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5:51

入学教育方案篇1

年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规则,保持入学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

2.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3.坚持依法规范操作,保持政策连续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

三、入学资格及相关要求

(一)小学入学要求:具有市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

1.凡年满六周岁且具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均须登记入学。

2.适龄儿童因身体原因需延迟入学的,由户口所在地学校报县教委小教科,由教委统一报经县政府同意后,上报市教委备案,可适当推迟入学。

3.在进行入学登记时,家长要提供儿童预防接种证,学校查验内容为: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县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并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少年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二)初中入学要求: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小学毕业生,由县教委统一安排其到公办初中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三)无本市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少年

1.下列情况的人员子女按本市户口对待

(1)持有县教委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

(2)持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及其父或母的《进站函》;

(3)持有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

(4)持有县侨务办公室开具的《华侨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

2.无本市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少年,因家长在本县工作或者居住需要在本县接受义务教育的,可申请在本县中小学校借读。

(四)凡属区县以上人民政府引进计划的海外归国人员、各类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的,按相关规定,由县教委协调解决。对持有烈士子女、台籍学生、华侨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全国劳动模范子女身份证明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

(五)凡报名入寄宿制学校寄宿学习的学生,入学时须向学校出示学生本人年月份以后在本市区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一般性体检(含肝功化验)的体检证明。

(六)各校要根据适龄儿童少年的残疾程度,安排其入学并随班就读,对个别不适合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可推荐其到特教中心或市内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确保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入学程序

(一)小学入学安排

适龄儿童由其父母带领,在规定的时间内持全家户口簿、儿童父母房产证到所属招生范围的小学进行入学登记。

实际居住地与户口不符的适龄儿童,要持全家户口簿和儿童父母房产证(无房产证的带购房原始发票),到实际住址所属招生范围的小学办理入学登记手续。

(二)初中入学安排

1.县城初中入学安排:坚持两证统一、以实际居住地为准的原则,划片入学。根据小学CmiS系统提供的学生住址情况,进行划片入学,学生升入学校,由学校对学生家庭户口簿和房产证明进行核验,核验之后,对于实际居住地不属于本片招生范围的学生,由教委统一调剂。

2.乡镇中学的入学安排:县城之外的各乡镇的小学毕业生,对口升入所在乡镇中学或农村寄宿制学校。

3.艺术、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县第四中学今年初一招收艺术特长生4个班(160人),体育特长生10人。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在县教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市教委统一部署进行,招生学校制定具体招生工作方案。特长生专项测试工作由教委和学校统一组织,测试内容只限学生所报特长,不进行文化课测试。

(三)申请到户口或家庭新住址所在区县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年级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在就读的小学填写“回户口或家庭住址所在区县入学申请表”,由学籍所在区县教委审核并加盖公章,再到户口或家庭新住址所在区县教委办理登记手续。该生由登记部门所在区县分配入学,原学籍所在区县不再保留其初中入学资格。

(四)“共建生”招生工作

按照市教委规定,县教委将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中的共建行为进一步予以规范,严格控制共建单位数量和接收共建单位职工子弟数量,招收共建生的学校所招收的共建生不超过年数量和比例。

(五)无本市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

对于申请在我县借读的学生,须持由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提供的在暂住证、在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五证,经暂住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确认后,开具在借读证明,小学借读到暂住地附近的学校联系,学校接收有困难的,由县教委协调解决;初中借读到县教委联系,由县教委统一安排到公办中学借读。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入学的学生,录取名单经县教委中、小教科确认后,即刻录入到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县招生及学籍部门不得随意批准学校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也不得为其建立电子学籍。开学前两周和开学后一月内不得手工录入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不再设置此项功能。

五、工作要求

1.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及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设,要坚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管理,各校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精心策划,严密组织,规范操作,杜绝招生过程中违规现象的发生。

2.各校要成立学校招生领导小组,负责宣传招生政策,公布咨询、举报电话,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释相关政策,接受咨询,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维护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树立首都教育的形象。小学要张贴招生通告。

3.面向社会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宣传要准确,二是宣传要到位,三是宣传对象明确,要使学生、家长了解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原则和时间进程,增强入学政策和工作程序的透明度,落实公示制度,积极争取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支持。

4.加强依法监督力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学校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

5.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收取入学报名费、择校费和借读费;文体特长生测试严格按照《关于测试小学毕业特长生收费标准的函》(价(收)字[]第288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6.加强学校招生计划管理,按照学籍管理办法和新颁《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实施细则》控制班额,学校不得超计划招生和超班额教学。

7.根据我县社会发展和县城地区生源变化实际,对县城地区中小学招生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学校必须接收本片内学生,保证本片内每名应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能够入校就读。各学校要严格控制新生的跨片流动和二次流动,不允许出现学生与学籍分离现象,严禁擅自接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新生,以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8.每所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公办中小学校要公示招生学生结果名单。

入学教育方案篇2

一、基本原则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行“划片、就近、免试”的原则;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与其父母(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一致并与其父母单独立户,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址与其父母(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地址一致,实际居住地与户口薄、房产证地址一致“三个一致”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合理划定学区

(一)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班额规定、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的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河流等,采取单校划片的方式,使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与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合理划分公办学校学区。

(二)通过区政府和教育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在学校公示栏、学校网站等显著位置公示本校学区范围,接受社会监督。

(三)学区划定后将保持稳定,确需调整时须经区人民政府同意。

(四)学区无缝覆盖,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少年都有一个公办学校学位。

三、新生入学办法

(一)公办小学新生入学

凡户籍在xx区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按照“三个一致”的原则,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发证时间一年及以上)等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到居住地所在学区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小学入学年龄为年满6周岁(2011年8月31日前出生)。若学校有空余学位,年龄可以适当放宽,但必须是当年12月31日之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有空余学位而放宽年龄招生的学校,必须公开规范办理,公告办法、流程和空余学位数。无空余学位的学校不得放宽入学年龄,任何学校不得接收无法办理电子学籍的不足龄儿童入学。不得超班额、超计划放宽年龄招收不足龄学生入学。

(二)公办初中新生入学

适龄少年父母(其法定监护人)按照“三个一致”的原则,持户口簿、身份证、房产证(发证时间一年及以上)、小学毕业证书、毕业学校打印盖章的电子学籍表,在规定时间到居住地所属学区学校办理入学登记手续。

(三)民办学校新生入学

1.民办学校招生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自身办学能力,依法依规实行自主报名、免试入学。

2.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须报经区教育局同意,按计划招生。当招生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需报请区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变更招生计划后方可实施。

(四)特殊群体入学

1.适龄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少年入学。公办学校要按照公布确定的学区范围和招生计划,安排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任何学校不得拒收学区内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残疾学生。无法接受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要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集中就读。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的关爱工作,摸清底数和情况,关爱到人,资助到生,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乡镇寄宿制学校要优先安排留守儿童住宿。

2.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进城务工人员是指:非我市户籍、阜南、临泉、颍上、太和、界首户籍和阜阳三区农村户籍并在xx城区合法稳定居住的务工人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区入学需提供如下材料:(1)居住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的居住证或在我区合法稳定居住的证明,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街道计生部门出具、一年及以上,同时提供阜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出具的在阜阳城区无房产证明等相关材料);(2)户籍证明(随迁子女与父母同一户籍的原籍户籍证明及父母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3)务工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的社保卡、合法真实有效的劳动务工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4)流出证明(户籍所在地政府街道办或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开具的在当地无监护条件的学生流出证明);(5)阜阳三区五县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区就学必须出具户籍所在地中心学校登记、盖章并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就学联系函)。入七年级就读的还需要提供小学当年颁发的毕业证书。

上述材料经学校审核无异议后,按居住地学区学校入学。若所属学区学校学位已满,由学校统一出具相关手续,报到区教育局,由教育局统筹、协调安排到相对就近有空余学位的公办学校就读。

