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生帮扶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3:58

特殊生帮扶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先满足独生子女死亡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慰籍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以机构养老为支撑、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志愿服务为补充、信息服务为辅助、覆盖城乡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养老帮扶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提高生活质量。

二、帮扶对象

我市享受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

三、帮扶目标

以独生子女死亡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为主要目标人群,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引入专业心理援助机制,全面构建政府多部门横向联合、市镇村纵向贯通的帮扶网络;通过落实特扶政策、提供养老保障、实施生活帮扶、开展心理疏导,提供情感慰藉等,帮助他们跨越阶段苦难,乐观面对人生,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四、帮扶措施

(一)全面落实特别扶助政策

根据省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动态调整的标准,全面落实好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及时将特别扶助金的调整落实到位。在调整落实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程序,简化申领程序。各乡镇要及时组织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申领特别扶助金,确保他们及时享受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

(二)组织提供养老保障服务

与民政等部门合作,逐步建立以“生育关怀太阳岛关爱之家”为龙头,村居“生育关怀太阳岛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基础,其他民间养老机构“生育关怀太阳岛养老服务点”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计生养老服务体系。

2013年,市人口计生部门将与民政部门协调,在各中心敬老院开展“生育关怀太阳岛关爱之家”的建设,提高设施配置,改善居住条件。凡年满60周岁的帮扶对象,自愿选择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按属地原则安排进入各中心敬老院“生育关怀太阳岛关爱之家”养老。

各镇乡人口计生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帮扶对象的社区居家养老档案,协调村(居)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选择居家养老的帮扶对象开展日间托管、送餐到户、应急医疗、知识讲座、健身娱乐、代购物品、上门维修、定期走访等服务。同时积极拓展老年健康服务,为帮扶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更年期保健和老年保健等服务。

(三)免费赠送相关人生保险

市、镇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向帮扶对象赠送涵盖意外伤害、医疗费用、特定疾病、住院补贴等方面的人生保险,提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防御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风险的能力。

(四)以人为本开展生活帮扶

各镇乡要优先落实对失独家庭的项目帮扶,优先落实波尔杂交山羊饲养等项目,帮助失独家庭脱贫致富。对住房困难的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申请危房改造的,各级计生协要优先予以安排,改造经费由、市、镇人口计生部门共同解决。

(五)深入开展精神慰籍活动

2013年,全市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生育关怀“太阳岛”工程,依托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开展心理疏导,组织家长理事会以镇生育关怀“太阳岛”工作室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协和广大会员志愿者的作用,在“5.29”会员活动日和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以精神慰籍为重点,开展探视慰问活动。优先安排赠送彩电,丰富帮扶对象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积极主动帮助收养子女

对失独且失去生育能力但有收养意愿并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各镇乡计生协要积极牵线搭桥,优先为他们安排收养、认养子女,并协调相关部门在办理相关手续时简化程序,减免相关费用。

(七)全面实施志愿结对制度

各镇乡要重视发展和壮大计划生育志愿者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生育关怀“亲情牵手”结对帮扶活动。要实现计划生育志愿者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结对帮扶全覆盖。要建立志愿者与帮扶对象联系的相关制度,落实帮扶责任人,经常沟通情况,了解帮扶对象需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帮扶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帮扶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建设幸福家庭,促进人口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各镇乡要充分认识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帮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来抓,在资金、人员等方面予以保证和支持,保障帮扶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要成立由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具体措施,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宣传典型和总结经验,协调指导活动开展。

(二)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断增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镇乡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养老帮扶工作中。要坚持人性化的原则,根据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帮扶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活动;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意愿,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鼓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帮扶工作,使他们自助、自强、自立;要坚持具体化的原则,通过对本地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情况的调查了解,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帮扶办法,确保帮扶活动取得实效。

特殊生帮扶计划篇2

为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下简称“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根《市卫健委关于印发<开展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等“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对照文件要求认真进行自查,主要情况如下:

1、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为每户家庭确定1名政府领导、1名村干部作为帮扶“双岗”联系人。以村(社区)为单位,结合联系人上门走访、电话慰问、家庭医生服务等多种形式,发放联系知情卡、采集辖区内所有计划生育特服家庭最新信息。建立了计生协会员、志愿者与特殊家庭结对帮扶的模式,在细化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健全走访慰问制度和志愿者服务制度上下功夫,对特殊家庭中的独居、高龄以及行动不便、出行困难的重点对象,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微信、邻里信息通报等多种方式,保持系经常联系,加大关怀力度,实时掌握困难情况,及时为其排忧解难

