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十篇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十篇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8:27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篇1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股权结构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涵义及危害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涵义

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指财务报告故意不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导致其外部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的现象。此外,在定义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上,还应该关注与其相关或相似的一系列概念,如盈余操纵、盈余造假、会计信息失真、虚假财务报告等。

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和本文的写作目的,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基于会计环境、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企业管理当局的不良动机,企业财务报告故意不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导致外部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的现象。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危害

舞弊性财务报告可能在短期内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但对其长远发展不利。上市公司利用财务报告舞弊操纵利润将助长管理层的惰性,使其失去为实现公司利益而切实努力的动力,扭曲了公司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会导致会计行业的信用危机,损害了会计从业人员客观、公正、中立的形象,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公信力,不利于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财务报告舞弊危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使证券市场应有的资源配置功能受到弱化。最终将破坏社会诚信体系,扰乱国民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的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描述性统计

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披露的上市公司处罚决定,依据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阅读了2010年到2012年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所涉及的266篇处罚公告。

从舞弊样本的总体情况看来,2009年到2012年的处罚公告中,刑政处罚决定共有217份。分别为57份,48份,56份,56份。由此可见,2009年后由于实行新法规准则舞弊情况有所改善,但仍较为严重。其中有多家公司被两次,甚至三次处罚。此外,2009年到2012年期间,市场禁入决定也有49份之多。平均每年发出12份。以上大部分舞弊都不只发生在一个财务报告期间,财务报告舞弊大多横跨两个以上的财务报告期间,并且大多同时涉及中报和年报。多数公司同时采用两种以上舞弊手段。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

通过因财务报告舞弊而受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归结为:利用虚增销售收入舞弊,利用低估期间费用舞弊,利用变更会计政策舞弊,利用资产重组“扭亏为盈”舞弊,利用少计营业收入偷逃税款舞弊,利用假借关联交易转移利润舞弊等。

以上若干手段,常被多家上市公司分别运用或组合运用,也同时或相继出现在一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及识别方法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分析

股权结构的失衡。公司治理即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权比例过高,流通股比例过低;董事会被内部人控制,监事会失效等才是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根本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此外,监事会的监督权也通常流于形式。

失衡的盈利预期机制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在政府部门、公司经营管理者以及投资者的心目中,都存在着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盈利预期机制,各方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上市公司制定不同的经营目标,这些经营目标的制定很多是没有任何理论及数据来支撑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方法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在曝光之前,往往有一些称预警信号出现,即很可能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有如下征兆:一是已两年连续亏损,第三年经营业绩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面临暂停或退市威胁,或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持续的经营亏损使企业面临破产或被敌意收购的威胁;二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年为负值,或虽然账面盈利但没有带来充裕的现金流入,入不敷出,现金匮乏;三是存在重大的、不正常的关联交易或极度复杂的交易;四是全行业亏损或行业过度竞争,或当年公司行业不景气;五是公司的董事或管理层的个人财富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六是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管理层频繁变动;经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等。鉴于以上种种,故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识别并预防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

对经营业绩舞弊的识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利润最大化。第二,利润最小化。第三,利润均衡化。第四,利润清洗。

对虚增利润舞弊的识别。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利用应收应付款调节利润。第二,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第三,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第四,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对财务状况舞弊的识别主要体现在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等方面。以上所述还没有涉及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工作量比较大,它不像资产负债表提取一个余额,也不像损益表提取一个累计发生额,它需要对相关明细账逐笔归类汇总,非常繁琐。

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综合治理对策

(一)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要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违规预期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的问题,需要各项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才能够形成确实有效的规制体系,抑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各项立法的处罚数额与尺度各不相同,对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金额相对于上市公司动辄上亿元的舞弊金额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提高执法机构的协调性。当前能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管理的机关主要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虽然他们之间也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但还是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理顺监管体制。

(二)建立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监督职能。第二,充分发挥监事会职能。第三,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

(三)强化外部审计功能

即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作用。注册会计师有效发挥职能的关键是保持独立性。这需要制度的改革:第一,要降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依附性。第二,加强对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第三,加强针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规范。第四,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与规范。

(四)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散户比例较高,而机构投资者较少,这一方面造成了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需求不强,大部分的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约束只能依靠“用脚投票”,且投机心理严重;另一方面降低了对大股东和经营管理层行为的约束。

(五)提倡道德自律、弘扬公司诚信文化

加强职业会计从业人员道德建设。“不做假账”是朱总理给国家会计学院提写的校训,在全世界公司财务丑闻不断的年代,诚信显得更为珍贵。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主观因素。第一,通过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约束、制约和激励财会从业人员的行为。第二,强化思想宣传教育。第三,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

弘扬企业诚信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的内涵是它的共赢性,即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利益,诚实守信,按约办事,不损害对方和公众的利益。弘扬企业诚信文化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更从思想根源有利于改善企业财务舞弊现象。

五、结论

以上讨论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研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综合治理对策,具体包括: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理性的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外部审计功能的加强;提倡道德自律、弘扬公司诚信文化等几个方面。希望藉此为所有财务报告使用者带来指导性帮助。进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维护团结安定的深层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峰.浅析财务舞弊的鉴别[J].海峡科学,2007.10.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篇2

(1.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5;2.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本文应用前景理论,从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两个方面分析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2007—2013年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风险偏好使行为人的风险倾向发生改变,面临退市危险的会计主体出于保牌的需求具有更高的舞弊倾向。此外,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为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前景理论;价值函数;权重函数

中图分类号:F275;F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4-0076-06

作者简介:许娟娟(1985-),女,内蒙古集宁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会计舞弊、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和行为经济学等方面研究。e-mail:juanjuanxiaotuzi@163.com

陈志阳(1983-),男,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会计理论研究。e-mail:sun313582@163.com

一、引言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也是社会各界借以评估企业绩效的关键依据。财务报告舞弊是通过对报表及附注中列示的金额或内容进行有意的错报或漏报,以误导报告使用者的行为。虽然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却屡禁不止。目前国内外关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涉及会计舞弊的动因、识别、预防和治理等诸多方面,然而,这些研究或是建立在“动因—结果”的分析框架之上,忽视了行为人心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或是基于“完全理性”假设,脱离了现实经济生活,这对解决现实社会中的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运用传统经济学对会计舞弊进行分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基于博弈论视角下的会计舞弊研究。matsumura和tucker[1]构建了管理者和审计人员的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分析贝叶斯均衡结果,进而研究舞弊问题。秦江萍[2]通过将地方政府领导、监管者激励纳入策略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会计舞弊普遍存在的原因。张作民[3]基于“经济人”假设,对上市公司与监管者进行博弈分析,提出了通过采取积极的奖惩措施来抑制舞弊。薄澜和姚海鑫[4]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管理者与外部审计师多期重复博弈的均衡结果,从而为如何减少会计舞弊提出政策建议。除了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分析舞弊问题外,还有学者将实验研究方法运用于会计舞弊的博弈分析中。Bloomfield[5]等对审计人员与管理者的博弈过程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发现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的错误估计将导致其与管理者的支付水平低于博弈均衡。Fischbacher和Stefani[6]设计了管理者和审计人员的双矩阵博弈模型,通过在实验中增加工作努力的审计人员考查了审计人员的努力程度与会计舞弊的关系。

近些年来,行为经济学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之相关的文献也逐渐增加。杨明增和张继勋[7]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锚定心理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的作用,得出阅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底稿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有显著影响。陈艳和田文静[8]应用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会计舞弊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剖析。陈艳和刘欣远[9]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运用前景理论研究职务舞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博弈论通过简化场景、构建模型对舞弊者的心理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研究的不足,但其研究建立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而这些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博弈论是在理想状况下,对财务报告舞弊问题进行解释,其研究结论不具现实性。

行为经济学以“有限理性”为前提,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行为,因此受到了学者的青睐。目前,许多学者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出发对会计舞弊进行理论分析,然而实证研究相对较为匮乏。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也是运用实验和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罕有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大样本研究。本文通过前景理论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2007—2013年实施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规范研究缺乏数据支持,而实验研究样本量较小的缺陷。

三、基于前景理论的财务报告舞弊形成机理及假设提出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Kahneman和行为经济学大师tversky在econometrics发表了关于前景理论的文章,从此前景理论进入了学者的视野。不同于期望效用理论描述理想状况下的决策过程,前景理论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行为。前景理论规定了两个函数即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并指出,人们在做抉择时,关注的是期望预期Vi与该事件发生的主观概率pi的乘积。其基本形式如下:

Kahneman和tversky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前景理论在人类决策过程中的普遍适用性,无疑前景理论同样适用于分析会计主体的决策行为。将前景理论运用于对财务会计舞弊的分析中,因为会计主体在决定是否进行财务报告舞弊时,同样需要对上述效用函数中的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进行评估。tversky和Kahneman[10]指出,“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具有‘损失厌恶’的性质及相较于相同数量的获得,人们对损失更为敏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倾向的存在,当人们面对收益前景时会规避风险,而面临损失前景时更愿意冒险一搏”[11]。会计主体同样如此,其面临损失前景和收益前景时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即会计主体也是“损失厌恶”的,面对收益前景时是风险规避的,面对损失前景时是风险倾向的。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行为人一般不愿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具有维持其现状的倾向。当会计主体经营业绩欠佳,面临被退市的风险时,为了维持其上市资格,就有可能铤而走险进行舞弊。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亏损3年/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小于1000万元暂停上市;连续亏损4年/净资产连续2年为负/营业收入连续4年小于1000万元终止上市。这些规定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环境,激励上市公司完善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政策规定无形中也会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舞弊行为的推动器。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是否面临退市风险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正相关。

由前景理论可知,会计主体在做出是否舞弊的决策时,不仅需要对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还需要给每一个价值函数赋予决策权重,决策权重主要由舞弊行为暴露的可能性决定。能否发现报告舞弊取决于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注册会计师职能的发挥。然而,财务报告舞弊大多由公司的管理层实施,而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问题在我国时有发生,所以内部控制在发现资产侵占等职务舞弊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而在发现财务报告会计舞弊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发现财务报告舞弊主要依赖于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运用其专业技能与判断,通过对公司的审计,最终以发表审计意见的形式完成对舞弊行为的侦查。由此可见,对于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注册会计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缺位和失效无疑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机会。根据现行审计制度的规定,注册会计师的聘用、解聘或不再续聘由股东大会决定,而实际上股东大会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委托人,管理层才是具有最终决定权的委托人。当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不利于管理当局时,管理当局则可能通过更换事务所来获取期望的审计意见类型,即俗称的“购买审计意见”。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审计意见类型、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与公司舞弊正相关[12]-[14]。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是否出具标准审计意见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可能性负相关。

H3: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正相关。

四、研究设计

1.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我国在2007年实行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本文选取从2007—2013年度受到证监会、财政部、上交所和深交所处罚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并进行如下剔除:剔除内幕交易、违规买卖股票、违规担保等业务舞弊公司;剔除金融保险业;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对于连续多年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选择第一年舞弊的年份作为样本,最终获得177个舞弊样本。

另外,本文以下列步骤为每家舞弊公司选择一个配对样本:在a股上市公司中选取与舞弊公司同行业且没有因为舞弊行为被处罚或被St的公司。在上述样本中,选取与舞弊公司舞弊前一年资产规模相近的公司。最终,获得177个配对样本。

2.变量的选取和模型设计

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从行为人的风险倾向和舞弊被发现概率两个方面提出假设。

表示风险倾向的变量: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公司的Roe水平与会计信息操纵具有密切关联。上市公司在盈亏临界点及Roe∈(0,1%)具有更高的盈余管理倾向[15]。出于保牌需要,Roe∈(0,1%)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较大[14]。因此,本文以Roe是否在(0,1%)区间来衡量上市公司是否面临退市风险。变量设计如下:Roe∈(0,1%)为虚拟变量,Roe∈(0,1%)则为1,否则为0。

表示舞弊被发现概率的变量:本文以审计意见类型及是否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来衡量舞弊被发现的概率,变量具体设计如下: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则为1;否则为0。若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则为1;否则为0。

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四部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其中,股东会不直接监督经理人,而是授权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经理人分别行使监督权,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不合理或无效可能会影响财务报告舞弊。因此,为更好地测试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本文着重考虑了如表1所示的控制变量。

年度内董事会开会次数。董事会会议是董事履行职责,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董事会会议频率是衡量董事会治理效果和监督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其对财务报告舞弊有较大的影响。年度内董事会开会次数多可能表明董事会有效性高、监督效果好,管理层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少;董事会会议也可能是应对财务报告舞弊等问题的“灭火器”,只是当舞弊发生时做出消极反应。因此,本文假设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但是具体方向有待检验。

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董事会的独立性越高,对管理层的监督越有效,管理层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就越少。因此,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高,可以有效抑制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董事会具有监督管理层的责任,独立性是影响董事会监督效果的重要因素,董事长同时兼任Ceo,意味着总经理自己监督自己,削弱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影响董事会监督职能的发挥,管理层由于缺乏监督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增大。本文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设置为哑变量,若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担任则取1,否则取0。

年度内监事会开会次数。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的重要监督机构,年度内监事会的会议次数可能表明监事沟通顺畅,监事会效率高。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有些舞弊公司为了掩盖其舞弊行为,设置大规模监事会并频繁召开监事会会议。因此,本文认为监事会开会次数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但其符号有待检验。

资产负债率。若公司面临财务困难,就要承受巨大的偿债压力,当公司资不抵债时,可能破产倒闭。因此,出现财务问题的公司,为了避免违反债务契约,可能进行财务报告舞弊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

由于被解释变量为二分变量,所以本文选择Binary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如下Logistic模型来检验各因素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

3.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对表2中舞弊样本和配对样本的分析可知:舞弊样本的净资产收益率与配对样本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存在差异,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是否由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在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之间有显著差异,该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舞弊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频率显著大于配对样本公司,该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年度内舞弊公司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的次数均大于配对样本公司,其中董事会会议次数变量在10%水平下显著,监事会会议次数变量不具有显著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是公司对财务报告舞弊等问题的一种被动反应。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但相关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检验。独立董事变量在两类公司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舞弊公司比配对样本公司存在更多的两职合一现象,但该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舞弊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显著大于配对样本公司,且该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4.逻辑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spss19.0对354个舞弊样本与配对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Logistic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是否处于(0,1)区间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正相关,在10%的水平下显著,从而验证本文的H1。审计意见类型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负相关,及是否由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1.059,在5%的水平下显著。是否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验证了本文的H3。两职合一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与本文的预期相符合。独立董事比例、年度内董事会开会次数及年度内监事会开会次数与财务报告舞弊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必须有30%以上的独立董事。迫于《公司法》的强行规定,许多上市公司将其独立董事人数设在了最低限,由此导致公司间独立董事人数差异小。这可能是导致本文独立董事因素不显著的原因。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监事会会议次数与财务报告舞弊存在正相关关系,系数分别为0.019和0.027,但不显著。这进一步说明,董事会和监事会并未发挥其监督职能,董事会会议与监事会会议只是当公司出现舞弊时做出的被动反应。资产负债率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符合本文的预期。说明上市公司存在基于债务契约而进行财务报表的动机,及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债权人的要求而进行舞弊。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前景理论,构造行为人财务报告舞弊决策函数,从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两个方面对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实施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数理统计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根据价值函数可以得出,行为人面临损失前景和收益前景时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面对损失时更愿意承担风险。因此,当行为人面临退市的风险时,为了维持现状及出于保牌动机,有可能铤而走险进行舞弊。接着,本文以Roe是否处于(0,1)区间来衡量样本公司是否面临退市风险,配对样本t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结果均证实了上述结论。根据权重函数可知,行为人对舞弊收益和舞弊成本赋予的权重及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会影响其最终的决策。因此,本文以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类型和公司是否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来衡量舞弊被发现的概率,相关实证结果均证实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首先,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选取了控制变量,研究结论如下:独立董事比例、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监事会会议次数与财务报告舞弊均不存在显著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及资产负债率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

行为人在做出是否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决策时,需要对舞弊收益和成本进行权衡,在此过程中,行为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其对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的评估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外部因素也可以通过改变行为人的风险偏好、影响行为人对权重函数的评估进而影响舞弊发生的概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监管机构在制定法规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政策对行为人舞弊决策的影响,制定合理的、人性化的法规政策,规范市场运行秩序。由于单一指标易于被操纵,在对公司进行考核时,应设立综合性较强的指标体系。并且,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对公司进行全面考察,而不是仅仅关注会计指标。

第二,在加大舞弊被发现的概率方面,建议加强外部审计师及注册会计师职能的发挥,解决注册会计师聘用阶段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实现股东大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解聘的决定权,解决管理层“购买审计意见”的问题。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无疑会抑制舞弊行为的发生,而董事会和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主要监督机构,对于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议:

第三,积极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作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只是在舞弊行为发生后做出消极反应,应该改变其在防治舞弊中被动性。

第四,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制度最早在西方国家兴起,其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监督管理层合规履行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功不可没,然而,我国独立董事的作用却差强人意,多数上市公司迫于《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独立董事,未意识到其重要性,致使我国的独立董事称为“花瓶董事”,沦为上市公司装点门面的工具。

第五,坚决贯彻两职分离制度,董事长与总经理若为同一人担任,为管理层舞弊提供了机会,加大了舞弊发生概率。

第六,设置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加大了公司的财务压力,从而增加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matsumura,e.m.,tucker,R.R.FraudDetection:atheoreticalFoundation[J].accountingReview,1992,67(4):753-782.

