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十篇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十篇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7:24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事业单位要完成事业任务、事业计划就必须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进行管理,而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现行的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存在财经法规制度执行不严格,凭经验或习惯办事而不是按程序、规则办事。账务混乱、财务管理工作不连续;一些重要管理制度缺失、未按要求制定,一些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便、不合实际;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滞后于最新财经法规,修订与完善不及时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近年来没有随着我国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改革而改革,因此财务管理制度滞后、不适应国家整个财政管理体制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2.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因为部分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有隐患,存在不相容岗位分离不严格、库存现金盘点间隔期过长、现金支付不合规、私存公款、白条抵库等现象。因为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流量、存量未严格管理,造成使用和处置不合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流失国有资产等现象。

3.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因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缺陷,比如未使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支出细化程度不够、预算定额制定不科学、部门预算不严谨、预算支出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多等,导致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忽视预算评价、预算编制而只重预算收支;在财务决策管理上松、散、乱,在预算执行、支出审批时不严格按制度执行;或者编制预算后对预算资金后续使用不做跟踪,或者简单跟踪,忽视成本考核和审计等现象的发生。

4.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因为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部门还是由国家投入资金,但国家不能直接去参与其财务管理,而且大多事业单位都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但并不热衷于财务管理,所以有的事业单位财务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有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配置、岗位设置不合理;有的事业单位仅由一人专职或多人兼职内部审核及监督工作;有的事业单位财务上存在做假账、假资料等现象;有的事业单位违反财务管理上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等。

5.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由于事业单位较少理念更新、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加上一些事业单位领导未重视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导致单位内审人员、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受重视,也没有及时吸收新的专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没有使单位的财务管理适应新形势和法规,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晋升或奖赏等现象的发生。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从上述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看出,出现问题的原因部分是因为长期粗放式管理造成问题的积淀,也有的是因为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要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上述种种问题,本文提出的建议如下: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在符合国家财务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会计核算流程、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现金、财产、审批、资金、预算等方面的规定都要明确具体,制定的制度还应该可操作及具备适应性。还要完善内部控制,建立财务管理约束机制,以此减少财务管理上违纪行为发生的概率。另外要经常评价会计核算流程、财务管理制度,若发现缺陷和不足时,或者国家财经法规变动、修订,及时配合进行改进。

2.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登记、清查、使用、保管、处置、交接等管理制度的编制应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资产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也应建立健全,要建立资产内部监督制度和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制度,应规定对资产处置、使用的监管,不定期或定期清查盘点的监管,以及应规定处置资产报批的审批程序、权限等,以此保证国有资产安全。

3.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始终有预算工作的影响,预算工作有制定、执行、考核及监督预算。应做到预算评价、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并重,编制部门预算要科学合理,推行绩效法、零基法等合理科学的编制方法,对预算收支项目应合理进一步细化,要与实际情况相符。预算评价可以采取成本效益分析法或者最低成本法等,以此提供决策依据。

4.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加强内部控制。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更改及财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变来强化会计监督和核算,从根本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浪费、腐败现象。另外只要有条件,事业单位都应设置专职内审人员以及单独的财务管理机构来从事财务预算、内控、监督、检查等各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加强内控的同时,要使内部控制与外部的审计以及财政检查监督等结合起来,堵住各种可能存在的财务管理漏洞。

5.强化财务管理队伍建设。首先,应发挥领导人员的带头作用,要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会计人员合法合规履行职责的行为要支持,严格按规办事的工作态度要鼓励,要督促财务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落实。其次,应强化内审人员及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使其业务知识不落后于时代。另外,应招收一些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充实财务管理队伍,对单位内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者,给予晋升和奖励。

要想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提升,使事业单位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就必须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对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证事业单位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秋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02):3-6.

[2]张志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金融经济,2011(07):85-87.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篇2

会计管理是比较具有系统性的有机工作,分为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能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企业的发展。会计管理有利于企业预测未来发展,进行相应的未来财政规划,并且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另外,财务会计管理能够增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让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更加清晰,有利于在进行财务规划和支出预算的时候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佳组合。

2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存在的问题中小企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有三点。首先是财政会计管理的内部机制不健全,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将财务会计管理局限于记账算账单方面,没有看到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让管理的职能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然后是财务会计部门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岗位出现空缺现象,严重的影响了该部门的工作质量,很多的财务工作人员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在处理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时候不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限制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最后是中小企财务管理部门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了很多以权谋私的现象。有些单位的领导,依靠手中的权利强制会计人员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虚假账目,而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打压下,失去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做出了危害企业,有利于领导的虚假账目,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干扰了我国正常的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混乱现象,不利于我国中小型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

2.2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受到了企业内部的影响,更是社会和企业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认清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第一是企业内部因素。这是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缺少必要的专业人才,影响了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规划。另外,在中小型企业内部没有树立起财务管理的观念,不重视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在运行中存在很多的漏洞。第二是社会环境因素。这一因素间接性的影响着企业内部财政管理的发展。国家对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缺乏了必要的指导和监督,让中小型企业中的违法违规操作越演越烈。

3改善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对策

3.1社会环境方面国家应该成立相应的指导机构和部门,对中小型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上的指导和监督。中小型企业的财政意识比较薄弱,不能够真正的树立起财务会计管理的理念。国家应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意识。另外,国家也应该成立监督部门,规范市场操作的行为,对财务会计管理提出一定的具体要求,减少中小型企业中以权谋私的现象。

