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2:15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篇1

【关键词】环境幼儿园环境布置

谈到"环境",谁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身处在一个环境中,环境可谓无所不在,有大有小,幼儿园环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今天,人们一直所重视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然而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便发现,有些幼儿园在具体创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方法。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

1、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2、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图文并茂,深深感染着幼儿。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环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同时也展示着他们的点滴进步。环境虽小,却展示着智慧,滋润着心灵,探索者成长。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前体验着快乐,炫耀着成果,欣赏着自己的美满世界。

总之,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经过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我们应该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2]李晓娟.幼儿园环境的创设[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篇2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方法。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

1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2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图文并茂,深深感染着幼儿。在角色区投放若干生活用品——酸奶瓶、卫生筷、果冻盒,易拉罐、小玩具……丰富认识社会的经验,实际交流体验生活的乐趣。在音乐区投放世界名曲,优美儿歌、VCD等,耳染目儒。在操作区投放各类纸张、彩笔、油画棒、铅笔、剪刀、胶水、广告色等,手脑并用。幼儿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完成与主题相符的内容,教师抓住机会引导被激发好奇心的幼儿,一起研究,共享发现的快乐,而不要让他们盲目探索,更不能给幼儿错误的概念。幼儿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学学做做,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目的。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让环境动静交替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篇3

关键词:幼儿园育人环境创设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幼儿教育日益重视,幼教改革不断深入,使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对幼儿成长环境的创设在我国古代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故事都充分体现了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呢?所谓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新《纲要》颁布之前,《规程》试行已十年有余,广大幼教工作者都在环境创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在这期间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我认为还需做进一步探究,现就自己的一些认识做以下浅析: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理解不全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说的环境系广义的环境,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环境,如家庭、社会、自然等。许多人将幼儿园环境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环境(如园内环境、班级环境和墙饰等),这种观念导致人们对环境创设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一是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狭隘地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从而割裂了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的关系;二是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片面理解为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而将园内环境创设狭隘地理解为班级环境的创设,更将班级环境创设又理解为主要是墙饰的设计与布置等。

(二)环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忽略了幼儿的介入。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它的教育性。但在具体实践中,个别教师只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方便考虑,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布置成果的观赏者,较少倾听孩子们的建议,也很少顾及孩子们的感受,幼儿只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教师全凭自己感觉评价好看或不好看等。所以,此种环境创设就成了纯粹的摆设,孩子们可望而不可及,根本不可能与之发生互动而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三)为追求新异效果而过度频繁地变换环境。

幼儿好奇心强,许多老师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总喜欢频繁地更换环境,其实这种做法也是欠妥当的。首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所创设环境的实用价值。其次,幼儿期正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频繁地变换环境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安全感,使孩子养成不稳定的心性,不利于孩子坚持性和耐性的培养。

(四)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

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这种片面的环境创设,十分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而忽视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由于教师对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从而忽略了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缺乏研究与创新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的策略

(一)对环境创设要有全新的、全面的认识。

幼儿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片面的环境创设观念,全面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既要创设好幼儿园园内环境(包括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物质环境和体现幼儿主体地位的精神环境),又要创设好与幼儿园相关的外部环境(如家庭、社会和自然等),只有将这两者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彰显所创设环境的教育价值,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要创设适宜幼儿多方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如幼儿天性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愿望,教师就应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机会;幼儿知识经验少,需要积累感性知识,教师就应多为幼儿提供接触实物、实景的机会。在创设具体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结构特点。如活动室的材料应摆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并将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让孩子学会分类、按序摆放,以方便幼儿取放;尽可能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探索需要;将幼儿的作品贴在艺术角时,应与他们的视线水平高度一致,这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了重视,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等。同时,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幼儿园的每一处空间(户外的草地、栏杆、楼梯、走廊等;室内的窗、门、角落、窗台等)、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以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获取有益的知识。

(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篇4

【关键词】教育环境幼儿语言

1引言

如何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是今后幼儿教育关于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是以过程性质量为基础,从这个视角把教育环境质量当成指标,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希望熟悉一些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基本特征,以及对幼儿发展水平影响关系。内容具体为分析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教育环境质量的特征,两者相关关系,教育环境质量是如何影响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等内容。

