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主要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9:36

社区建设主要特点篇1

【关键词】社区文化主动性创造力

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我国特别是我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程地日益加快,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整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活力,带动新型农村社区整体发展与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创造性地进行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并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转变并确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理念

当今时代,我们正处在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只有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和本领,遵循农村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抓住了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根本。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在社区积极培育和践行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素质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公益性,以政府投入为主,切实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根本,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建立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体制,抢占农村社区文化的主阵地,构建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努力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

二、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寻求并拓展社区文化建设的特色

发挥地域优势,寻求社区文化的个性特色,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区文化,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努力方向。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平等参与,共同发展,是文化发展的趋势,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同样也不例外。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民族性格、人文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文化都不尽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因此,我们倡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应注重以人为本,营造具有本地区特点,且凝聚中华民族人文精髓的社区文化。我国农村社区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党的政策、法律、宣传高尚的精神追求,宣传健康与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提高居民素质,这是毋用置疑的,但要注意的是不应把社区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教育场所。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社区居民是“社会人”这一特点,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作为“社会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满足不同人对社区文化的不同要求,才能丰富社区文化的内容,加深社区文化的底蕴。新型农村社区文化阵地的生命力在于以富有地区特色和传统特色的活动来吸引群众,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开展文化活动,要注重融入当地的文化内涵。

三、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农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广大农民群众甚至部分干部都还比较陌生。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橱窗等有效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工作的知晓率,努力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中。要注重进行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的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积极指导社区创建民间公益性组织,逐步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广泛吸收适合广大农民群众的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与文化项目,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通过开展包括文艺表演、科普宣传、思想教育等在内的多种活动,吸引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形成社区文化认同,构建适合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特点的文化,改善新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在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应更加注重适应农村形态和农民素质转型的需求,不断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农村社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带动地区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社会整体协调发展,进而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进程。

社区建设主要特点篇2

在社区“两房”建设情况

回报会上的讲话

叶海波

(20xx年6月1日)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区社区“两房”建设情况回报会,请我们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充分表明了区委、区政府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6家街道就社区“两房”建设的进展情况做了回报交流,罗区长代表区委、区政府就各街道“两房”建设情况作了点评,对下一阶段社区建设作了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社区“两房”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xx年,市、区两级政府将社区“两房”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在社区“两房”建设中,市、区机关挂钩共建单位主动帮助社区居委会出主意、想办法,通过新建、改建、扩建、购买、置换等手段,多渠道解决社区办公用房、活动用房问题。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有31个社区完成了“两房”建设任务,23个社区正在协调施工,另外还有6个社区暂时无法完成“两房”建设任务。

对社区“两房”建设取得的成绩,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更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区推进社区“两房”建设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客观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区经过近几年的积极努力,在社区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在资金、规划、用地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仍然存在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面积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老小区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主观上,也与我们的认识不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少数街道、社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被动应付,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强社区“两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局意识不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所以说,加快推进社区“两房”建设,既要解决面临的客观矛盾和困难,更要着力解决我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各街道党政组织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承担起应尽职责,把社区“两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有组织、有目标、有任务、有要求、有落实,确保领导到位、计划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全面推进社区“两房”建设。

二、强化目标,明确责任,形成推进社区“两房”建设的强大合力

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社区“两房”建设任务,年底创建成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20xx年创建成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这是区委、区政府既定的社区建设工作目标。目前,社区“两房”建设已进入最后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务必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这项任务。

一是要强化教育宣传。社区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推进“两房”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既要宣传社区建设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更要突出宣传有关社区“两房”建设的文件精神,使广大居民群众了解政策,明白道理,从思想上支持社区“两房”建设。基层社区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社区成员提供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载体和平台,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社区建设,关心、支持社区“两房”建设。

二是要强化分类指导。各街道党政组织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社区“两房”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认真履行职责,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措施落实等方面提供有力保证。对正在协调施工的社区,相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建房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钝化工程建设中的矛盾,为社区“两房”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难以按照序时进度完成“两房”建设任务的社区,各街道要根据辖区内社区的实际情况,明确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维定势,确保按期完成“两房”建设任务。对已完成“两房”建设任务的社区,要根据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要求,继续加强配套设施建,强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在打造精品社区特色上下功夫、求实效。

三是要强化组织协调。在社区“两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配合,搞好服务。民政部门要主动与上级职能部门沟通协调,请示、报告工作,加强业务指导,规范社区工作程序,切实发挥社区建设的牵头作用;街道工作局要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督查作用;其他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找准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结合点、切入点和落脚点,坚持工作下移,靠前服务,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和参与社区“两房”建设。

三、创新工作,形成特色,努力提升社区管理的整体水平

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社区工作的重点定位在创特色、抓典型、树品牌上,着力提高社区规范化管理程度和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整体水平。

一方面,要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是全面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方法,是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各街道要根据创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活动明确的指标体系,结合市、区开展的“星级社区”创建活动,细化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严格考评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推动辖区内的社区工作向良性发展。社区居委会要围绕“争创品牌、争创特色、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工作要求,结合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再就业、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等社区建设内容,注重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工作亮点,进一步提高社区创建的整体效果和个体特色。

社区建设主要特点篇3

创建特色社区塑造城市文明

同志们:

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也是我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工作。社区文明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区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也随着城市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而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居民与社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区教育、服务的功能越来越突出。为此,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是我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密切党同群众联系、改善居民生活的需要。

我区自2002年开始,就开展了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我区的城东文明社区荣获××××省文明示范社区,城北四路社区荣获××××省文明社区,此外,城东蓓蕾社区等四个社区荣获市文明社区,城西府前东社区等三个社区获区文明社区。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我区四个办事处的56个社区居委会,在前两年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试点的基础上,以创建特色社区工作为核心,按照“一社区一品牌”的思路,全面开展特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并且以创建特色社区为突破口,参照省文明社区的标准,逐步把我区所有社区创建成文明社区。目前,全区共创建了学习型社区、美德社区、绿色社区等17种类型的特色社区,我区的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公民素质和群众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广大居民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体系,重视队伍建设

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去年9月份专门组织了各城区办事处书记、党群副书记到深圳参观特色社区建设,使大家明确了创建特色社区工作的目的、要求和任务。年初区将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今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各城区办事处按照区的要求,将文明社区的创建列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区的整体发展规划当中。

