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决算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6:20

乡镇决算报告篇1

2005年10月10日,杭州市余杭区崇贤镇人大主席团第二十四次会议初审了崇贤镇2005年1至9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同意提请崇贤镇十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和批准。

在接到乡人代会通知的那一刻,镇人大代表沈国良有些纳闷:今年的人代会不是开过了吗?的确,参加一年一次的人代会是人大代表的思维习惯,而在年中举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行使预算执行的监督权和预算调整的审批权,这是余杭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乡镇人大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实践。

迅速膨胀的“钱袋子”凸显人大监督的缺位

2004年8月到10月,正值盛夏酷暑时节。由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维生、董吉人主持,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就“乡镇人大财政监督工作研究”这一重要课题,深入15个乡镇,进行为期2个多月的专题调研。

这是一次探索性的调研。

此时,余杭区乡镇经济实力逐年增长,预算内外可支配财力迅速增加。2004年乡镇地方财政收入75800.66万元,为全区地方财政收入155780万元的48.66%,乡镇预算内外可支配财力达111416.87万元,预算内外合计支出112527.19万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乡镇财力还将进一步增加。

“一些经济比较发达乡镇的财力相当甚至超过中西部一个县、市的财力。2004年,有5个乡镇财政收支过亿元,乡镇可支配财力最高的已达到27500万元。”

当一份13000余字的调研报告出炉后,余杭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满意欣慰之余,也陷入了思索。

调研报告显示:乡镇财政预算编制质量不高,执行中变动随意性大,预算约束力不强,依法调整的法律程序不到位,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督等等问题,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乡镇财政是国家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加强对乡镇财政的监督,促进依法理财,是法律赋予乡镇人大的神圣使命。

但从实践来看,大部分乡镇人大除了在每年年初的人代会上听取乡镇政府关于上一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外,平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了解不多,对政府的重大建设项目、大额采购项目、大型活动支出等情况更是知之甚少。

乡镇经济发展了,“钱袋子”鼓了,人大监督如何跟上?这是乡镇人大新形势下不可回避的难题。

制度先行

现行法律法规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监督财政的职能规定较为原则,并没有对乡镇财政监督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条款,乡镇人大普遍反映很难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具体监督。崇贤镇人大主席董复新坦言:“乡镇人大财政监督在实践中存在很多困难,其原因有三:一是财政预决算监督难被理解;二是没有监督机制促成经常监督,措施乏力;三是代表对政府财政运行知情困难。”

怎样为人民管好“钱袋子”?基层人大迫切需要相应的规定和办法。余杭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达成共识:要实现从程序性监督向程序性和实质性监督并重的转变,必须创新乡镇人大监督财政工作的新思路。

2005年6月24日,余杭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乡镇财政工作的意见》。一项旨在加强和规范乡镇人大财政监督的制度出台了。

列席会议的闲林镇人大主席张桂林喜形于色:“乡镇人大财政监督有了尚方宝剑!”

负责起草意见草案的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何尧森介绍说,《意见》既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又具有一定创新意义。

《意见》针对现行法律法规对乡镇财政的监督规定较为原则,实际中难以操作的情况,就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对乡镇政府财政预算的职责、主要内容和要求作出了具体的规定,重点突出乡镇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的审查和批准、财政决算的审查和批准、乡镇财政性资金重大项目、乡镇公有资产经营管理、乡镇政府债务管理等监督内容。

《意见》规定,乡镇财政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制度,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年度中期,乡镇人民政府应向乡镇人大主席团报告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应提请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查和批准;单项支出在5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和一次性安排10万元以上的支出应报乡镇人大主席团备案。

《意见》还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公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和政府负债情况,报告政府负债要分经常性支出负债、建设性支出负债和其他形式形成的负债,同时报告债务偿还计划和措施。

列席会议的一位区人大代表认为,《意见》是为乡镇财政工作带上了“紧箍咒”。充分发挥乡镇人大财政监督的职能,将使乡镇财政比以往更加透明、公开,有利于促进政府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镇率先尝试预算监督

《意见》出台以后,从2005年10月起,余杭区崇贤镇、仁和镇、闲林镇人大率先开展了对乡镇预算的监督。

2005年10月30日,崇贤镇十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如期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查崇贤镇2005年1至9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05年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

副镇长胡金根向大会作报告。崇贤镇2005年1至9月份,镇财政收入完成总额8618万元,完成预算的83.5%,预算外资金收入9087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8536万元),为预算的118%。1至9月份镇财政预算内外可用资金完成总额11208万元,完成预算的103.4%。1至9月份镇财政预算内外支出总额5902万元,为预算的54.5%。

报告建议预算调整:全年财政总收入由年初的10320万元调整为10520万元,比年初预算收入总额增长2%;财政可用资金由年初预算的10836万元,调整为14393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3557万元,增长32.8%;镇财政支出总额由年初预算的10830万元,调整为12071万元,比年初预算支出总额增加1241万元,比年初预算增长11.5%。

全体会议后,镇人大代表分成9个组进行审议。

“9个月里支出预算执行为什么只完成预算支出总额的54.5%?”“如何保证财政可用资金调整为14393万元?”代表们纷纷提出疑问。

胡金根回答说:“预算支出没有达到四分之三,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如:前村港河道整治征地和作物补偿还没有实施、河道水环境治理正在实施当中;二是崇杭大道西延工程正在启动;三是农居点建设基础设施投入还没有审计,待结算审计后作内部转帐。至于财政可用资金调整,主要是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增加,来源于向阳地块土地出让金收益。”

多数代表更关心预算调整草案中财政支出增加的1241万元。镇人大代表普遍认同调整预算支出是本着财政可用资金“量入为出”的原则和公共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安排的,草案中追加用于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910万元,主要是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城市维护设施和改善交通条件等方面的投入,占到追加支出总额的73.4%,代表们对此感到满意。

一位来自教育系统的人大代表认为,追加教育事业费511万元,由年初预算2793万元,调整为3304万元,既说明政府对教育事业是高度重视的,也表明基层财政对教育的负担是沉重的。

一些代表提出意见建议。来自农村的代表们对追加农业、水利事业费37万元,用于农村河道水环境污染整治表示认可,同时建议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有的代表建议要加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有的代表建议在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上下功夫。胡金根和镇财政所的同志都一一作了认真记录。

最后,会议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关于崇贤镇2005年1至9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调整报告的决议。

2005年11月15日,仁和镇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听取和审查关于2005年1至9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并作出了批准财政预算调整报告的决议。根据批准的预算调整报告,财政总收入从年初预算的8200万元调整为8670万元,财政可用资金从年初预算的6854.66万元调整为8114.66万元,追加支出1259.23万元,其中专用经费859.23万元,主要用于抚恤社救费158万元、入城口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等工程支出400万元、水利设施50万元、土地整理配套198万元等。

2005年11月18日,闲林镇人大主席团召开会议,初审了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并提交各镇人大代表小组分组审议,审议意见由镇人大主席团向镇政府提出,并向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审查工作。

代表们普遍认为,通过依法听取和审查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调整方案,严格执行法律程序,提高了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减少了预算执行、调整的随意性。

财政监督向程序性和实质性并重迈进

余杭区及乡镇两级人大的探索和实践,使乡镇人大对财政的监督不仅仅停留在每年人代会上听一次报告、作一个决议的程序性监督的层面,乡镇人大财政监督向程序性和实质性监督并重迈出了重要一步。

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维生认为,三镇的率先实践对乡镇人大财政监督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是初步实践了乡镇预算的经常性监督机制,乡镇人大主席团较好地履行了闭会期间对预算监督的职能;二是乡镇预算的调整进入依法调整的轨道,较好体现了预算调整的法律性和程序性;三是有效扩大了乡镇人大代表对乡镇预算执行的知情权,使人大代表的财政审议能力得到提升。

但余杭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也认识到,乡镇人大财政监督离刚性监督还有相当距离,监督流于形式、体制缺陷、缺乏业务支撑等问题依然存在,乡镇人大财政监督工作仍需在实践中不断规范提高。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将加强对乡镇人大财政监督的指导,及时总结和完善乡镇人大财政监督机制,使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得到推广和应用。

