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十篇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十篇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9:51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assff”为你整理了这篇财政局关于涉农资金整合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贯彻《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遵循科学规划、构建平台、用途不变、渠道不变,使资金“抱团发力,聚指成团”。现就我县2016实施以来的涉农整合、支出绩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开展了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涉农资金整合背景。

我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最南端,与广西南丹县接壤,是贵州省乃至大西南进入两广出海口的必经之地。东守两广、西望滇黔、南控东盟、北至天府,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是贵州南部重要城镇,也是西部地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开放前沿。全县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为部级贫困县。

为统筹整合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2016年中央、省政府先后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实行财政资金精准扶贫。自2016年始,我县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积极创新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方案,形成了公开、透明、科学、实效的整合运转体系,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机构和制度建设情况。

1.组织机构设置情况。我县已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财政局、扶贫办、农保也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项目安排,整合资金下达,达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的。同时,制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改变各部门在涉资金项目的申报、分配、使用上各自为政的局面。

2.制度机制建设情况。针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已制定印发了《脱贫攻坚总体规划》、《独山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各年度实施计划和资金整合方案、正负面清单、资金整合使用绩效奖补机制等制度机制,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涉农资金整合范围。我县除农业直接补贴、救灾等有严格规定使用范围的资金外,把能整合的中央和省级涉农专项资金全部纳入整合范围,进行最大程度整合。

4.涉农资金管理情况。我县涉农资金安排严格根据县政府制定的脱贫攻坚计划中农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各年度重点任务、资金使用计划、项目立项,将涉农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根据批复方案中明确的项目资金拨付下达到具体的项目实施单位。同时,建立整合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及资金整合台账。

(三)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情况。

2016年以来,我县逐步建立起“政策民主严谨、投向科学合理、监管规范严格、运行有序高效”的涉农资金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5年来共整合涉农资金146292.65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2016年度整合情况。2016年整合投入涉农资金共40,299万元。其中:安排生产发展项目2564万元,农村基础实施建设项目16758万元,公益类项目4677万元,金融扶贫项目16300万元。

2.2017年度整合情况。2017年整合投入涉农资金共33484.37万元。其中:安排生产发展项目8763万元,农村基础实施建设项目12988.37万元,金融扶贫项目11733万元。

3.2018年度整合情况。2018年整合投入涉农资金共39117.96万元。其中:安排生产发展项目12584.07万元,农村基础实施建设项目26533.89万元。

4.2019年度整合情况。2019年整合涉农资金共14592.08万元。其中:安排生产发展7567.70万元;农村基础实施建设项目7024.38万元。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篇2

为进一步严明纪律,强化涉农资金管理,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按照区纪委关于开展涉农资金违纪违规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五次全会、市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区纪委关于开展涉农资金违纪违规问题集中整治具体要求,深入查处涉农资金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纠正违规行为,堵塞监管漏洞,完善体制机制,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质效,确保水利行业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一)统一部署,分级负责。局系统成立涉农资金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各相关成员单位协作配合。局纪委将联合财务科、农水科、工管科等部门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区水利行业涉农资金申报、审批、分配、管理中违纪违规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二)突出重点,全面覆盖。全面清查__年、__年所有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着重围绕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以前监管和审计中已经发现问题、问题易发多发的项目及环节开展集中整治。

(三)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以查办案件、追究问责为抓手,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追究失职渎职行为,切实整改和纠正各种违规现象。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和机制体制,形成保障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一)发现一批案件线索。局纪委将对近年来与涉农资金有关的举报、项目审计中发现的违纪问题、区财政审计等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等进行全面梳理,从中筛选出一批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二)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处:

1、利用自己、项目管理权,贪污、受贿,谋取私利的;

2、冒领、私分农民补贴资金和补偿款的;

3、违规向项目实施单位收取费用、提取管理费等问题;

4、截留、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

5、违反政府采购及招投标管理规定的;

6、资金拨付不足额、不及时,滞留、延压项目资金的;

7、其他违纪违法问题。

(三)问责一批失职渎职行为。重点问责:

1、对多头申报、重复申报、虚报冒领、虚假配套等问题监管不力、把关不严的;

2、不按规定分配、拨付资金的;

3、对未按规定时间启动项目、未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实施内容及地点监督检查不力的;

4、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听之任之、不查不报、包庇纵容的;

5、对以往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未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或整改不到位的;

6、其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纠正一批违规操作现象。重点纠正:

1、专项资金核算、管理、使用不规范、考核标准不明晰的;

2、同一项目多头申报、重复申报、用虚假项目申报的;

3、项目实施单位虚假配套的;

4、资金分配不科学不合理,不能有效发挥应有作用的;

5、资金拨付不及时的;

6、用项目经费发放奖金、福利、补助或用作其他支出的。

(五)完善一批制度机制。结合我局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层面深入剖析/:请记住我站域名/,完善长效监管的制度和机制,确保涉农资金管理规范运行。

(一)问题线索排查阶段(5月份)。研究制定全区水利系统涉农资金违纪违规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结合区纪委等部门开展的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要求,梳理汇总涉农资金项目,将专项整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移交给区纪委、监察局。

(二)查案问责处理阶段(6月—8月中旬)。针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涉农资金问题线索,局纪委将组织分类处理,进一步调查核实,按照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问责一批失职渎职行为、纠正一批违规操作现象的工作要求,查案问责。

(三)整改落实完善机制阶段(8月下旬)。对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切实整改到位。同时,进一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完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涉农资金使用管理行为。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篇3

