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7:37

计算机教育教学篇1

1计算机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1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的焦点,俨然转变为信息技术的竞争。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信息化水平的高低。而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计算机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人们通过计算机可以查询所需信息,一些复杂数据的处理工作也可以由计算机完成。信息社会的人可以分为两类: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利用信息技术工作的人才。无论是哪类人才,都应该掌握扎实的计算机技术,而这些人才,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大学的培养。因此,可以说,大学教育中注重计算机教育,重视对大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工作,是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的。

1.2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结合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是相互交织渗透的,从而也推动了前沿科学的产生。因此,新时代的人才除了要掌握丰富的各科知识以外,还应该具有将各科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从而产生新看法和新见解,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种人才即为“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舞台上更需要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只有掌握一些前沿领域的知识,才能顺利完成国际交往。为了培养这两类人才,大学应加强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使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技术与发展趋势。

2计算机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

2.1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进一步锻炼大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协作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如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本质性问题,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如何利用信息手段教学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对教学结构的改革,是对教与学效果的优化。

2.2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科学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延伸。而进行科学创新的一项必要条件就是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当代大学生需要培养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创新思维能力,还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激发大学生创新的动力,只有兼具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才是创新型人才。而大学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都占据重要地位。计算机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发其探索欲和求知欲,促使其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学习资料,思考学习内容与具体实际的联系,将计算机的广泛性与多功能性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提高,并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实际中,培养较强的创新能力。

2.3增强师生间交流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仅能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教师很难与大学生分享其全部的教学资料、教案等。而通过适当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通过网络课堂上传教学课件,学生可通过网络课堂获取这些课件,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同时,学生可向教师指出课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对教学资料进行及时的补充,这是传统课堂所不能比拟的。利用图文并茂的信息展现方式,刺激学生多重感官接受信息,提高了其学习效率。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

3强化计算机教育的方法

3.1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是教师讲授什么内容,学生就去学习什么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主体为教师。为了强化计算机教育,应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变“教为主、学为辅”的方式,为“学为主、教为辅”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计算机属于双向媒体,除了能够将教学信息呈现给学生以外,还可由学生向其输入信息,使得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计算机教学中,有很多专业术语,若以专业方式向学生解释,学生可能仅仅记住了专业名词,实际上并不理解,教师就应注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3.2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促进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计算机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大学生的培养也不仅仅停留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层次,更应该培养大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机学科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新旧问题进行研究,这一特性正好补充和完善了高数教育知识内容陈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高数教师可将计算机引入教学中。计算机教育的目的除了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外,还应该使大学生能够利用其所学其他学科的知识操作计算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帮助。

3.3加强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软件。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加强对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与培训方案,并按部就班开展培训工作,保证教师水平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只有基础设施作保障,才可保障计算机教育的顺利进行,而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设备、投影仪、电脑等设施,对于这些设施,不仅仅要求保证其质量,更应保证其数量够大学生使用。除此之外,还应加大资金做好硬件设施的后续维护工作。在软件方面,网络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供大学教育使用,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为计算机教育创造条件。

4结束语

在信息化社会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在大学教育中,计算机教育占据重要地位。例如,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为了加强计算机教育,学校应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大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士艳.计算机教育在现代学校中的地位与发展[J].电脑与电信,2013(Z1):57-58+61.

计算机教育教学篇2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69-01

随着计算机技术普及所带来的冲击,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将自身的业务与计算机相结合,成为计算机应用的独特领域。而作为现代的学生,计算机技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所以,作为体育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就需要认识到体育学校的学生与一般学校的差别,根据学生的特点,刻苦钻研,将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育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差别

1.1教学对象的差别

(1)体育学校招生的对象一般是普通中学中具有一定运动水平的体育特长生或各训练基地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因为这些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而把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平时的训练上,所以他们不太可能很好的学习和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又因为体育学校毕业后的就业可选择面比较狭窄,导致许多考生会选择继续上普通高校。

