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安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7:30

初中生的安全教育篇1

一、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点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初中生安全关系整个社会千家万户,具有复杂性;因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2]。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年龄段大约是12~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渴望受到尊重,是初中生在个性发展中独立性增长的突出表现。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初中生大多已经熟练掌握上网冲浪的技能,由于其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真假,因此,培育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文明的上网行为习惯更是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自觉遵守文明上网的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主动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学会辨别是与非的能力。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通过级会、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家庭需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上网行为的榜样,理解和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应该承担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责任,校园周边严禁网吧的经营,网吧严禁未成年人入内,互联网形成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期性

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危险时刻都会发生,因此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网络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是教育者长期的教育内容,需要预防性和补救性教育相结合,其中预防性教育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加强,而不总是等出现网络消极事件后再紧急补救进行教育,应多以正面的积极事例作为教育的样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融入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当中强化文明上网的意识和行为。

二、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常规化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化教育当中。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排上课表,并确保授课时数。把防网吧危害作为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3]。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多样化

学校在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初中生热爱新奇、喜好体验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效果。在学生教育方面,除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影放映、网络安全讲座、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模拟体验、安全情景剧、安全知识问答、正面事迹报告和现身说法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组合,大力推进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改变以往教师在校内教育的单一形式,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请家长和社会共建单位代表参加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座谈会[3]。讨论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集大家智慧,取众人之长,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化

开展安全教学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要采用能收到实效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学校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相应地设计出网络安全的主题活动,如情景剧扮演、班级板报宣传、知识讲座、网络安全征文比赛、“安全小卫士”评比等,把网络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建设符合网络安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抵御不良网络诱惑的能力。

4.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化

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教育责任。学校应充分利用日常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和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子女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开展情境化训练,在生活中指导子女科学使用网络[4]。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公安、治安、信息安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最好能聘请有关人员担任网络安全的校外辅导员,共同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协助学校制定出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纪律规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国教育报,2007-03-01.

[2]陈慧萍.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初中生的安全教育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安全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和安全教育都是学校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教学在学校安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安全教育又对化学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一、初中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安全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化学实验要使用大量的仪器。像试管、导管、玻璃棒等玻璃仪器,如果不注意或使用不当会被刺伤、割伤,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酒精灯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失火或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化学实验还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品。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和毒性的,如酒精、汽油等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能,浓硫酸、烧碱等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白磷、亚硝酸钠和一些重金属盐都具有很强毒性。如果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在实验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把具有强腐蚀性或强毒性的药品带出实验室,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都要学习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和实验教室规则,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所以,安全教育也是初中化学的一项教学内容,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安全教育。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最有利于安全教育

(一)化学是初中生喜爱的科目之一

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化学科是大多数九年级学生最喜爱的学科。这是因为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短,对新学科有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其次是由于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易学易懂,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较高;再次是化学的学习以实验为基础,化学课堂有较多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精彩的演示实验或亲自动手做实验,当然比那些只有听、说、读、写的课堂感兴趣。我们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安全教育的渗透,因势利导,会取得事半功倍教学效果。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最利于结合安全教育

化学源于生产和生活,又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决定了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初中化学(人教版)共三十七个课题,几乎每个课题的教学都可以结合安全教育。如《绪言》出现一张隔水透气鸟笼的图片,在教学上可以结合人溺水死亡的原因和如何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可以结合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火灾逃生的技巧等安全教育,有关乙醇的性质,可以结合酒后驾驶和醉驾的危害的安全教育。可见,初中化学易于结合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只要因地制宜地安排,结合人性化的设计,化学课堂将在安全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初中化学的教学与安全教育相辅相成

(一)安全教育与化学知识的结合效果更好

据报道,每年全国超过一万中小学生死于安全事故。某学校开学第一天,某班班主任在周会课上特别强调学生不得私自去游泳,第二天中午放学后,该班的一名男学生私自外出游泳意外溺水身亡;某学校一名初三学生因驾驶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身亡,于是各所学校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事隔一个月,附近另一所中学的学生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故。表明现阶段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还不理想,原因是方式单一,方法太过简单,学生不感兴趣,安全意识淡薄,造成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如果我们把安全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收到的效果会更好。例如:“加油站附近严禁烟火、严禁打手机”这样的安全教育内容,对于没有相关知识的人来说他并不在意,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或后果是什么,而学生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的过程中结合安全教育,学生不但知道加油站附近用明火或打手机可能引发爆炸的严重后果,还知道发生爆炸的原因,因此他们更能自觉遵守。

