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1:37

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篇1

关键词:幼儿发展;幼儿园环境;影响和价值

幼儿的发展是以自身为主体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是影响幼儿发展必不可少的客观因素。著名人类发展生态理论的创始人尤•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1979)就曾经对环境和个体发展的关系进行过系统、深入的阐述。他认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其中,小环境系统是这样定义的“:小环境系统是一些活动、角色以及人际关系模式。这些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是一个身处特定环境发展中的个体亲身经历的。这里所说的环境,必须是个体直接面对和接触,并且,该环境具有某种物质和物理特征。同时,它还包括具有鲜明气质、人格特征及信仰系统的其他人。”(U.Bronfenbrenner,1989)。幼儿因为其年龄特征的限制,需要依靠自身的直接感知去认识事物。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所处特定环境中最长最多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指有形的、静态的,包括幼儿园的外部设施,包括生活设施、教玩具材料等;精神环境主要指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包括集体氛围、园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本文就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1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包括园区的布置、装饰,活动区的分区,材料的使用等,对幼儿的认知、智力和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1.1物质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和智力发展的影响

1.1.1物质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幼儿通过与物质环境的直接接触,对物体进行感知、观察和操作,从而认识物体及物体与自身的关系,并尝试学习解决的方法。因此,物质环境对幼儿的感知、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当然物质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又受物质材料的丰富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的影响;同时还受其他因素如教室的空间密度、幼儿座次的排列等影响。所以幼儿园物质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1.1.2物质环境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丰富的物质环境条件对幼儿智力的能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个有丰富物质环境条件的幼儿园,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感知刺激物。比如设置科学自然角,能使幼儿通过对自然角的观察、感知了解自然;而建构区里的积木角,能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形状、用途,以及不同的搭建方式等。而物质资源匮乏的幼儿园,幼儿会因为缺乏来自环境感知信息的刺激,影响到如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发展。

1.2物质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有着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幼儿园物质环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对幼儿的社会性有着潜在的、深刻的影响。首先,物质环境的内容及其营造的氛围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暗示和引导的作用。比如,以关心、友好和相互帮助为主题的墙面装饰能引导幼儿产生积极的社会行为,相应地减少幼儿情绪不定、攻击等不好的社会行为。其次,幼儿活动空间的大小和密度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国内外研究表明(朱家雄,1996;Smith,1982),单位面积内参与的儿童过多,易使幼儿产生争执、打斗等行为,而过少则不利于交往的发生。然后,活动材料的数量配置关系和性质等也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研究表明,在活动面积较大和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下,幼儿表现出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都低于活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产生的类似行为。

2精神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包括园长的管理方式、园内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师师等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精神环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情意系统,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2.1精神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精神环境主要是以幼儿的情绪情感为中介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对幼儿的行为动机有着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关系,能使幼儿在情感上产生安全感,从而使幼儿能够充满自信地、大胆地去探索陌生的环境,这就为幼儿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同时,良好的精神环境还有助于幼儿情绪稳定,使幼儿大胆地与周围的人(如教师,同伴、父母等)交流沟通,逐渐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方式。

2.2精神环境对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幼儿在幼儿园中与周围人的交往方式、交往对象对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有着潜在的影响。比如,幼儿与同伴之间玩耍时发生争执,教师通过了解事情的原委判断幼儿的对错,当幼儿犯错时,教师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幼儿,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能使幼儿在以后类似的事件中避免错误的发生,能够逐渐完善从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到自我评价的过程。

2.3精神环境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普遍有一种依附的情感。因此,教师对待幼儿的方式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当教师以友好、亲善、和睦的态度对待幼儿时,幼儿能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就能直接影响到幼儿对待他人的方式方法。再如,教师之间相互帮助、关心的表现,能使幼儿感受到友好、互助的氛围,幼儿通过观察学习教师的行为,也能直接获得正确的社会行为。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幼儿而言,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能够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是幼儿情感健康发展的后盾和依赖。

3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的几点建议

3.1当前幼儿园环境的主要问题

许多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许多问题,比如环创多以墙面装饰为主;环境的装饰功能大于实用性;多以教师制作为主,幼儿参与度低;环创忽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只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精神环境的创设等等。3.1.1墙面装饰范围有限,手段单一幼儿园的墙面装饰包括园区主墙、教室墙面、走廊墙面及幼儿活动室的墙面等幼儿所到之处的所有墙面。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创设墙面环境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幼儿主要活动区域内的墙面装饰,而忽视了其他一般的墙面,比如走廊、上下楼梯的墙面等。在装饰时多采用粘贴、绘画等平面创设,手段单一,因此对环境创设的内容选择上也受到很大的限制。3.1.2装饰功能大于实用性,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园环境作为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客观刺激物,应通过各种途径作用于幼儿的各种感官,但其环境往往追求外观的华丽,缺乏能够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去操作的环境,同时没有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站在幼儿的角度创设环境。比如活动材料摆放不利于幼儿玩耍、操作;环境的利用不具开放性等。3.1.3环境创设多以教师制作为主,幼儿参与度低很多幼儿园在创设环境的时候多以教师创作和制作为主,很少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当中去,这种行为一方面忽视了幼儿作为主人翁的意识,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3.1.4只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精神环境的创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里所说的环境是指的是幼儿园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但许多幼儿园在理解幼儿园环境时往往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环境,而忽视了精神环境的创设,割裂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相互关系。

3.2关于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的几点建议

3.2.1环境创设需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兴趣为指导幼儿教育者应该意识到:环境应该是幼儿的环境,是幼儿身心发展赖以发展的环境;环境应该服务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除了考虑幼儿园整体的美化外,更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兴趣来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以便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影响。3.2.2重视幼儿自主性的发挥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创设环境的过程。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发挥,更能使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创新性。3.2.3合理利用物质环境中材料设备的价值幼儿的发展是自身主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丰富的物质条件设备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刺激幼儿的各个感官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物质环境的材料设备,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尽量使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幼儿能通过与环境中的刺激物的交互作用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3.2.4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精神环境虽然不同于物质环境可以以有形的方式体现在幼儿的面前,但它却能直接影响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就十分有必要了。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直接作用者,应该在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幼儿感受到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应该多以友好、和蔼的方式对待幼儿;同时发挥教师作为榜样的力量,使幼儿在观察、学习教师的行为中习得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互帮互助、友爱他人等等。总之,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它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应该将环境创设定位到“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的层面上来,尊重物质和精神环境,尽量为幼儿创设健康、安全、和谐、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使环境教育促进幼儿身心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晓春.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美育[m].北京教育丛书,1996.

