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十篇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十篇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3:32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篇1

关键词:消防应急;通信;指挥保障

1引言

发生紧急响应事件的现场,公共通信网络一般无法完成消防通信指挥调度功能,同时对图像、视频的支持度也较低。此时,应急通信承担着及时、准确、畅通地传递第一手信息的“急先锋”角色,是决策者正确指挥抢险救灾的中枢神经。

汶川地震、雪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抗灾与救援工作,SaRS、禽流感和甲型niH1

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抢救和隔离工作,以及奥运会、国庆大阅兵等大型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等各类紧急响应事件,对消防部队的应急救援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高效指挥调度处理能力已经成为政府现代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从保障体系建设、技术手段和人才保障三个方面浅析了如何加强消防部队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2紧急响应事件的定义和特点

紧急响应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具有突发、紧急、周期短和时间、地点、事件类型不确定等特点。

3紧急响应事件对消防通信的要求

一旦发生紧急响应事件,需要迅速建立现场通信网络、远程通信网络和现场应急指挥中心。现场通信网络解决现场指挥员与救援人员之间的通信联络,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远程通信网络解决指挥中心与现场指挥部之间的通信联络,确保救援现情况及时传递给指挥中心及指挥中心指令正确、及时得下达到现场作战部队;现场应急指挥中心是救援现场与上级指挥中心之间沟通联系的纽带。现场通信网络、远程通信网络和现场应急指挥中心之间需要建立稳定、多种传输方式互为备用的可靠通信网络,便于现场情况的掌握,领导、专家分析诊断和指挥决策的作出与下达。

4如何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建设

4.1综合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建立可靠的应急通信网络

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以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为主,有线通信为辅。现场有线通信主要使用的设备有室外电缆、野战通信光缆、有线通信救生绳、小型交换机、被覆线等,一般为野外作战、地下建筑或地下管道、坑道等特殊场所使用,且主要配备于通信指挥车、抢险救援车等。

无线通信是一种通过高频电磁波传输信息的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可靠、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信息交流。

4.2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建设

4.2.1建立集中、专业的消防信息处理中心和智能化的作战指挥系统

形成专业处置、快速反应、部门联动、协同作战、信息共享的科学调度指挥体系当重大灾难或公共事件发生时,并不是三两个部门就可以把全部问题圆满解决,往往需要政府多个部门以及包括公安、消防、交通、电力、水利、林业、城市管理、卫生医疗、社区服务中的多个公共事业部门的协同作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加强不同部门间的横向联动调度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消防部队要加强与政府应急救援中心、公安部门110指挥中心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三台合一”通信指挥系统的建设,并完善消防专业通信调度指挥系统。

4.2.2加强不同通信技术手段的管理和利用

建立综合性的通信管理平台在灾难发生时,尤其是自然灾害,一些传统的通信设施很容易被破坏,如果应急通信系统完全依赖于传统的一种或几种通信设备,则应急系统会因为灾难一起被毁坏。所以,城市的现代应急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视频监控、救援通信、救援指挥、信息处理等一体化设备,并且能够采用空中与地面相结合、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立体化、快速反应的移动宽带救援指挥系统。

4.2.3支持多业务指挥调度的方式,提升应急指挥高效性

应急指挥系统要能够同时支持语音、视频、数据调度,实现为指挥调度工作提供最详尽、及时的现场信息。同时,系统也能支持集群对讲、电话调度,满足多种方式高效沟通、指挥、调度的需要。

4.2.4建立集群式应急调度系统

包括地面指挥中心、指挥车、现场应急车群等全面完备的调度系统,可实现立体的“集群式的应急调度”。在这个集群中,每个车辆都能够自我组建现场应急指挥系统,并借助无线网络,所有车辆之间及与指挥中心之间都能够互通,且分布式部署的各调度系统之间也可以互相通信。

4.2.5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应急通信能力的完善不光依靠先进的通信技术,还需要建立完整的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是加快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灾害事故处置专业化水平的基础。应急通信保障工作要在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同一领导下和指挥下组织实施,符合全勤指挥要求。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有重点的实施保障,优先保障重点区域的通信需求,确保指挥指令下达及时、准确。

应急通信保障主要针对紧急响应事件,因此,消防部队要根据紧急响应事件的特点制定符合政府应急保障总体预案要求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并适时开展演练,加强日常训练。

预案应分为总体预案、类型预案及针对某一确定事件的个别预案。同时,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管理规定,加强应急通信资源的配备和管理。

4.3加强人才培养和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

4.3.1通过先进的通信设备提升应急

通信保障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装备可以提升通信保障队伍的整体战斗能力。通过不断地改善应急通信技术装备,加大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投入和通信装备投入。

4.3.2加强教育、培训和训练,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配备了优良的技术装备后,更需要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锐意进取具有快速反应的通信应急保障能力的骨干队伍将装备建设成果转化为战斗力。可采取集中培训、参加社会教育和到上级公安机关跟班学习等方式,以提高设备操作技能、分析研判和处置故障能力、组建应急通信网络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同时,通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保障队伍的实战能力。开展演练是做好战备应急通信工作的重要实践,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是涉及多个辖区、区域和部门的预案,利用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职责落实和能力提升,可有效地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实效性,提高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玉.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篇2

一是事前抓基础知识宣教。对各级应急管理人员采取脱产授课、现场培训等方式,着力培养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在校学生、老幼人群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着力培养应急避险能力;对危化品等重点行业从业人员采取实战演练的方式,着力培养隐患排查和先期处置能力。二是事中抓紧急避险宣教。在防范关键期和处突关键点,通过新闻媒体等,向公众宣传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强化短时应急宣教,增强宣教时效性和针对性。三是事后抓经验宣教。认真总结本地发生和外地同类型突发事件处置经验,对其进行提炼汇总,形成简便易学、好使管用的工作方法,并视情向社会宣讲,提升公众整体应急意识和水平。截至2014年上半年,共组织“5.12防灾减灾日”、“5.24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等集中宣传活动20多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万多份,参与群众达3万多人。