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每一位有需求的特殊家庭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由于刚开展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对于签约家庭健康状况不太熟悉,需尽快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等方式熟悉签约家庭成员的目前身体状况并按照服务协议,为特殊家庭成员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关注特殊家庭成员生理和心理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优先便利医疗服务方面:我区确定中西医结合医院、区人民医院为本辖区特扶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定点医院。为其开通优先便利就医“绿色通道”,提供优先挂号、就诊、转诊、取药、综合诊疗等优先便利服务。特殊家庭成员凭“特扶贴花”防伪标识为其开通优先便利就医“绿色通道”的基础上,还根据特扶人员家庭具体情况由卫健办或村(社区)安排计生协会员、志愿者为特殊家庭成员提供就医引导、陪诊等服务。指定两家医院为辖区内经评估符合入住的60周岁以上特扶对象优先提供护理服务。进一步落实医养融合工作。

4、对照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工作台账、特殊家庭电子档案、帮扶活动台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记录等,深入推进“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不断提高我镇扶助关怀工作水平。

特殊生帮扶计划篇3

一、重要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遏止了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的广泛关爱和扶助。建立特别扶助制度,是完善和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具体实践。实施特别扶助制度,有利于缓解特殊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精神上获得慰藉,生活上得到帮助;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更好地体现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率先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因此,要充分认识建立和实施特别扶助制度的重要意义,把这件事关广大群众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大事落到实处。

二、主要内容

特别扶助制度是为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更有效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所制订的一项基本制度。

(一)特别扶助对象。具有*市户籍的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1个子女或合法收养1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特别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具体政策由市人口计生委负责解释。

(二)特别扶助标准。符合上述条件的对象,自20*年开始,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特别扶助金,直至其亡故或伤病残子女康复。各区、县(市)可根据当地实际,适当提高特别扶助金标准。对于同时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对象,其特别扶助金按就高标准发放,不得重复享受。在核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人家庭收入时,特别扶助金不计入其家庭收入;取得特别扶助金的“五保户”,不影响其原有待遇。

(三)特别扶助经费来源。特别扶助经费由省和区、县(市)财政共同负担,在省定最低发放扶助标准内(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150元的特别扶助金;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120元的特别扶助金),其负担比例按省有关政策执行;超过省定最低发放扶助标准以上部分的扶助经费,由各区、县(市)财政自行负担。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政策,严格控制。特别扶助对象的范围和确认条件严格按照省有关政策执行,特别扶助金不得低于市定最低标准,以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二)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格特别扶助对象的确认程序,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三)直接补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渠道直接发放到人,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特别扶助金。

(四)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特别扶助制度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实施特别扶助制度与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以及开展“生育关怀”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特别扶助制度的组织实施由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与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相结合。各区、县(市)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

(二)明确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实施特别扶助制度的各项工作。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特别扶助对象的确认、政策解释、数据汇总、建立相关数据库和信息监控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编制特别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建立特别扶助资金财政专户,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委托发放机构负责将特别扶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到人。公安、卫生部门和残联要配合做好特别扶助对象确认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要配合做好特别扶助制度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的衔接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社会影响力。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定期对特别扶助对象确认、资金配套、资金发放、制度运行等情况进行监督审查。

(三)加强监管。要建立对象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和社会监督等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制度运行机制,将实施特别扶助制度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市级财政、人口计生部门要组织力量对特别扶助金的发放和管理情况定期进行绩效考评。各区、县(市)也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和定期评估制度。要建立村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对特别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社会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对发现有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特别扶助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做好衔接。继续落实已出台的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要把实施特别扶助制度与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以及“关爱女孩”、“生育关怀”等工作密切结合,特别要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及已经出台的相关制度相衔接,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对于目前已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对象,要按照本意见规定相应调整扶助标准。对于独生子女死亡而女方尚未达到49周岁的家庭,应结合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通过多种方式给予帮助。符合再生育条件的,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帮助有再生育意愿的家庭实现再生育。

特殊生帮扶计划篇4

__县从1997年开展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试点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之中,把“相结合”工作作为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有效平台和载体,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帮助和引导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广大群众转变婚育观念,早日走上了“少生快富”道路,同时,也加快了计划生育工作方法和思路的转变,促进了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的实践,主要是坚持“两个到位”,建立“三个机制”,落实“八个结合”。

“两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上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计生、扶贫、民政、劳动、教育、妇联、团委等17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县、乡人口计生部门设立了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办公室,同时建立政府目标责任和部门目标责任“双轨”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干部包村包对象责任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切实靠实各级干部的工作责任,确保帮扶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是宣传动员到位。在推行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思想宣传工作摆在首位。县宣传、计生、广电、文化、教育等部门紧密配合,通过制作电视专题片、举行奖励扶助政策兑现仪式、开展慰问救助活动、开办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刷写宣传标语,创作演出歌舞、话剧、快板等文艺节目,对相结合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0__年,县上创作了一部反映全县计生扶贫工作的文艺节目《计生扶贫谱新篇》,在全县巡回演出,深受群众喜爱。同时,县上每年对相结合工作中涌现出的群体和个体典型进行及时总结和宣传报道,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农民群众看到实行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利益和好处,自觉地参与到“相结合”工作中来,从而减小了计划生育工作难度。通过大力宣传,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是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希望之路,必由之路。

