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素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4:54

幼儿的素质教育篇1

1.健康与社会领域

《纲要》要求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在这里,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培养,不公是个人文明行为的养成问题,同时,也是提高幼儿的美育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从小学会做人,提高自身素质。

2.语言与艺术领域

《纲要》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艺术要求幼儿广泛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可见,环境因素与素质教育也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我们可引导幼儿在环境中提高自身素质,为幼儿创设多种多样的环境与活动的条件,给幼儿提供适合他们特点的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逐步引导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3.在科学领域

《纲要》要求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动手、动脑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从这个领域可以看出,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加离不开幼儿从科学领域中摄取知识的欲望。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唯一主体,幼儿必须通过教师的教,才能学习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被提到了首要位置上,素质教育不但要面向全体幼儿,更要从只重视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幼儿主动学习。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教育活动,教师组织的任何教育活动必须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原则,在科学领域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更新观念,从中提高幼儿素质的转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是以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为依据的。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因而他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对道德准则的衡量都处在无意识之中,不善于控制和调节,情感不仅富有易变性,而且还富冲动性,随着儿童经验的发展,随着儿童内抑制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儿童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就逐步增长起来。其中最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尤为关键的是儿童情感的发展在儿童个性的形成上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此时,更新幼儿观念,提高幼儿的素质培养,对他们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幼儿的素质教育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3.1目标不是很明确

素质教育只有在纲领性的文件中有个明确的定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只要做到"心口一致",素质教育才能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3.2“包办性”特强

现代教育是主体性的教育,主体性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要充分发挥爱教育者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目的的体现者,有时,教师为了顺利完成自己的目标,不管幼儿是否参与,是否动手、动口,完全抹煞了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替幼儿“全全包办”。只有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为出发点,尊重幼儿的具体体现,才是落实幼儿活动和学习主体地位的保证。

3.3评价还需完善

评价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过程和活动的效果。建立一套幼儿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幼儿发展状况评价指标,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完善的评价机制,将有力地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最终有得于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

幼儿的素质教育篇2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只有少数人是先天的,绝大多数人的素质是后天经过受教育训练之后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即使是先天性的素质,经过教育训练之后也可以大大提高。如画家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是在先天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实践、训练逐步形成的,这就奠定了素质可以形成、提高、相互影响、逆转等,这也就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

1.基础化。素质具有发展性的特点。因此,为每位受教育者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使之建立继续发展的坚实的、丰富的生长点.这便是素质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受教育者――幼儿的一生打好生长点的基础.便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幼教工作者,奠定幼儿时期良好的素质基础.是我们的天职,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绝不存在可有可无的选择性。

2.整体化。这是由素质所具有的整体性所决定的。

对个体而盲,各种素质结构因素统~存于其中,相互影响.显示其整体性。为此,素质教育便对我们提出了使个体在体、智、德、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要求,不能有所偏废。同时.素质教育又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对全体受教育者,不得有所遗漏。我们幼教工作者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本身素质也起着影响整体素质的作用。因此,幼教机构的领导和全体保教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自己必须模仿地做到,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教师要求幼儿爱护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却随地扔纸、吐痰;要求幼儿语言美,教师自己却语言不够文明……那么,素质教育整体性特点必然会影响保教人员对孩子素质的培养效果。

所以,形成高素质的幼教工作者集体,是向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3.素质化。素质具有潜在性、相对稳定性等特点,所以素质教育需要注重把外在的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素质。也就是说,我们旨在奠定的素质教育,是对一个人的发展所提出的外在影响,所产生的外在作用。而这种影响和作用,只有通过个体的“内化”作用,才能形成个体所具有的素质,素质一旦形成,便可以稳固下来。

4.民族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具有民族化的特点,遵循素质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性所在,是不容忽视的。

