手册下发各分院培训执行部门学习,并定期监督分院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督促其开展培训,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3、切实制定并执行内训师培养方案,形成内部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对内训师分批次的进行授课技巧的培养,具体的方式可以外请ttt讲师来授课,帮助其提升授课能力;第二阶段,对内训师的演示能力(ppt制作水平)的培养,可以通过外请讲师,也可以通过内部优秀讲师的分享来进行;第三阶段,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协助开发一门重点课程,了解课程开发的流程和方法,累积经验,后自行开发。通过三个阶段的培养,使得内训师团队达到一个基本层面的要求,接下来可以通过举办内训师沙龙或交流会,来营造内训师团队氛围,并在年终设置一定的奖项来作为激励手段。一年下来,累积的内训课程可以汇总进入内部课程库,形成体系。

(三)建立培训开发评估反馈系统

针对培训评估方式较为单一,培训无法作用于绩效的现状,建议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建立培训评估反馈系统:

1、反应评估

现场发放培训反馈表,了解学员对于培训师及培训组织的意见,为下次培训的组织提供参考。

2、学习评估

对于适当的课程,拟一份考试试卷,现场检查学员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未达标的学员,要求其学习相应的网络课程来达到要求。

3、行为评估

对于涉及实操的课程:第一,可以通过现场实操来检验其学习效果;第二,可以在培训结束后一周内,通过观察其工作表现来检验培训对于实际工作的影响;第三,可以通过月度或者季度绩效考核结果上,对应培训的部分反映出来的改进程度,来衡量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1]培训管理体系不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一种管理思想,只有将培训管理内化为特检文化的一种呈现,切实帮助各部门、各分院改进工作绩效,员工才能将对于培训的“需求”转变为“渴求”,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建设。tJ特检院是质监事业单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通过探讨其培训体系的优化方案,期望能为其他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宗虎.培训管理实务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

[2]李小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23期;

培训总结分析篇4

培训效果评估通常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反应评估,它直观的反应受训者对培训的满意程度,大多企业在这一层次通常做的较多;第二是学习评估,是评价受训者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收获,目前企业多通过考试来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收获;第三个层次,也是培训的最终目的,结果评估,评价受训者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生产经营或技术管理方面的业绩,通常可以从企业的绩效考核成绩上得到答案。

a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实施现状

a企业是通讯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负责国内的电缆敷设,电机安装等业务。近年来,随着中国电讯和通信事业的发展,企业面临难得的市场机遇期和人才竞争的挑战期。通讯的行业的人才成为各大企业争相追逐的焦点,为留住人才,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激励和保障措施。

a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问题分析

培训管理按照流程划分,通常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设定、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果应用等环节构成,培训效果评估是检验培训成果的重要环节,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培训计划、课程设计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系统的角度分析,a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需求调查分析过多的依赖于培训对象,培训需求分析不系统,导致培训效果评估的目的性不强。a企业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重点是设计相关表格,对公司的各部门进行需求调查,培训的需求分析不系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需求的设计缺少统一的指导和基本的范围,导致不同的部门的理解不同,大多部门都是从个人角度出发去进行培训需求上报,缺乏统一性、规范性,无法实现个人培训需求和企业培训需求的统一。二是培训管理部门的调查分析主要依赖于各部门的上报结果,缺少对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人力资源规划、职业生涯设计、企业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需求供给分析等综合因素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处理,导致培训计划的制定,不能准确反映企业人才的发展方向,无法弥补企业的人才短板,培训计划设计的针对性不强,直接导致了培训效果评估的目的性不强。

