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教育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7:46

育儿教育方法篇1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情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5-02

幼儿德育是教育幼儿如何做人,包括幼儿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道德品质教育,让幼儿学会初步辨别是非、善恶,初步懂得爱党、爱国、爱集体、爱同学、爱科学、爱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德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加强幼儿德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要求的,也是关系社会未来的大事。

重视幼儿德育既是幼教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也是全社会和幼儿家长的光荣义务。幼儿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必须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必须掌握和了解以下几种教育方法,从点滴做起,共同做好幼儿德育教育工作。

一、说理法

就是说服教育,即借助语言、事实、示范等方式,影响幼儿的思想认识,使幼儿弄懂道德,提高认识。说服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类:

1.用语言图片说服。如讲解、看图话说、讲故事、谈话等。语言课常用讲解法。讲解要联系实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系统性。谈话是幼儿德育一种有效方式。谈话要有准备,要了解幼儿的详细情况,明确谈话的中心和要解决的问题。谈话态度要诚恳、耐心,力求气氛和谐,使幼儿感到教师的关怀,能无拘无束地谈心里话。谈话要有启发性,要让幼儿思考,自己想通道理,得出结论。可以让幼儿讲自己熟知的故事,从中取得启发和教育。

2.用实例进行说服。组织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家庭,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这是用具体实用的事实说服教育幼儿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幼儿能亲眼看或亲耳听到,直观性强,说服力大。

3.运用榜样示范说服教育。运用榜样人物优秀品德来影响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是说服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对幼儿有巨大的激励和影响作用,这是和幼儿积极向上、爱好模仿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

幼儿思想直观具体,示范可以借助形象,帮助幼儿理解各种行为规范,领会和模仿榜样人物的言行。父母、家庭成员和教师是对幼儿经常地直接发生影响的人,是和幼儿交往最多的人,他们的言行都会被幼儿当作示范去模仿。因此,每一位父母和教师要用“真爱”(而不是溺爱)去教育孩子。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缺点,用心真爱每一个孩子,注意幼儿个性差异,因人施教。要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良好的示范作用,教育幼儿自觉地把高尚的道德品质发扬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训练法

训练法就是在幼儿学习及日常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的方法,实际训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1.学习活动,这是幼儿最经常训练方式。一般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它对培养幼儿刻苦认真、耐心细致、克服困难等品质都有重大意义。认真完成作业,可以培养幼儿学习的责任感、纪律性、创造性。学习过程的交往,能养成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优良品德。

2.执行幼儿日常行为规范。无数事实证明,人的所有的素质,都植根于人的幼儿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是幼儿教育最主要、最根本的。要训练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严格进行遵守学习、卫生及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性练习。养成幼儿珍惜时间的观念,培养组织性、纪律性,使幼儿从小养成自觉地、规范的日常行为。父母和教师应对幼儿多提醒、多示范、多引导,经常强化训练,并及时耐心地督促、检查和校正。

三、情境教育法

就是利用环境、气氛或设置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要从提高教育素质、美化校容、整顿园风班风入手,幼儿在其中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感受和体验是幼儿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发展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活动中,有小朋友摔倒了,及时把他扶起来;小朋友生病了,给他端来一杯热水,并问候;哪位小朋友过生日,大家都为他祝贺并送上自制的生日礼物……孩子在这些特殊的情境中,良好品德习惯就逐渐内化形成。家长在家庭生活当中,也应该时刻重视此类训练。长期的教育熏陶,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学会感恩,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四、奖励法

育儿教育方法篇2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方法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影响孩子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阶段孩子没有自控的能力,所以只有靠教师来引导、教育幼儿,培养幼儿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所以幼儿学前教育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地位,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三年制幼儿园教育是我国现行学制的起点,属学校教育系统,虽有别于正规的学业教育,但同样是正规教育范畴,对3~6岁幼儿施行科学保教,绝不仅仅是幼儿家庭的责任,也是现代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脑科学、儿童心理学和儿童生理学的研究早已揭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应从民族和未来的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