[2]庞丽娟,颜洁.论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1997.

[3]胡娟.伦环境及其创设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价值[J].教育科学,2002.

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境教育;精神环境;培养意识

幼儿环境教育工作是环境教育的组成部分,“绿色幼儿园”重在培养人的环境意识,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作,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也是幼教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们不仅要使幼儿认识环境,而且要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态度和行动。环境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主动性、探究性、综合性、多维性等特点,所以应从选择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人手,通过幼儿多种角度的探究活动,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为此,我园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脚踏实地地、坚持不懈地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实践与研究中,使我们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一、营造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环境

幼儿对世界周围充满好奇,他们是具有一定身心发展特点的顾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发展的能动主体,我们应把创设环境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力求使园内每幅墙壁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注意把装饰性的东西变成幼儿学习的环境,把静态的环境变为动态的环境,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和布置,激发起幼儿对环境的兴趣的探索欲望,积极活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成为环境的主人。美丽整洁的充满生机的园舍环境激发了小朋友爱护环境之情。首先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年龄差异,注重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创设,这样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放开手脚活动。建立成人与幼儿之间平等、民主、宽容、支持的精神环境,会使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感受到师生及同伴之间的关爱、重视、接纳和理解。

二、在观察和体验生活中渗透环境教育

观察也是扩展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作为幼儿环境教育的第一步,应当让幼儿通过大量的观察,让幼儿了解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把环境教育纳入园和班的工作计划经常进行观察、记录、检查、评估。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不宜独立设学科,应把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及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养成习惯的过程,平时我们时常提醒孩子要保持室内外卫生,教育孩子爱护公物,懂得节约资源。在户外活动时提醒幼儿爱护大型玩具,学认一些保护环境的标语牌,教育幼儿不攀登摘花,不随地吐痰,保持优美的环境。在进餐时,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浪费,使幼儿懂得粮食对人体的益处及浪费会造成的危害,在公共场所看到他人乱扔果皮纸屑,建议孩子捡起来或提醒别人捡起来放入果壳箱,并让幼儿知道我们要少用或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让他们懂得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对地球的污染。在炎夏烈日中,让幼儿体验一下在太阳暴晒中和在树木绿荫下的感受,进而向他们讲森林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等幼儿口渴时,让他们说说口渴的感受,再让他们在喝水后说说解渴后的感受,在此基础上,为幼儿讲水这一环境要素与人类的关系。让幼儿通过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的体验,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无时无刻都不能离开环境,逐步培养起幼儿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为保护和改造环境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在大自然中进行环境教育

观察也是扩展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作为幼儿环境教育的第一步,应当让幼儿通过大量的观察,让幼儿了解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让幼儿走人大自然分享健康、清洁的环境,亲身体验环境污染对自己的影响;观察沙、石、土的属性及用途;观察风、雨、云天气变化的规律;观察光和电的现象……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环境的探索和热爱。与大自然的联系是促进幼儿生态理解力的重要因素,获取环境知识的手段是:“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因此,我们积极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环境教育课堂。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幼儿认识大自然与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接触环境、熟悉环境。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领略花、草、树木给人类、动物带来的好处,从而培养珍惜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幼儿与环境“对话”,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和“对话”中感觉到科学和技术就发生在其中。从这些和自然、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幼儿对大自然的产生更浓厚的热爱之情。

四、家园同步、社区配合进行环境教育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都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也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与幼儿园达成教育一致,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环境知识,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和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取得好的效果。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有力保证。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配合。所以,在环境和科学教育中,我们始终注意利用家长资源,给家长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幼儿园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家园之桥、墙壁布置等向家长宣传、沟通,让家长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从而理解和支持我园的环境教育工作,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

五、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幼儿工作者必须增强幼儿环境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自觉性。

(2)幼儿环境教育必须把幼儿园的小环境与社会、自然的大环境有机结合。

(3)幼儿环境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做到因人施教。

通过系列环境教育活动,幼儿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创造能力也在动手动脑的环境教育中得到发展。环保活动中的许多游戏、实验和操作活动,把保与教、学习与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使幼儿们常常处在探求新知的激情中,良好的园中环境使幼儿全身心都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作是跨世纪的任务,我们的环保教育仅仅开了个头,以后我们将沿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少芬.对幼儿环境教育的再认识.[m]

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篇3

关键词:幼儿园;阅读;环境

一、个案中阅读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缺乏相对独立的阅读区域

笔者通过对a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观察,发现a幼儿园的占地面积并不大,每个班里的幼儿人数比较多,而且教室的空间也不是太大,在结构设置上主要分有教室、卧室和卫生间,没有为幼儿建立专门独立的阅读区域,只是在教室的角落里放有单独的书架。

2.幼儿园对阅读区阅读材料投放不足

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而且,阅读材料的投放也应该遵循适宜性,通过观察发现a幼儿园书架上放有少量且陈旧的课外阅读书籍:童话书、绘本和图画书,其他的书籍则是与幼儿教材相关的书籍。

3.幼儿园室内采光方向性不合理

通常很多幼教者认为只要有阅读材料就可以满足幼儿的阅读,往往不注重幼儿在阅读时的外部条件,例如,采光环境也是幼儿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笔者经过观察a幼儿园的采光来源时,发现有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在采光环境中,由于缺乏独立的阅读区,幼儿阅读的场所也就是教室。教室里只有一面墙有窗户,而且是在幼儿的右侧,这样在幼儿阅读或者是书写的时候,光照容易受到阻碍产生不利的阴影,另外,由于教室的幼儿比较多,座位分布比较扩散,特别是在冬季的早上和傍晚,教室接收光照会出现不均现象,这时就需要人工照明,如果经常依靠人工照明,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阅读区内缺乏柔软辅材料

设置柔软的辅材料,能够为阅读区创设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增大阅读区对幼儿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然而,在a幼儿园没有发现柔软的辅材料(地毯、小沙发、坐垫),而且大多数教师对柔软的辅材料并不重视。(见表1)

从表中能明显发现占总数50.00%的教师认为存放材料最重要,认为操作材料重要的教师占43.30%,只有占6.00%的教师认为柔软的辅材料比较重要。

5.阅读活动中教师不注重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

在阅读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阅读氛围,它包括人际关系(师幼关系)、阅读指导和阅读的组织形式。[1]笔者经过观察发现:阅读活动中教师并没有与幼儿有过多的互动,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讲,忽视了“教师主导地位,幼儿主体地位”的原则,采用“填鸭式”的方式,给幼儿灌输故事内容,完全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导致幼儿感觉阅读很乏味,根本不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其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说话、乱翻书的现象。

