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现状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8:24

财务现状分析篇1

一是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发现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总结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行为;二是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动态,观察其变动趋势是否对企业有利,并进一步提出保持和改变该种趋势的可能性及实施办法;三是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行业、市场中所处的地位,找出差距和不足,学习其它企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财务分析可以作为评价企业计划工作的重要尺度,可以进一步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提供依据,为企业加强对财务的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二、企业财务分析现状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都例行召开各种形式的分析会议,应该说对企业领导层掌握自身经济信息,对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议内容单一,流于形式。不少石油企业持续了多年的“月度成本结算会”,内容单一,会议气氛沉闷;二是会议主题内容不突出,分析缺乏针对性。往往对经营现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找不出来,或找出了问题又找不到症结,或找到了症结但措施不具体,将财务分析会开成了通报会或工作安排会,使阶段性经营决策缺乏针对性,也失去了时效性;三是注重数字分析,缺少深层次剖析。财务分析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字间的比较分析,而应当透过对这些简单的数字符号更深一层的剖析,挖掘出数字背后的问题,看到其背后的原因,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这才是财务分析会的真正价值之所在;四是资金成本和风险价值观念不够到位。导致企业决策错误。由于缺乏对风险的科学认识,企业惧怕风险,缺乏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冒险蛮干,风险全然不知,导致项目亏损。

三、改进企业财务分析对策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近年来,不少企业财务打破常规,积极发扬“扛红旗”的精神,将持续了30多年的“月度成本结算会”演变成为如今的“月度财务分析论坛”,将财务管理工作做精、做细,逐步打造出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围绕价值创造,进行财务分析创新

一是以创新分析形式为突破口。在原来的“月度成本结算会”上,会议的内容仅仅只是简单的企业内部劳务结算,停留在计算数据的层面,而现在却成为了各单位成本、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建议的财务管理论坛。

二是以创新分析结果为收获点。在每月的论坛上,设计专门的质询环节,即由成本管理小组成员对基层单位成本管理中的不正常现象,向基层领导或分析人员提出质询,现场答复。每月通过对一至二个单位进行专项成本控制的经验交流或案例分析以及集中学习和考试的形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和基层领导的成本控制能力。

三是以创新分析流程为保障点。分析论坛设有四项议程:一是由事前审核岗人员通报记账凭证审核情况;二是由总账会计对当月会计报表的要求及会计指标(材料计划执行符合率、资金预算符合率及成本、效益预算符合率等)的情况进行点评;三是由三个成本管理小组(机关、后勤、井队)对本单位本月的经营状况进行典型分析,内容包括对前期成本情况分析以及本单位后阶段重点工作思路;四是公布当月财务报表分析情况及排名。流程的创新,使得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分析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以创新分析方法为新亮点。由原来的财务人员分析转变为基层单位领导分析,由单独介绍转变为现场互动形式。坚持每月“一对比、一分析、一讲评、一纪要”的“四个一”月度对比分析制度,对未达目标单位进行重点剖析,分板块进行对比。通过“月度目标成本分析论坛”的实施,可以切实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为企业整体的精细化管理战略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加强财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

继续认真学习、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变要求为追求,变压力为动力,围绕“创新、精细、实干”,持续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切实增强做好财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财会学术科研队伍建设,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目标,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严守财务人员工作纪律,进一步提升钻井财会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和打造一支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财会人才队伍。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以保证财务分析人员在对财务信息资料做分析时能够客观、真实和公正。

四、结语

财务现状分析篇2

【关键词】财务报表报表分析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会按照会计原则的相关要求,利用相关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把企业在某个时期的财务资料汇编成报表,可以有效体现出企业在该时期内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并可以及时反应出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财务报表包括主表、附表及其他附注等各项内容组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其中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分析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资产及负债的构成与分布,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企业的经营成果则是通过利润表反映出来,从利润表中可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判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通过现金流量表则可以看出企业的现金收入与支出,了解资金活动的具体原因,对企业获取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做出科学评价。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现状

(一)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在分析过程中比较侧重于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指标,忽略了财务报表在披露信息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不现实问题,所以很难做到系统化、全面化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说现有的指标体系已经无法将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指标体系中未包含相应的非财务类指标,而这些指标会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比如市场份额、服务、质量、潜在盈利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等等。虽然在实际财务管理中,由于这些指标在量化问题上还有一定的现实困难,但是由于其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指标,则无法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相应地也就无法反映出企业的软实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存在问题

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有多种,比如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因素分析法等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不足。比如在应用比较分析法时,即使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其实际发展情况也会存在差异,采用比较分析法可能会由于缺少相关数据而无法保证分析结构的准确性;而采用趋势分析法时,该方法是对企业前期的经营状况做出纵向比较,以以往年度的财务状况为参照,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法最大的问题是无法保证企业前期经营管理状况的合理性,所以难免会影响到最终的分析结果;再比如运用因素分析法时,涉及到分析的替代顺序性、相关性、替代连环性以及前提假定性等诸多问题,涉及项目越多,受到的局限也就越大,其中对人为逻辑判断的依赖性就越大,最终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发展对策

(一)在财务报表中增设非财务指标

1.市场份额指标

企业在确定市场份额时,可以用销售额加订货额的结果,计算出企业产品占据市场销售总额的比例。市场份额指标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其产品市场的掌控能力,通过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可以对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及市场地位等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市场份额占有比例越大,证明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更强,市场营销业绩更好,相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就更高。

2.产品及服务质量指标

通过产品及服务质量指标,可以对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与衡量,而产品及服务质量指标可以通过其他参数来量化,比如产品的废品率、次品率、顾客返修率与退货率,还可以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来体现出产品及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求企业要生产出与该行业质量标准相符的产品,并且服务产品要与顾客的使用要求相符。