今年以来,各城区办事处相继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文明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专项工作组开展工作,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专项小组,明确工作要求。同时,还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特色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发动组织驻地单位、居民参加同创文明社区。形成了以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单位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共建、共创的工作体系。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各党工委十分注重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抓好干部的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以及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另一方面,对社区干部进行全员专题培训,提高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全区60个社区居委会的干部都接受了专题培训,使社区干部明确了特色社区创建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为开展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创新服务载体,搭建活动舞台

各社区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突出个性,创建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将“服务”作为特色社区创建的主要载体,并与开展各项活动有机联系,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主题突出、特色各异的创建活动,使我区的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异彩纷呈,初具成效。工作中,做到“四个突出”。

1、突出提高人的素质,提升文明程度

坚持以人为本,大范围大面积地提高我区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质,是创建特色社区的首要目标。

开展社区思想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首要任务。通过创建学习型社区,利用市民学校、业余党校等阵地,加强对广大群众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科普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提高居民群众思想素质,形成终身学习的氛围。

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成立互助社区、温暖社区、敬老社区、关爱社区,通过开展群众性的献爱心活动,倡导奉献、助人、济贫、帮困风尚,形成新型人际关系。城东光明社区以创建“关爱型社区”为契机,深入开展服务帮困活动,社区居委干部深入下岗失业人员、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并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帮助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城北水师营社区创建“关爱社区”,通过广泛开展“公民道德街谈巷议活动”,大力宣传传统美德。城南厂排社区针对青少年缺乏管教,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制定了对辖区的青少年开展关爱教育活动的计划。提出“调动社会力量,关爱青少年成长”、“抓文化阵地建设,营造育人环境”,成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学校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开展各项“关工”活动。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多姿多彩的假期系列活动。同时,充分运用宣传栏、橱窗,墙报等宣传阵地,普及法律、科技、卫生、文化知识,举办以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问答和竞赛。

2、突出服务群众,努力多办好事实事

替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是创建特色社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建以“服务”为主题的社区,目的是为群众提高良好优质的服务,使群众生活得安全放心,优美舒心,方便放心。在社区服务架构上,逐步形成了中心统筹规划,各站布点,分级指导,统一服务的服务网络;在服务范围上,已形成了面向特殊群体和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服务和行政事务服务、面向失业职工的就业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等三大系列。如城西,几年来,社区服务领域和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面向弱势群体的扶贫济困服务、面向广大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的社会化服务和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等“四个面向”服务深入开展;在服务方式上,努力建立社区服务平台。城东办事处设立了便民热线电话,为社区居民提供24小时服务,为社区搭建高效、快速的服务平台,将社区服务直接延伸到居民家中,实现社区服务的网络化、规范化、系统化。塔脚社区居委会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以教育、服务、惠及居民为目的,从家庭“细胞”入手,深入开展了“五进益民”活动,即:文化建设进家庭,服务帮困进家庭,治安联防进家庭,医疗保健进家庭,卫生净化进家庭。活动使居民群众深深感受到了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社区里人与人的感情拉近了,人情更浓了,人心凝聚了。

3、突出改善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社区环境

改善人居环境,创造优美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基础。

建设安居社区、无毒社区,通过庭院式管理、电控技术管理、群防群治等三种模式强化社区治安网络,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安全感,社区发案率不断下降。城西芙蓉社区与市卫生局、市中医院等辖区共建单位结成对子,以“创建平安社区、建设美好家园、展示文明风采、实现健康人生”为主题,广泛开展警务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活动,社区治安实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辖区单位保安员和社区居委会警务室警力共用,与下岗失业党员、组长楼长、小区管理员、居委会干部组成社区治保队,对各小区进行24小时巡逻,消除治安黑点,保护社区居民群众,构筑社区治安防线。

建设绿色社区、环保社区,通过加大投入,建造大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使社区成为绿化、美化、亮化的特色社区。城东文明社区启动了“舒心”工程:制定了《居民公约》、《环境卫生及绿化、美化管理制度》等制度,落实“门前三包”,推进垃圾袋装;筹集资金38万元,对几条主要街道进行了环境改造,社区路面硬底化覆盖率达100%;聘请专家对社区草木进行修整,不断增加绿化面积,在小街小巷、小区“见缝插绿”,修建绿地设施。近年来,新建花坛25个,修复花坛6个,增加绿化面积21000平方米。社区还利用辖区单位资源,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创建社区绿色文明,引导居民树立生态环保观念,倡导绿色生态方式。

4、突出文化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品位

社区文化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文化社区、健康社区,大力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充分利用社区各类文体活动中心、图书室、文体设施,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不仅有益于市民身心健康,还能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树立城市文化形象。

城西府前东社区以宋文化为基点,打造社区文化品牌。组织社区居民宣传、学习宋文化,先后开展了以“宋城人家话宋城”、“情系××××,话说宋城”、“今日××××,昔日宋城”为主题的故事会、诗词会、书法比赛等系列活动。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百花园社区提出创建“数字社区”,该区与××××区信息中心、长城宽带等以“我爱我家百花园”为主题,结对共建数字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学生和辖区单位人员举办网页设计大赛等科技信息宣教活动,鼓励全社区的居民群众为百花园社区服务网建设出谋划策。城北康乐北社区通过加大投入,建设活动场所和功能都较完善的新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居民有了一个较好的文化活动阵地,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做到“四个一”:树立一个“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宗旨,建设一支“活跃活泼”的文体团队,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人文氛围,创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和谐文化社区。星荷社区专门成立了社区健身指导站,配备了社区体育指导员,先后组建了老年羽毛球队、门球队、乒乓球队,女子健身队等,同时,星荷一区、二区、三区、市财政、市府小区等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建设了体育健身园、老年门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健身室、乒乓球室等体育场所。星荷社区在完善社区体育设施的基础上,以“共创健康家园”为主题,经常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不断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受到了各社区居民群众的赞扬和拥护。

各种文体活动营造了社区繁荣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社区内居民素质、生活质量、文明程度都有了显著提高。

三、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完善协调机制,汇聚共建合力

在开展特色社区创建工作过程中,各社区坚持社区共建,做到资源共享,共驻共创,调动社区各方积极性,齐抓共建文明社区。首先是重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以党建带动共建。通过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动辖区内党组织共同参与创建工作,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各社区普遍建立了以社区居委会、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社区协调机构,建立了共建文明社区的相关制度,使社区内各单位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教育共管、活动共搞、管理共抓、实事共办”的创建工作新格局。城北办事处组织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参与共建,指导帮助社区在思想教育、环境卫生、社会治安、文体活动、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城东、城西办事处充分发挥驻社区单位的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协调社区内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单位的公益性文体活动设施面向社区开放,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使社区资源得以共享。目前,我区的社区已形成了“同驻社区、共建社区、同创美好家园”的崭新局面。