二、《幼儿素质实验》是幼儿园课程中的核心内容

(一)《幼儿素质实验》的课程特点。“幼儿素质实验”就是幼儿教师向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活动过程。幼儿素质实验主要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进行的。那么,什么是课程?《教育大百科全书》对“课程”的定义是“课业及其进程”。幼儿园课程是不是仅指“体育、音乐、美术、数学、语言”等科目?是不是仅指作息表上所列的“来园”、“晨检”、“自由活动”、“进餐”、“游戏”等一日生活规程?……我们说“不只是”。那么,反过来说“音乐、体育、美术……”科目是不是“课程”内容?“一日生括常规”是不是“课程”内容?我们则回答“是的”。由此可见,“课程”是以整个幼儿园为对象的,它的意图是用来使幼儿园教育能够充实地、科学地、协调有效地进行,从而有利于幼儿健康地成长。

(二)《幼儿素质实验》的实施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要求:

1。思想认识的转轨。长期以来,一些幼儿园,特别是本地一些私立幼儿园,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行幼儿园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从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落脚点上予以考虑,因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幼儿身上并不到位,也就是说距离幼儿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比如,有的教师有数育要求,但多是具体到教师教了几首歌、几个儿歌、几个字等。也就是说,量f特点明显,质的特点缺乏。所以,在考虑数量的同时,落实到素质基础上,是全体幼教工作者目前需要重视的认识上的转轨。

再如,我们习惯于用一节“课”中孩子所表现的技能技巧来衡量教师的水平,而忽视教师如何启迪孩子的思维等能力去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例如,过去孩子在画画过程中多半只会照老师的示范画一笔一画地学,脱离了示范便不知如何通过观察在纸上表现图画的意愿。这种“技巧”的传授,不能说明幼儿或教师的素质高低。所以,将重视传授技能技巧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也是当务之急。

仅以上各例就可以说明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必须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从教材教育、技巧教育等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我们必须认清,这两条轨道是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只有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上予以高度重视,才能产生转的行为。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转轨任务是从领导开始自上而下承担的,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幼儿的素质教育篇3

关键词:幼儿;体育游戏;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教育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热点。幼教工作者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是,在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轻视体育运动的倾向,我们主要分析这种倾向,论述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幼儿体育游戏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幼教轻视体育运动的表现

幼教中存在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现象,教学以知识传递为取向。学科教学中存在“重智轻体”的倾向,我国幼教提出幼儿园以注重游戏为主,然而实际工作中体育游戏大多都被忽视,学业教育更受重视,幼儿很多参加体育游戏的权利被剥夺。具体来说,原因主要是教师教育观念和理论知识不足,有的教师组织体育活动能力有限。另外,学校缺乏体育器材和场地也是一个原因。此外,教师往往从保证幼儿健康角度出发,部分教师怕出现事故。实际上,这种对于体育运动的轻视,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抹杀了幼教特色,影响了幼儿的培养质量。

二、体育游戏在幼教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它是体育与游戏的结合,不是走、跑、跳,而是完成规定的情节动作,不只靠体力活动完成,而要靠体力与思维结合来完成。一方面,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体育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等品质;另外,体育游戏能使幼儿学到知识,丰富幼儿语言。体育游戏是严肃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内容之一。

三、幼体游戏中实施教育的对策

针对幼教问题实施幼儿素质教育,我们要理解教育是以人的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的教育;它旨在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创造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提高对体育游戏的认识。树立体育游戏教育观念,它要求幼儿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体育游戏内容是以身体练习游戏活动为主,以发展身心为目的。它把幼儿难理解的动作变成游戏情节,提高幼儿兴趣,达到锻炼和增强体质的目的。体育游戏要求幼儿亲身参与,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能力,从中获得教育。体育游戏有锻炼价值,还具有思想品德教育价值。

2.提高对体育游戏的重视程度。教育评价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完善,适合幼儿需要。通过评价,确立标准,通过引导,实现游戏观、教育观转变。为此,幼儿园制订科学的体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使教师了解幼儿表现情况,注重体育游戏教学计划的调整,激发幼儿需要,提高体育游戏效果。