3.人力资源指标

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某些高新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有形资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力资源及其质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潜力。所以要将人力资源指标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具体参数包括员工培训与发展计划、员工满意度、人员流动状况以及职位晋升状况等等。企业决策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的人力资源指标评估企业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

4.潜在盈利能力及持续盈利能力指标

企业的潜在盈利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潜能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则是由企业的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来决定的,其中企业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及企业家能力,而组织创新及技术创新则反映出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要充分参考这些指标,以保证分析企业盈利水平的全面性及深入性。

(二)在结合多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结合多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基于不同的角度、遵循全面分析的原则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判断。比如,如果企业的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比较高,则证明该企业拥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及长期偿债能力,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决策者在制定融资策略时相对保守,未将财务杠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未利用负债筹资为企业带来更多税额庇护利益和财务杠杆利益等问题。分析财务报表过程中,要注重各项财务报表指标的变化,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不仅要分析绝对指标,还要分析相对指标。

1.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

现阶段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比较侧重于定量分析的方法,而忽略了定性分析的重要性,这种分析方法很难保证分析结果的全面性。因此要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先基于宏观角度对企业整体的经济运作状况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对财务报表中相关数据做出定量分析,再与外部市场环境相结合,最终做出定性分析;如有必要可以再针对分析结果重复上述分析流程,每次的分析结果均会更深入,最终提高分析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2.静态分析结合动态分析

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外部市场环境及企业实际的生产周期,对财务报表中的月报及季报相关数据赋予特定的权数,再参照概率论原理把这些数据进行集合与汇总,这种静态的财务数据可以将会计年度各个特定时期的企业财务状况动态地反映出来。该方法包含了年内的所有数据,因为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人为操纵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确定下来的权数可以体现出企业特点、市场环境、行业背景等因素,保证了分析指标的全面性。

3.个别分析结合综合分析

所有财务指标都不是绝对的,其具有相对性的特征使得单个指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不同的生产周期、生产阶段及经济背景下,同一个指标有可能反映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将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以保证企业经营状况评价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蔡秀龙.企业财务报表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4):225.

[2]程晓君.试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0(09):45-47.

[3]邓彩凤,李小光.企业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200.

[4]刘姗.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0(06):156-158.

[5]王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17):226.

财务现状分析篇3

一、现金流量的内容

现金流量为一个施工单位现金流转状况,是对施工企业在某段会计时间内依据现金收付实现制,经过某些经济活动产生现金流出、流入和其差量而作的描述。现金流量分析法一般以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来实现,以现金的流出与流入情况反映施工单位在某段时间内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一种报表。

现金流量可以提供施工单位当期现金的流出、流入与结余情况,可以反映施工单位在经营、投资及筹资等活动中现金的变化状况,能够正确评价施工单位目前和未来的支付及偿债能力,能够正确评价施工单位当期所获得利润质量,故现金流量揭示出的现金净流量相对比利润表所揭示出的净利润要充实与客观,且更加可以说明问题。

二、现金流量分析的作用

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全是以应计制为基础所编制而成的应计制于会计核算之中存有很多优点,但有时也有些不足。最主要的是易受到会计估计、会计方法、会计政策与人主观意愿的干扰。再一方面,现代施工单位财务管理愈来愈看重现金流出流入情况,而传统会计并不提供未来与历史的现金流量情况,越来越满足不了投资人对信息的需要,但是现金流量表却能弥补这些不足。

以现金与等价物做基础的财务情况变动表能说明施工单位一段时间现金流入与流出原因与动态财务情况,说明施工单位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与集资活动得到多少现金,及获得的现金是怎样应用的,表明资产负债的主要变动因素,对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做出补充说明的用途。且因现金流量表以实际的现金流出、流入而编制的,有很强的客观性,难受到人为影响,所以当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同时使用时,可缓减应计制会计中存有的些许问题。

三、现金流量分析方法

(一)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在施工单位经营活动过程中,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相比所占较多,施工单位经营情况也就比较好,此时财务承担的风险也就越低,而这也就代表现金流入结构相对而言越合理。此外,分析现金流入与流出比例,当此指标为负指标、比值降低之时,施工单位现金流出所换回来的现金流入则会越小,而现金流出效率则会越低。对现金流量整个结构做出分析,能够使管理者更加了解本单位财务情况的整个过程。

(二)收益质量分析

通过对会计收益和净现金流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能够更加了解施工单位收益情况。主要有三种收益质量的具体分析方法。

1.以直接法所编制而出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对现金边际毛益和边际毛益的关系的分析。将现金制之下的收入与支出和利润表之中应计制中的收入与支出做比较,通过两者间比例关系匹配与否以判断施工单位收益质量。

2.以间接法所编制而成的现金流量表对营运指数进行分析,营运指数为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经营而得现金的比例。经营而得现金为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且与非经营收益之差的结果。

3.经营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间比率。此指标越低,表示施工单位净利润所能实现度越低。

(三)支付能力分析

施工单位经营活动所有净现金流量和流通在施工单位外普通股总股数间比例可以反映施工单位所拥有的支付股利相应能力,用经营活动施工单位净现金流量和现金股利间比例可以反映出施工单位年度之内所能够支付现金股利的相应能力。这些比例越大,则证明施工企业所拥有的支付能力会越强。

(四)偿债能力分析

依据资产负债表了解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但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流动资产中存货不能代表转变成可偿债现金,且流动资产里待摊费用也不能变为现金。这样很多施工单位有许多流动资产,现金支付力却很差,严重者无力偿还已到期债务致使破产。故现金流量与债务对比可更好反映施工企业多具有的偿还债务能力。(

1.现金流动负债比。

2.现金债务总额比。该值越大,施工单位能担负债务能力越强。

3.根据利润与现金流量而分析施工单位财务情况与趋势。可将几年自由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和利润额列在同一曲线图上,在此图表上可较直观分析施工单位财务状况的整个时期。

(五)获利能力分析

现金流量能将经营活动所形成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及资本支出比较,以揭示施工企业保有经营水平并创造利润的能力。影响该能力指标有:

1.销售现金比率,代表每元销售而能够得到的现金。

2.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表示施工单位对于现金股利所能承受最大额度分派能力。

3.全部现金资产回收率,代表施工单位资产需多大程度可产生现金。评价施工单位获利能力需要通过分析现金流量来进行客观评价分析。

(六)施工单位未来发展规模的潜力分析

施工单位需要追加长期投资以实现施工单位规模的扩大,于现金流量表之中反映为提高投资活动之中现金流出量。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投资大幅度提升现金流出量都意味着新投资机会与发展机遇的出现。另外,能把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所出现现金流量相联系以对施工单位将来发展情况作出分析与考察。在投资中所形成现金流出量和筹资中所形成现金流入量于数额上相比接近且均较大,则代表施工单位不仅能保持内部稳定经营,还可收回大额对外投资到期债务,此情况之下,施工单位很难有扩张动机。同时对于现金流量还能从理财活动、投资活动、现金周转能力及支付股利能力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及非现金的筹资和投资方面做财务分析等增加对施工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种种财务状况作出全面了解。

四、现金流量分析施工单位财务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用流量分析施工单位财务过程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如下:

(一)需要把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相结合以进行分析

现金流量往往反映一定时间内施工单位的现金流出及流入情况,但是并不能将施工单位具体营销及资产负债等状况反映出来。故仅凭现金流量表的内容而就事论事,最好将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与其相结合,这样才能对施工单位现有及未来的经营活动作出比较正确及全面的评价。

(二)要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分析相结合

纵向比较在目前施工单位中使用较多,但横向比较分析在认清自己于行业之中所占位置及开阔视野等方面有其优点。故若能将这两个分析方法结合,将会很大程度增强现金流量分析方法做出分析的质量。

施工单位现金流量表是反映施工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引起的现金和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与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现金流量表不但更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偿付能力。同时,现金流量表对于报表使用者正确分析施工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更加容易和直观。

财务现状分析篇4

一、我国水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水则没有生命,由于水如此重要,所以在我国设立了规模大小不一的多个水务事业单位。这些事业单位的财政来源基本是财政拨款,另外还有少部分收缴的水费等,无其他资金来源,但由于水利建设项目资金耗费大、事业单位各工作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多项开支,要求水务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必须加强相关管理。另外,基建项目的财务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要求很高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国现阶段的水务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水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水是人类生存之本,注定了我国水务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主要责任是为公民提供用水、为企业提供工业用水、为农民提供灌溉用水、进行相关水污染的治理及相关水务基础设施的建立和维护保养等。在工作的过程中,水务事业单位必须保证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平衡发展。这就注定水务部门工作既不能市场化又不能产业化,形成了具有垄断性质的、大多数由政府经营的水务单位。由于政府的主导,使水务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财务工作只是简单的对账,导致其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缺乏现在财务管理理念。

(二)在收支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在水务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部分来自于政府拨款,部分来自于社会捐赠,还有部分来自于自营收入,比如收取合理的居民水费、相关企业的水污染治理费等。由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特性,致使水务事业单位对自创收入缺乏管理,缺乏单位重视。另外,水务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使用上,往往轻视成本的核算、缺乏对资金的使用效益的重视,最后造成项目资金缺乏,特别是基建项目,由于其投资大、周期长,导致其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件综合性很强的、要求很高的工作,若管理不善,常常造成后期资金匮乏,从而挪用其他项目资金,形成恶性循环。

(三)资金预算体系不全,导致预算缺乏精确性,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水务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中,由于财务管理相关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在资金预算中不肯下功夫,往往是对上一年的预算表进行简单修改再利用,导致资金预算不准确,预算结果简单粗糙,不能将水务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费预算准确的计算在内,最终导致大项目小资金、小项目大资金的预算结果,最终导致大项目缺乏资金停而不前,小项目资金上的严重浪费。预算数据与实际相悖是现在我国水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另外,资金预算涉及到单位各个部门,但多数部门在预算中缺乏参与积极性,各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各项预算指标,部门间缺乏工作上的配合,而主管部门在上报预算金额时,往往也是草草了事,最终导致预算数据的失真,为后期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四)没有建立有效的财务评价体系

有效的财务评价体系是财务管理工作好坏最好的评价机制。现阶段,我国很多水务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有效的财务评价体系,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松懈。

三、对水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进提出的一些建议

财务现状分析篇5

摘要:财务危机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识别企业财务危机,并对其做出预警,不仅对企业经营者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危机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投资者规避风险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一、引言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最严重的财务危机是企业破产。企业因财务危机最终导致破产实际上是一种违约行为,所以财务危机又可称为“违约风险”。

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Beaver(1966)将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2)altman(1968)定义的财务危机是进入法定破产、被接管或者重整的企业。(3)Deakin(1972)则认为财务危机公司仅包括已经经历破产、无力偿债或为债权人利益而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4)Carmichael(1972)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5)wruck(1990)给出的财务危机的定义是企业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债务的情况,这些债务包括应付未付款、诉讼费用、违约的利息和本金等。(6)Ross等人(1999;2000)则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一是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二是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三是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四是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7)Lee(2004)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定义财务危机:一是未能偿还到期借款的本息,借款期间有过延期还款和减少本息支付的协议;二是公司的净资产减少到其股本的一半以下。

综合上述各种定义可知,无论财务危机如何定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都具有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现金流的紧张状态可能使经营无法持续的特点。财务危机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识别企业财务危机,并对其做出预警,不仅对企业经营者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危机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投资者规避风险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很多经济学家与财务专家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利用相应的财务变量构造了一系列的预测模型,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四类。