2幼儿语言发展及与环境的关系

2.1什么是教育环境质量

幼儿园教育环境包含的范畴和其他学校的基本相同,主要是心理层面的儿童与教师、儿童与儿童间的人际关系等;物质层面的设备材料和空间设施等,但它又并不属于传统教育环境中的概念。第一,幼儿园教育环境无园所、班级层面的区别,它是以班级为核心的整个幼儿园教育环境;第二,该教育环境不是指个体幼儿对园所、班级的知觉,它是儿童的整体经验,需要通过观测才能研究;第三,该教育环境不是某学科的教学环境,它贯穿在幼儿在幼儿园每一天的生活学习经验。

国外学者Harm把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教学的环境层面,另一个是幼儿园提供的机会层面。然后他又把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详细划分为7个维度:设施与空间、家长与教师、语言推理、幼儿生活照顾、互动、活动、作息结构。国内的刘众教授把幼儿园教育环境定义为幼儿在幼儿园每一天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的、物理的以及心理因素的总和,包括生活活动、物质环境创设、课程、人际互动、每天活动安排等五个维度。本文研究就是以刘众教授的定义为基础进行研究的。

2.2两者之间的关系

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受到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于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儿童来说,其教育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儿童在正式上学之前,通过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己获取了丰富的语言经验,这些经验对其后面的学习影响很大。这种幼儿园的语言学习更多的是属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属于经验性学习活动。幼儿园的儿童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当他们在自发地参加各种各样活动过程中,就开始构建了一定的语言概念并锻炼了一些语言技能了。而这些活动可以是听老师讲故事、和其他儿童玩游戏抑或是户外活动等等。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其他幼儿、教师会产生互动,幼儿就会使用和感受语言,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促进他们潜能的发展,为他们以后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丰富材料、充足空间及区角规划等可为幼儿提供进行活动的场地和机会,能有效促进这些幼儿语言水平的提高。当然幼儿教师在促进幼儿语言提高的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假如教师的教学用语能够甜美童趣、简明扼要,再配上表情、动作,便能吸引幼儿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

3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教育环境质量研究结果分析

3.1两者之间的基本特征

微观层面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包括设备设施、空间设置、材料等在物质环境方面的维度,也包括午睡、进餐、如厕等生活活动维度,情感氛围及教学活动维度、人际互动维度等。研究表明我国幼儿在“符号感知”和“阅读技能”领域的语言发展水平较高,“谈话”和“看图讲述”领域的语言发展水平较低。

3.2两者之间的类别特征

(1)城乡幼儿园及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从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教育环境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城乡幼儿园教的差异。研究发现:1.城乡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有显著差异,不仅表现在物质环境创设方面,还表现在课程、生活活动、人际互动、每日活动安排等方面,城市明显好于农村;2.城乡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也有显著差异,城市幼儿在符号感知、阅读技能、听动转换、看图讲述等语言整体都要显著高于农村幼儿。

(2)办园性质对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1.办园性质不同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质量也明显不同,在每日活动安排和生活活动这两个方面表现较为明显,此外公办幼儿园在整体上要高于民办幼儿园,体现在物质环境创设、人际互动、课程等方面;2.办园性质对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也有重要影响。公办幼儿园中的幼儿在语言在整体上要高于民办幼儿园幼儿,在“阅读技能”“听动转换”两个方面体现明显。

3.3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两者关系

研究显示无论是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质量间都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都在0.5之上,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关系,教育环境质量越高,对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影响就越大,水平就越高。Burchinal等的研究发现,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不仅与幼儿语言呈正相关关系,还与其社会性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者认为,学龄前儿童大量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其教育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活动,所以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必定存在密切关系。对研究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还发现对于幼儿语言整体和其他领域发展水平影响较大的环境质量指标主要有三个:“课程”“人际互动”和“物质环境创设”,而其中的“人际互动”是主要的预测指标。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教育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中国伟大的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瑞吉欧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在他眼里,环境可以看成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由此可见: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所以,在幼儿园主题教育背景下的环境创设是尤为重要的。陶行知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教育的神奇之处便是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弥散在整个环境中,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环境”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农村幼儿园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和渗透,老师的主导作用渐渐地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没有把教师环境与各主题活动内容衔接