3.2中小型企业内部①重视财政会计管理性人才。中小型企业存在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人才的缺乏。管理层应该重视这一问题,不断引进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指导,或者直接聘用财会人员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上的管理水平。②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中小型企业的内部财政制度是按照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企业内部消耗和成本支出,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能够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效率化,减少不必要的步骤消耗,促进企业的发展。③增强单位领导及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企业内部人员的共同努力。增强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能够让企业内部财政管理更加的科学和合理,从而避免了虚假账目的出现。④构建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走上信息化的财务管理道路已经成为了必然。中小型企业应该构建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创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时的发现财政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增加财政会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⑤重视财政管理部门。目前在中小型企业当中,财务管理工作仍然是被当做了后勤服务工作,财务管理部门无法参与企业的大型决策,这样长时间的积累会让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产生懈怠情绪,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

一、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制度还有待完善,不管是企业内部的监督还是外部的监督,都还不够健全。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财务会计的监督权力是掌握在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手中,同时,企业内部从事财务会计监督的人员,主要是企业的会计人员以及内审人员,他们掌握着企业的人事、工薪等工作,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监督成为一种形式化的过程,没有落到实处。在外部监督方面,一般担负监督工作的是注册会计师,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队伍数量比较缺乏,在该行业中甚至有一些恶性竞争的现象存在,导致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外部监督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2.企业财务会计违法违规的现象比较严重

目前,由于我国企业对财务会计的管理还不够成熟,企业财务会计的内外监督管理机制都不够健全,因此,很多企业的财务会计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造假的现象,有的企业甚至无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投资、偷税漏税等,或者是通过非法的手段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做假账等,这些现象对企业的发展而言都是一种很大的打击,对社会经济的秩序造成了干扰,也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3.专业化的财会管理人才比较缺乏

财会管理人员的水平是影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现有的财会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比较低。比如,有的企业财会管理岗位缺少相应人员,无法实现相应的管理,有的在岗人员水平又比较低,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有的企业甚至是聘用一些兼职人员,只是进行单纯的报账、记账等工作应付相关的检查等,由于财会人员的水平比较低下,因此不能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预测、决策、监督、控制等,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有很大的阻碍。

二、如何加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

针对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1.不断健全完善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

现代企业要不断发展,离不开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管理者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为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于矿业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要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体系,同时要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氛围,为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支持。

2.加强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财会管理工作水平

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好坏与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水平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当前矿业企业中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水平低下是影响财会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在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选聘时,应该要选择高层次的复合型的人才,并且要定期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丰富他们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的财务会计管理要求,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3.加强财务会计的监管力度

当前,财务会计的违规、违法行为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尤其是财会工作的造假行为,在很多行业的企业中都是存在的。因此,对于企业的财会造假行为要进行严厉地打击。造成财会造假的原因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外部的原因。针对企业内部而言,要考虑长远的方向,坚持以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意识企业存在的价值,从内部开始坚决地杜绝造假、违规等行为的出现。其次,企业要积极纳税,在纳税的立场上要保持一种正面的形象。不仅要加强自身企业内部的建设,对于其他企业中的财会违法行为也要进行监督、劝说、举报等,共同维护市场的稳定。

三、结语

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制度不够完善、财会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等,为了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完善企业财会制度、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加强监督等,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氛围,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所担当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了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文章通过研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国际贸易中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相应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操作活动。在实际的工作仍旧存在违规行为。例如在会计做账的原始数据凭证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擅自更改原始数据,从而导致原始数据不完整,数据内容虚假。

(二)会计账目管理混乱

在国际贸易活动的中小企业中,很多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同时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很多工作并没有按照应有的规定执行,即使工作得到执行但是执行的力度不够,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目标。中小企业在工作的管理中并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没有真正的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另外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运行的比较盲目,没有财务战略目标,只是单纯的最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做法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未来的发展。

(三)财务违纪现象严重

在中小企业中存在一定的财务违纪现象。在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中,由于范围较小,资金的流动量较小,因此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财务干预力度较小,这就使得财务管理活动直接由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领导直接决定,因此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直接同领导的自身素质相关联。

二、国际贸易中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所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贸活动的越来越平凡,制定一套规范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十分必要。近些年国家虽然已经建立一些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将一些财务管理活动纳入规定的范围内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依旧存在一定的财务管理问题,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分析其原因我们总结如下:

(一)财务管理问题重视力度不够

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很多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企业的生产中,注重引进人才,改建设备,但是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效率低下。在财务工作的管理方面,一些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财务管理不到位给企业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

(二)财务管理水平滞后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改变自身的发展形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这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直接受到领导的调配和管理,这就使得很多财务人员在工作,容易为了自身的利益或是某些领导的利益作出不符合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

(三)财务管理监督渠道受阻

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很多监督管理人员对于财务工作的重点把控不到位,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这一直是困扰财务管理人员的难题。在财务工作的管理活动中很多中小企业主不能获得充分的财务管理信息,没有专门的机构收集财务信息。

三、构建国际贸易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新模式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新模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引中小企业在国际经贸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自身的目标。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如何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新机制。

(一)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国家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国家应该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指引中小企业建立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内部员工的普法宣传工作,及时的引导财务管理人员按照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另外国家应该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干预活动,保证中小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完善财务委托管理机制

