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制度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5:13

公司制度建设方案篇1

一、目标

通过完成制度建设工作,实现集团公司制度管理的标准化,加强制度的执行与落地,提高制度建设水平。

二、范围

集团公司各机关职能部门、管理处、子公司

三、制度建设、修编时间

20**年8-10月

四、成立制度建设委员会

主任:z

副主任:z

成员:z

五、制度建设工作现状介绍

集团公司已建立起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完成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该汇编中制度的编制运用了国家标准结构格式,即国标体(t1.1格式),并在内容上实现了标准化、程序化。集团公司原有的管理制度大都沿用着传统结构格式,即章节条,格式上与国标体不统一。

六、实施步骤

1.确定制度范围、种类、数量、职责归口(8月中旬)

各部门相关人员确认制度范围、种类、数量、职责归口,填写“管理制度清单”,详细规定每个制度的名称、编号、起草人、负责人等信息,方便沟通,一目了然。

2.组织召开制度建设启动大会(8月下旬)

组织召开制度建设启动大会(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公司领导做动员讲话,各部门、子公司统一思想,积极配合,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制度建设工作。

3.组织培训(8月下旬)

参照国标体的规范格式,组织对制度编制方法的培训。各部门、子公司选派不少于两个人参加培训。

4.实施文件修编(8月下旬-10月上旬)

各部门相关管理人员,经集中培训后,按照要求对本部门归口管理制度进行修编,并经本部门领导初审。

5.汇总整理,制度建设委员会会审(10月上旬-中旬)

企业管理处组织制度建设委员会成员进行会审,重点针对新增、内容变动较大的制度,各部门根据会审结果实施改进,进一步完善制度文件。

6.组织召开制度文件、实施大会(10月中下旬)

制度文件修编完善后,企业管理处将制度汇编成册,同时组织召开制度文件、实施大会,制度体系文件令。制度文件实施后,各部门及时组织宣贯培训。

七、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开展制度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管理处自行编制的制度,于公司制度汇编后,按照要求修订完善,年底前完成。

3.子公司参照方案实施步骤开展本公司制度建设工作。

公司制度建设方案篇2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4年监督工作计划,为了切实做好司法机关规范执法公正司法工作情况的专项审议和专题询问工作,按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和联系领导的指示要求,内务司法委员会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起草实施方案,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实地考察,进行座谈交流,认真分析梳理,有序做好专题询问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中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邀请省人大代表就近参加调研,并在代表履职服务平台上广泛征求意见。省公检法司机关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积极协调配合,推动工作落实。9月4日,内务司法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调研报告进行了讨论。现将司法机关规范执法公正司法工作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做法和成效

全省公检法司机关高度重视规范执法、公正司法工作,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司法公开和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规范执法和司法行为,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司法理念有提升。公检法司机关通过理念的转变推进司法公正,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学习培训,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了司法理念,加强了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严防冤假错案大讨论活动,引导执法办案人员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执法办案人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三是深入开展法律学习和岗位练兵,提高执法办案的规范意识和工作水平。四是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对执法办案、纪律作风情况的监督检查,抓早抓小,从严管理。

(二)制度建设有加强。公检法司机关以制度保证公正的实现,将规范化建设作为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完善执法和司法制度体系。一是注重办案流程和环节的制度建设。省法院以“规范司法”为抓手,针对立案、庭审、执行等环节制定制度措施,着力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省公安厅围绕建设“又好又多”执法办案工作体系,开展了新一轮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二是紧扣重点问题加强制度建设。针对群众关注的依法文明办案问题,省检察院、省公安厅推行了办案工作区、功能区建设,并制定了相关制度措施,规定办案一律进工作区,对讯问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公检法司机关之间联合制定出台了防止冤假错案、化解执行难、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制度措施。三是加强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公检法司机关进一步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度,完善过错责任追究。制定完善了有关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的相关规定,积极发挥律师的监督制约作用。公安机关还积极探索刑事案件办审分离制度,修订了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实施办法。

(三)司法公开有深化。公检法司机关坚持阳光司法,以公开促公正,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深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公开的内容更为广泛。全省公检法司机关逐步扩大公开范围,努力实现过程和内容的全覆盖。省法院制定了阳光司法的实施标准,规定了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六个方面必须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我省法院还是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试点地区,2011年,全省即有8个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推行了“阳光检察”、“阳光执法”,将执法依据、过程和结果公开。省司法厅将暂予监外执行和收监执行决定书上浙江监狱网向社会公开,制定律师行业处分信息规则,将律师奖惩信息在网上公布。二是公开的形式更为多样。全省公检法司机关不断创新形式,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通过电视、网络直播、录播庭审,网上开庭,开通门户网站、微博、微信、QQ,开通短信服务平台和司法服务热线,设置意见箱、公众开放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开活动。省检察院的官方微博还被评为全国十大检察微博。三是公开的针对性更强。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及时进行信息。实行了新闻会制度,及时通报重点工作和重大案件侦破情况,推行了裁判文书互联网公开、案件信息公开、网络司法拍卖,当事人可以凭借司法机关提供的帐号和密码登录系统查询有关案件的办理情况。

(四)信息化建设有推进。公检法司机关将信息化作为提高办案水平和效率、保证各项制度落实的平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强化硬件投入。全省法院审判用法庭全部建成数字法庭,并在全省90个看守所建立了92个远程视频室,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在办案工作区、功能区建设中,安装视频设施实时监控。法院为执行局、公安机关为一线执法执勤单位的民警及处警车辆配备“现场执法记录仪”,对执法信息进行实时传输。全省各监狱视频监控实现了监管区域、执法岗位全覆盖,全面深化智能化现代文明监狱建设。二是注重研发运用。司法机关积极开发有关业务软件,推行电子化档案,开发执法办案流程监控系统,打造执行、审判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指挥、监管、服务平台,探索侦查技术手段的运用,使信息技术发挥了服务监督管理和执法办案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程度。三是推进信息共享。在侦查、执行、减刑假释工作中,司法机关之间以及与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之间部分信息实现了共享和业务协同。

(五)整改落实有成效。公检法司机关高度重视去年常委会刑事诉讼法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根据审议意见的要求,一方面加强学习教育培训,着力提升执法理念,一方面积极沟通协调,着力加强制度建设,联合制定修改了有关律师执业权利保障、讯问同步录音录像、死刑案件证据收集审查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同时,各家还分别单独出台了一些制度规定。对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进行了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规范执法公正司法工作还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队伍素质不适应、执法司法不规范等一些问题。

(一)教育引导有待加强。一项工作的落实,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公检法司机关在队伍工作作风和司法理念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队伍建设的思想教育还不够落实到位,有些内部管理制度和措施还不够有力,效果还不够明显,一些司法人员执法理念有待进一步转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有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人权保护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还不够强。二是有的司法工作作风仍需转变,对当事人态度比较生硬,对律师介入有抵触情绪,司法为民意识还不强。三是廉洁自律仍需加强,有的单位在防止工作人员与当事人、律师非正常接触方面还缺乏有效措施,个别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执法不廉不公,甚至执法犯法,徇私枉法,构成犯罪。

(二)制度规范有待完善。一些制度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一方面是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些法律新增职能的配套制度有所缺失,有些规定比较原则,针对性约束力不强。非法证据排除、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等与规范执法公正司法密切相关的制度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有关过错责任追究、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有待深入研究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涉案财物的扣押、保管和随案移送还不规范,实物证据处置出口也不够通畅。另一方面是有些制度执行还不够到位。重制度设计、轻制度落实的情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去年纠正的“两张叔侄”、“萧山陈建阳”等人案件中反映出,在侦查审讯、见证人见证、证据提取等方面,制度规范其实一直都有,冤错案件产生的关键在于制度规范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和落实。关于律师执业,一方面律师反映,“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问题依然存在,有些案件会见甚至比以前更难;另一方面司法机关也反映,个别律师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干扰了执法办案。此外,有案不立、违法立案、关系案、人情案、侦查审讯不文明、自由裁量权运用不够规范等问题仍有反映。

(三)配合制约有待改进。司法机关之间应分工负责,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但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在配合和制约的两个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审查监督仍应加强。公检法司机关相互之间,内部各部门之间重配合、轻监督,重打击、轻保护的现象仍有反映。冤错案件的产生,首先是侦查环节出了问题,但后续审查、审判程序没有发现问题,非法证据没有排除,审查监督也有责任。二是工作协调不够到位。有的律师和基层办案单位反映,有些执法标准还不够统一,一些多发案件的事实认定缺乏统一标准,有的侵财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和起刑标准相差较大,影响了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此外,公检法司机关各自的绩效考评体系导向不同,有些指标不够科学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作合力的形成。三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法律赋予检察监督的手段不多,刚性不足,客观上限制了检察法律监督作用的发挥。从检察机关自身来说,有的地方还存在不愿和不善监督的问题,从外部看,其他司法机关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定位还有个逐步统一认识的过程,抵触、规避检察监督的现象还有反映。

