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商务运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2:33

互联网商务运营篇1

专注于汽车分时租赁的Gofun,是首汽这家老牌的专业运营服务商投入到移动出行领域的重要尝试之一。

从2015年开始,首汽陆续筹备移动出行领域的产品,包括:纯移动端的首汽租车,从原来纯B端的产品,到现在toC、toB都有;专注于网约车专车服务的首汽约车;以及分时租赁平台Gofun出行。“在市场化和互联网化运作方面,Gofun团队其实是非常开放的,并没有受太多国企体制的制约和约束,相反,它会是一个更市场化、更轻量化、更互联网化的一个公司。”Gofun出行Coo谭奕介绍。

传统+互联网,正是Gofun之于首汽的意义。谭奕的职业创业经历跟这种企业的转型特别的契合。他前20年一直在传统快销品行业做品牌营销管理,2013年出来创业,进入互联网领域,2016年开始接触移动出行,彻底进到互联网行业里,是“传统+互联网”的典型个体。而且,谭奕认为“传统+互联网”的背景做分时租赁这样的移动出行产品更有优势,因为这个事不是一个纯互联网的生意,线下运营很重,如果不懂传统的运营,不懂消费品,不懂市场,只有互联网还是非常难把它做好的。

做“透”市场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汽车分时租赁品牌,几乎都在提速“圈地”:以北京为据点向外地辐射。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拓展,会否像去年底以来的共享单车一样“大肆进城”?谭奕并不认为Gofun是在“大举扩张”,他们2017年的计划是布局16个城市,车辆的总投放量计划在15000辆左右。其中新开12个,去年已经布点4个城市,基本上都是在一二线城市,而且经过了严格的筛选,通过40到50个指标的筛选才把这些城市选出来。

不能烧钱去铺市场,这是谭奕和Gofun团队坚持的很重要的一点。他认为,分时租赁汽车的线下城市布点,不在于数量多,而是到了线下站点之后,你的用户在不在那儿,你的车适不适合在那儿做,在那儿能不能达到一个有效的运营模式,也就是说能不能挣钱。

此外,对于已经战略布点的城市,一定要“做透”。谭奕进一步阐释所谓“做透”,不是这个城市投入10辆、20辆、50辆车、象征性地布点,而是会从200辆、到400辆、到800辆,找到适合这个城市的运营调度管理状态,除非是像北京这样的车辆投入状况受牌照限制的城市,在没有牌照总量限制的城市,Gofun团队的做法是要考虑这个市场到底需要多少辆,依据需求去投放,直到把这个市场做透。

共享汽车这种城市的布点,和共享单车还是有差异的。谭奕认为,单车可以迅速扩张,但汽车会受很多的限制,比如场站资源、充电基础设施、用户对这种出行方式的接受程度等等诸多问题。在谭奕他们看来,共享汽车“去哪儿”,要找到这个城市最合适的点,既能满足目标人群出行的便利,同时也能达到一定的营运效果。

谭奕介绍,目前北京市场,1100辆车都在今年陆续到位,北京以外的其他的城市还属于第一个阶段,投入车辆在200到400辆之间,车辆数不多,但出租率还是不错的。

汽车共享这个行业还属于投入期。像Gofun这种B2C模式,仅自己采购车辆是属于比较大的硬性投入。谭奕表示,盈利是可期的,在现在这个阶段之内,都已经看到收支平衡点,他们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盈利,而且能做到。

正因为它不是一个纯互联网的生意,车是个载体,即便现在用了互联网模式,去掉了租赁和服务环节,但车背后有一个隐藏的团队服务,包括清洁、维护、保养,尤其电车还要充电。在不能把这些都包给用户去做的时候,还是需要有人工干预的,而这恰恰是首汽这样的传统专业的运营服务商的优势。

运营管理的智慧

共享汽车的车辆运营,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整备调度,一是风控,尤其是平台风控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台的持续扩张。谭奕介绍,Gofun团队已经着手做自己的征信体系,但现在尚处于平台发展的早期,数据库不够大,信用维度比较单一,平台自己的征信体系还处在积累数据的阶段。

至于被舆论争论的“押金”管理方式,谭奕他们内部已有过讨论,也在探讨免押金租车的可行性。谭奕他们不认为押金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但又认同这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因为现实的运营里,有很多用户会滥用平台的信用,699元的押金其实是一种“管控和约束”。

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网约专车,车辆管理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现在Gofun对分时租赁的车辆是定点存取的“圈养”方式。像共享单车普遍采用的“散养”模式,谭奕认为,所谓“随意停”――只要有正规停车场的地方都可以停,这种方式并不太适合分时租赁的汽车。“当你的用户数和频率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散养)还是挺难的”。具体来说:第一个用户把车停在那儿,第二个用户去找,这个周期会特别长,并不便于后来的用户找车。当然,圈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给“圈”之外的用户体验用车带来不便。

目前,以北京地区的车辆布点为例,Gofun团队的对策是:一方面逐渐增加城市的布点密度,比如与市政路桥合作,在国贸桥等二、三环桥下布局,跟地铁口接的特别近,接驳起来很方便,是中短途出行的关键连接点;跟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出行工具合作,比如前一段Gofun跟摩拜推出了“4轮+2轮”无缝对接服务,比如在国贸桥下以及酒仙桥、安贞医院等人流密集区的多个Gofun停车位旁,设有“Gofun出行&摩拜单车推荐停车点”,并各停有数十量Gofun的新能源汽车和摩拜单车,二者在一起“搭档”便利用户出行。

互联网商务运营篇2

摘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互联网电视业务也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电视有着较为实用的特点,因此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互联网电视的相关业务进行介绍,基于互联网电视相关业务在实际中的探究与体会进行探讨,并引发出相关思考。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电视业务;家庭业务

中图分类号:tn92文献标识码:a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电视有着取代传统电视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市场化发展,电信运营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如此强大的冲击,电信运营商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能力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互联网电视相关业务

(一)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发展趋势。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各种高科技产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网速的提高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事业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梯。人们对新时代的互联网业务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实际调查中可以发现,到2016年为止,我国互联网电视用户数量会突破一亿人,到2015年,我国将有2.5亿人拥有计算机,城市宽带速度将达到20mHZ,农村达到4mHZ。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电视势必取代普通电视,预计未来三年内,我国互联网电视业务会呈爆炸式增长。

(二)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从2013年起,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关于互联网电视相关的监督管理政策也已出台,互联网相关终端设备也开始大规模的放量。上述条件足以充分说明,我国互联网电视业务已被普及。由于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兴起,对我国传统电信运营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就当前竞争形势来看,我国电信运营商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当前,家用电视屏还没有被互联网电视业务所完全

渗入,也没有形成完全垄断的局面。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电信运营商还是有一些优势存在的:

1由于多年经营宽带业务的原因,电信运营商有着较为稳固的基础来保证宽带速度质量。

2电信运营商和其他中小型互联网企业相比有着较为科学合理的计费方式。

在此同时,电信运营商面对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的冲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互联网用户使用设施的相关体验,机顶盒技术等方面还是要和技术先进互联网公司学习的。网络视频的种类,内容也亟待更新。

二、基于互联网电视相关业务在实际中的探究与体会

(一)相关政策现状。总的来讲,我国当前互联网相关业务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即:互联网终端相关管理,互联网的平台控制和相关内容的监督与管理。互联网终端行管理必须将继承播控平台和电视机终端;互联网的平台控制施行牌照制,其控制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要求,要经七家牌照方能开展有关业务。互联网电视在内容上的平台要求对外开放,同样采用牌照制度。重视版权的重要性,未经许可不得与公共互联网进行开放式的连接。国家关于此项业务虽说有相当严格的控制,但互联网产业链的格局已经被定型,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二)互联网电视业务基本建设与商业运行。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电视业务基本建设的探索形式主要采用自我建设和牌照方建设平台模式。所谓自我建设模式,指的就是电信运营商通过建设一个相关管理平台,将牌照方的相关业务进行全局管理,计费。将用户界面统一化管理。自我建设CDn,通过自建平台将具体视频内容进行分发处理。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有一定的保障作用,缺点是前期投入资金较大,运转周期相对较长。照方建设平台模式的特点是计费是由电信运营商来完成,利用第三方平台来相应客户的需求来实现业务逻辑的,对牌照方的相关业务不用加以管理与控制,也不用参与其运营。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资金回收周期较短,不用另外为建设CDn平台做资金预算;其缺点在于没有一定的业务保障。

从互联网电视目前商业运行模式来看,普遍采取对用户赠送设备,包月付费的形式进行销售。原因在于我国用户对按内容付费的形式难以接受。相关商家正在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电视用户养成按内容对商家进行付费的习惯。

(三)运营商应对策略。目前,电信运营商正在筹划将互联网电视平台基础设施加以建设,是因为要应对来自中小型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建设互联网平台的最终目的在于将自主研发的设备终端和来自多牌照内容进行接入,通过开放相关平台的方式吸引合作者。共同研讨新的合作模式。最终能够和中小型互联网企业进行良性竞争。

