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十篇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十篇

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8:55

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篇1

一、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控制度尚不完善

首先,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计划经济长时间的影响,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法人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不足,部门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权责模糊。部分公司设置了较为完善的机构组织,但是形同虚设,过于形式化,比如董事会基本起不到任何的监控作用。其次,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不到位,甚至交由其他机构人员负责,监督效应严重削弱,公司竞争力下降。再次,人力资源政策存在漏洞,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人事工作缺乏公开、透明性,内部激励体系欠缺,人员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带动。最后,缺乏成熟的企业文化。

(二)内部会计控制不完善

由于少数公司管理层对内控制度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部分公司的内控制度过于形式化,没有真正的落实执行。内控制度缺乏完善性,比如,会计监督力度不足,会计工作受到公司负责人的过多干预等,使得会计数据缺乏真实性。会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无法很好的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现状,不利于公司的在市场经济中发展。

(三)内部监督体系不全面

部分公司内控监督重视不足,内控监督机制存在较多缺陷,部分内容不符合发展现状,制度刚性不足。忽视内审部门重要性,使得其职能过于形式化,对于公司的财会和绩效工作难以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其监督和评价职能大大削弱。部分公司的内审缺乏制度保障,其执行力不足,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最终公司内部管理缺乏稳定性,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四)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当前,经济社会变幻莫测,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经营风险加大。但是,部分公司缺乏较强的经营风险意识,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风评弊端主要体现在缺乏强烈的风险意识,风评不到位,对公司发展的内外部风险无法正确的认识,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等。风险意识不足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执行,使得企业管理出现失控。

二、构建和完善公司内控系统的策略

(一)完善内控制度

首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章程和自身的特点,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对董事会、监事会等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建立长效的职权制约机制,加强对公司管理者的权利的管理。董事会应全力负责内部控制,下设内审部门,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负责内控工作。其次,提高管理层的重视,增强管理人员对内控的认知,引起对内控足够的重视,推动内控的实施。管理者加强自身的执法自主性,给予内控以强有力的支持,进而确保内控的合理性和执行性。再次,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良好的内控环境可以对内控的执行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公司员工的控制理念,为公司内控的推行提供良好的基础。再次,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树立人本思想,并将这一理念的融入到内控活动中,以这一理念指导内控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高效的竞争以及激励机制,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充分引进人才。最后,创造企业文化。一方面加强对正确价值观、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提高员工法律意识。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在公司内控中,内部会计控制处于核心地位。如果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缺陷,那么内控机制必然是不完整的。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机制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岗位分配原则,不相容的职务必须进行分离。比如,会计和出纳进行分离,付款审批和执行相分离。对预算管理强化控制,尤其是加强对资金预算的控制。加强管理授权审批工作,对相关业务、权限范围、审批流程等进行明确。根据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围绕会计核算和监督问题,对公司内部财会工作加进行规范管理,提高经营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公司资金财产的安全,维护国家政策、法规的权威性,贯彻落实相关制度。

(三)健全内部审计机制

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使得内控无法得到了有效落实。在建设监督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自我监督,同时还要建立独立的评价制度。高效的内控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内控不足,逐步完善内控设计,使之渐趋合理,推动内控的执行,确保内控的有效性。公司高层人员必须切实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公司员工参与培训活动,加强内控制度的学习,切实贯彻内控制度,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严肃处理。公司必须建设合理的内控机制,强化内部审计,确保内审部门以及人员保持绝对的独立。内审部门切实监督内控的落实状况,加强对财务或管理工作的监管,努力寻找其中的不足,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改进,确保公司内控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四)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在华企业的发展获得很大程度的松绑,国内市场竞争形势加严峻,对各个公司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冲击。为了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公司必须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建立高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合理的风险应急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积极防范公司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活动,此外,对于量化风险管理模型实施进一步的强化,为公司的决策和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风险管理模型是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充分利用VaR、Swot等风险模型,能够显著提升风险评估水平,获得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信息,保障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公司在对战略目标形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时,可以采取风险分析法,提高分析科学性、合理性。当前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有Swot分析方法、BCp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利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能够提高公司风险分析科学性、准确性,有效的规避和方法公司运营风险。

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篇2

我国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公司发展要求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观察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的不明确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的不明确是目前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不同的目的决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方向以及重心,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也就是意味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方向。很多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都没有明确目的,结果影响到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小效果。

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多种制度,举例而言,投资制度、审核制度等等,如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本身不完善的话,必然就会影响到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性。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制度体系本身存在缺陷。

3.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有制度不落实以及执行所带来的危害要远远甚于没有制度,这一理论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领域同样如此,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虽然比较完善,但是在具体落实方面却是不够到位,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效果,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的努力付之一炬。

二、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策略

针对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存在具体问题,结合制度建设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本文提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效果。

1.明确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标

明确目标是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首要工作,企业需要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全面分析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目标,并在此目标之下进行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制度服从以及服务于相关目标,从而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效果的最大化。

2.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做到全面性与重点性的兼顾,一方面要照顾到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另外一方面要突出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兼顾各个方面,尽量避免出现某一制度方面存在短板的情况。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方面还需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制度体系有效性。

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篇3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制度的要求,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完善制度、重在执行,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着力解决公司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和,努力把保险公司建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保险企业,不断提高保险公司竞争力。

——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等治理主体之间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必须统筹考虑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从整体上推进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层建设,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由于、股东结构、业务规模等方面的差异,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既要遵循一般,又要避免搞“一刀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各保险公司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解决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完善制度、重在执行。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既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为治理主体提供规范的行为准则,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又需要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切实发挥制度的监督约束作用,逐步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解决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积极探索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努力做到“四个注重”,不断提高保险公司治理水平

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需要在实践中积极和探索,经验,把握趋势,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不断推进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

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要注重总结成功经验。近年来,各保险公司在建立和完善治理结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第一,优化股权结构是基础。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股权结构的状况密切相关,合理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增强股东之间利益的平等性、一致性和协调性,减少股东利益摩擦给公司带来的震动,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加强董事会建设是核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是联系股东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桥梁,也是二者之间的重叠部分。建立一个高效的董事会,既可以切实维护股东利益,又可以对公司经营管理实施有效监督。第三,形成内部制衡机制是关键。从本质上讲,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用以处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关系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发挥作用的关键,就是要在各治理主体之间合理分配权力,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这些经验对于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我们继续加以坚持。

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要注重把握发展趋势。从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出现了一些共同特点。一是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近年来,英、美等发达国家的股东法人化和机构化趋势不断强化,股东高度分散化的状况得到了改变。管理层越来越重视加强与机构投资者的联系和沟通,机构投资者与企业逐步建立了一种长期信任关系,促进了股东导向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二是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健全。许多国家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将股票、期权、声誉等激励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同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管理层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严厉的经济和刑事处罚。三是对中小股东和利益相关主体的关注不断增加。中小股东和相关利益主体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保护他们的权益不受侵害,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四是信息披露制度得到加强。各种公司丑闻、倒闭案件使各国更加重视信息披露制度。比如,美国《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不惜增加公司的运行成本,要求公司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并认真加以研究,为加强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要注重联系我国保险业实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险的行业特点。保险经营的高负债性、持续性和广泛的社会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既要维护股东利益,也要维护被保险人利益;既要从公司内部完善治理机制,又要强化监管部门的外部推动。二是保险业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综合性的制度安排,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要充分考虑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处理好立足国情和吸收借鉴的关系。三是保险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时间不长、基础较弱,还处于初级阶段,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存在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制约着公司又快又好地发展。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要着力推动这些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的逐步解决,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要注重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国有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仍为国有独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起来。二是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保险公司股权高度集中,董事会职能尚未落实到位,市场化选聘机制尚未形成。三是股份制保险公司股东行为尚需规范,一些股东对保险经营特点认识不充分;董事会制度不健全,议事规则和操作程序不规范,难以保证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有的保险公司董事素质不高,一些董事对其承担的责任、权利和行为规范认识比较模糊。四是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这些都是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三、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切实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