2006年1月,余杭区人大常委会下发关于2006年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明确要求各乡镇人大“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的监督,依法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调整报告,加强对乡镇公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监督,开展对乡镇政务公开的监督检查”。

乡镇决算报告篇2

一、加强对《预算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财政法制观念《预算法》从1995年1月1日施行以来,已有八年多的时间,但乡镇一级工作人员包括少数乡镇领导和财税干部对《预算法》的知识了解不多,有的甚至一无所知,这就给乡镇财税工作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如少数乡镇干部法制观念淡薄,随意征收、随意减免收入和任意调整支出的现象时有发生;弱化预算约束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要求乡镇一级必须加强《预算法》的普及教育,加大《预算法》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乡镇干部、财税工作人员都懂得自己有遵守《预算法》的义务,而且还有监督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奉公守法的权利,逐步提高乡镇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财的自觉性。

二、尽快完善乡镇财政体系,健全乡镇财政机构,这是贯彻执行《预算法》的组织保障目前,大部分乡镇政府职能不健全,财权、事权划分不清。比如,乡镇财政的征收机构,有财政所、地税分局和国税分局,除财政所一乡(镇)一所外,地税分局和国税分局大部分是一分局管多个乡(镇),而且他们的财权、人事权都集中在上级主管部门,工作必须直接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乡镇政府难以管理。为此,个别税务分局为了自身的利益,随意划割乡镇收入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乡镇收入的进展情况,也无法准确统计报告,致使乡镇财政收入难以得到全面、及时、真实的反映。

另外,乡镇财政没有乡镇国库,收入全额上缴县国库,支出由财政预算下拨,这样必然造成财政资金在途时间长,严重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由于乡镇财政没有国库,对自己的财力家底不能完全摸清,资金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给预算平衡带来不少问题。为此,必须尽快完善乡镇财政体系,逐步健全乡镇财政机构,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乡镇实行

“财税”合一,财税干部固定在乡镇,实行双重领导,以保证《预算法》的顺利实施。

三、必须严格预算约束,确保预算的~实现

财政预算报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通过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保证其~实现,不得随意变更。但由于大部分乡镇财政收入规模较小,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不强,乡镇的财源结构比较单一,一旦支柱财源滑坡,必然导致财政收入短收;同时,近年来上级出台的各项增支因素又很多,大部分都由“上级开口子,下级出票子”,乡镇自行消化。因此,乡镇财政很难保证预算的~实现。这就需要乡镇一方面要大力培植财源,建立稳定的、多层次的财源基础,另一方面财税部门必须强化预算约束,努力增收节支。同时,有条件的乡镇每年还应留一定的预算节余或拿出部分资金设立预算周转金,以增强乡镇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预算的~实现。

乡镇决算报告篇3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县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市局各位领导、兄弟区县各位同仁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推进“乡财县管”

根据省市财政“乡财县管”的相关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办法,探索出“收入统管、支出统核、预算统编、资金统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有序推进。

(一)强化监管职责。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组织收入的职能淡出,分配职能弱化,根据这一变化,我们赋予乡镇财政所对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财务收支直接监管的职能,加大乡镇财政监督责任。对乡村两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产、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等实行按月审查,按照财政监督检查程序和检查文本进行,发现问题,逐一登记,并限期整改。重大问题由县财政监督检查局或其他有权部门实施检查,乡镇财政所配合。这样让乡镇财政所在乡镇财政监管上有担子、有压力、有作为、有威信。

在赋予监管职责的同时,更强调乡镇财政的服务意识,要深入基层单位,深入乡村院户,调查了解财务状况,研究解决财务问题,寓管理于服务,寓监督于服务。

(二)强化限额管理。对乡镇公用经费,主要包括办公水电费、邮电通讯费、差旅交通费、会议费、业务接待费、培训费、取暖费、简易维修费、日常设备购置费、场镇建设管理费等实行“总额控制、分项限额、超支不报、节余留用、乡财乡用、县级监审”的限额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公用支出标准、支出范围。年度限额总额由县财政局结合当年可分配财力,根据乡镇综合预算财力及相关因素系数综合测算确定。乡镇按时间进度按月向财政局报送用款计划,财政在认真审核并不突破限额的基础上,拨付公用经费到乡镇。各乡镇建立了公用经费包干管理制度、指标台帐管理制度、“一单五签”审核制度、民主理财议事制度、定期张榜公布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公用支出限额管理,既确保了乡镇机关正常运转,压缩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又有效地遏制支出膨胀势头,杜绝新增不良债务,纯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三)强化用款申报。乡镇政府机关的资金使用,实行按月申报制度,由乡镇政府按年度预算和项目预算按月向县财政局申报资金使用计划;县财政局乡财股根据乡镇上报的资金申报计划,结合乡镇预算指标结余情况,审定当月的用款额度,对无预算、无项目的申报一律不予安排资金;国库支付中心根据审定的用款额度,在申报期间内根据资金性质足额拨付乡镇财政所相应帐户;涉及政府采购事项的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到财政局采购办,采购办审定后,由国库支付中心拨款到采购专户,实施采购后与乡镇结算搭帐。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拨付的资金,必须按申报审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变更资金用途,若因特殊原因需调整用途的必需实行申报,报县财政局备案。坚持“一事一报”申报制度。乡镇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发生的特需事项需新增支出,乡镇人民政府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后追加预算,乡镇不得擅自立项发生新的债务安排支出。

乡镇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等的使用,由乡镇中小学校,按月向县财政局提出用款计划,县财政局审定后,按审定金额、按资金性质拨付资金,涉及政府采购的资金拨付,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

严格把超预算、超规模、超计划等无序用款、寅吃卯粮的现象杜绝在之前,优化了预算执行。

(四)强化网络监控。过去对乡镇帐务的监审是每月月初由乡镇财政所将上月的帐表据册一并送到财政局乡财股接受审核,工作量相当大,也极不方便。在网络平台搭建好后,我们以金财网络为平台,对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政策、财经纪律、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种惠农政策的兑现情况,五保孤儿、优抚救济、救灾资金的落实情况,收支的合理合规合法情况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指出问题,提出纠正整改意见,对问题严重的进行典型解剖和严肃查处。为及时撑握乡镇的财务收支状况,了解乡镇债务运行情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我县分帐套统一设置了预算报表、行政单位报表、事业单位报表、债务专帐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的统计报表,不需乡镇汇总上报,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自动提取各帐套的报表,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乡镇必须做到“四个按月”,即: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监审、按月汇总,并将“四个按月”工作纳入对乡镇财政所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动态审核,把过去的事后监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审,不但强化了乡镇财务监管,规范了乡镇财务行为,严肃了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较好地执行了财务会计制度,而且培训了广大财务人员,提高了广大财务人员的理财自觉性、理财水平和会计业务素质。

二、完善“村财民理”

过去的村级财务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包包帐”、“坨坨帐”、“断头帐”盛行,各种财务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在全面清理核实、充分解决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实行“村财民理乡监管”。

(一)保障运行。建立村级运转最低财力保障制度,对村社干部误工补助按编预算经费,并建立逐年递增机制;取消或减少社干部,由村干部兼职兼薪,提高待遇;在保证村社干部工资的基础上,每村还安排3000元的公业务费、4000元的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核定村干部养老金统筹到“村干部保险基金”专户,村平预算3000元的村道路养护补助,验收合格后实行以奖代补,用财政的手段保障村道路畅通;取消村级各种负担,特别是项目资金配套;加大对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支持力度,配套资金解决远程教育所需设施设备,大力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二)精细管理。每年年初,村民委员会根据财政口径、政策依据、村民大会决议、认真编制村级预算,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等收入全部纳入村级预算,形成一套完整的村级财务预算,对各项收入来源、支出项目实行“一表清”,一村一本,装订成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财政所各执一份。村级预算由乡镇政府批复,批复下达后实行村级支出精细化管理,按月由乡镇直发“四职”干部误工补助,纳入村级财务预算和体系;对村的公用支出按县财政核定预算分配到村,实行“限额管理、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对村级公用支出实行支出事项、标准、范围“三明确”;在村级支出预算执行中,建立了大宗商品和劳务采购制度。