近年来,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总体是好的,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有的投向不准、乱用滥用、损失浪费严重,有的滞留缓拨、结存沉淀、长期在账上“趴窝”,特别是挪用、截留、套取、贪污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天津市涉农资金管理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涉农资金管理的政策建议,助力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

关键词:

涉农资金;管理;建议

一、存在问题

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加强涉农资金管理,从总体上看,涉农资金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为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涉农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本市涉农资金管理同全国各省市类似,存在一些管理需要与管理现状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问题之一:部门之间缺乏制度化工作协调机制和权责分担机制。如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土地手续不齐全影响施工、工程实施进度缓慢等情况,由于尚未建立解决此类问题制度化协调机制,容易出现推诿扯皮,资金拨付不足额、不及时,形成滞留、延压项目资金等问题。同时,涉农项目管理部门与资金管理部门权责不清晰,也容易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实施内容、地点等问题。

问题之二:部分涉农项目评审论证欠科学,推动落实不到位。特别是部分涉农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不细致,如土地占用不符合政策规定、确定项目施工队缺乏公开透明等等,往往容易引发土地纠纷、施工冲突等矛盾,影响涉农项目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加之涉农项目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导致未按规定时间启动项目和未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等问题。

问题之三:涉农项目资金管理碎片化,资金管理制度仍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涉农项目类型多、资金量大,客观上容易出现监管盲点和形成监管漏洞,特别是在缺乏完整、系统、科学、规范的涉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的条件下,加之“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管”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涉农项目资金管理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形成涉农资金监管合力,导致涉农项目财务管理不符合规定问题时有发生。

问题之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目前,本市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重点是将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资金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整合,侧重于增量资金统筹整合,而目前,尚未形成涉农存量资金整合与预算管理挂钩机制,难以将涉农领域存量结余资金高效整合使用。

问题之五:涉农项目资金配套有关规定亟需清理整合。目前,涉农项目申报立项时往往要求区财政或项目单位配套资金,中央和市级涉农项目均需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承担单位,过多过繁的配套资金要求,造成项目单位配套资金压力较大,导致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轻则难以完成项目建设内容,重则存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风险,形成涉农项目资金监管隐患。

问题之六:乡镇基层组织对涉农项目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报告和建档等台账工作不重视,导致个别区出现农户缴费保险单据发票不齐以及中标合同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二、政策建议

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只有通过建立健全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工作协调机制、制度研究机制、资金整合机制以及数据管理机制,并注重工作机制之间的协同性和联动性,最大限度发挥各项机制作用,才能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

科学论证关乎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科学论证有助于促进涉农项目预算编制科学性,提高涉农项目预算执行均衡性。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可以从组织管理、论证标准、论证程序、论证方式、专家管理等方面着手,通过总结涉农项目论证实践成果,逐步归纳、整合,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务实管用的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提高涉农资金投入使用科学性。

(二)建立健全涉农项目工作协调机制

从实践来看,涉农项目涉及申报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多部门,既包括项目立项、计划批复、组织实施、项目验收等项目管理环节,又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审计、竣工结算等资金管理环节,建立健全申报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可以更深入、细致推动项目落地,特别是及时解决涉农项目组织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纠纷、施工冲突等矛盾,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涉农资金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涉农项目制度研究机制

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涉农项目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扎好涉农资金管理的“制度笼子”,应坚持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四项原则。对尚未制定资金管理制度的有关项目,应按照程序及时研究制定,确保涉农资金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对已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度,应定期评估整合,针对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提高涉农资金管理制度时效性。

(四)建立健全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

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目的是统筹涉农资金用于重点项目、急需领域,有助于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应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协调、相统一的原则,着力打造现代都市新农业资金整合平台。一方面围绕现代都市型农业构建涉农资金整合平台,发挥顶层设计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总结在实践中探索的成果和经验,挖掘现代都市型农业实践内涵,拓展涉农资金支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路径,发挥实践探索的推动作用。

(五)建立健全涉农项目数据管理机制

通过收集、整理涉农项目基础数据信息,做好分类、建档工作,确保涉农项目基础信息完整、真实、准确,以满足涉农项目基础信息筛选、查询、分析、等工作需要。同时,要做好涉农项目资料及财务会计资料的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通过入户访问、发放问卷、开展统计、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提高涉农资金投入公平性和精准性。

作者:李伟闫自仁单位:天津市财政局农业处

参考文献:

[1]桂咏梅.当前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5(25):44-47.

[2]余瑾霞.县级财政涉农资金监管探析[J].财政监督,2015(24):39-41.

[3]李萍.加强基层财政涉农资金监管的思考———以广西为例[J].财政监督,2013(13):42-46.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实施意见》(X政办〔2016〕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X政办〔2016〕X号)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X发〔2016〕X号)精神,进一步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县范围内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整合范围、资金使用及监督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各乡镇、开发区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编制本乡镇、开发区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资金核算、档案管理等工作。

县扶贫部门负责汇总编制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建立分类别项目储备库,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及年度整合项目任务清单、绩效清单,明确建设任务、补助标准、资金规模、筹资方式、绩效目标、时间进度等,组织开展项目立项评审,以及组织协调、材料审核、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工作。

县财政部门负责财政扶贫资金的筹措、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严格财政资金监管。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审定和批复,以及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规模的审查确定,审议“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及项目任务清单、资金整合清单、资金绩效清单”,经县委常委会审定后,报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依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的整合项目任务清单,制定本部门统筹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具体方案,加强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管理,指导乡镇、开发区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并进行审查报批,督促乡镇、开发区实施项目建设,组织检查验收,协助开展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四条财政涉农资金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统筹整合使用,确保支持脱贫攻坚:

(一)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根据精准脱贫总体要求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围绕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引导、应整尽整、统筹安排、稳步推进”的思路,开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

(二)整合资源、增强合力。

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撒糊椒面”局面,集中财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瞄准贫困、精准施策。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贫困村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分类规划到村到户项目,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精确瞄准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

(四)明确职责、注重绩效。

以乡镇、开发区为项目实施主体,并承担资金规范有效使用的具体责任。推行“项目任务清单、资金整合清单、资金绩效清单”管理机制,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实现项目、资金、绩效的有机统一,确保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第二章整合范围

第五条除直接补贴农民资金、救灾资金和有明确用途或有特定任务的项目资金外,将中央、省、市、县级财政当年安排的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不含置换债券资金)、地方财政收入增量资金的20%以上部分等均纳入整合范围,做到应整尽整,各部门应予以认可。

(一)部门范围。

主要包括县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发改、扶贫、国土、交通、住建、环保、旅游、教育、卫计、人社、民政、商务等部门。

(二)资金范围。

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

中央层面主要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林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除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旅游发展基金,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

省级层面主要有:省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发展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水利发展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公益金市县分成、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绩效奖补资金、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省级配套资金(含农业产业化)、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资金(不含地方债分配资金)、环境保护及生态治理奖补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城乡社区建设省级奖补资金、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以及省财政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

市级层面主要有:市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林业发展专项资金、“一谷一带”建设专项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补助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公益金市级分成(支持乡村部分)、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旅游部分)、文化强市专项资金(支持乡村部分)、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支持乡村部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乡村部分)、特色农业保险奖补资金、农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

县级层面主要有:县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可统筹部分、安排支持农业农村专项资金、县级地方债券资金用于脱贫攻坚部分等。

此外,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精准有效使用。

第三章资金用途

第六条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农民能力提升等。

(一)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支持贫困乡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和贫困村人居卫生条件改善、扶贫移民搬迁等,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贫困村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农副产品初加工业、农村电商以及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着力推进产业脱贫。

(三)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重点支持教育脱贫、健康脱贫、社会兜底脱贫等,着力解决制约贫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瓶颈问题。

(四)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重点支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水环境保护、坡耕地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治理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支持农民能力提升。

重点支持贫困户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使贫困群众真正掌握从事产业的生产技术,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

第四章操作程序

第七条县扶贫部门按照扶贫总体规划和当年计划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制定项目任务清单。

第八条县财政部门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将应整尽整的涉农资金整合到位,制定资金整合清单。

第九条县扶贫部门按照资金整合清单,根据资金的性质和类型会同县直有关部门落实到具体项目,确保项目成熟一个资金到位一个,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批复,并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文件落实到具体的县直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条县直有关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文件,会同县扶贫部门及时组织各乡镇(开发区)实施。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负责具体实施项目,监督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认真组织履行年度内所有项目招投标和办理相关政府采购等手续,对规划项目的立项、申报、实施、验收、报账和资金的使用管理负责。

第十一条项目竣工后,乡镇要及时组织初验,并报告县直有关部门和扶贫部门进行验收和审核,县扶贫部门牵头制定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组织相关部门或聘请第三方对统筹整合资金的分配、管理、效果等进行绩效综合评价。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县、乡镇(开发区)财政部门设立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扶贫专户,实行“专账、专人、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第十三条资金整合清单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财政部门负责将整合的资金划入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专户,项目主管部门或乡镇根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项目批复,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部门申请、分管副县长审核、常务副县长审批),财政部门根据统筹整合项目的任务及性质将资金划拨至项目主管部门或其所对应的财政部门资金管理专户或项目乡镇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确保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

第十四条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乡镇或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报账,资金直付项目施工单位和商品、劳务供应商。对涉及支持贫困户的项目资金一律通过“一卡通”进行发放。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十五条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加强沟通,建立运转灵活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部门、乡镇联席会议,查摆和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妥善加以解决,稳步推进整合工作。

第十六条各乡镇各部门要科学编制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注重乡镇与部门规划的衔接一致,保障按计划稳步实施脱贫攻坚项目,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十七条各乡镇各部门要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文件、资金管理办法、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项目任务清单、资金整合清单、整合资金绩效清单等信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介向社会及时公开,并建立扶贫项目行政村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县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审计和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督查检查,采取“月调度、季检查”的方式,对项目实施缓慢、资金滞留的乡镇和部门予以通报并约谈;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独立开展绩效评价,引导贫困人口主动参与。通过不断加大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第十九条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和有关项目部门对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套取、挪用、截留、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问题承担主体责任。对违纪违规行为,由县纪检监察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篇5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园区,是指列入市政府“百园建设”实施方案的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第三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补助资金由上级专项补助资金、本级财政预算资金构成。

第四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补助资金使用应当遵循公正透明、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原则,由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市、县区财政部门和园区办具体负责本级园区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市级园区建设补助资金主要用途如下:

(一)技术装备提升。用于园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

(二)从业人员培训。用于园区从业人员实用技术、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和印制宣传培训资料;

(三)市场体系建设。用于农产品市场开发和市场信息平台建设;

(四)质量安全监管。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

(五)绿色品牌建设。用于无公害基地认定和农产品绿色、有机品牌认证;

(六)项目衔接落实。用于市、县区园区规划编制、评审、招商引资,中省项目编报、评审、衔接等;

(七)贷款担保。建立园区建设贷款担保基金,用于支持园区业主市场融资;

