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9:43

畜牧养殖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畜牧养殖专业户风险管理论述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2-0265-01

前言:

畜牧养殖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其中的风险来自于畜牧养殖中的方方面面,并且具有不定性、随意性以及高损失性。因此规范养殖程序,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减少风险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所谓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措施,一定的预警机制来对养殖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进行分析。已达到减小风险损失的目的。

一、畜牧养殖业中存在风险以及特点

常言道:“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所谓风险,就是指在我们畜牧养殖过程中某一环节给我们带来的损失,而这些损失又是不可预知的,这就是我们说的风险。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风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市场风险。第二,养殖技术风险。第三,自然环境风险。下面我们给出以下分析:

1.市场风险

随着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个体的畜牧养殖户在不断涌现,同时大量的肉类销售公司、肉类加工场等各种企业也充斥到市场运营中来。然而畜牧养殖专业户所养殖的牲畜最终到时要投放到市场中去的,由于在销售环节中各种利益不断角逐,致使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到最后离手,过程中受到损害最大的还是养殖户。同时伴随着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流通速度的不断提升,使得市场风险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2.养殖技术风险

用户的养殖技术往往决定着养殖结果,是否拥有专业的养殖技术以及是否依托科学的养殖手法,会影响养殖户最终的利益所得。有时候养殖户的养殖技术风险所带来的经济风险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其中技术养殖风险包括饲料的选配、养殖畜牧的选种、常见疾病的防控等方面。

3.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来自于自然因素,同时自然风险直接影响到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些自然因素往往会影响所养牲畜的生活习性以及适应能力。例如,天气寒冷,不利于所饲养肉猪的育肥工作。

二、畜牧养殖风险管理对策

1.养成风险管理的意识,清醒的做出决定

畜牧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要选择进入到养殖行业里,就要有足够应对风险的准备。风险与利益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拿捏,成为摆在养殖户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养殖户在养殖之前应该仔细的分析一下养殖业的现状与前景,并且结合自身的情况,判断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出决定。

2.提高风险分析评估的能力,提早防范风险的发生

风险管理的意思就是养殖户能够管理风险、预防风险等内容,同时利益的来源也与风险的管理密不可分。进行风险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风险有深刻详细的分析,与见解。只有在全面认识风险之后才能最好的应对风险。提高分析风险的能力首先要有清醒的头脑,其次就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消息获取渠道。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经验丰富的老养殖户交流的方式来提高分析风险的能力,做好风险的管理,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3.建立风险应急体制,风险发生及时做出措施

经过对畜牧养殖业长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建立一种长效的风险应急机制对于降低风险损失有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应对疾病、以及市场风险时,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建立风险应急机制的意义在于,当风险来临时,因为有应急措施机制的存在,不至于使养殖户手忙脚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在应对市场风险时,就要仔细分析市场情况,这里我们可以建立长期的市场调研,通过调研的数据,分析归纳出市场运营规律,然后就要控制牲畜养殖的数量,要尽量将牲畜数量控制在与市场需求比例相持平的状态,尽量规避风险的危害。在建立疾病长效预防机制时,首先就是要有疾病防控的意识,在该做育苗的时候,及时给所饲养的牲畜做育苗。一旦流行性产染病爆发了,要及时按照相关部门的指示操作,减少风险损失。

4.政府引导,制定科学的政策

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到地方经济的状况,因此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要系统的考虑各方的利益,以做到最好。畜牧养殖业中以单独的农户养殖形式占有主体地位,而这些养殖户的养殖活动收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政府出台的政策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就会放松贷款的限制以及土地批示的条件,如果处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就会出台一些限制畜牧养殖业的政策。这些政策不一定都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养殖户出于无奈也会遵守相应这些政策。所以作为政府,应该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分析养殖户情况以及市场行情,制定出科学的政策。

同时政府出台政策要做到公开透明,新出台的政策应该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广播或者由当地相关政府机关通知等方式通知养殖户,让养殖户及时做好准备,有风险及时做出规避措施。

三、结语

通过我们上述对畜牧养殖业中存在风险的评估与分析,以及对相关风险管理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风险与畜牧养殖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就必须要做好风险的管理工作。而做好风险管理的工作就需要养殖户对市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以及拥有丰富的养殖经验,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和依托政府社会的积极政策,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降低经济损失,最终实现畜牧养殖的高效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2).