今年初,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董事会建设。一是明确董事会职权。保险公司董事会除了具有一般公司董事会具有的共性特征,还要特别注意保护被保险人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保险公司董事会要切实负起内控建设、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等方面的最终责任,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中的指导、监督作用。二是健全董事会组织体系。各保险公司要不断加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建设,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和提名薪酬委员会建设,切实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水平。三是提高董事会的专业性。董事作为公司的决策人,其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对公司治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保监会已将保险公司董事纳入培训范围,下一步,将分期分批对各公司董事进行培训,使董事对法律法规和保险市场发展情况更加了解。四是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许多发达国家非常认同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认为独立董事可以减轻内部人控制带来的问题。各保险公司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建立独立董事制度,逐步提高独立董事比例,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五是强化董事会的规范性。完善的制度规则是董事会规范运行的基础。国际上治理水平较高的公司,既有完备的董事会制度规则,也非常注重规则的执行落实。我国一些保险公司或者存在董事会制度不健全的情况,或者存在有制度不执行的情况。因此,必须健全董事会议事规则,建立董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促使董事认真履行职责,减少董事会决策的随意性和个人因素影响。

第二,规范管理层运作。管理层是公司经营行为的实施者,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管理层的行为规范与否,对公司治理具有很大。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出现的保险公司破产和丑闻,多数是由于缺乏对管理层的制约与监督而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制约,促进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保监会高度重视对保险公司高管人员的管理,适应保险业形势变化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高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即将修改《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对保险公司管理层的监管。一是根据管理职责的重要性,拓宽高管人员范围。按照新《公司法》规定,高管人员不仅指职业经理人,还包括对公司经营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岗位。《指导意见》根据保险业实际,要求保险公司建立总精算师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保险公司关键岗位职责。下一步,《任职资格管理规定》将把总精算师列为高管人员。二是加强高管人员在任职中的行为监管。高管人员因违法违规导致的经营风险主要产生于任职期间,加强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不仅要注重任职前的静态审查,更要注重任职期间的动态行为监管,便于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采取监管措施。下一步,我们将建立重要事项报告制,在高管人员任职发生变化以及出现违纪、违规、违法等情形时,保险公司要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建立重大风险提示函制度,在高管人员涉嫌违法违规或者违背忠实勤勉义务可能给公司带来严重影响时,对其出示重大风险提示函,进行监管谈话;完善高管人员重要信息数据库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加强对高管人员的诚信要求。高管人员要在任职资格申请材料上签字确认,对其真实性负责。一旦发现有骗取任职资格的行为,申请材料将成为认定违规行为的直接证据。

第三,强化内控机制。内控机制是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说公司治理管的是大脑,内控机制管的就是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近年来,各保险公司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业务流程再造等一系列措施,内控机制得到明显加强。但随着经营环境和业务规模的变化,一些保险公司内控机制越来越不适应风险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各公司要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把内控机制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不断提高内控水平。一是把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作为内控机制建设的主要目标。各保险公司要针对业务的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和性质差异,建立能够迅速识别、测量、评估、报告和控制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使用内部稽核和外部审计等各种手段,定期检查和评估保险业务的风险及经营过程的合规性,采取适当措施及时解决暴露出的。二是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公司内控制度是由人来执行的,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即使有严密的内控制度,也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要大力加强员工培训和,通过、考核等多种方式,将内控标准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中,提高员工执行和遵守内控制度的自觉性。三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有力支撑,良好的信息系统可以全面、合理、及时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映及传递机制。各公司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以内控机制目标为导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系统,为内控机制的高效运行提供良好平台。四是把外部评价作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保证。保监会将逐步建立完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保险公司内控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执行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用于非现场监管,对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风险隐患较大的公司,进行重点监管。

第四,加强治理结构监管。我们提出把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保险监管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很多制度还不健全,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建立非现场检查制度。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报告制度,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向保监会报告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重大决议,定期提交内控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和合规报告。二是开展现场检查。全面摸清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编写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评估报告,针对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向公司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监管谈话等方式督促整改。三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监会将出台《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对象、渠道等作出具体规定。各保险公司要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制度,全面、及时、真实地披露相关信息,逐步使披露行为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四是建立沟通机制。为更好地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状况和重大决策情况,保监会将派人列席部分保险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会议。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保险公司,监管部门将直接向保险公司股东反馈监管意见。

四、按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深化国有保险公司改革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中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国有改革最核心、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深层次的矛盾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因此,深化国有保险公司改革,也必须坚持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中心,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相比,国有保险公司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压力更大。我们要在巩固和发展股份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国有保险公司改革的力度,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

第一,推动国有保险控股或集团公司体制改革。国有保险控股或集团公司改革,不仅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关系到能否有效地行使股东职能,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保险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必须通过多种模式,探索改革的有效途径。一是推动具备条件的集团或控股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二是对不具备股份制改革条件的集团或控股公司,积极探索建立董事会试点。建立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是一些国家有效管理国有资产的成功经验,如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经合组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指引》指出,“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质量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基本步骤。国有企业拥有一个强有力的为公司利益行事、有效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的董事会是很重要的”。三是进一步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各控股和集团公司要制定明晰的发展战略,明确母公司和各子公司间的权责关系,整合集团内部资源,既要发挥集团的协同效应,又要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

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篇4

一、以QHSe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

初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体系建设工作力度。版权所有

由于公司机关搬迁、重组等客观原因,公司QHSe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建设都没有踏上工作进度,特别是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由于机构变化,原来所做的流程图、流程描述等工作都要推倒重来。股份公司内控项目组要求必须于6月30日前完成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并正式运行,公司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其它兄弟企业一年半时间完成的工作量。炼油板块要求我公司Q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必须于9月份完成,并将于四季度对我公司进行检查和验收。时间紧、任务重。为此,公司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强化体系建立实施工作的领导,充实体系建立工作人员,统筹安排,倒排时间,全力开展体系建立实施工作。

1、召开一次贯标工作会议(2月),各分公司一把手、主管领导和贯标工作人员参加,安排部署各阶段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统一思想。

2、修订贯标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严格检查,认真兑现,确保各项贯标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3、健全组织机构,充实贯标工作工作人员。体系建立工作任务繁重,目前综合管理与法律事务处工作人员还不能满足贯标工作需要,到3月份文件编写时,更需要大量的文件审核人员,为此,在处室基本上,再临时抽调2至3名贯标工作人员,以加强贯标工作力量。

(二)、深化培训,加强现场指导。

从去年贯标工作开展情况看,全方位培训和深入现场指导是体系建立实施阶段性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的保证。为此,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培训和现场指导:

1、贯标骨干的培训。在体系试运行后、符合性审核前,进行QHSe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培养一批懂标准、会审核的骨干,为公司内部审核和体系运行维护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对部分骨干进行重点培养,组织参加外部审核员取证培训。在内控体系测试前,贯标工作人员与审计人员一起,进行内控测试培训,确保内控测试质量。

