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8:47

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篇1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以具体建设项目为抓手,切实提高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确保圆满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

(二)编制必要性。

通过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紧紧围绕突出问题,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项目为平台,集中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使财政涉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成2020年减贫任务,综合贫困发生率保持在2%以下。

(三)脱贫目标。

通过整合项目的实施,2020年上半年减少贫困人口310人,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0065户29853人。

(四)综合效果。

涉农整合资金的投入,解决了项目资金短缺问题,扶贫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提升,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产权进一步明确,全县劳动力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得以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二、整合资金范围及规模

(一)整合范围。

以XX省财政厅和XX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扎实做好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及资产收益扶贫等工作的通知》(X财农【2020】X号)为依据,统筹整合使用省、市、县三级安排使用于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各类资金统筹谋划,按需而整,充分发挥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

(二)资金规模。

应整合规模10649万元,实际整合资金6644.5万元,具体:

1、省级资金。省级资金4637万元,其中:省级一批财政扶贫资金4026万元,省级二批财政扶贫资金311万元,省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占比69.8%。

2、市级资金。市级扶贫配套资金657.5万元,占比9.9%。

3、县级资金。县级配套资金1350万元,20.3%。

三、建设任务

(一)扶贫产业项目:1.投入资金3021.15万元,属资产扶贫购置养鸡设备,年收益302.115万元,用于37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和村集体经济,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可带3080户10640贫困人口脱贫,户均增收300元以上。

2、投入资金31.2万元,发展杞柳种植312亩,每亩补贴1000元,涉及61户210人。3、投入资金75万元,用于刘屯扶贫车间,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受益20户20人。4、投入资金20万元,用于周庄扶贫车间20万元,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受益5户5人。5、投入资金25万元,用于大屯村菌菇产业再生产,购置菌棒4.1万棒,受益贫困人口187户590人。6、投入资金387.7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区内建成菌棒加工厂,占地6700平方米,日产标准菌棒2万个,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7、投入资金657.5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区内建设自动化烘干车间,配备全自动菌菇分选、烘干设备、自动分选、烘干设备、自动包装机及厂房,形成的资金归县政府所有。8、投入资金100万元,在科研中心配备菌种繁育设备,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9、投入资金197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区内建设高标准鲜菇仓储保鲜冷库1座,占地200平方米,形成的资产归县政府所有。10、投入资金34万元,在大屯、闫小寨各建设冷库1个,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

(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入资金2070.95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治理,计划硬化道路26万平方米,涉及53个村,受益10000贫困人口。

(三)电力设施项目:投入资金25万元,计划在牛庄菌菇大棚园区配备电力设施,解决园区生产用电问题,形成的资金归村集体所有,受益10户20人。

四、项目实施

(一)项目申报

项目入库主要流程是:村级项目申请、乡镇项目审核、县级项目审定并入库。

(二)项目论证

申报项目按照类型分类,分年度、分部门汇总,依照县级脱贫攻坚职责分工,报经县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县级相关行业部门严格对照县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行业部门规划,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的科学性、合规性、必要性、可行性、绩效性等进行论证,并出具论证审核意见。

(三)项目审核

县扶贫部门结合脱贫攻坚规划合理确定项目库储备规模,报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扶贫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并予以公告,及时反馈乡镇人民政府、县级项目主管部门。

(四)项目批复及实施

实施方案中的项目从县脱贫攻坚项目库中选取,编报实施方案后,经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后实施。

产业项目实施由龙头企业和相应乡镇村集体、贫困户,按照县扶贫脱贫领导小组批复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项目完工后验收。相关部门及乡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跟踪监督,严把工程质量标准关。

基础设施类、产业配套类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中标公司与项目业主签订项目实施合同,并按合同施工。

(五)项目验收

由项目村提交验收申请,经镇初步验收合格签字盖章后,由镇向县扶贫办提交验收申请,县扶贫办会同镇政府、驻村工作队、监理、村两会、贫困户代表、以及相关行业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基础设施类验收组只对项目建设基本内容(包含面积、长度、数量)负责;项目监理对实施的基础设施类项目所有的质量和数量按要求进行把关负责,包括灰土厚度、灰土比例、商砼质量、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建设数量等(包含面积、长度、数量),确认项目质量合格后在验收表上签字并出具项目监理有关资料。

产业项目类验收组只对扶持标准负责,乡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对项目建设资金到户、权益到户真实性负责。

(六)资金拨付

扶贫资金拨付实行报账制管理办法。扶持资金直接到户的直接支付到贫困户的卡(折)上;权益到户的根据验收情况,由县财政拨付到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提供的账户上;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监理确认工程质量合格后拨付到施工单位账户。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领导小组职责全部纳入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范畴,全面负责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工作,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县情实际,抓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相关工作。

(二)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

审计、财政部门要把财政涉农资金作为监管重点,重点检查统筹整合情况、使用绩效情况、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三)完善绩效评价。

对各项目单位整合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对资金使用安全、发挥效益大的乡镇给予重点倾斜。对资金落实率低,影响扶贫成效的,扣除项目资金。

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篇2

一、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工作回顾

年月,我县实施了“县、乡、村三级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网络体系”,实现了涉农专项资金县、乡、村三级共同监督的管理格局,达到了底数清楚便于监督的管理功能,完成了高效便捷利于监督的管理目的。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子监管网络体系,是对新形势下提高监管能力的一种新手段,是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的一种新方法,是一种必然需要。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近年来投入到基层的三农资金也日益增多。涉农专项资金数目庞大,项目繁多,牵涉的部门也点多面广,能否使这些涉农资金安全高效的发挥作用,能否让这些涉农资金真正的解决燃眉之急惠及广大农户,创新监管手段,找准监管方向催生了“县、乡、村三级电子监管网络体系”的形成。为此,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县的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网络体系建设得以顺利实施。月5日,在地区纠风办的支持下,我县率先开展了“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网络体系工作启动培训”,对全县25个乡镇、15个涉农部门系统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尤其进行了上机操作,确保人人都会使用电子监管系统。

通过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网络体系的建立、开通,年我县涉农专项资金共在网上备案项目1763个,涉及水利、农业、交通设施、危房改造、农村低保、合作医疗等20余个方面,备案资金49013.88万元。通过备案这种方式,大多数涉农部门、乡镇都能及时完整的将本部门、本乡镇的涉农项目、资金、去向、完成情况在网上备案,起到一定的监督管理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一些部门、乡镇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备案、公开、监管工作不够重视。涉农专项资金从年县纪委、纠风办加大监管力度以来,一些部门、乡镇对此项工作不重视、不理解,仍然处在“推一下,动一下;喊一下,抓一下”的被动局面;