[2]陈松.辽宁省北镇市农村养殖业发展调查研究――以西门养殖小区为例[J].绿色大世界.2007(08)

畜牧养殖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畜牧养殖;风险;种类;管理要点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经济结构也会多样化,农业领域中的畜牧养殖业更为复杂,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经营环节,都会因此而存在风险。为了降低畜牧养殖的风险,使专业户获得更高的利益,就要对畜牧养殖中风险种类充分认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畜牧养殖业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1畜牧养殖中的风险种类

在农业领域中,畜牧养殖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源于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养殖户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的损失。由于影响因素不同,使得畜牧养殖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和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1.1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

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这种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且对畜牧养殖业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关乎到养殖专业户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如果气候环境不适合禽畜生长,就会导致禽畜的健康状况不佳,必然会致使禽畜大量死亡[1]。所以,气候环境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风险因素。不同的季节,自然环境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气候环境影响的结果。养殖专业户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气候环境特点,从养殖经验出发制定出应对措置,以避免气候环境对畜牧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经济利益不会受损。

1.2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

畜牧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就需要畜牧养殖专业户能够直面市场环境,对于市场多元化的运行状态充分掌握。由于畜牧养殖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就必然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风险。中国的畜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畜牧业要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在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还要对市场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1.3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中国的畜牧养殖业正科学化发展。部分畜牧养殖专业户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依赖性,放弃了养殖的自主性,就必然会面临技术风险,也会因此造成经济损失。1.3.1畜禽抗病疫苗使用中所存在的风险畜牧养殖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产品在生产、市场和消费等环节中频繁流通,对于禽畜的各种疾病往往就会采用疫苗的方法加以预防。但是,这并不能降低禽畜疾病的发病率,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3.2畜禽品种选择中所存在的风险

选择畜禽品种的时候,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所引进的畜禽品种优良,畜禽就会健康成长,生产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3畜禽饲料所存在的安全性风险

畜牧养殖业中,饲养管理是保证畜禽产量的关键,饲料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中国的饲料管理更加严格,保证了饲料的质量。但是,在饲料市场中依然会存在假冒产品以及质量不过关的产品[2]。这些饲料如果用于喂养畜禽,就必然会对畜禽造成不良影响。可见,饲料质量是否安全可靠是保证畜牧养殖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养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发展。多数的养殖专业户实施了产业化经营,但是在养殖管理上依然持有传统的关键,导致畜牧养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科技成分很高的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发挥,使得畜牧养殖业面临诸多的风险。

2畜牧养殖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

2.1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畜牧养殖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的。畜牧养殖专业户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采取规避各种风险的措施,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出风险预防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风险和利用往往是并存的。养殖专业户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风险对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3]。所以,将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畜牧养殖专业户只有对风险予以正确认识,才能够从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出发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出来。

2.2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有能力对风险准确评估

畜牧养殖风险管理中,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养殖专业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风险管理中,要对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对畜牧业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客观地认识潜在的风险。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要求思路清晰,头脑清醒,对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4]。对畜牧市场的信息要多方了解,才能够提高风险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2.3政府要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

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的同时,还要针对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使得相关政策更为完善。在畜牧养殖中,个体农户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不仅维护了畜牧养殖专业户的利用,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更好地发展。此外,政府还要针对畜牧养殖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畜牧养殖专业户及时地了解政策,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畜牧养殖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使得养殖规模扩大,同时也需要面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力,最大程度地保证养殖专业户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作者:沈牡鸿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宋瑞梅.临潭县扁都乡草地管理对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5(15):42—43.

[2]黄承伟,周晶.共赢——协同发展理念下的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02):144—149.

畜牧养殖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定西市;畜牧发展;产业风险;养殖管理

1养殖户的风险分析

1.1内部风险

养殖专业户的内部风险,主要是专业户本身的技术产生的一些风险、养殖过程中的思路和观念所带来的风险。如果说养殖户本身技术不过硬,则会引起大的失误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些技术主要包含有良种的引进、对饲料的正确搭配使用、对疾病的控制预防等。良种的引进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若在引进过程中引入了不良的品种,将会对未来畜牧养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疾病的预防控制在饲养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在饲养过程中若不注重疾病预防,禽畜非常容易产生疾病,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会出现死亡现象,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因此,畜牧养殖户[1]要对内部风险承担责任。

1.2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通常包括着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一直都是畜牧产业所避免不了的风险之一,畜牧饮用水、禽畜饲料、草场等的质量、禽畜本身的健康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受到自然的影响,所以面对自然风险,畜牧养殖户一定要异常重视,通过采取一些外部的有效措施减少自然风险产生损失,一些对外部环境要求比较高的禽畜,养殖户更要重视对待。产品最终流向地是市场,而市场的风险对养殖户的来说,产生更巨大的影响,随着物流市场的极速扩大、市场中产品的提供者不仅仅是本地的养殖户,许多的有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农场等都在不断地进入到这个产业,对养殖户产生了非常大的压力,这就要求养殖户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扩大规模,扩大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2养殖户风险管理措施

2.1提高防范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工作

做好风险管理,首先必须得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得对每步都做出准确的选择,最大程度防范和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细致而又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未雨绸缪,提前管理和防范,对此类风险可能会造成的危害以及损失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优的选择,将危害以及损失降到最低。

2.2加大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力度

风险有着各类特点,对于养殖户来说风险管理并不简单的是一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些风险规律,要进行深入、长期的、以及系统的研究认识。风险的监控和管理在养殖过程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提高对风险管控的认识高度。养殖户重视的不仅仅是生产管理、市场动态等,对于经验的积累、市场的动态、在养殖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要进行分析、了解,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2.3提高应对风险措施“未雨绸缪”