“三个机制”

一是政策推动机制。20__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实行奖励优待的规定》,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对农村自觉按期落实绝育措施的二女户一次性奖励现金3000元的规定。20__年以来,紧抓国家奖励扶助制度试点机遇,扎实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工作和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活动,先后对600名国家奖励扶助对象发放奖励扶助金62.94万元,为150户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16.2万元。同时,积极加快与国家奖扶政策的对接,进一步拓展完善配套政策,20__年9月,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对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实行奖励优待政策的实施办法》和《__县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活动实施方案》,从“奖励、优惠、优先、扶持、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加大政策落实和引导力度,规定对农村自愿只生育一个女孩后主动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的夫妇一次性奖励10000元,对只生育二个女孩后自觉按期落实绝育措施的夫妇一次性奖励3000-5000元,对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在县内初中升高中时加20分,在考入高等院校时,一次性资助学费20__元等有利于计划生育家

庭的奖励优待政策。为了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县上动员财政供给的干部职工每人每年捐助60元,在县财政建立计划生育奖励救助基金。20__年以来,全县共帮扶计划生育户1338户,落实各类帮扶资金260多万元,其中对134户主动落实绝育措施的二女结扎户一次性兑现奖励优待资金35.8万元,为792对二女结扎夫妇办理了各1000元的养老储蓄或保险,为664名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子女减免学杂费2.1万元,免教科书费4.2万元,为马河镇王淑红等3名考入大学的二女结扎户子女先后资助学费11500元。有48名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子女在升高中和高考时得到加分照顾。二是综合治理机制。我们把“相结合”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坚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和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综合治理措施,逐步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坚持把“相结合”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扶贫攻坚总体规划,把农村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同计划生育政策更好地衔接起来。各部门、各乡镇在开展各项农村工作中都制定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户的倾斜政策和优惠措施,在工作中坚持“两个导向”:即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给优待、给帮助、给好处,对超生违育户在尚未交清社会抚养费之前,扶贫、民政等部门暂不扶持,暂不救助。县上每年年初结合年度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__县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帮扶目标任务、部门职责和具体优惠政策措施。以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为帮扶主体,确定重点帮扶对象名单,做到帮扶责任到人,任务到人。20__年,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综合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各部门在“相结合”工作中的具体职责进一步做出了明确规定。从20__年起,县上坚持每个帮扶部门每年定村定点帮扶5户独生子女户或二女结扎户,每户帮扶资金不少于500元的结对帮扶制度,一帮到底,直至脱贫。两年来,通过部门结对帮扶计划生育户595户,无偿提供帮扶资金28万元。

三是考核奖惩机制。县上坚持实行人口控制与扶贫开发工作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统一奖惩。县政府每年年初与县扶贫、农业、教育等28个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分别签订“相结合”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量化任务,把部门职责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并制定了具体的平时督查和年度综合考核评估办法,对各部门、各乡镇“相结合”工作的进展情况实行双月督查、季度汇报、年终全面考核评估,严格兑现奖惩。

“八个结合”

在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中,县上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在总结推行党政领导联系,专业技能帮扶、庭院和荒山开发、致富能人带动、支柱产业带动、乡镇企业帮带、专业市场带动、劳务输出帮扶等八种帮扶形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紧紧围绕全县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点,不断调整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创新拓展“八个结合”的帮扶思路,积极开展对农村计划生育户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帮扶。一是帮扶工作与参与式扶贫开发相结合。在福星镇红岘村、巩昌镇五一村等15个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村中,优先扶持156户计划生育户发展种草养羊项目,户均投放小尾寒羊5只,帮助建成标准化圈舍1座,并采取投一还一,滚动发展的形式,使项目村的所有计划生育户普遍受益,实现了整村推进,整村发展。二是帮扶工作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重点围绕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菌材基地,洋芋种植基地和牧业基地建设,引导计划生育家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中药材、洋芋、菌菜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依托全县主导产业的优势增加收入。三是帮扶工作与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计生户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加强对计划生育户的劳动技能培训和输转,使他们掌握致富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帮扶工作与农村项目建设相结合。去年以来,在巩昌、首阳、云田三个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乡镇优先扶持61户农村计划生育户建成节能沼气池,每户投放帮扶资金1200元。在灾民建房项目实施中,优先帮助52户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进行宜地搬迁和新建住房,每户投入建房资金3000元。在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县上明确规定对农村独女户和二女结扎户夫妇及子女个人承担的合作医疗费全部免收。20__年,共为2021户农村独女户和二女结扎户减免合作医疗基金7.8万元。五是帮扶工作与农村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依托全县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村推进的方式,先后在首阳镇新华村、福星镇红岘村、高塄村、井沟村等20多个村建立了种草养羊、药材和洋芋种植、加工贩运、务工经商等十多个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帮扶示范基地,培育了巩昌镇靛坪村许顺全、首阳镇新华村张元义等240多户计划生育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的典型户。六是帮扶工作与"少生快富"工程相结合。从去年开始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实施"少生快富"项目工程试点,安排投入扶持资金44.8万元,扶持计划生育户149户,户均投入帮扶资金3000多元,发展种草养羊项目户102户,养牛项目户47户。七是帮扶工作与"双培双带"工程相结合。积极吸纳计划生育户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双培双带"工程,通过典型培养和示范带动,把农村计划生育户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计划生育户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中培养一批思想观念新、综合素质好、技术能力强的致富能手和先进党员。八是帮扶工作与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组织结合。积极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的作用,按照"协会+基地+计生户"的模式,帮助计生户发展