(八)考核奖励。用于市、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包抓园区建设工作考核、奖励。

第六条市、县区财政部门设立园区建设补助资金专户,实行分级负责、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当年结余结转下年使用。市、县区财政部门加强补助资金监督管理,严禁挤占、挪用。

第七条园区建设补助资金实行项目管理。按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农户主体投入的原则,突出重点,倾斜扶持。

第八条市级以上园区建设补助资金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序申报。各园区建设业主编制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由市园区办牵头,会同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组织评审筛选,报经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园区办、项目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批复建设方案,下达建设项目投资计划。

第九条园区建设补助资金按项目建设进度拔付。其中,建设方案批复后首次拔付20%;补助资金的60%部分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报园区办审核后,按进度拨付;剩余20%资金待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一次下达。

第十条园区建设单位申请进度拨款时,需提供项目建设进度报告书和补助资金拨付申请表,经园区办审核同意后财政部门按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

第十一条园区建设单位必须建立财务机构,健全财务制度,严格执行中、省、市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各县区要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和批复的建设方案实施,确保按期优质完成建设任务。园区建成后,由县区园区办组织初验,申报市园区办组织验收。

第十三条市园区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参加,组成园区建设项目验收小组,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对园区建设项目作出全面评价,形成验收意见。

第十四条严禁滞留、挤占、挪用园区建设补助资金。违反规定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在规定时限整改不到位的,追回扶持资金。情节严重者,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市园区办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市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资金整合方案为有效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根据中、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项目资金整合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为目标,依据全市现代农业园区示范体系建设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部门联动、项目捆绑、资源整合”的思路,协力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整合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依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整合项目资源,充分发挥项目聚合效应,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产业发展。

2、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由项目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整合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和验收等工作,项目管理权限、资金用途渠道不变,力促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坚持规模投入,综合示范。扩大现代农业园区规模,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园区辐射带动功能作用,力争高标准建设一批部级、省级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4、坚持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各县区根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国家投资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对涉农项目实施整合。市、县区政府对现代农业园区整合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形成多级、多部门联动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机制。

三、整合范围

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整合范围包括农村沼气、旱作农业、设施蔬菜、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农业产业化、农民技能培训、基本口粮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产养殖、土地开发整理、农村道路、农网改造、长江防护林、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项目,主要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园区产业发展。

四、整合方法

1、统一布局,科学规划。各县(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单位,分类调查,测算出“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政府投入的涉农项目和资金需求量。县(区)政府结合当前国家涉农项目投资方向和重点,编制涉农项目布局规划和重点建设投资规划,并在上报市各项目主管部门的同时,抄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园区办”)备案,作为今后项目上报审查的依据。

2、密切配合,规范申报。一是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做好规划项目前期调研,确保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建立项目库。按照项目编制要求和整合项目的原则,分门别类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提高项目储备的质量和效益。三是规范项目申报程序。县(区)各项目主管部门按照整合项目要求编制的项目申报建议书,由县(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市级主管部门按项目申报程序报省争取。原则上要求下一年度的项目申报要在上一年度完成审定工作。

3、严格要求,认真实施。各项目主管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加强项目管理。涉农项目整合后,各县(区)在县(区)园区办的统一监督下,按市上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严禁随意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变更项目实施地点。在项目实施中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合同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公示制。项目竣工后,市、县(区)要按项目管理权限和程序组织验收,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4、专户建账,强化管理。一是实行项目资金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统一在市、县(区)两级财政部门设立涉农项目资金专户,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分户核算。二是实行资金拨付“直通车”。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由财政部门商项目主管部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适时拨付项目资金。三是实行“报账制”。由项目实施单位将支出票据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报财政部门核销报账。

五、保障机制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信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1县域概况

信丰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部,居赣江上游,贡水支流桃江河中游,地处东经114°34′~115°19′,北纬24°59'~25°33′,东邻安远,南界定南、龙南、全南县,西连广东省南雄市,北接大余、南康,全县东西宽76.7km,南北长63.0km。全县国土总面积2878km2,耕地面积39.77万亩,占土地面积9.21%;宜果林地面积48.04万亩,是全国有名的“脐橙”“草菇”之乡。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及京九铁路贯穿县境,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县境属赣中南中低丘陵区,地型地貌特征可概括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全县辖17个乡(镇、工业园区),村委会261个,2013年,全县总人口73.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32万人,非农人口11.07万人。主产粮食、烟、果、菇、瓜、菜、茶叶及猪、牛、家禽等。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94亿元;财政总收入5.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4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7元。

2近年来取得的基本成就

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之一。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我县积极争取,努力推进资金整合和统筹,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信丰县列入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第五批建设重点县,2010~2014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34亿元,基本完成了走马垅、五渡港、白兰、上迳和迳口5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和17个乡(镇)273座200~10000亩灌区的农田配套改造任务,累计改造农田灌溉面积26.73万亩,改造灌溉渠道长1171km,恢复灌溉面积6.3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29万亩,达到或基本达到高标准农田面积16.11万亩。

其次,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我们积极整合农业、国土、扶贫和移民等各级部门资金0.38亿元,按照“统一标准、分类指导,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要求,整合有关涉农项目和资金,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连片治理丘陵区农田面积11.9万亩,实行农业、水利和科技措施综合并举。

第三,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和财政资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带动项目区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工程建设,积极吸引民营资本和外资等社会资本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引进外资实施供港蔬菜基地2个,涉及面积1.23万亩。