(2)体育学校在读的学生差异比较大,具体到计算机,其基亦表现在学生的起点不一致,有的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对计算机很陌生,而有的学生以前曾学习过计算机基础,每天在家里也经常使用计算机,所以很快就能进入状态。

(3)由于体育专业的需要,进校后的学生会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提高体育成绩上,所以在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兴趣,甚至“无心学习”的现象,比如在教授计算机课程时,经常会发教师尽心尽力,而学生却抓紧时间聊天、休息的状况。

1.2教学条件的差别

由于体育学校会把与体育训练相关的课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所以关于训练的器材、设备、场地等方面就需要大批的经费投入,学校一般就没有太多预算用在改善计算机教学条件,造成了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学条件不够理想的情况。

二、体育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与一般学校的差别的总结,体育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一般学校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探索、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课堂教学

(1)精讲多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计算机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差异。传统课堂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一个学,只要“学”跟着“教”走就可以了,但是计算机是需要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学科,假如依然采用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十分容易对此产生厌烦,有的甚至连门都入不了,那就更加谈不上日后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针对学生,应该改变传统的方式,采用一种新的思维:计算机课程是一种放松学习,使学生感到即是再学习又是在放松。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软件,在练习打字时,可采用金山打字这款软件供学生们练习,利用此软件中自带的打字游戏,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比赛,这样就会把生动活泼的氛围带进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练习中,使学生便于接受,可以在同学们感觉不到压力的同时提高打字的速度。

在讲课时也需做到精讲,一堂课里的所有内容不应主次不分,对基本知识可以随堂进行讲解,而有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在学生实际操作中产生困难时,再进行讲解,这样既顺理成章,又能便于学生加深理解。而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讲课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入主体角色,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发现、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索。比如,在讲课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体育学校学生本身特有的专业、爱好、兴趣等,可以安排一些以体育明星为主题的海报作业,这样学生就会介绍自己崇拜的体育明星,势必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准备资料,如果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也会相互交流,询问老师,在完成作业中就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达到了锻炼学生的目的。

(2)合理安排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在体育学校教授计算机时,应该针对学生课时有限的特点,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为学生打下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我们要结合体育学校的学生实际情况,使课堂的教学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习惯,使学生能够拥有愿意学习的意愿,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实现计算机应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整合。为此可以在课堂上借鉴两种策略,一种是授课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会让学生有比较强的代入感;另一种是从计算机操作可以解决学生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入手,这样做会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按照自己的理解,在不脱离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和学生的基本条件进行对课程做出详略判断、创造生成新的学习资源。

2.2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不应该抱有试图消灭它的想法,而应考虑怎样使我们的教学去适应这种差异。所以,针对确实存在的个性差异和起点不齐,需要因材旌教,满足各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秘兴趣。

(1)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将集体、小组与个别辅导有效结合,以适应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对于基础的内容以及一些共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讲授的形式:对于出现的个体问题或特殊问题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小组合作则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

计算机教育教学篇3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已经越来越明显,而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已成为用人单位考核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的标准。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计算机教育质量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刻不容缓。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以下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更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贯彻“精讲多练,实验指导”的教学策略。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人-人”对话系统,不是“人-机”系统,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一个信息的接收者和输出者。接收和输出的过程,包含了输入、存储、变换、输出、反馈和控制的过程。这里的反馈很重要,反馈指的是课堂观察、双向对话。所谓“精讲”,就是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所谓“多练”,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其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本文由收集整理、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对于文化基础课程由于内容相对比较浅显,容易使大家产生不学也会的错觉,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或欲望,那学生必然采用的是马虎对付的手段,且教学效果必然是劳而无获。针对课程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去做一些案例,在做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由学生发现或老师提出相关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思维的起源,课堂上的思考、探究、讨论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问题而进行的,没有问题的情境教学是不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中深入地挖掘其创新因素,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通过相互学习、讨论,自己去探索、寻找解题技巧。这样,既锻炼了思维能力,又培养了探索精神,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4)体验成功,让学生主动参与。当前在我们的教学中,基础性实验比重过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相对较少。通过一些最基本、简单的基础类实验,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养成严谨、认真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为后继实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积极思维、既动手又动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涉及一些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的综合类实验和设计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实验及其他课程中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现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主要内容:windows+office

