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的饲养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5:35

畜禽的饲养管理篇1

[关键词]冬季禽畜饲养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1-0236-01

一、冬季(气候及地表植被)的特点

1.天气寒冷,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2.夜长昼短,光照时间短,紫外线强度低。

3饲草停止生长,供给不足,营养成分下降。

二、冬季给畜禽健康和生产力造成的影响

1.低温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1.1低温可使畜禽呼吸道甚至于全身的抵抗力降低,利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及生长、繁殖;光照不足,紫外线强度低,不利于杀灭外界环境的病原微生物,以上两点均会使畜禽发病机会增大。如常见多发病为:气管炎、感冒等。

1.2低温对畜禽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饲料消化率与其在消化道中停留的时间成正比。在低温环境中,甲状腺分泌加强,促进胃肠蠕动,食物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变短,影响畜禽全面摄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20%左右。

1.3低温对畜禽生长和增重的影响

在低温环境中,禽畜机体散热量增加,为维持体温提高产热而加快代谢,同时增大采食量,用于生长的能量减少,生长增重放缓,在采食量不能满足基础代谢的情况下,甚至动用体内贮藏的能量以满足生存需求,可使生长停止,体重下降,对妊娠母畜可造成弱仔、甚至流产。

2.夜长昼短、光照不足对畜禽采食量及营养摄入的影响

2.1影响畜禽全日均衡采食,降低了采食量及消化能力。

2.2冬季饲草粗纤维含量增加,维生素减少,营养成分下降,致使草食家畜营养摄入严重不足。

三、依据以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冬季畜禽饲养管理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搞好畜禽舍的保温与增温

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畜禽正常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

1.1保温:冬季气候寒冷多变,保暖是首要工作,为此,入冬前要及时对畜禽舍进行全面检查,进行维修,对有损坏的圈舍、墙壁、门窗、顶棚进行修理。入冬后,堵好各处的孔洞、缝隙,采用塑料棚覆盖运动场保温采光。

1.2增温

1.2.1提供热源

如煤炉、暖气、电热板、空调等,在使用煤炉及地下烟道供暖时,要严防排烟不畅导致畜禽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1.2.2增加饲养密度,依靠畜禽自身产热,提高温度

2.保持畜禽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

冬季为了保温,会降低通风强度,导致舍内湿度过高,高湿易使微生物繁殖及有害气体溶解吸收,过多有害气体滞留,引起舍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长期刺激畜禽,会使畜禽抗病力降低,诱发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等。所以,应勤打扫舍内粪便,降低因粪便存积而产生有害气体的浓度。保持干燥,及时通风,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以人在舍内感觉不憋气、不刺激、无恶臭为宜。

3.增加光照

沐浴阳光有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D转化、抗佝偻病、促进性成熟、提高生产力等作用。冬季光照时间短,蛋鸡早晚应补充光照达14小时以上,有利于产蛋。后备及经产空怀母猪配种前每天光照增加至16小时,有利于排卵,提高产仔头数。

4.驱虫保健

驱虫就是杀灭畜禽体内外寄生虫。寄生虫病在发展过程中是渐进、缓慢的,它不像细菌、病毒病那样来得快速、突然,但寄生虫病对养殖业来说危害极大。人们常把寄生虫病当作畜牧养殖的“隐形杀手”。冬前驱虫有利于提高畜禽抗病能力,防止疫病发生,意义重大。配合环境消毒等措施,及时清扫粪便,可以达到较彻底的控制效果。体外寄生虫,可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时,中午用0.1%的双甲咪液等,对畜体及圈舍环境进行喷洒灭虫。

在驱虫药的选择上,要注意:(1)选驱虫谱广、疗效高、毒性低的广谱驱虫药。(2)要多种药物交替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3)也可选用中药制剂。中药驱虫药,除具有驱虫药的所有特点外,还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效果,可以促进生长。

5.消毒就是杀灭病原微生物,冬季太阳光照弱,紫外线强度低,光照时间短,给病原微生物创造了生存条件,畜禽易发传染病,因此免疫接种、搞好舍内外环境消毒,是防止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要求每月2~4次。舍内空气可用过滤消毒或紫外灯消毒。

6.加强运动

运动能增强动物体质,提高畜禽抗病力。种公猪每天运动3小时,可提高品质;奶牛每天运动1~2小时能防止消化道疾病,提高产奶量,舍饲山羊每天活动2~3小时,可提高羊肉品质。

四、寒冷的冬季,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管理上采取保温与增温、增加光照等措施外还应注意饲养环节

1.改善日粮品质,增加日粮饲喂量

寒冷的冬季,因畜禽机体维持需要增加,要适当增加完善饲料营养。草食动物,要适当补充精料,奶牛可增加混合精料10~15%,外出放牧要迟出早归,特别是山羊要放在阳坡上,夜晚要适当补饲精料及人工牧草。

2.改善饲喂方式

冰冷的饲料在冬季对畜禽影响更大,尽量饲喂干粉料,或采用温热水拌料饲喂,有条件的应供给清洁的温水。冬季饲喂时间应安排提前早饲或延后晚饲或增加夜饲,使畜禽采食到足够的营养全面的日粮,增加采食量,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养殖效益。

畜禽的饲养管理篇2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养殖环节餐厨废弃物整顿工作。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依法整顿,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的整治工作,加强畜禽养殖业(户)管理,提高畜禽养殖业(户)的诚信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严厉打击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喂畜禽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喂畜禽,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三、整治任务

(一)开展拉网式检查。各基层站要对辖区内特别是城市近郊的畜禽养殖场开展拉网式检查,对使用餐厨废弃物饲喂畜禽及其无害化处理方式进行登记造册,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严厉打击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喂畜禽行为。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制度,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场(户)备案管理制度,对不符合养殖条件或没有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畜禽养殖场(户),不得饲养畜禽,通过宣传引导、督导提升等手段,养殖条件得到完善后方可饲养畜禽;加大突击巡查力度,严密防范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喂畜禽行为;积极配合全省、市饲料质量安全抽检工作,以餐厨废弃物为重点,开展养殖场(户)违禁添加物和饲料企业原料抽检活动,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依法进行处置。