二、缺少评估标准,导致培训效果评估缺乏依据。按照目前科学的管理方法,培训效果评估标准要求坚持SmaRt原则,应可能采用量化指标进行描述。在设定标准时,应注重相关性、可靠性、区分度和可行性。a企业在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时,缺少必要的评估标准。导致评估实施起来缺少参照和规范,评估多停留于表面,不能真正反应培训的效果。

a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改进建议

一、在培训规划制定阶段。企业制定的培训规划应达到系统化性、标准化、有效性和普遍性;培训规划应包括培训的目的、目标、对象和内容、范围、规模、时间、地点、成本、方法、教师、实施措施;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不应仅仅从让各受训单位上报,培训管理者要综合分析企业的战略目标、人才规划、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内外部形势、企业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培训规划。

二、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计和企业培训资源开发阶段。企业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时,应保证适应性、针对性和最优化、创新性原则;企业应重视内部资源的开发,选取企业的技术专家、骨干人才组建内部师资队伍,让培训内容根源于企业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贴近工作实际,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培训总结分析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评估;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尚豫新(1982―),男,河南商丘人,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

高明辰,男,河南郑州供电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专责,从事供电公司的组织管理与理论教育培训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7.10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7-21-02

一、培训评估的概述

培训评估指的是对培训活动或者培训项目过程以及效果所进行的衡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培训对象在培训前后素质、能力等方面变化和提高程度的衡量,来确定其培训项目所产生的实际效果[1]。培训的评估要以培训目的做为评估出发点,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遵循四个原则:按照需求培训原则、效益第一原则、评估指标平衡性原则和培训长期制度化原则[2]。

二、电力企业的特点及培训的内容

国内的电力行业是资本、科技人才密集型行业,垄断性强,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流动性差,利润随经济发展增长较快。

电力系统企业都围绕一种商品进行生产――电力。电力系统企业的培训主要以企业管理、生产技能、专业技术这三个方面培训为主要方向。电力系统企业培训主要集中在电力企业管理、安全培训以及电力生产、供给的技能和技术培训。

三、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灵活、简便、高效实用的建模和决策判断方法,是对那些比较复杂、模糊的问题进行决策的理想方法,非常适合于很难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一些问题[4]。层次分析法按照四个步骤进行建模分析[3]:

(1)结构模型――递阶层次模型的创建;

(2)进行各层次中所有判断矩阵的构造;

(3)对层次进行单排序以及进行模型一致性检验;

(4)对层次进行总排序以及进行模型一致性检验。

四、层次分析法在电力培训项目评估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企业工作人员培训评估的目的是要判断影响培训的各因素的权重,进而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评出参评因素的影响力强弱,最终为进行最优化决策做准备[5]。

(一)电力培训项目评估体系的指标框架

(二)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对电力培训项目评估体系建立判断矩阵,然后进行层次单排序,并对模型进行一致性检验。对图1中的管理体制C1、员工培训C2、信息技术建设C3和后勤保障C4四方面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判断,进而列出两两比较矩阵。

表1所示的判断矩阵是针对电力系统企业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两两评比的评定数据。然后在判断矩阵表2上进行计算,利用方根法先后计算出每行元素的乘积,再开n次方根,并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Ri=0.9,CR=0

同理,管理体制C1、员工培训C2、信息技术建设C3和后勤保障C4四方面的判断矩阵如上所示的方法一样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最后,对层次进行总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充分利用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进一步综合处理出对更上一层次的优劣顺序,这就是层次总排序的目的与任务。层次总排序结果如表6所示:

最终总排序结果如下:w=(0.0938,0.0313,0.0703,0.0234,

0.2109,0.0703,0.1406,0.0469,0.0469,0.1406,0.0725,0.0725)。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根对电力系统企业培训评估影响最大的四个因素分别为电力企业的师资建设(0.2109)、网络建设(0.1406)、办公自动化(0.1406)和领导支持(0.0938)。

参考文献:

[1]李青.企业培训有效性评估模型的建立[J].陕西电力,2007,(08).

[2]李群雄.构建电力企业培训工作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6,(03).