二、从主观的幼儿本身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1.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的心理与成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清楚的知道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抽象性很差、模仿能力较强、行为随意性较强几个方面。针对孩子在心理上诸多的特点,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回答孩子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耐心而细致,随时关注孩子的理解程度。幼儿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不要让孩子在大人口中学会一些不良的脏话、口头禅等。因此,加强对幼儿教育时的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2.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非常容易模仿别人,好的不好的、善的与恶的孩子都会模仿,那么要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和家庭的正确引导。孩子对于现代的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父母长辈们都会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就造成孩子在生活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关注其他人的感受,且对父母产生了过分的依赖。但是,这时候的幼儿身心发展都还处于可塑阶段,如果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还是够使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当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的时候,教师会对其灌正确的行为思想,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还是需要与家长相互配合,要不然一切努力都将会徒劳无功。幼儿园应该对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幼儿。还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以便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学校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与不同,同时也可以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家庭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

良好的审美观能够帮助一个人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认知。审美的感知能力是审美心理构成的重要成分,所以对幼儿进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使其对接触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1)帮助幼儿接触并感受艺术的美感。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工作,这并不意味着让他们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这是要让孩子在学习美术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对他们进行艺术上的熏陶。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课程与活动,使孩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展现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不仅仅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音乐对于孩子的艺术审美观的培养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孩子在唱歌与跳舞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够对美好的事物更多的接触和体验。

(2)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能够高品位的游戏中感受到美丽的存在。但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游戏当中,真正的做到对美的正确认识,教师就要下一番功夫了,只有好的游戏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东西,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3)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存在。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培养更加浓厚,让幼儿们充分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去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感受到他们的质朴和美,以此来激发他们更多地了解大自然。

三、从客观的生活环境进行探讨

1.大力开展“三化”教育工作

“三化”教育是指建立教育工作的民主化、环境化和个性化。

(1)民主化教育。对于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而言,进行民主化教育主要是给幼儿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制定一些规定并且试图能够与孩子们商量进行,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幼儿自觉遵守规定,而且要能够使幼儿的学习能力提高。对于表现较好的幼儿奖励,激励更多的幼儿。

(2)环境化教育。幼儿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主要有教室、卧室、图书室和洗手间等,学校可在教室中制作一个文化墙,将优秀的孩子的照片贴在上面;在卧室中画一些能够有助于好好休息的图画与宣传语;在图书室中张贴一些认真看书的画面与标语;在洗手间中粘贴一些节约用水以及常洗手的标语,通过这些实质性的熏陶,让孩子对此产生一定的反应。

(3)个性化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幼儿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也很有限。将每个孩子的个性充分的展现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对于个性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在个性化教育时,教师要对孩子进行帮助帮孩子们制定符合他们的计划,并且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来采取不同的方案。

2.幼儿学前教育注重本土化

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本土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本土化的加强。幼教界的教育改革,首先要以教育实验为主导,从教育目标、课程体系与师资培训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适合中国幼儿学前教育的体系,然后才能进一步促进了幼教界的本土化的发展。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发展,他经过了模仿性学习、适应性学习以及自主发展性学习三个阶段。需要引入国外成功教育理念,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不断调整,最后发展成完全适应我国的学前教育。

育儿教育方法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兴趣培养习惯

幼儿教育一直是教师、家长和社会十分重视的问题。幼儿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成长、家庭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本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此谈谈对幼儿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给幼儿的就是自我保护意识。现代社会危险无处不在,教师和家长又不能分分秒秒都在幼儿的身边,想要让幼儿能够平安顺利的学习和生活,就得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让教学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幼儿在一个亲切自然、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容易被激发出探索的兴趣,从而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并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新的问题。

