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总结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6:14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篇1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测量工作专业技术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1201__年6月我加入了中建八局三公司这个大家庭,作为一名新进员工,施工建设给我有一种家的感觉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观念,我很欣慰能加入到这个集团成为一名测量员。

刚刚进公司我被分配到戴南万源公寓项目部担任测量员,对于陌生的环境,同事们都对我非常热情,我有什么测量方面的问题去请教领导及前辈们,他们都能热情的帮助我,交给我经验教导我技术,很快的我就适应了新环境,并积极的投身到项目建设的施工工作中。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作为测?a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target='_blank'>咳嗽保颐潜咀攀导是笫怠⒁磺幸允菟祷暗脑虼邮虏饬抗ぷ鳌<堑玫谝桓鎏ど显虑虬⒛匪固氐に倒谠虑蛏咸ど系囊恍〔剑侨死嘟降囊淮蟛健5比唬谖姨ど洗髂系囊恍〔剑彩俏以谌松星敖囊淮蟛剑堑模蛭抑沼诳剂巳松凶钪匾牟糠郑铱脊ぷ髁恕?/p>对于首次来到工地的我,一切在我的眼里都是这么的好奇,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础到正负零的整个施工过程,我的心也在一天天的成熟,我总结了我这半年以来学到的东西,得到了至深的锻炼。现将切实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谨科学、认真求证

在施工测量之前,认真审图,对图上有误、有疑义的地方及时向领导及前辈们请教、咨询、学习。在测量放线之前,利用cad算出坐标,反复查看,确保万无一失。对各种原始数据注意保存和及时整理,因为“经验,是从众多的数据中总结出来的”!

测量放线后应认真复合线的位置确保每条线的实际误差不超过半公分。

二、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各种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具不断地应用到施工建设中来,相对的,也出现了更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各项规范也跟着发展。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不能自我提高,就意味着落后,就不能适应目前施工建设工作的发展要求。

三、纳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在与甲方、监理等单位专业人士的接触中吸收他人的经验,平时到多跑跑施工现场检查与学习,学习工人们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从他人的成败中,看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以达到“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的目的。

对于我这个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困难是不可以避免的,遇到困难并不可怕,找到解决的方法就可以了。来到工地的没多久我就遇到了问题,由于刚做施工放线不久,对如何复合线是否正确不是太了解,放线后也没有认真复合导致承台梁位置错位偏斜。但是项目经理没有责备我,反而鼓励我对我说“:错一次,二次没有关系,但是要吸取经验,保证下次不犯同样错误。”还定时请来黄工手把手教导我,并复合,这使我有了信心,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来工地的第3个月因为我对仪器的不爱惜导致了棱镜杆弯曲,放线出现了问题,误差虽然不大但是对施工进度及准确性产生了影响。项目经理依然没多加责备反而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好好工地就是你的家要爱惜家里的工具,把它看成自己的东西来爱惜保管。经理的一番话使我感到很温暖,我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天道酬勤,路漫漫其修远兮,测量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项目部领导指导思想和精神的指引下,把好工程测量质量关,完善测量工作内外一体制度,落实各项任务及指标,配合各个部门工作,做让戴南人民放心的工程。

测量工作的严密实施,靠项目领导的支持和理解,靠我们各位测量员在工作中每时每刻的谨小慎微,不断思索求证,保证万无一失。在此感谢刘经理,黄工及项目部各位领导、前辈、同事的关心、指导与支持!相信我一定能在万源项目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继承发扬好咱们八局人的精神,为公司为万源项目部尽自己的一份力。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2时光荏苒,20____年很快就过去了,在项目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同事的无私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系统地了解项目的情况,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认识到了哪些是应该纠正和避免的,并从中吸取经验,记住教训。在工程施工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保证,在这20____年一年的测量工作中。

做了如下几方面总结:

初到测量班,由于没有经验,很多理论知识都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去,在项目领导、总工、班长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从熟悉图纸开始慢慢入手,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学习逐渐掌握了路基施工放样的坐标和高程计算方法,复核了桥梁的桩基坐标,并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有了全面和基本的了解。

对现场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测量是施工的先头兵,测量放线的误差大小决定了后续施工的准确程度,作为一名测量新手,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的最小范围内。

期间对GpS的认识更进一步,在学校期间由于设备原因,对GpS的学习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可以说基本是空白。在路基平台的放样中,逐步学会了GpS的基本操作,回来后经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对动态GpS的测量原理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今后GpS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后期主要是结构物的放样测量工作,包括桥梁的桩基放样,涵洞的基础及墙身放样,隧道的洞身复测等。在涵洞的放样过程中,我认识到测量在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坐标时要充分考虑曲线和角度的影响。在随后的桩基坐标复测中,必须依据坐标方位角才能准确的算出坐标数据,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最后阶段,运用电子表格编程,我已经可以对测量坐标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复核。可以从事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的测量放样的工作。

对于测量员,准确性是硬性指标,在施工放样中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更加严谨的对待本职工作,争取零错误。

过去的20____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长的一年。过去的经历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加强。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的悉心栽培以及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在20____年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3不知不觉来到松源路桥已经快两年了,也毕业快两年了。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20____年这一年可以说是我从从工作以后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的一个小的转折。因为这一年我当上了主测,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彷徨过,也幻想过;忐忑过,也激动过。我想这也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战吧。

其实,当领导第一次给我布置工作任务的时候,我只有一种感觉,害怕。害怕做不好改怎么办,做错了咋整。但是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热情的帮助,让我很快的适应了主测这一角色。慢慢的开始觉得其实测量也很容易,发现有很多东西书本里都接触过。我也从对工作的茫然到一点点的适应再到胜任,这当中都离不开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关心。不想让关心与帮助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失望,我也一点点的充实自己,努力的学习,不光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回报那些帮助以及关心我的领导与同事们,这里是我的另一个家,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还是来说一下这一年工作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吧:

1、工作前,准备工作要做好,要细心、积极

每当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时,都要最晚在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工作的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以便于在第二天能快速而准确的把工作做好。我就有几次忘记确认了图纸和数据或者忘带了测量笔记等而耽误了工作,所以测量开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这是保证完成工作或任务的前提。

2、工作中,要准确、细心或者反复测量确认测量作业的时候,要能发现问题,做完一样工作的时候,心里就要能够确认自己做的就是对的。

但是,不管怎样都要回头再看一遍,如果有疑问,哪怕很小,都要进行再三确认,反复测量防止出现错误,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工作后,要善于总结,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每当完成一个工作,都要把测量笔记做好,记录清每一个细节,不仅可以加深对它的印象,也可以在以后有问题的时候,作为判断的依据。

还要善于总结,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懂就要问清楚弄明白,并记录好;要善于发现和改变,对于一些繁琐的测量程序要能寻找一种既简单有准确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利用业余的时间来充实和提升自己在空闲的'时间,可以向同事和领导多聊聊天,因为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可以利用书籍和网络来丰富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接触和了解一下最新的测量方法和规范,从而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开拓一下眼界。

其实,前提都是对图纸和工程都充分了解,有一定的基础的情况下,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都是一点点的学来的。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是不管怎样,只要你学习努力不断进步就是好的。不光是我还有大家,都在不断的进步,公司不也一样吗!看着它,感受着它一天天的壮大,我知道我应该更加的努力,让自己能够跟上公司的步伐。我的个人能力虽然不强,但是我会努力的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为人处世等等。

20____这一年,我想说:我喜欢这里,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英明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会更好的发展,而这一点我更坚信。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4紧张的一年过去了,作为____建设有限公司一名测量人员,我在公司领导、项目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努力工作,为企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一年中,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了很多工作,现将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导线点、水准点的交接

施工放样是在施工承包合同生效后按设计图纸进行的,施工放样前,测量人员应全面的熟悉设计文件及监理细则,接受监理工程师或设计单位交给的导线桩、水准点和设计院逐桩坐标资料及其他桩志。在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设计单位按照找总结网图纸资料在现场直接向承包人交桩。

若发现连续两个以上控制桩点丢失、损坏时,应要求设计单位补定。承包人在接到设计单位发出的桩位图及坐标、标高等数据并现场交桩后,应在规定期限内(一般14天)自己进行复核检测,检测过程中应进行旁站监理。如果没有错误且精度符合设计及施工的要求,应书面表示正式接受桩位,并负责以后的维护和使用。如承包人对任一测量标志及数据持有异议时,应由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表格,列出认为有错误的桩点位置和修正数据。承包人的复核检测成果应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在监理工程师确认以前,不得作为控制点使用。

交桩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进行中应避免出现任何可能给工程造成的差错。测量人员应及时对新桩点时行复测,用附合导线法与相邻标段联测两个点,看是否满足二级导线相关的技术要求。导线点往往不能满足测量需求,离道路中线较远且彰碍物较多,所以必须增设支导点,在选点的时候,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周围地形。相邻两点间互相通视,便于测量。导线点设置在平坦,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面设置。便于架设仪器。导线的边长要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不应悬殊过大。

新点选取后,在地面上做好标记,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导线点,应埋入石桩或混凝土桩,刻凿十字作为标志,通过两个已知点测出该点的角度距离和高差,并闭合到另一个导线点。利用正倒镜的测法,算出平差,再确定该点的坐标,做好成果记录。以保证所移交的控制桩、点资料的正确。