(四)信息化建设有待深化。公检法司机关在推进执法、司法公开,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工作进度不一,在有些方面还不能适应规范执法和公正司法的需求。一是不平衡。司法机关之间、各司法机关内部上下之间,在司法公开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和单位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二是不适应。执法、司法公开的形式还不够贴近群众生活,公开的内容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有的单位侦查技术还比较落后,难以适应侦查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完全把一线执法办案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的还额外增加了工作量。三是不共享。公检法司机关信息化建设各成体系,相互间不兼容或难兼容,有的以保密为由,信息不互通、不共享。

(五)队伍建设有待提高。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队伍建设既有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客观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一是司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执法和司法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新型案件研究不够深入,对新技术运用不够熟练,对侦查、审讯、庭审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强。二是案多人少矛盾一直未能有效缓解。一方面,我省司法机关一直以来普遍面临着案多人少的问题,办案疲于应付,影响质量,也影响规范执法和公正司法;另一方面,调研发现,基层司法机关也有为数不少的业务骨干,因年龄原因赋闲二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一些单位存在行政人员与办案人员配置不够合理的问题,有的地方司法人员直接参与的如拆迁、招商引资等非司法本职工作任务比较多,牵涉了大量的工作精力。三是近期人才流失现象反映突出。调研发现,因工作压力大、职业荣誉感低等原因,近期基层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流失现象反映突出,山区海岛等偏远欠发达地区情况更甚,人才引不进,骨干留不住。据丽水中院提供的数据,近五年,丽水全市法院新招录公务员229人,但同期流失121人,其中35周岁以下法官66人。2013年,丽水全市法院新招录公务员62人,但流失有经验的法官32人。

三、意见和建议

为了切实规范执法、司法行为,进一步做好规范执法和公正司法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转变司法理念。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紧紧围绕规范执法和公正司法主题,切实转变司法理念。一是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按照“五个过硬”的明确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司法队伍。二是要继续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司法工作作风。三是要坚决摒弃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重配合轻制约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和监督意识等法治理念,努力把外化的规范内化为行动的自觉,积极促进规范执法和公正司法。

(二)着力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明晰执法标准。要建立健全执法、司法每个环节的行为标准体系。一是要突出重点。要扫清制度建设的盲区,针对执法办案中侦查审讯、律师会见、刑罚变更执行等关键环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着力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要规范调查取证,严格非法证据排除,坚守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要严格罪犯奖惩考核,规范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工作,确保依法和公正。二是要提高适用性。规定要细化具体化,提高针对性,标准要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制度好用管用,切实起到规范的作用。三是要狠抓落实。要通过内部监督管理,确保已经制定的规范得到有效执行,要加大规范公开的力度,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监督规范的执行。

(三)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司法效能。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科技要人力,提高效率,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把内部的“软约束”转化成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硬指标”,促公开保规范。一是要加大工作力度。要积极推进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有效作用。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单位和地区要加大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和基层基础建设,加强软件开发,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案件办理全过程网上流转和全过程网上实时动态监管,提高办案效率和监督效果。二是要注重统筹和共享。要做好顶层设计,公检法司之间和各自系统内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政法专网,打通执法环节,打破网络壁垒,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司法效能。三是要坚持服务导向。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功能性,强化服务导向,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对信息全面公开的新期盼,更好地服务于内部监督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执法办案,把人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积极促进规范执法和公正司法。

(四)着力加强监督制约,进一步确保规范执行。一是要继续深化司法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积极回应群众对司法公开的期盼,全面推行执法和司法公开,倒逼权力规范行使。要进一步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明确清单,不断拓展公开的范围、内容,以不违反法律规定为底线,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公开促规范,以规范保公正,以公正树公信。二是要加强内部制约。要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强化监督制约,进一步建立完善各自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更加重视相互监督,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要统一执法标准,提高办案效果。检察机关要进一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三是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省公检法司机关要进一步完善接受人大监督的制度,提高执法、司法人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支持宣传的作用。要继续深化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工作。

公司制度建设方案篇3

*供电公司成立于*年,是*省电力公司直属的中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三区两县、*集团及京广电气化铁路淇县牵引站的供电任务。截至20*年底,全公司在册职工500人。公司属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座,总变电容量1125.2兆伏安。其中220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容量510兆伏安(*站容量2×180兆伏安,*站容量1×15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584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量31.2兆伏安。35千伏及以上线路共计492.60公里,其中220千伏线路228.57公里、110千伏线路228.11公里、35千伏线路35.92公里。供电区最高供电负荷28.4万千瓦。20*年,全年供电量实现15.67亿千瓦时,全员劳动生产率100.5万元/人·年。

近年来,*供电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企业整体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等光荣称号,并连续9年保持了“*省文明单位”称号,为*省电力事业和*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企业档案的基本情况

我公司的档案管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电业公司的前身是“*供电局*分局”,于*年8月22日成立“*市供电局。*年更名为“*市电业局”,20*年12月更名为*供电公司。*年成立综合档案室,隶属办公室,负责文书、科技、会计、底图、科技档案和科技图书的收集、整理工作。20*年6月被省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二级。20*年12月国家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一级。实现了各类、各种载体档案的集中管理。目前综合档案室管理着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设置了干部、职工档案两个分室,负责0-9大类及声像档案和图书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室藏档案17780卷。其中:文书7618卷、科技1487卷、会计4524卷、声像42卷、照片28卷、底图1112张、资料2969册。档案室总建筑面积396.6平方米。档案装具齐全,并留有余地,库房建设符合保管要求。综合档案室配备了专职档案人员3人、接受档案培训率达100%,兼职档案人员22人,各部门均有分管档案工作的网络人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公司档案室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管理人员的需要。先后被评为省档案公司、*市档案公司评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档案人员被评“档案管理先进个人”。

三、档案目标管理情况

(一)组织管理

1、领导班子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我公司领导历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历任领导班子均由公司主要领导主抓,特别是新领导班子把档案管理工作与我公司其它重要基础管理工作一样,列入了企业发展规划,对档案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并进行考核。主管领导经常与档案人员研究、分析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在业务技术上,千方百计为档案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等各级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组织人员到先进单位学习、取经。

在档案室的建设搬迁上,公司领导从调度大楼的设计开始就按照档案库房标准进行严格要求、严格施工。在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划出一层楼供综合档案室专用。在荣誉室和档案设施的配备上,公司今年在以前巨大投入的基础上,又计划对一些设备进行更新,预计年底前能够投入使用。

2、实行了档案的统一管理

在档案管理网络建设上、我公司根据机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网络,各业务部门都有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现行文件、资料的管理归档工作,专职档案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督促规范各业务科室的归档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和利用,有效保证了各类档案的完整。从而形成了以档案室为主体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心。

(二)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1、加强档案法制化建设

我公司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档案法》、《保密法》及国家、系统和地方有档案工作的制度、规定、标准和法规。增强全员法制观念。同时提高档案及网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法规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敬业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坚持依法治档,依法管档。

2、建立健全了档案规章制度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档案工作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完善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修订了保密、借阅、销毁、图纸修改等制度。编制了科技、文书、会计等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档案人员坚持“三纳入“、四参加”制度,较好地控制了各种文件资料及时有效地归档。

3、加强档案库房的建设和管理

20*年,档案室迁至调度大楼,库房面积由原来的90平方增加到396.6平方米,增设了荣誉室,做到了办公室、阅览室、库房三分开。先后配制了文书、科技档案密集架,财务档案柜、声像柜、底图柜、照相机、去湿机、温湿度测试仪、微机、中央空调、更换了缝纫机、安装了防火防盗报警器、防紫外线窗帘。库房设施全部具备防潮、防火、防盗、防高温、防尘、防盗、防虫、防光、防有害气体等要求。为档案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严格立卷归档质量

从*年起,0-9大类档案按照能源部颁发的《供电企业档案分类表》要求进行分类、组卷、编目,严格执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等有关标准,编制了保管期限表,和分类说明,编目规范,排架合理,符合国家及电力行业标准要求。近三年,档案归档率达100%,完整率达99.7%。我公司还建立了各类台帐,作到了档案的收进、移出、利用及时统计,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三)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档案工作的重要途径。我公司从*年开始使用微机,实现了微机输入、整理、组卷、编目、保管、统计、检索、打印各种目录等,实现了案卷的现代化、标准化,充分显示了快速、安全、准确、高效等特征。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根据企业整体规划,我公司在“oa”系统中,把档案工作纳入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整体规划中,开发了档案的录入、整理、归档、查阅、利用等整套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我公司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档案的开发利用

