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来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6:24

城镇污水来源篇1

关键词生活污水;污水处理;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2-0125-02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水资源是源源不断、无穷无尽的,直到人们对水资源毫无节制的索取超出了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同时大量的水资源被人类活动所污染,引发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人们才开始正视水资源保护问题。城市生活污水作为重要的水污染源,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深入研究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妥善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对于保护水资源、促进城市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

1.1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

在社会经济取得飞跃式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污水的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城镇人口与日俱增,也加剧了城镇生活污水问题。城镇生活污水包括洗浴水、洗衣用水、冲厕水等一系列生活废水,这些污水中含有较多的生活杂质,可生化性好,回收利用的可行性较高。部分地区的生活污水中还混入了一定量的工业污水,使得污水的成分更为复杂。就水量方面来讲,城镇生活污水的水量总体保持稳定,但在每天的不同时段有明显的波动特征。

1.2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难点

综合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可知,其水质成分日益复杂,杂质含量的波动性比较大,使得人们难以准确评估水质的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也就不能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影响了污水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转。此外,现阶段的污水处理技术大都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诞生的,虽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但是依然产生了许多现实问题,在大规模治理中易受外界环境的严重干扰,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还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他人文因素的制约,使得污水处理部门在选择处理方案的时候,往往不能选择最有效的处理工艺,而是采取了折中的方案。

2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2.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一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现阶段的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活性污泥法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曝气系统四大部分组成,主要利用好氧生化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其工艺原理比较简单,污水治理效果好。根据活性污泥法的系统结构划分,其处理流程可以简单的表示如下:首先是将待处理的生活污水采取沉淀操作,然后将初步处理后的污水与二沉池中的活性污泥一同混入曝气池中,这些活性污泥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在曝气池中,微生物能够将部分有机杂质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并吸收转换为自身的一部分,最终以代谢的形成转化为Co2排放出去。

2.2循环曝气池法

循环曝气池法是在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它以封闭的氧化渠作为污水处理的核心装置,能够进行封闭式的污水治理。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循环曝气池法创造了更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能够使污水和活性污泥之间进行更充分的接触,从而使污水处理进行的更为彻底。循环曝气池结合了推流和混合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应对短流,缓冲能力也有所提高,通常将污水在曝气区上游引入,在更上流的位置流出,形成良好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使被处理的污水得到充分的混合和分散,此外,循环曝气法通过氧化渠形成了循环往复的厌氧区和好氧区,为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需氧不同的细菌提供了适宜的代谢环境,特别有利于脱氮的进行。在循环曝气池中,为避免污泥沉降,需要渠内提供较大的循环流量,一般为污水引入流量的数倍或数十倍,使污水一经流入便得到很好的混合和稀释,从而增强了循环曝气池的负荷能力,对于某些难以降解的有机杂质也能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2.3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人为建造的综合生态系统,它利用系统中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等与污水进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反应,不但使污水获得了有效的治理,而且促进了水中杂质成分的良性循环,避免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实现了污水治理与资源再利用的双赢。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根据污水的具体情况来采用相应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自由调整各种反应物质的比例,摆脱了自然物质的限制,对城镇污水处理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3城镇污水处理的发展建议

3.1加强群众宣传

污水处理技术仅仅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措施,污水处理还应该重视污水源头的控制,通过广泛开展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城镇居民认识到城镇生活污水的巨大危害,加强节水意识,改变用水的方式和方法,在生活中做好污染物的管理分类,不但有利于污水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污水排量,减轻污水治理工作的负担。

3.2将污水治理纳入城镇规划建设之中

城镇生活污水在给居民生活带来危害的同时,也影响着城镇的经济发展,因此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城镇污水治理问题,将其作为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到设计规划的新层面,为后期城镇生活污水的管理和治理提供了方便。通过前期的有效规划和预防,可以降低污水治理的难度,扫清了城镇经济建设的一大障碍。

3.3加强污水治理的技术研究

随着人们对污水治理的不断重视,城镇污水治理技术发展迅速,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方面成效显著,然而现阶段的污水治理技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但治理成本较高,治理效率也有待提高,严重制约着污水治理工作的深化开展。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研究,并借鉴国外污水治理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寻找更高效、经济的污水治理方案,以降低污水治理的门槛,促进城镇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

4结论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城镇化逐渐成为当今城镇建设的主题,城镇污水治理作为绿色城镇的重要内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妥善治理城镇生活污水,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力度,控制和治理两手抓,不断提高污水治理水平,为城镇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冯涛,徐健.生态塘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前景及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

城镇污水来源篇2

【关键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难点;应用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对人们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污水处理方面的问题一直未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污水排放的危害,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使污水的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破坏着人们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污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在城镇中大力推广和应用污水处理技术,更好地解决目前城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改善水质,提高对生活废水的处理率,为城镇人民提供更安全、更可靠、更清洁的水资源。

1.城镇生活污水的影响

在城镇中,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废水,这也是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难点所在。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进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要求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用品,这些化学消费品一旦被排放到水中,将会对水资源造成恶劣的影响。当前,城镇生活污水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多样,处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给污水处理技术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必须不断改善污水处理技术,否则将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此外,在很多城镇生活废水中,还掺杂着一定数量的工业废水,这使得城镇生活污水的成分越来越复杂,也加大了生活污水的处理难度。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在处理难度和处理要求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往被认为容易处理的生活污水,现阶段在处理难度和处理技术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须采用较为先进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措施才能够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降低城镇生活污水的危害。

根据相关专家的统计,生活污水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在处理难度和处理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必须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够妥善地处理。例如,经卫生间排出的废水就与普通的生活废水有很大的不同,它在对环境的污染方面危害更大,一些污染成分的含量也更高。卫生间废水通常在晚上较为集中,有着相对稳定的排放时间。再比如,厨房里的废水也有着较高的污染成分,污水处理的难度和要求也比较高,很多城镇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厨房废水的排放高峰期无法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相关的设备和处理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满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总而言之,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与城镇居民的生活规律息息相关,因此,在污水处理方面,需要与当地居民的特点和排放规律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因地制宜,使污水处理技术更符合当地城镇生活的要求。

2.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难点

当前,根据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要求的变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2.1污水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危害程度更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也在逐步加大,这些生活污水中有很多复杂的成分,在处理难度上有很大的变化,由于这些污水的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一旦处理不好,将会对环境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处理技术,不断引进和推广新型的、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满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并确保这些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相关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但是,很多城镇的污水处理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满足现阶段污水处理的要求,在处理技术和处理设备方面还有待改进。

2.2污水处理方法和技术的选择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污水处理方法和处理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做支持,这也是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条件。但是,由于城镇的发展程度和经济水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很多城镇的经济条件不足以购买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都很有限,这就限制了污水处理技术在这些城镇中的发展。

2.3很多污水处理方法和处理技术在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当前,我国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还不够高,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污水处理技术未经受过实践的检验,只是在实验室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起来可能达不到预先的设想。

2.4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污水处理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与城镇当地的自然条件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应用处理技术和处理方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温度、风力和土壤等方面,都可能会对污水处理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使污水处理技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污水处理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3.1膜分离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膜分离污水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很多污水处理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技术在处理污水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主要采用微滤的方法或者是超滤的方法,对污水中难以降解的微生物进行处理,可以对生活废水中的微粒以及其他的化学因子进行有效的降解,并且能够防止这些微粒附着在管道内或者是其他污水排放设施内,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与水平。经实践证明,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城镇污水中的膜污染,将废水中难以去除的微粒进行清除。

3.2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比,强化一级污水处理技术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污水处理方法。此外,这种污水处理技术还有着简便、经济、成本低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悬浮固体,使处理过的污水能够达到排放的标准,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共同使用,会发挥更好的效果。但是,在利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难点问题。在处理污泥方面一直是困扰着这一技术的难题,如何有效地处理其中产生的污泥,如何将这些污泥资源化,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3.3生物处理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这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微生物的作用,利用新陈代谢的原理将污水中难以处理的物质降解为无害的物质。根据生物处理技术要求的差异,我们可以将生物处理方法划分为多种类型,需要根据不同技术的特点和污水处理的要求合理选择。例如,对于厌氧处理技术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比较低,可以有效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中的低浓度的水,但是这种处理技术需要克服对温度的要求,否则就会增加成本投入,限制这一技术的推广与使用。

4.结语

水资源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才是解决城镇生活污水的治本之策。为此,应当加强对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的研究,使生活废水得到有效的转化,使这些废水能够再次利用。此外,应当注意污水处理过程中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确保污水处理技术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安宁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趋势[J].天津化工,2009(05).