3.提高体育游戏的改革力度。幼儿体育游戏必须结合幼儿教育特点,应考虑课程的融合性。幼儿园体育游戏与课程是辩证的关系。幼儿通过体育游戏,不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促进了心理健康,并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发展。所以,体育游戏与各学习领域相互渗透的融合性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幼体游戏中实施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体育游戏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方法上都应该从各个方面体现出其针对性和多样性。幼儿园教师应当根据所教的孩子的年龄和特点以及各种教育内容的特点,采用各种适当的、有效的方法,要有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教师要考虑幼儿年龄大小、体力强弱、个别差异,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活动经验差异等等,采用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要搞“一刀切”的诸多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组织游戏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有多样性、趣味性。

2.体育游戏应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教育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教师只有相信幼儿,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应有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其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加活动,改变幼儿的特点,让他们从比较被动的接受者,变成参与者。而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幼儿体育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形成各种师幼互动关系,这样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3.体育游戏活动应注意量的调试。健康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实际活动中教师存在滥施表演或训练的现象。这要求教师从幼儿承受力入手,考虑活动强度,既要防止事故,同时,也要创设体育游戏氛围。教师可以参与游戏,教师参与活动可以观察幼儿表情,体验游戏活动量,灵活调节。教师要保证活动强度,符合幼儿负荷规律。体育活动游戏化能激发幼儿兴趣,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等良好品质。

总之,当前的幼儿身处剧烈变革的时代,在各种新信息、新观念的作用下,会产生许多新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色彩,因此,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研究当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体育游戏等教学活动中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将来“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曲宗湖.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4]王玉珠.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谈幼儿体育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5(1):13-16.

[5]胡祖祥.如何选择幼儿体育游戏[a].中国幼儿教育文粹.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幼儿的素质教育篇4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高度重视,2011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意见》,在理顺管理体制、布局规划、财政投入、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些政策在全省具有领先性、创新性,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村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园基础设施水平和设备配置档次大幅度提升,一批高档次的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建成。但目前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与幼儿园基础设施水平还不匹配,与优质教育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率仅为41.5%。因此,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尽快实现幼儿园工作硬件、软件配置的两提升,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显得非常重要和急迫。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快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以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质量提高为重点,以提升幼儿教师素质为主要载体,采取集中与分散,引领、互助与个体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至2013年全市幼儿教师全员培训率、幼儿园园长上岗率达到100%,教师任职资格持证率达到65%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二、工作要求

1.加强幼儿园师资储备。自2012年起凡进入幼儿园任教的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把此项要求作为幼儿园升类、考核、评优的必要条件,现在职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幼儿教师逐步退出教师岗位。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师学历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把教师入口关。师范学校作为我市唯一一所由省教育厅确定的培养中师学历幼儿园教师资格的8所学校之一,省教育厅统一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方案》,统一下达招生计划,统一管理学生学籍,凡经考试录取,取得正式学籍,经学校培养合格,获得毕业证书者将按规定核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和鼓励初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师范学校,根据当地幼儿教师需求量和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与师范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做好幼儿教师培养规划,抓好幼儿园师资人才储备,逐步解决学前教育师资总量不足和层次不高等问题,加快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幼儿的素质教育篇5

所谓审美意识的教育,能对儿童起到陶冶情感、训练感官、培养高度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审美教育过程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儿童产生不由自主的愉快情绪,乐此不疲地进入学习状态,甚至将认知过程本身作为一种快乐活动的过程,并由此更自由、更自觉地去获取认知信息。

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学校就注意教育过程中美学思想的灌输,他们除了直接设立缪斯教育(即音乐、戏剧等艺术教育)外,还通过其它教育环节和教育本身的行为规范、讲授、课堂氛围、人际关系等,来使儿童养成自制和摒除一切过失的习惯,从而喜爱和谐与美的节奏,习惯于温顺与亲和等等,同时通过优美的教育过程,让学生接受教育者要传输的各种知识、德操、技能等。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维多利诺不仅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还注意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其它因素来影响儿童,他所创办的“快乐之家”学校位于优美的环境之中,在校内墙上描绘了壁画,周围栽上了各种花卉,让儿童在一种审美的境界中完成学业。