我们坚持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为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这一原则,为了使档案更好地发挥其效益,为先后编制了《全宗介绍》、《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事故汇编》等编研成果等。为开发信息资源作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干部任免卡》、《机构变更卡》等检索工具,采用上网分发目录、电话调卷、利用微机查询、检索、发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热情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要求。近年来,共提供利用386人次,查准率100%,查全率99.86%,为城农网、技术改造、评聘职称、经济纠纷等提供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和技术依据,得到了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认可。为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我公司将各变电站主要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录入计算机,实现主要科技档案资料电子文档化,实现网上浏览和借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资金,在现代化办公手段上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四、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的摸索,特别是20*年公司实现办公自动化、生产管理miS和营销miS系统的投入运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公司下一步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推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很多,如何规划、分清层次和轻重缓急,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和任务,找准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行,并将企业档案信息化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之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及资金问题,也是管理问题。电子文件的安全与长久保存也依赖严格科学的管理与先进技术的应用。目前企业在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时为保证其成功,需要同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档案管理信息化也同样有一个业务流程再造的问题。很多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体会到,信息化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对档案管理来说还要加上“十二分数据”。因此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管理观念、方式、方法乃至整个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档案信息化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必须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之中。要建立适应信息化要求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收集、归档、鉴定制度,以及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并将其纳入到企业信息化的相应环节之中。没有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就不完整,而离开企业信息化,档案信息化也无从谈起。

(二)应加强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的研究。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的研究。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相对于纸质文件管理来说是全新的模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将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政策、技术、方法、标准以及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求。20*年国家档案局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一些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建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了基础。但是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流程再造,思考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航空工业档案馆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及《档案信息化规章标准体系表》,初步确定需要编制的规章、标准。同时成立了全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家组、业务组、技术组,对航空工业档案信息化展开全面研究。

公司制度建设方案篇4

2011年,公司纪检监察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狠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反腐倡廉教育,为公司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狠抓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工作规划》

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是公司党组2011年反腐倡廉工作的主线.在惩防体系建设中,一是制订了《黄河水电公司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公司惩防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二是抓任务分解和落实,根据实施方案,对惩防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分解,将惩防体系建设的任务分解为5大项,20小项,61条,涵盖了公司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认真落实了各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协助单位和落实时间,做到了任务,时间,部门三落实.三是按照公司党组纪检组的要求,各基层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实施方案》,将惩防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了分解,全面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四是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项公司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在大额资金使用,管理上,严格按照公司财务制度办事,实行总经理与财务总监联签制度.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发扬民主,集体讨论,规范操作,坚持群众推荐,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保了任免程序的严密性和干部选拔任用的严肃性.2011年公司在干部任用方面公示11人次,公示率达100%.五是结合公司综合业绩考核,对各单位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120多条,促进了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的落实.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考核

公司认真落实《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考核.一是召开了2011年党建暨纪检监察工作会,对公司系统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公司党组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司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时下发了纪检监察工作要点.二是签订党风廉政和稳定工作责任书,公司与17个基层单位签订了《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稳定工作责任书》,各单位也与所属部门签订了责任书,确保本单位经营,安全生产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同步实现,共签订责任书127份.三是强化责任制考核,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党建,廉政,稳定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年中进行了抽查,年底组成检查考核组,对公司17个单位党建,廉政和稳定工作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综合业绩挂钩,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机制.四是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为保证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及时调整并充实了7个单位的纪检组织,确保了组织健全,人员到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廉洁从业意识

公司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成效显著.一是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采取讲党课,举办专题讲座,专题辅导报告会,撰写交流体会文章,开办专栏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学习教育的效果.共印发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资料汇编60册,举办党课讲座及专题讲座27场,撰写交流体会文章196篇.二是以党员干部为重点,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公司编发的《中心组学习资料》中,开辟了反腐倡廉建设专栏,将反腐倡廉教育案例作为学习的必备篇目.三是进行正反典型教育,公司纪检组向公司属各单位发放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须过好四关》,《净化领导干部生活圈》录像片和《人生的败笔》等警示教育片,组织播放先进典型教育片46场次,共998人观看,组织播放警示教育片48场次,共1527人观看;组织公司本部全体人员,部分单位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参观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参观人数达240人,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做到了警钟长鸣.四是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四项制度,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弘扬新风正气,促进廉洁从业"知识答题活动,进一步促使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廉政规定,增强廉洁从业意识.五是对公司系统137名领导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六是以廉洁文化"四进"为载体,扩大了反腐倡廉教育的覆盖面,各单位在重点岗位员工中开展了廉洁从业承诺活动,共签订承诺书468份,强化了重点岗位人员廉洁从业的意识.通过开展家庭助廉活动,推动了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的深入开展,共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148份.各单位还充分利用局域网等多种载体,开辟专栏13个,发表文章98篇,在各类报刊上刊登宣传报道62篇,图片52幅,制作宣传栏41块,制作展板36块,丰富了教育内容,营造了浓厚廉洁文化氛围.

(四)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

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标准化建设推进年"活动,公司以规范权力的正确行使和源头治理为着眼点,围绕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资本运作,物资采购,大修,技改工程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296部管理制度从有效性,适应性和完备性的角度进行了评估,其中新增74部,废止19部,有效181部,修订79部.进一步完善了职责具体化,流程规范化,过程可控化,责任可追溯的内控体系,通过全过程控制和监督,达到超前预防的目的,为实现管理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制订了《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制度》,《黄河水电公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评价监督管理办法》,《黄河水电公司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管理规定》,对《黄河水电公司后备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为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提供了制度保证.

强化廉政制度执行.领导干部任用开展廉政"五关"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一是进行廉政情况考察;二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主动征求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三是进行廉政知识测评;四是进行廉政要求谈话;五是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作出廉洁承诺.2011年进行廉政谈话9人次,干部交流谈话15人次,任职谈话19人次,诫勉谈话5人,对3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离任审计,与新任干部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4份,进行党纪党规知识测试4人次,保证了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五)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

公司始终把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工作加以推进,在服务大局,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监督保障作用.一是开展了"小金库"及账外账自查自纠工作,成立了公司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按要求开展了自查自纠,签订杜绝"小金库"及"账外账"承诺书18份,"小金库"自查自纠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二是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用2年的时间,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公司及时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根据公司实际,将工程建设分公司,鑫业分公司,新能源分公司,西安太阳能公司,中型水电公司作为专项治理的重点.截止目前,已完成了14个项目的自查工作.三是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公司招标监督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招投标工作全过程监督.纪检监察人员参与招投标项目的监督,保证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2011年共完成建设工程,设备,材料采购招标168项,未发现违纪违规行为.四是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接受组织的监督,按照《公司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公司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向党组进行了报告,没有发现违反廉政规定的现象.

(六)积极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公司将安全生产保证与监督体系建设确定为2011年效能监察项目,成立了"两个体系"建设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及时下发了《关于在公司系统开展安全生产保证与监督体系建设效能监察的通知》,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的,主要内容,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各单位根据要求认真开展了自查.7月份起,公司组织人员对15个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针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出具效能监察工作底稿19份,提出意见建议133条,下发效能监察建议书15份,提出监察建议70条.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公司系统完善规章制度137部,制定完善应急预案50项,修订生产技术规程132个,修订,增补图纸135张,为促进公司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源头上保证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2011年,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了认真的选题立项,全年公司系统共立项15个,主要包括物资管理,制度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大修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通过开展此项工作,节约资金987.18万元,下发监察建议121条,被采纳建议103条,协助建章立制131部.年底,公司组织对系统内开展的15个项目的效能监察成果进行了评选,拉西瓦发电分公司的制度建设效能监察项目被评为一等奖,龙羊峡发电分公司的内控制度效能监察项目,测试科技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效能监察项目被评为二等奖,李家峡发电分公司的制度建设效能监察项目,鑫业分公司的工程物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项目,电力检修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效能监察项目被评为三等奖.公司实施的安全生产保证与监督体系建设效能监察项目获得集团公司管理效益突出奖.

(七)加大督办力度,发挥工作综合效力

2011年,公司共收到来信来访件20件,全部进行认真办理,对所反映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办结,尤其对招投标举报线索认真核查,及时纠正了违规行为,并责成有关单位提出了整改措施.对上级纪检组织要求协助办理的信件,公司纪检组积极协助,及时上报了办理结果,办结率为100%.

(八)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水平

公司党组纪检组重视纪检监察人员的培训,把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摆在重要位置.一是在公司系统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开展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习王瑛同志的先进事迹,公司系统基层单位的纪委书记聆听了青海省委组织的王瑛事迹专题报告会,参加了青海省纪委组织的廉政报告会,组织10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及相关人员观看了先进典型教育片,使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向基层单位纪检监察干部发放了《纪检监察业务培训资料》光盘,结合各自的实际进行学习,选派5人参加了集团公司举办的纪检监察工作培训班的学习.结合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公司举办了2期效能监察培训班,邀请集团公司专业人士授课,共有32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水平.

一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下,公司系统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检查考核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二是各监督部门之间配合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个别单位招标工作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不断探索加强监督工作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以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四是由于个别单位领导不重视,效能监察工作在推动企业经营管理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五是纪检监察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业务能力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工作

2010年,是公司实现"三步走"第一阶段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加强和改进公司党的建设的重要一年,认真做好今年的反腐倡廉工作意义尤为重要.2010年公司纪检监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惩防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重点,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着力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促进廉洁从业,着力完善"大监督"工作机制,强化关键环节监督,为建设一流区域能源企业保驾护航.