6.幼儿自主阅读时缺乏教师的指导

在研究现场发现,教师较少主动去引导幼儿,幼儿大多数是自己在翻书。部分幼儿并不是在真正地阅读,而是对翻书这个动作感兴趣,他们觉得很好玩就不停地将书翻来覆去,导致很多的幼儿模仿。在幼儿自主阅读时,教师关注较多的是幼儿对阅读内容的掌握以及识字,并且提醒幼儿要爱护书籍。

7.教师组织阅读活动形式单一化

经过长期对a幼儿园的阅读活动的观察,发现其阅读活动组织形式如下(见表2)

a幼儿园有90.00%的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喜欢采用多媒体集体阅读教学形式,并不注重采用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这样往往会导致教师照顾不周全,不能照顾到所有幼儿的阅读需要。

二、影响个案中阅读环境创设的因素

1.幼儿园管理者未认识到阅读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关于阅读环境创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调查结果如下(见表3)。

从表格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认为阅读环境创设重要的人有23.33%,有56.67%的人持中立态度,认为阅读环境创设的重要性一般。20.00%的教师认为不重要。因此,会导致对阅读材料等的投放不足、指导不到到位等现象。

针对阅读材料的投放,笔者对幼儿园阅读材料的来源进一步做了调查(见表4)。调查结果显示:56.67%的阅读材料都是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有43.33%的阅读材料是幼儿园提供的,而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阅读材料几乎是跟幼儿所学教材相关的书,并没有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供幼儿自主阅读的课外书籍。

2.幼儿教师缺乏阅读活动组织的专业知识

经过调查得知,a幼儿园不少教师缺乏专业的教育,还有部分教师是在进幼儿园从教后,开始慢慢学习幼教的相关知识的,因此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了解不深入。因此,幼儿在自主阅读时,缺乏教师的指导,教师只是片面地根据已有的经验对幼儿阅读活动进行指导。进一步调查,a幼儿园的教师由于工作较繁忙,外出参加专业学习的机会并不多,每个教师能参加一次培训的周期比较长(三个月一次)。

3.幼儿家长未科学地认识幼儿早期阅读活动

很多家长将幼儿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家长认为幼儿将进入小学,识字教育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为幼儿以后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奠定了基础。因此a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开展幼儿识字教育,并将识字教育与阅读活动联系起来,这是导致幼儿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重识字而轻阅读”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家长认为阅读教育就是识字教育,因此为幼儿提供的阅读材料也较单一,大多偏向于拼音、古诗和汉字类的书籍,这是幼儿园阅读材料投放不足的间接原因。

三、改善幼儿园阅读环境的建议

1.加强阅读环境创设的意识,科学完善阅读环境的创设

(1)为幼儿创设相对独立的阅读区域。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行为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还很差,容易受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影响。[2]因此,幼儿园应尽力为幼儿设置独立的阅读区域,保证幼儿在阅读时不受外界干扰,专心阅读。

(2)为幼儿提供多样化、适宜的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幼儿的阅读兴趣选择书籍。同时,阅读区的书籍要定期更新,避免幼儿失去阅读新鲜感。

(3)室内阅读区采光方向应合理化。研究表明,自然光照明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有助于保护幼儿的视力。因此,在幼儿园应提倡自然采光。阅读区不应该坐落在教室的角落,尽量设置在有窗户的、有自然光照的地方,要保证幼儿阅读或书写时光照照射的方向在幼儿的左侧。

(4)在阅读区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辅材料。幼儿园在阅读区应该设有地毯、坐垫和小沙发等柔软材料,给幼儿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吸引幼儿愿意走进阅读区,使幼儿在阅读时能够静下心来快速进入阅读状态。阅读区的书架设置要考虑幼儿的身高,还要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身高的桌椅,而且阅读区的主题墙面也很重要,应该布置跟阅读活动有关的东西,而且要做到及时更换,讲究美观性、教育性和适宜性。

2.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的学习,提高阅读环境创设的能力

(1)园方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定期来园实地指导。针对部分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园早期阅读的认识和组织能力不足的问题,幼儿园管理者可以聘请当地优秀幼儿教师或者高校幼教专家定期到园对幼儿园教师做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培训、指导和引领,以期结合本幼儿园所有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做好幼儿园大班的阅读环境创设。

(2)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幼儿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把阅读片面地定义为识字,而忽略了阅读的真正意义。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平时多看幼儿早期阅读培养方面的书籍,掌握阅读教育技巧,在组织阅读活动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增强家园合作,共创幼儿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园阅读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幼儿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的合作,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在家中家长要经常让幼儿看到父母阅读的身影。父母自己的阅读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父母应每天抽出时间陪幼儿一起阅读,使幼儿养成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幼儿园建立网上交流平台,设置亲子阅读专栏,为家长提供交流平台,寻求有效的家园共育方法。最后,幼儿园应组织多样化的亲子阅读活动,如亲子共读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跟幼儿一起参加,使幼儿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刘其珍.创设阅读环境引领幼儿阅读[J].珠江教育论坛,2012(04).

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保意识日常教学家园共育

《纲要》明确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与行为。”环保教育从幼儿做起已经被人们认同,它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到底该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呢?下面就谈谈我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及看法。

一、概念界定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二、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意义

环境保护教育是本,环境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在幼儿中展开环境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帮助幼儿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是幼儿教师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当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个家庭、父母的职责所在。

三、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日常教学活动的引导。

日常教学活动是使幼儿产生环保意识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可以说日常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创设等方法,让幼儿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让幼儿自发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环保的价值,以此培养幼儿环保的意识。

幼儿对于故事的喜爱远超于成人,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讲故事,吸引孩子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感染,让幼儿知道环境对生活的影响。比如在《生病的水娃娃》活动中,老师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环境遭受污染的情况,再辅以图片,从而让幼儿产生厌恶环境被污染的心理体验,知道不能将垃圾扔进河中等,以此培养幼儿同情、保护“水娃娃”的情感。同时,让幼儿明白大家要一同保护水源,关心和爱护我们的周围环境,从我做起,这样“水娃娃”的病才会好起来,环境也会变得更美好。大部分幼儿都是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老师开展诸如此类的教学活动,适时地引导、教育孩子,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就从活动中萌发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愿望。