3.政府引进特殊人才子女入学。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可在居住地学区安排入学。区政府招商引资投资商、企业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可比照执行。住厂企业员工子女入学可比照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办法执行。

4.现役军人子女新生入学。按照阜阳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军人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阜教基〔2012〕22号)和《阜阳市教育局转发xx省教育厅xx省军区政治部转发教育部办公厅总政治部干部部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的通知》(教基函〔2013〕35号)文件精神办理。

5.渔民子女按照其上岸实际居住地和户籍所属学区入学。

6.父母双亡的孤儿,在实际监护人居住地学区入学。实际监护人需提供孤儿证、监护人证明、户口薄、身份证、房产证等有效证件。

(五)因特殊情况造成xx城区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1.适龄儿童少年父母中一方户籍不在本区,其户籍随另一方在本区并实际居住,在实际居住地(符合“三个一致”)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2.房屋拆迁户。因旧城改造、拆迁过渡等原因造成人户分离的,拆迁后未安置、未购房的无房户,凭拆迁协议、户口簿和在阜阳城区无房产证明(阜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出具),按其原居住地(原房产证地址)学区入学;重新购房(货币化安置)的,以新购房的房产证地址确定其入学学区;拆迁异地安置的,以实际安置地确定其入学学区,拆迁户需提供拆迁协议书、原房产证和水、电、气发票等原始证明材料。

3.自建房。对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在学区内的自建房户,需提供户口簿、土地使用证、水、电、气发票和符合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街道办事处计生部门出具、一年及以上),在自建房地址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4.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其法定监护人)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固定房产,按实际长期居住的固定房产确定学区;同时有自有房产和租赁住房,以自有房产确定学区。

5.适龄儿童少年户籍随父母户籍在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落户且实际常住(要有相关证明)、户籍从未迁移过(以户口簿记载为凭证),其父母无产权住房的(以阜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具的父母双方在阜阳城区无房产证明为凭证),在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户籍地址(与房产证一致、一年及以上)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6.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其法定监护人)已入住新购房屋一年以上,但暂未办理房产证、未迁移户籍的家庭,凭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和水、电、气、有线电视缴费发票和符合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街道办事处计生部门出具、一年及以上)等有效凭据,在入住的新购房地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7.父母离异的(提供相关证件),按照“三个一致”的原则在其法定监护人的居住地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8.未取得房产证的低保家庭子女,由适龄儿童少年父母(其法定监护人)持低保证、户口簿和符合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街道办事处计生部门出具、一年及以上)等有效凭证到现居住地所属学区学校入学。

9.其他特殊情况造成xx城区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区教育局依据政策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协调解决入学问题。

10.共有房产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划片入学的依据;空挂户不能作为学位分配依据。适龄儿童少年的户口挂靠在某一亲友处(适龄儿童少年的非法定监护人),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迁入xx城区挂靠在某亲友处,但不在xx城区实际居住和工作,适龄儿童少年应回父母实际居住地或工作地接受义务教育。

四、时间安排

(一)6月上旬到7月中旬,区教育局组织生源调查工作,划分、调整好学区、组织招生学校按规定条件对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摸底核查和登记(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文件规定的其他情况人员子女)。

(二)8月18日至22日,各中小学组织招生登记报名,对符合“三个一致”条件的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第一次公示应入学人员名单。同时民办学校组织招生登记报名,并公示入学人员名单。

(三)8月23日至27日,核查特殊群体和其它特殊情况造成城区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报名材料,第二次公示符合入学政策的人员名单。

(四)8月28日,有空余学位的学校对空余学位采用电脑摇号方式确定,由学校自主摇号,第三次公示入学人员名单。

(五)8月29日至30日,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教育局、人社局等为成员单位的新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负责招生工作。区教育局指导各义务教育学校成立新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入学方案,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工作。

(二)完善入学招生机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和民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不准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考试。严禁任何中小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严禁小学向初中推荐择校生源;严禁初中向小学摸底,索取优质生源;严禁学校签约录取学生;严禁任何公办学校收取与入学挂钩的各种捐资助学款或以后勤服务公司社会化的运作方式收取入学费用。严格按照标准控制班额,严格实行平行分班,严禁举办各种类型的“实验班”“提高班”“创新班”“英语班”等。任何学校均不得擅自提前招生、超计划招生、超班额招生。

(三)规范学籍管理。加强学生学籍的新建、录入环节的管理,通过学籍系统控制学校招生计划,遏制学生无序流动。规范入学手续,将学生原始入学依据材料复印存档,作为学生纸质档案材料。按照省市文件要求,严格实行“一生一籍”,不准重复注册学籍。对于擅自违规招收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学籍,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直接责任人承担。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四)严明入学纪律。区政府将加强对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领导,严格招生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查处新生入学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对违反招生纪律的人员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加大对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的监管。我区将采取严格措施,坚决制止民办学校招生过程中的考试招生、择优录取、无序竞争、恶性抢夺生源、重复招生和乱收费等违规行为。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须经区教育局审核,并及时在学校和区教育局网站上向社会公示。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须含以下内容:学校的简要情况(含学校的性质);办学地址;批准办学文号或办学许可证号;招生对象;招生层次及分类招生人数;经物价部门核准的学费、书籍、薄本、资料费、食宿费等及其他杂费的收费标准等。其招生简章和广告用语必须规范,有关内容必须与法律法规、国家现行政策和相关规定一致,不得做任何可能误导学生的宣传和虚假承诺。违规招生一经发现要依法纠正,对于拒不执行改正的,停止或减少其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

(六)严格对招生违规行为的惩戒。违反招生政策、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未按规定执行学区划分的;

2.采取考试、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的;

3.违反规定招收择校生和特长生的;

4.未妥善安置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学的;

5.巧立名目收取与入学挂钩的各种费用或其他乱收费的;

6.未按规定要求办理新生学籍的;

7.未落实义务教育招生公开公示要求的。

(七)做好招生入学政策宣传引导。通过区政府和教育局门户网站、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布《xx区2017年义务教育新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区教育局指导各学校要通过公告、宣传单、媒体、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引导好社会舆论,服务好学生。大力宣传“家门口的好学校”,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六、其他要求

(一)区教育局要指导各中心学校、区直学校、民办学校加强对新生入学工作的领导,结合本校实际,细化各自的入学方案或实施办法,由区教育局备案后实施。特别是要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的关爱工作,摸清底数和情况,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入学教育方案篇3

一、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对我区来说,这是进一步深化认识、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必将极大地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经济全面振兴。我区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部门单位,在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担负着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建设市驻地,打造新薛城”的宏伟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负重拼搏,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形成了经济逐步复苏振兴、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但是,当前我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经济振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城市建设管理与市驻地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国内经济实体受到严重冲击,经济运行压力加大,发展形势严峻。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能否审时度势、化危为机、迎难而上,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是对各级党组织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和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当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着重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把坚持解放思想贯穿始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开展活动的先导。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在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改造思想、解放思想上下功夫;要坚持在以观念创新引领思路创新上下功夫,切实把开展活动的过程转化为围绕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确立新理念、谋划新思路、研究新问题、推动新实践的过程。二是把突出实践特色贯穿始终。解决问题、推动实践是开展活动的主旨。要以“农村教育求突破,城区教育上水平,队伍建设树形象,整体工作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围绕科学发展,惠及广大师生,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区委一系列重大部署结合起来、与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与推动年度目标责任制工作落实结合起来,以学习推动实践,以实践强化学习。三是把贯彻群众路线贯穿始终。群众期盼、群众满意是开展活动的动力。要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全程参与,认真听取群众和基层学校的意见建议,真诚接受群众和基层的监督,努力使开展活动的过程成为贴近群众、惠及群众,赢得群众对教育工作更大理解和支持的过程。四是把正面教育为主贯穿始终。正面疏导、启发自觉是开展活动的重要途径。在高标准抓好查找、剖析、整改问题的基础上,要注重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认识、启发自觉上下功夫,坚持组织学习以实现自我提高为目的、查找问题以明确经验教训为目的、剖析问题以确立努力方向为目的,真正使全局上下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振奋精神状态,焕发工作热情,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推进全区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上来。