通常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始,总要谈论三个问题:计算机能干什么?我们学什么?怎么学?狭义的答案是:计算机无所不能;我们学windows和office;上机。接着是尽可能多地电脑演示,以此来升华学生对电脑知识的学习兴趣。

因为windows时代,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早已不是那么困难,再也无须死记硬背那么多的命令和格式,只需用一个手指点击鼠标,利用菜单就可以打开一个又一个窗口并在窗口中得到五彩斑斓的世界。可是,这个过程却很

难通过传统的方法用粉笔在黑板上来讲明白。

单就操作系统来说,从windows3.2到windows95的飞跃,从windows95到windows98的进化,从windows98到windows2000的换代,以及从windows2000到windowsxp的“体验”,都使“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陷于绝境。但总有必要尽可能地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例如学了windows95,还要讲讲internetexplorer和windows98、学了office97还要谈谈frontpage和office2000,学了word,不能不说我们的民族软件wps,学了windows98,还要欣赏一下已成为pc操作系统主流的windows2000和windowsxp等等,还要把各种最新的流行软件及其应用介绍给学生,如此这般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电脑的乐趣,教给学生学习电脑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本领不至于那么快地“过时”和“淘汰”。另一方面,过去曾经有不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学了wps并考试得了高分的大学生及研究生当毕业找工作打印简历时竟因电脑中装的是word而一筹莫展,类似的事情似乎比比皆是、无休无止,这说明了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更重要的桎梏和盲点:计算机文化素质问题。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数字化生存的质量才是一项最根本的任务。

实践证明,现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windows和office,尤其是今天的windows95/98+office97、或者windows2000+office2000或者windowsxp+officexp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通过学习软件(如《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畅通无阻》、《得心应手》、《电脑总动员》等等)甚至通过教学网络更甚至internet来自学掌握,而且这也是华山一条路了。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紧要课题:从技术教育向素质教

转化鉴于计算机科技遵循“每18个月更换一代”飞速发展的事实以及全球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网络文化的进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计算机文化素质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自学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及工作效率,甚至用计算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着力培养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伦理精神以及信仰,构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

计算机教育教学篇4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12亿人,占网民总体的46.3%;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60.1%,其中6一11岁的网民占7%;12一18岁的网民占47.2%。2010年,在家上网的青少年网民比例显著增加,从”.2%提升至86.5%,家庭做为中小学教育的第二课堂,对中小学生计算机教育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中小学生计算机教育定位由实用性课程目标向创造性工具目标转变

随着计算机课向信息技术课的转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定位在不断变化。

(l)计算机的实用性课程目标:偏重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的创造性工具目标:弱化对中小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计算机教育目标被重新定义为工具功能,即注重通过计算机这一工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热情和创新兴趣。

3.中小学计算机文化形态教育

计算机文化是人类社会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计算机应用把人脑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以便更多的去完成一些创造性的工作,创造和形成新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价值标准等文化观念。在计算机教育普及率不断提升的同时,应加大对学生计算机文化的教育,正确理解计算机在道德、文化、人性、科技等多方面的渗透。

4.计算机教育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l)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教学思维,实现计算机文化在自己领域内自己课堂上的有效渗透,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学习计算机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课程管理:依据课程要求和教学目的,将计算机文化渗透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全过程。

(4)信息技术课程设置: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应用技能外,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的关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论