3存在问题与困难

虽然近几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全县也投入不少资金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得全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取得了一定地推动作用。但由于资金补助标准不搞,资金仍显不足,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是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部门多,有国土局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粮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水利局小农水等,虽同唱一台戏,但各有各的调,标准不统一,政策有差别。水利部门小农水项目投资标准较低,资金规模较少,检查多,缺少项目乡镇工作协调经费,没有土地青苗补偿费等,一些乡镇挑项目实施,水利部门要统筹较难。二是各部门都想搭舞台,大家同抢一份戏,难免有“同行是冤家”的感觉,都想找基础条件较好,干群积极性高的优先立项,都不愿啃“骨头”,攻难点,达不到整合目标。三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难协调,项目建设调田压力大,乡镇和群众参与热情度还不够。建设高标准农田,可极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排灌效率,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由于项目建设把农田布局重新洗牌,需要全面进行土地调整,这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工作,必须由乡(镇)、村二级负责,弄不好就会造成矛盾纠纷,甚至,有部分乡镇存在畏难情绪。四是地方势力对工程建设干扰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建设高标准农田工程总造价不大,施工工艺简单,对施工设备要求低,而且项目建设地点在农村田头地角,工程涉及面积大,牵涉千家万户,地方势力干扰多,存在大的施工单位不愿做,小的施工企业不敢接,主要表现在招投标领域中普通存在挂靠、围标、转标、卖标等不良现象,无形中增加了工程成本,对工程进度、形象、质量有较大影响,群众意见很大,是影响农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4发展思路分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水利不兴,农业不稳。党中央、国务院把水利建设放到了能源、交通同等地位,充分说明水利建设和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切实解决水旱灾害,确保农田旱涝保收,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有极其重要作用。

下一步要按照整合资源、规模开发、科学选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归口申报、标准设计、用途不改、县级负责、部门实施、整体推进、验收考评的方法,有序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一步:编制十年规划。十年规划包括科学选点、建立项目库、制定建设规划等。一是科学选点。首先,乡(镇)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和农民积极性向县发改委提出项目申请;其次,召集涉农项目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实地察看,择优选出若干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点,交高标领导小组审定后分别上报备案;二是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建立项目库。首先,各有关乡(镇)根据县高标建设领导小组审定的建设点,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并按有关编写大纲要求编写;第三,项目建议书经县发改委和高标办审查合格后,方可存入项目库;第四,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入库项目材料报县高标办和发改委备案;三是统筹规划。首先,按照“项目围着规划选,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由县发改委和高标办牵头,根据目标任务数和项目库高起点统筹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10年规划和年度项目规划,且根据各部门现有资金规模等因素将规划任务数分解到各部门。

第二步,年度计划申报批复。申报批复工作阶段包括分解任务、编制计划和设计、批复年度项目计划设计方案等。任务分解主要是县高标领导小组根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由高标办牵头初步确定涉农项目单位任务分解方案,汇总后上报县高标办和项目主管单位审核,再报县高标领导小组审定。编制计划和设计,首先,各涉农单位根据年度审定分解的任务,组织可研报告编制、评估和项目年度计划编制,实行归口申报,并报县高标办备案;其次,各涉农项目单位根据分解的任务,积极落实好项目和资金;第三,由各涉农项目单位聘请具备相应资质设计单位或具有设计能力的设计人员,编制所属项目的实施方案。

第三步,项目计划实施。项目实施阶段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工程实施和资金管理。首先,项目计划下达后,县高标办成立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调度协调各类项目施工;其次,各涉农项目单位具体负责实施所属的高标项目,县高标办要加强督促检查,检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并定期向高标领导小组汇报项目实施情况;第三,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计划和批复的设计进行施工,项目实施完后,及时组织工程结算。

资金管理一是按照部门实施的要求,所属项目坚持“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二是全面实行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四是项目工程实施完后要进行财务决算。

第四步,项目竣工验收与建后管护。验收管护阶段工作主要包括项目验收、工程管护、建后绩效评价。首先,项目竣工后,项目实施单位要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各涉农项目单位初验所属项目;其次,县高标领导小组组织有关涉农项目单位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并对各涉农项目单位是否按计划完成了高标领导小组所分解的任务进行考评,并将验收考评结果报县高标办;第三,县高标办组织有关涉农项目单位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行验收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报县高标领导小组。

通过以上措施和资金投入,计划至2020年,全部完成我县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和改造任务,形成较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灌溉工程的灌溉保证率、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指标和参数能达到规范标准和国家的有关发展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有力保障我县“三农”发展和粮食安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香生,张仁贵等.信丰县农田灌溉规划,信丰县水利局,2009.10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篇7

今年以来,**县聚焦破解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和绩效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制定出台了涉农资金整合和项目使用管理等系列制度,全面推行扶贫项目资金模板管理,着力打造**脱贫攻坚资金项目管理使用新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是突出抓好建章立制。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及资产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资金监管的实施意见》《村(社区)扶贫资金监管使用办法》《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管理办法》《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绩效考评办法》等21项制度,重点解决“如何规范高效使用资金”“如何科学管理实施项目”等问题,有效破除“添油式”和“撒芝麻式”的资金分配模式,让整合资金随着规划来、跟着项目走、投入扶贫中,切实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已完成全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建立工作,共收录项目2410个,总投资24.6亿元,申请财政涉农资金11.06亿元。

二是突出抓好模板管理。根据不同扶贫项目类型,分类建立了贫困户生产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绩效奖补和贷款贴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产收益扶贫、一村一园)等六大项目资金管理及档案资料归整清单参考模板,供部门、镇办、村(社区)借鉴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扶贫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精准化实施。

