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1:50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兴趣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主要有三种: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比赛教学,巩固学生的专业体育知识。下面针对上述三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兴趣,积极地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从学生多动、灵活的特点出发,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内容,采用一些游戏教学的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游戏本身就是运动的一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扩大游戏教学法的使用范围,能够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和锻炼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锻炼任务。例如:在进行短跑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短跑中需要注意的动作和事项交代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实践、练习,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掌握短跑的要领,提高短跑的速度。

三、比赛教学,巩固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赛教学的方式,巩固学生的专业体育知识。在一堂课要结束之前,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比赛,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看哪个同学在比赛中动作最标准,哪个同学对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比赛之后,教师要进行一个小总结,对学生在比赛中不规范的动作进行指正,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体育知识。

本文主要对初中体育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通过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体能增强。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渗透现状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暴露无遗,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实现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每一名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初中体育教学也应如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共同提高,才能促进我国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笔者立足初中体育德育教学现状,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德育教育概述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从狭义上讲,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简而言之,学校德育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有目的的教育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行为。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一定的基础和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哲学角度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方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全面性的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只将眼光局限在部分学生身上,而应当面对全体学生。德育教育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各项体育运动结合起来,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此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对于一些学生的思想偏差问题,应当予以及时纠正。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发生偏离。

3.系统性原则

德育渗透的系统性原则指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应当有一个系统规划,不应该零零散散,毫无规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制订详细周密的教学计划,规划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分析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德育渗透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1.通过体育发展史感染学生

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体育发展史,介绍历代中国运动健将在世界舞台上的魅力与拼搏,介绍他们为国争光的故事,以感染和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民族意识在学生心目中成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实现德育渗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目标。中国的发展需要人才,中国的未来依靠人才,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德育渗透是促进中国发展和中华民族自主独立的有力途径。

2.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运动是一项技能运动,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手段。由于当前初中学生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因此,日常生活中容易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而体育运动中,教师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例如,教师在体育运动中可以通过耐久跑,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结合教材内容,立足教材,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刚毅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良好阵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团队合作是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取胜的法宝。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深刻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的队伍,将永远不可能成功。集体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在体育运动中,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懂得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

总而言之,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当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经成了各学科教师的共同追求。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还是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理念创新的需要。就目前初中体育教学来讲,德育教育渗透还一片空白,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德育教育,是众多初中体育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现状阐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篇3

>>农村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浅谈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谈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浅论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析浅谈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浅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构建初中体育“有效课堂”策略现代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初探影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人为因素有效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措施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提升农村初中体育课教学质量浅探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浅析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浅析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体育课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可有可无,就是简单的跑跑、跳跳、玩玩而已。在农村学校中,大家认为农村学生在干农活,身体素质不错,其实大家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学生经常劳动是一些机械重复的劳作,只加强局部的锻炼,也容易造成过度损伤的问题,根本不能起到全身的锻炼。因此,体育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应重视,上好体育课。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关系密切。但相对来说由于农村初中场地差,器材设施不全,教学内容枯燥,运动形式单一等因素,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制约着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在将近多年的农村体育教学工作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此,本文特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作如下探讨: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体育课堂,很多体育教师都没有花时间在设计课堂上,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的教学环节,学生都知道了老师接下来要做说什么和说什么,如此一来,学生渐渐失去兴趣。新课标在教学内容上,给了我们较大的选择空间,我们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合理的教学步骤,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上体育课时,学生一般都渴望学会正确的动作,教师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学生就觉得没劲。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不会某种运动技巧,上课就打不起精神,可是当他初步学会,并且逐渐熟练后,就越练越想练。二、初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体能训练的课,与其他学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认真研究自己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我认为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2、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困境;策略

目前,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是家长、教师、学校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锻炼,再加上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因此,肥胖、免疫力差等问题困扰着学生,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不佳。为解决此问题,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创新型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下学习,锻炼身体,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