(二)、一些部门、乡镇管口领导对涉农专项资金监管工作不够支持。由于涉农资金分散面广、管理领导多,资金文件下达后系统操作人员不掌握、不知晓,导致无法及时录入,往往是资金下达了、工程实施了,系统操作员、监管人员都不知道,工作脱节;

(三)、一些部门、乡镇网络运行不正常。涉农专项资金电子监管网络体系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技术上的问题请软件开发商到会诊、解决;另外很多乡镇因为线路、管理等原因,网络不通畅,导致电子监管网上备案只是一句空谈。

二、涉农专项资金监管工作通报

年我县开展了一系列涉农专项资金检查,下面将检查情况向大家作一个通报。

(一)、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的有关精神,扎实推进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县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各乡镇、各涉农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后,县纠风办、财政局、审计局根据14个涉农部门开展的清理和自查自纠工作情况,重点对全县年—年强农惠农资金安排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内容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强农惠农政策规定和要求情况,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制订方案、开展工作情况;各级财政部门在—年安排用于“三农”各项资金(包括基建投资用于“三农”的支出)使用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一是对农民的补贴资金。二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三是农村社会事业资金。四是其他重点专项资金。根据进村入户调查、查看账务情况等,共检查出存在问题9个,协调督促部门解决5个,完善机制、制度3个,限期纠正整改1个。

对省、地检查中的林业局森林生态效益林补偿基金发放不及时、农机服务中心家电下乡补助对象身份不实等问题进行整改,追缴补助金6000多元。

(二)、农低保和新农合资金检查

年12月,接地区纠风办工作安排,县纠风办下发了《关于对全县农村低保和新农合资金进行自查和检查的通知》,要求全县25个乡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由各乡镇纪委组织协调,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对年度农村低保和新农合资金进行自查,自查必须做到逐村逐户,自查结果以村居为单位进行公示,自查结果经自查人员签字,上报乡镇纪委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签字后上报。通过各乡镇自查情况,大多数乡镇并未完全认真开展此项工作,自查工作都是流于形式。通过检查,(一)、农低保工作存在问题:个别乡镇上折时间较晚,没有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部分乡镇资料管理不规范;部分乡镇村干还存在优亲厚友现象。(二)新农合工作存在问题:部分乡镇新农合管理资料没有规范装档、筹资票据收集管理不规范、部分乡镇合管办审核力度不够、部分乡镇未公示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部分乡镇卫生院滥用辅助治疗检查、村卫生室有分解处方现象、有患者身份不实现象。以上问题已督促整改。

(三)教育收费检查

年春、秋两季县纠风办均组织开展检查。通过近几年的治理教育乱收费检查,学校乱收费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乡镇中学贫困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发放不再有截留、挪用现象,但还存在用来扣抵生活费情况;乡镇中心校还存在统筹20%经费现象;县城小学有未办理收费许可证办学前班、收费现象;有部分学校财务人员业务不熟等。

三、下步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达到监管目的,今年地区纠风办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规范涉农资金电子监管工作的制度: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公开、备案、核查、抽查制度;涉农资金专项审计制度;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系统考评办法。这一系列制度切实可行,操作性强,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包干到人。

一、各乡镇、各涉农部门务必认真学习领会、对照执行。各乡镇、各部门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制定具体的制度和管理办法。

二、县纠风办、县各涉农部门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对项目、资金加大延长监管链,从事前、事中、事后加强监管,争取涉农专项资金从“网上监管转移到网下监管”,从“事后监管前移到事前监管”,从“全面监管侧重于重点监管”,形成强大的监管态势,织成严密的监管网络。

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纠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以确保资金安全、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涉农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中央、省、市、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检查的内容和范围

(一)20*年度和20*年度农业部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资金”和扶贫部门“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二)20*年度和20*年度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能繁母猪补贴的发放情况。

(三)20*年度和2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用情况。

三、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自查自纠阶段(7月底一8月上旬)

1.由各乡镇、华侨农场管理区、县直有关单位根据所涉及的检查内容,成立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组,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本地、本行业的专项检查工作。

2.自查自纠的主要内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数量、培训人数、培训质量和效果,重点是有无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甚至贪污专项资金的行为;二是“三项补贴”的发放情况,重点为是否按照规定兑付给农民群众,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涉农补贴的行为;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的数量、就医农民享受补贴的情况,重点是乡镇以下定点医疗单位药品入口关、参保农民就医补贴兑现及有无弄虚作假、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等。

3.各乡镇、华侨农场管理区、涉农部门于8月18日前向县政府纠风办上报清理工作总结和统计表(附后)。

(二)抽查汇总阶段(8月上旬一8月中旬)

清理工作期间,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相关单位情况反映和有关群众举报,对部分乡镇、行业、部门涉农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重点案件进行查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专项检查工作在县纠风办统一领导下进行。为使检查工作顺利开展,由县纠风办牵头,农业、扶贫、卫生、畜牧、物价、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成立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高海荣,副组长:陈健,成员:钱伟、赵学富、朱虹昆、罗小平、周洪生、刘茜、崔勇、王惠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刘茜兼任。办公室职责是:根据《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按照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具体组织协调全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每个阶段定期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这次检查的两年度、6大项涉农资金,具有资金来源渠道多,结构复杂,使用范围广等特点。从来源渠道看,有本级财政安排的资金,有上级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还有有关部门安排的专项资金;从分配使用方面看,有直接对农民个人的补贴,也有对农业生产的补助,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从涉及部门或领域看,有农业、扶贫、畜牧、卫生以及财政等多部门、多领域。因此,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情况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一协调,深入细致,全面推进。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一要抓住自查自纠这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深入调查,督促各乡镇和涉农部门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尤其要在对好账目、核准资金环节上做细致的工作。二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将群众反映频繁,问题突出的资金纳入重点检查范围,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抽查。

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篇4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财政支农资金为引力,以县(区、场)为整合平台,以涉农项目为依托,通过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项目建设机制,有效整合涉农项目,推进规模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有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综合开发方式的原则;坚持规模建设的原则;坚持整合项目、资金,创新管理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做到科学选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设计,归口申报、用途不改,县级负责、部门实施,整合资源、整体推进,规模开发、验收考评,分别利用、各记其功。

三、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的涉农项目整合,建设一批水田林路相配套的标准农田;开发一批规模大、质量优、效益高的种养业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业科技园区。各县(区、场)整合涉农项目,建设规模农业示范园区任务:*县8—10个,新建县、进贤县6—8个,安义县4—7个,涉农区(场)3—5个。在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规模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为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整合范围和支持重点