城镇污水来源篇3

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染统计进展

近年来,农村环境统计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普遍将农村环境统计(特别是污染物排放统计)作为环境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调查方法基本上采用抽样调查与估算相结合的办法,并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审核与管理制度[4]。从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展了环境的统计工作。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城乡差别小,因此对于农村生活污染,通常的做法是在人口多的村镇修建统一的排水管道及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人粪尿及生活污水。在人口较少的地方则要求每户修建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则大都有专人收集后归市镇统一处理[5]。因而总的说来,国外对农村生活污染产生特征研究较少,主要是收集方法及处理工艺的研究[6],相应的统计方法也较简单。由于中国农村的特殊性,直到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时才选取了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4个典型流域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染调查(以下简称典型调查)工作,目的是为今后开展农村生活源的全面普查积累经验。典型调查主要针对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物的产生、处理、利用、排放情况开展调查。采用产排污系数法测算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排放量,其技术路线:采用产排污系数法测算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排放量;以流域为单元,分类抽样监测和测算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产生、排放数量,获得各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产、排污系数;在此基础上,以流域各行政村农户为调查对象,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并利用产、排污系数核算农村生活源污染物产生、排放量[7]。由于农业和农村污染涉及面广,随意性强,监管难度大,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仅对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等4个典型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染进行调查,其他农村生活污染均未纳入调查范围。农业和农村环境统计工作体系尚未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调查技术方法、人才队伍、软硬件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4]。

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

污染防治重点不同从污染负荷来源比重、治理难易程度、居民关注程度等来区分污染防治重点,城镇生活污染防治的重点是城镇生活污水,其次是城镇生活垃圾,再次是城镇生活废气;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的重点则应是农村生活垃圾,其次是农村生活污水,再次是农村生活废气。原因为城镇生活垃圾是集中收集、清运、处置,而农村生活垃圾则是随地胡乱丢弃。早些年,农村生活垃圾基本上是厨余垃圾,与人畜粪便暂时堆存,自然发酵后返田,或将厨余垃圾喂给散养的畜禽。随着与城镇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接近,农村生活垃圾也采取塑料袋(多数为非降解)收集,但无法像城镇一样,有专门的容器收集、清运,即在房前屋后、路旁、水塘旁边甚至水塘里倾倒丢弃,呈“遍地开白花”式。再加上与日俱增的建筑垃圾,大量的垃圾不分类,不处理,垃圾“围城”的现象演变为垃圾“围村”。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不但严重破坏了农村自然的田园风光,使得农村环境更加脏乱差,更为严重的是,水塘旁和水塘里的生活垃圾逐渐破坏了水塘水体水质。在农村自来水不是很普及或自来水供水时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农民取用浅层自备水井的水,自备水井往往距被污染的水塘非常近,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饮用水水质得不到保障。污染处理、排放方式不同城镇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外排或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回用,城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处置。与城镇生活污染相比,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特点为“面源污染、无组织排放”,如农村生活垃圾的“遍地开白花”;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农村生活污水无法收集,大多数农村居民习惯于生活污水随意倾倒,通过地渗、蒸发等直接外排。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日化产品的使用,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与以往也大不相同,特别是在南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极易污染地下水。污染来源不同农村生活废气来源不同于城镇生活废气。城镇生活废气主要来源于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能源的消耗。农村生活废气则主要来源于煤炭、液化石油气、秸秆、畜禽粪便燃烧等。污染边界划分不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边界清晰。“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农村生活污染边界不易划清。我国是农业大国,广大农村居民散居在农业用地周围,农民或在家中饲养畜禽,猪、牛、鸡等畜禽在许多村庄还没有实现圈养,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动物的粪便;或在村前屋后挖塘养鱼,水产养殖严重污染了村里的自然水体。农村生活污染与农业源中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面源污染连成一片,不易将农村生活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截然分开。居民环保意识不同城镇居民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虽然还未完全实现垃圾分类收集,但基本能做到垃圾不随意倾倒丢弃。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正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所处环境质量的要求尚未凸显,这也使得农村生活污染监管与防治难度更大。

城镇污水来源篇4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小城镇排污;污水处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213-01

目前我国95%以上城镇污水尚未得到处理,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会集中在小城镇建设一大批污水处理厂。对于规模小、投资和运行费用难以得到保障的广大小城镇,需处理的污水量常小于1万m3/d,通常每日几千立方米甚至或几百立方米,选择经济可行的工艺技术时并没有确切的技术政策、规范和标准可以遵循。以往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的经验只有借鉴的意义,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大中城市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等照抄照搬到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去,否则会出现资源浪费情况。因此探索适合小城镇能耗低、效率高、投资省、易管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必要性。

1小城镇排污特点分析

1.1水质

小城镇污水的主要成分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量占50%以上。但小城镇污水量较小,生活污水占的比重较大容易造成污水的时不均匀性,同时也引起水质的波动。小城镇企业生产一般较为落后,污水中污染物浓度高,综合因素造成了小城镇的污水污染物含量比城市偏高,有些地区有机物浓度较低,另外氨氮的含量也要稍高一些,尤其是一些小城镇的排水系统不健全,采用明渠排水的较多,致使大量的雨水流入和地下水渗入,也降低了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

1.2污水水量

由于生活习惯,小城镇污水的排放高、低峰值非常明显,且差值较大,高峰集中在早晨、中午和晚上一段时间内,其他时间尤其是午夜以后,污水量较小,当然这种情况在发达地区要好些,企业数量多,污水排放量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一定程度上缓冲了高、低峰的差值。

2几种污水处理方式的比较分析

2.1集中式处理

1)优点:小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并入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可以减少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数目,大大减小污水厂的投资,且污水厂可形成较大的规模、数量较少,总体上较易管理,运行成本低。而且由于集中管理,可以节省80%以上人力,电费、药剂费用也可大幅度减少;可以配备少而精的专业管理人员,以确保处理系统的运行稳定,从而保证获得最好的处理效果,取得最好的环境效益,还能提高处理效率。

2)缺点:小城镇都分散于中心城市周围,与其有一定的距离,小城镇内收集污水较容易,但送到中心城市的距离较长,这样污水输送管网投资巨大,施工艰难大,总体投资较多。另外小城镇污水收集于中心城市处理,无形中就将大量水源集中起来,我国缺水地区比较多,如果考虑污水回用到小城镇,其输水管网需要重复建设,投资巨大。

2.2分散式处理

1)优点:各小城镇如果建立起自己的污水厂,集中收集处理本地区的污水,可以大大减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虽总体上增加了污水厂的数目,缩小了污水厂的规模,但另一方面可大大减少输水管网投资,就总体投资而言,一般可节约20%~30%建设资金。

小城镇的用水量增长速度很快,在很多地a区,环境的污染和水源的缺乏,己使可供饮用和工业给水的水源越来越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水状况,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解决的途径之一就是污水回用。小城镇建设污水厂,为这一方法提供了可行性。小城镇建设污水厂,经一般的二级生化处理后,再辅以沉淀、过滤等三级处理工艺,水质完全可以达到回用水水质指标,需要回用水的用水点一般集中在城镇内,管线比较少,从经济上分析,是完全可行的。

小城镇自己建设污水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地有关部门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以后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可为其他较晚进行污水处理的小城镇提供借鉴。

2)缺点:小城镇的数目比较多,自行建设污水厂,不便于各市、县集中管理,日常运行管理难度大,管理水平也有所降低,污水厂的投资总额肯定有所增加。

3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分析

3.1工艺选择依据

1)出水水质稳定、可靠。针对小城镇污水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选择抗冲击负荷、调节能力强的工艺,要求工艺较成熟可靠,具有完整性的工艺流程、合理、准确的工艺参数,同时出水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还能部分地脱氮除磷,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2)基建投资少。尽量采用经济节能型工艺及设备,减少处理设施的数量;如采用厌氧型工艺、取消初沉池和污泥回流等,或采用适当的处理工艺减少甚至无剩余污泥排放,从而减少运行费用;尽量不选运行费用较高的投药工艺,以克服许多污水厂建得起但运行不起的矛盾。

3)运行费用低。选择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少,工艺设备少的工艺,以节省土建费、征地费及设备费,从而减少总投资。