三、目标要求

学习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区”这一主题,坚持局党委确立的“12345”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导向:全面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巩固两个保障:一是继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为全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二是进一步拓宽教育筹资渠道,为全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加大学校创建和校舍改造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二是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抓好安全稳定工作,继续保持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实现四项目标即:尽快实现“农村教育求突破,城区教育上水平,队伍建设树形象,整体工作创一流”工作目标;创建“五美”校园,全面启动以科技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为内容的“五美”校园创建活动。以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集中力量解决影响教育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切实解决影响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走过场,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努力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工作业绩、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

1、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引导党员干部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深刻分析我区教育发展的差距和潜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方向,确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增强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

2、工作作风上有新转变。针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梳理出来的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拿出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坚持立改立行。探索建立作风培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营造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良好氛围;突出加强四项纪律:加强工作纪律,从克服散漫,履职尽责做起;加强生活纪律,工作要检点,廉洁自律;加强政治纪律,政令要统一,听从指挥;加强组织纪律,讲原则,顾大局。切实使党员干部作风严谨起来,各项管理正规起来,新的形象树立起来。

3、工作业绩上取得新突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要将科学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对教育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指导,促进各项工作目标达到或超越预期效果,使个人工作业绩取得新突破,使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

4、科学发展能力上有新提升。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学习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统筹发展能力、执行贯彻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理论水平、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谋划科学发展的创新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推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能力。

四、活动的范围和方法步骤

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主要是:区直各学校党支部(总支)。

各单位要在做好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精神、组建领导和工作机构、确定实践载体、制定实施方案等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好动员大会,党支部(总支)主要负责同志作动员,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和部署。学习实践活动按照以下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一)学习调研阶段(2009年3月至4月)。以“提升素质、转变观念、激发活力”为目标,紧密结合教育发展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高潮,为科学发展夯实思想基础。主要是统筹抓好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等工作。

1、抓好学习培训。⑴学习内容。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市、区委及区教育局有关会议精神。党员领导干部还要认真精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党员领导干部要在通读有关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目进行精读。⑵学习形式。要制定和落实学习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中心组学习、领导授课、专家辅导、集体研讨等方式,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⑶学习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作学习报告。严格学习时间规定,各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不少于3次,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30学时。

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要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问题,确保调研效果。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撰写调研报告,带头交流调研成果。要边学习边调研、边调研边学习,认真梳理、查找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3、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要紧密联系当前形势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围绕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重点围绕“四破四立”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敢想敢干、大胆突破的理念;破除畏难发愁、消极无为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理念;破除只顾眼前、片面发展的思想,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观念;破除追求个人政绩、忽视群众利益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思想,不断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自觉掌握运用客观规律指导和推动工作。

(二)分析检查阶段(2009年5月至6月)。主要是统筹抓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工作。

1、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要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从宗旨意识、政绩观、责任心和事业心、艰苦奋斗作风、组织纪律观念等方面查找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前,要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谈心、交换看法。要对照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认真撰写发言材料。会上,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民主生活会要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提高思想认识,不搞人人过关,不纠缠历史旧账。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组织党员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引导广大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提高认识。

2、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反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简要概述取得的成绩,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明确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要深入开展“四对照四检查”,即对照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检查在运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外地区先进的教育发展经验,检查自己在科学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对照工作和职责任务,检查在服务科学发展方面的不足;对照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检查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况。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初稿形成后,召开支部(总支)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并以适当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

3、组织群众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按照“开门纳谏、汇集民意”的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等形式,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要特别注意吸收熟悉情况、有较强议政能力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人士、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参加。重点组织好“五评五议两公开”:代表委员评、党外人士评、学生代表评、家长代表评、基层学校评;议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议查找的问题准不准、议原因分析透不透、议发展思路清不清、议改进措施可行不可行;公开分析检查报告、公开评议结果。各单位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要分别召开有关会议,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可采取书面填写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评议。要尊重党员群众的评议意见,正确的意见要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使评议的过程成为上下交流、取得更广泛共识的过程。

(三)整改落实阶段(2009年7月至8月)。主要是统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等工作。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照“四明确一公开”的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相关领导、部门的责任,并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广大党员要围绕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积极建言献策,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2、解决一些突出问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见行动、立足岗位做贡献”的要求,切实解决查找出来的、党员群众关注、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要解决好保发展、保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机关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要建立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已经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三本台账”,逐一落实。解决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为,切忌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

3、完善一批体制机制。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认真梳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做好废、改、立工作。要着重建立健全学校综合评价机制、科学民主决策运行机制、工作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平安建设机制、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综合评价机制。要重视做好创新体制机制工作,认真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充分借鉴学习调研成果,勇于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对于需要上下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可以向相关机构提出建议。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要及时认真总结,并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重点测评对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效果的满意度和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满意度。要合理确定参加测评人员的规模和范围,测评方式和程序要简便易行,测评结果要客观真实。各部门各单位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要形成专题总结报告,报上一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五、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对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区教育局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综合协调。区教育局领导建立联系点,指导督促联系点的学习实践活动。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在同级支部(总支)领导和区教育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支部(总支)主要负责人是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抓好活动的谋划、推进和落实,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2、分类指导,大胆创新。各单位要针对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和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全员参加、全程参加。要组织好离退休干部和内退职工中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实践活动要讲成本、重实效,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贯彻落实区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着眼于推动当前工作,不断丰富活动方式,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有特色、有亮点。

3、强化宣传,正确引导。要强化活动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学习实践活动简报、《薛城教育》报和薛城教育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入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总结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全面展示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入学教育方案篇4

一、时间安排

从2009年7月中旬开始,至8月下旬基本结束,时间一个半月左右。具体各环节的时间安排见附表。

二、目标任务

整改落实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果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整改,切实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通过整改,把广大党员、干部、教师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建生态文明城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际行动;结合教育实际,制定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教育发展规划、目标措施,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三、方法步骤

(一)认真做好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准备

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部署安排,紧密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制定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方案,把解决问题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

(二)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局领导班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总目标和“解放思想、埋头实干”的精神,以促公平、促均衡、促提高为主题,结合分析检查阶段情况,研究制定能够切实解决影响我市教育科学发展问题的整改落实方案。

1、依据分析报告,初拟整改方案。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摆出来的问题和明确的整改思路,认真研究确定本部门本单位在整改落实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整改落实方案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整改落实的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和具体责任人。

2、公示整改方案,接受群众监督。整改落实初步方案形成后,通过在**教育信息网公布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层面对整改措施的意见、建议,使形成的整改措施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实践基础。

3、梳理意见建议,完善整改方案。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着眼于在实际工作中转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修改完善整改措施,使形成的整改措施能切实有效地解决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能切实地做到保增长、保发展、保稳定,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三)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教育局机关各位负责同志、各处室、局属各单位按照出台的整改落实方案,统筹协调,要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效,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科学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1、落实整改责任。各处室围绕整改目标,进一步明确本单位的整改项目、整改措施、整改进度安排等事项,分轻、重、缓、急、先解决突出问题。每个突出问题的整改做到“四个一”:即对每一个突出问题要有一位领导牵头,有一名具体负责人员,有一个具体措施,有一个明确的办理时限,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2、公开整改承诺。各责任单位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对本单位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3、分类进行整改。要抓住那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集中精力加以解决,多办几件群众迫切希望办的实事。对具备解决条件的突出问题,要马上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那些应该解决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明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对一些需市委、市政府协调办理或其他市属相关涉及多部门、单位办理的问题,要积极探索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解决问题的方式。

4、通报整改结果

⑴通报内容。对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应全面地向群众通报。对应解决但一时未能解决的问题,要如实向群众说明原因,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⑵通报形式。一是动态通报,可通过整改进展情况通报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二是整改结果集中通报,一般应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以测评会或书面告知等方式进行。