幼儿对新鲜的环境总是特别有兴趣。我们可以为其创造出亲切、温馨如小家一般的氛围,使其在这里的生活、学习能从心里感到安逸舒适。幼儿在如自己小家般的环境里,可以安心专注地活动,快乐地成长。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四、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认识的偏差,使我们忽视了幼儿的非智力教育,妨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地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有健康的躯体,而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

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为幼儿创造出一个能够相互接纳、信任、尊重、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形成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培养幼儿“倾听”的好习惯

在我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幼儿都不能专注地听他人讲话,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其他孩子回答问题,孩子们总是和其他小朋友交头接耳地说个不停,并且很爱在其他人说话时插嘴,在他们的世界里认为这样做没有不对。然而教师和家长都知道,这种行为不但很不礼貌,而且很影响幼儿的倾听能力,久而久之的话孩子就不会听讲,对上小学之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若等造成重大影响之后再教育孩子去改正就为时晚矣。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孩子的这种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在我的教学中,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1、课间的小故事讲解。每天我都会给小朋友留一个搜集小故事的作业,第二天讲述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由于幼儿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且特别喜欢展现自己,所以孩子们都特别地积极,每天都会认真地搜索有趣、好玩的小故事,以分享这些故事为乐趣。

在孩子讲述故事之前,我都会时时刻刻地强调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知道尊重他人的小朋友,在听故事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做一个最文明的听众,而且每天都会给表现最好的孩子一个特别的奖励。

2、挑错误比赛。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学习很多儿歌,而且小朋友对儿歌的内容也都非常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教师唱儿歌(要故意设置错误)让学生听,并找教师所唱儿歌的错误之处,找错误最多的小组获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渐渐养成了安静倾听的习惯?

经过这种方法的培养,使孩子懂得了倾听的乐趣。从而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生活当中,小朋友都不会随便插嘴和交头接耳地说话,而是做一个会倾听的文明人。

育儿教育方法篇4

关键词:新型教育模式幼儿教育方法

一.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理念

1.幼儿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合作者和交流者

首先,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设计的教学活动都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兴趣;其次,幼儿也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教育工作者要从幼儿所处环境的团体中关注孩子,关注在群体中的表现,以便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再次,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交流着,教师要鼓励幼儿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交流,表达他们的思想。

2.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合作者及指引者,并非教学的主角

首先,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教师要通过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各种情况,如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水平等;其次,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及指引者,应该和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学习,帮助幼儿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和幼儿之间建立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

二.新型教育模式下的具体教育方法

1.由告诉式教育转变为探究式教育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知,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主要是以探究式活动为中介的。通过这种活动,幼儿的认知能发生同化作用,从而最终实现主体和客体的认知平衡,这是幼儿区别于成年人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因此,幼儿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幼儿最关系或者与幼儿具有之间关系的各种社会活动,采用实验、操作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促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其中;其次要持续增加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延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幼儿来说,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求知的过程,更是心灵陶冶的过程,由告诉式教育转变为探究式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2.由认知性教育转变为交往性教育

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重视幼儿的认知能力,却忽略了幼儿对世界的感悟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幼儿探究物质世界,还要引导幼儿感悟世界,既要学习文化知识,也要感悟精神世界。对人类来说,精神世界即包含人们的智慧,也包含着人们的情感、心灵和人格。幼儿教育既是人的教育,也是交往的教育。著名学者温克尔认为,任何交往活动都能够使人们获得知识、规范、情感及行为等,交往不仅要依托内容,更要依托关系。交往通常包括两种类型:差异往和补充往。在幼儿教育中,补充往并非仅发生在师生之间,平等往也并非仅发生在幼儿之间。基于此,幼儿教育过程应多以游戏为主,多为幼儿创设各种类型、相互合作的情景,同时还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便幼儿能通过教学活动观察世界、感悟生命。

3.由抽象化教育转变为形象化教育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抽象思维能力和认知符号之间的矛盾。符合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即具有一定的表征形式,又是人类智慧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如文字、图形等对幼儿了解文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接触各种类型的符号,然而有些符号对他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同时由于幼儿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符合系统是十分关键的。幼儿和符号之间并非简单的临摹、记忆,还是一个感受和创造的过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将其教学内容逐步由抽象化转变为形象化,由于形象化内容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不仅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抽象思维,对幼儿教育还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幼儿教育任重而道远,以儿童为核心的新型教育模式刚刚起步,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还需幼儿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查找不足,及时改进,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粮平,黄桂花.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函数学报,2015,(13)3:15-17.

