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的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5:36

新媒体运营的重点篇1

第一、内容要以体系化呈现

自新媒体产生以来,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火遍大江南北的新媒体。紧跟着新媒体出现的就是新词,新词中属“碎片化”最热。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有的更多的就是碎片化的时间。而新媒体就是抓住了现代人的生活常态,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当然人们的时间是碎片化了,同时人们的知识也逐渐的碎片化了。往往是东一点西一点的,就知识体系而言根本就不能让广大的读者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那么,对于正在做新媒体运营的小伙伴或者说有志想做新媒体内容运营的小伙伴们,在今后的运营工作中要做到的是,要准确的定位新媒体公众号。对于公众号的内容还是需要做一个系统的规划。最好的状态就是把公众号的内容如书本一样形成一个一个的章节体系,给读者提供持续性且连贯的知识。最简单的概念就像连载小说一样。这样每个公众号都有自己一个独特的特点,为读者提供如书一样成体系的知识。对于提高读者的粘性具有深远的价值。

第二、打造更专业化的内容团队

现在很多企业虽然都是很重视新媒体的运营,但是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往往过于随意话或者说过于边缘化。菜頭先生曾经随便看了几家企业关于新媒体运营的招聘启事。条件基本要求是中文、新闻、广告、市场营销等专业,虽然专业看起来很对口,但是在给出的经验要求及薪资要求确实一个初级的水平。在传统的新闻媒体概念中,我们都知道一个编辑团队,不说很高大上,但起码给外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专业,或者说只有专业人士的稿件才会进入这样的媒体编辑部。

新媒体运营的重点篇2

自2005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在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首次提出“数字报业”并于次年8月正式启动“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至今,中国报业的全媒体转型之路已经走过了6年。笔者以2006年-2012年为主要区间,以中国报业为主要考察对象,以融合新闻为视角,对中国报业全媒体转型中“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全方位运营”三种路径进行了归纳,并分析其利弊,为其他媒体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全媒体生产路径:不同属性的内容往同一渠道输出

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各地的报业集团都曾把电子版作为介入互联网的尝试,但投入不大,浅尝辄止。2005年前后,当互联网逐步兴起、门户网站的“江湖地位”真正确立起来时,报业集团才在“寒冬论”“拐点论”中集体反思,意识到平面媒体为网络媒体提供了太多免费或廉价的信息,并最终威胁到了自身的运营,跨媒体运营从此才真正被各地报业集团重视起来。

相比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具有及时性、跨区域、可检索、互动性,以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全媒体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因此,当主管部门正式提出“数字报业”推动改革时,全国各级报业集团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将不同属性的内容集成到集团主推的新闻网站上。

其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比较有代表性。作为国家“数字报业实验计划”的首批成员单位,该集团于2007年启动全媒体数字平台建设,于2009年初成立全媒体新闻部,与宁波新闻网合署办公,首批的15名全媒体记者均配备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笔和笔记本电脑,实行每周7×24小时即时;在平台建设上,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建立全媒体综合性新闻内容生产体系,开始尝试多终端、多形态、多向的传播模式。变革的结果是,宁波新闻网成为全媒体运作的核心。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现有的“八报一社”(即《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新侨报》、《余姚日报》、《慈溪日报》、《奉化日报》、《鄞州日报》、宁波出版社)等主要媒体的内容,都集纳到宁波新闻网上呈现(如图1)。

由于全媒体新闻部在运作平台、人员编制、生产流程上与宁波新闻网完全重合,通过网站完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全媒体生产能力的构建,可以称之为“全媒体生产路径”。这种路径的优点是以网络媒体作为平面媒体转型的引擎,避免了对传统报业实施流程重组,起步速度较快,全媒体形式的产品呈现得以较快推行。

这种路径的缺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传统优势的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可能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产品生产流程难以深度整合;二是由于全媒体新闻部人才和资源上的限制,视频、音频产品的产量必然有限,以此来驱动几份品牌积累相对雄厚的报纸进行转型,力度必然有限;三是传统报业的强势地位和新媒体平台的弱势地位容易带来价值认同的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改革进程缓慢。

全介质传播路径:同一属性的内容往不同渠道输出

当报业和网络两种媒体整合在一起考虑业务流程再造时,无论是先网后报,还是先报后网,都没有把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视为平等的渠道去看待,都跳不出报网互动的思维局限。实质性的突破在于报网融合。

在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上,国外更多地集中在对某家媒体的生产场域与传播端的融合创新研究。《华尔街日报》营运副总裁弗兰克就说过这样一段话:“《华尔街日报》的所有同仁应该都认为,内容是最重要的,我们首先应该做出最棒的内容,至于读者的阅读形式,我们不应该苛求。如果读者希望看到报纸形式的,我们就将内容放在纸上;如果读者希望看到网络形式的,我们就将内容放在网站上;如果读者希望看到有声书形式的,我们就将内容放在有声书上。读者喜欢什么形式,我们就会尽力以那种形式呈现。现在我们认识到,之前我们把太多注意力放在报纸的形式上了。”

受融合新闻的启发,国内一批重要党报先后采取将同一属性(以政经新闻为主)的内容往不同渠道输出的模式启动全媒体改革。

以人民日报社为例。2009年,人民日报社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增设“新闻协调部”,并将记者站变为“分社”,使报社从深层次上转变为“报道社”。其结果是,从以往单一供稿给《人民日报》,转向给《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网阅读器等多种渠道供稿,而记者、编辑的角色,也随之转向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的角色。

比人民日报社推进得更为彻底的是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省级党报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该集团对现代媒体的传播规律作出“六个度”的理论总结,并将全媒体转型的发展路径概括为:在延续平面媒体的“信度”“深度”和“高度”优势的基础上,与新媒体海量信息的“宽度”“速度”和“互动度”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实现新闻信息统一采集、加工、编辑,跨媒介、跨媒体多次,实现多媒体融合发展。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于2007年设立新媒体部作为全媒体转型的驱动部门,经过5年的耕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该集团的全媒体渠道主要包括平面媒体《南方日报》、网络媒体(简称“南网”)、移动媒体(包括南方日报彩信手机报,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载体上的南方日报移动客户端等)、广电媒体(以视频、音频为主要表现形式)、南方报业户外LeD联播网和电子阅报栏等6条产品线。除了报纸之外,其余5条生产线的内容采集和编审,都由该集团新媒体部完成,而集团各部门、各地记者也全部适应了从为报纸供稿转向为6条生产线供稿(如图2)。

人民日报社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全媒体转型模式,通过组织结构调整,使主流政经新闻完整地覆盖了目前所能占领的主要传播渠道,顺应了党中央提出的“以党报等主流媒体为核心,整合都市类媒体和网络资源,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可以称为“全介质传播路径”。其优点相当明显,有三个方面:一是成立内置于集团的新闻协调部或者新媒体部,并以全媒体流程重组为切入点,动用的是整个集团的记者团队进入新媒体的生产领域,而不是一个部门的力量,驱动能力大大增强;二是流程上的重新梳理,使报纸、网络、手机媒体、户外媒体等比较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了不同介质无法协调的窘境;三是集团高层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同介质之间的地位相对比较平等,使全媒体转型较容易推行。

但其弱点也至少有三个层面。一是全介质传播意味着要大量投入资金、资源去占领新型渠道,运营效果短期内很难看到,这就给报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二是传统报业对技术人才的积累不够,全媒体平台的研发往往要借助外部力量,制约了转型的速度。三是以内生性的新闻协调部或新媒体部为支点去撬动整个平面媒体的流程重组和资源的重新布局,必将带来很大的协调难度;在传统报业迈向全介质传播的过程中,如何制订全媒体化的绩效考核体系以调动改革积极性,成为巨大的挑战。