2.存在的问题

尽管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应急管理能力也得到一定提升,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防”字当先的意识不强,被动应付多,主动防范少,工作的前瞻性和预判性不足;二是应急指挥体系快速建立的能力不足,应急处置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个别环节存在工作落实不到位,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四是社会宣教针对性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基层单位和人员先期处置的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

3.工作建议

3.1增强风险预判能力。我市发生的突发事件有些是有征兆或者线索的,只要早发现、早整治,就能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甚至消除。因此,要善于逆向思维,根据表面现象发现问题实质,积极主动地防范和避免突况发生。一是开展阶段性预测。针对恶劣天气、传染病等具有明显时段分布和区域特点的突发事件,开展季节性、时段性预测分析,提高工作针对性。二是开展行业预判。对所有存在安全风险,特别是危化品、地质灾害、特种设备、海上渔业等行业,组织有关专家开展3年至5年的安全形势评估,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整改措施,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三是开展警示预判。将国内外,特别是与威海相似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统计,认真分析和总结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得失,按照“如果发生在威海,应该怎么办?”的要求,对相关方面提出警示预防建议。

3.2增强综合协调能力。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是应急处置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建立畅通的应急指挥和协同联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快速搭建指挥体系。在强化市应急指挥中心的中枢作用的同时,将各参与处置单位的“小网”通过手机、对讲机等,纳入以现场指挥为核心的移动指挥“大网”,做到时时构建、时时畅通。二是科学展开处置体系。按照“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后救物,先救灾、后恢复”的原则,将处置程序粗分为先期处置、整体攻坚、技术支撑和舆情引导四个部分,分层次或者多项同时开展工作,做到多而有序、忙而不乱。三是全面强化保障体系。由市突发事件专项指挥机构办事机构牵头,负责应急处置队伍、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等保障;由属地区市负责,行业主管部门配合,负责应急人员和受影响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3增强指令执行能力。每一个指令执行情况,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事件处置效果。因此,要切实提升指令执行能力,做到有令必行、有行必果实。一是规范指令执行程序。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每个指令承办单位的工作职责,确保每个指令转办无误;积极推行才淡化工作法,减少甚至取消不必要的环节,努力将工作架构扁平化,提高指令执行效率。二是健全指令反馈机制。指令承办单位要及时报告落实情况,并就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下步工作建议进行反馈,形成“执行—反馈—执行”的良性循环,确保指令执行不走样。三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严肃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将责任追究制度贯彻到突发事件处置的全过程,对指令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篇3

【关键词】消防部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对策建议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给消防部队的作战任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救援职能工作已经从过去单一的灭火救援逐渐转变为承担更加复杂多样化的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民为主的应急救援。例如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建筑物坍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爆炸及恐怖事故及空难事故、群众遇险事件等。复杂多样化的警情就对消防部队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消防部队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o,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快速应急通信网络平台,提升消防部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对于城市消防部队的现场救援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消防部队公众服务能力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消防部队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对政府以及部队等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也就是要求消防部队要对地震、爆炸等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和科学处理。而如何能够迅速、积极地响应突发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迅速反应的应急通信系统,通过远程通信等现代化通信技术的运用,将突发事件的有效信息快速、及时地反馈到作战指挥中心以及现场执行战斗任务的消防作战单元,保持各方之间信息的完全通畅,是保证消防部队能够在现场顺利展开救援活动的重要条件。而应急通信网络建设质量高低决定了消防部队指挥机构与现场部队作战单元之间信息沟通能否保持实时通畅的关键。

加强应急通信能力的提升,就是要通过积极运用多种远程通信手段、完善应急通信网络覆盖面的方式来展开。具体来说,消防部队的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应该达到这几个实践标准:一是能满足消防部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二是能够为因技术及其他原因造成突发事件发生地大面积通信中断提供通信恢复手段,以此来满足现场部队的救援需求;三是能保证消防部队与政府、公安系统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应急联动通信网络;四是能够在救援现场建立临时性的无线通信网络和现场作战部队、现场前方指挥部以及后方基指之间的远程通信链路;五是能够实现某几种或多种应急通信手段的联合使用,多手段运用,互为备份补充。

二、加强消防部门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2.1建立高效、联动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

信息时代,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科学、专业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是消防部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将消防部队的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更新,形成一个快速反应、专业智能、部门联动、高效应对的现代化应急通信网络。一旦有类似火灾、地质灾害、恐怖活动等紧急突发事故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时,它往往是关系地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件,它的应急处理常常需要部门、公安、消防、供水、医疗等政府应急联动部门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实施协同作战。加强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横向及纵向的各部门之间的通信联动,实现各部门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最重要的是保证一线的应急救援部队能够获得更加精准有效的事件、事态信息,以此来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消防部门的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积极联合政府应急部门、公安、供水、医疗等多社会应急联动部门,建立一个联动的应急通信网络,以此来确保消防部门应急指挥系统运转的顺利开展。

2.2不断完善消防部门的应急通信保障准备工作

加强消防部队的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应该加强针对灾害事故的应急通信保障准备。针对突然发生的可能或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的环境危害以及社会危害的事件,需要消防部队在短时间内通过其迅速掌握的事件信息来采取能够及时将事态控制住的应急救险措施。要做到这一点,消防部队就应该根据突发事件的一些大致特点等内容来制定提前的符合整个应急救援总要求的应急通信预案。这就要求消防部队在平时要多加强对特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方案的日常演练。具体来说,应急通信预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通信情况、各部门通信纪律、远程通信联络方式、各方通信联络的呼号、通信频率等等。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的设置和执行应该根据事件的类型和情况来进行职责的明确分工,加强对应急通信预案演练中相关通信资源能够完全到位。此外,还用通过平时的演练来让消防部门的通信人员以及要参与现场救援的人员能够更加清楚整个通信任务的各个细节以及掌握好通信技能。