(一)整合范围。能够纳入规模农业建设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的涉农项目及其他相关项目,主要包括现行的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蔬菜基地建设、果业基地建设、泵站改造、水利末级渠系和节水灌溉建设、良种繁育基地、精养鱼池改造、土地整理、农村道路建设等,以及新出台的政策性财政支农、涉农项目;引进“三资”参与规模农业发展的项目等。

(二)支持重点。一是规模种植基地。原则上支持连片5000亩以上种粮基地,连片1000亩以上的蔬菜或果茶等高效经济作物基地,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设施农业种植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模养殖基地。2000亩以上精养鱼池基地、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基地、5万羽以上的家禽养殖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选定时,对新建规模大的,已有一定规模基础再进行较大规模建设的,已争取中央或省里项目,需要再加大投资、做大规模、提升标准、形成特色(品牌)的优先实施。

五、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涉农项目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涉农项目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市整合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秘书长、财政局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担任,成员为国土资源局等各涉农项目单位的主要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综合开发办,办公室主任由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兼任。

市整合领导小组职责:审定全市规模农业示范园区及发展规划;确定年度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市整合办职责:下达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审核年度项目计划;组织对项目的评估论证;协调督促项目实施;组织项目验收及考评;负责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市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负责落实市整合领导小组分解的所属项目整合计划;配合市整合办做好评估论证工作;负责督促县(区、场)推进所属项目实施;配合市整合办对项目进行验收;负责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各县(区、场)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各自职责。为保障涉农项目整合工作顺利进行,市、县财政应在预算内安排相应工作经费和项目配套经费。

六、整合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一)科学选点

乡镇(含国有农垦、农场企业)根据当地基础条件及农民积极性向县(区、场)整合办提出申请,作出区域起止方位、规模面积、建设条件、建设类别等书面说明,跨乡镇的可联合提出申请,各县(区、场)整合办召集涉农项目单位,对实地进行察看,择优筛选出若干个规模农业建设点,填写整合项目建设登记表,交整合项目领导小组审定后,分别上报市整合办和项目主管单位,项目主管单位组织审定后送市整合办组织审议,再交市整合领导小组确定规模农业示范项目点。

(二)统筹规划

按照“项目围着规划选,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建立以园区为平台,规划为龙头的整合机制。由县(区、场)整合办根据市整合领导小组批准的项目点,高起点制订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亮点明显的整合项目规划(先制订三年规划,即2009年—2011年)。整合项目规划分别经市整合办和项目主管单位审核后,报市整合领导小组审定。县(区、场)整合办根据审定后的整合项目规划,组织项目单位按照规划目标、建设内容、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资金来源、保障措施等编制项目建议书,进入项目库,并报市整合办和项目主管单位备案。

(三)编制计划

县(区、场)整合领导小组从项目库中择优筛选年度项目,初步确定涉农项目单位任务分解方案,整合办组织涉农项目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汇总后上报市整合办和项目主管单位。市整合办和项目主管单位组织整合项目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估后,报市整合领导小组审定。各县(区、场)整合办根据审定分解的任务,组织编制年度计划,归口申报,并报市整合办备案。涉农项目单位要积极落实好项目和资金。

(四)综合设计

各县(区、场)整合办根据项目年度计划,制订总的设计方案。由各涉农项目单位聘请具备相应资质设计单位或具有设计能力的设计人员,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设计要求,编制所属项目的初步设计。县(区、场)整合办根据方案要求审核综合汇总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搞好相关项目点的衔接。县(区、场)各涉农项目单位按审核后的初步设计报上级主管部门审定批复,上级部门没有批复要求的直接交县(区、场)整合领导小组审定。技术含量高的主要单项工程项目,各涉农单位要根据审定后的初步设计编制单项工程施工设计。

(五)部门实施

项目计划下达后,县(区、场)整合办按照投资主题不变、项目性质不变、管理要求不变、验收标准不变的要求,成立整合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调度协调各类项目施工。各涉农项目单位具体负责实施所属的整合项目。市整合办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向整合领导小组汇报实施情况。

七、项目和资金管理

市、县(区、场)整合办、涉农项目单位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整合项目和资金的管理,积极推行“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

(一)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县(区、场)整合办和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在项目区设立公示牌、公示栏等形式,公布项目和资金有关内容,以接受项目区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的制度。项目申报、实施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应分别进行公示。申报阶段的项目范围、项目设计、项目资金等情况由项目单位负责公示;施工阶段的所建工程的标准、投资和施工、监理单位等情况以及竣工阶段的投资完成、主要工程及数量、项目预期效益、运行管护等由县(区、场)整合办负责公示,市整合办负责指导和监督。

(二)招投标制。项目招投标工作由县(区、场)负责。省以上(含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项目按各涉农项目单位上级部门招投标规定执行,市、县财政支农资金可按地方相关招投标规定执行。没有具体招投标管理细则的部门和地方涉农项目,可参照《江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招投标管理细则》执行。

(三)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监理委托单位为县(区、场)涉农项目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监理委托单位择优选定具备相应监理资格或监理能力的单位。年度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主要单项建筑物工程纳入监理范围,包括小型水库、拦河坝、排灌站、机电井、渠道防渗、机耕路、桥涵闸等,可委托专业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或委托具有监理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理。年度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下的主要单项小型建筑物工程、一般性土方工程,可委托专业监理单位监理,或委托具有监理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理,也可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乡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扩大项目整合工作的影响力。

(四)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项目财政资金归口管理。各涉农项目单位按现行项目资金管理程序签字预拨或报账。严禁挤占、挪用、滞留项目资金。县级财政部门监督县级报账,对不按县级报账制规定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县(区、场)涉农项目单位严格执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自觉接受财政监督,及时通报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县审计局每年进行一次专项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八、验收考评

整合项目竣工完成后,各县(区、场)涉农项目单位初验所属项目。然后,县(区、场)整合领导小组组织有关涉农项目单位对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效益情况进行验收,对各涉农项目单位是否按计划完成了整合领导小组所分解的任务进行考评,并将验收考评结果报市整合办。市整合办组织市级有关涉农项目单位对县(区、场)整合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报市整合领导小组。

(一)项目建设情况。项目建设地点、规模、面积、任务是否与计划一致;各项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建设标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资金使用是否与设计中所列用途一致;报账进度与工程进度是否一致;报账手续是否规范。

(三)项目管理情况。是否科学制订了三年规划;是否按规定建立了项目库;是否按规定实行了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是否按上级批复的设计及时组织项目实施;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

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篇5

XX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全县共有X个贫困乡镇、XX个贫困行政村、XX户XX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4至2018年,累计脱贫XX户XX人、出列XX个贫困行政村、退出X个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X%降至2018年末的X%。2018年末,全县还有X户X人贫困人口未脱贫、1个贫困行政村未出列。2019年2月,接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检查,实现了“零错评、零错退、零漏评、零举证”目标,群众认可度为X%;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宣布XX县脱贫摘帽。