全方位运营路径:不同属性的内容往不同的渠道输出,加以概念包装

在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两种模式之外,还存在一种混合模式,即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将不同属性的内容往不同的渠道输出,整合出新的概念。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4i战略”和南方都市报全媒体集群战略,两者都走的是“全方位运营”的路径。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对全媒体的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所有的信息应该面向所有渠道的趋向;二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三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而形成的媒体新形态。跟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路径明显不同的是,解放日报的全媒体转型,既不以集团网站――解放牛网为核心,也不以传播政经新闻为主要目标去占领不同的介质,其着力点在于通过对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占有,以渠道特性、用户人群的差异反推内容生产的差异化,其核心策略是以虚拟组织(连推行新媒体转型的部门都不设立)、轻资产来实现运营效果的突破。

为了不同属性的内容往不同渠道输出之后能产生一个整体的概念,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巧借互联网化的语言“i”,串起一组产品,包装出一个新概念――“4i工程”,即手机彩信报i-news、网络数码杂志i-mook、电子报纸i-paper、公共新闻视屏i-street。

从2005年起开始谋篇布局的“4i工程”,从主要接触场所和其对应的主要受众来看,各有侧重:i-news的主要接触场所为上下班途中,主要覆盖对新闻资讯有较高要求的手机用户,以白领上班族为主;i-mook的主要接触场所是住所,主要覆盖对不同主题杂志感兴趣的电脑用户,以追求时尚的年轻读者为主;i-paper的主要接触场所为办公室及商务休闲场所,主要覆盖高端公务及商务人群;i-street的主要接触场所为商业中心,主要覆盖经常活动在商业区、消费能力较强的人群。

2009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还推出了即时滚动报道的移动数字报纸“新新闻”,研发了“墨迹”阅读器;2010年,除了自建终端之外,该集团也采取将报业内容到ipad、iphone、android系统手机等新潮的移动便携终端上,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对i-paper、i-news的延伸(如图3)。

同样基于对不同细分消费群体的覆盖需求,南方都市报在以报纸为起点的一系列扩张中,也意识到了全方位运营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彻底的概念包装。

对于业已形成的以《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为代表的平面媒体,以南都网、奥一网、大粤网、凯迪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以南都daily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以南都官方微博为代表的SnS应用,以合作电视、电台节目为代表的广电项目,以南都传媒研究院为代表的品牌运营机构,以南都嘉华、上海阿耳法公司为代表的技术支持能力,这样一个从后台到前端的完整的媒体生态系统,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的认可下,他们将自己的机构名称更改为“南都全媒体”,并提炼出了“南都,无处不在”的品牌理念。

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南都全媒体不仅致力于从单一媒体到全媒体各类型平台的打造,更注重“全媒体内容生产平台、全行业运作业务平台、全广告运营平台、全活动营销平台”之间相互策应带来的综合效应。2011年,南都全媒体旗下各子业务单元实现收入7000多万元,比2010年增长近一倍,呈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

收入增长增强了加大投入的决心。南都全媒体花费上千万元打造的“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是包括集成系统、中央控制台、组织架构、流程、考核等功能在内的一个软硬件平台,该平台于2012年开始投入使用,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组织架构上的变化。它使南方都市报从一张主流城市日报的管理模式开始向真正的全媒体集群管理模式转变。其中有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将“南都传播研究院”升级为“南都全媒体品牌事业中心”,这是实施南都全媒体品牌再造工程的主体,它将担负起南都的品牌建设、推广、管理、增值运营等功能。南都全媒体集群将从传统的采编、经营、行政“三驾马车”的格局升级为由品牌、采编、行政、经营构成的“四轮驱动”的格局。

作为市场化媒体的佼佼者,南都全媒体集群的转型路径非常明确:围绕品牌媒体,以其市场占有量为基础、品牌认同度为起点、价值观传播为核心、资源吸附力为枢纽,聚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形态、渠道与力量,实现全介质传播与立体化覆盖的复合运营式传媒集群。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南都全媒体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全方位运营路径,是对前两种路径的综合。这种路径有两个优点:一是市场导向、用户导向明确,对新潮传播介质的介入速度较快,产品创新速度较快;二是强化品牌运营理念,配以比较强势的宣传推广活动,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其缺点同样存在:一是多产品、多渠道形成多业务单元的格局,整合难度加大,融合程度反倒不如同一属性内容往不同渠道的全介质传播路径来得深入;二是由此造成流程重组过程伴随着较大幅度的机构调整要求,决策容易反复;三是概念包装过度,实效待考。

对三种路径的总结和思考

笔者认为,“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全方位运营”三种路径是报业集团从不同侧面、不同需求入手,为自身打造的全媒体解决方案,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全媒体生产模式侧重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全媒体生产能力的构建,渠道占有不全面,属于起步阶段容易采用的路径;全介质传播侧重于平面、网络、移动、广电、户外等所有传播渠道的占领,产品形态基本齐全,对流程重组也有程度不同的涉及,但普遍尚未建立全媒体运营的协调机制,属于发展阶段常用的路径;全方位运营基本上都考虑到了全媒体的产品形式和全介质的传播渠道,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开始成为主流,但新媒体的经营收入占比还相当小,运营效果有待评估,在产品和渠道之间的融合度方面有些还不如全介质传播路径,需要全媒体流程再造以强化融合度,属于深化阶段的路径。

中国报业全媒体转型最终能否成功,谁能成为“集大成者”,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决策层是否真正愿意推行全媒体流程再造。一份媒体能否采集、生产、、运营用户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产品形态,能否掌握不同渠道、不同介质的传播规律,最终都要以全媒体信息平台和全媒体流程再造为保障。这种由内而外的彻底变革,对未来十年深化报业全媒体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新媒体运营的重点篇3

【关键词】文化传播;文化产业;新媒体营销

引 言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在当今社会中不断发展,日益显现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渐渐地与新媒体紧密联系起来,文化生活在新媒体这个平台上得到丰富。于是,在市场化背景下,新媒体营销对商品或者活动的宣传、销售也显得尤为重要。

1.对新媒体营销的理解

1.1 新媒体营销的含义。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新媒体的营销模式是将传统营销的宣传模式转变为受众的卷入度,使广泛的受众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卷入到营销的活动中来。注重关系的形成,情感渗透、微链运转效应的运用,切片营销的实施。

1.2 新媒体营销的渠道。或称新媒体营销的平台,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门户、搜索引擎、微博、播客、BBS、wiKi、手机、移动设备、app等。新媒体营销并不是单一地通过上面的渠道中的一种进行营销,而是需要多种渠道整合营销,甚至在营销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与传统媒介营销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营销。

2.新媒体营销在《江南style》中的运用分析

2.1 相关情况简介。《江南style》是韩国歌手朴载相(psy,又称“鸟叔”)的一首单曲,于2012年7月15日通过Youtube网站上传首发,随后通过其他社交网站如:Facebook、twitter等的传播,以及各路明星、名人的推荐,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走红,受到各类人士的疯狂追捧。psy也在2012年第40届ama全美音乐奖中获得了“新媒体奖”这一荣誉。而这首歌的爆红,为其团队、国家赢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加值成倍增长。

2.2 运用方式分析

2.2.1采用网络媒体营销的方式,达到迅速扩散和传播的营销目的。《江南Style》选择了在Youtube上首发,拓宽了其传播渠道,使传播范围扩展到国外。随后,twitter这个全球性的平台迅速形成了第一波热潮,在全球范围内做了预热,紧接着各种社交媒体又迅速放大了这一热潮。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双管齐下,具有一定的炒作技巧。由于正版音乐下载价格很低,韩国音乐公司转向另一种商业策略:进军国外市场。“海归”《江南Style》以及鸟叔本人较之于土生土长的本地音乐和音乐人,显得更为耀眼,也更具国际范儿。

2.2.2放宽版权限制,为更方便的网络传播和模仿传播提供条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网络传播,传统唱片公司也做出了妥协,放弃了mV版权,人们可以任意山寨《江南Style》,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也正因为这样,对《江南Style》的模仿,上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下到平民老百姓;在韩国,在美国,在中国;在公司,在学校;各个阶层无所不在,精英与大众同乐,在互联网上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2.2.3借助明星效应,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互联网上的内容和用户都是海量的,一旦被众多网民关注,信息传播就会以几何级数递增。《江南Style》的走红与知名人士的转发和追捧不无关系,众多美国流行音乐明星在twitter上疯狂追捧,布兰妮、凯蒂?佩里等都成为其重量级的“粉丝”。于是,《江南Style》的流行拥有了可信度和含金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发和分享视频,以及参与模仿。