二、控制网点的加密

设计单位提交的导线点、水准点是设计阶段为满足设计要求建立的,并不能完全保证施工现场测量施样的需要,且其中有些桩点在施工过程中会被覆盖、破坏而消失。因此,在开工前,测量人员开展好加密控制网点的工作,以保证路线及构造物各部位都能准确定位及施工过程个别桩位丢失后也能有足够的精度恢复桩位。测量人员正式接受导线点、水准点桩位后,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立即开展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加密工作。

加密控制网点的埋桩、测量、建网和计算由测量人独立完成。完成此项工作的人员要有合格的资历和工作经验,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标定,符合精度要求。拟定加密控制网点测设方安案。测量人完成加密控制网点工作后,应书面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报告和计算资料。监理工程师复核检测结果进行审核,认为准确无误,精度符合要求后,可以使用。

三、施工放样复核

测量人员应按设计要求将公路线路、构造物的位置及高程正确地定到地面上。为防止施工放样测量发生错误,给工程带来损失,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已完善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以开始做具体分项工程的施工放样工作。在测量放样开始前,测量人应提交一份测量放样计划方案,测量放样过程中监理人员应旁站,以保证施工放样方法及测读无误。放样测量的报检表和原始记录应在施工开始前交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首先,编制测量方案,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均要按批准的方案实施,且先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请监理人员复核。

俗话说:“点点滴滴,造就不凡”,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不管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还是多彩多姿的,我都要不断积累经验,与各位同事一起共同努力,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过去的阴霾是否依旧会伴随我们一路前进,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勤勉严谨的敬业精神,我坚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拼搏进取,依法履职,牢记宗旨,必能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抒写出更加壮阔的篇章。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5时间如水流,匆匆而过,20____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有喜有忧。喜在我们的新同志慢慢的在进步,忧的是偶尔会犯点低级错误。当然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都在努力的学习,不断的总结这总结的工作,争取干到更好,做到最好。

这一年的时间,我们测量从两横洞(际坑横洞毛竹坞横洞)见证到进北山主洞。横洞的测量工作,方向的定位,现场的监督,精度的控制。每个测量人员都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不怕辛苦,不断的思索着放样的方法,不断完善工作经验,努力提高放样精度。际坑横洞一进主动,我们就对开挖面方向进行了确定,保证我们掘进方向的正确。为了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对横洞的导线点即时进行复测,进主动我们每三百米埋设一组导线点,一百五十米加密一组导线点,半年公司请公司精测队复测一次埋设的导线点。主洞内对开挖面进行了复测,沿着“杜绝欠挖,控制超挖”的思想,对欠挖的地方标出,超挖的根据开挖断面,分析原因,指导现场工人改进操作方法。对测量的结果,我们做到及时交现场技术员和施工队,让他们对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监控量测方面,及时的督促施工队,对点的埋设进行交底。埋设方法做到书面交底,现场指导。对埋设的观测点及时的进行观测,随时掌握围岩的变化情况。

不足的地方,工作中我们也有马匹大意的时候,比如一段时间测量的成果中没有出现欠挖,我们就会松懈对开挖面的检测,偶尔会出现欠挖现象。监控量测没及时观测,现场观测点保护不到位。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篇2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保证资料,桩基补充检测,验收备案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在高层住宅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未申报质量监督的案例日益增多。依据有关规定,这些桩基工程为后期顺利的在相关部门验收备案,需进行桩基质量安全鉴定。因相当部分施工单位在桩基施工时抢工期、不报监督,因此,对这类桩基工程的安全鉴定需引起足够重视,施工过程资料详核及桩基补充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一住宅楼桩基工程实例,详细叙述一下桩基质量安全鉴定的过程及方法。

建筑概况

该建筑设计为主体三十二层、地下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于2011年12月开工建设,鉴定前基础工程的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已施工完毕,拟进行后续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技术资料

在现场查勘之前,委托单位需提供如下资料:原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基桩工程检测报告、灌注桩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灌注桩原材料试(检)验报告、钢材产品质量证明书、水泥出厂合格证、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混凝土含碱量评估报告、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灌注桩工程检测批质量验收记录表、钢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相关记录及后压浆相关施工记录等。

主要检查情况

地基基础

目前,该建筑基础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已施工完毕。根据提供的《基桩工程检测报告》,其中对该建筑3根后压浆钻孔灌注桩(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桩占基桩总数的4.48%,试验结果显示,所抽测3根试验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值均不小于6300Kn,扣除送桩部分摩阻力后对应有效桩长40m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值均不小于6000Kn,满足设计要求;采用JJC-1D型灌注桩孔径检测系统,对该建筑14根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桩占基桩总数的20.90%,结果显示:所抽测14根工程桩的孔深、孔径、沉渣厚度和偏斜度各参数均满足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允许偏差或允许值要求。

经现场抽查,所抽查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桩顶甩筋数量及甩筋长度、桩顶出地面高度均基本满足原设计要求。

基桩补充检测情况

鉴于委托单位已对该建筑施工完成的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成孔质量检测,并出具相关基桩检测报告。故本次鉴定中对已完工的后压浆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补充检测。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

经采用高应变case检测法对该建筑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抽取5根工程桩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检测,检测桩占基桩总数的7.46%。结果显示:所抽测5根工程桩(规格φ0.70×40.0m)的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实测值分别为6179kn、6386kn、6018kn、6123kn、6106.8kn。所抽测5根工程桩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实测值均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基桩检测技术规程要求。

桩身完整性检测

经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该建筑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的28根基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检测桩占工程桩总数的41.79%。结果显示:所抽测28根工程桩桩身均为完整,均为Ⅰ类桩。该28根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基桩检测技术规程要求。

鉴定分析

工程主要相关单位及资质情况

通过核查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桩基础混凝土供应单位、桩基础钢筋供应单位、水泥供应单位、水泥、钢材检验单位、混凝土抗压试验单位、基桩检测单位等单位的资质情况,结果显示,以上单位均出具了符合国家建筑市场相关管理要求的资质文件、技术文件及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复印件)等。施工图审查单位出具了天津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施工过程资料检查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委托单位提供的《基桩检测报告》、基桩补充检测结果,钻孔桩的孔径、孔深、垂直度、沉渣厚度、单桩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经检测均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规范规定,说明基桩静力检测及低应变动力检测均合格。

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满足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符合《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满足设计混凝土抗水抗渗等级要求。该建筑所用预拌混凝土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商品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碱含量报告、氯离子含量报告等。

该建筑所用水泥有质量合格证及复试报告,水泥检验报告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满足设计要求。

该建筑所用钢材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1.25,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1.3,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

钢筋焊接检验报告有抽样人和见证人签字,报告填写基本完整、齐全。检验结论基本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的要求。

结论

经查阅该建筑的相关施工图设计文件、基桩检测报告和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质量保证资料,结果显示:所抽测3根试验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值满足设计要求;所抽测14根工程桩的孔深、孔径、沉渣厚度和偏斜度各参数均满足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允许偏差或允许值要求;施工过程质保资料完整齐全。同时经对该建筑已完工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工程中5根工程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28根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抽样补充检测,结果显示:所抽测5根工程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所抽测28根工程桩桩身完整性满足设计要求及国家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桩检测技术规程的要求。经现场抽查,所抽查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桩顶甩筋数量及甩筋长度、桩顶出地面高度均基本满足原设计要求。

因此,根据现场抽查和基桩补充检测结果,该建筑基础工程的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及成桩质量(桩身完整性)满足设计要求及国家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桩检测技术规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e].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天津市勘察院.DB29-38-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e].天津: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2002.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篇3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质量综合分析

【abstract】hasdiscussedthecountylevelenvironmentalmonitoringstationenvironmentqualitygeneralizedanalysisimportance,askedthepresentexistencequestionandthecountermeasureandthesuggestion.

