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4:21

智慧医疗研究报告篇1

关键词:智慧医疗;物联网;物联健康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smarthealthapplicationsisstillpredominatelyinthegovernmentdomainandislimitedbyskillsshortageandalackofstandards.assmarthealthapplicationsbecomemorecommonplace,demandforterminalswillincreaseandcomprehensiveinterconnectionwillbenecessary.inthispaper,wesuggestthatthegoalofsuchapplicationsistoalloweveryusertobenefitfromcollaborative,coordinated,andintelligenthealthservices.asmarthealthindustrywillincludegovernments,medicalserviceproviders,pharmaceuticalcompanies,andequipmentmanufacturers.

Keywords:smarthealth;internetofthings;interactivehealth

智慧医疗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互动服务保障,逐渐成为未来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近年的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中突显出政府主导性、规模有限性、标准性缺乏等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和未来应用推广的发展趋势。

1智慧医疗概念及业务形式

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是现代医学和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通过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全面信息化。

目前,类似概念很多,诸如无线医疗、移动医疗、物联健康等说法,然而从以上概念的核心特征看均属于智慧医疗范畴。根据信息互动主体不同,智慧医疗的业务范围大体分为智慧医院服务、区域医疗交互服务、社区/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智能远程急救服务。

1.1智慧医院服务

智慧医院服务主要指在医院范围内部展开的智能化业务,一方面有方便患者的智能化服务,如患者无线定位、患者智能输液、智能导医等(如图1所示为患者智能输液的业务流程,在药品配发、输液耗材配发、人药匹配上均自动化实现);另一方面有方便医护人员的智能化服务,如防盗、视频监控、一卡通、无线巡更、手术示教、护理呼叫等。此外,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也是智慧医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慧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方面,各医院正在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整体建设。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优化流程为导向,以电子病历为信息单元的医疗临床信息标准化、电子化、语义化处理平台,在实现临床信息采集与存储的基础上,实现临床信息的深入利用。同时,在有资源有实力的医院逐步整合H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R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会诊系统,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实现医疗临床信息的深层次利用。

在智慧医院医生所持终端方面,逐渐向智能化、便捷化发展。据manhattan研究所预言,到2012年,81%的医生将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然而在manhattan研究所2011年5月的报告中展现,这一数字已经在2011年得以实现。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及屏幕分辨率提高,移动护士站、医用pad终端已开始在部分医院中应用[1]。

1.2区域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是以用户为中心,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疾病控制甚至包括社区自助健康服务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该信息化服务以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该服务作为“十二五”卫生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在“十二五”医疗卫生规范中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之一。

区域医疗服务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图2展示的是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架构。通过该平台,将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中心的妇幼保健、疾控、医疗服务等各系统的信息进行协同和共享。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1.3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

健康监护业务主要直接针对个人类或家庭类客户,主要实现方式为通过手机、家庭网关或专用的通信设备,将用户使用各种健康监护仪器采集到的体征信息实时(或准实时)传输至中心监护平台,同时可与专业医师团队进行互动、交流,获取专业健康指导。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也可结合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开展全民建档及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更新;也可与应急指挥联动平台结合,结合定制化手机或定位网关提供一键呼、预报警等功能。

健康监护业务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分为家庭健康监护业务、个人健康监护业务和车载急救监护业务几类,各场景对平台、网络及终端的关键技术、实现形式均有不同需求。

图3展现了健康监护业务架构,其中涵盖健康监护终端、数据传送网关、信息展现平台等终端实现环节。

2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

智慧医疗需要新一代的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全面、透彻、精准、便捷的服务。智慧医疗体系架构图如图4所示。智慧医疗在整个泛在网、物联网体系中所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各种关键技术。

(1)技术范围广

在智慧医疗相关技术领域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关键技术,针对以上介绍的几类业务场景所相关的技术包括:

・智能感知类技术,如射频标识(RFiD)技术、定位技术、体征感知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智慧医疗中的相关数据主要从医院和用户家中各系统传出信息的传感器获取的,实现被检测对象准确的数据采集、检测、识别、控制和定位。

・信息互通类技术,如上下文感知中间件技术、电磁干扰技术、高能效传输技术等。实现用户与医疗机构、服务机构之间健康信息网络协作的数字沟通渠道,为整个医疗系统海量信息的分析挖掘提供通道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如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完成对各类传感器原始测报或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和分析,更高层次的信息融合实现对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2)技术需求个性化强

针对几类医疗健康场景采用的关键技术也各有不同特点,具有一定复杂性。

・针对智慧医院场景下环境复杂、多种终端共存、医用设备防干扰要求高等特点,医疗健康环境电磁干扰技术要求成为智慧医院场景下一个重点要求。包括临床场景下多径环境下多个移动用户及射频干扰源时对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影响,目前中国联通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开展合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拟与加拿大合作针对室内电磁辐射级别的室内现场预测模型进行建模,用于蒙特利尔医院无线局域网(wLan)环境下的电磁干扰及覆盖研究。

・无线定位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根据医院、家庭、野战环境下实时监护需求,提出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的要求,目前业内已提出了许多室内定位技术解决方案,如ZigBee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技术、红外线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超宽带技术、光跟踪定位技术,以及图像分析、信标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技术等,以实现医护人员、病人、医疗设备等目标移动条件下的精确定位。

・高效传输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不同信道的传输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使信息得以可靠传输的技术。针对医疗健康信息传输的需要,针对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能够有效压缩医疗传感器数据流、医疗影像数据的新的压缩算法;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能效传输技术研究,涵盖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协作分集传输算法,从而提高传感器节点及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效。

(3)技术门槛高

智慧医疗属新兴行业,但其涉及技术和研发成本偏高,在为传统医疗信息系统和设备厂商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将一些研发实力薄弱、投入资金有限的企业逐渐排挤出智慧医疗主流产品供应商。

基于以上技术分析,面向智慧医疗的一些关键技术仍不成熟,还待继续完善、研发、产品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布局仍需投入较大研发成本,因此对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技术基础和产品沉淀有较高的要求。

3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现状

智慧医疗领域在电信运营商眼中的位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无论是中国运营商还是国际运营商,都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运营商不仅将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举措,而且也将其视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在组织结构上,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并且还大量聘请来自医疗机构负责信息技术的高管组成咨询委员会。这对于运营商了解医疗行业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运营商还非常重视与产业链重点环节建立伙伴关系。在服务方面,运营商非常重视网络及安全设施的部署,这是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基础[2]。

2010年,运营商西班牙电信强势进军医疗信息领域,专门成立了智慧医疗业务部门。西班牙电信采取了进军电子医疗业务领域的做法。提供开发并销售基于iCt的医疗业务,包括通过移动方式提醒患者就医、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远程监控、远程修改病历以及基于视频会议的病患咨询等。

at&t公司最近在管理层架构中新设了一个全新的高层职位――首席医疗信息官。该举措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将智慧医疗行业作为一大潜力领域进行系统开发。at&t公司针对行业中医院、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纳税人等不同的主体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at&t提供了包括医疗信息交换、远程医疗、安全服务、灾后恢复、统一通信、远程医疗等解决方案。

Vodafone在智慧医疗服务领域重点关注三类主体,制药公司、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提供者。Vodafone研发团队提供应用服务系统作为重点产业。医疗机构员工可通过移动终端以远程方式方便接入其应用系统,使其能够实时接入最新医疗健康数据并使用其他资源,以方便服务客户、判断产品效能、指导安全用药、提高产品和服务效率。

此外,国际几家主要的平台研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也高调介入智慧医疗行业领域。

高通公司宣布组建全资子公司――高通生命公司,将运营此前的高通无线医疗部门业务。同时还将设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高通生命基金,由高通公司的投资集团――高通风险投资管理。高通生命公司的首项产品――无线医疗终端的2net™平台,目前已上市。旨在通过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将无线医疗终端互连,以方便终端用户、他们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和护理者访问生物计量信息。谷歌和iBm公司在2009年即宣布,患者可以使用iBm的软件从他们的医疗设备,如血压和血糖监测的接口来传输各自的数据,并通过谷歌在线录入个人健康记录库中。

英特尔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早在2009年建立合作关系,在智慧医疗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他们发起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旨在实现医疗设备和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标准化。

然而,在过去的3~5年内,中国运营商的智慧医疗业务与国际方向不同,大多数地方运营商目前主要提供的是一些保健、健康提醒类信息服务,多是为用户提供疾病预防和饮食调养之类的信息推送服务或预约类服务。该类普适性的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得,缺乏针对性,并且在服务链中多以“哑管道”提供者角色出现,介入服务深入有限,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仍未在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本身中产生价值。令人鼓舞的是,近来中国智慧医疗应用发展,其多数发展模式是在延承国际健康服务先进理念的同时兼顾具体国情,其经验具有借鉴价值。如何突破价格竞争“瓶颈”,积累充足且合格的专业人才,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医疗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决定智慧医疗产业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综上,目前全球智慧医疗业务发展均突显出以下共同特点:

・传统通信行业多以iCt基础业务作为智慧医疗业务切入点和业务开展基础。

・智慧医疗作为行业信息化的一种典型应用,具有行业特点强、个性化要求高特点。

・智慧医疗作为新兴行业,目前仍未形成成熟产业链,各合作伙伴正在探索未来发展模式。

4智慧医疗应用发展趋势

通过对全球智慧医疗技术特点分析及业务现状梳理,可见智慧医疗将成为健康管理最有效的适宜技术。智慧医疗将覆盖影响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实现有效地利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健康信息及各类医疗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是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政府参与度加强、应用范围广、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互联互通更加全面等特点。

(1)政府参与加强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目前中国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政策及规范,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为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法律保护缺失。随着中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规划出台,明确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并进一步明确“3521”工程建设要求,即建设国家、省和市州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可以预见在未来3年内,医疗主管机关将逐渐针对人群、服务范围、标准,出台相关政府监管、法律、规范,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3]。

据谷歌宣布将从2012年1月1日起永久关闭个人医疗信息聚合服务GoogleHealth,该服务的关闭反映出公共云服务的现状,也表明公众对于将个人信息存放于免费服务的意愿仍不够强烈,用户更期望政府监管下的健康信息服务。

(2)应用范围更广

随着应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逐渐成熟完善,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也将逐渐拓广,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从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随访、糖尿病患者随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国际上,iDC研究公司2011年数据显示,大约1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智慧医疗的移动医疗程序管理保健、健康和慢性病问题。中国卫生部“3521”工程明确提出重点业务系统中包括药物管理、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新农合监管、城镇医疗保障、药品器械信息化监管、远程医疗服务、共享协作服务等,智慧医疗也将覆盖以上范围。

(3)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

据aBi研究公司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16年可佩带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亿台,未来将有8000万该类设备成为健身感测器。aBi预测,在未来5年中,消费者在体育、健身以及临床上使用的心率监测器和可佩带血压计等设备将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蓝牙4.0等新型低功率无线技术也将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相结合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4]。根据inmedica公司2010年报道,在世界范围内,远程医疗使用的家庭血糖仪、血压计、体重秤、脉动血氧计和峰值流量计等联合装置的发运量将增长到160多万台。

可见物联健康终端产品,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广大市民主要健康业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管理慢性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高血压和糖尿病[5-6]。

以便捷化、低成本化、移动化为特征的物联网健康终端也将随着智慧医疗应用范围拓广急剧增加。

(4)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将普遍

随着中国区域医疗服务平台分阶段开始部署、搭建,未来的智慧医疗将真正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而且,预计智慧医疗将成为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平台,完成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关联、估计和组合,实现各系统及物联网多元数据相关信息的全面加工和协同利用,最终实现医疗信息的融合。

5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智慧医疗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其核心目标是使得每一个用户享受到协同的、协调的、智能化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从产业角度看,未来将创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价值为基础的医疗产业链,包括政府角色,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角色,社区、药品和设备制造商角色。智慧医疗产业链如图5所示。

目前产业链各角色面向智慧医疗均有所动作,或研发平台产品,或研发芯片、或提供系统集成,或提供网络,然而远未实现针对智慧医疗信息为中心的有机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只有实现各角色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打通面向智慧医疗的智能管道,提供协同化健康服务,用户才能享受到最便捷、最放心的智慧医疗业务。

6参考文献

[1]“感知健康智慧医疗”战略规划报告[R].2010.

[2]郭庆婧.运营商剑指医疗信息化[n].人民邮电报,2011-10-12.

[3]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S].北京: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09.

[4]李建功,赵文东,王宁,等.移动医疗终端呈现四大发展趋势[J].通信世界,2011(30).

[5]贾雪琴,包建军,李建功.物联网在智能心电监护上的应用[J].信息通信技术,2010(4):24-28.