2.2.4符合相应新媒体的受众口味,目标市场定位准确,歌曲富有新意。mV中,强烈的电子舞曲鼓点、快速的画面变换、明艳的视觉色调、活泼诙谐的舞蹈动作,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效果。有科研机构分析,这首歌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也正是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所以能让人跟随着舞动。另外,《江南Style》对富人阶层的生活方式,有一种戏谑的嘲讽。这首歌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讽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错位的品位和渴望,这种嘲讽通过音乐,是能跨越国界、跨越语言障碍,获得共鸣的。

2.2.5利用媒体融合方式进一步扩大宣传,获得更多的受众群体。由于现代媒体发展趋势是走向融合的,因此,利用媒体融合的方式扩大影响力也是《江南style》所运用到的。尤其是社交网络中的明星们的主动推销增加了《江南Style》的传播效应,最后才是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的主动传播。

3.对我国文化产业营销发展的思考

3.1 整合网络媒体营销方式,从而扩大知名度。结合网络视频、社交、服务、购物等多种网络营销方式,将其灵活应用并整合,针对不同的受众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丰富其营销方式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喜好的网络群体,从而扩大其知名度。

3.2 采取灵活的营销模式,拓宽营销思路。缺乏版权保护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根据不同的产品适当调整版权的限制程度,对于促进平民对文化产品的接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文化产品的深入发展,使相应的文化对不同层次的人群都有所覆盖。同时利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将新旧媒体联合起来,拓宽营销思路,灵活运作,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营销活动。

3.3 合理借助网络推手等力量,增加其影响力。网络推手在现代网络社会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们运用网络操作规则,了解大众接受心理,掌握各方资源,利用互联网人气营销,进行企业品牌的建立和推广,让企业的网下品牌通过网上宣传营销,在网下得到延伸和拓展。这些都是增强企业或产品影响力的一种营销方式,把握好“度”的问题,避免让其过度或泛滥成为一种带给受众负面反应的方式。

3.4 符合相应媒体的受众需求,积极创新。发展文化产品本身的创造力,积极创新,并结合不同新媒体的不同特点,创造出符合相应媒体受众需求的产品,从而使文化产品更加生动、更具卖点,为其营销的成功奠定基础,促进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3.5 制定相关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策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制定出一系列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实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宽松的外部氛围。从而刺激文化产业不断的推陈出新,为文化传播、文化产业的新媒体营销创造外部条件。

小 结

文化产业的新媒体营销方式符合了媒体发展的趋势,符合了现代大众的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推广文化产品,扩大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奠定基础,促进文化的传播。但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新媒体的发展均不成熟,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历练,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深。总之,我国的文化产业会随着新时代的科技浪潮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新媒体营销,作为一个具有新时展方向的产物,也将会不断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清.新媒体在品牌营销中的运用[J].新闻世界,2011(3).

[2]栾轶玫.新媒体营销的特点[J].视听界,2011(4).

新媒体运营的重点篇4

一、手机媒体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手机媒体无论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首先,手机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所办的多采取合作的运营模式。目前,手机媒体主要采取如下方式运作。一是传统媒体+Sp(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所兴办的手机媒体,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在这种运营模式中,传统媒体提供内容、Sp提供应用服务、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相应的收入一般按照内容、Sp、电信运营商25%、25%、50%的比例分成,当然,相对强势的内容提供商获得的分成比例会高一点。目前,很多报业集团旗下报纸的手机报总订户在几十万的数量级上,一年的收入在几百万元级别上。二是传统媒体直接和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手机媒体,如新华社、CmmB(中广移动)等。这种运营模式直接跳过Sp运营商,或者传统媒体收购Sp运营商,或者电信运营商直接跳过自己的平台进行运作,如中国移动旗下有卓望科技、中国联通旗下有新时刻公司。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传统媒体的分成比例略高,但是一般不超过40%。三是3G门户网如空中网等专门化的手机媒体网站,他们致力于打造专门的手机媒体平台,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得收入,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是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业务。目前,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门户网站自身提供Sp业务,通过和电信运营商进行分成,这些业务主要包括铃声、图片、文字传情、新闻、游戏、短信等;另一方面是门户网站设立专门的频道专门提供相关的手机媒体业务。

其次,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中手机媒体的定位都是附属业务,而没有把其定位为独立的业务。当然,由于作为从属业务,尤其是传统媒体重点扶持的业务,手机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既有的内容资源,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采编费用就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因此,目前传统媒体的手机媒体业务多为盈利项目。但是一方面收入规模小,远远不足以成为新的业务增值点,另一方面如果和现有的业务采取交易的方式来获取内容资源,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状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新的业务尤其是发展前景巨大的新业务必须作为独立的业务来发展,采取相对分权的组织模式,否则就会受限太多,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导致业务得不到发展,或者出现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的局面。

第三,目前,手机媒体在表现形态上,主要采取的是手机报、wap网站、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等表现形态。如CmmB采取的是手机电视形态,传统媒体多采用手机报形态,3G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和手机视频网站形态。

最后,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尚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二、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有着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且手机具有的自身特性,手机媒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未来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首先,手机媒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手机媒体已经有巨大的用户,而且潜在的用户市场更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38.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全国网民数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手机网民数净增1.2亿人,达到2.3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0.8%。因此,有着庞大用户群的手机媒体必将要迎来黄金发展期。

其次,手机媒体的自身特性更符合读者阅读趋势的变迁。当前,从读者阅读趋势上看,一方面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将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和娱乐,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主要由等待和无聊时间构成,等待的时间包括等车、等人、候机等时间,无聊时间包括乘车、如厕等空隙时间。在这些时间获得信息,需要相应的媒介具有及时、易携带、展示性好等特性。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在娱乐需求方面,年轻人有着更强的需求,也更为电信运营商和广告主所看重,广告主看重的是年轻人所具备的庞大的潜在消费能力,电信运营商看重的是年轻人所钟爱的手机视频能够带来大规模流量的消费形态;在信息需求方面,这部分人群多为消费能力强的中产阶层,这部分读者需要个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这部分读者也更为广告主所看重。由于手机媒体具有易携带、及时、迅速、展示性好的特点,这些都完全符合读者阅读趋势变化的要求。

第三,从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报、wap网站都是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将以网络媒体的现有架构为基础来发展。无论是手机报、wap网站还是CmmB提供的信息依然具有标准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这也注定这些形态只是手机媒体的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然以巨型的娱乐信息平台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为驱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分层娱乐信息收费。

第四,手机媒体将采取“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由于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一样,具有前期投入巨大,而后期成本投入较小的特点,可以在基础业务平台方面利用免费的优势来尽可能地吸引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巨型平台。由于其平台的空间是海量的甚至是无限量的,成本低廉,手机媒体就有能力和意愿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而且由于其存储空间海量,它就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具体说来,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巨型平台发挥长尾效应,把各种个性化和小众化的用户吸引到巨型平台上来。手机媒体“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可以具体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用,利用免费优势吸引巨量的用户,进而搭建大型平台进行资源协同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在具体的盈利模式上,手机媒体将多采取交叉补贴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付费的给不付费的提供补贴,一方面,同质化的信息变得免费,而客户定制化的信息则要变得昂贵;另一方面,第三方给获得免费信息和服务的用户付费。

第五,电信运营商和新技术公司将大力进入手机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更大、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拥有渠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群,又急需寻找新的业务增值点来实现转型。从电信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将从通话消费为主转变为以流量消费为主。据国外媒体报道,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wamor)日前表示,到2013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560亿GB。而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这一信息服务业新兴形式,以带动自身流量的大幅度提升,才能保证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电信运营商必将大力发展手机媒体业务,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下一步将是人力、物力的大规模投放。另一方面,google、苹果、微软、腾讯、新浪等以技术起家的新媒体公司正在虎视眈眈手机媒体业务,由于手机媒体业务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这些新技术公司将在未来的手机媒体业务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传统媒体发展手机媒体的关键