[2]秦江萍.企业会计舞弊及其控制:基于博弈理论的分析[J].财经论丛,2005,(7).

[3]张作民.证券市场会计舞弊与监管的博弈分析——基于“经济人”假设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0,(9).

[4]薄澜,姚海鑫.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外部审计的博弈分析——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

[5]Bloomfield,R.J.StrategicDependenceandtheassessmentofFraudRisk:aLaboratoryStudy[J].accountingReview,1997,72(4):517-538.

[6]Fischbacher,U.,Stefani,U.StrategicerrorsandauditQuality:an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J].accountingReview,2007,82(3):679-704.

[7]杨明增,张继勋.审计判断中的锚定效应研究[J].审计研究,2007,(4).

[8]陈艳,田文静.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会计舞弊行为研究[J].会计师,2011,(6):4-9.

[9]陈艳,刘欣远.前景理论的职务舞弊行为决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17.

[10]tversky,a.,Kahneman,D.LossaversioninRisklessChoice:aReference-Dependentmodel[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1,106(4):1039-1061.

[11]Kahneman,D.,tversky,a.prospecttheory:ananalysisDecisionUnderRisk[J].econometrics,1979,(47).

[12]陈关亭.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因素的实证分析[J].审计研究,2007,(5):91-96.

[13]王敏.浅论如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J].财经界(学术版),2011,(4):174.

[14]洪荭,胡华夏,郭春飞.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2012,(8):84-90.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43(2016)12-0146-03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研究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我国审计行业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加之上市公司的审计力度依然较为薄弱,导致现有的审计方法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防范财务舞弊体系,所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频繁发生屡禁不止。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将审计应用到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防范中,发挥审计真正的职能作用,同时也从根本上消除滋生财务舞弊现象的生存环境,斩草除根。财务舞弊的防范工作是审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今天,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改进完善现有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方式成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不变话题。治理和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意义重大。首先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恶劣影响下,其直接受害者是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他们的利益会因财务舞弊现象而受到直接的损害。其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对财务舞弊现象进行解决,将会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同时对我国金融市场调控下的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造成一定冲击,不利于我国经济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内部原因

(一)上市公司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首先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缺失和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交叉点的重要媒介工具,在企业各部门实现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公司实现上行下效统筹兼顾的管理模式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为公司正常的生产运营保驾护航。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留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出发结合可能导致财务舞弊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其次,董事会缺乏一定的独立性,这也导致了股东的控制权被搁置,而董事会对公司资产的调动权无形中被放大,这种一边倒的治理模式,为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创造了便利条件。第三,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另一原因,就是企业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独立董事会被架空。董事会和管理人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被打破,由企业的管理人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和资金流向进行直接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概率。如何通过完善现有的审计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成为解决当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企业以财务舞弊方式牟取私

部分上市公司为谋取私利,在利益的驱使下选择以财务舞弊的方式来完成企业的绩效考核目标,获得融资渠道和注资机会等等。首先部分上市公司为了给股东交一份更好的答卷,选择财务舞弊的方式,夸大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在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实现个人的业绩,通过财务舞弊来粉饰财务报表,从而获得更高的业绩评价。第二,部分上市公司为了筹取更多的资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财务舞弊为手段,无疑成为企业打出的一张王牌。通过虚假财务报表真实情况,将企业的利润蛋糕做大,从而哄抬股票价格,并在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投资。这也是上市公司之所以铤而走险,为谋取私利选择财务舞弊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未上市公司来说,上市无疑为该公司提供了更好的前景,也为公司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途径。部分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获得资金支持,将希望寄托于金融市场。因此,通过财务舞弊粉饰财务报表,获得上市的机会来筹集所需资金,也是导致财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另一原因。

三、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外部原因

(一)现有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存在纰漏

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结构不够完善,为财务舞弊问题提供了生存的温床。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缺席,在财务舞弊问题上,依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在财务舞弊的防范问题上,由于现有的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企业的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核算方式并不适用于企业该阶段的经营成果或是核算范围和空间,不能真实有效的反应企业该阶段的生产经营成果。企业借此机会利用关联方,实现财务舞弊目的。因此,如何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下,根据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调整更新,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健全现有财务舞弊控制方式,成为打破这一僵局的重要关卡。第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应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在逐渐的被建立起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完善和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我国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这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显然现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日益需求。因此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文件的强制手段,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成为新的建设方向。

(二)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方向较为局限

上市公司的企业会计之所以财务舞弊问题屡禁不止,与社会职能部门监督力度不到位,监管方向存在一定局限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的各职能监督部门,专业人才的缺失。这就导致了在监管企业财务状况的过程中,职能部门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不能及时的对企业出现的财务状况,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披露。另外,由于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不足,没有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舞弊防范。加之现有的职能部门的监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在利益驱使下被企业内部操纵财务报告的内部人员所收买。第二,目前我国在监管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政策,这就导致了其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加之现有的法律,大部分借鉴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法律体系,造成了我国,对于会计行业相关法律体系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的缺失。因此如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现有法律文件中的模糊点进行补充和解释说明,对企业发生财务舞弊行为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加大惩治力度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利用法律漏洞,逃避法律惩处的行为。第三,我国证监会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且透明度相对较低。因此如何将证监会的制度趋于公开透明,并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中显得至关重要。

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审计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企业内部优秀的会计队伍是杜绝财务舞弊问题频繁发生的基础,为更好的提高会计报告的质量,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根本上杜绝财务舞弊财务作假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意义重大。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保持审计单位较强的独立性,在防范财务作假问题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要想从根本上对症下药,还是要从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培养入手,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企业方面而言,要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可以通过鼓励相对从业人员深造学习,出国交流,参加理论调研等方式,不断的丰富理论经验,丰富工作经验。实现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的目的,使其在企业中更好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由点到面进行凝聚,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综合水平和综合实力,加快企业会计核算信息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运营成果。第二,企业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保障是从根本上拒绝外部诱惑的前提。为从根本上防止企业会计人员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成为协助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财务舞弊行为的助手,只有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发生财务作假的概率。就国家方面而言,要注重对高校人才,会计领域人才,进行专业的会计教育,提高我国会计教育水平,通过高校的教育水平来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为以后企业储备优秀会计人员提供了渠道和途径。

(二)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为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内部财务作假行为,降低财务舞弊问题的发生概率,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其开展审计工作的指导核心。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把握,及时对企业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和披露。第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打破现有内控制度存在的局限性,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报表假装,是财务问题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操作来实现在短时间内聚集资金的目的,该方式最为直接也最为便捷。虽然,一经发现财务舞弊问题企业将会面临法律处罚,但在融资渠道拓宽和引流注资的诱惑下,有利于企业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丰富产品结构,这是让企业不惜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完善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打破存在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瓶颈口的重要举措。保持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对独立性,有助于对财务报表进行及时的关注和跟踪,及时的发现问题,来对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披露和解决,对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而言意义重大。第三,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借鉴西方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制度,再根据我国实际的国情,进行相应的改进,而不是生搬硬套。同时与该行业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人员请教咨询,缩短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理论研究时间。将构建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应用于现代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中,从根本上降低财务舞弊的发生概率。