为统筹整合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中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国发〔2017〕54号),文件明确要求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实行财政资金精准扶贫。我县积极创新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方案,形成了公开、透明、科学、实效的整合运转体系,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2016年以来我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情况 

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针对目前贫困县涉农资金种类繁多,多头管理、交叉重复、分散使用等问题。按照“制度一个笼子、资金一个盘子、项目一个单子”的思路,统筹整合全县财政涉农资金。充分发挥资金聚集效应和政府投入的主体、主导作用,加大扶贫资金争取整合力度,按照“规划引领、项目跟随规划走、资金跟随项目走”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主要用于扶贫产业发展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主体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明确报账的实施范围、报账程序,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应整合尽整合,将扶贫资金专户作为整合资金池,整合的涉农资金先归集到扶贫资金专户,资金安排方案报请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科学统筹分配资金,县财政局收到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后,及时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扶贫项目库中按计划科学选定扶贫项目,并报扶贫领导小组审批。确保上级专项扶贫资金1个月内安排到相应的责任部门和乡镇,有效提高项目批复时效性和资金分配科学性。2016年至2018年共整合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林业、扶贫、发改、民宗等各块资金XX亿元。截至2019年X月,已全部整合各级到位资金XXX亿元,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扶持贫困户产业、小额信贷贴息项目。通过资金和项目整合,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得到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涉农资金整合试点,为确保工作高位推进,建立了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涉农资金整合协商机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XX、XX、XX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统筹项目安排,整合资金下达,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着力抓好制度建设。结合中央、省、州有关规定,细化制度建设,制定出台《X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试行)》(XX〔2016〕90号)《XX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实施办法》(XX〔2017〕88号)《XX县融资资金管理办法》(XX〔2017〕87号)《XX县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XX〔2018〕30号)和2016年至2019年各年度《X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X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资金管理文件,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及要求,实行专户、专人、专账管理,整合资金及时安排到乡镇和县级具体项目实施部门,提出明确资金管理要求,加强跟踪问效,使资金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三)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按照《XX县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认真编制年度资金整合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加大整合力度。除农业直接补贴、救灾等方面资金外,将能够整合的中央和省、州涉农资金都纳入整合范围,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也最大程度进行整合。三是突出支持领域。整合资金必须用于脱贫攻坚,重点用于提高农业核心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这个要求,我县积极探索整合模式,依托发展规划,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攻坚三大领域整合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支持。

(四)强化责任约束。一是县级做到不滞留扶贫资金,资金做到及时拨付,各项目实施主体严格按照《XX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结余结转综合治理办法(试行)》(XX〔2018〕2号)的要求,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末结余、结转不超过8%,整合资金年末结余、结转不超过20%。二是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的督查检查机制,根据《XX财政局关于调整局领导及相关股室联系乡镇财政所工作的通知》,开展督导检查,规范资金支付,解决扶贫资金报账不及时、往来款长期挂账、拨款程序不合规、资料不齐备、乡镇部门分工协作不当等问题。分管领导按所联系的财政所亲自带领联系业务股室到乡镇督导检查不少于2次,会同相关部门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2018年以来,参与纪委、监委等相关部门督查检查X次、巡察X次。三是主动接受监督,加大公开力度。依据国家、省、州关于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要求,出台《XX县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XX〔2018〕30号),要求县级主管单位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和单位门户网站,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公开公示,并保证公示内容长期有效;要求乡镇和村要利用乡镇和村级公务公开栏对各扶贫资金项目进行公开公示。截至2019年10月,已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公开扶贫资金下达文件XX个。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及下步工作措施

(一)存在问题。一是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分散,重复交叉并存,资金整合及监管难。资金多头下达,分散在各个相关部门核算、使用,部分单位和乡镇对财政资金监管认识不到位,项目不组织开工、项目推进缓慢、项目完工不及时组织验收等因素,导致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和报账,不能及时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由于受区位、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及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因素影响,真正做好资产收益扶贫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难度较大,缺少经济实力雄厚,上规模化生产的大型企业,因经营管理技术差异,经营风险较大,难以确保股份分红稳定增长。三是规范化管理水平还待于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资金监管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各项基础工作还有待于加强,信息化需要加强培训,工作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业务还需进一步精益求精。

(二)下步工作措施。我县将全面落实“四到县”制度,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XX县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XX发〔2018〕14号),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构建支撑有力的财政支农投入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增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围绕资金筹措、分配、监管等财政基本职责,进一步改进作风、落实责任、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二是继续统筹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巩固脱贫成效。进一步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力度,全力支持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脱贫攻坚战。同时,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力度,努力争取中央、省、州财政更大的支持,进一步压紧压实资金争取责任,强化部门作为争取项目资金的主体,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持续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根据中央和省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要求,参照《XX财政厅关于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省级源头整合支持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X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试行)》《X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机制,积极整合行业部门资金。做好涉农资金投入实行股份量化相应制度,配合扶贫、发改等部门完善扶贫项目库,制定财政投入形成资产的股份量化管理办法,将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金量化给贫困村、贫困户。对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做到应整尽整,助推全县合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龙山县位于湖南西北边陲,处于湘、鄂、渝三省(州)交界之地,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街道)397个村(社区),全县总人口60.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4万人,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高寒偏远山区于一体的部级深度贫困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047户143972人,贫困发生率27.5%,有贫困村22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79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县坚持以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探索和改革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坚持“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有效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切实加大扶贫投入力度,为精准扶贫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5608户21030人,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5714户23585人,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6739户26142人、退出贫困村35个。2017年,已验收标识拟脱贫对象6676户281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摘帽32个贫困村。

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现状

龙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付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精神,2016年至2017年龙山县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22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其中2016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82亿元,2017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4亿元,为全县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2018年预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66亿元。

三、整合涉农资金的做法和经验

1、多渠道汇集。一是扎实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凡是国家、省、州要求纳入整合范围的中央20项、省级19项、州级5项,全部纳入统筹范围,根据省州下达的资金计划,只要标注”精准扶贫”的,不论哪个部门的资金,一律直接拨入县统筹整合资金专户,汇集注入精准扶贫的资金池。二是积极争取对口帮扶资金。充分利用国家农业部、长沙市、济南市市中区对口帮扶机遇,加强协调对接力度,争取到了更多的项目资金。2017年,长沙市出台了《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县精准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在市级层面加大对龙山县的帮扶投入力度外,还创新推行了县市区等19单位对口帮扶龙山县17个乡镇以及51个重点贫困村的帮扶新模式。每年,长沙市市本级财政投入龙山县帮扶资金3000万元以上,19个帮扶单位投入龙山县17个乡镇帮扶资金1.7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市累计投入龙山县帮扶资金将达8亿元以上。济南市市中区自2017年对龙山县对口帮扶,计划到2020年每年投入我县帮扶资金3000万元以上。