对于中小企业的财务账目可以交由专业的机构进行委托管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核算成本,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提升会计核算的民主性,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漏洞问题。通过财务委托管理,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对财务工作作出适时的调整,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的解决自身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来说,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越高,财务工作效率越高,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就越少。因此在新的财务管理共组机制中我们应该注重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品和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的财务管理队伍。

四、结语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工作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财务工作的管理活动监督指导工作,废止传统的管理模式,采取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新形式,更好的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篇5

【关键词】财务会计不确定性问题解决措施

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一般都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关系到社会经济能否顺利发展,随着近些年来一些事件的发生,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针对企业财务报表上信息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也有了更多的质疑,对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相关机构和部门认清楚当前企业的经营现状和财务状况,减少不确定性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不确定性会计内涵

不确定性也称为随机性,而不确定性会计已经成为了财务会计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指的是对不确定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的过程,所以要想做好财务会计工作,就必须处理好不确定性会计,它一般是以微观角度来对具体的会计对象进行核算处理。

通常来说确认不确定性会计的标准有两方面:一是要符合最基本的会计要素,二是可能对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影响的相关项目中的财务会计业务等。其原则总结起来也有以下四点:第一,充分披露原则。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可以清晰化委托人和人之间的选择意向,是良好会计决策的第一步,可以有效减少风险。第二,细心谨慎。会计业务本来就是一项需要谨慎处理的工作,尤其是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第三,公正原则。处理事件的时候要保持公正,一切从最基本的会计处理工作着手,不掺杂个人感情等因素。第四,有效选择。并不是每一个不确定性会计业务都需要认真的处理,那样只会增加成本,可以对企业财务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财务进行审核等工作,提高企业效益。

二、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财务会计工作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合理规划经营模式,然而充斥在财务会计中的因素很多,而且难以预测,这样的话就会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客观原因,长期以往就会导致不确定性问题。

(2)主观原因。财务会计人员是主要的工作者,他们在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的时候,往往都偏向于企业利润,如何更好地提高企业效益是他们考虑最多的问题,这样以来的话就很容易忽视实际情况,再加上可能存在财务工作者水平不够、经验不足、综合素质不够、职业道德欠缺等问题,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会导致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问题。

(3)根本原因。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财务工作人员没有了解清楚外界大环境的相关信息,不准确的信息当然无法正确指挥相关决策,产生不确定性问题。

(4)自身原因。随着时展,经济交易的主题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一些会计要素的定义也模棱两可,实际处理一些会计业务的时候,很有可能没有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考察,而只会根据经验或者以往的项目经历来对当下的财务工作进行成本和效益的分析。这种会计方法的选择无疑具有很大的缺点,会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问题。

三、财务会计中不确定问题的特点及造成的影响

(一)特点

(1)普遍性。不确定性问题普遍存在,不可避免。

(2)客观性。不确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可以对其进行发现、评估和研究分析但是其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志发生改变。

(3)估计判断的研究方法。在对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时候,往往需要借助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用估计判断的方法进行。

(4)披露性。不确定性问题具有随机性和复杂性,会随着不同的地点和时间段发生变化,所以随时披露信息也是一种常用的工作方式。

(5)未来性。不确定性会计的研究对象往往都是某企业的未来财务状况,所以具有未来性这一特点。

(6)可分类。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问题虽然涉及到经济业务的方方面面,但是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这样可以更好地充实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进展。

(二)影响

在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时候,可能因为缺乏相关资料而出现工作人员自行估算的问题,这样一来话就会降低财务会计的可靠性,而且不同的企业工作重点不同,关于财务状况的披露也是不同的,影响了重要性。一个简单的财务报表无法充分表征出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这就使得人们无法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作出预测,导致决策具有不完整性和片面性,降低了相关性。

四、财务会计中针对不确定问题的建议措施

(一)建议

首先对于不完整和不具体的企业信息,进行重要性和适度性分析,然后披露相关财务信息给使用者,同时要注意自身经营成本和效益的控制。其次,提高监督力度。财务工作是不能出错,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措施,对于违法乱纪现象坚决予以严肃处理,建立责任制,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警惕性,更加细致谨慎的完成工作。最后,应注意财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改进措施

(1)加强监督力度。必要的监督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责任制的实施可以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各部门齐心协力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好地服务。

(2)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素质。工作者的素质是做好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进行职业道德培训,真实准确的披露相关会计信息。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可以有效保证财务会计信心的质量,相关政府和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健全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严惩造假行为,为使用者提供优质服务。

综上所述,不确定性问题对财务会计有重要的影响,相关单位和个人应该明白不确定性问题的内涵、产生原因、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本着积极的态度和提高技能经验的决心,加强监督力度的建设、提高自身技能,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篇6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1.财务收支状况真实性审计。根据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了解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的财务收支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账实、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判断企业会计核算的合理性,检查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有关问题。

2.任职期间资产质量的审计。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因此必须划分清楚前后任资产质量状况,查实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实际质量状况。重点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资产质量变动情况,特别是任职期间新产生的不良资产情况,审计确认任职期初到任职期末各年的不良资产总额及任期内新增不良资产情况,分析企业任期内资产质量变动的原因和任期内不良资产责任划分。对于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未披露的损失(除政策性原因允许企业暂不处理的损失外),一般视同为清产核资后企业负责人任期不良资产损失。