(二)安全教育能促进化学知识的掌握

有的人认为在课堂上进行安全教育占用一定的时间,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和质量。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们知道很多化学知识和安全教育内容是一致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实际也是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例如,进行“室内失火不要马上打开门窗”的安全教育,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复习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氧气”等知识。可见,化学的教学与安全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化学知识是安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反过来安全教育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两者相辅相成。

当前,学校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严峻的形势下,化学教师更应该处理好教学与安全教育的关系,同心协力,为学校、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初中生的安全教育篇3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问题;对策

基于校园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学校管理层疏忽的学生管理,以及体育教师没有及时性对学生的锻炼项目进行科学性指导而导致的损伤学生身体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初中学校的管理层以及体育教育工作者审视课外体育锻炼中出现的不安全问题,并积极做好一切应对措施以及时地消除危险因素,那么,初中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就有效地得到保障。

一、剖析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面临的问题

当前,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目标意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初中生,同时,随着初中生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引发的身体问题越发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使得初中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得到极大化的推动和发展。然而,初中学校管理层和体育教师要警惕存在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的以下问题。

(一)课外体育锻炼缺少管理教师监管

在一些初中学校虽然开展了各种益于和陶冶学生精神生活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但是学校管理层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放任初中生进行没有秩序性和目的性的自我体育锻炼项目,而初中生还处于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的年龄阶段,他们热于互相追逐打闹和竞技比赛,一旦活动超越一定的可控限度就会造成因跌倒而引发的身体摔伤或互斗矛盾引起的学生斗殴。

(二)体育设施得不到检查和更新

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的体育设施常年置于室外,它们很容易因风雨阳光的侵蚀造成部分零件脱落或者部件损坏,而一些初中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分数提升,不能够对初中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的体育设施进行硬件投入,更不能够加强常规性的检查和更新,这就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埋下了不安全隐患,比如学生若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器材就不可避免地引发身体伤害乃至生命威胁事故。

(三)体育锻炼项目得不到有效引导

与课堂体育锻炼活动相比,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初中生可以根据自我喜好去开展个体l生的运动项目,然而一些项目具有一定的身体要素和年龄限制,一旦学生不明科学性的锻炼原则和规定要求就可能因不当锻炼行为而引发突发性身体不适或者乃至威胁生命的意外事件出现。

(四)体育锻炼环境未设置安全防护

一些初中课外体育锻炼环境与一些高墙、陡坡和水域相邻,而初中生又处于好动和好玩的年龄阶段,他们很容易突发奇想地进行一些意想不到的探险活动,再加上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期间缺少相应性地教师监管,很容易因为一些安全隐患引发学生摔伤或者溺水伤亡事故。

二、解决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课外体育锻炼学生的管理

首先,学校管理层要按照年和班级进行片区性学生课外活动锻炼分布,并分配一定的教师进行监督和管理;其次,学校管理和全体教育工作者要以报刊、广播和班会等形式强化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正确性引导和不安全锻炼的警惕提醒,以便于把安全体育锻炼观念深入贯彻到每一个初中生心中,从而成为他们安全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

(二)强化体育设施检查和更新

首先,学校管理层要派专人进行体育设施常规l生检查和更新,并积极登记造册,以便于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设施加强维护和管理;其次,学校财政支出要开列专项性的体育设施更新项目,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不断地添置或者更新一些必备性和安全系数高的课外体育锻炼设施。

(三)强化体育教师的有效体育锻炼引导

首先,学校管理层要分配一定的体育建设兼任初中生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指导,要求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强化学生锻炼项目的科学性引导和规划;其次,体育教师要有教学拓展意识,在专门性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安全防护知识讲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安全锻炼意识。

(四)强化锻炼环境的安全防护设置

首先,学校管理层要有安全防范警惕意识,对于一些临界课外体育锻炼环境的明显性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性拆除和消除;其次,对于一些潜在性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区域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派人专管强化安全防护巡视管理。

初中生的安全教育篇4

摘要:体育是一门深受学生喜欢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学科。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稍有不慎就会在体育活动中遭受意外伤害,不仅给学生的身体带来痛苦,对学生的心理也会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进行简要分析,就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展开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安全隐患;应对策略

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强健体魄,但是很多体育项目存在一定的对抗性,而且体育活动的开展一般都要借助体育器材,多是在室外进行,受气候、环境、场地等诸多因素影响,初中学生比较好动,在体育活动中稍不注意就会受到伤害。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应对策略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1.师生的安全意识不强