三、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电视业务的思考

(一)改革原有模式调整业务资费。当前,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发展规模正在不断壮大,电信运营商可以在原有商业模式运行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开创一些新的商业运作模式。随着用户的增多,来自广告的收入也会增加。相对应的,电信运行商也要改变以往宣传广告的方式,改为植入性广告。对用户进行调研,将用户行为进行系统化分析,将广告价值进行定位。

(二)调整互联网电视业务相关内容。从当前情况来看,在互联网电视上的应用就是将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进行简单移植,这种方式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要求。应该对适合互联网电视用户的高价值应用加以综合开发。对于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需要进行改进。

(三)调整原有网络计费方式。电信运营商有着丰富的宽带管理经验和较为先进的技术,能够确保视频的播放流畅,满足用户的体验。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一些网络故障,电信运营商可以对故障进行及时的排除,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在互联网电视的计费方面,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收缴,这些优势都是中小型互联网企业不具备的条件。

(四)互联网电视业务中开展新兴业务。当前电信运营商开展互联网电视相关业务都是在营业厅进行受理的,就这一点来讲,是和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存在差距的。一些诸如多屏互动类型的业务是要专门指派技术人员到用户家中进行安装调试的。在售后服务方面,电信运营商也有明显的优势。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发展,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市场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就要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使用一切手段来吸引客户。还要将互联网电视终端平台加以开发,投入资金研制出适合互联网电视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互联网商务运营篇3

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始于2005年,之前主要以wap的方式作为网络支撑。自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3G牌照以来,中国三大运营商加快了移动互联网业务方面的投资与建设步伐。志在以3G技术提升移动互联网业务品质,拓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争夺市场份额。2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据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3.69亿人,环比增长7.6%,相比去年同期呈现72.3%增长速度;市场规模达到77.9亿元,同比增长93.8%,环比增长20.9%。同时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也已超过10亿和40亿美元。

以上数据体现出庞大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和市场潜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网络质量提升、终端接入多样化和用户类型多元化。

2.1网络质量的提升

3G牌照发放后,国内三大运营商寄望于通过3G网络的速度优势,以提升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体验。纷纷致力于3G网络的规模化建设。为弥补3G信号的覆盖问题,采用2G、3G、wi-Fi互补的方式,在全国多个地市开展无线城市建设项目;同时,三大运营商均涉足4G网络的测试与试点,为即将到来的4G高速移动互联网积极准备。

2.2终端接入的多样化

在终端方面,智能终端的飞快发展也大力推动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升级,从炙手可热的iphone、新机不断的HtC到背水一战的noKia都暗示着未来的移动终端竞争,是oS的竞争,也是用户体验的竞争。

ioS、android、windowsphone、Symbian、meeGo等多种oS间的功能日益趋同,多点触摸、GpS定位、高清摄像、超大存储等硬件设备配置的日益趋同,缩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用户体验的差异。

并且所有的oS,无论是否开源,都不再局限于手机终端的使用,终端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搭载移动接入设备(Sim卡模块、wi-Fi模块)的不同类型移动互联网终端,诸如:平板电脑、mp3、手持游戏机、电子阅读器、车载GpS等,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设备间无缝体验相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大大降低了由于设备局限引起的业务不连贯现象。

2.3用户类型的多元化

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资费门槛较低,手机终端的操作复杂度远远低于个人pC,各种文化层次、年龄层次、收入层次的用户都愿意使用该类业务;用户需求的存在,使移动互联网业务提供商愿意为某类特定人群开发相应的业务,如商务人士适用的移动办公、年轻群体适用的移动多媒体、家庭主妇适用的本地商品价格对比等。业务类型的丰富又进一步促进用户规模的发展,如此良性循环,最终扩大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类型,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3 移动互联网业务特征

移动互现网业务特征可以从业务运营和业务类型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3.1从业务运营角度分析

移动互联网最初只是由电信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典型业务包括互联网浏览等,但自从1999年nttDoComo推出imode服务以来,移动互联网发展成电信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开展的模式,即基于移动网络接入的集成应用服务模式。随后,由于手机终端功能与系统的不断强大,出现了appLe等以终端厂商为主导的应用商店型服务模式,使移动互联网更多地作为一个接入渠道,实现类似于互联网的应用功能。由此,业务运营地位的争夺在终端厂家、内容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之间展开了。

终端厂商,如appLe、三星、noKia都推出了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用户可以通过多种环境获取商店中的应用,其中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又可以通过多种网络环境运行和进行数据交互,这种方式基本摆脱了电信运营商网络的束缚,实现了业务运营的独立。

终端厂家的这种模式是国内电信运营商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电信运营商采用多种方式来干扰或影响这种商店消费式的运营模式,如自行推出应用商店(中国移动的mobilemarket)、与终端厂家合作定制(中国移动的“心机”)、引入机型合作分成(中国联通引入iphone)等。

内容提供商除一直致力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老牌企业外,还出现了很多互联网企业涉足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现象,如Google不仅推出了android系统和终端,还建立了“电子市场”,最近开始提供基于云概念的Google+服务;Facebook、twitter等公司也推出了相应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如此复杂的产业环境,如此多维的运营模式中,电信运营商如何发挥优势,在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深思。

3.2从业务类型角度分析

3G网络普及,大大拓展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类型,从早期的wap资讯类信息的获取,发展到web形式的多方位业务类型,包括移动lm、移动支付、LBS、移动多媒体、web浏览、nFC等。

根据服务类别,移动互联网业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资讯类、社交类、娱乐类、支付类、服务类、商务类等,具体可参见表1:

Gettag公司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数据》中呈现的一个信息,可说明目前全球手机用户最喜欢使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为:手机游戏、天气资讯、手机地图、社交网络、手机音乐、新闻资讯、娱乐资讯、手机订餐、手机视频。预计到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十大热门应用为:移动汇兑、LBS、移动搜索、移动浏览、移动健康监测、移动支付、nFC、移动广告、移动Jm、移动音乐。

正如著名it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JohnDoerr)于2011年2月提出的一个概念“SoLomo'’一样,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类型的发展方向就是So

Sociai,社交;Lo――Local,本地位置;mo――mobiie,移动网络。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运营的切入点就是mo,移动网络。

4 电信运营商优劣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4.1优势

国内三大运营商经过近20年的运营与资源积累,在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中呈现出以下优势:

(1)庞大的用户规模

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国移动总用户数达到6.17亿,中国联通总用户数达到3.29亿,中国电信总用户数达到3.51亿。可见在移动通信市场,电信运营商品牌的影响力绝对处于强势的地位。据工信部的数据,到2011年4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了9亿,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有9亿多的潜在用户数,这对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稀缺的号码资源

号码资源是电信运营商独有的资源,虽然号码实名制还未正式展开,但至少目前的号码资源仍标识着用户在移动网络的身份,用户的基础信息、使用习惯、关系信息都通过手机终端这一媒介与号码资源进行了绑定,开展用户关系管理、用户数据挖掘的工作由于号码资源的存在而变得简单。电信运营商如何保护、利用号码资源,是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第一步,也是与内容提供商开展合作的筹码之一。

(3)雄厚的自有资金

国内三大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拥有雄厚的自有资金,在新技术新业务研发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在移动互联网运营方面,中国移动斥资在全国成立了基地,包括广东互联网基地、浙江阅读基地、四川音乐基地、上海视频基地、辽宁位置基地、湖南电子商务基地、江苏游戏基地和福建手机动漫基地。各基地业务类型不同,业务领域研发重点不一,推出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各有特色,而这些没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是无法实现的。

(4)成熟的网络覆盖

与国外电信运营商对比,国内三大运营商网络覆盖在规模上优势明显。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展的载体是移动通信网络,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优良网络的支撑。三大运营商成熟的大规模网络覆盖正是其运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关键。

4.2劣势

与国内外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相比,国内电信运营商存在着以下关键性的不足:

(1)没有专业运营团队

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除了几个关键业务以独立的公司模式运营外,大多数业务都由各地市分公司分别运营,相互间信息沟通不够充分,客户体验由于区域的切换而差异明显。而内容提供商、终端厂家由于其业务的专一性,大多设置了专门的运营团队开展业务运营,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分析客户行为,为改善业务体验提供基础数据。

这就是为什么电信运营商有优质的网络、优秀的业务,却得不到用户认可和应有收益的关键所在。

(2)缺乏核心内容源

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自推出wap服务以来,采用的是由内容提供商提供内容,中国移动提供业务与网络的模式,这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尚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但如今,随着web访问形式的普及,内容提供商已有能力摆脱电信运营商,自行开展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间接使电信运营商优质内容源减少,提供的业务和资讯无法吸引中高端客户。

(3)创新业务响应慢

国内三大运营商规模庞大,且各省都有分公司,对于项目的投资均采用分级下达的模式,因此每个项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周期较长。而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的特点是创新、小巧、业务导入期短。当新的业务概念出现时,其他业务提供商可以很快将概念商业化,推出具体的产品;而电信运营商由于内部管理流程冗长,很可能错过最佳的业务进入期。

4.3发展建议

总结以上优势和劣势,笔者对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提出几点建议:

(1)网络方面

移动互联网业务依赖高速的网络支撑,目前3G网络的覆盖率以中国电信最高,中国联通次之,中国移动最弱。三大运营商要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务必进一步提升3G网络的覆盖率与稳定性;同时,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了4G网络商用,而我国4G网络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电信运营商应未雨绸缪、大力投入,积极参与4G网络的研究与测试,为未来4G商用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夯实基础。

(2)产业链方面

电信运营商应注重产业链的发展,加大与成熟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力度,并可考虑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让新的内容提供商参与自身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以提升对方的合作忠诚度。

更进一步来看,电信运营商应更具长远战略眼光,积极与产业链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将新技术、新概念引入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如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以便主导未来产业链发展。

(3)号码与资费方面

电信运营商应充分利用号码资源,挖掘客户需求,建立从认证、查询、支付、评价一体化的客户账户管理;制定灵活的资费套餐,凸显出自身移动网络的优势与重要性。

互联网商务运营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资费套餐web3G

1移动互联网定义

1.1国外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informationtechnology论坛定义:无线互联网是指,通过无线终端,如手机、pDa等,使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无线网络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无缝链接,用户可以使用e-mail、移动银行、即时通信、天气、旅游信息及其他服务。总的来说,想要适应无线用户的站点就必须以可显示的格式提供服务。

维基百科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使用移动无线modem,或者整合在手机或独立设备(如USBmodem、pCmCia卡等)上的无线modem接入互联网。

1.2国内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中兴通讯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给出的定义,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

广义: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以无线的方式通过各种网络(wLan、BwLL、GSm、CDma等)接入互联网。

wap论坛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通过各种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1.3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以手机、手持设备(如pDa)等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使用各类互联网服务,如网页浏览、定位、移动支付等。这些服务均具有移动终端适配性的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移动互联网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是一种接入方式或通道,运营商通过这个通道为用户提供数据接入,从而使传统互联网移动化;其次,在这个通道之上,运营商可以提供定制类内容应用,从而使移动化的互联网逐渐普及。

2国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特点

近两年来,随着各国运营商不断升级网络,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渗透率持续上升。世界范围来看,由于日、韩移动通信业比较发达,因此,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非常高;其他国家则相对较低。截至2008年底,日本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超过80%,韩国超过60%;英国移动互联网渗透率为20%,美国17%,中国超过30%。

2.1三种运营模式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

从国外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来看,从全屏浏览到传统互联网的热点运用,到运营商定制内容,种类多样。所有这些服务沿着从纯接入到个性化内容这条线进行排列,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完全基于接入的服务。主要是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其典型业务有互联网浏览、适配手机特点的全屏浏览等。

第二个层次:基于接入的集成服务。主要是提供基于传统互联网的热点应用,其典型业务包括搜索、Youtube、e-mail、eBay、社区、即时通信等。这些业务主要使用合作伙伴品牌。

第三个层次:基于内容和应用的服务。主要是提供基于运营商定制内容和应用的服务,其典型业务包括音乐、视频、手机电视、移动支付、定位/导航、游戏等。这些业务使用的主要是运营商自有品牌。

这三个层次代表三种不同的运营模式。第一层次的商业模式是“纯粹的接入管道”,全球的主流移动运营商都提供该类服务;第二层次的商业模式是“智能的接入管道”,欧美移动运营商,如Verizon、Vodafone、和黄3等都提供该类服务;第三层次的的商业模式是“精细的内容渠道”,日本移动运营商、韩国移动运营商都提供该类服务。

三种运营模式对运营商资源和运营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运营商选择何种运营模式需要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及市场发展状况来决定。具体见表1:

2.2在线和离线两类服务形态

国外的运营商通过在线、离线两种方式来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

(1)在线服务

在线服务通过wap和web两种技术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浏览及其他各种内容应用,其中基于web方式的在线服务正在成为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运营商实施网页全浏览技术以使用户在pC端和手机上能够享受到同样的业务体验。如2007年SKt就推出openweb业务,实现了网页全浏览。

移动运营商推广无线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服务,用户在移动环境中可以随意使用有线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比如移动搜索、移动电子邮件、移动聊天(mSn)和移动博客等。这更加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

(2)离线服务

主要通过客户端软件方式来实现。用户下载并安装客户端软件后,即可以不登陆网站就享受到各类服务,如新闻推送、移动搜索、移动视频、各种金融服务、游戏等。随着移动widget的发展,各种功能的客户端软件层出不穷,如待机画面、移动游戏、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移动金融服务、LBS、视频点播、离线杂志、新闻服务等。

3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纵观国外运营商在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方面的做法,本文从网络、目标市场、合作、终端、资费5个方面分析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3.1策略1:升级网络,提高网速

网络,尤其双向高速网络是移动多媒体应用及高带宽应用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外运营商非常重视移动网络的持续升级。目前,国外的wCDma网络大部分都已经升级到HSUpa,最高可提供21.6mbps的下行速率和5.76mbps的上行速率;而C网运营商如Verizon、KDDi、SKt等均已经把网络升级到eV-DoRev.a。网络速度的提升使其可以承载一系列基于高带宽和高速率的移动多媒体应用和下载服务,并进一步带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3.2策略2:区分商旅和大众市场,推出针对性业务

针对高端商旅市场,主推e-mail业务。e-mail服务在欧美商务人士市场比较受欢迎,因此欧美运营商如Vodafone、Verizon等均针对高端商旅市场推出移动e-mail业务。该业务的特点是:两种收费模式――收取一定的月租费和按流量收费;两种接收方式――即时接收和只能通过web网页接收。

针对大众市场,为适应小众化趋势,推出多样化应用,包括:沟通类应用,如移动社区、移动im等;便利类应用,如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等;娱乐类应用,如全屏浏览、移动视频、手机电视、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

3.3策略3:与互联网巨头强强合作,引入传统互联网热点应用

传统互联网的热点应用如mSn、社区网站、搜索、视频等已经积聚了大量的用户群,提供这些服务尤其是在其他运营商还没有提供的时候,无疑可以吸引用户以扩大市场规模。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运营商是Vodafone与和黄3。这两个运营商整合了topSp/Cp,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优质资源汇聚中心。其合作的topSp/Cp有微软、Yahoo!、Google、eBay、Youtube、Facebook、myspace等。这些均是业内顶尖的传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而这些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基本涵盖了internet的主流热点应用。运营商通过这种强强合作的方式,达到借助合作伙伴品牌影响力来吸引用户的目的。

3.4策略4:定制功能终端,配合业务推广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网络速率和稳定性方面的支持,更需要终端在功能和业务方面的推动。国外3G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做得比较好的运营商,无不从终端入手,以定制终端来配合其业务的推广,而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更是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和黄3设计开发了价格便宜、简单易用的新的移动终端,集社交网络、e-mail与短信功能于一体,如和黄3的Skype手机、inQ1Facebook社交手机等。和黄3还计划于年内推出twitter手机以及其他新概念手机。

3.5策略5:资费以流量包月为主

毋庸置疑,在网络基础具备、终端功能强大、内容/应用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资费便成为刺激或阻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国际主流运营商来说,网络、终端、内容/应用方面的支持与储备都已经具备,因此,他们为了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纷纷推出以流量包月为主的资费套餐。如和黄3推出两档移动互联网资费:2.5英镑/月包10m流量,5英镑/月包1GB流量。Vodafone的资费套餐更为灵活一些,不仅有包月套餐,而且有按天收费的套餐:5英镑/月包500m流量,20英镑/月包5GB流量,50便士/天包25m流量。美国运营商at&t则按业务、终端推出流量包月套餐,见表2:

4对中国运营商的启示

国外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积累了经验。这些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刚刚起步的国内运营商来说,无疑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4.1还需大力提高3G网络覆盖及稳定性

网络是提供服务的前提。移动互联网之所以在3G时代大行其道,是因为3G网络的高速率使得带宽型、多媒体型业务的实现成为可能。而从目前国内三家运营商的情况来看,3G网络的覆盖率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截至2009年底,中国电信天翼3G网络率先实现全国覆盖,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包括342个地级城市、2055个县级城市、6000多个发达的乡镇;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已经覆盖了33个大中城市,基本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交通干线和重点旅游景区;中国移动的tD-SCDma网络已经覆盖238个城市,全国70%以上地市实现了tD-SCDma网络覆盖,预计2011年底覆盖率提高至100%。根据国外运营商的运营经验,网络覆盖率达到90%,用户才会有比较良好的使用体验。

4.2需注重与产业链进行紧密合作

这里所讲的合作,包括与终端厂商的合作,以及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一直以来,国内的运营商都更为倾向于自己做内容和应用,而且在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也经常强调运营商对于产业价值链的主导和控制。但在3G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业务和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与小众化趋势,仅靠运营商的力量是无法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的。这就需要运营商放开胸怀,与产业内的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紧密合作;同时还要与产业外的相关行业进行合作,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如移动商务、定位/导航等。产业链内外的广泛和平等合作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整个产业的繁荣。

4.3web方式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wap方式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特色,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多数采用wap接入的方式。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wap用户总数已接近2亿人,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50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15.6亿个。

然而,web方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web方式不仅使用户可以得到与传统互联网一致的体验,也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日本移动互联网之父、i-mode之父夏野刚先生就认为,手机上的移动互联网和pC上的互联网应该是没有区别的。