培训总结分析篇6

论文摘要: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引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其已逐步成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科学、高等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青年教师的知识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基于课堂教学的培训体系。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青年教师已经逐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执据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教师107.6万人,其中,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8.3%,40岁以下教师占64.3%。因此,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培训面向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情绪波动大,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初为人师,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思想活跃,观点新颖,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负担繁重,生活压力较大,发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2.课堂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青年教师经过系统的教育学习,专业知识贮备量大,但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与学脱节。具体表现为课堂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甚至照本宣科,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学缘结构不够合理,教学创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师多由“垂直教育体系”培养出来,即本科、硕士、博士的各个学历阶段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连着就读。学科视野不够宽阔,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间也较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4.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影响教学能力发展

由于社会和高校各种现行政策的导向,再加上现实利益的诱使,导致价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边倒。整天疲于跑项目、写论文,而课堂教学则处于应付状态,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这种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逐步认识到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关注青年教师群体成长的同时,也构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二:其一,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显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多以讲授型为主,授课方式单一,且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方式简单,相当一部分的培训无检验措施;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培训表现、出勤情况考核都没有,仅在培训结束后每人颁发一个证书,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变成“走过场”,减低了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更有甚者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导致青年教师产生厌学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其二,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培训对象笼统。部分学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依照教育规律办事,没有重视青年教师身体、心理及能力发展上的优劣势,缺乏对培训活动实施对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的认知。同时,高校包括各个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训,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本专业的,更多的是注重让教师接触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国际前沿的最新资讯,而针对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较久因为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且见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选择在很小范围内,如一个教研室定期开展一下活动,各自汇报一下近段时间的教学情况。

三、培训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师资队伍结构制约着良好梯队的形成,据预测,高校教师退休人数在逐步达到峰值,为了使高校师资避免青黄不接的局面,必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墙养,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挑起教学的重任。因此,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培训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步骤:

1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

应以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为基础,以使青年教师获得或改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结合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分别制定出长、短期培训计划,同时培训的内容也应按需施教、全体参与、系统完善的原则来安排。其重点应围绕青年教师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置出合理的培训课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办法,确保通过培训实现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和高校的发展目标。同时,为了检验培训效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2.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合理构建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高校组织需求层面、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三个方面。

(1)高校组织需求层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有二:其一是发展方向分析,面对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和高级人才竞争,高校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了保持高校的持续发展,青年教师培训必须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着眼于高校的未来发展。根据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对高校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其二是高校现存问题分析,通过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此进行深人分析,从而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全面培训。

(2)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内容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职责和要求。二是通过对教学评估体系实施结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师行为、态度及教学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偏差,在教学薄弱环节或有待提高的领域进行培训分析。

(3)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随着高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不断进步,即使青年教师目前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要求的更新也会产生新的培训需求,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也需要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培训以满足青年教师自身的需求。

3.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等,但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高校在选择培训时应注意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多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模式。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培训内容和形式分三种:首先是职前教氰职前教育不仅是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而且是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开始,更是帮助新青年教师建立与同事和教学团队的关系,建立符合实际期望和积极态度的契机。其次是在职培训。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计划与目标的基础上,由系或教研室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的培训。再次是脱产培训。对每一位青年教师来说,当面临新教材和新一届的学生时,都需要经历相应的短期脱产培训,以便更决地了解当下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前沿情况、教改情况,从而满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学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开发,即指青年教师自己主动地通过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内在的整体素质的培训活动。自我开发也是一种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不断成长完善的培训方式。

4.培训的组织结构、计划及实施

(1)培训组织结构。与高校其他部门的管理一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一个完善的培训组织结构可以使培训活动从一开始就系统进行,保证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课程选择、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过程切实有效地进行,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培训工作围绕着培训目标执行,保持培训的新颖性和内容的实用性。

(2)高校培训计划的制定。无论是年度培训、学期培训,还是月度培训,甚至是钊一对某一特定的培训需求而制定的专项培训,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体系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培训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例如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阶段,可将培训分为从事课堂教学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规划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计划的架构及内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为构成和组织培训的主要依据。