2、公司领导和两级机关工作人员培训。主要有内控体系知识、文件和流程图编写培训、程序文件和各类作业指导文件培训,以保证文件编写质量和实施力度。

3、员工培训。主要是QHSe管理体系意识培训、因素识别评价培训和编制完成后的操作规程、应急计划的培训。主要由各基层单位组织完成,两级体系办采取抽查、考试等形式进行跟踪检查。

(三)、做好体系设计和职能分配工作,编制体系文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1、按照体系建立初始化工作形成的资料,认真分析公司管理现状,确定符合公司实际的体系设计方案。

2、统筹兼顾,进行体系文件化工作,在公司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整合完善。文件、流程图、流程说明、RCD文档一次完成,确保公司的文件系统满足公司管理实际,又同时满足QHSe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

3、以体系文件为基础,构建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制订相应和标准化管理制度,形成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

(四)、狠抓体系运行,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规范体系运作。

体系建立是基础,规范运作是关键。在体系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开展内控体系跟单位作业测试和QHSe管理体系符合性审核,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并开展一次管理评审,系统总结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体系正式运行后,要建立定期审核的制度,落实考核,确保一次通过炼油板板的检查验收和股份公司内控项目验收。

二、继续加强法律事务管理,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法律保障体系,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预防,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初步工作安排:

(一)、理顺法律事务管理的各种工作关系和流程,修订、完善和补充相关制度,使法律事务管理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同时,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法律风险源分析和防范控制工作,逐步建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1、公司现有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纠纷案件管理实施细则、股权管理实施细则等几个法律业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制定之后一直没有进行过评估和修订,操作性不强,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快速发展的现实,急待修改和完善。

2、此外,还需要补充授权管理实施细则、工商登记管理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制度。

3、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明确合同管理、纠纷案件处理、授权管理、工商登记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几个主要工作流程。此项工作跟公司QHSe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建设同步推进。

4、以股份公司大力推进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为契机,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法律风险源分析和防范控制工作,逐步建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目前已经形成股份公司法律风险源分析框架,各地区公司应在框架的基础上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完成时间:根据股份公司的整体安排进度进行。

(二)、以全面推行股份公司标准化合同文本为契机,规范合同管理流程,继续加大合同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做好合同审查、会签、统计、分析等日常性工作。

1、拟推行的20个标准合同文本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第一批)、加油站资产租赁合同、买卖合同(机电设备)、买卖合同(建材类)、销售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油品买卖合同、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资产转让合同(第二批)、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委托律师服务合同、律师服务保密函(第三批)、成品油配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加油站特许经营合同、汽车租赁合同、设备租赁合同、修理修缮合同、油库资产租赁合同、油品保管合同(第四批)。此项工作计划在3月31日以前完成。

2、保证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合同管理人员要按照股份公司法律事务部的要求于每月的5日以前把上个月的合同情况以excel标准表格形式完成每月数据的及时上传。

3、规范采购类合同的招投标工作。制定招投标管理办法,完善招投标程序并严格执行,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做好合同管理的达标升级工作。公司及各分公司合同管理部门要积极与本省区的工商部门联系,开展“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创建活动,既要重视创建过程,也要重视创建结果,促进合同管理工作达标升级,提高公司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5、进一步完善合同检查考核工作。今年,公司将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细化考核标准,突出考核制度落实、职责履行、合同质量、合同管理系统运行等方面内容。

(三)、继续加强纠纷案件处理力度,提高胜诉率和执行效率,积极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同时完善合同全程监督体系,保证合同的全程监控。版权所有

1、继续加大现有纠纷案件的督办力度。要抓紧处理现有的加油站、应收货款、数质量以及劳动纠纷案件,主动采取措施,加强和应诉工作,积极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尤其对那些发生时间长、涉及标的大、潜在隐患多的纠纷案件,要抓紧处理,争取尽快结案。

2、加强对纠纷案件发生的原因分析。把案件处理与改进管理相结合,对已发生的每一起案件进行总结分析,查找案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法律建议,及时传递到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堵塞漏洞,改进管理。

3、加强合同履行的监控。对以前签订正在履行的合同加强监控,加强对案件源、风险源和当年新发生案件的分析,寻求案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实现从事后处理向事前控制转变。

(四)、继续做好或配合做好股权管理、法律授权管理、工商法律事务管理、商标使用管理、商业秘密保护、外聘律师管理等相关法律事务,拓宽法律工作的领域。

1、从完善制度和工作程序入手,抓好基础工作和日常性工作。

2、配合公司网络建设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做好云南地区新开加油站的工商登记工作。

(五)、做好普法宣传,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工作。

1、利用公司门户网站、内部刊物、多媒体等形式,开设普法专栏。设立“案例说法”、“最新法律法规”、“销售企业常见法律问题”、“在线法律援助”等栏目,使公司的广大员工可以在平时就可以看到和学习到相关的法律知识,不仅可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甚至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也可以找到相应的法律援助,将普法工作渗透到日常工作之中。

2、提高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要利用合适的时间,邀请法律工作专家,就依法治企和行政许可法、合同法、劳动法等部门法规,对各级领导进行法治教育。

3、邀请有关专家就“防盗抢、防欺骗”以及“防职务犯罪”等防范刑事犯罪知识举办讲座,提高广大一线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4、以普法竞赛的方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普法宣传活动。普法竞赛工作可以在年中布置,四季度以测试题的形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在12.4宪法宣传日以前结束。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法律人员的整体素质。

1、要保持法律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在调整法律工作人员之前,需征得西南公司主管领导和综合管理与法律事务处同意。

2、法律人员要不断学习法律、管理、营销知识,争取取得国家认可的律师资格或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要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相关业务流程。

3、要进一步加强各分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以体系内审为切入点,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形成绩效考核体系基本框架。

初步工作安排:

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篇5

20__年,是公司实现第二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为实现这一目标,根据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公司经营和发展实际,提出综合管理与法律事务基本工作思路:一、以QHSe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初步工作安排:(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体系建设工作力度。由于公司机关搬迁、重组等客观原因,公司QHSe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建设都没有踏上工作进度,特别是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由于机构变化,原来所做的流程图、流程描述等工作都要推倒重来。股份公司内控项目组要求必须于6月30日前完成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并正式运行,公司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其它兄弟企业一年半时间完成的工作量。炼油板块要求我公司Q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必须于9月份完成,并将于四季度对我公司进行检查和验收。时间紧、任务重。为此,公司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强化体系建立实施工作的领导,充实体系建立工作人员,统筹安排,倒排时间,全力开展体系建立实施工作。1、召开一次贯标工作会议(2月),各分公司一把手、主管领导和贯标工作人员参加,安排部署各阶段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统一思想。2、修订贯标工作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严格检查,认真兑现,确保各项贯标工作任务顺利完成。3、健全组织机构,充实贯标工作工作人员。体系建立工作任务繁重,目前综合管理与法律事务处工作人员还不能满足贯标工作需要,到3月份文件编写时,更需要大量的文件审核人员,为此,在处室基本上,再临时抽调2至3名贯标工作人员,以加强贯标工作力量。(二)、深化培训,加强现场指导。从去年贯标工作开展情况看,全方位培训和深入现场指导是体系建立实施阶段性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的保证。为此,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培训和现场指导:1、贯标骨干的培训。在体系试运行后、符合性审核前,进行QHSe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培养一批懂标准、会审核的骨干,为公司内部审核和体系运行维护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对部分骨干进行重点培养,组织参加外部审核员取证培训。在内控体系测试前,贯标工作人员与审计人员一起,进行内控测试培训,确保内控测试质量。2、公司领导和两级机关工作人员培训。主要有内控体系知识、文件和流程图编写培训、程序文件和各类作业指导文件培训,以保证文件编写质量和实施力度。3、员工培训。主要是QHSe管理体系意识培训、因素识别评价培训和编制完成后的操作规程、应急计划的培训。主要由各基层单位组织完成,两级体系办采取抽查、考试等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三)、做好体系设计和职能分配工作,编制体系文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1、按照体系建立初始化工作形成的资料,认真分析公司管理现状,确定符合公司实际的体系设计方案。2、统筹兼顾,进行体系文件化工作,在公司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整合完善。文件、流程图、流程说明、RCD文档一次完成,确保公司的文件系统满足公司管理实际,又同时满足QHSe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3、以体系文件为基础,构建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制订相应和标准化管理制度,形成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四)、狠抓体系运行,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规范体系运作。体系建立是基础,规范运作是关键。在体系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开展内控体系跟单位作业测试和QHSe管理体系符合性审核,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并开展一次管理评审,系统总结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体系正式运行后,要建立定期审核的制度,落实考核,确保一次通过炼油板板的检查验收和股份公司内控项目验收。二、继续加强法律事务管理,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法律保障体系,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预防,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初步工作安排:(一)、理顺法律事务管理的各种工作关系和流程,修订、完善和补充相关制度,使法律事务管理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同时,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法律风险源分析和防范控制工作,逐步建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1、公司现有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纠纷案件管理实施细则、股权管理实施细则等几个法律业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制定之后一直没有进行过评估和修订,操作性不强,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快速发展的现实,急待修改和完善。2、此外,还需要补充授权管理实施细则、工商登记管理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制度。3、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明确合同管理、纠纷案件处理、授权管理、工商登记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几个主要工作流程。此项工作跟公司QHSe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建设同步推进。4、以股份公司大力推进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为契机,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法律风险源分析和防范控制工作,逐步建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目前已经形成股份公司法律风险源分析框架,各地区公司应在框架的基础上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完成时间:根据股份公司的整体安排进度进行。(二)、以全面推行股份公司标准化合同文本为契机,规范合同管理流程,继续加大合同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做好合同审查、会签、统计、分析等日常性工作。1、拟推行的20个标准合同文本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第一批)、加油站资产租赁合同、买卖合同(机电设备)、买卖合同(建材类)、销售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油品买卖合同、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资产转让合同(第二批)、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委托律师服务合同、律师服务保密函(第三批)、成品油配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加油站特许经营合同、汽车租赁合同、设备租赁合同、修理修缮合同、油库资产租赁合同、油品保管合同(第四批)。此项工作计划在3月31日以前完成。2、保证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合同管理人员要按照股份公司法律事务部的要求于每月的5日以前把上个月的合同情况以excel标准表格形式完成每月数据的及时上传。3、规范采购类合同的招投标工作。制定招投标管理办法,完善招投标程序并严格执行,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做好合同管理的达标升级工作。公司及各分公司合同管理部门要积极与本省区的工商部门联系,开展“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创建活动,既要重视创建过程,也要重视创建结果,促进合同管理工作达标升级,提高公司的信誉度和知名度。5、进一步完善合同检查考核工作。今年,公司将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细化考核标准,突出考核制度落实、职责履行、合同质量、合同管理系统运行等方面内容。(三)、继续加强纠纷案件处理力度,提高胜诉率和执行效率,积极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同时完善合同全程监督体系,保证合同的全程监控。1、继续加大现有纠纷案件的督办力度。要抓紧处理现有的加油站、应收货款、数质量以及劳动纠纷案件,主动采取措施,加强和应诉工作,积极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尤其对那些发生时间长、涉及标的大、潜在隐患多的纠纷案件,要抓紧处理,争取尽快结案。2、加强对纠纷案件发生的原因分析。把案件处理与改进管理相结合,对已发生的每一起案件进行总结分析,查找案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法律建议,及时传递到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堵塞漏洞,改进管理。3、加强合同履行的监控。对以前签订正在履行的合同加强监控,加强对案件源、风险源和当年新发生案件的分析,寻求案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实现从事后处理向事前控制转变。(四)、继续做好或配合做好股权管理、法律授权管理、工商法律事务管理、商标使用管理、商业秘密保护、外聘律师管理等相关法律事务,拓宽法律工作的领域。1、从完善制度和工作程序入手,抓好基础工作和日常性工作。2、配合公司网络建设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做好云南地区新开加油站的工商登记工作。(五)、做好普法宣传,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工作。1、利用公司门户网站、内部刊物、多媒体等形式,开设普法专栏。设立“案例说法”、“最新法律法规”、“销售企业常见法律问题”、“在线法律援助”等栏目,使公司的广大员工可以在平时就可以看到和学习到相关的法律知识,不仅可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甚至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也可以找到相应的法律援助,将普法工作渗透到日常工作之中。2、提高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要利用合适的时间,邀请法律工作专家,就依法治企和行政许可法、合同法、劳动法等部门法规,对各级领导进行法治教育。3、邀请有关专家就“防盗抢、防欺骗”以及“防职务犯罪”等防范刑事犯罪知识举办讲座,提高广大一线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4、以普法竞赛的方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普法宣传活动。普法竞赛工作可以在年中布置,四季度以测试题的形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在12.4宪法宣传日以前结束。(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法律人员的整体素质。1、要保持法律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在调整法律工作人员之前,需征得西南公司主管领导和综合管理与法律事务处同意。2、法律人员要不断学习法律、管理、营销知识,争取取得国家认可的律师资格或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要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相关业务流程。3、要进一步加强各分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以体系内审为切入点,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形成绩效考核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工作安排:在QHSe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建立运行的基础上,开展体系内审,将内审与日常考核挂钩。经一段时间运行后,对公司目标、指标体系进行调研,确定比较合理的目标体系方案,经充分讨论后,形成整体目标考核体系,确定考核办法,制定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配套激励和监督制度,年末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以上工作思路,是在各位提出的工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部分修改后形成的,尚未完全考虑成熟,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请在此基础上,从全处工作角度出发,思考今年的工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篇6

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深化,国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资本市场运行环境日趋复杂。证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宏观调控,创造条件,把握时机,克服诸多难题,办成一系列大事,开创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新局面。

市场体系日趋完整。推出创业板,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债市场统一规范迈出重要步伐,相继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新品种。新上市13个商品期货品种,初步形成了覆盖国计民生多个领域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股权投资基金和理财业务出现跨越式发展。

市场功能不断提升。一批大型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中国铁建、农业银行、新华保险、中国建筑等实现发行上市。800多家中小型和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公开发行上市。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完成并购重组。

市场机制日益健全。推出股指期货品种和融资融券业务,初步建立市场信用交易机制。分步实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促进了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着力推动上市公司分红、退市等改革,市场化约束机制、投资者回报机制进一步健全。

市场主体质量提高。完成上市公司治理专项工作,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和规范得到普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走上改革创新和稳健发展道路。多元机构投资者队伍快速壮大,已经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力量。散户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有明显改进。

市场监管得到强化。深入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建立查审分离制度,完善执法体制。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多方联动和及时查处的执法机制。大幅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提高审核效率和透明度。全系统战斗力和监管公信力显著增强。