现在的幼儿园,大多组织综合性主题教育活动,这种活动每周一个主题,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是注重教学的内容和结果,往往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创设这一环节,导致幼儿园室内墙面的环境创设与本周教学活动的内容衔接不上,导致幼儿在每周的活动中不能了解本周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在一定基础上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将开学了,教师花了很多精力布置教室环境,由于舍不得更换掉,经常存在这种现象――整个学期的墙饰都是没有变化的,即存在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的问题。大部分环境创设都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这两方面出发的,基本上都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是什么,需要些什么和现在的发展水平,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没有幼儿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幼儿园通常的惯例是要求教师在开学初就将室内和室外的环境布置好,这些环境的布置,大多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创设,幼儿看到后并不感到兴奋与激动。导致幼儿跟墙面之间的互动很少,有些甚至没有互动,显得墙面比较呆板。而且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环境的布置跟不上,墙面的创设不能很好地传达出教师想要告诉幼儿的知识,幼儿总是在呆板地进行游戏活动,这样会抑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使幼儿失去学习的乐趣和一定的动力。环境一般存在教师动手动脑较多、幼儿动手动脑较少的问题,墙面环境的设计,在内容上过多地重视作品的精致、美观、漂亮、完整,也就是说,教师的策划和设计都很普遍,没有达到师生互动。

三、没有体现出幼儿园墙面的教育

很多幼儿教师更注重的是墙面的美观性,而忽视了其中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本身的实用性,导致幼儿园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所要传达出的教育目的不能和教室墙面环境的布置结合起来,使墙面的教育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环境就失去了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例如:在幼儿园里,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绝大部分的教室墙面都会出现诸如“我的家庭”、“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生活”等一些墙面的布置,但是,现在的幼儿园普遍采用这种综合性主题教育活动,就是希望幼儿每周能学到更多的道理,用不同领域的课程告诉幼儿道理是什么,要怎么做。主题教育背景下的环境创设正是让幼儿能从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人生的基本道理。

四、没有充分尊重环境创设的六大原则

幼儿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原则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当中,对环境创设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导作用。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在现在的幼儿园中,还是存在幼儿教师不能充分地尊重环境创设的六大原则。例如:在幼儿园,有些教师可能会在创设物质环境时,过于强调高档的设施和五彩缤纷的墙饰等,而忽略了环境创设中的幼儿参与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等等。

五、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家长的资源

现在的幼儿园虽然已经能做到与家庭合作,但这仅仅是在教学方面的合作,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这一方面做得不好。例如:在实习的那所幼儿园里,笔者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幼儿园里的陈设显得过于老套,大班室外墙壁上写着很多唐诗,可这些唐诗仅仅是为了做一些摆设而已。其实在笔者班上许多家长都是很有创新精神且动手能力很强,幼儿教师完全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这样可以让幼儿园综合性主题教育背景下的环境创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幼儿的体、智、德、美就能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环境作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创设应有教育性、主体性、创造性,要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就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实现家园合作,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幼儿。古有孟母三迁,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幼儿的灵感,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开发幼儿的潜力,使幼儿园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创作、成长的乐园。让主题教育背景下的环境创设更富有灵动性,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希望幼儿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能在更具有吸引力的美好环境下茁壮健康地成长下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篇6

一、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的特征分析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环境对人的成长发展能起到强烈的暗示作用,这种强烈的暗示作用在幼儿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幼儿园活动环境的创设应彰显如下特征:

1.活动环境创设应彰显童趣性。活动环境创设应贴近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特点,贴近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贴近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幼儿的注意有其鲜明的特征,这就是以无意注意为主,通常会对形象的、直观的、色彩艳丽的事情或现象引起注意,同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幼儿的这一独特心理特征以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力求做到色彩明亮协调,彰显童趣性。比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环境的创设,就可以配以大型的、色彩鲜艳、富有童趣性的有利于激发幼儿运动欲望的一些运动器具,一些夸张的人物或动物图像,一些卡通形象等,会让幼儿在这样的户外活动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展开活动。

2.活动环境创设应彰显艺术性。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特别重视环境创设的艺术性,认为:“环境艺术性是教育的一种策略。”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应符合幼儿的审美要求,无论是总体的布局还是活动区域内所设置的物品都应符合幼儿的审美要求。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必须既整洁又要绚丽多彩,布局合理,整体协调。比如,幼儿园应科学、合理地设置游乐区域,在游乐区域内进行精心的规划、合理的布置,让幼儿在游乐区域内能达到既游乐又受到美的享受,让幼儿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让幼儿乐在其中,趣在其中,美在其中。