(3)培训的实施。根据培训实施的流程,对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实施,以及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一切具体问题,完成培训实施总结。同时,不仅包括与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反馈,与相关培训主讲人沟通培训内容改进建议,而且还包括对培训效果进行具体评估。实际上,培训的实施是培训体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执行过程。

5.培训管理

高校为青年教师培训进行各项投入和为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支持,其效果等同于投资,目标是为了通过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高校的总体水毛因此,必须加强培训管理和效果的跟踪,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估,不断改善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培训总结分析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FaSt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147-05

一、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14年末,全国22个城市共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3173公里。到2015年前后,我国建成和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58条,到2020年前后,我国28个城市共有117条线路建成并投入运营,总长将超过7400多公里,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轨道交通市场[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相关专业人才出现大量缺口,范围涵盖融资、组织、设计、建设、监理、供货、运营等多个领域。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各级参建单位和运营单位的人员大多数从事过铁路或市政工程建设,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上马出现人才瓶颈的情况下转行至该领域,虽然有着一定的铁路或市政建设经验,但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还是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具体问题的处理经验。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新的投融资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新的管理模式及技术不断涌现和采用,必要的人才支撑相对匮乏,人才创新驱动明显滞后,制约了行业发展。在此形势下,加速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特征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磁悬浮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2]。涵盖专业主要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两个大的类别[3],土建类别包括线路、车站、车辆段等建筑;机电设备类别包括:车辆系统,轨道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动力照明、给排水、暖通空调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的特点是:技术复杂,接口众多,安全等级高,管理难度大,这对参建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造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在职培训有区别于其他行业不同的培训特征:

1.培训主体需求各不相同。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培训,侧重于咨询培训一体化服务;对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于能力提升、资格认证的培训;对参与社会竞标的培训,要提供教师、教材、实验室、实践基地、配套设施等成套服务。

2.专业培训受众对象较小。与铁路行业人力培训由铁路总公司负责全国各路局总体安排不同,虽然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众多,但其培训由地方政府或企业主导和实施,落实到单个城市或企业,可组织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培训人员数量较少。

3.专业培训的内容针对性较强。比如供电系统受电装置分为接触网和三轨[4]两种形式,安全门门体分全高和半高形式,相同专业也需根据具体线路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教学内容。

4.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师资力量分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虽然规模较大,但发展时间不是很长,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培训的专业教材较少,且专家队伍分散在各个建设单位,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师队伍。

针对以上特点,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市场的分成三类,分别为根据城市的建设规模分类(见下页表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参加单位分类(见下页表2)和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参建人员层级特点分类(见下页表3)。

三、加速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市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领域的培没有统一主管部门,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市场需求各不相同,具体课程受众对象较为单一,授课内容深浅程度难以统一、授课师资力量较为分散等情况。因此,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程开发,对提高行业人员职业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改革发展规划,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工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建设起到以下良好作用:(1)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分层分类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建设;(2)完善城市轨道交通重点专业、重点人员的选拔体系;(3)形成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且稳定的培训方案、培训教材和教师队伍;(4)对专业性强且需要持续学习深化的专业领域设计针对性及可持续性的培训课程;(5)开展结合工作岗位特点的课程培训,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开展人才理念、知识拓展、科学精神、职业操守、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技术适应、创新驱动等能力提升训练,完善行业知识结构,增强企业综合素质,提升员工职业发展能力。

四、基于FaSt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培训课程开发研究

1.FaSt模型理论分析。FaSt课程开发模型[5]是在人力绩效改进技术和邱伟讲师多年企业课程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将原有aDDie模型进行深入和优化,而形成的一套基于问题解决的精品课程开发流程。其方法分为四个步骤:聚焦问题显价值,整合方案重实效,精选教法做引导,优化成果促精品(见下页图1)。

FaSt模型在课程开发上有四方面优势:第一,聚焦于企业所发生的绩效问题;第二,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结合,让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每一步更加专注;第三,每个步骤采用流程式模块设计,可由培训师独立完成所有开发任务,也可团队分工完成;第四,多年实践检验,符合企业培训发展需求。