无疑是对风险最好的防范,但是“亡羊补牢”也是在应对风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措施,风险往往不会遂人所愿,但是可以建立起一种应对风险的措施,在风险发生过程中,采取正确有效的做法,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比如发生流行性禽畜疾病的时期,隔离和疫苗注射无疑是最正确有效的做法,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有些机构的调查显示,有秩序和正确的应对出现风险后所进行的措施,对于养殖过程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2.4政府应加强科学有效措施促进畜牧产业健康蓬勃发展

政府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带好头,发挥好政府作用,对市场的风险会有显著的降低,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地政府治理,是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把控。政府在市场中一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的进行资源配置,而不是一窝蜂的强制养殖户按照政府的并不科学的规划去接受规定,比如未经过理论和实践的论治,纸上谈兵的划出某块地,建设成所谓的“养殖批发市场”,不仅导致养殖户的租金提高,并且提高市场风险,所以政府在进行市场导向时,一定要多方调研,科学有效的促进市场向良好一面发展,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养殖户的风险。

3结束语

风险在任何行业中都是存在的,只要对风险有清楚的认识和细致的了解,采取合理正确、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应对风险,就一定会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危害,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畜牧养殖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逐步完善,市场对畜牧产品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绿色畜牧的概念由此产生。绿色畜牧技术采用回归自然的原生态养殖方式,引进先进技术,避免在养殖环节存在污染的问题,从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1]。该技术有效应用到畜牧养殖中,一方面可以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水平,保证人类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畜牧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1畜牧养殖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升,肉、禽、蛋的总产量常年居世界第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但是应该注意,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养殖场选址不合理、畜牧方式不科学等导致土壤污染比较严重,给自然环境、养殖场周边居民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畜牧养殖对大气的污染

因为养殖场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其每年产生的粪便等污染物在逐步增多。很多养殖场都没有进行必要的无害化处理,导致有害气体、病原体、粉尘等进入到大气环境中,扩散到很多地区,对人与动物的危害严重。同时,养殖环节中产生的硫化氢、氨等恶臭气体也是环境污染之源。

1.2畜牧养殖对水体的污染

畜牧养殖会给水体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比如微生物污染、有机物污染、毒害物质污染等。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随着粪便进入到水体内,并且广泛传播,导致疾病蔓延;有机物污染是指养殖环节中的氮、磷等化合物进入水体,导致水体环境变化,产生恶臭,造成水中的生物大量死亡。毒害物质污染主要是指肉制品中的药物残留进入人体后,产生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养殖过程中,应该加强亚硝酸盐的管理,避免该类污染物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3]。

1.3畜牧养殖对土壤的污染

如果粪便排放量相对较小,那么其进入自然环境后,会被植物吸收利用,微生物也会被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但是如果排放量巨大,导致土壤无法消化和吸收,也就无法及时降解,会造成亚硝酸盐类物质的产生,也会形成大量的恶臭物质,致使土壤污染严重,人类健康无法保证。

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意义

2.1保障食品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该技术能够有效处理粪便和污水,一方面能够避免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另一方面能够防止食品中毒素的累积,提升食品的安全性,更好地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4]。

2.2保证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饮食健康的关注度逐步提升,更加重视绿色食品。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发展空间非常大,这也给养殖户带来比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伴随着食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国家开始进行产业调整,给予了大量的扶持政策,为绿色养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措施

3.1加强绿色畜牧产品监管

我国畜牧业一直以来都是政府监管的重点行业,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畜牧产品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为了处理好该问题,国家成立了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各个地区派驻专人进行监管,落实相关政策,有效控制养殖业的污染问题。此外,地方政府开始加强资金的投入,研发出更加先进的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更好地促进绿色养殖业的发展。

3.2大力宣传绿色畜牧养殖技术

国家应逐步加强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使得所有养殖单位和个人都意识到该技术的优势,也认识到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认可程度,从而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落实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动养殖业的全面改革[5]。绿色养殖技术对于营养元素的摄入也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所以应该加强对畜牧养殖户的培训,组织专家对养殖户进行指导,让所有养殖人员都能够掌握绿色养殖的流程和方法,有序地落实绿色养殖技术。

3.3建立第三方企业,形成推广体系

我国目前并未建立完善的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体系,基层环节就存在严重的技术断层问题。因此,要想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就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精细化生产,同时需要应用第三方手段,通过专业企业进行推广,将其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可以促进绿色畜牧产业的积极发展,带动整个领域的进步。

3.4设立专业绿色原料基地

在传统的畜牧养殖领域,原料基地和畜牧养殖户并没有建立直接的关系,导致产业链的形成受到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原料基地和养殖户的联系,从而形成绿色、生态的畜牧养殖体系,更好地保证原料的质量安全。在该过程中,要做好原料配制,尽量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保证饲料的安全性。还应该规范兽药市场,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有效促进绿色畜牧养殖的全面发展。

4结语

畜牧业是我国基础性行业,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更强,所以畜牧业应该不断应用和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实现科学化发展,从而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进源.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研究[J].兽医导刊,2015(6):6.

[2]刘文元.论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J].兽医导刊,2018(6):26.