[6]李建功.物联网环境下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思考[J].信息通信技术,2011(5):75-78.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

智慧医疗研究报告篇2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医疗应用;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1日

随着“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智慧医院的建设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在医疗卫生行业推广并且运用“互联网+”技术被首次提上日程。2015年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建设和运用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严格的要求。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伴随信息时代的发展,医疗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可以改写医疗行业应用的历史并且能够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智慧医院的建设则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应用的具体体现。智慧医院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以逐步实现集疾病预防、网上诊疗、康复照护于一体的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现今,国内多地已经开始加快智慧医院的建设,智慧医院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人们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优质服务,不仅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贴心及时的服务,还提高了医院的办事效率、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共享。未来智慧医院的发展将有望破解卫生医疗健康服务的难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和应用。

一、智慧医院体系架构

根据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设施建设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即基础设施、数字化设备和医院信息化。只有集这三大部分为一体,在实现相互融合、信息共享、互相依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图1)

互联网的信息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能力为智慧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构建保障智慧医院实现了患者、医院、系统之间有效沟通,共享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高效医疗健康服务系统。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图2)

根据医院的实际特点,在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包含了一个统一门户,两个集成传输平台,两个基础信息采集层,三方面应用。统一门户是指智慧医院为广大用户提供统一的移动门户,保证用户登陆注册得到统一认证,既方便用户使用智慧医院这一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又有利于医务人员、后台服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统一门户集成多样的应用,由信息化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和移动化应用组成。各方应用保障了门户的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可及。

在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中,信息集成和通信传输两大平台支撑了各方应用和门户。医院数据采集层为信息集成平台提供了医院医疗服务的原始数据信息,而信息集成平台将这些原有的数据信息集成为标准的数据中心。通信能力构建层则支撑了通信传输平台的运转,开放式的通信传输,有利于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实时、准确、全方位的医疗信息,从而提高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工作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201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电信合作建设智慧医院,首先就完成了统一门户、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建设,并且有各方移动应用的支撑。

二、智慧医院建设现状及其前景

自从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以来,智慧医疗、智慧医院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互联网+”环境下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更是被众多投资者看好。仅2014年一年,全球对数字医疗创业的投资额就高达65亿美元。不难看出,投资者对“互联网+”医疗的关注日益高涨。智慧医院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式纳入更多的医疗健康服务,创新了就医方式,患者就医更加及时、便利。

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医疗机构加大了对信息部门的投入,加快信息化的升级和改造。很多医院和互联网公司也已联手尝试研究建设智慧医院。例如今年3月刚刚启动运营的宁波“云医院”,凭借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信息技术,初步打造了一个含有1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226名专科医生的健康医疗平台,患者登陆“云医院”这个平台,可以预约医生,进行病情咨询、网络诊疗等。同时“云医院”还拓展延伸了传统的健康医疗服务的内容,患者可以咨询线上医生进行疾病预防,并且还有病后康复的周到服务,“云医院”还能为患者提供线上家庭医生的服务。而且宁波的“云医院”打破了传统购药取药方式,初步实现了医药分开。另外,中国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中国移动联手建设的智慧医院实现了医院各个部门之间互联协同办公,扩大资源共享,降低了运营成本。移动互联使得患者在就医后能够及时接收检查报告和医嘱等医疗服务。

此外,国内许多信息相关企业也已经跃跃欲试,研发各类相关数字化的系统,使得医疗健康服务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一)独立医疗服务应用蓬勃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发展大潮中,许多优秀的创业公司提供的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已经在引领行业迅猛发展,同时也在充分发挥自己灵活变通的优势,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独立医疗服务应用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趣医网和挂号网为代表的线上问诊分诊平台。这一类应用平台通常会和知名医疗机构进行合作,邀请知名医疗专家在线为患者解答一些基础的医疗信息咨询问题;第二类是线上医疗社交平台,例如春雨医生、好大夫网这类的平台。这一类应用主要着眼于为医生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间构建一个线上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生和患者可以充分进行双向沟通,对于患者关心的疾病信息和医疗体验等提供补充信息;第三类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则是更为细化的患者服务应用。这一类细化的应用以服药提醒、体质数据记录和健康咨询提供等作为自身主要竞争点,针对细化的目标客户群体,以资讯服务作为主打内容,从而在细分医疗服务市场中夺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相关医疗应用。以百度、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蓄势待发的互联网+智慧医疗市场。与独立创业公司相比,他们拥有更强大的财力、人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与独立医疗服务应用专注于医疗服务渠道改善不同,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借助于自身多样化的产品线和雄厚的研究实力,更多地将目光转向了医疗服务生产线上的其他环节。

为了解决挂号、收费、远程问诊这三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百度和总医院在2015年1月15日联手共建医疗平台,着重解决智慧医疗的技术难题,将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医疗服务相结合,借助科学技术为患者更好的服务。而与百度注重于技术方面的大数据发展不相同的是,阿里巴巴在互联网医疗市场仍然坚持着自身电商起家的本色。阿里巴巴率先进入医药电商的领域,投资了像寻医问药、U医U药这样的医疗平台,为“未来医院”的建立奠定了稳健的基础。2014年初,阿里巴巴收购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随后公布了“未来医院”的计划。阿里巴巴欲利用自身的支付宝为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平台,以此帮助医院建立互联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而腾讯的互联网医疗则是以微信为立足点,实施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方案,人们通过微信即可挂号预约、在线支付、接收检查报告等,实现了完整的医疗o2o的闭环。

“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建设突破了多年来的医改难题,共享医疗健康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效率。不论是医院自身的研究和建设,还是卫生医疗机构与信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都实现了对传统医疗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改善了医疗健康服务质量。

第一,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成本。智慧医院接入了各级医疗机构,着重点和专业性都有所不同。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系统可以对患者的医疗信息进行统计、筛选、分级,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相对应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这就有效落实了分级诊疗,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状态。

第二,重构就医方式。智慧医院的建立能够拓展医疗资源,在提供更多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同时就打破了传统的就医方式。通常一所医院的医生是有限的,而优秀的医生资源又是需要经过多年培养才可获得的,优质的医生资源和信息资源可及性比较弱,所以会出现患者就医困难的问题。但是在智慧医院这个平台,囊括了数量非常多的优质医生资源,患者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通过互联网接受诊疗。

第三,开放取药模式。智慧医院与连锁药店、医药电商的互联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购药、取药模式,打破传统的“以药养医”的模式。智慧医院的线上医生开出的处方迅速传递到第三方,患者可以选择在连锁药店或者是线上进行购药、取药。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当今医院的医护人员“拿回扣”的问题,降低药品成本,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实现医药分开。

三、智慧医院建设面临的问题

智慧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智慧医疗应运而生。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国情和医疗环境下,智慧医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宏观政策指导。智慧医院毕竟是新鲜事物,尚未有太多的成功先例。目前我国在智慧医院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推进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现成的借鉴经验,只有个别城市制定的规划目标和实施意见,无法对具体问题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显然,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推进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政策是必不可少并且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行的卫生医疗政策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推进智慧医院的部分需要调整,以此来为智慧医疗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通道。由于没有宏观的政策指导,缺乏行业运营的统一标准,各个地区智慧医院的服务质量就会良莠不齐,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卫生医疗水平不高的地区在智慧医院的投入力度和参与程度会更低,这样仍然会走进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怪圈中去。

(二)法律法规的欠缺。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指导和推动是必不可少的,法律法规的制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医生多点执业和患者信息保护方面仍然面临着法律空白亦或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加强相关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制约来保证智慧医院建设的顺利推进,以防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可以保障智慧医疗的安全落实,使得互联医疗服务和相关行为有法律支撑。

(三)碎片化时间无法保证医生的服务质量。目前,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依靠现存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生碎片化时间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本来医生在实体医院的工作已经很繁忙,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很大。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都令人很担心,许多优秀的医生每天的门诊量太大,不能保证在碎片化时间能够以同等的精力为在线患者服务,患者的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诱发更多问题,而且次生的问题和矛盾可能还会激化现有的医患关系,这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生、智慧医院都是极其不良的影响。

(四)信息安全保护仍待加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如何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档案信息和隐私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说,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的平台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信息的保密和储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构建一个涵盖整个社会的“互联网+”智慧医疗体系,势必要求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要构建一个数据与信息流通无障碍的交流网络,用户的个人健康医疗信息应该能够在医院与医院间、医疗服务应用与应用间无障碍进行流通。因此,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公民个人的互联就医信息和隐私保护成为智慧医院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智慧医院各地发展不均衡。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现有的国情下,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区卫生医疗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各地医院参与建设智慧医院的积极性有所差别、推动智慧医疗的步调也不一致,不同城市以及地区的智慧医院发展都是不均衡的。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体现在各地医院在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上。有些医院虽然已经建立了医疗信息系统,但是应用的范围还局限于门诊挂号、电子病历等方面。在信息化的投入规模和力度也比较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展的不均衡会影响患者就医的便利和质量。

此外,还面临着处方社会化、在线医保报销机制和药品流通管理机制等多方面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如何突破现今智慧医院所面临的瓶颈、解决困惑的难题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本文从政府主导、法律建设、社会参与、技术提升以及人文建设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如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并干预,完善政策环境。完善智慧医院的组织机构,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权益、提高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为目的,政府应当对智慧医院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机构建设,并且建立健全智慧医院的管理制度,出台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配套政策,对医生的准入标准进行严格地设定和控制,加强对智慧医疗环境下医生执业的监管,推进互联网医疗的进程,真正实现智慧医院便民惠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加强法律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制定在互联网环境下疾病诊疗的相关法律条文,对机构准入、医生网上诊疗、网上医疗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严格地法律规范,以此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目前,通过智慧医院接受在线诊疗的患者往往面临享有同等的医保待遇。因此,调整完善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且制定智慧医院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以此来保证公民的权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电子档案信息和就医隐私,为公民提供安全的互联就医环境。在相关法律条文和卫生政策的出台下,才能形成一套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体系。

第三,提高社会各方的参与度。目前,仅仅依靠政府一方的力量仍然不能完全支撑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以智慧医院这个新的平台为纽带,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其中,带动市场化经营,先进开放的市场环境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打造公立民营一起协调发展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第四,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文化建设。随着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显得越发重要,对于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缓解医患紧张关系都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互联开放的智慧医院也为医疗健康服务带来了创新空间,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信息服务、中医药医疗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新型的健康服务产业都将成为智慧医院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日益重要,构建完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突破瓶颈、解决智慧医院存在的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我们应该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丰富互联医疗健康服务的内容,改进医疗服务的模式,突破现有的设备、人员、信息的限制,优化提升智慧医疗效率和水平,创新智慧医疗服务的管理理念,实现公立民营协同发展,使得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及时、便利、安全的智慧医疗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晋军,丁富强,郑荣.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4.4.

[2]陈秋晓,张莹,姚志刚,姜忠.智慧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院管理论坛,2013.3.

[3]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4]何遥.智慧医疗的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2015.10.

[5]牛铁.医院智慧型信息化战略探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

[6]赵彦杰,唐颖淳,孙金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院平台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4.4.

[7]何伟.智慧医院发展的新契机――论物联网技术为医疗带来的巨大变革[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

[8]曾耀莹.联想力垒智慧医院[J].中国医院院长,2014.10.