(三)民主理财。实行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研究制定本村的财务管理制度,拟定本村经费预算草案,对当期或上期的财务收支进行汇审汇签;审核专项资金支出的工程合同、施工方案和工程验收、结算明细表。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债务增减、“一事一议”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财务事项,每季度向村民大会报告、张榜公布,并向村民征求意见,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话语权,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

(四)强化监管。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熟悉情况、方便快捷的优势,对村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金、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实行按月集中到乡镇财政所审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三、规范集中核算

(一)规范银行帐户。统一帐户管理,乡镇政府和财政所只在当地信用社开设4个户,即总预算的工资专户、一般费用户(核算乡镇公业务费及其他项目资金)、偿债资金专户、政府机关经费户;政府各部门、卫生院和村级组织均不再单独在银行开设任何账户,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在当地信用社开设资金结算账户,实行村级资金集中支付。乡镇中小学校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教育经费专户,由财政所、学校同时在银行预留印鉴,取消中小学校原在银行开设的帐户。

(二)规范资金管理。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所有支出单据必须写明用途,并须经手人签名,验收(证明)人作证(签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对手续不全或不合理开支,报账员有权拒付,核算会计有权拒绝入账。

(三)规范会计核算。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我们实行“村财民理乡代记”的会计记账制度。乡镇所辖各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等会计主体委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行记账,各单位、村设报帐员,报帐员定期将财务收支单据报乡镇会计记账。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施财政会计监督,由县财政局对所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动态监管。会计核算中心坚持“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审核,按月报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定期向各单位和村提供相关财务报表,并定期深入各委托单位核对帐目、处理财务问题、监督单位财务公开情况。

四、加强债务控管

(一)清理锁定。按“理清往来、挤干水分、锁定债务、建立台账”的工作方法,在清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七个“不允许”,即:不允许有一笔往来不合、不允许有一笔移交不清、不允许有一笔待查款、不允许有一笔待结算款、不允许有一笔红字余额、不允许有一笔百元以下的债权债务、不允许有一笔呆坏账。对乡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并严格锁定,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加强对锁定旧债的管理工作。同时实行县乡联网,以金财网络为平台,由县财政局对乡镇债务实施动态监管。

(二)核算分离。一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核算体系。建立政府性债务专帐,其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偿债资金的筹集、债权的清收、核销等。根据20xx年已清理锁定的乡镇政府性债务余额,包括债权、债务、净结余,从原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帐务中剥离,划入债务专帐,作为债务锁定的期初余额,并同时将清理的有关债务资料一并移交会计专帐核算经办人员,作为债务资料存查依据,凭相关资料建立债务专帐。同时,为了适应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遵循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主体,对有关科目核算内容进行统一规范,以便于债务统计、汇总分析。二是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各乡镇在乡镇信用联社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归集债务资金筹集,兑付偿还债务,无论是乡镇自筹,还是县级财政拨付,债权资金的清收一律进入偿债资金专户,对筹集的偿债资金,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配偿付债务,对偿付对象张榜公示后,通过专户直接兑付到债权人。三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报表体系。为了掌握乡镇债务静态、动态情况,统一设置了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不需乡镇编制,县财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资料,自动提取债务报表。四是实施电子网络动态监控。以金财网络为依托,以乡财县管软件为技术支撑,把乡镇政府性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纳入乡财县管软件管理范筹,对现有乡财县管软件进行了开发,统一预置了债务会计报表体系,实行网络会计核算,县财政局相关股室直接可以调阅乡镇债务专帐,根据需要生成债务报表,随时监控乡镇债务动态情况,有效控制乡镇债务无序增长。

(三)有序化解。坚持按“轻重缓急、公开透明、先本后息”的原则偿付债务,民间借款的本金未偿付清前,一律不得偿付利息,严禁息转本。在化债资金筹措上,县财政按当年一般预算财力总额的5%安排乡镇化债资金,并依法积极清收债权化解债务,处置政府性闲置资产清偿债务,清理三角债务核销债务等,对口安排已负债建设的项目资金对应偿付债务,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财力化债。在化债资金分配上,既考虑全县面上债务,按负债权重比例化解,又考虑个别特殊困难,按轻重缓急先个人后单位原则。所有化债资金一律通过偿债专户、封闭运行,直接到债权人。

(四)严控新债。对乡镇债务的管理坚持“一事一报批”制度,乡镇政府新增债务发生报经县政府审批。清理锁定的债务余额,除债务利息增加债务外,乡镇不得新增债务项目和新增债务余额;债务专账只核算原锁定的债务项目和余额,新发生的债务项目和债务不得进入债务专帐核算。对当年发生的新增债务,列入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年度终了后,由乡镇政府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新增债务的原因和偿债规划与措施,并抄报县纪委、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对擅自新增债务的乡镇,将按〔20xx〕39号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主要责任人。对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砍减高息、挤干水分、处置假性债权债务,在此基础上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锁定村级旧债。坚持“凡举债必交村民讨论通过、必报乡镇审批”的原则。过去擅自举债、乱举债、滥举债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五)逗硬考核。一是建立债务决算制度。县财政局统一印制年度债务决算报表,乡镇政府根据当年总预算帐、政府机关收支帐、债务专帐核算情况,向县财政局编制当年债务决算,决算报表必须乡镇主要领导审签后方能报送。二是树立化债政绩观。县委、县政府把乡镇政府债务化解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任期政绩考核和离任审计内容之一。定期对乡镇政府性债务控制、化解情况实行通报,并纳入县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内容,向县人代会报告。三是完善了债务管理奖惩机制,对控管债务有措施、增加债务有审批、化解债务有成绩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在化债资金的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对化债违规操作、债务无序增长的乡镇,协同有关部门追究乡镇主要负责人的纪律、行政、经济责任。

乡镇决算报告篇4

根据省扶贫办绩效评价有关饮水安全方面反馈的意见及我区饮水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做如下通知,请各乡镇对照自查,举一反三,限时整改。

一、省扶贫办绩效评价反馈的意见

1.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之前由部门核查出,自来水管道裸露在外,要求其做相应整改,此次核查时发现,以前实施的饮水安全项目自来水管道依然裸露在外面未做任何处理,2019年实施的项目仍然裸露在外,存在落实整改不到位的问题

2.项目资料缺失,项目管理缺少必要的程序。部分项目没有验收报告(至少包含验收标准、验收情况和验收结论),未编制“竣工决算报告”,未进行项目造价审核及竣工决算审计,无监理相关资料。

3.项目支付缺少关键资料。大部分项目的付款缺少“形象进度表”“已完成工程量清单”“资金支付申请表”等关键资料依据。

二、整改措施

(一)开展“回头看”,确保工程质量。各乡镇(街道)要认真对照反馈意见,及时开展“回头看”,重点针对管道裸露、爬管等现象进行核查,同时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及《**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三十条》要求查漏补缺,再次排查其它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冻管、缺少入户设施等)。并根据核查结果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方案,限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确保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

(二)完善资料,确保验收。各乡镇要高度重视验收资料的编制收集归类工作,加快完善软件资料,确保顺利通过贫困退出验收及行业项目验收。

贫困退出验收涉及饮水安全方面的资料: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的验收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甘水农水发〔2018〕319号)规定的验收程序执行。

1.户级资料:(1)《**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认定书》区水务局包乡责任人核查准确后,签字加盖公章后下发农户;(2)饮水安全明白卡,每户一份,发放到农户。

2.村级资料:(1)《饮水安全花名册》,要和户籍人口信息一致(花名册内容格式符合省厅要求);(2)《饮水安全达标认定书》(以户为单位把本村的装订成测);(3)《水质检测报告》,由乡镇统一取样送检,以村为单位,一个水源一个水质检测报告;(4)村级管理机构和管护人员的公示公告;

3.乡镇资料:(1)花名册汇总,以村为单位将村级花名册汇总后编制成册。(2)水质检测报告汇总,将全乡所有水质化验报告汇总编制成册;

4.区级资料:(1)成立县区级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的批复文件。(2)供水专管单位管护人员的公示公告。(3)县区级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4)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核实问题清单办理销号情况。(5)成立水质检测中心的批复文件。