很多学校开设体育课程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在体育教学前,体育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热身运动,帮助学生活络经脉、舒展四肢,但是由于体育教师不重视,安全意识不强,未指导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就直接让学生进入到教学环节,或者只是走走形式,让学生自己热身,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意识,最终在体育活动中受伤。

2.学校投入不到位

完善的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是顺利开展体育教学的前提,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初中学校在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方面投入不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对体育课程不重视,学校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文化课程教学上面。体育器材不足是初中体育教学中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大多数都是一个小组共用一个体育器材,有些学生甚至一节课下来都没有碰过体育器材。除此之外,一些危险的体育项目必须要为学生配置身体护具,但是因为学校资金投入不到位,未给学生购置身体护具。还有些初中学校的场地不是塑胶场地,而是煤炭、砂石等体育场地,这些都给学生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3.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保证体育教学安全开展的前提,但是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并未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订上花时间和精力,导致安全规章制度存在不规范、不健全等现象,甚至有些学校并未构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这些都会给体育教学埋下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受伤的风险。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

1.师生要树立安全意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安全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体育教师要将安全教学放在第一位,不仅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还要引导学生对每项体育活动的危险性都有明确的认识,通过自己的判断远离那些可能会让自己遭受伤害的体育项目。在足球、篮球等竞赛性质的体育活动中,学生难免会出现碰撞、摩擦等,学生的好胜心强,经常掌握不了分寸和碰撞的力度,可能在争抢的过程中遭到剧烈撞击而受伤。针对这些状况,体育教师要提前让学生知道体育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以及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伤害,让学生对这些不安全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就会稍加注意,防患于未然。

2.加强对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的管理

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是顺利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器材的牢固性、稳定性以及场地的平整性都会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影响。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定期对器械和场地进行检查,只有检查没问题的器材和场地才能投入使用,避免一些老旧的器材给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发现器材有问题就要立即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添置新的体育器材。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定期检查体育场地,清查沙坑、平整场地、设置警戒标志等,遏制安全隐患,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

3.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课前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学生只有事先做一些相关的热身运动,克服身体部分器官的生理惰性,活络四肢,才能快速适应接下来的高强度运动量。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置符合学生的准备活动,帮助w生尽快投入到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对一些跑、跳等隐藏不安全因素的项目,体育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注意力,对学生练习的姿势、步骤、操作等都要加强重视,耐心指导,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调查发现,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这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及时调整,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安全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都要对此加强重视,定期检查体育器材和场地,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保护学生安全为己任,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确保体育教学在安全环境下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初中生的安全教育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管理对策

相比城市的发展,农村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农村初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学校的教育观念和设施相对落后,致使学生的德育素养较低,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农村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制订合理的德育管理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德育管理人员的职责

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并且要将责任制落实到个人,从而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学校要调动班主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工作中建立良好氛围,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德育素养。其次,学校要调动德育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德育教育工作中。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进而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落实德育教育工作

初中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弱,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面临诸多的困惑。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落实德育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教师的德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真实思想,对学生采取积极的心理教育,并且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工作。第二,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会,讨论日常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使教师和家长可以相互配合完成德育教育。第三,对于学生出现的个别德育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德育问题的起因,以便进行教导工作。第四,学校要适当地组织教育活动,活动内容要紧贴德育教育,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总而言之,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有效地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三、加强对后进生的德育教育

在农村初中的教育中,由于管理和教育相对落后,致使学生中会出现较多的后进生,不利于我国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加强对后进生的德育教育管理,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尊重和爱护,要在教育中做到一视同仁,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并且激励学生,使学生可以主动发展自身的优势,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要针对后进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教育

在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德育管理中,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难以满足德育教育需求,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针对这种现象,学校要加强和学生家庭的合作,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首先,学校要成立德育小组,教师对学生家长进行走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升家长的德育意识,并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其次,学校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德育教育,保证家长可以正确地教导学生。最后,学校和家长要经常互换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更好地教导学生。

五、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德育教育的首要问题。由于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且安全意识淡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能力。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对住宿学生的管理,要做好学生宿舍的防火、防盗和防斗殴工作,同时,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宿舍,没收学生的管制刀具和不良书籍等物品,并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导。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空闲时期的管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继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措施,如组织班车送学生回家、组织防火和防震演习等,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安全技能,进而保证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我国的农村初中教育中,由于教育、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致使学生的德育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学校可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参考文献:

[1]黎林.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2(2):8-9.

