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的的饲养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9:39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篇1

关键字:家禽养殖业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9文献标识码:a

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养殖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禽流感的爆发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预防疾病在疾病防治中占有关键作用,防治禽流感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一、夏季家禽养殖业的常见疾病

(一)白痢病

白痢病常发于幼禽身上,是一种幼禽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白痢病大禽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幼禽感染就为干痢,出生5-15天的幼禽死亡率最高,要想预防白痢病的发生,就要在幼禽出生第二天采取药物防治的方式,在饲料中加入0.02%的痢特灵,一周的时间内保证用量,也可以加入0.2%磺胺类药物,时间同样为一周。

(二)沙门氏杆菌病

沙门氏杆菌病又称禽副伤寒,同样也是幼禽发病率较高,一周到两周的幼禽最容易感染,死亡率也高于两周到三周的幼禽,禽副伤寒的主要症状是畏冷、呼吸困难、体质下降,最后脱水致死。沙门氏杆菌病的防治方法类似于白痢病,也是在幼禽出生第二天在饲料中加入0.02%的痢特灵,或加入0.2%磺胺类药物,时间为一周,或者加入少量的氯霉素也可以。

(三)球虫病

球虫病具有发病率高、波及范围广、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一般雏禽一旦犯病,在两个月内最容易死亡,球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食量下降、大便带血、盲肠肿大、精神萎靡、盲肠肿大等。要防治球虫病首先就要保证养殖舍的清洁,及时对养殖舍内的杂物进行清除,按时消毒,在幼禽出生后一周内注射预防类药物,并保证药物的持续使用到一个月以上,多种药物要混合使用,例如0.03%痢特灵、0.005%~0.01%土霉素等以提高抗病能力。

(四)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一般在母禽身上发病,主要症状有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长肿瘤,并且肿瘤的潜伏期长,传染性大,死亡率从10%-80%不等,幼禽十分容易感染,所以刚出生的雏禽要进行隔离和净化。肉禽类在出生1-2月内容易感染,蛋禽类在出生2-5月内容易感染。马立克氏病的症状主要分为皮肤型和神经型,皮肤型的症状为在翅膀、颈部、腿部等部位出现黄灰色肿瘤,容易破裂,神经型症状为禽类两脚一脚朝前,一脚朝后,脚部神经变粗。防治马立克氏病要保证禽舍的卫生、接种马利克疫苗。

(五)慢性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家鸡的感染率较高,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在鸡体内广泛存在,在多种激素的影响下发病,发病的对象主要是四周左右的肉鸡,主要症状有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粘液性鼻液、呼吸道音、眼睑肿胀等,治疗方法主要有采用力高霉素、红霉素等药物,配合辛夷、柴胡、桔梗等掺入饲料内喂养,持续3-5天。

二、家禽养殖业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

首先,要保证饲养的卫生,家禽的禽舍、食用的饲料、餐具、饮水用具等要时刻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保证禽舍的空气流通,及时驱赶有害蚊虫,保证空气质量。其次,要科学合理的搭配饲料和用水,饲料是提供禽类营养物质的主要载体,只有根据禽类生长所需的营养来合理的搭配饲料和水分,才能保证营养物质的充足和营养的均衡,这就需要饲养员对营养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再次,为禽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尽量保证外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环境的刺激,还可以在禽类生长阶段播放适于生长的音乐,减少禽类天敌对它们的惊吓。

(二)预防性服药

预防性服药就是为了预防禽类未来可能染上的疾病,在疾病发生之前提前服药,预防为主。在禽类出生一周后就可以在饲料中加入5%的环丙沙星或者饮用水,能有效防止白痢病的发生,在出生15-16日期间,可以在饲料中加入0.03%的克球粉,能有效防止球虫病的发生。当家禽的饲养环境出现霍乱时,在饲料中加入0.05%~0.1%的土霉素,连续加药一周时间能够有效对霍乱进行预防。在疾病发生时,饲养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出疾病的种类,抓住服药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再根据病情进行喂药。

(三)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

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家禽养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整个饲养过程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企业化的饲养环境,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企业需要对饲养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首先,在饲养人员的选择上,企业应该对饲养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严格的测验,提高饲养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其次,企业应该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员工进行统一培训,或者外出学习等,把员工培训和绩效结合起来,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考核,考核不及格的饲养员实施补考制度,直到考核顺利通过,考核也和工资绩效直接挂钩,屡次补考不合格的饲养员可以进行辞退。再次,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勤奋好学,业务素质好的饲养员也要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鼓励员工自觉学习。

(四)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措施

要想控制疾病的蔓延,就需要及时发现疾病的存在,疾病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旦未能及时发现,一夜之间可能会让全部禽类感染,很多疾病还有潜伏期和较大的传染性,要控制疾病的扩散一定要及时发现疾病。饲养员需要不定时对禽类进行检查,从禽类的粪便、饮食中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总结:

夏季气温较高,疾病传播速度过快,一旦发现疫情,还需要对疫区进行隔离和消毒工作,禁止外部家禽和无关人员进入禽舍,坚决打击疫区家禽对外销售,以免流入市场造成更大的危害。家禽养殖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发展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使得疫病问题严重,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养殖,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对常见疾病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饲养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审查,促进家禽养殖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华.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第七届重庆市饲料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八届饲料工业协会会员大会论文集[c].2012.

[2]张洪军.禽流感后养禽业如何走出低谷.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论文集[C1;2012.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篇2

[关键词]家禽饲养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6-0197-01

一、前言

近日里,吉林九台市的家禽疾病防疫相关部门,召开了多次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深入饲养密集地区,到交易活禽的场所,认真开展流行病的调查和监控工作。四五月份,是家禽易发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应切实做到属地管理和辖区负责。下面就家禽易发病及其防治谈下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二、家禽的易发病种类和特点

1.伪鸡瘟

这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还被养殖户称为亚洲鸡瘟。家禽得这种病时的特征如下:家禽感觉呼吸困难,家禽的粪便是稀的,另外,鸡的粘膜和浆膜会出现流血的迹象,这种疾病对家禽饲养户来说,危害特别的大,一旦,鸡患上这种疾病,一般死亡率都很高。这种鸡的疾病是在1926年印度尼西亚首次发现的,随后又在英国出现,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记载。尤其是雏鸡的感染率更高。

2.禽流感

鸟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为禽流感,这是一种动物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大多只是感染鸟类,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鸟群中的传染病,猪一般不易感染,这种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疫病,在罕见情况下会传染人。在1997年的时候,香港发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之后,这种禽流感一直在亚洲地区零星出现,比如2003年,此病在东亚地区爆发,越南很多人感染这种疾病;2012年台湾又发生了H5n2禽流感;今年又在上海和安徽发现了H7n9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会给家禽饲养业带来沉重打击的疾病。人感染这种疾病的死亡率为百分之三十左右。这种病会在呼吸道、皮肤损伤和消化道多种渠道传播,该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是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的接触。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也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病。当家禽饲养户发现鸡不停地打喷嚏,或者咳嗽的时候,可能鸡就已经感染上了这种疾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通常是因为病鸡的病毒通过呼吸道,传到空气中,经空气飞沫传染给那些易于感染的鸡,另外,还可以经由被污染的饲料、装鸡的笼具,或者鸡的饮用水,途经鸡的消化道进行传染。鸡舍温度过热、地方拥挤,或者鸡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不足,都可以引起这种疾病的发生。无论哪种日龄的鸡都容易感染,特别是五周内的鸡,易于感染,死亡率也很大。这种病经常发生在秋末或者春末,冬季发病率最高。