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资料: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料的编制整理共分四大类:1.建设单位(即乡镇)资料,包括设计文本、乡镇(街道)专题研究饮水清零任务的会议纪要、投资计划文件(武脱领办发[2019]29号)、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项目公示图片、建设单位自验结论(报告)及自验总结、竣工决算报告、工程移交资料、反映项目建设情况的影像资料;2.设计资料,包括设计合同、设计报告、工程设计情况总结报告、设计变更相关资料(如有);3.监理资料,包括监理合同、监理规划、监理大纲、监理细则、监理日志、监理指令记录、监理例会纪要、监理情况总结报告,监理质量评估总结报告、反映监理情况的影像资料。4.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合同、开工报告、技术交底记录、进场(人员、材料、设备)报验资料、隐蔽工程报验资料、单元(工序)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阶段验收资料、质保资料、施工日志、工程变更签证资料(如有)、工程款支付资料、工程结算、请验报告、工程质量保修书、工程施工情况总结报告等。上述四类资料由乡镇(街道)保存,并报区水务局备案。

(三)加强资金监管,健全资金拨付程序。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加强资金的监管使用,专人专账负责管理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按进度付款,无挪用、挤占、虚列开支等现象,同时要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完善资金拨付资料,健全资金拨付程序,做到帐目清楚,手续完备。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合规使用,安全使用。

(四)落实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维护。各乡镇(街道)要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意见》,依规进行管理。对已建成的饮水安全项目,各乡镇要及时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切实做到政策落实到位、制度落实到位、管护人员到位、运行经费到位、培训宣传到位,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

(五)加强政策宣传,把握评价标准。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把《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作为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和脱贫验收的“度量衡”,加强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细则》内容和指标,严格对照标准开展工作,对照标准完成任务。各乡镇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改变陈旧的用水观念,提高群众对饮水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认知和理解,赢得信任和支持,确保安全饮水冲刺清零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群众保质保量的喝上品质优良的安全水、放心水。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乡镇(街道)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全区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严峻性和复杂性,认清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紧迫形势,认清解决反馈意见问题的重要性,做到对反馈问题照单全收、主动认领,坚决整改存在的问题,全面完成整改各项任务。

(二)靠实整改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抓整改落实的主体责任,对反馈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要对照反馈问题,切实增强整改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责任整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明确整改时限。要针对存在问题,举一反三、动真碰硬,能即知即改的,要明确具体整改时限要求,迅速完成整改,绝不能无限期延误整改。

(四)积极排查,有效整改。各乡镇(街道)要对存在的管道裸露、爬管、冻管、缺少入户设施等特殊问题进行认真摸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确保整改措施落地见效,不漏一户解决好饮水安全工作,保证户户用水达标,人人饮水安全。

乡镇决算报告篇5

[关键词] 预算;决策;分离

根据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报告,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4.03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7738.99亿元,地方本级收入23565.04亿元[1]。近年来,通过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制度改革,政府试图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控制。

预算资金是财政资金的主体。本文中所关心的问题是:在地方层面,尤其是基层乡镇,预算资金的支出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的;预算是否能够对基层的支出起到严格的控制作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凯顿(caiden)和威尔达夫斯基(wildavsky)在《planningandbudgetinginpoorcountries》中提出了预算和决策分离的概念。通过系统地考察亚洲、非洲、拉美诸贫困国家的经验,两位学者认为,这些国家普遍存在预算无法控制决策的现象。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部门在做预算时可能会对资金进行预留,根据需要,可能延迟预算资金的发放,进行五季预算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年终进行突击消费,在需要资金时,通过非正规方式向财政部门哭诉等。贫困、盈余(redundancy)的缺少产生不确定性,贫困也降低了一个国家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财政有限和不确定性会导致预算的弱约束力,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贫困国家,也可以发生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所以,不确定性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2]47-97

两位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解释预算与决策分离的部分现象。比如,由于存在“要钱”机制,在预算过程中可以通过行政首脑的干预获得额外的资金,基层部门对于此项资金就会尽量支出。在他们的分析框架中,财政部门的预算规则是不确定的,这导致基层政府发展出各种策略“要钱”,从而使真实的支出与预算分离;但他们却无法解释,在预算规则既定的情况下,为何基层部门的支出依然脱离了预算的控制。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用不确定性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黄佩华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重点在于中央和地方在收入上的划分,而对于事权则未作详细的规定。成熟的西方国家一般在宪法上会对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作出详细的规定,但中国的状况相反,事权界限一直处于模糊状态。[3]73并且地方政府过多地承担诸如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网的责任。中国官员的任命制度,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任职具有决定作用,进一步造成上级政府将本应由本级政府完成的任务交付给下级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贾康建议中央政府应该实行“扁平化改革”,从五级政府减少到三级政府,以减少上级政府截留资金、下压任务,基层政府入不敷出的局面[4]。

这些学者的研究给我们的一个启发是,基于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结构,上级政府有能力、有动力将一些责任下移到下级政府,其中的一些任务下级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但这些学者只是从基层政府财力的捉襟见肘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他们没有进一步讨论这种制度和基层支出与预算的分离之间的关系。另外,他们也没有注意到上级政府的职责下移与下级政府的预算是否冲突的问题。

在讨论预算渐进主义策略时,gist认为应当把部门预算进一步细分为强制性部分和可控性部分[5]。我们在调查①中发现,基层政府存在着大量不可控支出,不管这些支出在预算表格中是否占有一席之地,或者预算是否为其提供了足够的资金。借用gist的概念,笔者将这类支出称为刚性支出。由于种种原因,此类支出在基层大量存在,它脱离了预算的控制,形成了预算与决策的分离。

(一)预算与决策的分离现象一:无预算之名的决策

从预算的控制角度来看,一切支出都应经过预算。决策就意味着支出,它理应有预算之名;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基层政府的大量决策在预算中是无法体现的。这些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配套资金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得到了财政收入的较大部分,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部分缓解了下级政府的财政压力。作为转移支付重要方式之一的专项资金,在下拨到下级政府时,部分项目要求地方政府为其提供配套资金。但对于基层政府来说,他们在制定下一年度预算时,并不知晓能否得到某专项资金以及该专项资金是否要求配套资金。周雪光在考察预算软约束问题时,将近年来出现的这种自上而下突破预算约束的现象称为“钓鱼工程”:上级政府拿出很少的一部分资金作为“诱饵”,鼓励下级政府或单位用各种方式集资来完成某项工程[6]。如果不提供配套资金,这笔来自上级的钱就无法到位。面对“天上掉下的馅饼”,理性的基层政府首脑理当接受配套资金的要求。一旦做出这个决定,他将不得不挪用其他预算资金或使用预算外资金,而预算与决策显然将成分离之势。省道建设、农业开发、喷灌系统、文化站建设和卫生院建设等这些项目有时候就需要乡里配套的资金,但是乡里没有足够的钱,就只能通过社会捐助、农民自筹或从办公经费里挤一些。(河北访谈)

2.历史遗留债务问题

2002年,我国实行了税费改革,农村中乱收费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但税费改革后间接导致了乡镇债务问题。因为原来预测来年的三提五统能够填补那些负债,但是国家取消税费之后,这个空缺就无法弥补了。乡镇寄希望于县财政负担这部分债务,但中国的县级财政也多半拮据。我们村还有债务200万左右,别人来要,只能挤牙膏似的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一点。并且,有时候这些债是不得不还的,比如,他要是跟上头领导熟的话,他就会找领导给我们说话,只要领导说话了,我们这个债多少是要还一些的。(河北访谈)

3.隐性的补贴

这也是一项没有明细账目的支出。有一些是上不了单子的。比如副职特别累,你为了激励他,会给他一些奖金,但这个不能列到明处。列到明处就成了奖金,奖金是针对大伙的,不能有差别,而且行政与企业不同。但做副职又苦又累,直接面对老百姓,有些能力的人又总往外跑,你得找人来做这些事情,就必须发一些额外的奖励,而这个只能打到别的单据上。(河北访谈)被访人坦言,这些钱是上不了账的,这种支出不在预算之内。