(二)注重利用自然环境的熏陶。

大自然作为一个自然课堂,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对于自然的认识是基于对自然的热爱,只有让幼儿充分接触自然,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才能使幼儿萌发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可以利用春游、秋游的机会走进自然,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教师也可以设置自然区或自然角,放置各种植物或饲养一些小动物,让幼儿自主、自由地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并告知、指导孩子观察时做一些记录,这样幼儿不仅能掌握观察的方法,而且能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动、植物生存的条件。

通过对自然的切身体验及对自然环境、动植物的观察,幼儿可以认识到自然环境及人类生存与动植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同时会因此而了解自然环境与人、动、植物之间的关系,萌发爱护周围环境的愿望,逐渐产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利用自然环境的熏陶,让幼儿亲近、接触自然,置身自然之中,正体现教育的直观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幼儿直接经验的丰富,更能够激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寓环保教育于游戏。

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主的,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蕴涵幼儿发展的需要及教育的契机。把环保教育渗透于游戏中,将更好地促进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

老师平时可以与幼儿共同收集纸盒、鞋盒、酸奶盒、牙膏盒等,当幼儿进行结构游戏时,引导幼儿利用这些盒子进行拼搭。幼儿通过游戏发现纸盒能够重新利用拼成其他有趣的东西,从而感受到废品进行重新利用后的喜悦和兴奋,逐渐有对废纸盒进行“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在角色游戏中,可以与幼儿收集的无毒无害的废品,像易拉罐、一次性瓶子、饮料塑料瓶子、废旧积木、纸筒等开展“娃娃家”、“饮料铺”、“小超市”等,利用家里不用的梳子、坏了的吹风机、用完了的洗发水瓶等可以开一家“小小美容理发店”等。通过此类的游戏,幼儿可以了解废品可以重新利用,逐渐知道废物利用的各种方法,从而使幼儿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得到培养。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自身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促进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环保知识和一定的环保意识。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成人是幼儿模仿语言、行为的主要对象。老师的举止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幼儿教师不仅要丰富自己的环保知识,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变化,还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老师的言行会随时随地影响幼儿。比如平时教师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制止,并在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幼儿园中看见地上有垃圾要主动捡起,扔在垃圾桶里等。幼儿将在见到教师这样的举动后,不知不觉地对所看到的行为进行模仿和学习,在耳闻目睹中逐渐形成较好的环保行为与习惯,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利用家长资源,注重家园共育的作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环境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家园共同合作。在幼儿园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多彩丰富的家园共育活动。例如在“家园联系栏”,可以宣传环保教育知识,告知并要求家长要以身作则,爱护环境。也可以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环保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以家长的言行让幼儿逐渐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要以幼儿的年龄、认知和心理特点为依据,结合幼儿日常生活,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教学中。对于游戏活动的利用,需要从幼儿实际出发,让他们在游戏中通过操作来收获环保的理念。当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言传相教。家长资源的利用要充分,努力提倡家园共育,加强家校合作,参与社区活动,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方方面面,努力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可见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并使之确立环保意识,增强其环保责任,是一项长远而又伟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齐颖.探索“变废为宝”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2011,(12):69.

[2]茂国英.浅谈对游戏教育的认识[J].幼儿教学研究,2007,(11):40-41.

[3]王春英.浅谈幼儿教育的环保教育[J].金色年华,2011,(1):185.

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篇5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95-02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乡镇幼儿园的环境不同于城市幼儿园的环境,为乡镇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对于促进乡镇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从合浦县的乡镇幼儿园的情况来看,全县共有5所公立幼儿园,100余所私立幼儿园。在环境设置方面,乡镇幼儿园和小学学校硬件建设基本相似,乡镇幼儿园往往重视教室的黑板、桌子、板凳的布置,教具玩具不足,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园舍环境根本体现不了幼儿园环境的特点,活动场所过于单调。而且大部分幼儿园重视的是教写字、做算术题等,教学的小学化倾向非常明显。

二、创设乡镇幼儿园良好环境的策略

要想针对乡镇幼儿园目前存在的问题创设适宜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环境,本人认为应当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幼儿园内环境的布置,也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来拓展幼儿园教育环境。

(一)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园内环境

为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我园创设了一个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使幼儿园户外大环境和班级内的小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设置安全、优美的园内活动场所。我园的两块大操场都铺有塑胶地板,给幼儿提供了优美、安全的活动场所。此外,园中的户外场地有20多处活动区域,有可以锻炼身体的跑道、攀沿壁、蹦蹦床、滑梯等,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设新的活动区域,如幼儿非常喜欢玩沙子、玩泥土,我们就新建立了一个大沙池。教师在教学时,为幼儿配备各种各样的玩沙工具,帮助幼儿玩沙子游戏,同时通过解说,帮助幼儿在玩沙子的过程中掌握沙子的特征。我们还在大操场上投放许多体育器械(车轮、小车、投球篮、平衡木和很多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械),每个班每天安排两次户外活动的时间,保证每个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在走廊楼梯创设了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性的环境:有认知性的环境,如认识各国国旗,认识我们的祖国、家乡、安全标志等;有观赏艺术性的走廊挂饰:脸谱、窗花等;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图片;幼儿平时的美术作业经过教师包装后也用来装饰校园,让幼儿既可以欣赏到自己的作品,增强审美情趣,又能激发积极参与、展现自我的乐观态度和信心。

2.教室环境的创设以教室环境和区域活动材料为主、以师生合作布置为原则。各班教室的后面是一幅相对固定的装饰性的背景图。该背景图的制作技巧有三个:一是创设的墙饰要蕴含有教育的意义;二是区域的材料由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其中教师负责框架,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制作;三是设计时一定要给幼儿留有空白的地方,让幼儿在设计时留有想象空间。每个班基本都能按评比标准合理地设置相应的区域,设有语言区、益智区、科学区、装扮区、美劳区等。如区域材料在选择上要求:①材料丰富、新颖;②考虑活动的用途;③体现幼儿的兴趣特点;④可供操作性。每天安排有40分钟以上的区域活动时间。一段时间过后,幼儿敢于把自己的经验和内心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出来,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室环境中幼儿的作品也越来越多。