(三)关注审计过程中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应该标注出最易出现财务舞弊问题的薄弱环节,并对该类交易过程,进行重点跟踪。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的手段来实现粉饰财务报告,这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财务舞弊方式。部分上市公司,为从财务报告数据的成本、资金流向和内部资产转让等多方面,进行虚假数据操作,采用关联交易的方式为企业财务作假打掩护。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审计师加大对该环节的审查力度,完善解决这一问题的审计措施成为重中之重。第二,企业要加强对其他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跟踪。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其他应收款项账户和其他付款账户,进行密切的关注和跟踪,而不是将函证作为审计工作单一的衡量标准。虽然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审核问题上具有较高的敏锐性,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于企业的内部舞弊行为。因此设置其他收款项和其他付款项作为重点参考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企业规避隐性存在的财务舞弊问题。

(四)完善上市公司的审计市场结构

随着审计行业逐渐趋于一体化建设,规范审计市场的行业环境势在必行。当下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制度虽然大体流程相似,但细枝末节之间存在较多的差异。求同存异,规范审计市场结构,促进审计制度逐渐趋同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促进审计市场的结构进行整合,首先可以提高审计市场的的要求。我国的审计领域发展时间较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时间跨度,时间上的差距使得我国的审计工作由于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导致环环相扣的审计行业发展程度较低。因此引导国内的审计市场走国际标准化路线显得尤为重要,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宏观调控行业竞争合作之间的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目前我的审计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审计市场的集中程度甚至超过股票市场的集中程度。第三要加强对审计市场的收费进行引导,监管方向同样不能忽略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规范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年报信息进行披露,以此规范审计收费的行为,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针对性披露,督促披露信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为审计市场趋同规范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屡禁不止,对我国金融市场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长远角度而言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重视存在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势在必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基础的理论研究入手,到人才的培养,对内部控制的完善和审计市场的规范等方面投入关注,防微杜渐。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折射出企业的运营管理、金融市场的经济变动等诸多问题,因此,防范根除企业中存在的财务舞弊行为,对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完善、国家经济市场秩序的安定而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J].西部财会,2016(2):75-77

[2]陈瑶瑶.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及审计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5(10):87-89

[3]林丽.农业上市公司舞弊手段及审计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8):236-238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篇4

【摘要】本文选取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且在2001年――2004年间公布了年报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和在此期间因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而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五个方面对独立董事制度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大制度创新。制度建立初期,有关学者和业界人士对这一制度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参与制定公司重要决策、以专家身份诊断解决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关联交易发表专门意见、对公司重大信息的披露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等等。随着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件的日益增多,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由于我国目前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上市融资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严格管制,上市公司出于争取上市发行股票,或者为了获得配股资格,或者为了避免股票被特别处理等等动机,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人为操控会计利润,粉饰财务报表,严重歪曲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方法等作了大量研究。也有的文献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某一项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作了实证分析。Beasley(1996)运用logist回归方法对董事会成员构成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舞弊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外部董事的比例显著地低于未舞弊公司,外部董事的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任期增加、持股比例增加、在其它公司任职减少,使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下降,但是公司有无审计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并不显著地影响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Dechow、Sloan和Sweeney(1996)研究得出独立董事比例大的公司因违反公认会计原则而受到SeC处罚的可能性较小。刘立国,杜莹(2003)以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执行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越大,公司越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

本文拟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哪些特征对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显著作用;哪些特征则不具有显著作用,甚至是无效的。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选择范围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且在2001年――2004年间公布了年报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和在此期间因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指上市公司在上市申报材料、招股说明书或上市公告书的财务报告以及上市后披露的年报、中报中存在着严重的虚增(虚减)资产或利润行为,而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本文这样选择样本是因为:2001年8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指导意见》,在境内上市公司全面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沪市共有837家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共有57家(以上市公司发生舞弊的时间为准)。为了控制外部环境和行业因素的影响,我们为每家舞弊公司选取了一个控制样本公司,并根据行业的划分,将舞弊公司与同行业数据进行划分,它们都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财务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独立董事数据来自“巨灵信息网(省略)”公布的年报资料,财务报告舞弊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csrc.省略)。

三、研究假设及模型变量的选择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参考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考察,提出以下有待检验的假设。

假设1: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负相关

关系。

假设2: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3:独立董事年薪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负相关

关系。

假设4: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5:独立董事知识结构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负相关关系。

(二)模型变量的选择

本文所研究的变量主要包括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解释变量(独立董事制度特征变量)和控制变量三部分。

1.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

FRaUD上市公司如果发生舞弊行为取1,否则取0。

2.解释变量(独立董事制度特征变量)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特征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相关性,因此,作者选取了独立董事比例、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年薪、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知识结构等能对独立董事作数量描述的变量,其具体定义见表1。

3.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有公司规模、公司业绩、财务杠杆和股权结构。其具体定义见表2。

四、模型的设计

针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目的,根据上述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择,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来对独立董事制度特征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使用p检验来加以验证,分析软件采用专业统计分析软件eviews5.0。

根据假设1,具体的模型形式如下:

各模型中,i为横截面单元,指我们所选取的公司的横截面样本;t时间序列单元,在本部分中为2001年――2004年;Fraud代表公司是否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现象。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验证

根据假设1,全部样本的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变量)与解释变量(独立董事比例)、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独立董事比例的系数为-4.6808,z统计量为

-2.6135,p值为0.0090,说明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支持假设1。此结果与Beasley(1996)运用logist回归方法对董事会成员构成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相符。

(二)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验证

根据假设2,全部样本的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变量)与解释变量(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4。

从表4可知,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的系数为0.3462,z统计量为0.5086,p值为0.6110,不支持假设2。此结果进一步证明了Linsell(1992)的研究“审计委员会没有恢复公众对财务报告的信心。”也与Beasley(1996)提出的“公司有无审计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并不显著地影响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观点相一致。但与Sweeney和Sloan(1996)、Defond、mcmullen,Dorothy,RaghunandanandRama(1996)等人的“没有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可能财务造假”、“高估利润在设有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中更少发生”、“舞弊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低于未舞弊公司”的研究结论不一致。

(三)独立董事年薪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验证

根据假设3,全样本的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变量)与解释变量(独立董事年薪)、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见下页表5。

从表5可知,独立董事年薪的系数为-2.93e-06,z统计量为-1.1266,p值为0.2599,不支持假设3。此结果表明了独立董事年薪越高,越有可能与上市公司“合谋”,不利于控制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四)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验证

根据假设4,全样本的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变量)与解释变量(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6。

从表6可知,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的系数为-0.1829,z统计量为-2.8436,p值为0.0045,说明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支持假设4。此结果表明,当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的次数越多,越有助于独立董事对公司生产经营等方面情况的了解和掌握,这样,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就能够得到真正地发挥。当然,这要求独立董事必须对董事会会议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做出正确地判断。因为,“公司管理阶层显然是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来自被监督对象的信息是否真实和完整存在疑问。”

(五)独立董事知识结构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验证

根据假设5,全样本的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变量)与解释变量(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7。

从表7可知,会计专业人士占独立董事的比例的系数为-1.1125,z统计量为-1.6529,p值为0.0984,说明会计专业人士占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支持假设5。此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成员构成中,应当提高具有会计专业知识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这样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

六、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且在2001年――2004年间公布了年报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和在此期间因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而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基本样本,对独立董事制度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以及独立董事知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上述独立董事制度特征对控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是有效的;而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年薪则对控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是无效的。

(二)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应当积极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积累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去加强当前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制度这一薄弱环节,真正发挥出独立董事制度在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尽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已达了“三分之一”的要求,但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对于聘请独立董事仅仅当作是在完成监管部门的一项任务,属于被动执行型。因此,建议有关政策制定部门还应当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

2.提高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质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在逐渐减弱,究其原因,也许是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职业技能、专业经验及道德素质都尚未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为此,需要有关政策制定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大力提高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的财务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切实解决好对独立董事的激励问题。我们认为,在目前状况下,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措施采取混合方式应当是比较好的。即,在支付独立董事适度年薪的同时,结合传统的声誉机制(Reputationeffect)的激励机制。同时,建议中国证监会应当在每年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评选出若干名年度最佳独立董事予以表彰,对于的独立董事给予公开谴责。

4.增强独立董事参与公司管理的主人翁责任感。事实表明,只要独立董事具有责任心,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公司决策,肩负起监督的职能,并且充分意识到,如果公司一旦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自身也将负有连带责任,那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就会有所收敛。有鉴于此,我们建议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独立董事例会的约束性制度,对于经常缺席会议的独立董事给予公开谴责。