(三)加强饲料企业管理。进一步强化饲料企业生产管理,制定严格的进厂原料标准,及时进行检测,特别是饲料油脂生产企业,要固定和选取油脂原料的正当供应渠道,禁止使用初产地不清、来源不明和不合格的油脂原料,严防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流入饲料生产环节。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未取得《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动物油脂、饲料级混合油等动物源性产品,确保饲料安全。

(四)增强畜禽养殖场(户)的自律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畜禽养殖场(户)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积极开展标准化养殖,夯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和调查摸底阶段(2011年1月1日至2月20日)。各有关科室、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结合本身工作实际和辖区内实际饲养状况,制定集中整治具体方案,对集中整治进行动员部署,同时开展调查摸底工作。

(二)集中整治阶段(2月21日至3月31日)。各有关科室、站、所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重点养殖场(户)集中力量开展整治工作。

(三)巩固提高阶段(4月1日至4月15日)。在巩固集中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再对前阶段整治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新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检查验收阶段(4月16日至5月15日)。各有关科室站所要认真总结整治工作经验和成果,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并于4月25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报送饲料兽药监督管理科(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市局将对各科室、站、所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核查,为迎接省局、市局检查做好准备。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大查处力度。健全举报制度,畅通举报渠道。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单位开展突击检查,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尤其对屡禁屡犯、屡教不改的,坚决予以取缔并依法进行处罚。

(三)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要明确畜禽养殖场(户)及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增强其诚信守法和行业自律意识,督导企业守法经营。

畜禽的饲养管理篇3

1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的问题和现状

(1)饲料种类较少,营养不均衡。饲料种类单一,使禽畜在生长过程中营养不平衡,无法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饲养的效果不是很好。养殖业的基础就是饲料,饲料种类少、营养水平不高,直接导致禽畜的饲养质量不高。我们在饲养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配置饲料,保证饲养的营养均衡,营养转化率高。(2)饲养环境差,饲养管理观念陈旧。科学养殖的关键就在于饲养管理,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养殖还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饲养环境差,饲养管理观念陈旧。在养殖工作中,没有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运用到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够精细,管理方式粗放,加上饲养环境差等问题,导致了养殖水平无法得到提升。(3)没有规范的引进禽畜品种,使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成本节约,在禽畜种苗引进时没有引进优秀的种苗,而选择引进低劣的种苗,这样不仅影响了养殖场的养殖效益,还影响了养殖场禽畜的性能;由于技术不足,难以进行防疫工作,卫生检查无法过关,常出现禽畜无端生病和死亡的现象;在基层畜牧养殖场中,频繁引种使疾病传播加快,对养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改善基层畜牧养殖现状的相关对策

畜禽的饲养管理篇4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稳定。舒城县畜禽饲养量大,畜产品流通范围广,春防完成以后,新补栏畜禽较多,极易出现免疫空档;加之夏秋季节气侯多变,高温、高湿和旱涝天气时有发生,为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传播创造了条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猪丹毒等土源性和地方流行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加大。

消除疫情隐患,按照防疫消毒规程,加强对饲养、屠宰、运输动物等环节以及生产、加工、经营、贮藏动物产品等场所的消毒防疫工作。指导养殖场(户)加强环境消毒,结合动物卫生监管对象分类管理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年度审查等工作,确保消毒效果。尤其是夏季高温高湿、旱涝灾害多发的气侯特点,加大消毒频率,做好畜禽饮水、雨水冲刷淹没圈舍及畜禽活动场所等疫病高危地区的消毒灭源工作,有效降低疫病发生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1灾后畜禽饲养技术

1.1加强环境消毒

空舍及周边环境用氢氧化钠溶液喷洒,用量为氢氧化钠1.0~1.5kg对水50kg;也可以用绿安消毒剂进行消毒,用本文由收集整理量为绿安500ml对水150kg。存栏畜禽的圈舍,用卫康消毒剂喷雾,用量为卫康250g对水100kg。正常情况下,7d消毒1次,有疫情的情况下,消毒1~2次/d。

及时打捞、收集水中或滞留淹没地上的畜禽尸体,在兽医人员指导下,集中深埋或作无害化处理。对洪水淹没的范围进行全面消毒,对畜禽饮用水源、冲洗用水、厩舍、活动场所、运输工具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畜禽舍消毒可先将消毒液喷洒地面,再彻底打扫,然后用消毒液将天棚、墙壁、饲槽、地面均匀喷湿,常用消毒液为5%~20%漂白粉溶液、20%草木灰水、2%~4%甲醛、0.05%消毒威等。水的消毒可以煮沸、过滤或用漂白粉处理。搞好畜禽栏舍附近的环境卫生,经常清除垃圾、杂物、乱草,加强吸血昆虫的防范、杀灭和灭鼠工作,使病原微生物无藏身之地,使传播媒介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1]。

1.2防治疫病

对新增加的畜禽及时进行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强制免疫,保持100%的免疫密度,确保灾后无大疫。同时,积极开展药物预防,在畜禽日粮中添加防治药物,预防疫病发生。尤其是防止猪高热病的发生和流行,1t饲料添加荆防败毒散2000g+土霉素粉1000g;或黄芪多糖1000g+阿莫西林200g。

根据地方畜牧部门的安排,及时请兽医人员开展鸡新城疫、禽霍乱、猪瘟等疫病的免疫,对灾后补栏畜禽要及时补免,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打好防疫针之后,还要做好登记,打挂耳标。对气候变化、环境潮湿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腹泻、精神不振等疫病注意观察,及时采取措施,请兽医人员诊断治疗,防止扩散,以免造成不良后果[2]。