2、一盘棋分配。即凡是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都围绕“精准扶贫”的实际需要来安排,以规划为统领,以政策为导向,以脱贫为目标,以需求定盘子,统筹安排到发展生产、教育脱贫、危房改造、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底、乡村旅游、转移就业、生态补偿、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易地搬迁等十一项脱贫工程,既实现了“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又达到了集中投入、统筹安排的效果,避免了“撒胡椒面”、各自为政、浪费资金的问题。

3、一个口支出。即凡是精准扶贫十一项工程的资金,全部从整合资金专户支出,资金流向清楚明了。

4、分行业管理。即项目组织实施打破资金原来的管理权限,专门成立了十一个脱贫工程指挥部,由分管县领导挂帅,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每个指挥部专门负责各自工程的实施和监管,根据行业规定和实际制定项目实施流程,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直接负责,充分发挥了行业部门的技术和管理优势,避免出现同一项目多头监管、拼盘投入、职责不清、标准不一的混乱局面。

5、多举措推进。一是出台了管用、切实可行的《龙山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考核办法》、《龙山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度。三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制度。四是对统筹整合资金支出进度催办督办,切实保障项目落到实处。五是严格绩效考核。将整合资金绩效考评工作纳入县政府绩效考核目标管理。

四、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中的存在的困难

龙山县是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弱,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民生事业投入等历史欠账过多,龙山县精准扶贫资金的供需缺口较大,资金不足仍然是龙山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大。我县支柱财源和新兴财源不多,税收增长缺乏强有力骨干企业的支撑,再加上各类刚性支出、法定支出等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造成基层财政较大财政压力。

二是扶贫项目贷款暂停发放影响巨大。2017年,龙山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精准扶贫贷款11.9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贷款10亿元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贷款1.9亿元),目前已使用贷款4.31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贷款3.15亿元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贷款1.16亿元),还可继续报账使用3.8亿元,因国家债务政策影响,剩余3.79亿元贷款额度已确定不能继续发放使用,将对2018年相关项目实施造成直接影响。

三是政策与资金不匹配导致缺口大。造成精准扶贫资金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政策、无资金、须完成”项目的实施或者“有政策、资金不足、须完成”项目的实施。如乡村旅游方面,县级旅游专项资金年均只有100万元左右,但每个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需求最少达到200万元,3个旅游精品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资金缺口就达600万元。如教育扶贫方面,乡村特岗教师要求与其他乡村教师同岗同待遇,但中央和省级下拨标准是每年28000元/人,要实现当地教师同待遇的6-7万元,每人每年缺口3万元以上,缺口近800万;学前免保教费,1500元/人、年,缺口近800万。如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上级几乎没有资金支持,县级自筹资金压力很大。

四是民生保障资金缺口大。根据中央、省要求,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只能用于发展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根据我县实际,结合龙山县“十三五”扶贫规划,为确保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任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转移就业、生态补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方面也有支出的刚需,而民生保障方面的资金靠上级专项不能满足脱贫攻坚的需要,预计2018年我县精准扶贫民生保障资金缺口2.1亿元。

五、对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建议

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篇6

一、 会议精神

(一)通报2018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情况。新妍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新妍)咨询部负责人张涛就2018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情况进行了解读。市上成立了由市扶贫办牵头、市财政局和新妍共同组成的评价组。评价组于2019年1月-4月,进行了30个区县2018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工作,形成了现阶段评价结果。我区自评总分为103分(总分为100分,机制创新加分3分),实际得分98.74分(位列全市一类等次)。

(二)区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业务培训。资金处刘洋就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作了详细解读,一是项目库建设是精准使用资金、精准安排项目的第一颗扣子。二是项目库入库原则:1.围绕脱贫攻坚;2.坚持现有目标标准;3.逐户精准安排项目;4.坚持项目库与资金匹配,总规模不宜超过1.2倍。三是项目库入库范围:1.主要构成: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扶贫产业、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和抵御风险能力、其他;2.负面清单项目不得入库: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扶贫项目、盲目提高脱贫标准的项目、未建立带贫减贫机制、缺乏扶贫绩效目标的项目、与减贫目标、与贫困户自身发展不密切的项目、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四是项目库入库程序: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区县审定、市级备案,逐级公示公告。五是入库项目的管理:1.三类资金(贫困区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公益金)一律从项目库中选择项目;2.转变项目计划下达方式,切实改变过去资金等项目、逐级申报的问题;3.加快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区县后,区县原则应于30日内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工程类项目在计划下达60日内启动实施;单个扶贫项目原则上必须在当年度实施完毕,确需跨年度的应在12个月内实施完毕;4.落实项目后续管护责任和资产管理。六是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市上即将下发《进一步规范区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区县政府要抓好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统筹领导,明确各行业部门工作职责,落实项目库建设工作责任。

(三)贫困区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工作业务培训。市财政局农业处张天成就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工作从六个方面作了政策要求:一是项目类型分三种,即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小额信贷贴息、就业培训可纳入农业生产发展类,易地扶贫搬迁贴息可纳入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管理费、工作经费(如驻村工作队)、节日慰问费不进入方案;已正式公布的脱贫摘帽区县,可适当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列其他(必要的垃圾、污水、改厕等公共设施可纳入整合,严禁用于绿化、刷墙、照明等面子形象工程)。二是项目名称明确了五个方面的要求。1.“负面清单”中的项目不得纳入整合,即村级办公场所、文化室、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购买各类保险,偿还债务或垫资;2.道路方面:仅限于贫困村连接主干道和村内通组道路项目,不得支持4级以上等级公路;3.不支持中型及以上水库;4.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农业生产保险等不进方案;5.风险补偿金不属于偿还债务可进入方案。三是项目内容不能照抄项目名称,要填量化指标、可检验施工量、补助对象等。四是绩效目标:1.要有具体的投入产出指标;2.所整合项目与扶贫相关(天气预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林业生态、防虫防火、水文监测等项目不得进入方案);3.对绩效目标要定量,以便考核项目的实效性。五是实施地点必须规划到具体的行政村,到人到户的项目除外,可以全镇、全乡或全区概括。六是强调了财政资金整合的范围:1.纳入贫困区县整合范围的中央财政涉农资金现为17项,市级财政涉农资金调整为16项。不得将文件要求以外的上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东西扶贫协作对口援助资金等纳入本区县年度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实施方案;2.四好农村路项目市级资金,依靠债券和土地出让金,不得纳入整合;3.社会捐赠资金纳入区县本级预算,作为区县资金纳入整合;4.区县试点相关文件及管理办法与上述规定不符的,要及时修订,并按程序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5.切实提高实质整合比例,尽可能将整合资金“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有效解决资金整合后仍按原用途使用的问题。