城西党工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完善文明社区创建的协调机制,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党工委作为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领导核心,与社区成员单位的党建工作相互渗透,打破过去党建工作单纯是党组织按隶属关系开展工作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建立了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所有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今年城西又成立了以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为基本形式的社区党建工作组织载体,通过定期召开例会的形式,社区内党组织相互通报情况,交流信息,加强党员管理,携手开展各项活动。联席会议把社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形成了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上下涌现出了党建联社建、党建促社建,精神文明共创、社区事务共管、社区治安共保的浓厚共建氛围。

我区特色社区的创建工作,由于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各党工委的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有全体社区居委会干部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以及不断学习,探索实践,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有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积极投身和自觉参与,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色社区的创建不仅使街道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社区内邻里和睦,而且优化了社区环境,维护了社区的稳定。社区建设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组织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在特色社区创建工作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一是部分社区居委会的同志思想上还不够重视,认识上还不够明确,过多强调困难和客观因素,致使工作一般化,发展不平衡。二是有的同志工作主动性不强,未能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停留于应付上。三是创建队伍的建设、志愿者队伍的打造还滞后于创建活动的开展,致使不少同志有工作多,人手不够,应付不过来的感觉。以上的不足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改进,努力提高全区文明社区的创建水平。为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特色社区创建工作要坚持以下“五个必须”,提高“五种能力”。

社区建设主要特点篇4

[关键词]新形势 社区 党建工作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中的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企业改革使大量工人下岗,这些现象都给城市的社区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群众在思想上很难统一。行动上也很难协调、治安难保障等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在这样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社区在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设和实践,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杜区党建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客观上迫切需要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但是,当前包括党建工作在内的社区各项工作正在逐步建立和健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当前。一些街道的党组织以及相关的领导对于在社区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不够。一些社区单位以及党员对于社区党建工作不关心不重视,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存在逆反心理。从各个基层街道党组织的实际工作来看,主要领导往往只注重抓经济,抓中心工作,对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党建工作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

2.工作体制陈旧。社区的党建工作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的工作体制陈旧导致在社区内部存在关系不顺、条块不清、责权不统一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相应的造成了社区内部的党员主动参与党建工作的意识不强。社区内企业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热情不高。客观上形成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冷热不均现象。街道没有设置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建设以及服务工作没有具体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也给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3.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当前基层街道、居民委员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与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较差。党员结构不合理,队伍缺乏工作热情和活力;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培训。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是沿袭以前的工作套路,就是只抓表面工作,很难实质性地完成社区的党建工作。

4.缺乏保障机制。目前,处理党建工作的工作制度不完善,社区的党建经费也存在着严重的缺口。社区党建工作需要一些硬件的建设、社区要定期开展一些活动、要对工作人员教学相关的教育与培训等工作都需要经济作基础,可是社区本身的经费不多,又很难得到其他单位的支持,能够维持日常开支已经很不容易,所以一些社区活动受场地和经费的条件制约,形式单一、时间仓促,犹如蜻蜓点水,比如一些社区居委会靠租房办公。社区居委会人员要承担较多的行政事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效果。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地位

当前,构建和谐社区已经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主题,新形势下,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拆迁安置的工作人员、离退休干部和工人以及失业、待业人员等,使社区的利益主体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关系的理顺工作变得很繁琐。在这种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起来。

1.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和谐社区的建设迫切需要加快社区党建工作的步伐。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使基层社区成为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的集散地。因此,必须确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使各个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2.强化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必要。目前,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在社区的工作中日益弱化。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已经成为改变这种趋势的必由之路。应在原有居委会的基础上建立起社区党组织,把社区作为各个单位的党组织和党员生活或工作的领域,让党员在组织中共同为社区建设发挥作用。

3.城市居民的综合需求。新形势下城市居民的服务需求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就必须以服务居民为最终目的。把为居民服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核心以及建设和谐社区目标。所以,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在社区内部完善党组织体系,扩大党组织对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从而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达到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目的。

三、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特点

社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社区党组织则是社区工作的核心。社区党建工作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才有可能实现街道党建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当前社区党建工作有如下特点:

1.组织方式上的特点。社区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也就是说,社区党建工作是围绕街道党工委这个核心部门,依靠居民委党支部作为基层组织,把社区党员做为主体,组织社区内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社区活动,以实现党民的共同利益、需求和目标。“条块结合”强调的是各个区域的党建工作要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和群众性的工作特点。

2.领导方式上的特点。社区工作的领导方式主要以协调、指导和服务为主。社区不同于其他的事业单位或组织,它是一种服务性强的组织形式。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性特征,这就要求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方式主要针对政治领导、协调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指导和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核心作用。

3.服务内容方面的特点。新形势下社区涌现出各种新型的组织,社区的人员成分复杂而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社区党建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做好人的工作:一方面。从党的内部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他们在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尊重、理解和关心社区群众,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深化社区党建工作的措施

认清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工作特点,针对目前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不足,结合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1.围绕主题,确立工作方向。首先,确立工作方向。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社区党建工作的展开必须牢牢记住“建设和谐社区”这个主题思想。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和谐。当前,随着社区人员的复杂化和社区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区的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必须确立正确的工作方向,根据社区的特点和运行规律,积极做好社区群众的服务工作。其次,突出服务重点。在确立社区党建工作的方向之后。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服务社区群众这个重点。社

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基础性工作就是为社区的人民群众服务。最后,搭建服务平台。成立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各项工作的指导和服务的保障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在社区服务工作方面的积极带头作用,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减免困难群众的医药费用、开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咨询等工作,切实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2.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必须完善社区内党组织机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基于此,在社区的组织设置模式上应力求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首先。实现社区党建联合。立足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在社区内推行定期的、指定的单位党组织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街道党工委的核心作用。不同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共同探讨社区建设,进行优势互补,健全各级党组织的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党建工作的统筹管理;其次,实行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实现社区工作责任层层落实,明确各级党组织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责任。把工作成效纳入工作实绩的考核;最后,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督查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各级党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形成长效的管理体制。