1.3加强饲养管理

猪圈、禽舍要建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经常清除粪尿、积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集中建立饲养小区,进行统一管理,保持饮水清洁,科学配制饲料,不使用发霉变质饲料,并补充足够青饲料,保证营养需要。同时,注意休息,合理使役,防止中暑,定期进行驱虫,使动物保持良好的体况。

给畜禽饲喂易消化的优质饲料,平衡营养,增强动物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如果采食量降低,可以加喂葡萄糖。消灭蚊蝇,用不同品种的蚊香交替使用,有条件有在圈舍门窗加罩纱网,减少疾病传播[3]。

1.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病死家畜家禽,特别是不明原因死亡的畜禽,不要食用,要按照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要求,做好集中无害化处理,防止人畜共患病发生,以免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疫病传播。发现畜禽不明原因的大批死亡,要及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并保护好现场。

2灾后畜禽监管措施

2.1监管动物源性食品源头

强化gsp的规范管理工作,禁止饲料企业违规添加原料药和养殖企业直接使用原料药,规范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用药行为,规范原料尤其动物源性饲料的使用;强化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生产记录、产品留样等质量安全制度的落实,开展养殖环节“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监管,不断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宣传培训,增强其质量安全责任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假劣饲料兽药识别能力;指导督促养殖场(户)建立活畜养殖安全承诺制度和出栏保证制度,完善养殖档案,如实记录商品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来源,并保留相关凭证;要不断加强养殖场(户)的日常监督检查和“瘦肉精”抽检,及时发现养殖环节存在的问题。

2.2严格无害化处理

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有关规定,从事动物养殖、屠宰加工、运输储藏等单位和个人是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有关场所应配备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建立无害化处理制度。各乡镇站要强化宣传,进一步加大养殖环节巡查监管力度,严格督促有关单位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对病害及死因不明动物,要严格按照“四不一处理”(即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和无害化处理)以及《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要求,规范进行生物安全处理,及时消除动物疫情及食品安全隐患,严防病死畜禽流入消费环节威胁消费者安全。经保险公司现场勘查的死亡母猪,各相关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理赔时严格查验畜主提交的《无害化处理备案申报表》等有关证明材料,对未按规定实施无害化处理的要及时告知相关部门,依法予以调查处理,杜绝病死母猪流入市场[4]。

2.3开展产地检疫

按照《动物防疫法》及农业部动物检疫的相关规定,严格做好运输、销售动物的产地检疫,对出栏动物到场、到户或到指定地点实施现场检疫。现场检疫时要严格查验养殖档案和牲畜标识佩戴情况,严禁应免而未免动物、未佩戴耳标动物和染疫动物出栏、出场(户)。生猪、牛、羊出栏时,畜主需提供“瘦肉精”自检报告,检疫人员现场检疫时须按比例抽检瘦肉精。

2.4规范屠宰检疫

配合商务部门督促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严格执行生猪进场查验制度和“瘦肉精”自检制度。驻场检疫员接到生猪报检申请后,要及时到场对待宰生猪进行查证验物,确定检疫合格后,方准入场待宰,并在屠宰过程中实行全流程同步检疫。对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要监督货主按照规定实施无害化处理。

2.5打击私宰病死畜禽行为

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加强与公安、工商和商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形成监管合力,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对涉嫌非法收购、贩卖、屠宰病死畜禽及加工制售肉制品牟取非法利益的犯罪案件,要及时移送并配合公安机关予以严厉打击,对查处的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要及时监督进行无害化处理[5]。

畜禽的饲养管理篇5

一、合理配置饲养设施,降低能耗

1.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的地段,以避免雨季积水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远离公共场所(村庄、学校、医院等)、主要交通干线、其他场(厂)区至少500米以上,以利于公共卫生安全和疫病防治,避免相互影响。

2.房舍宜坐北面南,背风向阳,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气候条件,使之冬暖夏凉。饲养场各功能区要严格分开,合理布局,彻底改变人畜混居的饲养模式,这样既有利于卫生防疫和人体健康,又便于管理。场区建设一般分为五个功能区,按照当地主导风向,自上风向起分别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病畜禽隔离区。各区间要有明显界限,并用绿化带隔离。①管理区。此区是管理人员工作的场所,包括门卫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档案资料室、财务室、供电室等。此区大门入口处要设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②生活区。此区是工作人员居住、生活、娱乐的区域,应设在场区的上风向或地势高燥地段。③生产辅助区。此区设有饲料加工车间、原料库、成品精料库、干草棚、挤奶厅等。以上三区的空闲地带要种植花草树木,环境要整洁美化。④生产区。此区是畜禽饲养区域,应设在场区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建有畜禽舍、运动场等设施。每个畜禽养殖单元应有一定的距离,用绿化带相隔。分设净道和污道,互不交叉,道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此区入口也要设消毒池和消毒室。⑤病畜禽隔离区。此区应设在下风向,设有兽医诊疗室、病畜隔离舍、粪便发酵场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3.根据畜禽品种和生理特点,因地制宜建造适宜的圈舍。如奶牛舍建成隔热防雨的简易棚舍即可,而对于猪、鸡圈舍应采用保温性能好的墙体材料,设计成冬暖夏凉的封闭式圈舍。

4.夏季降温设备要节能高效,如选用风机、湿帘等;冬季应根据畜禽的生长阶段采用最合适的供暖方式,并适当通风。饲养幼龄畜禽要大量供热,使室温适宜;成年畜禽不需要大量供热,要以最低的能耗达到最佳养殖效果。