智慧医疗研究报告篇3

在这100年中,iBm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2010年,iBm的中国研发也走过了第15个年头。

10月15日,一年一度的iBm2010年大中华区研发中心开放日,正是iBm对研发创新队伍的一次大阅兵,也是iBm的重要创新成果展示。

不只是iBm,跨国公司的“中国研发潮”正在袭来。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各类研发中心已经超过1200家,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实验室”,外企对“中国大脑”的争夺日益激烈。

作为iBm的中国“脑库”,iBm中国研发体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样的研究机制支撑着这个宏大而复杂的研发体系?

iBm中国15年的研发探索正在给出答案。

从中国“脑库”到全球“脑库”

2002年,当李实恭来到iBm中国研究院时,他所领导的团队只有不到100人,“当时对外接触很少,研究的课题很局限。”

iBm中国研究院从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配合、协助,慢慢到有自己的想法,把想法形成一个研究课题,然后对市场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现在,甚至可以把我们在大中华区看到的一些发展趋势贡献给全球其他的同事。”这15年是怎么走过来的,已经成为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的李实恭有着深刻体会。

事实上,和李实恭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iBm全球技术服务虚拟基础架构存取首席架构师王守慧,她也是iBm中国第一位本土的女性高级技术组成员。

王守慧现在负责全球虚拟桌面和桌面云计算服务产品的开发,她每天有两个工作时段:一个是早上7点到12点,与中国团队一起工作;一个是晚上9点到12点,与美国同事一起紧张地进行电话会议。作为虚拟桌面和桌面云计算产品技术的负责人,王守慧领导的开发团队里有一名中国同事、两名美国同事。她开玩笑地说,“有时,美国同事与我的交流甚至比中国同事还要多。”

“这说明我们所开发的产品是一个全球性产品,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全球化的产品研发,在产品开发的每一个阶段,我们要全程参与。”

而在以前,中国的技术研发团队,并没有这么重要的位置。

“以前,中国技术团队所承担的角色,往往是沿着美国总部的既定方向走。”王守慧感慨地说,一个产品的诞生,从市场需求形成产品需求,进而落实项目制定,形成技术架构,到了中国,研发工程师往往只是把代码写出来,“其实看不到太多的全球趋势。”

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博士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独家采访时也提到,“最初,在开发中心只有100多名工程师,与其叫工程师,不如更简单地称为‘程序员’。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软件开发能力还很弱,在iBm全球的项目合作中,中国的开发人员,只能参与到被细剖成十几个小项目中的一个,甚至是一个环节的编程环节,或者测试环节。”

王守慧加入iBm中国10年,她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中国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到全球技术团队负责人,直接参与全球产品研发架构,王守慧觉得很骄傲。从2004年到2005年,她带领iBmSoa北京设计中心为美国一家大型汽车零件和服务商成功开发了iBm全球第一个Soa大规模的应用,这一次的开发工作,全部是由中国团队完成的,将近一年之后,成熟的Soa产品开始在全球。

iBm中国研发的15年,其实是从中国“脑库”变成全球“脑库”的15年,中国的研发体系跃升为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支撑,其实是中国研发在全球领导力的变化。

今天,iBm中国研究院拥有300名科学家,而在iBm中国开发中心更有着5000人的庞大队伍。这一切与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不无关系。“事实上,iBm中国开发中心从10年前的100多人扩展到5000人,并不是中国的劳动力廉价,而是中国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而且,中国也有着比世界任何地方更多、更大的客户需求。比如中国石化、中国移动这种庞大规模的客户体验,在其他国家很少遇到过,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为它们服务。”

iBm软件集团aim软件服务部副总裁edHarbour也表示:“我们在全球的人才团队是开放的,他们结合行业的需求,为不同的客户提供相关服务。这些技术资源以及人才储备,随时可能和国外的资源进行结合,在解决方案和应用方面提供相应的能力。我们是一个全球的团队,可以把全球的资源带到任何一个客户、任何一个地方,同时结合本地的团队。”

目前,iBm在中国的研发体系主要包括5个机构――iBm中国研究院(CRL)、iBm中国开发中心(CDL)、iBm中国科技与系统研发中心(CStL)、iBm中国系统中心(CSC)和iBm中国创新中心(CBiC)。iBm系统与科技研发中心参与研发了新一代高端存储DS8800、中端存储StorwizeV7000和新一代x系列服务器及系统管理软件,并开始建立大型主机软件开发团队。iBm中国系统中心是iBm全球五大高端(包括iBm主机)测试中心之一,更是亚太地区第一家负责提供系统测试、参观访问、技术交流论坛等多项技术支持活动的中心。而成立于2006年的中国创新中心则是向社会全方位展示面向金融、电信、政府、零售、医疗、制造等各行业客户提供的创新平台。iBm研发体系的5大中心彼此独立,但是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它们经常以产品项目为单位展开团队合作,这种机构设置也最大限度地发挥着iBm中国“脑库”的威力。

iBm这种“大视野”的研发方式所带来的结果是大运作、大投入――今年,iBm在全球的研发投入超过了60亿美元,这并不是一个普通企业所能承受的。这样的投入值得吗?iBm新兴成长市场部门软件市场与策略副总裁Stevewilkins对iBm的未来收益显得信心满满:“我们第三季度业绩表现是非常好的,在全球都实现了增长,在新兴成长市场增长尤其迅速,达到了13%。而中国又是表现最为强劲的地区,增幅达到了36%。”在接受记者采访时,Stevewilkins表示,他已经感觉到了iBm研发投资的回报。

明年,iBm即将迎来100年诞辰。100年沧海桑田,全球it界曾经奋战在一线的公司,很多已经陨落了,也有很多正在冉冉升起,iBm则稳稳地向前迈进,颇有长者的姿态。这一切的成就与iBm的创新基因一脉相连,中国“脑库”功不可没。

世界就是实验室

几年前,中国台湾《天下》杂志在采访了李实恭后,曾将他形容为“超级业务员”。

媒体的描述其实并没有错,作为iBm中国研究院的院长,李实恭并不是深藏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在很多场合都能见到他儒雅的身影。他去过秦皇岛开发区、无锡软件园,拜访过很多中国客户,他与很多合作伙伴有着深厚的友谊,他甚至还是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基于他的活跃,媒体给了他“超级业务员”的称呼。

不过,李实恭并不太喜欢这个称呼,他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的独家采访时直言:“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在卖东西,而是在研究,inmarketresearch(在市场中研究),这就是我们的方法。”

李实恭的上司,iBm负责全球研究机构的高级副总裁Johne.Kelly曾经对iBm的中国研发体系有一个精辟的定义――“世界就是实验室”。李实恭更愿意这样来形容他所领导的团队的角色:“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研究的范围,我们不是关起门来做研究,也不是扩张领土,而是与合作伙伴结合起来,成为没有围墙的实验室。”

iBm中国研究院位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钻石大厦,两年前,大厦的一楼出现了一个综合实验室,它为iBm的众多合作伙伴搭建了一个科研环境,使它们能够与iBm工程师一起进行研究。“这是我们当年打破围墙的第一步。”李实恭这样回忆。

9月16日,在iBm中国研究院成立15周年的庆典上,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也谈到,通过协同的方式,与研究机构、国内企业乃至于政府机关共同研究技术创新,是iBm中国研究院令人骄傲的成就。

现在,在iBm,作为中国“脑库”的研发体系并不只是扮演技术创新引擎的角色,而是更多地站在产业的高度建立一种生态体系。这也是蓝色巨人iBm的一贯作风――在产品处在市场需求的调研阶段就让研发体系介入进来,在客户的应用中不断完善产品,并将其投入到下一代研发,如此滚动进行,研发与市场紧紧相连,不分彼此。物联网、云计算这些引领产业的创新技术就是在这样一种研究方法下诞生并迅速走向市场。

在传统的研发体系中,往往是研究人员走进实验室做研究,发明出一项新技术后,研究工作也就随之结束了。李实恭认为,在开放的世界里,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具备所有的技能,研究人员必须要走出实验室,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中。而在这样的环境中,iBm非常需要与合作伙伴一起协作,在健康的生态体系中,孵化自己也孵化别人。

相较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iBm中国研究院,拥有庞大工程师队伍的iBm中国开发中心在打破“围墙”上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成立于1999年的iBm中国开发中心,经过11年的蓬勃发展,已经跃居iBm全球规模最大的软件开发实验室,更是iBm众多软件开发中心中惟一同时进行iBm核心五大品牌软件(websphere、Lotus、imformationmanagement、tivoli、Rational)开发的中心。

王阳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iBm中国开发中心相继建立了涵盖金融、电信、医疗、能源与公共设施等方面的10大行业解决方案中心,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最新的解决方案。

2010年年初,昆明市政府宣布与iBm联手打造“智慧昆明”。在iBm大量技术服务人员的协助下,昆明市政府参考世界先进经验,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与优化等先进信息技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作为iBm转型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开放日当天,iBm宣布成立贵宾报告中心(executiveBriefingCenter简称eBC),旨在为客户提供专业便利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展示,进而获得最有用的信息和价值。

iBm软件集团客户技术支持部门全球副总裁KatieKean表示:“新成立的贵宾报告中心将为技术专家和客户之间构建沟通的平台,让更多的企业用户从中受益。”据她介绍,作为iBm全球第13个报告中心,位于北京的iBm贵宾报告中心拥有一流的设施和最先进的技术方案交流演示,可以为到访的政府官员、业界精英、企业客户与业务合作伙伴提供出色的软件技术交流内容及环境,以及专业化的贵宾报告服务。

至于针对来访客户的标准,KatieKean也表示,iBm不会设立门槛,欢迎一切带着问题来向iBm讨教的客户,而iBm也将以优秀的工程师队伍作为后盾,为广大客户答疑解难。

世界就是实验室。以开放的胸怀与客户、合作伙伴共同合作,这不仅仅是iBm中国研究院、中国开发中心的创新态度,也是iBm中国整体研发团队的共同基因。正是这样的开放平台,支撑着iBm中国“脑库”走向全球,也支撑着尖端技术走出实验室,“飞入寻常百姓家”。

概念走下神坛

通过与社区健康服务热线联系,一位高血压患者预约了社区医生上门进行诊治,过了不久,随着门铃的响起,社区全科医生如约而至。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位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并没有从“您哪里不舒服”开始,而是直奔“要害”。医生马上掏出准备好的血压仪对患者进行血压检查。

实际上,这位社区医生早已通过电子档案健康平台,获得了患者的基本健康档案和个人信息,对于患者的身体情况了然于胸。在智慧的医疗体系下,医疗系统之间已经互联互通,病人无论在哪里,当地被授权的医生都可以通过一体化的系统浏览病人的就诊历史、诊断记录,以及保险细节等个人信息,使病人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一致的护理需求。

这就是研发中心开放日上记者看到的一幕,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有这样“智慧的医疗”,事实上,这种医疗方式已经出现,有不少病人正在享受这种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iBm的相关工程师也告诉记者,“虽然此次我们是在研究院里看到未来智慧医疗的场景,但是这种医疗方式已经不再停留在研究层面,而是走向了应用。如今,iBm正在和各大三甲医院、社区医院沟通,有些已经到了实施阶段,相信不久,智慧的医疗时代就会到来。”

会到来的,不只是智慧的医疗,还有智慧的水资源管理,这也是此次开放日最为媒体所关注的应用。城市用水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之一,而如今,缺水、水资源浪费问题已经越来越恶化,为了改善这一情况,iBm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研究智慧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如今,这项研究项目开始走向实用,沈阳、昆山都已经和iBm合作,共同进行城市的水资源建设。

iBm智慧的水资源管理技术,是运用当下先进的智能分析系统,随时跟踪并报告包括过滤设备、水泵、阀门及收集管、储水盆和实验室设备等基础设施的现状,帮助城市已有的水质自动环境监测站进行24小时自动监测并实现多部门之间联动。各方机构、企业、团体和个人将形成一个立体的管控网络,各级环保局、水利局、市政都可以很好地知晓城市用水和调配情况。

钱大群也在开放日当天表示,继去年四季度活动以后,iBm主要做了五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iBm全球网格大同盟宣布助力清华大学“清水计算”项目,共同解决人类面对的水资源问题。而在全球,iBm正致力于研发一套与it相关的水管理技术投资组合,预计耗资200亿美元,历时5年。

智慧交通、智慧银行、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食品、智慧的水资源管理⋯⋯这让人联想到今年3月25日,在2010iBm论坛上,钱大群意气风发地说:“‘智慧地球’已经从预言变成现实,未来10年是进入智慧时代的黄金期,而中国会成为最大的赢家。”眼下这些已经走下概念神坛的科技创新,将成为奠定中国大赢家的最大筹码。

几年前,iBm在业界率先实践云计算,后来,随着科技不断变革,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概念,并且基于这个理念对很多社会公共应用展开了研究;如今,随着“智慧的地球”理念已经慢慢为业界理解、接纳,物联网概念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作为“智慧的地球”的两大支撑力量――云计算、物联网的研究已经成为iBm的业务重点。

钱大群表示:“云计算研究旨在让广大用户更快捷、经济地享受到信息技术创新带来的便利。而物联网则是实现‘智慧地球’的基石,也是实现透彻感知的必由之路。”

从2007年2月iBm帮助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云计算中心起,无锡云计算中心就成为外界最关注的云计算实践之一。作为iBm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云计算中心及中国首个商用云计算中心,时隔3年多,无锡的商用实践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如今,“无锡云”的二期也已经启用。

除了无锡,iBm相继在东营、北京、沈阳等城市建立了云计算中心。而在物联网领域,iBm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9月16日,在iBm中国研究院15周年庆典的当天,iBm也成立了物联网技术中心,这是iBm在全球的首个物联网技术中心。这个技术中心同样是秉承了“世界就是实验室”的理念,以开放的作风、开放的环境,来做协作创新。

今天,我们不难发现,iBm正越来越注重应用的体验。概念落地,这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坚定基石,从中国“脑库”到全球“脑库”,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实验室”,iBm的中国研发力量势不可挡。正如iBm大中华区全球研发暨企业发展副总裁沈安石所感慨的那样:“每一次的科技创新,无疑都将为市场和产业带来新的冲击。iBm的研发不仅要秉承iBm一贯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也要打开实验室的大门,将市场与客户真实的应用问题共同纳入我们的研发范畴,消除二者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真正让我们的客户迅速得益于新理念与新科技,迎接即将到来的智慧时代。”