(一)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运用单一变数、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此后,williamBeaver(1966)使用单变量为分析方法,采用成对抽样法进行样本配对,考察了29个财务比率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前1-5年的预测能力。Beaver发现在破产前一年的预测正确率可以达到87%,对于失败企业是最具有预测能力的指标。国内学者对单变量模型也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包括陈静(1999)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以70家St公司和70家非St公司,应用单变量分析法研究了在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5年21个财务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单变量模型的优点是只需要观测一个变量,应用比较简单;但是,任何一个财务比率无法充分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特征,所以该方法在现今的研究中很少被单独使用,一般都是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

(二)多变量分析模型

多变量分析模型又可以分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和多元判别分析模型。edwardaltman(1968)使用多变量分析法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研究。他以1946-1965年间33家破产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并配对33家正常企业,将22项财务比率分为流动性、获利性、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活动力五大类指数,利用多变量分析法建立了著名的Z-Score记分模型。meyer和pifer(1970)以1948-1965年间失败的30家银行与其相匹配的30家非失败银行为样本,利用二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模型,并且用9对相匹配银行组成的预测样本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此外,还有其他典型的判别分析模型,包括:Deakin模型、Blum模型、Casey模型和taffler模型等等。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陈静(1999)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数据,对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进行的多元判别分析。张玲(2000)以12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其中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多元判别法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卢守林等(2002)以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1998-2000年的财务资料为依据,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构建的Z-Score模型。

多变量分析法弥补了单变量分析法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这种方法受到了统计假设的限制,只适用于自变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并且要求组内的协方差矩阵相等,否则得到的预测结果可能是有偏的;第二,多元判别分析要求财务危机公司与正常公司之间一定要配对,而配对的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三)多元条件概率模型

多元条件概率模型是使用极大似然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的一类概率模型,包括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martin(1977)首次使用Logit模型预测公司的破产及违约概率。ohlson(1980)从1970-1976年间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之中排除公共事业、运输公司、金融服务业,总共挑选出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正常公司为样本,采用九个财务比率建立了Logit模型。Huffman&ward(1996)运用Logit模型对1977-1991年间违约的171家企业的高收益债券进行了预测研究等。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分别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和Logit回归方法建立和估计了预警模型。刘旻(2001)使用1999年28家St公司与另外28家正常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3年的数据,通过Logit回归方法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姜秀华(2002)和齐治平(2002)利用Logi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李萌(2005)以不良贷款率作为信用风险衡量标准,构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Logit模型等。

多元条件概率模型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组内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条件,但是要求因变量有逻辑含义,而且计算过程较为复杂,有很多近似处理。

(四)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神经网络,又称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是一种从神经心理学和认识科学的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来的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有:Bp神经网络模型、mDa协助神经网络模型、iD3协助神经网络模型和SoFm协助神经网络模型。odom和Sharda(1990)是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破产预测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Koh和tan(1999)以1978-1985年间出现的165家破产公司为失败样本并以正常公司165家作为配对样本,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企业危机预警模型。在我国,王春峰(1998)、杨保安(2001)等学者也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杨保安通过对中信实业银行的分析,选取了4大类共15个财务指标,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一个可供银行用于授权评价的预警系统。台湾的林文修(2000)选取1992-1996年在台湾证交所上市企业中的36家失败企业和64家正常企业,并区分为学习样本73家与测试样本27家,比较了多元判别分析、Logit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演化式神经网络模型等四种方法的模型预测准确率。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分析层次清晰且逻辑关系严密,并依据心理学理论加入了一主观因素,从而有效地使客观分析与主观判断相融合。它的缺点是规范分析特点明显,不适宜做实证分析,分析模式缺乏灵活性,数据性假设条件过于苛刻。

三、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设计

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单变量模型与多变量模型仅能揭示影响关系与程度,变量的选择会因分析人员偏好的不同而不同,其不仅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而且系统性往往较差,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和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虽然在分析技术上较为先进,且分析企图试图更精确,但它们在强调分析技术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立论的基本依据,且在变量选择中往往伴随较明显的盲目性。因此,作为完善多变量模型系统,为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和神经网络预警模型提供变量选择的依据,利用相应的财务理论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就是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基础之基础。但从财务本身的角度去分析,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营业收入无法稳定增长,造成公司的连续亏损,使得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2)过高的负债使公司面临更大的财务危机。虽然公司本身有盈余,但是可能因为无法应付短期的庞大利息支出而造成破产倒闭;(3)现金流量发生持续性的净流出,企业就像是流动性资产的储水槽,若水槽中的流量变小(资产变少),流入量减少(现金流入减少),流出量增加(现金流出增加),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的差量就会逐步增大,这样会使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增加。

综合引起财务危机的三个主要因素,可以对应用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来描述或预警财务危机,用经营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和获利能力指标来度量或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用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来度量或反映企业的债务负担,用现金流量指标来度量现金流。从预警的角度考虑,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20个更具体的财务变量(见表1),以此构成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

以深沪两市a股中被St的上市公司为实际考察对象,利用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深沪两市a股中154家被St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剔除由于以下几种原因而被St的上市公司:(1)上市两年内被特别处理的公司;(2)因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意外事件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经过剔除后,本文选取的有效样本变为80家。根据研究期间一致、行业相同或相近、规模相当的原则按1:1的比例选择没有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公布其年报的截止日期为下一年的4月30日,上市公司(t-1)年的年报和其在第t年是否被St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用(t-1)年的数据预测第t年是否被St没有实际意义。在本文中采用(t-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表6是财务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的成长能力指标在发生财务危机前2年的统计性描述,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标准差和t值。

四、结论

财务现状分析篇6

自从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以来,高效的会计信息质量一直被视为保证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上市公司日趋频繁和普遍的财务重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的证券市场,年报披露后,会有很多公司公告,宣布原先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存在错误或遗漏,需要更正或补充,这种更正和补充几乎可能涉及年度报告的每一个角落,错误或遗漏的严重程度也差异颇大。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开板至今,其上市公司已披露了三年的年报,然而与主板类似,创业板年报披露后也有大量的补充更正现象出现。