3.活动环境创设应彰显教育性。活动环境创设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发展。假如幼儿园能依据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去创设幼儿活动环境,一定会让幼儿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关系,让幼儿抒发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怀,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明确到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活动环境创设应遵循启发性原则。活动环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去丰富幼儿的知识,去增长幼儿的才干,去激发幼儿展开科学探究的“洪荒之力”。比如,幼儿园可以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五大”领域提出的教育目标,依据幼儿年龄阶段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创设。比如,幼儿园活动环境中主题墙饰设计的内容应彰显启发性,内容应该丰富,主题应该鲜明。如可以是以“爱祖国”为主题,可以是以庆祝节日为主题,(如庆祝教师节、庆祝六一儿童节等),可以是以反映一年四季特征为主题等等,力求图文并茂,新颖别致、有趣、富有启发性。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的开展能深深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能让幼儿受到良好的教育,能让幼儿认知的发展与语言能力的提升。幼儿们一定会在与环境以及材料的互动中进行探究、进行发现、进行创新。

2.活动环境创设应遵循感染性的原则。环境造就人,活动环境创设应彰显审美艺术价值,让幼儿在“美”的环境中感受、欣赏、表现美的情趣,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比如,在幼儿园活动区域内,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幼儿开辟一定的活动区域,让幼儿去展开科学探究,如可以开辟科学探究活动区,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区域内进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的探究,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体验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生活中废弃的旧材料去进行科学探究,制作动物、植物模型图去美化活动环境,从而让幼儿去培养自己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情感。

3.活动环境创设应彰显创新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幼儿才是环境创设的主体。应鼓励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创新设计幼儿园活动环境,让幼儿产生成功感与愉悦感,培养幼儿的主体责任感。当然,活动环境的创设也应鼓励幼儿与他人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创设好幼儿园活动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应注意的地方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篇7

一、幼儿园教育内容管理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开启幼儿学校教育的意识具有一定作用。幼儿园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科学、语言、音乐、计算等等。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预备阶段,好的教育内容能够让幼儿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交往能力以及成人意识。幼儿园教学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性

从世界各国教育体系来看,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阶段,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可以说幼儿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对于幼儿更好地在学校教育体系下学习其他学科内容打下基础和提供可能。某种角度上讲幼儿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对今后幼儿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

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三岁起进入幼儿园接受正规教育,三岁也是正常人成长的起始阶段,幼儿从牙牙学语开始朦朦胧胧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接受知识的洗礼,体验自然,学会与小朋友相处,学会一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经验,开启幼儿智慧之门,更好地让幼儿认识世界,可以说幼儿教育具有基础作用。

2.全面性

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具有全面性,在幼儿园幼儿主要接受常识、语言、音乐、计算等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包含一定的社会知识。这些内容的选择可以让幼儿在短时间接受全面的教育,使幼儿可以健康、全面地发展,为今后成为全才提供可能。

二、幼儿园环境管理

1.幼儿园自然环境的管理

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玩耍过程中需要的设施、空间。幼儿园各种设施的选择与管理要有利于让幼儿进行游戏与玩耍。幼儿园空间环境主要是幼儿园各类教学器具的布置与摆放,软件与硬件器材的有效配合。在平时的幼儿园教学与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楼梯、平台、手风琴、垫子以及椅子的摆放,各类教学器材及教学设施要放在最合理的地方以便满足教学需要。这些器材的摆放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等进行改变,满足幼儿学习与玩耍的需要。

2.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管理

在幼儿园进行学习的3~6周岁的幼儿,心智尚不健全,特别是那些刚入园和转园的小朋友,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往往会增加对家庭及熟人的依恋,会出现哭闹等现象。在这个时候幼儿教师要转变管理方式,用温馨的话语接触幼儿,让新来的幼儿尽快熟悉活动环境,让其尽快结识几位小朋友,减少陌生感,从心理上接受幼儿园环境。

3.幼儿园社会环境管理

幼儿园的社会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幼儿园所在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进行有目的的管理工作。幼儿园所处社会环境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幼儿园现实的社会位置,改善与幼儿园周围大的企业的关系,让其尽可能地在规定时间内减少噪音,降低对幼儿园周围环境的破坏,以让幼儿园所处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需要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应尽可能让家长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多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游戏、教学观摩、六一活动以及大班毕业典礼。并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使幼儿在家里也能继续接受教育,完善幼儿教育体系。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篇8

关键词:幼儿环保教育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58

1对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出现全球气候变暖等恶劣气候,然而土地荒漠化、白色污染、沙尘暴、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也日益困扰我们的生活,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从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还可以让儿童知道环境对社会的重要性,创造优良环境,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技能,重视环保,为幼儿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2幼儿园环保教育中应避免的误区