4.4推出有针对性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

日韩运营商和英美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侧重点及目标市场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取决于各自的市场发展状况及用户的实际需求。不同的运营商也均有其他运营商难以超越的王牌业务,如KDDi的移动音乐服务、nttDoComo的移动支付服务均在日本市场首屈一指,在行业资源整合、服务特色等方面形成了较高的竞争门槛。

国内的市场空间很大,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用户类型与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给移动运营商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完全可以结合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等各方面优势,为特定的用户群提供有针对性甚至是个性化的内容/应用。

4.5以灵活多样的资费套餐刺激用户需求

从国外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资费来看,资费方式非常灵活,不仅有包月套餐,而且有按天收费的套餐;不仅有分业务的流量套餐,而且有分终端的流量套餐。灵活多样的资费方式适应了不同用户的需要,如不同使用程度的用户、不同使用特点的用户等。因此,运营商在制定资费策略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量、收之间的关系,在资费调整与流量上升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互联网商务运营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软件+服务”模式

1移动互联网特点和发展趋势

1.1移动互联网特点

移动互联网具备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开放性,包括网络的开放性、应用开发接口的开放性、内容和服务的开放性等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开放性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和服务的基本标准,更多新颖的业务将出现在移动终端上而无需依靠现在的移动运营商;二是分享和协作性,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人共享各类资源,实现互动参与、协同工作,用户将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多选择,将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内容创造者;三是创新性,移动互联网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了无限可能,从而使各种各样的新型业务不断涌现出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1.2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1)移动用户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用户群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就是与互联网的融合。在业务层面,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在内容和应用体验方面融合发展,但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推出速度快于传统互联网;在网络层面,相对于桌面互联网,移动运营商致力于提供廉价的、高速的上网体验。对于用户来说,移动互联网具有终端的移动性和接入的便捷性、业务应用的随时性和私密性等特点;对于运营商和服务、内容提供商来说,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和更大的开放性,能够融合互联网和电信网的商业模式。

推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有三大力量: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运营商以差异化的数据业务为中心,整合产业链做智能管道,互联网企业则将优秀的桌面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移动化,并不断开发出更多的业务服务以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而终端厂商围绕着终端致力于提升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用户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以美国为例,预计到2015年美国智能手机流量占比将达到98%,如表1所示:

另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2年底,中国移动用户已达13亿,其中有5亿多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用户。

(2)移动数据业务呈爆炸式增长

随着移动接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长和终端接入方式的层出不穷,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到201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已超过移动语音流量。据美国思科公司的2011年度报告,2011年全球无线网络连接数增长了一倍多,全球无线数据流量的增长在2011年超过了预期,达到133%,到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是2010年的2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2%,到2016年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每月10.8eB,60%的移动用户即全球约30亿人口将加入千兆字节俱乐部,即移动用户每月将消费1GB的移动数据,详见图1所示。

我国的移动数据流量也具有同样的增长趋势,201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移动无线上网业务流量达到2173亿mB,同比增长了58%,其中移动数据流量1123亿mB,wLan数据流量1050亿mB。

(3)终端接入的多元化且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其接入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目前的主要接入方式有:移动电视、pDa、智能手机、电子书、ipad、notebook等。并且移动互联网用户逐渐渗透到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各个领域,如电子商务、微博、手机网络新闻、手机搜索、手机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社交网站等,如图2所示。

(4)产业链融合促进移动互联网不断走向纵深

移动互联网走向纵深的推动力是产业链融合,各行各业“互联网化”和“移动互联网化”使移动互联网必定走向合作共赢。在2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产业为彩铃精细运营、mmS娱乐、音信互动等;到了3G时代,就涌现了大量的移动产业,如精确定位、健康监控、移动电子钱包、媒体直播、家庭监控、移动卫星电视;到了4G时代,由于有了更大的带宽,将涌现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并且各个产业将不断融合,如传媒行业、金融行业、零售行业、制造行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等广泛的行业融合,这将不断创造新的业务存在形式和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

(5)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业务层出不穷也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除了下载流量、彩铃彩信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外,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也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有广告类盈利模式,是指免费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通过收取广告费来实现盈利,如门户网站和移动搜索;内容类盈利模式,是指通过对用户收取信息和音视频等内容费用盈利,如付费信息类、手机流媒体、移动网游、UGC类应用;服务类盈利模式,是指基本信息和内容免费,用户为相关增值服务付费的盈利方式,如即时通信、移动导航和移动电子商务;共生盈利模式,如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2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分析

2.1移动互联网产业合作演进路线

2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的主要是话音和低速率的数据业务,这种服务非常有限,因此产业链也相对简单,运营商能够把控整个价值链,主要是通过价格吸引客户消费,用户的价值都比较低,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用户的不断增长。到了3G时代,提供给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和服务是差异化的多种多样的应用,使产业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营商不再在价值链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收入增长的来源也转变为现有用户价值的提升。

以往运营商一家独大,享有大部分价值,其他参与者都居于从属地位,而在3G时代单凭网络运营商已无法完成价值链的主要环节,各环节必须均衡发展。在产业价值链分割后,对价值的重新分配取决于价值链的重新定位和各种力量的对比,网络运营商从产业链中的获利一般不会超过50%,并且不同的定位及力量的对比必将导致不同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产生。

泛行业的合作、清晰的利益分配、合作者的准确定位,这将使移动互联网产业、产业链、盈利模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2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

在目前和未来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终端软件平台和网络应用服务紧密结合,业务和应用平台已成为整个移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在产业链中处于控制地位,电信运营商的地位在产业链中逐步下降,如图4所示。

同时,终端厂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大举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加大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与应用为主的几大商业模式:“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软件+服务”模式、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而前两种模式在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终端厂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以相对较低的进入成本及合作成本,削弱了原来处于产业链后端的业务/应用平台商在产业链前端环节对用户的控制力度,从而利用其优势业务和特色业务获取更大利润及产业发言权。同时,技术的进步也造成产业链用户控制点向终端厂商和软件开发商靠近,使强势终端厂商利用终端掌控权而获得内容运营优势。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群的不断扩大、终端制造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终端和应用服务已经直接面向广大用户,如诺基亚、苹果、Google。这些企业凭借自己强大的财力和技术优势,不断整合各种资源,在产业链上已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如苹果公司既具备自己生产智能手机的软、硬件实力,也具备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的能力,它首创的手机软件商店概念风靡全球,很多商家都建立自己的手机软件商店,例如诺基亚软件应用商店、谷歌软件应用商店、中国移动软件应用商店等。智能手机制造商将自己的用户吸引在自己的手机平台上,也吸引新用户使用自己的手机,使得其在产业价值链的利益分配占比越来越大。

当然,为争得在产业链中更大的利益,各运营商也在不断地加强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如中国移动和联想公司合作,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与苹果公司合作,通过苹果的iphone手机来扩大自己的客户群,这种合作和竞争还在不断地演绎。

3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研究

3.1日本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日本是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好的国家,40%的日本国民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80%移动用户在3G终端上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

在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中,从手机制造商到内容提供商,移动运营商控制着整个价值链。运营商好比价值链上各环节的客户,移动运营商为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服务平台、广告服务等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并制定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的收入分成比例。例如内容提供商(Cp)和运营商按照9:1的比例分配收入,而在欧美大部分国家仅仅只有50%,这种收入分配比例就极大地鼓励了Cp/Sp的创新,并有效地控制了移动数据业务的资费。在这种低资费的市场环境下发展了大量的用户,促进了大量业务、应用和服务的发展,同时极大地扩大了用户规模并培育了市场。日本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既有对互联网的继承和发扬,又有手机支付这样的创新模式。搜索、电子商务、社交网络(SnS)和手机支付是日本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其中前三者是互联网的延伸和发扬,而手机支付是移动互联网创造出的全新商业模式。

3.2我国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各利益参与者的地位决定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主要是以下几种:“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软件+服务”模式、运营商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1)“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

手机终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智能化,从原来只能承载话音业务变成既能承载话音又能传送数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业务,还能连接互联网,具有收发邮件、移动办公、网上交易等互联网终端的业务特性,成为多媒体信息收发的智能化信息终端。“终端+业务”一体化模式是现在和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该模式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为手机终端厂商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第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移动运营商渠道垄断,手机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可以不使用移动运营商的门户网站,从而在价值链上取得主动权。第三,手机厂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经验不足,使得其必须加强与价值链其他成员的合作。

(2)“软件+服务”模式

移动互联网业务在用户中的广泛使用,很多都取决于软件以及其提供的服务,软件平台与应用服务的竞争与合作是该产业新的趋势。Google的Desktop和amazon的awS就是“软件+服务”盈利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手机软件平台为核心的应用服务在产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运营商的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

即传统的移动增值业务的盈利模式,如运营商按照流量盈利、按照短信条数盈利等。

(4)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中,与运营商利益相关的有用户、Sp/Cp、终端制造商、设备/软件提供商。其中,Sp/Cp与运营商之间的竞合博弈关系将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竞争和合作的成败将关系到移动互联网能否繁荣,因此运营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生盈利模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会存在。这包括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盈利模式,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iphone的合作盈利模式;运营商和广电集团的合作盈利模式,如手机电视,电信运营商负责提供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及计费、客服、收费等工作,而广电则负责提供内容;运营商和移动门户网站的合作盈利模式,运营商向用户收取流量费,按照流量或是包月形式收费,再向门户网站或内容提供商支付信息服务费。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这种合作共生盈利模式还将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4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参与者进入该产业链,并且整个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竞争的加剧将使产业链更加复杂。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某一种特定的、单一的盈利模式,而应该被理解为一系列构筑在开放融合应用基础上的盈利策略及思路的总和。当前的各种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正是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融合产业所拥有的各方面产业经济特色的综合体现,随着多种盈利思路的不断碰撞,未来还将涌现出更多的创新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沈拓.不一样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R].2011.