本文提出基于FaSt理论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调研方法,可以开展全面的需求分析、系统的培训实施跟踪和全过程培训总结及反馈,较好地助力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

2.FaSt模型应用中常用的方法。在FaSt模型应用中,根据培训的进展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保证课程_发的顺利进行,常用的方法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法、综合观察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第一,访谈法。访谈法在调研工作中,是一种常见的定性调查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新趋势[6]。成功完成一次当面调研访谈需要经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分析阶段。访谈法可以充分了解被调研者的需求、困惑和建议,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可以对被调研者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这种方法的难点是收集的信息分散,信息整合和分析过程比较复杂,访谈人员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在访谈中,要按照事先准备的事实性问题、需求性问题、结果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和确认性问题来提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总结分析阶段,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访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归纳总结共性的问题。

访谈法调研效率高,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可以深入了解调研项目在被调研者人群中的影响力。

第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的量化研究方法,它是通过把标准化的问卷分发或邮寄给有关的人员,然后对问卷回收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的研究方法[7]。

问卷调查法覆盖范围最为广泛。问卷调查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广泛调查,发现被调研者希望解决的问题。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范围广、实施速度快、成本低。但是,问卷调查法很难预期被调查者如何解读设定的问题,回应率可能会比较低,无法获得问卷以外的内容,并且很难在收集信息的同时挖掘解决方案。

第三,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法就是采用小型座谈会的形式,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具有代表性的被培训者交谈,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焦点小组法本质是一种引导技术,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8]。焦点小组法可以在收集绩效问题和挖掘问题要因时使用,有助于相同专业的人群达成共识。

焦点小组法特别适合用于收集被培训者的主观偏好、态度、观点、需求等方面的想法,因此可以应用于培训项目实施的多个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第四,其他方法。其他常用的调研方法还有综合观察法、资料分析法等。不过,这些方法适合企业对于员工的调研、评价,并不适合行业服务性质的培训。

五、FaSt理论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中的应用实例

1.FaSt理论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的应用实例。在城市轨道交通课程开发中,应用FaSt理论课程开发模型,成功完成一次课程设计和实施要经过准备、实施和跟进三个阶段,通过当面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权威性人群、代表性人群、特殊性人群和协人群四类人群进行跟踪。该模型的课程开发具体应用如下:(1)准备阶段,主要完成课前调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城市轨道建设单位提出全年培训实施方案前进行,重点对企业上一年度培训情况、培训反馈意见、当前突出问题、技术创新等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并在一定分析方法的基础提供下一年培训建议;第二阶段,在城市轨道建设单位参加培训前进行,对参加培训学员进行访谈,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业务中的重点和难题,梳理汇总后反馈至授课教师,请其在授课中讲授对应策略和具体办法。(2)实施阶段,在教学阶段进行,主要采用当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度挖掘培训需求,填写调查表,提炼和归纳有效信息和培训建议,反馈有效信息至培训主办单位和授课教师,为后续课程提供优化建议。(3)跟进阶段,在培训结束3个月后进行,采用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对前期不确定性问题再次调查。同时,建立专业问题库,将专业问题汇总、整理,提供至被培训单位分析研究。

2.根据FaSt理论,设计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流程。根据FaSt理论,归纳了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流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跟进阶段三个部分,模型应用的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六、结论

1.本文介绍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市场基本特征,包括人才培训的主要内容、人才培训的对象划分和培训调研的主要方法等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思路。同时,本文介绍的培训课程开发方法也可应用于铁路、公路行业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总结分析篇8

关键词:企业教育培训统计分析效果

教育培训是企业优化人员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培训效果如何直接关系企业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认识程度不足、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计划系统性差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未能有效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因此,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培训活动,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效果概述

顾名思义,统计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运用统计学工具对分析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企业教育培训中,统计分析方法主要体现为对企业教育培训过程进行数据记录、积累、统计调查,并运用正确的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对企业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做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做出统计分析报告,找出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企业教育培训成效。