4.球虫病

球虫病这是一种发生在鸡群中的寄生虫疾病,也是一种很普遍的家禽疾病。当鸡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家禽饲养户会遭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因为,会出现禽肉和蛋的减产。这种寄生虫能破坏鸡的细胞组织和肌肉功能,导致鸡的组织损坏,得了这种疾病的鸡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多,这几年,得这种疾病的家禽数量在不断地攀升,球虫病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家禽饲养业的发展壮大。

5.鸡白痢

鸡白痢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鸡群中的传染病。主要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播的主要媒介就是鸡的排泄物,有时,也会通过鸡蛋进行垂直传染。鸡发病的征兆如下:首先鸡不喜欢吃饲料,随后身子打冷颤,将身体卷缩为一团,翅膀耷拉着,没有精神,有的鸡还会出现昏睡的状态,这时,排出的粪便呈现出白色浆糊状稀粪,有的鸡被硬结的粪块封闭,鸡的呼吸出现困难状况。患这种疾病的产蛋鸡就会停止产蛋,因为,鸡的卵巢萎缩了,卵子发生了变性。

三、加强家禽易发病的防治工作

1.合理控制好家禽饲养的密度

家禽饲养的密度不能过大,这样就会影响到家禽生活的环境,比如温度、光照、湿度,以及家禽的活动范围。禽舍的密度过大,温度有时就会提升,家禽受到的光照就会相应的减少,家禽没有足够的活动地方,所有这些,都容易使家禽感染疾病。家禽饲养密度过大时,一旦发生疾病,传染的速度和范围就会很广,很容易给饲养户造成严重的损失。当然了,禽舍密度过小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家禽饲养户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也不会这么做的。

2.关注季节的变化

家禽饲养户一定要关注季节变化对家禽的影响。冬季的时候,家禽对一些病毒的免疫功能降低,因为这时,气温很低,尤其是北方,冬天特别的冷,禽舍温度低的同时,也连带着湿度的降低。这段时间,是家禽得病率最高的时期。家禽饲养户就要注意给禽舍升温和增加湿度了。到了夏季,气温高,天气炎热,家禽的禽舍里温度也相应的提高,这种环境,很适合细菌病毒的滋长,增加了家禽的得病率。这时,就需要家禽饲养户定期给禽舍进行降温和消毒。

3.准时注射疫苗

吉林九台市的防疫部门,很重视家禽疫苗的注射。九台市防疫部门,上至市里的领导,下至普通工作人员,都大力配合家禽饲养户的工作,准时的为他们的禽类注射疫苗。政府从财政中支出大量的资金,免费给所有家禽饲养户的禽类注射疫苗。在注射疫苗的时候,由专职的技术人员做指导,安全、准确的进行疫苗的注射,很讲究疫苗注射的卫生,保证家禽不受病毒的侵扰。

四、结语

针对现在发生的H7n9禽流感,吉林九台市的家禽相关防疫部门,尤其是市里的畜牧局牵头开始了防治禽流感的工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要求家禽饲养户一定要每周都对禽舍,以及工作用具进行消毒,要彻底,不能留下任何的死角。同时,严禁从疫区买入任何的禽类和有关产品。并对本市的家禽饲养户进行广泛的宣传,要求饲养户密切关注家禽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的上报,同时,不能松懈对家禽的防治工作。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工作人员,要下基层,走到家禽饲养户的家中,了解第一手材料。确保吉林九台家禽饲养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蕊,孙凯.家禽饲养环境的优化管理[J].家禽科学,2007(12):14-16.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篇3

[关键词]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时空差异;温室气体

[中图分类号]F127;F326.3;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48(2015)03-0026-11

[作者简介]王智鹏(1991―),男,江西上饶人,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孔凡斌(1967―),男,江西九江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和农林经济研究(江西南昌330077);潘丹(1986―),女,江西宜春人,江西财经大学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和农业经济研究(江西南昌33003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大湖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形成机理及管控政策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71303099)、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4年)规划项目“完善我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制度研究”(14SKJD20)和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3YJ50)的阶段性成果。

title:theSpatial-temporalChangesofGreenhouseGasesemissionsinJiangxi’sGrazierySector―BaseonLifeCycleanalysis(LCa)method

By:wangZhipeng,KongFanbin&panDan

abstract:thisstudyconsiderssiximportantfactorsofgrazierysector,includingfeedgrainplantation,transportationandprocessingoffeedgrain,livestockentericfermentation,manuremanagementsystem,energyconsumptionof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andslaughterandprocessingoflivestockproductswiththeLifeCycleanalysis(LCa)methodtoestimateandanalyzethespatial-temporalchangesofgreenhousegasesemissionsofgrazierysectorduring1990to2013inJiangxi.theresultsshowthat:(1)thetotalamountoftheCo2emissionswasontherisefrom1990to2013,especiallyforfactorsoffeedgrainplantation,transportationandprocessingoffeedgrain,energyconsumptionof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slaughterandprocessingoflivestockproducts;(2)feedgrainplantation,livestockentericfermentationandmanuremanagementsystemarethemainsourcesofgreenhousegasesemissionswherenon-ruminantlivestockgreenhousegasesemissionratioishigherthanruminantlivestock;(3)thespatialanalysisoftheCo2emissionsindicatesthatemissionsfromYichun,Ji'anandGanzhououtweighallotherregionsinJiangxi.

Keywords:grazierysector;lifecycle;spatial-temporalchanges;greenhousegases

一、引言

江西省是全国畜牧产业养殖的大省,畜牧业已成为江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然而,日趋严峻的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形势给江西省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巨大挑战。畜牧产业所排放的Co2、CH4、n2o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已然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①。据统计,畜牧产业排放Co2、CH4、n2o气体已经占到人类活动所排放总量的9%、65%和37%,其温室气体排放当量总量占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7%和18%②。加强江西省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对于降低区域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引领江西畜牧产业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测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对空间格局变化的把握,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政策的制定。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我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测算。徐兴英等人估算了江苏省2000―2009年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研究表明,畜禽肠道发酵是重要甲烷排放来源,占畜禽甲烷排放总量的61.06%;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是畜禽温室气体的另一重要来源,占甲烷排放总量的38.94%;肠道发酵羊的甲烷排放量最大,粪便管理中温室气体排放生猪排放贡献最大,前者主要是由排放系数决定,后者取决于饲养量③。范敏等人计算了江西省2004―2011年各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并对影响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进行了简要介绍④。刘月仙等运用ipCC分析了北京地区1978―2009年间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表明,牲畜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比重最大,年平均排放量为0.4tgCo2-eq,排放贡献最大的是牛,占肠道发酵甲烷排放总量的54%;牲畜粪便排放的CH4平均值为0.2tgCo2-eq,牲畜粪便排放的n2o平均值为0.3tgCo2-eq,畜禽粪便管理排放的CH4和n2o主要来自猪的排放,其贡献率分别为73%和46%⑤。孟祥海等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算和分析1990―2011年中国及2011年国内各地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表明:反刍家畜的Co2当量排放量占55.25%,非反刍畜禽占44.75%。2011年西部地区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所占比重最大,并且西部地区的排放强度最高;农区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占63.88%,牧区占14.07%,但牧区的排放强度最高,农区最低⑥。程琼仪等运用LCa方法对江西省高安县某肉牛育肥场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估算,把化肥生产、农作物种植、饲料运输、肉牛生产和粪便处理作为系统边界⑦。