1.体育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学模式单一是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大部分情况下,体育教学模式都较为固定单一,基本过程如下,首先,课前先进行预备活动,舒展身体,自由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体育器材。其次,为学生讲解体育知识,各种运动项目的规则等,主要采用一言堂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最后,要求学生自己练习,完成教学。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灌输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也无法真正锻炼身体,了解体育知识,提升体育运动技能。因此,体育教学方法落后是初中体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2.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体育教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但是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家长、学生、学校仍然较为重视文化课程,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体育课程形同虚设,被占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此外,即使体育课程正常进行,也有部分学生借口身体不舒服逃避上课,在写作业、聊天、玩耍等,更为严重的是,体育教师也不重视体育教学,教学较为敷衍,按照流程上课,主要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很少全面开展体育活动,教学效果不佳,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二、走出体育教学困境的措施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魍辰萄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了,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才能走出体育教学困境,达到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较为特殊,教学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产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开心学习、快乐学习。一般情况下,对体育教学而言,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以及小组竞赛教学法。通过合作学习法能够促进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通过游戏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快乐学习,寓教于乐。通过小组竞赛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使学生在竞赛中锻炼、学习知识、开发潜能。以学习跳远知识为例,在学习跳远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身体素质将学生合理分为四个小组,通过竞赛选出1、2、3名,可以给获胜的小组一些奖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给予学生练习、讨论的时间,以达到教学、锻炼的目的,提高体育教学

质量。

2.提升教师、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娇惯,不舍得孩子吃苦,也过分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不仅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还怕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受伤,甚至有一些抵触,影响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为解决此问题,需要转变家长观念,提升教师、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家长观念,教师与学校需要对家长进行教育,使家长了解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强锻炼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第二,体育成绩与教师薪资挂钩,在体育成绩与教师薪资挂钩的情况下,教师对体育教学会更加重视,会更加专注,为提升学生体育成绩,可以对体育教学方式、内容、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突破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较大的困境,提出走出体育教学困境的措施十分重要,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不仅如此,还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文化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日后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参考文献:

[1]沈莲春.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15(14).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激励策略初中体育教学激励策略

激励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运用激励策略,创设各种和谐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前期,活泼好动,对体育活动有着喜爱的感情,但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中心论的传统角色,常常使教师居高临下的对学生发号施令,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师生关系难以和谐融洽,常常使师生之间、学生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学内容都有距离隔膜。这样的距离感,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那么,怎样消除这些心理距离,促进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呢?这就要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热爱学生、和蔼可亲。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和谐关系,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善于通过幽默、风趣和富有感召力、激发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善于得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教学内容,以利于初中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善于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练习及课堂表现加以肯定、赞许、表扬、奖励,使学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选择适中的激励方法

利用正确的激励法是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客观情况选择以下常用的激励法进行教学。

(一)目标激励法。

教师应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学生制定体育锻炼目标,应把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高级目标和低级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要求学生在练习一段比原来成绩要提高n次,跑、跳、投都可以同样制定近期目标,并按时检查,及时总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锻炼热情,一步一步地向高级标准和远期目标靠拢。

(二)特长激励法。

有些学生的体育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的体质不太好,平时学习一些技术动作比较吃力,积极性不高,但由于柔韧性较好,艺术体操和前滚翻动作完成比较规范,教师就可以发挥其特长,请他们出来做示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竞赛激励。

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竞争条件,开展不同形式的多种教学竞赛,如个个对抗赛,如个人对抗赛、小组友谊赛、达标赛、技术质量评比等,以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四)平等激励法。

教师要体育课堂教学中,把同一水平的学生编成一组进行练习,有利于他们互教互学和情感交流。教师还要及时的抓住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或学习小组要及时经予鼓励,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

(五)语言激励法。

教师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恰如其分。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既可以只让本人知道,也可以让其它的同学听到,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六)表率激励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作为表率,成为学生的榜样。比如中长跑,教师可以合理地安排教学后,有意识地和学生地块跑,并坚持到底,这样可以使学生倍受鼓舞,激发起拼搏进取的精神。

(七)表情激励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心态,以自己面部表情的变化激励学生。如在学生练习前、练习中和练习后,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情、目光、手势等向学生表示赞赏、信任等,这种无声地语言,往往更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积极性得到提高。