链接

iBm迁址“大观”开启百年庆典倒计时

10月23日,iBm在北京举办了盛大典礼,庆祝iBm大中华区总部正式迁入新址――大观写字楼,并宣布启动公司百年庆典倒计时。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前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iBm首席顾问周伟在盛典上发表了讲话。数百名政府、客户、合作伙伴、院校和学术界代表,以及媒体记者和iBm员工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1979年,iBm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来到中国。1992年,iBm在中国正式注册成立“iBm中国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发展中国”的大战略,助力中国的全面开放。进入本世纪,iBm先后提出了“随需应变”、“协作创新”等策略,协助中国的金融、电信、制造和流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实现了信息化的跨越式前进。2007年,iBm提出了“全球整合企业”的概念,将中国变成全球整合的最重要基地之一。2009年,iBm更是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愿景,与中国各级政府和广大客户展开了更加全面的合作。

智慧医疗研究报告篇4

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

就晶体管数量而言,到2010年,全球每个人将平均占有10亿个,每个晶体管约耗资十万分之一美分。据估计,到2011年将有20亿人上网。同时,联网对象,亦即构成“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车辆、设备、摄像头、车道、管道――的数量正在迈向1万亿大关。2007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突破33亿大关,也就是说,全球平均每两个人就拥有一部移动电话。更重要的是,据测2009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将达到10亿之多。到2010年,全球生产的射频标识(RFiD)数量可望达到300亿个,产品、护照、建筑物甚至动物身上都将带有射频标识。盘旋在绕地轨道上的数百个卫星每天产生数百万兆字节(tB)的数据量。

世界的智慧化也不只是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pervasiveconnectivity)。大规模计算机集群首次具备了用于处理、建模、预测和分析任何工作负载和任务的经济可行性:今年,iBm的走鹃超级计算机(Roadrunner)突破了每秒1000万亿次(petaflop/s)的运算速度屏障。走鹃超级计算机使用的芯片与消费者游戏控制台所用的芯片并无二致,并且采用免费的Linux操作系统。作为一种连接和提供具有强大、大规模可扩展后端系统的庞大最终用户设备、传感器和致动器阵列的方法,“云计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快速开发新型应用并将其部署为网络服务。基本计算模式在过去20年中已经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个人电脑模式已被目前基于开放性、网络、高新技术以及数字智能与工作和生活相融合的新模式所取代。

这一切都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运用智慧实现数字化和互联的现实。

智慧能源

据美国能源部的研究结果,由于电网效率低下而造成的电能损失高达总电能的67%。为此,美国德克萨斯州及丹麦、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公共事业公司正在建设新型数字式电网,以便对能源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迅速地修复供电故障,而且有助于他们更“智慧”地获取和分配电力。消费者也能够加强他们对能源消耗的掌控――每户最多可减少25%的能源花费――而且“智慧能源”管理还能够改善可靠性、服务、效率乃至法令透明度。另外还有可能合并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风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太阳能等――以提供对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涉及所有能源形式的端到端的洞察力。

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

即使是10年前设计和部署的最先进系统也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现实。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部分原因就在于,银行的现有系统无法处理随着抵押债权证券化、融资和交易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致使银行无法得知和管理其风险敞口:他们对市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失去了洞察力,因为这些事情是实时发生的而且复杂性过于巨大。幸运的是,“智慧金融系统”有可能成为现实,例如近期每天交易额达10万亿美元的全球货币市场系统。

智慧交通系统

按时间(42亿小时)和燃油(29亿加仑)浪费计算,美国的交通阻塞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780亿美元。据一个公共交通倡议组织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纽约市一些街道上45%的交通量来自在街区间往返的人流。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一年当中,仅在洛杉矶市一个小商业区内,轿车在寻找停车位时的车程加起来就相当于38次环球旅行的路程,同时消耗47000加仑汽油,排放730吨二氧化碳。相比之下,斯德哥尔摩的新智能收费系统使交通量减少了22%,排放物减少了12%~40%,而且每天搭乘公交系统的人数增加了40000人。

智慧的医疗保健系统

有许多人因为我们医疗保健系统的现状而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在美国,据估计电子医疗记录每年可帮助防止100000人因为医疗失误而死亡。

智慧的气候系统

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2004年的一份报告,从1980~2003年,由于气候相关灾难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总计达1万亿美元。而同一时期新兴市场上的相关保险业务仅覆盖气候相关灾难总损失的4%。高收入国家的情况相对好一些,达到40%。但仍有5000亿美元以上的损失不在保险范围之内。

目前也有可能在方圆1~2公里范围内进行局部的高精度天气预报。这些技术经商业化后已应用于若干城市地区,其中包括纽约、芝加哥、堪萨斯城、亚特兰大、巴尔的摩/华盛顿和迈阿密/劳德代尔堡。

智慧水系统

全球水用量自1900年以来增加了六倍,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缺乏安全饮用水,半数人口没有充足的卫生条件。联合国的最近一份报告称,发展中国家有一半人口患有与水有关的疾病。

据估计,为使作物产量翻番以满足到2025年时全球食物需求,全球每年的灌溉用水量还需要在目前基础上增加约30%。一个供水管理系统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一个较早行动的例子,全球大运河合作项目(GreatRiverspartnership)正在使用新的计算机建模框架来模拟全球河流流域的状态,以帮助制订有关保护自然环境和造福当地社区的政策和管理决策。管理和技术咨询公司博思艾伦(Boozalllen)的研究表明,在未来25年内对全球的城市水、电和交通系统进入现代化,需要投入4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约等于2006年全球所有股票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市值。

智慧的管理

构建这种一元系统的技术现在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但实际上,技术是比较容易的部分。更困难的是企业、政府、学校、团体和个人为了利用这个系统而必须进行的调整――也就是改变他们业务流程和工作形式,他们与外界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业务模式,甚至他们的文化和行为。这种非常不同于先前时代的管理方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基于创新的日程表;培养一种欢迎和包容“群体智慧”以及广泛社会生态系统的组织文化和流程;以及能够进行持续调整和不断发展的新技能。它要求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例如从“跨国”公司转型成为我们称之为“全球整合企业”的新模式。智慧管理还要求较之于过去而言,在规模上大得多的、更加多元化的、更加社会性的、更迅速的和更少预测性的协作方式。

我们是要把握这个机遇,还是被动地面对这一新的现实?它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储蓄方式?改变我们的交易方式?改变我们的学习和教授方式?改变我们运输和旅行方式?改变我们的能源管理方式?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智慧的地球”将对人类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领导人和学者在对相关问题上的思考不谋而合。例如,“软实力”的概念现在已发展成为“智慧实力”(smartpower)的概念。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Josephnye)教授和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afmitage)在他们给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forStrategicandinternationalStudies)撰写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这一概念。“智慧实力既非硬实力,亦非软实力,而是硬实体和软实体的巧妙结合。”

智慧医疗研究报告篇5

作为中医养生行业的一大盛事,本届中医养生文化节将邀请国家有关部委领导、行业协会领导、业界权威、社会名流、企业领袖与知名媒体一起,共商行业大计,共谋养生大业,共赴养生财富盛宴。

荣耀之旅:亚太百佳名店评选揭晓

高度决定影响力,首届中医养生文化节以“振兴与弘扬中国中医养生精粹、传承与创新中国中医养生文化、推广与提升中国中医养生水平”为旗帜,成立行业联盟,宣导联盟宣言,颁发联盟资质牌匾,推动行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同时,由各行业协会和行业公益团体提名,由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和亚太中医养生美容及保健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团评选出的“亚太百佳养生美容专科名店”,也将在会期揭晓授牌。

文化之旅:“文化进店”首开行业先河

由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亚太中医养生美容与保健专业委员会联合开展的“文化进店”公益活动,主要是针对美容院休闲区、接待区的固有场地进行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帮助美容院创建公益图书阅读区、文化展示区、图书销售区等,并通过店面建设个性化扶持方案、图书及特色产品配送体系的专业保障、活动促销的经营推广等条龙合作方案,丰富美容院的企业文化,拓展美容院利润增长点。

这是改变美容行业文化传播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举措,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领导将亲自为“文化进店”授权单位颁发授权牌匾及赠书。

智慧之旅:引领潮流,关注行业趋势

据伊美传媒2009年度美容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美容行业在经历“治”和“修”阶段后,正进入到“养”的时代,主张内调休养的养生已经成为美容消费的主流趋势。中医养生美容因针对现代亚健康群体、结合现代都市高素质群体的消费习惯而日渐风靡,成为美容行业的热门项目。但是,由于经营中医养生品牌的企业大量涌入,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中医养生市场鱼目混珠。终端养生美容项目如何经营与发展、谁将引领中医养生未来发展潮流等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将在会议期间成为与会嘉宾探讨的焦点话题。

财富之旅:公益活动开启行业新篇

活动期间,由蓓迪雅养生专科传播中心为国内市场提供的5000台高科智能仪器――蓓迪雅・高科智能养生床将展示于众。该智能养生床是亚太中医养生美容保健专业委员会的最新研发成果,集熏蒸、理疗为一体,可用于人体亚健康状况检测(能够清晰准确显示健康指数图表,自动生成健康报告和处分报告)。

同期进行的还有“蓓迪雅・香熏中医养生专科”千家扶持创建公益工程启动仪式。香熏中医养生专科模式是亚太中医养生美容保健专业委员会将现代医学专科诊室的模式与美容院的优势进行完美整合,并结合现代时尚香熏美容等项目,借助蓓迪雅高科智能养生床而首创的种全新美容模式,实行分店输出,可以协助大中型美容院建立“店中店”。这种“院中店”项目的引进和合作模式,是现代中医美容向专业化迈进的先行者。

健康之旅:“健康教母”马悦凌主题专场活动

被誉为“健康教母”、“民间奇医”的养牛专家马悦凌女士研究民间中医治病、保健方法近20年,独创食疗、经络疗法,已经出版了畅销著作《不生病的智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温度决定生老病死》等,其《不生病的智慧》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优秀健康图书”,题为《我用简单的方法就能治疗心脑血管病、癌症及多种慢性病》的文童还被美国的两家报纸连载。

本届中医养生文化节期间,马悦凌女士将就大家关注的养生主题做专场研讨。同时,主办方还特邀全国十佳美容连锁机构总裁就美容行业的连锁经营等系列课题与嘉宾进行交流互动。

智慧医疗研究报告篇6

2.粤东地区10日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李佩武,高俊泽,陈世勇,Lipei-wu,GaoJun-ze,CHenShi-yong

3.简讯

4.左右半大肠癌临床特征对比研究钟旭辉,罗程,余志金,彭晓峰,许岸高

5.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应用中的对比研究李敏,黄留业,吴承荣,Limin,HUanGLiu-ye,wUCheng-rong

6.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研究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魏智民,高峰,杨雪,胡亦新,范利,白杨,智发朝

7.肥皂水灌肠诱发结肠出血1例报告刘夕芝

8.国内医务人员大肠癌筛查认识现状分析及建议邢颖,韩英,盛剑秋,曾建彪,李恕军,范如英,赵晓军,戴晓娟,邢鹭,陆晓娟

9.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鼻咽癌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孔宪和,陈丽恒,KonGXian-he,CHenLi-heng

10.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结束了吗?郜恒骏

11.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研究进展刘国栋,张建中

12.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王鹏,李延青

13.尿素呼气试验在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杨桢,吕农华

14.微生态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杜奕奇

15.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组织学变化及胃癌患病率的3年随访研究汤金海,陈易,陆海林,赵光明,徐华,苏荣华

16.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观察李华,赵红艳,赵军艳

17.内镜全程直视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应用体会黄德旺,磨庆福,陈康部,谢宁,刘建琼,郭小平

18.内镜附件上做标记临床中应用张保东

19.胆道镜液电碎石对术后残留结石治疗的观察及护理黎小平,谭潇莹,邓予,罗云藩

20.安神法应作为中医治疗大法陆惠,陈宝田

21.肠道支架置人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闫军红,胡兆深,刘建军,张永静

22.胃双幽门畸形并球部溃疡1例宋振河,高孝忠

23.内镜下治疗巨大胃石1例汪和明,田华

1.几种肝病预后评估系统及其临床应用的比较曾聪,白岚

2.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吴承荣,黄留业,崔俊,刘运祥,徐宁

3.结肠癌的mSCt分期诊断及腹腔镜切除术可行性研究黎蕾,成官迅,张刚,李国新

4.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王宇,阚和平,蒋晓青,wanGYu,KanHe-ping,JianGXiao-qing

5.简讯

6.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含量用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参考值何玉善,李娜,刘思德,张亚历

7.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人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韦始亮,叶红军,王慧超,张芳婷

8.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孙士东,王淑芳,倪永泽,解洪媛,徐飞,毕英杰

9.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与病理变化关系的探讨孙勇,丁彦青,SUnYong,DinGYan-qing