当前,我国对畜禽CH4气体排放和n2o气体排放研究较多,对畜牧产业整个生命周期和省域、市域尺度的研究较少,而且这些研究多在全国尺度或畜牧产业的单个类别或畜牧产业某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测算。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评价,汇总和评估一个产品体系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的方法,生命周期评价为畜牧产业提供了一种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评估的标准和方法①。为此,本文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位,运用1990―2013年江西省畜禽养殖数据,采用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指南,测算和分析江西省及11个设区市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时空特征,为江西省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实现江西省畜牧产业低碳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江西省及11个设区市畜禽养殖数据主要来源于1991―2014年《江西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和江西省畜牧产业的特点,借鉴联合国粮农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框架《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建立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评估方法。运用此方法,选取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和加工、畜禽肠道发酵、畜禽饲养环节耗能、粪便管理系统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六大环节为研究系统边界,如图1所示;采用1990―2013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面板数据测算历年江西省及各设区市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排放量,进一步系统分析江西省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时间变化、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本文主要借鉴胡向东、孟祥海等②的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过程中GHG排放系数的确定优先参照国内资料以及来自于ipCC准则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等资料,如表1所示。

在畜牧产业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和n2o,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依据其相应的全球升温潜能值转化为Co2当量(Co2-eq)计算③。为便于分析畜牧产业生命周期的排放特征,按六大环节分类进行计算。畜禽统计数据包括年末头数和年出栏数两部分,畜禽在养殖中会有繁殖和屠宰过程,会引起一个年度内饲养数量的变化。为保证计算的严谨,故采用以下方式对畜禽年度内平均饲养量进行估算,再根据各类畜禽的平均饲养量估算其产生的温室气体量:(1)当畜禽生产周期大于或等于1a时,畜禽的年平均饲养量采用年末头数计算;(2)当畜禽生产周期小于1a时,畜禽的年平均饲养量采用年出栏数据计算得出。其公式为:

■(1)

式中:app表示畜禽年平均饲养量,头(只);nend表示畜禽年末头数,头(只);Dayalive表示畜禽平均饲养周期,天。

(一)饲料粮种植产生的Co2排放

畜禽饲料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精饲料主要成分是玉米、小麦、豆粕、麸皮和矿物质等,粗饲料主要是泔水,青菜瓜果秸秆和剩菜剩饭等。在本文中,粗饲料属于废弃物,豆粕、麸皮是经过第一次处理后的副产品,矿物质所占分量过少,都不予计算畜牧业饲料粮种植温室气体排放。在饲料粮种植过程中,所需的农药、化肥、农业灌溉、土地翻耕以及机械耗能等活动也会产生温室气体,故归类为畜牧产业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其中。所以,饲料粮种植产生的Co2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2)

式中:eGF表示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i表示畜禽产品,包括牛肉、牛奶、羊肉、猪肉、禽肉、禽蛋;Qi表示i类畜禽产品的年产量,吨;ti表示i类畜禽单位产品耗粮系数,kg/kg;pj表示i类畜禽饲料配方中j类粮食所占比重,包括玉米、小麦、大豆,其中:牛的精饲料中玉米占37%,豆粕类占26%;羊的精饲料中玉米占62.61%,豆粕类占12.89%;猪精饲料中玉米占56.15%,小麦占18%;禽类精饲料中玉米占57%,豆粕类占17%,小麦占5%;eFja表示j类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的Co2排放系数,t/t。

(二)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

在种植收获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后,经过晒干、筛选、运输、碾碎、配料、混合等加工制成饲料。在此过程过,所消耗的能源也计算入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中。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产生的Co2公式如下所示:

■(3)

式中:eSm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Qi表示i类畜禽产品的年产量;ti表示单位畜禽产品耗粮系数,kg/kg;pj表示i类畜禽饲料配方中j类粮食所占比重,包括玉米、小麦、大豆;eFjB表示j类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的Co2排放系数,t/t。

(三)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排放

在养殖过程中,禽类肠道属于无氧条件,产生CH4气体。牛、羊属于反刍牧禽,其瘤胃是产生CH4的主要来源。猪和禽类属于非反刍畜禽,其中猪是单胃产生的CH4较少,而禽类肠道产生的CH4极微,本文不予考虑。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4)

式中:emt表示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i表示畜禽养殖类别,包括牛、羊、禽类、生猪;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D表示i类畜禽粪肠道发酵CH4排放系数,kg/(头・a);GwpCH4表示CH4全球升温潜能值。

(四)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CH4排放

在禽类粪便管理系统中,产生的CH4排放量取决于粪便的排放量以及粪便厌氧条件的降解比例。粪便在厌氧条件下产生CH4,在其管理和储存过程中都会释放CH4。当养殖场将大量粪便排放进化粪池、粪坑或沼气池等储存系统下,便会形成厌氧条件,从而产生大量CH4。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CH4排放量如下所示:

■(5)

式中:eGC表示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F表示i类畜禽粪便管理系统CH4排放系数,kg/(头・a);GwpCH4表示CH4全球升温潜能值。

(五)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n2o排放

在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中,当粪便在管理和储存时为有氧条件下产生n2o气体。粪便中所含的氮元素经过相关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粪便中的蛋白质所含的氮反应转化为n2o气体。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n2o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6)

式中:eGD表示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G表示i类畜禽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系数,kg/(头・a);Gwpn2o表示n2o全球升温潜能值。

(六)畜禽饲养环节的Co2排放

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生产照明、栏舍防寒保暖、通风散热、设备运转等环节,所需要消耗的电能、煤等能源,也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畜禽饲养环节产生的Co2排放量如下所示:

■(7)

式中:eGe表示畜禽饲养环节耗能产生的Co2排放量;napai表示i类畜禽年生产总量;Cie表示i类畜禽每只(头)在一个饲养周期所消耗的用电支出,元/头;pricee表示畜禽养殖的用电单价,元/(Kw・h);eFe表示电能消耗的Co2排放系数,tCo2/(mw・h);Cic表示i类畜禽每只(头)在一个饲养周期所消耗的用煤支出,元/头;pricec表示畜禽养殖的用煤单价,元/t;eFc表示煤燃烧的Co2排放系数,t/t。

(七)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

活的畜禽从养殖场经过运输到屠宰厂,然后经过屠宰、分类加工制成畜禽产品,如:肉制品、奶制品和蛋等。这些过程中所需的能耗也要计算入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中去,所以畜禽屠宰加工温室气体产生的Co2排放公式如下所示:

■(8)

式中:eSF表示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Qi表示i类畜禽产品年产量,其中包括猪肉、羊肉、禽肉、牛肉、牛奶、禽蛋;KJj表示单位畜牧产品屠宰加工耗能,KJ/kg;en表示每度电的热值,mJ/(Kw・h);eFe表示电能消耗的Co2排放系数,tCo2/(mw・h)。

(八)排放总量计算

综上所计算,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的公式如下所示:

(9)

式中:etotal表示畜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eGF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eSm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emt表示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q)排放量;eCD表示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q)排放量;eGe表示畜禽饲养环节的Co2排放量;eSF表示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

三、结果分析

(一)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时间变化分析

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如表2、图2所示。从中可以发现: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及各个环节的Co2当量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同时期畜牧产业Co2当量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趋势;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0―1997年为第一阶段,1998―2002年为第二阶段,2003―2013年为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1990年974.12万吨增长到1997年1548.13万吨,呈上升趋势;第二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1998年1464.18万吨下降到2002年1346.17万吨,呈下降趋势;第三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2003年1369.68万吨增长到2013年1782.41万吨,呈上升趋势。