[3]苏书科.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J].农业与技术,2018,38(4):131.

畜牧养殖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畜牧养殖技术;技术推广;绿色环保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越发关注,绿色健康食品相对而言更受国民青睐。因此,遵循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态发展的指导理念,加大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力度,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畜牧养殖在高新科技带动下发展迅猛,满足了国民日益增长的畜牧产品市场需求。但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畜禽的大量排泄物处理不当,会发酵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同时,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与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价格相对昂贵的绿色无污染食品更受人们青睐。而推广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为国民供应充足、健康、环保的绿色安全畜牧产品。绿色畜牧养殖不仅追求养殖环境环保,而且通过对养殖生产过程中的饲料、添加剂、药品等的安全使用来落实绿色安全无公害的养殖标准。

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途径

2.1做好市场调研

市场的需求就是国民大众的需求,其供需调节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要想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普及,应事先对市场需求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市场与国民真正的需求。之后在保证畜牧产品充足供应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成本。绿色畜牧产品的市场需求是笼统化、概念化的,基层养殖户虽然对绿色养殖技术的必要性与有利性有一定认知,但对如何生产绿色健康的畜牧产品、生产何种安全畜牧产品没有头绪。因此,当地畜牧业相关管理部门应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了解当地市场与民众的实际需求,才能做好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只有为当地的基层畜牧养殖户提供真实有效的市场需求数据,保证基层养殖户生产的畜牧产品能占领市场,提升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绿色养殖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推动绿色畜牧养殖业良好发展。

2.2使用绿色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作为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畜牧养殖饲料的质量关乎所养殖畜禽的健康状况及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进行绿色环保饲料的推广与应用,保证畜禽生产健康与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是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天然饲料如秸秆、青草、甘蔗皮等经发酵、加工处理后,既能作为畜牧养殖生产的主要饲料,又能与高质量饲料进行混合饲喂,以保证畜禽健康高效生长的同时降低养殖成本,并提高畜禽产品的安全质量,增加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在畜禽养殖中减少抗生素和抗菌化学药品的使用,这些饲料添加剂在畜禽体内易产生耐药性,有毒副作用,甚至有致癌致畸作用。使用一些绿色饲料添加剂进行替代,如酸化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等可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作用效果好,适宜在养殖场大力推广应用。

2.3规范养殖管理技术

近些年,在各项农业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畜牧养殖业呈高速高效发展态势。除了现代化、规模化大型畜牧养殖场外,传统的小规模散养模式的畜牧养殖户更是多不胜数,养殖场地与规模较为分散,难免会造成当地畜牧养殖秩序混乱,增加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养殖管理系统化、一体化无法落到实处,畜禽产品质量便得不到全面保证。因此,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普及工作中,应加强对传统小规模养殖户养殖技术、方式及相关畜禽产品市场的管理与规范,加强基层养殖户对畜禽疫情科学防治的认识,对其培训科学绿色养殖技术,保证畜禽健康生长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2.4建立绿色畜牧养殖基地示范

建立绿色畜牧养殖示范区,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当地养殖大户或企业作为绿色养殖技术应用示范点,起到带头作用,再通过相应政策扶持,形成绿色养殖推广的良性循环,以提高基层养殖户应用绿色养殖技术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示范基地积累绿色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经验,培训相应技术推广人员与基层养殖户,提前解决相关养殖难题,还能更完善、更深入地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进行创新,形成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流程,可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最终提升基层畜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5做好绿色养殖监督工作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是养殖场大力推广和应用的技术,但由于人为因素,受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分子,使用一些违禁药物用以提高畜禽生长速度,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对于此类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畜牧行业执法部门如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到饲料和添加剂营销企业、养殖场等监测抽查,一旦发现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要严格执法,销毁相关畜产品和饲料添加剂,以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畜牧养殖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 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6-0323-01

猪、禽价格的持续低迷,让许多养殖户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而草食畜禽价格却持续走高,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农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农区发展草食畜牧业有它的先天不足,但也有其潜力所在,各级政府和业内人士理应早日重视。