10.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白启轩,贾继东

11.肝性脑病的临床相关检查及意义范竹萍,邱德凯

12.肝性脑病的治疗和预防杨昭徐

13.力尔凡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分析古伟光,金军,罗海涛,贺志仁

14.pet-Ct对大肠恶性肿瘤原发病灶的诊断价值分析徐国良,樊卫,罗广裕,高晓燕,张蓉,黎建军,李茵,单宏波

15.磷酸钠盐用于超声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观察陈慧,王莉慧,蔡文智

16.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并潘托拉唑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姚梦远,陈寿礼,张桂芝

17.eRCp对胆胰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治价值陈文习,蔡丽,王浩文,邵敏,夏雪梅,程振江

18.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和疗效的影响杨玉宇

19.大承气汤联合丹参治疗3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陈杰,汪和明,陈烨

20.食管支架治疗80岁以上老人食管恶性狭窄9例报告潘元海,薛萌华

21.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65例伪膜性肠炎临床分析刘和生

22.肝郁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于丰彦,周福生

23.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刘梅娟,徐沛纯

1.大肠癌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南清振,高蕾,肖冰,杨希山,张振书

2.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36例粱冬生

3.多孔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血浆吸附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胡肖兵,高洪波,李粤平,何敏茹

4.简讯

5.noD2/CaRD15基因突变与中国人克罗恩病相关性研究张以洋,韩树堂,智发朝,ZHanGYi-yang,HanShu-tang,ZHiFa-chao

6.姜黄素对大鼠小肠炎组织mpo、SoD作用的影响宋卫兵,张振书,肖冰,黄茂梁,赵士义,王新颖

7.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尿素酶基因及活性多样性谭昌成,施理,tanChang-cheng,SHiLi

8.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唐旭东,王萍,卞立群,张引强

9.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吕宾

10.胃食管反流病定义及临床分型的演变汪安江,陈旻湖

11.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及药物治疗进展邹多武

12.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陈誩,刘汶

13.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现状杨云生

14.胃食管反流病内镜诊断标准及图片解读刘思德,姜泊,周殿元

15.GeRD患者夜间症状与睡眠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晁冠群,吕宾,范一宏,孟立娜,陈春晓,王杭勇,宋震亚,杜勤,高敏,吴加国

16.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外症状临床分析罗国彪,舒建昌,杨绮红,张文茹,黎铭恩,庞春梅,张晓燕,宋慧东,聂丽芬,吕霞,叶国荣

17.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谢亨银

18.X线引导胆道镜治疗胆道狭窄及难取性残留结石45例朱全胜,王家平,袁曙光,田大广,杨华,艾李萍

19.自制含漱汤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病的观察及护理蓝雪霞,洪建云

20.结肠镜诊疗中并发肠穿孔原因分析杨秀兰,史维,农春燕,孙晓滨,奚维东

21.甘露醇及合用莫沙必利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效果的对照分析杨靖,钟志强,肖丽英

22.慢性便秘结肠水疗临床疗效观察梁仲惠,杜平,彭丽琼,资艳妮,梅永红,刘程丽,陈志航

23.上消化道出血235例诊治失误分析骆楚钢

24.强效抑酸治疗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性腹泻王媛媛,肖冰,姜泊

25.肝星状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韦始亮,叶红军

26.肿瘤始动的根基-肿瘤干细胞李鹰飞,肖冰

27.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28.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庐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Http://

29.先天性肠系膜淋巴管扩张症致严重低蛋白血症1例报告张迎春,智发朝

30.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报告李佩武,姚永莉,肖冰

1.eRCp放置胆管内支架姑息治疗难以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范震,张啸,张筱凤,吕文,林秀英,郭英辉,黄平

2.邵阳市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罗政仁,张国华,陈劲勇,王宣德,刘辉文,姒健敏

3.黏膜下注射电切广基息肉的临床应用王浩文,杜植三,夏雪梅

4.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作用邓小霞,程传虎,刘锦文,钟兰生,肖俊强

5.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6家系临床分析徐永成,许岸高,XUYong-cheng,XUan-gao

6.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内镜治疗价值阮巍山,彭侠彪,陈影洁,全华斌,张秋生

7.慢性胃炎分类、分型的历史演变高峻,李兆申

8.慢性胃炎内镜诊断的要点及问题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林三仁

9.放大内镜及窄带成像技术在慢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戈之铮,李为光

10.慢性胃炎病理诊断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施尧

11.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吕农华

12.泽马可、金双歧联合治疗腹泻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王雪光

13.咪唑安定、异丙酚及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eRCp检查中的应用周桥灵,杨承祥,刘洪珍

14.胆总管内支架置放技巧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刘锦涛,叶平,吕艳平,陶丽英,杨玉清,朱建新

1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紧急硬化治疗18例黄志达,阎玉兰,林皓嵩,陈文清

16.内镜下金属夹治疗和预防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罗朝辉,陈祥,杨清明,林贵兰

17.恙虫病并肝功能损害84例临床分析王晓梅,王春丁

18.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杨力,李初俊

19.双气囊小肠镜下小肠黏膜糜烂和溃疡白杨,智发朝,张振书

20.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与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曾志荣,胡品津

21.胃黏膜屏障功能研究概况房殿春,彭志红

22.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黏膜损害李瑜元

23.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24.食管克罗恩病1例报告许秋泳,郭文,智发朝

1.Lugol液染色诊断Barrett食管的临床价值李艳梅,苏秉忠,冷雪芹,LiYan-mei,SUBing-zhong,LenGXue-qin

2.ae1/ae3免疫组化法在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作用林照亮,吴盛州,程春生,龚梅金,王玉梅

3.石榴皮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胡伟,代薇,杨宇梅,周曾芬,李晓燕,段丽萍,陈娅蓉,蒋海燕,贾友兰

4.Barrett食管内镜下氩气治疗卢忠生,杨云生

5.115例重症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分析陈小龙,CHenXiao-long

6.简讯

7.生长激素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研究陈祺,吴伟东,尹合坤,CHenQi,wUwei-dong,YinHe-kun

8.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刘清,李俊达,何剑琴,LiUQing,LiJun-da,HeJian-qin

9.胃底隆起性病变活检致大出血1例报告徐显林,伍运生,陈出新,邝慕珠

10.Barrett食管与反流张军

11.CoX-2与Barrett食管及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崔忠敏,郭晓钟

12.Barrett食管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注意的问题张丽华,黄勤,于成功

13.Barrett食管的近代治疗陆星华

14.抑酸治疗对Barrett食管的临床意义邹多武

15.倍剂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王任之,邓兴臣,陈村龙,黄飞雄,吴淑媛

16.针药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肖红,刘永庆

17.广东东莞地区上消化道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附10580例胃镜分析)李拥宁,李迎彤,罗琳玲,骆训武

18.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Barrett食管13例临床分析吴以龙

19.eRCp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何丽娟,司徒鹏,叶扬娥,彭蓉芳,卢如相

智慧医疗研究报告篇7

政策扶持驱动智慧医疗加速发展

智慧医疗的本质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

事实上,早在2009年国务院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就提出了“四梁八柱”,其中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医改成功逐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可以预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疗信息化将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该意见文件指出,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为四个重点:疾病控制网络为主的公共卫生系统、健康档案为重点的信息平台、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城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和远程医疗。在《“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思路》中更提出,整个卫生体系的信息化要“大干快上”。据了解,整个规划是以平台建设、医疗机构之间横向互联、协作、远程医疗系统为总发展目标的,同时它会加大以医院为核心的基层医疗体系的HiS和CiS的实施率,使得整体平台的建设达到通过搭建公共卫生系统平台来优化利用医疗资源,增加公民卫生保健水平和提高国家卫生开支效率。

移动医疗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随着智慧医疗的兴起,智能手机和新型创新连接设备普及率的日渐提高,以及移动宽带网络和服务的拓展,智慧医疗中的移动医疗将在未来的医疗保健行业发挥重要作用,行业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层次多,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到2009年底我国的医疗机构总数大致在91.7万个,其中具备综合性医疗能力的医院为2万个左右。对智慧医疗的投资还处于加速阶段,一旦智慧医院的投资建设逐步完成后,以社区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地方政府的投资力度也将逐步向区域医疗方向倾斜,根据现有的区域医疗机构的数量和他们对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对应的造价。iDC的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it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为16.08亿元,预计2013年将达到50.17亿元,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6%。平安证券估计,未来3年该子行业的社区卫生管理系统和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复合增速约为52%和45%。

在国外,一向嗅觉灵敏的知名pe/VC早已开始行动起来。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8月,美国ZocDoc(医生预约平台)获得了俄罗斯风司DSt5000万美元的投资,9月获得高盛2500万美元的投资等。同年10月,美国医疗服务网站完成了第四轮高达2500万美元的融资。

传统医疗模式或将被全面颠覆

国泰君安认为,基于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正全面颠覆人们对医疗的认知结构,可以预见,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从诊断、监护、治疗、到给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结合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全新的医院、患者、保险的多方共赢商业模式也在探索中爆发,基于医疗大数据平台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也将把个性化医疗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传统的医疗器械和医院的商业模式或将被全面颠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智慧医疗目前并无明确的行业标准,且各地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程度发展差异很大,信息化的需求差异度很非常大,从而导致了该市场的集中度很低。国内医疗卫生软件厂商有500-600家,绝大多数规模较小。据08/09年iDC评选的我国“医疗整体解决方案十大供应商”,卫宁软件(300253),市场排名第一,但是占有率也只有6%多一点,市场规模前10大的厂商总体规模的市场份额也只有32%。现在,在行业推陈出新的同时,优胜劣汰、老新交替是大势所趋,行业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

细分行业龙头将率先受益

智慧医疗研究报告篇8

从《内经》与《易经》谈人类学体质分类刘光西王灿勋(4)

浅谈病因学说的形成齐鲁中医药情报王振卿(9)

周易,阴阳,中医泛说李明忠刘东升(10)

对中药朱砂七抗炎及抗溃疡的实验研究吴宗群解建国(15)

浅谈基层医院中药材的贮藏保管郭振海(17)

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的鉴别崔胜花李峰(22)

车前子盐灸方法的探讨马春亮程令梅(24)

浅谈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茌家耀方士年(25)

自拟《清浊肾复汤》治疗慢性肾炎100例张金声(27)

中医对慢性结肠炎366例的证治王景龙孔祥金(29)

中西医结合治疗菌痢周翠芳(31)

新法治疗小儿外感咳嗽83例戚刚(33)

复方乌头液离子导入治疗急性腰扭伤徐彩华(34)

牵引加手法治疗颈椎病108例临床报道王和臣尹忠民(36)

新法治疗腰椎间盘空出症78例临床观察王和臣尹芳芳(40)

中药加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Ⅱ型蛋白尿疗效观察石同一孟庆方(43)

氢化可地松配合针刺牵引治疗急性腰肌扭伤99例疗效观察郭作元胡文钊(44)

显微白内障囊外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张苏宁(45)

腹膜后巨大脂肪瘤2例报告王志峰姜玉成(48)

药物敷脐治疗小儿腹泻106例临床小结黄毓庆曹坚(49)

不症治疗及体会白善信(50)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炎20例刘玉华(51)

保心包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陈英范正欣(5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6例报告赵瑾(55)

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主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维宋和铭袁启勇(59)

鼻腔给药林桂涛田景振(62)

山东省智力残疾患者抽样调查结果分析赵燕张忠臣(65)

山东省智力残疾作童抽样调查结果分析赵燕张忠臣(68)

男扎并发出血和血肿的中医辨证施治吕玉才(72)

耳尖穴放血加耳压穴位治疗麦粒肿50例临床研究张萍(76)

崩漏症的中医治疗概况茌家耀潘高峰(78)

齐鲁中医药情报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前景曲绵濂杨广俊(81)

活血化淤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研究近况马登华(95)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中医药治疗进展于慧云(97)

一种不需取动脉血而估计动脉氧分压的新方法刘雪平丁兆芳(101)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注射溶栓疗法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耿义勤李映霞(102)

从皮肤科的角度考察汉方药药疹陈黎明(105)

试论图书馆职能的演变李晓伟(115)

论高校期刊文献开发与利用王玉兰宋玉玲(117)

谈谈如何做好新书工作高薇冯培树(119)

浅谈我院大学生期刊阅读兴趣谭秀卿(121)

浅谈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陈伟(123)

高校读者分析与读者工作张一红(125)

读者阅读心理浅探:读者工作体会赵霞(127)

浅谈改革中的开架期刊管理方吉(130)

崩漏证治研究进展王柱林徐元山(134)

双黄连粉针剂在我院儿科临床应用(附464例报告)曹坚(137)

穴区药磁疗法与药磁系列保健品研制张文高贾文成(146)

药磁系列保健品临床试用报告丁书文(150)