3.任职期间经营成果审计。经营成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经营成果不实在国有企业中非常普遍。因此,要在财务收支审计与资产质量审计的基础上,审计企业任期内的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审核确认企业负责人任期初至任期末各年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财务定量评价指标。如果企业存在经营成果不实问题,应当根据审计结果对企业相关的会计数据进行调整,并做出调整后新的会计报表,确认任期企业实际业绩利润,企业任期实际业绩利润=经过审计调整核实后的任期利润总额+任期消化以前潜亏-任期新增不良资产(扣除因客观因素新增不良资产)。

4.任职期间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过程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等。这是新的经济责任审计强调的重点之一,注重对企业的绩效审计。

5.任职期间企业经营合法合规性审计。主要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有关经营、管理等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有无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资金账外循环;是否存在违规越权炒作股票、期货等高风险金融品种;违规对外拆借、出借账户;违规对外出借资金等。

(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三个正式报告,即中介机构(企业)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评价工作组出具的绩效评价报告和审计工作组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阶段性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为最终结论性审计报告。

1.财务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1)审计任务的说明,即执行审计的依据、被审计企业名称、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姓名、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采用的主要审计方法,延伸或追溯审要事项,以及对被审计企业及负责人配合与协助情况的评价等。

(2)被审计负责人及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业务范围及经营规模、财务隶属关系或资产监管关系、核算管理体制、财务收支状况等;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姓名、职务、任职时间等基本内容。

(3)被审计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主要包括:审计前后企业基本财务数据的变化及原因,任期内各年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质量、收入效益、成本费用等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等。

(4)企业负责人的主要业绩。企业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在发展战略规划、改革改组改制、生产经营成果、内部控制机制,以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等成绩。

(5)截至任期末,审计发现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的问题和负责人的问题两方面。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要进行分类整理,并明确发现问题的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或后果等。

(6)审计建议。对审计发现的有关问题,审计组应当在职权范围内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

(7)需要在审财务计报告中反映的其他情况。

2.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组结合前期了解掌握的企业有关情况,利用财务审计组审定的企业财务数据对企业实施绩效评价后形成的关于企业财务绩效状况的阶段性工作报告。绩效评价报告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组内部的分析报告,依据《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企业绩效评价操作实施细则》和财政部的当年行业标准值、优秀值,重点明确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在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财务指标和评价得分的变化情况,并对照行业评价标准值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得出企业在该任期的财务评价结论。此外,还需要聘请社会专家,专门召开专家民主评议会,对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经营决策机制、内部风险控制、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分析评议,并形成专家咨询评议报告。

3.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在财务审计报告、绩效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撰写最终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情况。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2)财务绩效分析。主要包括:审计后企业基本财务数据的变化及原因、企业在任期内的基本财务状况等。

(3)企业负责人的主要业绩,如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及发展方向方面、改革改制方面、基础管理方面、市场开拓方面、保值增值方面等所做的工作。

(4)任期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审计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按照问题的重要性,分问题排列。

(5)审计结论。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业绩,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被审计负责人任职期间的业绩与责任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并明确其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应在财务审计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中有证据支撑,需观点明确、内容清晰,业绩要讲透,问题要讲准,责任要讲清。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财务审计的区别

经济责任审计相对于以会计报表为对象的常规财务审计而言,可以归为专项审计范畴,与常规财务审计相比,存在以下一些区别:

1.目标不同。常规财务审计是对会计报表编制的公允性、合规性进行审计,关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真实性。经济责任审计则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强调关注事件的成因、效果和责任问题。

2.内容不同。常规财务审计内容为会计报表及与其有关的资料,是一种数据公允性的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更广泛,包括财务基础审计、企业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评价,其中每一项都规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出具财务审计报告,企业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评价也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完成。

3.审计范围不同。在审计主体范围上,常规财务审计一般将被审计单位全部纳入审计范围,根据重要性可以采取审计或审阅方式。而经济责任审计中,财务审计范围应遵循重要性原则并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一般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资产量应不低于被审计企业资产总额的70%,纳入审计范围的子企业户数应不低于企业总户数的50%。同时又有特殊规定,对资产或效益占有重要位置的子企业、由企业负责人兼职的子企业、任期内发生合并、分立、重组、改制等产权变动的子企业、任期内未经审计或财务负责人更换频繁的子企业务类金融子企业及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等,均要求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而且在时间范围上,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会是若干年,长于常规财务审计。

4.审计程序不同。常规财务审计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经济责任审计除常规程序外,委托人还规定了专门程序,如审计进点见面会规定了参加的人员及见面会内容,企业前后任负责人必须到场,这在常规审计中是没有的程序。又如审前调查,时间长、要求高,此外审计过程中的问卷调查、访谈等程序,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5.审计方法不同。常规财务审计主要围绕复核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而采取检查、函证、盘点、分析性复核等方法。经济责任审计则需要账内审计与账外审计相结合,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审计报告、企业内部审计资料、上级及外部检查结果等,避免重复审计,强调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理清问题、取得证据。审计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审计方法,如设立意见箱,收集群众意见;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充分听取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纪检监察、工会和职工反映的情况和意见。对于实施访谈工作,《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访谈工作规范》也明确了访谈范围、内容、方式等。

6.重点不同。常规财务审训是一种对会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则需要突出重点,对重点环节、重点事项、重点问题进行充分关注。如因对外担保而承担连带责任事项,若账务处理上已经将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或预计负债,审计结果可以不需要对此发表保留意见,但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查明深层次原因,是否经过了一定的程序、责任的归属、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等。