2012年以来,猪、禽价格一路走低,让多数养殖户损失惨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供大于求,养殖量过多。然而反观草食畜禽,特别是牛、羊肉和奶产品,价格一直稳定,养殖利润较高。多年来,农区草食畜禽业逐年下滑,在不少地区下降幅度还比较大。该文分析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1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对于牧区,农区发展草食畜牧业有其先天不足之处。但是随着现代畜牧科技的发展,完全可以克服先天不足,而大有作为。蒙牛、伊利等大型企业纷纷挺进内地,也正是为了开拓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潜力。目前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不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政府引导。虽然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但在农区,政府更多倡导和重视的仍然是生猪和家禽,对草食畜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既没有规划,也缺少具体的措施,草食畜禽养殖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二是资源利用率低,农区虽然没有牧区广袤的草原,但有大面积的荒山草坡和冬闲田,只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植被稀疏,产草量很少,载畜量很低。三是缺少技术支撑。首先是品种杂乱,退化严重。南江黄羊、黄淮白山羊、皖东黄牛、江淮水牛等优良种质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盲目引种和乱,产生很多“四不像”,普遍表现生产性能低下,体格小,生长慢,产肉少,养殖效益不突出。其次是缺乏养殖技术,多数养殖户没有像养猪、养鸡那样去重视、去研究、去学习,更多的是凭传统经验在养殖,畜牧科技部门在新型农民培训中关于草食畜禽讲的也比较少、内容粗浅。青贮氨化、种草养畜、配合饲料、短期育肥、胚胎移植等实用技术很少得到宣传和推广应用,养殖水平普遍偏低,缺少科技含量。四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由于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规模小,发展水平低,才更加凸显龙头养殖企业示范带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2]。有了龙头企业的牵引,广大养殖户才能在良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市场的研究与把握等各层面得到更多指导。五是缺少政策扶持。不论是在宏观政策还是在具体扶持政策方面,农区草食畜禽养殖者得到的扶持和优惠政策较少。再加上,草食畜禽的饲养周期长,投入多,回报慢,导致多数养殖者无法扩大养殖规模,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加快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随着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生猪和家禽的养殖总量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加之国家扶持政策的刺激和引导,越来越多的资本还在投向养猪业和家禽业,猪、禽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已日益突出,养猪业、养禽业已经进入微利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草食畜牧业发展上来[3-4]。为振兴农区草食畜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发展现状(包括品种结构、养殖数量、资源状况、养殖习性、发展潜力等),为制订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出台具体的发展措施奠定基础;二是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拿出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计划,找准突破口,分年分步实施;三是制订具体发展措施,包括地方畜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荒山草坡和冬闲田的开发利用、养殖人员科技培训、引种与改良计划等;四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在把优质牧草种植、青贮饲料、秸秆氨化、人工授精、短期育肥、疫病综合防控等实用技术普及到每个养殖户的同时,扶持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养牛、科学养羊、科学养鹅示范户,让先进技术看得到、摸得着、学得会、用得好,真正让科技为草食畜禽的发展提供根本支撑;五是引进或培植大型养殖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或重点扶持等措施,树立各种类型的养殖典型。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把畜禽良种推广到千家万户,淘汰劣质种畜禽;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彻底摒弃传统落后饲养方式;把收购合同送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养殖户养的放心,以充分调动他们发展草食畜禽的积极性;六是加大扶持力度,国家在研究或出台草食畜禽扶持政策时,对农区和牧区同等看待。在起步阶段,甚至应对农区有所倾斜,特别是对大型企业、生态型企业、科技型企业,能够给予足够的帮扶;七是关注产业链的链接。不能仅仅关注“养”的问题,更要关注市场、产品开发问题。因为目前牛、羊肉等市场价格较高,消费群体相对狭窄,要充分考虑在草食畜禽产品大幅增加的同时,市场价格会有什么变化。要研究如何才能拿得出,销得掉,赚到钱,走得稳。由于草食畜禽生产周期的特殊性,一旦受到市场冲击,跌入低谷,其恢复或反弹的周期会更长。要加大草食畜禽产品加工的研发力度,精心打造和包装,把更为丰富、更有营养、更具特点的草食畜禽产品奉献给消费者,引领肉食消费新时尚。

草食畜禽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希望,草食畜禽产品特别是牛、羊肉由于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卫生安全程度以及其特有的风味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民生活和

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草食畜禽产品必将更加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猪肉、禽肉,但消费量大幅增长是大势所趋。对于农区来说,从现在开始,要真正把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摆上议事日程,特别是在良繁体系建设、荒山草坡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养殖科技的培训和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等方面要早打算,早落实,早起步,早发展。在猪、禽市场不景气,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努力开辟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新天地,为畜牧业经济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做出新贡献。

3参考文献

[1]毛剑.加快乐山市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对策[J].四川畜牧兽医2001,28(12):11.

[2]李建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草食畜牧业调查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2):70.

畜牧养殖市场分析篇7

吉林省作为畜牧业大省,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已初见成效。但与其他畜牧大省相比,吉林省畜牧业产业竞争力较弱,尤其是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及壮大吉林省畜牧专业合作社,笔者首先分析了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途径。

关键词:

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Swot分析

1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正在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过程中,逐步经历着由弱到强的、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发展吉林省农业经济以来,提出优先发展畜牧业,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据2012年统计,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已经由原来的48个发展到10239个,入社社员达到9万多户,带动10万多农户参与组织。可见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之快。

1.2向规范化趋势发展

由于一直都没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致使一些专业合作社管理很不规范,有的甚至是合伙人简单凑到一起进行生产经营,结果是发展好了就继续合作,发展不好就各奔东西。但最近几年随着《畜牧法》的出台,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各级牧业管理部门依法进一步规范了吉林省各级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建设。据调查,全省已有一部分合作组织以及协会依法进行了较科学的整合,建立健全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新兴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已经步入了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

1.3向综合发展型转变

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规模由原来的几户、十几户发展到成百上千户,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已不再局限在乡村范围内,有一些合作社已经跨省扩展。合作的内容也早已从原来简单的产销环节合作扩展到产前合作、产中合作甚至是产后的各个环节的合作。由于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大大地带动了牧业经济的发展。