一般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于企业教育培训时,可分为三个应用阶段:对教育培训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对教育培训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教育培训需求进行统计分析,是明确培训目标及任务的前提。只有针对企业发展需求,教育培训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对教育培训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是了解培训动态、及时反馈培训信息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规避培训偏差,改进不足。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是企业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可以总结工作得失,明确培训效果大小及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教育培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尽管教育培训工作对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整体推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事实上,由于效果不明显、培训体系不完善,教育培训并未引起一些企业的真正重视,存在培训目标模糊、培训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不强、培训信息和相关数据失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培训效果的展现。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集中凸显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培训的必要性。很大程度上,企业教育培训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没有规范的培训体系,具体就是,没有做好各个环节的统计分析,导致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企业培训数据记录零散、收集不全、管理混乱、调查敷衍,统计学意义不明显,无法为企业教育培训提供准确培训信息和决策依据。可以说,统计分析方法对于规范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有重要意义,能有效促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进步。

三、对统计分析方法提高培训效果的探讨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是提高企业教育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做好培训各个环节的统计分析工作,可以强化培训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确保培训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对提高企业教育培训效果的作用。

(一)做好企业需求统计分析,明确教育培训目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往往不能结合自身需求,忽略培训需求调研分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导致员工培训积极性不高。因此,企业教育培训首先要进行教育培训需求预测分析,主要是通过调研、走访等途径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而确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提高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激发员工培训的积极性。总体上,培训需求分析环节包含了企业目标分析、员工素质分析以及实际水平与达成工作预期水平的分析,以上三者决定了企业培训的主方向。

(二)做好培训过程统计分析,规范管理培训流程

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一个边学习,边上岗的过程,培训时,企业就能够直观统计分析员工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灵活调整培训方案和进度。在实践操作时,企业可以通过跟踪统计培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数据,实时统计分析员工人数、职务及问题严重程度,并据此适时调整教学训练重点,规范整个培训流程,提高培训效果。

(三)做好培训效果统计分析,确保企业决策科学合理

对培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是科学检测培训最终效果的重要一步,也是巩固并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一步,可采用问卷满意度调查、座谈、培训前后数据分析对比等方式进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培训效果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显示出来,课后测试、随机问卷调查只能反映培训短时间内取得的理论效果,而实践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统计后,才能反映出来,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在进行培训效果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满意度调查工作表面,而需要深入员工行为改善层次进行统计分析。如此,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跟踪统计,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行为变化,正确判断培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有利于企业总结当前发展形势,科学决策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及战略措施,确保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立足市场不败之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统计分析方法适用于企业教育培训全过程,对提高企业教育培训效果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解决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促进企业教育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培训过程更加规范,培训效果进一步巩固。

参考文献:

[1]任少艾.企业教育培训的管理与创新[J].管理观察,2013(5)

培训总结分析篇9

关键词:pDCa循环;培训;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C9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38-02

企业培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如何提升培训的效果,让许多培训管理人员不知所措,尽管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考核措施,但总是不尽人意。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给企业培训工作者提供了好的思想和方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

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像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我们深谙培训不是一个能够做到让效果立竿见影的工作,它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改变人的知识、技能、态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然而,人、尤其是参加工作的成年人,改变的难度相当大,不管是从知识上、技术上、态度上还是价值观念上。因此,培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再次投入实践中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来提高质量。

一、pDCa循环在培训中的应用

(一)p(plan)——策划

我们在年终以全年的培训考核情况为依据,结合公司和部门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即:(1)找出公司目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2)对问题逐一进行分析,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如直方图、鱼刺图进行分析,也可用表格等;(3)列出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4)针对主要因素,制定培训整改措施,即制定了下一年度的培训实施方案。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细节也不能忽视,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需要将方案步骤具体化,逐一制定对策,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将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得到细化分解。