3.力求创新,激发工作活力与热情。实现社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服务目标,首先应该改革党组织的设置,使党组织的设置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激活组织的活力。充分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使社区的党组织管理具有具体性和针对性;其次,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突出党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明确规定社区内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形成社区内党内人员以及群众的合力,实现党员所在单位与社区的双层次管理;最后,要为党员在社区管理中创设服务平台,要求党员定期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并把其在社区活动中的表现反馈给所在单位,作为其评比和考核的主要依据,促使党员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积极性。

4.强化核心增强内部组织的凝聚力。首先要加强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以领导为核心,并充分调动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内部组织的凝聚力。第一要强化社区领导班子,促进社区干部队伍结构的最优化;第二是通过定期培训,提高社区党员干部素质;第三是加强社区的保障工作。加大各级财政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社区党组织有充足的后勤保障用于社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

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作为具体工作人员,我们一定要结合时代特点,在新形势下不断探讨构建和谐社区的策略与方法。力求及时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努力提高社区党建工作质量,为实现和谐社会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樊有平,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城市社区党建问题与时策[J],中州学刊,2010(04)

[2]蒋益明,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思考[J],江海纵横,2009(03)

[3]孙肖远,社区党建创新:走向社区融合的现实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10(02)

社区建设主要特点篇5

关键词:完善 农村社区建设 问题 功能 建议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农村社区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地区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农村人口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增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农民就业方式、经营方式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渴望像城里人那样,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对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去实现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便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就是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会议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要求和任务。这标志着我党已经意识到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的农村建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以往的农村建设多是着眼于经济建设的某个领域,如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等等,并以此为重点寻求突破。而新农村建设则是以人为本,通过对农民生活条件、生产条件、农民生存环境和农民精神生活的改善与发展,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新农村建设是从以往的强调农村经济建设转向现在的重视农村社会建设。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涵义和特点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是“共同的东西”的意思。1933年,费孝通等在翻译帕克的社会学论文集时,首次将Community译成中文“社区”。后来它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城镇以外,以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为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的自然区域环境,和在这些辖区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社会群体。《全国农村社区建设暨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情况》中指出: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切入点。

农村社区的特点:(1)农村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农村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都可以在农村社区内反映出来,人们能够通过农村社区发现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能够从农村社会生活中听到社区居民最真实的意愿。可以说,农村社会是由若干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所组成,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从农村社区建设入手。(2)农村社区的主体是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产生、存在的前提,是农村社区的建设者,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建设农村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增加农村居民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村居民满意的社会经济生活场所。(3)农村社区的基础性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一人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在农田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林牧副渔和二三产业大规模发展。(4)农村社区中血缘、地缘关系发挥基础性作用,血亲、姻亲以及由于世世代代血亲姻亲关系形成的复杂网路,是农村社会关系的核心和联系纽带。同时邻里关系也是农村社区中重要的人际关系。(5)(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较低,聚居规模较小。人口密度和人口聚居规模是衡量一个社区人口状况的主要指标。(6)农村社区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家庭。农村家庭不仅担负着生育、赡养、消费、文化娱乐等项功能,而且还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位和农村组织的主要构成单位。家庭的最基本特征能够比较充分的满足农业活动提出的多项要求。

三、农村社区的功能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农村社区以亲缘和血缘为纽带,以居民为基础,在农村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农村社区的应具备如下功能:。首先是要具有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组织、协调、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作用。农村社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发展社区经济。如何发展农业和其他产业,增加农村社区居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是社区发展经济的目的所在。发展经济,在搞好一般农业生产的同时,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培育和发展社区特色经济,不断壮大社区经济能力。二是具有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发展各类社区组织,推进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作用。三是具有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为农村社区组织具有维护本社区的治安秩序、调解民间纠纷、管理计划生育、维护社区的社会稳定等项功能农村社区文化。弘扬优秀农村传统文化,开展具有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并通过社区的道德约束和纪律约束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文化功能的具体要求。四是提供社会保障功能。农村社区是各种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环节。一般来说,农村社区的社会保障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利用社区集体资产向社区成员提供医疗、教育、卫生等社会保障;另一方面邻里之间的互助也加强了社区的社保功能,成为农村社保的一支有力的辅助力量。

四、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农村社区建设概念,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社区建设进行进一步强调,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经历了探索、实践和逐步推进的过程。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地方政府也进行了很多边试点、边实践的积极探索。但是农村社区建设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在发展农村社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农村社区理解不透彻、对社区与政府的关系搞不清楚、对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系统认识、农村社区内部组织发展不足、农村社区人才缺乏、社区管理者后备力量不足等等。而造成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各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三个“不到位”即思想认识不到位、资源整合不到位、建设资金不到位。(1)思想不到位表现在一是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长期性认识不足。有一些部门领导热衷于进社区挂牌子、向社区下任务,而没有从固本强基的高度来正确看待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二是对农村社区的工作职责认识不清,部分农村社区干部的观念和工作方法还没有从原来的村委会的工作方式转换到为社区居民服务上来,仍把社区居委会视为一级单纯的政府组织进行管理;三是居民对农村社区概念的认识模糊,对农村社区没有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未能从“单位人”真正转化成“社区人”。(2)资源整合不到位,表现在“村改居”后,社区居委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却未被赋予相应的权利,致使责权不一致;社区居委会只负责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不能建立经营组织,充实开支;责权的不一致使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开展受到资金的限制。(3)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缺乏庞大的政府资金和民间资金支持,农村社区建设普遍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所需资金主要靠村集体自筹。农村社区发展所需经费紧张,无法满足正常运转需要。资金缺乏导致社区发展内容难以拓展、水平难以提高,社区发展的服务供给滞后于居民的需求。

从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民政部提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应当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农村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为重点、提升农村社区村民自治功能,健全农村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为重点,提升农村社区村民自治功能,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按照以上要求,针对当前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完善农村社区建设。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增收为核心

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全面发展农村的经济,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下坚固的地基。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结合本地实际,搞好搞活农村经济。将推进农村改革和调整农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进一步改善乡村的整体治理结构,加强公共服务。使农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完善,使农民越来越具有幸福感。

2.统一农村社区规划与布局

做好农村社区的整体规划与布局,既能节约建设资金,充分利用土地,既能促进生产发展,又能达到村容整洁的目的。因此要制定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该体系应该对各个项目所要达到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做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做到合理布局,着重搞好生产力、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的分布规划建设。