(一)全面履行监督职责,进一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结合公司2010年中心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公司各单位纪检组织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全面履行监督职责,切实加强对落实公司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政令畅通.一是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整体推进,增强惩防体系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综合效果.二是抓好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重点领域,部位和环节,进一步完善制度,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把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查处与保护贯穿于反腐倡廉全过程.三是把教育,制度,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惩防体系建设与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有机融合起来,把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贯穿于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二)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廉洁从业意识

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把各级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作为廉洁从业教育的重点,切实抓好遵纪守法,廉洁勤政,诚实守信和自觉接受监督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意识.一是公司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组织协调,全面履行职责.以领导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监督检查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和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情况.二是深入开展廉洁从业教育,通过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组织观看警示片,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廉政谈话,家庭助廉,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教育活动,筑牢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思想道德基础.三是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以廉洁文化"进班子,进厂区,进岗位,进家庭"为内容,以内部报刊,网络,电视,简报,宣传橱窗为载体,全方位开展廉洁文化活动,结合公司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的宣传,培育干部员工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文化氛围.

(三)切实抓好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和公司的具体要求,深入,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单位要继续对2008年以来立项,在建和竣工的投资建设项目,特别是规模以上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列出重点,统筹安排.以工程项目为主线,围绕项目决策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物资采购及投资控制,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提出治理措施,积极进行整改.并针对项目建设程序管理,工程市场,资金使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以及进一步强化制度的执行等方面,进行整改完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完善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巩固和深化"小金库"自查自纠工作成果.

(四)加强防范预警机制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应公司健康发展的防范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完善各项监督制度.完善和规范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的相关制度,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二是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制度执行力,确保制度得到有力执行.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廉政谈话,任前谈话,诫免谈话等项制度,做到关口前移,防微杜渐.三是继续深入开展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编制《黄河水电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手册》,规范公司风险管理的内容,程序,步骤,建立健全风险汇报机制,全面启动公司试点单位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公司风险管理能力.

(五)发挥好纪检监察职能,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查办案件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一是严肃查处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的案件;严肃查处违反《若干规定》特别是利用职权为本人,亲属及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处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处领导人员失职渎职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案件.以权钱交易,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等的案件为突破口,加大对领导人员违反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查处力度.依纪依法处理并追究违纪人员的责任.二是充分运用效能监察,内部审计等形式,对企业重点环节和部位的权力行使实施程序监督,结果监督和责任追究,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六)推进效能监察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工作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效途经,是反腐倡廉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最有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各单位要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开展效能监察,搞好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围绕影响企业成本费用的关键领域和环节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结合公司实际围绕工程管理,物资采购,招标管理,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定效能监察项目,推进效能监察工作深入开展.三是要围绕企业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标准化管理开展效能监察,切实加强监督,防范风险,促进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四是加强招标管理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招标管理工作,有效防范招标风险,进一步推进公司招标管理制度化,程序化,建立招投标管理"黑名单"制和邀请招标个人推荐投标单位承诺制,避免招标领域中发生举报,投诉事件,保证招标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切实维护公司利益最大化.

(七)畅通举报渠道,做好预警和超前防范

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加强举报基础管理工作,规范来信来访办理程序,提高举报的查核率,加强对举报线索的核查力度.一是加强,案件的信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坚决杜绝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有责不究,违纪不处,加强对举报的分析工作,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对发案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分析,查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做好预警和超前防范.二是要提高办案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大案件排查,交办和督办工作力度,及时有效地反映职工的热点问题.定期做好分析工作,提高件办结率.

(八)改进纪检监察工作,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公司制度建设方案篇5

论文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信息化 

 

一、工程档案概念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是把往复不断的现象真实的记录下来,成为人们进行反复观察和研究历史现象,准确寻找事物发展规律的可靠依据。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就是工程档案。工程档案管理是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检索、编研提供利用等活动的通称;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含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文件。 

二、工程概况 

芜湖电厂五期工程2008年12月31日以发改能源[2008]3704号文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于2009年8月8日高标准开工建设,2010年12月24日,#1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实现了“厂用电受电、锅炉水压、汽机扣缸、锅炉点火、汽机冲转、并网和168h满负荷试运”等“七个一次成功”,提前跨年度投产发电,成为中电投集团公司装机容量突破7000万千瓦的标志性机组。芜湖电厂五期工程由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独资建设。委托管理单位为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主体设计单位为华东电力设计院,监理单位为长春国电监理公司,调试单位为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1至#5标段分别由安徽电建二公司、上海电建、东电烟塔、安徽电建一公司、安徽水利负责。锅炉、汽机、发电机分别由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和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生产。 

三、工程档案现代化创新管理 

1.落实项目档案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并监督有效运行 

(1)统筹部署,完善体系制度。芜湖发电厂成立了由发电公司、工程公司芜湖项目部、各主要参建单位领导组成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由发电公司、工程公司芜湖项目部、监理单位及参建单位档案主管组成的档案管理网络。负责各职责范围内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确保归档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芜湖发电厂和工程公司芜湖项目部以国家、行业有关档案管理规定为依据,结合项目档案的归档要求,以文件形式编制并联合下发了《工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规范了各参建单位的归档范围及职责要求,明确了移交档案的时间、数量和质量,对档案资料的形成和流向进行了追踪管理。 

(2)建立现场办公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到现场办公,进行现场调查,参加技术例会,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了解档案形成情况和收集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查出参考性资料,协助解决问题。所以,要在主动做好对工程档案业务指导、现场跟踪服务、档案接收工作的同时,对登记在册的工程项目进行清查、摸底、分析研究,积极探索,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意义深远的工程,不但深入现场进行业务指导,而且还与各参建单位就工程的有关特殊事项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再制定档案整编方案,做好项目档案的示范样本,现场指导、实地操作,及时解决疑难性问题,并做好该工程的跟踪服务工作,创出了重点工程服务的新路子,得到各参建单位的好评。 

(3)建立资料归档会签制度。工程档案部门不仅要同计划、财务、工程等部门形成验收会签制度,还应与相关部门形成考察培训资料会签制度,避免考察资料的流失,为工程项目日后使用提供方便。 

拓宽新领域,扩大收集范围;对国家基建项目归档范围所规定的合同、监理大纲、工作总结、月报、质量检验单等各类文件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协同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工程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扩大收集范围,保证竣工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反映工程运作全过程。 

2.稳定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档案业务技能 

在工程建设期间,为提高大家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管理知识水平,定期对各参建单位档案人员开展档案知识专业培训。稳定档案人员队伍,保证档案管理的延续性档案工作连续性强,许多工作,特别是基础业务和规章制度建设,需要档案人员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经验,才能逐渐适应或逐步完善。另外,要建立健全必要的人员进出管理制度,促进档案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工程公司采取“请进来指导、走出去学习”的方法,组织档案人员通过调研、现场观摩、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本项目参建单位较多,资料员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安工部与信息部门联手进行基础培训,组织了七次pap管理软件培训班;努力推行pa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曾多次邀请集团公司、中电建协、中电国际和工程公司的专家来到芜湖项目进行培训指导;分4次派出管理人员赴上海、北京、长沙等地参加培训、学习,回来后及时组织参建单位宣贯、培训用于施工过程中,从而更有效的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案卷质量。强化过程控制,梳理归档流程,严格把关审查归档文件,确保归档文件质量关为加强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芜湖发电厂五期工程推行“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管制”,为工程档案的超前控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从“立卷型”转变为“管理型”,由原来的档案人员集中收集档案材料、统一整编变为分级管理,谁形成、谁负责收集整编。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所有的招投标工作、签订合同、设备文件的到货都是陆续完成的,为切实做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三同步”。 

(1)理清工作思路、制定统一标准,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根据档案管理必须与建设同步的原则,在项目建设初期就明确了“谁经办、谁立卷、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各参建单位进场时,便将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及时贯输到各施工单位,要求把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工程建设计划和有关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努力实现档案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对文件资料内容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编号等统一标准,并要求所有工程文件必须使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所有签名为黑色碳素墨水书写。 

各专业根据评定标准以及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下发单位工程一览表,并且统一了施工技术记录、工程联系单、设计变更单等施工文件的表式以及卷内文件排序。 

(2)严格过程管理,为编制高质量竣工资料打好基础。明确要求各参建单位工程文件的形成、积累、立卷和整理必须接受各管理单位的统一监督和指导,统一使用pap软件以便于沟通,工程文件闭环后三天之内将电子版挂接到pap中,文本和电子版一并产生,工程公司和监理公司对文件的规范性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整改闭环,这样把工作量消化在常态管理中,大大提高了竣工资料组卷和审核速度。 

(3)加强设备文件完整性管理。设备资料的收集工作由设备代保管负责,再由工程公司物资主管确认,收集完整后交由工程公司资料员进行分发、组卷、归档。凡发现设备材料不齐全,签字、盖章不规范等均做好记录由物资专业协助代保管单位进行催要、完善。 

(4)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由于专业多,反应变更的形式也多样。我们要求各施工单位按专业对所有变更文件(如图纸会审、成品确认单、工程联系单、工地代表修改通知单、设计变更申请(联系)单等文件)一一整理并进行反馈,并在单位工程一览表中反映出跟本单位工程有关的所有变更。 

(5)加强竣工草图的管理。要求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竣工草图,在每一份竣工草图后附上本卷册编制说明以及有关变更文件的复印件,要求监理和管理公司专工对竣工草图进行审核。努力做到图实相符。 