特殊生帮扶计划篇5

打鼓村746户,常驻人口3000多人,有12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党员67名,另有预备党员1名。县联系领导:县工业园区罗明君主任;结对帮扶后盾单位:临武县妇幼保健院;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大海;队员:龙鹏屹。结对帮扶情况:县联系领导1户,镇干部帮扶5户,村干部帮扶5户,妇计中心31户。

打鼓村四类对象基本情况:

1、贫困户42户137人,其中2014年脱贫1户3人;2015年脱贫1户2人;2016年脱贫1户2人;2017年脱贫2户13人;2018年脱贫22户78人;2019年脱贫11户31人;现有未脱贫4户8人-李文露(分散供养五保户)、李城佩(孤儿)、李中堂(肢体一级残疾)、谭礼生(精神三级残疾);致贫因素基本为因病、因残。教育助学帮扶情况:幼儿园2户3人、小学12户18人、初中10户14人、6户6人、雨露计划6户6人:享受危房改造政策16户(修缮2户,新建14户);

贫困户住院报销均达到90%以上。产业发展鹤头山鱼塘。

2、低保情况:60户92人

3、残疾户情况:一级残疾14人;二级残疾28人;三级残疾20人;四级残疾10人;其中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50人

4、五保户情况:1户1人,分散供养五保户-李文露

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一、已脱贫户稳定脱贫进行全面“回头看”

为深入落实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和“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要求,全面做好全国脱贫攻坚普查准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部署,工作队带头,发动支村两委干部与全体帮扶责任人,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摸排工作,对整村人口全覆盖,重点是以2019年底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为依据,对2014年以来的已脱贫户、未脱贫户、边缘户及特殊困难群体(建档立卡以外的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重残户、重病户)和贫困村开展“回头看”,不漏一村一户一人。

主要摸排内容:一是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否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2020年拟脱贫户在6月底前达到脱贫标准),重点查看:收入是否稳定超过4000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否稳定;安全饮水是否有保障,是否存在水质变差、年累计缺水达36天以上现象,季节性缺水是否有完善的送水应急预案;住房安全关注危房改造未入住、非贫困人口、老人住危房等现象;易地扶贫搬迁要特别关注后续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实际入住情况,搬得出能否稳得住情况;教育扶贫核查是否存在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和政策享受遗漏现象;健康扶贫关注是否参保,参保缴费补贴是否到位,家医签约履约是否到位。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资产收益分红是否到期断档或分红不正常导致收入不达标)、就业等各项扶贫政策是否充分享受,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减收致贫返贫现象;三是重点关注因大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贫困的家庭及未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残疾人户等边缘户帮扶措施是否精准有力,效果是否明显,返贫、致贫因子是否切实阻断。四是贫困户或边缘户居家条件是否简陋,家庭卫生、个人卫生是否有脏乱差现象,是否存在“视觉贫困”现象;五是对脱贫攻坚工作是否认可,是否存在较大牢骚意见;六是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是否发挥效益,重点核查自主创业户产业发展是否有风险,是否有还款风险。

针对摸排情况进行因户施策做好三稳、四不摘工作,三稳:就是做好稳产业、稳就业、稳保障工作。四不摘:就是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二、2020年脱贫户实施方案。

针对2020年计划脱贫的4户8人(李文露、李城佩、李中堂、谭礼生)制定脱贫计划,主要是低保户,进行低保提档,提高社会救助补助。设立公益性岗位,确保收入达标。对重病慢病情况,能纳入特殊门诊的加入特殊门诊,宣传当地医疗政策,与乡镇卫生院衔接,针对特殊情况,提供上门就诊服务。

三、2020计划要建设项目:

1、打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计划今年完工入住,村综合服务平台后侧护坡建设规格1m×1m×100m,2m×1m×60m,以及长度200米,宽0.5米,深0.5米的防洪渠,四周的绿化和亮化及其他附属工程,东侧道路改道和提质200余米,宽度6米,前坪40米×20米的标准篮球场建设。-主要护坡建设和排水渠计划需要资金10万元