4)操作管理简便。选择对操作运行人员的水平要求不高的工艺,同时减少运行人员的数量,进一步减少运行费用。

3.2工艺技术选择步骤

1)一个小城镇只有采取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匹配的技术,才有可能建设起来并在建成后能长期坚持正常运行。评价某一类治理技术对某一类小城镇实用可分为四个步骤:①我国各地区小城镇的特征识别;②分析、评价和判别各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状况;③各种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性能、费用和运行条件以及适用性分析;④处理技术实用性筛选,对不同类型的小城镇推荐匹配技术。

2)各地区小城镇的特征识别包括几方面的内容:①小城镇的地理位置;②小城镇的水污染和治理状况;③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④社会经济状况;⑤城镇的基础设施。

3)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有几十大类,上百种工艺,不同工艺都有其最佳的适用范围。这部分重点工作是分析下述四项内容:①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的性能;②不同处理规模时,治理技术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③处理技术的运行范围和条件;④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4)根据小城镇的特征,本着以下原则确定可筛选的技术范围:①处理技术应能使污水减轻对周围水体污染,达到法定的治理目标;②建设费用低,应是镇乡居民点能承受的;③运行费用少,电耗低、向居民收取费用的数额是可行的;④运行和管理比较简单,利用当地技术和管理力量能够正常运行的;⑤节省占地面积,特别不占良田;⑥适应当地条件,如利用天然的废塘、土地进行处理。

处理技术的筛选就是从小城镇的实际出发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众多的各种处理技术进行筛选,首先选出可行的技术,然后优选出与各类小城镇匹配的适用技术。

4结束语

资金问题是制约小城镇污水处理实施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和采用灵活的资金筹集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方式是解决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静平,王成端.适于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研究[J].西南工学院学报,2002,17(1):46-51.

城镇污水来源篇5

关键词:污水处理现状

发展趋势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但是相应的淡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在不断增多。水,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水环境的质量越来越恶劣、水资源短缺也越来越严重,这一切都加重了城市的负荷,带来一系列危及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

根据水利部门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増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将降低到1760m3,总缺水量将达到400~500亿m3,已经达到了世界公认的缺水警戒线。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1%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就人均占有淡水资源而言,南方最高地区和北方最低地区相差数十倍,西部比东部甚至高出五、六百倍;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用水量和排水量都在不断增加,加剧了用水的紧张和水质的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造成的水危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01年的664个,城镇人口由17,245万人增加到48,064万人。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城市化水平达到37%左右。城市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增加与扩张,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近10年来,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在1999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2001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53.2%.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

据统计:目前全国年排污量约为350亿m3,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5%,全国超过80%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有效的收集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体,使得原本具有泄洪和美化景观作用的河渠变成了天然污水渠。特别是在全国2200座县城与19200个建制镇中,污水排放量约占污水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但这些中小城市(镇)的污水处理能力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照此发展下去,城市的水环境将每况愈下。并进一步的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即使在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南方地区,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也处于相当严峻地步。而且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人口城市化的加速,城镇污水量将愈来愈大,水环境污染也会日益加重。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历史始于1921年,到改革开放的近二十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仍然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已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427座,其中二级处理厂282座。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污水的处理水平,但处理量的增加仍远远滞后于污水排放量的增长,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即便按98年资料,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率也仅为15.8%,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早在1980年就已达到了70%.

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的实际情况是污水处理率低,很多老城区的排水管网甚至不成系统。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缓慢和污水处理率低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了水环境的持续恶化,并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污水处理技术落后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能否高效运转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都是沿袭了欧美国家近百年来的路线和处理技术,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与同期国外的技术水平相比依然还很落后,始终存在效率低、能耗高、维修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从而影响它们在污水处理厂投标中的竞争力。

4)资金短缺,投资力度不够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防止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为发展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使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资金是个根本问题。

我国经济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用于水污染治理的资金还很紧缺,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技术和模式,依靠大规模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来改善水环境在现阶段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即使修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其高昂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也是城市污水处理率低,水体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清华大学紫光顾问公司调查:我国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状况是1/3运行正常、1/3不正常、1/3处于闲置状态,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转率只能达到50%,我国污水的实际处理率远远低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

统计资料表明:2010年要增加6722万吨的污水处理,约需1344亿元的环保资金投入。按目前日处理能力2685万吨,每立方米的运行费用0.5元计算,需运行费用49亿元/年,到2010年则需171.7亿元,资金不足十分突出。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污水处理投资有所增加,但与国外相比还差距甚远,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用于排水设施与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53%~0.88%。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用于排水设施与污水处理方面方面的投资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02%~0.03%。所以我国应通过宏观调控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城市排水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

5)管理水平低

传统的处理技术较复杂,我国目前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这样就造成了即使已建成的污水厂也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制约了已建城市污水厂的正常运行。

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简易、高效率、低能耗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是我国的实际国情,面对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生存压力,各级政府部门不得不把发展经济作为其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划和建设计划工作,但在广大中小城市(镇)还没有将污水处理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专门的建设资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镇)的发展十分迅速,全国19200多个建制镇绝大多数都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目前,中小城市(镇)的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未来50年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将会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中小城市(镇)和大城市在水系上是相通的,而且往往处于大城市的上游,中小城镇的污水治理工作做不好,大城市污水处理率即使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水环境的质量也不会有明显改善。因此,要改善我国水环境被污染和继续恶化的状况,保护我国紧缺的水资源,除了要刻不容缓地对大城市的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外,中小城市(镇)污水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这些中小城市(镇)和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排水体制、基础资料、融资渠道等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大城市的污水治理工艺、技术装备等搬用到中小城市(镇)的污水处理厂中去。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尚缺乏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因此,探索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城市(镇)污水处理工艺,掌握一批在中小城市(镇)具有代表性的污染源的治理技术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就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用于基础设施上的资金在大城市和中小城镇之间的分配严重不平衡,如近期国家、省、市把投资的重点放在支持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上,对县及以下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扶持较少。另一个中小城镇有别于大城市的特点是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操作的难易程度提出了要求。污水处理是能源密集型的综合技术,污水处理的能耗与所处理的污水量、水质、采用的工艺方法、运行方式、处理程度及操作管理有关。

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国家提出了至2010年要求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建制镇污水处理率不低于50%的目标,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将是大城市和广大中小城市(镇)并举。

以上这些因素就决定了应用于中小城市(镇)的污水处理技术首先必须经济、高效、节省能耗和简便易行。因此,研究和开发对传统工艺的改造和替代的新工艺,发展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效果好且高效率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我国当前污水治理领域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走简易、高效率、低能耗的技术路线适合我国的国情。

目前在高效率低能耗污水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也开发出了一些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下面所列的技术一般认为是可行且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能耗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a)强化的一级处理技术;

b)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

c)高负荷的城市污水生物化学处理技术;

d)厌氧及不完全厌氧处理技术;

e)高负荷生物曝气滤池、生物附着生长技术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f)现有城市污水处理的革新工艺。

高效低能耗是针对传统污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得,至今尚无明确严格的定义,但总体上高效率、低能耗应具有以下特点,应能满足以下条件:

a)。总投资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非常庞大,因此严格控制总投资对国民经济大有益处。

b)。运行费用低。运行费用是污水处理厂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是评判一套工艺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

c)。处理工艺应具有较强的适应冲击负荷的能力,因为中小城镇污水水量水质昼夜、季节波动较大。

d)。要求管理简单、运行稳定、维修方便。这对于中小城镇尤为重要,因为中小城镇往往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e)。污水处理设施要占地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极其紧缺。土地资源是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和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

f)。所选择的处理工艺具有可以方便地改变其处理流程的能力。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数量众多的中小城镇的各种不同需求。如:有的中小城镇地处封闭水体,污水需要除磷脱氮;而有些中小城镇附近有大江、大河,只需要处理BoD即可。

参考文献

[1]沈光范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中国给水排水》,2000.3.