初中生的安全教育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安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21-0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这是因为体育运动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强健的体魄,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能锻炼学生的耐心、恒心和毅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体育教学成为培养性格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越来越被重视。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怎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增强体魄,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我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围绕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进行

探讨。

1.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现状

体育教学往往附带有体能训练或者其他剧烈活动,再加上场地设施不规范、器械处于不安全状态、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欠缺等问题,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意外伤害。而这些突发事件不仅仅会对孩子们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会对孩子们的心理造成影响,从此害怕体育活动,更有甚者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这样不仅不能起到锻炼身体,培养性格的目的,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有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见过或者是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不安全事件或者说是事故,而初中生又是一个人生理生长和

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所以说初中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尽管口号提得很响亮、问题也反复强调,但很难得到一部分老师的重视,而解决方式很是简单粗暴,如不进行觉得危险的体育活动,把体育课调成文化课等等。以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安全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或遏制。

2.提升体育教学安全水平措施

2.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任何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只要你能在脑中形成一定的意识,这种意识反过来就会影响你的行为举止。因此,如果想要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水平,就要提高学生和老师对安全的意识的认识,让这种安全意识深入学生和老师的心中。那么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中,就必须要有安全意识这一点,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年龄尚小,又活力四射,所以会在体育课上有嬉戏玩闹,而这其中会有体质差的学生,这样就可能会造成他们在玩耍中碰到安全问题。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培养,定期给学生开展关于运动安全知识的讲座,久而久之,学生养成懂安全的好习惯,这样就会尽量避免在体育课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学生保护自己的方法目前,在我国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对于"含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的学生来说,自

我保护观念比较欠缺,在不安全事件发生时,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应对、处理或者是盲目从众,加大伤害的发生。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相对来说都比较叛逆,越是不让做的危险活动越要去做,既然不能制止,那么教会他们怎么防护自己就成了一个保证安全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做剧烈运动之前教师要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热身运动,防止因剧烈运动造成的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情况;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们正确的运动程序和运动姿势,这样就能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如上篮球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在人跳起后有拉扯等动作,起跳不能屈膝等注意事项,因为这些不良行为或者说是不正确的运动姿势都是造成不安全事件的直接原因;最后,教师要做好运动前检查,检查运动器材的完备情况,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只有做好运动前检查,才能有限预防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如单杠、高低杠、标枪等运动,经常因为运动器材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体育教学中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身体及心理都造成很大的伤害。

3.造体育教学安全环境

3.1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就是人人重安全、人人懂安全的一种文化环境,属于学校的软件设施。如果一个校园的安全文化比较浓厚,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影响,就会对危险活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遇到潜在危险的活动就会主动避让。如在投掷标枪时,教师要求学生看见扇形区域里出现任何活物,就立即停止投掷。学生不要产生任何侥幸心理,感觉离得远不会投掷到,但不安全意外事件往往就在此时发生。建设安全文化就要在时时处处都要注意安全,不能老师给学生讲的时候注意安全,到自己活动时就不注意了,这要求体育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安全运动的榜样。只有老师主动遵守各种安全行为,以自身做榜样,学生才会主动遵守

各种规章,远离不安全事件,校园安全文化、体育教学安全文化才会逐渐形成,进而提升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水平。

3.2完善体育设备。完善体育教学设备和体育运动设备,保证其安全状态,是保障体育安全教学的硬件支持。所以要求学校或各监管机构应加大对运动设施的定期检查与保养,对那些处于不正常状态或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设施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以消除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校或相关单位加大对运动设施的财政投入,保证运动

初中生的安全教育篇7

1我国初级教育机构安全管理的现状

研究表明,我国初级教育机构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安全教育以及安全管理意识匮乏目前国内对于初级教育机构安全教育还不够重视,某些教育机构对于教师的选拔、培训没有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式;教师对于安全教育的知识匮乏,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家长对于教育机构的选择也不够慎重,把孩子送进了没有资质的机构,可见家长的防范意识有多么的薄弱;孩子在发生危机事件的时候没有自救意识和自救的基本常识。