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年均增长率为2.66%,饲料粮种植(eGF)、饲料粮运输加工(eSm)、畜禽肠道发酵(emt)、粪便管理系统(eCD)、饲养环节能耗(eGe)和畜禽屠宰加工(eSF)各环节Co2当量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2%、5.53%、0.33%、2.6%、5.36%和5.07%,其中emt和eCD的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eGF、eSm、eGe和eSF的年均增长率。从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各环节的增长速度可以发现,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加工、饲养环节耗能、畜禽产品屠宰加工的增速明显高于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速。反映出江西省畜牧产业由家庭散养模式向规模化模式转变,由以农户废弃食物为主向高投入、高能量、高蛋白为特征的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模式转变。

(二)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特征分析

分别用eGF、eSm、emt、eCD、eGe和eSF表示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六大环节Co2当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如表3所示,在1990―2013年的24年间,eGF、eSm、eGe和eSp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1%、2.66%、2.63%和2.35%。emt和eCD呈现下降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7%和-0.06%,但eSm和eSF所占比例分别低于1%和0.04%。在Co2当量排放总量所占比例中,饲料粮种植、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三大环节所占比例远高于饲料粮运输加工、畜禽饲养环节耗能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三大环节,这表明饲料粮种植、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三大环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根据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各畜禽类别Co2当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见表4)分析:24年间,江西省生猪、牛、羊和禽类的Co2当量排放比例变化幅度相对平缓。生猪和禽类呈上升趋势,牛呈下降趋势,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牛、羊、生猪和禽类的Co2当量排放量占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排放总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44.13%、1.03%、42.28%和12.56%,生猪和牛养殖占Co2当量排放总量主导地位。反刍畜禽(牛、羊)总排放量占45.16%,非反刍畜禽(生猪、禽类)总排放量占54.84%。

(三)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格局分析

1990―2013年共24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的空间格局如图3所示。图形结果显示:江西省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空间聚集特征明显,主要年份Co2当量排放量高的排放区主要集中在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以1990年为例,江西省11个设区市Co2当量排放总量相对较少,Co2当量排放量前三位为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Co2当量排放总量均在150万吨以上。这与这三个市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市有关,生猪和牛的饲养数量占据全省的前三。低Co2当量排放区主要集中在赣中北部,包括6个设区市,分别为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和鹰潭市,其排放总量都低于80万吨。2000年,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进一步提升,达到200万―300万吨,南昌市和九江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也提升明显,与抚州市、上饶市Co2当量排放总量一起达到80万―150万吨。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排放总量变化不大,仍然低于80万吨。2010年,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继续呈上升趋势,Co2当量排放总量达到300万―350万吨。南昌市和抚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Co2当量排放总量达到150万―200万吨。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依旧维持低排放水平。2013年,吉安市和宜春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增加明显,与赣州市一起达到300万―350万吨。上饶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增加明显,与抚州市、上饶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一起达到150万―200万吨。从1990―2013年的24年间,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且增量最大。南昌市、抚州市、上饶市和九江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上升趋势也较为明显。

四、结论及建议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篇4

关键词:畜禽养殖;清洁生产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431031

引言

自2016年起,甘肃省利用三年时间在全省58个部级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有需求的地区发展扶持养殖业,努力提高当地整体经济水平。然而,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任意堆放又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甘肃省也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纳入“十三五”规划,在发展养殖经济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环境保护方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甘肃省畜禽养殖现状

目前,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t。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t,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102.48万t和16.04万t,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畜禽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1]。甘肃省2015年对重点农业污染单位1786家的污染物排放调查结果见图1~3。

调查发现,甘肃省80%养殖场多集中武威、陇南、平凉、张掖等偏远贫困地区,通过传统的发酵还田利用率不足30%;同时受收集运输能力、收集方式的影响,综合利用率很低。大多数畜禽粪污未经处理后直接排放,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的化合物会污染土壤环境,还会造成周水体的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规模化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的定义及内容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污染预防”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2]。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是根据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改变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方式,贯穿畜禽养殖业的各个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技术、先进的清粪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及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4]。

3畜禽养殖粪污的清洁生产措施初探

畜禽养殖场的清洁生产,主要从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3个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平衡,以达到治理污染、开发能源和综合利用的效果。实现甘肃省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1畜禽养殖粪污减量化处理措施

减量化处理主要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粪污的数量和容积,使其便于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研究表明,畜禽粪污及有害气体的产生量均与饲料的组成成分有关。为了减少畜禽粪污的排放量,要选购消化率高、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绿色饲料[5];然后对畜禽的营养需求进行精准估测,科学合理配置饲料[6];选用合适的加工工艺,应用新技术或使用添加剂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7]。从饲料使用的源头入手,使饲料达到低成本、高效益、低污染的效果。

3.2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措施

禽养殖粪污的传统处理是通过发酵还田利用,因此为了保证粪污还田利用时,作物能最大程度利用粪污养分,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

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措施主要有:物理处理法。通过干燥、烘干等方式,使畜禽粪污除臭、杀菌灭卵,达到卫生防疫标准以及商品肥料与饲料的使用要求;化学处理法,主要是采用化学试剂与粪污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反应,将其氧化成Co2和H2o,有效杀灭病菌、降低有机物含量,同时保留粪污内含有营养成分[8];生物处理法,主要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使微生物快速分解粪污中的有机质,进而抑制或杀死病菌、虫卵等有害物。畜禽粪污经过生物发酵腐熟后,便成为无害、无臭的优质有机肥料,是目前常用的粪污处理方式。

3.3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措施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应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统一的原则,实现物尽其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有:饲料化。目前用畜禽粪污直接作为饲料主要是鸡粪,经加工饲料化处理后可用于饲喂动物。然而,由于动物性废弃物的饲料化存在适口性差、能量低、含有致病性微生物等安全隐患,不值得提倡[9];能源化。畜禽粪污能源化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将产生的沼气用于采暖、照明、发电等,是最廉价环保的能源,同时发酵后的沼液、沼渣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除此之外,由于畜禽粪污中C、H含量丰富,具有很好的燃烧特性,还可以作为能源原料用于焚烧产热[10];形成复合生态系统工程。在利用沼气作为能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沼气发酵残余物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和饲料的功能,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饲料-肥料-能源-环境”复合生态工程,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11]。

4结语

甘肃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应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防治结合,综合管理,将污染物治理由末端控制转变为全过程控制,建立与现代化畜禽养殖相适应对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秉承“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胡可璐.畜禽粪污处理能源化,农村养殖可以告别脏乱差[n].人民日报,2017-01-04.

[2]陈金红,张恒军,许振成,方战强,姚道生,王双陆.河源市推行清洁生产策略研究[J].广州化工,2011(06):120-122.

[3]刘汀.畜牧养殖业污染分析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9(01):69-71,76.

[4]李建华.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

[5]方热军,汤少勋.生态营养学理论与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J].饲料研究,2002(1):30.

[6]颜新春.环境污染与生态营养饲料[J].四川畜牧兽医,2000(1):18-19.

[7]黄兴国,戚咸理,贺建华.控制畜禽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营养策略[J].饲料安全,2003(8).

[8]郭时金,付石军.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研究[J].家禽科学,2013(11):42-47.

[9]吴启发.畜牧业发展中畜禽粪污的危害、治理与利用[J].中国动物保健,2010(08):21-24.