药磁系列保健品临床试用35例报告秦秉伟(152)

药磁护腰对命门,肾俞,印堂穴微区血细胞灌注量的影响张文高赵鲁鸣(155)

药磁护腰对命门,肾俞,印堂穴区温度的影响张文高刘斌(157)

药磁护胃对中脘,梁门,印堂穴微区血细胞灌注量的影响张文高赵鲁鸣(160)

药磁护胃对中脘,梁门,印堂穴区温度的影响张文高刘斌(162)

药磁健儿兜肚对下脘,天枢,气海穴微区血细胞灌注量的影响张文高赵鲁鸣(165)

药磁健儿兜肚对下脘,天枢,气海穴区温度的影响张文高刘斌(167)

“药磁胃宝”治疗胃脘痛125例临床观察高继武杨儒华(168)

药磁儿宝临床应用观察高继武杨儒华(170)

“药磁妇宝”治疗妇科病118例疗效观察高继武杨儒华(17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成药中胆酸含量高希宝张宁(1)

柴葛退热净解热镇痛镇静作用研究刘选民张惠云(3)

志愿应用蝎毒肽栓对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影响尹燕东吕欣然(6)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涩脉形成机理的探讨赵玉霞杨竟(7)

进口药用海马与国内人工养殖海马质量比较李青时莹(9)

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不同制剂的抑菌作用观察顾本清唐敏(11)

左金丸体外释放度的测定王义海程术芹(11)

薄层——比色法测定淫羊藿甙的含量刘云韩爱华(12)

饮片干燥与质量的关系齐鲁中医药情报王桂兰王英姿(14)

中西药联合应用与禁忌孙淑娟牛序莉(15)

何首乌致肝脏损害2例庄学仁盖德美(17)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研究进展王海泉(20)

论火热内伏与中风证治丁元庆(22)

新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邢鲁光樊秀娥(24)

试论肝气犯胃与胆汁返流的关系孙固祖成守用(28)

升降散加味治疗小儿乳蛾的机理及体会曹宏曹海英(29)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咳嗽李春红(30)Http://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刘文库(3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聂水根(32)

糖尿病治疗之管见张春荣周会(33)

利尿化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张升平杨东少(33)

升陷汤治疗崩漏王海亭方少华(34)

中医辨证治疗鼻窦炎房师勤(35)

活络祛寒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杨昭凤隋华丽(36)

综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好王玉峰(37)

中药脐敷治疗婴幼儿腹泻刘秀春(38)

经络导平仪临床应用初探刁维珍鞠富荣(40)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脑血栓形成王学友李双起(F003)

略论痰瘀与气血津液的关系于俊生王砚琳(1)

试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李志安(2)

中医对围产医学的认识刘长惠吴学敏(4)

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的探讨毛兆雄刘和善(6)

桃仁药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王作明姜虹玉(7)

中药品种混乱与临床疗效刍议张玲允张守志(10)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便秘近况李慧金李燕宁(11)

商陆炮制研究进展张学兰王苓(14)

中医药在癌性疼痛中的运用概况乔倩刘承琴(16)

针刺治疗口服避孕药引起的月经不调和闭经高新民周黎(19)

妊娠期应用中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陈莉军(21)

寻求新的癌症预防对策周延峰(22)

肝炎的中医治疗袁秀英马承太(23)

针刺和蜗牛壳灸法治疗眼病孙素琴蔡风鸣(25)

甘味药的临床运用规律王福兰李炳绪(26)

中医学的缺撼之处及对策探讨赵益业李涯松(27)

足疗治高血压的理论及方法探讨丁霞(29)

Ramsay—Hunt中西医结合治疗王兴臣晓明(31)

养阴清肺治疗小儿间质性肺炎刘守洪吕建志(34)

以气论治小儿厌食症曹宏闫兆君(35)

齐鲁中医药情报冠心病预防措施浅述王福荣刘风兰(36)

用感应电和tDp治疗功能性遗尿孙玉乐李玉娥(37)

智慧医疗研究报告篇9

【关键词】发展机遇建设思路愿景

1概述

1.1智慧城市涵义

通过摄像头、传感器、RFiD读写器、GpS等模块实现图像、声音、温度、湿度、风力、标签、地理位置等数据的识别、采集,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形成大数据的原始数据。

将人们为实现自身服务需求而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思路、路径、规则进行抽象,形成计算机能够完成的算法,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要完成任务、目标的思路、路径、规则,这类算法形成的软件形成基础功能模块,将这些基础功能模块进行整合,提供更为复杂的功能。

智慧城市就是通过上述所说的软件功能模块对各类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借助互联网共享技术,得以实现人们所需要的服务目标。因此,智慧城市只是一个工具,人们通过这个工具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管理和服务目标和思路,是取决于人的智慧。从这个角度来讲,各地建设的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智慧城市项目因各地实际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智慧城市不仅是城市智能化,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智慧城市不是一个行业,而是能够带来社会深刻变革的一个引擎,它的内涵和涉及到的领域绝不是“智慧城市”这四个字能够代表的,“智慧城市”只是一个符号标志。

1.2智慧城市特征

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海量原始数据构成大数据;云计算实现数据处理规则;依托互联网完成信息传播、共享;构筑以人为本、面向社会各领域、各阶层泛在的、机会均等的生产、生活服务;全民参入,互动创新;跨域、跨界协同运作。

1.3智慧城市建设意义

全球都在推进信息化革命,智慧城市建设将全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的变化都将对全球产生影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催生出很多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对各领域传统企业的深化转型产生深远影响。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将跨域、跨界技术和产品整合变成了现实,同时在管理思路、理念和市场渠道拓展等方面对传统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些都将进一步刺激和促进传统企业在生产、管理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转型。各类服务将更加完善和便捷,市民生活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服务态势将由“需求型”向“供给型”转变,情景消费将得到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将“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智慧城市建设以其涉及范围和领域广的特点,将对消费、生产、管理等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继而影响到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

2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机遇

2.1现状

2.1.1政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促进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重大举措和综合性措施。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一次将智慧城市纳入部级战略规划,代表着“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成为国家行为。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在智慧城市中推广应用,确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旨在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技术与标准体系和解决方案,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们将抓住世界新技术和产业革命机遇,加快“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梯度开发,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14年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会议决定,要积极支持云计算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催生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研发设计、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加强信息安全评估和防护。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项目建设。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1.2企业积极投入智慧城市建设

从互联网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物联网建设到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历经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我国各个领域企业都在积极参入,重视程度和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在不断加大,直至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企业市场拓展、营销渠道和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都引入eRp生产流程管理和基于大数据的财务管理、人力管理等智能管理手段。技术的进步迫使企业由被动使用互联网等技术转变为目前的主动研究物联网、智能管理等技术。同时,涌现出一大批软件研发、硬件开发等提供智能产品的企业和一大批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机构和解决方案咨询机构。现在,中国本土的软件研发能力、硬件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存储技术等足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要。

电信运营商作为信息化技术网络的提供者一直跟踪、参入互联网、数字城市、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国电信一直走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前列,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早在2004年就提出中国电信转型战略,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快推进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长远,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在提升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提升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

为充分发挥青岛良好的经济、产业优势和中国电信技术优势,2011年9月9日,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与青岛市市委书记李群、时任市长夏耕分别会晤,签订中国电信集团与青岛市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份协议是中国电信集团第一次与地市级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协议涉及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水利、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领域。为切实落实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同日,在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和时任青岛市市长夏耕的共同见证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三方签署《中国电信信息服务(青岛)基地合作建设协议》,协议约定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按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体规划,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中国电信信息服务(青岛)基地,提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呼叫中心外包服务、云计算服务、灾备中心业务服务、软件研发和培训服务。于2012年1月由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一亿元人民币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以落实三方签署的《中国电信信息服务(青岛)基地合作建设协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3年4月12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学习十会议精神省级公司总经理专题研修班上,集团董事长王晓初做了题为《坚持“一去两化”加快企业转型发展》的开班授课,明确提出“去电信化、推进市场化、坚持差异化”,融合信息服务,推进互联网创新思维,积极参入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与阿里巴巴合作,达成涉及天猫、虚拟运营商和阿里云oS的三项合作意向,通过跨域合作,共享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被称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元年,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遥感遥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带来了研发、生产、管理、服务效率的提高,还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产业跨界、跨域合作、整合,使智慧城市建设向乡镇延伸和覆盖,让城市管理更加科学、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产业结构更加高效、城市发展更加均衡。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相对应的是,在国家层面缺失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和智慧城市的战略定位,很多人对智慧城市的内涵、核心和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缺乏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目标,致使智慧城市建设没有形成合力,打造不出全国乃至全球标志性、有影响力的智慧城市产品、方案,不具备应有的竞争力,很难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有所作为。有些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顾实际,盲目模仿,跟风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形成粗狂的式推进现象,致使盲目投资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2.2发展机遇

2.2.1全国各级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高度重视,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纳入部级战略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成为国家行为。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各地相继出台系列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聚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譬如:上海市为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2015年2月6日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将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北京建设作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山东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为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制定《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山东“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总数居全国之首。在2015年2月举办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上,青岛市入选中国智慧城市惠民建设优秀城市,位列全国智慧城市惠民评价指数第三名。

2.2.2中国经济发展需要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30年来,采用的是“粗放型增长”模式,对生产效率、生产成本、投资关注度很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对生产经营进行精细化管理,政府提出“调结构”,调结构就需要对产业、产业模式、人力资源、市场模式进行调整改革,智慧城市是一个抓手,创新思维,创造新的产品、产业、市场等,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各个领域。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聚力效益提升,才能实现经济高层次发展。迈向中高端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迈向中高端也是中国提升国际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途径。环顾全球,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竞相向高新领域拓展,物联网、3D打印、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可以说,谁抢占了发展制高点,谁就能主导世界发展格局。

我国区域、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巨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在加快推进,这些都为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提供了纵深空间。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将大大增强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

2.2.3提升城市管理需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原有的交通、医疗、环保、安全、食品、金融、教育、养老和应急系统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不能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通过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教育、智能环保、互联网金融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

2.2.4企业发展需要

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生产发展的国内、国外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必然成为决定企业、产业对新常态的适应能力。

传统企业在经济新常态大潮中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曾经的成功经验、对渠道的认识、产品的定位、生产的管理等等已经远远滞后或者已经开始落伍,已经阻碍企业的发展,在全球技术革命的大潮中,如不能迎头赶上,将在瞬间崩溃。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的是一个崭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重新定位企业、产品和服务,构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管理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渠道,跨界整合,资源共享,才能使企业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3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3.1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化