[2]吴燕.基于国学的幼儿特色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27:205-206.

育儿教育方法篇5

幼儿虽然心理和生理年龄较小,但是他们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同样需要尊重和爱护。由于幼儿年龄较低,接受知识较慢,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容易带有情绪,而这种情绪对于幼儿来说是伤害很大的,不仅影响幼儿的自信心,还会影响幼儿在日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要注重对其心灵的呵护和关爱,像尊重一位成年人一样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在和幼儿说话时,也要给他们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权利,并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语音和语调,不要让幼儿产生畏惧,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说话时尽量和幼儿在同一视线内,如交谈时蹲下来,或是把幼儿抱起来。总之,要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够对事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表达,幼儿的想法和状态初期通常是通过肢体行为来进行表达的。当幼儿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想说的意见时,教师切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其真实的意图,对其肢体动作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解释,不能忽视幼儿,更不能置之不理。遇到事情时要对幼儿讲道理,讲清楚为什么,不应以其年龄小听不懂为由,硬性规定条例,让其遵守,这样只会增加幼儿的逆反心理,对其以后的成长发育都很不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为丰富,有时可能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的举动,不要对幼儿的天性一概抹杀,要善于走进幼儿的心中,了解他的想法,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对于他们的奇思妙想给予尊重和保护,让他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二、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素质

1.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幼儿的心理年龄较小,行为不成熟,且不同的幼儿的性格特点不同,照顾幼儿会比较费心和烦心,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够从心底里真心喜欢幼儿,教师既要有温柔的一面,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还要有严厉的一面,能让幼儿对其听从,能够发现幼儿的问题,耐心的解决,同时平时做事要足够细心,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并解决,幼儿由于心理年龄较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当好幼儿教师这个角色,从生活上、教学上给与幼儿关注和爱护,把幼儿的健康成长看做是自己的责任,用心去教育幼儿。当幼儿有叛逆心理时和较为顽皮时,教师应细心教导,引导其改掉自身的缺点。这都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真心喜欢幼儿,去教导幼儿。2.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识性教育幼儿教学是为以后的教学打基础。因此,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对其进行一些常识性的教育,要对周围事务有一个初步认知和了解,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能够认识普通的生活事务,如什么是苹果、香蕉;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会伤害自己。同时要对其进行礼貌等方面的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尤其是细小的方面,教师的任何行为都会被幼儿当作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自己自身的小细节,为幼儿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3.丰富幼儿的教育形式幼儿教育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在幼儿教育阶段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其对知识产生兴趣,这些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选用颜色鲜艳的物品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耐心地对其进行启发式提问,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表达,耐心倾听,锻炼其表达的能力。幼儿教育的方法应区别于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同于别的年龄的学生,幼儿主要处于一个认知阶段。因此,教学内容主要应以生活中的常识为主,内容应是五花八门、色彩缤纷的。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丰富其形式,不能用对于成人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唱歌、舞蹈、游戏、画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都应运用到幼儿的教学中,这样教授的知识既形象又生动,同时使幼儿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情况,尽可能的丰富幼儿教育的形式,解放幼儿的天性,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使其全面发展。

三、多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更好地沟通和配合,促进幼儿的成长

育儿教育方法篇6

 

一、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应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如让幼儿进行一些基本动作、身体姿势及体操和体育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活动。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注重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

 