5.合理调整好独立董事的知识结构。目前我国独立董事成员的构成中,会计专业人士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学者型独立董事(指来自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有关学会等的专家、教授)仍然是我国独立董事的主流,缺少具备财经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士。因此,我们建议公司应当积极地聘请那些具备一定的决策公司经营方针、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能力,熟悉会计准则,熟悉法律制度,同时又了解公司所在行业的基本面和发展动态的实务界人士担任独立董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篇5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而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共计32家。本文以这32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每个年度的年报作为一个样本,总共60个样本,对应的控制样本也为32家(60个样本)。

对以上120个配对样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财务报告舞弊和非财务报告舞弊各50个样本(共100个样本)作为识别样本,另一组财务报告舞弊和非财务报告舞弊各10个样本(共20个样本)作为预测样本进行检验。

(二)假设提出与变量选取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资产质量较差的公司更可能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现象

选取存货占总资产的比、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其他应收款占总资产的比等3个研究变量。

假设2:偿债能力不佳的上市公司容易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现象

选取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3个研究变量。

假设3:盈利能力差的上市公司容易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现象

选取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3个研究变量。

假设4:现金流量状况差的公司容易发生舞弊

选取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总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等3个研究变量。

假设5:税率异常的公司有可能存在舞弊的现象

选取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所得税/利润总额等2个研究变量。

假设6:营运能力差的公司发生舞弊的可能性较高

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2个研究变量。

(三)指标筛选通过非参数检验,确定研究指标X1(其他应收款/总资产)、X2(应收账款周转率)、X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5,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二、模型构建及检验

(一)模型建立现把经检验显著的3个指标全部作为建模的变量建立模型。本文研究的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因变量的取值只有两类情况,即“是”和“否”,将其定义为1和0。如果因分量是二项分类变量,显然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这时就可用logistic回归,。本文以0.5作为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割点,如果计算出来的概率p值大于0.5,那么该公司则被判定为舞弊公司;如果p值小于0.5,则为非舞弊公司。在本文中,假定Y(p)表示上市公司舞弊与否的状况,舞弊Y值取1,非舞弊Y值取0,自变量为X1、X2、X3等。

p=

(二)模型检验将上述指标代入模型进行回代判别,可以看到结果,在50份舞弊的财务报告中,可以识别出45份,识别率为90%,在50份正常的财务报告中,可以识别出41份,正确率82%。5.4结果及解释

以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制造业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的识别模型具有一定的效果,识别制造业上市公司舞弊财务报告的比率为90%,识别效果要高于对没有划分行业时,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的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如方军雄针对全行业舞弊公司建立的Logistic模型,回判识别率为70.97%,张长海、陈险峰的针对全行业建立的Logistic模型,回判识别率为79.31%。

X1(其他应收款/总资产)与制造业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从事非正常经营活动的行为非常普遍,其他应收款可能成为账龄较长、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的转移对象,另外,在我国,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象比较严重,也可能引起其他应收款的增加,这与前述假设相符。

X2(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与制造业上市公司发生舞弊的可能性成反比,反映了舞弊公司的营运能力较差,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较高。公司舞弊一般是虚增利润,虚增的利润不可能收到现金,只能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反映,导致应收款项大幅增加,应计利润率上升,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与前述假设相符。

尽管上市公司通过虚构收入进行了舞弊,但虚增的收入并不能带来真实的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并不能同幅度增加,因此,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流动负债的比例也会比正常的公司要低。指标X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与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成反比。

再对模型进行预测样本检测。在10份舞弊的财务报告中,可以识别出8份,识别率80%,低于回代判别率;10份非舞弊公司识别出7份,识别率70%。通过建立的识别模型对预测的样本分析,可以识别出80%的舞弊财务报告,识别率较高。继续运用该模型对最新被证监会或财政部处罚的上市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三家舞弊的上市公司8个舞弊的财务报告样本中,通过模型可以识别出7个,识别率为87.5%,总体的识别效果较好。但模型不是万能的,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鉴别出有舞弊问题的财务报告,因此,对以上识别模型的应用,应持谨慎的态度。

三、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综述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上市公司,尤其是制造业上市公司舞弊的时间越来越长,往往长达2至3年,最长的可能长达6年,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

第二,适用于某一行业的识别模型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行业,本文针对制造业公司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具有较好地识别效果。因此,要针对不同的行业建立不同的模型,以便更好地进行识别舞弊现象。

第三,上市公司舞弊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配股融资的需要、避免被St、退市。在我国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的情况下,获得了上市的资格,就相当于获得了这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因此,不具有上市资格的公司为了获得这项壳资源进行舞弊,以获得上市资格;已经上市的公司,为了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进行融资而舞弊;经营业绩不佳的公司为了避免被St、退市也进行舞弊。

第四,本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显示出舞弊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显著于非舞弊制造业上市公司的3个指标。其中,其他应收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明显的高于非舞弊公司,这意味着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从事非正常经营活动的行为非常普遍,其他应收款可能成为应收账款的转移对象,也可能是大量关联交易产生的结果。而应收账款周转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对流动负债的比率明显低于非舞弊公司,说明舞弊公司的资产质量较差,营运能力较低,用来偿还债务的经营现金流显著地低于非舞弊公司。

(二)政策建议由于我国最初的证券市场功能定位失当,政府重视筹资而轻视治理,造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股权结构以及市场监管行为的扭曲,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应标本兼治,建立系统的、全方位的防范体系,完善我国证券市场。

第一,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消除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或压力,应该对业绩的评价进行改进,对上市公司经营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二,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非正常经营活动,特别是关注关联方交易的合理性,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议上市公司在将来进行披露关联方交易时,应该披露该交易公允性的说明。

第三,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给予严惩,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的惩罚力度及对相关负责人的惩罚力度,强化法律责任,可以提高对上市公司的最高赔额,通过建立巨额赔偿制度对舞弊的上市公司造成威慑力。

参考文献:

[1]娄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之经验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10期。

[2]薛跃、韩之俊,《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虚假财务报告识别效率》,《现代管理科学》2004第8期。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篇6

【关键词】财务舞弊;Gone理论;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一直饱受国内外学者的激烈讨论,2012年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年报监管工作情况通报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不断增强、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内部控制、财务会计治理、募集资金管理与使用等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都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创造了机会,使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最近康美药业的财务舞弊行为。2012年12月17日有关康美药业涉嫌财务舞弊的舆论开始出现,就此拉开了有关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曝光的序幕。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a股市场上一个高增长的神话,自2001年3月份上市以来康美药业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2002年公司收入4.1亿元,2011年收入60.8亿元,9年复合增长率34.9%。然而,经过证券市场周刊和中能兴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共同进行了数月的研究与调查后发现,康美药业高成长的背后涉嫌财务舞弊,其这些年的增长很可能是由造假、融资、再造假、再融资支撑的谎言。这一新闻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大众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关注。这些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挫败了投资者的信心,也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秩序。

一、财务舞弊诱因的影响机理和舞弊决策机理

(一)Gone理论介绍

目前,解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理论有:舞弊三因素理论、舞弊四因素理论(舞弊Gone理论和风险因子说)。舞弊三因素理论是关于财务舞弊最早的理论,主要从机会、压力和借口三个方面来分析财务舞弊。舞弊三因素理论并没有区分影响舞弊的内因和外因,1993年Bologua的Gone理论首次提出“暴露”因素,使得区分内外因成为可能。国内早期的研究主要在舞弊三因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财务指标来分析财务舞弊的原因及识别模式,但随着舞弊行为的日趋复杂,学者们认识到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如图1所示)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舞弊动因和识别模式分析。本文的构想是基于舞弊四因素理论的基础,从贪婪、需要、机会、暴露四个维度来分析舞弊行为的诱因,并且提出治理的对策。

Gone理论(如表1所示)认为贪婪、机会、需要、暴露四个因素影响着财务舞弊。在这四个因素中贪婪和需要分别从个人和组织的角度来阐释了由于利益需求而导致的舞弊压力,从而形成了舞弊行为的内因。机会和暴露则分别从公司的内部环境和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这两个方面解释了因为内部机制不完善、外部监督力度不够而导致的舞弊行为,这两个因素构成了舞弊的外因。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财务舞弊行为。