当前,传统媒体意识到手机媒体的良好前景和潜在的市场规模,纷纷采取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多种方式进入手机媒体领域,但是囿于观念、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成效不大。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新媒体,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包括手机媒体的发展思路观念、利益观念以及合作观念。

首先.要加深对新媒体本质的认识。一些新闻人还只是把网络当成一个既有内容分发的工具和渠道,这种思维的缺点在于:首先,没有认识到传媒业巨型信息终端的趋势,未来任何媒体的内容只能是巨型信息终端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信息终端必须符合互联网理念并以互联网为平台。其次,没有认识到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趋势的变化,原创的内容无论其渠道怎么变化都依然是统一、标准化的信息提供,和读者的要求相差悬殊。第三,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媒体业的改变:一是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提供平台使自媒体成为可能,这就大大拓展了信息源,也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专利转变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权利;二是可以利用技术提供及时、深度的信息分析,例如,和讯、东方财富网等可以通过相关分析软件为你及时提供各只股票的各种技术分析;三是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分析读者的信息阅读偏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四是网络技术也可以解决信息的筛选,解决互联网现实存在的泥沙俱下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利用众包理论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对信息的求证中;另一方面可以设计评价机制,一旦信息者假新闻就把他的等级大大降低,这就能保证信息者为了自身的声誉而自身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思路决定出路,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手机媒体,就必须按照互联网的要求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这就要求首先意识到网络媒体平台化的趋势,并结合自身的内容优势充分利用巨型信息平台对内容进行优化和分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到需要自身内容的个性化读者,并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因此,在未来,信息服务和内容服务不仅不会消亡而且还会更快发展,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改变自身对内容的认识,从“传统媒体的内容认知”快速转变为“互联网基础上的内容认知”。

其次,突破既有利益格局.对手机媒体进行倾斜和扶持。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利益的变革和调整,尤其对于手机媒体战略这样的重大变革,改革中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以及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决定着手机媒体战略的成败。在传统媒体中,向来占据利益最为重要部分的是传统业务的采编部门,但是要想成功实施手机媒体战略,就必须把资源向手机媒体业务倾斜,而当手机媒体业务尚未成为企业的主要增值点或者规模很小时,这必将会影响传统业务人员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的高层要充分体现实施手机媒体战略的决心和信心,一方面下定决心矢志不渝地把利益和资源向手机媒体业务倾斜;另一方面要做好传统业务员工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传媒业的发展趋势,以达到能够平稳过渡的目的。

新媒体运营的重点篇5

关键词:媒体行业特点人才

媒体行业与其它传统行业相比,有很多不同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特征与其它行业有很大不同。本文从分析媒体行业的特点及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出发,进一步分析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特征,为媒体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媒体行业的特点

媒体所处的行业,惯称为传媒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媒业开始大力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形成了目前以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以及网络等新媒体为主体的庞大市场。

传媒业,是一个有着高投资回报的智力密集产业,本身在产业属性、目标市场、产品特性等方面就与传统产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我国,由于管理体制、政策环境上的差异,使得国内的传媒业,除了具备了一般意义上共性特点之外,又具有了自身所特有的一些特点。

第一,在产业属性上属于边缘产业。传媒业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它涵盖了信息生产、加工、传播等领域,具有典型的信息服务业的特征;同时,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又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这使得传媒业也属于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因此,传媒业可以被视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交叉的一个边缘性产业。

第二,具有二元结构的目标市场。与其他产业不同,媒体产业要面对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一个是受众市场,一个广告市场。这就要求媒体必须为两个完全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两种截然不同产品,一个是面对受众的“传播内容”,另一个是面对广告客户的时段或版面。因此,要同时运用两种不同的营销方法:受众营销与客户营销。

第三,媒体的产品与服务不存在价格弹性。传播内容、广告版面或广告时段作为一种商品,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系数,这与其它有形商品区别很大。消费者不会因为产品价格的下降而产生需求。传统的价格杠杆将无法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调控。这在种环境下,产品自身的竞争力成了市场竞争的核心。这就造成了弱势媒体无价格,做强是媒体经营的唯一出路。

第四,具有事业与企业的双重体制。虽然,我国的传媒业由先前的完全的事业属性,转变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实现了媒体经营管理的重大转变。媒体的产业化进程正在逐渐在加快,传媒业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国内的主要媒体,大多数还都属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或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媒体必须做到:一方面,要从政治属性出发,作公共服务的平台,完成舆论宣传与导向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从产业属性出发,直面市场竞争,不断加强经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要求媒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我国,媒体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经营权归经营者所有。因此,政府对传媒业的相关政策,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就成了我国媒体的经营指针。媒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影响。

二、媒体对从业人才的特殊要求

由于媒体兼具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属性,使得它同那些生产物质产品的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它必须兼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双重性。所以,媒体的经营管理难度要大于传统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第一,媒体首先要追求社会效益,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应该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第二,媒体要面对市场竞争,必须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素质。

第三,媒体所涉及工作大部分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技术性,在保持政治性的同时,还要兼具文化艺术性,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因此,学习曲线周期较长。

第四,要求媒体将社会效益置于经济利益之前。因此,从业人员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只追求利益。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媒体工作者,必须是社会的镜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

三、媒体行业所需人才的特征

传统产业中的组织,尤其是生产有型产品的组织,价值链环节较多。产品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质量控制、销售、仓储物流、售后服务、后勤保障,环环相扣。其间,各类人员分工细致、协作紧密。

与传统产业不同,媒体生产的是无形产品,价值链环节较少,各环节之间的连接又不是非常紧密,基本属于模块运作。每个模块中或是单兵作战,或是团队作战,形成很多独立单元。如果团队作战,只在团队成员间有分工和协作。模块之间,单元之间,分工协作较少。

这样,就造成了媒体从业人员职类划分比较清晰,根据媒体的经营管理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媒体的从业人员可划分成三支队伍,包括:采编人才、经营人才、复合型人才。人才是媒体经营成功的关键,三支人才队伍就像三个轮子,尺寸大小,转快慢快,负载轻重,都要协调一致,才能平稳快速的运行。

1.采编人才

采编人才属于专业型人才,即包括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在内的一线采编人员。他们是传媒产品的制造者,负责着相当于有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质量控制等众多环节。“内容为王”,他们传媒业的中坚力量,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传媒产品的质量水平,决定着媒体的兴衰。

对于一名优秀的专业型采编人才来说,要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作为传媒人,只有通过深刻地关注和记录社会上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最终的职业成果才能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要学会理性观察与思考。作为传媒产品的制造者,每日每时都要面临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如果说事实判断是所有传媒人都应具备的基本功,价值判断则是优秀传媒人的特质。在媒体提供的资讯量已经出现“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必须为受众整合、梳理看似杂乱无章的资讯,为人们提供有序而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及传媒影响力。

第三,要有专业精神。对于传媒人而言,拥有更多的表达机会。所以,必须秉承专业精神,用好所拥有的“话语权”。

第四,要有自己的风格。对于媒体来说,注意力就是命脉。那些泛泛而谈和同质化的内容,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于是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2.经营人才

经营人才属于市场营销型人才,即担负着市场、策划、发行、广告、品牌运营等职责的人员。过去,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只重视专业人员,不重视市场经营人员,造成了如今这种能搞采编的人才多,能搞市场经营的人才少的局面。例如,在大部分报社,能搞新闻的,占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能搞市场经营的,只占到百分之一二十。要想在传媒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市场经营型人才队伍。作为优秀的市场经营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第一,要有市场运营的专业知识。目前传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手段不断升级。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使传媒业的市场格局、行业成功因素、客户消费习惯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市场运营人员能够不断的审视市场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分析客户行为、制定竞争策略、创新商业模式。所以,一定要由丰富和扎实的市场营销、销售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广告促销、创意、策划方面的相关知识;合同法、经济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第二,要掌握市场运营的专业技能。作为市场经营人员,要不断分析研究行业发展态势;追踪并研究国内外行业热点;收集、整理、分析市场信息、客户信息和反馈意见。通过分析判断,最终作出市场预测,确定市场定位,制定发展规划、推广发行计划、多种经营项目投资计划、地区覆盖策略、广告经营策略、品牌管理策略等。所以,必须掌握制定经营规划、商务计划、实施方案的专业技能;商务谈判的技巧;信息搜集、整理、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第三,要有市场管理的综合能力。要想使经营计划、经营策略、营销方案等能够顺利实施,顺利完成推广发行和广告经营任务,最终完成经营目标。市场经营人员要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能力;鼓动、激励、影响他人的人际沟通能力;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商业机会分析判断能力;市场运作能力。