(6)把好审核关。组卷前共召开了七次竣工资料专题会,对归档范围和组卷顺序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参建单位上报竣工资料移交计划;对竣工文件的质量,采取严密的审查流程,将竣工资料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责任人。做到每一份文件在专业管理、资料管理上均有专人负责。规定每一卷竣工资料中均付上“竣工资料预检/复检情况表”,各环节审核人员进行确认签字。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以保证竣工资料的准确性、齐全性和完整性。 

(7)把好整改关。认真对待各种形式的指导、检查,对其产生的不符合项,不间断地进行跟踪管理,要求施工单位自查、复查,落实整改措施,将整改问题解决在组卷之前;本项目共形成不符合项报告十六份,不符合项99条,均已进行了整改闭合。 

(8)做好竣工图的管理。多次向华东设计院发出工程联系单,对竣工图的出图深度、时间以及质量提出明确要求。试运结束后,项目公司和工程公司领导多次和华东院联系,要求#1机组竣工图尽快出图,2011年1月26日工程公司芜湖项目部总经理亲自将设计变更基础资料送至华东设计院。竣工图到场后要求监理对竣工图进行了认真审核并按专业出具审核报告。根据监理审核出的竣工图审查确认单小结,把需整改的详细资料用快件寄至华东院,要求设计院限期整改,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将设计变更复印件插入到相应的竣工图中。 

3.竣工验收备案与档案管理工作结合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最后一道程序,其形成的备案文件材料是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日后管理工程的重要依据,而且工程备案和工程档案管理的性质和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与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委托各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深化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规范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公司制度建设方案篇6

把坚持党的领导

贯穿到政法工作全过程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政法机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者推动者,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党委政法委作为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履职、创造良好法治环境上;把重心放在管宏观、谋全局,抓大事、议大事上;把重点放在抓好法治贵州、平安贵州和过硬政法队伍建设这“三件大事”上。各级政法机关要严守党的组织原则,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向党委报告制度,工作中的重大部署、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重大敏感案事件,都要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确保党管政法的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把依法治国各项任务

落实到政法工作各方面

政法机关要把政法各项工作自觉融入到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大局中来谋划部署、推进落实,把依法治国各项任务落实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任务”中来,落实到平安贵州、法治贵州、过硬队伍“三大建设”中来,严打犯罪、严管队伍,充分发挥法治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切实担负起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贵州的历史重任。

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依法维权和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扎实开展“百日攻坚战”,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维稳信息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每日排查”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一日一研判、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督办。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坚持维稳与维权的有机结合,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顺应人民群众新新要求新期待的过程中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要着力深化平安贵州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要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能力素质建设作为基础,把培养担当精神作为重点,把纪律作风建设作为关键,大力提高政法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推进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作为政法工作的生命线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政法机关是法律的执行者、维护者,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政法战线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首要价值追求和生命线,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把维护司法公正作为民生实事来抓。各级政法机关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梳理并解决好人民群众在公平正义、权益保障等方面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最急需急盼解决的问题。要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为期一年以“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筑牢政法干警公正廉洁司法的思想根基。要因地制宜创新和落实好节假日预约办案、巡回办案、网上办案等便民利民措施,加大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切实解决群众打官司难等问题。

要紧盯确保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法者,天下之公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抓住关键环节。要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岗位和环节,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流程,严格执法程序,深化执法公开,强化执法监督,确保严格规范公正廉洁文明高效执法司法。要抓住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环节,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确保案件质量,坚决杜绝冤假错案。要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要架设严防司法腐败的高压线。权力没有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要健全完善司法机关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权力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和社会各界舆论监督机制。要建立司法工作人员廉洁执法司法档案制度,完善和落实政法机关执法办案“五严禁”,严格约束司法人员业外活动,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坚决防止权力滥用,坚决杜绝法外开恩,坚决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对司法领域的腐败要坚持零容忍,坚决惩治司法腐败,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把司法体制改革

作为推进依法治省的助推器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强保障。全省各级政法机关要按照中央、省委有关司法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全面抓好司法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助力全面推进依法治省。

要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优化司法办案组织结构,科学划分内部办案权限,突出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在办案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改革试点,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加强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机构,推行生态环境保护案件巡回审理制度。

要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宪法的明确规定,是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制度保障。要制定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制度保障。要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的制度,落实对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行为的惩戒规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司法权威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为司法人员秉公司法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要全力抓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2014年11月18日,中央政法委批准了我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贵州的高度信任和重视,也是省委省政府积极争取来之不易的结果。我们要紧紧抓住我省与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等六省(市)列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的重大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全力以赴抓好试点工作,当好司法体制改革的先遣队、探路者,努力在司法体制改革实践中发出贵州“好声音”、创造贵州“好经验”,为全面推进法治省、建设法治贵州作出应有的贡献。

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公司制度建设方案篇7

一、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充分认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意义

为准确运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效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县委政法委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政法各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政法各部门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总结近年来实施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经验,充分认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精神实质和根本目的,通过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遏制和预防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统一执法思想,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实质,找准工作切入点

我县政法各部门以服务大局、化解社会矛盾为出发点,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实质,树立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的思想,坚持罪刑罚定、罪刑相适应和适用法律人人平等的原则,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分子的不同情况,在执法过程中实行区别对待,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统一,做到当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适度,在依法严厉惩罚犯罪的同时,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积极挽回损失等具有法定从轻情节的尽可能依法从宽处理,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充分把握刑事立法的宗旨,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主线始终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通过法律手段促进公平正义,切实提高司法效率,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立足职能、正确行使职权,确保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落到实处

我县政法各部门在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过程中始终坚持“严打”方针,在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坚持区别对待,对社会危害程度较低的犯罪行为和人身危险性较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依法采取相对宽缓的处罚手段,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确保执法活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实现政策指导和严格执法的有机统一。

政法各部门准确把握执行法律与实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关系,切实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落实到具体案件上,落实到侦查破案、批捕、定罪量刑、法律服务等各个执法环节,并形成长效机制。

(一)公安机关在贯彻和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过程中正确行使侦查权,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高侦查水平和工作能力,注重提高证据收集水平,严格依法办事,正确使用治安处罚、取保候审、行政处罚等措施,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检察机关在强化立案监督的同时正确行使审查逮捕权、严格掌握条件。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准确谨慎把握逮捕、的尺度,可判缓刑的,主动建议审判机关适用缓刑,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对确有逮捕必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批捕的同时,尽力引导他们认识自己行为的危害性,使他们真正认罪服法。对于初犯、偶犯、从犯、过失犯等主观恶性较小的案件以及由邻里纠纷等引发的轻微刑事犯罪,可捕可不捕的尽量不捕,可诉可不诉依法不诉。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既注重对有罪、罪重证据的审查,也注重对罪轻、无罪证据的审查,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宽严适度,努力做到法的公正与情的关怀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

(三)审判机关在贯彻和执行《实施意见》中结合刑事审判工作实际,按照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依法履行审判职责,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一是严格执行从严从重和从宽从轻的法律适用范围,保证刑罚的正确适用,按照宽严相济的的刑事司法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对抢劫、爆炸、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犯罪始终坚持严打方针,对轻微犯罪、过失犯、未成年人犯罪等,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进行从宽处理。二是进一步落实好辩护和法律援助制度,对未聘请辩护人的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积极指定具有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为未成年被告人担当辩护人,并对到审判机关开展工作的律师及时提供帮助和便利。三是进一步强化和建立案件调解工作机制,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发挥民事调解作用,对通过调解积极履行损害赔偿义务且被告人真诚悔罪的,依法作为量刑情节给予考虑;建立了自诉案件和其它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工作机制,对案情简单、社会危害不大的案件积极进行调解,力求案件实现调解结案,达到妥善化解案件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四是建立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机制,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嫌疑人认罪的案件,实行简易程序进行审判,缩短办案周期,提高了诉讼效率。

(四)司法行政机关在刑事执法活动中按照宽严相济

的的刑事司法政策的要求,充分发挥刑事辩护、人民调解、社区矫正三大职能,主动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的联系与协作,认真做好刑事案件的法律服务、认真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努力提高辩护质量,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加强与公安派出所的协调配合,加大刑事自诉案件的庭前化解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对抗,消除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实施,为有效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我县政法各部门深刻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进行了认真的贯彻执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具体的刑事执法活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及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政法干警执法理念尚未完全转变。长期以来,人们对刑事执法效果的的评价,就是看犯罪嫌疑人是否逮捕,是否被判实体刑,向来忽视不捕、不诉和缓刑的作用,如果不捕、不诉和缓刑的案件过多,政法机关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还要担心受害方的上访,部分不诉案件办理程序繁琐且有指标限定等因素直接影响办案人员的办案情绪,难于把握宽严适度,因此,执法观念完全转变尚需一个过程。

(二)、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滞后制约了宽严相济的的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实施。在司法实践中,《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对有些犯罪及危害无明文规定、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影响了宽严相济的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具体落实。