2、彭家村至曾木山新村通组路,长度700米,路基4.5米,路面3.5米;李家村至新屋场2.5公里,路基4.5米,路面3.5米,。-两条公路争取县交通局立项,李家这条路已经立项,曾木山这条路需争取立项争取今年完工。但两条公路的附属工程两侧排水渠,需村委自行筹资建设,共计工程量950米,工程单价150元/米,工程总造价14万元。

3、何家与李家交接处,第一、第二防洪排污渠,需提质改造,目前正在施工,水渠总长450米,缺口资金8万元。

3、综合服务平台旁边公厕建立,占地面积40平方米,8个蹲位(男、女各四个蹲位)。-工程资金5万元,需县卫计局审批和现场验收。

4、鹤头山村后山冲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山冲治理需县水务局现场核实立项。

4、鹤头山村后山冲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山冲治理需县水务局现场核实立项。

5、打鼓村境内河道小支流2公里治理和农田灌溉,以及流经李家、何家、雷家、彭家灌溉水渠提质改造2公里。-小支流和水渠需县水务局现场核实立项。

四、产业发展

金鹤鱼业合作社产业发展和规划。计划养殖草鱼、雄鱼20吨,养殖猪50头,鸡鸭600羽。预计年纯收入6万余元。

特殊生帮扶计划篇6

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是惠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给予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以经济补偿和政策倾斜的机制,其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利益调节、奖惩并重、政策推动、长期稳定。政策实质是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和个人权益、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其在新时期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

江西省从2010年起,抓住鄱阳湖生态区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契机,在全省推行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程,把计划生育、养老保障与生态建设、农民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从模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走出一条依靠当地实际,解决计生群众老有所养的新路子。“绿色养老”工程实施以来,已经初见成效。2010年,是江西省近十年来出生人口增幅最小的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下降0.42个千分点。

1.中央财政共投入达6亿多元,惠及56万多个家庭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今年1月11日在全国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会上表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协调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将支持家庭发展与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结合起来,不仅促进了低生育水平稳定,而且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近几年,国家组织实施人口计生利益导向基本制度。包括2004年试点、2006年全面组织实施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2008年全面实施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2004年,国家开始试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夫妻年满60周岁后,每人每年发给不低于600元奖励金。2006年底全国全面推开。

“少生快富”工程从2000年开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山区八县试点。宁夏投入各项工程资金3200多万元,其投入产出比为1∶40。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自增率首次降至10以下。经验引起了国家重视。2004年初,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在西部地区开展“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的意见》,推广宁夏的做法和经验,在西部扩大试点,加强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设。2006年,“少生快富”工程在内蒙古、海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实施,截止到目前,中央财政共投入达6亿多元,惠及56万多个家庭。

2007年9月,国家出台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对这些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80元或100元的扶助金。特别扶助对计生特殊家庭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574万人次发放了35.9亿元奖励扶助金。据统计,目前,全国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地区共扶助约15.7万人,发放扶助金近1.7亿元。一些省市还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和提前支付年限,让农村计生家庭优先享受发展成果。如北京市在2007年把农村奖励扶助由原来每人每年600元标准增加50%,2008年又将奖励扶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增加了一倍。河北省将农村奖励扶助对象年龄提前到50周岁。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实行的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父母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奖励扶助标准规定的补助,每人可以享受每月不低于300元的保险金。

近年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三项制度”进行了完善,如:青海农牧区以及甘肃、云南、四川的藏区农牧民享受农村奖励扶助待遇的年龄提前到55周岁;重庆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扶助金分别提高到2760元和3120元;宁夏将两女户“少生快富”工程奖励金提高到8000元。

2.“十二五”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五项重点

在今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十二五”时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利时机,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相衔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覆盖城乡、公平合理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完善以“三项制度”为主体的奖励扶助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以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为主的免费服务制度;三是进一步协调推动相关重大民生政策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四是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五是进一步组织做好社会关怀活动。

相关链接

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最早由贵州首创

特殊生帮扶计划篇7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五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特别扶助金从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伤残)、135元(死亡)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中央财政按照不同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

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司长王海东介绍,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即百姓所称的失独家庭,是指独生子女发生伤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对15个省(区、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尽管国家和地方采取了许多措施和办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仍然面临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困难,有80%的调查对象担心养老问题。

为解决独生子女伤亡家庭的特殊困难,2019年国家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自女方年满49周岁后,夫妻双方分别领取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伤残)或100元(死亡)的特别扶助金。2019年,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伤残)、135元(死亡)。2019年,全国领取特别扶助金的特扶对象共有67.1万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特扶对象40.7万人。

《通知》还在养老、医疗保障、社会关怀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定。养老保障工作上,要求各地对符合条件的计生困难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按照规定给予参保缴费补贴,对60周岁及以上者优先安排入住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有条件的可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等。

失独家庭扶助金,即中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扶助制度,是国家对于是失独家庭老人提供的补偿金。