[2]涂兆林。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市政技术》,1997.2

[3]凌京蕾,赵压乾,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发展之浅见,环境保护,1997,№。10

[4]孙文汗,孙寿魁,我国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排水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年会,2001-7-3

[5]张忠祥,钱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6]唐亮,左玉辉。我国小城镇水污染控制战略的思考重庆环境科学1998Vol.20,№。5

[7]于衍真小型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4Vol.8,№。3

[8]陈红英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探讨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Vol.31№。1

城镇污水来源篇6

关键词:小城镇;污水处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K23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几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特别是《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出台,使得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范围也从最初的大中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迈进。与此同时,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城镇人口大量增加,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但多数小城镇均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得大量污水得不到处理就源源不断地直接排入周边河流和湖泊,导致小城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且,由于我国小城镇分布分散,数量多,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得到恢复。另外,由于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强,不少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纷纷关闭、重组或搬迁,而重新选择的厂址往往是环境容量大、土地资源多的小城镇,因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由于小城镇环保意识薄弱,现有污水处理率很低,污水资源化利用几乎是空白,水污染形势日益严重。加强小城镇污水处理,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对促进小城镇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运行模式落后

“公共事业”模式由政府部门承建实行、管理的我国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这种模式弊端很多。首先是成本较高,有些小城镇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技术,其价格是国内的几倍,通过时还包括出国考察的费用,造成污水的运行费用由0.3元/吨提高到0.6元/吨,增加了居民以及企业的负担;除此之外,由城镇财政给运行单位拨款,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弊端与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一样存在着。排污企业自身运行管理污水处理的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许多企业想要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停运偷排污水处理设施的事件经常发生,排放未达标的废水的现象层出不穷,即使环保部门加强日常监测也很难保证能狗狗有效管理众多的企业。

(二)小城镇污水处理规划欠科学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城镇的水环境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据统计,我国不同小城镇的水体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河段不宜做饮用水源,城镇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的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则更加突出。而在规划城镇供水时,往往只考虑开发新水资源,对污水的再生利用,从而减少用水量没有给予正确科学的评估。因此,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忽视了污水处理系统布局和污水再生利用的关系,致使污水再生利用受到了影响。

(三)设备有待提高

其采用的技术标准、可靠性、耐久性、能耗效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设备特别是特种水处理专用设备和新型水处理通用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应当看到,我国城镇水处理设备与国外的差距大于水处理工艺与国外的差距;水处理专用设备的理论研究、制造与国外的差距又大于通用设备与国外的差距,要提高我国水处理产业化的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水处理的设备水平,特别是要提高特种水处理专用设备和新型水处理通用设备的水平,这是我国水处理设备国产化的重点。

(四)管网建设滞后

根据市政专家介绍,最近几年我国污水管网的建设取得很大的进步,已经投入使用的污水管网有6万公里。但目前依然存在管网建设滞后问题,再加上大部分城镇管网建设是多年以前设计铺设的,排水能力达不到现阶段城镇排污水平,排水标准比较低。现阶段,我国大中小城市发展建设步伐加快,全国范围内城镇化水平提高,进而使得原有城市排水管网远远满足不了扩建后城市污水排水量的要求;再加上原先管网的主要用途为城市雨水的排放,使得原有管网管径满足不了现有水平,因而制约现代化城镇排污水平的提高。

二、城镇水处理措施

(一)aB法污水处理工艺

aB法污水处理工艺,系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的简称。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Bohnke教授于70年代中期开创的。全系统共分为处理段、a段、B段这三段。在预处理段需要设置格栅、沉砂池等简单的处理设备,无需设初沉池。a段是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所组成的,B段则是由曝气池及二次沉淀池所组成的。a段与B段各自拥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a段B段完全分开,每段都能够培育出各自独特的、适用于本段水质的微生物种群。

(二)加强当地环保单位的监督职责

确保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严格按照规范实施,对偷排、漏排和污泥的随意堆放现象进行严厉的处罚打击。政府部门应该严格履行现行污水处理法律法规,着重市场监管和设施建设运行的全过程监督,针对有些污水处理厂的违规违约行为,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严厉惩罚,直至取消其相关的运营资格。同时,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规划指导,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污水管网进行合理规划。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

应该积极的对资金筹措方式进行探索和采用,使其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促进社会各方力量的凝聚,促进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政府相关的环保政策,合理的利润空间的有效设计,有效的对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充分发挥,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加强对污水处理的专项资金问题的考虑,可以通过将其作为重要议题提交给地方人大会议讨论以期更好的调动社会财力,发放建设专项债券给广大公民,使得公民所得优惠高于银行存款利息,污水处理厂建设中不仅有效的利用了公民的资金,同时也为政府减轻财政负担,同时还能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四)加强设备的优化配置

设备与工艺的有效融合,水处理产业发展随之加快。主导为工艺、设备是依托,工艺是龙头、基础是设备;实现总体要求就必须促进工艺的发展,而要保证实现总体目标就必须加强对设备的管理。设备既服务于工艺,同时又促进工艺的提高以及诞生部分新工艺,提供机遇和可能来更好的实现新工艺。工艺发展受到设备的限制。优化配置设备可以更好的加强融合工艺与设备之间的深度,加速水处理设备产业发展可以通过强调工艺与设备的密切相关的理念来进行。随着我国和国际往来的急骤增加,从事水处理行业的工艺人员,新型水处理设备的熟悉并力求精通,很好的融入技术,这是时展的必然。反之,从事水处理行业的设备人员,必须熟悉和了解水处理的工艺的多样性和工艺流程,还要了解水处理设备的小批量单件、轮番生产的水处理设备及行业特点是多学科交织在一起的综合集成技术。设备人员和工艺通过这样深度融合,会使我国城镇水处理设备产业加速发展,尽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城镇污水处理及其前景

现阶段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处理技术工艺都有很大的提高与改进。根据2010年底统计结果数据显示,我国已建设污水处理厂有2832座,总处理污水量为1.28亿/天。全国90%以上的城市及60%以上的县城拥有污水处理厂。2012年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城镇污水管网铺设要实现15.9万km,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3理设施处理能力在4569万m/日,对于以往污水处理设施进3行技术改进,实现处理能力为2611万m/日,每个污水处理厂处理率实现85%以上。

结束语

随着人口剧增与城镇扩建使得污水日排放量逐年增加,再加上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限制,大部分地方城镇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排放到环境水中,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人们在提倡节约用水的同时,完善污水处理技术是现阶段解决城镇化水污染严重以及水资源短缺最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丁晓倩,刘贵毅,赵庆.小城镇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J].科技风,2012,17.

[2]韦玮.西南地区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探讨[J].广西水利水电,2013,01.

[3]李桢.小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环保产业,2013,08.

城镇污水来源篇7

分析了城镇化建设中所出现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心灵环境污染和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绿色化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制度建设约束城市生存环境恶化、多方合力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大治理力度改善和控制生态环境恶化、以人为本治理心灵环境污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城镇化;绿色化;问题;对策

1引言

我国近年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我国已具有战略性的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不仅要使区域经济社会系统发生变动,而且也会全面地调整社会系统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关乎所有人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可知,认真处理和对待城镇化建设中的绿色化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城镇化建设绿色化道路是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2城镇化建设绿色化的内涵及其学理基础

2.1城镇化建设绿色化的内涵

城镇化建设绿色化是城镇化与绿色化的紧密结合,是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其自身资源的供应能力、生态环境的容量和谐协调发展,是以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人的发展文明性、城镇发展健康性为特征的城镇发展模式及路径,集中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1]。

2.1.1资源节约,低碳减排资源节约不仅指自然资源的集约开发与节约利用,还包括人类心灵资源的开发与人类自身生命能量的节约。这需要保护性开发资源,节约利用,需要生态型紧凑城市发展导向,更需要防止人类心灵环境的荒芜。低碳减排就是说二氧化碳与污染物排放各项可测量指标必须建立在资源节约和低消耗的基础之上,既要推进低碳城镇化,逐步缓和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矛盾,积极促进城镇化低碳转型,又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2.1.2环境友好,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其一是指天人合一;其二是指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其三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重点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其本质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体表现为既保护自然景观、城市区域、水与大气、生态空间等环境,又保护人类自身和心灵生态等环境。集约高效指必须转变粗放型城镇化模式下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的状况,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2]。

2.2城镇化建设绿色化的学理基础

2.2.1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马克思在自然生产力理论中提出,一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资源,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受制于生产的自然资源条件状况。同时马克思在物质变换理论中提出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之间的纽带,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不仅改变了自然物本身的形式,同时也通过对自然物的改造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达到了自己的目的[3]。

2.2.2马克思主义生态需要理论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生态需要的概念,其生态需要理论大部分包含在论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中。人既是大自然存在的物体,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的无机躯体。这些充分说明了人对自然的自然依赖,人类是具有生态需要的。