(二)预算与决策的分离现象二:增减之道——预算资金的变通

与无预算名分的决策相反,这里讨论的是预算科目内的支出,只不过科目的数额发生了变化。不管是增加还是删减支出数目,预算的约束作用都受到了弱化,这可称为第二大类预算与决策的分离。

1.居高不下的招待费

基层政府每年的接待费用数目不小,但由于这个问题过于敏感,调查对象中只有一位告诉了我们具体的数字。去年我们乡的接待费规定是8万,但实际花了50来万,这钱只能从其他地方出了。(浙江访谈)相差如此大的两个数字只能说明,预算对于此项支出决定的约束仅仅是名义上的。

2.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乡镇对此都很重视。但在预算表中,此项支出的比重并不大,乡镇所要投入的财力要远高于预算。比如说计划生育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多。现在搞一票否决,计划生育做不好,会被直接否定。但是我们的预算不可能有那么多钱。(浙江访谈)

3.挪用专项资金

专项转移支付一般用于具体建设项目的补助,这种补助明确规定资金的用途,得到补助的下级无权任意变动,有些还带有附加条件;但本人2007年9月底在浙江某乡做调查时却发现,该乡乡长和会计人员并不避讳此事。他们公开告诉我,去年该乡就从修路的专项资金中截留了3万以填补办公经费的不足,虽然他们解释说这3万元是修路时厉行节约的结果。这种行为不管对上级还是下级政府来说都意味着预算与决策的分离:上级政府的部分预算资金改变了使用途径,而下级政府的办公经费也超出了预算规定的范围。

(三)预算与决策的分离现象三:时间的错位

一个访谈对象讲述了他们单位曾经发生的一件事。前几年乡里派出所盖办公楼,事先没有经过批准。但是先盖楼了,因为不盖不行,办公条件太差了,盖完之后再向县里要钱,只要不是违法的就没有什么关系。上头也不同意,问我们为什么不先打报告,不过最后钱还是要到了,派出所领导被口头批评了,但影响不大。如果不这样,资金就轮不到你。(浙江访谈)

在这里,预算不但不能起到约束决策的作用,还成为被约束的对象。另一种时间错位的现象则是预算资金拨付的延迟或取消。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的决策与预算也脱离了关系。(预算资金)延时的情况太多了,县里财政本来就少,一紧张他们就会延时,有时候甚至不给。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事情还是得做的,实在不行就先借钱吧。(浙江访谈)

正如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的,缺少监督是预算与决策分离的原因之一。1982年《宪法》规定人大有权审查批准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1994年《预算法》又进一步明确了人大的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但由于没有在预算体制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人大的预算监督职能实际上没有得到落实。关于监督的讨论无法将问题进一步深入。不管是内部监督或是外部监督,都强调预算与决策分离的外因;但在中国的制度安排中,存在着由非监督的因素导致的预算与决策的分离状况。

(一)实践标准与预算标准

在调查中,乡镇干部一再向我们抱怨:“基层财政太难了,缺口太大了”。财政之难,难在缺钱。但是我们发现,对于某些支出,基层却不惜血本。

也就是说“,缺钱”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乡镇干部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支出有一个标准。如果基层干部的标准与预算一致,那么基层的决策与预算就会相统一。即使预算资金无法满足所有的科目要求,基层官员也将保证那些在预算中最为重要的支出项目。如果二者标准不一致,则预算将成为一纸空文。

(二)乡镇政府的职责与财力状况

从表面上看,作为一级政府的乡镇与上级政府没有差别。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对乡镇职能的具体规定,县乡两级政府现有的权力划分并不很清楚,哪些事项应当由县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决定、管理或审批,哪些事项应当由乡镇决定与管理,尚无具体的规定。实际上,县乡两级政府同时在一个行政区域范围内行使国家政权机构职能,乡镇政府是县级政府的下级,乡镇根本没有能力与县级政府对抗。但无权并不意味着无责。在行政管理体系中,乡镇又必须执行上级交办的种种任务。县市政府把乡镇当作完整的政府,什么任务都往乡镇压,而乡镇根本就没有一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却又

必须承担一级政府的职责。大事、小事都找乡镇政府,什么电力所、土地所,整天都在应付这些事。像电管所,受电力局垂直管理,它是企业,自负盈亏,不管它也行,但党支部受县里领导,这也事关老百姓的利益,因此架线啊、征地什么的,乡镇也得做工作。再比如说安全生产,对于乡镇,死亡一人就是大事,出了事,属地管理追究乡镇的责任。但发放安全管理证,每个证二三十万,这是县里的事。(河北访谈)财政能力是一级政权从事执政活动的一种重要执政资源。有学者指出,分税制改革只是在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的分税,而在省、市、县、乡之间却没有明确的划分,乡镇在税收制度中受损的同时,却承担了大量的事则[7]。具体来说,乡镇财政缺少固定的、稳定的财政收入税种。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县级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地方税种收入分成和地方收费收入,而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地方收入税种中没有与其行政经费支出相匹配分成,只是在县级政府财政中按照乡镇行政人员人头费加少量业务费拨给,与乡镇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挂钩,而人头费的标准核定又很低。县级政府为乡镇制定预算,乡镇根据此预算,往往无法完成上级政府交给的任务。上级在下达和布置工作的时候,常常没有下拨相配套的业务经费,或只是少量地、象征性地给予。

一方面是资金的紧张,另一方面是考核和评估的制约,乡镇官员只能疲于奔命,优先选择那些更易受上级重视的项目支出。与上级的评估和考核相比,预算的约束显然要很弱的。于是,变通预算资金将其使用在对其政绩最有效果的项目上成为通行的做法。

(三)乡镇支出的优先原则

调查结果表明,乡镇政府在实践中主要以上级要求的政绩为导向,也就是说,约束其决策的不是本机政府的预算,而是上级政府或明或暗的指令。例如,计划生育一直是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虽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把行政管理权赋予县市职能部门,但是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县级计生部门将有关处罚权和执法权委托给乡镇,因此计划生育工作几乎完全依靠乡镇政府。

在预算表上,却无法看到这种实践中的优先原则。计划生育是重中之重,乡镇政府也有执法权和处罚权,但是,处罚所收的却是专款专用,并且“专用”不是用在农村中颇费精力的宣传、动员,乃至强制育龄妇女遵守计划生育的国策。

社会抚养费是到乡里的,但是专款专用,必须用在计划生育上。国家要求育龄妇女检查,但不给钱,这笔钱就花在这里。(河北访谈)这样一来,乡镇就不是一级责权利相统一的政府了。由于它的决策权甚至相当一部分行政权掌握在县级政府及其部门手中,它主要是执行县级政府的指令。但是县级政府的指令在地方层面却并不配备资源资金,这样乡镇政府就无法根据自己的预算对支出进行先后排序。对于必须保证的,是一定要满足的;对可以增减的,则视财力情况,能满足就满足,不能满足就降低比例。(河北访谈)

(四)被肢解的乡镇政府

一方面,县级直接通过财政、人事和考核等直接控制乡镇,乡镇必须按照其旨意去选择那些对于上级来说重要的任务,而不管其在预算中是否重要;另一方面,县级政府通过职能部门设在乡镇的“七站八所”肢解乡镇政府的权力和财政。如此一来,乡镇就被撕成一条条,那些设在乡镇、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站所,势必会在相当程度上瓜分和肢解乡镇政府的大部分职权,乡镇更是有责无权。

2007年9月,我在浙江某贫困乡调查时,该乡乡长一方面告诉我财政拮据的情况,另一方面,他又坦言,有些支出是难免的。当年8月1日建军节,他们带了3万元慰问金去看望当地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他告诉我说:“有时候我们得求人家。”因为边防派出所属于上级垂直管理的机构,他们没有权力去指挥调动;但是基层一旦出事,乡镇又必须负责任。于是,跟这些垂直机构保持好关系也是他们工作的重点。而像慰问金这种支出,在乡镇的预算表中却是无法看到的。

a镇的一份财政运行状况汇报也反映了类似的问题:

......居民的饮水、市政交通道路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业配套设施建设等投入,特别是在建镇初期建成的基础设施,到目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翻修。新的基础设施要建,老的设施要修,而我们的资金主要来源在于土地出让金返回部分。⋯⋯行政没有执法权,只能借助县级下设的部门来管理a镇大交通、社会公共治安和建设。县级部门驻乡镇机构的人员有限、资金有限,要加强管理,缺人缺钱怎么办,需要当地政府补助。我们是不给不行,给了也不行。我们向县属部门、向非预算单位拨款是超范围拨款。①

乡镇政府行为的逻辑起点可以用制度约束下的趋利避害来概括。首先,在中国的现行政治体制中,一个官员的成就主要由上级来评价,是否升迁取决于其所做出的政绩。但并不是所有的政绩都会得到认可,只有那些符合上级意志的政绩才会得到肯定,这是基层官员的制度约束之一。同时,下级官员不止要做出令人满意的政绩,他还必须与上级官员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而这种私人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又以公共资金作为手段。比如,通过铺张浪费的接待,以获取上级官员在项目审批、资金划拨时的照顾,最终既得到“公”的利益,也获得“私”的利益。

其次,基层乡镇政府是五级政权中最为弱势的一级,由于权力地位的差异,上级政府有能力,也有动力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下级政府。在当前的体制下,乡镇政府的财权萎缩,这既包括分税制改革后,县级政府对原属乡镇的财源的攫取,也包括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乱收费的中止。而从乡镇政府来看,它的职能经历从缺失退化而演变为职能错位。一方面,上级政府剥夺了乡镇政府一级政府的地位,将自身的职责下移,使乡镇政府按其意志办事,但上级并不为乡镇政府提供资金,而乡镇预算也无法与这些要求匹配;另一方面,通过垂直机构,乡镇政府的权力被肢解,使它在完成上级要求的任务时不得不求助于“七站八所”,不得不在资金上为这些机构提够支持。同时,分税制和税费改革使乡镇财政吃紧,在此约束条件下,乡镇政府只能将预算资金用在最为紧要的支出项目上,而不管其是否为预算项目。还有,预算制定过程又与这些支出要求相脱节。这样,预算与基层实践中的决策就相分离了。

乡镇政府的决策与预算存在既统一又分离的现象。但引起我们兴趣的是二者分离的情况,主要有无预算之名的决策、对预算规定支出的增减、支付时间的错位等三种现象。本文部分证实了已有研究的观点。在caiden和wildavsky看来,由于受不确定性的约束,发展中国家在收入和支出方面起起伏伏,这导致预算资金本身的非预期性,从而使国家各职能部门发展出各种手段来回避风险。而这些形态各异的手段体现了预算约束的极度弱化,即行政领导的决定与预算过程是分离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两位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解释部分现象。比如,由于存在“要钱”机制,在预算过程中可以通过行政首脑的干预获得额外的资金,基层部门对于此项资金就会尽量支出。在两位学者的分析框架中,财政部门的预算规则是不确定的,这导致基层政府发展出各种策略“要钱”,从而使真实的支出与预算分离。但他们却无法解释,在预算规则既定的情况下,为何基层部门的支出依然脱离了预算的控制。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仅用预算的不确定性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还需要观察其他方面。

行政监督和人大监督的缺位固然导致预算约束的弱化,但这只是原因的一个方面。如果没有刚性支出的存在,那么基层乡镇预算与决策的分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而只要有这些刚性支出的要求,即使存在监督,基层领导也有动力去挪用,擅自增加、减少某些开支,因为不履行这些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要比严格遵守预算严重得多。我们并不认为预算不需要监督,但是在中国基层,存在其他一些制度使得监督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由于基层支出“表达与实践的分离”,在预算总数给定的情况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乡镇政府有动力将预算资金变通使用,形成基层政府对预算资金的二次预算分配权。这样,基层的决策就脱离了预算的控制,形成了预算与决策的分离。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8-03-21.

[2] aaron,wildavsky.planningandbudgetinginpoorcountries.newbrunswickandlondon:transactionbooks,1980.

[3] 黄佩华,迪帕克,等.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m].吴素萍,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4] 贾康.以扁平化改革作为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切入点——我国财政改革的反思与路径探讨[j].中国金融,2008,(8).

[5] gist.“increment”and“base”inthecongressionalappropriationprocess.americanjournalofpoliticalscience,1977,21(5).

乡镇决算报告篇6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筹备和组织,确保人代会圆满成功,团结和动员全市人民加快强市名城胜地建设。在人代会前认真组织代表广泛开展走访选民、调查研究、视察等各项活动,为开好人代会奠定扎实基础。会议期间,引导代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认真审议大会的各项报告的基础上,积极提出议案和意见建议,其中关于集约利用土地,拓宽工业发展空间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3个议案经大会审议作出了决议,既切中临安的实际,又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还积极注重创新,在今年人代会上首次将市林业局、民政局、卫生局三个部门预算提供给代表审议,以此细化和深化对预算的监督。同时,在人代会前、会中和会后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努力营造了合力兴市、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认真保障法律实施,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先后对《食品卫生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7部法律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与上级人大联动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了《劳动法》、《工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举行了《食品卫生法》和《水法》法制讲座,推动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和执行。听取并审议“四五”普法教育工作报告,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听取法院执行工作汇报,组织开展对市建设局和水利水电局的“两项评议”,促进各级各部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

(三)认真履行监督职权,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组织视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督促和推动这项市委中心工作的深入进行。视察了杭徽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工程和华光潭水库,大力支持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听取并审议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施工作的汇报,着力推动政府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听取和审议了XX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和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XX年财政决算。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审查《临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市政府根据会议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后认真组织实施。

乡镇决算报告篇7

乡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坐收坐支,报账、记账不及时,潜盈潜亏普遍。乡镇收取的土地押金等款项存放在出纳处,直接用于其他事项支出,未按规定缴存财政专户,部分乡镇出纳还兼收款收据开具工作,且乡镇对收款收据开具情况与收款入账情况缺少核对,再加上乡镇报账、记账不及时等因素,乡镇潜盈潜亏普遍。

二是收入核算不完整,未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当期乡镇收入状况。部分乡镇在收到上级用款指标时没有及时确认收入,年终对于结余的用款指标也未确认收入;个别乡镇收到收入款项不作收入核算,而是挂在往来账中,并直接在其他应付款中列收列支,未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当期乡镇的收入状况。

三是备用金管理松散,大量现金交易。乡镇对于备用金管理普遍较松散,备用金借款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现金交易量大。如,某县2015年度,仅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至55个出纳个人账户资金就达77309万元,其中支付至某乡镇出纳高达5015万元。从以往审计过程中来看,发现个别乡镇存在用未经领导审批的原始凭证报账、出现报账错误、出纳备用金往来帐核算不清等问题。财政资金安全存在较大隐患,财政资金直接(授权)支付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四是存在套取、挪用专项资金现象。根据某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实行直接支付,即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需要支付项目资金时,必须向县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或县乡镇财政管理局提供合法的支付原始凭证及资料(直接支付申请书、合同书、项目概算书、项目实施进度报表、税务工程发票等),乡镇实施项目的专项资金,县乡财政管理局将资金直接支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或个人。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乡镇依据村级收款收据办理专项资金拨款手续,没有取得发票等合法的支付原始凭证及资料,乡镇财政所将专项资金支付至乡经管站(村级财务代管机构);个别乡镇先按专项资金监管要求编制和出具了一整套项目资料,自行到税务机关代开虚假发票,从而套取专项资金转入乡镇出纳处,然后以某自然人或某单位交赞助款等形式缴入单位账中,挪作他用。乡镇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存在较大风险。

五是三公经费核算不完整,人为调节费用类别。乡镇其他支出中的招商引资费用存在报销大量招待费情况,甚至一些没有名目、招待对象不详的餐费、礼品等发票被归集到其他支出类别中。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会计核算体系不规范。乡镇财政所绩效与所在乡镇政府绩效挂钩,乡镇财政所存在从乡镇政府报销费用或收取乡镇政府赞助的情况,会计人员与乡镇政府利益趋同,乡镇财政所独立性不强;没有制订乡镇会计业务操作指南,也没有下发统一的乡镇会计业务核算规范,再加上乡镇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对新会计知识更新不及时,造成会计制度执行偏差较大。