(四)完善体制机制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解决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障。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成果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勇于突破制约我市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要及时对不合时宜的一些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在清理的基础上再进行梳理,对于陈旧过时的规范性文件或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予以废止或修改。同时,建立的制度要体现一定的前瞻性,在今后工作中长期坚持,不断巩固。

1、清理查找。一是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广泛深入地征求上级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以及干部职工、广大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对本部门本单位完善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严格进行自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工作职能,严格查找、清理本部门本单位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

2、筛选确定。一是进行初步筛选。在征求意见和自查基础上,认真进行梳理和分析,按轻重缓急原则进行初步筛选,进一步明确哪些制度和政策是当前有条件并急需废止、修改、建立的,哪些制度和政策、体制机制是需要一定时间逐步进行创新和完善的,哪些是需要上报上级部门研究解决的。二是进行分析论证。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有关专家、一般干部职工和群众代表特别是服务对象等参加的会议,对梳理确定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专题研究论证,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三是进行研究确定。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及时召开局党委会议,研究确定需要废止、修改、建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需要创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对于我局职责范围内不能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认真进行梳理汇总,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上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3、组织修订。根据研究确定的情况,制定我局体制机制修订工作方案,实施有关制度、政策的“废、改、立”,以及有关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修订工作方案要根据制度、政策及体制机制修订工作的难易程度、职能权限、涉及范围等,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等,抓紧组织修订,逐步形成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回顾总结

1、进行“回头看”。整改落实阶段基本结束时,要进行一次“回头看”,重点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查找分析。主要看是否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是否制定和完善支撑科学发展的相关措施和体制机制,是否围绕“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查灾情、求实效、办实事”,办了一批实事、破解了一批难题,取得实际效果。对在“回头看”工作中查找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

2、认真进行阶段总结。整改落实阶段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成果,并形成书面材料及时报送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强化领导责任。整改落实阶段是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阶段,广大党员和群众十分关注。要紧密结合实际,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抓好关键,切实做到“三个有”:即有符合要求的整改落实方案、有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有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从我做起,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着力解决阻碍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入学教育方案篇5

[关键词]: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

高校教育档案是高校在进行教育活动中所留下来的各种信息、数据、文档、资料等。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高校教育档案管理和应用的效率,使其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服务,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丰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高校教育档案包括关于上级部门开展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指令性文件,当期教学计划、各学科教学大纲,重点课程建设资料,教学质量检查、教学观摩、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资料,以及学员管理、课堂教育、考试考查等各方面的资料。高校教育档案工作对于高校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对高等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整理,可以记录高校教育活动的轨迹,从中探索高校教育的发展规律,积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成果和宝贵经验。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在教育档案管理活动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利用服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教育活动愈发的丰富与多样化,教育档案管理愈发的繁琐复杂,通过更加便捷的工具来推动和加强高校教育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代表着科技发展的方向,其功能十分完善、强大,已经能够满足高校教育档案建设的基本需求。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高校高等教育档案建设中来,实现档案管理手段的转变,是高校教育档案发展的重大变革。

二、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传统档案走向现代档案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教育档案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

教育教学活动是高校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是由高校各个部门和高校教师、辅导员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部门中都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如何将这些繁琐复杂的信息资源及时、准确、有效地录入到高校档案管理系统中,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完整的高校教育档案体系,成为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各高校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使用经费的地方也非常多,相对来说,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相对较低,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也十分有限,无法购置好的软件及硬件设备,使高校教育档案管理落后于学校发展的步伐。

3.高校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人是高等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传统的档案业务能力基础上,要具有一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和先进的理念,还要掌握一些现代信息技术。从现实情况来看,各高校档案工作队伍虽然整体素质已经有所提升,基本保障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却很少能够比较深入、全面地理解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自然也就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中来,影响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4.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高校教育档案是高校有效教育教学活动的记录,是高校发展成果的凝结。从高校发展的角度来讲,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对于高校下一阶段的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学生个人而言,这些档案信息资源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但高校教育档案的利用率仍然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策略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并完善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统一标准来规范和约束建设行为。制度就是规矩,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档案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制度,对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录入、保存、查询等环节进行规定,推出相关适应信息时代的便于操作的相关制度,使高校教育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加大对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要提高档案管理意识,要强化“以史为鉴、以档案为镜”的档案建设观念,重视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从政策上和财政上给予倾斜,加大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软硬件两方面支持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同时,高校档案部门也要善于运用资金,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并通过有效规划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争取“花少钱,办实事”,推动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3.提高高校教育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

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创设机会开展校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高校之间教育档案工作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使他们就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的解决方法进行积极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和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强化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并且要主动吸收高素质人才加入到高校教育档案队伍中来,为教育档案工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还可以尝试引入竞争机制,从客观上营造一种氛围,使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档案工作队伍。

4.提高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以使用促发展”。近年来,对高校教育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不断增加,服务对象也由在校学生扩大至历年毕业生,服务内容也从最初的便于教育教学管理,扩大到提供选课参考、学历认证等方面,这些都为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助力。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关注这一变化,加强对资源的整合与分析,提高信息资源质量,强化档案服务理念。以上措施都将有力地推动高校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结语

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档案工作现代化、标准化、公开化和服务化,对于学校教学、教务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入学教育方案篇6

1学科历史沿革

1.1学科历史沿革介绍

档案学学科历史沿革即中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向学生介绍中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板块,第一板块,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初创阶段(1920年);第二板块,新中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开端(1952年);第三板块,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恢复、发展时期(1978年至1992年);第四板块,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优化与调整时期(1993年至2000年);第五个板块,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创新时期(新世纪以来)。

1.2介绍学科历史沿革的原因及优点

把学科的历史沿革放在第一个专题,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报考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对档案学的了解浮于表面,认为档案学就是管管档案,与图书管理员差不多,把学科历史沿革放在第一个专题,让学生了解档案学专业有历史沉淀,档案学不仅仅是管理档案,还有文化传承,记忆构建,服务社会等功能。第二:向学生讲解中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展现档案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学生梳理档案学一路走来的辉煌与艰辛,使学生宏观把握档案学是什么,档案学者做了什么,档案学经历了什么。把档案学、档案学者相关概念引入学生脑海。

档案学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学科的历史沿革是学科知识的一个基本点,从学科的历史沿革可以纵向横向拉伸展开。选择学科历史沿革作为学科入门指导内容之一,是因为学科历史沿革相比其他档案学知识有以下优势,首先,中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介绍了档案学从最初诞生到现今发展,让学生从一个专题讲座就能宏观了解档案学的前世今生,所以学科的历史沿革以小见大,其他档案学知识和内容与之不可比拟。其次,对其中第五个阶段,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创新时期的介绍,让学生对档案学的认知焕然一新,档案学不是在一个狭窄的办公室整理成千上万的档案,档案学有理论教学、还有实践探索;档案学在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保护技术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因此选择学科历史沿革作为入门指导的第一专题可以给与学生展现档案学丰富多彩的一面。

1.3学科历史沿革教学设计

学科历史沿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如下:从中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五个阶段介绍档案学学科的历史沿革,在介绍之前,先播放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档案》栏目在2012年10月24日播出的《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诞生记》,以此视频导入,讲解学科的历史沿革。通过视频的导入,再以时间顺序介绍档案学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循序渐进从横向和纵向上向学生展示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历史。

2学科高等教育体系

2.1学科高等教育体系介绍

学科入门指导的第二个专题是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第二个专题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包含四个内容,一是档案学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二是档案学专业硕士点设置情况,三是档案学专业博士点设置情况,四是档案学学习规划,包含本科学习规划、考研规划、研究生学习规划、考博规划和博士学习规划。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由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组成,分别介绍在中国开设档案学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校情况,重点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和云南大学档案学专业设置情况。