3.多渠道保证资金供应,完善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不足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应该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既要坚持政府引导与村民自力更生相结合,也要坚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以村民为主体、社会参与、政府引导,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社会、政府等各类主体投资建设。努力完善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统一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这一中心可以集警务室,医务室,学习室和娱乐室为一体。让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多元化,多功能化。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民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城市的生活。

4.以村民为主体建设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建立一批志愿者为骨干,群众广泛参与的庞大“集合体”,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村民,没有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就将成为一句空话。要从加强宣传着手,以唤醒群众的社区意识,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广大村民认识社区,明确社区建设的目的、意义、要求和方法。要用共同利益的红线将群众与农村社区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群众眼见为实,亲身感受到农村社区建设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只有他们感到社区与自己息息相关,才会有参与的积极性。

5.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村民自治,加强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与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村民,只有让村民广泛参与村民自治,依法行使属于自己的民利,村民自治活动才能显现出生机和活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自治。将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深化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提升基层民主政治水平。借助这两者的结合,广泛宣传和发动广大村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使自治内容不断充实、自治形式更为多样。

6.加强对农村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农村的村级自治组织干部会随着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得到了优化。但从农村发展特别是社区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农村普遍存在因缺少专业人才而使社区发展难以获得突破。针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发展队伍来推进农村社区发展。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8、2009、2010、2011、2012.

[2]巩村磊.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农村社区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3]段炼.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2).

[4]詹成付.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讲义[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5]袁方成.两型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J].探索,2010,(01).

社区建设主要特点篇6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05-02

一、社区文化结构需要特色文化

党中央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指导思想。伴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发展方案的实施,形成大规模的城市社区已成必然。社区:泛指地方政府规划管理地域范围内的民众居住,生活,工作的辖区。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是构成社会上层建筑的基础。基层社区是政府施政的主要领域。社区公众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主要服务的群体。

社区文化是指居民在社区生活中,不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各种物质基础,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精神追求社区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的综合文化现象的总和。其文化结构包含了社区的居住生态环境,文化活动的规模,活动场地和辅属设施硬件;社区群众主体在社区中约定的各种行为规范公约,规章制度;社区公众在生活交往中的各种行为方式,形为举止的文明程度,和睦的家庭,和谐的邻里关系,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状态等等内容。社区特色文化活动是指社区文化活动中具有的典型艺术特色及组织活动的特点综合行为文化行为。是社区文化层面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社区文化体系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四个层次属性,通过各种特色活动分别表现出来。深层次的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是指居民在社区文化生活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思维意识,精神品质方面的行为素质思想面貌,是普遍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现象的核心表现。社区特色活动的内在文化元素,决定其文化层次,也是考量社区文化活动品质和所具有的社会效益作用的标志。新时期的文化意识形态需要深层次的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加强对社区文化深入认识,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教化宣传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学艺术素质,促进身心建康,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因此,社区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实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方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重视社区文化发展新特点

由于我们在以往多年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更多地强调社区活动人群是以爱好者、非职业化、离退休人员及其它闲散人员为主要活动对象的习惯方式,这样使社区活动形式化、自由化、兴趣化、短期化,久而久之形成有社区健身娱乐形式的小活动,无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大项目,存在着有活动无“文化”的现象,这些沿袭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造成了活动内容单一、行式简单、周期短暂,难以真正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随着新时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公众的思想观念及对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都产生了新的变化。现在社区的文化活动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因地至宜的简陋形式,逐渐转变为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主寻求发展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主基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及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保障全体民众享受到精神文化产品服务,是我们文化工作方针和政策的宗旨。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

掌握新时期历史阶段社会文化发展动态,充分了解社区文化活动的公共性,地域性,群众性的特征,将社区的文化活动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造福人类美好家园的精神品质层面紧密联系起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培养广大居民对社会的正义使命感,让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适应新时期社区文化活动发展的趋势要求。

社区公益文化事业不应是单纯的文娱活动,而是应该使基层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层次和效果,提升至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切实维护和发展的高度上来。构建公共文化体系,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创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社区文化活动的常态化,特色化,大众化,深度层次化是我们新时期基层文化活动的新特点,发展的新目标。

三、组织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是群众活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提高人民大众综合素质,这也是在公共文化体系中,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目的所在。注重开展群文理论的调研,总结交流社区文化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及时了解社会文化活动的形势状态,进行正确地科学指导,使社区各项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综合性考查调研,确定组建社区特色文化活动项目的可行性,从人员配置、活动场所、活动内容、业务培训辅导、构想创意组织开展活动,到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各种人才,建立规章制度,安排活动流程。加强配套服务,经费来源、人事管理等诸多细致工作落实到位,拓展文化活动受众层面,形成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组织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及富有现代文化形式特点的社区文化活动。

例如: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社区“邻里节”系列文化活动,自2007年8月开始到现在已连续举办七届,并在每届“邻里节”上都设有几项文化活动主题内容含盖了社区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如:“金婚银婚盛典,各种类的文体竟赛活动,和谐邻里家常菜大赛,绿色东湖环保越野赛,欢乐社区歌舞展演,扶贫帮困捐助会,社区摄影书画展览”等等多种文化活动形式,活动开展期间东湖街道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商户,学校社团,社会文化机构,社区居民等各界人士涌跃支持参加,每年的“邻里节”成了辖区民众的文化大事,正是在这种在政府组织倡导下,动援社会各种因素力量参与,使社区公共文化活动走上了社区公众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文化自觉活动行为,其特点是以一项重点的特色社区文化活动为基点抓好落实,形成社区文化工作的亮点,使其在社区其它的社会文化活动中的能动作用辐射开来,形成典型及示范作用,在普及开展群众社区文化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特色文化行式的文化活动并在社会社区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持续的开展下去,社区文化活动的持续性是这一行为文化行为存在的支点,文化活动的特色性决定了社区文化的文化属性,决定了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理论中的特色性对群众文化提高的重要性,在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正是通过这些连续系列化的多彩丰富高雅的社区文化活动,使社区内形成了邻里和睦,有礼有节,互相帮助,乐观向上的新风气。现阶段“邻里节”的社区文化特色形式已引起各方关注,国家文化部,广东省文化厅,深圳市等有关部门多次派人员参加,其组织形式,艺术特色,及广泛的社会效益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现东湖”邻里节“系列活动以成为深圳市社区特色文化重点活动之一,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系列之中,并将持续发展下去。这些硕果累累的社区文化活动,弘扬了主旋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念,是新时期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由政府主导,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协调发展的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社会文化事业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