计算机教育教学篇5

目前看来,很多计算机的教材都是手把手的学习模式,没有让学生领略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虽然有的学校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采用了教学平台方式来辅助教学,但教学平台同样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时,往往就是根据教材在做验证性的操作,或者是完成教学平台要求的作业,使得学生还是处于以前的教育方式下,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讨论和分析计算机教育

学生毕业以后,将会遇到很多原来没有接触过的应用软件和工具。因此,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要比在大学中精通某个软件或工具,要好得多。那么,如何能掌握计算机学习的方法?笔者认为,掌握计算机学习的方法包括以下部分:一是实践至关重要;二是学会读计算机软件文档;三是学会利用internet学习;四是改变考试模式。

2.1实践至关重要

学习知识,经常提到一句“理论联系实际”,而计算机就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没有实践,就不可能去理解所学知识,只能是凭空的想象。当然,在做计算机实验时,不仅仅是掌握相关的实验,而且要知道实验过程中的不少操作的通用性。计算机软件中的不少操作,是具有很明显的通用性,可以举一反三,逐步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2学会读计算机软件文档

所有专业的应用软件都有大量的文档,特别是编程软件,计算机文档尤为重要,这些文档主要包括:

1)软件需求文档,描述了该软件运行,所需要的计算机软硬件的环境;2)用户手册,包括了如何安装该软件,以及如何使用该软件;3)技术文档,包括如何使用该软件进行开发,特别是在编程软件中,技术文档非常重要,它还有大量的源代码的例子,算法,是程序开发者最好的帮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一个读文档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在今后使用软件过程中,可以通过读计算机软件文档,解决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3利用internet学习

计算机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使用计算机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而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难以估量的,有用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难题,均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很快地找到所要找的知识。所以,学生应该学会利用互联网来帮助自己学习。

2.4改革考试方式

考试模式,一直以来都在左右着计算机教育的方式。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测试模式,老师以及学生往往都从一开始就会围绕着如何通过测试,进行“填鸭式”教学以及“死记硬背”的学习。与此同时,目前在很多学校对计算机课程采用了“无纸化”测试手段,感觉比较流行,但它还是逃脱不了和一些课程相同的毛病,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测试。从而导致一个通过windows测试的学生,不会安装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一个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C”的学生,不会编写一个简单的加法函数的现象出现。考试模式可以采用平时现场实验的成绩加上期末课程设计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动手能力。

三、总结

计算机教育教学篇6

1.呆板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手段、压抑的课堂气氛,抑制了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发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能破坏课堂的纪律,平时与教师交流的机会比较少。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东部与西部的教育水平、教育条件差距比较大,在一些发达地区,中小学生都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计算机专业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所以,他们选择开放教育,比较容易入门,对于网络教育也不陌生。而一些教育水平欠发达地区或者一些农村的小孩,有的根本没有接触过,他们对开放教育的学习就有点困难,这些都阻碍了开放教育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信息意识即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开放教育是将函授教育、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在开放教育的计算机课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方位地调动信息资源,让学生真正理解信息技术。而教师应该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从原来教学的传授、解惑、授业,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咨询者.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开放教育的学习,这是一个比较流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接受这种教育形式。在信息化腾达的时代,自我学习能力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的养成,这些都需要一个比较突出的教学模式和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而目前,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应用教学软件大多数仍多采用呈现——应答反应、呈现——选择反应的模式,是一种产品化的东西,缺少个性。在教学方案设计上,我们往往把重点放到了自己教的设计,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片面的追求如何使用这些应用软件,不注重研究为什么设计这样的软件。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仍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因而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尤其开放教育的学生以成人为主,这些学习对象,平时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所以学习时间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工作之余,所以,老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把重点放在教学设计上,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自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创新,不束缚他们的思路,更不能以我们的思维去决定学生的思维。对于成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这样的优势,让学生平时的学习组成小组或团体。这样可能会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由于学生与教师在一起的机会相对于中小学来说比较少,但是他们独立学习的意识比较强,学习同伴的影响要更大,小组协作学习,这些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实践分成独立的模块,让小组独立完成,然后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这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学院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会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参与意识。