2019年12月国家提高城镇失独家庭扶助金标准,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自起实施。

失独家庭多

2019年2月,全国老龄办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200万位失独父母,他们正在或将要面临巨大的精神、医疗和养老困难。2019年,全国共67.1万人领取特别扶助金,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特扶对象40.7万人。

失独老人,主要是指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只生育一个孩子,但子女夭折或意外身亡的老年人群。中国自1975年到2019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超过1000万人在25岁之前死亡,从而造成2019多万名父母成为失独者。学者估计,早在2019年,中国失独家庭的数量就突破百万。此后规模不断扩大的失独家庭,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群体。

养老成难题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对15个省(区、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抽样调查,尽管国家和地方采取了许多措施和办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仍然面临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困难。比如,有80%的调查对象担心养老问题。

生存困难

和城镇相比,乡村的家庭收入更为单一,社会保障还不能完全覆盖,老人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基本只能依靠子女养老,一旦失独,将直接面临生存困境。

制度保障

2019年8月,中国正式出台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也叫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当年在全国10个省市试点,并于此后向全国推行。

2019年正式实施,该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对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满49周岁后,按规定条件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一定额度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自女方年满49周岁后,夫妻双方领取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伤残)或100元(死亡)的扶助金。

2019年,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伤残)、135元(死亡)。9月20日,民政部表示失独家庭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参照政府供养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的政策,由政府为失独家庭提供充分的保障。

自2019年1月1日起,对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女方年满49岁),特别扶助金标准由现在的每人每月135元提高到不低于500元;对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女方年满49岁),特别扶助金标准由如今的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不低于150元。

2019年12月26日,卫计生委等五部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高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扶助金标准。

自起,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按照不同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除了提高补助标准,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还可按照规定获得参保缴费补贴。例如,这些特殊困难家庭成员参加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可给予参保补贴;60周岁及以上特别是失能或部分失能的,特别是其中失能或部分失能的,可优先安排入住公立养老机构;对有生活贫困、住房困难的,优先安排廉租房、公租房等。

社会意义

关爱失独家庭,可以弘扬中华先贤光辉人文思想。孔子谈大同之世云: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描述理想社会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论是孔子的大同之世,还是孟子的理想社会,其实都是令人向往、而今我们正在追求并逐步实现的文明社会形态。

社会文明应是社会整体文明,社会各个群体都能享受文明眷顾。假如失独家庭得不到社会关爱,其成员就会茕茕孑立郁郁寡欢,造成失独家庭与其他家庭之间的无形隔阂,进而呈现失独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断裂,这不利于整体层面的社会和谐。

城市标准

失独家庭扶助金,官方用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来概括所有由于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家庭来代替失独家庭的说法,在扶助金方面,考虑到中国当前城乡差距及城乡居民生活费用支出不同,城乡实行不同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城乡相关家庭的实际困难。

北京

从2019年至2019年底,北京市低保金标准,已从每人每月330元,逐年上调至580元。起,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将提高,城镇每人每月将提高至340元,农村每人每月提高至170元。北京市已启动相关政策研究,将按国家卫计委要求提高相关扶助金标准。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市财政局《关于提高本市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和特别扶助金标准的通知》。

通知称,北京自1月1日起,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的标准。对于具有北京市农村户籍、只有一个子女、年满60周岁的居民,政府发放的奖励扶助金由现行的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

同时,1月1日起,北京还提高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金的标准。对于具有北京市户籍、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或死亡、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夫妻,政府发放的伤残、死亡特别扶助金分别由现行的每人每月160元、2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500元。

重庆

重庆五次提高扶助标准后,失独父母每人每年可领取3120元特别扶助金,加起来有6240元,远远高于国家政策的要求。

陕西

陕西除了向农村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2万元,向城镇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3万元精神慰藉费和生活补助费外,还对农村失独居民每人每月补助800元,城镇居民每人每月1000元,个人年金达到9600元至12019元,家庭年金达到19200元至24000元。

东莞

东莞通过《东莞市失独家庭扶助办法》,为了帮助失独家庭解决养老的实际困难,决定对女方年满49周岁、男方年满60周岁的失独家庭成员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的扶助金,自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

深圳

深圳失独家庭每月最高可领取政府补助770元等。

特殊生帮扶计划篇8

一、实行特别扶助制度的重要意义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地遏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为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新时期的人口问题更加复杂,要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特殊计划生育家庭。建立和实施特别扶助制度,是完善和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实施这项制度,有利于缓解特殊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精神上获得慰藉,生活上得到帮助: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更好地体现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率先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因此,要充分认识建立和实施特别扶助制度的重要意义,把这件事关广大群众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大事落到实处。

二、特别扶助制度的基本原则

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县人口计生局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有关政策解释和省人口计生委制定的扶助对象确认的具体政策严格执行,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二)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格确认程序,通过本人申请、逐级审核、张榜公布、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三)直接扶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渠道直接发放扶助金,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扶助金等违规行为。