环境保护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开展幼儿园阶段环保教育工作,应该注意避免以下误区:首先,切忌为幼儿灌输大道理,由于幼儿园后阶段幼儿知识面窄,且幼儿的逻辑思维不发达,因此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中,不应该以大道理手段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会降低幼儿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其次,不应该忽视周围有利教育因素。在幼儿环保教育中,要让儿童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不应该只对幼儿进行书面教育及口头教育,隔绝幼儿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最后,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中,老师不应该不重视幼儿环保习惯的培养,应该避免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这样不仅会导致幼儿难以记忆环境保护知识,还不利幼儿形成环保意识,降低幼儿园环保教育效果。

3实践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对策

3.1优化环保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的环保教育中,采用幼儿可以接受的教学方式,老师对于教学设置,可以使灵活且有针对性的课件,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思考能力;应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中环境知识被学生理解的效率,从而提升课堂环境保护知识转化率,教师要设定适合幼儿阅读的环境保护资料,让幼儿自己占主导地位地去理解和消化环境保护中的知识,培养幼儿的阅读技能,让儿童自己学会反复思考和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提问、解读的方式帮幼儿理解环保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由于幼儿园的儿童理解能力不如长大的孩子,故此在幼儿园实行环保教学中,应用绘本可以提供给幼儿直观的、真实的视觉感官,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幼儿更容易去接受环保知识,教师通过绘本教学使幼儿参与到环保教学过程中,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幼儿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使幼儿产生对书籍阅读的兴趣,让儿童可以掌握一定阅读技能。

3.2开展环保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让儿童回归自然,使幼儿可以体会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老师对孩子进行室外课引导,让幼儿接触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草坪上玩耍,使幼儿感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结合幼儿园本地实际,有目的地为幼儿渗透环保教育内容,为幼儿设计有关环境保护主题的活动,以此来增加幼儿的环保知识,丰富儿童的环保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的方式,使幼儿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深化环保意识。教师可以利用绘画课写生课,让幼儿感受砍伐树木、工业污水以及烟囱冒黑烟等现象,从而渗透环保教育知识,使幼儿直观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

3.3深化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让儿童自己体会环保的思想,让幼儿有自己的观察、思维以及推理的空间,给孩子一定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经常和幼儿互动,以便了解儿童对环保知识的感受以及认知水平,使幼儿可以更轻松地掌握环保知识。老师也可以启发幼儿去感受街上的空气,感受空气的灰尘及气味;让幼儿多多了解动物活动环境及生活习性,唤起幼儿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愿望,通过这些使幼儿知道植物生长不易,应该保护我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关心身边的花草树木,培养儿童的环保行为。利用幼儿园手工课,为幼儿渗透环保教育内容,可以把易拉罐装饰成汽车,也可以把废弃纸做成可爱折纸,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节约资金,激发幼儿对美的喜爱,丰富幼儿环保知识,使幼儿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深化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使幼儿园环保教育得到成效,提升幼儿环境保护意识。

3.4培养儿童环保意识

创造优良教学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环保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就美好的环境,重视幼儿园环境优化,以幼儿为本,培养儿童环保意识。提倡幼儿绿色消费,爱护城市生活环境,降低对城市造成的垃圾污染,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增长儿童的环境知识,使儿童可以掌握环保技能,并获得参与环保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社会态度渗透到各个环境保护日中,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工作,在植树节、地球停电1小时、节水等环保相关节日中,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环保知识教育,利用儿歌编排《地球美丽的花园》、《鱼宝宝生病了》等环境保护主题歌曲,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对环保有更深的认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4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对促进幼儿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环保教育会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环境保护知识的同时也寓教于乐,这些都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晓颖.浅谈“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12,7(18):41-42.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篇9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园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29-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能力”指标中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放在首位。可见,园长与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高质量的教育环境。然而,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从园长、教师两方面重点分析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目前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园长的问题

应该说,幼儿园环境创设历来是园长的重要工作之一,例如,从园舍选址到设计、施工、装修,园长都需要发挥作用。不过,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许多园长并没有机会一开始就参与园舍的设计、施工,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做些改进工作。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尤其是活动室的环境创设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与园长有很大关系。有的园长忙于行政事务,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观摩,很难顾及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问题;有的园长尚未转变教育观念。重集体教学活动,轻幼儿游戏,对活动室环境创设的要求不高;有的园长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或不甚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很可能在错误理念指导下看待活动室的环境创设问题;还有的园长虽然可能了解活动室环境创设的理念,但受经费不足的限制,很难实现自己的想法。