2.3加强无线集群通信技术的运用

建立针对消防系统的专业化无线集群通信系统,能够保证消防部队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持一对多或多对多的通信顺畅,避免可能因通信容量较大而造成通信崩溃或中断等问题的发生。此外,消防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无线通信系统必须具备高效、及时、可靠这三个原则,集群通信能够大大提高系统应急通信网络的效率。一般来说,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无线应急通信手段。

2.4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应急通信人才队伍

加强消防系统的应急通信保障的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强化应急通信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够有效提升消防部门应急通信平台的操作实践能力,保证现场救援任务的顺利展开。通过通信人才队伍建设来提升应急通信系统各个岗位人员的素质能力,加之配备通信设备等技术优良的基础硬件装备,通过一群拥有良好技术能力和过硬业务素质的骨干精英的实践,能够将设备及人力资源的硬件软硬件优势转化为良好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该通过学习派遣、教育培训、讲座等各种方式来提升消防系统应急通信保障人才的素质能力,此外,还要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以及防止人才的过度流失。

总而言之,加强消防系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提升,其出发点是“服务实战”、目标是“通信畅通”、核心是“通信保障”,通过加强消防系统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通信技术手段的革新以及通信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措施的综合落实,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提升其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滕波.关于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灭火救援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11)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篇4

通过“一县一台一中心”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合理规划全市地震监测台站布局,增加地震台网监测密度,基本形成覆盖全市、观测手段多样、技术设备先进的综合性地震监测系统,为提高我市地震监测能力和分析预报水平提供有效保障。

(二)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升城乡综合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完善行政审批监督检查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施农居地震安全工程,推广实施地震安全校舍和地震安全医院工程建设。推动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抗震隐患消减工程、结构健康监测诊断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减隔震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示范,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对符合适用条件的项目积极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

(三)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提升地震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加强各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建设,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和地震灾害处置协调机制,提升地震应急救援处置决策效率和能力。提高政府和社会地震灾害应对能力。加强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基础数据、地震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和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地震信息处理和应急指挥系统,提升震后灾情快速获取与研判能力,为抗震救灾决策部署提供服务。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地震专业和社会救援队伍的协调调用机制,提高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高效、规范、标准和实战水平。继续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中心城区要加快建立完善室内避难场所遴选、建设、管理和补偿机制,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系统,提升保障应急避难和救援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

(四)创新服务平台,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制定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清单,提供地震速报、灾情速报、地震预警、活断层分布、抗震设防要求、地震烈度分布等防震减灾公共信息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震害防御信息服务平台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机制,为提高全社会的震害防御意识、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技术提供信息服务。,从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凝炼防震减灾核心理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防震减灾精神,丰富防震减灾文化内涵,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素养和能力,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推动地震灾害社会共治。

(五)加强科普宣传,提升防震减灾社会动员能力

以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和互救、自救、紧急避险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六进”活动,强化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创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模式,以学校、社区为重点广泛开展流动科普宣传。继续建设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区市、示范社区,提高公众抗御地震风险意识和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综合信息查询服务,为公众推送地震预警、地震烈度影响实时灾情分布等信息,提供避难场所实时引导等实用信息服务。

二、重点工程和项目:

(一)一县一台一中心和三网一员建设。按照省市地震局的要求,在现有观测台站的情况下,增加观测手段,建设完成一市一台的建设任务。不断完善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群测群防网络

(二)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统筹考虑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等项目,科学合理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提高综合防灾公共设施的抗震标准,对我市农村房屋进行摸底排查,落实防震减灾法中加强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的具体要求。

(三)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物资储备基地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niCe咖啡吧”为你整理了这篇开展汛期三防应急演练的总结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检验中心应急队伍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做好汛期抢险应急处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汛期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中心应急处置能力。2021年3月30日下午,中心组织应急队伍于宿舍区后山坡附近开展了汛期三防安全应急演练,共36人参加。监管中心肖雄主任对演练现场进行了指导。

现场模拟台风暴雨的袭击,因洪水的严重冲刷已导致宿舍区后山坡开始出现局部排洪道堵塞,洪水外溢且伴有滚石坠落路面,宿舍区首层也被洪水浸没,且巡查现场发现有一名伤员,需要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总指挥韩学成就当前情况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启动三防应急救援预案。经中心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示后,各应急小组按照应急预案,合理分工,迅速前往现场处置险情,划定现场警戒区域,有序开展沙袋筑挡水墙、排出路障滚石、切断电源输送、挖沟排洪、疏散人员、转移伤员等一系列紧急抢险作业。最后,各抢险组组长向应急救援总指挥及现场指挥综合汇报应急抢险工作成果,抢险工作顺利完成。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篇6

[关键词]应急通讯无人机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289-02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国内外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公路应急保障队伍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各职能部门经过多年实际操作,已拥有一套公路应急抢先搜集现场信息、搭建临时指挥场所、信息通讯传输的有效方法。

但也存在如下问题:当公路突发事件来临时,特别是自然灾害造成公路塌方、水毁及在建工地、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时,灾害现场较为混乱,靠人力了解现场情况,效率低且极度危险,很难全面掌握事故现场信息。

为了实现我区公路应急管理建设工作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应急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应急能力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我们提出研究开发《空中无人侦查平台在公路应急抢险指挥平台中的应用》科技项目。该项目建成后,空中无人侦查平台不但可以与目前我局公路应急指挥车系统兼容,且应用更为广泛,可以有效提高我局应急指挥抢险工作效率。