3.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属于媒体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包括电影、电视、广播节目制片人,报业传播业务项目经理,出版界项目负责人等。这类人才的突出特征是能够融媒体传播与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为一体,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懂传媒、又懂管理,学有专长、经验丰富。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和国内外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传媒经营管理型人才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国内这类人才极其缺乏。

媒介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有着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经济运行规律。因此,传媒组织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应具有如下特质:

第一,具备把握体制和政策的能力,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政治意识。媒介产业与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紧密相关。作为媒体的经营管理者,首先必须具备非常高的政治素质。

第二,具有敢于冒险的组织家精神。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的媒介产业正处于市场化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媒体还在转制过程当中。媒介产业将是中国最后未开垦的高利润产业,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跟随者将进入媒介产业,从而促使媒介产业的风险将大大加强。对于正在转型和新兴的国内媒体,迫切需要的是风险意识强,具有创新、冒险精神的决策与经营者。

新媒体运营的重点篇6

一、手机媒体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手机媒体无论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首先,手机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所办的多采取合作的运营模式。目前,手机媒体主要采取如下方式运作。一是传统媒体+Sp(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所兴办的手机媒体,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在这种运营模式中,传统媒体提供内容、Sp提供应用服务、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相应的收入一般按照内容、Sp、电信运营商25%、25%、50%的比例分成,当然,相对强势的内容提供商获得的分成比例会高一点。目前,很多报业集团旗下报纸的手机报总订户在几十万的数量级上,一年的收入在几百万元级别上。二是传统媒体直接和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手机媒体,如新华社、CmmB(中广移动)等。这种运营模式直接跳过Sp运营商,或者传统媒体收购Sp运营商,或者电信运营商直接跳过自己的平台进行运作,如中国移动旗下有卓望科技、中国联通旗下有新时刻公司。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传统媒体的分成比例略高,但是一般不超过40%。三是3G门户网如空中网等专门化的手机媒体网站,他们致力于打造专门的手机媒体平台,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得收入,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是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业务。目前,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门户网站自身提供Sp业务,通过和电信运营商进行分成,这些业务主要包括铃声、图片、文字传情、新闻、游戏、短信等;另一方面是门户网站设立专门的频道专门提供相关的手机媒体业务。

其次,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中手机媒体的定位都是附属业务,而没有把其定位为独立的业务。当然,由于作为从属业务,尤其是传统媒体重点扶持的业务,手机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既有的内容资源,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采编费用就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因此,目前传统媒体的手机媒体业务多为盈利项目。但是一方面收入规模小,远远不足以成为新的业务增值点,另一方面如果和现有的业务采取交易的方式来获取内容资源,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状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新的业务尤其是发展前景巨大的新业务必须作为独立的业务来发展,采取相对分权的组织模式,否则就会受限太多,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导致业务得不到发展,或者出现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的局面。

第三,目前,手机媒体在表现形态上,主要采取的是手机报、wap网站、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等表现形态。如CmmB采取的是手机电视形态,传统媒体多采用手机报形态,3G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和手机视频网站形态。

最后,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尚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二、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有着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且手机具有的自身特性,手机媒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未来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首先,手机媒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手机媒体已经有巨大的用户,而且潜在的用户市场更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38.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全国网民数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手机网民数净增1.2亿人,达到2.3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0.8%。因此,有着庞大用户群的手机媒体必将要迎来黄金发展期。

其次,手机媒体的自身特性更符合读者阅读趋势的变迁。当前,从读者阅读趋势上看,一方面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将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和娱乐,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主要由等待和无聊时间构成,等待的时间包括等车、等人、候机等时间,无聊时间包括乘车、如厕等空隙时间。在这些时间获得信息,需要相应的媒介具有及时、易携带、展示性好等特性。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在娱乐需求方面,年轻人有着更强的需求,也更为电信运营商和广告主所看重,广告主看重的是年轻人所具备的庞大的潜在消费能力,电信运营商看重的是年轻人所钟爱的手机视频能够带来大规模流量的消费形态;在信息需求方面,这部分人群多为消费能力强的中产阶层,这部分读者需要个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这部分读者也更为广告主所看重。由于手机媒体具有易携带、及时、迅速、展示性好的特点,这些都完全符合读者阅读趋势变化的要求。

第三,从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报、wap网站都是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将以网络媒体的现有架构为基础来发展。无论是手机报、wap网站还是CmmB提供的信息依然具有标准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这也注定这些形态只是手机媒体的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然以巨型的娱乐信息平台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为驱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分层娱乐信息收费。

第四,手机媒体将采取“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由于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一样,具有前期投入巨大,而后期成本投入较小的特点,可以在基础业务平台方面利用免费的优势来尽可能地吸引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巨型平台。由于其平台的空间是海量的甚至是无限量的,成本低廉,手机媒体就有能力和意愿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而且由于其存储空间海量,它就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具体说来,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巨型平台发挥长尾效应,把各种个性化和小众化的用户吸引到巨型平台上来。手机媒体“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可以具体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用,利用免费优势吸引巨量的用户,进而搭建大型平台进行资源协同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在具体的盈利模式上,手机媒体将多采取交叉补贴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付费的给不付费的提供补贴,一方面,同质化的信息变得免费,而客户定制化的信息则要变得昂贵;另一方面,第三方给获得免费信息和服务的用户付费。

第五,电信运营商和新技术公司将大力进入手机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更大、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拥有渠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群,又急需寻找新的业务增值点来实现转型。从电信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将从通话消费为主转变为以流量消费为主。据国外媒体报道,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wamor)日前表示,到2013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560亿GB。而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这一信息服务业新兴形式,以带动自身流量的大幅度提升,才能保证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电信运营商必将大力发展手机媒体业务,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下一步将是人力、物力的大规模投放。另一方面,google、苹果、微软、腾讯、新浪等以技术起家的新媒体公司正在虎视眈眈手机媒体业务,由于手机媒体业务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这些新技术公司将在未来的手机媒体业务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传统媒体发展手机媒体的关键

当前,传统媒体意识到手机媒体的良好前景和潜在的市场规模,纷纷采取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多种方式进入手机媒体领域,但是囿于观念、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成效不大。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新媒体,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包括手机媒体的发展思路观念、利益观念以及合作观念。

首先.要加深对新媒体本质的认识。一些新闻人还只是把网络当成一个既有内容分发的工具和渠道,这种思维的缺点在于:首先,没有认识到传媒业巨型信息终端的趋势,未来任何媒体的内容只能是巨型信息终端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信息终端必须符合互联网理念并以互联网为平台。其次,没有认识到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趋势的变化,原创的内容无论其渠道怎么变化都依然是统一、标准化的信息提供,和读者的要求相差悬殊。第三,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媒体业的改变:一是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提供平台使自媒体成为可能,这就大大拓展了信息源,也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专利转变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权利;二是可以利用技术提供及时、深度的信息分析,例如,和讯、东方财富网等可以通过相关分析软件为你及时提供各只股票的各种技术分析;三是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分析读者的信息阅读偏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四是网络技术也可以解决信息的筛选,解决互联网现实存在的泥沙俱下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利用众包理论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对信息的求证中;另一方面可以设计评价机制,一旦信息者假新闻就把他的等级大大降低,这就能保证信息者为了自身的声誉而自身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思路决定出路,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手机媒体,就必须按照互联网的要求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这就要求首先意识到网络媒体平台化的趋势,并结合自身的内容优势充分利用巨型信息平台对内容进行优化和分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到需要自身内容的个性化读者,并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因此,在未来,信息服务和内容服务不仅不会消亡而且还会更快发展,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改变自身对内容的认识,从“传统媒体的内容认知”快速转变为“互联网基础上的内容认知”。