市扶贫办资金处刘洋根据上级文件从五个方面作了补充要求:一是整合的基本前提:围绕脱贫攻坚。“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要与脱贫任务挂钩,按照脱贫效益最大化原则配置资源,将脱贫成效作为衡量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 二是项目源于区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纳入整合方案的项目由区县扶贫办等项目主管部门在区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中选择”。三是整合类型只限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不得安排用于“负面清单”的项目。五是根据财农〔2019〕7号文件要求“已公布脱贫摘帽区县,可根据巩固脱贫成效需要,将整合资金适当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市扶贫办资金处黎德文作了工作强调和部署: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扶贫项目管理工作。要弄清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中央多次就扶贫项目管理工作单独发文,要求各省市高度重视,足以证明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各区县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二)正视扶贫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要注重资金实效性。目前,我市各区县扶贫项目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乡镇部门不重视,项目下达慢,资金滞留等问题,加快资金下达、加快拨付、减少资金结转结余,下一步各区县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按照文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下达项目及资金计划。资金管理要以绩效考核为抓手,项目管理要以项目库为抓手,要严格工程类扶贫项目的监管。

(三)层层压实责任,继续做好扶贫项目管理工作。一是强化区县主体责任;二是加强项目工作责任制;三是加大评估考核力度;四是提高政策业务能力;五是建立通报约谈制度。

二、工作建议

一是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及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工作,涉及全区有关行业部门和所有乡镇,需要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加大统筹力度,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和建设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脱贫攻坚项目和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区脱贫攻坚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

二是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根据资金整合后的实际使用投向,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对整合资金支出进度、项目管理及使用绩效承担主体责任。

三是及时下达项目资金计划。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下达项目资金计划,力争资金下达时间符合绩效考核要求(第一批资金要求在60日内下达,第二批资金要求在30日内下达),切实改变过去资金等项目的方式。目前我区还有产业扶贫5600万元等其他资金未下达到具体项目。

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篇7

论文关键词 涉农职务犯罪 人民检察院 农村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征用农村土地拆迁房屋等工作也越来越多,而一些镇、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利用职权收受贿赂、侵吞公共财产、挪用公款的情况也多了起来,涉农职务犯罪严重损害村民的利益,已成为破坏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严重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下面就晋江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院2011年立案侦查的涉农职务犯罪做个简单介绍:2011年总立案件20件27人、涉案总金额1492万余元,其中涉农职务犯罪案件15件20人、涉案总金额1256万余元。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领域为征地拆迁7件11人,新农村建设(“两违”)7件8人,征收规费1件1人。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性质为贪污3件5人,受贿8件9人,挪用公款,3件3人,玩忽职守1件3人。

一、当前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一)重点领域突出

涉及征地拆迁、新农村建设的案件14件19人,涉案金额高达人民币1157万元。其中土地征用、拆迁房屋案件6件8人,新农村建设案件6件7人。土地征用案件的一大特点是涉案金额大,2件涉案金额超百万元的特大案件都是发生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过程中,有1件涉案金额高达950万余元。新农村建设案件的特点是窝串案突出,仅在内坑镇行政执法中队就挖出系列窝串案5件6人。

(二)涉案主体为镇、村基层组织人员

今年来我院办理的涉农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都为镇一级及其以下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其中镇一级涉案人数为6人,农村基层组织涉案人数为10人。虽然这些涉案人员大部分级别不高,甚至是镇临时聘用的人员或者村干部,但是多处于重点或关键岗位,具有相应管理职责。

(三)群众利益受到侵害,社会危害性大

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受害人人数较多、受害群体集中,极易由此引发群体性事件,危害社会稳定。例如王恭河、王天遵贪污案,该案引发了该社区100多名村民联名举报并多次集体上访,危害了社会稳定。又如张建添挪用公款案,犯罪嫌疑人张建添将上级政府拨付的征地款950万借给他人,从中赚取利息,以致该征地款收不回来,侵害了群众利益,引起140多户400余人集体上访,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四)作案手段上呈现出类案的规律性

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案件中,采用虚报冒领手段贪污补偿款和利用管理发放补偿款的职务便利挪用公款是犯罪的主要手段。新农村建设案件中,大部分为受贿案件,在内坑镇行政执法中队系列受贿案件中,受贿人均是利用手中对违章建设和违法占地报告、巡查、制止的职务便利,收取违建房主向其贿送的钱物,为违建房主谋取利益而获罪。

二、当前涉农职务犯罪原因分析

(一)权力集中、监督不力

近几年是晋江城市建设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晋江市围绕“城市建设年”的工作大局,全面推进“九大组团”建设,镇(街道)及其站所直至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中,部分基层干部手中权力很大,而且长期监督不到位,这给腐败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今年来仅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领域涉案金额就高达1100余万元人民币。

(二)制度不严、管理松懈

出现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单位普遍存在着财务制度混乱问题。有章不循、无章可循,少数基层干部独揽财务等问题为滋生腐败现象提供了温床。一些基层干部收取的公款长期不交财务,自收自支,利用白条和虚假发票冲帐、隐瞒收入等手段进行贪污、挪用公款。如磁灶镇政府前尾村下村干部陈志方,将村民缴纳多年的计生款长期挪用外借。

(三)放松学习、淡化思想教育

这些涉案人员犯罪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宗旨意识不强。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相对松散,加上个人的自律意识又不强,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个人工作、生活上的一些挫折,以及侥幸心理、从众心理等心理因素作祟,导致方向迷失,宗旨淡忘,在关键时刻不能把握自己,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捞取钱财的资本、牟取私利的工具,于是采取贪污、受贿等犯罪手段去攫取国家和集体财产,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犯罪分子缺乏有效监督

近年来,一些基层干部作风粗暴武断,使许多农民对镇村干部产生了畏惧心态,加上自身法律素质不高,许多群众分不清基层干部的哪些行为是行使公务,哪些行为是违法或违纪,在利益受到侵害时没有勇气去揭发、举报犯罪分子。还有甚者在检察机关对其进行取证时怕被打击报复,不愿意配合说出事情的真相,导致有的基层干部有恃无恐,连续作案。

三、防止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的对策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征地拆迁的资金管理使用和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预防职务犯罪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其中的城镇建设和“两违”整治是我们预防的首位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