7.工作结果不同。常规财务审计报告是一种标准、简式审计报告,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提出的调整事项进行了调整,则在审计报告中不需再反映。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一种长式、详式审计报告,对前任负责人在任期内的工作情况需要在审计报告中体现,并根据任期内的工作情况对负责人进行评价。在会计报表编制上,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涉及到多期,尤其是执行新会计制度和清产核资,财务报表编制相当复杂,如清产核资损失如何还原、报表编制基础、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等问题,《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解答》(国资委评价函[2005]209号)对经济责任审计会计报表编制进行了规范。

8.要求不同。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财务审计相比,由于要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全面的评价,涉及的审计工作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对参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三、中介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些问题

国资委对中介机构的执业资质作出了相应规定,要求中介机构资质条件应与企业规模相适应、具备较完善的审计执业质量控制制度、拥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三年内未承担同一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业务、近三年未有违法违规不良记录等。从目前中介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看,下列方面容易出现偏差:

1.服务对象存在偏差。经济责任审计经常会遇到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中介机构在处理冲突时往往按以前常规审计一样,站在企业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实际上,由于中介机构是受国资委委托,所以应站在国资委的立场开展审计工作。

2.审计目标不明确。有的中介机构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与一般财务审计的区别,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范围不明确,导致审计难度较大,工作缺乏条理性。

3.审计重点存在偏差。在审计过程中,有的中介机构在财务核算和会计差错的纠正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实际上这仅仅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部分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并非很重要。因为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工作远不仅仅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差最多说明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不重视而已。又如,委托理财从会计处理上检查核算正确,但审计时更要深层次挖掘对该类高风险投资的决策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为何要进行投资等,这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是一个负责人任期内重大经营活动及决策问题,需要在审计时进行关注并收集证据。

4.审计方法上存在问题。部分中介机构完全采取常规审计的方法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没有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如需要更多的调查、访谈等特殊方法。

5.审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发现问题是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目的,而发现问题需要具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但有的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尚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

6.没有与国资委进行充分地汇报沟通,使工作结果与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有的中介机构工作重点存在偏差,其工作结果必然和委托方的要求有差距。在进行实施阶段审计时,由于把大量时间花在了会计报表的核对上,审计工作基本结束时向企业、国资委报送征求意见材料时,反映的问题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上的事情,发现不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但这时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

7.不注意工作程序及取证。在审计过程中,有的企业存在提供资料不及时、不全面,中介机构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予以确认,不符合审计工作要求。对重要事项,必须获取充分的证据,还需要向委托方进行专门汇报。

8.不重视审计工作方案的制定。在审前调查阶段,有的中介机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认真调查,调查结束后制定的审计工作方案重点突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但有较多中介机构在审前调查阶段,在工作方法及重视程度上存在问题,并未实际进行调查,只是将有关材料拼凑、粘贴,按照常规审计思路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流于形式。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篇7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预算体制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136-02

一、前言

改革_放以来,我国在人才培养政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领域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使得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学校将经济理念引入管理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高校的经费缺乏的问题依旧存在,高校的教育资源的投入与收入之间存在很大矛盾,大部分高校都面临着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通过研究,会更加清楚高校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经济管理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些新型矛盾的出现,变得更加复杂,诸如预算管理、财政信息录入、财务支出统筹、财政融资能力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高校的正常运营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威胁。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发展与经济的客观原因,又有学校自身的主观原因。能够发现问题,并探究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解决高校财政管理问题的关键。

(一)高校财务预算机制不够完善

任何财务机制中,预算机制都是第一前提。但是我国高校的财务预算机制并不完善,因此引发后续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很多高校尽管存在负责预算机制的部门,但并没有落到实处、认真合理的开展预算任务,这是因为学校领导部门并没有意识到预算的重要性,没有看到预算机制在财务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引起了工作人员敷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不按照管理制度和编制做事,这就造成了预算失衡和虚假的情况。另外就是预算机制还停留于浅层,大部分部门的预算机制仍旧沿用落后的简单的“基数+增长”的模式结合上一年的预算进行上报,并未将预算机制细致的开展到院系下属部门,未经过实证与评判,得出的预算并不符合客观真实情况。预算机制在质量和深度方面并不能满足要求。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不全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步较晚,高校的制度改革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各部门的建立还不够完善,相关文件的提出与实际应用也很难快速地落到实处,这就导致了高校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一方面,高校改革之后,转型期更注重资金的注入,但是对于财务制度这个具有权威性的部分并没有多大的重视,厚此薄彼之下,财务制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财务出现问题时也得不到控制。

(三)高校在筹集资金时缺乏风险意识

在我国,大众并不能足够重视风险这个概念,很多高校筹资也缺乏风险意识。学校一直在引入资金,为高校的发展筹资。但是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过分的重视资金的不断引入,反而忽视了这些资金的风险管理。学校经常采取的一般是贷款,但是高校总是不注意当贷款数量到达一定程度时,学校的偿还能力可能会出现问题。一味地新建教学楼和办公楼,扩张规模,学校的财务状况在这样的不断资金使用过程中偏离了预定的轨道。虽然学校可以依靠政府投资来满足一部分财务需求,但对政府的依赖并不是好事,政府的经济情况和资金下发政策存在的波动对学校的财务影响很大。高校如果不能对突况做出快速的反应,就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窘况。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对各种情况都在预算之中,以防止风险出现时措手不及。缺乏风险意识,对高校的财务安全稳定影响很大。