其次,突破既有利益格局.对手机媒体进行倾斜和扶持。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利益的变革和调整,尤其对于手机媒体战略这样的重大变革,改革中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以及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决定着手机媒体战略的成败。在传统媒体中,向来占据利益最为重要部分的是传统业务的采编部门,但是要想成功实施手机媒体战略,就必须把资源向手机媒体业务倾斜,而当手机媒体业务尚未成为企业的主要增值点或者规模很小时,这必将会影响传统业务人员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的高层要充分体现实施手机媒体战略的决心和信心,一方面下定决心矢志不渝地把利益和资源向手机媒体业务倾斜;另一方面要做好传统业务员工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传媒业的发展趋势,以达到能够平稳过渡的目的。

新媒体运营的重点篇7

从总体情况来讲,2008年对于中国媒介来说是较有作为的一年,围绕北京奥运进行的整合传播营销将成为全年的亮点,市场综合效能会随着北京奥运着意放大。但是,非奥运题材的广告投放会出现小幅调整状态。以此为契机,媒介行业管理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媒介市场的操作规范性会大幅提升。媒介市场能量加速向强势媒体类型和强势媒体品牌集中。媒体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倾向逐步明朗。以投入产出关系为核心的有效传播开始成为媒介运营者着意考虑的核心指标。

大趋势之二:北京奥运成为2008年度最大媒体事件。

2008年围绕北京奥运进行的整合传播营销将达到空前水准。因此,这一事件还是年度最大的广告营销事件、最大新闻事件、最大体育事件、最大社会事件。以此为契机开展的多媒体传播具有全球化传播、传播形态复杂多变、传播能量集中、传播阶段属性强等特征。在这样历史机遇面前,中国媒体人能否驾轻就熟地利用各类传播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整合传播营销将是一次严峻考验,媒体道德自律、媒体社会责任也会由此放大。

大趋势之三:媒介市场调整力度加大,市场能量持续并加速向强势行业、强势品牌集中。

如果说2007年中国媒体市场是一个调整年,那么这样的调整态势至少将延续到2008年年底。其特征如下:行业管理力度加大,传播产品的规范性增强,市场对于娱乐产品的文化含量需求增加,低俗的娱乐产品会进一步受到遏制。由于经济宏观基本面整体出现过热苗头,媒介市场板块的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媒介运营的风险较往年明显加大。但是,媒介市场板块的市场规模仍然会持续增长,因此媒介运营将朝着品牌化方向前进。具体说来,电视综合影响力会持续拉升,其广告经营额会超过媒介市场平均增幅;报纸板块会出现小幅反弹,但是运营手段仍显疲惫;广播突围的方向仍然是主要问题,广播受众规模会持续减少,如果国家对广播广告加大管理力度,其经营风险会加大;期刊市场将继续朝着分众市场迈进,广告经营手段与额度相对稳定;因特网等新媒体的市场朝着理性方向回归,在受众市场持续走高的基础上,其广告运营中的有效到达率将制约市场的资金规模。新媒体的碎片补充地位仍然难以改变。

大趋势之四:电视媒体分化加剧,模式化运营出现新亮点,市场向强势媒体偏转加剧。

五年来,本人一直呼吁中国电视界将有效收视点的概念引入电视行业管理,这是电视台朝着效能管理前进的核心。那种不顾市场回报的频道收视率排名在2008年会出现疲态。也就是说,随着广告投放向品牌频道和品牌节目的集中投放,部分收视率排名较高但是缺乏思想影响力的频道其广告增长率以及广告收入会出现不增反降的情况。应当说这是大胆的预测,是市场游戏规则的优化。

新媒体运营的重点篇8

一、新媒体的特点

数字期刊、网络传媒、移动传媒这些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支撑的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广播、户外和报刊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传播的主体和受众呈现复合化的状态。当个人从传统媒体的被动受众发展成为主动传播者和积极受众的双重角色,且可以随个人意志随机转换时,地球上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终于为能够个体化和特色化而扬眉吐气,每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特色,可以是重口味,也可以是小清新,可以谈政治,也可以谈人生,可以晒幸福,也可以论是非,因而新媒体就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同时,新媒体以“新”吸引关注,讲究信息的快速传播,3G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其又呈现出社会化、碎片化和移动化的特点。

二、新媒体面临的营销困局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激起媒体人和企业的热情,是因为新媒体一旦形成热点就可以以燎原之势席卷受众,传播的威力巨大,有着传统媒体无法匹敌的优势。在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的评估指标如受众率、接触关注度、千人成本等很容易就达到峰值。因而,媒体人对新媒体趋之若鹜,随着大批企业的介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新媒体的发展太快,只有抢占了先机的才能分得一瓢羹,机会稍纵即逝难以把握;受众在经历过新媒体初起阶段的兴奋之后,一部分人逐渐趋于理智,一部分人逐渐习惯于新媒体的节奏,难以达到传播的兴奋点。作为媒体人,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新媒体越来越难做了!

如同传统媒体人头疼的“一半广告投入是浪费的”一样,不仅新媒体越来越难做,而且多变且海量的信息给企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营销困局:企业如何运用新媒体?新媒体传播如何企业化?新媒体营销如何效益化?

三、新媒体时代企业的破局之法

俗话说酒好也怕巷子深,媒体宣传对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重视媒体宣传的企业都无法回避新媒体,必须找到解题的方法。经过对业内成功经验的分析,笔者简要地总结出三个破局之法仅供借鉴。

1、专业化运作新媒体

2012年奥运会前的爆发让刘翔得到多家品牌厂家的青睐,奥运会上在刘翔受伤退赛后第一时间耐克在官方微博推出了“谁敢在巅峰从头来过,即使身体伤痛,内心不甘。让13亿人都用单脚陪你跳到终点。活出伟大,一起为飞翔而战!”该条微博转发11万次,阅读量则无法计算,在海量的奥运微博中成功突围,将负面消息转化为成功营销,并且与耐克JustDoit的企业理念无缝契合,而其他厂家随后推出的系列方案无论传播还是影响力都收效甚微。

耐克经验无疑给企业运用新媒体带来了众多启示。所有企业都想借力新媒体的力量,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是缘木求鱼。简言之,耐克成功在于对新媒体进行了专业化的运作。首先,耐克在新媒体的选择上比较专业。2012年微博异军突起,以传播迅速、内容短小精悍,话题开放及雅俗共赏性,吸引了包括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在内的大批用户参与其中,据统计,新浪和腾讯的用户分别都达到了5亿之多。耐克用微博消息,既可以快速应对,又可以大范围传播覆盖,可谓高明。

除了媒体的选择,耐克的运作更是专业。一是对热点事件的把握:奥运会是全球盛宴,在中国尤其是举国大事,关注度空前的高,而刘翔本身是国宝级运动员,又经历了2008年退赛,2012年卷土重来是否会创造奇迹?热点关注度百分百。二是抢占先机,意外惊喜:刘翔的受伤,虽在情理之中,但在意料之外,中国人大都难免失望、叹息,媒体人则同样也都像2008年一样认为赞助商又一次押错了宝,损失巨大。耐克第一时间的应对,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体现出一种理智的人文关怀,彰显出企业的理念,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转败为胜的营销案例。三是企业文化的无缝契合:勇往直前不论成败,JustDoit。耐克的文化与刘翔的退赛本质相同,成功嫁接了企业文化,没有刻意和牵强的痕迹,更容易被接收、评价和传播。四是传递了正能量:刘翔退赛某种程度上算是负面新闻,但是耐克传导出来的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与之共荣辱共患难的道义。即便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成王败寇,但是对于国民偶像级别的人物刘翔而言,无论理智或是不理智的国人在那个时点更愿意选择理解和支持,耐克的切入给人以慰藉。