国内学者对主板市场财务重述现象研究较多,对于开板时间较短的创业板财务重述现象还少有研究,因此本文以创业板财务重述现状为主要分析内容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该研究领域做出些许贡献,并在实务中为提高创业板上市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尽些微薄之力。

二、财务重述概念与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71年的第20号意见书(apB20)对财务重述的定义为: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的行为;美国审计总署2003年的定义(Gao2003)为:在发现前期财务报表差错时,公司自愿或被监管机构促使更正并重新表述已披露的以前期间财务报表的行为;2005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154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对财务重述进行了重新定义:修正前期的财务报告以反映这些报告中存在差错被更正的过程。而我国相关机构并没有对财务重述的明确定义,我国学者结合我国的特点,习惯将类似于国际上被称为财务重述的问题称作“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为了与国际说法保持一致而采用“财务重述”。我国对于“财务重述”的概念中还需加以关注的是“年报补充更正公告”或“年报补丁”这一概念,有学者以该概念为题进行了研究(陈凌云2009;周洋,李若山2007)。年报补充更正公告是我国上市公司已公布的年报不再可靠时而的对历史公告的补充和更正,而这只是对错误信息的简单补充和更正,即使补充更正的是财务报告相关内容,但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形成成熟的重述机制,因此只能称之为特殊的财务重述。笔者将国内学者对财务重述问题的研究按照其所选取的载体分为两类,以避免混淆从而看到本质:针对会计差错更正展开研究(姜英兵等,2010;黄志忠等,2010;张俊瑞等,2011;兰艳泽等,2011);针对范围更广的年报补充更正展开研究(周春生,2005;周洋等,2007;魏志华等,2009,2010;陈凌云,2009;陈丽英等,2010;毛志宏2010)。

本文所研究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针对年报中错误及遗漏披露的补充及更正公告,所要分析的是该类公告的披露现状。已有的对主板市场年报补充更正公告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将该类公告进行细分,本文部分借鉴了前人的分类方法。本文涉及的所有年报补充更正公告均来自深交所网站。

三、创业板财务重述现状分析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开板至今,已经有三年的年报披露经验,笔者收集了创业板上市企业针对2009、2010、2011三年年报所披露的补充更正公告,从公告数量及公告内容两个方面对其现状展开分析。

(一)公告数量情况

在2009年末及2010年初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有59家公司披露了其2009年年报,这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新的经验,同时也为未来将披露年报的其他公司提供了借鉴。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逐渐增多,披露2010年年报的公司增加到188家,2011年年报披露公司达到290家(如表1所示)。表1统计了2009~2011三年间年报补充更正公告的披露数量情况,针对2009年年报披露补充更正公告的公司数占披露该年度年报的公司总数的37.29%,比例很高,原因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2010年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第一年,经验还不足。2010、2011两年该比例大幅下降,且两年比例接近。

如果说经验是重要的,经验的积累可以使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的话,那么显然对某些公司来说,这种说法并不成立。表2、表3旨在说明年报披露经验对补充更正公告披露的作用,以及几年间重复进行年报补充更正的情况。在针对2010年年报进行补充更正的公司中,已经第二次披露年报的公司有59家,其中2家公司披露了补充更正公告;针对2011年年报进行补充更正的公司中,第二次披露年报的公司有129家,其中22家公司披露了补充更正公告,第三次披露年报的公司有59家,其中4家披露了补充更正公告,可见从这个角度来看经验似乎并没有抑制发生补充更正的可能(如表2所示)。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已披露过两次年报的公司中,犯过一次错误的有37家,两次错误的有4家;已披露过三次年报的公司中,犯过一次错误的22家,两次错误的3家,倒还没有连续三年出错的公司(如表3所示)。有的公司可能第一年出错,第二年没错,第三年又出错,有的公司前两年连续出错,有的后两年连续出错,该种状况进一步表明对于一些公司来说,经验并没有阻止出错的情况发生。更有甚者,三年间,有两家公司针对同一份年报,连续了两份补充更正公告;有一家公司针对同一份年报连续了三份,这就稍嫌夸张和冗余了。

财务现状分析篇7

关键词:市政设施建设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改善建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步迈进,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市政设施建设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自然也面对着不小的竞争。目前,市政设施建设企业承包的许多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都较长,建设难度较高且建设涉及的资金巨大,这些特点使得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难度较高。同时,市政投资项目的概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都会有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参与,这也给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更严格的要求。因此,许多施工建筑企业本就粗放的财务管理方式亟需改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也有待提升,才能以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助力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更为明显的优势。本文研究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并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对提升市政设施建设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普通的建筑施工企业有一定区别,在做好自身项目的财务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及时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部分重要事项还需要进行审批。通过分析现状发现,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既具有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财务管理问题,也存在一些其他的财务管理问题。

1、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人员水平难以满足要求

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工程特点使得许多工程财务人员要驻扎在工地,其工作环境通常较差,而作为非核心部门的人员,其薪金水平相对较低,从而部分市政设施建设企业能招聘到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一方面,市政设施建设企业许多大型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本就复杂,较低素质的财务人员疲于应对错综复杂的财务核算;另一方面,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在工程项目概预算、成本核算、资金支付和工程决算时往往都需要跟政府部门打交道,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缺乏将限制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效果,从而可能影响工程效益。

2、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对于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部门而言,其只是企业的一个辅助部门,很难直接为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创造价值,从而在企业中话语权不够,地位也较低。在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管理层和核心业务部门眼里,财务的工作仅仅是记账、支付等,他们并不会想到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会带来企业价值效益的提高。因此,在整个企业大环境不重视的背景下,许多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连财务部门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都较为淡薄,从而对于推动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加强财务对业务的支撑、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助力没有太多想法。