5.推行机械化养殖,以减少饲料浪费、避免饮水渗漏和降低劳动强度。

二、科学饲养管理,减少有害物质排出

1.采取营养调控措施,降低粪便中有害物质排放。①对某些饲料要采取加热、熟化、膨化等加工方法处理,消除抗营养因子对日粮中粗蛋白消化、吸收的影响。在满足畜禽营养需要的前提下,推广青粗饲料替代部分精料的做法,降低饲料成本,减少有害物质的排出。②通过改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根据畜禽各个生长、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使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比例合适,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也可以采取优化饲料中各种氨基酸(如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达到平衡)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此外,在饲料中额外添加蛋白酶也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这样既能避免蛋白质排出体外造成浪费,又可避免蛋白质发酵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③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提高饲料中植物性磷的消化吸收,减少磷的排放,以避免污染环境。④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沸石等,以减少肠道中氨的产生或吸附肠道内氨和其他有害物质。⑤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如微量元素氨基酸鳌合盐)以减少粪便中微量元素的排放量,从而降低铜、锌等微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⑥夏秋季节在饲料中定期添加灭蝇药物,以抑制苍蝇虫卵在粪便中的发育,从而达到减少或消灭养殖场苍蝇的目的,还可在饲料中加入一些微生态制剂,能起到对粪便除臭的作用。

2.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①提高畜禽的饲养管理水平,根据畜禽的生长、生产阶段,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及时调整舍内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和强度,减少有害气体产生量。②加强兽医卫生防疫工作,及时做好预防接种,控制疫情发生。③善待、爱护动物,为其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推进健康养殖。④在畜禽饲养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中草药和微生物制剂防治疾病,减少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的使用,避免药物残留和有毒物质的排放,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三、科学处理畜禽粪污,净化环境

1.采用堆肥方法处理粪便,通过堆积发酵杀死粪便中的病原菌,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畜禽粪便还可制作沼气,沼气用于照明、做饭或提供其他热源,沼渣、沼液还地肥田,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

2.养殖场的尿液和污水要采用暗沟排放,并经三级沉淀系统处理,发酵后才能灌溉农田。

四、科学经营管理,提高效益

畜禽养殖除要节能减排外,还要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多、快、好、省地生产出优质畜产品,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要经营好养殖场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每个工作人员的行为,并使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学习和培训,强化职工业务素质和技术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搞好财务管理,及时做好畜禽养殖场经济分析,做到增收节支,科学指导生产;做好生产经营记录,以便总结经验,找出漏洞和不足,完善优化经营活动,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以达到最佳经营效果。

畜禽的饲养管理篇6

一些生态养殖户在养殖时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认为畜禽饲养的时间越长,肉品质量越好,因此,喂料特少;二是认为天然放牧才算原生态养殖,就算补料也很少。殊不知,这样的饲养方法其唯一的好处就是畜禽得到了充分的运动,但生长速度缓慢,出现了“长命猪”、“神仙鸡”和“神仙牛”。长命猪:是将猪养在山上简易猪舍里,白天把猪赶到林子里放牧,晚上赶回猪舍休息,每天每头成年猪投喂0.5kg的自产饲料(主要是玉米)和一些青饲料,种公猪、种母猪也只补饲少量的单一饲料(玉米),结果母猪体质差,断奶后母猪成了畸形,瘦如刀豆状(俗称神仙壳猪),仔猪双月龄断奶平均体重只有6.5kg,形似小鱼;商品猪饲养周期长达2.5年,平均体重不到100kg。神仙鸡:在坡上建一围栏,在围且栏里搭一个非常简陋的鸡棚,把鸡苗放在里面饲养,白天放牧,晚上回鸡棚,每天每只鸡投喂0.05kg玉米(或玉米粉)。因养殖密度大,鸡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而放牧鸡本身就不会走得太远,天然饲料极为有限,连草根树皮都吃干净了,商品鸡饲养周期1年以上,平均体重不到2kg。神仙牛:就是只喂野草(因为没有种草或种草太少),由于承包地的原因,放牧地受到限制,草量有限、草质较差,连野草都吃不饱,又不补料(或补很少的料),饲养周期3.5年以上,平均体重不到300kg。

2造成的损失

(1)畜禽的生长、生产环境极差,因大群的畜禽集中饲养,环境不堪重负,畜(禽)群活动不开,粪便清理难,污染环境,特别是阴雨天,粪水和雨水搅在一起,人要穿雨鞋才能进场;(2)由于环境条件差,仔畜禽成活率低,成畜禽也易发病;(3)畜禽营养极度缺乏,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没有补偿饲养,成了僵畜(禽),限制了其应有的生长个体;(4)由于营养跟不上,导致鸡群产生喙癖、母畜易产生软骨病、幼畜易产生佝偻症;(5)防疫跟不上,也是造成畜禽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6)饲养周期过长,导致畜禽肌纤维老化,肉的品质下降;(7)生产效益极其低下,得不偿失;(8)由于生态平衡被打破,生产的产品也算不上生态产品等。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实际上是践踏了生态、虐待了畜禽、损害了养殖利益(效益)。

3对策建议

畜禽的饲养管理篇7

1缺乏环保意识一些经营者和有关部分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以破坏环境做为经济发展的代价,只注重饲养的规模和收益,忽视了在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没有提前预防发现问题也没能及时的去治理,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2畜牧养殖环境差很多经营者者,为了发家致富,盲目的投入到畜牧产业中,因为流动资金不足,在进行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禽舍简陋或者露天饲养,一些饲养的设施设备过于陈旧,在管理上面也存在很大漏洞,在日常畜禽的生产经营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畜牧方式发生改变以往我国畜牧养殖多为小规模、分散式为主,对环境的污染较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逐步转为产、供、销一体化,从粗放转向集约,从个体型转为规模化。管理模式上的不足,导致死畜处理不及时,大量粪便等排泄物造成积压,很容易污染到环境。

4生产用料不当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许多经营者为了提高畜禽的产量和存活率,大量添加生产饲料和添加剂,保健促长,这样就或造成药物残留,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到人畜的健康。

二、畜牧业生产中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1合理选址在畜牧业的生产中,做好选址工作。尽量选择远离城市并且人口不多的地方,而且交通要方便、水源条件要良好。这样也利于畜牧业规模法发展,对畜禽能统一管理,建设成农林牧渔有机结合的产业。