正因为,耐克的新媒体传播团队充分考虑到了媒介的特点、环境、人的行为心理,找到三者的交汇点,用专业的运作保证了宣传的成效。

2、传播企业化

企业做宣传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宣传自身产品和宣传企业品牌。作为企业的消费者来说,信息接收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小众化,电视、广播、报纸因为移动传播的出现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企业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媒体上,而新媒体多元化、社会化、碎片化的特点也越来越凸显,企业宣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最常见的就是把企业名称或是产品强加于新媒体中,而硬性植入的广告不仅很难抓住受众的眼球,而且很容易让人反感。实现传播的企业化,新媒体人都在进行尝试,也有些有意思的案例,比如杜蕾丝打造的图片关联联想产品宣传系列,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一幅观音忧愁的抱着婴儿的图片,诧异之后是会心一笑,传播效果极佳。

启发类、幽默类、段子对产品的植入相对较为活跃。想做到企业化传播,不妨做些尝试。一是持续跟踪社会热点,评估热点事件传播率和传播时长。二是设计企业文化承载体。密集运用多种新媒体,于细微处,多维度,增强受众接受度,密切文化载体与企业的关联度。三是差异化的运用技巧。如果是借助热点事件进行的企业化传播,首先应选择与企业关联度高的热点事件。第一阶段,通过文化承载体介入热点事件;第二阶段,在热点从中推波助澜,增强话题;第三阶段,借文化载体发起热点事件回顾和二次发酵。如果是常规性的进行企业化宣传,最好要形成系统的风格,阶段性的推出某一个系列的宣传,既不重复,又能反复加深受众的印象。当然,无论是借助文化载体,或是直白的宣传,都不能做硬性的植入,应借助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趣味插图或是带有隐喻性的文字,激发受众传播兴趣。

在设计企业文化载体方面,国内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马应龙是痔疮药的第一品牌,而痔疮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难以启齿的,该企业在深入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选择外观和颜色辨识度及其相似的“”的形象代替了“痔疮”,创立教派,让“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成为难以启齿的疾病的文化载体,变俗为雅。马应龙形象在新媒体传播中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融入了热点网络事件及流行文化的传播中,马应龙药业甚至还拍摄出微电影《的秘密》进行痔疮科普知识的教育。马应龙的这种新媒体传播企业化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如今“马应龙膏”已经深入人心,在医药行业业内,提及就会联想到马应龙,成为该企业的独门武器,这也是新媒体的威力所在。

3、新媒体营销效益化

对企业而言,任何不带来企业效益的活动都是无用功。媒体传播必须要给企业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新媒体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自2009年淘宝网创造出双11购物节以来,销售额年年攀升,2012年更是达到了191亿的规模,不断刷新的光棍节疯狂业绩可以说是新媒体营销效益化的经典体现。成功的新媒体营销可以引发兴趣受众的病毒式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发展成为潜在的消费人群,实现传播的增值。2012年底的《泰囧》突破12亿的票房,无论是投资方还是影评人都始料不及,观众的观影体验病毒式传播使票房脱离了原本正常的轨道。这两个代表性的案例,也进一步坚定了企业进行新媒体传播营销的信心。

新媒体传播营销成功,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是前提。从根本上来讲,《泰囧》的成功在于把握了年底岁末老百姓需要释放压力的娱乐化需求。借助于新媒体,企业把这种消费者需求的蛋糕做大了。而引导消费者诉求,创造概念营销是关键。双11购物节的诞生,是淘宝对老百姓追求“物美价廉”购物心理的成功引导,这表明行业的领导者可以推动消费概念的更新,只要能够契合消费者需求,且是正向的利益让渡就能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新媒体营销效益化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体现之外,更有价值的在于通过发展品牌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品牌影响力的长尾效益。品牌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新媒体的传播给企业品牌文化传播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又以马应龙药业为例,2010年其在土豆网的创意视频传播达到了五千余万次,其通过微电影、微博等新媒体的叠加传播,成功影响到了25岁以下年轻的消费人群,让这个以中老年为主要顾客群体的百年老企业目标客户趋向年轻化,正是这种长尾效应为该公司拓展新业务、研发新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样的例子,在其他品牌企业同样不胜枚举。

四、结语

新媒体运营的重点篇9

“融媒体”的出现是为媒体界广告运营带来挑战,那么融媒体时代广告经营策略的研究为整个媒体界显得尤为重要了。

媒体广告运营现状

新老媒体关系。“融媒体”代表新型媒体,电视、广播、报纸等则是传统媒体。两者是如何一种关系呢?“融媒体”将传统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内容融合为一体,再通过自己这个媒体将这些所有的媒体信息通过自身的平台传播出去。它打破了传统媒体那种不同的方式传播不同讯息的形式,取长补短,做到一个平台发出一种声音规定一个价格,让广告运营有着较为固定的运营方式。

宣传效果。广告、电视、报纸本事三种不同的载体,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同一个产品去进行宣传等,用自己的方式,那么给产品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此,“融媒体”将三个载体合并为一个载体,还可以结合各个载体为产品宣传不同效果的最佳,摒弃掉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会为产品带来更全面、更优质的宣传。这样,就会无形中提高该产品的认可度。

形式内容。“融媒体”巧妙灵活的运用互联网各种工具,当然,就会有更绚丽的宣传效果的展现,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渠道得到更多的信息再去对产品做了解,将其特征更加细致化的分析,同时,对宣传方案等的要求也较高。

价格竞争。“融媒体”下的广告将会运用多种方式渠道去完成对一种产品的宣传,对广告的制作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所制成,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媒体宣传还是有着较强的价格竞争。

新媒体优势。传统媒体逐步向新兴媒体发展,不断的改革,这可能是一种机遇也可能是对传统媒体更大的挑战的来临,传统媒体从刚出现直到发展到现在通过常年的积累还有是很多的优势,所积累的各方面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都会对传统媒体起到很大的帮助。

金融业。以浙江电视台为例,浙江电台频道会对金融、投资、保险等行业开张相对应的营销战略。2015年起很火的投资融资平台p2p,到2016年末由于出现较多平台跑路显现,内部暂停对此广告的持续投放,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十分火热,于是各行业就通过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继续进行对它的广告宣传。

旅游业。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还是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各电视平台会对此有所重视,各地不同的电视平台会依据当地的自身特点进行对当地景点、美食等方面进行宣传,为推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融媒体”则会纳入各个地区的有关旅游的信息,再根据用户的需要自行提取。

自动化行业。邮电通讯、电脑及办公自动化行业在媒体中的广告宣传幅度有所增加,可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渠道介绍邮电通讯、电脑及自动化行业项目的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较为专业的信息,从而购买自己所需产品。对此类的广告的投放大大增加了自动化行业的经济收入。

外部市场坏境影响。外部市场其实一直对新媒体的发展有着支撑作用,因为广告市场主要就是对其他市场的产品进行宣传广告,从而来提升自己行业的发挥的发展,外部市场对广告的需要正是广告市场获取经济效益的来源。

药业:据近年的数据来看,保健品和药品等行业在广告市场的活跃度逐渐下降。

零售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大市场环境下,零售业也处于低迷的状态。

房地产业:对于这种需要投入高资金的产品,购买者会更加倾向于亲身的感受和实地的考察来评估其好坏,所以广告对广大购买者的影响是较为小的。所以房地产业广告的投放也呈下降趋势。

“融媒体”下的广告运营

“融媒体”下的广告运营为广告运营打造了新氛围,创造了新条件。

财经行业:“融媒体”为金融投资方面其实做了很大的努力,创建了很多相关经济的平台,如东方财富、等网站的建立以及app开开发,都是为金融行业的宣传做出贡献,这些平台都属于“融媒体”下的广告运营,也是能够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

旅游业:网络旅游攻略,凤凰网等综合网站会对各个行业进行广告悬窗和投放,其中也包括旅游,微博、微信也设有相关的公众号,通过传放照片等方式进行广告投放。各网站还会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有关旅游的活动,如义工旅游等,都是“融媒体”下的广告运营。

随着各个品牌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开始产生节目植入广告渠道。

我们不难发现人们每天接触视频时间非常之久,所以运用这一特点,广告业发现广告植入这一渠道,而且加上节目的效应很大,所以这一方式成为了品牌广告宣传的一大热点。各种综艺节目会对自己节目的赞助商进行各种方式的植入,是对赞助商的宣传。如2017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综艺《向往的生活》是由oppoR9赞助播出,同时还有赞助商江中猴菇米稀。在节目中的嘉宾会用米稀做早餐并多次介绍其成分等,这种真实性的广告植入更加有说服力。这种广告运营确实又是一大创新。