3、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成本核算较为混乱

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业务复杂性导致其成本核算难度不小,这本身对于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一个挑战。同时,部分市政设施建设企业还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也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流程,各项财务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也较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成本核算比较混乱,没有按照既定统一的制度、流程规范去进行财务处理,核算的准确度较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同时,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操作规范,部分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业务、财务数据口径不一,财务操作的处理方式不一,导致成本核算的效率受到影响。

4、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工程决算及时性不足

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工程决算是工程结束的重要一环,按照既定的规范,工程决算需要既全面又及时。然而,许多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完成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项目的结算和决算,且准确性也通常存在问题。工程决算的不及时,不仅对工程的财务管理和审计造成较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向政府部门递交相应的结算、决算资料,从而影响政府部门相应的投资建设计划的完成进度,还存在不合规、被惩罚的风险。

二、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改善建议

提升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不仅需要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全企业各部门的紧密配合,还需要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现状分析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优化和改善措施。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改善建议具体如下:

1、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应当培养满足需求的高素质财务人员

对于市政设施建设企业而言,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重要基础。因此,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满足需求的高素质财务人员。一方面,市政设施建设企业要从激励入手,配置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奖金,才能吸引更为优秀、有能力的财务人员,同时也可稳住企业已有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另一方面,市政设施建设企业要从提升入手,利用培训、轮岗等方式为财务人员提供充足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市政设施建设企业的财务人员才能不断提升财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2、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应当切实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

对于市政设施建设企业来说,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另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财务管理意识的加强。首先,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必须保证最高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切实重视起来,这是推动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力量,高层领导的重视会引起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基层员工的高度关注,从而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其次,不仅是财务部门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意识,业务部门也需要,业务运营是财务管理的前端,许多财务数据都来源于业务部门,许多财务结果在业务前端就已决定,若从业务前端就开始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将实现一定程度的业财协作、融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将会更上一层楼。

3、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

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在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和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之后,可以针对性地建立标准化的成本核算规范。首先,市政设施建设企业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梳理,继续发挥现有的有效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不甚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编写缺乏又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其次,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应当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流程,统一业财数据口径和信息流动,提升成本核算的标准化和效率;最后,市政设施建设企业还应当设置统一的成本核算操作规范,对成本科目进行严格的分类和记录,真实而又准确地反映各个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和效益。

4、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应当建立工程决算的监督机制

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应当加强对企业工程项目的全面监督,其中加强对工程决算的监督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工程决算报告不仅反映了整个建设项目的成果,也是后续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市政设施建设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工程竣工验收流程和时限规定,监督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展,在整个工程项目达到竣工验收的标准时组织尽快开展工程竣工验收,并推动相关台账的编制、工程余料的回收等工作快速进行。另一方面,市政设施建设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决算流程的监督,重视工程决算报告的编制,推动工程决算审计尽快开展,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真实、准确以及合规。

参考文献:

财务现状分析篇8

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其中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从分块的账务处理系统到会计信息系统,再到贯穿整个企业流程的erp软件,整个的发展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模式,同时也影响着会计理论的发展。XBRL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会计学科的发展更向前迈进一步,本文以该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入手,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也展望了该技术理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XBRL;实施现状;问题分析

一、什么是xbrl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建立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的基础之上,是XmL语言专门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一种计算机语言,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CharlsHoffman在1998年提出来的。XBRL继承了XmL所有的优点,如:可扩展性、可验证性、传输性能好、移植性能好等。

XBRL在财务报告应用的主要优点:

1.XBRL可跨平台使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XBRL文件在任何操作系统中都可以使用,一份财务报告就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求,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降低了数据转换的出错率。

2.其次就是其可检索性。传统的报表的检索性差,比如在pDF文件上阅读报表,想要查找某个报表数据,利用其检索功能,可以找到许多包含该检索词的多个数据,在这许多的数据中,再进行人工检索,这种方式的检索效率低下。XBRL格式的文件可实现数据的分块存储和检索,准确定位。

3.增强了对财务报告的分析能力。传统的财务分析需要将财务数据一一录入到财务分析软件,其工作程序复杂且容易出错,而XBRL文件通过其标签可以携带大量的语义信息,计算机读取时就可以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输出文件类型多样化,由于XBRL是一种纯文本格式,脱离了呈现格式的存储形式,所以该种存储格式可以转换成多种文件形式,这样信息的使用者就可以利用多种形式阅读相关信息而突破了文件格式的限制。

二、国内xbrl实施现状

在从1998年XBRL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开始了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实施。2000年4月,XBRL国际组织(Xii)正式成立,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全球统一的技术规范,各个国家按照该技术规范制定相应的分类标准。

中国的各方面研究紧跟其后,2002年,中国证监会就将XBRL选定为上市公司电子化披露的格式标准,并研究制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金融行业标准。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在2004年和2005逐步开始实施XBRL财务报告的报送,但是两个证券交易所用的分类标准是不一样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用的是自主研发的分类标准,深圳证券交易所用的是证监会制定颁布的分类标准。财政部在2010年XBRL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及技术规范并组织了实施,银监会和国资委也颁布各自的行业扩展分类标准。

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自己的网站,披露上市企业XBRL文件信息,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专门的网站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披露XBRL文件信息。但是两个证券交易所有两个共同的缺点:(1)没有提供XBRL实例文档的下载,深圳证券交易所虽然有下载链接,但是目前为止还不能使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完全没有下载的功能。(2)分析功能简单且信息不完整。两个证券交易所都提供了简单的分析功能,但是仅仅是报表对比功能,并且报表附注没有纳入到XBRL披露范围。其他监管部门要求上报的XBRL文件都是内部管理文件,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没有办法得到。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分类标准不一致。从XBRL在中国发展的脉络来看,由于各个部门和机构开始实施XBRL的时间不一致,没有形成从上而下的分类标准,各个分类标准也不一致,这就导致了信息的使用者无法横向的比较来自不同机构的财务数据。这个客观的原因从根本上阻碍了XBRL的实施以及削弱了其实施的效果。