2畜禽粪便的再利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思路,合理规范的利用畜禽的粪便进行再生产。可以在畜舍旁边建设沼气池,把畜禽产生的粪便排入到沼气池,利用粪便生产沼气,节约能源,也能改善畜舍的生存环境;畜禽粪便发酵后还可以用作种植物的底肥,是非常优质的有机肥;也可以回收给肥料工厂进行商品肥的生产,减少自身的生产成本,通过合理的农牧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3保持畜禽舍的环境卫生对畜禽及时清粪和污物,保持舍内通风、干燥,减少舍内微粒、微生物。尽量保持畜禽粪便的干燥,做到粪水分离,对畜禽舍进行适当除臭,给畜禽提供良好舒适的生存环境,保障畜禽的健康成长。

4对饲料的合理化使用畜禽的饲料中含有多种添加剂,有利也有弊,要合理化的去使用。例如酶的添加可以提高畜禽对蛋白质的吸收,降低氮的排放,植酸酶的添加可以提高畜禽对植酸磷的吸收,降低磷的排放。合理的对畜禽的饲料进行添加,可以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吸收也能坚持对环境的污染。

5对畜禽做好疾病预防在畜牧生产中,对畜禽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提高畜禽抵抗疾病的免疫力,对畜禽的健康状况和畜禽产品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并且建立起完善的疾病防控制度,发挥其在畜禽的疾病免疫、疾病监测、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时对死畜禽进行无害处理,控制畜禽的药物用量,加快建设定点屠宰场。

6完善消毒制度首先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定期做好生产区、生活区的环境消毒、灭蝇、灭鼠工作。做到定时、定点、定量消毒,把消毒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在保障畜禽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避免消毒药物的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三、结语

畜禽的饲养管理篇8

及其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造成这种情况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最重要的是绿色生态环保程度低,饲养畜禽鱼的绿色环保生态食物链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污染。畜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只要我们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畜牧渔业的发展就会更加科学、更加平稳和谐和可持续性,并促使其沿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轨道向前发展。

建造立体、生态种养场,实施人畜分离的养殖新模式

我国目前农村大多数人畜同村的饲养格局已不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人员居住区和畜禽养殖区没有彻底分离,往往容易造成污染,污染就必定对环境造成破坏。畜禽排泄物造成的污染在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因此,人畜必须分离,人员居住区至少要在3公里以外,这也是彻底治理养殖业污染的科学要求。

实行人畜分离的畜禽饲养发展的新模式,虽然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程,但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行政手段,二是科学养殖的引导。行政手段是政府通过政策,设计、限制和禁止的强制措施来达到人畜分离的目的。目前就我国的国情来说,行政措施强制执行的空间不大,这是因为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总体素质还不高,而科学养殖的引导就会产生榜样的力量。但是我们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时候,国家必须强调要求有人畜分离的内容和标准,否则就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划定畜禽养殖管理区,也就是另外为畜禽建造新型、科学、实用的立体生态种养场。这种新型种养场的最大特点:一是突出一个种字,在场内大量种植畜禽需要的牧草和蔬菜,作为畜禽鱼的青饲料或部分饲料,除了草食动物以外,其他动物的食用饲料、青饲料都要占到40%甚至50%以上,改变过去以精饲料为主的饲养格局。二是在种养场内设计建造有畜禽排泄物的治污系统,畜禽的排泄物,必须首先经过治污系统才能够再利用,全方位利用循环经济原理经营种养场。绿色环保、立体生态是它最大的特色。在种养场内可以分区,实行既独立又统一的养殖管理模式。种养场形式可大可小,可以是几十亩、几百亩乃至上千亩或几千亩不等,充分展示种养的绿色环保、立体生态格局。种养场的选择、设计和布局,要完全尊重它的地理环境位置和可利用价值。在种养场内饲养畜禽鱼应尽量与大自然和谐结合。如果园与养鸡相结合,池塘与养鱼、养鸭、养鹅相结合,牧草山地与养牛、养羊或其他草食动物相结合。无论何种养殖,都要突出一个“种”字,以种养畜、以种养禽、以种养鱼。

打造绿色环保生态的畜禽食物链

要提高我国畜禽及其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品质、市场和国际竞争力,不但要建造立体生态种养场,还必须要为畜禽鱼打造一条绿色环保生态食物链,保证畜禽鱼能够吃上绿色环保的新鲜饲料。因此,畜禽鱼饲料应走一条以精饲料和青饲料相结合的道路,并以精饲料和青饲料作为养殖畜禽的主要日粮,着力推进畜禽及其产品的绿色环保生态品质的发展。

淘汰“粪便饲料”有人提倡使用“鸡粪饲料”。即将鸡粪简单处理后,往畜禽饲料中掺入20%左右作为畜禽的日粮,想以此来节约饲料和降低饲养成本。笔者认为这是极不可取的做法。“鸡粪饲料”中所含的毒素和废弃物,一旦进入畜禽的消化系统,在肠胃液体的润化溶解下就变成了一种污染物,这种污染物被吸收后就等于整个机体受到了污染,尽管其量微乎其微,但日积月累、长期使用下去其后果就严重了。

慎重使用动物下脚料应该说畜禽动物产品的下脚料比起“鸡粪饲料”好得多,但处理不当同样惹“祸”。据西方有关媒体报道,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发生的疯牛病正是吃了同类没有经过严格处理的下脚料而发生的。因此,笔者建议,动物的下脚料不能直接用作饲料,应将这些下脚料经严格的高温消毒、粉碎后才能进入畜禽的食物链;而且应当分类,交叉使用。如猪的下脚料进入牛羊禽的食物链;牛羊的下脚料进入猪禽兔等动物的食物链。