三、利用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反馈信息,不仅对学生学习活动方法改进,具有调控作用。因为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会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积极愿望;看到看已的不足,也会激起克服缺点的决心。因此,在体育训练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练习情况及时地用批示性语言进行评价,尤其需要注意引导性和激发性的语言艺术的运用。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的教学宗旨就是通过教授初中生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初中生的体育意识,让他们能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学习提供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阻碍体育教学的问题,比如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的体育设施配备不齐全,不能满足初中体育课的需要;学生对体育不重视,有时候会出现厌烦的情绪等等。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初中体育教学经验,结合教学的实际案例,着重探索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提倡创新教育理念

在新时期,要想初中体育教学有新的突破,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和心理不断发育的阶段,因此初中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教学内容,让青春期的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比如进行短跑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先把短跑的技巧和要求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进行短跑练习,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先烘托出学习短跑的气氛,我让学生说出奥运会中有哪些长跑和短跑冠军的名字,学生就会很积极地回答。然后我会引出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详细讲解短跑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并且带领学生先做热身运动,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短跑接力赛,这样不仅把短跑的教学内容教给了学生,还让学生在比赛中增加了学习体育的动力。

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体育教学要注重生活化和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初中生都能够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很多初中体育教学过于单一枯燥,使初中生对学习体育失去兴趣,课堂的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明显下降。我在体育教学中会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中锻炼初中生的能力。比如警察抓小偷游戏。在做游戏时,我选出五名学生做警察,其余学生都做小偷,以学校篮球场为界限,无论是警察还是小偷都不能出界。然后警察开始抓小偷,当抓到一个小偷以后,小偷的角色就变成警察,跟着选定的五名警察一起去抓剩下的小偷,直到最后一名小偷被抓住,游戏结束。通过做游戏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灵敏程度和反应能力,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错误认识,增强师生关系,也会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许多初中体育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是作为自己教学的工具,使学生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要求,改变体育课的教学困境。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由于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得到的体育锻炼和熏陶也不同,因此体育教师不能只顾体育尖子生的教育,要一视同仁,注重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培养,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不断加强对后进生的管理和锻炼,要让全体初中生都热爱体育课。比如每节体育课我都会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有的学生会组织足球赛,有的学生会去打篮球,而有的学生就在一边站着,不参与任何体育活动。当看到这种现象时,我会第一时间与学生沟通,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发展。

四、适当进行体育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受到体育课时量的限制,很多体育教学内容需要在课外教给学生,体育教师要善于组织体育拓展训练,提高初中生的视野。学校也要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在师资力量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要经常聘请专家到校进行体育知识讲座和宣传,让初中生的体育意识得到升华,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学校还可以在宣传栏对体育运动知识进行宣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组织学生成立体育兴趣小组,小组内学生互相帮助,体育尖子生有效地带领后进生不断进步,使体育小组发挥真正的作用。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户外运动项目,比如登山、骑行等。在户外拓展运动过程中,学生不仅会提高团队协作意识,还会使自身的优势得以体现。

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活跃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我在体育教学中会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体能训练,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在学期之初,我会让每个学生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体育作为初中教学的必修课,对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我会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激发初中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海峰.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学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82-01

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策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多元特征,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运动环境;注意提升互动指数,优化课堂多元互动形式;要设计适合度更高的运动项目,优化学生实践操作程序。教师要注意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介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认知体验,形成体育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针对教学感知说过:“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初中体育教学也是这样,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对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至关重要。教师要对学生学情进行深入调研,找到学生学习存在的瓶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形成重要教学力。为提升学生感官指数,教师要采取多种媒介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教师亲身示范、教师展示运动器材、多媒体生动展示等,都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升运动意识。

教师示范是体育课最常用的教法,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晰,教师往往需要反复进行示范。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示范动作进行分解、组合、反复展示,学生获得直观感知。在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时,教师给学生进行示范展示,然后找篮球技术比较好的学生进行模仿,其他学生进行练习。课堂内学习研究气氛浓厚,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初中生兴趣广泛,但其关注力稳定性较差,很多学生对运动项目难以形成持久热情,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适时调整。利用多种展示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知,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维度有一定帮助。教师让学生辅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二、提升互动水平,优化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依然是学法重要选择。体育运动大多属于集体项目,为合作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教师要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多元改进。合作学习需要多人集体行动,要求成员有集体主义精神,注意协作和团结,教师在合作运动方式设计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尽快融入集体之中。还要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激励学生提升运动兴趣,形成体育运动素质。