(一)关口前移,强化预防教育

要创新工作方法,把教育贯穿于预防工作的始终。一是要用廉洁勤政的模范事迹激励人心。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的人和事迹,大力弘扬正确的“三观”,积极引导帮助党员干部掌握政策法规界限,构筑思想道德防线,以达到使党员干部“不想”犯罪的目的。二是要用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警示人。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强预防专题、专案的宣传报道。通过“昨为座上宾、今成阶下囚”等令人震撼的事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算好政治、经济、家庭、个人“明白帐”,用犯罪成本、风险评估的方法去分析因腐败而付出的沉重代价,使预防工作入心入脑。三是要通过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使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守法意识明显提高。四是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农村法制宣传和反腐败斗争宣传,大力展示反腐败斗争成果,激发群众举对职务犯罪的举报积极性。

(二)齐抓共管,内外联动,强化监督

通过办案表明:凡是发生职务犯罪的环节,都是监督的盲区或薄弱环节。因此,一是要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促使当前乡镇七站八所多头管理模式向一元化管理模式转变,强化上级直接的监督管理,强化程序意识,坚持程序监督,严格按照程序行使权力;二是要规范财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注重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加强跟踪监督,组织资产自查与审计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三是要坚持执行“阳光工程”,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四是要坚持民主监督,尽最大可能保证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并赋予群众监督意志的权威和效力,坚持舆论监督,大力支持和引导新闻媒体对涉农职务犯罪进行舆论监督,把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曝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三)健全机制,筑牢源头预防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任何人不得超越职权,领导干部不得经手任何款项;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镇(街道)领导干部要接受党委和政府、人大的监督,村干部要接受村民委员会的监督;三是实行审计监督,对镇村两级干部进行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四是建立广大群众参与评议干部制度,定期对农村各级组织和干部进行群众评议,强化群众监督。五是要充分发挥“案前、案中、案后”专项预防的主导作用和检察机关检察建议的作用,结合办案,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帮助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

(四)整合资金,集中投资,分类管理、使用

一是要进一步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实际,对我市对征地拆迁款的管理进行整合。变零星投资为整合投资,变分散投资为集中投资,变重复投资为重点投资,实现涉农资金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扩大资金的使用效能。二是强化验收检查。对涉农资金项目的验收,要严格采取材料审核、实地查看、资金核算等措施,严格核查上报数据的真实性。三是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可行性的审查,对工程进行立项审查;涉农资金项目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招投标,对投标单位要严格把关,对投标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

(五)增强职能部门预防主体意识

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由市委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检察机关为主力军的预防工作机制,采取了以教育、行业、制度、专项、个案等为主的预防措施,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地开展工作。由于预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光靠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是不能完全实现的,而且人力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开展工作的需求,还需其他相关管理、监督部门积极参与,共同携手,齐抓共管,实现预防效应的最大化。工作实践证明,主管职能部门才是预防工作的主体,因此要增强主管职能部门预防主体意识和主动预防的工作积极性,把预防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纳入日常重大议事日程,才能真正取得预防实效。

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篇8

第一条整合范围:全部或部分使用各级各类财政性资金、双百帮扶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和政府通过融资方式投资实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移民搬迁工程、通村道路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坝系流域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等。

(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包括:村级活动场所、农村社区活动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村级卫生室、村级文化广场项目等。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包括:设施种植业项目,养殖业项目,林业建设工程,草业建设工程,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经营项目,科技示范项目,农机具推广项目等。

第二条整合原则:按照“资金捆绑、项目打包、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围绕基础先行、项目联动,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的目标,对涉农项目进行整合。

(一)重点突出。项目整合围绕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公益事业服务提升,产业发展壮大,突出重点建设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优势互补。项目整合要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项目打包,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项目整合的聚集效应。

(三)稳步推进。整合项目要采取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分工协作的方式,逐步推进涉农项目整合管理工作。

第三条成立涉农项目整合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发改部门的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农业部门的副县长担任,成员单位由政府办、发改、财政、监察、审计、农业、林业、水务、畜牧、国土、科技、扶贫、交通、民政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整合办),办公室设在发改局。

领导小组负责审查涉农项目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审查中、省、市涉农项目申报方案;审查县级涉农项目投资计划;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单位等。

第四条县级涉农部门根据中、省、市关于投资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依托全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涉农项目整合意见编制年度专项规划。

第五条属申请中、省、市资金实施的项目,各主管部门要结合中、省、市项目申报有关规定,根据全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整合项目专项规划,提出项目实施方案,经整合办初审,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上报。

第六条属申请中、省、市投资且县级配套的项目,经领导小组审查,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上报。

第七条属县级财政性资金、双百帮扶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实施的项目,各主管部门会同项目所在地镇(办事处)和农业园区管委会根据全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整合项目专项规划,提出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以正式文件于每年九月底前联合报整合办初审,经整合领导小组审查后,按有关程序报批。

第八条整合项目一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确需调整变更的,应按照程序重新报批。

第九条整合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中、省、市、县投资的项目,均由项目库中择优选取,未列入项目库中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

第十条涉农项目组织实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实施主体单位总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实施。

第十一条项目所在镇(办事处)和农业园区管委会要积极做好项目协调工作,确保项目无障碍施工。

第十二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进行工程设计、预(决)算审查、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项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属中、省、市资金实施项目,按相关规定申请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属县级资金实施项目,由基建办会同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主管部门、整合办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在整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应该整合而未整合的项目,不予验收。

第十五条项目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制度,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整合项目资金。

第十六条整合项目资金实行按月集中拨付制度。按照《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程序和审查要求拨付资金。

第十七条实行涉农整合项目公示制度。将项目名称、实施地点、投资规模、效益分析、施工监理、监督机构等情况在项目所在地、相关媒体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实行整合项目考核制度。县涉农项目整合领导小组对各项目主管部门的项目实施、管理、效益等工作进行考核。

第十九条在涉农项目整合过程中,对弄虚作假和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的部门、单位或个人,将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篇9

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认真贯彻大会指导思想,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积极运用提案建言献策。截至2012年3月8日下午2时,共提交提案6069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07件。提案委员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对全部提案进行了审查。经审查,立案5651件,作为委员来信转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126件,与提案者协商后并案、撤案292件。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员提案5311件,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提案300件,人民团体、界别、小组、政协专门委员会提案40件。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提案内容丰富,所提建议针对性、可行性强,质量进一步提高。提案更加关注事关改革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问题,关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关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体现了委员们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切实反映社会各界群众意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共提交提案2600余件。其中,涉及扩大内需、稳定物价的提案264件。主要建议有: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建设,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稳定农产品价格,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涉及“三农”问题的提案236件。主要建议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提案350件。主要建议有:优化政策环境,发展实体经济,营造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智能电网、特高压工程、云计算平台建设。涉及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保护的提案578件。主要建议有: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加快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建立稀土资源储备制度。加强环境保护,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问题。发展低碳交通,支持绿色消费。推进草原生态建设,加强天然林和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涉及区域发展、扶贫开发的提案479件。主要建议有:加快制定实施与区域发展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和中原经济区跨省域交流合作,加快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加快海洋资源开发,维护国家和海洋权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涉及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提案599件。主要建议有:完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资源税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加强民间融资风险防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