2吉林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2.1.1资源优势

(1)劳动力资源富足优势。吉林省共有60个县(市、区),2014年年底有总人口28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96万人,占54.81%。由此看出,吉林省拥有足够的为吉林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劳动力资源。从全国范围看,畜牧业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类型,尽管吉林省的各类资源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在提高,但相对其他资源成本来讲还是比较廉价,而且这样的优势在较长时期内将不会改变。因此,吉林省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是具有绝对的而且这种优势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2)科技资源优势。现代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据调查,吉林省所拥有的400多个科研机构中就有60多个畜牧业科研机构,40多所大专院校中有农业畜牧业大专院校5所,所以说具备科技资源优势。除此之外,近些年还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与农业有关的科技能人和专家,这些都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3)畜禽品种资源有优势。吉林省拥有一大批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例如延边草原黄牛、吉林小尾寒羊、细毛羊、吉林梅花鹿、长白猪等。近几年吉林省又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畜禽良种,2008年吉林省从国外引进种公牛38头和公猪数400头;全省登记备案种畜禽场200多个。同时还大力推广优质肉牛冻精、优质奶牛冻精、奶牛性控冻精等。进而提高了畜禽产品品质和生产水平。

2.1.2畜产品市场优势

(1)不断增长的人口带动了畜产品市场的需求。吉林省总人口从1990年的2440.2万人增加到2015年增加到的2753.3万人,增长了30多万人。据调查,2015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5亿,农村人口比重占60%。农村人口均消费量的提高将扩大市场有效需求总量。例如2000年我国人口126583万人,农村人口80739万人。而2000年农民人均肉消费量为17.48公斤/人,如果提高1公斤/人,全国农民肉消费量将提高80.74万吨,提高农民畜产品消费量的同时将更有效地提高有效市场需求量。2015年肉需求量已达到11759万吨。而吉林省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均处于绝对的增长状态,这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源”。

(2)不断增加的人均收入促进了畜产品市场需求。目前,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而对畜产品的需求不仅是在简单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对畜产品质量更提出了新的要求。畜产品需求结构上的重大变化进一步推动着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从2006年以来呈持续增长趋势。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55元,到2014年已达到9892元的收入水平。8年的时间,年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9.1%。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到2014年已达到28844元,9年的时间,年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9.0%。在增加畜产品需求量的基础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增加了市场对高品质畜产品的需求量,也为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2005年~2014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见表1。

(3)吉林省畜产品国际市场具有良好的开拓条件。根据统计部门数据:目前世界肉类总产量约为2.5亿吨,而我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5左右,而作为世界主要畜产品进口国家的韩国、俄罗斯、日本均在吉林省周边,上述三国年肉类进口量接近600多万吨,占全球肉类进口总量35%以上。另外,吉林省可以低成本发展国际贸易,且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市场、资源互补性强的优势。有关资料显示,畜产品的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比吉林省畜产品平均价格高出40%左右,这种价格差使国外农产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吉林省还拥有占有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并且信誉良好的加工企业,并与欧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畜牧业方面进行良好的合作,而且逐步开拓了非洲市场,因此具备了进一步开拓更多市场的优势和条件。

2.2劣势分析

2.2.1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缺乏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要实现现代化的畜牧业就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这就对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应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其科技密集度,提升我国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目前,吉林省畜牧业仍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畜牧科技创新体系,从事畜牧业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还较少,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农业大专院校也更是凤毛麟角。

2.2.2产业化程度较低,不具备规模化经营

以吉林省生猪养殖为例,吉林省年肉猪出栏量在3000头以上的不到12%,其中100头以内约占40%左右,饲养规模仍然以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从规模化养殖的年肉猪出栏数量占当地总肉猪出栏数量的比重可以看出,肉猪饲养规模化的程度非常低。而随着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分散饲养或几户简单的合伙经营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市场和人们的消费需要,而规模化专业合作社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还具有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尤其是能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的畜产品。吉林省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也只是建立起了简单的契约关系和买断关系。多数企业与农户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接方式,更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一体化合作组织。目前吉林省只有德大、皓月公司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公司+农户”模式,生产设备比较先进,加工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也比较高,而更多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2.2.3信息传输渠道不畅,信息反馈严重落后

吉林省己构建了以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为“龙头”的省、市、县三级的现代化农业信息平台,但是由于信息服务管理机制不能统一协调,不能规范管理涉农信息,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彼此不能很好的协调和合作,导致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利用。吉林省农村牧业信息体系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不注重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进而牧业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缺乏一支稳定善于合作的专业化牧业信息服务队伍。此外,吉林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投入不足,而且畜牧业生产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传播等手段非常落后。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

2.3机遇分析

2.3.1政府不断加强扶持力度

吉林省政府先后制定了诸多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并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以大力支持畜牧业的发展,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一是省委、省政府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粮变肉”工程;二是多数市(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都把畜牧业经济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进行重点突破。在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饲养、加工、销售、服务等都在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三是成立了较健全、规范的畜牧业担保公司,对现代畜牧业建设提供最大力度的金融支持。