[10]杨明珍.规模养牛场粪污厌氧发酵制沼气工程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11072-11073.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篇5

关键词:营养代谢病、危害、病因、防治办法

一、畜营养代谢病的认识。

要做到家畜营养代谢病的防治工作,我们首先要了解该病症的起因和由来,才能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起到预防的作用,使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意外情况的发生。首先我们要知道营养代谢病是营养紊乱性疾病和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疾病又称营养性疾病,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过剩或缺乏导致的疾病;

而后天性代谢疾病又称获得性代谢病或与生产有关的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病、脂肪代谢障碍病、蛋白质代谢障碍病、矿物质代谢障碍病及酸碱平衡紊乱。这类疾病的绝大多数与生产或管理有关,使体内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改变导致内环境紊乱而引起疾病。营养代谢病常呈群体发病,其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不亚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二、营养代谢疾病的特点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病率高、多呈群发性和地方流行性;缺乏特征性症状;体温正常或偏低;无传染性;发病与生理阶段和生产性能有关;某些代谢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营养代谢疾病的危害:

现代养禽业中,大多采用集约化饲养模式,人为调控禽舍环境,饲料经过科学配方,一般不会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故本类疾病相比之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来讲,对养禽业危害较小。但由于人们过度乞求经济效益,遗传育种上偏重于禽类的生产性能,加之饲养管理不当,且现代化养殖场中,多统一饲养管理条件,故一旦发病便为大规模发生,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会使蛋鸡产蛋率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维生素a、D的缺乏会造成雏鸡的先天性维生素缺乏;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升高;1996年对18个国家经统计表明,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平均发病率为4.7%,每年给肉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四、养代谢病发生原因

1、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过剩:饲料的短缺、单一、质地不良,饲养不当等均可造成营养物质缺乏。为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盲目采用高营养饲喂,常导致营养过剩,如日粮中动物性蛋白饲料过多,常引发痛风;高钙日粮,造成锌相对缺乏等。

2、营养物质需要量增加:产蛋及生长发育旺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慢性寄生虫病、马立克氏病、结核等慢性疾病对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多。

3、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见于两种情况:

(1)消化吸收障碍,如慢性胃肠疾病、肝脏疾病及胰腺疾病;

(2)饲料中存在干扰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如磷、植酸过多降低钙的吸收等。

五、诊断:

1、流行病学调查:着重调查疾病的发生情况,如发病季节、病死率、主要临床表现及既往病史等;饲养管理方式,如日粮配合及组成、饲料的种类及质量、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数量、饲养方法及程序等

2、临床检查:应全面系统,并对所搜集到的症状,参照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3、病理学检查,有些营养代谢病表现特征的病理变化,根据尸体剖检和组织学检查可初步确诊。

4、治疗性诊断:为验证依据流行病学和临床检查结果建立的初步诊断或疑问诊断,可进行治疗性诊断,即补充某一种或几种可能缺乏的营养物质,观察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预防效果。治疗性诊断可作为营养代谢病的主要临床诊断手段和依据。

5、饲草、饲料分析,对饲料、饮水或土壤中的的营养成分进行综合测定和分析。既注意营养成分或元素的缺乏、过量以及协同、拮抗作用

6、实验室检查,根据病因分析和病理变化,选择采集有关样品(如血液、尿液、乳汁、被毛、组织等)进行某些营养物质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代谢产物的测定,为诊断提供辅助手段。动物实验,复制出病例,对诊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六、营养代谢病的防治原则

1、饲养管理,合理调配日粮,保证全价饲养;

2、营养代谢病的监测,定期对禽群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的变动,正确估价或预测禽的营养需要,早期发现病禽;

3、综合防治措施,如地区性矿物元素缺乏,可采用改良植被、土壤施肥、植物喷洒、饲料调换等方法,提高饲料中相关元素的含量。

七、防治措施

本类病重在预防。营养代谢性疾病最终发病原因为畜禽机体代谢机能紊乱,不具有传染病的流行性、中毒病的突发性,因此只要提供给畜禽适宜的生长条件,维持其新陈代谢机能正常,完全可以预防本类疾病的发生。

1、科学合理搭配日粮,保证各种营养元素的充分供应、配比均衡:实际养殖中,应尽量选择大企业生产的全价优质饲料以确保饲料品质;饲料贮存在干燥、阴凉处并尽快使用;在家禽的不同生长阶段、产蛋高峰时及时调整饲料以供应家禽对某些营养成分的需求增加;使用饲料添加剂、药物时,尽量避免破坏饲料成分或拮抗某些营养元素现象的发生。

2、认真预防某些易继发营养代谢病类疾病的发生:应避免长期使用磺胺、庆大等某些损伤机体功能的有毒药物;尽量避免使用霉变饲料以预防中毒病的发生;认真预防禽巴氏杆菌病、球虫病等影响家禽消化吸收功能的疾病。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篇6

关键词:畜禽;补饲;维生素;综述

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1-0046-02

固原市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境内以六盘山为南北脊柱,将固原分为东西两壁,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为1320~2928m。由于受河水切割、冲击,形成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固原地处黄土高原暖温半干旱气候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昼夜温差大,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日照时数2518.2h,年平均气温6.1℃,年平均降水量492.2mm,年蒸发量1753.2mm,大于10℃的活动积温2000~2700℃,无霜期152d,绝对无霜期83d。

1基本情况

固原市政府抓住“草畜产业”这一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不放,积极发展壮大草畜产业。2014年,固原市猪、牛、羊存栏分别为18.28万头、39.53万头、115.55万只,分别比2013年增长2.0%、5.4%和23.5%;出栏猪、牛、羊分别为21.73万头、27.09万头、96.87万只,分别增长9.2%、0.8%和7.7%;家禽存栏125.12万只,减少26.5%,出栏241.43万只,增长5.7%;肉类总产量达到7.98万t,增长4.9%。其中:猪肉产量1.64万t,增长10.9%;牛肉产量4.05万t,增长2.9%;羊肉产量1.65万t,增长6.7%;禽肉产量0.47万t,增长3.7%。然而受传统养殖观念束缚,畜禽安全越冬一直是困绕固原市广大养殖户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进入寒冬时节,青绿饲料缺乏,畜禽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在各种畜禽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但它是维持畜禽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为了畜禽安全越冬,必须要认识到冬季给畜禽进补维生素重要性。

2维生素对畜禽的重要作用

(1)维生素a能保持各种器官系统的黏膜上皮组织的健康及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牛的正常视力与繁殖机能。

(2)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调整钙与磷的吸收,代谢和骨骼的生长发育。

(3)维生素e的主要作用是生物抗氧化剂和游离基清除作用,可以提高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反应。

(4)水溶性维生素B族包括硫胺素、核黄素、吡哆醇、生物素、烟酸、维生素B12、胆碱等,都对生理代谢起着一定作用。

3畜禽缺乏维生的症状及防治

在畜禽的饲养过程中,维生素在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当维生素缺乏时,会导致畜禽瘦弱、疾病、生产力降低等临床症状,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畜禽维生素营养缺乏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一系列的黏膜上皮组织抵抗能力减弱的疾病和妊娠方面的疾病,畜禽会患干眼病或夜盲症,幼畜生长发育迟缓,妊娠期间的母畜会发生流产、死胎等。在以下情况下应及时补充维生素a:饲草以秸秆为主;干草霜后收获;单纯玉米青贮(甚至是掰棒后玉米)、精料中玉米等品种占的比重很低。应当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饲料,如鱼肝油、牛奶、卵黄、鱼粉、血粉、肝脏及其他内脏。还可以补充含有大量维生素a元的植物性饲料,如苜蓿、胡萝卜、黄色南瓜、幼嫩青草、青贮玉米。