1、珍惜幼儿好玩的情感体验,讲究启发兴趣的方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运动环境,使之能完成教师安排的种种练习,从而达到由好玩转化为要玩、想玩、会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幼儿的好感,并满足他们的适当意愿,给他们适当的表演机会,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的积累正是产生体育兴趣的动力。第三,在体育教育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当好“导演”,珍惜幼儿乐于活动的美好情感,热情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尽可能以“孩子头”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2、满足幼儿体育需求心理,克服体育兴趣的易变性特点。幼儿年龄阶段,绝大多数幼儿参加体育活动,首先是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其目的是为了好玩,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体育最本质的东西。他们对练习内容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很不注意,并且不感兴趣,他们往往只以追求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新异刺激、浓烈地运动气氛和种种趣味情景为最大满足,常常热切地期望这一时刻的到来。根据幼儿这一特殊的体育需求心理,在这个年龄阶段,老师要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3、利用具有生活情趣的体育活动,积极诱导幼儿的体育兴趣。一方面要注意从小培养,另一方面要进行多方面的诱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其体育兴趣的正常发展。教师不仅要发挥本身的主导作用,而且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善于引导他们的体育兴趣向正常的方向发展。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加强形象化教学培养幼儿体育兴趣。由于幼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培养幼儿体育的兴趣,对体育内容要加强形象化的讲述,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体育兴趣的发展。包括场地器材布置、体育设施条件、教师的精神状态和业务水平等等。

 

三、幼儿体育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1、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2、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3、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4、情境教育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课程当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因为幼儿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其骨髂及软组织易受到损伤,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因此,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及实施中要把安全放到首要的位置。也就是说,安全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首要问题。依我所见,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安排难度过大、疼痛感较强的练习,甚至可以去掉,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原则上不要搞技巧性训练,要在有地板的室内或有沙土的平地上或有草坪的地方进行锻炼,以降低地面对幼儿机体的反作用力,如果在水泥地上或柏油路面上进行锻炼时,一定要求孩子穿软底鞋,以减轻硬度高的地面的反震力对孩子肢体和肌肉群的损伤。

 

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的体育教育,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今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育儿教育方法篇7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实施方法

一、了解不同文化,初步感受异国风情

风土人情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外衣。我们要以幼儿的眼睛看世界,结合“爱祖国”主题开展活动,如“爱祖国,我的家”绘画活动,请幼儿和家长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家乡的风土人情。

二、结合活动,交流思想

面对有趣的活动,不一样的幼儿常常会迸发不一样的激情,但是不同文化教育下的幼儿在同一个活动中的发展,更需要德育文化不同的碰撞。

曾经我们一直推崇帮助别人,在教育的“全方位”引导下,大家都认为只要另人有困难就要帮助他们,却不曾静下来想一想:是什么困难?什么样的人需要帮助?帮助是否也分成可帮和不帮呢?如果每一个人遇到困难我们都去帮助,是否会造成那些被帮助的人越发有依赖性呢?大班的幼儿正处于道德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帮助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帮助人,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很笼统地解释。

我们多次将活动继续延伸,和幼儿一起制作了表格,分析哪些是需要帮助的人、哪些是不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将人分成了成年人、老人、幼儿、低龄幼儿及残障人士。然后再将这些人细分到为什么要帮助他们,哪些需要帮助、哪些不需要帮助。加上日常经验的疏导,幼儿很快发现,成年人、同龄人基本上是不需要特别帮助的,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老人、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以及残障人士。

三、在生活中发现文化异同下的德育教育契机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事件就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要关注、利用身边的小事,进行实实在在的教育,如同伴间的矛盾、班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等。如:有一次,我在地上发现了一团纸,我对旁边的博林说:“博林,请把纸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吧。”他连忙说:“不是我的。”说完,一脚把纸踢到另一张桌下,浩浩也不敢示弱争辨道:“也不是我扔的。”这时,经过这里的阳阳捡了起来。于是,我就利用这件事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这张纸应该谁来捡?”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幼儿改变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环境维护要靠大家的行动,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将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与德育目标有机结合,通过各班每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区域活动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好形式。因为把德育内容转化为幼儿喜欢的活动更能使幼儿接受。如角色游戏中银行、医院和超市等区域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扮演社会中的各种角色,能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分析问题,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提高社会行为能力。如:在当银行工作人员时,与顾客的积极交往中,幼儿学会了有礼貌的语言和举动,体验交往乐趣的同时无形中积累了德育教育内容。