将社区文化管理的方针政策和现有的方式进行改革,由单一的政府全部承揽社区文化管理方式向社会多元化参与方式转变;由单纯的社区文娱活动形式向文化多领域种类的行式转变。逐渐形成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表现方式以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民众为中心,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动中来定位和调整自身社会角色,提高社区组织化程度和文化水平,以服务社会大众居民为主线,社会的各单位组织民众互相之间形成不同社会分工在社区的文化合作活动中又密切协商合作的新型社会组织关系。

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是重视创建自己的特色品牌,在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之中,社区群众喜欢参与欢迎,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是新时期社区文化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使社区公益文化活动变成思想道德宣教的平台,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阵地。民众在这里得到文化的知慧,文化的修导,文化的欢乐和文化的梦想。

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央提出:文化要改革,文化要创新,搞好基层文化建设是我们文化为民的重要工作。(2013.3.8中央电视台)

结语:实践证明: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上,科学化管理的优秀社区特色文化活动是我们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成功典范,优秀的中华文化是历代传承下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精髓,是民族团结凝聚力的基石,是发展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我国综合文化软实力展现的重要元素,发展和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创新,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过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提出的方针政策和发展目标,切实加强指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各机构组织统一目标认识,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服务,利用好特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社区深层次的文化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真正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一中全会公报.2012年11,15.

[2]吴修祥.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浅论.文化大视野(第十四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11.

社区建设主要特点篇7

关键词:开发区文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169-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软实力。开发区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象,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实现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发区文化建设对于满足开发区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彰显开发区人文特点、精神风貌和文化品位,展示开发区形象,塑造开发区品牌,持续提升开发区软实力,促进开发区开发、建设和管理实践加快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为此,建设什么样的开发区文化,怎样建设独具特色的开发区文化,已经成为新时期开发区建设、发展中亟待加强,而且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战略性问题。结合开发区工作实践,笔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开发区文化建设的概念和功能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社会或者一个群体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道德、习俗、信仰和行为准则,反映了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文明与进步。

开发区文化是开发区在开发建设以及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映开发区特色和活动关系的理念、意识、价值取向、精神风貌、规章制度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开发区文化与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党政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

开发区文化是开发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通认知和心理契约,是需要大家共通遵守的行为准则。有了开发区文化,开发区人就会形成具有开发区特点的思维方式、观念体系、制度规则、精神风貌、工作状态和干事、创业氛围等,大家才能心照不宣地知道开发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做才能更加符合开发区的价值取向和规范要求,并铭记在心,作为日常行为准则,严格恪守。

笔者认为,开发区文化,从功能上讲主要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等五个。在这里,笔者着重强调,在综合运用和发挥开发区文化功能时一定要突出绩效导向,积极探索,加快建设,适应新形势下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开发区文化,努力营造“主动作为谋事、集中精力干事、狠下功夫落实、千方百计执行”的良好氛围。

一要牢记历史使命。开发区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开发区文化建设应引导大家把完成目标任务作为履行使命、为国效力、为民谋利、奉献社会、有所作为的一次难得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尽责应该、失责可耻的思想,把精神状态和思维状态调整到最佳,把工作劲头和创业激情调整到最大,用心谋事和干事,力争提前、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要工作高标准。只有标准高才能业绩好。开发区文化建设要引导开发区人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国际胸怀,要敢为天下先,敢于创先争优,敢于打破常规、攻坚克难;要自觉向世界一流标准看齐,及时、坚决克服和摒弃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以及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要发挥开发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和表率作用,勇当排头兵,主动作为,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创造精品。

三要明确时间节点。时间是宝贵的资源,稍纵即逝,不可再生。开发区人一定要有时间节点意识,工作要有量化的概念,这也是开发区文化建设要着重培养的。要有“早”习惯,“快”的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提前谋划,赶早安排,明确时间界限,根据时间进度量化指标,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真正做到按时、保质、保量、高效完成。

二、开发区文化建设的几个误区

目前,客观地讲,文化建设各开发区都比较重视,有的也搞得轰轰烈烈,但达到预期目标的为数不多,真正落地的相对较少,更多的开发区文化没有转化为开发区人的切实行为,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国内在当前的开发区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开发区文化理念定位和推广实施等重要环节失败,最终未能发挥出提升竞争力、助推科学发展的作用。

开发区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自下而上。文化建设从员工开始,简单地把文化建设的任务交付给宣传策划部或人力资源部或党群部或办公室之类的部门。其实,开发区文化建设的塑造者一定是具有卓越管理技能和人脉关系的开发区领头人,或者说开发区领导班子,他们对开发区文化的理解程度、推行方式和实施力度决定着开发区文化建设的水平。

二是机械照抄。一些开发区文化提出来的话语很漂亮,但没有自己的创意和特色,仅仅停留在文本上,没有深入大家心理并转化为行动,两张皮现象严重,最总导致画虎不成反成犬。

三是文化滞后。认为开发区文化建设有一个形成、发展并逐步成熟的过程,不可能超越开发区自身的发展阶段,所以在初创期忙于规划、建设和招商工作,文化建设坚持“无为而治”,从而导致文化建设的“迟滞”。其实,根据路径依赖原理,开发区初期自觉地进行文化建设将极大地影响未来文化走向,所以,开发区文化建设也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四是文化就是娱乐化。认为开发区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或者对大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陷入“娱乐化”、“政治化”的误区。

三、开发区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选择

撒切尔夫人说过:“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美国《商业周刊》曾将“恰当的硅谷文化”归结为美国硅谷的四大成功要素之一,并将这种文化概括为:“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创建于1980年,被称为“东亚地区最成功的硅谷”的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30年来人们在研究它的成功因素时,不约而同地认为,极具民族特色的风险、勤劳、自律、自强的企业家精神和活跃的创业文化,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软环境,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我国大陆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大连经济开发区,以借鉴融合为特色,实现中外优秀文化的嫁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以上不难看出,文化凝聚人才、发展经济的示范效应巨大,其潜在影响力是一笔难以用数字计算和衡量的巨大财富和精神因素。

开发区文化来源于开发区,扎根于开发区,发展于开发区,服务于开发区。开发区文化是开发区的直接驱动和精神动力,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开发区的软实力。那么,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开发区文化?在文化建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其路径选择问题如何?纵观开发区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应该说,开发区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笔者认为,开发区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开发区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科学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特色,敢于创新,廉洁高效。