[3]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互联网商务运营篇6

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网络、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并且面向大规模用户市场提供高效、稳定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复杂过程。用户规模变化、产业链整合、业务模式转型、技术演进发展、应用服务创新、新竞争者进入和成本压力风险等诸多因素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市场规模:2009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4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

研究发现,2008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艾瑞咨询预测,在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共同推动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等因素驱动下,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47.8亿。

电信运营商针对中高端用户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效果逐步显现,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此外,手机搜索、手机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业务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表现。

用户规模: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19600万,同比增长66.7%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19600万,同比增长66.7%。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大幅下调手机上网资费和实施积极市场营销策略,增强了用户手机上网的意愿,提高了手机上网用户的活跃度和使用黏性;另一方面,手机应用服务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体验。

艾瑞咨询预计,短期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结构还将以青年群体为主体,但用户群体的学历层次、年龄层次和消费能力等方面将呈现向上延伸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带宽增加、上网资费下调、智能手机价格下降和应用服务多样化,都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稳步增长。

商业模式:门户模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成功实践

研究发现,在商业化早期阶段,互联网受到了有限带宽资源、单一内容应用、终端渗透率较低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技术发展和竞争压力促使互联网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经营模式。经过市场实践和验证,门户模式是最佳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一。雅虎、新浪、搜狐等互联网企业均凭借门户模式取得了卓越业绩,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先企业。

分析认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具有相似性,门户模式同样适用致力于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企业。目前移动互联网处于市场进入阶段,其三种商业模式都源自于门户模式的成功实践:一是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平台+服务”模式,定位于价值链控制力;二是终端厂商主导的“终端+应用”模式,定位于用户需求整体解决方案;三是信息服务提供商主导的“软件+门户”模式,定位于最佳产品服务。不同业务领域的企业,基于自身业务体系和竞争优势构建具有主导权的商业模式。网络融合的趋势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门户模式成为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选择。

竞争现状:竞合关系驱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移动互联网的价值链不断演变发展。过去,电信运营商占据了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价值链系统。进入2G时代,基于移动带宽提高和终端功能增强,移动增值业务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3G到来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正朝着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和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内容服务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芯片厂商等更多的新进入者,分割了原本电信运营商垄断的价值链系统。

面对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产生的巨大价值空间,诺基亚、苹果、微软、谷歌、腾讯等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战略部署和市场布局早已开始。这些非传统电信行业的竞争者对电信运营商的传统核心地位形成有力挑战。

分析认为,过去电信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运电信营商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绝对控制力。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趋势,迫使电信运营商必须为了应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激烈竞争做好准备。经过在各自领域的快速成长,新的竞争者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庞大的用户规模、高效的产品研发能力、重视用户体验并且了解用户需求增强了新竞争者的竞争实力。

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三大博弈力量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三向竞合格局。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应对包括网络、终端和业务在内的全领域竞争,另一方面在应用服务、渠道拓展等方面展开广泛的产业合作。

未来趋势:移动互联网触发产业变革

基于产业发展的长期观察和深入研究,艾瑞咨询展望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趋势一:以用户为中心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电信行业经历ip化变革是互联网冲击和通信技术演进相互作用的结果。建立可管理的ip网络和形成对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控制力,是电信运营商长期以来实践的方向。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电信运营商实施由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战略转型,决定了移动互联网成为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焦点。移动互联网正在经历一个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未来移动互联网将发展成为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服务的开放式网络。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认识到不仅仅提供接入服务,更重要的是满足用户随需服务的诉求和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这种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核心的驱动力,改变了电信运营商重运营轻服务的旧有模式,重塑了电信运营商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

面对移动互联网潜在的巨大价值空间,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始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创新,是促进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与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相比,电信运营商具有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优势,包括定制终端、语音和数据服务、计费等集成服务,从而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开放式的发展理念和有效整合的一体化服务,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方面的表现力。

趋势二:移动互联网用户意识形成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随着移动带宽增加和终端功能增强,用户逐渐形成了通过无线接入方式和便携终端,获取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意识。这种不断增强的用户意识逐步影响和改变了用户习惯。在分隔的网络环境中,用户主动寻求信息,而在融合的网络环境中,信息主动寻找用户。这种变化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服务的控制和选择。

生产成本降低为智能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等移动终端走向大众市场创造了条件。移动终端普及化促进了多终端用户数量的增长。在不同需求场景中,多终端用户会根据需求选择适用与有效的接入方式和终端。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业务整合,是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价值和服务的基础。精准把握用户体验,创新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业务,是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企业,创造移动互联网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趋势三: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趋势

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从文本格式、铃声图片、wap上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到多媒体信息服务。早期以短信服务为代表的移动增值服务扮演了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角色。目前移动宽带和智能手机成为服务内容的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手机搜索、手机即时通讯、手机SnS、位置服务LBS和手机游戏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经过终端融合发展的历程,手机终端发展趋向于更加贴近用户并且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手机终端高度个人化的特征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必要性。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长期目标是面向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无缝的移动信息服务,促使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核心。无论在办公室、家庭还是在生产流通,在不同的需求场景下,个人和企业用户都可以高效、便捷和低成本地获取信息服务。卫星导航、移动定位和机器识别等移动互联网特色服务具有巨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未来将形成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推动力量。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必将主导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发展方向。

趋势四:移动互联网走向开放、协作和分享

互联网商务运营篇7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9月24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当天,著名科学家侯自强提醒各大电信运营商。

在侯自强看来,电信运营商接受互联网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将自己的未来完全转换到互联网的轨道上,是不能逃避的选择。

而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则认为,加强互联网领域的各级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共同任务。

如果说,二十年来中国通信业这座“花园”与互联网之间一直存在着一道围墙,如今,在2007年互联网大会上,人们已经在探讨“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开放未来。

合作还是对抗

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本次互联网大会带有鲜明的“通信特色”,不但中国移动破天荒地以总赞助的身份高调亮相,电信、网通也在会上唱起了主角。从老总到技术人员,整个运营界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发展方向和业务特征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人们也在重新审视电信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韩夏在会上列出了一组数据,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1.62亿,宽带网民数达到1.22亿,中国互联网带宽总量已经达到312G,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发展也很快。通信的宽带化、移动化直接拉动了互联网的发展和飞跃。

但同时,她也表示,在设计之初,互联网的安全控制权、流量控制权就交给了用户,互联网以尽力而为的方式满足用户。但这样也使得网上企业缺少对网络平衡能力的考虑,现在以p2p技术为特征的互联网技术占用了大量的带宽和资源,致使其他业务难以开展。网络视频、p2p、流媒体等对网络承载要求越来越高,产业链价值中心向内容迁移,但互联网相对较低的接入资费,又导致了互联网对传统通信业务的分流和冲突。

网友析儿形象地描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信业像不愠不火的老先生,手持三尺教鞭,看到违规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狠狠给上一下,但总体慎重有余而活力不足,所以iptV、3G、电信法,个个难产。而互联网则像是风风火火的愣头青,充满了野心与好奇,喜欢尝试,所以二十年下来,好事坏事做了不少,无数规则都已被破坏。

侯自强举例说,关于冲突,最形象的例子就是前一段时间中国移动的“Sp新政”,其直接结果是上半年美国上市的中国Sp多数报亏。他认为,其实运营商应当接受互联网的行为模式,封、堵,只会双输,而我们需要的是双赢。毕竟,互联网仅是一个业务网,依附在电信网和承载网之上,而电信网业务也必将向互联网转型,二者本是一个统一体。

颠覆专网思维

尽管互联网并非通信网外的“独立王国”,但是,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对通信行业的影响却是颠覆性的。不同于传统通信,互联网前所未有地提供了一个没有边际的横向联系平台,以及一个“去中心化”的意见表达平台,这些特征也注定将被未来的融合网络所继承。

侯自强总结了互联网业务的三大影响:首先是创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信息渠道;其次是降低了内容门槛,使更多的用户能够创造内容;第三是使沟通的方式由单向发展到交互式。

而传统的通信业务思维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在与互联网业务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以iptV为例,近两年运营商花大力气推广iptV,到现在只有80万用户,还与其他部门产生了矛盾,但互联网上的p2p流媒体电视,全球同时在线人数有500万到1000万,去年12月总收看时间1.45亿小时,用户的选择倾向不言自明。