【keywords】countylevelenvironmentalmonitoringstation;environmentqualitygeneralizedanalysis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就是科学地解释环境监测数据和资料,并合理地运用这些数据资料,和其相应的技术,并且还是一门以信息、系统论为指导的,专门研究监测住处流通规律及效应的综合技术,是环境监测学的组成部分,属软科学的范畴。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测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手段之一。它包括环境监测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和环境质量表征技术三部分。随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不断发展,其自身的内涵也得到不断明确,现已发展成为综合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等多门科学的综合性技术。

1重要性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为环境决策管理服务水平的标志,它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是用数据说话,它通过对监测部门取得的大量监测数据进行规类整理、统计计算,以环境质量报告的形式反映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状况、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箅服务。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中心任务是及时、准确、完整的向政府部门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环境监测站综合分析水平就是其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县级环境监测站按照《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为三级站,相对一、二级站,县级环境监测站数量大,人员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监测设备相对落后,加强先进站的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提高环境质量报告的及时性、全面性,保证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是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与发展的关键。

2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能力建设及计量认证工作的开展,监测站的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相应有了很大提高,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县级站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现就唐山市各县区环境监测站简要分析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县级站进行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仅靠监测数据,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不够全面。

由于受人员、技术等限制,环境质量报告还停留在就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论质量,不能与污染源监测综合分析,环境质量的变化不能与排污状况有机地结合,对环境质量的变化不能准确解释。

受服务收费等因素限制,环境监测站缺乏与其它部门的支持配合,例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中,缺乏气象部门提供的环境质量监测对应的同步气象数据,使得环境质量报告缺乏说服力。

2.2低水平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环境质量综合分析。

受资金技术限制,县级站的信息化建设很不平衡,计算机技术在县级站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中应用不广泛,不深入。县级站的监测数据收集传输手段落后,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的时效要求,不能迅速向社会和一、二级站提供环境质量信息服务;环境质量报告的表征形式以文字报告为主,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声像报告基本没有,报告形式单调,信息量小、实效性差,失去了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服务的意义。

2.3环境质量报告的质量及数据汇总处理。

监测项目、监测方法、采样频次不统一导致监测数据结构、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影响环境质量报告的质量,同时增加了上级监测站数据汇总、处理的难度。

目前,各站承担的监测任务较为明确,但各站监测能力、监测设备不平衡,例如水环境质量监测中部分县区项目的开展及部分项目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采样时间的差异造成同一河流的环境质量报告可比性不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部分条件好的县市已采用自动监测系统连续监测,有的采用隔日采样,有的县市还采用每月12次采样甚至5次采样,影响了环境质量报告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4各站综合分析队伍建设急待加强。

受机构人员编制限制,县级站人员少,知识更新相对滞后,而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人员既需要熟悉环境监测相关领域,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政策、管理措施、社会经济学等知识,又需要精通计算机知识,会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大型网络数据库等技术,会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声像环境质量报告。县级站缺乏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人员,尤其缺乏既精通环境监测技术、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又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全能型综合分析人才。

2.5评价方法问题。

另外目前广泛使用的评价方法还存在缺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要素评价阶段,只能作一些横向比较和年际比较,在主要污染因子的筛选、污染程度的判别、污染趋势分析等方面显得不足。例如定量评价中,既对某河流将污染指标的浓度数值无量纲化,用综合污染指数的高低表示污染程度时,污染指数受参与评价的污染因子的不同而具有不确定性。

3对策与建议

3.1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的投入,提高监测站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为监测站配备必须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及必要的软件系统,将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中,灵活多样的采用多种表征形式制作环境质量报告。

3.2引进人才和增加培训与交流。

引进人才,同时加强综合分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组织综合分析工作人员到上级监测站及其它县级站学习、考察,学习其它站在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学习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特色及先进多样的表征手段和表征方法,培养符合型、全能型的综合分析人才。

3.3组织与协调。

加强协调,做好与其它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资料齐全。与相关部门联系,以全局上加强合作,为上层决策改善人居环境,服务人民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忠勇.环境监测综合技术概论.第1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现状及发展方向[r].1999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篇4

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目标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和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责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管理责任、政府统一领导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机构技术把关、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的工作格局,有效降低事故起数,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

(一)企业主体责任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

1.生产单位(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和维修等单位)主体责任包括:

(1)从事特种设备生产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行政许可。

(2)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按规定建立有效运转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活动,保证生产的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3)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熟知管理制度,掌握操作规程,按章作业并按规定持证上岗。

(4)按照规定履行告知手续,及时申请监督检验。

(5)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检查。

(6)所生产的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7)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照《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因违法违纪行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应按照《暂行规定》承担相关责任;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主要包括:

(1)应按规定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确定安全管理主要负责人和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技术文件管理制度、作业规程、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制度、作业人员培训制度、安全隐患报告制度、申报检验和接受安全监察等制度。

(2)采购具有相应制造资质企业生产的设备,核对出厂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3)主动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报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事项,并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达到100%。

(4)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按照规定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上岗作业,确保本单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5)按规定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发现存在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处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重点监控设备落实有效监控措施;发现严重事故隐患的,应立即报告州、县(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要时还应报告当地政府。

(6)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相应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器材,并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7)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报告事故条例》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县级以上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处理。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8)要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作出年度检验检测计划,并按规定主动向有资质的并在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其检验检测范围内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确保定检率达到100%。对在检验检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及时落实整改。

(9)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应当及时报废并办理注销手续。

(10)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由州、县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因违法违纪行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应按照《暂行规定》承担相关责任;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责任

检验检测机构应认真履行《监察条例》赋予的技术把关责任,努力提高技术把关和综合服务的能力。特种设备检测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检验检测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检验检测工作全面负责。

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责任主要包括:

1.严格按照《监察条例》的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检测,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报告,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2.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培训制度、安全隐患报告制度、重要设备监控报告制度、接受安全监察制度,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

3.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本机构实际制定有效的检验检测工作程序,明确检验检测人员的工作要求,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向社会公开检验检测的内容、程序和工作要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4.应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的检验责任区域范围内从事检验检测工作。检验检测人员应按规定持证上岗。根据企业申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要求和所掌握的设备情况,制定检验责任区检验计划,并报相应质监部门备案;按照使用单位的生产要求及时安排报检设备的检验工作;对没有按时报检的单位应及时发出催检通知,对拒不接受检验的单位应及时报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检验责任区内的应检或报检特种设备应保证定期检验率达到100%。

5.主动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按规定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送检验工作情况报告、统计报表和检验案例;在监督检验中发现生产单位存在重大安全质量或生产条件不符合许可要求的,应及时书面报告省级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定期检验中发现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应建议使用单位及时处理,发现严重事故隐患,在通知使用处理的同时,应及时书面报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6.主动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事故调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监督检查和事故应急救援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向企业和社会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7.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未履行职责,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市级以上(含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监察条例》和《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管责任

州、县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按《监察条例》有关规定,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察。安全监察部门监管责任主要包括:

1.严格按照《监察条例》的规定和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实施职责范围内的特种设备许可、核准、注册登记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2.建立监察人员责任制度、人员考核制度、安全隐患处理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受理投诉举报制度和向当地政府及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制度。

3.依照《监察条例》及相关规定对取得特种设备许可、核准、设备注册登记的单位和从事检验检测、作业人员实施监督检查;督促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督促检查使用单位落实定期检验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督促检查检验检测机构报检的监督检验率和定期检验率达到100%。

4.收到举报投诉反映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应予以核查和处理;发现使用单位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和检验检测机构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应及时按《监察条例》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必要时上报当地政府和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5.接到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报告,应按《报告处理条例》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并按照《报告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6.对本地区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遇到重大问题时应及时向州、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

7.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人员未履行职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同级或上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依照《监察条例》、《追究规定》和《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政府统一领导责任

1.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督促本地企业落实安全监察要求,支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察职责,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必要的条件。

2.要听取各级质监部门汇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分析、部署、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工作,协调、解决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投入、事故调查与处理等重大问题。对本地区特种设备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督促整改。

3.政府工作人员未履行监管职责,造成事故的,由政府上级主管机关按照《追究规定》和《暂行规定》等法规追究责任。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三、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工作措施

(一)州、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采取向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发放安全责任告知书、签订安全责任书等形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二)州、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之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与所属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监察机构与其他检验检测机构之间要层层签订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

(三)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气瓶检验机构,应以承诺书的形式向社会做出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四)各级政府要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实施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

(五)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考核办法,应将安全责任告知书、责任书、承诺书等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使用单位应重点考核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人员持证上岗率及事故结案率;对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内容应包括动态监管、安全责任落实、应急救援工作、设备注册登记、定期检验人员考核、现场安全监察和信息统计工作等内容;对检验检测机构,考核内容应包括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检验覆盖率、重大问题处理报告情况、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信息统计工作等内容。

(六)加强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工作的检查,对法制意识比较强,管理比较规范,多年未发生事故,未发现严重事故隐患的生产使用单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扶持帮助;对法制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发生严重事故的生产使用单位,要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加大监察频次和执法力度。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篇5

软件质量重于泰山

软件质量重于泰山,软件质量是核心竞争力之一。现在和未来软件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产品类型的多样性,产品功能的先进性,更多的体现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软件应用的领域不断深入,设计的复杂程度逐步增加,开发的周期不断缩短,质量的要求水涨船高,软件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

用户对软件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软件企业把提高软件质量作为增强竞争力的策略。提高软件质量要素在哪里?可以通过采用软件设计技术,加强软件过程管理,实施软件测试等方法。从提高软件质量的显著程度、投资回报率和可实施性等方面比较,实施有效的软件测试,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是保证软件质量的显著方法。

软件测试是通过技术、流程、工具、人员以及管理手段,检测软件文档、软件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查找和报告软件缺陷、错误以及隐患的专业技术。通过跟踪缺陷、错误及隐患的修正过程,确保软件产品、中间产品和文档符合软件工程过程需求和用户的最终需求。

软件测试创新之道

软件测试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种软件测试的方法、技术和标准都还在探索阶段。国内软件行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大型软件产品经验,开发过程不够规范,这决定了国内软件质量和测试行业,必须根据国内行业现状,确定软件质量目标和测试策略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国外成熟软件企业的测试方法。