三是突出抓好日常监管。坚持严把项目规划、设计和报备关口,做到“4个凡是”。凡是下达的项目必须是县级项目库中的项目;凡是建设内容发生变动的,第一时间向县脱贫办申请变更,且变更内容要控制在建设内容的10%以内;凡是需要招投标的项目,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凡是产业类项目,在编制实施方案时明确带贫目标和利益连接机制,项目实施前必须以协议、合同等方式落实利益联接,项目验收前要有分红明细台账。按照批复方案建设期限,主动倒排工期,切实加快项目实施,不折不扣地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和公告公示制,落实专人按进度收集项目影像印证资料和报账资料。同时,加强对项目监理的监管。要求项目实施单位(甲方)加强对项目监理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理必须到施工地实地查看,对隐蔽工程留存影像资料,填写完整的监理日志,切实履行工程质量监理职责。

四是突出抓好资料归档。档案资料作为项目实施过程的客观反映和真实记载,要求各镇办和行业部门落实专人、对照清单逐项收集。建立项目和资金资料清单。实行一个项目一套资料管理,由各镇办扶贫办、行业部门业务股室及村委会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归档资料要落实专门地点存放,原则上镇办部门留存一套资料、村(社区)或项目单位、经营主体留存一套资料。同时,镇办和行业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依据项目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上传各环节的项目工作资料和整改印证资料。建立项目财务资料清单。具体由各镇办财政审计所及行业部门负责收集,并作为资金拨付附件装订归档。日常发生收付业务时,由财务人员负责及时上传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篇8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整合优化农业项目资金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围绕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投资管理机制,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实现“以增量带动,盘活存量,发挥总量作用”,逐步形成农业项目资金归并合理、安排科学、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使用管理体制,促进各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农业项目资金整合优化是工作上的创新,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集中财力、统筹安排的原则。除中央和省直接下达的项目资金外,市里将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整合所有农业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集中使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特色产业。

二是立足产业、突出重点的原则。从全市来讲,重点规划建设蔬菜特经、花卉园艺、畜禽饲养、特色水产等一批高效农业产业及其加工。今后,向上级争取和市、县(市、区)安排的农业项目,必须全部纳入上述优势特色产业。

三是扶持增量、提档升级的原则。重点支持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各类市场主体和农民新建、扩建高效外向农业基地,促进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带,加工规模构建企业群,服务规模打造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减少中间环节,直接补贴农民和项目主体,使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支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快地落实到基层农村,尽可能直接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尽可能多地使农民得到实惠。

四是鼓励创新、培育品牌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一县一业”,形成一批全省全国“单打冠军”。加快培育,重点扶持,集中推出一批能够代表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名牌农产品,以品牌、名牌效应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二、整合方法

省级资金:今年省里对涉及农业产业化的项目资金进行优化整合,实行“统一指南、统一上报、部门审核、会商确定、归口下达、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并印发了《立项指南》。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立项指南》确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紧紧围绕既定的主导产业,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切实做好农业项目编制、申报和争取工作。为了避免项目申报的盲目性、趋同性,市里统筹安排各地的申报项目,保证全市重点项目能够顺利落实,重点产业能够得到有效扶持。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项目主管部门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县(市、区)申报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需经县(市、区)政府审核同意,市直有关部门向省政府或省直部门申报或转报县(市、区)的项目需经市政府审核同意。项目上报后,要及时捕捉信息,抢抓机遇,善于争取项目,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市级资金:市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农业专项资金和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均纳入整合范围,用于对高效农业产业带等进行扶持。重点扶持四项项目。一是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开发、农林牧渔业、农机、土地整理复垦、耕地质量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农业产业化项目。重点扶持省、市级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全市种养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项目。主要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四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项目。

县级资金:各县(市、区)要继续把财政支农工作放在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按照“四个高于”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支农投入政策,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的扶持,努力增加“三农”投入。各地财政支农资金中除用于本级农口部门正常基本支出外,要逐年加大对扶持农业主导产业的投入。有条件的地方,用于扶持农业主导产业的资金要逐步达到本级财政支农总额的70%。坚持“一资带多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高效外向农业。

中央、省直接安排到县(市、区)或部门的各类项目,包括阜宁、滨海的“打包”资金,承担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在项目审批后及时向市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四、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项目资金整合优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项目工作的领导。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项目资金整合优化工作,市里成立农业项目资金整合优化协调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由涉农部门组成。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牵头负责整合优化项目资金的受理、审核、汇总工作。各项目所在县(市、区)、乡(镇)都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资金筹措、部门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市、县(市、区)涉农部门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项目,并抽调专门人员从事项目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农业项目资金的优化整合,由财政部门牵头。明确落实财政及涉农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动、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形成协调配合、优势互动的工作机制。各类农业项目资金按照原渠道进行管理,各涉农部门承担的管理职责不变。项目管理中涉及的绩效考评、检查验收、工作总结、数据统计、宣传报道等工作按原部门职责分工完成。

三是实行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把项目资金整合优化工作作为评价农口各部门、各单位年度经济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确保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质量逐年提高。市、县(市、区)各部门在争取和建设项目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项目工作。市里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市涉农部门和县(市、区)予以表彰奖励。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篇9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掌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存在非法集资情况,及早发现非法集资活动线索,依法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妥善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同时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财政、金融服务中心等部门或单位定期风险排查和信息上报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非法集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非法集资风险处置工作力度,有力遏制和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县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排查范围