严禁向畜禽食物链乱投放药物。在饲养畜禽当中,除了治病和驱虫时需要投放药物外,在平时畜禽健康的饲养中无须投放药物,如果乱投放药物,反而使畜禽对药物在机体内所引起的副作用产生应激消耗,不利于畜禽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经常在饲养中投放药物,反而使“零疾病”的畜禽机体受到污染,药物还会在畜禽体内形成残留物和产生抗药性,致使畜禽及其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即使在治病时需要投放药物的话,也应将病畜(禽)另外隔离,才能实施药物投放,一旦疾病治愈,立即停止投药。

建立确保环境、彻底治污的有效系统

目前,我国的畜禽养殖场,大多数还没有建立治污系统,对畜禽排泄物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治理手段。有些养猪大户将猪粪随便堆放在猪场门口,让其雨淋日晒,臭气熏天;有些猪场则将猪的粪尿直接用水冲洗,将粪尿推向下水道。这些混有畜禽粪尿的污水随意流淌,造成对环境和人们居住区的极大污染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据有关报道,

科技人员在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水中,平均每毫升中检测到有33万个大肠杆菌和69万个大肠球菌,每升沉淀池污水中含有高达190多个蛔虫卵和100多个毛首线虫卵。另外粪便的露天堆积使蚊蝇、病原菌和寄生虫在逐臭的过程中大量繁殖,加快了人畜传染和寄生虫病的传播蔓延。因此,可以说任何不经过治污系统处理而排放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包括人类排泄物),都是铁定的污染物。任何一个不经有效治理畜禽粪便的养殖场都是一个潜在的污染环境、传播疾病的毒源。

现代化畜牧业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对畜禽粪便进行有效的治理。任何养殖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向地面、空间和人员居住区排污排毒。必须要求所有畜禽养殖人员树立和实践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

治污系统,对畜禽排泄物实施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应该说畜禽养殖者、政府、畜牧兽医部门都是治理畜禽污染物的第一责任人。因此,政府、环保和畜牧兽医部门必须使用法律手段和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并建立追溯制度。对继续排污排毒的畜禽饲养场所实行坚决的严厉处罚;对已发放绿色认证证书的畜禽养殖场,治理污染不合格的要令其限期改正,如继续排污的要收回绿色认证证书、取消国家补贴等行政处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畜禽排泄物的治理会有更科学的手段。目前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治理。

沼气治理畜禽粪便排出体外后即进入沼气池,畜禽排泄物在沼气池中经沤制、发酵产生的沼气是廉价的能源物质。沼气的普及使用,大大节约了能源的浪费和消耗。由于今后建立的畜禽养殖场离人员居住区较远,可以发明把多余的沼气收集瓶装,运回居住区使用的方法。畜禽排泄物经沼气沤制和液化以后,臭气和毒素已大大降低,对农作物的危害和环境污染也大大减弱。但为慎重起见,在沼液和液渣使用之前,应用高效低毒的消毒药消毒一次,然后才淋施果菜和农作物,进一步减低使用沼液、废渣所引起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利用鸡粪发电治污原理是在鸡粪中掺入米糠或其他干物质,然后将鸡粪作为燃烧能源予以发电,这种治污方法,已有福建圣农养殖公司和武汉凯迪公司成功合作的范例。其发电厂年处理鸡粪30万吨,发电1.68亿千瓦时,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这主要适用于大鸡场。如果不能用于发电的禽粪,也要将其消毒堆积沤制发酵,然后才能用于制作有机肥使用。

畜禽的饲养管理篇9

畜牧业是我省现代农业的重要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全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坚持市场导向、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布局、鼓励科技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和强化政府扶持的原则,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目标。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10万吨、255万吨、158.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8.1%、2.6%、15%。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规模化、产业化畜禽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比重达到50%。全省基本建立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草原生态保护五大体系。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加快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三)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带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畜产品产区。“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建立环渤海生猪优势区、沈大沈山高速公路沿线养鸡优势区、辽宁省界沿线优质肉牛优势区、辽西北优质肉羊优势区、辽宁中部优质奶牛优势区、辽东优质绒山羊优势区、辽北肉鹅优势区“七大畜产品生产优势区”。加快推进辽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辽西种草养畜基地和沿海特种动物养殖基地。

(四)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稳定发展生猪、蛋鸡和肉鸡生产,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绒山羊、优质细毛羊和肉鹅生产,突出发展奶牛生产,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生产,建立与资源、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生产结构。“十一五”期间,要把草食畜禽生产作为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组织实施肉牛、奶牛、绒山羊、肉羊和肉鹅推进计划。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黄贮、微贮、氨化和长秆短喂技术,积极发展人工草地,加快发展秸秆养畜和种草养畜,着力提高草食畜禽比重。

(五)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转变养殖观念,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改变人畜混居、畜禽粗放散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十一五”期间,要组织实施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工程,用现代畜牧业的标准改造传统畜牧业,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分品种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区域性整体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健康养殖。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各级财政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对小区水、电、路以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必要的扶持,在此基础上,推进以县为单位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二是组织实施清洁化生产示范项目。在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有计划地对养殖专业村、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进行改造,重点推广“四改两分再利用”畜牧业清洁化生产技术,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改渗漏地面为防渗地面,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粪便无害化处理后实现农田果园再利用。三是开展畜禽良种配套工程建设。科学规划种畜禽场建设,每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重点扶持建设1个原种畜禽扩繁场,扶持种畜场、畜禽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人工配种改良站点。四是组织实施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项目。各级政府要把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着力提高畜禽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到2010年,全省70%以上的养殖业户通过组建合作社、协会等形式实现组织化合作生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纳入到各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范围内,给予积极的支持。各级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要按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经济合作组织类型抓好试点工作,重点推进行业性的协会组织、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和实体性的农民合作社组织的发展。五是深入开展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认定工作。完善《辽宁省标准化畜牧小区认定办法》,通过标准化认定,规范、指导、支持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