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许多人文主义教育家对此问题愈加重视。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非常强调以艺术化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审美感觉,以促进教育过程的审美化。他说:“教学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法国文学家、教育家卢梭认为除了以艺术来发展学生的视、听、触觉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一种内在感觉。他称为“共通的感觉”。他这种“共通的感觉”指的就是审美想象力。卢梭认为儿童如果没有审美想象力,他们面对日出的彩霞、灿烂的黄昏,就不能看出这些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能理解这些美。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通过艺术化的教育,可使每个人都获得充分和全面的发展。”斯宾塞则认为,没有审美价值,教育过程就失去了一半的美好意义。蒙台梭利则强调为学生提供一个美好的环境等。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般说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所以要通过美,并在美之中为了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教育”。他说:“我一千次的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美与活生生的实际,如同太阳与花儿一样有机联系在一起。”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就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而六艺中的“乐”即专门的艺术教育或审美教育,包括音乐、舞蹈、诗歌、绘画等,乐是用来“修内”陶冶情感的,是用来增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孔子通过本身的审美体验和教育艺术实践,认为艺术不仅可使个体感到快乐,获得精神享乐,而且更能使人顺利地学到知识,获得教益,提高内在修养。因此,虽然礼教是当时的主要教育内容,但他不是以枯燥无味的说教和强制性的训练来达到目的,而是借助于诗歌的激发和音乐的熏陶,借助于美的形式和感染力来实现。为此,孔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教育理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宋代朱熹强调“乐教”的重要性,注意以歌舞、吟诗、讲故事之类使儿童“乐学”。明代的王守仁也曾主张围绕伦常道德给学生讲历史故事,故事书则要配有图画,诗歌要有韵律才易于记诵。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西方教育家们,还是东方的教育家们都非常注重施教于乐,在教育过程中融进审美意味,既能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又可促进儿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和伦理道德的塑造。

艺术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之重要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本世纪五十年代,世界各国对艺术教育空前重视。在日本,近年来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并称三大科学。许多综合大学都开设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在美国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的大学达上千所。我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艺术教育必将越来越能被社会和人们所重视。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生艺术教育的开端。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即受先天遗传的影响,同时又是在后天的实践和经验中建构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动力结构,而在这个动力结构中,教师是一个重要链条,因此教师本人的艺术素质直接影响到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而我们的艺术教育更多地停留在表面化和形式化,而且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的艺术教育中过多追求技巧的传授而没有把潜在的艺术素质纳入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忽视了隐性的审美熏陶对儿童的影响。一个教师内在审美要素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它既包括教师的一般知识素养、教学技巧、能力,也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风貌、情感、意志等。要真正把艺术教育落到实处,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使幼儿的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幼儿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应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以能胜任培养儿童艺术素质的重任。首先,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其次,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理论修养。再次,提高幼儿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幼儿教师的艺术素质是幼儿艺术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而教师的艺术素质不应单纯停留在艺术表象上,而应挖掘更深层的内涵,我们应该从观念上提高对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的要求,切实保证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得到提高,这也是全民族艺术教育之根基。

幼儿的素质教育篇6

关键词:素质培养幼儿教育教育观

序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是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包括体力、认知和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从幼儿开始,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开始形成的时期,所以必须在这一时期奠定初步的素质基础。幼儿教育要把培育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重点,应该从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高度审视幼儿教育的目标,树立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从幼儿开始,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开始形成的时期,所以必须在这一时期奠定初步的素质基础。