市场开放不断深化。32家境内公司到境外上市,40家境外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累计筹资816.64亿美元。积极推动境外长期资金参与我国资本市场,支持境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积极推动国际证券监管合作。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高。

市场稳定获得保障。不断加强维护市场稳定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系统信息安全、打非整非、舆论引导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重要时段资本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2012年,证监会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努力处理好证券期货领域发展、改革、开放、稳定等多方面关系,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一、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设立“新三板”,启动扩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全年新增挂牌企业98家。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探索建立柜台交易市场。支持文化创意、高科技、现代服务业和“三农”相关企业发行上市,启动创业板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工作,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中优先安排西部地区企业。联合有关部委制定指导意见,支持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会同有关部委建立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在推动跨市场监管、促进互联互通、统一监管标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全年公司债发行额2472亿元,同比增长95.9%;全部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额3.7万亿元,增长58.8%;76家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筹资94亿元。牵头组织和督导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取得积极成果,目前已有16个省区市通过验收。

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深入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全面提高透明度,发行审核开始从盈利能力判断向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转变。加强发行定价监管,促使参与主体归位尽责,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抑制盲目炒新。新股平均发行价、平均市盈率分别下降28%和36%,创业板平均超募比例由2011年的144%下降至94%。市场结构明显改善,全年上证综指上涨3.17%,沪深300指数上涨7.55%,上证50指数上涨14.84%。中小企业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则分别下跌1.38%和2.14%,估值结构开始趋于好转。积极稳妥推进退市制度改革,上市公司“停而不退”问题初步得到解决,2012年底有2家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

三、强化投资者回报,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在尊重上市公司自主经营管理的前提下,鼓励上市公司建立持续、清晰、透明的现金分红政策和决策机制,加大对未按承诺比例分红、长期不履行分红义务公司的监管约束。2012年,境内上市公司实际现金分红4772亿元,增长22%。年底沪深300指数公司股息率为2.66%,我国大型上市公司特别是蓝筹股股息率已经高于新兴市场和部分成熟市场。加强与财税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出台上市公司股息红利按持有期限差别化征收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有449家公司公告持股5%以上的股东和高管人员在二级市场累计增持49.58亿股,19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股份,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成立投资者保护局,建立投资者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多种方式开展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探索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路径。

四、加强信息披露,规范公司治理。完善主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创业板特殊行业信息披露指引。推动电子化信息披露工作。制定提高首次公开发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办法,抑制发行人、中介机构粉饰业绩行为,防范利润操纵。加大对发行人、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加强会计准则执行和财务信息披露监管,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开展上市公司股东、关联方以及上市公司承诺履行情况专项检查。鼓励投资者、中介机构参与公司治理。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暂行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定。

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积极配合社保相关部门完善投资配套规则,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改进住房公积金管理和投资问题,为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做好衔接与服务。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创新理财服务。大幅新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分别达到800亿美元和2700亿元人民币。2012年底,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3.61万亿元,增长21.92%;管理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专户理财资产分别增长22.5%、28.9%和55.3%。

六、推进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市油菜籽期货和菜籽粕期货,修改完善棉花、菜籽油、黄大豆1号等6个农产品合约及业务规则。服务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上市白银和玻璃期货,优化铜、焦炭等6个工业品期货合约及规则,研究铁矿石、动力煤等战略性期货品种。推进开放性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国债期货上市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加大对碳排放权、指数、期权等新交易工具的研发力度。改革套保、套利等市场监管制度。研究建设期货与现货紧密联系,适应实体企业不同层次风险管理与商品服务需要的交易平台。全年期货市场成交14.5亿手,增长37.6%;成交金额171.1万亿元,增长24.4%。

七、着力改善政策环境,推动经营机构创新发展。取消和调整35项行政审批项目。3次大幅下调证券、期货市场收费标准,按2012年成交量计算,累计可减少投资者交易成本超过200亿元。降低证券公司结算备用金标准。出台并落实11项支持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增长,2012年底管理资产规模达1.9万亿元,增长5.7倍。优化基金管理公司准入政策,允许设立专业子公司开展部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持续推动基金产品审核制度改革,推进跨境、跨市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产品创新,促进基金管理公司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推出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规范发展。设立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启动转融通业务试点。2012年底参与转融通业务的证券公司已达30家,累计交易额410亿元。鼓励证券期货行业出台吸纳民间资本的具体措施。

八、强化市场法治建设,提高稽查执法效能。推动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就办理内幕交易刑事案、审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和处理国债回购纠纷案等问题,推动司法部门出台司法解释和政策。设立稽查总队沪、深支队,完善调查程序、证据规则等制度性安排。完善行政处罚审理程序工作指引,推进法官挂职和派出机构行政处罚试点。从严惩处内幕交易、虚假披露、操纵市场等案件。全年受理证券期货案件线索380件,增长31%。新增案件调查316件,增长21%。审结行政处罚案件90件,移送公安机关33件,增长32%。大案要案被严肃查办。制定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目前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已收录约1.1万家机构和51.5万名个人的信息。

九、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提升资本市场国际影响力。落实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将合资证券公司外方持股比例上限提高到49%。允许外资入股期货公司,比例最高可达49%。放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条件,支持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沪深港交易所设立合资公司。允许港澳证券公司在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持股比例最高至49%,设立范围扩大至内地所有地区。研究境外公司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可行性。与若干重点国家和地区进行监管合作,达成一系列多边和双边协议。成功承办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第37届年会。

十、强化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夯实监管基础。加强系统党的建设。掀起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热潮。开展“三个如何”学习讨论和实践,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新成效。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组织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交流。面向国内外、系统内外公开招聘中高层次人才。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稳步推进交易所体制改革。完善交易所、会管机构治理结构。

2013年,证监会将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继续推进已经启动的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市场结构,着力提高市场透明度,切实落实“三公”原则,更有力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证券期货市场科学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完成各类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继续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探索建立柜台交易市场。继续推动债券市场制度规则统一,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落实跨市场执法安排,加大对债券违法行为惩戒力度。完善公司信用类债券制度规则,积极推动品种创新,有序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探索完善债券评级和债券增信机制。

二是进一步深化发行和退市制度改革。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修订完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管理办法等规则制度。继续完善新股定价机制,推动市场相关各方归位尽责,强化中介机构监管。开展对首次公开发行在审公司财务专项检查工作,推动中介机构切实履职尽责。坚决打击粉饰业绩、包装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积极稳妥落实新的退市制度改革措施,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规则和市场化机制,实现退市常态化。

三是不断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坚持不懈地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继续落实现金分红监管政策。鼓励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各类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完善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审核制度,丰富并购重组方式方法。完善资本市场会计监管体系。强化对审计、评估机构的现场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是强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改和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制度。促进已上市期货品种评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做精做细现有期货品种。做好国债期货上市准备工作。推动开放性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积极推动铁矿石、动力煤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创新研究。做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调研与引导。探索发展利率类、汇率类金融衍生品。建立商品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

五是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队伍。以股权投资基金和投资管理公司为重点,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私募基金等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从事公募基金业务。鼓励公募财富管理机构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积极推动境外养老金、慈善基金、基金等长期资金投资境内市场。协助和配合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六是引导各类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强化证券公司托管、支付、交易等基础功能,支持开展资产管理等业务。加快发展各类专业证券经营机构。完善期货公司资产管理、投资咨询业务试点。抓紧做好新基金法实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对证券投资咨询、资信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评估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和监管。