(二)财务舞弊的决策机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决策都是遵循成本收益原则的,财务舞弊决策也不例外。当财务舞弊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企业才会选择财务舞弊。我们用oR来表示财务舞弊给组织带来的收益,用iR表示财务舞弊给个人带来的收益,运用制度漏洞所产生的额外损失用L表示,p则代表财务舞弊暴露的可能性,财务舞弊的成本C是L和p的乘积,则财务舞弊的收益和成本的计算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R=(oR+iR)*(1-p)

C=L*p

ni=R-C=(oR+iR)*(1-p)-L*p

从公式可以看出:当R0,管理当局才会有财务舞弊的想法。

二、基于Gone理论的财务舞弊诱因分析

(一)贪婪维度的分析

贪婪是指对财富或者收益过度的渴求或向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会使管理当局的控制权增加,权力膨胀,在控制欲的作用下贪婪程度增加,自身的需求增大,为了满足个体的贪婪需求,行为人很有可能采取舞弊行为。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中,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这两个指标和贪婪因素密切相关。公司中的职位和股权赋予了管理层较强的控制权,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会使管理层过度自信,预期期望较高,但是当现实不符合管理层的期望时,在贪婪的心理下,管理层很有可能采取舞弊行为;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增加意味着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增强,与此同时,内部控制不合理,外部监督不严给管理层造假提供了机会,两者相结合,管理层很有可能选择财务舞弊行为。

(二)需要维度的分析

需要是一切行为的基础。需要因素从个人和组织两个角度阐释了舞弊行为,它是促使舞弊行为的内因。从个人角度出发,如对于佣金、豪华的办公环境、个人声望名誉的追求,都有可能使行为人铤而走险,采取舞弊行为;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公司的主要需求是保牌、融资(配股和增发)、保增长。公司要实现以上的需求,首先要达到外部监管部门关于保牌、融资、保增长的条件,当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和这些条件不符时,企业也有可能采取舞弊行为。2012年12月被曝涉嫌造假的康美药业,经有关机构调查后发现它自上市以来高增长的背后,很有可能就是财务造假、再融资、再造假的谎言。

(三)机会维度的分析

机会是指舞弊行为人认为可以躲过财务造假惩罚的最好时机。一切贪婪和需要的实现都是依靠机会的,结合我国财务舞弊基本现状,笔者认为它是Gone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将重点阐述这一诱因对舞弊行为的影响。内部治理不善、政府的职能问题、外部监管不严和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原本存在的贪婪和需要更为强烈,为舞弊行为创造机会。

1.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善在内部给企业提供了财务舞弊的机会

章美珍(2002)结合银广厦的案例分析认为:公司内部控制混乱,其舞弊的可能性就较大。CoSo报告《财务报告舞弊:1987―1997》中指出:舞弊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而舞弊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特点在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常常参与舞弊,大多数的审计委员会一年只开一次会或者根本就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董事会被公司的内部人或者董事所控制,他们持有公司较多的股份,却又很少是其他公司的外部董事;公司的董事或者管理者的亲戚关系很普遍,公司的创立者和现任的Ceo在公司有着重要的权力。另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虚弱的内部控制环境、公司的高度增长、长期不一致的获利水平、股权集中度、关联方交易、野心勃勃的管理层等都是财务舞弊在内部控制方面的预警信号。

2.政府的职能问题、外部监管的不严、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都是舞弊行为人可以利用的外部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涉及的部门有: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每个部门都规定了自己的责任范围,但部分职责并不清晰。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的业绩需要当地企业的支撑,政府为了使业绩好看,很有可能会暗示企业拿出政府需要的财务数据,为了达到政府需要,企业管理当局不得不财务造假。由此不难看出,政府左右着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同时又充当着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督者,这两个相互冲突、矛盾的角色很难使政府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

在审计方面,人们已经忽略了形同虚设的内部审计,而是将希望寄托于外部审计部门。外部的审计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他们被誉为“经济警察”,然而人们一度怀疑这些警察在拿着高薪的同时是否真正履行了他们的义务。虽然在形式上,会计师事务所完全独立于被审单位,但实际上被审单位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谁都不想得罪客户,断了自己的财路,所以实际上会计师事务所会迁就被审单位,甚至和被审单位合谋。

在法律法规方面,目前,证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首次发行、增发、配股等都有相关的指标规定,为了达到这些指标,不排除一些公司会铤而走险,操纵财务数据,以达到标准。另外,一些财务指标并没有细致计算标准,存在主观判断,这给企业提供了机会。如:配股政策中规定上市公司最近3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平均10%以上,因为净资产和净利润的计算涉及很大的主观性,这就给了上市公司很大的操作空间。

(四)暴露维度的分析

暴露是指舞弊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行为受到惩罚的力度。暴露因素的作用主要在于发现机制,发现机制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他们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来发现企业财务舞弊的蛛丝马迹,揭露舞弊行为。但是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在实际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很有可能会迁就上市公司,使得舞弊行为人暴露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助长了舞弊行为。

在舞弊行为暴露以后,各利益相关者会通过有效的途径给予惩罚,如:社会大众会给予上市公司有关社会声誉的道德惩罚;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疯狂抛售会使得股价大跌,由此给上市公司带来经济惩罚;证券监管机构给予责任人行政处罚等。但是纵观我国财务舞弊的案例,行为人从舞弊中获得的收益远远高于他们受到的惩罚,根据财务舞弊的决策机理,当收益大于损失时,行为人很有可能选择舞弊行为。

三、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

本文将基于Gone理论,提出具体的治理对策来抑制贪婪、需要、机会、暴露四个财务舞弊的诱因。

(一)贪婪维度的治理对策

关于贪婪,笔者认为最佳的治理对策是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与惩治。会计人员的造假很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本身的专业水平不够,或者工作态度的不端正而导致会计信息的遗漏;由于贪婪欲望的作祟,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受到单位负责人的逼迫而不得已进行会计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会计工作者的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降低甚至消除会计工作者的贪婪欲望。除了以上各项措施外,保护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也十分重要,具体有:

一是从法制和体制的角度来保护会计人员,凡是发现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的行为进行打击报复的,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好会计人员的权益。

二是尽早研究和建立保护会计人员独立性的理论体系,为保护会计从业人员的独立性奠定理论基础。

三是建立激励制度。尽早建立激励机制,对那些不畏单位负责人压迫和威胁,敢于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更多的人这样做。

四是从源头上杜绝舞弊行为。认真落实《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的法律条文,加强惩罚力度,通过法律手段从根源上杜绝单位负责人的贪婪欲望。

(二)需要和机会维度的治理对策

前文提到公司主要的需求是保牌、融资、保增长。这些需要本身是合理的,但是为了达到财务指标而伪造财务数据显然是不可取的。经分析,主要是由于公司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和外部市场的监督不严给公司创造了造假的机会,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怎样降低公司财务造假的机会。

1.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财务舞弊的根源在公司内部,因此,公司内部的控制和治理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公司内部应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来规范和约束公司的员工;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披露的监管,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是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构建内部控制信息监管体系,积极推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进程。

2.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

一要完善立法。财务舞弊行为的治理需要法律的支撑,只有完善立法,将法律法规伸展到细枝末节,相关部门在遇到财务舞弊事件时才能给予行为人合适的处罚。二要完善监管部门的机构设置。监管部门都有各自的职责范围,各部门的职责不免相互重叠,舞弊行为发生后时常出现“踢皮球”现象。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完善在机构职能和人员上的设置,努力做到职能不重叠、不遗漏。

(三)暴露维度的治理对策

暴露主要指舞弊行为人暴露的可能性以及惩罚的性质和力度。如果提高了舞弊行为人暴露的可能性,加大了惩罚力度,那么一定可以有效遏制舞弊行为。关于暴露维度,本文治理对策如下:

1.合理协调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对于舞弊行为的揭露,注册会计师显然没有发挥到积极的作用。很多公司的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都由同一家事务所包揽,这就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被左右。现在将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完全剥离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合理协调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谨慎选择事务所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2.建立有效的财务舞弊预警机制

当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时,投资者的损失已经发生了,随后而来的道德、经济惩罚就好比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些损失,最好的办法是建立有效的财务舞弊预警机制。各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财务预警机制及早发现舞弊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事前监督。

3.加大对财务舞弊惩罚的力度

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舞弊行为所获取的收益远远高于他们付出的代价,这也是行为人选择铤而走险的原因。因此,严格执法,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舞弊的成本,使得潜在的舞弊行为人望而生畏,可以有效地抑制舞弊行为。

【参考文献】

[1]BologuaG.J.,LindquistR.J.&wellsJ.t.accoutant’sHandbookofFraudandCommercialCrime.Jonewiley&Sonsinc,1993:20-81.