观念创新

提高软件质量的决定因素不是软件测试技术,而是对软件质量和测试的思想观念。只有把提高软件质量上升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以来,国内软件行业对软件质量重视程度不足,对于软件测试的作用认识不够,造成项目因质量问题造成进度推迟甚至失败。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被动现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从管理思想、资源支持等方面为软件质量和测试部门提供全力支持。软件项目经理必须坚持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并行处理并且互相协调。软件开发人员重视和配合软件测试人员。

观念创新不要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通过软件质量和测试的有效流程进行推动,通过过程改进进行提高。通过有效组织管理,形成“以重视软件质量为荣,以轻视软件质量为耻”的工作氛围。

流程创新

测试流程决定软件质量。软件测试如同软件开发一样,需要经过收集测试需求、确定测试策略、设计测试、执行测试、分析测试等流程。软件测试不是软件开发的最后阶段,而是贯穿于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软件测试流程既不是僵化的生搬硬套,也不是随机的增添取舍。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和项目开发团队需要根据公司技术、资源现状,针对项目的特点和客户需求,从保证软件质量、项目进度和测试成本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并且不断改进流程管理。对于项目周期长、应用领域广、对质量要求高的软件,必须制定和遵守严格的测试流程。

测试流程创新的目标是在公司内部制定和执行完善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优化项目生产方式,跟踪和度量生产过程和产品,使得生产过程和各阶段产品处于可控制和可度量状态,保证产品符合客户的功能和进度需求。

技术创新

软件测试是一项软件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而不是简单的把软件测试认为随便找个人运行几次软件,就可以发现全部的软件问题。前文已经提到,软件测试需求和测试设计是决定软件测试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测试技术创新的重点是在测试需求和设计设计的创新。

在软件测试技术创新方面,要避免陷入过度追求自动化测试技术的误区。自动化测试确实可以在某些方面显著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但是自动化测试只适合测试软件的某些方面的质量,80%左右的软件缺陷是靠测试人员手工测试发现的。

对于某些特别需要自动化测试的软件特性,需要加强开发软件测试工具,而不是全部依赖市场上的现有测试工具。这是因为商业工具功能繁多,价格昂贵,培训和学习周期很长,选择不当就会造成巨大浪费。

管理创新

软件测试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软件质量、进度、成本之间的最佳平衡。有效的测试管理需要企业管理层、软件开发团队、质量保证与测试团队通力合作,采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手段,组建高效团队,制定完善的测试流程,做好测试设计,有效执行测试,加强过程跟踪,从而顺利完成质量保证和测试任务。

测试管理创新的核心是软件质量和测试的团队建设,软件质量和测试是技术密集型活动,团队的知识结构、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保证测试流程、测试技术充分实施的基础。质量和测试团队建设的重点是设置和培养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进行有效交流,形成良好的评估和促进机制。

测试管理创新的另一个重点是测试管理平台建设。包括构建测试项目管理的集成系统,实现公司产品和项目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和顺序控制,使项目数据透明化,技术知识有效传承,项目质量和进度数据化、图形化。可以根据公司的现状,购买软件测试管理的商业工具,也可以内部开发软件测试管理工具。

软件测试技术路线图

如果把软件测试之道成为测试战略,要发挥测试战略的现实意义,需要把测试战略转化为测试战术。测试的“道”与“术”的无缝集成,才能显著地、持续地、逐步地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实施软件测试的战术是一系列过程的组合,涉及测试团队建设、流程设计、测试平台、测试管理等多个方面。

测试团队建设

测试团队可以是测试部,也可以是测试组。公司规模决定了测试团队的大小和组织形式。测试团队建设需要执行两个原则:第一,测试团队必须独立于开发团队,而不是附属于开发团队,实现测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第二,测试团队必须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即发现和报告软件缺陷,推动和确认缺陷修正,协助软件开发的过程改进,提高软件整体质量。

软件测试团队根据规模可以设置多个职位,每个职位具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例如,测试部门经理、测试项目经理、测试组长、测试架构师、高级测试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对于刚刚成立的测试团队,可以一个人兼任多个职位,完成多项测试任务。测试人员的总数应该与开发人员相适应,最好在1:1到1:2之间。

流程设计

测试流程设计必须与软件设计流程相对应,基本测试流程包括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测试评价、测试总结等。

根据软件需求和软件设计规格说明进行测试需求分析,测试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需要测试的对象、特征、范围和方法,从而制定测试计划,确定测试策略。

测试计划设计是为了有效配置测试过程、人员和工具,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按照项目计划进度,组织有效的测试。测试计划设计的输出结果是测试计划文档,它是指导软件测试活动的纲领性文档。

测试用例设计是指导具体测试内容和方法的关键内容,如果需要执行自动化测试,还需要依靠测试用例设计生成对应的测试脚本。测试用例设计的输出结果是不同类型的测试用例,这些测试用例必须以标准、一致的形式设计、评审、存储、更新。

测试执行是报告软件缺陷的阶段,根据软件计划的进度,分配测试内容,构建测试环境,依靠测试用例运行测试程序和程序文档。测试执行的输出结果是缺陷报告、测试进度报告等。

测试评价是度量软件测试执行效率和有效性的过程。测试评价的输入是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软件缺陷的报告数据。测试评价的输出包括测试用例的有效性分析,软件缺陷的类型和有效性分析等,测试进度和有效性分析等。

测试总结包括测试过程每天或者每周的过程总结,也包括测试项目结束后的测试项目总结。测试总结的输出是测试总结报告,总体评价软件质量,指出测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进程,总计测试的有效经验。

测试平台设计

测试平台设计包括测试技术平台设计和测试管理平台设计。测试技术平台包括设计测试环境,设计或设置测试工具等。测试管理平台设计包括测试文档系统设计、测试版本配置管理、缺陷数据库设计、测试进度和质量分析系统设计。

测试技术平台设计需要根据测试计划的测试内容和测试环境要求,组织软件、硬件、数据库和网络等,这经常是一项较为耗时的工作,同时它影响着测试的正确性,必须尽快在测试开始阶段完成,最好采用有效的方法把搭建的测试环境进行备份保存,以便今后可以快速恢复,重复利用。

测试管理平台设计,影响测试管理的复杂度,好的测试管理平台可以使测试管理人员,方便地跟踪、查询、分析测试进度,评估测试人员的工作绩效,评价测试的总体质量。对于测试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方便的寻找测试对象和测试文档,报告和输出测试结果,共享测试数据,提高测试效率。

测试管理

测试管理关注人员、过程、产品三要素的互动与变化,测试管理包含项目计划和组织结构管理,测试阶段管理,时间、资源和质量管理,文档管理和团队管理等。测试部门经理、测试项目经理和测试组长是测试管理的主要执行者,需要与测试团队成员、开发人员、公司管理人员密切配合。

为了加强测试管理,需要确保测试数据信息流通畅,使测试团队、开发团队、质量保证团队之间有效交流。测试管理的其他内容包括团队成员参与各种培训,客观积极的绩效评估,识别项目测试风险,实现人尽其才,信息共享,进度可控,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篇6

1.1组建监理队伍。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配备总监和必要的监理人员。人员配备应能涵盖钢结构所涉及的各类专业,同时提倡人员相互渗透、一专多能。

1.2监理人员在工程开工之前尽快熟悉工程图纸、项目有关情况和工程所选用的规范、工艺技术条件。在此基础上,制定较为切实可行的监理实施细则;熟悉图纸和规范、技术条件时除了充分理解消化设计思想设计意图外,对于多个设计单位,多个制作单位还应当通过沟通协调,进行统一“度量衡”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做法上相对统一,使所监理的项目,在规格、指标、完工表式方面相对一致。

1.3合同业主、设计及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商资质和加工场所条件进行考察和审查:对条件不足的承包商提出整改或限令整改意见,在满足基本条件之后再会签资质审查报告与开工令。

1.4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结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方案的合理性及技术条件的一致性进行审查。

1.5督促施工单位完善与强化质量管理及工期目标控制,督促施工单位健全质量管理人员配备。

1.6从施工制作到吊装现场工作,坚持监理工作责任到位,坚持重要质量控制点的旁站与实测验收。我们只少量地聘用退休人员,注意在职人员与退聘人员比例。同时,我们注意发挥施工单位主观协调性,督促施工单位,实行自检、互检、专业检验三级检验制度,以有效保证质量。才能保证今后监理中各种协调工作顺利进行。

2工厂制作阶段

2.1开工准备。

(1)审查工厂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系统,沟通彼此之间的联系,建立与技术部门及质保部门的正常工作联系;(2)审查工厂的质量控制方案,与技术部门及质保部门共同商定本工程实际质量检查的内容、质量按制点、监理验收的内容;(3)与技术部门、质保部门商定用于本工程的各类质检报告内容与格式;(4)审查材料质保书,确定材料复查内容;参与材料复查试验。审查装璜材料质保书;(5)检查材料仓库收发制度;(6)审查工厂提交的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或焊接工艺评定转移报告,批准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或焊接工艺评定转移报告;(7)参加焊接工艺评定试验;(8)审查焊工资质及有效证件;(9)审查无损检测(nDt)人员资质及有关设备的鉴定有效期;(10)审查用于工程的长度计量器具的鉴定有效期;(11)检查除锈、涂装设备情况,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其产品质量是否能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12)协助业主审核并签署开工令。