七是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安排。扩大QFii、RQFii投资额度,增加投资便利性。支持跨境etF产品和跨境债券市场发展。推进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支持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八是持之以恒做好投资者教育和服务。拓展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与投资者的良性互动机制。完善市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支持财富管理机构提供更为多样化的产品,满足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多元化、差异化需求,引导个人投资者委托专业机构理财。

九是切实改进市场监管和执法。在全国集中统一监管的总体框架下,抓紧构建既富有弹性又高效的多层次监管体系。深入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完善监管协作和监管联动机制。强化交易所、会管单位和行业自律组织等的监管作用。全面开展资本市场执法评估工作。完善查审分离制度。推出加强证券期货市场执法的配套措施,严查严办欺诈发行、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增强我会执法工作的公信力。

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篇7

(一)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加强

一是《保险法》强调了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修改后的《保险法》着重突出了对诚信原则的保护和运用。在总则中增加了一条“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第5条;在分则中也对保险市场的各行为主体围绕诚信原则进行了规范。二是相关法规充分体现了诚信原则。如《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不得对客户进行欺骗、误导和故意隐瞒”;《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中规定,高管人员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投保人、被保险人、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等等。保险信用法制建设的加强为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甚至开展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2.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3.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4.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2002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车贷险”骗赔案使财产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在寿险方面,一些边远地区的保险公司被迫停办医疗险正是因为无力解决投保人无病却常年称病住院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无暇顾及公司的社会形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5.保险营销机制不完善困扰着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这支销售大军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现行的营销机制随着市场的扩大,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主要表现为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制度,对营销员的考核以业绩为主、佣金提取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诱发营销员产生背信弃义、误导欺瞒客户行为。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的构想

(一)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契机,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建设保险业诚信体系,必须结合强化社会信用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展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国家六部委于2003年9月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北京、上海、深圳、福建等省市正在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可以说,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恰逢其时。保险业应把握契机,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强保险信用法制建设,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法律法规建设,从法律高度保护诚实守信行为,严厉惩戒毁约失信行为。要在保险业内逐步形成“有信者昌,无信者痛”的氛围。保险监管部门要统筹全行业的信用法制建设,并制定具体措施促进落实。现阶段,应尽快出台《保险违规行为处罚办法》、《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保险信用管理办法》等法规。

(三)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1.要建立刚性的诚信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制约制衡机制,用制度保证诚信得以实现。在制度建立上,某寿险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公司明确规定营销员不得收取客户的现金作保费,必须由客户将保费存入银行,公司直接与银行结算。这种做法从制度上保证了收费环节的诚信行为,大大减少了营销员挪用、诈骗保费的可能性。

2.要建立信息采集及披露制度。对投保人信息的采集及披露,可以参照英国做法,由行业协会进行。在投保人投保时,保险公司有权通过行业协会获得该投保人的资信状况、履约守诺及遵纪守法情况。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征信数据的管理制度,现阶段可由行业协会采集投保人的投保及理赔记录。对保险人的信息披露,除在指定刊物上定期详细如实公开其经营管理状况外,各保险公司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的平台,如专线服务电话、专业网站等,对投保人提出的有关公司的任何问题,只要不涉及商业秘密,均应如实全面解答。

(四)改革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注入动力

经济主体只有考虑长远利益,才有积极性建立一个不欺骗的信誉。而要使经济主体重视长远利益,必须有明晰的产权。因为产权制度直接决定着信誉的收益权,如果收益权归别人所有,没有人会为别人的未来收益而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所以,可以把经济主体建立信誉的积极性归结为产权问题。当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决策者的利益无关时,作为“经济人”的决策者没有理由重视企业的信誉。因而,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参照国际惯例建立企业运行机制是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动力所在。

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篇8

  XX年,本人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试行规范》的要求,紧紧围绕公司“优质、高效、规范、创新”的工作方针。强化管理,开拓进取,较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人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遵纪守法,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一年来,本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上级及公司的有关指示精神,按照总经理及分管副总经理的部署,完成好本职工作。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线条的有关文件,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二、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严格按照《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试行规范》的要求,根据公司的统一部署,加强对本部人员、隧道管理所及监控中心员工的管理。按照现有人员配置,完善岗位设置,有力保证了机电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1、为完善会议、学习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切实提高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本人结合机电管理部的实际,通过组织部门人员定期召开会议,以集中学习的形式提高部门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业务线条的隧道管理所、监控中心贯彻执行部门会议、学习制度。一年来,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工作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2、加强部门员工的思想工作,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集体感,倡导部门员工爱岗敬业的热情。3、努力构建XX高速公路的机电业务框架,明确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并组织编写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制度,严格督促部门员工按章办事。同时建立了公司供电业务管理机制、网络安全检查机制、系统备份管理机制、设备设施定期巡检保养机制。一年来,公司设备设施安全运作,无数据丢失。三、完善、优化了公司机电软硬件系统,保障全线设备、设施稳定运行。XX年,是XX高速全面营运的开局之年。年初,公司的收费、通信、监控系统还不是很稳定,各项软硬设施也还不是很完善。一年来,本人在公司总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优化、完善了公司的机电软硬件系统,保障全线设备设施稳定运行。1、根据合同的要求,督促跟进建设方对公司机电工程的收尾和完善工作,督促承包商对一些存在缺陷的工程进行改造、完善。2、全面深入对公司设备设施的普查工作,建立了公司设备设施基本档案。针对原有在用的一些设备设施技术资料不完善的情况。本人组织部门人员做好公司机电系统的相关资料的管理工作。根据行业惯例和合同要求,要求承包商追加相关技术资料。督促承包商完善有关工程的技术图纸。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建立了XX高速公路基本的设备设施档案,为今后长期搞好机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根据管理的需要,今年7月—10月,本人组织对汤坑隧道监控工程、隧道群备用高压线路工程、备用电源系统工程的完善。同时,组织对公司管理中心环境监控工程、XX收费站防雷系统工程及其它一些收费站车道系统工程的改造工作。4、按照公司的部署,今年4月—6月,本人组织部门人员完成了公司oa系统的建设,协助路产管理部完成了路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5、一年来,本人要求部门员工强化服务意识,及时解决公司机电设备设施日常出现的问题。为保障全线设备设施的稳定运行,机电管理部除定期对全线的机电设备设施进行巡检外,还积极与相关业务部联系沟通,建立机电设施故障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对损坏的设备设施进行修复、更换、调试。四、配合联网收费设备设施的优化工作。今年11月,伴随粤东片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实现,本人组织部门员工对联网收费系统进行优化、整合工作。确保联网收费各项设备设施正常运作,有力保证了联网收费数据准确。五、基本完成公司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一年来,结合公司全面导入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契机。本人要求部门员工积极参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要求部门员工积极学习,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将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纳入到全年工作中,纳入到日常工作中。确保了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运行。六、指导、督促隧道管理所完成各项管理工作。1、针对一段时间以来隧道内灭火器频繁被盗的情况,本人责成隧道管理所完成对隧道灭火器喷涂公司标志工作,同时要求隧道管理人员加强对隧道设备设施的检查工作。下半年以来,基本杜绝了隧道灭火器被盗情况的发生。2、责成隧道管理所完成了隧道口路灯照明系统时控开关的安装,消除了隧道口白日开灯的不必要浪费。3、督促隧管理所完成了隧道消防泵防水墙的砌建,消除了雨天水淹隧道机电设备的隐患。4、督促隧管理所对隧道照明灯具进行编号,使隧道灯具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序目清晰。5、督促隧管理所完善了机电仓库的管理,避免了机电物品备件的流失。6、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本人督促隧管理所建立了义务消防队,要求义务消防队实行全天候24小时值班制度,提高隧道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一年来,义务消防队对2起发生在隧道区域的突共2页,当前第1页1发事件进行快速排除,遏制了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隧道行车安全。此外,一年来,本人还督促隧道管理所对监控室再监控设施、隧道管理所环境监控系统的建立和管理。七、指导、督促公司监控中心完成各项管理工作。1、督促、指导监控中心完成了硬盘录像带、管理工作工作站和工作台结构等监控设施的完善管理工作。2、督促、指导监控中心实施了监控员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监控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3、督促、指导监控中心建立、整合了监控记录表单,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数学分析,提高了公司数据的准确率和可利用率,为下一步公司营运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督促、指导监控中心完成全线监控业务的整合工作,为公司实现中心统一监控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年来,尽管公司机电管理部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但本人也发现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与公司各收费站的沟通还有待加强,对存在问题的排除处理速度还有待提高。二、由于部分进口设备备件的采购较难,影响机电设施维护工作的效率。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考虑寻找其它厂家的产品进行替代。三、由于一段时间以来,部门人员对原承包商抱有一定的依赖性,导致维护效率无法掌握。下一步,要调动部门人员主动学习相关的维护技术、技能。使部门人员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要领,确保公司机电设备维护操之在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根据自身的不足和欠缺,加强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工作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争取把下一步的工作做得更好。共2页,当前第2页2