[2]章美珍.财务报告舞弊端倪甄别及治理对策[J].当代财经,2002(5).

[3]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tionofthetreadwayCommission.FrudulentReportin:1987-1997analysisofU.S.publicCompanies,1999(march):1-67.

[4]韦华,陈兴述.三角理论下的企业舞弊成因透析与治理――以“毒胶囊”事件为例[J].会计之友,2012(9).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内部控制;外部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8-0019-02

1引言

面对越来越猖獗的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行为,如何防止此类行为的再次发生,成为我们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就需要事先了解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及其治理研究的相关背景。

11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的期间费用舞弊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司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进而损害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和扰乱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1720年引起轩然大波的英国“南海公司事件”开始,财务舞弊这一令世界各国都普遍头痛的问题开始渐渐突显在人们的视野中。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上市公司虚假的财务报告信息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相关人员的决策,导致他们遭受经济损失,还会阻碍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由于期间费用金额较大、项目繁多,上市公司可以比较容易通过操纵期间费用直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对财务报告进行造假。对我国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防止此类行为的再次发生。

2期间费用舞弊概述

21期间费用和期间费用舞弊的定义

211期间费用的定义

期间费用是公司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分配归入营业成本,而是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含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212期间费用舞弊的定义

在全美反财务报告舞弊委员会的“1987年报告”中,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由于故意或轻率的行为(错报或漏报)导致财务报告严重误导。”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把财务报表舞弊定义为:“有意或故意错报、漏报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误导性会计数据,以及提供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一并考虑时,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或调整其判断和决定的会计数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将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结合本文研究内容,从审计角度出发,将期间费用舞弊做出如下定义:公司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违反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财务报告中编制和披露虚假期间费用信息,以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22期间费用舞弊的特点及危害

221期间费用舞弊的特点

第一,舞弊主体具有投机性和从众性。第二,舞弊行为具有预谋性和隐蔽性。第三,舞弊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222期间费用舞弊的危害

第一,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第二,破坏会计职业诚信和社会风气。第三,不利于公司的生存和长远发展。第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3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的方式及原因

31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的方式

311通过费用资本化少计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谨慎性原则也要求:企业对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312通过跨期推迟确认少计管理费用

按照企业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对已经发生的期间费用,及时地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任意提前或延后。

313通过关联方之间挂账少计销售费用

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业务往来就是关联方交易,具体而言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劳务或者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对该行为收取价款。由于关联方之间特殊的利益关系,导致关联方交易有别于一般的市场交易,通常比一般的市场交易行为更有可能缺乏应有的公允性。

314通过关联方资金占用冲减财务费用

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不仅仅会通过关联方之间挂账的方式操纵销售费用,也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资金往来,收取较高资金占用费的方式调节财务费用,进而操纵利润。

32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的原因

321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的内在原因

第一,股东大会流于形式。第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第三,独立董事形同虚设。第四,会计控制执行不到位。

322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的外部原因

上市公司存在的内部问题是该公司发生期间费用舞弊的根本原因,而外部监管不力则为公司提供了最直接的外部诱因,降低了舞弊人员的担忧与恐惧。

第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监督不力。第二,证监会监管不足、效率低。第三,舞弊处罚较轻、成本较低。4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的治理

41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治理的内部措施

针对上市公司内在问题,要从公司内部防止期间费用舞弊的再次发生,应当从完善股东大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和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性这两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治理期间费用舞弊。

411完善股东大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

完善股东大会制度,一方面,适当减持国有股,增加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中小股东的积极性。

412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性

提高公司审计与监督委员会的独立性,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在公司内部,由公司独立董事订立一套关于舞弊的奖惩机制。在公司外部,一方面,建立保护会计人员的组织机构,解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可从法律法规方面适当加重舞弊人员的惩罚力度,同时,及时披露舞弊人员的相关信息,从社会道德层面约束舞弊人员。

42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治理的外部措施

要防止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行为的发生,不仅要从公司内部消除舞弊诱因,还要消除外部诱因。

421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

第一,加强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第二,改进审计委托与收费方式,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422改进证监会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第一,建立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加强证监会事前控制。第二,提高证监会监管效率,加大惩罚力度。

423加大舞弊的处罚,提高舞弊成本

既然上市公司是因为期间费用舞弊的成本小于收益才决定进行舞弊,那么要防止其舞弊就应提高舞弊成本,使其舞弊收益小于舞弊成本,无利可图。

第一,完善声誉机制,提高舞弊的声誉成本。第二,加大舞弊的法律制裁,提高违法成本。

5结论

本文在借鉴相关舞弊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上市公司的深入分析发现,公司的期间费用舞弊行为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

期间费用舞弊的原因可分为公司内在因素和公司外部因素。具体的公司内在因素有:股东大会被公司实际控制人所操纵,流于形式;董事会缺乏独立性,被实际控制人的派出董事所控制;独立董事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不到位,会计人员易受到高层影响而随波逐流。外部监管不力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监督不力;政府监管不足,效率低下;舞弊成本较低,惩罚力度不够。

针对上市公司期间费用舞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防止期间费用舞弊的再次发生。在上市公司内部:完善股东大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在上市公司外部: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改进证监会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加大舞弊处罚,提高舞弊成本。

另外,由于本人专业、水平的限制,对于文中给出的一些建议措施,可能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丁芳竹试论期间费用与会计控制的关系[J].时代金融,2012(27).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篇8

关键词: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概念及特征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上市公司为获取不正当利益,故意漏报、谨报、瞒报重要性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主观欺诈性违纪违法行为。其具备以下特征:

1.舞弊主体。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主体,舞弊通常在主观上是有意的。

2.舞弊客体。会计资料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客体,公司经常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运用不合理的会计方法,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或虚构业务等舞弊方式。

3.舞弊形成的性质。财务报告舞弊与无意的虚假陈述不同,它是通过虚构或者篡改真实财务数据以达到一定目的的故意行为。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因素

1.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向股东传递公司运转、盈利情况的主要载体。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和股东之间在会计信息的质量上拥有着高度不对称的信息,为个人或集团对财务报告进行舞弊提供了客观条件。

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1)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国有股和法人股在上市公司中占较大的比重,形成“一股独大”的情况。

(2)独立董事不独立。独立董事是指在经济利益和人事关系上独立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管理层、上市公司股东之外的外部董事。上市公司对独立董事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薪酬支付,但由于其数量有限,因而激励效果难以发挥。

(3)监事会监控不力。一方面,监事会不经常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更无从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董事会成员的薪酬、待遇等都基本掌握在经营者手中,监督过程不能保持独立。

3.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强。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公司的相关投资者负责,而且对整个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在我国,通常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为同一主体,作为经济人的注册会计师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从而无法保证审计质量。

4.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会计准则通常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其解释灵活性颇高。在实例应用中,不同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会采取不同的会计准则。另外,会计准则的修订具有相对滞后性,新的会计准则从颁布到具体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期间许多上市公司都会钻空子,达到攫取经济或政治利益的目标。

5.政府过度干预。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且不成熟,政企在一定意义上并没有完全脱钩,使得政府习惯于直接对所在地区上市公司进行干预。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政绩等因素的考虑,常与上市公司相互勾结牟取利益。

6.道德诚信素养的缺失。一些会计人员道德诚信缺失,在利益的诱惑下不能保持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道德及行业素养,很难客观公正地完成会计、审计工作,甚至协助上市公司弄虚作假。

三、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的结构、防止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大股东权力的行使,避免出现通过财务报告舞弊而谋取利润的现象发生,并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要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人员重迭的情况,应尽量避免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人员的交叉迭置。其次,应该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并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

2.强化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的根本,是能否有效进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审计的关键所在。因此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至关重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改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负盈亏、经济上依赖被审公司的情况;财政部门应明确职责,切实做好监管工作;实行注册会计师轮换制度,以防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共谋舞弊。

3.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各种利益相关主体的多次博弈的结果,不仅仅是纯技术性的,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因此,完善会计准则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增加会计准则的可靠性;减少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的阻碍。

4.加强外部监督。加强外部监督,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增加舞弊行为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监督中来。

5.加强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同时要避免教条化、形式化的教育,从更多的真实案例引导上市公司在根本上消除舞弊的借口,更深刻地认识舞弊对他人及社会的危害性。德治与法制结合是减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鹿小楠,傅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J].上证研究,2003(2):38.