2.2制作实施阶段。

2.2.1结构监理。放样质量抽检,内容为草图、样板、样带、下料情况;小拼板及t字组合梁质量检查(拼板拍片),抽检后签证;U形槽钢加工质量抽检;腹板、顶板、底板外形尺寸、坡口切割质量抽检、底板轧角抽检;腹板、顶板、底板装配构件划线检验;总装胎架检验(外形、分段线、坡度),检验后进行签证;分段就位与拼装质量检验;焊后分段分解,各工地拼装接口的坡口状况及板材边势平整度;复验工厂提交的分段检验报告数据,签证认可。

2.2.2焊接监理。①巡视检查:在工件施焊时,焊接监理加强巡视检查:焊接材料使用是否正确、焊前准备是否到位、焊接工艺条件是否满足、工人是否持证有效、焊接规范是否合适等;②焊缝质量监理:对接焊缝,对一、二类焊缝表面质量一般100%进行检查签证;全焊透角焊缝抽检;贴角焊缝,抽检。

2.2.3无损检测监理:审查各类焊缝无损检测的类别及长度是否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指定Rt(X光拍片),核查Rt检测部位是否符合技术条件;复证Rt检验报告;审查Ut(超声波探伤)报告;根据业主委托或业主请第三方,必要时复查部分焊缝。

2.2.4涂装监理:检查除锈工装设备是否符合技术条件;预处理质量复测、粗糙度、除锈是否达到等级;分段工程除锈质量检查;分段工程涂层膜厚、牢度等质量情况;检查并签署报告。

3现场吊装阶段

现场吊装是检验制作阶段工作成效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检验钢结构与土建嵌接情况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钢结构监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现场安装监理应在吊装前与制作厂一起对所有墩梁标高,墩梁间距,支承中心矩等有关数据进行复测,对焊按施工与变形控制方案进行认可监理。

对吊装过程中起重、吊运方案乃至交通按排(市政工程)应一起进行讲座和各方方面面在业主主持下进行协调。

吊装后对梁间装配状况与支座密贴情况进行检查。

吊装完工后对现场主要受力焊缝进行表面质量、无损控伤、涂装进行监理,并对桥面长度、宽度、拱度主要尺度进行监理。

由于钢结构尺度往往以毫米计算,土建尺度往往以厘米计算,分头施工易造成总体吊装产生不吻合或局部返工。为此应在制作接近完工时,事前应进行协调,以避免差错。总之,现场监理要求监理人员本着勤、严、细、实精神工作。

4工作结尾阶段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篇7

【关键词】航空气象观测;硬件;软件;操作平台

1.引言

航空气象观测是民航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是为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公司、机场保障部门等提供航空气象观测服务。2010年,民航黑龙江空中交通管理分局从芬兰Vaisala公司新引进了1套miDaSiV型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该系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航空气象观测设备之一,自从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后,提高了该机场气象保障和服务能力。但由于该型设备的操作平台仅仅是一种基础性的终端操作平台,其业务功能与我国民航气象行业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为此分局组成了1个科研组,在前期研究成果[1]的基础上,按照我国民航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的要求,充分开发现有硬件资源,重新研发了miDaSiV终端操作平台软件(版本号mRDS5.0,以下简称操作平台),实现了自动读取处理观测数据、自动监测特殊天气、编发航空天气报告、制作气象观测报表、统计分析查询打印等一些列航空气象观测方面的业务功能。作者将mRDS5.0的有关技术资料整理成文,供同行参考。

2.操作平台介绍

2.1硬件结构简介

操作平台充分利用了目前哈尔滨机场现有的相关硬件资源,其硬件配置主要有自动气象观测设备、通信及相关网络设施、直属平台配置硬件等,其中:(1)气象观测数据的观测、探测及传输等通过机场目前配置的miDaSiV型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来实现;(2)通信及网络设施,是指用来实现相关数据信息交换、航空电报发送等业务功能的民航通信转报设备、机场场内局域网络等设施,全部利用机场现有的设施;(3)操作平台配属硬件主要有工作站1台、a4和a3规格打印机各1台、音响设施等。操作平台相关硬件配置及工作流程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软件功能简介

民航航空气象观测员的业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密切监测天气演变状况,编发例行天气报告和特殊天气报告,整理气象观测数据、统计气象观测报表等。作者设计的这个操作平台最终全部实现这些业务功能。

操作平台的主体软件和操作软件设计在windowsXp及以上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其开发环境使用Delphi[2],编程语言使用pascal,相关支持平台有officeexcel、oracle等。软件整体结构按其功能设计、划分为数据读取维护处理及储存单元,特殊天气监测告警单元,编辑发送航空天气报告单元,统计气象观测报表单元,其它综合功能(含参数设置、查询、打印、帮助等)单元,并由平台主窗体控制。

图1操作平台及关联设备结构示意图

2.3主要技术指标

(1)具有标准、美观、友好的windows人机界面:操作平台实现简体中文显示,具有标准、美观、友好和便捷的人机互动功能,配上音箱具有很好的告警效果;操作方法简便易懂,只需要短时间培训,就能够很快掌握操作和维护方法;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只需调整数据读取方式,就能够适应目前我们民航使用的大部分自动气象观测设备。

(2)连续接收、分析、处理、存储、显示实时观测数据:连续从观测设备接收、读取各类气象要素实时观测信息,除部分欠缺的气象要素需要人工判断、录入外,其它常规观测数据通过操作平台自动录入,并按照民航气象观测规范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在平台主窗体上、存储在指定位置和相关表格里。

(3)编辑、发送航空天气报告:依据民航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编辑发送例行航空天气报告、特殊航空天气报告。其中对编发特殊天气报告设为人工和自动监测两种状态,如设置为自动监测状态,那么操作平台将自动监测各气象要素,当达到特殊天气标准时,自动以声音和图像信息进行提醒、告警。

(4)统计、制作和打印月总簿、年总簿:当每月观测结束后,即可利用操作平台统计制作和打印该月观测月总簿;当每年观测结束后,即可利用操作平台统计制作和打印该年观测年总簿;可以随时对历史资料进行月总簿、年总簿回检统计。

(5)设置了较为完善的错误陷阱,对运行过程实施监控:操作平台具有较强的数据录入和运行操作过程纠错功能,避免初始数据录入出错以及操作失误导致的运行出错;依据民航行业规定和规范,连续监控航空气象报文的编发过程;连续监测数据线路状态,监控数据采集、信息交换等情况。

(6)查询气象资料和提供帮助信息:根据用户需要,随时查询各类气象要素数据,包括例行观测数据和特殊观测数据;查询编辑、的各类航空天气报告;查询某一个或几个气象要素的一个或几个数值范围的相关统计信息;查询系统帮助信息和版本信息等。

3.研发技术措施

3.1观测数据读取

根据业务需要,读取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风向风速、能见度(moR)、跑道视程(RVR)、现在和近时天气现象、云况或垂直能见度、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压、修正海平面气压、场面气压、降水量等,其中部分气象要素包括1min、2min、10min数据。

针对miDaSiV特点,操作平台接收观测数据的方式设计为:首先,miDaSiV通过端口服务器将CaaCLine数据存入气象信息网,该数据采用RS232通信协议,每1min发送一组实时数据,利用串口通信技术将数据写入气象信息网oRaCLe11g数据库;然后操作平台直接访问气象信息网,读取其数据库中的数据,根据CaaCLine数据通信协议进行解析,逐次分解出各项观测要素数值,最后屏显在操作平台主窗体上(如图2所示),并另存入指定的位置。

图2操作平台主窗体示意图

3.2运行过程监测

3.2.1特殊天气监测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相关规定[3-5],要求对重要天气现象、风向风速、能见度、跑道视程、云况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当达到特殊天气标准时及时实施特殊天气告警,这是航空气象观测服务于航空飞行、保障其安全和正常的重要职能之一。这项功能已经在本观测操作平台上得以实现,其监测标准和方法依据民航局相关规定来执行,比如:

(1)地面风,其特殊监测标准为:当平均地面风向比最近报告的风向有≥60o变化,且平均风速在变化前或变化后达到≥5m/S时;当平均地面风速比最近报告的风速有≥5m/S的变化时;当平均地面阵风比最近报告的阵风有≥5m/S的变化,且平均风速在变化前或变化后达到≥8m/S时;当平均地面风向相对于跑道为正侧风,且平均风速由<15m/S变为≥15m/S,或由≥15m/S变为<15m/S时。

(2)主导能见度,其特殊监测标准为:当主导能见度数值由≥800米变为<800米,或由<800米变为≥800米时;当能见度数值由≥1500米变为<1500米,或由<1500米变为≥1500米时。

(3)跑道视程(RVR),其特殊监测标准为:当RVR数值由≥600米变为<600米,或由<600米变为≥600米时;当RVR数值由≥800米变为<800米,或由<800米变为≥800米时。

3.2.2操作运行监控

除了对气象要素进行特殊监测外,操作平台还具有较强的操作监控、纠错的功能,避免了数据录入出错以及操作失误导致的运行出错,主要监控项目和方法:

(1)连续监控对观测数据的编辑操作,其中包括:设置要素数值门限(如云量不得超过8/8),设置要素数值演变幅度限制(如场面气压每小时演变幅度超过3hpa告警),设置特定符号监控纠错功能(如不得出现非规定的云状和天气现象符号),确保气象观测满足“三性”要求(准确性、比较性、代表性)。

(2)监测航空天气报告的编辑、发送过程,确保符合航空气象电码规范和民航通信要求。

(3)监测月总簿和年总簿的统计制作过程,确保符合民航气象业务规范。

3.3编发天气报告

编辑、航空天气报告,是民航气象观测部门向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公司、机场保障部门等提供气象观测服务,并参与全国、全世界民航气象情报交换的主要形式。

航空天气报告包括例行航空天气报告(即metaR报)、特殊航空天气报告(即SpeCi报和SpeCiaL报)。其中在气象服务期间正点和半点定时编发的航空天气报告为metaR报;当各气象要素的某一组或几组达到了特殊天气标准,随即编发的航空天气报告为SpeCi报、SpeCiaL报(其中SpeCi报与metaR报一样也参与气象情报交换,而SpeCiaL报只限于机场内使用而不参与交换)。报文编辑使用的风向风速、能见度、跑道视程、云况、温度、露点温度、气压等要素采用10min数据,天气现象采用实时信息,电报格式及报文编辑方法均依据中国民航局的有关规定[6]执行。以编辑metaR报为例,其电报编辑样例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航空天气报告编辑项目主要包括:1)电报冠字及流水号:操作平台按照通信部门要求依次自动产生;2)电报等级:操作平台按照通信部门要求自动产生,其中metaR报使用GG等级,SpeCi报和SpeCiaL报使用FF等级;3)收电地址:操作平台自动产生,可在人工干预下根据航班信息添加和删减;4)发报时间和地址:操作平台按照通信部门要求,依据当前时间自动产生;5)报文内容:操作平台按照民航局的相关规定,在人工监控、干预下自动产生,并通过气象信息网读进、编入预报员编发的趋势预报报文。限于论文篇幅,实现报文编辑的具体技术措施不再详细介绍。

3.3.2发送天气报告

发送航空天气报告必须在人工监控、干预下进行的,这是因为发送出去的航空天气报告关系到航空飞行的安全和航班的正常率,必须坚决杜绝错误报文意外发出的可能性,因此暂时没有开通自动发送报文的功能。

操作平台设置了2种发送航空天气报告的方式:一种是将报文转入气象信息网,通过气象信息网发送至机场通信转报站,其前提是配置有气象信息网且具有发送电报的功能;另一种是通过操作平台主机的串行接口连接外接的调制解调器,直接向机场通信转报站发送。其中如果设定为串行接口发送,其通信参数按照机场通信转报部门的有关要求来设定,比如操作平台目前设置为串行接口发送电报(如图1中流程),其通信参数的波特率设为300BpS,奇偶校验设定为none,数据位设定为8,停止位设定为1。

3.4制作气象报表

气象观测数据统计报表包括月总薄和年总薄,其版面设计、表格格式、统计项目、数据记录方法、合计和平均值统计、极值挑选、极值日期挑选、风的统计、天气现象统计、各类日数的统计、跨月跨年的技术处理、初终日期统计等,均严格按照中国民航局最新版本的《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5]的有关要求实施。每月的月总薄包括1张封面、1张文字说明、21张观测数据统计表,共计23张。每年年总簿涉及1张封面、1张文字说明、4张全年观测数据统计分析表,共计6张。

考虑到制作月总簿和年总簿所涉及的数据量较为庞大,统计制作的报表较多,同时也是考虑打印输出的方便,观测操作平台采用了调用microsoftexcel的方法来制作气象报表,最终实现了较好的效果。在调用microsoftexcel制作月总薄和年总薄前,事先利用excel软件编制好月总薄和年总薄模版,在操作平台软件程序的文件中,月总薄和年总薄模版分别保存为“月总薄.XLS”和“年总薄.XLS”这两个文件;在进行月总簿、年总簿的统计制作过程中,首先使用Comobj自动化应用程序,调用CreateoLeobject函数创建oLe对象excel,返回Variant类型的数据变量,将预备好的表格以workBooks方式打开,再依次调用workSheets,然后将相关数据写入相关的工作表格里,并按照规定的统计方法完成统计、计算、存放。调用microsoftexcel的详细技术方法及统计制作月总簿、年总簿的技术方法过程略。

3.5其它综合处理

其它综合处理技术措施,包括数据库的控制、数据资料的储存交换、平台相关参数的设置、电报发送地址的编辑、特殊天气标准的编辑、打印输出、数据信息统计查询等,其实现的技术过程相对较为简单,本文不详细介绍。

4.结束语

mRDS5.0操作平台研发工作始于2011年,完成于2012年,2012年通过民航东北地区空管局验收,随后在哈尔滨机场正式投入业务运行,还推广到沈阳、大连、长春和齐齐哈尔等机场。经过近2年在各机场的运行情况表明,操作平台技术处理措施方法得当,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民航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的要求,在我国东北各大型机场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航班正常率的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操作平台兼容性强,操作和维护简便易懂,只需适当调整就能够适用于我国民航目前大部分机场使用的气象观测设备。

参考文献

[1]黄红兵,刘均力,卢玉宝等.awoS数据接收处理系统的研制及应用[C].民用航空气象服务与技术交流论文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2]肖雪莲,里希纳.Delphi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制定与实施细则[m].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2011.

[4]民航气象行业标准第1部分-观测和报告[m].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2008.

[5]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2012.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篇8

关键词:资料真实;资料及时;层次分明;与时俱进

一、资料收集整理要及时

技术资料要随结构工程施工进度随发生随整理,按子分部分项及其发生时间归类整理,按序排列和分析,能及时反映出混凝土、砂浆试验报告的分类收集并定期统计分析,能及时反映出混凝土的供应速度、浇筑速度等能否满足混凝土地初凝时间,以便通知混凝土供应单位做相应调整或现场及时调整试配、泵送能力、人员安排等做相应调整。

二、资料目录要层次分明

目录层次分明、清晰:资料总目录-卷内目录-分目录,尽可能做到全面到位;总目录应看到整个结构工程技术资料内容提纲,卷内目录可以看到一卷或一盒内资料内容,分目录反映一册资料的编号、资料形成日期、部位、结构等,但某些资料的目录有特殊性,如钢筋技术资料目录要依次注明:试验编号、资料日期、使用部位、产地、钢筋种类、规格、进场数量、混合批情况,这样通过目录即可了解钢筋进场、取样、试验结果等情况。

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交底的编写

总要求:层次清楚、分明,内容严谨、全面。施组-指导性,方案-可行性,技术交底-操作性。

1、施工方案的编写

总的要求:施工方案强调“可行性”和“针对性”,抓住重点,难点,做到图文并茂。内容要全面,条理分明。

方案内容要与施组中主要施工方法章节内的内容基本一致。

如在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分项方案的编写,主要施围绕如何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外观质量,相互间紧密联系。

钢筋方案编写必须满足图纸、规范、规程要求,保证钢筋位置准确、保护层厚度及绑扎固定牢固,隐蔽验收中检查水平、竖向筋、保护层数量等,如对盘条钢筋冷拉率4%的控制,在现场拉伸场地上画刻度标志,分别标明旧料区段、调直区段、拉伸区段的长度,以便拉伸时控制,如电梯井坑处模板加固要考虑上浮,而混凝土浇筑要考虑分层均匀下料,以防混凝土过分集中造成模板位移、上浮。

方案编写依据是图纸、规范、规程要求,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模板方案中要有对大模板的厂家选择、型号选择,对电梯井筒、洞口、后浇带、阳台、女儿墙等部位的模板设计,考虑模板用材的选择,现浇板模板的支撑系统、配置数量,如何保证上下支撑在同一位置;从混凝土供应(现场搅拌包括后台搅拌记录、原材料的试验记录、碱含量分析、凝结时间计算)、浇筑(泵管布置、布料机的使用、振捣、抹平)记录、成型、养护、试块留置、成品保护、拆模、施工缝处理、安全注意等事项均应写出具体要求。

2、技术交底的编写

技术交底要全面、通俗,针对工人操作层,与方案相比,要有明显界限、层次区别。如钢筋技术交底要从钢筋原材料质量要求说起,钢筋冷拉控制(现场冷拉区域要有下料长度区域、调直区、冷拉伸长区,各区段要有刻度值控制;钢筋连接、钢筋绑扎、钢筋绑扎质量控制措施:马凳、水平、竖向筋、暗柱定位框的加工、制作及具体长度尺寸)。暗柱箍筋加密区段、间距,墙水平、竖向钢筋搭接长度,钢筋锚固长度等。这些应根据图纸结构总说明及规范要求,可列表说明,具体到尺寸。混凝土交底对底板、顶板、板墙等处的混凝土浇筑要分开说明,如何控制分层浇筑、浇筑间歇时间控制、浇筑振捣时间、程度控制、施工缝处如何处理,如何控制平整度及浇筑标高。交底中图要标明具体尺寸,对制作尺寸或要求控制较严的经计算得出。测量放线交底要对主要测量仪器的使用予以说明,测量放线步骤顺序具体明确说明。