侯自强认为,回顾近十年的历史,就会发现,主导电信业命运的那只手其实就是互联网,上个世纪末互联网的欣欣向荣,使运营商得到了大量定单,业绩蒸蒸日上,但这也导致运营商大量投资扩容,构建光纤网络,当网络泡沫破灭,投资无法收回时,国际上运营商哀鸿遍野,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复兴和宽带应用的增加,前期的超前投入已全部被消化,运营商又迎来了投资的黄金时期――运营商的兴衰成败,竟是互联网成就,不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对未来有清醒认识。

即使是中国运营商中经营状况最好的中国移动也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威胁,中国移动副总裁刘爱力表示,传统电信运营商Voip的业务已经占到传统业务的46%,而宽带电话业务已成为跨国公司的标准配置,麦肯锡预测,基于wiFi的Voip可能会对移动产生60%的替代。与此同时,移动语音的aRpU值日渐下降已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互联网收入在2012年将占到电信运营收入的20%以上。

侯自强认为:“我觉得运营商应该步伐更大一些,走向互联网,如果你抱着专网不放,那么将苦海无边。”

向互联网学习

那么,通信企业与互联网融合会带来什么结果?刘爱力总结了四个特征:互联网业务的移动化、电信产业的去中心化、接入方式的融合化和移动资费的固网化。

传统的移动互联网模式,比如梦网模式,是在运营商自己的花园里提供服务,而在花园外面是一堵墙,把所有不完全接受其游戏规则的合作伙伴都堵在外面。而现在,谷歌、mSn等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的成功业务,比如搜索引擎、即时通信、博客,已经打开了花园的围墙,对他们来说,运营商成为了互联网的管道。

对此,刘爱力表示:“中国移动也想准确定位自己在价值链上的位置,运营商将在网络设施方面,做好管道,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他承诺,“我们也会充分尊重我们的同行,尊重游戏规则,推动整个行业共同发展。”

而移动资费的固网化更将影响深远,众所周知,移动运营商之所以能决定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命运,就在他们能提供一个更清晰的收费模式。为了保持这一主导作用,国际上的移动运营商有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那就是坚持不采用包月计费,而是按流量收费,因为如果像固网一样采用包月形式,Voip和p2p就将吞噬大量的业务收入。但是这一“潘多拉盒子”已经在去年被和黄打开了,今年广东移动也开始大幅度调低GpRS,更带来了明确的“破局信号”。

侯自强认为,将来,面对消费者的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它将不再是运营商专网可控制的网站。运营商必须学习在公共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好的秩序,研究如何提供p2p的支撑环境,提供分布式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给用户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的服务,同时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运营商的机遇

毫无疑问,由于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影响,运营商无法像主宰通信网一样主宰未来的融合网络,但并不意味着运营商没有属于自己的机遇。

中国网通副总工程师左风告诉记者,今天使用pC的几千万用户,代表不了互联网。如今的网民比较年轻化,喜欢自己管理网络,但是假如有朝一日18到70岁之间,更多的用户进入互联网,运营商的服务经验就会找到更大的空间。

互联网商务运营篇8

运营商:集权还是分权?

站在3G风口浪尖的运营商,有着巨大的动力来促进产业成熟——除了履行提升网络覆盖率的自身义务之外,运营商还主动或者被动的承担起推进终端丰富程度、业务和应用多样化责任,以期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促进2G用户向3G用户转换,增加3G流量收入和应用收入,从而挽救日益萎缩的aRpU值。

为了推动整个3G产业链的成熟,运营商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作为移动互联网先行者的日韩运营商。从1999年开始,日韩移动运营商所倡导的移动互联网“运动”,与宽带互联网并驾齐驱,开始逐步改变当地人们的通信和网络使用习惯。从普及率来看,移动互联网甚至于高于后者。在经历早期巨大资金投入网络建设的入不敷出之后,移动运营商已牢牢掌控了产业链的价值环节,从手机设计、终端定制、平台搭建、网络运营到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均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手机成为占领人们生活时间的重要设备,从而运营商也成为拥有最广泛、最深入用户群体的巨大商业机构,不断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从传统的通信领域,到小额支付,到电子商务零售业务,到传媒业务,到信用卡、医疗、交通、资讯、广告……从理论上来讲,拥有广泛忠诚用户群体的商业机构,将有无限拓展业务的可能性。这个理想和日韩运营商的成功案例足以让全球运营商兴奋:挽救通话单价下降的颓势、无止尽的新业务增长点、不断扩大的商业地图。尽可能多的拓展自身的能力,密切控制行业价值链,采取措施激励“集权”下的供应商完善产业体系,无疑是运营商最愿意看到的产业结构。

在涉及到合作时,运营商一方面希望移动互联网公司和风险资本发挥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多的自主融资、创新和推广作用,为产业体系和用户提供更富趣味更多种的业务应用;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掌控整个局面,以防移动互联网领域被杰出的互联网公司以及其背后的风险资本独享利润。这两种心态使得运营商一方面改革费率分成机制,让合作者尝到更多的甜头;另一方面,又对合作者严格控制——比如各地服务商必须拥有Sp/Cp资质(由运营商颁发)才能提供服务,必须参与运营商组织的“竞标”、由运营商选择,甚至费率分成体系也是单边协议(由运营商制定而不是协商实行)。

然而,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于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而言,开发移动互联网业务都会面临巨大的竞争。互联网行业巨头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顺理成章、驾轻就熟。因此,对于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国家,产业链各个环节角色的介入(包括手机终端制造商、内容制造商和软件提供商),让缺失了先发优势的运营商变得更加灵活——组织研发力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抑或在开放式手机操作平台上做二次开发;开放Google、mSn、Facebook等互联网服务,或者开发mixi、飞信——简而言之,竞争抑或合作:竞争意味着更多的研发和创新投入风险,也拥有更大的收入预期;合作规避了开发风险,但同时也将分羹于与众人。

移动互联网公司:依赖或是独立?

在中国,脱离了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似乎变得寸步难行。移动增值业务,从初始的狂热巅峰,到“11条军规”后全面封杀的寒冬,行业大起大落的风险被所有创业者和风险资本所顾忌。除了历史所昭示的政策性风险之外,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毫无例外的还遭遇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运营商,凭借强大的用户基础和雄厚的资本实力,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创新业务方面更加得天独厚,并不断取代独立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地位:飞信取代了mSn/QQ,移动mm将取代迟迟未能入门的iphoneappstore,12530音乐在线将取代巨鲸、九天。有观点称,移动互联网公司只能在运营商不愿意占有的空间方能有存活之地。

目前取得风险投资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同运营商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运营商提供包括行业解决方案、增值业务、媒体运营等各方面的支撑。无疑所有野心勃勃的移动互联网公司,都希望更多的与用户直接接触——通过浏览器、门户网站、手机游戏、widget、即时通讯软件、播放软件、下载软件来捆绑用户,并做了大量的内容和技术储备。一个未来伟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必将拥有独立的获得和留住用户的能力,甚至有朝一日同运营商平起平坐。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独立(independent)是危险的,依赖和附庸(dependent)是更危险的。为了避免商业风险,移动互联网公司需要建立起更为广泛的合作关系,包括同终端供应商,门户网站,以及多家运营商,从而摆脱对同一渠道、同一客户过分依赖的局面。此外,作为灵活的创业型公司,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和能力来实现不同终端、不同运营商、不同操作系统的跨越性和通用性,从而不断满足用户对于使用便利和内容丰富的需求。用户为王、内容至上,是移动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宽带时期最有效的武器。

然而在同等竞争条件下,运营商推进自有的产品无疑占有先天的优势,庞大的用户规模、定制终端和自动推送的网络渠道,都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所无法逾越的鸿沟。除非由传统的互联网公司将自己的应用迁移到移动网络上来,例如用户是Gmail的忠实用户,他希望在移动网络上也同样使用Gmail来统一管理邮件和联系人,而不是用运营商提供的139信箱。但这也对新兴进入市场的纯移动互联网公司造成了打击。这种来自传统互联网行业竞争的压力,使得新兴移动互联网更多的希望寻找运营商支持和合作,甚至不惜牺牲独立性和部分利益。

风险投资机构:观望还是妥协?