上述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有外部原因,如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幼儿园管理力量薄弱,领导班子人手不足,园长忙于应付繁杂的日常工作,难以深入教学实际,等等。当然,园长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此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园长不善于学习,或缺乏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教育观、儿童观没有及时更新,都会影响到幼儿园环境创设尤其是活动室环境创设的质量。此外,园长的管理水平也会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发挥,同样会影响活动室环境创设的质量。

2.教师的问题

教师在创设活动室环境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时效性不强。许多教师在开学初可能会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布置活动室环境,但很少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及时更新。二是幼儿参与性不够。有些教师偏好从设计到实施都大包大揽,幼儿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三是教育性不够。例如,有许多教师在考虑墙饰问题时首先想到是否够美观,对墙饰与教学内容如何联系的问题考虑较少甚至不予考虑,对新旧主题的环境衔接也很少考虑。四是空间没有充分利用。有的幼儿园午睡室很大,活动室空间反而不大:有的教师会把玩具柜、桌子等靠墙摆放,导致墙饰作用难以发挥。

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恐怕是教师仍旧习惯于用集体教学活动的方式组织幼儿的学习活动,不知该如何通过环境创设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这也与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够。或质量不高有关,导致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落后于时代。此外,幼儿园的硬件条件也可能会影响教师开展活动室环境创设的积极性和质量。例如,有的幼儿园活动室面积很小,很难有创设区角的空间;有的幼儿园配备的活动材料很少,不能满足教师开展活动室环境创设的需要,等等。

二、园长在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核心责任应该是确保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因此,园长首先要多学习、多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幼儿园环境创设尤其是活动室环境创设的设计师和评价者,为幼儿园教育把好关。

1.园长应努力成为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的设计师

园长要高度重视活动室环境的教育作用.从总体规划到具体细节都要参与设计,从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也许许多园长并没有机会从园址选择开始就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但是园长可以立足幼儿园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幼儿园的环境更符合教育的需要。例如活动室、午睡室的空间布局,活动室的家具配备等。园长都有很大程度的决策权。在决策过程中,园长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指导性文件的精神,遵循学前教育的科学规律,还要充分发扬民主,多听教师的建议,并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支持。

2.园长要努力成为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的评价者

园长既要为幼儿园整体环境创设把好质量关,更要为教师的活动室环境创设把好质量关,要对活动室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率、墙饰的教育性与艺术性、区角材料投放的合理性等内容作出科学评价。园长可以参照相关标准组织团队对活动室的环境创设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评价,并且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挂钩,从而促使教师更重视活动室的环境创设,为幼儿发展服务。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我们形成了一套关于活动室环境创设的评价标准。

(1)活动室空间利用评价标准

活动室清晰地划分为若干活动区域,空间设置合理。

区域相对隔离,且利用率高,能满足幼儿自主开展各种活动的需要。

区域设置既能让教师顾及全体幼儿,又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通道安全、便利。

(2)墙饰评价标准

合理利用墙面,设置不同功能区块。

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共同布置墙面。

墙饰呈现方式直观形象,富有童趣。

能利用自然物或废旧材料布置墙面。

充分体现墙饰的教育性与艺术性。

墙面内容随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墙饰高低适宜,便于幼儿观察和与之互动。

更换下来的墙面材料大多可供幼儿继续使用。

(3)区角材料投放合理性的评价标准

活动材料数量充足,种类多样。

活动材料具有可操作性,幼儿能够自主操作。

活动材料摆放固定、有序、开放,高低适宜。

活动材料附有标识,有利于幼儿自主取放和使用。

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投放活动材料,及时更换调整相关材料。

有生活用品、废旧材料、工具等多种活动材料可供选择。

教师自制活动材料占3成以上。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收集、制作活动材料,体验制作的快乐。

三、教师创设活动室环境的原则

教师除了要重视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反思外,还要重视活动室环境创设,为幼儿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教师要为每个幼儿的学习提供选择性环境,包括规则、材料等,允许他们改变学习内容,或者添加新的内容、新的想法,并有可能使活动向教师未曾预料到的方向发展。”研究者认为,教师在创设活动室环境时要遵循如下原则。