突出特色。特色即个性、差异,是开发区文化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优秀的开发区文化一定是有自身特色的,这种特色不仅体现在员工言语、行为和开发区的整体形象上,还内化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实践活动中,包括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等等。建设开发区特色文化首当其冲就是从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四个层面挖掘和塑造开发区的独特个性特征,从实际出发,明确重点,展现亮点,突出特点。

勇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超越,创新是开发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为此,建设开发区文化,一定要主动了解开发区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制定新举措,创出新路子。建设创新文化,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强化危机意识、市场意识、责任意识,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企业管理文化中的开放性、融合性、竞争观念和成本效率观念,着力培养打破常规、攻坚克难、勇于挑战、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及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平台,激发创新热情,大力营造“敢创新、愿创新、会创新、能创新”的大好氛围。

强调廉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总书记也指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部分和板块,是培养和造就干部的好地方,前沿阵地,但同时也为意志薄弱者腐败和走向犯罪深渊提供了可能,因此,开发区文化建设中的廉政要素必不可少。廉政文化,要以中层上领导干部为重点,适时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和教育,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和廉政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监督体制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重在高效。效率是开发区工作的生命线,效率因素是开发区文化不同于党政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的显著区别。开发区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出成绩、出形象,就在于它的高效率和执行力。对此,要大力培育和强化开发区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精诚合作、补台、补位、协作、奉献。要建立和执行以提高绩效为重点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要把文化驱动战略上升为开发区战略,把文化建设上升到与开发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高度,在认识和实践中真正形成“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信仰能使人产生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意志,给人带来勇气和智慧,激发人的潜能,如此,相信优秀的开发区文化依然能够如此。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R].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社区建设主要特点篇8

一、突出重点工作

1、完善社区服务。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使充分再就业社区达80%,认真做好城镇居民的医保参保工作;开展社区救助服务,关心困难“边缘群体”的生活,继续推进“爱心超市”、“慈善超市”和社区捐助接收点的建设;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发挥社区医院在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开展社区老年服务,服务好进社区的退休人员。

2、繁荣社区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等特色活动,今年将重点围绕邻里和谐为主题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月”。充分利用好黑板报、戗牌、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常换常新。社区图书阅览室、藏书在500册以上,并正常开放。利用好市民学校、社区党校等阵地。

3、美化社区环境。继续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的各项工作,按照“绿化建设好、环境保护好、社区面貌好、卫生保洁好”的要求,树立整洁优美的小区外在形象。协助主管部门建立老小区的物业管理,继续加大小街小巷建设力度。着重加强对居民社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提高居民的全面素质。

4、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教育,创建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健全不安定因素和安全隐患调查排除机制,民事调解率达98%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有条件的社区尝试设立“谈心室”,满足居民倾诉、宣泄、交流和安抚的需要,不断融洽社区人际关系,切实维护城区稳定。

5、加强社区党建。认真组织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以此来指导社区的各项工作,并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继续利用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大力开展社区党组织服务社区党员、社区党员服务社区群众的“双服务”工作。发挥党员志愿者队伍作用,合理设置社区组织,开展正常党建联席会活动。

二、创新工作方法

1、创新特色。针对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区人、城市扩容、人口向社区集中、管理对象多样性的特点,开展特色社区建设活动,努力达到因地制宜、自成特色,因势利导、放大特色,迎难而解、彰显特色,应对变化、形成特色的要求。

2、借用外力。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前期各社区已建成8类队伍的基础上,2008年要进一步做到“四要”:队伍要扩大,管理要规范,“三适”是原则,联系要正常。实行网络化管理。有条件的社区成立党总支,小区建党支部,楼幢建党小组。把社区划分若干小块,明确相关人员联系协管,划分党员责任区。发挥共建单位、驻区单位和物管公司的作用。

3、民主自治。建立健全居务公开制度,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建立健全社区事务、疑难问题的听证、协调制度,保障居民参与、决策权;建立健全社区代表民主评议制度,保障居民的监督权。

4、巧弹钢琴。巧妙处理好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要做到(1)谋全局、忙而不乱;(2)抓重点、兼顾一般;(3)抓苗头、超前思考;(4)准入制,费随事转。凡由部门承担、确需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在解决费随事转的前提下,经社区领导小组审核并报政府同意后方可进社区,坚决杜绝部门对社区随意布置工作的现象。

三、强化自身建设

1、强化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全镇22个社区已达标的6个,尚有16个社区未达标,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实现社区用房布局合理、规模达标、功能配套的要求。方法上:(1)新建小区时预留;(2)现有基础上扩建、改造;(3)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房产调剂;(4)现有用房置换;(5)租赁。

社区建设主要特点篇9

各县区党委: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全国、全区组织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决定》、《石嘴山市社区建设“十五”规划》精神,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街道社区中开展创建特色社区活动,通过创建一批特色明显、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的社区,树立典型、推动全面、提升整体。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开展创建特色社区活动,要以党的十7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推进城市化战略和“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要求,通过深入开展创建特色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和尊重社区群众的首创精神,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二、主要任务开展创建特色社区活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社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任务是:年,在大武口区、石嘴山区的每个街道各选择1-3个社区,平罗县选择3个社区,惠农县、陶乐县县城所在地的社区开展创建活动;年,全市50%的社区要形成各自的特色;年,全市70%的社区要创建为特色社区。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特色明显的新型社区。特色社区的标准是:基础工作扎实: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办公活动阵地面积达标,设施齐全;自治机制完善,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组织体系形成;共建机制健全,共建组织职责到位,共建活动广泛开展;按照《石嘴山市街道社区党建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社区党建、社区经济、社区服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特色比较突出:能根据本社区的主要优势和特点,在社区服务、社区共建、社区文化、教育、科学普及、法律宣传、环境卫生、治安等方面,