学生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学习方法,能够充分调动课堂各种积极因素,为课堂教学所用。在“排球传球”训练中,教师引入小组竞赛活动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间对抗赛,比传球成功率,比传球频率。竞赛活动展开后,学生显得特别亢奋,认真对待每一次传接球,团队精神得到有力彰显。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间对抗赛,能有效激发学生敏感点,小组成员需要团结一心才能获得良好战绩。合作学习中团队意识培养,对学生形成的正能量激发有重要促进作用,这也是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学生活动特别充分,不仅得到身体锻炼,也历练了思想品质,一举多得。

三、丰富活动内容,优化学生实践操作

初中生大多喜动不喜静,好奇心和好胜心都比较重。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丰富的运动实践内容,从不同激发点对学生展开刺激,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实践产生心理依赖。学生参与运动时,往往是凭借兴趣,存在个体差异,运动基础、身体素质、运动天赋等方面的差异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在设置活动项目时,教师不仅要考量学生兴趣取向,还要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运动特质进行研讨,找到学生运动优势和劣势。这样才能制定操作性更强的教学策略,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并逐渐培养良好运动习惯,让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在练习韵律操之前,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先让学生进行常规预备活动,然后分组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一个小组上举哑铃,一个小组仰卧起坐,一个小组“二头起”,一个小组跳绳。每一个小组活动两分钟就需要进行一次轮换,学生活动始终保持较高热情。教师为学生准备多种运动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兴趣满足,还有效进行了身体素质训练,运动效果非常显著。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产生兴趣,也为教师多元设计创造良机,只要设计合理,学生学习认知会获得质的提升。学生不断更换运动项目,学习兴趣持续发酵,运动效果自然呈现高频度。因此,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多元改造,能够创造更多教育教学契机。

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束缚,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作出教学预设,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进行优化处理,实现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学情,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优化,对运动实践进行优化,形成教学新体系新意识,对提升学生运动品质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有效教学为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拓未知领域。教师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情感,掌握一定的策略,力争事半功倍。有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师生互动过程,把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体育学习的基本技巧和基本技能。

二、实施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方法

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有自信与力量,去创造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时刻指导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其心理健康。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教育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养成健康可行的生活方式。

1.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确,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实现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即要求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备课。由于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加强教师的自身建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俗话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为此,我们初中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借鉴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认真吸取他人的经验,精心引导与组织学生的活动和学习。变主宰者、操纵者为引导者,加强自身实践和理论修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也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就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能力去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比如,让学生带队喊口令,并对基本口令知识能够有所运用;让学生自行带操,培养他们的胆量和领导才能;通过组织一些常见的比赛和竞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要知道,教学过程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3.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大家都知道,学生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探究过程以及创新发展的过程。同样,初中体育课堂一样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此外,教师要走入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情境的生活化,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规律。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教师要事前做好充分准备,布置好任务,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

虽然体育课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但是课堂气氛依然很重要。我们体育老师要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4.注重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学生为本”,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处于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他们所犯的一些小错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闲暇生活方式。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篇9

【关键词】提升;体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46-02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价值观的前提。在现今的体育教学中,不少体育教师仍然存在过分关注学生认知和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兴趣目标达成的现象。因此,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引领下,体育教学中加强教学策略就十分必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了特别灵活的处理,彻底放弃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只是规定了学习内容选取的原则和范围。而且这个范围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具体学习内容的确定,则要由各地、各校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以及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客观上,新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这一选取规定,为体育教学内容的处理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也往往不能与学生在那个时刻的需要相吻合。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对于体育学习内容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他们所需要的具体内容也很难与具体教学中的特定内容相符合。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当时的具体需要不一致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调整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两者的统一。