二是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全县所有乡镇的记账凭证均由县乡镇财政局少数几个人远程审核,由于人手少、业务量大、审核人责任心不强及业务水平限制等原因,审核人员并非认真审核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内容,甚至采取一键点击进行批量审核,存在少数假账、错误账目被审核过关的情况,审核把关不严,监督失效。

三是会计质量检查、考核不到位。上级业务部门对乡镇会计质量进行检查时,部分检查人员流于形式,抹不开情面,导致考核方式方法不尽合理。如,某镇财政所多次被评为先进财政所,但审计部门检查时发现存在:未经审批即办理会计核算、白条入账、列支招待费无招待明细清单、往来账目核算不清、工程项目账务不清以及多计算分成款等重大财务管理问题。

四是会计业务培训针对性不强。当前,部分乡镇会计人员对于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基本财经法规还处于一知半解状态,甚至对于收到用款指标的正确会计分录如何编制都模糊不清,对于清晰写着礼品二字的发票、餐馆餐费发票,会计却将其列作办公费核算。鉴于会计人员频频犯如此低级错误,对于乡镇会计培训还应从基础业务开始抓,着重强化会计人员财经法规意识,将培训成果体现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上。

五是监督检查成果传递渠道不畅、共享程度不高。关于乡镇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县审计局在以往对乡镇审计过程中都有所发现,且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或建议。由于审计报告分发对象范围的限制以及审计报告接收者对于审计报告的关注重点不同,审计报告接收者未就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建议及时向相关责任部门批转意见,且审计部门与乡镇财政管理主管部门也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乡镇在整改时,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审计查到什么问题才改什么问题,未能从制度上、从源头上去彻底整改,造成屡审屡犯的局面。

改进乡镇财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是举办业务培训班。一方面,举办有针对性的会计实务操作培训,特别是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财经法规,深入领会责任追究制度,使会计人员切实履行职责,主动拒绝办理违反财经法规的业务,使乡镇无法弄虚作假;另一方面,纪检、组织、财政和农工部等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乡镇领导进行会计业务、财经法规培训,达到分管财务的领导要懂财务,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都懂财经法规,并深知违反财经法规的严重后果,使乡镇不敢弄虚作假,从源头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

二是加强会计业务审核和内审监督。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会计审核流程,明确审核责任,并建立审核责任人追究制度,杜绝审核人员一键批量审核,做到每笔必审、审必严;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乡财县管体系下的内审制度,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财经法规行为。

三是编制会计核算操作指南及健全会计业务指导机构。一方面,乡镇会计核算操作指南应明确:编制记账凭证所需的原始凭证类别及要求、会计明细科目使用方法和原则、费用分类标准等。同时,结合县所属乡镇总体情况,编制出常用会计业务分录样本供乡镇会计人员参照,以此统一规范乡镇会计核算业务;另一方面,成立乡镇会计业务指导小组及选定会计业务指导负责人,以便及时解答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中新问题的咨询,及时对新会计业务提出指导意见以及适时修订乡镇会计核算操作指南。

乡镇决算报告篇8

各位领导:

根据《xxx关于xxxx年深化农村税费xx工作的通知》(x发[xxxx]xx号文件)、《xxx办公x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x办发[xxxx]xx号文件)、xx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关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局《关于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全省“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可以实施县管乡用的统收统支体制,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方式”。现全省已有xx个县市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在xx市xx县试点很成功,并要求2006年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全面推行。我县属于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之列,现将我县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义。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是解决乡镇“人员太多、收入太少、债务太重(目前乡镇债务xxxx多万元,乡镇负债面达xxx%)、支出太乱”等问题的较好方式,对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乡镇重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统、一管、一审”。即“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网络管理、乡镇举债县级审批”。

(一)核算统一。乡镇财政全面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有收入均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统一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在县城金融机构开设总预算会计的县级“结算专户”,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乡级“结算专户”,将乡镇原来的“基本经费户”作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单位会计“支出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缴入“结算专户”。“支出专户”只能接受来自“结算专户”的拨款。

(三)工资统发。继续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统发制度,对乡镇机关全额编制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由县国库每月拨入财政工资统发户和机关社保局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大额采购支出,按照x财采购[xxxx]xx号文件规定,参照县直单位执行。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乡镇财政管理股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县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股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五)票据统管。

1、乡镇所使用的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领取,各乡镇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

2、乡镇领用的票据只限于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和乡镇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使用,其他“三权”在上的单位不得在乡镇领取票据。

3、对票据实行“缴旧领新、限量领用、专人管理、当年结清”制度,并做到票单同行,即非税收入管理局凭银行缴款单核销收费票据。

(六)实行乡镇举债县级审批制度。乡镇原有的债权债务要按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资金来源、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帐,制定消赤减债计划报县财政局备案。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原则上乡镇不得再有新增债务,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举债的,要实行县级审批制度,呈报分管财贸的县领导审批。

(七)信息化网络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网络,县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网络服务器,乡镇财政所设立网络工作站。县乡财政依托公网,以固定ip方式组网连接,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全部在县局服务器上保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资金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数据网络汇总,资金运行网上监管,会计核算电算化。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基本原则。

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等五权不变和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的收支。

(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后,对乡镇政府仍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明确乡镇财政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审查和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调整数额较大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

(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对乡镇财政所“乡财县管乡用”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统一由乡镇财政管理股核算。乡镇财政管理股全面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负责乡镇财务报帐审核事宜。主要职责: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的执行,及时拨付预算内、外及其他各项财政资金,准确记录各项财政业务,按时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对帐,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时审核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审核和监督乡镇政府单位会计的支出核算,及时指出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乡镇,并按月向县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二)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财政结算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票证管理员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但必须健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财政结算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财政结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证。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结算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微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涉农补贴资金基础资料的录入;票证专管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财政、人事、审计、人民银行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主任,相关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县对乡镇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当家理财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从确保乡镇基本运转、有利化解乡镇财政债务,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制定新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根据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镇支出范围,统一和规划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乡镇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

(五)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乡镇的债权债务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作出消赤减债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坚决制止乡镇村发生新的债务,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的债务的,严格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建立化解乡镇人民政府、村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拨重用,不准异地任职。乡镇的债权要及时清收,制订切实可行的回收计划,加大回收力度,回收的资金原则上要用于偿还债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订“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暂行管理办法。依据我县今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管理办法。

(二)清理乡镇资产工作

1、清理乡镇资产、账户、票据。清理乡镇银行账户、票据和现有资产,取消乡镇银行账户,缴销乡镇收入票据;账户的设立和票据的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

2、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对现有债务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备案。

(三)完善网络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组织人员培训,按有关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实施对乡镇财政收支的核算管理。

七、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的延伸,是我县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明改革纪律。各乡镇必须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不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私设小金库,不准使用非正规票据、坐支收入,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格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在体制结算中划扣违纪金额。

(三)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农业税免征以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应从组织农税收入转变到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上来。要集中精力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的收支结算和对账、报账及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直接补给农民的各项资金和补贴的发放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村账乡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2、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3、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4、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银行账户的管理,并监督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5、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议与要求

(一)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机构转变的需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财政厅农税局经省编委批准已更名为“xx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处(加挂xx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税局统一更名为“××市(州)、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市(州)、县(市、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为了工作需要,恳请县人民政府、县编委迅速批复县农税局更名请示。

乡镇决算报告篇9

根据《*关于*年深化农村税费*工作的通知》(*发[*]*号文件)、《*办公*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办发[*]*号文件)、*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关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局《关于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全省“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可以实施县管乡用的统收统支体制,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方式”。现全省已有*个县市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在*市*县试点很成功,并要求20*年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全面推行。我县属于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之列,现将我县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义。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是解决乡镇“人员太多、收入太少、债务太重(目前乡镇债务*多万元,乡镇负债面达*%)、支出太乱”等问题的较好方式,对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乡镇重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统、一管、一审”。即“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网络管理、乡镇举债县级审批”。

(一)核算统一。乡镇财政全面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有收入均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统一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在县城金融机构开设总预算会计的县级“结算专户”,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乡级“结算专户”,将乡镇原来的“基本经费户”作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单位会计“支出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缴入“结算专户”。“支出专户”只能接受来自“结算专户”的拨款。