2.2.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可持续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可持续发展并不否定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可持续发展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有利因素”[3]。

3城镇化建设中的绿色化问题

3.1城市生存环境恶化

3.1.1城市自然要素受到破坏,非绿色化日益明显传统城镇化发展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不断扩张规模,忽视或放弃了自身的特色自然资源的保护,从而导致特色自然要素的破坏。如南方大部分城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原有的优美生态及特有风貌都日渐消退。据环保部课题研究,城镇化率每提高1%,平均消耗能源需增加4940万t标煤,钢材需增加645万t,水泥需增加2190万t”[1]。又据中国环境报报道,2010年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的9.5%,而水泥消耗量却占世界总消耗量的56.2%,钢铁消耗量占44.9%,一次能源消耗量占20.3%,其中煤炭消耗量占48.2%[1]。城镇市区遍地是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城镇化快速发展挤占了原有的自然空间,绿色自然要素稀缺,城市自然要素受到破坏,非绿色化日益明显。

3.1.2城镇化建设加速了水污染、空气污染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人口迅速集聚到城镇,直接导致了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剧增,间接加速了城镇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1991~2011年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增长了37.4%,而县城则在2001~2011年间增长了84.1%[1]。环境保护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已有90%的城市城镇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有机和无机,有毒和有害污染物的污染。2010年,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联合对全国182个城市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在4110个水质监测点中,较差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目前全国城市近20%、县城30%以及建制镇绝大部分污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1]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城市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可见,我国城镇正面临严重的水污染危机。依照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衡量,我国有2/3以上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镇人口出现了迅速膨胀,同时非农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带来的工业污染包括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生活废气的排放量迅速增加,从而导致空气污染速度加快强度加重。可见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废气的排放。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占废气排放总量的85%以上,而城镇化带来的非农产业集聚与快速增长又是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根据1999~2009年的数据分析得出,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城镇化对工业废气排放的影响最大,城镇化率每上升1%,将导致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超过1%”。[1]3.1.3城镇化建设加重了固体废弃物污染城镇化建设导致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急剧增加,“201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达70多亿t,占地80多万亩,并且还以年平均4.8%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国60%以上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25%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2000~2010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11.54%,且近几年呈加速上升趋势。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4.1亿t,环比增长高达18.1%,是2000年的近3倍。固体废弃物带来的污染只增不减。

3.2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3.2.1基础设施建设引起水环境破坏明显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本身会产生大量废水和污水,因此增加了污水排放量,大量污水排入江河湖泊,破坏水质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过多,因其主要使用的是水泥和钢筋,水不能及时渗入地面,再加上城镇排水系统规划不周,从而容易引发城镇内涝。多个大城市2011年夏季在强降雨中出现严重内涝问题,路面过度硬化是近年来城市内涝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且造成地下水补充不足,从而引起地面沉降[3]。

3.2.2基础设施建设引起植被环境破坏明显加大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活动都会直接减少当地植被覆盖率,或者直接破坏当地原有的植被,使植被的生长环境逐渐恶化。目前我国有些城市开发过度,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比重过高,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偏少,人类生活和生态空间偏低。目前全国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10%左右[3]。城镇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自然植被覆盖较低。有些城市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生物多样性呈持续递减趋势,更有甚者由于人工干预过多的原因,使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城市因开采地下水过度,直接导致了地面沉降加速。目前全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已超过50个。尤其是华北平原区,地面沉降量超过200mm的范围达6.4万km2,占整个华北地区的46%左右[3]。大量开采地下水,直接导致了我国华北、西北、华东不少城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区域性地面沉降、裂缝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3.3心灵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城镇化建设引起了诸如城乡矛盾、区域悬殊矛盾等一系列不平衡矛盾,这些加剧了我国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今社会物质是繁荣了,但是人类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生命能量是用来发挥的,不能用来作无谓的消耗,人的一生,有太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要做,没有理由也没有时间去怨艾和徘徊。事实上,太多的人让生命能量作了无谓的消耗而不自知,外在的能量消耗谁都看得见,内在的“心神”(无谓的思考)导致的生命能量的损耗却是隐形的。城镇化建设使心灵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3.4环境污染向农村转移明显增多

目前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向农村转移,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400万亩农田面积因高污染企业排放废水、废物而毁损,农村饮用水只有66%符合农村饮用水卫生准则,农村3亿多人口面临饮水不安全问题,青山绿水的农家自然景象已不多见。

3.4.1污染产业和企业纷纷转移到农村我国经过30多年的城镇化建设,使得城市土地不仅价格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且可供数量日益稀缺,同时政府制定的企业“生态门槛”日益提高。致使大量污染企业选择向郊区和农村迁移以降低生产成本。“一些城市为保障市容市貌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迁到城市郊区或更偏远的农村地区;一些城市以招商引资为诱饵,把高能耗、高烟尘、高噪声、高污染的企业设置在农村”[4]。

3.4.2污染物不断向农村转移与扩散我国经过多年的城镇化建设,城镇的生态系统已经是不堪重负,为解决生态问题,很多城镇选择把污染物不断向农村转移与扩散。有的将淘汰的电子产品、过时商品销售到农村地区;有的将各种废旧家电、电子产品、报废车辆等污染产品转移到农村。据估算“2000~2010年未经处理的污水累计排放量超过2000亿吨,90%以上的城市垃圾在郊外或农村堆放或填埋,截至2011年累计堆放或填埋量超过60亿t”[5]。

4解决城镇化建设中绿色化问题的主要对策

解决城镇化建设中的绿色化问题不能孤立地、局部地运用和依靠某种单一的手段或方法,必须全面地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行多层次的综合约束和控制。

4.1加强制度建设,约束城市生存环境恶化

4.1.1城镇化发展节点合力关注对生存环境的影响规划是决定生存环境中城市发展的结构、布局及质量趋势的重要因素,在城镇发展的规划节点,建立制度用以约束城镇体系、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规划,同时依法开展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从而保障规划节点的科学、权威和稳定。“城镇化发展不能停留在规划节点上的纸上谈兵,还需在建设和运行节点具体实施和执行”[5],因此,在城镇建设节点,建立制度控制管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及规划,做好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原有城市生存环境的破坏,花大成本保护城市自然要素,同时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中引起的噪声、大气、水及固废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生存环境的绿色化水平。在城镇用制度规定生产生活各领域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城镇水污染,控制城镇固体废物污染。

4.1.2城镇社会系统建立相应制度生成多种生存环境保护力量在经济领域,建立相应制度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做到资源能源使用付费制,同时提倡节约、鼓励创新,生成生存环境经济性保护力量。在社会领域,建立相应制度做到注重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全社会正义公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完善公民环境权益保障机制,着力促进公民参与环境保护、自觉节约资源,生成生存环境社会性保护力量。在政治领域,建立相应制度做到保障城镇化建设绿色化进入决策议程,各种生存环境保护力量得到充分重视;同时须严格环境监管工作,实行环境信息公开,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问责,更好地确保政府作用的发挥,生成生存环境政治性保护力量。在文化领域,建立相应制度做到既能加强好宣传教育,又能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能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倡导和激励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生成生存环境文化性保护力量。从城镇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建立相应制度生成多种生存环境的保护力量。

4.1.3约束城市生存环境恶化,强化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度建立制度不能任凭领导和专家意志。建立制度时必须充分遵循客观规律,特别要尊重和关注生态环境演化、社会系统演化以及生态环境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等规律,如果制度违背了这些规律就是不科学的制度,更是难以落实执行的制度。有制度不执行等于零,执行制度与建立制度需要并重,执行制度在保障制度实施方面会起着更为直接和更为重要的作用。

4.2多方努力,防止环境污染向农村转移

4.2.1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他们只看到污染企业带来的经济上的眼前改善,而对污染造成的危害性、长期性等认识则不深。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是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是通过宣传教育活动的多层次、多样化,影响和指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不断提高环保水平和意识;二是开展保护环境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维护环境权益方面的水平与能力;三是使农民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让环保意识变为变成农民自身的自觉行动,使农民能寻找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4.2.2强化城乡统筹发展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污染产业污染企业和污染物向农村转移是我国工业化过程、城镇化建设及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乡社会统筹、全面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必须建立起城乡统筹协调环境保护机制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做到环保工作与投入机制城乡一体化;做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做到统一筹措与调配环保资金;做到生成政府、社会、个人多元化投资机制。另外“强化环境立法,打破城乡环境立法二元化局面,针对我国农村的特殊情况,制定更适合于农村环境现状及发展的法律规范,提升农村在环境基本法中地位,提高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法律的现实操作性”[6]。