一、体育教学对于新课改的支撑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化,社会在进步,文明也在不断发展,体育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使命也是不断变化的。体育的功能和价值应适应这种变化,逐渐走向成熟。尤其是现代,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非常大,这就对人的素质与身心和谐发展作出了要求,使得体育对社会文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可能得到最充分的释放以及获得一系列最基本的感受。在各种体育项目中,尤其是一些耐力的项目如长跑等,也是学生们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体育应该注重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学校的体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因素众多,其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它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的策略

1、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运动意识。

“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健康便失去了一切。”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封建社会对我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都认为体育学好还是学坏都无所谓,只要文化课学好,能考上好高中、好大学就行;许多学校在教育中普遍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如此思想无形之中抹杀了体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忽略了体育学科教学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积极转变家长的指导思想、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和认识,是搞好体育学习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经常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目的、意义的教育,向他们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从而转变学生对体育活动各种不正确的认识,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体育知识讲座,内容如奥运史、亚运史、中外体育发展史、各单项的演变过程、各种比赛规则和裁判法。这些内容既有知识性和教育性,又有趣味性,而且都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可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2、实施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包括男生与女生的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笼统概之,而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当然,对学生的分层一定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让学生有“被”选择感。在每节课的上课之前,体育教师可公布不同组别同学要达到的目标和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加入的群组,如果发现自己在群组中不合适,可以自由选择其他群组。

3、创新使用教学手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如运用动作挂图、道具、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可针对具体练习情况,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安排,并利用色彩、音乐伴奏等创造一种情景交融、感染力强的学习境界。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篇10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培养方法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必须很好地落实在学生身上,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了解学生对多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学生为中心教授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拘泥于传统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增强。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策略,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掌握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渗透快乐体育的有效策略

1.转变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转变以往单调、乏味、单一的教学模式,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多元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课堂,且结合学校固有的教学设施,科学地应用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尽可能地为学生组织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如增加规模较小的体育竞赛和充满趣味性的小游戏等,更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且实施分组教学法,为学生创设自由和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体育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中学体育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紧跟社会时展的潮流,使中学体育教学课堂变成实施快乐体育的关键场所,让单调乏味的体育教学变得越来越活泼和生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和学习。

2.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努力启发学生,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最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针对不喜欢体育或者是体质比较差的学生,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逐渐地引导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时候,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快乐,进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教学绩效显著提高,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3.创设体育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布置适宜的教学场地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舒适,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非常注重良好气氛的创造,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课堂的快乐所在。

二、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1.在示范练习中激发学生的运动情感。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通过体育动作的优美示范,触动课堂上每位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在对体育动作进行示范讲解时,一定要融入真情实感,教师只有动情,学生才能动心。在具体实践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住中学生争强好胜、乐于展现自我的性格,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示范练习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自信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情感,激发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挖掘运动潜能。尤其是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在示范练习中的循循善诱,能够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调整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智力。

要想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仅仅依靠体育课的课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课外多参加体育锻炼,这是培养学生体育情感、发展学生情感智能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外与学生一起玩一些体育小游戏,一方面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可以和谐师生关系,更好地了解和熟悉学生,更多地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

三、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有效策略

1.应用鼓励法。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通过正向力量引导学生进入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例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经常夸奖、表扬那些勇于克服苦难的学生。一方面受到夸奖的学生会得到鼓励,下次会争取做得更好一些,更出色一些,另一方面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对的、应该做的。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有些学生素质差,不能达到预想效果,但是只要他认真练习了,即使没有进步,教师也应当给予鼓励,当然在鼓励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技术教学,矫正其不正确的动作技术。又比如在体育课堂中的测验环节,教师可以对那些虽然不是最好但是经过努力有所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学生的进度进行肯定,让学生有更大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师鼓励政策的教导下,学生会更努力、坚持,逐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2.设置体育竞赛。

中学生的性格特征是争强好胜、好表现,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开展各种有趣的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意识和纪律性,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义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体育教学的另一大特点是集体性强,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方法和要求,都体现出集体的性质。在体育竞赛中,学生都有为集体争光的潜意识。教学中体育竞赛的设置不但使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而且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品质,比如:拔河比赛。比赛中队员在集体呐喊的时候,受气氛影响会为集体荣誉全力以赴。不论结果如何,每个参赛队员都能在比赛中找到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教育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