1.根据教学内容、活动室特点及幼儿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室环境创设

除了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活动室环境外,教师还要根据活动室特点及幼儿的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室环境创设,以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一般而言,美术区、科学区、建构区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区角,但这些区角往往材料较多,而且还需要有展示作品的地方。因此这类区角应尽量设置在活动室比较宽敞的地方,以方便幼儿的活动。其中,建构区可依墙角设置,以避免幼儿因走动碰倒建构作品而导致不必要的冲突。阅读区可放在相对封闭的区域,如午睡室的一角,以引导幼儿安静阅读。养植区一般宜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在设置养植区时,教师可以跟幼儿商量分类方法,以引导幼儿积累相关经验。例如,“哪些植物可以摆在一起?为什么?”教师还可以在养植区投放放大镜等工具。供幼儿观察种子发芽之类的现象,也可以投放纸、笔等,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要鼓励和指导幼儿用图画、符号、表格、简单的文字、照片等多种适宜的方式,记录活动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步骤,学习对事物进行客观描述。”

整洁、有序的活动室环境可以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也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调整所投放的材料,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发展。“应当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白所提供的材料幼儿可以做什么,能够预见幼儿可能会做或会问的一些事情,想到有可能引导出有趣想法的挑战或者关注点,为与幼儿就其活动进行有趣的讨论作准备。”

2.环境创设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

在环境创设中,要鼓励幼儿参与,并为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提供机会和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制订区角活动规则,共同创设区角墙饰。区角墙饰既有幼儿能理解的符号,又有相关的文字表达,图文并茂,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开展区角活动。区角墙饰还可包括活动过程中幼儿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以及操作过程等的图示,以让墙饰发挥间接指导作用。

3.操作材料有序呈现,提高空间利用率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篇10

关键词物质环境统一性多元性农村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05.074

abstractatpresent,thekindergartenenvironmentcreationpaysattentiontotheunityofthematerialenvironmentandspiritualenvironment,fromthepreviousfocusonthecreationofthematerialenvironmenttofocusonthedoubleconstructionofthematerialandthespirit.However,intheprocessofcreatingthematerialenvironment,manykindergartenshaveappeared"onethousandoneside",intheplayanduseoflocalresources,themachinery,theneglectofchildren'sparticipationandotherissues.therefore,inthecreationofkindergartenphysicalenvironmentistoachieveaunifiedrequirementsandplaytheautonomy,thefirstuseofthedevelopment,thecreationofadiverseenvironment,payattentiontochildren'sparticipation,makingkindergartenreallybecomeachild'sparadise.

Keywordsmaterialenvironment;unity;diversity;ruralkindergarten

1生态学中对于幼儿园环境的界定

广义的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前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也包括与幼儿园教育有关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总的来说,可以将幼儿园环境分为物质空间环境和文化精神环境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根据美国人类发展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幼儿园环境分为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维度。第一,小系统,是指发展中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的体验范型。在幼儿园中,这种小系统表现在幼儿可以直接参与的活动中,以及在活动中建立的人际关系。第二,中间系统,是指两个或者更多的直接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系统。对于幼儿来说,这最主要表现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构成的系统,是更为广泛的环境。第三,外系统,是指社区中,与个体积极参与的直接环境有影响关系的间接环境。第四,大系统:是指影响上述系统的一些共同因素,如社会的观念、思想体系等等。对学前幼儿来说,主要是指家长的期待与态度,幼儿园教育的培养目标、社会群体及主流文化等。

而本文中所探讨的幼儿园环境主要是幼儿园物质环境,是“小系统”的环境,即幼儿切身身处、与幼儿直接相互作用的幼儿园的物质环境。

2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个案及存在的问题

2.1环境创设的案例

研究者深入到陕西某县,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了很多关于完善幼儿园办园条件的数据,具体如下:陕西某县在2011年实施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政策,为满足在免费政策实施后,大量的幼儿急需入园的问题,县政府规划在所辖的每个镇新建和改造幼儿园,同时利用小学多余的房屋改建成幼儿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截止到调查结束,该县通过“五个统一”的政策,即对幼儿园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软化活动场地、统一配备玩教具,已建和在建的标准化幼儿园共计14所;其所辖的12个镇,除新场镇以外,每个镇都至少建立一所标准化幼儿园。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而在幼儿园改建和完善方面,以该县的县幼儿园为例,具体如下:该县幼儿园现在园幼儿数为313名,共8个班(2011年以前共5个班;2011年增加1个班;2012年9月,为满足幼儿的入园需求,借助其他单位空置房屋建设分园,因此县幼儿园现总计增加到8个班),平均每班40名幼儿,这个数据远远超过了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班额数(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此外,2011年,县政府拨款7万元用于幼儿园的软化及购买玩教具;2012年,县政府又拨款60万元用于幼儿园重新装修,包括电路的改造、墙面粉刷、室内的塑胶、养殖区、种植区开辟等等;另外投入20多万元用于玩具、教具、图书、图书架等等设备的配置。2013年,主要是投入建立一所标准化的幼儿园(如表1所示)。