风险投资机构带给创业家的不仅仅是资金,也包括行业经验、行业资源和管理人才支撑。在有效的市场机制和管理模式下,风险投资将会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成熟。风险资本由自身撷取高回报率利润的目标所驱动,通过有效的筛选机制和风险控制手段,将有限资本投入到高成长性、高潜力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从而帮助这些企业快速的建立核心优势,培育优质用户群体。这些公司涉及了产业链方方面面,包括终端设计、配件提供、系统开发,乃至运营商网络铺设。同互联网早期的蜂拥而上不同,很多风险投资机构在移动互联网门外观望,一方面网络和平台支撑尚未发展成熟、前景尚未明朗,另一方面运营商方面巨大的政策风险和竞争风险也让其望而却步。

风险投资机构的优势包括:对于新兴行业的全球经验和合作伙伴、创业型公司的管理与引导、市场与运营风险管控、同创业者之间广泛的联络渠道和合作关系、大规模媒体渠道的支持,等等。在面临移动互联网投资风险驻足不前的同时,部分风险资本也开始尝试同地方运营商合作。对于运营商而言,由于固有的管理系统,使得内部新业务开发和管理成本上升,同时,庞大机构的运作机制也降低了新业务创新效率,同时新业务创新所需要的巨大成本和外部资源,也促使运营商尝试同风险资本合作,或者自身变革,成立内部创新基金和独立公司来参与运作。

对于风险资本而言,传统的理想的三边关系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拥有技术和运营团队、运营商提供网络支持和市场支持,自身提供资金和外部资源支持。然而,这种理想模式必将受到另外一个强者的制约。在这种合作模式下,运营商更多的占领了主导地位,因此也将获得更多的谈判溢价。而且,在这种模式下,风险资本从介入、运作到最后的退出,都无可避免的受到移动运营商的牵制,这对于期望资本流动迅速的风险投资机构不是一个好消息。

综上所述,Sp/Cp成为运营商和风险投资的枢纽,在传统的单边关系中,风险投资与运营商相互隔离,信息和沟通严重失效,同时由于投资者和受益者权利义务关系只能通过势单力薄的Sp/Cp来平衡,使得这种关系及其脆弱(如图1:单边关系下的博弈);合理的解决方式是,将整个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打通,运营商和风险投资共同投资和承担风险,同时获得投资收益;Sp/Cp成为运营商的供应商,同时运营商也是Sp/Cp面向用户直接服务时的供应商,双方共同服务和满足用户需求,这种互动关系使得整个价值链更为牢固(图2:互动关系下的博弈)

互联网商务运营篇9

2017年4月27日,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Reno)中心,一个面向80号高速公路的巨大广告牌刚刚刷新出新内容。和往常的商业广告不同,这次显示出内华达州参议员DeanHeller的头像和几行硕大的文字:“Heller出卖了你。他收了电信公司34.5万美元,然后就投票允许电信公司未经你的许可贩卖你的上网记录。请去打电话问问他为什么:775-738-2201。”

高速公路上反对参议员投票的广告牌

与此同时,类似内容也出现在美国田纳西、佛罗里达和亚利桑那州的高速公路广告牌上,只是主角被换成了本州参议员。

为什么参议员会被选民摆上巨幅广告牌抨击?电信公司贩卖用户上网记录又是怎么回事?这一切,都因美国政府在2016年10月正式生效的《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RulestoprotectBroadbandConsumerprivacy)而起。而这份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客户隐私保护法规,在正式生效满打满算六个月后,于2017年4月份被废止了。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另一份2015年6月正式生效的《开放互联网法令》(openinternetorder),也被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主席ajitpai提上了废止日程,计划在几个月内废止。

奥巴马总统在电信监管领域最重要的两份政治遗产――《开放互联网法令》和《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在特朗普总统上任百日,就面临全面废止。如此全面且快速的朝令夕改,在美国历史上实不多见,这背后是美国电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为赢得数据经济时代的激烈博弈。

只给电信运营商戴镣铐

未来的世界,将是全面的数字化世界。从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线下的第三产业,都会基于数字化技术重构。至于依托it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线上第三产业,从诞生伊始就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创造和运营的,是信息世界的原住民。未来所有行业的产业资源、生产/服务过程、产业链与协作乃至生产/服务的对象,都将形成数字化镜像存在于数字经济中。

《经济学人》杂志5月份的封面文章《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world’smostvaluable)提出一个观察未来数字经济的观点:如果说石油是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大宗商品,那么数据将是后工业时代,也就是数字经济时代,数一数二的大宗商品。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资源,搜集、提炼、流转、分析乃至消费数据,将贯穿整个数字经济产业链。可以说,谁掌握了数据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就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参与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字经济时代的掌控者应该是以Google、amazon、Facebook、netflix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但是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来说,电信运营商是它们最大的威胁。

每个人在数字经济世界中都会有自己的数字化镜像,镜像数据来自每个人随身的电子设备以及物联网世界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个人信息。

我们身边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手机、手环、眼镜,每个电子设备都在采集不同种类的个人信息――从通话、短信、社交、娱乐,到位置、运动、生活轨迹,甚至到心跳、血压、热量摄入、睡眠状况、血氧含量。

未来,每个人都如一口微型的数据油井,24小时不断生产出个人数据,然后依靠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源源不断上传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数字世界中。

这些不断积累的个性化数据就成为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挖掘个人商业价值的金矿。

作为信息采集设备的互联网接入和数据传输管道提供者,电信运营商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天然具有数据采集能力。

在某些方面,电信运营商具有更强的跨领域数据收集与整合能力,比如数据与真实世界个体的匹配、多领域跨平台数据整合。

因此,互联网公司通过对政府施压以及借助各种舆论压力,谋求以行业监管规则约束电信运营商在数据收集和使用领域带来的威胁。

在政府组织的听证会上,议员在抨击电信运营商对客户数据的采集使用时说,“就在上周,我在网上买了内衣。你(电信运营商)为什么要知道我拿的内衣是什么尺寸?”“给我一个好的理由,Comcast(美国最大的Cable服务提供商)为什么应该知道我母亲的医疗问题。”

显然,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不会同意让电信运营商在自己的互联网隐私数据里翻翻找找,以此探寻商业机会并赚钱的。更何况,互联网隐私数据还有可能被电信运营商共享给第三方创造商业机会。

在政府鼓吹下,电信运营商成为了新时代的数据妖魔,时刻觊觎着客户的互联网隐私数据并希望以此盈利。于是,在群情激愤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了《宽带客户隐私规则》。

该规则是对电信运营商采集和使用客户互联网数据的一道紧箍咒,核心内容是客户有权决定自己的互联网使用数据是否允许电信运营商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不过,《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正如其名,只适用于宽带接入服务提供商(BroadbandServiceprovider),也就是电信\营商,并不约束Google、Facebook等互联网企业。

和互联网企业相比,电信运营商更加道德败坏,更加会滥用自己掌握的客户互联网数据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政府还是通过监管规则给电信运营商单独戴上了镣铐。

《宽带客户隐私规则》让坐拥互联网接入与访问这座大数据宝库的电信运营商基本失去了参与数据经济时代收集客户数据并进行商业化盈利的资格,也杜绝了电信运营商在数字化生产环节对互联网公司产生威胁的可能。

其实,互联网企业具有同样的数据收集与商业化的能力。在数据商业化领域,互联网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相比经验更加丰富,商业化的形式更加多种多样,企业间协作与信息共享更深入。因此电信运营商对奥巴马政府的不对称管制异常愤怒。

实际上,在数据消费环节,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企业的影响力巨大。相信每个读者在浏览网站、观看视频时,最怕遇见的就是“加载中……”、“缓存中……”这样的提示。而决定使用过程中是否会遇上这样需要等待的,往往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电信运营商。

在一长串网络数据传递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的各级网络管理策略会对数据传递产生各种影响,或者加快,或者减慢。

一些重流量消耗的互联网服务,如音频、视频以及未来的在线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等,其服务质量与客户体验,更是对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管道有着严重的依赖。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管理与优化策略对互联网企业数据消费环节的客户体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市场调研机构Sandvine2015年的报告显示,netflix和Youtube已经成为2015年互联网在美国最大的带宽资源消耗者,分别消耗了37.1%和17.9%的互联网流量。

如此巨大的流量消耗,对于网络的连接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就会有非常高的要求。netflix和Youtube的客户体验,是完全掌握在互联网通道的所有者电信运营商手中的。

其实,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在数据消费环节向互联网企业展示自身的影响力了。

2014年,美国Cable运营商Comcast和互网视频服务供应商netflix达成协议,netflix向Comcast支付一定费用,以获取直接使用Comcast提供的宽带网络的权利,而无需通过中间环节接入Comcast的网络,最终为netflix的用户提供更加流畅的在线视频观看体验。

2013年,法国电信公司同Google公司达成了收费协议,Google公司将向法国电信支付上亿美元的互联网流量费。根据法国电信的数据显示,来自谷歌业务的数据流量已经占法国电信网络总流量的50%以上。法国电信认为,作为网络带宽资源的消耗大户,谷歌公司需要为其巨额流量付费。

可见,现有规则下,在数据消费环节,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企业具有天然的博弈优势。到了全面的数字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博弈优势将更加明显。

那么,互联网企业会任由电信运营商扼住自己的咽喉吗?当然不会。

于是,就有了《开放互联网法令》。该法令的核心原则是:

*不能屏蔽(noBlocking):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可以屏蔽任何合法的内容、应用、服务和设备。

*不能限制(nothrottling):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可以降低或者减慢合法的互联网数据传输以及相关的应用、服务和设备访问。

*不允许付费优先(nopaidprioritization):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可以主动划分数据传输的优先等级并以此获益,换句话说――没有数据传输的“付费快车道”。

简单总结,就是“不得屏蔽,不得限制,不得提供有偿的差异化接入服务”。

所有数据传输一视同仁,电信运营商不得在自己建设并管理的的网络传输管道上区别性管理数据流。这个法令彻底剥夺了电信运营商数字化消费环节对于互联网企业和客户感知的掌控权,也让电信运营商在数字化消费环节获取增长服务收益的可能成为泡影。