1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应该是创造型而不是传递型的,幼儿教育不应只限于向儿童提供社会已形成的观念、知识、技能,同时还应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机会的环境,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尝试、去发展,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儿童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激发起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学游戏化,就是一种创造型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幼儿园的教学具有游戏般的形式与趣味,追求游戏的境界。适合儿童的游戏多种多样,如体现集体主义精神的活动,像:拔河、接力、集体表演、跳绳等。孩子通过活动,能感到自己是集体当中的一个成员,自己落后,就会影响整个团队。这种游戏利于培养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还有开展表现孩子个体能力的活动,如起床叠被、刷牙、洗脸、背歌谣、抢答问题、画画比赛等,不仅能培养孩子掌握生活技能,更能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精神。幼儿园开展的各种表演会、演讲会、故事会、儿歌大赛,都会激励孩子争强上进。

多让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应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厚爱与殷切期望,远远高于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

2素质教育

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抓住着力点,并要十分重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素质。幼儿教育必须寓教与乐,寓教与动,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良好的习惯,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并给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素质教育要体现幼儿教育的个性化,幼儿教育应该体现这样一种观念:要为儿童提供选择的机会、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允许他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支持他们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使每个儿童都能发现并发挥出蕴藏在自己身上的潜力,都能体验到成功,从而满怀信心的对待生活、对待明天。在幼儿教育中,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机会自我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在我国,幼儿园的体育、音乐、美术活动强调的是技能和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味地去模仿老师的动作,老师的作品,这样,就扼杀了孩子的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积极性,就像有些孩子喜欢弹钢琴,父母非让他学绘画;孩子想学游泳,父母却让他学滑冰,这种失去兴趣的学习,无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最终也只能是半途而废。

在传统的德育中,似乎很少有人提到自我价值的发展,而只是一味要求个人的性格或品德等诸方面都必须符合社会的公德,强调伦理对个体的制约。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人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人的原有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然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仍有几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凌驾于幼儿之上,动辄对孩子发号施令,使孩子不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使孩子变得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二是家长的溺爱、娇惯、保护,剥夺了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孩子养成懒惰,不爱动脑筋,事事依靠他人的习惯;三是对孩子教育手段不正确,滥用奖罚手段。这些问题都是阻碍幼教工作者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我们要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赋予幼儿德育新的观念,改革幼儿德育的内容及方法,从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以及动手动脑、相互合作、公平竞争等能力入手,使儿童的身心发展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成长的规律,只有尊重这一规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才能调动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爱问爱说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不断地问,不断地说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世界。作为幼教人员,要耐心倾听并解答孩子喋喋不休的问题,那是孩子思想火花在闪烁,只有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孩子尽情探索,自主选择,自由创造,才能增强孩子探索的乐趣。幼儿教育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开放的幼儿教育必然是儿童主动参与的教育过程,儿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如何与别人交流,如何探索世界,而且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完善自己。

3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不但要传授给幼儿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其基本技能,更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和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作为教育的中心任务。幼儿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幼儿园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所重视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品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开始。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者:郑雪,刘学兰,王玲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2]《现代幼儿教育观念及实践》,作者,邱兴;2009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幼儿的素质教育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继续教育;大教育观念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65-02如何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1.创设自主、自由的活动环境

活动是幼儿的天性。活动是幼儿实现身心和谐发展的桥梁。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应有利于幼儿自主、自由地活动。过去幼儿不愿来幼儿园,就是因为环境对幼儿的限制过多;活动室和小学教师一样摆满了桌椅,留给孩子的活动空间很小;玩具要有老师发放,幼儿没有选择的自由;活动内容要由老师安排,幼儿只能服从。这样状况极大地压抑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有利于幼儿充分活动,我们搬走活动室的一部分课桌椅,腾出一大块空间供幼儿活动。在室内设置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区,包括:认识区、音乐区、绘画区、积木区等。幼儿来园后,除集体活动和户外活动外,可以在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这样做的结果,非但没有造成混乱,反而因为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每个孩子都有事情做,违反纪律的现象少了,孩子之间的矛盾少了。幼儿情绪愉快,精神放松,专心致志于正当的活动中。因此还培养了幼儿自律、自主的精神。