四、施工记录

测量放线资料:基槽验线应画出边坡轮廓及控制线网与周边轴线的关系、边坡放线比例;楼层测量放线记录要简单叙述放线依据、顺序,垂直传递方式,依次放出轴线控制线、墙边线、模板500控制线、木模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线,以上应画图说明。并要说明楼层50标高控制线的传递、复核测量方式,同时对墙厚、柱尺寸、洞口尺寸可列表说明。

对隐检、预检中检查出现的问题要如实记录,针对问题进行整改、返工,并重新报验,形成记录。

自检资料:总体要求,填写不可过于简单,只写“符合要求”,允许偏差项目(一般项目)的念头数值,要结合现场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填写。混凝土评定表填写混凝土主要原材料试验编号、配合比编写、试块试压报告编号、强度、报达标准强度百分比、评定日期分三次,第一日期为拆模后外观、实测检查情况填写,第二日期为同条件养护强度结果出来后,第三日期为标养强度结果出来后,评定结果(包括班组)。

五、工程质保资料的收集整理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书及进场试验报告的收集应及时,并按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目录整理,层次分明,如钢材进场时,除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外,必须进行抽样检,按规定的抽样数量送有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检测,进场复验报告是进场钢筋抽样检验的结果,它是该批钢筋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最终判断依据,钢筋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有两个作用。第一,它是产品的质量证明材料,证明该批钢筋合格。第二,它同时又是产品生产厂家的“质量责任书”或“质量担保书”。砌体工程中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对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在砌体工程中,应用合格的材料才能砌筑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是工程质量评定中必备的质量保证资料之一。

六、工程资料的移交及归档

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请当地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工程档案进行验收,未取得工程档案验收认可文件,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工程归档文件应为原件,工程归档文件必须完整、准确、系统,能够反映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质量应符合GB/t50328-2001规范要求,归档文件必须经过分类整理,并应组成符合要求的案卷。

七、总结

工程资料换一角度看:从施组方案技术交底施工管理、记录资料是一系统工程,前后必须一致,相对应,所有资料应与现场、图纸、规范、标准要求一致,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要求来进行施工管理和资料整理。资料必须由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来牵头,能全观整个工程项目是、施工、管理。一句话:资料内容必须真实、统一,切不可前后矛盾。验收角度:专家们先看现场,然后坐下来一起看资料,从要求资料内容必须与现场实际施工内容、方法、用材相一致。

当然,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也是“与时俱进”,随着创优要求不断提高,资料的收集、整理也必须不断改进。另随着工程建设体制变化、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的出台,资料的整理模式、内容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参考文献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篇9

关键词:工程测绘;测绘监理;监理制度

abstract:along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thesocialeconomicconstruction,thesurveyingandmappingengineeringasurban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thefoundation,withtheurbanconstructiontoincrease,theinvestmentscaleandstrengthalsograduallyexpand,atthesametimefortheengineeringqualityalsoputforwardhigherrequirement.thispaperforsurveyingandmappingengineeringsupervisionsystemestablishmentsignificanceandtheconcreteimplementationmeasures,thepaperdiscussesthereferenceforthetechnicalpersonnel.

Keywords:engineeringsurveyingandmapping;Surveyingandmappingsupervision;Supervisionsystem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测绘工程监理制度的建立意义

实施地理信息产业监理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在传统的测绘行业向地理信息产业的推进中,市场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投资主体由政府向政府、部门及社会所有有投资愿望的个体转移,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也需要能够从社会的各个层面筹措资金,吸引一批以项目建设而获取利益的资金和投资人。但作为投资方的业主并非均是专业人员,或并非全部建设项目的专业人员,他们项目的质量保证和效益保证除了依赖政府政策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外,还需要相关的项目管理公司或咨询公司对项目进行运作和监理。

实施地理信息产业监理制也是改革开放的形势需要,它破除了原来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的封闭式形式,融人到开放性、社会性和公平竞争性的新环境中,同时也能够为更多企业创造发展和提升的机会。

克服了现行测绘项目完成后再验收存在的质量风险。尤其适用于大型测绘项目

2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监理制的特点

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具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体表现在:技术含量高,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市场准入的门槛较高;具有行业性、部门性和区域性的大市场特征;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政府行为性的特征,生产的工艺流程较为规范和统一,作业的技术条例和规范较为严谨,成果的质量要求有严格的标准;从生产的过程和成果的形式来看,普遍具有可逆性,即在任何一处中间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可以做到及时返工或重来;整个产业的多数生产产品都具有环环相扣的作业特征和质量特征,上一工序的质量特征和精度指标若达不到要求,后一道工序则很难进行弥补和掩饰;整个行业因为其技术含量较高,对承包商的管理要求、规模要求、人员素质要求和仪器设备要求等较高;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市场目前并不像其它的地质或工程建设市场那样开放,对应的则是市场中的企业多数是原有计划经济和行业条块分割体制下企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和行业的交叉交融能力不强;在原有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下,整个行业和许多企业相对比较封闭,行业的扩展和渗透能力不强。新兴的地理信息产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监理制,而监理制不能等同或代替承包方的内部检查和验收机制,通过监理这个外因的敦促,可以促使生产企业建立起全面的质保体系及完善其内部管理机制

3监理方法要点

监理方法要点:协助业主进行项目的策划,完成项目的有关立项设计,按照拟定原则选择制作方;对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有关决议,审查制作方的技术设计文件、项目实施文件及相关文件;按照业主与作业单位的合同和有关补充规定审查费用、监督工期;对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规范,审查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的质量;按照业主授权,对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和设计书,审查并验收成果。

实施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监理制可以解决或部分解决这个行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进一步规范测绘和地理信息产品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测绘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实施

工程监理单位在接受监理任务并签订监理合同后要制定出《监理规划》,明确测绘工程总目标和分阶段目(针对投资、进度、质量、合同控制)、监理工作方法及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并与测绘生产方交底和沟通。在监理活动中,依据技术规范和合同对测绘生产方施测质量能否达到目标进行控制和组织协调,采用月报、简报、协调会等沟通方式定期向业主报告监理下的工程情况,工程完工后应向项目法人提供完整的全过程监理资料。

4.1测绘生产准备监理

根据测绘工程质量目标、合同要求以及国家相关规范,应对测绘单位的生产条件如是否符合测绘资质条件、项目人员构成、人员资格进行审核,若存在分包方,同样也应对分包方的资质、分包项目人员构成、人员资格是否合乎满足质量要求进行审核,并检查生产人员岗前培训情。对于生产中拟投入的生产设备如Gp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等,检查其检验时间是否有效,仪器等级精度能否达到质量目标和规范的要求,设备配置是否齐全,能否满足作业要求和进度需要。对于测绘工程所采用的已有资料进行审查分析,这当中包括地形图的实时、准确性,控制点资料精度符合质量要求的有效性。

4.2生产过程监理

为达到合同质量目标,要对测绘工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理,以地形测量为例整个监理过程分为控制阶段,野外数据采集阶段,数据编辑成图阶段。在野外工地现场,还要检查测绘生产方的安全措施,做到安全、文明生产。在这些活动中若发现重大质量隐患存在应下达工程暂停令,令生产方整改完毕并符合规定要求,及时签署工程复工令,其目的是严防质量缺陷的产生。在监理过程中若发现质量问题,以书面形式通知生产方进行整改,并作好记录,若出现生产方整改不力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及时报告业主。

4.3成果验收监理

验收监理的主要内容有:

(1)对测绘生产方提交的资料的检查报告、技术总结与技术设计书一致性;首级控制点布网略图、导线布网略图、四等水准布网图应清晰,点之记、导线、水准资料观测原始记录无遗漏,成果资料提供符合合同、技术设计书要求,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子文档(GpS数据、电子记录的导线、水准原始资料、电子地图、文本文件)的格式统一等。所有资料的装订、保存、标识检索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2)对生产过程、最终的质量检查的记录进行验证其关闭问题的状况,对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3)根据监理过程中所做的质量记录分类、汇总,按照相应的统计方法作质量统计,得出检查结论,写出工程监理报告。

5监理检查的具体操作程序

5.1监理检查工作程序

采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目标控制,由计划(pi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置(action)四个阶段组成循环。

5.1.1准备阶段

审核技术设计书或作业指导书;

审核生产部门的生产组织计划;

审核生产部门的质量计划。

5.1.2进度监理

发开工通知书;

生产部门凭开工通知书到财务部门领取进场费;

依据生产组织计划中的进度安排监督生产进度,当进度与计划不符时及时通知生产部门进行调整;

依据生产进度通知财务部门下拨生产经费。

5.1.3质量监理

依据技术设计书、作业规范和质量计划监督生产过程,对关键工序重点监控。

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监理员应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必要时发停工整改通知单,问题解决后发复工通知单继续生产。

5.2监理检查报告的编写

监理检查报告的类别:

月报:根据每月一次的监理检查例会(与生产例会同时进行)进行小结,编写监理检查月报,发送业主及各作业队。

通报:在发现有重大质量技术问题的情况下,及时以通报的形式发出监理检查文件,供专业队及时改正,并发送业主。通报为不定期的监理检查文件。

监理检查小结:监理检查小结为阶段性文件,如试点阶段结束后编写的监理检查小结。以后每当完成某项成果或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成果并提交经过监理检查后,应编写对应的监理检查小结。

监理检查总结:在全测区整个项目工程完成后,应编写监理检查总结。在监理检查总结中,要求将整个监理检查过程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由各作业队完成的成果质量给予实事求是和公正科学的评价。

监理检查报告内容:每次监理检查例会后编写监理检查月报,阶段性成果验收后编写监理检查小结,当发现重大质量技术问题时,要编写监理检查通报。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时间:例会时间,工作阶段,报告编写时间;主要参加人员,包括参加例会的人员,内、外业检查人员,主要负责人内、外业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等所有提交的成果资料的内、外业检查情况和精度情况t报告在成果资料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包括一般问题和严重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处理意见,一般问题只需做修改,严重问题要进行返工,在报告中应逐一做出具体说明;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6结语

在市场化经济的今天,测绘工程监理作为测绘行业的新生事物,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整个测绘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测绘工程监理工作中要向建筑工程监理的方法借鉴,结合自己行业的技术特点逐步形成自己完善的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海峰,姚正明.测绘工程实施监理制度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02).