(四)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高校的财务部门并没有招聘专业人才,而有些高校内部的财务专业队伍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不断改革的财务管理体制。一些高校的财政管理人员拥有的专业知识不能切实的应用到工作中,缺乏对其他方面知识的了解,不能融会贯通,不能在财务管理中做到结合多方面情况进行快速反应,这样人才的匮乏就给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另外,还有一方面原因是一些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因知识老化产生陈旧的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管理观念,在工作中仍抱残守缺,不能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做出的决定往往都脱离了主流市场。甚至还有一些不专业的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不细致,缺乏责任意识,对相关政府做出的法令以及工作制度熟视无睹,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而相应制度中又缺少合理公平的奖惩制度,从而引发财务人员内部的矛盾,不利于管理部门和谐氛围与工作态度的形成。

三、高校财务管理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出现问题,放任不管,会产生时弊,不断积累终会爆发。高校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绝对不能放任不管,针对它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不断地完善财务管理,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是高校在做任何经济决策必须参考的依据,超出预算会使高校经济窘迫,影响相关工程的按时实施,所以,强化预算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的预算管理体制应该将一切收支都收入归纳,预算的编制也应该统一。高校应该提高对预算的重视程度,选择专业人员来进行预算,对经济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判断学校现在的经济状况。同时预算应实施到每个院系、每个部门,全方位的开展预算体制,由浅入深。同时学习经济学中新型的计算方法,抛除旧的经济观念,只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作出预算,预算的结果才不会流于表面,从而能更深层次的开展预算工作。在预算中更该注意的一点还有真实,否则会影响预算的整体结果以及之后的所有工序

(二)完善财务审查制度

首先可以建立一套对经济投入与引进的审核制度。高校投资失误和风险资金的引入都会给学校的经济以致命一击,高校的制度原本就存在缺漏,如果不加紧审查,就会出现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失误,从这一方面来说,高校应该建立一套适应自身业务流程的审核制度。在开展任何一个投资项目之前,都要请相关人士对风险进行评估,对经济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之后才可以下达决策,以此来尽量避免之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审查事宜。其次,应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体系是准确反映高校的经济结构、支出水平和经济来源的关键,而最后步骤是对经济进行评价与改革,基于准确的分析,准确反映学校的实际运营情况,防止学校出现问题无从下手,这样也有利于社会各界对高校做出客观公正透明的评价,提高高校的公信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财务工作任务变得更加精细化与复杂化,高校除了在硬件方面有所提高外,也应提高软实力,高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是目前应该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自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学校在投资中存在风险,财务人员就要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面对问题时更加谨慎,他们除了应该掌握魍车幕峒坪怂隳芰Γ还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努力成为综合型人才,从容面对今后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针对高校内部财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问题,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让他们通过后期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重视并落实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管理体制建立的基础。高校财务处应该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工作,高校在这样的制度中应该坚持一个核心,保证制度的整体性,突出重心,除了拟定和出台制度外,还要根据现实情况及时修正,逐步完善财务管理的制度体系。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制度小组,对制度进行监督、完善,同时去宣传。增加监察力度,保证制度符合学校的发展。这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谨慎,需要负责,需要完善,通过这些,我们的高校财务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从而为高校的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高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社会高品质人才的重任,除了教务工作,财务管理的工作也应该开展到位。无论是高校领导部门,还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对财务管理工作给予重视,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切实关系到高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涉及高校的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权利、学生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财务管理工作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就完成,它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邹绮.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现状分析及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2]王舒,张文娟.国(境)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特点与经验[J].教育财会研究,2007年01期

[3]徐晟.论高校财务内控制度与运行机制创新[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4]郑鸣,赵碧辉.基于非财务信息的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8(01)

[5]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林荣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1)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加强

随着经济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办学经费来源结构的改变,高校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财务部门应转变工作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在做好基本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能够站在财务角度上着眼未来,为高校领导决策提供财务支持。

一、高校财务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资本运作模式的改变,高校经济活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原来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使用、管理不当

高校资金来源由财政拨款转变为以政府拨款为主,费、贷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形式,对高校在资金的合理使用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高校运行的各项经费透明度不够,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严重浪费现象。在一些经费上,在使用前无计划、无预算,盲目开支;或者预算内容不够详细,在项目实际运作的过程中没有按照预算严格执行。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无计划使用,不该由项目支出的费用也从项目中扣除,导致项目严重超支,甚至一些主要工作因为资金不足无法按期完成。

(二)有形和无形资产管理不严

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需要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科研仪器、办公用品等有形和无形的产品,由于高校资金支出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所以,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分散管理、无库存管理概念。学校各部门之间所需办公用品、图书资料、教学仪器等没再经过统一管理,各学院、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购置相关固定资产。财务管理部门未做到事前预算、统一购买、统筹使用,导致重复购买,设备闲置、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在资产管理不严格,没有完整出入登记,资产流失严重。高校对于无形资产管理观念不足、意识薄弱,也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

(三)资金来源结构调整、风险意识不足

由于国家对高校财政经费投入的减少,很多高校通过向银行贷款来获得办学经费,以弥补管理费用的不足。虽然贷款可以在短期内缓解了学校经费的压力,改善办学条件,但高校在贷款之前没有充分论证可行性,没有全面考虑贷款所存在的风险,其贷款额度在不知不觉间已远远超出高校可承受的范围。大量的贷款使得高校的运行成本提高,财务风险加大。