2.培养幼儿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不是个人英雄的时候。如今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学会团队合作,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取胜。在幼儿时期,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分工合作,相互帮助,比如在进行值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每个人做一件事,共同完成值日工作,让他们明白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人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其他人要去帮助。让能力相对强的孩子去帮助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一同进步。在课下活动的时候,老师要观察幼儿的娱乐活动,让他们能够友好相处,引导他们朝着友好、和谐的角度来发展,教育他们从小形成学会关心朋友、关心家人、帮助朋友等优良品质。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很多新事物都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所以,笔者以为,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这是从小培养孩子们创新意识的最好时机。对于幼儿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应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来进行,任何人,包括教师和家长,不要把孩子当孩子来看,不要以为讲某个事情时孩子听不懂你对他的讲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懂得去培养他们的这种创新意识,让孩子们从平时的生活中、娱乐中.从大自然的环境中去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明白,对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不难,多说一句话,多问一个问题,多教孩子延伸一个动作,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生活点滴。就会给孩子带来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4.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能力

幼儿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都非常强。我们在很多时候可以发现。他们会先于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和一些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的事物,往往都是他们指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幼儿喜欢想象,喜欢新颖的东西,这些都是创造性想象的根本特点。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上本没有任何的条条框框,想象本就是丰富的,联想本就是发散的。但十分可惜的是。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反而被丰富的知识和生活学习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所取代。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素质中最根本之一就是敢于大胆质疑,质疑是培养想象力最好的途径。当然,在幼儿开发创造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培养,让他们在挫折教育中明白我们的生活今后也会充满曲折,只有敢于前进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5.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简单地增设教学环节,更不是用心理教育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将教学活动中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切忌疏忽儿童的心理反应,忽视教材中的心理因素,因此,我们要在幼儿的游戏活动或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游戏本身就具有训练幼儿各种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功能,如果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当中,那么将如虎添翼。当然,并不是所有游戏都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6.幼儿犯错后应注意批评的方式

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希望,幼儿也是如此,但是因为他们的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虽然对于犯错的幼儿我们要进行批评,但是批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幼儿年纪小,没有自尊心,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幼儿的自尊心非常脆弱,一旦受到挫伤,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修复,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例如,当孩子犯错后,首先应肯定幼儿的优点,然后耐心地、态度和蔼地告诉他们处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切忌完全否认幼儿的所有做法,更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幼儿所犯的错误,这样反而会更加挫伤孩子脆弱的心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总之,幼儿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起始十分关键,因此,作为一名幼师,在教好幼儿的同时,更要注意"育"好幼儿,以此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的素质教育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力发展生理素质创造力道德培养审美修养集体观念爱心教育幼儿美育

前言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时期的教育可谓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舞蹈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及技能的提高和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设的科目,而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中的一个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育具有推动幼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它既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舞蹈与幼儿生理素质

舞蹈训练跟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发育。如:舞蹈素质训练中的压腿、踢腿以及肩、胸、腰、髋上的各种手段练习及对孩子韧带、肌肉的延展训练等等都跟体育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来表现各种美。动作的协调性训练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长期训练有效提高孩子的耐力和灵活性,有助于儿童形体的健美,培养内在气质、美化身段,提高人对自己欣赏和自信心。从而使儿童的身体塑造的更挺拔,肢体更灵活,身体各部位更加协调。

二、舞蹈与幼儿智力发展

舞蹈课的训练是很艰苦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要引导他们向周围的哥哥姐姐学习,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自流,总有一天会换来鲜花和掌声的。很多孩子刚参加训练时,一到下叉、下腰就打怵,有的不愿意做,有的则不用心做。可以选出动作做得较好的孩子来作示范,让大家用掌声鼓励她。这一举动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舞蹈队的每堂课,都时刻贯穿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苦,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是那样甜、那样开心,又加强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三、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而舞蹈本身就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广阔天地空间,正因为有这片天地,往往每一个孩子包括每个人对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部舞蹈作品甚至舞蹈感觉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在教《小兵》的时候,先创设情景:”一个个小女孩儿穿着帅气、漂亮的小兵服走路上,她们英姿飒爽,神气极了,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一一。”教师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到情景中去,孩子们似乎自己穿了一身整洁的小兵服翩翩起舞。感受那种受大家关注的神气与活跃。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抓住其好胜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