4.2.3完善农村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强调环境社区治理完善农村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主要在于开展综合性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健全工作,强调环境社区治理。一是要完善乡镇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实现农村环境监测乡覆盖。二是要突出环境监督组织管理的独立性,建立起专职垂直管理环保监督体系。三是要建立农民自治性的社区环保团体,在污染物排放的重点乡镇,能直接让农民环保团体对排污情况进行监控。

4.3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着力管控生态环境恶化

4.3.1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着力管控生态环境全面推进攻克城镇化建设绿色化,必须持续加大投入污染治理力度,重点突出对生态环境的绿色化保护。一要着力解决突出危害居民健康的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绿色化保护问题,切实加强好综合治理绿色化,提高城镇环境绿色化质量;二要实行落实执行好减排绿色化目标责任制,做好城镇化建设中因人口集聚引起的污水和生活垃圾的绿色化治理;三要加大城市饮用水污染的绿色化防治,严格控制城市大气和噪声污染;四要加大重金属、危险废物污染的绿色化治理;五要强化执法监督绿色化机制,完善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的责任追究。

4.3.2转变和增强政府职能提高生态绿色环境管理水平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绿色化问题上必须起主导作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转变和增强政府职能,着力提高管理生态绿色环境的水平,政府应该做到:一是依靠自身手中的行政手段,实行最严格的土地问责制和生态绿色环保目标责任制,把耕地和生态绿色环境保护工作全部纳入相应政府的议事日程,依照社会经济和生态绿色经济规律办事;二是运用税收、补贴、排污权交易等绿色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建立良性绿色经济运行机制,推行有利于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经济政策;三是“建立起适应小城镇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在对保护城市环境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的同时,必须尽快加大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惩戒”[7]。

4.4以人为本治理心灵环境污染创造低碳生活,近年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在人们心中逐渐被树立。其实人类生活的环境除了外在的自然环境外还包括人类自身内在的心灵环境,从意义上讲,心灵环境的保护远大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4.4.1勇于接受现实生活的挑战,充分发挥人的生命能量在人类本性需要的基本方面,人的创造价值的需要,与人的接受性需要和人的成就需要同等重要,这对于我们解决城镇化与人的冲突问题,以人为本治理心灵环境污染具有理论性价值。人不应当只想在享乐中获得欲望的满足,丰富的个人生命能量,不能消耗在无意义的享乐之中。现实生活中享乐主义往往导致虚无的情绪体验,享乐主义思想约束人的创造力,浪费人的生命能量,而创造则带来成就感和意义世界的获取。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就应当明白,在创造性劳动中、在奋斗中和奉献中获得满足,才是真正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因此通过创造性劳动,纯洁和提升人类精神生活,使人从劳动中获得接受各种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巨大力量,从而有效抵御享乐主义思想侵蚀。

4.4.2自觉防范和抵御日常性的挑战当今时代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精神生活枯萎、价值和理想丧失现象明显高于农村,这主要是因城市人对日常性的过度专注引起的。日常性的最大缺陷就是引发生命正常能量的衰竭。在日常生活世界,适度享受私人生活乐趣不是不重要,但正常人决不能沉湎于此而无法自拨。“不论是压力还是困惑,采取冷漠观望和消极逃避的办法,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同时也是对个人和社会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当代青年必须走出日常性的阴影,从“消费———享乐”思维模式的束缚中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能,勇于创新、不断进取,这是回归生命正道的惟一的选择”[8]。

4.4.3鼓励精神消费,增强消费方式的娱乐性随着我国劳动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当代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人们个人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呈递增趋势。无所事事的空闲会给人们带来空虚和无聊,甚至会使人们走上消极、堕落和犯罪。很多人用酗酒、、看黄色录相等活动打发空闲时间。因此需要我们在处理城镇化建设中绿色化问题时,鼓励提倡人们在空闲时间多进行精神消费,增强消费方式的绿色娱乐性,避免人们心灵绿色环境受到污染。

参考文献:

[1]洪大用.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2014(4):19~23.

[2]沈清基.绿色城镇化发展若干重要问题思考[J].建设科技,2013(03):50~53.

[3]魏后凯.全面推进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思路与举措[J].经济纵横,2011(9):15~19.

[4]李佐军.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绿色城镇化进程[J].经济纵横,2014(1):39~43.

[5]吴振山.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J].宏观经济管理,2014(4):32~33.

[6]杨继学.论城镇化推进中的生态文明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152~156.

[7]董战峰.中国新型绿色城镇化战略框架研究[J].生态经济,2014(02):79~82.

城镇污水来源篇8

关键词:小城镇;现状;生态环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5.65文献标识码:a

1.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城镇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2.07%,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来了“金山银山”,另一方面也造成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未来的城镇化建设决不能走以前的老路,而是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生态化等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2.小城镇的定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在农村地区逐步形成了一些人口、工业、商业集中的小城镇。所谓小城镇是指一种正在从乡村型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型社区。一般来说,小城镇主要指县城关镇和建制镇的镇区。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县城关镇将有一部分发展成为小城市,县城以外建制镇将成为小城镇的主要部分。对于目前与建制镇同属于基层政权所在地的乡集镇,将逐步发展成为小城镇,可称其为未建制镇。小城镇处于城乡过渡的中介状态,是我国的农村中心。由于小城镇与周围的村庄关系密切,所以人们常把小城镇与村庄放在一起讨论,统称之为村镇。

3.小城镇体系构成及划分

小城镇体系是指在我国一定地域内,由不同等级、不同规模、不同职能而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小城镇组成的有机系统。目前我国的小城镇体系是由县城关镇、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集镇构成的。

4.搞好小城镇的生态规划

根据国家小城镇发展和建设方针及各项技术政策,结合小城镇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发展现状、资源状况,全面规划小城镇建设目标和体系,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和规模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充分利用小城镇的土地资源,对其环境、生态、文化、经济、公用设施等进行科学规划和方案设计。

5.小城镇环境的主要特点

小城镇环境是由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构成的,其主要特点是:

(1)小城镇虽然有明确的地界线,但又田园交错,具有村野、乡居兼有的景观特色。因而自然环境与生态功能很接近自然,有很大的环境资源潜力。

(2)小城镇经济中,种植业和畜禽饲养占有相当的比重,不能脱离农业经济的特色。

(3)小城镇受历史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公共设施简陋,如给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缺乏,集中供热基本未实现,公园绿地甚少,人工环境较差。

(4)乡镇工业污染是小城镇环境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能源利用率低,加上管理水平低,“三废”不经处理任意排放,污染严重。许多城镇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近处的城镇,不少都是城市污染工业的扩散地,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6.小城镇的污染源

废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包括城镇中的发电、水泥、化工、冶炼等企业的排放;交通污染包括铁路、公路的车辆排放的有害气体;生活污染主要是饭店、居民做饭、取暖使用燃料排放的废气。

废水污染:小城镇废水污染来源于工业企业和居民生活,工业企业包括城镇中的造纸、印染、食品、化工、机械加工等工厂排放的废水;生活污水包括居民家中、旅馆、饭店、洗车、洗浴、照相等服务业排放的废水。

固体废物污染:小城镇的废渣主要来自采矿、冶炼、化工、建材、制糖和居民生活的废弃物等。废渣大量倾倒在湖泊、江河、洼地,有的还占用了农田,对土壤和作物造成污染。

噪声污染:一些小城镇位于交通要道两侧,受到来往的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影响严重以及工业企业生产产生的噪声污染。

小城镇环境污染在于它与城市污染相比更容易、更直接地进入人食物链,因此,危害的程度就更大,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7.小城镇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7.1调整企业发展方向

当地政府要根据本地资源和环境状况,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地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企业。对于技术装备落后、缺少劳动保护污染防治设施的企业,不准从事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如石棉制品、土硫黄、电镀、制革、造纸制浆、土炼焦、漂染、炼油、土磷肥和染料等,以及噪声很大、严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工业项目,已建成的要进行调整,分别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