(四)财务数据不能提供决策支持

财务数据是院校在一段时间内各类财务信息的汇总、分析、比较和评价后,综合学校的各因素,反映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账务数据只停留在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日常工作中,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没有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因此,在高校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数据无法为高校管理人员发现在管理过程中不当,更无法为领导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领导解决学校管理过程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五)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指导思想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他级管理”两种模式,这两种管理制度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两个极端。并且许多业务流程不够合理,高校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制度很不完善,如内控分权原则体现不明显、审批制度有待改进、流程控制体系不完备等。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造成高校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为主观原因,也有历史、客观原因,既有体制、政策问题,也有高校财务管理不当的问题。因此在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应该根据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主要的措施有:

(一)加强各项经费的预算和管理

高校对办学经费实行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学校各项资金,尽可能将办学经费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公开透明各项预算支出,对各项预算可行性进行审核,修正其不合理的部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节约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客观反映高校培养成本以及购置的固定资产情况,应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且合理发放相关教学物资。同时建立哪个部门使用哪个部门管理的原则,将“责任田”划分到各责任部门或者相关责任人,并设立相关账目记录使用情况,不断地修正账目反映的问题,促使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

对固定资产采取双管齐下的管理,一方面高校应按照制度进行总括记账管理,另一方面相关责任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实行“责任田”管理,单独设置固定资产的本部门账目,其中实时记录使用、破损、保养和维修等情况,并记相关折旧和计算固定资产消耗率、淘汰率等考核指标。然后高校通过各部门的数据,再统一安排和计算固定资产的购置,总体提高全校的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最后要加强监督,核实数据,做到账实相符。

(三)适度贷款,控制风险

以前高校由于全额拨款,教育经费属于国家无偿拨款,所以长期以来经营被认为是没有风险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高校的发展,新形势下的高校经营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很多大学重新选址,修建更大的校区,这样的建设融资已达到很高的规模,大大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所以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计划,综合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评估自己的风险,实时调整发展战略。同时应积极做好财务核算与预算,以控制风险。

(四)提高财务分析能力

以往高校财务忽略各项财务指标、数据对高校管理、建设的重大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财务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与问题,降低高校运营成本,为实现高校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五)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找出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标准流程,强化财务控制,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管理人员之间权利与责任明确。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套适合高校具体情况的财务管理体制。

三、总结

总之,高校除了由于财务制度上存在问题以外,在资金预算与管理、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还未充分认识到高校所处新环境下的危机。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院校具体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实际问题,逐个突破、有序解决,从而提高高校在新形势管理效率,提高其在新环境下的竞争力,提高其在新时期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中国学术期刊网.

[2]刘谨.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高等教育财会,2005(04).

[3]刘亮.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7(12).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篇9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简称“三大”管理,只有把农村财务管好,农村承包合同管全、农民负担管住,才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使农村稳定,经济发展。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它涉及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处理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问题,从根本上分析原因并找出对策,对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资产涉及面广,比较零乱,长期以来由于村干部更换频繁等原因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且在农村普遍存在着民主管理力度不够,对资产和财务管理缺乏监督等现象,致使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集体资产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等简单的实物,更多的是村办企业的集体注资、土地承包经营的发包与出租等。对于村办企业,很多农村存在着产权不明、公私不分等现象,明明是以集体资产进行的投资,或是现金、或是固定资产,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企业好像是村干部个人的,收益和分红落实不到位。对于土地的发包与出租,很多村存在着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整等现象,个别土地未经公开招投标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就由村干部私下交易和安排,造成承包标准不一等现象,甚至还有“以资抵债”等现象。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

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白条入账、审批手续不齐全等现象,如账单中有经办人无审批人、有审批人无经办人、自用自批,大额支出没有民主理财小组讨论和签字等。同时村级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会计、出纳业务不熟练等现象,如一些总科目下的明细科目不规范,很多没有明细账,只在摘要栏作了简单备注,这样时间一长,则无法核对,容易造成一些错误。同时会计与出纳相互之间的监督不到位,不能做到及时的对账与入账,有的会计和出纳一直等到月底报表时才进行对账,这就出现在钱账不符时两人相互推诿,既浪费了时间,又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在村级财务管理时,还存在着不按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以收抵支等现象,还有的会计没有对集体资产中的一些大型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折旧,造成报废时因预算不足难以更新设备影响生产的现象。

(三)缺乏民主管理和监督

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应本着“合法、及时、真实、公正”的原则,并遵循民主理财的思想,将村级财务做成“阳光工程”,时刻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当前农村仍然存在着财务公开不规范的现象,如公开内容选择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而实质性、敏感的内容则藏而不漏;只有在上级来检查时公开,不检查时则不公开。同时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好“一事一议”的制度,“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就造成了集体资产使用缺乏必要的监督,从而使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越积越多。

二、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既有内在重视不足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内在原因,也有会计队伍不稳定和业务素质低、监督不到位等方面的外在原因,只有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促使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向良性方向发展。

(一)对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重视不够

农村资产和财务管理不像城市和企业那样易于规范、便于操作,所以农村普遍存在着对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不太重视的现象,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不规范情况。同时县、乡政府对于农村的考核只注重了各项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整体的发展和长期的规划,这就造成了村干部从思想上对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另一方面,有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只要不贪不占就行,从而忽视对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规范,甚至错误的认为审计与监督就是对他的不信任,这也是导致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规章制度不健全