(六)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深化畜牧兽医科研院所科研管理机制改革,探索新的选题、立项、验收模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研运行机制。鼓励大型饲养和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进科研主体多元化。组织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企业研发机构围绕自主育种、清洁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创新畜牧兽医推广体系,要在进一步发挥现有各级畜牧兽医推广队伍骨干作用的同时,积极扶持大型饲养和加工龙头企业以技物结合方式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建设新型的技术推广体系,促进畜牧兽医推广体系逐渐走向多元化。创新技术推广方式,要在不断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素质等常规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规划扶持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场,集中开展新成果转化,并通过示范作用向周围广大农民推广先进技术。

(七)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组织开展辽宁名牌畜产品认定,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鼓励企业开发多元化的畜禽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调整畜产品出口结构,实现出口产品、出口类型多元化,不断提高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要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三、建立健全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八)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要加大对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建设畜禽良种强省。一是提高自主育种能力。要加强引进种猪的社会联合选育,逐步解决引进种猪的世代退化问题。要加强肉牛、绒山羊、肉羊、肉鹅、超细毛羊和辽宁黑猪等新品种培育,逐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种畜测定站建设,完善种畜测定体系,提高综合育种能力。二是实行有计划引种。要在加强新品种培育的同时,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继续有计划地从国外引种,保障种源质量。三是实施畜禽品种改良项目。有计划地在畜产品优势区建设生猪、肉羊、细毛羊改良中心,通过品种改良,建立辽西北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及缓冲区种猪良种基地,以*、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阜新、铁岭等大中城市郊区为重点的奶牛良种基地,以辽西北地区为重点的肉牛、肉羊和细毛羊良种基地。四是实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项目。推进品种资源保护场、基因库和保护区建设,改革保种机制,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大力开发辽宁绒山羊、昌图豁鹅、大骨鸡和中华蜂品种。五是扶持重点种畜禽场建设。主要是扶持原种场、保种场、祖代以上种禽场和种猪扩繁场建设,确保种畜禽繁育体系源头的质量和繁育规模。

(九)构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一是大力发展草业经济。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措施,加快发展农田种草,承包人在承包期限内,在承包耕地上种植牧草,享受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建立现代草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各地要尽快启动草原权属改革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加快推进草原权属改革工作,对依据法律程序开展一定规模草原权属改革工作的市、县(市、区)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省将采取专项补贴的方式给予扶持。研究制定天然草原植被恢复方案,通过对天然草原采取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灾害防治、禁牧休牧轮牧、草食畜禽舍饲半舍饲等综合措施,建立草畜平衡模式。二是加快发展饲料工业。积极推进饲料生产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进程。各地要制定相关政策,把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能力强的饲料生产企业列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优化全省饲料生产区域布局,调整饲料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辽中、辽南地区饲料工业,稳步发展辽北地区饲料工业,加快辽东、辽西地区饲料工业发展。稳步发展配合饲料生产,加快发展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与反刍家畜精料补充料生产。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严格饲料生产企业市场准入制度。

(十)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一是完善畜禽养殖小区动物疫病防控机制。研究新形势下与畜禽养殖小区相适应的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建立起畜禽养殖小区动物疫病防控新机制,规避疫病发生风险。二是加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工作力度。全面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规范化管理工作,完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基础设施,强化日常管理,严格做好外引动物的管理工作。三是继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大监测经费投入力度,强化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加强疫病监测和疫情预警预报,进一步提高重大动物疫病控制的主动性。四是强化检疫和监督工作。严格执法,严把动物及动物产品上市流通关口,确保上市动物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五是继续加强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六是实行动物免疫标识可追溯体系建设。追根溯源,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扩散蔓延,保证动物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七是完善动物检疫工作财政保障机制。动物卫生系统动物检疫工作人员经费、日常运转经费、专项业务经费等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检疫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十一)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补贴标准,切实将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经费落实到位。要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向基层转移。在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基础上加挂畜牧技术推广站牌子,进一步发挥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作用。

四、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畜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

(十二)加快建立和完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实行畜禽标识管理,建立畜禽养殖档案,对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进行备案,建立畜禽疫病可追溯体系,完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十三)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监管。突出源头治理,以查处违法生产、违法经营与违法使用的“三查”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劣兽药饲料,特别是制售、使用兽用生物制品饲料的违法行为。

(十四)加强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与监管工作。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与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化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以产地与产品一体化认证为主要形式,稳步推进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对获证产地与产品的跟踪检查与指导,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组织生产,依法使用无公害畜产品标识。

(十五)加强省市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省、市现有兽药饲料监测机构的基础上进行续扩建,使其仪器设备的配备水平与监测能力能够适应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十六)加强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监管。推行畜禽定点屠宰管理,逐步实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扶优扶强。全面开展屠宰加工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技能培训,继续实行屠宰加工技术人员、肉品质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屠宰场(点),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

(十七)加强畜产品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严禁地区封锁,确保畜产品运销畅通。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衔接产销的作用,促进畜产品合法流通。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保证上市肉类的质量。加强对液态奶和其他畜产品的市场监管,完善液态奶标识制度。

五、完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八)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畜禽养殖小区水、电、路、畜禽粪便处理,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天然草原资源恢复工程,加快草业发展。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维护生态安全。

(十九)扩大对畜牧业的财税支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建立起与畜牧业功能相适应的财税支持机制。重点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种质资源保护、优质饲草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等方面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及人畜饮水等专项资金时要对畜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继续清理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不合理税费,继续实行对饲料产品的优惠税收政策,减轻养殖农户负担,降低生产成本。“十一五”期间引进优良种畜禽、牧草种子,继续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加大对出口畜禽产品的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及时足额办理出口退(免)税。

(二十)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畜牧业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养殖。要启动畜禽政策性保险试点项目,对猪、牛、羊、禽实施财政支持的政策性保险。要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体系健全的优势,积极推进畜禽政策性保险工作。