二、航拍无人飞行器概况

无人机航拍摄影是以无人驾驶飞机作为空中平台,以机载遥感设备,全系统在设计和最优化组合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是集成了高空拍摄、遥控、遥测技术、视频影像微波传输和计算机影像信息处理的新型应用技术。

无人机航拍摄影技术虽然起步不久,但在农业、地理、新闻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已较为普遍,而我区公路交通行业领域中无人航拍摄影技术的应用还较为空缺。我局建议研发的该项目,可达到航拍图像的远程实时传输,及远程指挥的目的。

三、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原理和关键参数指标

(一)旋翼无人航拍直升机平台

旋翼无人机直升机,以下简称“无人直升机”,具体任务包括:

1.加装高清摄像机、高性能陀螺仪、无线传输及数据存储设备,以到拍摄画面清晰稳定,图像实时存储和传输的功能。

2.改进提高原有电机功率、加固无人直升机结构,以满足设备加装后自身重量大幅提高,确保其飞行性能良好。

3.改进提高无人直升机电池容量,以满足在其高功率输出情况下,保持长时间大范围巡航。

关键参数指标:

1.数字视频传输,输入最高可支持1920*1080@60fps,输出最高达1920*1080@30fps。

2.使用2.4G射频技术,发射功率100mw(符合Ce和FCC认证)。

3.地面端搭配5dbi的全向天线,实测有效传输距离超过1.7km。

4.USB2.0全高清视频输出:ioS、android等手机、平板电脑通过USB连接后可做显示器使用。

5.飞行高度300米,飞行半径2000米,续航时间40分钟,对地360°全方位拍摄。

(二)固定翼无人航拍飞机平台

固定翼无人航拍飞机机平台是基于无人机的基础上设备加装和改进,具体任务包括:

1.加装高清摄像机、高性能陀螺仪、无线传输及数据存储设备,以到拍摄画面清晰稳定,图像实时存储和传输的功能。

2.改进提高原有电机功率、加固无人机结构,以满足设备加装后自身重量大幅提高,确保其飞行性能良好。

3.改进提高无人机电池容量,以满足在其高功率输出情况下,保持长时间大范围巡航。

关键参数指标:

1.数字视频传输,输入最高可支持1920*1080@60fps,输出最高达1920*1080@30fps。

2.使用2.4G射频技术,发射功率100mw(符合Ce和FCC认证)。

3.地面端搭配14dbi的定向天线,实测有效传输距离高达8km。

4.USB2.0全高清视频输出:ioS、android等手机、平板电脑通过USB连接后可做显示器使用。

5.飞行高度300米,飞行半径10000米,续航时间100分钟,抗5级风。

(三)飞控系统研发

建立一套适合固定翼无人机和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操控系统,具体任务包括:

1.结合地面站可精确地完成全自动起飞/降落、航线飞行、绕点飞行、所点所到等诸多专业航拍任务,使整个飞行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程序化。

2.支持相机的拍照控制,且能够保存曝光点数据。

3.手机/平板/pC终端地面站可直接控制飞行器从起飞航行到返航降落全过程。

4.支持紧急情况下自动开伞,为航拍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5.可设置飞行航点,系统会根据参数及目标点的变化,智能调整飞机速度和姿态,体现快速、准确、敏捷的反应能力和机动性。

(四)数字无线图传设备及联网交通应急指挥车功能的研发

现有无人机航拍图像与我局目前交通应急指挥车上无线数字图传设备并不兼容。因此需要开发出新的数字传输设备。

具体任务包括:

1.开发适合无人飞行器搭载的大功率数字传输设备,并用交通应急指挥车上搭载的单兵传输设备接收信号。

2.实现无人飞行器与交通应急指挥的关联,并以指挥车为中转站,将航拍图像实时传输至后方指挥部。

四、准备工作情况及现有基础和条件

(一)我局目前配备的交通应急指挥车可以实现卫星网络通信、3G通信、现场指挥、现场摄像录像、单兵信号传输等功能。

(二)无人飞行器模型已通过大量实际应用操作,目前较为成熟。

(三)加装及改进的设备在各自产业中均较为成熟。

五、项目依托工程情况

该项目依托于公路应急抢险现场的指挥与信息搜集工作,主要应用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如公路塌方、水毁、车辆堵塞、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但无法或很难依靠人力搜集现场情况,通过空中无人侦查平台的监控,全面采集现场信息,从而有效做到制定救援与重建方案等工作。

六、项目预期目标及研究成果

(一)旋翼无人航拍直升机、固定翼无人航拍飞机成品,飞行参数均达到上述指标。

(二)航拍图像输入最高可达到1920*1080@60fps,数字视频传输输出最达到1920*1080@30fps。

(三)无人飞行器与应急通讯指挥实现关联并保持传输信号稳定。

(四)现场航拍图像可以传输至交通运输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公路管理局视频会议中心。

七、创新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创新点:无人侦查设备取代人力工作

该项目创新之处在于采用遥控航空模型为平台,搭载高清拍摄设备,可全方位立体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达到高效、全面、安全的效果。

经济效益在于:

1.相比同类产品更便宜

目前国内成熟的无人航空侦查飞行器的整套设备价格高达百万元甚至更高,租用昂贵且手续复杂。该项目研究工作通过对遥控航空模型的改装设计,与现有应急指挥车进行系统关联,达到与成熟无人航空侦察飞行器的相同效果,而所有硬件设备和改装费总和只需15万元。