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篇9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耍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经济环境变化速度加快,电力公司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且对于完善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二、构建和完善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电力企业的建设与维护,加强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电力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其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又处在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位置,为此,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逻辑严密的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成为加强整个电力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国家电网整体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

三、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研究表明,近年来,电力企业为保障资产安全性、提高财务执行力,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有效防范内部风险,预防各类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国网公司具有较好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具备构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内部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构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2.公司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科学。3.公司财务内控建设较为完善。4.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虽然上述表明,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细节,主要体现在:现有内控制度不能有机构成内控体系以及缺少财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考核机制。我认为,科学合理、逻辑严密的财务内控体系,应该包括清晰、明确的财务内部控制主体、客体。财务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以及完善的配套制度,比如财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考核机制与自我约束机制。其中,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以覆盖各项业务流程的制度、办法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四、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箭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架构的总体思路由实施目标、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实施重点、实施步骤等五个方面构成。

(一)实施目标

1.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2.确保将经济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承受的范围内;3.确保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确保公司规章制度和各项决策部署得以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5.确保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公司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通过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三)基本思路

在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对现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分析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即全面风险管理的现状,完成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建立风险数据库,提出风险策略,制定风险对策,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进,包括:对现有内部控制中的空白部分进行补充;对现有内部控制中存在缺陷的部分进行完善;实现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内部控制的可操作性。

(四)实施重点

1.风险评估。在梳理业务流程和确定流程目标的基础上,识别影响流程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分析形成原因,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价,锁定各项业务流动中的重要风险。2.控制设计。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价的结果,选择风险策略,制定风险对策。完善公司相应控制措施,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在工作中。重点突出对重要风险的关键控制设计。3.与政治安全风险管理的结合。经济风险往往与政治风险相伴相生,查找经济风险点的同时关注政治安全风险点,结合电力企业开展的政治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充分交流沟通,发挥协同作用。4.与信息系统的融合。结合电力企业目前开展的eRp系统咨询,将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融入信息系统,将关键控制措施通过eRp系统固化在流程中,依托信息系统实现有效控制。

(五)实施步骤

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项目启动阶段。这个阶段应明确项目实施的任务和重点;成立内控工作组织机构,确定成员,并对成员进行内部培训;根据内控建设任务编制访谈提纲和访谈名单,并实施访谈;发放调查问卷,总结分析问卷调查结果。

第二阶段为现状梳理阶段。重点为:收集并整理分析内部控制相关资料;编制网省公司本部业务流程目录;编制网省公司本部现行业务流程图;编制试点所属分子公司业务流程目录;编制试点所属分子公司现行业务流程图。

第三阶段为评价阶段。主要为:对网省公司本部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初步风险控制分析;对网省公司本部现有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状况;对试点所属分子公司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初步风险控制分析;对试点所属分子公司现有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状况;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第四阶段为完善阶段。主要为:系统识别、分析、评价各项风险、确定风险应对策略;补充完善控制措施,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编制风险监控与风险预警体系文件;编制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编制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手册。

五、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保障措施

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涵盖了电力企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监控了各类经济业务环节的风险状况并给出管理策略。在新管理模式的推行过程中,还必须设计与之匹配的保障体系。通过必要的保障机制,在整个电力企业中灌输风险管理思想,引入风险管理理念,运用风险管理工具,实施控制措施,以辅助新的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

(一)财务内部控制组织保障在现有财务部机构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综合部职责,同时,明确财务部对下属单位内部控制监督管理职责。综合处设置内部控制岗位,对财务风险评估及预警、内控测试及评价、内控监督及改进提出工作计划,讨论批准后组织实施;对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担负组织管理责任,对各分(子)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负责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手册的更新等工作。

(二)财务内部控制绩效考核体系为了充分发挥基于风险管理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的保障和促进作用,除了引入自我检查、自我改进的方法和机制外,纳入考核体系尤其重要。建立财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体系,明确评价范围、测试方法、评价标准等内容,并将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在考评总分中要占一定分值,其直接影响考核结果。同时,根据动态管理的原则,适时调整评价内容和标准。通过全员考核加强员工风险意识,使员工自觉主动识别风险源。

(三)财务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电力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同时还需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主要目标,在此前提下,电力企业应采取审慎且保守的风险文化,风险管理理念横向和纵向渗透。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电力企业自上而下的流程管理,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使每一个财务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风险管理责任,履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职责,自觉防范和控制风险。

1.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管理全员参与;2.风险既是威胁,也是机会,防止过分畏惧风险而放弃发展创新的动力;3.加快科学技术应用研究,解放生产力,并承担相应风险;4.目标的实现源于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持续的改进;5.提倡科学辨识、主动揭示、及时报告风险的“透明”文化。

电力企业应致力于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动之中,大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逐步使电力企业成为关爱员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业绩卓著、广受尊敬的输配电企业。

(四)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将内部控制措施固化于信息化管理体系中,使人工控制转化为自动控制,通过信息化系统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结合,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达到国内先进管理水平。

六、结语

内部控制发展至今,其内涵已大大延伸,与公司治理有着越来越多的结合点,因此以后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中,都应将内部控制问题置身于一个更大的环境中来研究和对待。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合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健全的内部控制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缪艳娟.英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7.9.