2.2介绍学科高等教育体系的原因及优点

在学科入门中介绍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一是因为学科高等教育体系知识能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参考,新生开始学习档案学专业,了解档案学专业在全国有多少院校开设,在哪些省份开设,想考研考博的同学可以根据此制定学习计划。二是明确学术地图,把中国各省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高校标示出来,绘制学术地图,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高校进行深入了解。

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作为学科入门指导第二个专题,优势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全国档案学专业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从贵州师范学院档案学出发,总览全国档案学专业的发展。致力于考研考博的同学,可以通过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确定奋斗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2.3学科高等教育体系教学设计

档案学学科高等教育体系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如下展开,采用案例讲解方式,以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和云南大学等大学档案学的建设和发展为案例,讲解每个大学档案学发展的侧重点,是重视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或档案保护技术等,同时讲解内容扩宽到高校档案学者及其著作,用案例向学生直接展示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

3贵州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

3.1贵州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介绍

了解档案学学科历史沿革和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后,向同学介绍贵州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贵州高校档案学专业建设的必要性,贵州省在2012年之前没有高校开设档案学专业,因而介绍开设档案学专业的必要性使学生了解专业设置和招生的由来;其次介绍贵州高校档案学专业建设现状,贵州师范学院2012年开始招档案学本科专业学生,截止2014年12月,共有3届档案学专业学生,共计148人;第三解读贵州师范学院档案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向新生解读在校四年档案学专业学习的课程设置;最后讲解贵州档案学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学生一起为建设好档案学专业一起奋斗。

3.2介绍贵州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的原因及优点

贵州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是学科入门指导的第三个专题,设计这个专题的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是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归属感,贵州师范学院档案学专业是贵州省唯一的档案学专业,是贵州档案学高等教育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专业的学生,是贵州未来档案事业的发展的生力军。第二是使学生宏观了解档案学本科培养计划和目标,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提升专业相关技能。第三是增强学生对专业环境的了解,档案学专业的开设是以学校为基础,对贵州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进行阐述,有利于学生了解档案学专业所处的环境,更深入地了解档案学。

学科入门指导的第三个专题是本地区学科高等教育现状。学科入门指导最初了解档案学学科历史沿革,进一步了解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下一步就是本地区学科高等教育现状。让学生循序渐进了解并掌握档案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本地区学科高等教育现状专题介绍优点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衔接前面两个专题,三个专题相辅相成向学生展现档案学专业的整体面貌;二是突出地方特色,每一个省或自治区,档案学发展的程度各有不同,结合档案学高校所在省或自治区具体情况的不同介绍当地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笔者所在的学校是贵州师范学院,档案学专业的设置、建设和发展与贵州的文化生境息息相关,所以学科入门指导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向新生展示本地区高等教育现状。

3.3贵州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教学设计

贵州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点到面。以贵州师范学院档案学专业首位档案学博士教师李忠峪出发,往前追溯贵州档案学专业申报过程,往后层层介绍档案学专业招生情况,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等。以学生熟悉的老师作为出发点讲解贵州档案学高等教学现状,从点到面,向学生传达贵州档案学高等教学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4档案学专业实习与就业

4.1档案学专业实习与就业介绍

档案学专业实习与就业介绍是学科入门指导第四个专题,前面三个专题从纵向和横向上介绍了档案学专业的全貌,第四个专题进入学生最关心的实习与就业问题。档案学专业实习与就业专题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实习,贵州师范学院档案学专业实习要求和实习形式如下,实习要求包括:实习时间,3个月以上,一般在大四上学期;实习内容,与档案有关的工作;实习地点不限。实习形式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集中实习在学校学院联系的档案学实习基地,贵州师范学院已建立两个档案学实习基地,贵州省黎平县档案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非遗中心;分散实习可在各级各类档案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和公司企业档案部门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习形式,最终提交实习证明和实习相关材料。第二部分是就业,从档案学毕业生就业案例出发,向学生展示档案学就业领域和就业途径。

4.2介绍档案学专业实习与就业的原因及优点

每一位进入档案学专业的新生都会向老师或同学询问学档案学将来做什么,这一问题是笔者在接触新生时遇到频率最高的问题。档案学新生对就业和实习关注度最高,这也是在学科入门指导中设置档案学专业实习与就业专题的原因之一。每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均涉及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贵州师范学院档案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文秘、档案管理及信息资源管理、民族文化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及信息管理部门从事秘书、档案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档案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档案学人才,档案学专业实习是为档案学专业就业作铺垫,档案学最终就业领域是档案学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

4.3档案学专业实习与就业教学设计

档案学专业实习与就业专题的设置是学科入门指导的重点和点睛之笔,每一位怀揣梦想进入大学之人都想大学毕业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所以讲解档案学专业实习与就业是新生兴趣最浓厚的一个专题。所以此专题的教学设计如下:以笔者实际实习经历和档案学毕业生找工作经历为案例,让新生直观了解档案学实习生活,实习内容;找工作的途径、最后工作的领域。贴近生活的案例能引发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畅谈以后的职业梦想。档案学专业实习是每一位档案学新生必经的学习过程,就业是大学毕业面临的处境,开设此专题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将来的实习和就业,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

5档案学学习资源

5.1档案学学习资源介绍

档案学学习资源介绍是学科入门指导的最后一个专题,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服务专业学习。专题设置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档案学名师介绍,介绍现阶段档案学名师,如冯惠玲、胡鸿杰、周耀林、金波、赵彦昌、丁海斌等。第二部分档案学名著介绍,介绍档案学十三本旧著及最新的档案学著作,引导学生阅读档案学相关著作,并撰写读书笔记。第三部分是档案学知名刊物介绍,首先介绍中国档案报,了解最新档案咨询,其次是档案学杂志,如《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档案与建设》、《山西档案》和《北京档案》等,引导学生关注档案学最新学术动态和学术成果。第四部分是档案学常用网络资源介绍,档案学专业学习可以利用以下网络资源:首先是各级各类档案信息网站,如国家档案局网站,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站,贵州档案方志信息网等;其次是档案资讯网站,如中国档案资讯网、中国档案网等;第三是关注档案学人微博,如胡鸿杰、教书匠张三(张会超)、coolfish92(毕牧)、红旗下的档棍(高大伟)等的新浪微博;最后是关注档案学相关网站,如各级各类博物馆和图书馆及非遗网站等。

5.2介绍档案学学习资源的原因及优点

档案学学习资源是档案学专业学生除了老师课堂讲解之外获取档案信息的最佳渠道。设置此专题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拓展学生视野,学生接触到的专业教师有限,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关注档案学名师;二、提高学生学术素养,介绍学生阅读档案学名著和档案学学术期刊,能提高学生学术意识和学术素养;三是培养学生档案情节,通过档案学学习资源的介绍,让学生多层次多元地了解档案学,热爱档案学,相信档案学大有作为,档案学必有大作为。新生入校第一学期领取教材,每一位学生均领到40本以上的教材,其中20多本是英语教材,8本是思政类教材,第一学年专业教材8本左右。新生拥有的教学资源只有课堂上的专业教学与学生教材,这些资源对于新生来说,了解本专业远远不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利用档案学相关网络信息辅助学生学习。

5.3档案学学习资源专题教学设计

入学教育方案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口预测教育需求城乡差异

目前,虽然河北省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是,由于历史上城乡二元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城市中心价值取向的存在等问题,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河北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公平教育惠及全民。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教育公平程度进一步提高。”2016年1月,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势必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为实现河北省学前教育发展目标,需对学前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和教育资源需求进行预测。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17-2026年河北省城乡学前三年教育适龄人口(3-6岁)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可能带来的城乡学前教育教育资源需求的变化。

一、全面二孩政策下河北省城乡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预测

本文采用中国人口预测系统(CppS)软件对河北省学前教育适龄人口进行预测。采用统计局划分城、镇、乡的规定,由于基础数据来自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所以,本文中的城指的是城镇,乡是乡村。