四、创设与德育相适应的环境

1.首先要有学习的榜样

榜样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幼儿经常接触的人。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幼儿观察同伴行为,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引导,有些幼儿虽然在语言理解上较慢,但是行为的模仿仍是相同的。简单的礼貌用语“谢谢”“不客气”等都是简单易学的口头语言。

2.让幼儿有实践的机会

机会是成人引导和创设的,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上厕所拥挤时,我就站在厕所门边,故意制造拥挤的场景,胆小的幼儿看看我就不敢进洗手间了,略微大胆的幼儿就会走过来说“教师,我进不去了”。于是,我鼓励幼儿尝试用礼貌用语和我交流:“老师,请您靠边站下,我想走过去,谢谢。”

五、充分利用外部因素与德育教育的相互作用

外部力量的积极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各地家长的交流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新方向。我们开设了文化沙龙、访谈座谈,让外地家庭更快地融入到本土文化。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这充分说明了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一致的重要性。家庭和幼儿园都是推动幼儿前进的力量,当这两种力量朝向同一个方向的时候,幼儿教育才能更加有效,方显1+1>2的成效。如果一方面努力,另一方面采取视而不见或是反对态度,那就是“无用功”。我们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家园小报、家长会或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树立正确的德育观,让家长了解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并邀请他们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使得他们对德育教育有感性的认识。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再针对不同的家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达成共识。

总之,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品德非一日能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学习、积累。因此,教师要对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循循善诱,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幼儿能健康、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育儿教育方法篇8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意义;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根本,而幼儿教育是根本的根本。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是影响孩子未来学习、发展的重要环节。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需要面临情感、环境等许多方面的考验,这要求幼师必须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小学教育的需要,做好幼小衔接,确保二者衔接、过渡的顺利,保障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幼儿教育是每个人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终身教育思想重视对幼儿学习情感、兴趣、态度、愿望的培养,要求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自身角度出发,是侧重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全面素质教育。然而,我国幼小衔接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问题:

在学习内容上,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知识性内容存在重复和交叉,并且缺少一些必要的行为指导;在生活制度和学习制度上,幼儿园生活、学习与小学存在着十分大的差异,幼小衔接教育没能尽快消除幼儿升入小学后生活、学习上的不适应;在教育要求上,幼儿教育不过分要求幼儿的学习成绩,没有作业和考试,更没有分数,而小学教育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极为重视,学生不仅要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参加不定期的测验,甚至需要参加各科目的辅导班、补习班,学习压力倍增。

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有着巨大的差异,做好幼小衔接是尽快消除幼儿升入小学后产生的不适应,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必要途径,对于保障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幼小衔接教育的目标

幼小衔接教育,不仅要考虑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具体的要求,更要充分重视幼儿教育本身的特点,寻找二者连接的契合点。因此,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完成以下目标:

一是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学习抱有憧憬和期盼,只有幼儿对升入小学进行学习和生活充满愿望和兴趣,才能更加积极的进行情感体验,尽快熟悉、适应、喜欢小学生活。

二是让幼儿体验小学生活、学习的特点,只有幼儿初步体会到小学生活、学习的特点、规范,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求知的欲望。

三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并建立初步的任务意识、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让幼儿能够自信的走入小学生活。

四是建立幼小衔接的多维互动体,通过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和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完美过渡。