四、舞蹈与幼儿审美修养

舞蹈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具广泛性的形式之一。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蹈形象,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美的教育。此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塑造儿童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品德美、人格美、感知美的能力。

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在《毛序诗》中讲了这个道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舞蹈和音乐的共同点还表现在抒情性。儿童听音乐舞动,音乐可以激发感情,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舞蹈情节表达中去。既加强了他们的节奏感,又能让他们体会、理解、感受音乐的美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五、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幼儿的素质教育篇9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舞蹈是向幼儿提供美育加运动的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主体、体裁和表现形式,幼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绚丽的景色和鲜艳的服装道具,这一切不仅会激发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还会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在模仿形象的肢体语言的同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舞蹈;艺术;德、智、体、美

一、幼儿舞蹈教育对身体素质的培养

1、形体优美:幼儿时期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孩子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

2、动作协调: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和谐达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使孩子更有节奏感。而动作协调还有助于脑的发育。

3、肢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由于舞蹈中经常有压腿、劈叉、下腰等练习,可以增强孩子的柔韧性,动作灵活性也更好。

4、提高综合身体素质:由于舞蹈是人体动作艺术,幼儿舞蹈的过程也是一个全身的过程,跳跃、呼吸的运动对幼儿的心肺功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并且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能促进孩子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因此,幼儿在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幼儿舞蹈教育对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幼儿舞蹈往往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那整齐的队形,统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学生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整个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因此,有些较弱的学生经过刻苦的训练,她们的毅力就得到了充分的磨练。幼儿舞蹈从基本功开始训练,所以从小也就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品质。

三、幼儿舞蹈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舞蹈演出能培养孩子当中表演的能力,使孩子不怯场,表现力强,增强自信心和能力的心理素质。自信心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自信心是人坚信自己有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是促使人们奋进向上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超过的重要心理素质。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自信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之一。相信每一名儿童,让他们尽情的去表现自我,这是建立幼儿自信心的严格重要的手段。注重儿童早期自信心的培养,将使儿童的心理承受力增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他对超过的信心和潜能的发挥。平时多注重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往往能调动他们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保护儿童稚嫩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超凡的自信心。

四、幼儿舞蹈教育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育即审美能力、审美思想的培养过程,是建造健康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会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还有助于人的智力开发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是美的艺术,具有美的品位。它使人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美好,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纯净。校外儿童舞蹈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轻盈的舞姿、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陶冶了儿童美的心灵、培养了儿童的美好情感,这种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可以实现对孩子健康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使他们的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使他们成为内心、外在俱美的人。

五、幼儿舞蹈教育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眼神来表现的,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尤其是自编自演的作品,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快速发展。孩子也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创造力和想象力应该多由他们自己发挥,尽可能多的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想象、创造的机会。让孩子自己进行动作的创编并要求动作不能重复,会大大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幼儿舞蹈教育对提高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合作意识与其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与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大关系。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正确分担角色关系的心理倾向,协调活动能力及集体注意的价值倾向。儿童的合作性较差,但极具培养价值。在儿童独立性、个性很强的今天,儿童在一起互相合作的机会很少,培养儿童具有合作意识,有利于儿童在学会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我为中心,养成一种协商合作、有利于他人、有利于自己的平等合理的亲社会行为。

在儿童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没有长年累月的集体训练,很难养成儿童的合作观念。舞蹈艺术要求充分展现个性,同时也十分强调协作互动精神。而集体训练是舞蹈教学中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群体性的教学方式,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要时常注意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在舞蹈课上充分利用集体训练的机会,让儿童互相学习比较,相互促进激励,有利于儿童自制力的发展。舞蹈在表演中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训练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