“融媒体”下广告运营的思考与选择

中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持广告业运营不走下坡,就必须运用“融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资源,加强管理,迎接挑战,快速发展。

改善广告环境。广告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绿色良好的广告环境可能会使广告更加全面充分的投放。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新媒体运营的重点篇10

关键词: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

纸媒新闻评论可视化探索的价值内涵

(一)可视化趋势迫使纸媒加速生态重构

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近9亿,占网民整体的8成以上。新闻传播的可视化趋势,迫使纸媒必须加速生态重构。具体地讲,是从理性到感性,从宏观、抽象到微观、具象,从全面、严谨、深度向视觉冲击、画面美学、现场价值的重构。[1]

(二)纸媒新闻评论转型路径:观点可视化

纸媒新闻评论以观点和深度见长,这与纸质媒介的慢阅读特性紧密相联。而在融媒体时代,观点和深度的价值须建立在有效传播的基础之上,也因此,纸媒新闻评论从内容、形式、运营等均须刷新重构。纸媒评论与短视频融合,能够在碎片化、社交化、现场化等特性下完成信息的多次、多重整合传播,将原本以平面化纸质内容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全媒体信息整合方式转变,同时在过剩的同质信息中突出观点的价值。[2]观点可视化,是纸媒新闻评论转型的重要路径。

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生产的优劣势比较

(一)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生产的优势

1.纸媒拥有素质较高的评论员队伍。纸媒评论员长于文字和深度思考,善于凝练观点、挖掘事件背后的价值。“新闻评论+短视频”生产同样遵从“内容为王”的逻辑,也因此,纸媒在推动观点可视化的过程中具有坚实的内容支撑。2.短视频制作技术门槛逐步降低。“影像表达开始从高高在上的专业殿堂走入寻常百姓中,从代言‘日常化’生活的工具,变成了人们直接沟通的日常话语本身。”[3]随着传媒科技的日新月异,短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逐步降低,这让“新闻评论+短视频”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3.纸媒生产空间融媒体化。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下,众多传统纸媒的生产空间应时而变。以深圳报业集团为例,新建成新媒体大厦已投入使用,这一全新的生产空间拥有八个功能各异的演播厅,同时配备了专业的录音棚,完全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视频生产需要。

(二)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生产的劣势

1.“视频思维”欠缺。纸媒评论基于文字逻辑,视频生产讲求画面逻辑,纸媒评论员要实现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2.镜头恐惧。纸媒工作者习惯于幕后写作,面对镜头普遍存在镜头恐惧心理,学会自如地面对镜头知易行难,同样需要长时间的适应和探索。3.制作精品能力缺乏。目前,部分纸媒已拥有制作短视频的能力,但打造精品的能力缺乏。以晶报观点类短视频产品“晶报说”为例,评论员和视频编辑可以制作常规的“新闻评论+短视频”,但要承接广电级的视频制作,仍需寻求外援。

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生产的模式

在5G技术的驱动下,短视频的内容生态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单一化短视频内容已经无法锁定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短视频内容将基于细分领域、兴趣社团、分化需求而得到发展。[4]从市场需求出发,“新闻评论+短视频”内容生产模式也需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用户和受众的习惯与偏好。

(一)时政类“新闻评论+短视频”

在当前的媒介生态下,时政类“新闻评论+短视频”需求旺盛,从脚本内容到视频制作形式,都要求沉稳、大气,同时具有一定的“网感”。从深圳晶报打造的观点类短视频“晶报说”的运作情况来看,拥有这部分需求的用户,主要为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者,后者对于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推出有高度和深度的观点类短视频极为看重。“晶报说”的时政类“新闻评论+短视频”内容占40%左右,以横屏制作为主,时长约4分钟左右,评论员着正装出镜,以凸显机构媒体的严肃性。

(二)社会新闻类“新闻评论+短视频”

社会新闻与时政新闻内容“调性”的差异,决定了“新闻评论+短视频”呈现“表情”的不同。“晶报说”的社会新闻类“新闻评论+短视频”以竖屏制作为主,时长约1分30秒左右,评论员着便装出镜,同时视频画面更贴近抖音等网络视频风格。舆论引导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民众的情绪进行引导。同济大学学者徐翔在《新浪社会新闻传播中的“情绪偏好”效应与特征研究》中提出从“议程设置”到“情绪设置”的理念。[5]相较于时政类“新闻评论+短视频”,社会新闻类“新闻评论+短视频”从文字脚本到视频呈现形式更注重“情绪设置”,力求贴近受众情绪,引发受众共鸣。基于不同的内容“调性”,采取多元化的生产模式,以适应不同用户和受众的习惯与偏好,是“新闻评论+短视频”从市场需求出发的务实路径选择。同时,这种多元和细分还可更灵活、更深入。

(三)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的“快慢”与“短长”

1.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的快与慢。传统纸媒的文字评论讲求“慢工出细活”,但因应网络传播特点的“新闻评论+短视频”则须快慢有别。以“晶报说”为例。“晶报说”短视频一般要求对新闻事件当天响应、当天制作、当天成片。对于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事件,要求在两小时内即推出视频。在网络信息极大丰富的语境下,“新闻评论+短视频”只有及时响应,才能做到“落地有声,惟快不破”。而这一点,也是基于网络传播的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区别于电视新闻评论的很重要的特征。在有些情况下,则可以慢下来,并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雕琢和创新。比如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晶报说”用一个星期时间制作了一期视频节目《感动!这群特别的人献给深圳的诗》,邀请到了一群与深圳特区同龄的人士作为“评论员”,让他们走到镜头前,每个人念一句诗,视频的当天,点击量即破百万。这个视频很“慢”,但格调高雅,独树一帜,受到广泛赞誉。2.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的短与长。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的短与长取决于内容和新闻时效,需要灵活把握,避免一刀切。以“晶报说”为例,时政类评论一般时长为4分钟左右,社会类评论一般时长为1分30秒左右,但在特定情况下,既有的时长框架均可打破。比如在战“疫”期间,由“晶报说”团队参与制作的《火线》系列短片,时长均超过8分钟,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成为备受赞誉的爆款。短视频内容和平台的崛起并不能完全占据长视频的市场空间,5G技术的应用,使长视频在传输速率问题得到改善后以全新的姿态回归用户视野。在短视频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探索更具“网感”、形式更具创新性、且区别于传统电视新闻评论的长视频,是推动纸媒观点可视化的又一重要课题。

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的运营与经营

在媒体融合的现实语境下,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运营和经营密不可分。

(一)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的运营

“晶报说”团队中设有运营专员,负责视频内容的运营推广,视频制作完成后第一时间多渠道分发。同时,晶报社也设有专门的运营中心,二者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目前,晶报传媒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政务新媒体运营机构之一,旗下负责运营的政务新媒体已达到一百余家。这些政务新媒体的主体多为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粉丝量巨大,且高度垂直细分。“晶报说”相关视频内容依托晶报传媒的优势,实现了更好的运营推广,而运营本身,也会给内容生产提供选题思路和议程设置路径参考。

(二)纸媒“新闻评论+短视频”的经营

优质的内容产品,必然有相应的市场需求。“晶报说”创办第一年,营收即达到数十万元,2021年全年营收或可达到300万元,实现几何级增长,在第十三届中国传媒经营大会上入选“2019—2020中国传媒经营价值百强榜”新媒体四十强,同时入选《中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年鉴》。在传统纸媒经营普遍困难的情况下,观点类可视化产品在经营方面的亮眼表现,表明其因应了市场需求,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毕翔,唐存琛.纸媒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传媒,2021(15).

[2]金梦玉,丁韬文.“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创作路径、发展瓶颈与未来探索[J].中国编辑,2021(06).

[3]王晓红.论网络视频话语的日常化[J].现代传播,2013(2).

[4]严三九,刘峰.5G背景下短视频内容生态重构探析[J].中国编辑,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