(二)D(Do)实施

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方案,这一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的关键、核心阶段,培训项目的负责人要选好,培训流程要清晰。

我们公司执行这样的培训实施流程:

确定培训项目—填报培训项目表—精选授课教师和学员—确定培训时间和课时—选择培训方法和地点—开始培训—填写培训台账—做好培训总结

通过这一流程严把培训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培训管理人员全程跟踪,这样可以及时的了解讲师的讲课情况、员工的接收情况,以及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素质来判断讲师所讲的内容是不是能够符合培训的目的。

(三)C(Check)检查

检查培训计划的实施以及实施的情况。这一环节不是独立的阶段,它贯穿于pDCa循环的始终。

我们在对培训的检查中采用四级评估,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

1.反应层评估——对学员的反应进行评估。每次培训进行中或结束后,要向学员发放调查问卷,评估学员对这一培训项目的反应,学员是否感觉到培训项目有好处。内容可包括:培训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培训时间安排是否得当、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否用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你是否愿意参加这样的培训、培训讲师的教学方法如何等等。

2.学习层评估——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培训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考试或要求学员上交培训心得。这一评估方式主要为了检查学员,通过培训是否掌握了应会的知识和技能。切记,如果员工没有学会,那么培训教师就没有发挥作用。

3.行为层评估——对学员受训后的行为是否发生变化进行评估。这一评估主要是检查经过培训后,学员是否有与工作有关的行为发生变化,是否在行为上应用了学习到的有关概念或技能。此项评估应于培训结束后的三个月至半年内对其进行,并做出具体分析,及时总结培训的有效性,并结合结果做出相应调整。

4.结果层评估——对培训后在企业效益上的评估。这一评估主要是检查学员行为的变化是否积极地影响了本单位的结果,有多少与成本有关的积极后果是由于培训引起的,学员经过培训之后是否对企业或他们的工作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态度。

(四)a(action)处理

(1)把执行措施计划成功的经验总结并整理成标准,以便巩固提高。(2)把本项工作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提交到下一工作过程中去解决。在处理后又要回到计划阶段,对上次循环中未解决的问题、新问题或者是在上一阶段不突出的问题但在本阶段成了主要问题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和计划,然后再按pDCa循环去进行工作。

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培训效果好的上升为“标准”,在今后的培训中加以应用、推广。对本次培训存在的问题,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解决方案,并转入下一年度培训,进入新的pDCa循环加以解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周而复始转动,不断循环上升,使得培训管理不断得以提升。

二、pDCa循环在培训中的意义

pDCa管理循环看似简单,其实质却包含着认识的三次飞跃以及实践的三次飞跃。从认识的三次飞跃以及实践的三次飞跃高度认识pDCa管理循环,将充分理解pDCa四阶段八步骤的重要意义,并促进培训应用此思想和方法。

1.培训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用pDCa循环指导企业培训,可以杜绝培训项目制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得培训项目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通过检查,不断改进管理目标,提升培训项目的策划水平。

培训总结分析篇10

关键词:安全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评估工作不是“事后诸葛”,石油产业的安全培训更尤为重要。企业不能等到整个培训项目完成之后才将效果评估工作提上日程或流于形式。有效的培训评估需要贯穿整个培训项目的始终,随时进行必要的衡量与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引导安全培训工作走向正确的方向。因此,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应该由安全培训先期的计划制定、过程中的调查访谈、后期成本与收益分析、安全培训项目结束后的总结分析,以及提交安全培训评估报告等五大环节构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责任,有的放矢

要想将安全培训效果评估工作做到位,企业首要建全安全责任制度,切实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问责制。同时,管理者需要在安全培训计划制定初期就给予足够的重视。安全培训效果评估进行中可能涉及的所有细节都必须体现在计划方案中。这样,一方面明确了安全培训过程中所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提高安全培训项目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使得效果评估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