(三)、宽严相济的的刑事司法政策目前尚缺乏可操作性,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现阶段,宽严相济的的刑事司法政策多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是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的问题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主要依赖于司法人员的主观裁量,致使该政策的适用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无形中影响了该政策在具体办案过程中贯彻的效果。此外,受社会公众可接受程度的影响,司法人员对轻缓刑事政策的适用在案件类型上多限于未成年人犯罪及轻伤害案件,宽严相济的的刑事司法政策未能全面普及。

(四)、贯彻宽严相济的的刑事司法政机制不健全。政法各部门在刑事执法活动中尚未根据自己的职能统一建立相应的联系协作制度,使宽严相济的的刑事司法政策在贯彻执行中受工作经费、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工作开展不平衡,难于协调。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领导,正确把握刑事司法工作方向。为充分发挥刑事司法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作用和建设作用,县委政法委员会要进一步切实履行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作用,引导全县政法机关运用和谐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当前的社会形势,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注重文明执法和执法人性化,把刑事司法工作的重心放在准确适用法律,依法解决各种纠纷,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善于把各种消极因素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

(二)、加强执法监督,保证刑事司法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和统一性。县委政法委员会和政法各部门要加强对刑事司法工作全过程的执法监督,密切关注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实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防止和纠正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执法部门步调一致,确保刑事司法活动依法、有序进行,确保宽严得当,司法公正。

(三)、拓展刑事司法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县委政法委员会和政法各部门要认真分析我县社会治安状况,研究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方式,要把推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具体措施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结合,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积极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健全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回访考察等制度,把对失足人员,特别是有轻微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宣传工作,扩大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影响力。在执行宽严相济的的刑事司法政策过程中要加强法制宣传,正确引导舆论,疏导公众情绪,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司法权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六、政法部门执法规范化制度建设情况

政法部门作为国家工具,承担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执法是政法部门的生命线,执法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人民权利和公平正义的实现。制度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和保障。我县十分重视执法规范化建设,始终将队伍建设作为抓好政法综治工作的永恒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切实加强基层政法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对全县政法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以思想建设为基础,公正执法为核心,作风建设为重点,制度建设为保证,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大力加强执法监督,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相结和,认真贯彻《中央政法委关于20__年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打牢公正执法的制度基础,进一步着力抓好执法责任体系建设、执法质量和效率考评体系建设、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执法工作信息化建设和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建设。

在继续巩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成果的的基础上,我县政法各部门统一思想,着力做好已经形成规章制度的整合完善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标准,严密办案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并重点抓好落实;政法各部门紧紧抓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重点岗位和环节,按照“谁执法”、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倒查制度,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执法者个人的执法工作责任,切实做到能够根据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追究到具体岗位、具体人。进一步落实执法公开制,逐步修订完善执法公开制度,扩大执法透明度,大力推行执法告知、公开听证等监督措施,建立对对群众投诉、举报、涉法涉诉的受理、调查、处理、反馈的工作机制,确保群众的监

督落到实处。大力推进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相结合,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使执法保障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和推进改革,与政法重点工作相结合,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推进平安南华建设,打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基础。

规范执法行为情况

自去年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以来,针对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的存在如:部分干警对一些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与不足,政法各部门从规范执法行为入手,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案”的新机制,紧紧围绕执法责任制度、办案办事依法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细化办案流程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等五个方面,着重健全和完善了76个制度。

县法院从提高案件质量入手,注重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审判质量管理、诉讼证据规范实施、岗位目标评价考核等方面健全完善制度,促进和规范执法行为。

县检察院紧紧围绕部门工作,重点规范办案流程,在7个重点部门环节建立了流程化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细化审查逮捕、审查、民行案件办理、监所检察等各项工作的操作规程,减少了执法随意性,修订完善了《检委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健全完善了执法责任制、办案办事依法公开制、责任追究制、细化办案流程制、联系群众制度等5项制度,从立案到结案各个环节的规范执法行为作为规范制度的重点,把关键部门和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全部纳入规范完善范围,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把责任明确到每个干警、每个岗位。

公司制度建设方案篇8

县政法委:

根据中共**县委政法委员会《关于印发县级政法部门2017年提高司法质量促进公正司法考核办法》的要求,现将**县**司法公开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推进司法公开规范度

(一)强化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建设。一是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审判、执行流程图,诉讼费收费标准、立案工作管理规定、诉讼服务五项承诺等制度规定制作成展板在诉讼服务大厅进行公示,确保案件当事人、来访人了解基本的诉讼流程;二是在诉讼服务大厅显著位置设置触摸查询屏,当事人可据此查询案件的立案、庭审、宣判等案件进展情况,增加审判工作透明度,为公众和当事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司法服务;三是通过****司法信息网****界面公开**基本信息,审委会组成人员,法官名册、人民陪审员名册和开庭公告,立案、申诉、再审条件,诉讼费用标准,诉讼风险提示等信息,公开案件基本信息,案件合议庭组成人员信息及案件的送达、管辖、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情况。

(二)强化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建设。一是根据《最高人民**关于人民**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工作要求,****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裁判文书660份,做到除了调解、撤诉、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外,全部上网公布裁判文书;二是根据**省高级人民**关于在****司法信息网公布裁判文书的工作要求,至今已在****司法信息网公布裁判文书660份,积极发挥司法裁判的教育、示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三)强化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根据省高院的统一部署,着力完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为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提供更为有效与便捷的查询浏览渠道,为联动单位提供执行案件相关信息,增强执行工作透明度。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将主要公开以下执行案件信息:执行人员信息、执行措施信息、执行财产处置信息、执行款项分配信息等涉及当事人核心利益和执行案件立案标准、执行收费标准、执行风险提示等公共信息。同时,156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已在最高人民**网站进行公布。

二、强化阳光司法三项措施,推进人民群众司法认同度

(一)强化法制宣传。针对近年来违法犯罪呈现低龄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突出的问题,选派少年庭法官到**一中、二中、旧县中学等学校为7000余名学生讲授法制课,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选派法官到马鸣乡、旧县街道、纳章镇为300余名乡镇、村组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升干部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纠纷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并以送法进乡村、进企业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增强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共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20余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600余件(次),开展阳光司法示范庭62次,5600余人旁听了案件庭审。自今年开始,推行新闻会制度,上半年召开关于**文化建设的新闻会1期,促进社会公众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发表新闻宣传文章57篇,其中部级2篇,省级9篇,市级44篇,县级2篇,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强化巡回审判。**县**牢牢把握“面向农村、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巡回审判工作原则,紧密依托辐射全县各村委会的巡回审判点,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亲身感受法庭办案过程,监督法官公平公正执法,着力把巡回审判打造成“解决社会矛盾、化解邻里纠纷、彰显司法服务、推进司法公开”的平台,健全了审务公开的渠道。共巡回审理案件204件,巡回审判率达54.3%。

(三)强化开放型**建设。继续开展“**开放日”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开放机制,坚持每天都是开放日,把日常开放和专题开放结合起来,把群众参观与法官互动结合起来,把开展活动与征求意见改进工作结合起来。邀请了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乡村群众等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参观**、旁听案件、与法官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工作,监督**工作。

三、强化审判机制创新,推进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一)落实立案登记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人民**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和《最高人民**关于人民**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从制度和源头上解决“立案难”问题。并将该《意见》和《规定》印成宣传册发放到每位前来**进行立案诉讼的当事人,通过全面推行立案公开,将立案活动晒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的监督。自登记立案施行以来,已受理案件45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9件,案件增幅达49.5%,切实解决“立案难”问题。

(二)推进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充分发挥庭审的功能作用,真正做到事实调查在法庭、证据展示在法庭、控诉辩护在法庭、裁判说理在法庭。除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合议外,让案件双方当事人充分参与到案件审理的全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审判活动在当事人的见证下进行,避免当事人因司法不公开引起的“合理怀疑”,实现“阳光审判”。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司法效率、规范司法行为、服务法官办案为重点,推进数字法庭建设工作,今年5月底,建成标准型刑事审判法庭2个,标准型民事审判法庭3个,对各业务庭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目前已投入使用,为实现同步录音录像、确保庭审记录详实、开通庭审直播点播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为进一步强化庭审效果、提高审判质效、推进阳光司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强化公开三类监督,推进司法公开的透明度