(二十一)认真落实畜牧业生产用地政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明确划定畜禽养殖用地,并按农业用地管理。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确需兴建永久性建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各级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并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全额免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二十二)继续落实“绿色通道”政策。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货运车辆在通行我省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时,实行不扣车、不卸载、不罚款的政策;整车并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货运车辆在通行国家和省确定的“绿色通道”时,降低一个收费车辆车型档次征收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通行费(第一类车型不再降档)。对经铁路运输的家禽及其鲜活产品,继续实行铁路运输计划和配空车优先办理。继续设立禽类产品出口检务放行绿色通道,简化受理、出证和放行手续。

六、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三)把发展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要把扶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畜牧业发展情况,提出扶持政策措施建议。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畜禽的饲养管理篇10

关键词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纵观青岛市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养殖模式已逐渐由家庭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1]。但随着动物疫病的不断发生,防控难度越来越大,规模化养殖风险也大大增加。一旦发生疫情,就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依法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监督管理,确保监管到位,是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1畜禽规模饲养场动物卫生条件要求

1.1选址和布局

选址和布局应符合动物饲养场动物卫生审核条件。生产区与生活区、办公区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各区之间有绿化带或围墙隔离;净污道相分离;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室、消毒室或淋浴室,入口设置消毒池;场内建有兽医室、饲料仓库、隔离棚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设施;有固定的粪便处理场地及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2]。

1.2封闭管理

所有畜禽圈(舍)和饲料仓库的门窗、通风口、出粪口等与外界相连的地方安装防护网,防止野鸟和鼠类进入;凡与生产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生产区;场内所有用具应当专用,不得拿到畜禽圈(舍)外使用。

1.3动物防疫

一是场内建立各项制度,如免疫制度、卫生消毒制度、重大疫情上报制度、检疫报检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并上墙张贴。二是养殖场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对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实施免疫,加施畜禽标识。三是严格按照消毒制度实施消毒,选择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种类的消毒药。四是引进的动物要求来自非疫区,并按规定隔离观察,经检测合格后转入生产区。五是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动物。

1.4各项档案记录

建立健全各项记录,实行专人负责制,包括免疫、畜禽标识和投入品使用记录、消毒记录、疾病诊疗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疫病监测记录、生产销售记录等。

1.5兽药、饲料使用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兽药、饲料、兽用生物制品的规定,安全、合理地使用兽药、生物制品及饲料、饲料添加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物质作为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包括以下五大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各种抗生素滤渣。

2规模畜禽饲养场动物卫生监管内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修改完善了《动物饲养场监管制度》,制定了《规模畜禽饲养场监管技术规范》,将所有的制度和规范印成小册子,检疫员人手一本,确保动物卫生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主要监管以下内容:

2.1常规记录

常规记录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免疫记录。查看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包括圈舍号、免疫数量、疫苗的名称、批号、生产厂家、有效期、免疫方法、免疫时间、剂量、佩戴畜禽标识号码等[3]。二是消毒记录。记录消毒池内消毒药的更换情况、畜禽圈舍、环境的定期消毒情况,包括消毒时间、场所、消毒药名称、浓度、消毒方法、消毒人员签字等。三是疾病诊疗记录。记录动物发病、诊断、治疗、愈后等情况,包括发病时间、日龄、发病数量、主要症状、诊疗人员、用药情况、诊疗结果等。四是投入品使用记录。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购入和使用情况,包括投入品名称、购入时间、生产厂家、批号、开始使用时间、用量、停止使用时间等。五是无害化处理记录。记录病死畜禽及其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情况,包括处理时间、地点、处理物品名称、包装情况、数量、处理方法、处理人和监督人签字。六是疫病监测记录。记录流行病学普查、疫病监测、检测记录,包括动物名称、监测项目、时间、数量、方法、结果、检测人等。奶牛场要重点检查是否按规定接受结核、布氏杆菌病检测,阳性牛是否按规定处理。七是生产销售记录。记录动物出生、调入、调出、存栏情况。

2.2动物防疫情况

一是场内有无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免疫程序,并上墙张贴。二是各消毒池、消毒垫是否有消毒液,是否及时进行更换。有无兽医室,是否配有常用设施,并保持清洁卫生。三是生产区与生活区是否隔离,有无更衣室、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是否更衣、喷淋消毒或淋浴,非生产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四是道路及圈舍内外是否清洁卫生,净污道是否分设,是否有独立区域的隔离圈舍。

2.3无害化处理情况

查看无害化处理设施的使用是否与记录相符,询问无害化处理后的具体情况。

2.4投入品使用情况

查看投入品仓库,检查实物与记录是否相符,是否有违禁药品。

2.5免疫和畜禽标识佩戴情况

检查是否按规定接种疫苗、保存疫苗,疫苗是否安全有效,注射部位、剂量、针头更换、接种部位消毒等是否符合规定。检查是否按规定佩戴畜禽标识,佩戴的畜禽标识是否是农业部统一制作的[4]。

2.6检疫情况

出栏动物是否报检,实施产地检疫。出栏数与开证数是否相符,查看调入动物是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记录编号。

3畜禽规模饲养场监管要求

3.1落实监管责任

摸清管辖区域内的规模饲养场底数,按照现有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签订监管责任状,确保监管到位。

3.2明确监管职责

监管人员要熟悉每项监管内容,全面了解所监管饲养场的情况,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将潜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根据监管内容,详细查阅各项记录,询问饲养场的管理情况,现场查看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情况、畜禽的健康状况、投入品情况、无害化处理情况等。要逐项地填写监管记录,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指导性意见,并督促畜主限期整改到位。

4参考文献

[1]马锦梅,范学成.动物卫生监管工作重点注意的环节[j].中国畜禽种业,2008(20):62.

[2]郭四保,陈立平.加强动物卫生监管规范养殖场动物防疫行为[j].中国畜禽种业,2008(2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