2.软件支持不足。虽然理论界已经证实了XBRL技术实施的众多优点,但是到现在为止,广大的信息使用者依然没有办法下载并使用XBRL的实例文档。虽然上市公司提供了XBRL的实例文档,但是广大的用户不能下载,并且国内也没有软件可以打开和分析这种类型的文件。

3.企业自身动力不足。XBRL的产生和发展是源于监管部门的需要,实施也是由监管部门强制执行。多数人认为对于企业本身并没有实际的利益,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4.人才储备不足。由于XBRL是一门交叉学科,必须同时具备计算机和会计两门学科的知识,而XBRL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高校的教师都不具备这种素质,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实践。所以导致了理论发展迅速,但是转化为实际也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相对于美国和日本的软件发展,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比较完善的软件支持。

四、建议及解决办法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交叉学科的发展。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统一性,而忽视了交叉学科的发展。在当今的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应用能带来更多的创新元素和发展动力,尤其是传统学科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只有人才充足了,才能在社会上普及该项技术,同时促进产业的发展。

2.统一分类标准。分类标准的不统一制约了信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在未来XBRL的发展中,一定要将国内的分类标准统一并且紧密的结合国际分类标准,这样不但能够在国内实现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分析,还可以对国外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

3.鼓励软件开发。要想让XBRL技术发展并实实在在的让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得到便利,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没有完善的软件支持,所有的理论都是空谈。

4.发展市场将其产业化。现在国内对XBRL的实施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有需求、实施不完善、软件支持不足、标准不统一等,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将其产业化,链条化,从而出现种种的不统一和不衔接的现象。

五、前景展望

XBRL技术给会计工作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也在逐步的发展,但这仅仅是XBRL技术实施的开始。XBRLGL(账簿分类标准)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基础,应用统一的技术规范和分类标准,账务系统中的数据从源头上保证统一性,这样就可以直接生成XBRL文件,应用于各个部门,满足所有财务信息的需求者,包括税务、审计、各个监管部门等。

参考文献:

[1]朱建国,李文卿.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XBRL应用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0(1).

[2]史永,张龙平.XBRL财务报告实施效果研究—基于股价同步性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4(3).

财务现状分析篇9

1.1提高了报表揭示信息的可比性

现金流量表相对于资产负债表而言,所提供的企业之间的可比性更强。由于现金流量表揭示的信息涉及的是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相对于其他报表揭示的信息而言较为简单,所以企业经营者更愿意利用现金流量表来对比自己和竞争者的优劣势,这也就提高了财务报表揭示信息的可比性。

1.2考虑了企业所受风险的影响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企业时时刻刻都存在着风险,如何规避风险也就成为企业经营者所关注的又一大焦点。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在了解报表之后,去判断企业获现以及获取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分析企业会遇到的通货膨胀风险、投资风险等,在做出合理的判断之后,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

2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

随着现金流量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也在慢慢不断的被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

2.1企业的经营活动

企业最主要的现金来源就是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净流量和销售净收益虽然并不相等,但二者成正比的关系,即企业产生的净收益越多,那么净现金流量也就越多;反之,企业产生的净收益越少,那么净现金流量也就越少。

2.2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

营运资金是指企业为了维持基本的运作以及基本的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企业经营者通过对企业现有的营运资金进行管理,从中找出导致现金流入、流出的原因。高水平的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经营者如果拥有较强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则会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资金和资源,使手中的资源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3企业的债务规模

企业的债务规模是影响现金流量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在企业周转运营时,会有大量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但是当现金的流入小于流出,这时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维持正常经营,企业就会通过对外借款或者是融资的方式来增加现金的流入量,借款越多流入量也就越多,还款时企业的现金流出也会更多。企业的债务规模如果不断缩小,对应着现金流量的流出就会增加。

3利用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随着现金流量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现金流量也在不断的被企业经营者所重视。在利用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可以通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筹资能力等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用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不会因为个人的干涉而受到影响,得出的结论相对真实。

3.1偿债能力分析

在企业中往往关注的并不是债务的多少,而是偿还债务的能力,因为这关系到的是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经营生存下去的根本问题。在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购买商品时主要看的是当期企业获取的利润有多少。不过,即使一个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确实获得了利润,也不能就此认定该企业就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获得利润只能代表说企业有相对的现金支付能力,通过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分析现金流量和企业的债务,更能判断出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获得大量的资金,且最直接、最可靠。因此,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现金流量越多,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强。

3.2资金周转状况分析

资金周转就是指企业用资金购买商品,使得资金由原来的货币形式转化成商品的形式,当商品销售出去获得资金时,商品又转化成资金的循环过程。资金周转的越快,说明企业赚取的利润越多,现金流入也就越多。在分析资金周转时,可以用现金周转率(经营现金流入量/当年现金持有额的平均数)这一指标。该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掌握企业在当年的现金周转速度的情况。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越良好,并且现金周转率对于企业以后的发展也能够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

3.3盈利能力分析

评价一个企业,信息使用者最关注的往往是企业的利润。在利用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时,本质上就是利用现金流量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创造利润的能力。在分析企业的获取利润能力时,不仅仅要考虑利润指标,还应该考虑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量指标的作用远远高于利润指标。企业在获取利润的过程中,用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进行分析,即企业每实现1元的账面利润,实际上就是有多少现金的支持,比率越高,利润质量越高。若比率小于1,那就表明会计利润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利润质量较差。

3.4现金回收能力分析

财务现状分析篇10

一、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一些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资金管理存在不足之处,管理的力度不够大,管理范围也不够广,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农村中干部存在的问题特点

目前,一些农村中的干部存在素质低、法律意识低的特点,并将村集体的财产视为自己的,一些镇领导没有将政策向农村更好地宣传,上级相关部门虽然有着监督的作用,但是却没有权利对其进行处罚。此外,一些会计人员不够专业,部分都是由其他干部兼任,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造成工作人员不平衡的严重后果。