七、幼儿舞蹈教育对其他素质的培养

幼儿的素质教育篇10

一、目标,精细化管理的动力

目标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幼儿园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抓住目标,将管理具体化、明确化,才能使工作沿着精细、科学的方向发展,从而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

以我们幼儿园为例,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了“让孩子欢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服务宗旨和“给孩子一个胸怀,让他们在依偎中感到安全;走进儿童的世界,让他们在理解中体验尊重;给孩子表现机会,让他们在成功中寻找自信;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保教理念,确定了“健康、自信、开朗、独立、合作、创新”的培养目标,使办园目标更加具体化,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保教方法更加人性化,服务范围更加全面化,改变了全园教职工的精神风貌,提升了教师的整体形象。

二、课程,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从优化课程做起,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确定了早期阅读、美术、轮滑等多种特色课程,并将线描画教学作为特色园本课程进行实施,不但从环境上为孩子们营造了充满童趣的美术天地,充分发挥了环境的熏陶和引导作用,而且通过多次举办幼儿画展,积极参加国内外儿童美术作品比赛,发展了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注重把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积极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和丰富的物质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每周一次的角色游戏、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会、文艺联欢等活动,充分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不怕困难、努力拼搏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幼儿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教师,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管理者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管理者的素质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把学习管理理论,提高管理艺术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选派管理人员参加不同级别、不同内容的培训和学习,并参加了精细化管理的提出者汪中求先生的讲座,进一步提高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解决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教质量提高的前提和保障。我们深入开展“扬师德,铸师魂,做人民满意教师”、

“我心中的教师形象”等师德大讨论活动,大力倡导“敬业、爱幼、求精、律己”的园风,使员工职业道德素养大幅提高。长期坚持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全园听评课和教师基本功大赛,促使教职工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制定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提高规划,采取设载体、引路子、压担子、架梯子、设台子、掰叉子等措施对青年教师和新上岗教师进行培养,促使她们快速成长。我们把专家请进来,把老师派出去,扩大教师的学习和交流面,多方面汲取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极大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四、制度,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1以完善岗位职责为重点。从园长到每个教职工的工作岗位,我们明确了19项岗位职责,使全园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职责分明,任务清晰,保证了幼儿园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2以有章必循为关键。实行分层管理、包段负责、责任到岗、重心下移的管理体制。日常工作中,要求包段领导每天至少到分包的教学段检查一次,值班领导每天至少到各班、各岗位检查两次,依据《百分制考核细则》进行奖惩;年度考核和评优选先时,将每位教职工百分制成绩公布张贴,通过教职工自评、群众评议、领导评议和家长评议,推选出让人信服的人选。这样的无缝管理,旨在将全体教职工凝聚在一起,通力合作,朝着同一方向前进。

3以促进教职工的自觉行动为落脚点。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我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要把人管“活”,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幼儿园制定的每一项制度都由教工大会讨论通过,让教职工明确制定、执行制度的意义,提高认识水平和行动自觉性,从而实现人性化、个性化管理。

五、幼儿,精细化管理的根本

从细节入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是我园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理念。从幼儿入园开始,大到教育教学、安全管理、活动设计,小到幼儿的生活琐事,我们都致力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不断精细化,促使教师们努力做到:“让细节成为习惯,让优秀成就品质”,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实现一日活动管理的精细化。

在幼儿评价方面,我们本着“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要求教师掌握科学的评价激励艺术,利用微笑、手势、拥抱、红旗等即时评价手段,激励孩子建立自信,不断成长。我们建立了幼儿成长档案袋,引导幼儿积极进行自我提醒,时时给每一位孩子小小的压力和动力,处处使其保持不懈的进取心。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园幼儿在语言、身体、技能、性格、习惯等各方面均得到了良好发展,真正体现了习惯因精细化而养成、活动因精细化而精彩、评价因精细化而富有实效。

素质教育,提倡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提升。精细化管理,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