在进行适龄人口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对总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出生性别比和生育模式、城市化规模和城市化模式6个参数进行设定,以确定预测方案。由于河北省单独二孩政策启动于2014年5月,全面二孩政策为2016年1月。此外,参考相关人口学专家研究和统计局调查数据结果,在设定总和生育率时,假定2010-2014年保持不变,而2015-2026年分高、中、低方案分别设定城乡总和生育率。高方案,农村和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分别设定为2.1和1.8;中方案,农村和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8和1.5;低方案,农村和城镇保持六普水平的1.49和1.11。其余几个指标基本不受人口政策的影响,假定保持不变。

由于总和生育率设定为2010-2014年保持不变,所以2017年河北省城乡学前教育适龄儿童数高、中、低三个方案保持一致。低方案中,城镇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在2017-2019年小幅增长0.5万人后就呈现下降趋势,到2026年的适龄人口仅为2019年的79.3%,减少27.5万人;乡村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下降速度高于城镇,这是由于乡村本身总和生育率高于城镇,受二孩政策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乡村来说,由于育龄妇女基数在2017-2026年期间逐步减少,对于中方案1.5的总和生育率和2010年人口普查的1.49相差不大,所以,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在增大。从高方案来看,乡村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先缓增后速减,2021年达到峰值197.95万人,比2017年多2.84万人。

对于城镇来说,由于二孩政策放开前总和生育率较低,所以,受二孩政策的影响较为显著,无论中、高方案,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先增后减,增的速度大于减的速度。根据中方案,则峰值时间点为2021年,为136.88万人;根据高方案,则峰值时间点相对延迟为2023年,为146.93万人。比2017年129.31万人分别增加7.57万人和17.62万人。

无论哪种方案,乡村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在未来几年都高于城镇。

二、学前教育适龄人口预测结果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的影响

根据以上对河北省2017-2026年城乡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的预测情况,从在园幼儿数、幼儿园需求数,以及教师需求数三方面就人口政策变动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在园幼儿数预测

201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末,学前3年毛入园率超过70%。”《河北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人园率达到75%。”因此,我们假定2015年毛入园率为70%,2020年毛入园率达到75%,2026年毛入园率为81%,年提高1个百分点。

如果人口政策不发生变动(低方案),在园幼儿数2017-2019年三年小幅上涨,之后大幅回落。

对于乡村来说,中方案的在园幼儿数变动趋势呈现先上涨后下降的趋势,拐点为2021年。究其原因,入园率的l%的增加要求导致在园幼儿数变动在2017-2021年呈现上涨趋势,另一方面2021年后3-6岁适龄儿童数下降的速度较大,虽然有人园率增加的要求,但是不足以抵消下降的速度,因此,2021-2026年在园幼儿数呈现下降趋势,且趋势明显。高方案来说,乡村的在园幼儿数呈现递增趋势,这是由于适龄人口基数大,且每年适龄人口较上一年差别不大,导致年提高1%的入园率效果明@所致。

对于城镇来说,中方案的在园幼儿数2017-2021年增长趋势明显,2021-2025年基本持平,2026年回落。这是因为2017-2022年城镇适龄人口数持续增加,人园率也每年递增,导致城镇在园幼儿数在2017-2022年逐年增加;之后2021-2025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小幅回落,和入园率提高的效应正好相抵。高方案的城镇在园幼儿数2017-2025年逐年增加2027年降低。

根据预测结果,2017-2026年中,中方案和高方案的乡村在园幼儿数最高值分别达到144.72万人(2021年)和153.43万人(2026年),较2017年的140.48万人分别增加4.24万人和12.95万人。2020年之前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年增长中、高方案分别为1.4万人和2.5万人。2020年乡村的在园幼儿数中、高方案分别为144.64万人和148.12万人。

2017-2026年中,中方案和高方案的城镇在园幼儿数最高值分别达到105.62万人(2025年)和116.82万人(2025年),较2017年的931l万人分别增加12.51万人和27.31万人。2020年城镇的在园幼儿数中、高方案分别为101.86万人和105.12万人。

(二)幼儿园数预测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将每所幼儿园规模定为6个班,每班30人。基于在园幼儿数的预测结果,可以得出2017-2026年完成纲要制定目标所需的幼儿园数。

幼儿园需求量预测变化趋势和在园幼儿数变化趋势相同。根据预测结果,完成纲要目标,就乡村来说,中方案2017年的预测幼儿园数为7804所,2021年预测幼儿园数达到最高8040所,增加235所;高方案2020年预测幼儿园数为8229所,2026年达到峰值8524所。对城镇来说,中方案2017年的预测幼儿园数为5173所,2025年预测幼儿园数达到最高5868所,增加695所;高方案2020年预测幼儿园数为5406所,2025年达到峰值6490所。

(三)幼儿园教师需求数量预测

本研究在预测时,按照每班30人,每班配两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的标准进行计算。

2017-2026年完成纲要制定目标所需的专任教师人数为:

保育员数为专任教师数的一半。这里不再给出具体预测结果。

就乡村来说,中方案2017年的专任教师需求量为9.37万人,2021年专任教师需求量达到最高9.65万人,增加0.28万人;高方案2020年专任教师需求量为9.87万人,2026年达到峰值10.21万人。对城镇来说,中方案2017年的专任教师需求量为6.21万人,2025年专任教师需求量达到最高7.04万人,增加0.73万人;高方案2020年专任教师需求量为7.01万人,2025年达到峰值7.79万人。

三、全面二孩政策下河北省城乡学前教育阶段教育规划的建议

基于上述预测,就河北省进一步科学合理解决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需求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

预测数据结果表明,2017-2026年期间,农村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数远高于城镇。2017年,乡村的学前教育适龄人口数为195.11万人,比城镇高出65.8万人。虽然城镇受二孩政策影响较大,和乡村的适龄人口差距在缩小,但是差距也保持在45万人以上。因此,农村是学前教育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河北省要完成纲要目标,普及学前教育,一定要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和尽快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

(二)强化政府职责,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尤其是乡村学前教育,缩小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差异

由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缺陷,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存在很多问题:财政投入不足、地^之间投入差别大;成本分担不合理,家庭和基层政府负担过重,收费水平差异大等。制约了学前教育发展。河北省应充分认识学前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第一环节,列入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入学教育方案篇8

摘要:从军事任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就如何准确把握案例教学中案例的搜集与教学内容编排、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环节,在军事任职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案例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军事任职教育;案例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员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员学习、研讨并提高学员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能通过案例给学员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发学员的理性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案例教学中从案例的搜集与教学内容编排、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分析讨论、案例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案例的等环节灵活采用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那么,案例教学必将在提高军队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使他们快速成长为适应一线部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案例的搜集与教学内容编排

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重点和前提,只有建立具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精品教学案例库,才能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工作。建立精品教学案例库,需要进行搜集案例素材、加工案例、分类存档等细致的具体工作。

1.搜集案例素材。教学案例的搜集可以采取到部队调研、以书信方式与在部队一线工作的以往毕业学员进行交流、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多渠道获取,但对于涉密信息应以适当方式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2.加工案例。教员应结合授课内容,按照学员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注重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运用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编制案例教学模拟软件。在软件中要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形式来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综合反映该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采用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是flash动画、3D模拟仿真技术等,以图形、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再现案例场景,使案例变“活”。

3.分类存档。案例编好之后要运用数据库技术、案例模拟软件等计算机技术分类存入“案例库”,便于查询和动态更新,做到教学资源共享。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分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评判三大环节。由于任职教育课程教学时数有限,很难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学员有时也很难在很短的课堂教学中对案例展开多角度分析,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在windows平台上采用网络技术,以aSp为主要开发技术实现类似于web的BBS系统,实现案例的、讨论、评判等信息的交流、沟通与共享,构建主动、协作、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从而拓展学员的学习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1.案例引入环节。在进行一个案例讨论之前,教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围绕案例的选编、引入方式、角色的定位、讨论的组织形式等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员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在相应的分区案例、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等,并设定用户级别,允许获得系统授权的用户案例,案例人还可以制定该案例的难易程度和相应分数并在案例讨论结束后以此为依据给参与者评分。