1.2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近些年来,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建设部等部门制定了相关的初级教育机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比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等。除了这些之外,地方性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也相继出台,虽然在初级教育机构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国在初级教育机构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社会各界对于一些法律和规定的认同程度不高,事故责任难以认定,赔偿经费难以落实,引入保险机制转移赔偿风险也困难重重等等,充分表明我国初级教育机构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1.3缺乏评估标准和方法衡量一所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需要借助科学的评估标准和科学的手段。但是目前国内教育机构的评估工作缺乏可靠性和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相关的管理部门或者制定的评估标准不够细化,且过于抽象,可行性不够强;在评估方面随意性较大,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方法和手段缺乏科学性。特别是评估标准很少采用量化的方法,大多数都是评价者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来评定;评估只注重结果,不注重整个管理过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评估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加强初级教育机构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校园安全管理作为教育机构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受到教育机构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的高度重视,从各方面加强安全管理意识,防患于未然。

2.1.1加强初级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一些微小事故的发生,也可以把重大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作为孩子在园、校期间的直接“监护人”,以及发生事故时的最近救助人员,应当有极强的安全意识。所以,在工作人员的选拔过程中应当把安全意识作为一个选拔和考核的标准,同时应当把教职工安全意识纳入教职工培训的课程中去,教育教职员工要牢固树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为孩子创设身体及心理的安全环境。

2.1.2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育机构安全事故主要是指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而学生作为事故的直接受害人,如果有危机防范意识和基本的自救知识,不仅能使教育机构管理负担减轻,同时也能降低事故发生时带来的各种危害和损失。因此,每学期都要将安全教育有计划的列入教育教学规划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中,了解各种自救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环境创设中通过一些有趣的漫画、标志符号、图片、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在环境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安全教育。

2.1.3加强家长安全意识的培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都具有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如果家长有极强的安全意识,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有一些安全意识。孩子安全教育单靠教育机构是不够的,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机构应开设安全工作宣传栏和家教栏,利用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自我安全防范安全措施》等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把家长分为相应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安全教育活动。也可以定期组织“亲子安全逃生演习活动”,在演习中让家长明白事故的危害性,培养家长的安全意识。

2.2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要进行合理高效的校园安全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

2.2.1实行分工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首先,责任制度落实到人。当有外来人员进入机构时,应当要求他们登记并且检查其有效证件,把无证件或者身份不明的人拒之门外。在《幼儿园交接班制度》中,家长需持接送卡接幼儿。其次,必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作为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担负起安全教育、检查和指导工作。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2.2.2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对于食品原料的采购和加工进行严格的把关,不仅要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隐患,而且要注意保障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食堂的仓库应当由专人看管,同时应当安排食堂人员进行定期的体检,食堂进行定期的消毒和灭鼠除蟑活动,避免一些传染病危机人员的安全。

2.2.3建立健全消防、水电等安全保障制度认真落实消防、水电等安全制度和工作职责。设置醒目的消防安全标识,对于消防、水电等安全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换,建立用水、用电、用气、采暖的相关规定,确保各类设备安全使用。

2.3组织训练和安全演练

在平常的课程中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2.3.1加强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平时缺乏体育锻炼的孩子更容易生病或者受伤,因此,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注重发展儿童动作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2开展安全主题活动要定期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如:交通安全主题活动、传染病预防主题活动、自然灾害预防和救治主题活动等等。使学生了解安全常识,学习一些逃生或是自救的技能。

2.4创立安全的环境

2.4.1创立安全的内外部环境教育机构应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用具、绿色环保的玩具。机构内各种建筑设施、活动器材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为孩子创立一个环保安全的内部环境。此外,教育机构要远离闹市区、网吧、各种大型娱乐场所,同时周边的道路设施等应当安全,为儿童提供健康的外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初中生的安全教育篇8

1资料与方法

乌鲁木齐市是个人口较多、学校也比较集中的地区,新疆的著名高校也集中在这里,下辖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新市区、头屯河区、达坂城区、米东区和乌鲁木齐县。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校的学生,我们的样本是分阶段随机确定的,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有代表性,我们在每个区随机抽取一所高中、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大学当中既有著名的高校,也有一般的技校;既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此次调查,我们总共发了685份问卷,小学是160份,初中、高中、大学各175份。有效收回642份,总回收率是92.14%,小学的回收率是84.38%,初中的回收率是96.11%,高中的回收率是95.56%,大学的回收率是91.67%。回收率较高,有较好的代表性。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1)男女比例状况。男女总的比例是:男性占41.6%,女性占58.4%。

其中大学的性别比例是:男性所占的比例为45.5%,女性所占的比例54.5%。高中的性别比例是:男性所占的比例为41.3%,女性所占的比例58.7%;初中的性别比例是:男性所占的比例为39.3%,女性所占的比例60.7%。小学的性别比例是:男性53人,占样本总数40.2%;女性79人,占59.8%。