(一)强化人大监督。严格落实关于办理县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工作意见建议的相关要求,涉及重大事项及案件及时向县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报告,对每年县人代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办理,并将办理情况报告县人大常委会,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理,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二)强化内部监督。建立以审限跟踪为核心的审判流程管理机制和督办、通报制度,促进审判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和质量效率意识。建立健全案件质量监督体系,实行改判、发回重审案件分析评议制度,每季度定期组织人员对被上级**改判、发回重审的案件进行评查,评议结果在全院大会上进行通报。建立审判绩效考评通报制度,从收案数、结案数、判决数、调解数、归档数等方面,每月对干警和业务庭审判执行工作效能情况进行考核通报。考评结果作为庭室和干警年度评先评优和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社会监督。**县**共选任了60名人民陪审员, 聘请了11名特邀监督员,并在内设部门选任了廉政监督员13名,共同参与司法监督。此外,还通过诉讼服务大厅、**政务信息网公布了监督举报网站和电话,随案向案件当事人发放廉政监督卡,广泛收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规范司法行为。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县**强力推进司法公开,不断坚持阳光司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了司法民主水平,促进了**工作更加规范文明,树立了法官形象,增强了司法公信力,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的充分肯定,实现了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以公信树权威。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司法公开还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在推进司法公开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干警对司法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司法公开当作多余、当作负担,对司法公开态度消极、被动应付。二是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去年全年收案705件,****已收案612件,占去年全年收案总数的86.8%,案件数量呈现大幅上升趋势,案多人少的矛盾降低了司法公开的质量。三是基础保障滞后,制约了司法公开的进展。**县**3个数字化法庭还属于简单配置,一些信息化前端软件由于经费紧张的限制不能配置齐全,不能完全满足司法公开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司法公开工作的良好开展。四是**县**在推进司法公开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对新技术新软件组织学习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诉讼服务大厅的触摸查询屏,因为技术原因对执行案件的信息还不能查询,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司法公开阳光司法工作,下一步,****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干警司法公开的能力和水平。始终把能力建设作为司法公开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学习和实践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现有的司法公开三大平台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不断完善****司法信息网****界面的相关内容。加强对书记员庭审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记录速度和质量,确保案件同步录音录像的比率达到50%。

二是转变落后的司法公开理念。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公开理念的养成,充分认识到司法公开不是**“想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的权力,而是人民群众“想让我们公开什么,我们就应当依法公开什么”的人民**的法定义务。应该努力推进司法公开,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变选择性公开为全面公开,变形式公开为实质公开,从而实现“看得见的公正”、“可感受的高效”和“能认同的权威”。

公司制度建设方案篇9

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评判

公正、高效、权威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公正是司法制度的首要价值,高效是公正的基本要求,权威是公正的有力保障。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对公正高效权威有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进而为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提供目标性的指引和,可操作的依据。评价司法制度的公正高效权威,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标准,但以下4点至关重要:

人民群众普遍认可。我们的司法制度是否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一要看这一制度是否能够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制度确实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信任这一制度;二要看这一制度是否能够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司法为民、亲民、便民、利民的要求,真正做到公正、便捷、高效、节省,让人民群众在发生矛盾纠纷、权益受到侵害时愿意选择利用司法渠道来解决问题;三要看这一制度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制度是实现、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好制度,进而从感情、心理上认同、拥护、尊重、支持司法机关的工作。

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司法制度是否科学、先进,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需求。我们的司法制度是否符合中国实际情况,一是看司法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文化传统,体现少讼、谦让、崇礼、宽严相济、尊重道德习惯、追求和谐等特点;二是看是否适应人民群众的现实法律水平,适应人民群众法制意识、诉讼知识、举证能力普遍不强的实际情况,并能正确体现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三是看是否符合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方向,坚持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

体现法治发展方向。司法的内在特点和规律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我们的司法制度是否体现法治发展方向,从共性方面,就是必须体现世界先进法律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发展趋势。如当今世界各国在审判方式改革上强调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木,强化法官的诉讼指挥权,推行和解制度,追求妥协与接近的正义;强调司法透明化,延伸和强化司法服务,提倡人性化诉讼,体现亲民的司法形象;强调司法的政治性,司法不等同于政治但要体现和服务于政治;倡导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倡导司法的专业化与民主化等。对于共性的并且大家普遍认同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我们要很好地学习,更好地体现。

有效履行职责使命。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司法制度能否有效地履行职责使命,一看是否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遏制违法犯罪、维护治安秩序的职能,确保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二看是否能通过司法的引导、规范、调节、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平台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三看是否能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的正当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四看是否能够真正化解社会转型期反映在司法领域的各种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

侧重于司法实践的反思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司法制度也日益完善。特别是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法制建设、司法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法制建设、司法工作的关注前所未有,各级司法机关为完善司法制度做出的努力、投人的精力也前所未有。但现在的问题是,有成效、有进步,但不够理想。社会对司法的不满并没有得到彻底的平息,人民法院承受了许多责难、非议和委屈,司法公信力不高,司法机关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形成较大的反差,付出与收效不成正比。司法公信力不高,有历史的、社会的诸多原因,但从司法机关自身工作剖析,表面上与一些案件裁判不公、效率不高、执行不力,少数法官违法违纪,少数法院搞利益驱动等有关,而从更深层次原因分析,以下几点需要我们反思:

司法制度设置及其运作与群众的司法需求存在矛盾。首先是一些制度规定滞后于社会发展,不能有效调整利益关系,使实践中的司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着差距,如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司法赔偿标准偏低,人身伤害赔偿的标准也存在城乡差别,同人不同命、同命不同价等,降低r法律的威信。其次,这些年司法机关内部的一些改革措施和制度规定不能满足甚至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如前些年强调“一步到庭”,过分强调居中裁判,过多地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对举证时限的严格限制,使法律知识欠缺、诉讼能力不强的当事人实体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纠纷难以真正解决。三是有些法院为提高年度结案率而往往在年底停止收案;法院内部为提高执结率而推出的债权凭证制度以及中止执行算结案等做法,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申请执行人的权益问题;有的法院对调判关系定位不当,忽左忽右,为追求结案率而忽视调解轻率下判,为追求调解率而违背当事人的意愿久调不决,损害权利人的实体权利等。

司法机关的工作着力点与社会的关注点产生错位。前些年,司法机关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强调更多的是如何建立所谓符合现代司法理念要求的诉讼模式,加强司法保障,解决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而社会普遍关注的是司法的公正、效率和廉洁等,使司法机关与社会在一些问题上难以引起共鸣,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结果事与愿违。如前些年对法官法的修改,司法机关注重的是法官人员编制、职业保障等,而立法机关、社会关注的是对法官的规范管理。司法机关前些年所提出的司法改革方案主要涉及司法体制方面的问题,内部搞得轰轰烈烈,但国家的定位是解决在工作机制方面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再如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法院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解决无限再审、维护裁判既判力的问题,而国家的定位是如何解决申诉难问题。

法官的司法理念、技能与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不相适应。这些年法官的文化知识、学历层次、法律水平大大提高了,但我们有不少的法官对社情民意的把握、对待群众的感情、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相应提高,对司法中立、程序正义、独立审判等司法理念的片面理解使一些法官机械司法、消极执法、就案办案的问题有所发展。如果说以前的法官机械执法主要是机械地照搬法律条文,实体处理上不

注重效果的话,那么当前机械司法主要是片面追求审判的程式和技巧,注重了纠纷的形式解决,忽视了纠纷的实质解决及其效果。比如,强调中立地审理案件的同时,往往忽视对弱者的保护,使当事人实质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使法庭变成单纯的诉讼技巧的竞技场;一味强调坐堂问案、片面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对超过举证期限的证据不予审查,通过司法技巧回避矛盾,使一些本应通过法官依职权调取的证据难以收集,通过法官释明权能够予以弥补的案件也简单地驳回,从而引起上诉、申诉案件增多等。

内部规范化建设与方便当事人诉讼之间不够和谐。

这些年,司法机关内部管理越来越规范,制度越来越健全,然而有些管理和改革措施使诉讼环节趋于繁琐,增加了当事人的负担。这一点与近年来行政机关推行的以提高效率为主要目标的行政制度改革形成鲜明对比,“法院管理规范了,当事人麻烦了”。如执行“两便”原则过程中侧重了方便法院审判,忽视了方便群众诉讼;基于分权与制衡为目标的三个分立,执行中的裁决权与实施权分开,各个部门内部精细化分工,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事人负担,甚至使当事人无所适从;基层法院取消或限制法庭的立案权、执行权,增加了诉讼的环节和成本,给当事人带来了不便。在法院基本建设上,一些地方投入过大,欠账过多,特别是管理不善、利用率低等,不仅没有提升法院形象,反而疏远了与老百姓的距离,产生了负面影响。

司法服务承诺落实不到位,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值存有差距。这些年,我们在司法为民方面确实制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制度,并且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然而一些措施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宣传力度大,落实力度小。如许多地方巡回立案、预约上门立案、巡回审判、假日法庭的适用率并不高;一些针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范围不广,在救助对象的选择上存在人情关系,真正适用减、缓、免诉讼费以及获得执行救助的比例不高,与群众过高的期望值产生落差,与国家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减负增收政策形成对比,给人以‘旧惠而实不致”的感觉;在对司法公正的评价上,客观的社会评价没有形成,而有关审限内结案率、案件执行率、服判息诉率的数据有的存有水份,有的因为是自定标准、自己打分而缺乏说服力;公开审判制度很大程度上只是做到了形式上的公开,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敞开了法庭的门,并没有引进旁听的群众;有效的民意表达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还没有有效地建立,使一些群众对司法由不了解到不理解,由误解到不信任。

司法职能的发挥与为大局服务之间存在冲突。这些年,人民法院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服务职能发挥上还存在差距。一方面,人民法院在为大局服务方面在一些情况下确实存在着紧跟大局不够紧密的问题,存在着法院领导与一般法官、宏观部署与具体落实、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司法服务认识不端正,要求法院违背职责、违背法律搞“服务”的情况时有发生,采取了顺则大力支持,逆则横加指责的态度,名为重视法治,实际上仍然是人治。而我们有不少同志甚至法院领导则宣传解释不够,据理力争不够。