三、启发式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电大的开放教育采用以学生个体学习为主,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多种媒体课程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个实验,使其成为启发性实验。对于每个实验要具体地提出问题及其实际应用背景,提出实验具体要求以及问题解决思路,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思考并进行总结,进而得出解决方案。通过此种方法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学设施的最先进不能代表教学水平的最领先。对于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开放教育的学习。要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必须改革计算机学科考试、考核方法,使考试不仅仅为检验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序的手段,而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实际问题,编制计算机阶段性作业,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创新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计算机教育教学篇7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计算机德育教育

1计算机基础教学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所以。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帮助中职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并且能够具备基本的分辨能力。

2如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增强德育渗透意识

对计算机教师来说,要想渗透德育教育,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强化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充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保证将德育教育与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根据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和德育教育大纲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够传授基础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也可以让学生的道德行为得到有效提升。

2.2合理组织教学,精心设计案例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最主要的就是根据教学计划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尤其是对于大多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由于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德育教育与基础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案例,为学生创造更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被广泛的应用。

2.3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学生的人格更加的完善,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计算机的特点,打下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2.4优化课堂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就是要积极发挥科学的点评方式,并且对学生的优异表现和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点评,不能够放任学生的恶习,此外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摒弃唯成绩论的思想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修养,只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创新精神等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够全面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2.5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促进网络道德与安全教育

由于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思维判断能力不足,非常容易接受到各种不良信息,导致学生的责任意识淡化,甚至会走上歧途,为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和安全教育,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同时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来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道德标准,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的行为。

3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德育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提高自身修养,润物细无声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想充分的融合,德育教育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做良好的榜样,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才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操守,保持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2充分了解学生,辩证施教

对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提升,更多的追求个性化特点,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所长,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恰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按照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3摒弃传统,众生平等

很多的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往往没有能够端正态度,反而采取高高在上的态度去命令学生、管理学生、批评学生,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为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放低身段,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同时就是应该避免偏见,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能够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最主要的就是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信赖。

计算机教育教学篇8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和网络就逐渐在改变着人们的世界,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也提升了人们交流的效率。尤其是年轻一代正在接受着网络的影响,速度快,面积广,学生的接收速度也十分快,因此,计算机网络中的很多不好的事情也在影响着学生,就这些方面,应该在计算机课堂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优势,并且要摒弃消极的一面,以免学生受到不良影响。现代的学生本身就是思维活跃的年轻一代,他们爱好兴趣广泛,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速度快,因此,很有肯能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为了能够避免,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能够从思想上树立良好的品德观念。网络本身就是虚拟的,在网络中交流是不可接触的,很难区分好坏的,因此,在计算机课程中就要引导学生注意网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有计划,有目标的上网学习。同时,能够对于学生的上网时间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养成不好的网络习惯,要有时间观念。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过程,要时刻在课堂中表现出来,并且让学生了解,接受。

二、计算机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表现

(一)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提升道德素质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知识的传导者,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可见,教师在学生生涯中有着十分主要的影响力。在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并不一定刻意强调某一品德的表现,而是在授课过程中表现出来,让学生感知。比如:在保存文件的时候,可以将文件保存在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下,避免其他人使用混乱,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将文件分类的习惯,注重细节问题,避免问题产生。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学生也同样会做不好,也就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的行为规范十分重要,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品德形成。此外,还要适当的了解有关于网络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学生当前的思想动向,能够在计算机课堂中表现得当,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成就了一批人,带给了成功与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计算机也如其他东西一样,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好的一面。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身体好的一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去了解网络带给的知识和内容,可以推荐一些健康的网站让学生去了解,同时还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在引导学生过程中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健康上网。此外,在教学中要及时渗透网络道德意识,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功”与“过”,提高学生能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杜绝不文明行为,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了解网络道德的基本内容,比如说如何避免病毒的入侵,并且不能够恶意传播病毒等内容。同时,学生能够通过长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在上课时注意让学生穿好鞋套才能进机房,培养其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并且能够按照顺序做到指定位置中,养成公共秩序习惯,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使用计算机,养成其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在上课过程中良好的德育渗透教育,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影响下能够有很好的品德意识。