2.案例讨论环节。案例讨论可以分为课堂讨论和在线讨论两种。课堂讨论时,可以采用学员分组讨论、组织集体交流发言、教员点拨指导等,引发学员积极思考,并力求使研究讨论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在线讨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员可以借助网络对的案例发表观点,采用netmeeting技术实现在线交流,并增加e-mail通讯功能。在线讨论方式可以采用同一个问题集中组织的方式,还可以边讨论边思考及查阅资料,因此可以对案例进行多方位的分析,教员还可以设定专有时间、设定版主来引导讨论,参与案例的管理,从而大大提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加深案例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3.案例评判环节。可以分为课堂评判和网上评判两种形式。教员在学员发言讨论的基础上,对案例的经验、启示进行归纳总结及适当的补充,并将学员提出的各种方案和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更合理的方案,帮助学员加深对案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借鉴和运用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网上的在线讨论案例,当讨论进行到某个阶段,如果案例的者认为可以结束讨论时,则可以对案例做出总结,并设置评分功能对参与者的表现给出评价。

三、案例报告的撰写

撰写案例报告是案例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后要求学员写一份书面案例报告,以书面交流的技巧来保证严格的案例分析,同时教员还要及时作出评估。比如,针对机务一线排故等维护性案例,如果结合飞机模拟器等设备为学员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工作场景,并提供他们借以进行练习的模拟训练设备,学员很快能够了解该做些什么,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如果在课堂学习完成后再进一步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就更能引发学员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并锻炼学员的书面表达能力。对教员而言,除了课堂发言与考试,案例书面报告的运用是评估学员成绩很有用的一种手段。当然,书面案例报告给教员带来的困难是评分,好的评分需要花费时间,且需快速反馈给学员才能达到效果,达到进一步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四、案例的归纳整理

通过课堂、网络上案例的讨论、归纳,再经过教员将上述事例以案例的形式整理归纳,形成丰富的案例资源,从而促使教员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员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案例的讨论也为教员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如果教员长期坚持积累教学案例,保持案例的经常更新,可以保证所教的课程很好地反映教育教学实际,更新案例是保持课程活力的血液。

总之,广泛地开展案例教学是深化军事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方法、组织实施以及精品案例库的建立都还处于探索中,在案例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极大地突破普通多媒体教学在信息容量、交互手段上的限制,拓宽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形成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实现网上信息的实时交互和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及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及时地调整并充实到案例教学内容中,并根据任职教育中学员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工作阅历与培训目标等差别来及时调整、更新案例教学的内容与组织方式。可以断言,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案例教学在推动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创造军队院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并激发学员的学员兴趣,提高学员创新能力方面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德定.航空维修工程与任职教育研究[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6.

入学教育方案篇9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中职教育是基于对学生进行更贴近社会生产技能的教育。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更贴近社会的实践,那么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来说,就能够完成更多的纲要教学。所以案例教学法实质上也体现了在中职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德智教育中的一些前瞻性教育。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德育课

中职教育在针对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本行业内的一些职业规划以及心理影响教育,进而完成的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但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弊端。但是当通过案例进行相应的教学以后,就能够直接明了表明哪些是应该掌握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这样浅显易懂的方式,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就具备了相应的现实意义。而在进行这一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针对下面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描述。

一、案例选择要适当

实施德育课程的案例教学法,需要对案例进行适当的精选。其目的是为了在德育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案例选择中,一个较为优质的案例,能够更好为学生提供榜样意识,从而避免进入职业误区。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报纸杂志的编辑,从而给学生一个优质的案例课程分析。

通常在进行备课的案例选择过程中,都需要遵循以下几个目标进行相应的层次选择。

一是案例的选择需要贴近教学的目标,不能够盲目的寻找成功案例进行说教,鼓励要适当,不能够以偏概全,和课堂的德智教育无关的尽量不要乱讲。

二是应该跟进教材,进行有选择的案例教学,从而对教材进行扩展。

三是案例教学要贴近生活。应该多以日常的工作生活为模板进行教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教导学生走向正规化。

四是贴近专业进行适当的教学。在案例选择中,我们不能够给学机工操作的讲授旅游行业的成功案例,所以应该按照相关专业进行相应的品德教学。

二、案例的编写应该细致入微

在进行相应的编写过程中,应该对案例进行细致入微的搜查,以及对专业的涉及进行相应的职业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顾全大局,针对一个科目,乃至全校进行编写,这样即节省了工作量,同时也将工作的进度进行了相应的整改。

在进行这一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应该针对案例进行加工以及改进,从而确保其中心目标的指向。

第一,案例所指向的核心仍是以教材中的主要技术以及概念进行的编写。

第二,案例在改写后应该确保其真实性,不能够过分地渲染。

第三,案例在进行改写之后应该能够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基本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在进行相应的学习中,能够较好地发展自我特长,同时能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我们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对其教学的基本方法进行了下面的简单分类。

1.分组讨论法

在针对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进行分组分类,从而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其根本性的原则就是,在此基础上,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

2.案例讲授

课堂上,依旧是老师讲课为主体,而这种主体也将长时间地保持下去。那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就需要老师针对相应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对其理论的理解上,也能够较好地扶正。

3.模拟方式

在通过由学生来扮演其中的一些角色的同时,进行案例重现,从而让学生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其中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更接近其中的场景,以及其中的荣誉感。

四、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忽视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现实意义,容易将学生导入误区;掌控不好学习时间,这样最先预设的一些问题,就容易出现漏洞,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真实的掌握。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这一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一些外在原因,导致整体的效果欠佳。例如在新时代的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应的案例教学,那么就能够更为精确地完成相应的道德教育任务。而如果老师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那就没法做到更快地实现案例教学法的新义。

五、小结

案例教学法,在进行实质的应用中,能够较好地表现出一些优良的效果。但是这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以及适当的辅助,这样才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踏入正规的道德理念。所以当前,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实践,是顺应潮流的一项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1]杨成.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1(9).

入学教育方案篇10

关键词:影视作品案例;教育学;教学;原则;方法

高等师范《教育学》是一门教师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由于教师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教育实践性,因此《教育学》的教学往往承担太多的任务导致课程价值虚张,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教学内容空洞,缺乏实际针对性;教师抽象理论讲得多,问题探究少;加上课程资源缺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学生实际收获少;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重视结论轻视过程,评价方式单一,以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为主;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应用教育理论来分析问题、解释教育现象的能力差。针对这些问题,适当精选影视作品案例可增强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是对某个复杂情境的记录。一个好案例是一种学习工具,它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使师生可对某一特定情景进行分析,并寻找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当案例被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就成为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指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或以现实为原型提炼出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或者事件判断,是对事件的描述。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观看、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源于医学教育中的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是一种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架构,有助于帮助学习者将所学内容与真实生活进行连接,引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学习行为,增进学生自我引导的学习技巧,增强知识迁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影视作品是历史情景的再现,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用多种艺术符号加工而形成的典型案例。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但能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感染,还能陶冶情操、铸造品格、熏陶理想,给人以美的享受。1996年7月,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7月31日,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教育影视片推荐和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优秀的影视作品在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精选影视作品案例作为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加强《教育学》教学的实效性,拓展学生的视野。

一、影视作品案例在《教育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在网络、传媒异常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媒介为我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视听素材,现代影视传媒以其特有的强势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适当、确切地运用优秀典型的影视作品作为案例进行《教育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激发敬业精神。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是教育电影的倡议人之一。他曾经说过:“凡一切事业,一方虽为实用,而无不有美术之意寓其于间,要之执业精神,务必调剂平和,则无论处何地位,均可,断不至于因抱负受屈,抑郁而自伤其身也。”影视作品营造的充满浓厚艺术氛围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师范生今后的执业精神。在现代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泛滥,教师职业地位较低,如果没有几分敬业精神,就无法忍受教师职业的辛劳。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几种基本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格素养。从教学的角度说,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精神气质,很难凭借老师的一两句话教会师范生。影视作品则可将我们带到特定的情景中,身临其境地经历、感受,接受情感的震撼、心灵的洗礼、理想的教育。教育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的主人翁――代课教师魏敏芝就传达了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一种品质,那就是对所有孩子的关爱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可见,优秀的影视作品案例有助于师范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情操和人格,激发敬业精神。