3.开辟种植园地。我们把园内的旧沙池改造成了植物园,给各个班级设立植物园地,由教师与幼儿共同种植植物。一般选择色彩鲜艳的花卉,如牵牛花、向日葵、等,以及种植四季常绿的万年青、芦荟、仙人球等。各班轮流值日,给花浇水。另外,我们分别给每个班安排了一块菜地,让幼儿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瓜果,如冬瓜、丝瓜、南瓜、玉米、红薯、萝卜、白菜、大蒜、葱等。教师带领幼儿轮流给蔬菜浇水,并对蔬菜生长的过程做好记录,让幼儿讲述其变化,了解蔬菜生长的特征。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也使幼儿养成了主动参与的良好习惯。

4.建立家园饲养区。我们在幼儿园内开设了一个家园饲养区,养有鸡、鸭、鹅、小白鼠等小动物。幼儿和教师一起喂养、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并自由畅谈自己看到的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由于互相谈的是幼儿熟悉的事物,幼儿的学习兴趣浓厚,时间长了,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了提高,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充分挖掘幼儿园周围环境的教育资源

1.利用幼儿园周边的大自然环境。对于乡镇幼儿园来说,大自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俗话说,大自然是孕育智慧的源泉,作为乡镇幼儿园,在教具玩具等资源与大城市幼儿园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应当运用好大自然这一资源优势。如我园的旁边就有一个比较大的广场,教师可以就地组织幼儿到广场去玩,开展放风筝、欣赏花卉等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到郊外踏春、秋游等,使幼儿在自然的观察中丰富各种知识。在金秋十月,可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让幼儿在教师预设的“美丽的秋天”“丰收的秋天”等主题活动中采集各种树叶、花瓣,然后,教师再组织幼儿描画、粘贴秋天的美景,或让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寻找到的告诉教师。这样既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充实了乡土教材,又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

2.设置幼儿家长自助服务区域。我园的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职业背景都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我园专门设置有家长自助服务区域,成立了家长自愿服务小组。该区域设计由家长把其工作中最有代表性的物品带来幼儿园,作为教具,介绍给幼儿。这些物品有农产品、农作物、工具、标志性的图画等,使幼儿逐渐掌握很多方面的知识。此外,我们还建议在幼儿园附近上班的家长向单位提出申请,把本单位的工作场所建设作为幼儿服务区域,让教师带幼儿去参观其工作场所,观看劳动过程,听其讲解,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发现、捕捉新信息,为幼儿创造自由地看、说、想的机会。

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篇6

摘要

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师要注重环境创设,要让幼儿真正地感受到幼儿园环境是属于他们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然而,在现实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总体上还是停留在观赏型,艺术型和教师的才艺展示型,教师也取代幼儿成为幼儿园环境的掌管着和使用者,幼儿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因此,本文立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张充分利用幼儿美术作品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以发挥它的创造作用,教育作用和环保作用,提高幼儿园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美术作品美术作品环境创设

现代幼儿教育特别重视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把环境创设看作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师要注重环境创设,要让幼儿真正地感受到幼儿园环境是属于他们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然而,在现实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总体上还是停留在观赏型,艺术型和教师的才艺展示型,使环境脱离了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教师也取代幼儿成为幼儿园环境的掌管着和使用者,幼儿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参与者。那么,如何利用幼儿美术作品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以发挥它的创造作用,教育作用和环保作用,提高幼儿园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功能。这种幼儿园美术环境又该如何创设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园创设美术环境的特点:

一、幼儿园美术环境创设的几点要求

1.一个良好的空间艺术环境布置,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使幼儿成为环境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同时,幼儿在参与活动室的墙面和悬挂物制作的过程中,使环境布置与幼儿产生互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另外,可以丰富幼儿相关常识识,如时间概念、植物生长、还可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让幼儿动手参与空间艺术环境布置,还能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进一步认识,从而使幼儿更懂得保护环境,萌发创设美好环境的意识。

2.幼儿园中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对环境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幼儿园的艺术环境创设应考虑年龄差异性。如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差,墙饰可选择集体生活、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多借可爱的动物形象来表达构思;中班,可选择反应自然常识性内容,可以选择人与动物融洽共生为主题来布置墙面;大班的幼儿,动手动脑能力较强,可在其空间环境中,多布置些社会常识性内容为主的半成品,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

3.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对他们不能进行空洞抽象的理论教育,应该运用具体的形象,启发他们在看、听、摸、做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概念。所以,幼儿园美术环境的创设应通过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造型、直观的生活形象展示,渗透教育教学内容。

二、幼儿美术作品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具体运用

幼儿园的环境包括室内主题墙壁、室外活动墙壁和走廊,这些区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作品参与其中的环境创设将会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教育空间。以下具体分析:

1.室内主题墙壁、活动室外墙。

主题墙壁和活动室外墙壁都体现着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整体风貌,利用价值非常高。因此,可通过它们体现出幼儿园本身环境创设中幼儿美术作品所发挥的特色,可将幼儿优秀美术作品在主题墙和活动室外墙壁中展示。还可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相框或者装饰,整体上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富有教育性和创造性。

2.走廊。

走廊是连接幼儿园各个部分之间的通道,具有独特的延伸感,动态感和整体感,因此在创设时应尽量保持其特点不变,幼儿可运用学过的本领制作自己喜欢的美工作品,结合教师的美工作品吊饰于走廊强上方,从而体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创新性因素。幼儿还可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制参与走廊的环境布置,对于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这样对幼儿园环境本身环保环境的创设,会具有良好的效果。整体上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富有环保性和创造性。

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篇7

关键词: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室内外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我园在2012年申报了省级课题“凤阳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将凤阳的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让幼儿生活在带着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充分体验家乡文化的深厚内涵,深刻感受家凤阳的悠久历史,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身为家乡人的自豪感。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包括室内环境创设和室外环境创设,本文将围绕这两点阐述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具体体现:

一、本土文化在幼儿园室外环境创设中的具体体现

1.墙饰

墙饰作为室外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从感官上带给幼儿有关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因素的刺激,从情绪情感上带给他们愉悦感。目前,在幼儿园中,大量的卡通形象构成了环境创设的主体,这容易使幼儿的想象和思维受到束缚。将本土文化内容渗透到室外墙饰中去,有助于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使孩子能从另一个角度接触和认识本土文化。