(2)维生素D主要功能是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促进骨骼的硬化。当维生素D缺乏时,幼畜患佝偻病,成畜发生骨软症。加喂含有大量维生素D原(麦角固醇)的干草。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维生素D原可转化成维生素D。所以,干草是食草型家畜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产前的泌乳牛(特别是高产牛)应从产前半个月开始注射维生素a、D、e混合制剂,可对预防产后疾病作用明显。

(3)维生素e主要功能是维持家畜生殖器官的正常特性,维持细胞有通透性,并具有抗氧化作用。缺乏时,公畜正常,但不成熟,母畜不孕或流产。犊牛缺乏维生素e时以肌肉营养不良为特征,成年牛从天然饲料中可以获得足够量。饲料的长期贮存使其维生素e的含量会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饲喂时,犊牛每千克日粮需干物质25~40iU,泌乳牛15iU。

(4)B族维生素中有硫胺素、核黄素、泛酸、胆碱、烟酸、吡哆醇、促生素、叶酸、钴胺素等10多种。这类维生素都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由植物、酵母细胞和各种微生物合成,反刍动物可由瘤胃中的微生物合成。家禽和猪则要依靠饲料供应,其中,除了钴胺素外,都不能在体内贮存,所以应按需求量在日粮中添加。否则,易发生B族维生素缺乏症。硫胺素缺乏症幼雏常突然发病,成禽则较缓慢。病初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羽毛粗乱,腿无力,贫血和腹泻。该病的特征为外周神经发生麻痹或多发性神经炎,最初趾部的屈腱发生麻痹,然后向上蔓延到腿、翅、颈的伸肌发生痉挛,头颈向背后极度的弯曲,呈观星姿势。有的鸡瘫痪,倒地不起。病鸭有时头偏于一侧,转圈,呈阵发性发作,最后到底,全身抽搐,呈角弓反张而死。病例剖检,肾上腺肿大,和卵巢明显萎缩。胃肠有炎症,十二指肠溃疡并有萎缩现象。组织学检查,周围神经尤其是坐骨神经发生髓鞘脱失,呈多发性神经炎的变化。

4畜禽冬季进补维生素主要方法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在代谢中起调节和控制作用。由于冬季饲料资源相对不足,可能造成畜禽生产性能下降,为保障畜禽机体的生长需要,推荐常用三种质优价廉的维生素补充饲料。

(1)发芽饲料。一般是用大麦、燕麦、绿豆等进行发芽,富含胡萝卜素及B族维生素,给幼畜禽和泌乳的母畜及种公畜饲喂,效果好。

制作方法:先用水淘洗大麦,清除尘土、杂质和瘪粒,以免发芽过程中发生腐烂。然后把洗净的大麦粒用清水泡24h后,控干水份,再装入缸内,上面盖上麻袋,保温,使之尽快长出须根。只要麦粒上长出2~3根须根,便可装筐,厚度4~5cm。每隔6h洒水1次,起到补充水分和起降温的作用。装筐24h后胚芽已露出,这时应轻轻翻动麦粒。再经过24h,麦芽可长到0.5cm,即可开始饲喂。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麦芽长的过长,当麦芽长度超过3cm后,不仅维生素含量降低很多,适口性也直线下降。

(2)发酵饲料。把精饲料发酵后饲喂畜禽,也是增加畜禽饲料维生素的一种方法。因为发酵饲料中繁殖了大量酵母菌,即能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又能增加多种维生素,尤其B族维生素的增加较为显著。

制作方法:用新鲜面包酵母100g,溶于适量温水中,拌入精料50~75kg,以精粥全料半湿润,搅拌装入缸中,上面盖麻袋保温,经12~20h即发酵成熟,散出酒香味,即可加水30%的精料饲喂。如能添加鱼粉,营养会更丰富、全面。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篇7

1.因地制宜选项目养殖业相对于种植业,风险较大,家畜家禽等都是活东西,要吃要喝没法贮藏。因此,上项目之前,首先要考虑畜禽的饲料资源是否丰富、饲料价格如何;其次是畜禽产品的销路、市场前景;再次,要考虑自身是否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最后,考虑饲养场地,应放在交通便利、防疫安全的地方建场饲养。上述条件基本具备方可上马,不可头脑一时发热盲目行动。

2.要保持适度规模目前,全国畜产品,正处于结构性过剩时期,养殖业已从改革初期的单纯依靠价格提升增收转为依靠市场调节增收,进入了微利经营阶段。在此形势下,必须靠规模饲养和技术优势实现增收。所谓适度规模,指如养鸡,蛋鸡存栏至少1000只以上,养猪则生猪要保持年出栏50头以上,养肉牛年饲养量不少于10头,养山羊、绵羊年出栏不少于50只。这样的规模方可保持年纯利润在5000元以上。

3.选市场低谷时上马市场低潮时,引种费用低,饲料也相对便宜,这时上马就可降低成本,而且市场低潮过后有可能迎来下一个市场高峰。选择此时上马,养殖户有望获得较高利润。

4.要摸准市场周期规律以养禽业为例,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发现养禽业每3年左右为一个生产周期,每个周期有上升期、高潮期、下跌期和低谷期四个阶段。

上升期:种禽、商品禽存栏少,家禽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养禽及孵化利润升高。在利益刺激下,农户养禽积极性高,继而出现养禽热。养禽户大量发展种禽和商品禽,约经一年时间左右,新发展的种禽开始进入生产期。

高潮期:上升期发展的种禽大量产蛋孵化,农户养禽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存栏达到高峰,种禽场、孵化场效益同上升期,商品蛋禽经济效益低于上升期,商品肉禽经济效益不定,波动性大。当大量蛋禽开始产蛋后,禽蛋产品严重过剩,价格迅速下滑,养禽业开始步入下跌期。高潮期一般经历一年左右。

下跌期:种禽、商品禽生产处于产品供大于求状态,价格暴跌,迅速滑入低谷。养禽户补栏不积极,雏禽滞销,养禽户由盈利转为亏损,大量淘汰产蛋禽只,养禽业跌向低谷。下跌期一般经历半年时间。

低谷期:种禽、商品禽生产均处于最低水平,家禽产品价格开始回升,从而进入下一周期的上升期。低谷期一般为半年时间。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篇8

规模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无疑提高了劳动力生产水平,生产了大量的畜产品,但是也逐步表现出对动物福利漠视的问题。近年来陆续出现的“给活猪注水”、“割掉宠物狗的声带”“、活熊取胆汁”等动物受虐待的事件,频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动物福利问题已经开始受到重视。

1规模养殖业在动物福利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一方面,随着人们对肉、蛋、奶等需求的逐年增大,规模化养殖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它将工业化生产的原理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低成本、高产出、高效益的目的;提高了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的综合能力,实现了畜禽生产的标准化、商品化;为养殖企业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创造品牌,占领国内市场,以及冲破技术壁垒,进军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个方面,规模化养殖为了追求高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给畜禽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使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使畜禽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同时,规模化生产还会产生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人畜共患病等一系列问题。

2科学规模化养殖中应注意的动物福利问题

2.1科学设计畜禽舍畜禽舍建设要布局合理,注重绿化、美化畜禽场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同时,在畜禽舍建筑上,采用暖气,水帘降温系统等防寒保暖、防暑降温、通风换气和一些自动化设备,并注意通风、采光;设计畜舍时充分考虑畜禽的运动、合理的密度,保证畜禽良好、舒适的群居环境。2.2饲养管理要符合动物特性在畜禽的饲料中添加甜味剂、香味剂等调味品,改善饲料口味,提高畜禽的食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畜禽舍安装音乐播放系统,不定期播放音乐,改善畜禽的烦躁和刻板行为。