(三)工资统发。继续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统发制度,对乡镇机关全额编制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由县国库每月拨入财政工资统发户和机关社保局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大额采购支出,按照*财采购[*]*号文件规定,参照县直单位执行。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乡镇财政管理股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县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股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五)票据统管。

1、乡镇所使用的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领取,各乡镇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

2、乡镇领用的票据只限于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和乡镇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使用,其他“三权”在上的单位不得在乡镇领取票据。

3、对票据实行“缴旧领新、限量领用、专人管理、当年结清”制度,并做到票单同行,即非税收入管理局凭银行缴款单核销收费票据。

(六)实行乡镇举债县级审批制度。乡镇原有的债权债务要按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资金来源、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帐,制定消赤减债计划报县财政局备案。

(七)信息化网络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网络,县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网络服务器,乡镇财政所设立网络工作站。县乡财政依托公网,以固定ip方式组网连接,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全部在县局服务器上保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资金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数据网络汇总,资金运行网上监管,会计核算电算化。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基本原则。

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等五权不变和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的收支。

(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后,对乡镇政府仍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明确乡镇财政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审查和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调整数额较大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

(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对乡镇财政所“乡财县管乡用”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统一由乡镇财政管理股核算。乡镇财政管理股全面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负责乡镇财务报帐审核事宜。主要职责: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的执行,及时拨付预算内、外及其他各项财政资金,准确记录各项财政业务,按时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对帐,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时审核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审核和监督乡镇政府单位会计的支出核算,及时指出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乡镇,并按月向县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二)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财政结算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票证管理员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但必须健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财政结算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财政结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证。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结算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微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涉农补贴资金基础资料的录入;票证专管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财政、人事、审计、人民银行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主任,相关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县对乡镇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当家理财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从确保乡镇基本运转、有利化解乡镇财政债务,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制定新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根据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镇支出范围,统一和规划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乡镇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

(五)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乡镇的债权债务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作出消赤减债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坚决制止乡镇村发生新的债务,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的债务的,严格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建立化解乡镇人民政府、村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拨重用,不准异地任职。乡镇的债权要及时清收,制订切实可行的回收计划,加大回收力度,回收的资金原则上要用于偿还债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订“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暂行管理办法。依据我县今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管理办法。

(二)清理乡镇资产工作

1、清理乡镇资产、账户、票据。清理乡镇银行账户、票据和现有资产,取消乡镇银行账户,缴销乡镇收入票据;账户的设立和票据的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

2、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对现有债务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备案。

(三)完善网络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组织人员培训,按有关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实施对乡镇财政收支的核算管理。

七、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的延伸,是我县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明改革纪律。各乡镇必须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不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私设小金库,不准使用非正规票据、坐支收入,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格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在体制结算中划扣违纪金额。

(三)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农业税免征以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应从组织农税收入转变到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上来。要集中精力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的收支结算和对账、报账及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直接补给农民的各项资金和补贴的发放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村账乡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2、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3、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4、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银行账户的管理,并监督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5、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议与要求

(一)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机构转变的需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财政厅农税局经省编委批准已更名为“*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处(加挂*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税局统一更名为“*市(州)、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市(州)、县(市、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为了工作需要,恳请县人民政府、县编委迅速批复县农税局更名请示。

乡镇决算报告篇10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精细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一、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点,乡镇政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预算没有经过逐级的审批过程。依据《预算法》中的相关内容,关于乡镇财政的预算,首先要经过当地人大代表委员会批准,如果因为实际情况需要对预算进行修正,必须先由地方政府制定预算方案追加方案或者追减方案,在经过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同意后才能落实调整。但是在实际的地方财政预算过程中常常将人们代表大会审批过程省略,政府内部自行商议就做了最终决定,导致的结果就是处世预算财政金额与实际执行的财政金额相差很大。第二点,预算资金的申请缘由不清晰,经常出现资金充当日常财政支出的状况,最终导致不能够专款专用。第三点,申请的财政资金不能够按时的拨放,正常的资金拨放程序是国家-县级政府-镇级政府总共需要三级政府审批才能拨放,这些审批过程总共需要15到30天,这样就对于申请资金的单位的工作不能够及时的运作,如果是兴修水利方面的建筑工程很可能因为资金不到位导致错过最佳施工建筑时期而导致工程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当地经济建设进程。第四点,镇级政府在资金处理上除了政府周转资金较少之外,在进行债务偿还、资金分配等财务管理专业方面做得还不够科学,最终导致资金分配不够合理而影响整个地区的财政总收入。为此,今天中央政府制定了相关政府官员重大决定终身追责制度,这样就能够加强政府人员在进行资金分配决策的时候,能够减小主观意识的影响,纵览全局,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第五点,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偏大,这样就导致了财政人员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技能不熟练,导致工作效率上不去,另外,受制于地方财政培训机构较少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等问题,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思路滞后,不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要求,所以乡镇财政部门应该解决工作人员老龄化的问题,要大力引入人才,为乡镇财政部门注入新的血液,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腾飞和发展。

二、乡镇财政管理的基本对策

1.加强各项制度建设

第一点,明确乡镇财政收入的相关的各项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执行的具体程序,完成一个审批的工作日时限,财政支出的记录与跟组,财政与地税局的合作,财政人员的岗位职责,财管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等等。

第二点,细化并且严格执行财政预算流程,并且设有相关的监督职能部门,对财政的预算进行规范化能够有效避免财政预算与财政执行结果相差悬殊的问题。设置财政监督部门,让政府工作人员在法律、同僚和热门的监督下完成工作,能够有效地对其监督,能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透明度。

第三点,优化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流程,地方性的职能部门因为乡土人情的原因经常工作上走“人情”路线,使得很多流程简化,甚至很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的项目都无法执行,因此造成了资金上分配的不合理。所以,要优化现有的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一切按照制度办事,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第四点,建立资金申报细则,为了避免资金申报项目不明确而导致的资金充入日常财政支出费用,最终导致了无法做到专款专用的现象,要完善资金申请审批的资料,细致到资金申请的具体项目,负责人,项目的制定情况以及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等等。第五点,落实财政部门信息化,将财政数据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享,相关性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这样能够节约异地工作的时间,同时提高工作的效率,进而提升整个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

2.强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点,加强乡镇财政干部作风建设。要认真制订行为规范,增强组织纪律行为准则,树立政治上坚定、纪律上严明的良好乡镇财政干部形象。第二点,抓好乡镇财政文明建设工作。在乡镇财政所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建议县农村财政管理局每年评选表彰一次,条件成熟的可向市、省推荐,营造积极向上氛围,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法制型的乡镇财政机关。第三点,加强乡镇财政人员专业培训。对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实行分类指导、分级负责。乡镇财政所长每两年由市以上农村财政管理部门负责培训一次;其他干部每年由县农村财政管理局负责培训一次。第四点,实行乡镇财政干部竞争激励。要严把乡镇财政进人关,确需进人的必须统一纳入县财政局人员录用计划,并保证所进人员专业对口,有大学以上学历和较高政治思想品德;县级财政部门在配备财政所内部人员时要鼓励竞争,特别是选拔所长、副所长职位时要实行竞争上岗,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量化目标绩效考核

第一点,严肃重大事项报告。实现年度目标化管理是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年初即要根据县局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部署,立足所情,确定当年的重点工作,细化重点工作目标,确定主要工作途径和措施,并形成报告送县局和乡镇党委政府,以确保财政所各项重点工作获得县局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予以监督执行和考核考评。第二点,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合理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仅是严格管理的流程,更是财政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制度建设的重点。第三点,完善层级岗位责任。有岗就有责,权责对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守的原则。第四点,建立完善配套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aB岗工作制、限时办结制、业务台账制、岗位轮换制,保证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实现制度管事、制度管权、制度管人的目标。

三、结语

乡镇财政管理是地方性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财政职能部门出现管理漏洞的风险大于其他部门,本文主要针对乡镇财管中的相关制度不规范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以及乡镇地方小大家都相识的特殊的浓厚的人情关系对工作决策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还会在具体的工作中衍生出新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监督职能部门对此持续关注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实现乡镇财管精细化,保证地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