立足自身推动司法制度的公正高效权威

育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有些问题仅从司法机关内部难以有效地解决,有些问题的存在甚至有一定的合理性,有些问题也可以说是转型期的司法所难以避免的。但解决这些问题又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就司法机关而言,推动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的建立,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必不可少:

在制度的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国情。要坚持从国情出发,充分考虑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对司法正义的实际需求,研究吸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发扬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正视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本质不同,对现有法律制度和审判工作机制进行深化和完善,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要充分尊重当前法治发展的实际水平,考虑人民群众的接受能力,采取稳步推进的方式,完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现实司法需求的制度;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

自身建设的着力点要与社会的关注点保持一致。司法机关要把自身建设的重点置于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全局中来谋划,要与有关方面加强沟通,以与社会形成共识、产生共鸣。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宽阔的视野,真诚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着力解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效率不高、执行不力、司法不廉、诉讼难、执行难等问题,积极打造回应型司法和服务型司法,使司法工作的着力点与社会的关注点保持基本一致。

按照高快好省审理案件的要求来提高法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快好省既是审判工作的目标,也是审理案件的方法要求。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法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办案方法的研究,总结推广事半功倍、高快好省的司法方法,把办案方法研究作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结合办案方法研究,自觉地培养符合职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善于从政治、法律、社会的角度综合考虑案件裁判的合理性.把法律规定、政治智慧、生活经验、社情民意融汇贯通,使裁判合法、合情、合理,最大限度地实现案结事了,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要把司法为民的理念贯彻到规范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加强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当事人为中心,在注重其实体权利保护的同时,注重保护其程序性权利。要处理好方便法院审理与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关系,注重节省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诉讼环节,在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认真落实各种方便当事人诉讼的措施。要注重发挥当事人在诉讼中的积极性和能动作用,充分体谅当事人的难处,给当事人创造一个宽松的诉讼氛围。对法院自身要求一定要从严,对待当事人要宽松一些,如严格遵守开庭时间、法定审限等。要对现有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中增加当事人诉累、不利于保障民生的规定加以改进,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公正、便捷、高效、节省。

在工作制度和目标制定落实、对外宣传上要实事求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各类工作制度,达不到的目标不要制定的太高。在对外宣传上要定准基调,弘扬理性的、符合司法规律的公正司法评价标准,有些事情要大力宣传,有些事情要多做少说,缩小司法效果与社会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同时,对于已经制定的制度,如公开审判、案件审限、司法救助、程序简化、便民诉讼等,要认真负责地抓好落实,履行承诺,以真诚的服务赢得当事人的尊重,使司法机关能够成为当事人值得信赖、愿意接近、能够认可的法律服务场所。

公司制度建设方案篇10

7月18日至19日,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在吉林长春召开。这是2014年年中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试点启动以来,连续第三年召开推进会。在司法体制改革两年的时间节点上,此次推进会明确了改革中多项政策的完善方向。

十以来,司法体制改革逐渐提速。继首批7个省市启动试点后,第二批12个省份试点也全面启动。试点是发现问题、完善政策的重要过程。以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上海司法体制改革方案为标志,上海司法体制改革拉开帷幕。问题多,难度大,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为先行者,担负着为全国司法改革破冰探路的重任,没有先例和经验可循。

两年来,上海法院的试点实践取得了很多突破。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收案和结案数分别同比上升18.94%和25.42%,其中,上海法院一共收案36.25万件,同比增21.1%,审结34.72万件,结案率达81.39%,为全国各省(区、市)法院最高。

与此同时,上海法院的收案、结案、存案却保持了良性循环,法院在审限内的结案率达到了99.19%。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说,上海法院按照试点先行、先易后难、于法有据、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推动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阶段性成效

《财经国家周刊》:两年的司法改革实践,上海法院是如何把握改革方向和目标的?

崔亚东: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否则就会背道而驰,犯颠覆性错误。上海法院以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为指引,紧扣中央顶层设计和市委、最高人民法院的改革部署,紧密结合上海法院的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工作思路。

上海法院确定了以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总目标,着力在完善司法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着力在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上下功夫,着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题,实现上海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改革目标。

《财经国家周刊》:两年来,改革的任务主要是什么?

崔亚东: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首先是中央确定的上海司法体制改革五项试点任务,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其次是最高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确定的65项改革任务,上海高院将《四五改革纲要》细化分解为116项改革任务;第三是服务保障上海工作大局、国家战略实施的改革任务。

《财经国家周刊》:当前,司法责任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推开的重要时刻,上海在司法责任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崔亚东: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

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孟建柱同志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从司法机关内部做起,从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起。要紧紧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个关键,扎扎实实地抓好司法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

上海法院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推进以审判权为重点、以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为保障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构建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一是以审判权为核心,建立完善了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建立独任法官、合议庭审判规则及审判人员权力清单,落实“让审理者裁判”;二是以权责统一为原则,建立完善了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建立审判人员责任清单,落实“由裁判者负责”;三是以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为保障,建立完善了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四是以保障审判权高效公正廉洁行使为目标,建立完善了司法廉洁监督机制。

通过改革,法院司法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审判分离、权责不明、层层审批、请示汇报等行政化问题得到解决,法官的审判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真正得到落实,确保了人民法院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改革以来,全市法院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裁判的案件为99.9%;依法提交审委会讨论案件仅占0.1%。

敢啃“硬骨头”

《财经国家周刊》: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是4项基础性改革之一,上海法院做了哪些试点?

崔亚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上海法院紧紧牵住这一牛鼻子,敢于啃“硬骨头”,动自己的“奶酪”,着力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建立了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实行员额管理;建立了法官助理制度;建立了符合司法规律和职业特点的法官选拔任用制度和晋升机制;建立了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职业保障制度;建立了法官日常工作考核和员额退出机制,破除了一次入额、终身入额,能进不能出的难题;建立了一方退出机制等等。

通过改革,法院管理中存在的人员“混岗”、审判资源配置不合理、审判人员职务晋升不畅等问题得到解决,符合职业特点的人员管理制度得以建立:一是审判人员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审判一线实际力量明显增强。全市法院首批入额法官2242人,占总编制数的24.9%。配置到司法一线的法官人数比改革前增加了3.2%,主要办案部门的法官实有人数比改革前增加了8%。二是法官与辅助人员配置更加合理,辅助人员比例明显增加。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比例从改革前倒置的1:0.75变为改革后正比的1:1.75。三是法官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提升了法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完成后,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1.4%,平均从事司法工作年限达到22.4年。四是院、庭长办案大幅上升。2015年,全市法院院、庭长办案6.8万件,同比上升51.4%;今年1-6月为6.5万件,同比上升22.6%。

《财经国家周刊》:上海法院探索的经验还有哪些改革和突破值得其他省市借鉴?

崔亚东: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上海法院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健全防范冤假错案机制。2016年初,上海法院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推进庭审实质化改革,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贯彻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对于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严格落实疑罪从无,坚决守住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落实证据裁判规则,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启动条件,完善排除的标准和程序;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明确需证人、鉴定人出庭的案件范围,规范证人、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的规则;完善辩护制度,充分保障律师的知情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参加庭审的权利。

建设“阳光司法,透明法院”,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司法公开,提高法院工作的透明度,是提升司法公信力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上海高院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全国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改革试点单位。上海法院以此为契机,以韩正书记关于建设“阳光司法、透明法院”的要求为目标,坚持贯彻“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六难三案”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完善司法公开制度,健全司法公开机制,打造了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等具有上海法院特色的十大司法公开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了65个方面830个信息项,信息2亿条。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全力破解“立案难”,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2013年上海市高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案工作的意见》,坚决纠正年底不立案或限制立案的错误做法。2015年5月1日全国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后,上海法院及时研究制定了实施细则,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今年6月底,全市法院当场立案率为98.5%,位列全国法院前列。

推进执行体制改革,全力破解“执行难”,及时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推进执行体制改革是中央、最高人民法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上海法院确立了“以执行体制改革为动力破解‘执行难’”的思路,制定了《关于开展执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方案》和《关于开展破解“执行难”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执行体制改革,实行执行权与审判权分离,完善执行工作责任制,建立执行警务保障体制机制;全力开展“执行难”专项治理工作,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加强执行代管款管理等,力争通过一到两年的时间,在全国率先破解“执行难”顽症,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执行环境最好的地区。

此外,在推进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方面,上海法院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全市法院均建立了诉调对接中心,以诉调对接中心为载体,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在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方面,上海于2014年12月28日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三中院成立以来,共受理案件1285件,审结1075件。2016年上海法院继续推进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试点,指定上海铁路运输法院集中管辖静安、虹口、普陀、长宁等四家区法院的一审行政案件,构建一审行政案件主要由上铁法院审理,二审行政案件主要由上海三中院审理的诉讼格局。通过推进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切实解决行政诉讼中存在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