三、幼小衔接教育的方法

针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目标,需要幼教工作者全面考虑幼儿园的特点与小学生活的要求,积极、主动的加强幼小衔接教育,采取以下方法确保幼小衔接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1.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家长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幼儿教育需要做好幼儿升入小学前的情感衔接与心理过渡。幼儿园教师不能仅仅根据自身对小学教育的一般性的基本印象开展幼小衔接教育,而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的联系,了解小学教育最新的要求,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开展“选做小学生”等活动,引导幼儿熟悉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让幼儿能够从情感、心理上顺利的实现过渡,并树立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心态。

其次,小学教育需要为新升入小学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组织低年级教师观摩幼儿园教学,了解学前教育的特点,以便于调整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新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和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提高新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引导、监督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作息时间,按时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2.做好幼儿升学的准备工作

首先,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家长必须充分重视幼小衔接教育,认识到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的重要性,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根据幼儿的性格、兴趣等特点,激发其升学愿望,教师与家长要注意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其学习兴趣和升学愿望。例如在幼儿睡眠时,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幼儿养成独立穿衣、叠放衣服和被褥的习惯,不玩玩具、不大声走动或是喧哗、不蒙头睡觉等等,以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与家长应重视幼儿在情感、环境、师生关系、习惯等方面的过渡与适应,从入园、做操、入厕、盥洗、进餐、学习、饮水、游戏、睡眠、离园等环节做好引导、教育工作,让幼儿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喜欢上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娟.幼小衔接中的三方对话、三位一体[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9).

育儿教育方法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方法策略

幼儿教育时期是幼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面临着一次转折,离开了爸爸妈妈的怀抱,开始步入学校,开始真正的接受人生教育。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幼儿的一个过渡期,所谓过渡期就是幼儿从家到学校的一次过渡。幼儿在步入学校之前完全就是一张白纸,幼儿以后往哪个方向发展靠的是教师的指引和指导,因此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每一位教师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幼儿教育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为孩子以后的学习道路奠定好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中不断实现教育变革,为幼儿教育课堂引入更多新的知识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此外教师还要转变教学结构,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以促使幼儿全方面发展。

一、游戏与教学结合,提高参与性

幼儿时期的学生还只是一个初学者,更多的是一个孩子,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完善,学习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他们缺乏的是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不能积极主动。幼儿融入到幼儿教育活动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不是说所有的幼儿都可以很好地、很快地融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当中,都需要经历一个关键时期。同时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尚不成熟,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不熟悉,因此好奇心更重,并且幼儿不能长时间在课堂中保持注意力集中,很容易被外部事物所吸引。教师综合分析幼儿的这种心理和天性特点,并结合幼儿自身的学习状况,把游戏教学模式引入到了幼儿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很好地改变幼儿教育教学状况,对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游戏活动,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就像可以让学生之间玩一个手心打手背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个学生一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石头剪刀布的形式决定出谁的手在上面,谁的手在下面,手在下面的学生要尝试着打另一位学生的手背,而另一位学生则通过自己的判断不让他打到自己的手背。当手在下面的学生通过尝试却没有打到对方的手背时,则两位学生交换位置,如果通过尝试可以打到,那么游戏继续。通过这个简单的小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还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活跃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穿行游戏教学活动中,以此提高幼儿的参与性,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很好地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与教育结合,渲染学习氛围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可以给幼儿教学活动带来无限的可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让更多幼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共同渲染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媒体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合,实现了幼儿教育中的一次创新,不仅是教学形式上的创新,也是教学内容上的创新,通过这次创新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更多不一样的知识内容,这也是幼儿教育革新的重点方式。多媒体教学模式还顺应了幼儿天生爱玩、喜欢看动画的特点,抓住幼儿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那么无疑这个教学活动是成功的、是高效的。比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在课堂中播放一些儿歌,相信大部分的幼儿都在自己家中听过儿歌,甚至还可以跟着多媒体进行唱歌。那么教师可以给幼儿放一些幼儿都很熟悉的儿歌,并且让会唱的幼儿跟着唱歌,相信很多幼儿都会在这种环境下手舞足蹈,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一些儿童动画,幼儿学生都喜欢观看动画片,都会被其中绚丽的动画所吸引。教师这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下《超级飞侠》中的动画片段,然后在提问幼儿,如果超级飞侠会给你送一个礼物,那么你希望是什么礼物呢?很多幼儿都在课堂中积极发言,有的幼儿想要一个玩具,有的想要一些吃的,还有的想要一个大蛋糕。通过给幼儿播放动画,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共同渲染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活动与教学结合,扩展知识面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仅仅依靠课堂中有限的教学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把幼儿学生带领到学校外面,见识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将活动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扩展幼儿教育教学内容,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生到户外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可以参加一些简单的户外学习活动,学校周围有时候会开展一些趣味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就像学校周围还有一些机器人技能大赛,就是他带领学生参加这些比赛时,即使不能很好地参与进去,观看一下也很好的。有些人可以通过观看了解一些基本的机器人知识,掌握一些机器人运动的基本原理,被机器人炫酷的动作所吸引。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进去,对机器人相关知识也更加关注。谁说他们参与进来可以学到更多的系机器人知识,对机器人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其他的一些技能活动,就像一些简单的知识竞赛,以及一些节日的盛大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或多或少可以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让幼儿在活动中取得成长。总而言之,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在自己的实践教学中找到一条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加以运用,有效地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燕.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育儿教育方法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各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制定特色教研课题,以“关爱、教育、发展”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突出科学启蒙,寓教于乐。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强礼仪、礼貌方面的引导,在互动、游戏、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促进每一名幼儿富有个性、健康的人格形成,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个性与需要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独具个性特点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儿童的独立个性,尊重幼儿的独特兴趣,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个儿童在情感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需要。教师应该以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看待儿童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理解、耐心引导孩子的日常性错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幼儿获得正确的认知,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定班级特色教学计划