此次风险排查对象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往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活动进行排查,重点对群众举报的非法集资案件线索认真调查核实。通过全面排查和重点调查,摸清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案件的数量、案件隐患、区域分布、发案特点、主要方式、风险状况、危害后果等,及时做好一线把关,力争将非法集资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工作原则

坚持统筹领导。县人民政府牵头统筹指挥,领导联席会议推动、协调督导,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和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来。结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风险线索及时上报业务主管部门。

坚持稳步推进。依法、有序、稳妥处置风险,更要做好防范预警,尽可能使非法集资不发生、少发生,一旦发生要打早打小,在苗头时期、涉众范围较小时解决问题。依法持续严厉打击,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最大限度追赃挽损,防范好处置风险的风险,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坚持疏堵结合。依法将打击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与保护合法投融资、鼓励正规创新活动相结合,对合法合规行为予以保护支持,对非法集资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在积极遏制高发蔓延态势的同时,要注意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和措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宣传教育,全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防控和处置长效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非法集资风险。

四、整治措施

(一)加强摸清底数。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协同镇街摸排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涉农互助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线索,形成全覆盖、无疏漏的排查网络,确保不留死角。重点对以下行为进行排查:

1.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按规定进行登记、备案,无办公场所、无办公人员或与注册登记不符,未经许可开展或超范围开展吸收和发放资金业务。

2.农民专业合作社未进行资金存管,违规设立使用账户,通过各种方式吸收合作社成员以外无特定群体存款并承诺对其还本付息或给与高额回报的行为;

3.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及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涉嫌非法集资广告咨讯等。

(二)强化监测预警。全面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警监测,建立社会化、信息化、立体化的预警监测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信息共享,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异动线索摸排涉嫌非法集资违法行为,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统筹整合人员信息、经营信息、资金信息、舆情信息、线下信息,逐步形成上下左右联动、线上线下结合,集合情况采集分析和疑点识别,处理全流程的预警监测体系。镇街履行属地管理、行政审批局履行行业一线把关、农业部门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建立监测台账,定期汇总本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情况,形成监测报告,及时上报。

(三)稳妥处置风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线索,要加强会商研判,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意、资金投向或用途、造成资金损失及信访维稳等因素,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分类处置,平稳有序化解风险,最大限度维护投资人权益。有违规集资现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得领用专用收据、不得参选评比各级示范社评定、不得享受各类财政项目资金支持。

(四)依法打击犯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犯罪,坚持统一指挥协调、统一办案要求、统一资产处置、分别侦查诉讼、分别落实维稳的工作原则。公安部门落实牵头责任,依法合规、公平公正地制定统一处置方案,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妥善处置,防止风险蔓延扩散,实现执法效果与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五)规范行业管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坚持对内不对外,入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的原则,限于合作社内部成员开展信用合作和资金互助,并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开展互助资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指导和审计监督。

(六)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法治宣传周、普法教育、风险提示、广告咨询等媒体手段,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净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正确引导投资人合理合法反映诉求,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用好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和惨痛教训,教育农民群众提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名义非法集资的风险防范意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经县政府同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席会议,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担任召集人,邀请县政府主管领导参加,联席会议由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安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农经站等单位组成。农业农村局负责统筹协调,并配合市场监管局做好涉嫌非法集资线索的排查;行政审批局负责把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业务范围;市场监管局做好超范围经营等涉嫌非法集资行为的排查处理;公安机关负责非法集资活动犯罪线索的侦办和查处;金融服务中心、人民银行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各类账户监测管理;财政局负责享受各类财政项目资金的审查并提供经费保障;农经站负责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行。

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篇10

在中国的财政体系中,涉农资金是一笔数额庞大的资金,也是关系到每个乡村的资金。但长期以来,“撒胡椒面”现象造成涉农资金难以发挥出明显的推动作用。

怎么办?整合成为全国各地的普遍选择。安徽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试验田与先行区,正积极探索涉农资金整合机制,通过实践尝到涉农资金整合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甜头。安徽的整合是如何开展的?收获了什么样的红利?《决策》记者来到先行试验区六安市金寨县和阜阳市颍东区,从两地的涉农资金整合实践中,探寻答案。

碎片化的弊端

“涉农资金来源渠道广,涉及项目分布多,上级拨付下来的涉农资金,分散到各个镇、村,犹如‘撒胡椒面’一样,呈现碎片化的特征,群众因而得到的受益十分有限。”颍东区财政局副局长邵爱华在实际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涉农资金碎片化,是长期存在的首要问题。资料显示,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拨付财政扶贫资金660.95亿元,看起来很多,但分散到全国2800多个县级单位以及成千上万个项目,实际上就如同“大水漫灌”一样,发挥不出应有的支持作用。

部门间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是第二方面的问题。“过去涉农资金以条条管理为主,主管部门在安排涉农资金时往往从部门角度考虑,缺乏有效沟通,各自为战,致使项目交叉、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金寨县财政局党组成员、农发局局长冯俊对《决策》分析说。记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很多涉农项目的规划,往往是单项的部门规划,比如交通部门只做道路规划,林业部门只考虑林业规划,但在一些美丽乡村建设或现代农业发展的项目上,规划的单一性问题往往会被放大,因为这些项目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作,以及多种财政资金的投入。

第三个问题是监督力度不足,涉农领域成为腐败“重灾区”。金寨县财政局局长胡浩告诉《决策》:“由于牵涉部门较多,项目建设越位、缺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滞拨、缓拨资金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资金使用上的不安全。”根据2016年上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披露,2013年至2015年11月,全国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占同期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职辗缸镒苁的22.3%,全国共查办35240人。