(三)结合案例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时间越来越长,学生对于网络中的很多内容都十分感兴趣,因此,大部分学生喜欢上网,并且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学生本身就处于学习时期,可塑性很强,好奇心胜,爱好广泛,并且对于是非分辨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及时疏导,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并且结合案例,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网络态度和观点,让学生能够了解网络道德的基本构成要素。

(四)注意渗透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以及沟通交流

计算机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项目的操作和使用,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够有好的效果,才能够成功,这样通过合作的方式,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机会,提高工作效率,学生也能够知道这样的项目只有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团队合作,一起协调才能完成任务。同时,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中可以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利用现有的邮件,聊天等方式与学生交流,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并且能够及时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升华。

(五)通过计算机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计算机本身是一项灵活性比较强的媒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在计算机课堂中设计各种主题,提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创建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可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引导学生掌握设计程序的思维方法和技巧,训练他们言必有据、有条不紊的个性品质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科学态度,并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训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和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无疑这些品质都是新世纪人才所要求的具备的品质。

三、结束语

计算机教育教学篇9

中职学校开设的计算机教育旨意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然而计算机的发展逐渐实现了多功能、网络化,进而带动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教学发展。虽然计算机教育制定了长远的培养目标,但是其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多种现状。例如:学生的计算机外文化素质与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等,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去解决现今计算机的教育现状。在改革与创新教学过程中,引进具有适宜性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的实现。

关键词: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现状;教学改革;创新

虽然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普及,并在中职学校增设了有关计算机的专业。但是计算机在信息时代中的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了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发展,并且社会对计算机需求性产生差距。对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属于职业、劳动技术的双重教育,其教育目标是为了专业性就业而作出的培养,使其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在教育发展的新背景下,其教学质量以及培养目标都存在相对的滞后性,其教学改革工作迫在眉睫,通过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分析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在设置上不具合理性。

在现今许多的中职学校中,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上其内容的设置不具合理性体现在:办公软件的基础应用、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些内容的设置在理论层面上主要针对文科专业生;而C语言等基础课程主要针对于理科专业生所设置。综合其内容设置的分析,无法同步实现教学与素质综合培养的目标。因此,该教学内容在设置上体现了许多的不合理性,进而影响素质培养工作的落实,也间接导致该专业学生丧失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利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二)学生整体操作能力不平衡。

中职学校实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目前学生在操作能力方面表现不平衡的现状。因此,这对教学目标工作的落实形成较高的难度。面对教学水平出现的差异性,导致学生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掌握程度存在不足,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专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有限,加之区域教育的差异,致使现今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专业问题。例如:在利用计算机落实综合测评中,体现了学生操作计算机能力强弱差距,无法熟练掌握基础的应用本领,进而影响了中职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水平。

二、研究中职学校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方法。

要想在中职学校中改变教育的实际现状,就需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在依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上,选用灵活性较大的方法落实教学。例如:计算机在中职学校教学中运用现今使用最广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运用多媒体设施,教师实现边讲边操作,学生实现边听边看操作,进而在各方面达到协调、统一的学习,有利于强化教学与学习的综合效果。与此同时,利用构建网络平台的方式,完善学校的教育设施,促进教师实现网络教学,并加强教师、学生的交流。使学生遇到计算机专业问题及时与教师展开交流与互动,提高解决问题与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

(二)结合实际开设软件课程。

基于现今计算机的进步,其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应与计算机的进步展开同步教学,通过开设软件课程紧随计算机更新的步伐。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异同性,它的基础理论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教学必须注重实践以及应用,只有开设软件课程,才能增强学生专业的水平。以便在培养过程中指引学生发展方向,进而展现开设软件课程的教学意义。在实现教学内容同步的同时,促进素质培养工作的落实。