2.3.2入世扩大了吉林省畜牧产品的国际市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可以使我国享受其他成员国给予的各种优惠待遇,使得我国畜产品出口的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畜产品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畜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了契机,也给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广大的发展空间。

2.4问题分析

2.4.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现代畜牧业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过度超载放牧的吉林省西部草场,己大面积退化、碱化、沙化,载畜能力不断下降。由于未进行有效处理的粪便、废物、废水等污染,破坏了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阻碍了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2.4.2国内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我国的畜产品不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畜牧产品从生产到最终的消费环节都存在不安全隐患。例如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后,中国对“苏丹红一号”实行从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所展开的“围剿”行动,2007年“龙凤”、“思念”速冻食品检出致病菌,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等。据国家卫生部的官方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重大中毒事件起数、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这些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也间接地制约着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

3进一步加快发展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途径

3.1做好组织领导工作

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把加快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起来。纳入各级畜牧局领导班子分工,同时纳入业务科室的管理范畴,工作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主动与有关管理部门协调沟通,创造有利于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引导企业、能人和科技人员兴办、创办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整体素质,发挥其带动功能。

3.2规范农村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

健全市场制度、完善农村养殖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要建立健全养殖协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拓、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维权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组织基地农户合理安排养殖生产,为规避市场风险,还需做好生产中各环节的指导服务,使畜禽养殖基地与市场的完美对接。

3.3促进畜禽加工企业与养殖合作社之间的密切合作

建成战略合作平台,形成封闭运行模式信贷资金产业链。加工企业为相应的养殖合作社提供担保、养殖合作社为入社的规模养殖场担保、养殖户也为养殖合作社提供担保的信誉保障机制,形成以产业信誉链接的新型融资模式。推行加工企业间与养殖合作社的远期订单合作,加工企业向养殖合作社派驻兽医,实行跟踪服务,直接指导畜禽养殖生产,建立紧密的产供销合作关系。由政府管理部门推荐,银行放贷,对经营规范、管理科学的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建立行政部门与银行信贷部门间的紧密协作关系。

3.4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

度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按照国家和吉林省兴牧惠农政策来解决龙头企业、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大力争取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引进更多资金投入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以承贷承还、信贷担保等方式保证资金投入,缓解专业合作社资金困难。

参考文献

[1]孙福余.吉林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汇报[J].吉林畜牧兽医,2012(06):15-16.

[2]鲁俊.关于加快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吉林畜牧兽医,2010(09):56-59.

[3]丁艳杰.青州因地制宜探索多模式合作社发展之路[J].农业知识,2011,(02).

[4]王婷.关于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饲料广角,2011(24):46-48.

[5]王建峰.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更多的激励扶持政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

[6]张俊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探索[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

[7]姜葵,徐琛,张亚平.江苏农民合作社向纵深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2010,(08).

[8]李诗兵,李军.对当前畜禽专合组织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0,(02).

[9]徐辉.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形成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5市17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学通报,2010,(03).

畜牧养殖市场分析篇8

1.创新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畜牧产业模式。

充分依托京津资金、技术、市场、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河北土地、劳动力、饲草饲料等方面的相对资源优势,创新畜牧业发展模式,迎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加快调整空间布局。在紧邻京津的张家口、承德、唐山、廊坊、沧州、保定等市的23个县(市、区)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培育环京津特色产业带;推行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户订单生产,合同收购的养殖模式。平原区加强对现有中小型养猪场标准化改造,引导发展年出栏5000头以上适度规模养猪场,重点发展存栏1万~2万只的蛋鸡标准化规模场,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燕山、太行山山区县以肉羊和肉禽为重点,发展适度规模肉羊、肉禽养殖,推行绿色无公害畜禽生产,进一步增强京津市场供给能力。加快调整畜禽品种结构。生猪养殖方面,将原定的瘦肉型改变为肥瘦兼用型,延伸瘦肉型猪出栏时间提高脂肪厚度,适应京津大众消费者口味。蛋鸡养殖方面,将原定的白壳蛋鸡和褐壳蛋鸡改变为粉壳蛋鸡,增加粉壳蛋鸡养殖数量。培育河北柴鸡新品种,发展山地放养型柴鸡,生产高品质柴鸡蛋,适应京津消费者的喜好。在肉牛养殖方面,大力发展乳肉兼用型牛,开发高档牛肉产品,满足京津高端消费需求。在奶业方面,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奶、草原牧场奶、巴士消毒奶,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抢占京津高端奶业市场。打造全链条畜牧经济。创新“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合同销售”模式,大力发展新兴养殖经济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供求关系、延伸产业链条。在环京津生猪主产区,以唐山双汇为核心,带动玉田、迁安、抚宁等县发展100个标准化养猪基地,带动4000个养殖户,与京津合资改造提升5个现代化屠宰场,将单体每年供应京津冷鲜肉能力从2.5万吨提高到4万吨。蛋鸡养殖以沧州万雉园为纽带,带动100个蛋鸡存栏1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采用喷码、清洗技术,生产高档产品供应京津高端市场,通过提供饲料、兽药、疫苗、养殖技术等方式建立蛋鸡养殖合作社,带动中小规模养殖户建设100个生产基地,生产中档产品供应京津大众市场,扩大京津市场占有量;以大厂福华为核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半牧区,利用国家肉牛产业政策,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地理标志牛羊肉产品,抢占京津市场,满足市场需求。