完善公司制度体系建设篇10

一、指导思想

加强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以提高司法行政队伍职业素养和实战本领为着力点,以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构建职业化建设体系为基本内容,从现在开始,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县司法行政机关职业化建设理念普遍增强,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意识日益浓厚,职业素养明显提升,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体系基本完善,努力打造出一支理想信念坚定的忠诚可靠之师、宗旨意识牢固的爱民为民之师、忠实履行职责的公平正义之师、敢打硬仗的威武强劲之师。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确保司法行政干警做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坚持把依法科学高效作为基本要求,确保各项措施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科学、简便、高效;坚持把求真务实贯穿始终,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稳步推进;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充分尊重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为落脚点,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作为检验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标准。

三、主要任务

利用三年时间,积极构建全县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五大体系”,即“核心价值体系、职业管理体系、职业培训体系、职业监督体系和职业保障体系。”

1、积极构建司法行政干警的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党的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内容、方法、机制,提升解决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思想问题的能力。加强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牢固树立文化育警理念,大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广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文化建设内涵,提升文化建设品位。

2、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队伍的职业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积极做好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机构中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司法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的考核和干部培养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执法主体,严格执法程序,加强执法考核,加快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内务管理,细化内务标准,从警容风纪等基本行为准则抓起,进一步规范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引导司法行政干警培育良好作风,严格职业纪律,强化行为养成。积极探索与社会管理创新相适应的新型政务工作机制,优化司法行政工作效能,逐步实现司法行政队伍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3、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队伍的职业培训体系。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培训轮训、考核激励一体化的教育培训新机制。把深入推行“三项重点工作”、警示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将司法行政干警参训情况和考核成绩纳入本人学籍档案。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结合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制定长期培训计划,以三年为一周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轮训,以培养和提高全员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水平。严格落实“凡进必训”、“凡晋必训”要求,继续抓好并配合省厅搞好初任培训、干部培训和其他各种培训工作。积极推行司法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讲课制度,培养一支“能干会讲”的领导干部兼任教官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经费保障制度。

4、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队伍的职业监督体系。创新监督制约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党的监督、法律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协调联动的监督制约新机制。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建立完善警务督察制度,加强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执法执纪情况的专项督察。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利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行权利运行程序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重点案件剖析制度和通报制度,发挥查办案件惩戒功能和治本功能。

5、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队伍的职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措施,健全完善司法行政干警人身安全、任职保障等职业保障制度。探索试行职业保障制度,将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退休、养老、医疗、保险、休假、体检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后顾之忧。加大司法行政干警优抚力度,落实政法系统牺牲、伤残、特困干警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对因公牺牲、负伤、致残司法行政干警的资助力度。认真执行有关政策规定,把司法行政机关离休干部医疗费用由财政全额负担的要求落到实处。积极落实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纳入工资发放渠道按月发放。加强对干警的心理疏导,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四、实施步骤

按照“总体推进,分布实施”要求,从年9月初至年12月底,利用近三年时间,在全县实现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搞好试点。从年9月开始,至年8月底结束。县司法局推出镇司法所、赵桥镇司法所和韩庄镇司法所作为试点单位。试点单位要制定本单位的工作方案,拿出具体可行、操作性强的活动措施,逐步做到统一内务标准,统一职业行为,统一执法流程,力争职业化建设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第二阶段:全面启动。从年9月至年8月底,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各乡镇(区)司法所要分别制定本单位的工作方案,确定工作阶段和任务目标,细化工作措施,逐项、逐阶段地抓好落实,力争在推进职业化建设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具体分四步走:

(一)动员部署。年8月,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动员,制定实施方案,对职业化建设进行安排部署。要有专门组织机构、有具体实施方案、有内务管理标准和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有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纪律规范、有职业培训教育规划和后勤保障机制,迅速研究部署工作开展。

(二)组织实施。年9月至年3月,按照要求,从有形入手,从领导干部抓起,着眼细节,全面铺开。

1、强化学习,增强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搞好职业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不断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制定详实的学习教育计划,以基层股、室、所为单位,每周利用半天时间,组织全体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学习规章制度、条令条例等内容,使每一名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对职业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认识深刻、理解到位,不断强化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意识。

2、建章立制,规范职业行为。一是建立健全队伍管理机制。继续抓好《干部任用条例》及各项配套法规的贯彻落实。继续加大警力下沉的力度,把新增编制充实到基层,逐步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大力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建立健全干警思想预警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干警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帮助干警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政策形势讲座,组织一次理论时事测评、一次先进事迹宣讲和一次廉政教育报告会。建立健全干部档案动态管理机制,继续完善法律服务工作者诚信档案建设,从而推动队伍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二是规范司法行政队伍内务标准。进一步规范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以基层一线和窗口单位为重点,进一步细化并统一办公区域办公用具式样、办公用具摆放、公务用车停放、图像文表悬挂(张贴)以及装备放置标准。三是完善司法行政干警职业行为规范。规范执法主体,全面推行执法资格升级考试考核制度,每年组织一次司法行政干警上岗资格考试考核;严格执法程序,制定能够完善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各领域、各个环节的程序和标准,细化执法、执勤、处突工作规范;规范执法考核,深入推进执法瑕疵档案建设,大力推进执法质量绩效综合考评制度,建立科学简明有效的执法考评指标体系,制定完善考评方法和实施细则;加快执法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评的新机制,实现对司法行政干警执法办案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管理。四是严格司法行政队伍职业纪律。细化完善司法行政干警职业语言规范、职业道德准则,确保司法行政干警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制定司法行政干警八小时之外行为规范,明确非工作时间“不得有”的言行,强化司法行政干警业余时间言行自律。县司法局还将完善司法行政系统纪律规范,切实从严管理,及时查纠司法行政干警违法违纪问题。

3、狠抓落实,加强职业监督。加大警务督查和执法检查力度,落实执法过错问责追究办法,强化对违纪违规者的问责,强化对发生问题单位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问责,严格整风肃纪,做到失责必问、有错必纠。要采取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督导力度,着力治拖、严肃查推,对典型案例要充分利用通报等方式公开曝光,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和公信力,努力实现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单位零事故、执法零过错、干警零违纪”目标。

4、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积极推广三个试点单位的职业化建设工作经验,县局各业务科室要按照省厅统一的规范化行业标准,对口抓好试点,抓出亮点,在全系统统一内务秩序、统一职业行为,统一执法流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观摩学习,全面展开。

(三)解决问题。年4月至5月,通过开展“恳谈日”活动、“群众问卷调查”活动、设立网站征求意见栏和热线电话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方位、多层面找出影响和制约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认真研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本级能够解决的要下大力予以解决,本级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协调解决,并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与帮助,确保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及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四)总结提高。年6月至年8月底,全面总结我县司法行政系统开展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为全县政法系统队伍职业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贡献力量。

第三阶段:深入推进,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初步形成职业化建设体系。从年9月至年10月底,按照省、市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五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建立健全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养成教育,初步形成具有我县特色、覆盖全面、统一规范、执法公正、廉政高效的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体系。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全面实现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工作目标。从年11月至12月底,在前一阶段集中深化和推进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发展职业化建设工作成果,固强补弱,全面完成职业化建设各项任务,使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职业化建设理念普遍增强,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意识日益浓厚,职业素养明显提升,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体系基本健全完善。年底,全县将对职业化建设三年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拖延应付、各项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的限期整改;对因工作落实不力或队伍建设发生重大问题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工作要求

加强职业化建设,是解决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中源头性、基层性和根本性问题的必然出路,也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把职业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扎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任务目标圆满实现。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司法行政系统成立职业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办公室,负责组织推动各项具体工作。各司法所要建立职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实施方案及时报县司法局。

二要科学筹划部署。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将职业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逐步明确责任人员、办理期限、验收标准,务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紧紧围绕司法行政机关职能特点,充分发挥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突出实践特色,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三要强化督导检查。县司法局将采取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督导等方式,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动职业化建设深入开展。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各司法所要及时向县司法行政队伍职业化建设工作办公室报告活动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