围绕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共提交提案1600余件。其中,涉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案411件。主要建议有:理顺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切实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监管,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学前教育立法,着力解决择校、入园等问题。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强校车安全管理,规范高校考试招生政策。涉及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案288件。主要建议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思想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益性和基层文化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文物保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涉及医药卫生体育事业的提案402件。主要建议有: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中医药立法和民族医药研发,整治抗生素滥用。健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全国综合性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涉及就业、住房、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提案488件。主要建议有:加强政策引导、职业培训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房地产投机的政策措施,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机制,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和就业权利。加快养老保险接续、并轨和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工作,完善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共提交提案1200余件。其中,涉及法律体系建设和廉政建设的提案441件。主要建议有:修改环境保护法,制定完善慈善事业、志愿者服务、公民救助他人行为、未成年人监护、文物保护、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问责制,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继续压缩“三公”消费,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涉及社会管理方面的提案427件。主要建议有:加强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村社会矛盾协调化解机制。推进社区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统筹研究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涉及民族宗教、统一战线与人民政协工作的提案266件。主要建议有:修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扶持力度、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港澳工业、金融、贸易、旅游业,深化两岸合作交流,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

会议期间,提案委员会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牢经济发展基础”和“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为主题,召开两场提案办理协商会,国家15个部委的负责同志与八个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部分政协委员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围绕小微企业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等方面的提案,报送《重要提案摘报》22期,在中国政协网和中国政协新闻网公开提案346件。

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篇10

现象之一:农村危房改造利民工程部分走样,成为“敛财工程”。

2008年国家启动农村危房改造以来,中央累计安排补助上千亿元资金,支持全国大批贫困农户改造危房。但是,随着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投入量不断增多和项目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帮助众多贫困农户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部分地区落实政策变样或基层干部“伸手”,使民生工程变成形象工程、敛财工程。

地处滇桂黔石漠化连片贫困山区的某省某镇,首批危房改造款下拨到位后,一名镇干部就授意5名村干部,向获得补助的92户农民索要“辛苦费”近22万元,平均每户获补资金中有2,400元需“上缴”。

某区某县不久查出19名村干部贪污村民危旧房改造款27万元,有的农户通过村委会向政府申请获批1万元危改补助,但到手仅有5000元。该区某乡政府一名民政助理员利用职务之便,先后伙同该乡某村党支书、某村主任助理、某屯屯长,借为农户争取危房改造指标为由大肆收取“好处费”,并私自截留数万元危房改造补助款及民政救济款。除此之外,这名民政助理员还不按规定发放“危改”款,造成国家44万元经济损失。近日,4名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刑。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涉及农村危房改造职务犯罪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呈快速增长态势,令人触目惊心。某区某市2011年查办危改补助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2件7人,涉案金额7万多元;2012年查办此类案件10件23人,涉案金额53万多元;到2013年,查办案件达16起38人,涉案金额达到100多万元。

现象之二:农村危房改造执行变样监督不力,补助资金“雁过拔毛”。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雁过拔毛”现象,在一些基层地区多有出现,涉案人员大多是乡镇和村“两委”干部。原本数额有限的财政补助资金,遭遇克扣挪用,很多群众担心打击报复,往往“敢怒不敢言”。

据了解,当前农村危房改造腐败主要有索贿、克扣、套取、截留、挪用等五种形式,如乡村干部利用手中的补助指标建议权、上报权、分配权,诱骗、逼迫农户要回扣;将补助指标安排给已经建好房子的农户,要求配合办手续、骗补助、私分款。

现象之三: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重点出现偏移,导致“帮富不帮穷”。

此外,部分地区的农村危房改造出现的“帮富不帮穷”现象需引起重视。很多住危房的特贫户没有积蓄,仅靠政府补助资金盖不起房,大部分被迫放弃申请,使这项“雪中送炭”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变成“锦上添花”。

某省对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审计发现,调查20个县中,五保户、低保户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比例普遍偏低,平均仅占13.67%,而享受补助政策的多数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因此,部分地区危改房屋建筑面积普遍超标,补助最贫困、最危险、最偏远的“三最”政策要求没能有效体现。

为何出现农村危房改造屡现资金侵占挪用、“跑冒滴漏”等违规现象?

一是政策执行搞变通虽然危房改造补助支持对象、资金用途、专项管理等方面都规定十分明确,但部分基层干部为图省事、出效果,挪作他用,或想从中谋利,套取私分,致使政策执行走样,补助效果打折。某省某县检察院调查通报显示,当地某村委将危改资金违规用于建“五保大院”,村干部每人从中侵占8000多元,引起不愿离开原村庄的部分贫困农户不满。

二是监督审查不到位。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应按“户主申请、村委会核实、村民小组评议、村委张榜公示、乡镇审核申报”流程确定,一些地方特意绕开小组评议、张榜公示两个环节,躲避村民监督。各村补助详细情况虽需统一上网公开,但因多数农民上网少,加上监管部门抽查审核不够,易出现“网上公示合规,实际暗箱操作”等违规现象。

如何才能有效遏制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使用乱象?

目前,一些地区针对当前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使用乱象,在加强监管和查处等方面,积极探索尝试并有所收效。某区某县建立完善的惠农资金电子监管系统,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将包括危改项目在内的惠农资金运行情况进行自动分析,对重复补助、克扣截留等现象自动预警提示。某省某州成立“民生监督特派组”,配备专项工作经费,接受群众举报并走村入户调查,已查处多起违规使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案件,获得群众肯定。

因此,在总结和推广地方经验的同时,应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继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使用情况的督查审计力度,因地制宜微调补助政策,同时整合扶贫搬迁、宅基地置换等项目资源,保障农村困难家庭能实现危房改造。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各项制度,从制度上杜绝各类违规现金。应进一步完善《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强化责任主体。同时要加强涉及农村危房改造的省(市、区)的相关制度建设,尤其是强化相关单位和乡镇、村的制度建设,使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的使用更加有法有规可依。

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侵占挪用等违规行为。遏制危房改造资金使用乱象,重在完善监督环节。应在现有危改档案登记中增加村民小组评议和村委张榜公示的会议记录、公示照片等电子信息,压缩基层乡村干部违规操作空间。还应定期组织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开展检查监督,严肃查处各类暗箱操作、职务侵占等违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采取表彰、通报等各种方式,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力度,激活基层部门与干部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