(2)各类学校所占比例情况是:小学占20.6%,初中占26.9%,高中占28.8%,大学占25.7%。

(3)地区和民族状况。本次调查涉及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调查对象中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满族等14个民族。从调查的范围和族别上看,基本能够代表乌鲁木齐市学校中学生对公共危机的认知能力,并反映出学校安全教育的状况。

2.2学校安全教育状况分析

(1)学校安全教育的总体认知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很高。如在“你知道安全教育吗?”的问题中,94.53%的学生都知道安全教育,仅有5.47%的学生不知道。具体如图3:

但是,不同层次的学校又有一定的差别。从调查结果看,小学的安全教育抓的比较好,其次是大学的,初中和高中相对来说稍差一些。具体如下面图4-图7:

在安全意识方面,整体较好。如当被问及“当你看到学校的建筑设施(如:栏杆、体育器材等)损坏并影响他人安全时,你是否报告给老师?”时,有64.88%的学生回答“是”。在“打放学铃,你常采取的方式为”这道题中,64.68%的人选择“能严格遵守上下楼秩序,轻声慢步走下楼梯”,19.31%的学生选择“等同学走完再走”。当被问及“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宾馆或商场),你会特别留意“安全出口”或者“消防器材”的位置吗?”有66.5%的学生选择“会”。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否”“不会”“不知道”。这表明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还要加强。

(2)学校安全教育状况

为了能真实的反映学校安全教育状况,我们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演练情况、安全教育的方式、学校的安全方面的相关预案的宣传等方面设计了七道题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虽然在安全教育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学校安全教育状况,尤其是具体细节工作状况不容乐观。

1)在师资配备和课程设置方面,有专门进行安全教育的老师的只占44.3%,没有或不清楚的占到55.7%。在课程设置方面,每周开0节安全教育课的占了40.9%,而每周开1节的占37.9%,每周开2节的仅占11.8%,每周开3-4节的都低于10%。具体到各层次上,小学的要好于初中、高中、大学的。情况如表1和表2:

2)在安全教育的具体开展方面,总体上经常性教育不足。如在对“学校和老师是否经常对你进行健康、安全方面的教育”问题的调查中,经常教育的占43.1%,有时教育占50.4%,没有的占6.5%。在对“你们学校举行过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吗?”经常举行的仅占21.9,而偶尔举行的则占到66.6%。具体的不同层次,小学的安全教育开展的情况远远优于初中、高中和大学。

(3)在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方面,方式、途径比较单一。如在对“你们学校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安全教育活动”问题的调查中,课堂中老师教、灾难演习、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都在50%以上,其次是专家讲座和学校信息栏宣传安全知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习过的则只占19.12%。不同层次又有不同侧重点,

(4)安全教育不系统,有些环节薄弱。在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教育方面,我们设置了两道题。调查结果显示,这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够。如对“你们学校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措施、方法)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有”的只占49.9%,而选“没有”和“不知道”的超过50%。在对“你们学校进行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有”的占67.3%,而选“没有”和“不清楚”的占30%多点。

2.3学生应对公共危机知识的来源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小学生的应对公共危机知识的来自广播、电视上和教师的教育;而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的应对公共危机知识的来源相对来说较广些,50%以上的来自广播、电视上,报纸或网络上,教师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

2.4学校安全教育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太理想,还要不断的加强。如在对“当发生火灾、地震或传染病等时,你知道正确的应对措施吗?”问题的调查中,完全知道的仅占22.07%,知道一些的则占到73.87%,不知道的占4.06%。具体到不同层次,又有不同的表现。

3问题与思考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考察了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学生的总体认知状况、公共危机意识、常用公共危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公共危机知识得来的途径以及学校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等。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疆乌鲁木齐市学校的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结合调查结果,新疆乌鲁木齐市学校的安全教育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初中生的安全教育篇9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初中德育有效性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初中德育管理中,要注重细节,做到“细致到位,执行有力”,才能够取得理想效果,才能够使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可见,德育要求细致化。当前,“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粗放式管理还是存在的,且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学校德育的需求,具体来讲,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而且会影响学校的名誉,引来学生家长的抱怨。因此,必须关注、追求精细化管理的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成功的管理模式都与“精”与“细”有很大关系,学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教书育人的场所,应该就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总务后勤和安全工作等方面树立“学校管理看细化”的观念,从而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落实,提高初中德育有效性。那么,在初中德育管理中怎样实施精细化管理呢?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探究,并提出几个建议。