(四)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特别扶助制度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实施特别扶助制度与计划生育公益制度以及开展“幸福工程”、“生育关怀”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特别扶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特别扶助制度是为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更有效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所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

(一)扶助对象基本条件

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的对象是:我县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符合上述条件的对象,由政府发放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金。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须年满49周岁领取扶助金。扶助对象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后,中止领取扶助金。

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具体政策解释由县人口计生局根据浙人口计生委[20*]59号文件精神执行。

(二)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1、本人提出申请;

2、村(居)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资格初审;

3、县人口计生部门审批并公示;

4、报市和省人口计生部门备案。

独生子女死亡的,需提供镇(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或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残疾的,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等级为三级以上。

(三)扶助标准及发放方式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5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2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对于符合条件而以前未享受的,以20*年为起点发放。在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扶助金不计入其家庭收入;取得扶助金的“五保户”不影响其原有待遇。

扶助金一年发放一次,采取一人一卡(存折)的方式,直接发给扶助对象。发放机构根据县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册和身份证号码为每一个对象开设一个扶助金个人账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扶助金划入每个对象的个人账户。

(四)经费来源

除省财政负担部分外,扶助经费由县财政负担。

(五)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公益金等制度衔接

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相交叉扶助对象,其扶助金发放标准就高不就低。对于目前已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的对象,按照本方案规定相应提高扶助标准;对于符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基本条件的农村对象,年龄达到60周岁以后,仍继续执行本方案规定,不再重复执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对于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而女方尚未达到49周岁的家庭,应结合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帮助。符合再生育条件的,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帮助有再生育意愿的家庭实现再生育。

四、特别扶助制度的实施步骤

20*年是特别扶助制度实施的起始之年,我县的实施工作进度原则上按以下要求进行。7-8月,出台政策文件、开展宣传培训、调查摸底等准备工作;9月,完成个人申请、镇乡(街道)村两级初审;10月,完成审批并将个案及汇总信息逐级上报市和省人口计生委;11月,发放机构为特别扶助对象建立个人账户、省下达补助经费;12月,完成特别扶助金的发放和总结工作。

从2009年起,特别扶助制度实施作为经常性工作,原则上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工作同步进行。

五、特别扶助制度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特别扶助制度的组织实施要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结合起来。县人口计生局、县财政局联合成立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人口计生局设立办公室,负责对全县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的协调指导。各镇乡(街道)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特别扶助制度的实施摆上工作日程,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特殊生帮扶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切实发挥工会组织联系党和政府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中心帮扶与送温暖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排忧解能,在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帮扶对象

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职工;

2、因下岗失业、天灾人祸、本人或家庭的成员患大(重)病、子女上学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

3、再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

4、老、弱、伤、病、残的职工;

5、因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

三、帮扶项目

帮扶中心重点为困难职工提供就业帮助、生活救助、法律援助和接待等服务。

1、送温暖活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或每学年开学前,深入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家庭访问,为特别困难的职工给予一定的资金或物资救助。

2、工作。主要是向职工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接受职工的投诉,与有关部门协商、协调、处理有关劳动纠纷和矛盾;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法律援助。加强与市法律部门的联系,及时受理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和基层工会组织在法律方面的咨询、求助,并为申请法律援助的困难职工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律师费、公证费等,努力做好解决困难职工“打官司难”的工作。

4、困难救助。(1)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困难职工优待证”的发放和优惠措施的落实;(2)促进符合“低保”救济的职工应保尽保工作的落实;(3)对困难职工、困难劳动模范的特殊生活困难,给予临时性的解困救济;(4)对成绩优秀的困难职工子女开展结对助学活动,给予定期资助;(5)协助房产等有关部门为困难职工解决“住房难”的问题。

5、互助互济。积极组织实施职工互助互济工作,发动全市广大职工参加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省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险计划等补充保险活动,缓解职工因大病医疗、意外伤害等方面的特殊困难。

6、再就业培训。加强与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合作,组织下岗、失业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办理求职登记、就业推荐、择业指导、心理辅导等职业介绍,为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

四、工作程序

困难职工到帮扶中心申请救助,出具相关的身份证明,并填写帮扶中心统一印制的《困难职工帮扶申请表》,由所在单位工会或行政(包括街道、居委会)加具意见,经帮扶中心调查核实后,符合条件的给予及时援助。

五、经费来源

1、市财政拨款,每年从市财政拨款10万元(不包括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慰问活动资金),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计划;

2、争取省、**市总工会拨款;

3、工会系统干部带头捐款;

4、接受社会捐赠;