凤阳是国家历史名城、中国农村“大包干”的发源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是安徽重点旅游风景地,文物古迹众多。在我园的大型玩具游戏场地旁的墙面上,两幅大型展板深深吸引着每天来到场地上游戏的小朋友和家长朋友们,展板上有凤阳有名的景区:明朝中都城遗址、江北第一洞韭山洞、古禅窟寺、龙兴寺、卧牛湖、鼓楼等人文自然景观,还有凤阳著名的民间艺术——凤画和凤阳花鼓,其中展示的是凤阳凤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凤阳花鼓以及跳着花鼓舞的人,让幼儿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家乡凤阳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旅游资源,激发出幼儿喜欢家乡传统艺术并将其发扬的意志情感,加深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2.楼梯走廊

走廊、楼梯的环境创设要有合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将有助于突出幼儿园特点,有助于幼儿的观摩和学习。楼梯走廊是幼儿在园活动的必经之路,更能带给幼儿深远的影响。因为是必经之路,所以幼儿更能仔细、深入的感知其中的环境创设内容。

地方特产最能体现地方历史和文化内涵。身为凤阳人,一定要认识和知道家乡的特产,我们将家乡凤阳的特产——御膳麻油、凤阳玉雕、日月牌粉丝、龙兴御液酒、花园湖大闸蟹、御膳豆腐、石英砂等,凤阳特产的图片装裱在精美的玻璃相框里,并打造成深受幼儿喜爱的各种造型,有圆形、五角星形、花形等展示在走廊的墙面上。幼儿很是喜欢,每次经过都要三三两两的结伴欣赏和讨论一番。凤阳的玻璃制品远近闻名,在楼梯的墙面上用连环画的形式记录凤阳有名的德力集团的历史简介以及玻璃制品的生产过程,在楼梯转角处,我们还打造了展示柜,将一些形象各异、不同用途、具有代表性的玻璃制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到德力企业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让幼儿产生为家乡凤阳骄傲和自豪的情感。

3.楼柱和班标

室外环境除了墙饰和楼梯走廊外还有一些容易忽略的地方,如:楼柱和班标。幼儿园班标是班级之间相互区别与特色彰显的重要标识。为了更贴近幼儿的审美和喜好,符合幼儿的年龄段特征,我们将班标做成了卡通版的各种不同造型的凤凰,既能让各个班级的班标区分开来,更彰显了凤阳的本土特色。

在幼儿园的楼柱上也贴上了大幅的凤阳民间艺术——凤画,真正做到发挥幼儿园一切能够利用的物质环境资源,将本土文化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

二、本土文化在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中的具体体现

1.主题墙

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主题墙体现了园本课程。我园也在努力打造以本土文化为主体的原本课程,可以顺其自然地将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主题墙环境创设中。

在主题墙的创设上我们充分挖掘凤阳本土文化的各个元素,展示主题墙的动态功效,又要考虑阶段性教育目标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有的班级将凤阳本土文化中的凤阳凤画和凤阳花鼓相结合,在主题墙的上面部分由形态不一的凤凰和祥云组成,下面部分用手拿双条鼓跳着不同舞姿的花鼓舞娘画面装饰,展现出一幅“凤舞故乡情”的画面。有的主题墙被一条巨龙覆盖,整个巨龙是利用废旧的碟片和彩色的卡纸制作完成,主题墙的下方是凤阳的标志性建筑——鼓楼,在鼓楼的上方是腾飞的凤凰,整个墙面呈现出一幅“龙腾凤舞”的震撼画面,真是气势磅礴、栩栩如生。融入了本土特色的主题墙,既满足了幼儿的审美又和我们的原本课程结合,努力实现幼儿兴趣和教育目标相融合,更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强烈情感。

2.区角游戏

区域游戏活动因其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形成一个自由发现探索的过程,对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个性潜能开发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幼儿认识凤阳特产的基础上,我们将活动室分为各个区域,创设一些家乡凤阳的特殊区域环境,如“凤阳特产超市”“凤阳名酒”“凤阳小岗村”等角色游戏区,将区角环境布置成超市、酒厂、小岗村等,组织幼儿参与这些社会性游戏,不但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还能通过游戏加深幼儿对凤阳特产的认识与了解。

凤阳的旅游文化多姿多彩,有明朝中都城遗址、江北第一洞韭山洞、古禅窟寺、龙兴寺、卧牛湖、鼓楼等人文自然景观,还有地形奇特、沟壑纵横、明谷暗涧、沟沟相连、谷谷相通,犹如天然迷宫一般的狼巷迷谷。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创设出深受幼儿喜爱的旅游区角游戏,在区域的墙面上贴上各个旅游景点的图片,幼儿做“导游”和“游客”,“导游”要向“游客”介绍各个景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和了解一些凤阳的旅游景点,更让幼儿深切的体会到家乡凤阳环境的优美和文物古迹的丰富。

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篇8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现状;策略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之一,既符合幼儿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也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因此,将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相结合,实施教学游戏化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形式。“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是良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性格养成的教学方法。”但是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改善。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现状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对教学游戏化现状进行反思,认识到不足,采取有效措施。

1.游戏去指导化

目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表现为教师指导的缺失或者指导缺乏系统性,导致幼儿园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教学游戏化的实效性。幼儿尚处于成长发展期,在游戏活动中,往往会被不自觉的行动所支配,脱离游戏学习活动,进入无序化状态。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引导的缺失,影响了幼儿素质的提升。

2.游戏去教学化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之一,不同于一般的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但是,不少幼儿园设置的游戏突出了娱乐性,忽视了游戏的教学功能。游戏去教学化使得幼儿园教学游戏陷入了形式主义,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过于自由,几乎成了幼儿的自由活动课。

3.游戏去h境化

要想更好地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必须要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然而目前幼儿园游戏教学简单化,不少教师组织教学很随意,忽视游戏环境的创设,使游戏陷入了程序化模式,很容易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单调感,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不利于幼儿素质的提升。

二、基于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现状的策略

1.强化教学游戏化的目标意识

(1)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幼儿园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园实施的每一项活动不同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它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首先要认识到游戏的载体性质,游戏不是最终的目标,通过游戏提升幼儿的素质才是最终目标。教师要基于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游戏活动,使游戏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样才能确保游戏活动的有序推进。

(2)强化幼儿的目标意识。教师在组织教学游戏化过程中目标意识缺失,直接导致了幼儿游戏活动目标意识的缺失。在与幼儿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幼儿对游戏的认识大多定位在“好玩”,而对于“通过游戏你学到了什么”则表现出茫然。因此,教师要进一步规范教学游戏化的实施,使教学游戏化符合教学的基本程序,使幼儿意识到是在“学习”,而不是在“玩”,进一步强化幼儿的目标意识,提升幼儿参与游戏学习的针对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发挥教师在教学游戏化中的主导作用