[2]徐伟.测绘工程项目数据监理模式研究[J].《测绘工程》,2009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篇10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X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24503

1引言

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部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县级市环境监测站在支持行政决策、监督执法和信息公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靖江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工作为例,剖析县级站监测工作现状,并就新时期如何提高监测效能提出一点建议。

环境监测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带有公益性的环境质量监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地方财政不能全部解决监测经费,现实情况使环境监测站将部分工作重心转向了委托性监测或服务性监测,以解决监测经费不足的问题。

2监测工作存在问题

2.1工作任务方面

从工作量来看,以靖江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为例,靖江市环境监测站承担着全市辖区内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长江水、饮用水源、交界断面、降水、降尘、土壤、底泥、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等常规监测任务及全市污染源企业,重金属防控区域的监督监测任务,工作量大、涉及面广。2012年全站共报出监测数据116769个,一线实验室分析人员9个,以2012年全年251个工作日,每日8h工作时间计算,实验室分析人员需每人每小时出具6.5个监测数据;现场采样人员6个,2012年采集样品3827个,以全年251个工作日(忽略雨雪天气)计算,每人每天需采样2.5个;同时全年出具各类监测报表、报告、工作简迅、环境质量简报近2000份;由此可见靖江市环境监测工作完全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2.2监测人员方面

2.2.1人员在编不在岗问题

靖江市环境监测站在编人员45人,但在岗的只有25人,人员现状使在岗的人员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特别是根据工作需要和上级部署开展一些大型专项工作时,人手非常紧张。面对接踵而至的监测任务,在岗的一线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压力非常重。

2.2.2人才引进的问题

县级环境监测站多年来对专业环境监测人员的引进步伐缓慢,监测人员面临年龄偏大且年龄集中、跨度小,人员知识老化,技术滞步等困境。

2.2.3综合素质的提高问题

新时期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是:①由单一的实验室分析转向实验室分析与现场、应急快速分析、连续自动分析相结合;②由单纯的点式采样分析转向面采样分析与空中遥感监测分析结合;③由繁重的手工分析转向手工分析与在线连续自动分析相结合;④监测信息的要求由单纯的浓度信息转向浓度与总量,生态风险,环境安全信息相结合。这就要求监测人员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提升综合能力,赶上现代环境监测的步伐。

2.2.4人员激励机制不够

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大锅式的分配,事业型的运作机制,使环境监测部门缺乏驱动力,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2.3硬件设施方面

(1)环境监测仪器配置不足。由于环境监测机构的投入经费全部由财政负责,单一的投入渠道和有限的财政投入,导致监测设备配置不足。

(2)现有仪器老化,不能满足新时期监测工作需要。现行社会监测仪器的更新进步较快,部分监测仪器配置相对于新的国家标准显得不足,而且维修保养不够导致老化现象也比较严重,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拓展。

2.4监测成果综合利用方面

2.4.1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比研究不够

往往是数据出来了就报出,一些主要的污染因子,超标或不超标的原因是什么,是真正的环境质量变化引起,还是监测过程的误差所引起,都没有作出有效说明。

2.4.2监测报告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要加强监测结果因果关联分析,要深入分析各阶段监测数据,总结规律,进行污染控制、污染物传输扩散等的模型研究;要结合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做出科学的发展趋势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

2.4.3监测成果的可读性需提高

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是环保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对周围环境状况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环境监测报告专业性较强,且多用文字和数字方式进行表述,使普通大众较难理解报告的内容,监测报告需积极探索采用图表、视频等新型的表征方式。

3对策与建议

3.1环境监测站要精准定位

国家明确规定,环境监测行为即是“技术执法”又是“政府行为”。所以环境监测工作要始终遵循第三方公正原则,把“技术执法、政府行为”作为监测站的唯一定位,绝不能把横向创收作为监测站的“主业”,市场运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监测辖区环境质量,监督企业排污行为才是监测站立身之本。

3.2环境监测任务要优化设计

目前监测站处境十分尴尬,污防、总量、应急、环监、环评等机关业务部门都在向监测站提需求、下任务,很多时候布置工作事前缺乏沟通,不提前通知,这种任务管理上的随意性使得监测站工作忙乱不堪。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对各种监测任务进行优化设计,要以监测系统的承载力为前提,将来自各方的需求,合理转化成为具体有限的工作任务。

3.2.1任务调度有序化

环境监测站监测任务下达管理部门要对监测系统承担任务的实际能力和目前的任务负荷心中有数,把各级环保机关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撑需求,科学纳入环境监测工作的规划计划之中,任务目标、内容、时限、要求的设定要实事求是,相关部门提出的任务可进行归并整合的,尽量归并整合后实施,区分主次,分清缓急,能通过例行监测报告或数据共享提供技术服务的,不重复下达监测任务。

3.2.2任务部署科学化

在监测站承载能力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为保证新增任务和重点任务的实施,不断满足环境管理对监测的刚性需求和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必须对原有任务结构做出调整,使任务总量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以监测站承担能力为底线,对监测任务做合理削减。

3.2.3任务实施规范化

监测站作为任务实施主体,严格实行规范化作业。接受任务后,按照任务规定内容、标准、时限开展工作,保证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工作,任务完成不到位的要承担相应责任。

3.2.4任务优化与监测领域开拓齐头并进

优化、调整绝不是停滞不前,当前的工作与新时期环境监测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监测工作需要不断地开拓和深化。要根据目前监测工作量逐步有序地扩充监测能力,主要包括:拓展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开展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监测,逐步形成生物常规监测能力,建立区域环境质量联动与预警监测网络,形成主要环境污染物的动态监测能力等。

3.3监测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当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大幅度增加了环保投入,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加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构建与完成任务相适应的装备体系。同时根据区域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适当增加环境应急监测分析仪器装备,增强对特征污染物的监测能力和环境事故响应能力。

3.4精心打造监测人才

3.4.1积极扩充人员数量

第一,加强和人事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进行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第二,尝试建立灵活多样的聘用机制。通过对内返聘、续聘技术专家、引进劳务人员多种形式,盘活人力资源。

3.4.2扎实开展技术培训

培训是人才资源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环境监测人员队伍数量增长较慢的形势下,必须扎实开展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着力提高监测队伍整体技术水平。在培训形式上,构建“课堂讲授为主,多种形式并举”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上,以提高实验室分析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应急监测技术和现场采样技术为重点,依托老同志的“传、帮、带”,加强人员实际监测能力。

3.4.3合理提高人员待遇

薪酬激励是吸引优秀人才、缓解人才流失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监测站系统应采用多种措施,努力提高人员薪酬和待遇水平,保障监测人员踏实执行监测任务、专心从事技术科研,增强人才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管理部门配合绩效管理,对一些难、苦、累的监测项目加大分值的权重,量化的积分值可作为年终评先与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补贴与奖金向监测一线倾斜,以激发监测工作人员做实事的积极性,形成监测工作有人争着做,苦、难、累活有人抢着做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4监测成果高效应用

(1)监测报告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数据资源,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要加强因果关联分析,根据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等情况对环境质量变化状况进行原因分析;要深入分析各阶段监测数据,并总结规律,进行污染控制、污染物传输扩散等的研究;要结合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做出科学的发展趋势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同时监测报告应当使用更加形象直观的表征方式,文字表达要通俗易懂,应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多采用通俗化的表达方式,使普通大众能够更好的理解报告的内容。

(2)利用监测系统掌握的环境家底和历史数据引导污染防控。污染防控防什么、控什么、防控到什么程度,这些指标内容、防控目标的确定都需要实实在在的监测数据支撑。

(3)利用监测成果服务行政审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污染物排放许可、危险废物经营许可、放射性废气废液排放量审核、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污染防治设施的拆除和闲置批准等环保行政审批项目的操作执行都需要开展相应的环境监测工作,并出具监测报告,支持项目审批执行。

2013年7月绿色科技第7期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在新世纪新阶段,县级市环境监测站要积极谋发展、细规划,逐步推进“由被动变主动、减少行政干预”的环境监测工作局面,切实履行环境监测站的公益职能,推动环境监测事业大步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