2.相比人力工作更高效

当严重自然灾害来临时对公路附近现场进行侦查,一般需要数人通过数天方可完成;而使用无人航空设备侦查,只需一个人操作十几分钟即可完成,且航拍视角更全面。

3.相比人力工作更安全

进入受灾现场,人工搜集信息工作,很大程度上面临着次生灾害带来危险;空中无人飞行器取代人力侦查,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安全。

社会效益分析:

高效、自观、全面的搜集重大突发事件现场信息,节约了大量时间,对后续救援、重建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

八、推广应用前景

(一)可对我区各类突发自然灾害现场进行勘察、取证。

(二)对公路交通上群体性突发事件现场监控。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篇7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突发电力事故;电网安全;不安全事件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199-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096

基层供电企业服务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供电保障,因此在应急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的优化、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及时评估应急方案并持续优化。本文将针对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应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化应急工作的专项调查,搭建统一的指挥平台,从实战演练、应急基础建设等多个角度提升电网应急能力。

1基础电力企业应急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1系统化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完善,常态化机制缺失

当出现电力事故的时候,基层供电企业需要根据事故的类型、影响进场范围和紧急程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由于事故的处理通常涉及到多个单位和部门,合作不到位、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处理效率和质量甚至扩大危害,大部分应急预案存在内容笼统、实用性差的问题;在分工和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矛盾,缺乏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导致故障信息数据的缺失;专项应急预案尚未完善,除电力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外,其他(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应急预案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专项紧急预案之间的衔接存在考虑上的欠缺,同一事故可能需要多项预案的支持,而现场组织混乱、沟通障碍、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的逐一暴露,将直接影响到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现有的常态化机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各专业单位根据自身职责和季节性特点,在安排计划性工作时往往缺乏兼顾应急处置预想,应急人力保障和应急物资准备不足。

1.2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应急队伍

电力突发性事故直接影响对客户可靠供电甚至危及电网安全,应急队伍能力是快速安全处置的关键。目前企业应急处置通常由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临时组成,经常当作紧急任务流程进行处置,工作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不足,缺乏应急经验和技能,而应急人员工作技能缺乏专业化培训,短期内难以提升;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应接不暇、现场协调组织不力、分工不合理的问题;在应急预案评估时,缺乏改进提高应急队伍能力的针对性措施。

1.3地区电网应急联动能力不足

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电网自身的复杂性加大了事故处理的难度,这对不同专业的协同合作、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大范围的电网应急抢修工作,资源不足、信息缺失、专业技术较弱、人员配置不合理等,直接影响到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延长了供电恢复的时间。除此之外,应急管理的流程和重点工作无明确规定,造成了多头指挥的情况,降低了处理的有效性和协调性,与理想状态差距较大,对企业自身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2基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模式的建立和优化

2.1电力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与完善

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加强供电企业的电力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有利于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因此电力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各级各单位应急管理职责,加强日常应急准备管理,各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工区应根据电网运行和季节特点完善应急措施,提高全员应急意识,建立在电网运行风险预警和出现事故时工作规范和联动支援方案。

针对目前分专业和地域管理实际,应建立完善三类应急联动机制:一是相邻市公司之间(含异地支援)的应急联动机制;二是县公司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三是变电、线路、配电和信息通讯等专业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应急联动机制应当包括含联动准备、预警联动、联动响应和信息共享等方面,从而明确联动的实际内容,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2.2完善电力应急指挥平台的功能

充分利用企业电力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在完善与省公司应急指挥体系沟通的同时,还应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通互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具有重要意义。电力调度是电网运行的指挥机构,在发生电力事故时应急指挥部需通过调度部门下达停送电命令,组织专业部门开展应急会商,必要时应及时启动备调指挥,防止出现忙乱现象;基层供电企业需要尽快完善市县两级应急指挥场所功能,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视频、4G网络、GpS等高新技术可以协助企业做好应急指挥工作,常态化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此外,企业应当完善各专业平台的对接,及时地传送信息,实现应急基础信息查询、远程指挥、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针对灾害情况继续持续监测,最准确的信息数据,与此同时,对先兆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和统计,为预警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3加快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应急预案和事故现场管理需要注重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三方面的内容,确保针对具体问题时能够发挥其效用。因此,基层供电企业组织人员进行专项调研和学习,通过历史案例了解应急处置方案,有利于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尽快熟悉现场处理的流程;征求对预案和管理过程的意见,有利于从多个角度进行学习和探讨,取长补短,明确工作重心和工作内容。加快电力应急队伍建设,做好专业能力培训工作,重视发挥各单位其自身的技术优势,提升骨干应急队员的应急技术技能,开展无人机使用、新通讯设备技术、复杂条件驾驶、现场急救、野外工作等专项培训,提高应急队伍面对突发事件的战斗实力和综合能力,有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优化。保持应急骨干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工作的熟练程度,有意识地进行技术的创新。

2.4规范应急预案体系

基层供电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的标准规范,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在学习相关上级总体应急预案的前提下,重点完善专业预案,总体预案重在组织层面,专业预案重在执行层面。一是定期地对预案和处理方式进行内容上的整理和规范,融入新技术;二是根据人员变动和部门设置对预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即滚动修订,同时对于政府相关部分的预案需要进行书面征求,保证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合法性;三是确保现场处理方案和预案尽可能的一致,即满足各类现场紧急事故的有效性应用,提高专业性,加强分级负责,建立结构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

检测预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也是电力企业关注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对应急预案体系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检测。加强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作,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在演练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对预案进行修正,并做好评估总结,确保每一项预案的可操作性,严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提高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的实际效率。

2.5按预警级别或事故等级安排联动处置

由于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差异较大,参与应急处理的支援部门也有所差别,需要分事故等级安排处理,紧急联动工作机制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快速响应、协调应对”工作原则,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快速恢复重要用户和居民日常用电。