(1)明确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缺失往往与教师对教学游戏化的认识有关,不少幼儿园教师将教学游戏化等同于游戏,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教学游戏化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将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其本质是一种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教育教学导向。

(2)强化教学游戏化的指导

教学游戏化的教育教学导向需要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将教学目标有机地渗透在游戏中,通过游戏载体,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游戏互动进行有效引导,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确保游戏的目标导向,使游戏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3.创设良好的教学游戏化环境

(1)创造和谐的游戏化情境。和谐的游戏化情境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隔阂。因此,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姿态,以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习伙伴的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学习活动,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话语权,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游戏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幼儿的学习思维,促进幼儿素质的提升。

(2)强化游戏化情境的教育性。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还要强化游戏情境的教育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将游戏的教育性有意识地渗透在游戏情境中,通过游戏情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达到在情境中熏陶幼儿的教学目的,发挥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功效。

总之,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必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正视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的路径,切实提升游戏教学的有效性,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篇9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环境创设;问题;解决对策

环境对于社会上任何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因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业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前景。对于幼儿园而言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教育资源,国家早在新世纪初期就明确提出环境与幼儿教育之间的直接关系,认为环境是幼儿教育良好发展中重要的促进手段和前提保障。然而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幼儿园存在对环境的忽视情况,导致幼儿园环境创设依旧面临不少问题。本文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切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所有影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不利条件都是由于没有遵循这一点原则而导致的,在此将详细举出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幼儿园环境质量有所裨益。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环境创设的理解过于片面

本文认为,幼儿园环境指的是包含影响幼儿教育进行的一切外部因素,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不仅要考虑物质条件,还有人的精神需求,即不仅是幼儿园内的基础设备、装饰装潢、物资提供,还包括幼儿园外部的环境状况、人员配置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幼儿园外部环境对幼儿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幼儿园外部环境过于复杂,不仅会威胁到幼儿的安全,而且对于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期的孩子而言,容易使其分心关注来自外部的影响,长期以往将无法集中注意力,于幼儿园营造优秀的园风也十分不利。据此,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仅在于室内装修或是活动设备上,而应该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更多地考虑到幼儿的需要与培养上,为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对幼儿感官与思维的开发力度不足

提到幼儿园环境通常会给人色彩丰富的印象。幼儿园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提高幼儿对进入园内学习的兴趣,往往把外墙装饰得色彩斑斓,从这一角度来说,幼儿园的色彩并非为了培养幼儿的视觉能力设置的,所以也不难发现对于幼儿听觉、触觉等其他感官的功能开发,极少幼儿园能够考虑到并纳入到环境创设的元素当中。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潜能开发最有利的年龄段,幼儿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对外界的感知,并把这些感知转化为思维的动力,引导幼儿思考与发挥想象力。如果幼儿只靠视觉来感知教育环境将不利于其全面发展与潜能的发掘。

(三)忽视幼儿的实际需要

上述讲到,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以幼儿的角度出发,而这个原则除了包括幼儿园环境创设者的周全考虑,还应该注重孩子的意见。往往成人以自己的观念来设置环境,把认为对幼儿发展有利的条件通通考虑进去,唯独忽视了幼儿的想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幼儿被动接受已经布置好的环境这种情况是极其普遍的,这就错失了一个开发幼儿思维的机会,也断送了一次成人与幼儿之间充分交流的良好机会。现状就是幼儿如同等待布置的物件,在其他物质都各归其位后被放置在其中,事实上,环境是为幼儿服务的,幼儿有权利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一点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常常被忽视,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是做得远远不足的一点。

(四)在环境创设中过度浪费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本应以教育为中心的幼儿园也有渐渐有以利益为先的趋势,幼儿园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也为了赚取更多的学费,往往在物质环境创设上大肆铺张,把幼儿园装修得美轮美奂,甚至对外宣扬幼儿园具有怎样的建筑风格,其内部设施又是如何高级,孩子在幼儿园内将会得到极高的待遇等等。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教育的本质、助长了影响极坏的不良风气,更是对资源的一种肆意浪费。幼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如何能不形成攀比、歧视等消极心理?幼儿园的设置是为了保障学龄前儿童在接受知识洗礼前也能健康地成长,而不是作为一种获利的工具,更不应该为了利益罔顾资源浪费与教育的得失。

二、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协调好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关系

幼儿园环境创设,既要保证物质条件的齐全,也要考虑精神环境的影响。幼儿园的外部应该是在一定范围内都较为安宁的区域,远离商店街、娱乐场所等闹市区,如果附近有公园、图书馆等有利于幼儿精神世界培养的设施则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即使在课后,这些环境也有助于幼儿接触自然、接触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性格,有助于塑造幼儿园的良好风气。

(二)环境创设应重视幼儿主观意识的培养

通过让幼儿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其主观性,让幼儿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他人的安排,及早锻炼幼儿清晰的意识是智力开发的重要元素,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我们所说的创设环境,其根本作用也不过是如此。自然,幼儿不能参与一些大的工程,但对于幼儿园内部环境创设,幼儿却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应该与幼儿充分沟通,共同确定学习环境的主题、设施、布置的材料等等,对于幼儿有创造性的提议要予以支持,尝试去实现,当出现错误时要与幼儿一起商量,探讨解决方案。甚至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共同协作来布置环境,宣扬环保意识。这样做,一来使幼儿具有成就感;二来使幼儿有归属感,他们会更愿意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其三是开发了幼儿的思维,真正做到实践中教学,实践中发展;最后就是让幼儿从小就感受到平等的理念,感觉到自己与成人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沟通,逐步培养其主观意识,这对幼儿成长是个极大的促进。

(三)注重对教育者观念的引导

我们说环境除了由物质因素决定,还有就是非常关键的人为因素,可以看出,上述提到的诸多方面,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条件就是教育者的观念是否具有前瞻性与包容性。如果幼儿园教育者仍旧保持狭隘的眼光,认为只有成人才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创设就无从谈起。因此,说教育者的水平决定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优劣一点也不为过。幼儿教育者不同于一般教育人员,必须具有更清晰的平等观念与博爱观念,以及与幼儿相处的爱心与耐心。要让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必须强化幼儿教育者的专业水平与教育观念,使教育者充分认识到当今社会的孩子最需要怎样的教育方式,并运用到实践当中。

三、结语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教育中关键的一环,本文所提到的只是一些常见的问题,要真正落实良好的环境创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宗旨不容改变,即以幼儿的发展状况与需要为先,不断优化创设条件,真正能够让环境成为教育的良好辅助。

【参考文献】

[1]马富成,马雪琴.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第30卷第2期(2014)

[2]朱翠平.幼儿园组织和开展高质量游戏的条件[J].学前教育研究,2011(8):57-59.