2.建立适合京津市场需求的优质畜产品基地。

一是提高畜禽品种质量。充分发挥京津畜禽种业优势,加强与京津畜禽种业科技合作,加快技术成果转让,重点突出骨干品种,提升现有生猪、蛋鸡国家核心育种场和繁育场建设水平,共同指导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健全、畜禽品种优良、技术水平先进的种畜禽场,尽快达到国家核心育种场和繁育场要求,提高畜禽原种场、扩繁场的供种能力。充分利用京津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共同培育大午金凤褐壳蛋鸡羽色自别新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共同培育优质乳肉兼用品种种公牛,提高后代母犊单产水平和乳成分、提高后代公犊的产肉性能。二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充分发挥1010个部省级示范场和21个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设施达标、健全制度、规范规程、标准化示范、严格执法、全覆盖培训“六大规范化管理行动”,将示范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充分利用畜牧业生产扶持项目的调节作用,引导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散养户和中小规模场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改造提升,扩大生产规模,实施标准化生产,淘汰落后的养殖方式,将河北规模养殖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加强督查指导,推广先进典型,规范投入品控制,规范养殖行为,规范档案填写,将规模养殖场备案率由76.3%提高到80%提高,提高畜禽生产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河北特点畜产品宣传,将培育畜产品品牌作为提升畜牧业竞争力、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来落实,争取将石家庄君乐宝、徐水大午、沧州万雉园、唐县国富唐尧、唐山中红三融等31个省内知名养殖品牌企业,打造成5个全国知名养殖品牌企业,河北畜产品在京津市场的占有率提高5个以上百分点。

3.构建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市场。

京津冀要破除限制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障碍和行政区划藩篱,对标珠三角和长三角,加快建设京津冀畜产品统一市场的步伐。充分挖掘无形市场的潜力。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无形调节作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涉牧企业、养殖大户利用河北畜牧兽医综合信息平台,按照京津市场供求信息组织生产和销售。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科学分析研判京津市场畜产品供求的现状和趋势,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波动规律,针对京津高端畜产品消费需求趋势,组织各类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市场需求和营销培训,利用各类扶持政策,引导养殖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养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京津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有形市场的主导作用。加大河北畜产品直接进入京津卖场,引导农民合作社、涉牧企业、养殖大户与农贸市场、超市直接对接,建立京津社区直营店,周末开展京津社区大篷车服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收入,实现畜产品精准销售。发展网络配送和网络销售等新兴业态,引导和组织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大型养殖企业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构建京津配送体系,通过网络推介和销售畜产品,争取相关部门对在京津开设网营店,提供直送业务的配送公司给予税收优惠,增加养殖效益。着力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畜产品交易经纪人行业自律,提高信誉度,组织开展研究京津畜产品市场内在规律和质量要求,及时反馈市场信息,积极对接京津市场,最大限度提高京津畜产品市场占有率。引导经纪人充分利用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外迁的机遇,组织养殖户、合作社与新建市场发展订单养殖,优化养殖结构,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建立京津冀三地畜产品检测监测结果互认机制。建立健全京津冀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检测参数、统一检测设备、统一检测方法,实现畜产品检测监测结果互认。充分利用畜牧兽医综合信息平台,完善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要素信息,加快与京津信息联网进度,最终实现畜产品二维码检索全覆盖。

4.搭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要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场大变革,在动物疫病、畜产品质量安全联防联控体系上实现率先突破。构建重大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华北五省区市重大动物疫病联防会议制度,在京津冀统一时间进行强制免疫、防治人畜共患病和动物常见多发病工作,同步实施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每季度交换疫情信息,争取对防疫物资实行统一调配,实现防疫物资在京津冀充分有效利用。构建畜产品供求信息共享机制。按照京津畜产品信息收集工作机制和时间节点,科学调整河北畜牧兽医综合信息平台的信息收集、工作机制,初步实现每周交换畜产品供求信息,最终实现当日信息共享。半年召开一次京津屠宰加工企业、畜产品交易市场与河北省基地的对接会。季度研究分析京津市场对畜产品品种、质量的需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河北省供京津畜产品基地的品种结构、饲养方式和饲养规模。构建畜产品检验检疫认证信息共享机制。每季度将河北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情况通报京津。协调农业部,统一京津冀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出证工作,将京津冀三地跨境调运按同一省对待,打破现有三地通关两证壁垒,实现一证通关。构建预警预报信息共享机制。每年召开2次京津冀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动物疫情专家解析预警会议,统一确定范围、参数,规范样品采集和检测程序,全面摸清京津冀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主要风险,评价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

5.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

畜牧养殖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4参考文献

[1]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

畜牧养殖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参考文献

[1]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