2.2环境创设过程中的问题

2.2.1“千园一面”的现象

物质环境的创设是体现幼儿园所多样性与多元性的重要载体,而统一的模式很容易就忽视了多元性的突出。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县政府在兴办幼儿教育方面表现得较为积极,而且从近几年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数据中可以看出其“教育强县”愿望。其中“五个统一”的政策办法对于解决该县目前极度缺乏办园场地、设施而无法满足幼儿入园的要求方面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同时可以加快完善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且节约部分建设资金,便于过程中的管理。但是,这种“统一”的模式也有其不利之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那些在建的或已经投入使用的在建园都是统一的模式,它们的环境大抵相同,每一个幼儿园都在进行软化且玩教具相似,这些在各幼儿园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各幼儿园的多元性就无法体现出来。

2.2.2对于本土资源的利用少且有机械性

在这种统一建设的前提下,幼儿园在建设之初利用本土资源进行环境创设的情况比较少。比如:运动设施都是购买的成品大型设备;每个班级都配有先进的设施设备(如电脑、白板等),玩教具也是统一购买的成品;墙面装饰也是老师亲手花大量时间制作。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属于“一步到位”的建设,给以后自主发挥、自主建设预留的空间很少。除此之外,在运用本土资源时出现机械性的情况。在部分幼儿园墙面装饰内,确实看到了有关当地风景的展示的图片,但其他方面运用就没有了。这就呈现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后建立的标准化幼儿园是否真的切合本地的实际,是否真的能适应本地区的发展?值得深思。

2.2.3忽视幼儿的参与

幼儿园环境是教师运用进行教育的一部分,它的教育对象是身处于其中的幼儿,其教育性尤其重要。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是体现教育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调研过程发现,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基本上都是由老师一手操办,幼儿的参与度较低。在与老师的交谈过程中她们就提到“为了使得幼儿园可以如期使用,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布置教室及幼儿园环境,甚至连国庆节都没有休息”。但这与幼儿园刚刚新建启用有很大关系,比如汤坪幼儿园需要在2013年9月30日正式启用,时间的紧迫使得教师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环境创设活动。

3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对策

3.1注重统一要求与发挥自主性的结合

在农村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特别是像该县这样的贫困地区,集中政府有限的财政资源,建设新的标准化幼儿园及改造已有的幼儿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具有可行性,而且统一的建设要求可以为幼儿提供大体相同的教育资源,当家长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可以少一分顾虑。但是在统一建设的基础上,应该注意发挥每个幼儿园的自主性,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建设的权利,预留给幼儿园和教师可以自主创设的空间。

3.2先利用后开发,创设多元的幼儿园物质环境

人类发展生态学强调环境对个体的作用。幼儿园及幼儿教师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保教活动的主体,但他们需要明白先是环境资源的利用者,其次才是资源的开发者。农村地区一方面在财政支持上没有像城市的优势;另一方面,没有可以利用的先进的资源。但仍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河流、树林、秸秆等等可以转化为优势的教育资源。像该县地处秦岭腹地,多是山地地形,有很多的树木,教师和当地居民就可以利用树木来制成秋千、平衡木;利用树叶、秸秆等进行班级和区域环境布置;幼儿园的斜坡可以设计成让幼儿攀爬的运动场地;泥土可以用来制作玩具等等,这样不仅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突出“乡土特色”,且节省幼儿园有限的经费支出,使得幼儿在与自然的亲身接触中得到发展。

3.3幼儿参与创设幼儿园环境

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环境观强调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且重视幼儿对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对身处于其中的幼儿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幼儿对其要求及探究方式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因此,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这里的参与性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在创设环境,特别是班级内部环境和区域环境时,幼儿可与教师一起共同完成或教师考虑其发展需求。第二层含义是指环境创设后,幼儿可以参与到环境的利用过程中,与环境交互作用,产生教育性。这样的创设活动一方面对幼儿来说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创设后的环境幼儿也有运用其进行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创设的过程即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语言交往能力等都可以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朱家雄.幼儿园环境的评价[J].早期教育,1995.

[3]朱家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J].早期教育,1994.

[4]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