[2]段凤贤,李欣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3(8).

[3]张菡.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与治理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1.

[4]殷勤凡.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制度因素分析[J].现代财经,2003(3).

[5]陈博,刘梦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途径及对策[J].会计审计,2014(9).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篇9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监管体制

近年来,全球由于财务报告舞弊而最终造成企业破产的案件比比皆是,最为典型的有:国际上有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在我国有“老三大案件”、“新三大案件”、银广夏案件。财务报告舞弊已经引起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和深深思考。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处罚公告,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治理。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类型分析

依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最终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我们将财务报告的舞弊类型划分为三大类:利润表舞弊、资产负债表舞弊、重大信息舞弊。统计结果如下:

(一)利润表舞弊

据2002-2008年证监会公布的资料显示,虚增收入占整个利润表舞弊手段的32.94%,是主要的舞弊手段。其次是虚减费用和虚增投资收益,分别占总数的16.47%和15.29%。与前几年相比较,这两年(即2007年和2008年)出现的新的舞弊方式有:虚增资金占用收入、虚增其它业务利润、虚增非经常性损益和虚增应收账款,各占1.18%,虽然比重小,由此反应出近年来舞弊手段的多样化和创新的趋势。

(二)资产负债表舞弊

据资料显示,2002-2008年间,上市公司虚增资产所占比重为41.94%,是主要的资产负债表舞弊手段。另外,2007年与2008年期间,使用资产负债表舞弊的上市公司只有3家,与之前5年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可能是因为此类型的舞弊方式比较同意被审计部门发现或者是舞弊成本过高。

(三)重大披露信息的舞弊

历年来,披露虚假的财务信息或隐瞒重大的财务信息始终是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段。其中,隐瞒对外担保信息占重要信息舞弊手段的28.29%,是主要的信息舞弊手段,其次是隐瞒关联方资金往来和虚假披露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所占比重分别为13.82%和10.53%。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监管体制的完善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监管体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监管体制的组织系统和法律系统。

(一)组织系统

具体来说,包括内部控制机构、外部审计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三个方面。

(1)内部控制机构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可能同时设有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这就可能出现监督重复或监督遗漏现象,同时造成较高的监管成本,因此我认为二者择其一即可,而且从提高内部监管独立性的角度来看,独立董事制度优于监事会,这点可以从其运行机制上看出来,监事会的运行机制是: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监视会任命董事会成员,听取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的报告,监督董事会执行业务。独立董事制度则是通过引入外部的独立力量来形成对内部人的监督制约,其监督和制衡主要通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三方面来实现。

(2)外部审计机构

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协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已屡见不鲜,为强化外部审计力度,应注意:①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要严格把关注册会计师的准入门槛;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③加大对违规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真正起到警示作用。另外,改变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委托关系,从根本上增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3)政府监管机构

总体来说,应当确立证监会的主导地位,以证监会为中心,同时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和独立董事的监管力度,从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进行全方位监管。

二、法律系统

(1)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和财务报告的报告体系

目前,我国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各种会计制度等,基本形成我国财务报告规范体系,但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性质的经济主体间的信息披露方法不尽一致,会计主体依然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调节财务报告信息。我国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还有待时间的考验。总体原则是:尽量减少真空地带,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尽量减少公司会计对收入和费用确认的选择余地,最终达到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公正性的目的。

(2)加强证券市场的法治建设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依法治市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从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证券法》,但缺乏与之相配套法律法规,如《证券交易法》、《证券信誉评级法》、《信托法》、《竞争法》至今尚未出台。另外,与《证券法》相关的《公司法》也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如关于证券民事赔偿,《公司法》和《证券法》都规定的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未明确规定民事赔偿责任,因上述违法行为而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只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一般规章单独地向人民法院申请民事赔偿。至于上市公司管理层侵害公司利益,可能应该对投资者损失承担较大责任的中介、专业性机构和人员的民事赔偿责任等,在我国《公司法》、《诉讼法》中均尚未确立。因此,其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也应相继出台。如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投资者保护法》和《投资咨询法》,以规范企业并购行为为目的的《企业兼并收购法》都应出台,使之与《证券法》及其他现行法规形成一套协调运行的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朱国泓.财务报告舞弊的二元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袁小勇.虚假财务报告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唐予华,李明辉.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仇俊林,范晓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策略

在当今中国证券化程度大大提高的前提下,财务报表信息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径。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利于上司公司自身的长远发展;二是误导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具有法定社会职能的第三方,既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鉴证者,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者。因此,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报表舞弊审计职能和技巧十分必要。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形式

(一)往来科目舞弊

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被称为会计报表中的“垃圾桶”和“聚宝盆”,前者隐瞒潜亏,后者隐瞒利润。上市公司通过这两个往来科目舞弊达到隐藏费用、调节成本或者隐藏利润,偷逃税款的目的。

(二)存货舞弊

存货舞弊常见的手段有操纵流通环节,虚增成本;操纵盘点环节,虚构存货,隐瞒盘亏事实;故意错误地存货资本化,以达到虚增存货资产,减少当期费用,最终达到虚增当期利润的目的。

(三)收入舞弊

上市公司通常采用扩大销售核算范围、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和利用财务报表合并技术等手段来达到虚增收入及利润的目的。

(四)费用舞弊

提前或延后确认费用是上市公司费用舞弊的惯用手段。常见做法有:将本该计入“待摊费用”的支出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一次性大额、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来年再采取有关办法收回,同时冲减上年费用,调剂各年利润;减少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从而增加摊销费用。

(五)非经营性损益舞弊

上市常常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公允价值确认等手段制造非经营性收益进行利润操纵,具体舞弊手段有:在债务重组业务中原应计入资本公积的债权人豁免的债务金额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将关联方之间的非货币易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通过高估或低估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等等。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策略

(一)采取专门的舞弊分析程序

大量研究认为,舞弊分析程序是十分有效的审计工具,尤其是在检查财务报表方面其作用更加明显。财务报表舞弊属于管理层舞弊,而管理层舞弊具有组织性,由于会计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因此管理层有能力掩盖舞弊。但是财务报表舞弊不可能被全部掩盖,审查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程序来发现舞弊痕迹。

(二)灵活运用非常规审计程序

常规审计程序不是根据某一审计类型设计的,如果只是按照常规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往往很难突破舞弊人员预先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审计师可以改变常规审计程序,运用非常规审计程序,针对管理层舞弊现象,利用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如可以改变常规实质性程序的内容、时间、范围等,以获取可靠的数据信息、扩大样本规模,从而提高舞弊审计的效果。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与一般风险因子两类。其中,个别风险因子是组织或团体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如行为人的道德品质和动机等;一般风险因子是行为人进行舞弊的机会、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现后首发的性质和程度。舞弊发生的条件就是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的结合。因此,审计师审计时还应注意个体方面的行为,不仅要从加强内部控制消除无比机会,还要通过消除动机防范管理舞弊。

(三)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怀疑理念

审计师通过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得证据的有效性就是职业怀疑态度。审计师应保持“管理层中性”的假设,既不能假设管理层诚实,也不能假设管理层不诚实。这一规定为提供了与审计客户管理层的合作依据。但是,需注意“中性假设”方案的实施也可能造成了大量审计方案的失败,同时也否定了SaSno.99对“管理层中性”的否定假设。我国舞弊审计程序在这一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一些高风险的审计领域中,我们可以借鉴SaSno.99的做法,重新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实行“有错推定”的假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舞弊问题越来越频繁,上市公司的虚假财务报表不仅会导致公司的最终倒闭,还会严重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实施采取专门的舞弊分析程序、灵活运用非常规审计程序和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怀疑理念等强化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策略,减少财务舞弊现象,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兰潇骁,张心瑜.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其审计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29).

[2]刘素珍,谢双.上市公司财务表内舞弊及其审计对策――基于证券监督委员会行政处罚公告的分析[J].绿色财会,2012(01).

[3]韦琳,徐立文,刘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