2.3建立合理的健康管理体系供给畜禽充足、清洁的饮水和营养全价的饲料,确保畜禽不受饥渴和充分地生长发育。开展程序化的防疫和疾病的防治工作,保障畜禽免受疫病的威胁;对畜禽病的防治,尽可能地采取饲料或饮水给药。同时,使用一些除去苦味的药品,减少注射等给畜禽带来的痛苦。

2.4畜禽屠宰方法要人道过去,对畜禽的屠宰一般采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粗鲁方式,后来有人提出让动物“安乐死”。最早的方法是让畜禽昏迷,后来发展到用电击,但这些都不能使畜禽摆脱痛苦的折磨。现在专家研究出一种用二氧化碳让畜禽窒息死亡的屠宰方法,这样,畜禽在很短的时间内慢慢窒息昏迷,然后再宰杀,不仅符合人道主义,而且肉质也会大大提高。

3解决我国动物福利问题的建议

3.1制定相关的动物福利标准或技术规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配额、许可证等直接限制性的关税贸易壁垒逐渐减弱,“绿色壁垒”等“合法”的贸易壁垒已经逐渐成为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实施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继绿色壁垒使中国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遭受了严重损失后,近年来一些国家又将动物福利作为动物产品进口的新标准,以此作为它们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因此,近年来因动物福利问题而遭遇贸易壁垒的案例时有发生“,动物福利”正逐渐成为贸易壁垒的新动向,成为畜牧产品、水产品等国际贸易中的一道新的壁垒。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有关于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不但在动物饲养、运输和屠宰过程中,要求执行动物福利标准,而且,对于进口的动物产品也要求符合动物福利法规方面的技术指标,构建了各自的“进口门槛”。我国现在还没有动物福利方面的标准或技术规范,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制定这一方面的标准或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3.2加强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

关注动物福利是国外诸多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畜牧产业的重要特征。英国早在1822年就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护动物免受虐待,并在上世纪20年代初陆续通过了《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来保护动物的利益。欧盟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也分别进行了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甚至不少经济欠发达国家,如印度、泰国、尼泊尔等国也进行了保护动物福利的立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动物福利法规,要求在饲养、运输、屠杀、加工等过程中善待动物。在国际贸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要求供货方必须能提供畜禽或水产品的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没有受到虐待的证明。我国是畜牧生产大国,饲养业正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肉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从立法角度确立动物的法律地位,对动物的文明饲养,给它们以适当的生存条件,无论对提高畜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发展畜产品的国际贸易,还是对提高人类文明的水准,都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我国只是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畜牧法》中对动物福利略有提及,但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1988年,我国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了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但对其它动物的保护还没有立法,动物保护的范围也十分狭窄。2006年开始实施的《畜牧法》对动物福利方面的内容也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具体的说明。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为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3.3转变观念,广泛开展动物福利宣传工作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篇9

春季天气异常,多风少雨,是禽病的多变季节,防治禽病发生和流行一般可采取强化免疫、加强饲养管理和科学的诊断治疗等几个方面,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营养水平,减少疫病损失,增加养殖效益。

冬末春初,天气仍然比较寒冷,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易出现复杂多变的天气,早晚温差大,加之春季干燥多风,很容易诱发疫病,特别是呼吸道病发病率会更高,一旦发生和流行,会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规模养殖场对春季禽病的防治感到非常棘手,所以,有效的防治禽病是广大养殖场户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在基层总结的经验,浅谈以下春季禽病防治措施。

一、科学的做好免疫

养殖场户必须树立“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思想,有些禽病如新城疫、马立克、法氏囊、禽流感等无有效治疗,只能依靠免疫预防。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按照程序免疫至关重要。免疫时一定要正确使用疫苗,按照说明进行稀释,不能随便增减倍数,不同的免疫方法效果截然不同,免疫方法不正确效果就不明显,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在进行免疫时,防疫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因为很多疫苗是弱毒;免疫前后3天饮水中加黄芪多糖水,以减少应激反应,提高免疫力。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

二、加强饲养管理

要高度重视饲养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健康群,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一是饲料营养要均衡。根据家禽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和生产性能合理配制饲料,确保家禽获得全面、平衡、充足的营养,配制时要注意根据各营养成份、品种、生产阶段、季节的改变而随时调配,适当增加维生素(如维生素a、e、d)与微量元素(硒、锗)等,防治中毒素(如黄曲霉、药物、毒物)的存在,确保家禽日粮营养全价,保证家禽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提高机体免疫体能;二是注重禽舍保温与通风换气。虽然到春天,但是天气仍然处于低冷状态,昼夜温差较大,冷空气时有侵袭,所以不能过早地除去保暖设备,在天气骤变和夜晚还要注重保暖。在天气晴朗或中午及时通风换气,消除舍内异味和有害气体,保暖与通气是一个矛盾体,我们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掌握好有机结合,保证家禽不受冷空气侵袭,不受异味气体制激;三是减少应激反应,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家禽养殖要避免噪音刺激,特别是规模养殖场要选择远离交通要道、远离居民区、地势稍高的平坦地区建设。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很多,通常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静态环境因子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密度、营养、饮水与空气成份不符合要求,还包括外来有害兽、鼠类、昆虫、疾病等因素;第二类是动态环境因素即生产管理措施,如转群、断喙、接种、选种、运输、饲料更换、饲养人员更换、粪便清扫等,在管理措施的各个环节都要搞好,温度控制要适宜,饮水供应要清洁。育雏阶段做到“七防”:防寒、防潮、防挤压、防鼠害、防嗓音、防脏乱、防疫病;喂料时要做到“四定”:定人、定时、定量、定质;饲养人员要“五勤”勤观察、勤检查、勤清洗、勤消毒、勤打扫,保持舍内环境和周围环境清洁良好。

三、准确诊断与治疗

家禽的的饲养方法篇10

一、我县家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1、家禽产业的总体规模

20__年全县家禽饲养量520万羽,出售商品禽402万羽,家禽业总产值10594万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52.19%,农民获得直接养殖效益1500多万元。今年由于商品禽价格一直处于高价位运行状态,导致饲养量进一步增加,目前全县家禽存栏量已达到145万羽,超过历史新高,预计年饲养量将超过600万羽,产值和养殖效益可望增长30%以上。家禽产业在我县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家禽良种化程度

我县现有祖代种鸭场1个(即__麻鸭,20__年通过浙江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优质型鸡父母代种鸡场2个,sm3樱桃谷肉鸭父母代种鸭场1个,克里木番鸭父母代种鸭场1个。现有存栏种禽15.3万羽,其中种鸡11.8万羽,种鸭3.5万羽,年供苗能力达到3000多万羽,全县规模养殖户的家禽良种化程度达到100%。

3、家禽规模化养殖程度

据统计,到今年8月份全县从事家禽规模养殖农户有450多户,比20__年底增长11.7%。其中年饲养量20万羽以上的养殖户1个,10—20万羽的养殖户5个,5—10万羽的养殖户19个,1-5万羽的养殖户202个。在存栏家禽中,规模养殖132万羽,占存栏总数的91%以上。若按出栏商品禽数量计算,全县家禽养殖规模化程度达到97%以上。