第四个方面的弊病,是大量扶贫资金在“睡大觉”。审计署40县财政扶贫资金审计公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有8.43亿元扶贫资金处于长时间闲置,其中有2.6亿元闲置逾2年,最长的逾15年。“在过去,资金按项目下达,分条线考核,专项资金专项管理,‘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邵爱华对《决策》分析说,一些资金由于找不到对口项目,只能陷入“睡大觉”的状态。

安徽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陈维光在谈到涉农资金的弊病时十分感慨:“在长期以来形成的分割项目管理体制下,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放权不彻底、指导跟不上、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近些年随着涉农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越发明显,整合变得势在必行。”

“一个龙头出水”

作为安徽省率先开展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的县域,2005年以来,金寨县围绕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按照“规划引导、应整尽整、统筹安排、稳步推进”的思路,探索出“六统一”的规范运作管理模式。

“六统一是金寨县涉农资金整合的纲领。具体来说,就是统一制定规划、统一申报立项、统一下达计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统一绩效考核。”胡浩告诉《决策》,“通过六统一,不仅规范了涉农资金管理,创新了财政涉农方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项目和资金的碎片化问题,全部汇入到一个蓄水池,形成一个龙头出水。”截至2016年10月,金寨县整合资金11.25亿元,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白塔畈镇油茶基地就是金寨县整合涉农资金“一个龙头出水”的真实写照。

2007年,金寨县政府结合白塔畈镇的自然生态条件、把握茶油产品需求量高和市场前景广阔的机遇,决定把油茶作为绿化荒山造林的新型支柱产业。为此,金寨县先后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财政扶贫等项目资金1.2亿元,引导大别山科技公司、映山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及大户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通过流转山场、发展油茶规模基地7万亩,选育适合大别山区丰产栽培的5个油茶良种,建立起200亩油茶良种培育基地,扶持发展1家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的油茶加工企业。

“涉农资金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整合,不仅要产生物理反应,还要有化学反应。”作为整合试点的颍东区,在区财政局局长任俊喜看来,要做好涉农资金整合,必须从根本上破解长期以来财政资金的小、散、乱和碎片化问题,集零钱为整钱,捏指成拳。

在顶层设计上,“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紧接着在5月,全国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邵爱华对《决策》说道。对于邵爱华来说,这“一文”的印发和“一会”的召开,就是工作的“定心丸”。6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实施意见》,更是指明了整合方向。

在实际操作中,颍东区先后印发了《关于颍东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多份文件,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经过有序推进,2016年,颍东区统筹整合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林业改革发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社会事业方面8个涉农项目,清理回收以往存量资金,累计整合8858万元,其中直接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859.64万元,占资金总数的77%。任俊喜分析说:“整合涉农资金,实际上是为了激发颍东区内生动力,提高颍东的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整合的每一笔资金都用到所需之处。”

从金寨县和颍东区两地扩大到安徽省来看,2016年6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实施意见,将31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纳入实施范围,给予贫困县更多的自,最终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陈维光对《决策》分析说:“涉农资金整合从财政角度来讲,已经提出十多年了,十一五时期就开始提涉农资金整合,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这一次从中央到安徽省都在支持,所以现在是彻底地迈出了整合的步子。”截至2016年11月,31个试点县已整合使用涉农资金68.6亿元,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唤醒“沉睡”资金

颍东区的吴寨村,通过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农业示范园核心区,成功吸引7家公司入驻,建成产业扶贫基地,形成了循环种养带、设施蔬菜产业区、经果林经济发展区和现代休闲农业区“一带三区多点”的产业总体布局,实现村内400多人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村民通过土地入股、流转,平均每户租金及分红收入约4000多元。贫困户从2014年的280户、720人,下降到2015年的96户、192人,2017年可实现“村出列”。

“吴寨村目前所有的变化,都是整合涉农资金来做的,比如教育资金、林业资金、交通资金、农发资金等,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这些在吴寨的每个地方都能体现出来。”吴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锐介绍说。

金寨县白塔畈镇油茶基地的实践,同样证明了整合的集聚效应。

“白塔畈油茶基地不仅将荒山变成青山绿地,还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每年茶树花开的时候,便是一个茶山花海,现在l展成为全县的一个旅游基地,2016年举办了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冯俊告诉《决策》。

据了解,早期栽植的13000亩油茶已进入结果期,预计2017年将进入盛果期,每亩产鲜果800公斤,产油50公斤,每亩收益可达2500元。当地贫困户通过劳务、地租收益,户均年收入5000元―10000元,25年后油茶基地无偿返还贫困户,户均收入1.5―3万元。目前全镇挂牌3家农家小院,旅游从业人数18人,接待游客6万人次,旅游收入300万元。“白塔畈油茶基地建设,得益于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准投入,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撬动作用。”冯俊分析说。

另一方面,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不仅有利于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更能保证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

截至2016年10月,金寨县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1.25亿元,其中6.66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乡公路畅通工程176公里,解决29000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整合1.97亿元投入光伏等产业,分乡镇建设15万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贫困户每年可获得分红收入3000元;整合0.82亿元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74所农村中小学购置教学设备,为8.43万贫困户购买医疗保险;整合1.82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

从涉农资金整合的链条属性来看,在资金集聚效应迸发的同时,更使得“沉睡”已久的资金得到唤醒。截至2016年10月,颍东区清理回收2013年以前的存量资金6638万元,可统筹使用资金1755万元。任俊喜告诉《决策》:“这次整合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清除过去的存量资金,将其唤醒,充分发挥它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