同样,《开放互联网法令》也只适用于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企业没有任何约束。在《开放互联网法令》第二章第4节“规则适用范围”(ScopeoftheRules)中明确指出,“此开放互联网规则适用于有关固网和移动宽带访问服务……此法令适用于面向公众客户宽带网络服务,即宽带互联网访问服务……”

通过《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和《开放互联网法令》,政府对电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进行不对称监管,电信运营商只有在同质化的互联网接入服务领域自相残杀,并终将蜕变为水电煤气这样的基础设施服务行业。这也是符合奥巴马为首的政府对电信行业定位的原则――公众服务产业(UtilityService)。

反击战开打

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1月23日,上任才四天的特朗普总统任命ajitpai为新一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替代奥巴马总统时的主席tomwheeler。由此,电信运营商的反击战拉开序幕。

ajitpai上任伊始,就决定废止《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2月份众议院投票,3月份参议员投票,4月3日总统签字。只用了三个月,ajitpai就一路绿灯地走完所有程序,把刚生效六个月的《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彻底废除,效率让人瞠目。

4月23日,在《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被废止后的20天,ajitpai在华盛顿发表公开讲话,阐述了自己对于未来互联网监管的看法。

在这份题为“自由互联网的未来”(tHeFUtUReoFinteRnetFReeDom)的讲话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2015年通过的《开放互联网法令》已经严重阻碍了电信与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现在是时候考虑要尽快废止这个法令了。

短短四个月,风向180度转变,一切似乎又要回到原点。公众愤怒地质疑支持废止相关法案的参议员和众议员,希望能够阻止互联网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倒退”。

互联网商务运营篇10

2012年之前,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还是“学徒”,2012年,运营商由“学徒”晋升为“见习生”。当运营商马不停蹄聚焦行业精英举办一场又一场移动互联网大会,运营商似乎找回Sp时代的信心。运营商2012年的秣马厉兵,是梦幻泡影,还是王者归来?

秣马之途——去电信化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透露,2012年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发送量相比2011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也下降了5%。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和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已明确表态“微信已威胁运营商主流业务”。

赛立信通信研究员认为,传统通信行业持续受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侵蚀,变革势在必行。目前,运营商自身体制成为最大障碍,固有体制僵化、思维模式固化、应变速度缓慢,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需要。

三大运营商意识到体制的困局,自变求存,以短暂阵痛换取长远发展。穷途末路之际,运营商开始去电信化之路。

2012年三大运营商去电信化举措

中国电信将八大基地剥离,成立独立运作的公司

天翼视讯、爱游戏、天翼阅读已实现公司化运作

中国移动成立互联网公司整编基地业务

投资新兴公司、收购科大讯飞15%股份

中国联通与网易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与互联网视频土豆、pptV、搜狐视频合作

中国电信——公司化

2012年,继天翼视讯后,爱游戏、天翼阅读相继实现公司化运作,分别成立炫彩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天翼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2年,天翼视讯获3.8亿私募投资,用户数达8000万,同比增长90%,活跃用户数达2700万,率先实现盈利;天翼阅读用户数达1亿,比2010年的250万增长40倍,营收达3000万,预计2013年营收达1亿,2014年实现盈利;爱游戏用户数达1亿,月活跃用户数超过3000万,收入增长562%。

中国电信先中国移动一步,陆续将八大基地剥离,成立独立运作的公司。据中国电信自身公布的数据,独立后的业务发展迅猛,目前仅天翼视讯实现盈利,而其他业务虽有较大增长,但公司化运营后能否持续创新、快速应变、持久发展,仍然是个疑问。

中国移动——自建+收购

建互联网公司

中国移动酝酿由广东移动牵头,将原来的互联网基地组成互联网公司,再将其他的几大基地从各个省公司中剥离并归入其中。互联网基地承接社交沟通、应用商场、云服务、o2o四大领域的业务和服务,其中包括飞信、飞聊、139邮箱、mobliemarket、彩云笔记、彩云通讯录等,以及承担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全网沟通业务。

投资新兴公司

中国移动收购科大讯飞15%的股份,借此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语音门户。中国移动依靠宏厚资本,通过投资收购能快速吸收新技术与人才。

中国移动主要采取自建模式、收购新兴互联网技术公司等方式实现自身去电信化。目前,中国移动仅刚开始整理旗下纷繁复杂业务,基地间撤并、互联网公司构建等仍存在较大问题。  中国联通——合作为主

2012年8月,中国联通与互联网视频企业土豆、pptV、搜狐视频合作,共同推视频聚合新品。

2012年10月,中国联通与网易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基础通信服务领域、互联网及基于wCDma制式的3G无线互联网增值业务领域全面开展深度合作;

中国联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一方面能尽快引入互联网运作体制,另一方面弥补自身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不足。

厉兵之法——平台战略

2012年为开放平台爆发年,国内开放平台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业界互联网开放平台累计超过40家,个人开发者、小开发团队、企业开发者整体平均使用过2.38个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是战略,更是变革。平台化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内部的革命,对于传统互联网公司来说是自我颠覆、焕发新机的机遇,对于运营商来说则是跨入移动互联网的敲门砖。运营商亦步亦趋,相继推出各自的平台战略,绝地反超,就此一着。

中国电信

2012年3月中国电信天翼开放平台,2012年全年api接口累计调用量突破1亿次,注册开发者1200余位,api开放接口200余个,合作应用620余个。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继2011年推出mm云平台与飞信+平台,2012年12月推出mm云2.0平台。2012年中国移动应用商场(mm)汇集各类应用及数字内容商品逾14万个,全年累计下载次数逾5亿;飞信用户数突破3亿,也逐步成为行业领先的综合通信及社交产品;互联网业务全年总体用户规模接近5亿户,同比增长60%。

中国联通

2012年10月,中国联通推出wo+聚合分发平台,截至2013年1月,聚合内容量达302万,用户数达528万,分发量达3056万,安装量达3095万。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开放平台大同小异,逐渐开放电信能力,引起行业内外众多关注、吸引大量开发者参与。赛立信通信研究员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谁拥有数据谁就能主宰一切,运营商开放电信能力,将释放蕴藏在庞大用户数据的信息价值。

前路坎坷

2012年秣马厉兵,2013运营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运营商借公司化、收购、合作等方式注入互联网基因,借平台化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但基因融合有可能产生怪胎,平台化有可能成为更大累赘。

困境一:激活互联网基因

公司化运作只是运营商转型的第一步,未真正建立起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机制(例如未引入互联网公司惯用的股权激励机制等);吸引优秀人才,增强创新能力,仍然是基地“公司化”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公司建立后,能否自负盈亏,运营商能否吸取互联网公司冒险精神大胆创新业务,能否容忍巨额投资的失败,国有资产流失是否动摇运营商前进的勇气……一系列问题需要考虑。

运营商注入互联网基因,不是简单将业务独立运营就可以实现的,没有勇气去挑战,所建立互联网公司只会沦为“四不像”。

困境二:活跃互联网平台

运营商的互联网平台如何与其他40多家平台竞争,腾讯微信用户突破3亿、新浪微博用户突破4亿,百度腾讯市值超电信联通。运营商作为后起新秀难以与互联网巨头硬碰。

运营商平台策略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运营商掌控着管道核心信息流,运作的关键在于分析与分享,而不是管控,如何从庞大用户数据中挖掘有价值信息是运营商互联网平台运营的关键,如何让用户数据价值最大化是运营商互联网平台取胜的关键。

展望2013年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指出,在互联网领域要有所作为,既不能走传统运营商的老路,也不能采取简单跟随的做法,而要立足自身优势,探索新路径,寻找新增长。同时亦指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2013年是中国移动极其关键的转型时期,转型是一个长期工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该如何发其功,“不走传统运营商的老路”,新路又在何处。

无有入无间——功于“放”

在“平台化”大热当时,亦有人提出“去平台化”,“平台化”是共资源,“去平台化”是轻业务。两者其实为一个概念,利用大家资源,实现自身轻资产,提升核心竞争力。“无有”在于运营商“进一步放开平台”与“放弃劣势业务”,专注优势业务,专注合作共享,专注内部运营。赛立信通信研究员认为,2013年运营商须轻装上阵,有所为有所不为,将业务做精,将平台做大,才能脱颖而出,屹立群雄。

o2o是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是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发展必然趋势。运营商在线下、物联网有较大优势,o2o有助激活运营商庞大用户数据,盘活大数据价值。目前,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中国电信的院线通等生活应用是不错尝试。

运营商扭转乾坤,应更多寄望于生活应用与行业应用,在功能方面、体验方面下功夫,方便用户生活,提升用户生活感知。

走移动互联网不归路——由被动转主动

电信运营商,小补小改、亦步亦趋、治标不治本等举措已至运营商积重难返,运营商应该制定全面改革计划。国外运营商已制定转型计划,典型的有英国的Bt、美国的Verizon和at&t、日本的ntt、法国电信等。

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互联网公司人才机制,吸引业内顶尖人才;注重业务产品创新,重视尝试和应用新技术;注重长远发展、减弱短期考核;注重服务水平,减少利益考核;注重公司创新文化培养,鼓励大胆创新、冒险精神,实施试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