企业可以依据美国培训与研发协会前任会长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训项目四级评估模式,结合企业实际,在安全培训计划环节确定“四级安全培训评估体系”。即从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方面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其中,“反应”是指受训者对受训项目的主观印象,包括对培训教材、培训师、培训设施、培训方法和内容等的看法,它一般可以在安全培训结束后通过简短的调查问卷来收集;“学习”是看受训者接受安全培训后,对原理、事实、技术或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够提高多少,对这方面的评估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如笔试、技能操作和工作模拟测评等;“行为”是员工的安全培训前后的工作行为对比,通过对受训人员的上级、下属或同事进行调查访谈,可了解受训人员在安全培训前后的行为变化,同时,也可以采用受训者本人自评的方法进行;“结果”指与受训者行为有关的企业产出变化,如对企业产值等评估要项。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安全培训环节制订计划时,要强调对安全培训项目的相关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做好备案,这对后期所进行的安全培训成本收益分析非常重要,尽量避免由于某些成本项目的漏算而影响分析结果。

二、及时跟进,适时调整

安全培训要想取得良好成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安全培训进行的不同阶段适时开展沟通反馈工作,明确员工的安全培训需求,同事对安全培训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进,了解阶段性成果与问题,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做好安全培训效果的阶段性评估工作。在此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对受训人员及安全培训者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当然,在安全培训的不同阶段,调查或访谈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安全培训前,调查问卷或访谈问题设计

安全培训前,调查问卷或访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了解公司正对你这样的员工有哪些安全培训计划吗?你是否了解企业的安全培训制度?你所在的岗位有哪些任职要求?安全培训时间安排适当吗?……

(二)安全培训过程中或安全培训项目结束后问题的设计

安全培训过程中或安全培训项目结束后可以在调查问卷或访谈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此次安全培训讲师的表现如何?安全培训现场、安全培训氛围如何?安全培训内容如何?此次安全培训是否达成了你的预期目标?此次安全培训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此次安全培训中,是否有哪些内容是没有意义的?……

(三)安全培训项目结束一段时间的绩效考核之后,问题的设计

安全培训项目结束一段时间的绩效考核之后,可以按照下列问题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参加安全培训后,你认为你在安全培训过程中的哪些收获对你的绩效有所影响?为什么?如果企业再次组织类似安全培训,你希望自己能够从安全培训中获得哪些这次安全培训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

三、成本收益分析,量化结果

运用成本收益法,通过准确核算培训项目的投资回报率(Roi,Returnoninvestment)对培训货币收益与安全培训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楚地确定,这是从“结果”这一角度准备把握安全培训项目的成效。

Roi=收益/成本

企业安全培训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不但可以精确地量化安全培训结果,而且通过对投资回报率的分析,还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企业所实施的安全培训项目的有效性,以及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

四、总结整理,长期准备

安全培训项目进行到这一环节,重点就在于做好安全培训项目的总结和信息整理工作。第一环节的制定计划与第二阶段的调查访谈相呼应,将计划制定环节与调查访谈过程中所提及要点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整理,总结经验,并分析问题,将有价值的安全培训资料进行存档。这样,在对此次项目进行总结的同时,也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从长远考虑,有助于企业建立安全培训项目的数据库。

五、提交安全培训评估报告

安全培训总结完成后,对此次安全培训项目应写出公正合理的评估报告,编写评估报告是整个安全培训评估工作的尾声,也是影响安全培训评估结果的重要环节。因此,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撰写评估报告,保证评估结果的价值。

六、结束语

企业的安全教育是一种“机制”,安全培训更需要与HSe体系有机结合。在员工安全培训的过程中,五大环节环环相扣,从安全培训开展前的计划制定到安全培训结束后的评估报告,安全培训结果评估工作对企业的意义与重要性可见一斑。完整有效的评估工作可以提高企业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增强安全培训价值,促进既定安全培训目标的实现,控制安全工作中的潜在隐患,是企业实现“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山.《中小零售企业培训的几个“怎么办”》.2008.3.

[2]张小池.《员工培训中的是非之争》.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