4、家禽业生产水平

我县家禽规模养殖起步较早,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通过推广家禽优良品种、网上养殖、分阶段饲养、配合饲料、全进全出、疾病综合防治等技术,家禽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县规模养殖户家禽的平均成活率达到95%以上,料肉比达到2.8:1—3:1,近两年羽均养殖效益达到3元以上。特别是经过选育的__麻鸭,其早熟、高产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家禽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根据家禽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县先后培育了浙江均得利禽业有限公司(省级)、浙江五莲农牧有限公司(省级)、__县绿生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市级)等三家以家禽产品为主导的省市龙头企业,创建了__麻鸭养殖技术协会、__麻鸭科技创新服务中心、__县养殖商会、饲料技术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并组建了__县同心农牧产销合作社、浙江均得利禽业合作社等11个群众性专业合作组织,为推动我县家禽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6、家禽产业的软环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的同时,重点突出家禽产业,并先后从县级财政中安排专项扶持资金500多万元,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发展家禽产业。同时,由县科技局立项,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先后承担并开展了《__麻鸭提纯复壮技术研究》、《蛋鸭笼养技术研究》、《家禽大肠杆菌病和鸭疫里氏杆菌防治研究》、《鸡病综合防治》等相关课题,为我县家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0__年9月县政府向国家财政部、科技部申报了《__县家禽产业提升与发展》项目,并于20__年7月25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该项目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进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建立了多个农户家禽养殖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了龙头企!业发展和市场体系建设。今年7月31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了《__县肉鸡、肉鸭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为我县家禽产业的规范化养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二、现有家禽养殖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县家禽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和成效,但在家禽养殖生产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规模养禽场的布局不够合理,占用溪流河道养殖与污染环境的现象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禽舍结构简易,饲养条件较差。

2、部分规模场(户)业主文化水平偏低、饲养环节不规范、养殖与免疫档案不健全,没有按照家禽规范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进行饲养。

3、部分养殖户特别是中小规模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淡薄,没有按规范程序进行免疫操作,卫生与消毒措施不到位,家禽重大疫病时有发生。

4、乡镇畜牧兽医体制尚未理顺,部分基层兽医人员思想不稳定,对家禽养殖产业发展和疫病防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家禽产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家禽产业规范化养殖的机遇和压力并存

当前我县推进家禽产业规范化养殖具有较好的机遇和基础条件:

1、经济快速增长对发展家禽养殖业利好。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禽产品的需求也必然会快速增长。按照营养学家倡导的每人每天应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的要求,每人年消费鲜蛋可达22千克,现在我们的实际鲜蛋消费量仅约为其一半。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肉类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作为低脂肪、低胆固醇、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禽肉的消费量将不断上升,家禽养殖产业发展空间仍然较大。与此同时,居民对家禽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推进家禽规范化养殖是确保禽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2、国家政策环境越来越有利于家禽养殖产业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以生猪为代表的畜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了对包括家禽在内的“菜篮子”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在疫病防治、良种推广、标准化生产、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多个方面出台了更优惠的政策。因此,推进家禽规范化养殖符合国家政策引导方向。

3、我县家禽养殖业具有较好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县坚持把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家禽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发展家禽养殖业起步相对较早,广大群众通过发展家禽养殖实现增收致富的愿望也十分强烈,素有“四万鸭农闯天下”之称,全县发展家禽产业氛围十分浓厚。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家禽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禽产品数量稳定增长,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为推广规范化养殖奠定了较好的资金和技术基础。

在家禽养殖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动物疫病防控的巨大压力也促使我们要积极推行家禽规范化养殖。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全国各省份分布较为广泛,并在短期内难以根除。我县作为家禽养殖和调运大县,外省苗禽、成禽调入调出频繁,外来疫情随时有可能传入。只有推广规范化养殖,才是防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根本和长久之计。

四、推行规范化养殖的对策和建议

1、优化改造现有养殖环境和建设养殖小区模式相结合

产地环境是推进家禽规范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基础。目前我县家禽养殖基本属于适度规模的专业户饲养方式,但是这种养殖方式的突出问题是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环境恶劣、产品质量不高。因此,首先一方面要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另一方面对现有家禽规模养殖场要支持和鼓励农户增加投入,按照规范化养殖的要求改造栏舍条件,完善卫生、消毒、排污等基础设施,以适应新形势下家禽养殖的要求。当前要以“__县家禽产业提升与发展”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切实抓好全县家禽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做到养殖规范化、操作程序化、管理科学化、环境生态化,为全面推行家禽规范化养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其次,通过建设规范化养殖小区进行集约化生产是今后家禽养殖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方式具有饲养环境好、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设施先进的特点。它除了有利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外,还有利于美化环境,克服生产中的脏乱差现象。从我县经济发展现状看,发展养殖小区较为可行的办法,一是由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实行独资或股份制经营,统一布局规划,统一生产管理。二是对有条件的地方,由村级统一开发建设养殖小区。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推进规范化养殖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盘活一些村级公共资产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有利于推进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在推进养殖小区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止简单的规模集成,不能为了追求规模上的突破而放弃小区内部的有机统一,一切应从有利于疫病防控、环境卫生和产品质量出发进行建设和管理,做到“全进全出”,封闭性地统一生产和管理。

2、加快推进《标准》实施

《__县肉鸡、肉鸭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对促进我县家禽规范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我县家禽产业化水平与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标准实施,一是要加强培训和示范引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让养殖户了解和掌握标准内容、标准要求,并进一步促进养殖户改变经营模式,增强品牌意识。要建立规范化养殖示范点,并积极组织广大养殖户参观、交流和学习。在养殖户实施规范化养殖过程中,要通过送科技下乡等措施,为他们提供系列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二是要切实加强生产流通环节的管理。按照《标准》规定,认真执行用药记录和生产记录制度,引导养殖户科学使用投入品,加强和改善饲养环境和条件。执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强质量抽检和检疫,健全质量约束和监督机制。加强流通环节的管理,打击不法商贩,规范禽类产品交易市场,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好泗山鹅鸭基地,并规范市场管理,堵绝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家禽产品进入市场交易。三是突出把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标准实施的主要对象。依托均得利、五莲农牧等龙头企业和家禽专业合作社,与大量的规模家禽养殖场户建立紧密的互惠合作关系,努力形成供苗、防疫、商品禽饲养、成禽销售等一整套经营体系。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体系内部的约束机制,促使养殖户规范养殖行为,从而达到推进规范化养殖和强化标准化管理的目的。

3、强化政府引导

当前推进家禽规范化养殖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政府的积极引导。一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科学规划发展家禽养殖业。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并按照规划和畜牧兽医、环保、国土等部门的要求严格进行场户选址,积极引导经营户“进山养殖”,并使群众明白什么地方可以养,什么地方不能养,什么地方鼓励养。同时,应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推行鸭鱼联养、蛋禽笼养,实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充分发挥家禽养殖的综合效益。二是要结合发展循环经济和家禽生产的先进经验,以实施“__县家禽产业提升和发展”等项目为抓手,规范、引导和扶持养殖户进行规范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要把推进家禽规范化养殖作为实现我县家禽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次机遇,通过建立和实施家禽养殖标准和产品标准,使政府的引导变得指标化、具体化、规范化和明确化,使养殖户明白家禽养殖要怎么养、养殖要达到什么水平,最终使他们认识到发展家禽养殖必须而且只能按政府的标准进行。三是强化政策资金的引导。要从公平、透明、导向性和控制性相结合的原则出发,把各级政府部门的补助经费用于符合规范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要求的企业或养殖户。均得利公司、五莲农牧公司、绿生园公司等家禽产业龙头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禽产品加工和养殖带动能力,要继续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条。对那些场地不符合规划、不能满足动物防疫要求、危及公共卫生安全等不规范的养殖场,农业、环保、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坚决予以关闭或强制搬迁。通过采取以上一些措施,使政府发出强烈而明确的信号,引导家禽产业向规范化养殖、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

4、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