7.2保护重点区域

在城镇的上风向、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地段、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地和自然保护区内,不准建污染环境的企业。对于已建成投产的企业,要限期迁走,到期没有迁走的,要强行拆除。我国许多小城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先人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和有特色的民居,我们应当加以保护,切不能以建设新城镇为理由,毁掉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老建筑。对于年久失修的老建筑,应当尽快修缮,但要注意“修旧如旧”保持老建筑的特色。

7.3坚决制止污染转嫁行为

严禁将有毒、有害的产品委托或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城镇企业生产;严禁将污染严重的城市企业转移到小城镇生产。对于转嫁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接受转嫁的有关人员,要给予经济的、法律的处罚。

7.4污染集中治理、限期治理

小城镇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要求每个企业都建设一套污染处理设施,从经济上来说不合算,可以对性质相近的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如集中供热、共建污水处理积习难改施等。对污染严重、群众意见大的企业,要由政府下令,限期治理或搬迁。

7.5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例如道路等级不高,市政设施不配套,缺少排水管道,没有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供暖系统、公共交通、通讯系统建设落后等。要发展经济和工业必须重视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环境保护创造有利的条件。

7.6植树造林,美化城镇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在改善大气质量,防止尘埃污染、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因此,各级政府要将植树造林作为小城镇环境保护的一件大事来抓。在城镇规划时,要留出绿地空间;在城镇建设中,公园、街道旁、生产区、生活区等地的植树造林要同时进行。小城镇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25%以上,人均绿地面积8平方米以上,其中包括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区绿地、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等。

7.7小城镇的环境规划

(1)小城镇环境规划的内容

小城镇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确定规划的任务、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及评价、环境功能区(大气、水、噪声、生态)的划分、可持续发展预测、规划方案(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经济预算及效益分析等。

(2)制订规划的方法

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队伍,在全面掌握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计划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并征求各个部门的意见,包括听取广大公众的意见,制订本地区的环境规划。

8.结束语

追求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是在保证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建立明确的城镇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使用“绿色建筑”是顺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我们无需刻意追求完全绿色化建筑,保护生态环境,但要时刻秉承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杨家栋,秦兴方,单宜虎.农村城镇化与生态安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

城镇污水来源篇9

成都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保障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建设,防治水污染,保护环境,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税〔20xx〕151号)、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财综〔20xx〕4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成都市城镇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污水处理费是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由排水单位和个人缴纳并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的资金。

第四条污水处理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地方国库,20xx年3月1日起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第五条鼓励各地区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共同参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合理分担风险,实现权益融合,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第六条污水处理费由市、区(市)县两级征收、使用和管理,并接受财政、价格、审计部门和上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征收缴库

第七条市、区(市)县和建制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均应当征收污水处理费;在建污水处理厂、已批准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的,可以开征污水处理费,并应当在开征3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

第八条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称缴纳义务人),应当缴纳污水处理费。

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废水并已缴纳污水处理费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水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依法进行处罚。

第九条单位或个人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或处理后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排向自然水体的水质标准,且未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水的,不缴纳污水处理费;仍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水的,应当足额缴纳污水处理费。

第十条除本细则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污水处理费按缴纳义务人的用水量计征。用水量按下列方式核定:

(一)使用公共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其用水量以水表显示的量值为准。

(二)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已安装计量设备的,其用水量以计量设备显示的量值为准;未安装计量设备或者计量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其用水量按取水设施额定流量每日运转24小时计算。

第十一条因大量蒸发、蒸腾造成排水量明显低于用水量,且排水口已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施等计量设备的,经县级以上地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以下称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认定并公示后,按缴纳义务人实际排水量计征污水处理费。对产品以水为主要原料的企业,仍按其用水量计征污水处理费。

建设施工临时排水、基坑疏干排水已安装排水计量设备的,按计量设备显示的量值计征污水处理费;未安装排水计量设备或者计量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按施工规模定额征收污水处理费。

建设施工项目对地下水再利用后排放的,按施工规模人员定额、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工期确定征收污水处理费。

第十二条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按照覆盖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制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价格、财政和排水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暂时未达到覆盖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水平的,应当逐步调整到位。

第十三条使用公共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其污水处理费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委托公共供水企业在收取水费时一并,并在发票中单独列明污水处理费的缴款数额,不再另行开具四川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票据。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与公共供水企业签订污水处理费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公共供水企业的污水处理费与其水费收入应当分账核算,并及时足额上缴的污水处理费,不得隐瞒、滞留、截留和挪用。

公共供水企业的污水处理费,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征缴入库。

第十四条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其污水处理费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征收并开具四川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票据。

各地区应当加强对自备水源的管理,加大对使用自备水源单位和个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

第十五条污水处理费一般应当按月征收,并全额上缴地方国库。

公共供水企业应于每月15日前(节假日顺延),如实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申报上月实际售水量和的污水处理费数额;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并确认征缴数额后,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提供的执收单位编码、项目编码、收款人信息,向公共供水企业开具《四川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办理资金征缴。

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应于每月15日前(节假日顺延),如实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申报上月用水量(排水量)和应缴纳的污水处理费数额;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情况进行审核并确定污水处理费征收数额后,按同级财政部门确定的具体征缴方式办理资金征缴。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缴入财政账户的污水处理费足额缴入同级国库,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不缴。

第十六条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核实公共供水企业全年实际售水量,在次年3月底前完成对公共供水企业全年应缴污水处理费的汇算清缴工作。

对因用水户欠缴水费、公共供水企业核销坏账损失的水量,经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不计入公共供水企业全年实际应污水处理费的水量。

第十七条公共供水企业、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委托的单位污水处理费,由地方财政从污水处理费支出预算中支付手续费,具体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单位、公共供水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时限要求征收或者污水处理费,确保将污水处理费征缴到位。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违反本细则规定,自行改变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对象、范围和标准。

严禁对企业违规减免或者缓征污水处理费。已经出台污水处理费减免或者缓征政策的,应当予以废止。

第二十条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将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依据、征收主体、征收标准、征收程序、法律责任等进行公示。

第三章使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污水处理费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以及污水处理费的手续费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二条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不能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的,地方财政应当给予补贴。

第二十三条缴入国库的污水处理费与地方财政补贴资金统筹使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提供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的单位支付服务费。

服务费应当覆盖合理服务成本并使服务单位合理收益。

服务费按照合同约定的污水处理量、污泥处理处置量、排水管网维护、再生水量等服务质量和数量予以确定。

第二十四条城镇排水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后,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单位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

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应当包括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范围和期限、服务数量和质量、服务费支付标准及调整机制、绩效考核、风险分担、信息披露、政府接管、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或政府授权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单位履行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的情况,以及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和水量的监督检查结果,按期核定服务费。

财政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服务费。

第二十六条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单位应当定期公布污水处理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状况等信息。

第二十七条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单位违反规定擅自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质未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相应扣减服务费,并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绩效进行评估,绩效评估结果应当与服务费支付相挂钩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九条各地区可以通过合理确定投资收益水平,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项目,提高污水处理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各地区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及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竞争性方式选择符合要求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单位,并采取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多种服务方式。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费支出(包括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和财政补贴资金)实行预决算管理。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情况,编制年度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费支出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报经批准后执行。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年度决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同级财政决算。

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会同排水主管部门可以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费支出纳入中长期财政规划管理,加强预算控制,保障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有效执行。

第三十一条污水处理费的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于每年6月30日前向社会公布上年度本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情况。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擅自减免污水处理费或者改变污水处理费征收范围、对象和标准的;

(二)隐瞒、坐支应当上缴的污水处理费的;

(三)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污水处理费的;

(四)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将污水处理费缴入国库的;

(五)违反规定扩大污水处理费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

(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缴纳义务人不缴纳污水处理费的,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污水处理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细则规定,在污水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各区(市)县应根据本细则制定本区域具体实施细则,并报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市水务局备案。

第三十七条本细则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发改委、市建委、市水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细则自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此前有关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有效期内,中央、省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污水处理费基本介绍污水处理费是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照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而收取的费用,以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的正常运行。

污水处理费一般是在水费中一同收取。我就是自来水的员工,这个我很明白。

污水处理费收取之后也不是自来水所享有,而是交往市政管理部门。

用于对城镇的污水排放管道(下水道)的改造和维护。

所以居民附近有下水道堵了都是给市政部门打电话而不是给自来水打电话。但是这个费用是自来水代收的。

自来水水价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其一是水厂进水时的费用,该部分包括水资源费;其二是自来水公司成本(含税金)和利润等;其三是污水处理费。

构成自来水水价的基本公式为:水价=水资源费+(成本+正常利润)+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是其中的主要一部分,所收资金主要用来治理和改善水环境。

城镇污水来源篇10

关键词:小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对策

abstract:inthispaper,thesmalltownsandruralsewagetreatmentsituationof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thispaperanalysestheregionalsewagetreatmentandexistingproblems,andputsforwardtherelevantcountermeasuresonmeasures.