5、组织义演、义卖活动筹款。

经费存入银行专户,专款专用,接受市财政、市审计的监督审计。

特殊生帮扶计划篇10

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一)切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10年),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各级扶贫领导小组要吸收残联为成员单位。农业银行要积极发放康复扶贫贷款,提高贷款到位率,帮助贫困残疾人以最优惠的条件得到贷款扶持。加强对康复扶贫项目的管理,大力推行基地辐射、“公司加农户”等扶贫方式,继续推行小额信贷。各级财政要安排相应资金,用于扶助贫困残疾人。各级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扶残,确保扶贫开发重点村中的残疾人得到有效扶持。

(二)切实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等政策。认真执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扶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的残疾人,要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及时纳入当地农村低保范围;实行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要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作为救助工作的重点,给予定期定量救助。对城乡贫困残疾人要适当提高保障标准。

(三)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有关残疾人就业政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加强对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在社区开发公益事业性和适合残疾人灵活性就业的岗位。支持用人单位进行适合残疾人就业的设备设施改造。继续落实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的就业政策,用人单位要按照全部职工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暂时达不到比例的单位,要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认真落实福利企业税费减免规定,完善对福利性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兴办工疗机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施行统一标识)等福利性企业和机构。要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委托,认真做好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加强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并与人事、劳动保障、税务、工商等部门的信息网络联网,共享信息资源,实现残疾人就业信息无障碍。各级劳动保障、民政、扶贫、教育、残联等部门在加强对城镇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为农村残疾人开展以养殖和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小额扶贫贷款的作用,把扶贫与就业相结合,并对农村残疾人到城镇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各级各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权益的执法检查和监督,维护残疾人就业权益。对为残疾人就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四)改善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认真做好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承担项目的市、县(市、区)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确保项目圆满完成。其他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采取切实措施,积极筹措资金,有计划地做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城镇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的,要纳入政府廉租房制度;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要优先实行实物配租。

(五)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社区生活服务。城乡社区要将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纳入社区服务内容,在社区布局、功能定位、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民政、残联等基层组织要在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

二、落实各项扶残助学的政策措施,保障贫困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六)改善特殊教育条件。要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19号)精神,把残疾人教育纳入农村教育发展规划,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和新建特教学校的土地、资金、师资、教学设施等问题。到*年全省各县(市)都要有一所特教学校,形成以特教学校为主,随班就读为辅的特教新格局。

(七)资助贫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教育部门和残联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对我省特殊教育的支持,对贫困残疾儿童少年继续实施资助。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具体扶助计划和资助标准,真正将资助金落到实处。到*年底,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9%以上,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残疾学生都能优先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有条件的可优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八)积极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各地教育部门在继续做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要将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含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年底对筹建河北省特殊教育学院开展可行性研究;*年底,各市都应有一所实施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教学校。要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班)。要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考生入学接受高等教育。

(九)资助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的资助规定,财政、教育、民政、扶贫等部门会同残联、共青团、妇联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共同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三、加强康复和医疗救助工作,使贫困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康复服务

(十)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规定,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城镇贫困残疾职工和农村贫困残疾农民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其中的特困残疾人实行医疗救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要从医疗救助资金中资助贫困残疾农民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

(十一)建立健全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建立残疾人康复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大医院和大型康复医疗机构为后盾,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依托,以残疾人家庭康复为补充的全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在政策措施方面向贫困残疾人倾斜。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康复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基层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尽力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方便及时的康复服务。

(十二)为贫困残疾人实施医疗康复救助。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康复经费的投入;残联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救助力度,为贫困白内障患者、精神病患者、聋儿、肢体残疾者等提供医疗及康复救助。

四、维护贫困残疾人权益,加大保障力度

(十三)加大落实优惠政策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贫困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尚未取消农业税的,对残疾人要根据其残疾程度酌情减征或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已经取消农业税的,要继续加强对残疾人的救助和扶持。各设区市要制定出台扶助贫困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县(市、区)、乡(镇)政府要修订和完善扶助残疾人的规定;村(居)民委员会等城乡基层组织要结合实际,制订落实扶助贫困残疾人的规定、办法或村规民约。

(十四)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对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工作,严厉打击利用残疾儿童进行乞讨等违法犯罪活动。对因国家征用土地、城市拆迁改造造成残疾人利益受损、生活困难等突出问题,有关部门要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予以妥善解决。在解决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营运问题时,各级人民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严格管理,采取妥善的过渡措施保障以此为生的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十五)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完善部门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对贫困残疾人法律援助给予经费支持。各级公安部门要加大涉残案件的办理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深入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及我省的实施办法,指导律师、法律工作者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侵害残疾职工合法权益案件的监督检查力度。各级残联要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等维权机构建设,完善工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转介服务和盲文、手语等辅助服务,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涉残案件,充分发挥各级残疾人法律援助促进会作用,推动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关爱帮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

(十六)充分发挥政府在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把扶助贫困残疾人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和工作全局,制定并落实本地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具体计划,加强综合协调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将扶助贫困残疾人纳入工作职责,加大工作力度。各级民政、残联、扶贫等部门要努力为贫困残疾人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