三、总结

如今的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其对信息时展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其教育虽然存在一些现状,但是通过转变教学的方法与结合实际增设软件课程,进而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机的综合能力,以提升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提升中职学校教学整体水平的作用。

作者:弥婷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教育教学篇10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也有长足的进步。国家更加关注网络信息工程的发展进步,相应的关于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教育教学也引起关注。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使大学生更快的、更早的、更接近科学技术的前沿,更加崇尚科学,更加尊重科学。

 

1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含义

 

计算机软件(ComputerSoftware)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用户,为了使计算机系统具有较高的总体效用,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必须通盘考虑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以及用户的要求和软件的要求。

 

软件的含义应该是:

 

1)在运行时,能够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

 

2)程序能够满意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3)描述程序功能需求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

 

2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前景

 

软件技术的诞生的原因是人们想要操控计算机,想要计算机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一些设定的、复杂的事情。在早期的计算机中,由于软件还没有开发出来,导致计算机只能做一些大规模的计算活动,计算机成为一个庞大的计算机器。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要求也提高了,这就促使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个人笔记本电脑也随之诞生出来,人们借助计算机软件做一些复杂的人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人们对计算机软件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促使计算机软件行业的日益发展。

 

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软件行业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也向计算机软件行业加大投入,比如说资金、人力、政策、物力的大力支持。国家将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各个领域中。比如说在医学领域中,将医疗信息化、物联网、电子购物、银行支付以及各种安保工作等等,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为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数据显示关于计算机软件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几年,中国软件的产业以平均超过30%的速度增长。中国计算机软件产业总额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计算机软件的企业规模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从事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人才越来越多。计算机软件相关的产品取得较大的成果等。种种情况说明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在蒸蒸日上,发展劲头势不可挡。按照发展趋势,计算机软件行业未来的发展投资重点应该放在对计算机软件需求较大的地方,比如说医疗。金融等公司。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重点扶持的领域应放在‘云计算’或者是‘物联网’等发展较快的行业。

 

3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全面计入,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毕竟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就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计算机软件教学缺乏科学论证,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存在明显欠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专业设计的知识总量在不断增加,一些较大的计算机软件动辄就会有好几千条操作命令,还有就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大部分要求英文编写,这就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数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的学生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对一些软件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力偏低,教师不得不对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辅导,这会影响教学进度。计算机软件教学缺乏科学的论证。

 

2)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堂教学比较偏重操作训练,学生较为缺乏相关计算机数字设计原理的背景知识。计算机软件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化设计工具,计算机软件的出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用计算机软件触及数字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数字设计的思维方式。现代的计算机软件课堂教育教学比较偏重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训练。教师应从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层面出发,是学生尽可能了解计算机软件设计的背景知识,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重点讲解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原理,思维方式。

 

4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解决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意义重大。会对社会上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计算机软件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加快计算机软件进步的步伐。

 

1)对计算机软件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论证,完善教学体系。高校要改变传统的对于知识更新速度的认识。目前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更新速度以天为单位。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的投入工作,不断更新。

 

2)优化教师的教学安排。目前在高校中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老师会一人承担多门课程的情况,让有经验的一线老师教学任务集中到一门课程或者是两门课程,减轻他们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有精力研究自己所教的课程,反复反复,做得多了就精通了,做得更多,就成为专家了。保证所教的计算机软件课程达到所要求的深度。

 

3)优化学生的课程设置。保证学生所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专业课课时,计算机软件专业课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将其在进行细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这三个阶段的课程。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信息化文明的发展,这对计算机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关注程度,相应的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要有很大的关注。有了成功的教育,就可以培养成功的人才,才可以推进社会、经济的进步,计算机软件行业才可以有长足的进步。培养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较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