选准符合广大居民意愿的特色项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内物质和人才资源的优势,培养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经常开展有自己特色的社区活动。基础较好的社区,要向更高水平发展;还没有特色活动的社区要加倍努力、加快发展、突出特色。三、工作要求1、认真调查摸底,科学制定规划。各县区党委、组织部门要认真分析本地区的城市特点、城市功能、文化传统,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本地创建特色社区活动的整体规划,加强指导,以点带面,依次推进。街道党工委要充分发挥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街道社区党建联谊会或联席会的作用,组织驻辖区的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区干部、党员、热心社区工作的居民代表,共同分析研究本街道的主要特点和优势,认真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每个社区的工作现状、特点和潜力,因地制宜地提出本街道创建特色社区活动的规划、实施办法和进度安排。2、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培育社区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动员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广泛参与,培育骨干力量是创建特色社区的关键。要进一步探索党员在社区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有效途径,建立起以热心社区工作、有一定特长的党员、退休职工为主体的各种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坚持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的制度,调动在职党员自觉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扩大社区基层民主,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社区管理、社区建设中大的事项,探索建立完善社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激发各方面的热情,使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成为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3、立足实际,整合社区资源。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整合社区人力和物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驻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增强社区意识,尽可能将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实现物质资源的共享。各单位党组织要和社区党组织紧密配合,教育干部、职工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开展创建特色社区活动

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挥社区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优势开展活动。在文化、体育部门所在的社区或文化、体育干部居住集中的社区,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指导社区群众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教育、科技、卫生、法律工作者比较多的社区,要组织他们中间热心社区工作的同志定期不定期地到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科普、健康、法律知识宣传教育,促进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进社区”活动的扎实开展;离退休干部较多的街道社区,要组织他们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或做一些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老年人较多的社区,要把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发挥老年人的特长,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发动他们为社区建言献策;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困难人群集中的社区,要把抓好就业培训,广泛开辟社区就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促使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作为重点工作;驻石部队所在的社区,要把双拥、军警民共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企业比较集中的社区,要在进行社会化服务、搞好社区共建上创出特色。各县区、各街道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丰富多彩地开展创建特色社区活动。4、提高社区干部素质,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对今年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的领导,以换届为契机,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同志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里。在换届中推行社区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居委会主任。努力提高街道社区干部的素质,市上将在市委党校举办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培训班,县区要组织街道其他干部和社区全体干部进行社区专业知识的培训。要制定具体办法,鼓励支持社区干部参加社区管理大专班的学习,采取措施把那些参加过社区管理专业学习的人员留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中。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养老保险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工作积极性,稳定队伍,走社区工作者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路子。努力实现社区工作微机化管理,提高社区的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5、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开展创建特色社区活动,是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项全新工作。各县区、各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凡是有利于促

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满足社区广大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就要大胆尝试。要在活动中做到区分层次、兼顾爱好、着眼多数、自主自愿,不拘一格地把群众喜闻乐见、内容健康向上的活动开展起来,做到各有所长、人有我优。注重培养社区居民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6、加大扶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县区要尽力增加社区居委会(含党支部)的办公活动经费,对确定为重点创建的社区,要在人力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创建特色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督查和考核,发现、培育和树立一批特色明显的典型,及时宣传典型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市上将把创建特色社区工作纳入对县区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对经检查认定为特色突出的社区,每个给予1000元的奖励。今年将召开全市创建特色社区现场观摩会,选择一些特色突出的社区观摩交流,在全市进行推广。

社区建设主要特点篇10

关键词新时期社区文化建设问题途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要保持持续繁荣健康和谐发展,必须建设包容性的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有特色、具包容的镇街社区文化,是沿海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

总的来看,绍兴柯桥的社区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协调同步的,绍兴县是全国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多次进入全国十强县行列,柯桥因全国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而显得更加繁华,全县70万固定人口,外来人口79万,超过了本地人口。在过去几年中,柯桥街道的社区文化建设也是可圈可点的。至今,街道共有216多支文体队伍,3000多名文体骨干,在重大节日和大型活动中始终活跃着社区文体骨干的身影,街道每年承办的文体节日200余场次,参与人员10万人。已创建县一级文化社区19个、县二级文化社区8个、县三级文化社区4个、县级先进文化社区8个、市级先进文化社区6个,省级文化示范社区2个,,市级文化示范社区1个。但深入调研,问题还是存在的。

一、现阶段社区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

沿海发达地区虽然经济发展较内地早和快,部量也相对较大,但要投入的社会事业建设资金也较多,范围也很广,其中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上的资金也不是很多。柯桥的社区文化建设虽然成绩不小,但碰到的难题也不少,这在其他沿海发达地区也同样存在,主要有:

一是对重要性定位不准。把社区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社区居民的休闲和健身娱乐,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对社区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考核。且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职责不够明确。

二是硬件基础设施滞后。目前社区文化阵地面临的是独立使用少,混合型占多,且面积分散形。此外,现有社区文体场所、设施大都单一,活动场所不够集中,大面积活动场所不多,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是文化经费投入欠大。目前仅靠人民政府投入开展活动是不够的,有时到所属成员单位“化点缘”,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活动人员不断增加,装备费、交通费等逐渐增大,由于社区经费来源渠道有限,数额也不多,需要开展的活动又比较多,社区文化活动没有专项预算经费,目前主要靠“上面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等多方投入的方法,很容易断粮。

四是文化活动模式陈旧。目前大多文化活动模式陈旧,活动层次单一,仅局限于玩一玩、乐一乐。有一些团队,其组合的随意性很大,活动质量一般,在精品、特色文化打造上还比较乏力,没有形成一些在区域内叫得响的品牌文化活动,多数文化活动一般化,地方特色不突出,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创作还十分欠缺。

五是文化队伍青黄不接。现实中,社区干部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社区文化专干缺乏,基层文化开展工作一般都是社区委员会干部凭借老一套经验或依靠社区中热心社区建设的文艺、体育人才等开展的,人才培训亟需加强。

二、新时期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建设社区人普遍认同的新社区文化,这对于融合社区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是新的和包容的,文化必须也是新的和包容的,要做到这一点,探索出一条社区文化建设新途径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从本人从事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看,以下几种途径比较行之有效:

一是种文化。俗话说,春种怀粒粟,秋收万颗籽。庄稼要有好收成,没有播种是万万不能的。同样文化也需要播种。种文化的实质就是培育文化队伍。目前,在柯桥街道,从事社区文化管理的专兼干人员25人,辖区内单位也配有文化工作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我们以此为种子构成了街道社区文化工作的主心骨和中坚力量。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发挥社区居民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柯桥作为县城所在地,居民素质普遍较高,特别是离退休人员中,有许多曾经是活跃在省、市、县的文艺骨干。因此,街道在文化工作中注重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街道积极创造条件,组建或扶持以退休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文化团队,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促进从行政管理向居民自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