从现阶段情况来看,有以下三种应急联动处理模式:一是综合性突发事件联动处理模式。该模式主要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严重突发电力事件,应急联动需要通过工作会议的形式部署联动事宜,例如由于自然灾害、天气因素、地质灾害引起的大面积停电事件。二是单一性突发事件联动处理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指某一单位发生自身无法处理的较大突发事件,联动工作组组长向联动单位发出协助请求。三是常规性突发事件联动处理模式。即日常业务中需要协助处理一般性事件,需要县级公司或工区内部不同专业班组联合处置,及时做好人员、设备的统筹调动。经常出现的突发事件主要为电网运行方式变薄弱或单一设备单元故障,需要根据预警安排应急或设备抢修,故障抢修过程中不同专业人员、技术、装备之间的相互配合、外部协调等。

3结语

现阶段,基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包括系统问题、专业技术不强、缺乏应急意识等。面对这一严峻局面,健全基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工作常态化和专业化建设,完善应急总体预案和专业处置预案,通过演练完善预案,加快电力应急队伍的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好风险评估,细化各类突发事件所对应的处理方式和执行程序,提高基层供电企业应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君美.基层供电企业的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探讨

[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篇8

本文主要介绍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的技术优势及功能特点,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在配电抢修业务中采集抢修现场的画面、语音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信息传递给中心人员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为实现应急抢修的“远程化、可视化、实时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音视频协同配电网抢修

1引言

近几年电网灾害的各类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日益严重。各地供电公司纷纷成立配电抢修研判指挥中心来提高应急指挥效率,但对于应急现场的管理,还存在着信息接收延迟,现场情况“看不到、听不清”的问题。尽管电力应急指挥中已逐步采用卫星传输技术进行视频传输,但费用较高,便携性也不足。为此有必要研究一种便携式应急抢修装置,实现调控人员对应急抢修现场情况的全面掌握,为应急抢修情况提供决策支持,有效防止事故扩大,保证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2国内外发展现状

音视频协同装置采集抢修现场的画面、语音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指挥中心人员。此类装置最早应用在军事领域,能够迅速、准确地向指挥官传递图文并茂的信息,为迅速正确实施、调整或制定应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装置朝着小型化、微型化、可视化以及节能化的方向发展,为现场作业音视频协同装置的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无线传输网络带宽的增大,拓展了制约无线图像传输数据量大、带宽过窄的瓶颈,为无线图像传输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在电力应急指挥业务中,使用便携式音视频协同装置还处于试点阶段,缺乏面向行业特点的成熟装置和配套的防护平台。

本文研究的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吸收了前期音视频协同技术的发展优势,同时结合配电抢修业务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通过实践应用,实现了电力现场作业的“远程化、可视化、实时化、智能化”管理,对提升配电抢修中心的指挥和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的功能设计

根据电力行业的作业特点及音视频协同技术在电力抢修业务中的需求,本文设计的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需要具有实时采集抢修现场音视频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双向传输和本地保存的功能。另外,装置在保证设备实现双向数据传输,音频清晰,图像清晰,速度流畅等质量要求基础上,还要满足作业环境和作业操作条件的便携性要求,方便作业人员在特殊环境下进行操作。

基于上述需求,本文研制的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采用高清数字摄像,LeD强光照明的一体化专用头盔式摄像机,通过螺旋伸缩线缆连接腰挂3G/4G音视频收发器,完成音视频信号的采集和传输。通过连接应急指挥中心防护平台pC端或者移动手机终端,实时监控本设备传输的视频画面,同时实现与现场抢修人员进行双向的语音对讲,及对事故现场进行GpS定位。

本文设计的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在满足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对音视频协同装置的基本要求外,还具有如下功能特性:

(1)头盔一体化结构,集成高清摄像机和夜视抢光LeD灯,防水防撞。

(2)腰挂式无线收发器、嵌入式设计,内置3G/4G无线模块。

(3)应用现场视频实时远程传输,双向语音对讲,GpS跟踪定位。

(4)接收软件支持网络客户端共享浏览和手机移动监控。

4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的应用案例

在配电抢修业务中,某供电公司的应急指挥中心引入了该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该装置与应急指挥中心的防护平台相结合,为及时响应应急预案,指导现场作业人员排除故障,恢复正常作业提供支持。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作业人员接收到事故通知之后,携带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到达现场采集抢修现场的画面、语音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信息传递给中心人员。

(2)中心人员创建现场作业交互工作流,启动作业指导专家模块,同时运行风险辨识、危险点提示和风险预控程序,远程指导现场作业人员按步骤开展工作,同时提醒危险点和预控措施,保障现场作业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实践表明,本文研发设计的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该装置的应用,为应急指挥中心提供抢修现场实时画面和语音,实现了应急抢修的“远程化、可视化、实时化”管理,通过与防护平台前后互联、协同作业,实现了应急指令的快速下达和现场情况的及时汇报,为快速、正确的应急决策提供依据,极大提高该供电公司的应急抢修工作效率。

5总结

本文研究的头盔式音视频协同装置的应用完善解决了电力现场作业人员和中心管理人员以往“看不到、听不清”的问题,同时通过主站防护平台的支撑,解决了远程决策支持方面的不足,提高了作业指挥和决策能力。另外,通过头盔式视音频协同装置采集的应急现场的视频及图片信息,是进行风险知识培训和应急预案制定的良好素材,对提升应急中心的现场作业水平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呈飞.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2]王华安.4G时代高清无线视频监控的变革[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4(14).