1.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开展德育活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引导者,更是学生美好明天的“建设者”,还是学生幸福今天的“缔造者”和“保护者”。换言之,教师的素养和人格是学生成长的原动力,因此,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有效解决教师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良好的德育活动,还要引导学生,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树形象,树师魂”,且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创建高质量、好服务的师德品牌,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2.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细则要领

学校各个部门要通力合作,协调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能够有章可循。在实践过程中,要时刻以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还能够给予科学、客观的评价,避免出现不良情绪,不利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教师的“榜样”作用不容忽视,要深化日常检查,强化行为训练,实施“养成教育”,更要多鼓励少苛责,多表扬少打击,塑造良好的“德育模范”形象。另外,可以从学生中选取“榜样”,使学生将其视为学习的榜样,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肃清思想上的垃圾。

3.提高教师整体素养,实现德育“三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于初中德育来说,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要鼓励教师参与专家座谈会和交流研究会,有助于扎实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促使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只有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整个素养,才能够实现德育的规范化、系列化与科学化。“教育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不仅是初中德育教师的职责,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人员的分内之责,因此要将教育列入教师的课程评价与工作考核内容之中,使教师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更要使教师认识到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并不是仅有考试成绩,而是要综合考查学生的素养。

4.发挥校园文化功能,落实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落实素质教育,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不少教育工作者并不能够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避免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化的情况出现。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可见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在初中德育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且科学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默化,强化环境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灵活运用校园标志的内化作用,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强化,使学生能够认真负责,还可以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陶冶作用,讲述革命先进者的故事,如“雷锋、等”。要想发挥校园功能,落实素质教育,构建高效的初中德育,就必须用心建设校园文化,确保校园文化是积极的、正面的、健康的。

5.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安全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且思维能力还较为有限,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因此,要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避免学生处于危险之中。这里讲述的安全工作,不仅指学生的人身安全,而且指学生的思想安全。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单一拥有专业知识,德育不达标,非常容易做出伤害自身厉害,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可见,学生的德育问题也是当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且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和创新,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生生交流、师生合作,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培养学校的安全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自身安全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能够创建更安全的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还能够提升初中德育的有效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明确哪些要明晰化,哪些要人性化,合理推进,才能够顺利地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目标,提高初中德育有效性。推行明细化管理,不能够离开学校的支持,因此学校要强化对德育工作的检查家监督,确保相关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骁.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谈德育的精细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2]杨百良.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吴江市平望二中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2.

初中生的安全教育篇10

【关键词】农村初中安全主题班会;问题;措施;系列化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2016年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规划立项C类课题《有效的系列主题班会对农村初中安全教育作用的研究》(编号:2016C208)阶段性成果之一。

安全教育涉及国家社会的安全稳定与持续发展。对于学校而言,学生安全教育属于头等大事。但是很多农村地区的初中都没有对安全教育形成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为此,就需要设计与实施系列化的安全主题班会,整体规划班会主题,机动灵活地进行调整与安排,保证班会主题不仅能够凸显出本主题的教育意义,也能够渗透其他方面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的整体化。

一、农村初中安全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主题欠缺

农村中学在提升学生升学率方面承担着较大的压力,虽然规定了班级应当定期组织主题班会,但真正做到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的班级却不多,很多班级都将原本属于主题班会的时间用来进行教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主题班会在农村中学面临一种名存实亡的局面。而鉴于学校更加重视学习、纪律与卫生等与学生成绩提升有关的工作,班主任在实际的班会上也只是更多地向学生传达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实际上很少。就算开设了安全主题班会,班主任也因为不重视而没有进行充分的材料收集,或者对班会目标不明确而导致课堂出现过于随意的状态,没有对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起到真正的、深刻的警示与启发作用。总的来说,农村初中安全主题班会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安全”这一主题本身的欠缺。

(二)安全内容不全面

农村中学安全主题班会的内容不全面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教师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内容片面;再就是安全主题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更新。

首先,部分教师对于主题班会的召开甚至对于安全主题的设定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确定了安全主题之后就没有围绕这一主题对班会内容进行切实深入的准备,在班会召开时临阵磨枪,泛泛而谈,仅从理论、思想的层面上对安全问题进行表面的讲解,没有结合学生实际与现实对注意事项进行全面讲述,对学生而言缺乏说服力,也不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而因为教师的不充分准备,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必然会有所疏漏,从而造成班会内容的不全面。