幼儿教师应该善于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支持和服务教师的个性教学。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不断加强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幼教工作能力水平。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加强幼教师资培训,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定期开展教学业务调研,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邀请公安、消防、卫生系统专业人员进行讲座,更新知识和观念,帮助教师们转换观念、提高技能是全面落实幼儿教育工作目标的前提与保证。

三、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兴趣教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针对幼儿喜欢简单重复的特点,尽量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具体真实的生活情景,改编、创编一些简单、重复而有趣味的儿歌,并在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使语言同时成为幼儿的学习工具,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卫生、生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例如:(1)品德培养。为了激发幼儿的爱心,利用《好娃娃》这首儿歌让幼儿学会关心长辈。“爷爷奶奶年纪大,头发白花花,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搬凳坐,我给奶奶倒杯茶,爷爷奶奶齐声把我夸!”孩子们根据儿歌的内容创编动作,很快就记住了儿歌内容,灌输了良好的品德教育。(2)生活习惯培养,利用儿歌《摇呀摇》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小花被,盖盖好,两只小手放放好;闭眼睛,轻轻拍,娃娃不吵也不闹。”儿歌以拟人化的口吻,明确了幼儿自己睡觉时该做什么。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卫生习惯培养。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利用儿歌《洗手歌》来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卷袖子,洗小手,自来水,细细流。左手搓,右手搓,细菌无处躲。手心搓,手背搓,看看谁的小手最干净。”为幼儿每次洗手的时候,哼着《洗手歌》,按照儿歌的内容步骤洗手,久而久之,幼儿养成了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4)学习习惯培养。教师应该注意对幼儿学习习惯的指导,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学好样》这首儿歌就引导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幼儿在重复念儿歌的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如何走、如何坐、如何唱,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幼儿教育中积极开展爱心教育活动,激发孩子的友爱、互助的情感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应该从情感入手,启动“爱心”的教育活动,利用“教师节”“儿童节”“元旦节”等重大节假日广泛开展各种文化娱乐主题活动,使幼儿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准备、承担角色,激发学生间交往过程中相互关爱、互助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幼儿的自制力、自信心等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锻炼。

五、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整体环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