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篇10

一、日本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相关政策与发展

(一)日本学校环境教育的相关政策

2004年为了更有效地推进环境教育的开展和提高国民环境保护的热情,日本政府制定并颁布通过了《环境保护欲望的增进及环境教育推进的基本方针》。该基本方针明确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能自觉付诸行动,主动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当中的人才。”并且在该方针中提出了幼儿期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从2005年起,日本开展了“联合国可持续开发十年教育(eSD)”活动,从环境、经济和社会、学校综合推进环保教育,并于2006年制订了《我国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的实施计划》,提出了eSD的目标、日本国内重点推进的领域、实施的方针及策略。在2006年修改的《教育基本法》中,将“树立尊重生命、爱护自然、为环保做出贡献的态度”定为教育的目标之一。2007年6月修改《学校教育法》,该法规定:推进校内外的自然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与自然的精神,为环保做贡献的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之一。2012年10月1日日本正式颁布了《环境教育促进法》,此法由2003年颁布的《有关增进环保意愿以及推进环保教育的法律》修改而来,强调充分调动各个社会主体合作,用环境教育开展环境保护。

(二)日本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2000年日本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要领》中的环境领域主要着眼于培养幼儿认识大自然与各种社会现象的积极态度以及幼儿在环境中生活的能力。2014年由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制定了教师的指导资料《环境教育指导资料(幼儿园、小学)篇》(以下简称《指导资料》),根据环境教育的推进的动态,具体介绍了幼儿园和小学环境教育指导要点和注意点以及实践事例。其中明确指出,在幼儿园“体验”是幼儿游戏、学习的基础,在环境教育的体验中应该培养孩子:1.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心;2.对身边环境的好奇心;3.将周边环境融入自己生活、游戏中的能力。

二、日本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开展

日本幼儿园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实践经验,在开展环境教育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样化的体验活动

日本幼儿园环境教育主要是以直接、具体的体验活动为教育方式。《指导资料》指出,社会化迅速的发展导致孩子们拥有自然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在幼儿期,体验是幼儿游戏、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关注知识的实践化,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感性认识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所以相比小学、中学的环境教育活动,幼儿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直接、具体的接触来理解自然对未来人类生活的意义并为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奠定学习的基础。日本幼儿的体验活动是多样化的。如动物的体验,具体指观察、饲养小动物等;植物的体验,包括观察、栽种水稻、蔬菜、水果等;物理的体验,包括用水桶来体验水的重量等;地质的体验,包括玩沙、玩泥体验沙、泥的性质等。还有包括日常生活的体验,散步、食物及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

(二)环境教育课程的编制

《指导资料》指出,在进行课程编制时要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和改善园内外环境及设施,强调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课程计划。

1.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指导资料》指出,在进行环境教育时要以环境领域为中心,其他领域推进开展综合性环境教育实践及进行相应的指导。在进行课程编制时,要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幼儿的经验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自然体验经验。(2)对身边环境有兴趣和好奇心。(3)和老师、朋友有一起共享生活的经验。

2.利用和改善园内外环境以提供环境教育的机会与素材。《指导资料》指出,改善幼儿园环境有利于拉近幼儿与环境的关系。园内外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可以当作教材,最重要的是沿着幼儿的认知和发现去独创教材,并且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要确保幼儿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加深。日本幼儿园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为幼儿带来自然”,二是“走出去接触自然”。园内的花草树木、水、食物、电、纸、垃圾等都可以当作教材渗透到环境教育中。并且幼儿园内很多设施依自然环境而设,如依大树而建的幼儿园、特意堆起来的小山坡等。另外,幼儿园也会提供很多让幼儿接触自然的机会,如郊游活动,各种各样的仪式、行事活动、离入园、午饭、散步等活动。

3.制定长短期课程计划。《指导资料》指出,为了推进环境教育,会根据地区和幼儿园实际制定长短期课程指导计划。从长期视角制定的是年度方案,如种植水稻的实践,就是通过开展一年与水稻有关知识、技能的多样体验活动,加深对种植水稻有关的认识;短期视角主要是制定周、日方案,强调要从幼儿身边的环境、认识和发现中探讨如何引导幼儿发展并形成相应的环境教育课题,通过不断的实践、评价、反思,开展更加丰富的活动。

(三)关注环境教育的幼小衔接

对于合作推进环境教育的方法,《指导资料》明确指出“有必要根据幼儿园、小学、初中各阶段的培养目标,结合孩子的成长规律来逐渐推进环境教育,实施时有必要考虑到各阶段的连贯性”。比如,在2008年,日本板桥区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格形成及可持续社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板桥区幼、小、中学一贯式环境教育课程,形成了幼儿园、中小学不同阶段掌握环境教育的素质、能力、态度的系统。4~5岁幼儿和小学一、二年级属感受的前期,三、四年级属感受的后期,五、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属认识和问题的把握期,初中二、三年级属评价和意志决定期。其中,4~5岁幼儿主要的是培养其对大自然的感性,而小学一、二年级主要是培养其对大自然的认知。另外,幼儿期的体验活动是在生活和游戏中,以自我兴趣和关注为基础,逐渐加深对周围的环境关系、人或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来丰富自己的情绪,增进对事物探索的欲望。这种具体体验的学习模式对小学,尤其对低年级学生的环境教育也很重要,幼儿园在生活和游戏进行环境教育的模式可以给小学教育的学习提供参考和指导。日本幼儿园会提供幼儿和小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或者提供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意见交换和联合研修的平台,加深对各自教育和学习方式的理解,重视彼此之间信息的积极交换和共享。

(四)家长、社区及地域的积极参与与支援

《指ё柿稀分赋觯幼儿期的生活经验以家庭为基础逐步向社区和社会扩散,家庭或地区的积累的生活经验可以丰富幼儿园环境教育。因此,幼儿期推进环境教育时,家长的理解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会通过参观、等方式告知家长开展的活动及传播环境教育宗旨。在开展环境教育时,日本社区、地域都会有一些支援活动。比如非营利性组织npo可以为幼儿园提供环境教育的服务,当地政府、团体、俱乐部等也会提供相应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