其次,安全问题具有动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安全问题不断产生。传统的安全主题问题包括水、电、火、交通等方面,新的安全问题诸如地震逃生、校园欺凌、与网络安全等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实际上,新的安全问题对中学生身心的侵害远远要比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因而新的安全题材越来越多地成为安全主题班会的内容。但目前很多农村初中对安全主题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传统安全问题层面上,所以安全主题班会中教师几乎没有向学生讲解新的安全问题应当注意的事项,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安全问题时不能够有效地进行应对。

(三)班会形式固定单一

农村中学主题班会中多呈现出由教师完全主导班会的情况,在安全主题班会上教师与学生常常表现出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关系。也就是说,农村初中主题班会多是采用单一的“讲解式”形式,墨守成规,几乎完全没有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学生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甚至出现反感抵触情绪的强烈对比状况。学生不能够真正高效地参与其中,班会成为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信息传达,严重缺乏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针对班会主题的交流少而又少,班会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尤其是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在面对安全威胁时的应对能力,在拥有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基础上能够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切实实现对自身安全的保护。单纯的理论讲解显然只能够将安全问题局限在理论层面,学生不能够切实掌握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举措,也就不能够达到安全主题班会的目的。

二、系列化地设计和实施农村初中安全主题班会的具体措施

(一)整体设置安全主题

安全主题班会系列化设计与实施的实现首先要确定具有突出性、衔接性与整体性的主题。第一,农村初中应当适当加大安全主题在班会中的比重,保证安全主题能够与学习、纪律、卫生等主题得到同等的重视。第二,农村初中班会的召开应当确定单次班会与学期班会的教育目标,从系列化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一个学期至少应设置一次专门的安全主题班会,同时在整个学期的班会中渗透安全保护教育。

当然,安全主题的设定还应当表现出动态性,这种动态性既体现在安全主题本身的与时俱进和更新补充,又体现在针对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变化。新的安全问题往往是基于当时环境下具有突出危险性的问题,因此应当将其及时纳入到安全主题班会的范畴中,便于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与警示。针对不同年级或者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则可以设定不同的安全教育目标。例如针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只要求其达到远离危险,有效预防危险发生的程度;而针对初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其达到能够在危险发生时采取措施消除危险、保护自身的程度。

(二)全面选择安全内容

要全面选择安全教育内容具体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安全主题班会,二是其他教育内容的主题班会。在安全主题班会中需要明确的是,安全问题并不是这一主题班会中唯一能够谈论讲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安全主题班会中由某一安全问题延伸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例如在讲解“交通安全”这一安全话题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培养与提高,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在其他教育内容的主题班会中,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安全是其他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因而应当渗透安全教育问题,引起学生对安全的足够重视。在安全内容具体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安全主题班会,在主题确定之后及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在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与客观生活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有理有据的针对性安全教育,尽量全面地告知学生安全问题的注意事项,减少疏漏。除此之外,教师要及时根据安全主题的更新对班会内容进行补充,对新增的安全主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将其中的危害、严重程度与预防解决措施传达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安全问题。

(三)使用多样化的班会形式

班会形式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着密切关联。班会形式过于单一会削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互动性差,那么最终的班会教育效果自然不如人意,尤其是对于“安全”这一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主题更是如此。所以在召开安全主题班会时,教师可以尝试在传统的“单项讲解式”班会形式上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拓展,主要可以使用三种方式。

第一,模拟体验式。这种形式更加注重学生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模拟和参与来强化安全意识,适用于以“地震逃生”等为主题的班会强化学生逃生技巧掌握的情况。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模拟参与,对特定危险情况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能够更加清晰明确。

第二,论理互动式。这种形式强调引导学生在充分全面认识事件性质的基础上对自身行为进行规束,对他人行为进行监督,适用于以“校园欺凌”等为主题的班会强化减少恶性事件发生的情况。学生通过与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这一行为的性质进行鞭辟入里的阐释,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

第三,纪念庆祝式。这种形式通常是建立在特定时间、事件的基础上,适用于以“安全”(国际戒毒日)等为主题的班会避免学生尝试危险物品行为发生的情况,能够让学生时刻谨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总而言之,班会的召开可以尝试以“单项讲解式”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增强趣味性和参与性,强化安全主题班会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农村初中班会在主题设置、形式适用、内容选择、素材来源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安全主题班会的系列化设计与实施。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为安全主题班会的系列化设计与实施创造条件,强化教育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范运梁.生命安全高于天――“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J].生物技术世界,2016(04):2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