在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目前绝大部分人谈的还都是停留在智慧城市的概念、理念和愿景层面,一旦谈到实施就会觉得无从下手。譬如:谈到智慧医疗,就会讲智慧医疗就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终端实现患者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从而解决医患矛盾,提高就医效率,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至于如何解决医患矛盾、提高就医效率和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采用什么解决方案了。因此,调研各领域社会服务诉求,将各领域的智慧城市概念转化成为可实施的一系列可实施的项目是智慧城市建设能够落地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最基础的一步。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工作,须加强国家、地区、产业等诸多层面的统筹,统一各个层面人员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培养中国新常态下各领域的信息化思维,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机制,以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为目标,以政府、企业、公众需求为核心,推进“智慧城市”的整体布局,优先考虑、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采取急用先上、效益为本、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教育等建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将智慧城市建设在各个领域的诉求转化为一系列目标明确且可实施的项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譬如:首先考虑智慧医疗建设,以解决医患矛盾、方便就医、公平就医、专家资源共享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智慧医疗至少应考虑患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个维度,其中:为患者提供的服务应包括:患者健康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家庭成员、患病史等信息)、急救、辅导、咨询等;医疗机构应考虑的环节因素包括:急诊、挂号、电子病历、各种检查化验报告、缴费、取药、住院、咨询、提醒和涉及到医疗机构管理的财务、人力、后勤、仓库、药房、药品进销存、易耗品进销存等。医护人员应考虑的维度包括人员档案、值班、培训等。将以上三个维度综合在一起,根据医疗机构的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患者需要和医护人员的能力构筑智慧医疗的顶层设计,编制包含各个服务模块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确定智慧城市项目时,应考虑到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因为智慧城市的任何一个方案的实施都具有一定的覆盖规模,都将给国家和人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项目的社会价值是评价方案是否可行和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譬如:目前,某公司花费巨额资金为其打车软件开拓市场,结果褒贬不一,成功与否尚无定论,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该公司的打车软件只是考虑到了方便叫车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还只是考虑到了会使用智能终端的年轻人一族,忽略了更需要提供便捷服务的老年人,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租车行业的管理,这种管理的改变是否有利于推进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和服务完善,答案起码不是肯定的。这样的智慧城市项目方案如果不加以调整的话注定寿命是不会长久的。如果换个方案,可能不需要这么多的资金就可以为各年龄段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也可能推广到其他行业的车辆管理、调度等服务领域,解决了智能交通三要素中车、人和道路中的车的问题,其生存能力就不言而喻了。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搭建服务平台是基础,提供的服务内容是更关键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项目的内容服务,只有内容服务才能体现项目的服务价值和存在价值,因为市民真正感受到的是服务。譬如:对于一般人来讲,到互联网上看什么?答案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很多,但是不聚焦,找不到对工作、学习和生活有针对性的资源,对绝大部分人来讲,在互联网上主要是浏览新闻和一些信息,不是作为提高自己生活品质和工作能力的工具。电信行业4G开通了,通过智能终端做什么?对绝大部分人来讲,答案和互联网基本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增加了微信、淘宝和QQ等功能,但是这些功能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为没有解决提供服务内容的核心问题。因此,为社会和人民提供学习、生活、健康等内容服务是目前最紧迫的,也是推进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总理在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针对社会关切的网速和网费问题明确要求有关负责人,““加快协调工作,研究如何将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总理还说,“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总理的要求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内容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内容服务具有很大的空间,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维度来研究服务内容,譬如:①以年龄为划分维度,为婴幼儿提供哪些内容服务,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提供什么内容、怎么引导,为青年人的学习提升、生活提供什么服务,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哪些服务内容。再上升一个层面就是如何以时间为轴,为人的一生提供连续的服务内容。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课题,都需要深入研究,继而提供出综合解方案。②以行业为维度,根据行业特点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对行业提升、秩序优化会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以化工行业为例,为青岛市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搭建的化工园区智能管理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政府提供的服务,即为园区管委会、平度市政府、青岛市环保局、应急办等提供实时数据、报表分析等服务;二是为园区管委会提供园区管理的实时数据、预警、应急指挥、园区管理等服务;三是为企业提供实时数据、预警、培训、危险品管理、仓库、材料等管理服务。该平台提供的不是一个仅限于园区基本管理的功能,而是更加注重的是内容服务,涉及到化工产业链管理的每个环节,达到智慧城市中智慧园区管理的物联、智能、高效的效果。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在检查新河化工园区时对该化工园区管理系统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园区智能管理”,并要求相关部门参观学习,以推进青岛智慧城市建设。另外,从企业角度来讲,要想做大、做强企业,必须进行市场细分(marketsegmentation),而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细分市场不是根据产品品种、产品系列来进行的,而是从消费者(指最终消费者和工业生产者)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是根据市场细分的理论基础,即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并根据其多元性和差异性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细分对企业的生产、营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2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的实现目标。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形成的关联、匹配和有机衔接。顶层设计的成果应是可实施、可操作的。因此,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的服务能力高低取决于顶层设计的质量。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本身就是跨域、跨界进行资源高度整合、高度关联,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尤其重要,否则就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顶层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智慧城市建设本身就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业态,不是原有技术的改良,而是采用已经具备支撑能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现有技术、流程在进行整合、再造,是一场实实在在的革命,再生出来的业态与原来的业态不管是存在形式还是管理方式、运营模式都将有着天壤之别,就好像是乐高积木,在新搭建的模型中已找不到原来模型的影子,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这么可怕,又是这么刺激!摆在我们面前的例子就是阿里淘宝,颠覆了传统的零售业流通模式、市场模式,颠覆的速度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2)清晰的定位。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的顶层设计首先要给项目一个清晰的定位,不同的定位,其后续得到的结果将会是不同的,譬如:智慧养老项目,若给出两种不同的定位,其中定位一,搭建覆盖全国的智慧养老平台,为老人提供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医疗卫生、情感和心理慰藉等方面全产业链服务,为政府和医疗机构提供各年龄段老人诉求、建议、不同季节、不同体质老人的保健、医护需求等。定位二,搭建一个智慧养老平台,为某市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显而易见,这两种定位的覆盖区域、服务内容相差很大,一方面反映了这两个顶层方案设计者的格局,另一个方面决定了这两个顶层设计方案后续运作过程中资源整合的维度、深度和广度。

(3)明确的目标。在清晰的项目定位指导下,制定明确的可实施的项目目标,譬如:智慧农业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为政府监管提供的服务;二是为那些农业生产者(根据地域、农产品、生产规模等来划分)提供哪些服务内容,这些服务内容的服务方式、标准等;三是智慧农业平台,平台覆盖能力、提供的与服务功能相匹配的技术功能、需要配套的电信运营商资源等。

3.3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在明确项目目标后制定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是完成项目各项目标的一整套方案,是一系列单项目标解决方案的汇总,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都应是综合解决方案。

(1)综合解决方案的编制原则。

①立足实际:根据已有资源(包括市场、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实际编制综合解决方案;②适度超前:综合解决方案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的,切忌方案落后,但是更不能太超前,以免造成方案实施后达不到项目需要。③可操作性:综合解决方案是一系列方案的有机融合,确保方案的各个环节均可实施。④时效性:方案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实施周期越短越好,因为我们正处在大力推进技术革命、万众创新的时代,时间较长的实施周期往往会导致方案由于不能及时满足市场和服务需求,而致使项目失败。

(2)综合解决方案的组成要素。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项目建设背景、项目要达到的目标、提供的服务功能、技术模块功能、投资和成本预测、运营模式、实施保障和实施周期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勘察,编制设计文件和实施方案。

3.4技术实现方案

依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中的服务功能和技术模块功能编制技术实现方案,因为智慧城市项目的服务功能将不断增加,因此技术方案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模块化设计,功能扩展灵活;②采用云技术,具备开放性和兼容性;③结果输出,方式多样性。

技术方案的基础平台为大数据平台和呼叫中心平台,通过这两个平成信息处理和服务功能。其中:

(1)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的逻辑运算,即:①数据提取、识别:提取通过有线、无线途径传送来的感知设备产生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识别、转换为大数据平台统一标准的数据模式,形成大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②数据分析、处理:根据处理规则编制的软件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需要输出相关处理结果到下一级,根据处理结果是否为最终需要结果,下一级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如果处理结果就是最终需要结果,则将该处理结果直接输出到客户端;二是如果处理结果不是最终处理结果,该处理结果被作为下一级的原始数据传送到下一级或触发下一级的处理流程,继续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直至处理结果为最终需要的结果。

(2)呼叫中心平台。呼叫中心平台是一个统一、高效的服务工作平台,是一个统一的对外服务窗口,为用户提供系统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采用云计算技术,现在的呼叫中心服务方式分人工话务人员服务和自动语音应答服务,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提醒服务、调查服务等服务,具体的服务内容因项目提供的服务而不同。

譬如:青岛市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项目

(3)管理系统特点:①应用云技术,具有开放性、兼容性;②应用物联网技术,应对快捷;③模块化设计,扩容灵活;④人化数据分析报表管理。

(4)系统技术架构。系统技术架构包括应用层、逻辑层和物理层。其中:

应用层:包括门户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基础管理子系统、应急调度子系统、数据收集子系统、数据分析管理子系统、呼叫平台子系统等,完成的功能包括:

①实时监控(传感器、视频)――环保、安全、生产流程、厂房、库房;

②预警――控制室告警、短信告警等;

③应急调度。

区域隔离:对讲、广播、视频调度、通报。

④基础管理:园区车辆管理、人员管理、区域管理、道路管理、危险品管理、应急物品管理产品(生产产品、库房内的原材料)识别、统计、使用等管理。管理流程、法律法规、操作流程、周期检查通报、应急预案、案例库、专家库、联系人等知识库。

培训管理:三维动画场景培训;应急演练;考试认证。

逻辑层:呼叫语音工作流管理、数据分析比对管理、报表生成管理、紧急呼叫管理、服务闭环管理、培训管理等。

物理层:硬件设施(包括数据采集设备、云计算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语音终端设备等)、基础数据(老人信息库、服务机构数据库、体征参考数据库、GiS地图、知识库等)。

(5)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实现方案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项目的安全和质量保证:根据项目需提供的功能确定项目所采用硬件设备和软件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②适当考虑项目的性价比,未必采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都是国内顶级的或世界顶级的;③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项目的实施周期。

3.5项目实施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与传统单一功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施工组织,由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是综合性很高的项目,设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比较多,是一种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因此施工组织尤其重要;其次,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技术优化的过程,项目建设采用的是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因此,在整体框架搭建完成,某些功能一旦实施完成,经验收后就要投入使用,循序渐进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

3.6推广、复制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都是为某一领域或某个产业解决一系列服务问题或提升管理能力、生产能力、运营效率等而实施的,由于相同领域或产业遇到的服务问题或提升管理能力、生产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均可以在相同环境下进行复制推广。

譬如:青岛市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在新河化工产业园成功上线运行,提供的功能能够满足园区生产和管理需要,表明新河化工产业园智能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化工产业园管理需求,其他的化工产业园在管理和生产上与新河化工产业园基本相同,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新河化工产业园的智慧化工园区综合解决方案复制到其他化工园区。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议通过以下过程来实现项目综合解决方案复制。

①建模: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综合解决方案进行简化,提炼为能够满足某领域或某产业最基本服务需求、管理提升、生产提升和运营效率提升的基本方案,将该基本方案作为一个可复制、推广的模型。②试点:将抽象、提炼出来的模型运用到某领域或某产业进行试点,在试点过程中,一要对模型设计的功能进行验证、测试;二是查找模型存在的技术缺陷和功能缺陷。③优化:针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技术缺陷和功能缺陷,对模型进行优化,直至达到综合解决方案设计的功能要求。④固化:将优化后的模型固化为该领域或该产业的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模型。⑤个性化:因为同一领域或同一产业所处的地域或企业不同,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功能也不尽相同,会产生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将这些个性化的需求提炼为相应的服务或提升管理、生产能力的功能,将这些功能添加到固化了的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中,这样得到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就是客户所需要的综合解决方案。⑥复制:以修改完善后的个性化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为依据,编制项目技术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实施,完成综合解决方案的复制工作。严格意义上,复制的是该领域或该产业固化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综合解决方案。

3.7培训

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来讲,培训对新生事物的成长、壮大是非常关键的,对智慧城市建设这个新生事物来讲,培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智慧城市的培训内容,大体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智慧城市相关知识培训,譬如: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智慧城市涉及到哪些技术?什么是云计算、大数据?通过对智慧城市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利于社会各阶层对智慧城市的了解和认识。

一类是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培训,通过培训有利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和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使用。譬如:大家都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食品追溯项目的建设目的、提供的服务和如何读取溯源数据等方面进行培训,该项目就会在社会上迅速推开,有利于项目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产业、各个年龄阶段、等等,总的来讲,涉及到了每一个角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人员的事情了,而是关乎到社会的每一个人,因为它与全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对智慧城市的培训不能局限在传统的培训方式,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培训,使全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有所了解,从而,促进和推进全民创新、万众创新。

4智慧城市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促使经济迅猛发展,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近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建成全球最大的通信基础网络、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革命中也跟上了世界的步伐,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人才,支撑、推进了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智慧城市建设与以前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革命有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几乎涵盖了以往我们知道的所有信息化技术;②时间窗口短,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壮大的时间窗口不会长于五年,在五年之后将会迎来新一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升级,将会在更短的时间内改变着这个世界的生活形态和产业形态。③涉及范围广,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衣、食、住、行生活形态,在改变着传统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流程,将我们的生活全球化,将全球连成了一个整体。

鉴于以上差异,为能够接应、发展这一轮智慧城市信息化革命,人才队伍的整合、梳理和建设是必不可少和刻不容缓的。中国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化技术人才,适应了以往的信息化建设需求,而这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的人才与以往需要的人才有着天壤之别,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的是项目架构师,可以说,目前中国现在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将这些技术融合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并可操作解决方案的架构师,我中华泱泱大国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政府关注、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谓不多,而在互联网、物联网革命中只是跟随,而没有有所建树的根本原因,我想就在于此吧。

这个项目架构师不是指传统的软件架构师,而是综合硬件、软件以及管理、生产、运营流程等于一体的架构师。这个架构师能够解决上述所讲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当下智慧城市信息化革命需求,引领中国智慧城市在这一轮信息革命中有所建树,实现国务院总理的“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

智慧城市建设架构师需要对智慧城市有着系统的、体系化的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智慧城市的核心。各级架构师队伍建设将对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决定着这一轮信息化革命的成败。