(二)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关注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所学教育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进行连接,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学以致用。教育影片《我妻我女》展示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细节可使我们在获得社会整体教育思路的同时,挖掘个案的家庭教育类型,综合思考教育在连续性和非连续性之间的过渡和转换,具体展现教育的张力。优秀的教育影视作品案例能给教育问题提供情景视角、互动视角、表述视角、纵向研究视角和影视人类学视角。由于课堂教学主要提供间接性经验,学习内容以定论为主,这就更需要辅之以模拟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景中建构知识。影视作品案例提供得当就可起到这样的作用。情景视角是对已有理论和社会冲突的一种综合性解释。切入教育情景离不开以互动视角为依托,教育电影《美丽的大脚》一开头就呈现了一个典型个案:农村妇女张美丽的丈夫因偷盗火车铁轨去买废铁导致火车翻车事件被判处死刑。她丈夫临刑前希望能吃上一口红烧肉。丈夫的死使张美丽悟出丈夫死于贫困,死于愚昧无知。为了让村里的孩子摆脱愚昧,她当起一名乡村教师。影片广阔的社会背景视角展现了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落后面貌,如果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观看、探讨,有助于加深师范生对教育在育人、经济、政治和文化功能等方面的理解,认识到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教育现象的阐释和理解离不开宏观的历史背景,必须以文化的整体流变为主要脉络。而电影往往以其宏大的叙事风格将我们纳入到历史脉络中。因此,优秀的影视作品案例可从纵向研究视角向我们提供历史脉络演化的过程式分析和对研究对象本身的追踪和考察,从而深化教学。

(三)调节学习情绪,增加学习趣味性,激发学习动机。将影视作品案例引入到《教育学》教学中,可作为例证说明某一教育原理,还可调节学习情绪,增加趣味性,激发学习动机。教育研究的个案常蕴含着许多需要破译的成分,这些个案无法被拘泥在某种特定的模式中,这就要我们运用纵向研究模式去发现个案提供的可供使用的成分,并将其作为支撑理论的论据。教育电影《春风化雨》中的基廷老师不仅上课风格幽默,而且是学生思想的“船长”,他反对固定不变教育的模式,反对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他鼓励用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倡导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但是创新常常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基廷老师被学校开除了。通过对基廷老师人物形象的讨论,学生意识到一个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应不断激励学生寻找人生的理想、前进的方向和幸福的生活;通过对剧情的讨论,师范生也更深入地理解了教育创新的价值和意义,也更深入地体会到创新与陈腐之间的必然矛盾和创新的艰巨性。精选优秀的影视作品案例可提供鲜活的教育背景和人物场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对问题的思考。

(四)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积极的课堂互动。影视人类学的视角揭示,影视表现也是一种符号,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抽象概括。影视作品对理解教育、文化等社会现象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影视作品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能驱散课堂过度讲授带来的疲劳综合征,更深刻地打动学生。在教授“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章节时,围绕个体发展的两种动因――内发论和外烁论――笔者选择了央视《缘分》栏目的视频《吕代豪:从囚犯到博士》作为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内发论和外烁论可同时对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教师分析这个案例,结合讨论,学生课堂发言很踊跃,对内发论和外烁论的理解也更深入。课后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教育案例,也表示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这样的视频案例。其实,调查的结果也在意料之中。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成长的环境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缺少社会经验,这样的案例给他们提供了反思自我和批判现实的场景。

二、影视作品案例在《教育学》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一)典型性原则。影视作品案例在选择上应注意其典型性,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教育意义,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在案例选择上要多花工夫,一是要考虑案例符合学习内容的需要,二是考虑案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对视频适当地进行剪辑,突出典型性事件。例如针对当前中小学生教育中的暴力问题,可截取5分钟的中小学生暴力视频作为问题引入,可激发师范生探索问题的欲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育性原则。赫尔巴特非常强调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发展了西方“美德可教”的理性主义传统,认为:“道德只有在个人的意志中才有它的地位”,“德育绝不是要发展某种外表的行为模式,而是要在学生的心灵中培养起明智及其适宜的意志来。”要让影视作品成为教学资源介入,使教育的力量在师范生身上“发酵”并产生行动,就必须启迪师范生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未来作为一名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光荣感,并引起情感的共鸣,因为原则和行为方式产生于情感。选择影视作品案例,要考虑案例是否能给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感染和人格的召唤等因素。例如,电视剧《大长今》所表现的对事业不弃不离、执著的精神对启发师范生今后从事教师职业要做到“有目标、有信念、有追求、有毅力”就有一定的启发性。

(三)时效性原则。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对教学进行最优化。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指出教学评价的两条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案例要注意一定要有实际的效果。由于影视作品经过高度概括和凝练,其思想性蕴含在影视艺术的表现符号中,如果没有结合教学去讨论,引发学生思考,挖掘出其中的思想、意义、规律和道理,案例就会随着播放的结束而失去意义。也就是说,影视案例提供的是种种现象,发现意义和追寻真理需要师生的共同探索。另外,影视作品是现实生活万花筒般的反映,也会传递一些消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其次,时间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影视作品案例能够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惊,但使用起来也比较费时,所以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精选案例,把握好播放的时间和讨论的时间。同时,影视作品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也不能过多、过频繁。

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是可适当考虑的原则,但不是根本性原则。由于教学内容经过精选和凝练,很容易显得枯燥无味,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并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考虑选择的影视作品案例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教师过于重视趣味性原则,有时也会顾此失彼,迷失在案例中,淡化了教育和教学目标。所以,趣味性原则可适当考虑,但不能过于看重。

三、影视作品案例在《教育学》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运用影视作品案例进行教学,过去教师常采用“理论讲授+影视作品观摩”的教学方法,容易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初步体验阶段,对主题理解、意义追寻不够深入。在实践中还可以使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演播法。在课堂教学中,它指教师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演示图像、播放录音以传达教学信息。由于演播使学生停留在观赏的阶段,所以一定要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演播要保证有良好的视听效果,做到图像清晰明亮;声音清楚,音量适度。视听结合的演播材料,声画要同步。在教学中,先演播什么,后演播什么,怎样演播,演播的时间多长,是否要重复演播,都要十分讲究,周密考虑。教师要结合案例进行适当的提问、谈话、讨论和点评,只有通过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才能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案例的理解,从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二)情景创设法。情境创设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的核心在于激感,让学生进入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情境中。情境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等。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程度,以目标为导向,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加强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作为情景的案例时间不能太长,要典型,教师要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探究讨论法。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观看视频案例,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讨论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师生交流,在富有协作性、探索性的集体的、宽松而安全的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运用这一方法教师需要较丰厚的知识储备,要注意给出明确的讨论问题,讨论的时间要充分,要有一定的倾听技巧和激励技巧,把握好讨论主题,不能给出“标准答案”,要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总之,在教育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不能死守着传统的课堂,需要通过各种现代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静.高师公共教育学合作教学模式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7,(6):129-131.

[2]李允,陈立峰.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78-82.

[3]毕春苗.师范教育学的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6,(6):37-38.

[4]张同道,黎煜.被遗忘的辉煌:论孙经明与金陵大学教育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4):99-105.

[5]蔡元培.在上海南洋公学的演说[a].蔡元培:大学的意义(叶隽考释)[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129.

[6]庄孔韶、冯跃.《我妻我女》:一个教育与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展示[J].社会科学,2006,(1):107-114.