作者简介

田哈雷(1985-),硕士学位。现为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十堰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调度自动化及通信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程龙(1983-),硕士学位。现为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十堰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调度自动化及通信技术、电力系统保护及安全控制技术。

林江(1980-),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德软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运行与管理。

蔡会会(1987-),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现为南京德软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与管理,电力运行与管理。

作者单位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篇9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水利、防办部门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市“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构建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布局合理、决策科学、反应灵敏、保障有力,协同联动的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洪涝旱灾造成的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支撑。

1、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已编制完成市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1个,县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7个;编制完成市、汉川市、应城市等3个城市防洪应急预案;2015年完成市县两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编制完成市防御台风灾害应急预案;大悟县、安陆市、孝昌县编制完成3个县级、35个乡级、485个村级山洪灾害防治预案。

2、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都成立了防汛抗旱办公室,履行工程管理、应急值守、查灾核灾、信息报送、综合协调职能。全市已建立起“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3、应急队伍能力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了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7各县市区分别成立了县级抗旱服务队,落实了编制、经费和办公场所,投入资金1500万元,更新了抗旱设备器材,在战胜5年连旱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县依托民兵建制成立了防汛抢险应急队伍,组织了防汛抢险应急演练,防汛抢险应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有10名县级干部、450名乡科级干部参加了防汛抗旱知识培训,防汛抗旱指挥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4、物资通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市、县两级防汛物资仓库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建立了防汛抢险物资器材储备制度,通过自储、市场代储相结合,储备防汛物资超5000万元,能够基本满足防汛抗旱应急需要。通过租用电信光纤,建成了国家、省、市、县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了省、市、县视频会商系统的互联互通。

(二)薄弱环节

1、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总体滞后。监测预警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部分流域河段水雨情监测预警系统决策支持不高。部门、市县间水雨工情信息难以有效整合,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系统建设滞后,防汛抗旱调度指挥效率不高。

2、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加强。基层防办应急管理力量薄弱,工作设备现代化水平不高,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乡镇防办应急管理人员数量少、知识结构不合理,防汛抗旱综合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部门之间、条块之间预测预警、信息、调度指挥、应急保障、灾后恢复等环节连接不够紧密,运作不够协调、通畅。

3、应急保障能力不强。防汛抗旱应急宣传范围、深度和力度不够,群众主动避险和自救互救意识不足。防汛物资仓库建设相对滞后,台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品种不全,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物资器材更新不及时。偏远地区防汛应急公路建设不到位,应急物资储备布点不合理。“两队一库”未建立常态化投入机制。军警民协调联动机制亟待加强完善。

(三)面临形势

1、防汛抗旱形势复杂多变。“十二五”期间,我市五年连旱,历史罕见。旱情最高峰时280万亩农田受旱,重旱面积123万亩,18万亩绝收。近40万人饮水困难,大悟、应城城区均发生严重的饮水困难。受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因素影响,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旱涝灾害损失达20亿元。

2、防汛抗旱基础较为薄弱。我市“一江三河”整体防洪标准偏低,牢固的防洪保护圈尚未形成。抗旱保证能力仅占7成,抗旱效益衰减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双峰山及大富水上游地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尚未建设,防灾减灾任务艰巨。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点多面广,建设相对滞后。水利改革艰难推进,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全面建立。

3、水环境保障任务艰巨。新的治水思路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水污染防治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尚不完善。

二、“十三五”防汛抗旱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新的治水思路,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立足实际,优化资源,以建设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系统为重点,着力构建监测预警及时,信息处理规范,指挥调度科学,应急保障有力,善后工作迅速的防汛抗旱应急体系,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快速、有序、高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依据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考虑防汛抗旱工作需要,科学制定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分级分布组织实施。

2、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推进市县、军地、行业间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县级抗旱服务队、防汛抢险服务队、县级防汛物资仓库规范化建设,提升防汛抗旱攻坚保障能力。

3、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平稳对接,资源共享,实现应急管理体系规范化运行,确保应急资源的快速联动,形成抗灾合力。

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市场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实行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军民结合,警民结合,专群结合,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三)建设目标

通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决策指挥能力、防汛抢险能力、抗旱服务能力、灾后重建能力再上新台阶,防汛抗旱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洪保安、抗旱供水能力再上新水平,最大限度降低洪涝旱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具体指标:雨情、水情信息分别在1小时、30分钟内上报,重大险情2小时内上报。重大险情、灾情发生后,责任人、抢险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三、“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建设任务

(一)建设内容

1、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根据《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编制、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防汛抢险应急演练、山洪灾害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队伍防汛抗旱服务能力和实战水平。

(2)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市县乡两级防办能力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办公经费,更新办公设备,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适应防汛抗旱工作需要。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在建工程,汛期成立专业防汛抗灾组织,具体负责应急处理工作。各级防办要发挥防汛抗旱运转枢纽作用,坚持汛期领导带班的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防汛抗旱应急值守工作,确保信息传递及时,调度指挥畅通。

(3)加快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市县两级防汛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建设,提高防汛抗旱、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指挥决策能力。尽早实现与政府应急平台的对接,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4)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防汛抗旱具体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会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军警民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总结评估等工作。

2、大力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

(1)大力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加大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基础管理设施建设。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个方面结合的应急保障投入机制。增强防御洪涝灾害能力。大力开展防汛抗旱、山洪灾害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防汛抗旱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县级抗旱服务队、专业抢险服务队建设,改善工作条件,配置现代设备,强化培训演练,提升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军民联防机制,加强与驻孝部队、武警部队的沟通联系,及时通报信息,开展工作会商,组织防汛抢险演练,充分发挥、武警和预备役部队在急难险重任务重的攻坚作用。

(3)加强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建设。建立自储与市场代储相结合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物资计划、储备、更新、调拨、配送制度,满足防汛抗旱应急需要。加强重点水利工程防汛公路的维修养护,确保防汛抢险道路通畅。加强与运营商、各级水利防汛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网络检修,联调联试,保障突发事件现场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信息畅通,确保指挥调度系统正常运转。