(二)农村的理财缺乏监督

一些农村的理财制度不完善,没有发挥出民主作用,群众无法对其进行监督,达不到民主理财的目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没有针对民主性质建立理财小组。第二,民主理财人员专业素质低。这两点都是民主理财制度得不到应用的主要原因。

(三)资金管理不严格

目前,一些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资金管理不严格的问题。早在几年前,一些村级财务部门将资金交由乡级财政部门代管,制订了乡镇统一银行户头的制度,村级银行账户被撤销。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村私设小金库,村集体的一些现金收入也不及时缴存统一银行户头,为资金集中管理的安全带来隐患;一些村级财务管理部门并没有制定资金管理制度,库存资金量与国家规定的额度有着明显的差距,甚至超过限额;一些村级干部为了自身利益,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将公共资私自借出,甚至存入自己的账户中,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四)会计工作不规范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较多村级会计工作不规范,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一些村级会计在账目设置方面存在问题,没有统一记账方法,存在账目与款项不符、账目没有证据等问题。其次,一些村级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低,资金的收入与支出以流水账的形式记载,有的村级会计人员甚至不懂会计知识,在资金的收支方面没有设置账目,也不会记账,将各种账目的票据包在一起,但是,一些原始票据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一些村级干部或会计人员在资金收入时,所开的收据不正式,没有收款人的签名或是盖章,在资金的支出方面没有发票,以白条的方式支出,没有签名与盖章。村级干部在公事出差时,没有填写差旅账单等;一些村级账目在某一资金支出方面没有凭证,没有经手人与支出理由,导致财务报告上出现账目不完整的现象;一些村级会计人员不能执行财务内控制度,在没有查看现金的情况下,记载账目与票据,而现金是由村支书等村级干部保存,这些干部可以任意花费公共资金,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在核算等方面出现问题[1]。

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文所述,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些影响农村发展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总结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货币资金管理的严格性

在对村集体的货币进行管理时,要严格要求一切收支活动,村集体收入的资金必须缴纳到村集体设立的统一账户中,杜绝一切打白条行为,不可以将收入与支出的金额相互抵制[1]。村集体要制定出备用金制度,对村集体以往的业务金额进行了解,根据以往经验制定备用金额度,一般情况下,备用金都是在5000―10000元之间,这样,可以很好地将非现金结算的方式推行,为村集体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要想规范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就要实行村级财务工作公开制度,定期、定点在村民面前公布,并且要求村民对其进行监督。村级财务工作的公开内容主要有:财务计划、收支细则、财产与债务的情况等,尤其是村干部在村民中筹集资金的支配情况,必须让村民了解。要在村民住所附近设置财务公开牌,使村民能够更加方便地浏览财务状况。阶段式访问村民,了解村民关心的财务问题,并对其进行解答。要逐步更新财务公开内容,并保证公开财务内容的真实性[3]。

(三)开展民主理财

农村财务管理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要将民主理财制度应用在工作中,首先,要成立理财小组,保证民主理财工作发挥出作用。其次,要对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最后,要求其按照规章制度工作。

(四)完善审批手续

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将开支审批手续完善,并制定责任制度,使员工得到明确的工作范围。村级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应该是社长,协作人员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与此同时,要制定资金审批制度,规定负责人审批资金的额度不得超过3000,如有超出金额,必须经过村集体以及合作社审批,资金才可以正常支出[4]。

(五)建设会计人才队伍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着较强的业务功能与决策功能,但是,目前一些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低,甚至不懂得财务知识。所以,村级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建设会计人才队伍。首先,在录入会计人员之前,对招聘人员进行财会知识的考察,使录入的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得到保证[5]。其次,在财会人员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保证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得到更新,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要求财务人员学习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不仅有利于财务人员合法的进行财务工作,还可以保证其可以拥有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建设会计人才队伍,使村级财务工作得到保证。

三、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

(一)经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这一发展目标的基本论点是,收益,代表着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地区创造财富的能力,在各项经济贸易活动当中所获的收益越多,就说明其创造财富的能力越强,这样一来农村区域与城市区域之间的财富差距也会不断缩短。而这一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缺陷。其一,是在利益化发展目标的影响下,管理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会更加急功近利,忽略资金价值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导致管理不力。比如10年前的300万元与今年的300万元,显然根本无法同日而语,所以很难对其价值变动进行判断与分析。其二,是会忽略财务成本与所得利润的关系,投资600万元成本获取100万元利润与用700万元成本获取100万元利润相对比,如果只是从收益的角度来分析,这两项成本投资产出的收益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换一种视角,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来分析,得出的结果则会出现差距。其三,是会忽略对于活动所获收益与所担风险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考虑。但村内经济贸易活动所得收益与所担风险的关系对于农村财务工作后续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在同样投入500万元,本年获利30万元,如果财务管理部门将其整体转化为现金资源,则不会有坏账损失最终无法回收的问题,但是如果财务部门将其全部转化为应收账款,则很有可能出现坏账损失无法回收的问题,可见这两种处理方式的风险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二)资金盈余最大化的目标

这一发展目标的基础论点是,村内的财务相关部门,应当将各贸易活动产生的收益以及国家下发的资金进行有效融合,综合起来进行财务规划,在贸易活动结束后,可以利用成本、收益与盈余,对投入产出详细的关系进行合理分析,进而对成本的利用率有更加明确的了解。而这一目标的缺陷,在于仍然没有对资金盈余与时间之间的关联进行详细分析,也没有考虑到贸易活动当中存在的各项风险。

(三)财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这一发展目标的基础论点是,村内相关财政部门应当得到更多来自国家的资金支撑。因为国家的资金支撑,是农村区域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这一目标的优点,是其能够有效解决经济收益最大化发展目标当中的所有的问题与不足,而其缺陷,则是非常严重的不确定性。

(四)相关利益最大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