5传统企业面临的危机和机遇

5.1传统企业现状

管理粗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粗放型的,导致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粗放和有些野蛮的,前期,在足够的利润空间下只是考虑到了规模扩张,而没有像关注企业规模扩张那样关注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目前,传统企业的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导致成本浪费、人力浪费、投资失误等问题的出现,致使企业管理层对资产、运营、人力、市场渠道等掌控力越来越弱。生产组织效率低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缺乏互联网思维,流程陈旧,信息传递缓慢,致使生产组织的效率远远低于市场的风云变幻。产品开发没有做到极致:传统企业的产品开发往往是由企业技术人员闭门造车,没有关注客户需求和感受,所以开发出来的产品不能够引发用户尖叫,市场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个方面,美国苹果公司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为什么中国那么多人倾心于苹果手机?究其原因,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将手机在现阶段做到了极致。苹果手机的成功还带给我们另一个启示,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壮大未必需要很多产品,在某一个阶段,一个产品就可以打遍全球,抢得先机。市场渠道单一:传统企业往往依靠的还是直销渠道,对电商、微商等网络渠道可能还不屑一顾,但是,互联网提供的线上销售渠道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用户需求不清晰:传统企业还沉湎于以往的成功经验里,自认为对用户需求很清晰,但是往往知道的只是用户的一个需求概念或产品概念,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够为用户提供出引发尖叫的产品,更不能引导用户的消费。市场策略滞后:由于传统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引领消费的力量越来越弱,不可避免的导致市场策略落后于市场发展,更何况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缺失,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极易导致市场误判,给企业造成或大或少的损失。在物联网、智慧城市和“互联网+”推进大潮中无所适从,传统企业也是为社会、人民提供服务的,因此,互联网、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推进也会给传统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在这个大潮中,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企业、如何融入信息化革命的大潮、如何在大潮中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尚未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只能在焦虑中无所适从或者是学习模仿其他企业进行一些信息化项目建设,而往往由于对自己的需求不明晰、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到位,而致使项目建设失败或者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2传统企业的危机

由于无法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渠道效率低下,管理粗放,生产成本提高,导致产品和服务不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智慧城市和“互联网+”形成的大环境下,传统企业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走向崩溃。对照一下在互联网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的阿里巴巴,就可能明白传统企业面临的处境有多么危机。

5.3传统企业的优势

资源优势:传统企业经过多少年的经营发展,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渠道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资源优势。文化沉淀:企业文化形成传统企业很强的凝聚力,便于生产组织。产品和服务:传统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在很短的实践进行整合和优化。

5.4传统企业的机遇

智慧城市建设不只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以其覆盖范围延伸至社会每个角落的特点,对产业来讲,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就是重塑产业秩序的过程,传统企业在智慧建设过程中如果能够重新定位,完善或调整企业顶层设计,调整企业管理思维,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重新打造生产、管理、运营和市场、渠道等流程和理念,传统企业就会变腐朽为神奇,成功转型,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

6电信运营商的机遇与发展

电信运营商在近二十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着通信和信息服务,建成全球最大的基础通信网络和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运营商企业也在不断地调整着各自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思路,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全国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今天,运营商的发展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往?在考验着电信企业驾驭市场经济的智慧和本领。

目前,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还主要集中在语音业务和宽带业务,其中,语音业务包括固话语音和移动语音两大类;宽带业务主要是提供流量服务。尽管三个运营商还开展诸如:iCt业务、号码百事通、短信、彩信、飞信等增值业务,但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集中在语音和宽带两大业务。

运营商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传送通道,是互联网业务的承载者。随着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以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信息服务、创意产业、智慧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消费已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面对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行动这样的大势和机遇,电信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电信运营商具有以下优势:

网络优势:全国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企业的业务通道都是由运营商提供的。

技术优势:电信运营商的技术人员掌握着信息化领域的基础和根本技术,物联网、智慧城市乃至“互联网+”技术都是以这些基本技术为基础的的技术延伸或嫁接。

科研优势:邮电部期间建立的三大研究院: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和广东研究院具有很强的科研力量,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协调优势: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服务覆盖全国,业务组织、拓展全国一盘棋。

实施能力优势: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邮电部时期的中国通信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就组织建设了覆盖全国的“八纵八横”网络。目前,三家运营商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年收入超过700亿元的香港上市公司,项目施工和维护能力不仅覆盖全国,而且在积极进行企业转型,成立集团客户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电信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具有其他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只要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必将大有作为。至于如何抓住机遇,我想是否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的定位:既然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运营商具有上述所说的那么多优势,三大运营商又是国资委管控下的企业,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的定位应该是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而不是跟随。现在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不引领或将失去发展机遇。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的作用:既然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的业务通道都是由运营商提供的,就意味着运营商掌握着信息化领域的核心、基础技术,这种情况下,运营商理应发挥重要作用,就要用心研究在这轮信息革命大潮中,运营商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我认为至少应该起到架构和发动机的作用,为现在万众创新、全民创新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为互联网和物联网企业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在此基础上,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群,有针对性的推出附加产品或业务。

整合资源,广开合作渠道,主导合作:整合资源包括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三大运营商资源、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一个打破旧的产业秩序形成新的产业秩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须放空我们的大脑,丢掉原来的思维,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个产业模式与原来的产业模式相比注定是面目全非的,在新的产业模式指导下拓展我们的企业。用开放的心态,主动合作就可以引导合作,被动合作就失去了先机。

体制创新: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业态,需要新的体制和机制。这次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将对产业秩序进行重塑,对企业来说将是生死攸关的,因此,需要挑选企业精英,组建专业团队来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对这个团队的管理应该与原来的管理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这个团队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方案研究、支撑: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行动中的方案有别于以往的方案,它具有综合性强、技术涵盖面广、服务功能丰富等特点,因此,需要组织能够准确把握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行动核心及理念的人员研究、编制适合于该轮信息革命的综合解决方案,以支撑运营商企业参入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

7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7.1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都是长期的,经过一阶段的成长壮大,虽然将不再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但一定是以后国家其他发展重点的基础,因此,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长期和短期兼顾,在综合解决方案设计格局和设计框架上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

7.2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分工协作,政府起到定方向、引导、把关的作用,确定顶层设计、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企业在政府的整体顶层设计框架下发挥各自优势,在政府确定的目标、方向指导下参入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政企联动、各负其责、共同努力,形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的合力,才能使中国在这一轮信息革命中有所建树、有所作为。

7.3国企与私企的关系

因为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目前推进万众创新、全民创新的新形势下,国企和私企都将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国企和私企各自优势和特点,合作推进,共同发展,在推进过程中,两者的定位用一台红旗轿车来做比喻进行说明,发动机、车架子等部件基本由国企来负责生产,方向盘、车门、车灯等部件基本由私企来负责生产,国企和私企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生产出高质量的红旗轿车。

7.4先进技术与现实需要的关系

技术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行动这轮技术革命中,要明确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技术的先进还是在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技术的适度超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信息化建设二十年,无论从基础、研发和技术还是推进环境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譬如:德国、英国、美国等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不能被德国工业革命4.0等干扰和迷惑,要立足实际,不能去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当然,先进技术的研发是必须的,但是要取决于条件、环境和需求等因素。

7.5标准与认证的关系

智慧医疗研究报告篇10

我省开封、鹤壁、博爱与腾讯签约,率先加入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行列,洛阳市龙门石窟也与腾讯签约“智慧旅游”。

搭乘“互联网+”的东风,这些签约城市将如何迎风起舞?将为老百姓带来什么?

全国城市移动互联发展位次初定

4月29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主题为“势在·必行”的2015“互联网+中国”峰会在此召开,全国300余名官员和专家汇聚一堂,商讨如何搭乘“互联网+”战车,推进地方经济转型与城市转型,融入到“互联网+”的生态圈中,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此次峰会的一大亮点是,腾讯研究院了《“互联网+”中国脉动地图——腾讯移动互联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河南互联网发展位列第5梯队,郑州在全国351个城市排名中列第6位,开封被评为“最具移动互联投资潜力城市”。

腾讯公共战略研究部总经理、腾讯研究院秘书长司晓进一步解释说,在脉动地图中,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移动互联网发展排名中,河南处于第23位。而移动互联网指数后10位主要分布在西南及中部等区域。西藏位列最后一名,与其他诸地差距较大。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形成六大阶梯,河南属于第5阶梯。郑州市位列全国351个城市中第6位,进入城市移动互联指数前十名。开封人均GDp排名第222位,而移动互联网发展指数排名35位,因此成为最具移动互联投资潜力的城市。

司晓详解,“互联网+”脉动指数来自于腾讯全样本。特点是多维度,脉动指数维度涵盖了腾讯的主要社交产品,包括QQ、微信和游戏,包括使用频次、使用时长等等,能够充分反映用户在移动端的活跃度和人均活跃度。

司晓说,用腾讯的大数据来做一个“互联网+”的脉动指数,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描绘的“互联网+”的脉动地图。“做过统计学的专家可能都了解,这是在虚拟现实当中操作的一个统计方法,我们更多在现实的研究当中发现,只有互联网的大数据才能给我们存量的成绩奠定一个基础。”

我省三个城市搭上“互联网+”战车

“我们一直都想找一个平台,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这次与腾讯的想法不谋而合。”4月29日,开封市副市长张扬与马化腾亲自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首批与腾讯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的城市,率先加入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行列。张扬说,开封市的互联网发展基础很好,此次也被腾讯研究院评为“最具潜力发展城市”,因此对于将来与腾讯在互联网+民生等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

与开封一起,我省的鹤壁市和博爱县加入此战略。全国还有其他13个城市与腾讯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成为“互联网+”生态圈中的一员。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也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景区与腾讯签约发展“智慧旅游”。

那么加入“互联网+”生态圈,这些城市将会获得什么好处呢?

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生态圈正在悄然形成,上海、重庆率先加入到“互联网+”生态圈之中。这些城市都尝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如上海市,作为华东地区首个搭乘“互联网+”快车的直辖市,通过微信服务“城市入口”,所有上海市民通过微信,即可享受查询天气、支付生活账单、预约护照办理、违章查询等14项便民服务。微信“城市服务”在上海上线一周,服务人次近100万,在14项服务中,“挂号、电子违法、驾照违法计分、天气、电费缴纳”占据排行榜前五位。通过与腾讯的进一步合作,上海市民还将享受到医疗、酒店、餐厅、百货、快递、票务、高校、景区等服务的便捷。这是腾讯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助推上海市政府优化城市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模式,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上海市的这些智慧化城市服务,是我们学习的样本。”张扬说,这也是为什么开封积极加入“互联网+”的原因。他说,开封是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主要发展智慧旅游、交通、政务等方面。

在此前的3月23日,河南省政府与腾讯公司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就“互联网+”达成战略合作,河南因此成为中原地区首个全面与腾讯进行合作的省份。

在不远的将来,腾讯“互联网+”战略将在开封、鹤壁、焦作全面落地,在微信“城市服务”入口中,居民将在手机上实现一键搞定交通出行、医疗、社保、交警、户政、出入境、旅游等多种政府服务。“互联网+政务”,为政府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起到试点和示范作用。

根据协议约定,腾讯将逐步在“互联网+民生”、“互联网+产业”、“智慧+旅游”等全方面开展合作项目。

风口当前,开封、鹤壁、博爱县抢先一步,与腾讯共同打造一站式民生服务平台,在民生、政务、众创空间等领域全面共建“互联网+”智慧城市。

智慧生活来到我们眼前

“‘互联网+’绝对不是简单的累加,不是简单地把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化,把支付手机化,也不是上云硬件建设和数据的简单一家聚合。”在此次峰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对“互联网+”思想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度的解读,他认为,“互联网+”就像是电的发明,一种新的能源的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了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互联网+’就是一种能力,而产生这种能力的能源是什么?是因为‘+’而激活的‘信息能源’”。

马化腾认为,作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动能,信息能源是靠“互联网+”激活,“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连接一切,才能彻底引爆和激发信息能源的力量。“互联网+”的三大特征是“连接性、开放性以及去中心化”。

马化腾说,如果说微信打通了城市入口,那么腾讯云则为地方政府搭建了一个调度中心,腾讯开放平台则是全面打造众创空间,全面启动当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而QQ则垂直深入的挖掘城市热点需求。

根据腾讯研究院和微信团队于4月22日的《“互联网+”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政务微信总量达到40924个。全国政务微信呈现出逐渐从“”升级为“服务”、“查询”升级为“办事”、“分散”走向“统一”的特点。移动的服务型政府正在微信平台上构建,电子政务借助微信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在本次峰会上,腾讯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服务民生方面,微信的“城市服务入口”目前已经在广州、深圳、佛山、武汉和上海五个城市上线。户政、交通、医疗、水电煤缴费等十几项民生服务,全部被集成在微信的入口中,就像一个掌上的办事大厅,动动手指就能够完成这些业务的办理。“微信城市服务”目前已经覆盖6000万人,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100万次。在连接商业方面,微信通过开放二维码、wi-Fi和“摇一摇”三大入口,提供卡包功能和微信支付功能,连接线上、线下,通过微信的开放能力实现了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更为有效的连接。除此之外,微信的通讯功能、媒体属性,以及企业号、智能硬件平台,都为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升级储备了资源、开放了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