虽然对于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操作时还是存在很大的纰漏。如村级组织对于财务预决算、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财务开支审批等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一些权限性问题不好把握,往往只是由村干部的个人决定来代替规章制度,这就造成了“人驾于制度之上”的现象,从而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农村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不同于正式单位的上下班,所以也就造成制度挂在墙,操作在个人的现象。

(三)会计队伍不稳定

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大多在本村产生,乡镇经管部门只负责监管,这就出现了会计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会计和出纳只是村干部的亲属或好友,而没有相关的专业素养。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些农村在干部换届的同时,财务管理人员也自然换届,造成一些不懂业务的人员进入会计队伍,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混乱。同时农村财务工作人员的非正常更换使得一些财务工作需要重新开始,这也就造成集体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的不连续,使集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四)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民主理财是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形式,但是很多农村存在着民主理财小组名存实亡的现象。一方面有的村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由村民选举产生,而是由村干部指定,这样所谓的“民主”自然是维护干部的利益,另一方面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碍于情面或迫于村干部的,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也就造成民主理财流于形式。

三、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48%左右,农业增加值占GDp的10%左右,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社会发展和稳定,对于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需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全面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一)重视基础工作,强化日常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需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重基础建设,强制度落实。如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结算要日清月结,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对于村办项目的预收款等要及时入账,切实杜绝白条抵款现象。落实好“收支两条线”制度,对于收入与支出要有正规的凭证,杜绝以收抵支等现象。落实好财务预决算方案,年初按照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编制村级财务预算,年终进行决算,确保预决算的可行性和真实性。严格控制招待费和报刊征订费,落实好限额制度,并做好财务公开。对于承包和出租要建立好台账,在公开招投标的基础上签订合同,费用收缴要在村务公开栏中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逐步完善制度,落实民主监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指出: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在具体工作落实时,要贯彻好村内所有重大事项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避免作风。落实好资产财务公开制度,对于集体资产及其经营管理情况要定期公示,接受村民监督。对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要随时、逐项、单独公开,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素质

村干部和农经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在用人方面要严格落实好“选、派、聘”的操作方式,确保队伍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都过硬。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做好考查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财务、金融、法律等素养,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总之,做好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它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在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加务实的为农民群众谋福利,从而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的深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资敏.浅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和财务管理[J].中国经贸,2012(16).

[2]赵孝柱.浅谈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05).

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意义

引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对于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实践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措施,以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十分必要。

一、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管理服务和会计核算等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对单位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单位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的要求、对单位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配备以及管理的要求、对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等。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单位经济管理的基础内容。但是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传统的会计核算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及其发展需求。因此,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根据单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促进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尤为重要。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记账凭证管理不严格。不少单位在报销时往往不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原始凭证填写不规范,发票上具体货物品名、规格、数量、单位等未注明,同时报销的手续不完备,往往在没有经办人、证明人的情况下就给予报销,信息的缺失导致难以对原始凭据的真实性进行确定。在记账凭证填制中存在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随意自编会计科目等问题。

2.账簿使用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账簿使用管理不规范,不设置总账、明细账等,明细账无法审核,造成账外账。不设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或是两类账目使用同一个账本,现金日记账不能做到日清月结。账簿首页项目填写不全,未加盖公章等。另外还有一些部门财务报表设置单一,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只有主表,没有详细的附注,并且报表中的科目账户过于简单,不能真实有效地反应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人员配置不符合要求。一些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配置不符合《会计法》中的相关要求,有些单位会计人员由其他人员兼职或是工作人员为非会计专业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不熟悉,直接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不高。另外在事业单位中,由于财务会计人员的调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工作人员中存在一些能力不足者,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同时,由于部分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出现一些无证上岗的现象,造成不懂财务的人员兼任会计的职能,降低了会计人员的素质,面对金钱的直接诱惑,容易使工作人员做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挪用公款、制造假的财务表等,影响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领导阶层不重视。一些单位的领导阶层没有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不能较好地掌握会计基础工作理论,导致单位其他部门及人员观念的偏差,在新的财经法规制度出台后不能组织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学习;部分领导干部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

2.缺乏监督管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检查工作主要由单一的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纪检、审计部门等机构的检查力度不够,有些检查只是走形式,单位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我国目前有关会计基础工作的法律法规缺乏可行性,尚不能充分地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导致会计人员发现问题时采取知情不报的行为,不能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责。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甚至有些单位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而只以一般的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部的稽查审核制度不严格,在出现问题时不能依章处理。有些单位则在利益的驱使下,故意隐匿家底、逃避监督,造成会计基础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

三、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一)增强法律意识,强化领导阶层责任

为有效地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实践中应首先增强领导阶层的法律意识,促使领导阶层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要求进行审批,对不不符合规范或者审批流程的凭证,坚决拒绝签字,并责令其更改,承担起单位经济管理的责任,同时也通过自身的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为会计人员的正当利益提供保障。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实践中应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配置会计人员,由熟悉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承担职位,严格执行凭证上岗,确保会计人员具备从业资格。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树立会计人员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观念,在发现违法违纪现象时敢于举报,积极主动地维护财经纪律。还应在会计人员中开展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使他们了解国家政策、法律知识,依法自制,提高为民服务的觉悟。此外,新时期事业单位还应改善人员调动机制,引进优秀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内部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