Keywords:ruraltownssewage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水质恶化问题也严重困扰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污水处理厂不断兴建,但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但大中城市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削减并不意味着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1]。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高度密集,小城镇数量众多,来自小城镇的污染物排放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只有极少数小城镇建有污水处理厂,而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更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各种水体,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排放造成了当地水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对小城镇和农村区域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1区域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1.1小城镇生活污水

在小城镇,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污水总量在日益增加。目前大多数小城镇内排水体系不健全,而且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几乎为空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

1.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目前国家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已受到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大多数村镇仍不能有效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直排、乱排现象依然普遍,使得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对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状况造成很大影响[2]。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1)经济规模偏小

小城镇经济发展较快,但相对而言经济规模仍偏小。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的投资和技术相对薄弱。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需要巨资,且日常运行费用也非常高昂,因此大多数小城镇不具备建设和运行污水处理厂的经济能力。

(2)对专业技术人员吸引有限

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这也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保证率较低。

(3)经济效益不明显

由于小城镇人口数量较少,2000年江苏省中心乡集镇平均人口1.67万人,普通乡集镇人口0.53万人[3]。这种人口规模决定了小城镇生活污水水量大多在5000t/d以下。污水处理厂规模较小,难以获得规模效益和投资回报。

2.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1)经济力量薄弱,政府投入较少

多数村落经济实力薄弱,没有力量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且由于投资大,见效慢,导致融资渠道单一,造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

(2)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推广困难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在理论上已经很纯熟,但在实践方面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未积极推广。现有的一些处理模式基本是套用大中城市的模式,未能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治理效果并不理想。

(3)未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处理污水

部分农村地区建有标准的三格式化粪池,在正常情况下污水经过三格式化粪池后,可去掉污水中近一半的CoD和BoD[4],但大多数污水却不经化粪池处理而直接排放,化粪池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农村也具有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的条件,目前这些资源也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4)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在农村工作中仍普遍存在重经济而轻环保现象,并没有专业的环保人才进行环境管理,使得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突出。

(5)环保意识较为淡薄

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环保意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强。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认识不够,对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所造成的潜在环境危害往往忽略。

(6)外来人口增加,加大负担

在南方部分农村,外来人口已占有相当分量的比重,上海市部分村落外来人口约占63%[2]。他们居住的房屋多为本地居民私建的出租房,没有配套的卫生设备,致使许多村落周边河道变成了天然垃圾场。另外由于外来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在管理上也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3区域生活污水处理对策探讨

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应与当地经济水平、地理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污水处理方式,并尽可能实现污水资源化,从根本上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1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对策

(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

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工艺包括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法、水解好氧法、aB法、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在工艺选择时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①处理工艺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处理效果稳定,对CoD、BoD、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高,确保处理出水达标排放;

②工艺高效节能,长期运行费用低;

③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管理方便;

④基建投资合理,适合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建设。

(2)运营机制

资金是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最主要问题。许多学者探讨Bot模式融资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可行性[5],但这种模式仅适合乡镇工业发达、以处理工业废水为主的小城镇,并不适合普遍意义上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因此对于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小城镇,还须依靠政府投资、融资还贷,企业集资等多种渠道结合,筹集基建资金。

(3)区域集中处理的可能性

在地理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在某一个区域中心的小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城镇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输送进行统一处理,以避免小规模污水处理厂的重复建设,并可降低运行和管理成本。城市周边的小城镇也可考虑通过管道将污水直接输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些处理方式需要在城镇污水处理规划中进行综合考虑和协调。

(4)利用湿地处理的可能性

利用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具有能耗低、投资少、出水水质较好的优点。在南方地区,湿地资源比较丰富,利用自然和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6]。

(5)污水资源化的可行性

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对于农业而言是农作物的营养物质。宰松梅等对污水用于农业灌溉的现状与展望进行了研究探讨,指出污水灌溉是解决农业灌溉水源不足和治理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7]。在南方,由于具有较为充裕的水资源量,污水灌溉一直未得到重视,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环境质量恶化,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应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但在技术上必须使处理后的出水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3.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在南方,很多农村居民没有缺水的危机感,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用水浪费,造成了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另外农民环保意识的薄弱,也是造成了农村污染的重要原因。要加强节水宣传,调动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减少污水排放量;同时加强环境教育,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水环境质量逐步恶化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自觉的加入到防治水污染的队伍中来。

(2)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对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得很少,即使有也都局限于原则性的规定,未把农村、农业和资源的保护统一起来[8]。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明确管理体制,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能,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3)加大投资力度,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最主要的是资金问题,必须采取多种融资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相比较大中城市、小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而言,农村污水处理所需资金相对较少,可从财政预算中拿出一定资金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等。还可鼓励村镇自筹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加入等,多渠道投入,建立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

(4)选取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

大多数村镇居住分散,适合建立污水就地处理设施。由于农村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盐,因此在选取污水处理技术时要考虑对上述污染物是否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尽可能满足污水资源化的标准。我国农村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见表1[2]。

表1农村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处理工艺处理原理工艺流程处理效果优点缺点

地下渗滤技术污水投配到具有一定构造和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利用土壤毛细管浸润扩散原理,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逐级降解、净化。生活污水―化粪池初沉淀池―地下渗滤系统。总氮、总磷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0%、90%和80%-90%。基建投资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不扩散臭气、处理效果稳定。进水预处理效果不好,易出现堵塞现象,降低水力负荷。

人工湿地污水、污泥流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生活污水―栅格―沉淀池―稳定塘―人工湿地―达标排放。BoD5、CoD去除率为85%-95%和80%,tn、tp去除率为60%和90%。运行费用低、运行维护方便、管理简单、处理过程能耗低、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污水投配到天然土壤或种有植物的天然土壤表面,污水垂直入渗地下,通过过滤、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等十分复杂的综合过程,使污水得以净化。生活污水―预处理池―植物地块―达标排放。BoD5、CoD、SS、toC、t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6%、87%、50%、80%、81%、90%左右。管理简便、经济效益高。污水净化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基本不产生二次污染。污水投配负荷一般较低,渗滤速度较慢。

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污水投配到具有良好渗透性能的土地表面,在污水向下渗滤的过程中,在过滤、沉淀、氧化、还原以及生物氧化、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下,使污水得到净化处理。生活污水―预处理池―植物地块―达标排放。BoD5、CoD、SS、toC、t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5%、90%、71%、80%、79%、89%左右。高效、低耗,处理效果好,基建投资、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大、需要较大的渗滤速度和消化速度,对污水预处理要求高。

氧化塘由若干自然或人工挖掘的池塘通过菌藻互生作用或菌藻、水生生物的综合作用而实现污水净化。生活污水―栅格―沉淀池―氧化塘―达标排放。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达标排放。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无需污泥处理。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设计运行不当时,可能形成二次污染。

在选取工艺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满足当前达标处理与今后再生利用需要;二是处理技术要经济适用;三是运行操作简便,日常维护管理简单。

(5)加强污水处理站的管理力度

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站的运营可由专业化的公司负责,进行企业化管理,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政策。环保部门对出水水质进行监督和监测,加强管理。各部门紧密合作,以保证污水处理站的持续稳定运行。

(6)加强农村环保专业人才的建设

需要建立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机制。政府要从完善激励机制入手,引进一批愿意在农村基层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使其愿意为农村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同时要对农村干部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加强干部的环保意识。两方面结合才能将农村环境建设好,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汪磊,高超.江苏省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问题与对策[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2(345-346).

[2]梁卓,何国富,刘伟等.城郊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78-80.

[3]李新.苏南人口密集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595-599.

[4]兰虹.上海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及处理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4):5-8.

[5]吕宏德,杨万东.Bot方式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2):63-66.

[6]张毅敏,张永春.利用人工湿地治理太湖流域小城镇生活污水可行性探讨[J],农业环境保护,1998,17(5):232-234.

[7]宰松梅,王朝辉,庞鸿宾.污水灌溉的现状与展望[J],土壤,2006,38(6):80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