3、扎实做好防汛抗旱突发事件防控工作

(1)扎实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质保量完成水毁修复工程任务,夯实防汛抗旱工程基础。组织拉网式汛前大检查,对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实施动态监管,跟踪督办,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和控制风险。对在建水利工程,制定应急度汛方案,落实日常管理制度,确保安全度汛。

(2)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上报工作。进一步搞好水、雨、汛、旱情的监测预警,提高精度,增长预见期,为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及时收集洪涝旱灾信息,迅速向党委政府、驻孝部队、上级防指报告情况。加强汛期应急值守工作,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应急信息畅通。

(3)依法开展防汛抗旱应急处置。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原则,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及时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行政责任人、管理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处置防控风险隐患。对跨区域及产生衍生灾害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

(4)加强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建立防汛抗旱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及洪涝旱情动态信息。加强防汛抗旱社会舆情分析,坚持正面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大力开展防汛抗旱知识培训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市级每两年组织一次乡科级防汛抗旱指挥员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100人;每年选派2名县级领导干部参加省防办组织的防汛抗旱知识培训。每年组织一次防灾救灾宣传活动。重点加强大悟、安陆、孝昌等县市的山洪灾害知识宣传培训工作。

(6)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地人民政府在应急响应结束后,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各级防办应实行防汛抗旱工作年评价制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二)重点项目

1、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项目。建成市水情分中心和覆盖七个县市区的工情分中心及相应的移动采集系统。建设覆盖七个县市区的抗旱统计上报系统。建设包括洪灾评估、抗旱业务应用和综合信息服务业务应用系统,构建科学、高效、安全的防洪抗旱决策支撑体系。

2、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及共享系统。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和通信技术等,建立基于weBGiS的省市级山洪灾害防治信息管理及共享平台。平台以已建成的自动监测站信息及山洪预警信息、水文、气象、国土等部门的信息数据为支持,建立具有信息整合、共享、处理、检索、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市级山洪灾害纺织信息管理及共享平台,为市防指掌握情况,决策指挥提供技术支撑。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防指和各级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作,认真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相关问题,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市县防办要及时向市政府应急办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市应急办要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加大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力度,为防汛抗旱应急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要把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优先安排领域,按照现行事权、财政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应急体系建设经费。要进一步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资源依法征用与补偿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市县财政要落实项目建设配套建设资金,确保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现场应急指挥能力提升篇10

【关键词】浙江电网应急管理应急预案

浙江省电网频繁发生暴雨、台风、大雪、冻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电网输变电设备大范围损毁,从而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浙江电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现电力调度和设备监控业务的高效融合。但毕竟由于建设周期短,运转磨合时间不长。在制度、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电网应急体系的含义

应急是指针对电网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通过建立全面的、整合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以有效预防、处理和消除突发事件为目标,以运行管理者为核心所进行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活动。

浙江电力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的结构按照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级设置(图1)。总体应急预案是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指导原则和程序规范,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危险源和应急保障制定的计划或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特定的场所、设备设施、岗位,在详细分析现场风险和危险源的基础上,针对典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的处置措施和主要流程。

浙江省电力调控中心是浙江电网运行的组织、指挥、协调机构。由图可见:浙江省电力调控中心主要承担事故灾难类中的电网、设备和自然灾害类中的防台、冰灾专项应急预案和本单位的特殊应急预案。

二、应急体系

电网应急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使其高效、灵活地运转起来,需要许多具体的运行机制作为支撑。运行机制是指为保证电网应急管理体系、体系内部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所规定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通过制度、办法、规定、措施和评估等方式表达出来。应急系统主要包括:

1、应急组织体系:浙江省电力调控中心作为职能部门之一,在浙江省电力公司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构建浙江电网的应急机制。分决策层、执行层、行动层三层结构。

决策层:调控中心领导小组。贯彻落实浙江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文件精神;接受浙江省电力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应急决策和部署;研究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应急体系;领导本单位应急处置实施工作。执行层:各级调控中心本部门处室。立足本单位应急管理基础和现状,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范围、定位、框架等关键要素,科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行动层:基层电网运行人员、抢修员工组成。他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执行上级的命令,按照《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操作书进行事故处理、恢复电网供电。

2、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上下对应、相互衔接、完善健全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和浙江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如图2。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通过预案评审,同时报省公司应急办公室和华东电网调控中心备案。各种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应急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变化情况、电网安全生产形势和问题、应急处置经验教训等,及时评估和改进预案

图2浙江调控运行应急预案类型

内容,实现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

3、应急保障体系:调控中心利用一切调度监控运行资源,构建最快速、最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健全大运行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加快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二次在线监控、在线预警与辅助决策等系统功能建设,全面提升调度监控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应急平台和指挥系统建设,依托现有专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传输与共享;利用现有调度值班、生产大运行值班、抢修指挥中心等平台,明确信息报送渠道和程序,加快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指挥命令的上传下达,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

三、应急管理实践

在以上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浙江电网调控部门用自身建立起来的应急管理体系来指导设备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迎峰度夏某日浙江电网500kV某枢纽站由于火灾烧毁了三台所用变的低压电缆、动力电缆、光缆,对变电站以及整个电网造成以下影响:(1)所用电全部失去;(2)三台500kV主变风机、油泵无法启动,(主变冷却方式onan/onaF/oDaF,自冷能力为60%);(3)四条500kV线路保护通道失去,线路无主保护;(4)多条220kV线路保护通道告警;(5)直流系统供电时间只能维持1.5―3个小时;(6)站内通信异常,自动化数据出错。

面对事故的发生,浙江省调快速反应,按照《浙江500千伏系统突发事件省调处理预案》指导,精心指挥,打了一场漂亮的反事故处理战役。这件事件的有效应对充分说明了浙江电网应急管理体系的正确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